王维写过的边塞诗

2024-06-20

王维写过的边塞诗(共3篇)

篇1:王维写过的边塞诗

为保证推荐信的真实性,我只向国外大学推荐自己了解的学生。昨日,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留学实验班英语教师兰芬芳介绍说,班上有35名学生,我只给其中7名学生写了推荐信,我要保证我推得准。

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1)班是该校首届留学实验班,目前全班35名学生都收到国外各大学录取通知书。在准备申请材料时,不少学生都请兰芬芳老师写推荐信。她说:“只有对一名学生的成长很了解,我才答应写推荐信。如果接触仅限于课堂,我会建议他们找其他了解他们的老师作推荐。”

兰芬芳推荐了学生李依凡。这是一名外表看起来老实、木讷的学生,平时一言不发,很不起眼,容易被忽视。李依凡的申请材料也没有特别打动人的经历和成绩,却收到华盛顿西雅图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美国前50名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李依凡之所以被美国大学认可,兰芬芳的推荐信起到很大作用。推荐信从一节课讲起:一次做阅读练习,同学们纷纷就文章内容提问谈论。平时不起眼的李依凡站起来,从一个让人惊讶的角度提出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我第一次察觉,这不仅仅是一名勤奋的学生,她还有着探索精神,有着独立和创新思考的能力。

篇2:那些年,我们一起写过的作文

在“真情作文”的实践中, 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促发情感体验的方法。

一、引写过程

教师在这一部分通常要耗费很多时间与精力, 收效却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教学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 套用一些固定的模式, 选用一些习惯性的事例,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限制在一个特定的框架之中。我认为, 教师应充分揣摩学生的喜好, 作文教学中的写前指导也应如此。对于这些学生而言, “读图”是接受新知的一种途径, 他们大部分人对图像的敏感度远高于文字, 特别是传统的纸质文字。因此, 在写前指导中, 可用“图像法”。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 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青春·承当”这个话题的作文训练, 学生很容易写得大而空洞。于是我安排他们看视频。一个是谢霆锋在香港科技大学的一场全英文演讲视频, 另一个是韩寒在2012湖南卫视成人礼“18岁的选择”上的一段发言视频。有了这些偶像的现身说法, 学生们再动笔写“青春·承当”的话题作文, 调动自己内心深处对责任的认识, 很多文章显示出青春的激情与思考。

这样安排写前指导, 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 运用多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 调动了学生的感官, 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除此, 还可以用“实物法”。相较于凭空想象, 任何人在任何年纪都更容易对可把握的实物做相关联想。例如, 学生初入高中时, 没过多久就碰到了“教师节”。这个时候抓住节日契机, 让他们写作回忆教师或小学、初中生活的文章, 是最恰当不过的。但若提笔就写, 也还是会产生无病呻吟、来个千人一面的教师形象。所以, 我提前让学生带一张小学或初中拍摄的校园相关主题的照片, 先在教室的展示栏里公开展示, 在随后的作文中要求他们根据照片中的内容, 联系目前体会, 想想是不是有种长大了的感觉, 写写自我发现。结果很明显, 这次作文批阅中, 我发现带了个人一寸照充数的学生写出的文字远不及精心挑选过往照片并认真描摹、回忆的学生的作文来得情真意切。因为后者把握了良好的情感寄托物, 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在照片所呈现的内容中得到了充分触发, 通过文字得到了抒发。

二、训练过程

现今, 高中写作学习的全部活动几乎都指向“高考”, 因为要追求“实效”, 所以一般所说的作文训练就成了考场作文训练。但面对高一、高二的学生, 我试图找寻一种相对宽松的写作形式。

一次与家长不经意的交流, 让我得知某女生很喜欢写歌词, 她把自己写的歌词发到词曲网上, 在那里找到了很多的支持者, 甚至还有人根据她创作的歌词谱了曲进行演唱。这让她信心大增, 闲暇时写的歌词积累了厚厚的一大本。在她的感染下, 同寝室的成员也纷纷加入这一创作队伍, 一起完成了她们的“室歌”。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发, 为什么不能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 或者扩大到全班, 成为作文训练的一种形式呢?学生在作文表达中往往有表达不够凝练、不够精致的问题, 而好的歌词往往是高度精练的, 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语言锤炼。而学生又极其热衷于流行音乐, 这样一来也是“投其所好”, 写作的热情很大程度上被激发了出来。既然能写“室歌”, 那么“班歌”“校歌”又有何不可呢?一次次的切磋、一次次的修改, 学生都乐此不疲。因为这样做, 使学生的文章有了更大的阅读群, 满足了学生的创作期待。

我们不能排除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 这其中有很多可取之处, 十分有必要, 章法、谋篇布局能力必须加强。但我们也不能墨守成规, 作文训练可以采取更多更新的方式。

三、评价过程

一般的评价主要指作文完成后, 教师批阅、讲评的过程, 通常的程序有问题讲析、佳作展示、病文修改等。近些年, 也有不少人提出了更多样的评价方式, 如学生自主批改、学生小组互批、学生自读展示等, 这些做法的共同点是:解放了教师。但教师真正被解放了吗?学生真能客观地评价作文吗?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被调动了吗?下次写作文时他们更有兴趣了吗?

我的看法是, 评价的大权仍应掌握在教师手中, 教师也要加入“被评价”的队伍。换言之, 教师要常写“下水”作文。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各种创作, 细谈码字的过程, 比如构思的彷徨、选材的纠结、灵感骤至的喜悦, 还有几经修改的执著。长期熏陶, 学生或许就会敬畏写作、钟爱写作, 用写作去丰富自己的人生。当然, 所分享的教师作品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命体验, 例如阅读体会。我曾让学生评析我的一篇《爱是永恒的避风港》, 这是为《娃娃乐园》主编的绘本《玛格丽特》写的导读体会。绘本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这大自然中, 我们人类何尝不像这其中的一只蝶、一棵树、一滴水、一朵云?我在文中写道:“任何的一个人, 相对于自然宇宙而言都是天生的渺小、软弱。为什么故事中的雏菊玛格丽特找到百合花先生后就不再忧虑害怕了呢?不是那百合花相较于雏菊玛格丽特有多强大、多伟岸, 他同样没有坚硬的铠甲保护, 他同样有可能遭遇厄运。因为同样柔弱的他们找到了彼此, 也就找到了心灵最温馨的避风港, 因为可以共同面对, 所以不再有风雨, 不再有伤害。”学生读后不由自主地鼓掌, 这绝不是逢迎, 而是一种情感共鸣。课后, 有学生继续饶有兴致地和我大谈人生, 并要借阅《玛格丽特》一书, 这是一种相当自觉的行为, 当作文有兴趣之后, 学生会借助更多的阅读提高自己。

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修改文章, 努力为他们创造发表文章的机会, 一旦能成为铅字, 那就意味着一种更大的认同和更广的流传。作为作文评价的较高目标, 这样无疑给学生极大激励, 并长久维持浓厚的写作兴趣。

谈了诸多开启情感体验、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 我也在反思一个问题:我们要求学生写作的题目是不是值得一写?作文命题艺术的高下是不是也决定了学生表达欲望的多少?试想, 不能钻进学生心底的作文命题, 怎么可能让学生有写作的兴趣呢?我们要求学生写作不落俗套, 那么我们的制题也要不落窠臼才好。

“好”题目并无标准, 但一定要有语文味, 能把握时代潮流、贴近生活真实、对学生有积极导向的题目就是好题目。有一次期中考试, 一位女生的作文没有发挥好, 基础题也做得马马虎虎, 总分不尽如人意。在其后的一次个人半学期情况分析的随笔中, 她洋洋洒洒、大书特书, 对阻碍她“发挥”的作文题提出了批评。那次的作文题提供了一个林书豪永不言弃、奋力拼搏获得成功的事例, 要求学生以此作文。而那位女学生认为, 这样的题目早就被写滥了, 毫无新意可言, 让她没有写下去的兴致。细细想来, 这样的立意确实有点“老掉牙”了。相反, 下面这个题目就要高明很多:“马克思在论述希腊艺术时曾经说过:‘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 否则就变得稚气了。但是, 儿童的天真不使成人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儿童的真实再现出来吗?’对马克思的这段论述你有怎样的理解?对天真你有怎样的认识?请以‘天真’为题作文。”这样带有挑战性的题目, 或许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他们在作文中很自然地想到了好玩的金岳霖、佯狂的竹林七贤、浪漫的徐志摩……不少水平较高的学生更挖掘了“天真”背后的苦味与苍凉。

篇3:这是我写过的最长的诗篇

二月,时间是等待的天敌,擦肩是幸运的别名,年轮一圈圈,如马蹄一般擦伤了我的脸,于是我颠簸到三月

三月,大山不会因为小鸟搧的风而倾倒,我不会因为你的招手而满心雀跃,这城市太大,不小心迷路到四月

四月,一步二步三步走过我昨天的孩子气,要找到多大的容器才能盛放我由内而外的叹息,所以就去了五月

五月,你是我最喜欢的镜子,在你面前我看到了最美的自己,然后我忘了出门游嬉,直到等来唤醒我的六月

六月,时光不过一张便签,写满了再多的故事,也终将需要我们翻页,即使再不舍得,我还是被送到了七月

七月,我为你写了张明信片,却寄不出我满腔的思念,你的地址总在变迁,我什么都不知道,只能问问八月

八月,礁石与海洋的邂逅,让浪花也笑到颤抖,无视日出日落,就让夜莺盘旋在每一个路口,和我爱的九月

九月,你來的时候太多慌张,连眼神都显得有些迷茫,我不忍翻开过往仔细思量,当我醒来我知道就是十月

十月,你赠我一场欢喜,我送你一场盛宴,泪水和欢笑都留在了凌晨三点,华丽的告别,若再见便是十一月

十一月,风吹的我发梢有一点微甜,属于你的味道散落在秋叶的每一片,拾起每一张笑脸,我想来到十二月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王维写过的边塞诗】相关文章:

王维写的诗句05-15

王维写的七言古诗05-11

王维鹿柴05-25

王维——《青溪》04-26

王维《送别》05-07

王维——《白石滩》05-24

王维名言名句05-24

述王维范文05-15

王维相关范文05-17

王维作品范文05-17

上一篇:礼仪课感想下一篇:宁波安全平台教育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