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案例

2024-05-30

体育课堂教学案例(共6篇)

篇1:体育课堂教学案例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小学体育课《迎面接力跑》优秀

教学案例

案例主题:

根据现代教育的根本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积极完善以“动”为主的课程目标体系的同时,以探究型课程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营造宽松、和谐的学练氛围,探索一条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完善的教学模式。

体育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充分体现一个中心、四个特点。以让学生自动学习,积极实践,努力创新为中心,结合体育学科突出四个特点。特别是对水平二的学生来说,通过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我选择了各种游戏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引导,打破传统创编,自主学习、游戏等教学方法,旨在不仅达到健身强体的作用,还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解决困难的能力。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速度和灵敏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案例细节:

创设合作学习情境,明确合作学习目标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在游戏与竞赛活动中展开接力跑的学习,以展示我们班同学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

与技术、技能,好不好?!

学生反应:兴致盎然,连声叫好。

老师:这位同学你有什么要说明的?

学生:我们都想练一会儿……练好了以后再比赛,老师:可以吗?

老师:好吧,同意你们的正当要求,给大家5分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每组派一人到我这取一根接力棒,以刚才宣布的小组为单位,一边作交流沟通,一边和合作练习。

学生激动、紧张的喊叫声此起彼伏。大家开始认真练习,总结要领。

尝试与交流、冲突与融合,有意义、有价值的合作学习研讨问题生成了

学生反映:我们还没练好呢,就开始比赛了!?

老师:请举手后,具体说明,为什么没有练好呢?

学生1:我是我们小组跑第一棒 的,XX接棒时跑得太快了,我们好几次都没有接稳、接住棒……

学生2:我是我们小组跑第三棒的,接棒时对面的同学总是跟我撞到,妨碍我的速度……

学生3:我是我们小组跑第四棒的,我讲交接棒的时候把棒立好,立好,他们偏不听!接棒传到我这,真拿不住!要是不改,我们组肯定是最后一名,我保证按照我说的来,百分之百的不丢掉接力棒!……

老师:同学们:请安静!

你们已经明确地意识到: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合作的力量才能提高、才能取胜,这是非常好的,这也是非常可贵的。但是,相互指责,相互埋怨能解决问题吗?

老师:仅有想取胜、进步的愿望,但没有合作取胜的技能和方法,目的也是达不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能是:怎么倾听、怎么表达、怎么交流、怎么建议、怎么商讨……怎

么学会倾听、怎么学会表达、怎么学会质疑、怎么学会保留意见以及轮流负责的小组长应该怎么主持、怎么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归纳和集中等等。

老师:怎么在快速跑动中完成迎面传接棒技术呢?

篇2:体育课堂教学案例

廖国芳 《足 球 滚 滚》

【学习目标】

1、运动参与: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

2、运动技能: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走、跑)

3、身体健康:在基本活动中进行各种移动、急停等练习

4、心理健康:体验并简单描述成功时的心情

5、社会适应: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的品质

【教学目标】增强学生走和跑的能力,提高孩子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

【教学内容】分四大组,分别在1米宽×10米的距离跑道上对面站立,每组第一个人开始,听“哨”声统一踢足球滚动向前,交至对面第一位学生,然后依次进行。

【教学要点】

1、准备活动后,按游戏要求分两边排列对面。

2、听“哨”声统一把足球放到脚下从每边起跑线开始。

3、每次足球滚到对面交换后,排在队伍的后面。

4、第一次适应练习,第二次可由学生自己创造性练习。

5、第三次进行教学比赛。

【教学效果预测】

1、学生很喜欢此项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表现。

2、游戏情趣高,孩子喜欢做类似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了各种活动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走、跑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的品质。

4、游戏方法规则易懂,器材简单可取,更不占场地,游戏参与力高。

5、游戏活动的各项生理负荷指标适合学生可根据学生年级(年龄)高低大小来随时调整。

【教学结论】通过游戏有效地提高学生走和跑得活动能力,发展学生的力量。

【教学注意】

1、距离的远近可根据学生的能力而定(调节)

2、注意安全,学生在游戏中由于个别能力差异存在,事先在传授讲解方法和规则事仔细讲清楚。

3、组织教学时,最好分八小组进行。

【课后反思】随着新课标不断深入体育课堂教学,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健康快乐意识和自主意识,本课所设计的《足球滚滚》学生兴趣高,简单易学,场地也不是那么大。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显示了以人为本的精神,针对学生的体能而安排学习任务。

教学札记

好心情黄欣

你有好心情,我有好心情,大家就都会有好心情。教师与学生也是如此,但是教师的心情最能影响学生,同时也影响着整节课的气氛。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观察可谓入微,教师的每一丝细小的变化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教师上课,如果脸上挂着笑容,那么这节课学生必定会稍微大胆一些,变得活跃起来,课堂气氛也就自然轻松起来;反之,如果教师寒霜罩脸,学生自然噤若寒蝉,不敢随便发言、轻举妄动,变得很被动,人人都绷紧了弦.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营造适当的课堂气氛,太活跃的要压抑,太沉闷的要鼓励,以便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3:如何撰写和学习体育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教科研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那么何谓“教学案例”呢?目前学术界对“案例”有多种不同的概念和论述。其中较为典型有三种, 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案例”应主题鲜明、突出, 一个案例只有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 在这个情境中, 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 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的具体描述, 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 一个案例可能涉及到好几种思想或方法。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 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 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 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第三种观点认为“教学案例”是指以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片段为主, 从具体的一个教学策略的运用、一个游戏的新编、一种教学方式的尝试、一个教学方法的改变、一个教学机智的故事中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 展现教师的智慧和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 体现教师的创造力。所以案例一般呈现两种样式:情境型, 即注重运用叙述体故事, 生动描述复杂的教学情境、教师的两难困惑和多种选择的利弊, 从中分享教师实践的智慧。

因为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 尤其是体育运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健身性、趣味性和模仿性, 所以本人比较赞同上述第三种观点。但不管是哪种观点, 体育教学案例都不能缺少以下三部分。第一, 主题与背景。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 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 是足以引发老师思考讨论的事件, 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所以教学的背景应予以交待, 即学情分析、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等不可少, 字数可因内容而定。教学案例通常篇幅较短, 因而要求文字简练;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 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第二, 事件或操作过程。之所以称为“案例”, 那么绝不可能仅仅是教学设计或教案, 当案例反映的是一种教学机智时, 案例的主体应该是围绕一个主题, 详细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 所以通常是教学中的一个片段, 而且还是一个生动、曲折、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当案例反映的是一种教学方法时, 案例的主体应详尽描述具体的操作过程, 通常要融实践性、操作性、科学性于一体。第三, 反思或评析。空有形式还不行, 案例的价值往往在于能否通过案例来说明一个问题, 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 能否带给读者以启发, 能否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教学的效益。

概括的说, 案例不在长短, 不在标新立异, 重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看是否能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只要是真实的、客观的、典型的、有创意的、有实践操作价值的、有必要形式的 (主题和背景、事件或操作过程、反思或评析) 、符合当前教改实践需要的都是好的案例。一个好的案例, 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或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上精彩的点评。

由此可见, 教学案例的到来并非空穴来风, 也非老办法的改头换面。那么它与其它科研形式有何根本区别呢?首先,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叙事研究”的叙事者一般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 教师所叙述的教学事件除了“偶发事件”之外, 更多地属于教师本人有意识地“改变”, 是对改变之后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而“教学案例”的叙事者可以是教师本人, 也可以是他人, 教学事件可以是教师自己的教学感悟, 也可以是对他人事件的见解和感想, 同时还必须有教学反思。可见,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叙事是教学案例撰写的基础, 为撰写案例提供素材。

基于以上认识, 本人认为教师要写好教学案例, 首先必须深刻领会案例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其次要牢牢把握案例的三个主要特性。

第一、真实性。案例的内容是对现实的感悟和再认识, 而非是虚构的, 事件或方法必须来源于真实的教学世界。主体可以是自己的, 也可以是他人的, 案例的叙述应有感而发, 而非无病呻吟。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所以, 真实的教学情境是案例永久的源泉。

第二、典型性。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 应多角度地呈现问题, 提供足够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 案例的质量是由作者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 选择复杂情境, 揭示人物心理, 把握各种结构要素, 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 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 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

第三、深刻性。好的案例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讨论、分析和反思。面对同一个情境, 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 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自己怎么想的, 怎么教的, 效果如何等, 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备课备两头, 备教材、备学生”, 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篇4: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常常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趣味体育活动来调节课堂气氛,如,三人两足、花样跳绳、拔河、运球跑等趣味体育活动已成为我们课上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本课通过充分发掘花样跳绳对学生健康与合作能力的积极作用,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及学生间的合作创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与练习中。除了培养学生间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之外,还侧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跳绳的健身功效扩大化。本节教学内容,作者根据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的将其分为四个课时,第一课时为课程导入介绍,第二课时为基础动作训练,第三课时为分组花样跳绳比赛,第四课时为花样跳绳样式创新。

1.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課时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有趣的导入,让学生产生学习花式跳绳的想法。第一节课为室内理论课程。课程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玩过吗”。老师先向学生展示我们这节课要用到的主要器材——跳绳,询问学生利用这一器材健身的经历,问同学们“玩过吗”。因为场地条件允许,在学生陈述完之后,还请了几名同学到讲台前进行跳绳的技艺展示。第二部分“会玩吗”。在学生进行技能的展示之后提这个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家已经展示过了,为什么还需要问会不会玩。在我国,跳绳是一项全民性的趣味体育活动,普及度很高基本上人人都可以跳,但是“花样跳绳”又与我们理解的“跳绳”有很大差别,因此,这个追问主要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三部分“怎么玩”。这一部分就是主要通过影音教学的模式向学生介绍“花样跳绳”的定义。通过观赏别人的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这一趣味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

2.分组学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

第二课时主要为基础动作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课程掌握:单摇、垫脚跳、速度跳、单脚跳、剪刀跳、弓步跳、走路跳、移动跳等在内的基本跳绳动作。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为了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也便于学生在课上进行动作练习,在授课时主要采用的是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进行分组学习,分组课堂互动形式更加丰富,也更便于组织课堂比拼,可以通过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更好地集中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3.分组比赛,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这一课时开始,让学生迅速以分好的小组为单位进行排队。老师统一布置比赛动作,将学生上节课学习的基本动作进行组合,形成一套有难度的花样跳绳动作,给学生统一的时间进行练习,之后迅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可以有效巩固理论课程和练习课程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真实的课堂学习状况。

4.集体创新,“花式创新”玩法汇报表演

有了第三节课老师编制的动作套路做铺垫,第四课时的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进行创新和学习。让学生选取三个以上的基本动作,在老师编制的动作套路启发下进行“花式创新”和练习,让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汇报表演。

【讨论分析】

1.重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更多的是师生进行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因此,新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更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不被教案所局限,而是根据大纲或教学主旨预设出需要学生完成的课堂任务。例如,在本案例中四个课时就是相互紧密衔接,积极引导学生完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再由此预设单课时的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有趣。

此外,老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自主选择、自主练习和自主创新的机会。本案例中,第四课时整个课时的时间都作为一堂总结课,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对我们司空见惯的跳绳进行玩法的花式创新。我们的学生有七个小组提供了一种以上的创新动作套路,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和练习自己对花式跳绳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引导学生开启心智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

2.以课堂教学带动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练习惯

新课改之后,我们更重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主动探究,因此,提倡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与体验的机会。本案例不论选取的教学器具,还是整体的课程思路设计都紧紧围绕这一主旨开展,旨在让学生由被动的“要学”变为主动的“想学”。

同时,在课程教学上也更注重教学内容的精炼,留出更多的课时给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训练。让体育课堂中的学生真正在学与练的不同阶段都保持主动、高效的课堂互动,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学练习惯的养成,不仅对于体育课程学习,对学生在其他学科上的表现都会有深远影响。

小学体育老师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备课就是明确自己要讲什么、为什么讲、怎么讲的整体思路,对自己的课程进行“精心预设”。在这样的情况下更便于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教学资源或内容的“即时生成”。因此,备课阶段的准备工作不再是单纯的文字教案,而是要向文字与思路相结合的方向转化,让备课环节变得更必要、务实以及多元高效。

篇5:体育教学案例

游戏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快速的反应能力,提高速度和灵活性 游戏准备:划一条线做起跑线,在线的正前方,每隔6~8米划一个圆圈,每组2~3个,划若干组

游戏方法:把学生分成4~5人一组,趁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每组第一人的前脚踏在起跑线上并拿三个小球做好比赛准备。鸣哨后每组第一人向前跑并把三个小球依次摆进小圆圈内,跑回起跑线。有第二个人接力跑,把3个球拿回交第三个人去放,直到全组完成。先完成的组 为获胜。

游戏规则:球必须放在小圈内,如果滚出应重新放好。中途掉球,捡起来继续比赛。教学建议: 1)

讲解

2)

做一次后进行简单的评议 3)

一鼓励为主

浅议如何撰写和学习体育教学案例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一线教师的积极探索下,案例研究正逐步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专家朱迪·舒尔曼认为:“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教学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他们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教学中学会预测和解决问题。”“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讨论有助于参与者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教师亲身经历的反射中利用具

体的术语去阐释抽象的概念,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发现事件、构建问题,从多种角度去解释情境,为行动确定关键的决策和可能性,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和内在的效益,检查自己对典型的教学困境的观点、偏见和态度。”因此,开展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解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策略,使课堂教学与研究并驾齐驱。

“教学案例”是教科研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那么何谓“教学案例”呢?目前学术界对“案例”有多种不同的概念和论述。其中较为典型有三种,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案例”应主题鲜明、突出,一个案例只有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郑金洲,2000);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的具体描述,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一个案例可能涉及到好几种思想或方法。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顾泠沅《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第三种观点认为“教学案例”是指以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片段为主,从具体的一个教学策略的运用、一个游戏的新编、一种教学方式的尝试、一个教学方法的改变、一个教学机智的故事中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展现教师的智慧和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体现教师的创造力。(董玉泉,2004)。所以案例一般呈现两种样式:情境型,即注重运用叙述体故事,生动描述复杂的教学情境、教师的两难困惑和多种选择的利弊,从中分享教师实践的智慧。创新型,即注重描述典型而有创意的教学手段、方法或策略,以解决一些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和难题,展现案例的实践性。

因为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尤其是体育运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健身性、趣味性和模仿性,所以本人比较赞同上述第三种观点。但不管是哪种观点,体育教学案例都不能缺少以下三部分。第一,主题与背景。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足以引发老师思考讨论的事件,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所以教学的背景应予以交待,即学情分析、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等不可少,字数可因内容而定。教学案例通常篇幅较短,因而要求文字简练;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第二,事件或操作过程。之所以称为“案例”,那么绝不可能仅仅是教学设计或教案,当案例反映的是一种教学机智时,案例的主体应该是围绕一个主题,详细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所以通常是教学中的一个片段,而且还是一个生动、曲折、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当案例反映的是一种教学方法时,案例的主体应详尽描述具体的操作过程,通常要融实践性、操作性、科学性于一体。第三,反思或评析。空有形式还不行,案例的价值往往在于能否通过案例来说明一个问题,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能否带给读者以启发,能否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教学的效益。所以好的案例往往依托恰当的理论为支撑,有一定的反思或评议。案例评析要求见解独到、寓意深刻、画龙点睛,可以请他人写,也可以作者自己写;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

概括的说,案例不在长短,不在标新立异,重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看是否能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只要是真实的、客观的、典型的、有创意的、有实践操作价值的、有必要形式的(主题和背景、事件或操作过程、反思或评析)、符合当前教改实践需要的都是好的案例。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或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上精彩的点评。

由此可见,教学案例的到来并非空穴来风,也非老办法的改头换面。那么它与其它科研形式有何根本区别呢?首先,它与“叙事研究”十分相像,但不等同于“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是指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

述”出来。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都必须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都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叙事研究”的叙事者一般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教师所叙述的教学事件除了“偶发事件”之外,更多地属于教师本人有意识地“改变”,是对改变之后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而“教学案例”的叙事者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他人,教学事件可以是教师自己的教学感悟,也可以是对他人事件的见解和感想,同时还必须有教学反思。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叙事是教学案例撰写的基础,为撰写案例提供素材。

其次,案例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另外,教学案例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学案例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感悟,写的是结果,而教案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方案、评价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与教学实录相比,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教师要写好教学案例,首先必须深刻领会案例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其次要牢牢把握案例的三个主要特性。

第一、真实性。案例的内容是对现实的感悟和再认识,而非是虚构的,事件或方法必须来源于真实的教学世界。主体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案例的叙述应有感而发,而非无病呻吟。在许多情况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

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科学的判断和有目的的选择,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可以给人以更多的启迪。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所以,真实的教学情境是案例永久的源泉。

第二、典型性。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应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的质量是由作者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揭示人物心理,把握各种结构要素,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

第三、深刻性。好的案例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讨论、分析和反思。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等,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备课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可见,好的教学案例不仅要把握形式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内在价值和一定的逻辑关系,正确把握好质量的问题,让人一目了然又深受启发。而在本次体育教学案例评比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如有的上交案例不符合案例评比要求,甚至于把教案当作案例,把教学实录当作案例,有的还只是一些经验总结或论述。这些都说s我们的教师对案例的概念和写作方法还存在着模糊认识。其次,很多案例没有抓住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价值,只是泛泛地描述一下教学过程或写些教学设计,再做个简单的总结而已。还有的案例主题不错,内容也还可以,但没有反思、或反思不够深刻、到位。另外,还有些案例有明显的抄袭现象,这是我们所不提倡的。

以上所述基本阐明了教学案例的由来、意义和写作的格式、要求,但案例的内在价值不仅仅是能看、能写就行了,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把案例的精髓移植、借鉴、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过程。故,本人以为学习和使用教学案例与掌握案例的写作方法同等重要。那么,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应如何学习和使用教学案例呢?首先,要通过学习优秀案例来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好的案例所反映的教学问题基本上是各位教师曾经或经常出现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某个角度讲,只有当你以一个案例教师的角色去思考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时,试着去揭示教学案例中隐含的教育原理、解决的技巧策略时,你在课程改革中就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其次,要学会有选择的鉴别和借鉴。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研究。我们在阅读案例的同时要经常的、自觉的反思自己和分析他人的教学实践,从中学会一种案例分析的方法,一种看待教学活动的视角,一种促进自己不断成长提高教学效果的技能,教师要学会尝试、模仿和创新。再次,要学会将各种精彩案例分门别类予以记录、备案,如可将收集到的案例分为理念类、学法类、教法类、评价类、器材类等等,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尝试、创新与思考中建立属于自己的案例库,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执行新课程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掌握科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富有朝气,使理论研究事半功倍。

体育障碍跑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指导思想:以 “健康第一”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关注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障碍跑的钻、跨、绕的基本知识。

技能:基本学会钻、跨、绕及躲闪技能。

情感:体现学生认真听讲、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以及守纪的品质和互帮、互学、互练、互评价的能力。

运动:练习密度在35%—45%,平均心律20—140次/分。

教学内容:手铃操——钻圈——跨越障碍——绕过障碍——钻、跨、绕组合障碍练习——障碍跑比赛——打气排球游戏——小鸭子舞。

设计思路:主教材障碍跑是一项技术简单,实用性强并具有实用价值的综合技能运动,在一定距离内自然快跑,途中用合理的钻、跨、绕等方法越过障碍,以提高和综合运用体育课所学过有关运动技术的能力,改善动作的协调性,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副教材选用打气排球游戏,可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锻炼,上肢与下肢,局部与全身,速度与力量等协调发展,还培养学生守纪的品质及讲求友爱的精神。案例叙述: 课前插曲

(文体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题)

师:今天我们让课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学习障碍跑,二是游戏,打气排球。同学们对学好障碍跑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准备铺垫阶段

师;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做做准备活动,“手铃操”。(事先辅垫,音乐过门学生跳步散开,老师领学生做。)兴趣激发阶段

师:准备活动之后,我们开始学习障碍跑。这个圈就是老师设置的第一道障碍。大家想一想,在跑的过程中你打算怎样通过这个圈。请4个组每人试做一次。下

面请小组长组织好组员讨论一下哪种钻圈方法好,请每组派出一名代表示范本组讨论的结果。

师:其余的同学注意观察他们的动作,每组前四位同学请蹲下。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学生指出方法好的同学。)

师:老师跟你们的看法一样。请这两位同学再示范一次。(学生示范,老师提出其余学生注意观察。)

师:真能干,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朵红花,大家掌声表示祝贺。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两位同学的方法,进行练习1次。(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检查。)

师:刚才同学们练习得都很好!这张垫子是老师设置的第二道障碍。请每组前面两位同学帮老师把垫子给换上。(学生帮助换上,老师说:谢谢!)

师:怎样通过这个障碍物,要求同学们能从垫子上跨过去。跨的动作有点难度,让老师示范一下跨的动作。大家看清楚了吗?

师:在行进过程必须是单脚跨,单脚着地,继续跑进。(老师再示范一次,左起右落。)下面请大家练一练。(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检查)师:同学们在练习中,表现得真勇敢。

师:这标志杆是老师今天设置的最后一道障碍,请每组前面两位同学帮老师把标志杆换上。

(学生帮换上,老师说:谢谢!)

师:请每组前四位同学蹲下,老师示范两种绕的动作,同学们注意观察。师:同学们认为哪种方法好。(生指出)

师:对,这样的动作比较灵活,姿势美。

师:进行绕杆练习时,要求大家从标志杆的右边往左绕。绕时,上身稍向内倾斜一些,还要注意不能碰倒标志杆。(老师边说边进行示范。)师:请大家开始练习。(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检查。)

师:看到大家的练习,我感到同学们的动作非常灵活。运动参与体验阶段

师:下面老师把三种障碍物出现在同学们前进道路上,每组请前面三位同学帮老师摆上。

(学生帮摆上,老师说:谢谢!)师:哪位同学敢来试一试?

(学生出来尝试,老师提示回来时必须是直线返回。)师:你真勇敢。(老师边说边把小红花贴上)师:我们为他的勇气鼓掌。(学生掌声鼓励。)师:大家是不是也想试一试? 生:是。

师:待会在练习时,1、注意安全;

2、选择最佳方法通过障碍物,大家开始吧。(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检查。)师:刚才同学们练习得很认真。应用拓展阶段

师: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组能以最快迅速、安全通过障碍物,听老师说一说比赛的规则:(1)听到哨声比赛开始;(2)如果碰倒障碍物,必须放好后再继续前进;(3)下一个同学必须在线后与返回的同学相互击掌才能

起跑;(4)以先完成的小组为获胜队;(5)三种障碍物都能顺利通过的同学可以在回来后,把手铃放进红桶内。(学生进行第一轮比赛,老师巡视。)

师:X组获冠军,X组获亚军。我们掌声为他们表示祝贺。(老师为获胜队贴上奖杯。)

师:现在进行第二轮比赛,希望各组发挥胜不骄,败不妥的精神。各组准备。(学生进行第二轮比赛,老师巡视。)

师:X组获冠军,X组获亚军,XX组虽落后,但是他们以顽强的意力坚持到最后,我们为他们这种精神而鼓掌。刚才,我们学习了障碍跑的钻、跨、绕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勇敢,基本掌握钻、跨、绕的方法。那么,在今后的实际生活当中会遇到各种障碍物,希望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通过障碍物。

师:紧张的学习和激烈比赛之后,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内容: 游戏打气排球。请同学们听老师说游戏的规则:

1、两人一组用一个球;

2、在规定的场地内进行,不得跑出场外。老师给大

家分一分。①、②组在1号场地;③、④组在2号场地。

3、不许用脚踢,只许用手垫起或拍打。(老师让学生共同示范)请各组长把球领回,以最快速度有次序把球传下去,看哪组动作快。(组长领回发放,老师组织游戏。)

师:同学们都玩得很开心,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伴着“小鸭子”音乐,跳“小鸭子”舞,看准模仿得最像“小鸭子”。(老师带领做学生模仿。)师: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哪些内容? 生:障碍跑,钻、跨、绕、打气排球„„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障碍跑,老师相信同学们在今后前进的道路上一定能够战胜种种障碍。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生:各位老师再见!

(生与师共同向各种老师道再见!)教学反思:

我所上这节课的课型是目标教学课,因而全课紧紧围绕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运动目标四个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一)通过语言引导、分组练习、让学生总结、归纳钻、跨、绕的方法和方式,使抽象的概念例于理解,从而达到第一教学目标。

(二)让学生在分组、整体、个人练习实践中,体会掌握钻、跨、绕的变化及要求。为今后实践中充分利用所学打好基础,从而实现第二个目标。

(三)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了情感交流,以语言鼓励、口头表扬、实物奖励等多种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从而达到第三个目标。

(四)在入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入身的锻炼,发展学生钻、跨、绕及创造能力,从而达到量的目标。

这节课的主要优点,场地布置合理,利用充分。教具新颖简单,安全实用。教师示范正确,语言亲切,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强,组织学生讨论,观察提问,多向交流,探索通过障碍的方法,开发学生思维,培养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创造精神。让学生布置场地,发挥动手能力。与学生共同活动,情感交流频繁,关系融洽,给学生以表扬、戴红花、掌声鼓励,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给学生自由练习时间解决各自薄弱环节,区别对待,尊重学生个性,自主发展。在接力跑中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和集体主义协作精神。在手铃操和小鸭子舞中,让学生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培养了美感和节奏感,愉悦了身心,教学体现了层次性、递进性、逻辑性、重复性,使学生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

一、背景

在一堂高二男生跳横箱教学课上,我组的学生第一次跳横箱。我先利用图片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并做模仿练习。不过箱练习时,他们都做得很好,但是,学生一到跳箱就不行了,都是跑到箱前停下,不敢跳跃。在体育课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现象,如不敢跨栏,不敢做有点难度的单杠、双杠动作,不敢跳高等等。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恐惧而造成的,二是对动作要领没掌握、对自己没信心。如在跳横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好踏板动作。跳板动作完成得好,跳箱动作也成功一半了。如何消除恐惧的心理呢?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跳箱动作。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二、教学片断

我让学生仔细看清图片的每一动作,并做不过跳箱练习,另外,跳横箱的关键是踏板,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踏板技术。

技术已掌握,可还是不敢跳,这就要克服恐惧心理了。恐惧心理的产生是随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增强的。年龄越小,恐惧感越弱。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道理。而跳箱练习确有危险,不小心碰到箱上就会摔跤,所以不敢跳,而采用逃避的方法也是难免的。如何才能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呢?我采用了两大方法。一是安全措施,学生团结一致,二是比较增强自信心。

(一)安全措施。学生之所以不敢跳是因为怕有危险,怕受伤,所以做好安全措施是关键。首先在地上垫一层厚垫子并把范围扩大。其次,周围站几个较有安全感的男生进行保护帮助。

(二)做比较,增强自信心。即时做了安全措施,也还是不敢跳,是因为没人带头,没人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的勇气。我就自己带头示范,因为我个子较小,又是女老师,要完成男生的动作确实有点困难。但是,我要能完成这无疑

是增强他们自信心的最好方法。“女生能跳的做为男生为什么不能跳呢?”我就这么告诉他们。于是,我就做了示范动作,效果不错。高个子的男生也跟着带头了跳了。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第三„„

三、反思

通过跳箱的教与学,我进行了反思:

1.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跳箱”。它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

2.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学生通过反复技术练习,毅力增强了,勇气增强了,克服恐惧心理、信心增强了,通过互相交流、帮助,促进同学的合作,增进了友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融洽师生关系,通过讲解、示范,保护帮助,提高师生亲和力、信任感,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3.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器材有限,没能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没能根据自己的条件自主选择练习。

体育教学中要分清错误动作的主次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这些错误动作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形成错误动作的动力定型。到那时再纠正就会非常困难,甚至比学习新技术还要难,而且这些错误动作还会成为伤害事故的诱因,因此,把握好纠正错误动作时机与方法非常重要。观察分析和纠正错误动作方法很多,但是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学生的练习中,教师运用直接观察和经验分析动作的方法。一个学生在练习某个动作时往往会同时出现几种错误,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将所有的错误动作都同时纠正。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观察分析错误动作,迅速判断出当时的主要错误,选用针对性强的练习方法,纠正主要错误动作。通过练习,当主要错误得到纠正后,次要的错误动作又突出来,此时也应及时加以解决。例如:学生在学习投掷时,常常会同时出现左侧支撑差,下肢用力顺序不正确、出手点低、出手速度慢,等等错误动作,教师在观察分析动作时,必须找出主要错误。在一般情况下,投掷练习应先纠正下肢用力顺序,多安排下肢用力的练习,待下肢用力顺序基本解决后,左侧支撑问题就成了主要错误。当左侧支撑错误动作解决后,其它的错误动作又会突出来,通过这样的不断纠正主要错误动作,使学生逐渐地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

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的思想

一、爱——热爱本职,热爱学生

热爱本职才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而教师的威信来自工作责任心,学生对那些忠于职守、勤奋耕耘的教师是永远也不会忘怀的。爱生才能融情,融情才能动心。教师的“传道”“解惑”都要经过学生感情的过滤、溶解。学生在感情上和教师息脉相通,就会自觉接受“传道”,乐者藐藐。“爱”还体现在尊重学生平等对待上。青年学生自尊自强自立表现突出,希望坦率的双向交流,特别是体育“差生”,一定要帮助他们找出体质弱、身体素质差、掌握技术难的根源,指出努力方向,提出具体措施,满腔热情地给予辅导,切忌流露消极甚至有损人格

二、严——即教师严以律己,严格要求学生

体育教师律己从严。从社会环境中,对党对国家对政策都有一个基本态度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列为育人首位。拓宽加深体育理论,熟练掌握学科技术,科学组织体育教学,认真做好学校体育各项工作。业务水平高,教学训练效果好的教师必然得到学生的崇敬和信任。

三、实——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方法

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都在全体学生参与下进行,一步一个脚印掺不得半点虚假,成绩只能伴随努力、进取、拼搏而来,只有从实际出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达到教育目的。教育以鼓励为主,肯定成绩不护短,表扬为主,指出优点不放纵,个别教育为辅;循循善诱不苛求。

四、导——即引导、疏导

青年学生时期是人生突变口,容易产生形形色色的心理障碍,教师应在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和群体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言行,对那些情绪过份偏激、行为过分认真或不能自律者,及时疏导,在体育运动中解脱单

一、沉寂、暴张的生活,逐步提高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的能力,树立真善美的观念——动作美、健康美、行为美,体验集体力量和人际关系的应有态度。

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组织教学所必须的课堂常规、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根据各项内容的主要任务,有选择地将体育游戏穿插在各项活动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生活活泼,避免枯燥无味。

一、体育游戏运用于准备部分的课堂常规组织

组织教学所必须的课堂常规,主要是迅速地把学生组织起来,明确任务要求,集中注意力,进入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我们可以选用一些报数游戏、反向动作游戏、集中注意力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进入准备状态。

二、体育游戏运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准备活动是全面活动机体,克服机体惰性,逐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人进入工作状态。传统的准备活动中,通常采取慢跑定位操,这些内容重复使用,会使学生缺乏新异刺激,积极性下降。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一般性活动的要求,选择一些体育游戏代替传统的慢跑。跑动中的“听数抱团”、“蛇形跑”、“螺旋形跑”、“钻山洞”、“拉网捕鱼”、“传球触人”、“老鹰抓小鸡”等,可使学生跑出欢乐,跑出乐趣。

三、体育游戏运用于专项准备活动

专门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与完成基本部分内容有关的肌肉群、关节、韧带和器官,以及各系统机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选择创编一些动作性质和结构与基本部分的内容大体相似的体育游戏作为辅助性和诱导性练习。

例如短跑技术教学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可以选用以训练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为主的游戏内容,“喊号追人”、“长江黄河”。体操跳山羊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可以安排“跳山羊”游戏。长跑弯道跑技术教学中,可安排“圆圈接力”。这些体育游戏应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不仅能较好地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应紧紧围绕其目的,有选择地穿插运用。使学生的兴趣、注意力、身体机能活动的能力有一个逐步适应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控制运动负荷和学生心理变化,避免开始就做一些运动量过大、对抗性激烈的游戏。

学生的健康是我最大的快乐

活动是人的本能,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一出生,便在不停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会翻身、学会爬行,进而学会走路;同时,在活动中享受着自由、快乐,经历着艰辛、挫折。孩子们在活动中认识世界,感悟人生,增长才干,长大成人。生命负荷着成功,也负荷着失败,而生命的基础是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体育教师的共识。

从20世纪后期,我国中小体育教学形成“增强体质”的指导思想,到21世纪初,体育教学走近“关注学生健康”,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现在的教师注重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更着重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才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教育。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和探讨,采用自主学练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创造自由展示课堂的时空,变课堂为学堂与讲堂相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从而增进学生健康,使学生茁壮成长。回头展望所经过的历程,带着几分酸楚和喜悦,酸楚的是自己所教学生中仍有一些“残疾”的学生依然存在,喜悦的是自己的摸索和探讨终究有点收获,让一些不爱运动的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去,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学习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尽量能充分运动起来,真正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学生的健康将是我最大的收获和喜悦。

为什么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

为什么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因为我们的体育教学太格式化,太僵化了。”

目前普通中学体育教学,“体育首先要让人感到身心愉快,但简单地把体育变成‘达标课’,丧失其应有的休闲、娱乐成分,就容易导致学生害怕体育课。” 中学、小学的内容差不多,一直是体育教学中没有突破的问题、中学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规律和特色的理论和体系。传统的中学教育体系将体育课作为必修课程,成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评优、毕业等,其教学就是围绕达标、考试而进行。

体育课是按“大纲”、“计划”授课的,因而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学生一般都在16--19岁之间,兴趣爱好趋于稳定、集中,已不满足被动的形式,更热衷开放、活泼、主动参与的锻炼,而现在体育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兴趣,难以体现学生的个性。据我了解到的一些同学不愿意上体育课,“可这几天班里很多男生都篮球、足球锻炼了,不过都是课余自己找的项目”。

据了解,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固然有中学教育忽视体育的原因,也和体育教师的素质有关。多年来,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上都是采用专业对口的“定向化模式”,在进入体育教育专业学习时,就明确地确定了毕业后从事中学、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因此,学生的培养就框定在非常专门化的范围内,课程表现出专、窄、深的特点。张威说,很多人说体育老师上学时是学习,工作后就是玩儿,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不注重业务提高。

事实上,体育课程改革从“体育达标”到“体育健康” 简化体育考试,注重学生形体健康。让学生懂得锻炼身体重要性,开发体育多媒体课件,引进现代教育观念。“学生从运动中找到乐趣,就会喜欢体育、喜欢体育课,这也是体育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应更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新课程的实施给了体育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提出的三点教学目标: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教育。这既是新课程的出发点又是新课程的归宿。它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保护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关心健康,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更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认可学生、宽容学生,从而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 良好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保证,而成功教学又是达到新课程目标的保证。

一、关爱学生。

在新课程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我认为教师应该有一切为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关心爱护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状况,特别要关注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温暖。

二、尊重学生。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积极促进学校的体育课程由权威、守成型向民主、创新型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尊重而不能伤学生的自尊。尊重同时需要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一种民主的课堂氛围,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真心诚意地倾听学生的呼声,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

三、认可学生。

传统的观念认为:体育教育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耐力差的要多练耐力,速度差的要多练速度,甚至听到有的教师批评学生说:“你长跑都通不过,还踢什么足球?”强迫学生去学去练他们不喜欢的内容,主观的把他们塑造成“全能型”的人,如此的强迫重复教学只会给学生带来失败和失望,丧失学习的兴趣,这与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目标也是背道而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的认可学生的短处发现他们的长处。

四、宽容学生。

新课程指出要因材施教,要遵循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体育认知规律,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约束和调控能力都不强,难免要犯错误,教师应当了解学

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尽可能有原则的宽容学生。

总之,教育以人为本,新课程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更为人性化的教育,体现的是“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的是一切为了学生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化的教育模式,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体育教学案例一则

任 务:抓尾巴

目 标:培养学生的善于思考、善于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快速躲闪、移动能力。

场地器材:一个篮球场、每人一条小布条(做尾巴)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请将手中的布条夹在后腰上,记住,可要露出半截。

生:带着好奇、困惑的表情进行放布条,个别同学支支吾吾说——做尾巴

师:同学们!知道用布条来干什么?

生:做尾巴!抓尾巴

生:还小吗?还要玩抓尾巴,两三个同学在低声说道。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玩抓尾巴。大家从小到大,难得有这样一条好尾巴,在这阳光明媚的天气里,与同学一起玩耍,这是非常的难得的,可能是大部分同学最后一次做这个游戏。哪我们要不要来抓一下!(声音提高)

生:要——!

师:好!在抓尾巴之前,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同学们在相互抓尾巴时,想办法,在抓住对方尾巴时,不让对方抓住自己的尾巴?”接下来,两人一组、自由搭档,开始活动。

说明:互抓尾巴时,在抓到对方尾巴后,立即将尾巴还给对方,继续游戏。

师:(片刻之后)“嘟”一声,停——!请大家围过来。

师:刚才每位同学都亲身体验抓尾巴游戏,哪就请同学们说说看,应如何抓住对方尾巴的同时,不让对方抓住自己的尾巴。

生:做假动作

生:尾巴不要对着对方

生:要面对面

生:突然转弯,绕到对方身后去

生:把尾巴藏起来

生:动作要出其不意 ┅┅

师:进行引导,归纳。

生:分组再进行抓尾巴

教学后记:

1、在传统的“抓尾巴”游戏中,教师般都是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练习抓尾巴。”同学们分散就开始了,游戏之后,作一个简单的小结就完事。而本次任务教学中,而是先给学生下一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游戏,在游戏中思索,改变以往为游戏而游戏的作法。

2、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抓尾巴,产生了斗智斗勇的场面,而不会产生传统中漫无边际的局面。课堂教学由呆板转向活跃;学生由被动转向主动;由依

赖变为独立,体现了新课标两主体的理念。

教学建议:

1、本任务事先教师没讲具体的要求,只提出相关的问题。因此,活动中,学生为了尽快抓住对方的“尾巴”,容易出现互抓、互扯现象,对此,教师应在集中时加以引导和说理。

2、在抓尾巴时,原来是两人一组相互抓,可以改为三人一组、四人一组或五人一组,(如三人一组;甲抓乙,乙抓丙,丙抓甲。)这样出现多人鼎立,人人相套的局面,让场面更加激烈、有趣,学生也乐此不疲。

3、学生分组时,最好采用自由式友伴型分组。这样,学生与自己喜欢的“搭档合作,有利于活动的进行。

4、尾巴”的小布条可以用其它物品代替,如报纸、跳绳、小塑料瓶等。

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摘自:《新浪博客》

新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根据高一学生的生理特点,选择耐久跑为教材内容。通过耐久跑,发展学生有氧耐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坚持到底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但在以往的耐久跑教学中,由于教法手段单

一、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本案例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将“十线谱”引入课堂,进行耐久跑教学。采用比赛手段、游戏形式和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案例描述:

在一节耐久跑的课中,我将“十线谱”引入到教学中。练习方法:在田径场上画10条线,依次标上(0.1.2.3.4.5.6.7.8.9.)把学生分成男女生比例相等的4路纵队站在0号线后,当教师说拨打职教中心电话号码(7878101)时,学生先跑到7号标志物右边绕过7号标志物,然后再跑到8号标志物的右边绕过8号标志物,依次类推,拨打7878101。练习过程:第一轮,每组都拨打职教中心号码,第二轮,每组号码不一样但跑的距离都是200米,号码由教师事先准备好领头羊抽取。第三轮,每组号码不一样但跑的距离都是400米,号码由教师事先准备好领头羊抽取。第四轮,比赛,由学生自己编电话号码但跑的距离都是160米。第五轮,每组选五人体力较好者参赛,由学生自己编电话号码但跑的距离都是280米。

第一轮结束后,我看到学生脸上的笑容了,我知道今天的“十线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我们进行第二轮。

第二轮结束后,我听到学生们呼吸声较深,我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跑得快并花的时间又最少,完成任务的效率又最高。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讨论。有的认为没先找好标志物,而多跑距离了;有的认为前面速度太快,后程就没力气跑了;有的认为……。学生讨论的气氛很热烈,教学效果非常好。讨论完后,学生们都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一位同学说:“跑的时候先不要太快,不然的话,最后就没力气了,最好是匀速跑,这样用时应该最短”。我对这位同学微笑的点点头说:“对的,就像我们以前所学的耐久跑一样,要匀速跑,还要注意耐久跑的方法和技巧,这在我们以前的耐久跑的练习中学过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控制好速度”,我说完后,另一位同学便说:“还应该跑前先看清标志点在哪个位置,事先在脑子里要有一个路线,这样就不会多跑没必要的路了”。

有的说:“要团结合作”。接着,我说:“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去思考,这个练习实际是耐久跑,在跑的过程中,你们团结合作,怎样控制速度,怎样的顺序最有利于你们的全组任务的完成,效率最高”。然后,我对学生们提了几个建议,让学生再去思考一下准备第三轮比赛。

第三轮结束后,同学们有些累了,我让学生在原地休息,我利用这个时间讲解测量心率的方法和对耐久跑的运动强度的控制,即测脉搏。通过测脉搏让学生们掌握对运动强度控制的方法,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开展。耐久跑是一种低强度、长时间的匀速跑,心率应该掌控早120-150次/分。接下来,我给同学们讲解了第四轮的内容,比赛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同学们积极的编号码,自主安排战术。

第四轮,比赛开始了,气氛比第三轮更加激烈,各组按照自己编的号码,也重新布置了同学们跑的顺序,学生们个个都在体验跑的乐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比赛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测脉搏。我提出第五轮的内容,比赛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同学们非常踊跃,积极备战。

第五轮,比赛开始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们呐喊声…

比赛结束后,我又给学生出了两个问题:“同学们,老师最后还想让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到底要怎样跑好耐久跑?如果在现实中遇到相似的任务如何去完成?”这时候,学生开始讨论起来。最后,我微笑着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耐久跑,运用了“十线谱”,通过练习,同学们也掌握了耐久跑的方法和技巧,同学们的热情也非常高,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提出好的意见的同学,让我们掌握了耐久跑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上敢于创新、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此时,同学们都露出了洋洋自得的神情,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本次课。

反思与分析:

新课标强调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本案例将“十线谱”引入到课堂,进行耐久跑的教学,改变跑的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体育课程资源,将枯燥、无趣的耐久跑教材变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本案例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充分利用场地、器材的变化,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比赛手段和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以情入境、以境乐练,真正体验了运动的乐趣,又激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了耐久跑教学的效果。本教学案例教法新颖,简便实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发展了学生的耐力素质。

篇6:体育教学案例概述

“体育案例”,这个前几年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还不太为人所熟知的词语,最近正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已成为广大的体育教师的“常用字眼”。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成为研究者,要能够把行动和研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显然,体育案例的研究与开发可以说是体育教师进行研究及教学领域的新动向,也是提升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然而,从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实际来看,对体育案例的概念、特征认识还较模糊,对撰写案例的作用与意义认识还不够足深入,加上体育教师动手写的很少,因此,撰写体育案例的积极性不高,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于是,我收集、整理了一些相关的材料,并结合本人参加高淳县教育系统“人才强教工程”活动,就“体育案例”的写作,谈一点个人的体会,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吧。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教学案例”主要有三种概念和论述。

第一种观点:“教学案例”应主题鲜明、突出,一个案例只有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华东师范大学 郑金洲 《案例教学指南》 2000)

第二种观点:“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的具体描述,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一个案例可能涉及到好几种思想或方法。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顾泠沅《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

第三种观点:“教学案例”是指以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片段为主,从具体的一个教学策略的运用、一个游戏的新编、一种教学方式的尝试、一个教学方法的改变、一个教学机智的故事中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展现教师的智慧和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体现教师的创造力。(董玉泉〈〈体育教学案例〉〉2004)

以上三种观点,虽然对“教学案例”有不同的理解,但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一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情景的故事。在记叙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

如果用一句最简单话概括什么叫“教学案例”,那就是“教学案例是实际发生的具有真实性的典型事例。”

二、教学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叙事研究、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1、与叙事研究的区别。

“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十分相像,但不等同于“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是指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都必须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都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叙事研究”的叙事者一般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教师所叙述的教学事件除了“偶发事件”之外,更多地属于教师本人有意识地“改变”,是对改变之后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而“教学案例”的叙事者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他人,教学事件可以是教师自己的教学感悟,也可以是对他人事件的见解和感想,同时还必须有教学反思。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叙事是教学案例撰写的基础,为撰写案例提供素材。

2、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等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3、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相比,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三、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教学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教学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要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教学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或反思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对“体育后进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评析的作用至少可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评析可以为同一论题提供多种不同的视野。同一事件,同一论题,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和经历出发,可能提出不同的认识。新教师与老教师不同、认识深与认识浅老师不同,但每种认识都能促使大家对教学案例有更进一步的思考,获得不同的提高,同时也并不一定要给出“标准”的答案。第二,评析可以把案例与研究连结起来,评论者一般会对事件中的问题情形等作出分析,同时也会进一步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为日后的研究又提供了一定的方向。第三,评析可为当事者提出可供选择的不同的实施策略。教学案例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受作者的局限而囿于一定范围,而集思广益的讨论,可以反映出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当事人提供其他可借鉴的方案,能促进体育教师的学习和发展。

四、教学案例撰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教学案例撰写的方法

1、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

一节体育课下来,觉得要写的事件很多,那么哪一个事件才该选择?哪一个对于自我发现更有潜力?案例的性质怎样,是关于教学策略、学生行为还是教学政策方面?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还是为了职业发展?尽管没有一个选择是非遵循不可的规则,但下面一些建议对写好一个案例却仍是有益的:事件对你有情感力量吗(心灵是否受到震撼)?事件呈现的是一个你不能确定怎样解决的进退两难的境地,还是你成功地解决了一个他人可能进退两难的问题?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难的选择吗?事件使得你必须以一种感觉不熟悉的方式亦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吗?事件暗示一个与道德或道义上相关的问题吗?如果有冲突的事件满足以上各条,那么你的选择在自我学习、内省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

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时要考虑: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吗?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么时候?这以后发生了什么?接连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开始的?事件发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么?开始的场景中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反应怎样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或怎样使之恶化?影响那个事件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是什么?物质环境因素是什么?教学因素是什么? 历史因素是什么?在写教学案例时,你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必须考虑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3、确定事件中的“演员”。

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贡献的角色才得以充实。在教学案例写作时要考虑:谁是主要演员和次要演员?出场的演员是谁?幕后演员是谁?每个人都扮演了什么角色?相互之间关系怎样?与你的关系呢?坚持考虑每个角色个人的情感、动机、目的、期望,不要忘记把自己放于演员表之中,不要忘记通过情感、动机、目的、个人价值这面多棱镜来审视你的角色,要审视你可能要做的假定:假设源于何处?它怎样影响你的行动?

4、检查你行动的结果。

体育教师所做的每个行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你的回应引起的一些反应是什么?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对班级气氛的影响是什么?你所采取或未采取的行为对自己的结果是什么?你的行为以何种方式提高或降低你对自己的重视?

5、假设你再次遇到该事件。

你怎样以不同观点看待事件?看待演员?如果再做一次,你的行为不同之处是什么?现在允许你重新考虑,你要选择一个不同的回答吗?

(二)教学案例撰写须注意事项与要求

1、要尊重客观事实,体现真实性。

体育教师在撰写案例时,必然根据自己的认识,渗入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见解,在用词、语气上都体现出来,但是既然撰写的是案例,就不是事例本身,而是经过抽象概括的典型,是一个客观事实,这就要求撰写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客观叙述事件的过程,不溶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以保持事件的客观和真实性。

2、精选、提炼事例,具有典型性。

仅仅使事件具有真实性还不够,“真实性”的重现还不能给人以启迪。需要挖掘精选和提炼。作为案例,除了真实性外,还须具备两个基本特点:一是问题性,即事件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典型性,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况,拥有的事例很多,每时每刻都有案例的素材存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进行选择。从典型性、代表性的角度,选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一定的复杂情境,有一定深度的事例作案例,并能从中挖掘出令人深思的内涵,从中探究出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和思考,带来应对复杂问题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3、提高理论认识水平和写作技巧。

我们所撰写的体育案例,都是平常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平淡的事例和现象,如果没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肯定发现不了自己每天经历的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事例,看不出看似平淡的事例中所蕴藏的作为案例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对教育教学中碰到的看似平淡的事例,作不同角度的思考,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从一定意义上说,案例质量的高低,是由作者的理论认识水平和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

写好教学案例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写作技巧。选取了有意义、能引发人们思考的案例后,要用流畅的语言和生动的笔触进行描述。在案例的描述中,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冲突性,即事例的描述中要有矛盾和冲突。二是具体性,即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对事例作抽象化、概括化的说明。三是时空性,即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四是复杂性,即事例的描述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多变,能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由于有的体育老师缺乏一定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技巧,描述案例时平铺直叙,通篇详略不当,首尾不能呼应,这样的案例是引不起人们兴趣的,也是缺少说服力的。

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复杂情境,揭示人物心理,把握各种结构要素,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认识水平、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认识水平和文字功底,就好比有了“慧眼”和“神笔”,才能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未知而欲知者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给人以借鉴和启发。

4、深入挖掘教学案例背后的含义。

撰写教学案例,作为当事人,对自己是一种提高,是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的一个总结反思;作为阅读者,总希望从教学案例中得到一点借鉴、启发和指导。因为撰写者在叙述事例的基础上,要深入探究教学案例中的内涵,运用教育理论特别是要运新课程的理念,对教学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可以对所描述的情景谈一些自己的思考或用理论进行阐释,也可以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五、撰写教学案例的作用和意义

案例教学专家朱迪·舒尔曼认为:“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教学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他们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教学中学会预测和解决问题。”“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讨论有助于参与者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教师亲身经历的反射中利用具体的术语去阐释抽象的概念,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发现事件、构建问题,从多种角度去解释情境,为行动确定关键的决策和可能性,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和内在的效益,检查自己对典型的教学困境的观点、偏见和态度。”因此,开展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解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策略,使课堂教学与研究并驾齐驱。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体育教师写好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一些作用和意义。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撰写教学案例,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照镜子”,“过电影”,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确错误,都能由模糊变得清晰。能使教师把某些教学问题认识得比较深刻,解决得比较恰当。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2.推动教学理论学习。

通常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需要运用教学理论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体育教师往往感到教学理论修养不够,分析教学案例力不从心。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学案例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教师这时的学习,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学习,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愿望,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百闻不如一见,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学案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体育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3.总结教改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4.促进教师交流研讨。

教学案例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的有效载体。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5.形成教学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固然是教学研究;撰写教学案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写成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都是教学研究成果。相对而言,教学案例是较小的、单一的教学研究成果,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是较大的教学研究成果。关于某个专题研究的教学案例,不仅本身是教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经过加工,具有典型性,采用这样的素材写成的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6.提高教师专业能力。(1)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时,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的指导,使教学行为科学合理。要写好教学案例,需要把教学案例涉及的问题披露出来,深入分析研究,取得清晰的认识,较好地解决某个问题。教学案例尽管是个别现象,但具有典型性,代表了某种倾向。经常撰写教学案例,就能够敏锐地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案例还能体现教学规律。典型教学案例深层次的认识积累多了,就能够通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切地感悟教学的规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习惯,使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2)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撰写教学案例,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三个方面,密不可分。撰写教学案例是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的基础,撰写教学论文是撰写教学案例的提高,撰写课题研究材料则是撰写教学案例的升华。三个方面结合,能够促使教师做到教学行动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经验与教学科学紧密结合。这三个方面,撰写教学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基础打得牢,教学研究才有可能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撰写教学案例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有了撰写教学案例的基础,就为撰写教学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能使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7.提高教师一般能力。(1)提高观察能力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就要找出很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教学事例天天都有,层出不穷,但要从日常纷繁的教学事例中发现典型,并不容易,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撰写教学案例,讲述的教学故事要体现典型、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就必须将有关教学事实形成逼真的表象,也需要进行认真的观察。因此,撰写教学案例,能够促使教师注意观察教学现象,发现教学问题,持之以恒,就会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的能力。(2)提高思维能力

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能力。每个案例都有核心部分和枝节部分,教师要排除枝节部分的干扰,重点把握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核心部分与教学理论的密切联系,就需要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提炼出教学案例的主题,解决好教学案例反映的具体问题,探索出解决一般问题的途径,养成凡事用脑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习惯,掌握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工作的规律,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3)提高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写出的教学案例,可能是某项教学研究中的细化了的材料。从教学案例的线索引申开去,思考教学案例反映的教学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一些深刻的认识,独到的见解,再来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使之带上条理性和科学性,就有可能发现某些教学规律,特别是解决某些教学问题的规律,从而产生某些创新。创新多了,就会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六、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

1、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包含一个典型的问题或问题情境—— 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能算案例,问题或问题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案例。

2、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 要突出一个主题,如果是多个主题的话,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过分地渲染自己的个人情绪或情感,以免使案例的重心发生偏移。

3、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应该以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为着眼点,至少应该是近5年发生的事情,展示的整个事实材料应该与整个时代及教学背景相照应,这样的案例读者更愿意接触。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

4、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一个故事——

案例必须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同时,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其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最好包含有一些戏剧性的冲突。对于课堂教学案例来说,应该有学生围绕某一个讨论的中心问题表达他们不同见解的波澜起伏的过程性教学冲突。

5、一个好的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翔实——案例不应该是对事物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该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案例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是准确的、纪实性的,包括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也应作具体的陈述,因为背景材料中往往交待了问题发生的场景,隐含着问题形成的某些重要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背景材料的叙述不应该影响到对主要问题实质的把握。

6、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包括从案例所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案例写作必须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因此可引述一些口头的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如对话、笔记、信函等,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重要的事实性材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7、一个好的案例必须理清问题的性质——案例所说的问题是何种性质?是教学策略问题,还是学生行为问题,或是师生关系问题?如此等等。这是案例分析的关键,不要让纷至沓来的信息干扰了自己对问题性质的基本判断。

8、一个好的案例需要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案例不能只是提出问题,它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并包含着解决问题的详细过程,这应该是案例写作的重点。如果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话,那么最为适宜的方案,就应该是与特定的背景材料相关最密切的那一个。如果有包治百病、普遍适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案例这种形式就不必要存在了。

9、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解决问题的决策的评价——评价是为了给新的决策提供参考点。可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评论,以点明案例的基本论点及其价值。

10、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及其内心世界——案例要揭示出案例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等。换句话说,要围绕一定的问题,展示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发展的心路历程。

上一篇:关于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检测之水泥胶砂流动下一篇:横店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