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

2024-06-02

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共18篇)

篇1: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

内蒙古启动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对接活动

・  8月21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主办,内蒙古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承办,呼和浩特市总工会等单位协办的.全区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对接活动在呼和浩特市启动。全区其他盟市及大兴安岭林区所在城市也同时启动。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协助政府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自治区总工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企业与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对接活动,活动以“金秋助学、勤工俭学、阳光就业”为主题,以帮助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为切入点,邀请爱心企业与全区应往届困难职工家庭毕业生进行现场就业对接,全区总共有1000家企业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并拿出1.9万个工作岗位,供困难职工家庭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当日在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科技馆,来自呼市各大高校的应往届困难职工家庭毕业生和包钢集团、伊利集团等各类企业现场进行双向选择,交流洽谈。

篇2: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

四川省周六启动秋季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定于昨日(16日)至29日举办秋季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我省从周六(21日)起至29日启动秋季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

据悉,本周将有多场招聘会提供上万个岗位。周二 “品牌服务”服务行业专场招聘会,预计1300多个,总府路商业场2、3楼;周三旅游、餐饮、酒店、娱乐行业专场招聘会,宁夏街137号成都人才大厦;周六我省将从21日起至29日,启动20秋季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当日四川师范大学将举办大型现场招聘会;周六、周日成都市特大型招聘会将在世纪城会展中心举行 目前已有500多家企业预定展位,届时提供的岗位至少在10000个以上。

篇3: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

会议推选陈希同志出任第二届就业网络联盟理事长, 林蕙青同志为常务副理事长, 并增选了部分副理事长和秘书长等。同时, 就业网络联盟正式启用全新升级的2010版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和“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 并对就业网络联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建设做出了重点安排。

会上, 就业网络联盟副理事长、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刘大为主任就联盟工作作了专题报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工商联、中国就业网、东北师范大学代表分别发言, 为就业网络联盟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

篇4: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

活动期间, 各地人社部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将为201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重点提供5项就业服务。 一是开展实名登记。 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服务平台面向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开放, 通过经办高校毕业生报到接收、 档案托管、 人事代理、 求职登记等业务, 以及入户走访等方式,主动为在当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 二是提供就业信息。广泛收集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空岗信息, 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和重点推荐等方式, 及时为求职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三是组织就业见习。 结合本地实际开发一批优质见习岗位, 确保有见习需求的毕业生都能得到见习机会。 四是开展职业培训。 开发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培训项目, 组织有培训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 五是实施就业帮扶。 加强对困难毕业生的重点帮扶,建立基础台账, 提供 “一对一” 帮扶。

人社部要求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做到全面登记、 主动联系、服务到位, 确保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都能享受到扶持政策, 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各地要全面登记本辖区内2014届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底数、个人基本信息和就业服务需求。 对实名登记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要逐个联系, 掌握其就业意向。 对有就业意愿的, 及时提供用人信息;对有创业意愿的, 组织其参加创业培训, 提供创业服务, 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组织其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 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

篇5: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启动

为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集中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9月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全国启动实施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今年的活动为期1个月,以“实名服务,精准到人,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为主题,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服务措施,为2018届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活动期间,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多渠道加强实名登记。协调教育部门尽快完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交换工作,同时主动拓展登记范围,在报到接收、就业失业登记、政策申请等业务办理时进行实名信息登记,在各类招聘活动中办理现场登记,依托社区基层服务平台开展专项摸排,将本地求职的未就业毕业生全部纳入实名制就业帮扶。二是全面落实实名制就业服务。把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毕业生都组织到服务活动中,分类确定就业创业服务清单,将一揽子帮扶措施打捆打包及时推送,做到发放一份政策清单、提供一本服务手册、开展一次职业指导、提供一次政策咨询、制定一份求职就业或创业计划。对有就业意愿的,提供不少于3次有针对性的岗位推介;对就业适应能力不足的,及时纳入技能就业专项活动,确保有需求的都能获得提升实践技能水平的机会;将有志创业的,纳入创业引领行动,提供场地、项目、资金、培训等支持;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残疾、长期失业毕业生以及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女大学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加大政策服务倾斜力度,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就业市场。三是积极改善就业环境。结合“筑梦未来 与你同行”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就业创业政策推介,拓展政策申请渠道,指导帮助毕业生做好材料准备和手续申报,确保政策及时兑现。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严厉查处虚假招聘、违规收费、“黑中介”等违法违规行为,健全招聘信息管理制度。进一步梳理、精简、优化相关就业创业服务流程,推动政策服务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为毕业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篇6: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

本周四,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将举办周四定期毕业生主题专场双选会,共有包括歌华有线、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新东方学校等80余家单位参会,现场为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提供2500个以上的工作职位,拉开了“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的大幕。

“就业服务季”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北京地区各高校承办,计划在毕业生求职高峰期期间(月至12月)推出一系列促进北京地区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服务活动,服务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求职。

活动期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开设“用人单位招聘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服务热线010-68981788”,为用人单位招聘北京高校毕业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一、百余场现场双选会,招聘求职面对面

服务季期间,北京市教委统筹各类服务资源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集中提供优质高效的招聘求职服务。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北京地区各高校校园,将集中举办140场以上面向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中等规模的`供需见面活动,预计参会单位1万家次以上,提供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10万个以上。毕业生可登录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www.bjbys.net.cn)查询具体场次安排及部分场次参会单位信息。用人单位可直接拨打服务热线010-68981788,报名参加服务季的所有招聘活动(详细安排见附件)。

二、区域性行业性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就业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北京市教委将一直致力于加强区域性、行业性、京外省市用人单位招聘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服务季期间,第一个远郊区县毕业生就业市场――“通州区毕业生就业市场”将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定期举办专场毕业生双选会,服务通州区及东部区域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为配合“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于11月10日举办“天津市用人单位进京专场双选会”;为积极促进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到京外就业,“京外用人单位招聘北京高校毕业生专业化市场”――浙江、江苏、广西、青岛、广州、西安等省市进京毕业生双选会将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举办。行业市场方面,医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也将在服务季期间举办多场专场毕业生双选会活动。

三、毕业生生源信息发布,搭建信息有效对接渠道

北京地区重点高校多,专业设置全面,高学历毕业生比例大,毕业生生源质量高,是京内外各类用人单位选才的理想地区。为方便用人单位了解和掌握北京地区各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提高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服务季期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重点加强校企毕业生人才信息供需对接工作。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www.bjbys.net.cn)开通“北京地区2016届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查询系统”,免费发放《北京地区2016届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专刊》,组织高校进入招聘北京高校毕业生相对集中的企业集团进行供需对接等举措,将为用人单位招聘北京高校毕业生提供全面的人才信息资源,满足用人单位多样化的岗位招聘需求,促进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

四、就业指导活动集中开展,助力毕业生提升就业技能

服务季期间,北京地区各高校利用本校就业服务资源或邀请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在举办各类就业供需见面活动的基础上,积极为2016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各类就业指导主题活动。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100余场面向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培训也将持续进行。各高校计划举办形式多样的特色主题就业指导活动,内容涉及就业政策解析、职业生涯规划、求职面试、创业指导、创业大赛、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咨询服务等,使就业指导更加贴近毕业生的实际需要,帮助毕业生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岗位需求。

五、新媒体服务方式齐上阵,各类求职信息及时掌握

篇7: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启动

9月1日―5日 高陵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网络招聘会 高陵县人力资源信息网(www.xaglrl.com)

9月4日 未就业毕业生洽谈会 建工路28A号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厦一层

9月5日 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大麦市街副86号西安市大麦市街人力资源市场

9月1日-8日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推荐会 户县人才交流中心(户县政法路48号)

9月10日 2014年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 西安毕业生就业市场(南二环西段123号富秦大厦)

-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招聘会 碑林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五道十字西街2号)

莲湖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团结东路11号)

未央区人才服务中心(太华北路延伸线16号)

临潼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人民北路临潼区人力资源市场二楼)

长安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长安区青年南街18号人力资源市场)

蓝田县人才服务中心(新城路38号蓝田县人力资源市场)

沣东新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 建章路车辆厂十字

9月11日 2014年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SYB创业培训 阎良区人才服务中心(阎良区前进西路95号)

9月17日 2014年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离校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西安市人才市场(南二环西段123号富秦大厦)

9月23日 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自主创业座谈会 地点另行通知

9月24日 沣东新城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建章路车辆厂十字

9月25日 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人员岗前培训会 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4楼会议室

2014年灞桥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灞桥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大厅(新医路87号)

西安市人力资源市场、58同城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洽谈会 建工路28A号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厦一层

篇8: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 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接受社会监督,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决定从2014年起,高校要编制和发布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通知要求,各高校应在本校校园网、就业网、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或其他媒体上发布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要反映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内容。教育部直属高校应在2014年2月底前、其他部门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本科高校应在2014年底前、 高职院校应在2015年底前完成本校首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此后高校应在每年年底前发布当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通知强调,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相关信息,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使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不断加大应用型、 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篇9: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应该通过梳理国家近些年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针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阐述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自治区高校今后要在转变就业创业工作模式、加大创业教育扶持力度、发挥就业政策效应等方面深挖潜力,加快建设步伐,搭建更加完善、更加合理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新体系。

[关键词]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034-03

自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749万人,结构性“就业难”的问题随之产生。对此,2004年,教育部前部长周济提出要构建一个“全程化、专业化、全员化、信息化”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1]

2008年,教育部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2]要求高校要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把毕业生就业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能部门和院(系)的目标责任,加强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3]2009年,进一步要求各高校都要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就业指导专职人员要达到l:500的师生比,就业经费要占到学费的1%,全面实现就业指导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4]2015年5月,国务院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5]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省份之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自治区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于是,深入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展,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加快建设步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就业工作基本概况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截至2015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共有高校53所。其中,本科院校17所,高职高专院校36所。[6]成立于1998年的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承担着全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就业管理的统筹协调工作。据该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区共计毕业生113675人,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5.93%。[7]

2009年,内蒙古科技大学首批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先后入选2011~2012年度、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内蒙古财经大学、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两所院校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称号。

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进展

(一)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工作机构比较健全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各高校普遍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大多数高校、院系均已成立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校、院(系)两级的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率、就业质量“双指标”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招生计划制订、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机构建设方面,多数高校成立了招生就业处,部分学校设立了独立的就业指导处或就业指导中心,极个别高校将就业工作划归学生工作处,处内分别设置就业信息科、市场拓展(校企合作)科、就业指导教研室等不同科室,就业工作逐步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资金扶持力度加大,软硬件设施趋于完备

随着重视程度的逐年提高,内蒙古自治区很多高校设立就业工作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基本保证学校在市场开拓、毕业生推荐、就业洽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在场地建设方面,学校开辟了毕业生专用的就业洽谈室、信息查阅室、档案室等必要的场地。各高校均建立了各自的就业信息网站,并搭建了QQ群、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发布平台,畅通就业信息发布渠道。据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现有就业工作人员1694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就业工作整体向“全程化、专业化、全员化、信息化”方向发展。[8]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经费投入及编制限额等要求,很多高校就业经费还不能达到教育部要求的“要占到学费的1%”的要求。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配备还未满足“就业指导专职人员要达到l:500的师生比”条件。

(三)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加快,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据统计,所有高校均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其中,56%的高校以必修课的形式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学时数为36~38学时,分不同阶段进行授课。[9]

为了更好地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各高校先后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负责就业指导课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和实施以及考核等。教研室主要挂靠在学校就业处或就业指导中心,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来自就业专职人员及院系分管就业的副书记或辅导员。各高校按照自身学校的专业特点、发展水平,组织校内外就业创业专家编写了本土教材,以适应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求。

(四)创业教育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巨大

2014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大学生万人创业行动的实施意见》,首次明确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求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研究,不断丰富创业教育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

按照文件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正在整合校内外资源,利用学校初期开展的创业工作基础,大力发展创业创新教育。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高校已先期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及创业实训基地,制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等学校在内蒙古大学生创业园设立了创业孵化基地。不足之处是,大多数高校还只是将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进行讲授,还未形成独立完整的教学体系,缺乏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场地。

三、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落实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强

自2002年起,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陆续出台了许多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但真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可操作的措施还显不足,就业政策落实还存在诸多障碍。同时,在就业创业管理上,组织、人社、教育、团委等部门和高等院校缺乏有机衔接,没有形成合力,尚未建立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对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的指导服务及“基层就业项目生”的二次就业情况知之甚少。此外,各上级部门在制定就业政策时,未考虑到各高校专业和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使有些高校在就业优惠政策落实的执行力度上大打折扣。上级部门对就业政策措施的协调落实和监督力度不大,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二)专业化水平不高,人员流动性较强

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复杂的民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学校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及学生价值的体现。组建一支水平专业、人员稳定、结构合理的就业工作队伍是这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在资历和教学水平上参差不齐,职业咨询的能力更是普遍性短板,特别是涉及不同专业从业的基本模式和成长轨迹,教师的个人职业经验就显得微不足道,就业指导力不从心。[9]同时,由于各高校岗位轮换及人员自身职业发展需求,导致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更换频繁,流动性较大。

(三)教研室教学管理“尴尬”,课程建设发展不平衡

现阶段,就业指导教研室大多挂靠到就业指导处等行政机构,与其他教学单位相比,先天缺乏教学组织能力与教学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教师大多由从事就业工作或学院从事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兼职,教研室对教师的管理存在“尴尬”的两难境地。兼职教师大多半路改行,且忙于日常事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关注度及职业发展理论研究甚少,且缺乏系统的培训,导致教师在教学方法、理论研究、教学技艺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很难保证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

另外,学校之间由于整体定位、专业特点、发展水平、历史积淀等的不同,在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及资源整合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一些独立学院和民办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及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甚至没有固定的代课教师,教学内容也仅限于就业政策、就业择业技巧的讲解等短期教育,很难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就业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创业教育起步晚,创新意识不强

内蒙古自治区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未完全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还未引起高校领导的足够重视,教育形式主要还停留在举办创业讲座、创业比赛的初级阶段。开展创业教育还存在很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体系尚未形成。创业教育涉及教学的系统改革,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创业教学体系的搭建与国家提出的“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的要求相比,路程还很漫长。二是教师经验匮乏。众所周知,创业教育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大多数高校教师根本没有创业的经历和体会,在授课过程中只能是“纸上谈兵”,讲授的内容也局限在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创业意义等理论知识点,实操性内容缺乏说服力,对学生不具备吸引力。三是创业教育基础薄弱、资金缺乏。创业教育实践性强,需要提供足够的场地、空间以建设创业实训基地。同时,创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创业教育的主体,单靠内蒙古自治区各高校是很难满足创业教育的这两项基本需求的。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转变就业创业工作模式,实现高质量就业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总数约为11.6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总量还在继续小幅上升。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毕业生总量进一步增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的基本状态下,做好全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唯一途径势必为由单纯强调就业向就业创业并重、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转变,由强调初次就业率向追求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版本升级。各高校要紧紧围绕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的能力,实现培养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强化就业质量报告反馈机制及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推动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大学生创业优势,加大创业教育支持力度

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密切关注,大学生与其他群体相比,具备创业者必备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新精神,有着“用智力换资本”的创业优势。通过成功创业,大学生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进而最大可能发挥创新创业对就业的倍增效应和带动作用。

目前,我区促进创业的政策框架已基本形成,也涌现出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成功“创客”。但是总体上与发达省份相比,我区的大学生创业率还相对偏低,仅为毕业生总数的千分之二左右。[8]因此,各高校要充分认识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极端重要性,继续花大力气加强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的工作力度。

一是要积极营造创业氛围。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离不开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熏陶。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论坛、社区等新媒体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既要宣传“高大上”的创业典型人物,更要宣传“小而美”的创业典型事迹,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理性创业,努力营造全社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关心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是强化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各高校要切实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好上好创业课程,特别是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以突破创业师资匮乏的瓶颈;认真解决好大学生创业与学业的矛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较宽松的成长空间;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培训等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多渠道、多方式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是要实施好新一轮创业引领计划。各高校要主动加强与政府、社会各方的协作,进一步推动高校创业基地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

(三)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切实推进就业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

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出台了多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目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贯彻好、落实好这些政策,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怀,让就业政策产生出最大的效应。各高校要运用多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把现行政策讲清楚、讲透彻,还要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知晓政策,用好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参与到自主创业、基层就业、入伍预征等就业项目中来。

各高校要把就业确有困难的毕业生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以钉钉子的精神强化“一对一”帮扶力度;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强对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的分类指导和服务工作;持续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对这部分毕业生要关心到底、重点推荐、跟踪服务,为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及时提供岗位信息和求职指导,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

[ 注 释 ]

[1] 周济部长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 / OL].http://www.edu.cn / 20040116 / 3097698.shtml,2003-11-07 / 2015-09-05.

[2] 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EB / OL].http://www.ncss.org.cn / zx / zcfg / qg / 10002877.shtml,2007-11-16 / 2015-09-05.

[3] 周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EB / OL].http://www.ncss.org.cn / zx / zcfg / qg / 10002888.shtml,2008-12-01 / 2015-09-05.

[4] 教育部推出六大举措力促大学生就业[EB / OL].http://edu.sina.com.cn / j / 2009-02-20 / 1400165412.shtml,2009-02-20 / 2015-09-05.

[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 / OL].http://www.moe.gov.cn / jyb_xxgk / moe_1777 / moe_1778 / 201505 / t20150514_188069.html,2015-05-04 / 2015-09-05.

[6] 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 / OL].http://www.moe.gov.cn / srcsite / A03 / moe_634 / 201505 / t20150521_189479.html,2015-05-21 / 2015-09-05.

[7]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2014)[R]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2015(2).

[8] 董方成.凝心聚力 求真务实 做好新常态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EB / OL].http://www.imufe.edu.cn / jyxxw / tzgg / 201504 / t20150415_103562.html,2015-04-08 / 2015-09-05.

[9] 侯佳.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4).

篇10: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

从即日起至3月20日,北京近万家企业将提供8万个岗位给高校毕业生。近日,“首都人才市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启动。服务月期间,无论网络还是现场招聘会,对所有高校毕业生都将免费。

近万单位提供8万个岗位

2009年,北京地区将有高校毕业生21万余人,其中北京生源毕业生达9万余人。昨日,市人事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处长卢林表示,总体说来,今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是非常恶劣,可以实现供需基本平衡。

此次启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月将持续到3月20日,将有50多家人才服务网站网络招聘会、100多场现场招聘会,逾万家用人单位、8万个岗位面向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各类人才。

卢林表示,这8万个工作岗位是年初市人事局初步统计的岗位需求,并非全部。从分布来看,城八区和离城区较近的区县如大兴、通州、昌平等岗位较多。

推荐岗位须保证招人

市人事局要求,各区县及有关单位要鼓励各类企业多接收毕业生。对本区县生源毕业后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今年各区县人事部门必须要逐一推荐,保证每人至少推荐一次。对于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将重点推荐和帮扶。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只要有就业意愿,就要争取实现100%就业。

据介绍,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推荐时,不是简单的推荐,而是只要该大学生有就业意向,就要保证推荐的岗位确定要接收该毕业生。

小型专场招聘会对症下药

往年,北京通过大型综合招聘会帮助大学生就业,今年此种方式将有所改变。卢林表示,大型综合类招聘会有必要,但也存在一定的隐患,比如安全隐患、洽谈效果不理想、招聘秩序难以控制等。

为此,今年,北京将举办系列小型专场招聘会,包括金融专场、女性专场、大学生专场等。

招聘话题

简历泄露可追究招聘方责任

专家称随意丢弃简历可能侵犯求职者隐私权

- “随意丢弃简历将取消招聘资格”追踪

本报讯(记者蓝筠)近日举办的大型招聘会上,出现了招聘单位随意丢弃求职者简历的现象。对此,有专家表示,求职者若发现个人信息因招聘单位过错或不当行为泄露,可依法追究其责任。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周其洪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随意丢弃求职者简历,不仅不尊重求职者,还可能侵犯求职者的`隐私权。因为简历中包含许多个人信息,若随意丢弃甚至故意披露,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便是一种违法行为。

若发现个人信息在招聘活动中,因企业的过错或不当行为被泄露时,可依据《民法通则》追究其责任。但这方面的举证很困难,所以建议求职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若知自己的简历无效,可礼貌地向招聘企业索回。

-求职者

主办方有义务保护个人信息

求职者称主办方收取了费用,应妥善处理简历

小雷毕业,目前正在找工作。他曾留意到,招聘企业离开后,成箱的简历直接留在展台后面。他担心,自己的信息会因此泄露。

“余下的简历相当于第一轮面试被淘汰的。”小雷认为,招聘企业从人力成本考虑,只带走自己需要的简历,无可厚非。但主办方收取了展位费和门票,有义务维护招聘活动的安全和秩序,当然也包括妥善处理这些无效简历,保护求职者信息安全。

本报记者蓝筠

-企业

招聘会收取简历要经过筛选

业内人士称“见好就收,不好就丢”是常见做法

一位不愿透露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表示,“见好就收,不好就丢”是很多大公司的常见做法,因为几乎所有应聘者都想留下简历碰下运气,实在无力全部妥善处理。

捷普电子(广州)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王黎文表示,企业要在现场主动筛选。即便收取了不符合要求的简历,也应带回公司归档,确定没有留存价值的简历,也应碎纸处理。

篇11: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

・  9月3日,记者从安徽省人社厅获悉,9月10日至10月10日,安徽省将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重点服务对象为2010届及历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长期失业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家庭困难毕业生、各类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

届时,将开展“高校毕业生人事代理优质服务月”活动,增设“毕业生档案代理专用窗口”、延长接待办理时间、开设“假日绿色窗口”、开通人事档案代理网上查询业务办理服务等,提高服务效率。9月10日,省、市同步开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公益招聘会”,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广泛收集就业岗位信息,组织有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的.企业参加。

篇12: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

内蒙古建立高校毕业生专门就业平台

作为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门市场,该中心将定期(每周六)举办各类洽谈活动,并决定于11月20日至21日在呼和浩特市商品交易中心举办“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首场就业洽谈会”。参会单位包括区内外国有、三资、股份制、集体和民营企业等。(丁晨、赵海军)

篇13: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初探

一、健全服务体系, 实行领导负责制

学校明确地把毕业生就业工作视为学校“一把手工程”, 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和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小组。学校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列入学校党委和行政工作要点, 按照教育部和市教委的有关文件精神, 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制, 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 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 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软硬件建设, 广泛开展就业指导, 积极拓展就业市场,

建立就业基地, 千方百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改善就业工作的办公条件, 学校专门在恪勤楼开辟了新的办公场所, 极大地改善了就业工作的环境和办公条件。同时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校上下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各系的工作绩效、学科建设、专业招生计划挂钩, 充分调动了教职工关心支持就业工作的积极性, 全校基本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就业指导, 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

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走向基层。我们采取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主要通过四条途径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一是开设了全校性的就业指导课, 对新生和毕业生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加强就业指导, 使新生从一年级开始明确职业意识, 结合本专业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明确奋斗目标。使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 转变就业观念, 掌握求职技巧, 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二是通过我校坚持开展的“周末教育”的方式, 由辅导员不间断地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并做好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三是举办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等, 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服从国家和社会需要;掌握择业技巧, 结合个人专长, 实事求是地确定职业志向;指导毕业生以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与现实的差距。四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就业观念与技巧的自我教育。通过以上措施, 使我校毕业生较好地转变了就业观念, 逐渐树立起开放型、多元化的就业观念, 增强了服务基层的意识, 能够实事求是地选择职业, 有效地帮助毕业生实现多元化就业, 顺利地推动了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设岗位、“三支一扶”的活动中, 学校就业办公室号召毕业生服从国家的需要, 抓住机遇, 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 勉励毕业生要做好正确的择业定位, 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

三、拓宽就业渠道, 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学校就业办公室采取多种方式, 拓宽就业渠道。就业渠道的丰富多样化, 是抓好就业工作的保障。

(一) 坚持“走出去”战略, 设立“就业推荐窗口”。我校地处重庆西部, 受地理位置的影响, 我们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 选择“走出去”的战略模式, 在广东、成都、重庆、江苏昆山、浙江宁波等地设立我校就业办公室对外的就业推荐窗口, 借窗口的力量, 宣传学校, 介绍毕业生, 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固的、长期的合作关系, 逐步建立大学生就业基地,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 不断开拓就业市场。“就业推荐窗口”实现了就业工作中的跨区域、跨省市的联合, 此举在用人单位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受到社会好评, 我校实实在在为毕业生谋出路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不少用人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部分用人单位应邀前来我院挑选了毕业生。

(二) 秉持“迎进来”的做法, 借助社会力量。结合我校实际, 实施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工程”, 把社会力量——合法中介迎进学校, 实现了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贯通, 在就业工作中形成了合力。目前, 我校已与联英人才市场、深圳龙岗人才交流中心、重庆智帮教育咨询服务公司等社会合法中介签订了合作协议。我校正在尝试建立“学校指导——中介推荐——成功就业”一条龙服务体系, 通过社会中介拓宽就业渠道, 改变毕业生就业工作“守株待兔”的方式。我们也通过社会中介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毕业生就业洽谈会, 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进行双选, 这样可增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沟通和了解, 减少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和毕业生求职的盲目性, 提高求职的成功率。这种方式既方便学生和用人单位, 又节省毕业生的时间、精力和财力。

(三) 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短信平台”。为了及时、准确、方便地将就业信息传送到毕业生的手中, 结合我校毕业生多校区分布的特点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我校就业办公室与中国联通通信公司永川市分公司合作, 尝试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短信平台”。短信平台使用方便, 操作简单, 短信直接与学生面对, 省去了中间环节, 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准确地接收到学校发送的信息, 从而保证他们及时参加学校的各类招聘活动, 不会因信息延误等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大学毕业生手机的高拥有率和短信的群发功能可以让工作人员把通知一次性发送给所有学生, 而不需要去逐个发送。这种交流方式的便捷高效, 为学校和学生之间架构了一座便捷实用的现代化沟通桥梁。短信平台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 也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 开展校企合作的就业新模式。“实习+就业”、“培训+就业”的就业新模式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沟通平台。通过这一平台, 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 对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以保证所设专业、教学计划、技术技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使高校的“产品”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 毕业时能够顺利按时就业;同时企业也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素质、工作能力等情况, 在实践中观察挑选出更适合企业的员工;学生也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实力, 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先后与广东新路程人才咨询公司、重庆海王星网络有限公司开展了“实习+就业”、“培训+就业”的就业模式, 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的针对性和就业能力, 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

(五) 充分调动校友资源。我校及前身重庆师专、渝西学院的广大校友, 他们热爱母校, 眷恋母校, 许多校友在各自领域的发展已取得优异的成绩, 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较强的经济实力。他们存着报答母校的良好心愿, 回母校开设讲座和召开座谈会, 指导同学解决就业中出现的问题, 指导毕业生成功走向工作岗位。如:长寿教委办公室主任、北碚区教委人事科、永川教委副主任等曾携带用人单位到我校招聘毕业生。

篇14: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目前,我市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机构为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秦皇岛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领导小组,其中,非师范类毕业生的管理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师范类毕业生的管理在市教育局。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的提升,该机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要。建议:1、在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的框架下建立高校毕业生工作联席会议并建立定期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落实已经出台的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通过增加编制、配备人员、落实经费等措施,建立高校毕业生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拟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及落实,高校毕业生统计,综合协调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各项服务活动和培训等一系列工作。

二、完善统计制度,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动态管理

由于没有相应的跟踪调查机制,对高校毕业生当年和往年就业率的统计依据的是全省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数据库办理报到证情况,这样就造成对未通过办理报到手续而就业的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毕业生底数不清。进而就会造成政策制定的针对性不强,影响政策效果。建议:实行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制度,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动态管理与服务。通过建立完善就业统计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确保统计工作规范,统计数字客观真实。

三、畅通信息渠道,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资源的主渠道作用

国家虽然已经明确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模式,但就业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就业单位和高校毕业生不能有效对接,使高校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一方面基层单位对具有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有很大需求,但是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就业服务存在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求职成本太高等现象,这些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构成了阻碍,导致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建议:1.加强与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密切合作,逐步建立起統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及时发布需求信息,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方便、快捷、覆盖面广、资源丰富的信息平台。2.创新服务方式,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进高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的服务活动,拓展供求信息服务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毕业生择业、用人单位选人“双向选择”的需求。

四、完善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促进就业

创业相对就业来讲,自由度更大、利润更高,但风险和要求也更高。高校毕业生普遍认为进行自主创业的最大困难在于创业资金无法落实,其次觉得创业风险太大。而对创业政策的不够了解以及创业项目的缺乏都成为高校毕业生创业之路上的拦路石。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鼓励创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非常现实、有效的渠道。据统计,目前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不到1%,成功率仅为5%。国家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出台了诸如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补贴、减免各类费用等优惠政策。而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全程指导、分担风险、提供后续服务等却没有跟上。建议:1、制定含金量更高、可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参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创业,除了要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外,还应制定税收减免政策并制定实施细则,使政策落实具有操作性,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业活力,扶持更多高校毕业生走创业之路。2开展创业培训。强化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加强创业技能和能力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他们在观念、素质、知识和心理上都做好必要的准备,同时通过一些创业社团、创业基金来构建比较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保障。3、创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高校毕业生创业缺少经验、更缺少资金,可通过多种形式创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扶持大学生创业。

五、加强宣传,建立舆论宣传工作机制

篇15: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

要优先组织已进行失业登记并有见习要求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见习期一般不超过1年,要将见习与就业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安排见习指导老师,组织开展就业培训,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还将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落实好见习期间高校毕业生的基本生活补助,适当给予见习补贴,并免费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就业指导等服务。(雪竹)

篇16: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

安徽启动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

近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省教育厅启动了共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在新一届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面临就业压力的.时期,两部门密切沟通配合,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据介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包括以下七项内容:衔接制度、会商制度、统计制度、信息交换制度、就业服务制度、基层项目衔接制度、考核表彰制度。

篇17: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

11日,记者从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获悉,福建省将于9月中下旬在全省开展“送岗位,促就业,共建和谐”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专项活动,将为登记求职的.“双困”毕业生,一次性发放求职补助每人300元。

活动对象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重点为“双困”毕业生。对来自城镇和农村低保家庭,或由于生理缺陷、专业长线、职业能力不足等原因,毕业离校后至今尚未就业,已进行失业登记或求职登记的毕业生群体给予就业帮助。

篇18: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探究

高考制度恢复后,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经历了三个阶段: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的国家统包统分阶段;过渡性时期的学校为指导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下的自主择业阶段。

第三阶段的当下,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 高校教育制度也不断完善, 为了解决就业供需矛盾, 实行大学扩招政策, 高等教育逐步向平民化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也由政府的单一计划分配变为了在学校、政府、社会、毕业生共同努力下的多元化自主选择。【1】

然而, 近十年社会经济猛速发展, 社会转型与逐年的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也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仍比较缺乏系统的具有指导、创新、实践性质的研究。【2】本文从高校角度对于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不足进行分析, 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重新建构提出建议, 有利于高素质人才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相接轨, 对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综合实力提升都有着促进作用。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就业和再就业的任务相当艰巨。各大高校依据社会需求开设各种专业课程, 虽然高校对大学生就业不承担无限责任, 但一般来说, 高校是大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前的重要“加油站”和“中转站”, 学生在这学习到的知识、接受的就业服务直接影响其能否成功就业, 因此高校就业服务任务艰巨。高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经过近十几年的不断完善,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我国的高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迈进一大步, 但目前各高校间就业服务体系发展差距比较大, 有的高校仍然采取单一的理论化培养, 针对性弱, 不能灵活调节, 与社会发展脱轨, 不能适用于当前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市场需求饱和甚至供大于求的形势, 具体来看,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服务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 尚未形成完善的系统, 缺乏导向性

1.缺乏相关法律法规, 对服务体系规范化约束力不强

虽然在近阶段相关部门不断推出一系列的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构与完善的法律法规, 但是, 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上级发布的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文件精神, 缺乏实践性, 不具备使整个服务体系规范化系统化的约束力, 各高校服务体系水平仍然参差不齐, 不能达到服务社会化要求。【3】

2.以市场为导向性的高校就业服务观念淡薄

高校关于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体系应当不断创新, 不拘泥于单一的理论化与形式化, 应当实现高校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实现高校与就业市场的互动, 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服务观念, 实现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需求, 与国际先进市场营销理念相接轨, 丰富多样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形态, 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 增强大学生在当前就业市场中的综合素质, 提高竞争力。不断满足兼职、勤工俭学、实习、就业等多方面的毕业生就业需求, 为其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坚持学以致用的理念, 不断改革创新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以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导向相结合, 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共同推进, 形成规模化, 实现就业服务体系的动态化、全方位、宽领域的目标。

3.服务机构职能混乱, 配合度与工作效率低

虽然政府明文规定了公共就业服务系统的服务范围, 但是, 对于高校和自主性机构以及取得法人资格的私营机构设立的就业服务系统没有给出相应的的服务范围, 导致了就业服务体系混乱, 资源配置浪费, 使得高校毕业生与现阶段的就业服务机构之间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况, 各个机构间缺乏沟通交流, 不能拧成一股绳, 不能形成合力, 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二) 就业服务体系落后, 需要加强探索创新

1.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化要求

目前高校的就业服务培训主要是通过大型就业知识讲座、就业培训课程的形式展开, 人数多, 课时少, 效果差, 实时性和时效性也不高, 难以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需求。他们对于相关就业法律法规也非常陌生, 处于一种弱势, 比较被动和盲目。我国也缺乏专职的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 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单一的就业方法, 信息获得渠道闭塞, 频繁的岗位调动造成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

2.人才招聘市场不协调统一

我国的人才招聘市场处于一种混乱的分割状态, 网上人才招聘、行业性人才招聘、政府性人才招聘, 就业信息发布与人才供需信息杂乱, 人力资源浪费情况比较严重, 存在大量的人才流失状况, 这也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对于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人才招聘平台的建构的需求更加急切。中国当前从劳动力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对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大, 更应该加强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当然学生也应该融入社会,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社会就业各方面的信息, 以便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

3.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评估体系

目前部分高校各个院系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经费投入、领导考核与毕业生就业比例相关, 对于就业率一直比较低的专业应当减少招生人数, 减少建设投入, 甚至停办该专业。这种目标责任制计划评估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高校只重视就业率的提升, 却不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而且很多高校毕业生服务工作只是对于就业人数的统计, 就业率统计甚至存在虚数, 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有待完善。

(三) 就业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服务范围有待拓宽

1.就业服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高校仍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队伍的建设方面还有待完善与提高。目前高校就业工作主要是由一线教师和处理学生工作的领导进行管理和负责, 并没有专职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教师进行指导。因此, 对于高校的毕业生服务水平反而成为一种限制和瓶颈。

2.就业服务队伍松散有待加强管理

在高校就业服务体系中还存在着专职就业教师与兼职辅导教师失衡, 对于专职进行就业服务参与积极度不高, 大多数教师要进行课程、学生工作, 对于学生就业状况难免就造成了松懈, 对于就业问题工作内容也不重视, 核心的就业服务队伍比较松散, 并没有实现良好的管理。对于就业问题, 应当加强核心就业服务队伍的管理, 全员参加, 实行奖励制度, 提高队伍服务积极性。

3.服务范围小, 缺乏针对性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在逐步发展, 但是各类服务机构在责任和义务上的划分却不够清晰, 当前的服务机构服务范围比较小, 大多数只是简单地进行职业介绍, 很少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开发、自主创业指导、职业转换, 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这对于将要出校园的高校毕业生及其不利, 因为其缺乏针对性, 因此, 此类就业并不能长远, 也很难使学生适应当前多元化发展的劳动力就业形势。当然, 服务体系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但是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需要一定阶段的, 然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 日新月异的变化, 使得服务体系经常出现滞后性, 因此,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转型中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就需要能够不局限于表象, 要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就业之间的矛盾。要能够从政府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与颁布实行, 到社会与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创新, 迎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 展现新时期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特色。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构

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 我国普通高校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系统和完善, 当下国际竞争是以人才为核心的竞争, 我国如何利用好人才资源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如何把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所依靠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国际发达水平的经济方式, 提高经济发展方式中科技和人才的占比, 关系着我国民族复兴和中国梦。在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构就是经济转变和国家富强的最基础的一项。

(一) 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建设

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 在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体系中与就业相关的信息服务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信息服务体系是一个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工作信息、职业市场信息、职业发展服务信息的专业信息系统, 以及全国高校就业信息交流学习的服务平台。这个信息服务系统是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 为大学生适应社会工作提供了一个信息源。该信息服务平台不仅满足于大学生就业需求, 而且能够为高校专业发展提供一个方向标, 更能为国家输入高素质人才。

信息服务系统是一个从信息搜集到信息展示的信息流程的系统。该信息服务系统应用计算机的运算、编程和多媒体技术结合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应用来搜集、分析整理和展示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展示和平台运行这四个方面。信息搜集采用多渠道搜集 (包括官方和非官方) 和征集的方式去搜集企业和市场的职业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岗位信息、岗位要求以及各个企业的岗位饱和情况。信息整理是在信息搜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和整理将信息系统化, 然后根据信息的有效性、实用性、差异性分门别类地筛选信息为信息的展示提供更为优质的信息。信息展示是联合各大高校组建一个以信息服务系统为中心的信息分享网络, 将信息系统地准确地展现在各个毕业生的面前。平台运行包括平台建设、平台监管和平台维护,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高效地运行这个服务平台。

(二) 构建职业指导体系

1.职业指导系统的创新

高校教育不仅仅要重视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 也要能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高校就业指导要能够创新思路, 因材施教, 不仅注重人才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实现专业化技能的提高, 更要关注他们就业过程。毕业生素质各有不同, 要想其有更长远的发展, 就必须认真进行指导, 帮助其在择业和就业当中充分发挥优势, 避免其进入误区。这有利于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率双丰收, 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更有利于高校长远发展。

2.坚持服务理念, 进行全面职业指导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成为热点, 服务体系的理念要进行更新, 以服务广大毕业生为宗旨, 能够为毕业生群体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 能够将研究、教育教学、咨询、管理、服务、指导相结合, 构建新的具有活力的工作体系, 依托高校各个部门进行高校职业发展与教育的展开, 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进行细节的规划, 为每一位高校毕业生负责, 对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进行细化和完善, 成立专业化的团队不断进行探索, 为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职业规划指导。

3.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机制

一个健全的职业指导体系应当包括:第一, 完善的就业信息系统, 能够及时的更新劳动力招聘市场信息, 实现用人单位就业信息的实时发布, 高校双向信息的筛选与连接, 毕业生就业信息准确性。第二, 完善的就业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机构。能够对毕业生进行职业能力的评估和培养, 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通过引导, 让他们能够找到正确的求职方法, 并进行终身的职业规划。开设职业咨询顾问, 并设置良好的顾问体系, 加强对置业顾问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使之朝着专业化系统化的道路进行发展。第三, 一个专业的团队和指导课程设计, 将这门课作为必修课, 通过丰富多样化的形式, 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三) 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 初出茅庐, 进入社会工作, 自身的就业专业技能是不具备的。对于应聘的流程、材料的准备、面试的技巧等问题都是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培训的, 不然就容易碰壁造成就业失败。所以说, 对于毕业生就业专业技能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能够帮助毕业生从容不迫的面对各种招聘环境, 提高其应聘技巧, 增强自身专业与社会就业岗位之间的联系, 保证其学有所用。对于目前的就业指导形势单一化, 应当多元化拓展就业培训方向, 促进其技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4】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

大多数高校都具备该课程, 但是一般都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展开, 因此课程的随意性就比较大, 而且很多老师开展此课程也大多与就业指导无关, 主要是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剖析。要想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掌握必要的求职技能和过硬的求职心理素质, 就必须将此课程作为必修课, 贯穿大学四年时间, 开展多样化的授课形式, 让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更在实践上掌握就业技巧。

2.聘请专业人士开展专题报告

归纳毕业生在求职应聘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来校进行专题报告、问题疑难的解答, 为毕业生指明当今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应当具备的素质, 然后根据其工作经验以及研究成果给毕业生分享成功之道, 在增加学生就业专业能力的同时, 也能够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为学生树立榜样, 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3.日常就业活动模拟

丰富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与此同时,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其实践能力, 在模拟的招聘面试、演讲比赛、情景剧、辩论赛、征文比赛、实践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中, 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也能提高其创新能力, 增强其自信心。

4.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业余时间, 比如周末、节假日、寒暑假, 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到企业进行观摩学习, 或者到创业孵化基地学习创业经验, 到人才市场进行调查分析, 分析当前市场所缺乏的专业型人才有哪些, 也可以到工厂或者企业进行短期的体验锻炼, 增加社会经历。

(四) 搭建就业咨询平台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劳动力市场对就业人员要求比较严苛, 需要就业咨询人员有深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而且要能熟悉市场发展动向, 把握人力资源脉象, 熟悉市场需求、市场应用、市场实践水平, 能够进行相关的系统化培训, 帮助毕业生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

高校就业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主要从事毕业生就业服务, 工作经验比较丰富, 能够对市场与时俱进的变化进行正确的评估, 能够与用人单位有长期的联系和合作。同时部门的人员主要任务是执行和管理, 要求工作人员有基本的电脑应用常识和应用方法。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 他们应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和一些工作辅助知识, 有较强的沟通组织能力, 能够组织大型的活动具备社会沟通交际能力。高校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前线。为实现大学生就业工作合理化、最优化、全面化的目标, 所以学校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大力调动他们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积极性, 全面性和合理性, 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五) 开展毕业生创业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 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教育部把创客教育列入《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积极开展毕业生创业实践创新工作, 加大就业竞争力。加强大学生工作预见性, 工作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有个工作前景的规划, 而且更好的推进大学工作教育的发展。【5】

1.增设相关创业课程

首先在教学课程中增加创业内容, 或者单独建设全校性质的自主创业知识选修课, 并将其列入教学活动中。其次, 实施现场模拟教学并注重实践, 在教学中, 多多进行实践是大学生最能切身了解就业取向的方法。最后, 加强课程的交叉融合, 使之专业课和公修课的全面认识。在学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根本上, 通过哲学、史学等学科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

2.建立大学生创业的咨询团

为了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展开, 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性, 高校成立毕业生创业咨询团, 严格管理大学生创业项目, 帮助其规范化操作, 帮助学生创业的审批工作, 能够联系外部人员, 为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条件, 并做好就业跟踪总结计划。让大学生在处理学业的基础上, 为以后的发展增加实践经验。

3.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机会

首先, 高校应当为有思想敢于尝试的学生提供平台, 提供创业基地, 让所学的理论通过实践的形式进行尝试应用, 尽可能帮助学生处理初始阶段所遇到的资金问题。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加强管理。最后, 设立创业奖励基金。对那些合适的创业项目进行评估, 给与一定的奖励, 激励他们自主创业。【6】创业教育, 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 但是现在创业教育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还需要结合国情, 完善相关的教育制度, 推进学生的创业知识教育。

摘要: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就业和再就业的任务艰巨。高校是大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前的重要“加油站”和“中转站”,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保证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举措。通过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建设、构建职业指导体系、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搭建就业咨询平台、开展毕业生创业教育等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水平, 促进教育资源和社会进步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谢维和, 王洪才.从分配到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38-49.

[2]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51-58.

[3]吴薇.就业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31-39.

[4]薛泉, 刘园园.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7) :82-86.

[5]董丁戈, 李彦秋, 关晓梅.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高教研究, 2009 (1) :43-46.

[6]周静.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 2010 (3) :22-24.

[7]徐胜兰.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D].湘潭:湘潭大学, 2004.

上一篇:复习ppt下一篇:空调机组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