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教学大纲

2024-05-19

古典舞教学大纲(共8篇)

篇1:古典舞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

一、蹲 的 练习

“蹲”是腿的屈伸和弯直的训练。通过蹲的练习使腿的关节韧带与肌肉富有柔韧的弹性,这是男、女舞蹈演员掌握技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不仅跳跃要有弹性,几乎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蹲的动作。同时“蹲”还具有增强后背力量的作用。

教材内容:

双腿蹲:

1、小八字步半蹲、全蹲

2、大八字步半蹲、全蹲

3、踏步半蹲、全蹲

4、弓箭步蹲(正、旁)

5、移动穿掌扑步(男)

单腿蹲:

1、端腿蹲

2、掖腿蹲

3、跨腿蹲

4、环动掖腿蹲(旁腿环动到后面成后抬腿后再掖蹲的动作)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蹲”是离把练习的第一个动作,要求练习时的动作徐缓、连贯。因此,宜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

2、分别将双腿蹲或单腿蹲中的(2)至(4)项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双腿蹲可与下列动作组合起来:

大八字步的前、后、旁下腰及涮腰。

在小八字步蹲和大八字步蹲之后立半脚尖。

蹲后接90度以上前、旁、后腿的舞姿。

4、单腿蹲可与下列组合练习:

单腿前、后下腰。

踏步旁下腰;大踏步旁下腰。

蹲后接90度以上的前、旁、后腿,斜探海,后腿侧身等的碾转。

蹲后接各种单腿变身和90度以上的抬腿环动动作。

二、腰 的 练习

腰是身体运动和舞蹈动作的轴心,而腰的动作又是掌握繁难舞姿和技巧的动作基础,如:风火轮、卧鱼、斜探海、探海、紫金冠跳、双飞燕跳以及翻身......等都是以腰为主的动作。腰的训练目的是增强舞蹈演员腰部柔韧性和灵活性。此外,腰的动作也常是舞台表演上直接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大八字步前、旁、后下腰

2、丁字步拧腰

3、大八字步涮腰(女,1-3次)

4、弓箭步涮腰(男,1-3次)

5、踏步旁腰

6、大踏步旁腰

7、单腿重心前、后下腰

8、单腿跪前、后下腰

9、卧鱼

10、八字步风火轮(女,1-3次)

11、弓箭步风火轮(男,1-3次)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腰的训练先可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然后再用快速音乐,这样可以训练腰部具有灵巧的运动能力。

2、可将两项以上不同舞姿的腰的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常用的组合如:涮腰卧鱼,穿掌扑步风火轮

4、可以作为各种舞姿、大踢腿、旋转和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

三、大 踢 腿

中国古典舞蹈中的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有腿部的深厚功底。“大踢腿”是训练“腿功”的重要教材。通过大踢腿练习,可使舞蹈演员腿部肌肉柔韧、有力而富有弹性,并可增强腿、腰、背等的控制能力。这部分练习动作也是舞台表演可以直接使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踢前腿(勾脚、绷脚)

2、踢旁腿(勾脚、绷脚和向左、右转身四分之一的踢旁腿)

3、踢后腿

4、踢十字腿(勾脚、绷脚)

5、踢蹁腿(勾脚、绷脚和带转身的蹁腿)

6、踢盖腿(不转身与带转身的盖腿)

7、踢紫金冠

8、踢冲天炮(男)

教材的组织范围:

1、大踢腿是腿部超过90度较大幅度的动作。由于运动量较大,每条腿在每一姿态上不宜连续超过8次。用不同舞姿连接起来的大踢腿动作或左、右两腿交替做时,不宜超过24次,先采用中速音乐,之后可以采用快速音乐伴奏。

2、首先,结合每一种手的姿态单一的反复踢腿(可以原地做也可以行进做)

3、然后,可以将两种姿态或两种以上的姿态组合起来进行踢腿练习。

4、常用的组合如:

(1)踢前腿可接:后腿、探海、踢紫金冠,踢冲天炮、悠后腿翻身等。

(2)踢旁腿可接:斜探海、拧身探海、踏步翻身等。

(3)踢后腿或踢紫金冠可接:踢前腿、快踹燕。

(4)踢十字腿可接:踢旁腿、踢蹁腿、踢盖腿等。

(5)踢梅花腿(将踢十字腿、踢旁腿、踢前腿、踢后腿、踢蹁腿、踢盖腿连接起来,用一条腿做,每种姿态各踢1次)等。

5、连续做单一的踢腿动作或组合练习时,都可以用下列动作衔接或结束:如各种身法动作;各种姿态腰的动作;旋转和翻身等。

四、身 法 和 步 法

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更多体现在身法和韵律上。同时在各类舞蹈动作的组合中又包含着许多步法。基本训练中腰功与腿功的动作和各类技巧动作都是与身法、步法互相依存、融会贯通的。

由于传统身法与步法的种类繁多现只能从中选择部分典型动作,作为训练演员掌握古典舞中的基本风格和韵律的教材。同时这部分身法与步法的动作也是舞台上表演所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身法:

(1)单山膀、踏步位

(2)双山膀、丁字步位

(3)顺风旗、大踏步位

(4)双托掌、踏步蹲

(5)托按掌、踏步位

(6)山膀按掌、弓箭步位

(7)斜托掌、丁字步位

(8)提襟按掌、踏步位

(9)小五花(不转身、带转身)

(10)云手(不转身、带转身)

(11)大刀花(不转身,带进、退转身)

(12)双盘手(不转身,带进、退转身)

(13)双晃手(小、中、大,带转身)

(14)摇臂(向前、向后,带转身)

(15)穿肠刺背(不转身、带转身)

(16)云肩转腰(不转身、带转身)

(17)燕子穿林

(18)青龙入水

2、步法:

(1)慢进步

(2)慢退步

(3)圆场(慢速、快速)

(4)花梆步(女,前、后、左右、原地)

花梆步(男,左右)

(5)错步(女,慢速、快速)

错步(男,快速)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身法与步法动作在表演中都含有温柔与刚健的双重性格。可以选用抒情慢板或奔放的快板乐曲伴奏。

2、首先,将身法与步法中(2)至(8)项动作组合练习,以掌握手、腿、身、法、步的规律和韵律。

3、将身法、步法的动作与练腰、大踢腿、基本舞姿、旋转、翻身、跳跃等结合起来一起练习;并可组成综合性组合动作,这种练习可以使舞姿的风格更为鲜明。

五、基 本 舞 姿

中国古典舞蹈中的舞姿是非常丰富的,它的基本动作具有高度的雕塑性。它不仅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也使跳跃、旋转与翻身等技巧具有强烈的雕塑性。基本舞姿要求腿部、躯干、手臂、头和眼睛(视线)等动作有高度的协调性。因此,基本舞姿的训练实际上也是掌握古典舞风格的手段。

由于在基本舞姿训练时往往是将一腿静止另一条腿在空中运动形成各种姿态,因此,腿与上身都要有很好的控制能力,所以舞姿也可称为控制动作。这种控制能力是舞蹈中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

教材内容:

1、抬前腿、旁腿、后腿(原地,带辗转的,带半环动和全环动的;或从一个舞姿经辗转或经半脚尖立变成另一舞姿)

2、大射雁

3、金鸡独立(原地,带辗转)

4、踹燕(原地,辗转变成探海)

5、探海(原地,辗转变成踹燕)

6、斜探海(原地,带辗转)

7、躺身旁腿

8、软踹燕(女)

9、后腿侧身(原地,带辗转)

10、掀身探海(女,原地,带辗转)

11、拧身探海(男,原地,带辗转)

12、紫金冠(女)

13、老鹰展翅(男)

14、商羊腿(男,原地,带辗转)

15、商羊腿踹燕(男)

教材的组织范围:

1、基本舞姿练习可采用两种速度:大多是用徐缓慢速形成舞姿后短暂静止。其次,是用快速形成舞姿后,短暂静止。

2、可以将两个以上的基本舞姿组合起来练习,即从一个舞姿到另一个舞姿。

3、组合时可以选用下列动作作为衔接或结束:各种姿态的腰的动作,步法、旋转、翻身、中跳和大跳等动作。

六、旋 转

旋转动作在中国古典舞蹈中表现出了千姿百态。旋转动作的技巧不仅难度较高,非常富有表现力,同时,它又可以起着巧妙的衔接作用。这里所介绍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由于旋转的难度较大,因而要求演员必须有较好的腰、腿基本功力和高度的协调性。旋转时的舞姿应鲜明,也就是在旋转时要能保持住固定的舞姿。这就要求演员要有较扎实的基本舞姿训练的基础。因此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一至五类的训练,再开始转、翻、跳的技巧训练较为稳妥。旋转的某些动作可以作为特技表演。

教材内容:

1、平转(斜线或圆圈进行)

2、反跨转(2-5圈)

3、踏步掖转(2-5圈)

4、跨转(男,2-5圈)

5、上步掖转(女,2-5圈)

6、斜探海转(女,2圈)

7、探海转(2-5圈)

8、后腿侧身转(2圈)

9、紫金冠转(女,2圈)

教材组织范围:

1、旋转可采用两种速度进行练习。初级训练阶段的小舞姿转以及大舞姿转都要求动作平稳流畅,一般多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舞姿转进入中级和高级训练阶段时要求平稳而急促,大多用快速音乐伴奏。

2、首先,练各种旋转的单一动作,反复进行。

3、在单一动作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将(2)至(4)项旋转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4、常用的组合有:平转两次接上步掖转两圈(女,斜线)。掖腿转接卧鱼(女)。掖腿转接踹燕。涮腰接探海转。平转接跨掖空中转(男)。平转接旋子(男)等。

5、旋转也可以作为大踢腿,基本舞姿,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来做

七、翻 身

翻身动作具有中华民族的独特风格,种类繁多,变化多样,是中国古典舞蹈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身动作不仅在实际中运用得较为广泛,对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和训练腰部的控制力和灵活性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此外,某些翻身动作可成为特技。

教材内容:

1、点步翻身(1-16次)

2、踏步翻身(带跳踏步的1-4次)

3、串翻身(斜线1-16次)

4、吸腿翻身(1-连续3圈)

5、探海翻身(女,1-4次,慢速和快速的)

6、大蹁腿翻身(女)

7、上步翻身

8、刺翻身

9、跨腿翻身

10、白鹤翻身

11、大蟒翻身

12、盖腿翻身

教材的组织范围:

1、每项翻身动作在表演中都可以有两种节奏,即徐缓抒情和急促强烈。因此,可以用慢速、中速和快速音乐伴奏。训练的步骤是先慢后快。

2、首先是每个单一翻身动作的反复练习。

3、在单一练习的基础上,可将两个以上的翻身动作组合起来。

4、常用的组合有:探海翻身接卧鱼(女)。踏步翻身2次接点步翻身7次(女)。跳踏步翻身接大蹦子接卧鱼(男)等。

5、翻身动作可以作为基本舞姿,大踢腿,旋转,中跳和大跳组合的衔接或结束动作。其中上步翻身,刺翻身,跨腿翻身,白鹤翻身,大蟒翻身和盖腿翻身只做一个。单一练习后再进入组合练习。

八、跳 跃

跳跃是难度较大的舞蹈技巧。它不仅要求演员有高跳的“弹跳力”,还要求跳跃富有表现力,即跳跃到空中后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固有的姿态上,仿佛将舞姿悬挂在空中一样。为此,演员必须有较好的舞蹈素质——体力、耐力和协调性。一般要经过有系统、有步骤的严格训练,才能锻炼出跳跃技巧。掌握跳跃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有效的训练与提高演员的腰、腿基本功力以及协调性的过程。

跳跃分为小跳、中跳和大跳三种。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的训练目的,也有不同的训练作用。小跳:是较小的低跳,动作比较简单,其中一些动作是训练跳跃能力的基础。另一部分动作则是舞台上的表演动作。中跳:比小跳要加大弹跳的力量和幅度,它的训练目的和表演作用与小跳相同。大跳:是高跳动作,技术很高。大跳的全部动作都是舞台的表演动作。大跳要

有“助跑的动作”,如:上步(切步)和错步(追步)等。练大跳之前需先做小跳和中跳练习。

大、中、小跳跃动作可分为双脚起双脚落;双脚起单脚落;单脚起双脚落;单脚起单脚落(换脚);单脚起单脚落(不换脚)。

教材内容:

1、小跳

(1)双起双落: 小八字步位的小跳 大八字步位的小跳 丁字步位的小跳 变位小跳 跳空中转(男)

(2)双起单落: 前腿小跳 后腿小跳 小射雁跳 小端腿跳 小掖腿跳 小斜探海跳(带翻身的)

(3)单起双落: 前腿小跳 旁腿小跳 后腿小跳

(4)单起单落(换脚): 小射雁跳 后换后小跳 前换前小跳

(5)单起单落(不换脚,1-6次): 45度前腿上的 45度后腿上的 小射雁上的 小斜探海上的2、中跳

(1)双起双落: 小八字步位中跳 大八字步位中跳 变位中跳 劈腿中跳 燕式跳 端腿跳 射燕跳 盘腿跳(女)前双飞燕(男,1-3次)横双飞燕(男,1-3次)后双飞燕(男,1-3次)跳空中转(男,1-3圈)

(2)双起单落: 后腿中跳 中射雁跳(原地,移动的)中斜探海跳(带翻身)

(3)单起单落(换脚): 后换后中跳

(4)单起单落(不换脚,1-2次): 斜探海舞姿的中跳 抬后腿中跳

3、大跳

(1)双起单落: 紫金冠跳(女,1-4次)

(2)单起单落(换脚): 凌空越(1-3次)大射雁(1-3次)剪式变身跳(1-2次)跳卧鱼(女)大赞步(男,带拧身的,斜线或圆圈进行)大蹦子(男,立身,躺身。斜线行进,1-8次)飞脚(男,立身,躺身。斜线行进,1-4次)跨掖空中转(男,斜线行进)拉腿蹦子(男,斜线行进)蹁腿飞脚(男)

(3)单起单落(不换脚): 吸腿跳 单腿变身落后腿 单腿变身落射雁(女)单腿变身落卧鱼(女)单腿变身燕式跳 旁腿斜探海跳 摆腿跳 摆腿紫金冠跳(女)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跳跃属于快速表演动作,并非所有的快速音乐都可用来伴奏,需选择有跳跃性的、节奏鲜明的乐曲。

2、首先,进行单一跳跃动作的反复练习。

3、在单一练习的基础上,分别将小跳、中跳、大跳中两项以上的动作组合起来进行练习。另外小跳和中跳动作也可以适当的加入大跳组合中。

4、常用的组合有:双起单落小射雁跳接单起双落旁腿小跳再接双起单落带翻身的小斜探海跳。中斜探海跳接踏步翻身(女)。紫金冠跳接单起双落前腿小跳再接中射雁跳(女)。吸腿跳接错步再接大赞步(男),......等。

5、下列动作可以在跳跃组合中作为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圆场;各种姿态的腰的动作;基本舞姿;旋转和翻身等动作

篇2:古典舞教学大纲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我国舞蹈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的对中国古典舞的研究、整理、复现和发展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古典舞蹈风格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一、腰的练习

腰是身体运动和舞蹈动作的轴心,而腰的动作又是掌握繁难舞姿和技巧的动作基础,如:风火轮、卧鱼、斜探海、探海、紫金冠跳、双飞燕跳以及翻身等都是以腰为主的.动作。腰的训练目的是增强舞蹈演员腰部柔韧性和灵活性。此外,腰的动作也常是舞台表演上直接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大八字步前、旁、后下腰后丁字步拧腰。1、大八字步涮腰(女,1-3次);2、弓箭步涮腰(男,1-3次);3、踏步旁腰;4、大踏步旁腰;5、单腿重心前、后下腰;6、单腿跪前、后下腰;7、卧鱼;8、八字步风火轮(女,1-3次);9、弓箭步风火轮(男,1-3次)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腰的训练先可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然后再用快速音乐,这样可以训练腰部具有灵巧的运动能力。

2、可将两项以上不同舞姿的腰的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常用的组合如:涮腰卧鱼,穿掌扑步风火轮

4、可以作为各种舞姿、大踢腿、旋转和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

二、蹲的练习

“蹲”是腿的屈伸和弯直的训练。通过蹲的练习使腿的关节韧带与肌肉富有柔韧的弹性,这是男、女舞蹈演员掌握技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不仅跳跃要有弹性,几乎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蹲的动作。同时“蹲”还具有增强后背力量的作用。

教材内容:

双腿蹲:1、小八字步半蹲、全蹲2、大八字步半蹲、全蹲3、踏步半蹲、全蹲4、弓箭步蹲(正、旁)5、移动穿掌扑步(男)

单腿蹲:1、端腿蹲2、掖腿蹲3、跨腿蹲4、环动掖腿蹲(旁腿环动到后面成后抬腿后再掖蹲的动作)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蹲”是离把练习的第一个动作,要求练习时的动作徐缓、连贯。因此,宜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

2、分别将双腿蹲或单腿蹲中的2至4项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双腿蹲可与下列动作组合起来:大八字步的前、后、旁下腰及涮腰。在小八字步蹲和大八字步蹲之后立半脚尖。蹲后接90度以上前、旁、后腿的舞姿。

4、单腿蹲可与下列组合练习:单腿前、后下腰。踏步旁下腰;大踏步旁下腰。蹲后接90度以上的前、旁、后腿,斜探海,后腿侧身等的碾转。蹲后接各种单腿变身和90度以上的抬腿环动动作。

三、大踢腿练习

中国古典舞蹈中的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有腿部的深厚功底。“大踢腿”是训练“腿功”的重要教材。通过大踢腿练习,可使舞蹈演员腿部肌肉柔韧、有力而富有弹性,并可增强腿、腰、背等的控制能力。这部分练习动作也是舞台表演可以直接使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踢前腿(勾脚、绷脚);2、踢旁腿(勾脚、绷脚和向左、右转身四分之一的踢旁腿);3、踢后腿;4、踢十字腿(勾脚、绷脚);5、踢蹁腿(勾脚、绷脚和带转身的蹁腿);6、踢盖腿(不转身与带转身的盖腿);7、踢紫金冠;8、踢冲天炮(男)

教材的组织范围:

1、大踢腿是腿部超过90度较大幅度的动作。由于运动量较大,每条腿在每一姿态上不宜连续超过8次。用不同舞姿连接起来的大踢腿动作或左、右两腿交替做时,不宜超过24次,先采用中速音乐,之后可以采用快速音乐伴奏。

2、首先,结合每一种手的姿态单一的反复踢腿(可以原地做也可以行进做)

3、然后,可以将两种姿态或两种以上的姿态组合起来进行踢腿练习。

4、常用的组合如:

(1)踢前腿可接:后腿、探海、踢紫金冠,踢冲天炮、悠后腿翻身等。

(2)踢旁腿可接:斜探海、拧身探海、踏步翻身等。

(3)踢后腿或踢紫金冠可接:踢前腿、快踹燕。

(4)踢十字腿可接:踢旁腿、踢蹁腿、踢盖腿等。

(5)踢梅花腿(将踢十字腿、踢旁腿、踢前腿、踢后腿、踢蹁腿、踢盖腿连接起来,用一条腿做,每种姿态各踢1次)等。

篇3: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由于自身在中国古典舞这一专业课程教学开设时间不长,以及自身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而又传统,在教学中又急于求成,往往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显然这难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需求,也难以提高这一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对其现状的反思,并对教学课程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彰显中国古典舞的原始美感,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中国古典舞的传承与发展。

1 职业院校中国古典舞教学现存不足分析

目前,虽然很多职业院校中均开设了中国古典舞这一专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专业课程教学开设时间不长

部分职业院校的这一课程开设的时间不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在师资力量上较为单薄,所以这一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所以片面地认为这一专业的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身法技艺,而忽视学生对中国古典舞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所以更多是时候是将其作为舞蹈的一种形式进行教学,虽然将学习目标定位在高难度动作的学习,而由于忽视对古典舞韵味的领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领悟不够深刻,而这就会出现“有形无神”的情况。

1.2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且传统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并没有深刻的领悟新课改的内涵,在这一专业教学过程中,仍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且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大都是理论传输、舞蹈示范、学生模仿的填鸭式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因此失去血丝的兴趣,难以深刻的领悟其内涵所在,极大地阻碍了这一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1.3 在教学中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都应遵循一定的规律,若忽视其规律而急于求成,那么就很可能一事无成。但是就当前来看,目前部分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室自身还存在急功近利的形态,所以学生往往只是根据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模仿,而并没有培养学生的舞蹈思维,而这就难以在物资中将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彰显出来,而这就会极大的影响中国古典舞艺术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新课改背景下职业院校的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研究

鉴于职业院校中国古典舞教学现存不足。笔者认为,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自身应在教学课程模式上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这就需要紧密结合院校的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并始终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致力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生本原则,结合学生的就近发展区,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针对性的选取教学课程模式。以下就提出几种适应现代职业院校的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

①首先,按课程设计列好提纲。然后在搜索资料,特别是舞蹈的视频,要选择艺术价值高,有代表性的。最后,再完成课件的制作。

②丰富课余活动高中的学习任务是紧张而有秩序的,我们力求在音乐课上完全掌握所学知识,不耽误同学们其他文化课学习时间。但是在课余有活动机会的时候,我们也鼓励让喜欢音乐舞蹈的或有特长的同学继续发展。特别是学校的元旦演出、校园文化艺术节等表演和比赛,为喜欢舞蹈的同学们提供了自我实践、表演的舞台。

2.1 基于基础训练的课程教学模式

任何工作的开展必须打牢基础。所以就中国古典舞教学来看,教师应切实注重基础训练。一般而言,主要是在教学中注重古典舞身法和技法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古典舞的韵律。并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古典舞与现代舞的舞蹈类型与训练的方法,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舞蹈素养作为基本目的。所以可以在教学中将传统戏曲文化作为基础训练的重点,并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针对性的对基础教学标准进行完善,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还得适应职校学生的特点。

2.2 基于身法训练的课程教学模式

与现代舞一样,在古典舞教学中,同样需要注重身法教学,也就是将舞者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调动起来,并通过舞蹈动作的搭配将古典舞的内涵彰显出来。所以在进行身法训练时,我们应将舞者的身体躯干作为整个舞蹈动作的核心所在,利用躯干的协调和动作,将古典舞的舞姿活灵活现地体现出来。所以具体的就是以躯干为核心,以腰部为动作源,将上半身与下半身的动作连贯的连接。但是这只是基本的模式,若只采取这一单一的模式进行训练,那么就会存在较大的难度。所以在基础上,教师应将古典舞的动作要领以简短的语句进行汇编,并将其作为身法训练的理论支持,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身体部位的各个动作进行演示和讲解,从而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每个动作要领,动作幅度时大时小、收放自如,才能为学习古典舞注入强劲的动力。

2.3 基于舞蹈语汇功能的课程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将古典舞的舞蹈艺术彰显出来,作为教师必须注重舞蹈语汇功能的发挥。才能更好地将舞台风格与古典舞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身韵教学促进舞蹈风格的训练,从而通过舞蹈风格传达更多的舞蹈语言要素。因此教学中应注重身韵教学法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更丰富古典舞的舞蹈语言风格,提高舞蹈自身的表现力,彰显古典舞的魅力和舞者的优美舞姿。

2.4 基于生本原则的舞蹈示范教学模式

生本原则下的舞蹈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并非抛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还应通过言传身教和示范教学促进学生对舞蹈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每一个动作的精髓所在,且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相应的故事或者真实案例,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最终在调节学习氛围的同时,还能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与鼓励。但是教师必须及时的结合学生在舞蹈动作中的错误进行纠正与演示,始终保持一种对古典舞的崇尚,才能更好地将其与传统的文化思想进行融合,尤其是加入中华民族元素,其所取得的教学成效将事半功倍。

3 结语

各个学科和行业均有自己的固定模式,但任何模式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的探究,是以当代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学课程的发展、演变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加以总结和概括,从中提取特征、认识过程、尝试形成结构、窥视整体。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分析,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为了解决专业舞蹈演员训练的问题,舞蹈前辈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在找到了历史根源和审美依据的同时,借鉴了艺术百年积淀的先进经验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建立起了相对科学、规范、系统的教材与教学。新课改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在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上必须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致力于现状的分析和问题的优化,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促进古典舞艺术魅力的彰显。

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当代古典舞已经从戏曲中完全分离,所以其不管是在风格艺术,还是在审美取向以及训练体系等方面均较为独立。在现代诸多职业院校中,也开设了这一专业的课程。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从目前职业院校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入手,就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的模式进行了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不断地提高中国古典舞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宋海芳.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02:25-29.

[2]杨勤.中国古典舞教学模式的发展探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3:344.

篇4:古典舞教学大纲

关键词:古典舞;“身韵”教学;“示范教学”;必要性

古典舞是经过层层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舞蹈,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国家都有古典舞的身影存在,而中国的古典舞代表着中国的特色。在古典舞的教学过程中讲究身韵合一,教师运用自身娴熟的舞蹈水平,优雅的个人气质,将韵律与身法合二为一,生动形象的为学生进行示范性舞蹈教学。

一、关于“身韵”的理解

在舞蹈界,对于一名出色的古典舞演员的定义是,在具备夯实的舞蹈水平、专业的理论素养、熟练的动作技巧之外,还需要具备“身韵”的表现手段,这是基于研究者对于我国古典舞专有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要求之上产生的。专业的舞蹈演员讲究韵律和身法的合二为一。其中韵律是对于自身舞蹈素质的展现,身法则是舞蹈动作的技法表现,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完美展现出我国古典舞的韵味和美。在教师的教授过程中,只有通过教师本人的实际展现,学生才能更直接理解舞蹈想要达到的舞台效果,给人的外观感受。

二、关于我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在“示范教学”中的现状

1、从资料和自身经验积累中可以看出,在“示范教学”实践中关于古典舞的“身韵”教学受到了严重阻碍。因为,对于现在的舞蹈界发展而言,所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受到了系统化管理,某些优秀的舞者对“身韵”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批判,这是错误的思想倾向,造成这个错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注入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之间的分歧。对于舞蹈而言惯用的教学方式就是口传身授,但外界却对此种方法产生了怀疑,就其包含在注入式教学之中。但是,认真、仔细的分析过后,可以看出,言传身教的办法其实应当归属于启发式教学一列。

2、由于古典舞自身的特性,在教师教授学生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古典舞的教学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在没有出现更好的、更科学的方法之前,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都不会过时。

3、作为我国古典舞教学典范之一的北京舞蹈学院的古典舞系,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对古典舞教学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摸索出较为规范、较为严谨的古典舞“身韵”的教学方法出来,并在逐渐完善,最终以教材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其中训练目地明确表述,着重突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舞“身韵”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古典舞中“身韵”教学的价值。

三、关于古典舞“身韵”教学中“示范教学”的必要性

1、在古典舞“示范教学”过程中利用“身韵”的教学,学生能够切身的体会出舞蹈的韵味,想要表达的情感,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舞蹈,利于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用心的去学习,最终完美的将舞蹈表现出来。

2、对于舞蹈的学习过程整个是充满活力的过程,学生正是朝气蓬勃的年纪,热情的课堂氛围,利于学生快速的展开四肢,放松心情,融入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将舞蹈的精神气质尽情的展现出来,给旁人良好的外观感受。

3、舞蹈教师在展现“身韵”的过程中,他们本身所具备的专业水准也会得到一一展现,学生在老师的教授过程中,体会到老师所展现出来的风采,会受教师的“身韵”所吸引,提高对古典舞学习的热情,并去积极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对于学生自身的身形、气质的养成都具有重大意义。

4、舞蹈教师在给学生的授课环节中,思想上需要有足够认识,并不是使学生学会舞蹈就够了,还需要使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掌握舞蹈所包含的音乐、节奏、风格等,教师需要示范并引导学生进行舞蹈的欣赏,切实了解舞蹈的韵味所在。

5、学生在古典舞“示范教学”过程中学习,老师以“身韵”的教学方式教授,这就好像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相比较单一的理论知识丰富而言是不足够的,教师不具备专业的舞蹈素质,学生是很难从“口”中理解出舞蹈的意境所在,而老师曼妙的身姿,能将舞蹈细腻的展现,俗话说:“不可言传,只可意会”,大概就是说有的舞蹈动作是不能靠嘴说,而是需要借助动作理解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有益于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6、舞蹈是最能培养个人艺术气质和外形气质的课程,舞蹈教室在“身韵”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展现,以身试法,学生跟着舞蹈老师的动作一步步学习,有利于全身肌肉的运动,对于舞蹈学习中教师会提到舞蹈的沉、冲、靠、提等动作,如果只是教师在那里说,学生是很难做到甚至理解到的,想要学生标准的展现舞蹈动作,达到舞蹈要求的韵味,就需要老师在提醒学生做动作的时候,自己跟着示范,以标准的姿态教授给学生舞蹈动作是怎样的形式,能够使学生较好的完成舞蹈动作,在舞蹈中取得的成功也有利于自信心的增强,提高了对舞蹈的学习热情,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不单单是个人气质的培养。

四、结语

对于古典舞“示范教学”中教师采用“身韵”的教学方法,将身姿与韵味相结合,达到合二为一的效果,能在专业的舞蹈水准发挥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同时更进一步的提升自己在古典舞蹈中的气质养成和舞技进步。在没有取得更好的舞蹈教学方法之前,应当坚持言传身教的教学手段,尽可能使学生从教师的舞蹈展现过程中就能体会出舞蹈的意境,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对于学生的四肢不协调、弯腰驼背等不良习惯都能通过古典舞的“示范教学”中的“身韵”教学方法得到改善,提升个人气质修养,提高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张冉.中国古典舞蹈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训练[D].山东艺术学院,2014.

[2] 张雷.高师舞蹈专业身韵训练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 金俏含.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5,13:115.

[4] 赵晨.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意义[J].黄河之声,2013,16:68-69.

[5] 赵斯斯.古典舞教学中的多元化训练体会[J].艺海,2013,11:126-127.

篇5:中国古典舞的教学设计

动手先动腕、眼随手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直观印象在头脑里产生一个美的概念,激发她们内在的爱美之心,初步引起她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欣赏古典舞请学生回答讲解古典舞的风格特征,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只有理解了才能实践。

师: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的戏曲,所以其风格特点在于一个“圆”,在某种程度上和我国的 另一种国粹“太极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古典舞中任何动作变化都离不开圆”“平圆”“立圆”“8字圆”而正个这个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眼随手走,欲左先右,动手先动腕、柔中有刚的舞蹈风格,所以同学们在学习其本舞步和其本动作变化时,至始至终都要贯切这个“圆”字,只有掌握了圆的规律,才能把握好,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讲解古典舞的其本常识和风格特征,加深学生对古典舞的理解。

4、学生跟教师学习组合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中国古典舞最基本组合——手位组合,老师合着音乐《梁祝》示范一遍。(如下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初步的印象,选取音乐《梁祝》是因为:我认为在舞蹈课堂上特别是中国古典舞课堂,音乐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是否能很快的进入舞蹈状态,是否能准确的把握舞蹈的韵律起关键的作用。对于初学者来说,选取旋律优美、熟悉的音乐是激发她们学习古典舞兴趣的第一步。

师:这个舞蹈美吗?好,我们现在把组合的动作分解开来学习: a.双山膀b.顺风旗c.双托掌 d.托按掌 e.山膀按掌 f.斜托掌g.冲掌 (师边教授动作边讲解名称,强调手臂的“圆”、动手要先动腕、先要手腕拎起、以腕带动手、眼随手动、手停眼止,欲沉先提,通过手臂松弛的感觉到有力的控制,表现出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规律)。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手位组合是古典舞最基本但又是最常用的元素之一,基础打不好就容易出歪份儿、错份儿,就影响了古典舞的韵律特征。所以在学习组合时将动作分解开做,直到每个动作学生掌握了以后,才可以串联合音乐。

师:同学们很棒,动作到位,古典舞的韵律体现出来了,现在老师喊节奏把动作串联起来做,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练习,注意体现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舞蹈的连贯性,进一步熟悉手臂的基本姿态。

同学跟教师一起合着音乐《梁祝》练习

师:同学们学习很努力,现在我们把动作合着音乐来表演,在配乐之前,请同学们先来听一听这首音乐的名字叫什么?表现的情感是什么?听完一遍后,请同学们相互讨论。

师:对,音乐是大家很熟悉的《梁祝》。《梁祝》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的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请同学们在舞蹈时要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教师与学生一起练习,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表现古典舞的风格特征)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 通过学生对音乐《梁祝》的理解让学生初步体会音乐与情感的融合、与动作的配合,根据音乐给出来的感觉来表现动作。

5、分小组练习、纠正动作

师:同学们表现不错,现在我们按寝室分小组练习五分钟。同学们要互相学习指导纠正,等下我们来进行小组竞赛,表现好的那组将会得到老师的一颗星,老师用摄像机把你们学习的过程拍摄下来,刻录出来下节课播放给同学们看。

[设计意图]分小组学习,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人际关系。二、即让学生有练习的机会,又有观察其他同学动作的机会,素质好的学生可以指导素质差的学生。用摄影机记录她们的练习过程是为了让学生尽早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改进,也督促了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6、展示、评比

(1)各小组分别进行展示,小组互评。

(2)鼓励个别同学表演,大胆展现自己。

[设计意图]采用竞赛的方法展示,因为在开学时我就说了把一个班的同学按寝室分小组展示,哪个小组奖励的五角星多,那么就在期末考试成绩上加十分。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责任感,谁不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呢!

7、布置作业

练习古典舞手位组合,注意古典舞的风格特征。

观看一个古典舞说出这个古典舞表现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古典舞的风格特征。为理解音乐与感情的融合、与动作的配合,根据音乐给出来的感觉来表现动作,让化成整个肌体的动力抒发在流动的形体线条之中。

8、提问、小结本课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2)师生共同小结。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而且她们大多来自农村,没有经过舞蹈基本功训练,虽然有几个学生艺术天份稍好一些,但总的来说舞蹈素质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灵活处理,因材、因人施教,精品欣赏,培养了学生的爱美之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组合动作分解教学,并且一个一个的进行纠正、辅导,并让学生记忆动作的空间位置把古典舞的风格特征运用到舞蹈中来,减轻了学生学习舞蹈的难度。然后把学生分小组训练,以帮带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小组竞赛,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我运用了摄像机拍摄同学们的练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力,也督促了同学们的学习,同学们课后对我说:“老师您用摄像机对着我们,我们想不认真都不行呀。”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同学们的协调性、柔韧性较差,手的动作表现好了,头的位置又不对了,头的位置对了,手的动作又没表现好,针对学生这一情况,我觉得还是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和自学成品舞蹈,虽然在基本功教学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因为有一大部分学生吃不了苦,怕痛,但如果我严格要求学生,并经常鼓励学生的话,学生还是听我的,毕竟同学们是来学习知识的。

篇6:中国古典舞的特质及其教学理念

舞蹈是追求、诠释美的艺术门类。古典舞蹈之美的本质特色,就在于:中国古典舞之身韵产生于悠久、精深、博大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形态美学、韵律美学的结晶,它的独特形式、独特的韵味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完美体现。它科学地吸收各类传统文化的精华,不照搬某种形式,而是从审美上找民族特性,又按照舞蹈的特殊规律去发展。这也正是中国古典舞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之美的特质所在。

正是基于中国古典舞蹈的这一美学特点,就要求我们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舞蹈教育作者,在实施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各类舞蹈基本技术、技巧训练之外,还应当在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艺术鉴赏能力上下功夫。[2]使他们除了具备形体之美,还具有气质和精神之美—对美的感悟、理解、联想和阐释能力。有些舞蹈只追求华丽的服装效果,或者单一的表现舞蹈演员形体和外观上的可视性,在舞台上只是换换队形,就那么几个动作晃来晃去,就连舞蹈演员的表情也不自然,美又何在呢?舞蹈美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应当是“形神兼备”的有机统一之美。

对于中国古典舞蹈教育工作,笔者认为首先应当从培养学生对“美”的领悟和鉴赏入手,使学生首先明白“何者为美”、美的价值何在的问题,从而确立他们对舞蹈美的追求方向,从根本上夯实舞者“悟美”之才的艺术根基。很难设想,一个缺乏美的鉴赏能力、感悟能力的舞者,能够最大限度、最恰如其分地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来诠释和呈现舞蹈的意境和襟怀。只有通过对中外舞蹈经典作品的欣赏与品析,才能使学生们在享受美伦美奂的艺术精品的同时,又能细细品味、消化其艺术魅力与美学价值,在研讨与观赏中,逐步接受和感悟舞蹈美的特有韵味。这种赏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深入发现美、了解美、诠释美的审美意识的升华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悟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一系列教学环节的浸润习染,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舞蹈美学价值的理性认识,从而提升了他们对舞蹈肢体语言作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舞蹈基训课程和形体训练的自觉性、能动性。

篇7:古典舞基本技巧旋转技巧教学

1、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

古典舞手位:山膀(拉山膀):双手叉腰,单手(也可以双手)顺腰部自然放下,手背向外,直臂从旁边划圈举起到头顶,转掌,由胸前压下之第三个扣子处,手距离胸部约一尺。这个动作叫按掌。

然后手从胸前平行的向旁拉出去,放到芭蕾的七位手处,全称叫拉山膀。做动作时,双脚站丁子步,挺胸,收腹,昂头,动作要圆;眼睛跟着手位走,到了最后位置头转向下面亮象;古典舞讲究精提神要做到。男孩子做这个动作时,虎口打开,女孩子做动作时,把大拇指收到手掌里,也叫兰花指。

2、古典舞总体要求

2.1、形--外形,在拧、倾、圆、曲基础上的各种舞姿造型和相应的技术技巧,以及动势过程的展现。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

2.2、神--民族的神韵、神态和气质(古典舞的内涵);

2.3、劲--劲头儿(寸劲),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节奏特点,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慢和快、松和紧、开与合等对比方法(反衬法)。2.4、律--韵律及运动规律,平原、立圆、8字圆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精髓。留下身、走上身,或留上身、走下身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规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闪展挪腾是从外形到内在的审美要求。

3、古典舞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它已摆脱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然而不管怎样变,又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一”和这个“变”都是一种艺术难得的性格,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义。

古典舞的旋转技巧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身体的带动,手臂的带动,跨的带动都非常重要,旋转靠的就是全身的协调。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的起“法儿”的多种多样,而且多般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民族舞姿转“身法性”很强,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转,可以说是身法的待续和夸张。

民族舞姿转的流动性与复合性比较强,空间变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转或由上往下的转,还有在转的过程中各种舞姿的复合和流动的特点。

古典舞的历史起源

当代中国古典舞与中国古代舞蹈有着血缘关系,但它并不是中国古代舞蹈的同义词。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戏曲舞蹈和中国武术的基础上并结合外国芭蕾舞逐步总结、归纳而创立的。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

篇8:古典舞教学大纲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 “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 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 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 身心并用, 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 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形、神、劲、律”是其的重要表现手段, 而“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 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 即外在动作, 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 即神韵、心意, 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 就是力, 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 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 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 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二、徒手教学与器械教学的异同之处

1、徒手教学

所谓的徒手教学就是在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里除了器械教学的所有的舞蹈教学。一切动作要“起于心、发于腰、行于体”。就是要突出“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等多种以腰为轴的基本动律元素;老艺人们常说一切动作要“起于心、发于腰、行于体”。就是说无论做什么动作都应该从内心的意念开始, 通过腰部的发力和运动带动全身的整体运动。“腰”在动作的过程中起主导和枢纽的作用, 也就是以腰部为轴心的“动律”。这些动律是经过对一切动作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而成为概括性的“元素”, 即“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身韵的训练就是要从最核心、最本质的“元素”入手, 把训练“身韵”和陶冶“神韵”相结合。这些基本的动律元素就是由心意带动了呼吸, 再由呼吸来支配腰部的运动来体现的。从技法和方法上来看, 人体形成三圆的运动, 关键的枢纽在于腰的运动。从动作的运动上, 有“欲前先后、欲左先右、逢开必合、必靠”等一切从反面做起的“反律”式规则;“反律”, 也就是要遵循动作从反面做起的法则。另外, 动作还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起伏跌宕、曲回萦绕”的语式结构, 有要求全身配合的“三书六合”规律, 有手、眼、身、步全身配合“一动百动”的运动方法, 以及“以神领形、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风格特色和在节奏的变化上讲究“疏密有度、强弱对比、快慢相间”的特点等。这些都是古典舞身韵的风格特征, 只有充分地掌握这些韵律特征才能达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目的。

2、器械教学“水袖”

所谓的器械教学, 就是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中带器具的教学, 如:水袖、剑等。但这里谈的器械教学单指“水袖”。古时素有“长袖善舞”之说, 几乎是以最简约的字眼说明了“袖”在舞中的优势, 在我国汉代文物中就存有极其丰富的袖舞形象。这样的描绘向我们显示它是袖舞而不是以手舞绸, 袖是长袖而不是短袖。“袖”已成为中国古典舞的一种独特语言。而中国古典舞的袖舞主要是由中国戏曲的“水袖”提炼而成的。

“水袖”作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程式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名字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水袖最早是由在戏服内用白布衬穿的短衣袖口发展而来, 这种短衣也称为“水衣”。随着水衣的运用和发展, 袖子逐步加宽、放长后而成今日的水袖。二是由于“袖”舞动的形态似水波荡漾, 故此称为水袖。“袖”已成为中国古典舞的一种独特语言。

从教学内容入手:袖技, 即袖的技法, 是指运用袖的技法和方法, 以及袖技的连接与配合。袖技包括:抖袖、扬袖、绕袖、出袖、收袖、推袖、冲袖、抓袖、搭袖和片花。袖形, 即袖的形态, 是指袖在流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空间动态。袖形包括:直线形、弧线形、螺旋形和扇形。袖势, 即袖的动势, 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所体现出势态与趋向。袖势包括:外放动势、内收动势、三圆动势和回旋动势等。袖劲, 即袖的劲力, 是指袖在运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力量感。袖韵, 即袖的韵律, 是指袖的运动和身法相结合所体现出的韵律。袖韵是袖技、袖形、袖劲的综合, 并在拧、倾、圆、曲的体态中, 在起、承、转、合的袖势中, 通过动静、开合、高低、强弱的对比, 将袖的韵律与身体的韵律融为一体, 并将中国古典文化对圆、游之美的崇尚, 通过袖的变化婉转地展现出来。

3、徒手教学与器械教学“水袖”的异同之处

二者所运用的气息元素是一致的, 即“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都要求全身配合的“三书六合”规律, 有手、眼、身、步全身配合“一动百动”的运动方法, 以及“以神领形、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

二者表现的形式不同, 我们从字面上就可以很好理解, 一个是“徒手”一个是器械“水袖”, 所表现的形式和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

三、徒手教学与器械教学“水袖”的联系

1、相辅相承

任何一种教学训练都是从属于某种舞蹈形式的需要的, 任何一种舞蹈形式也必须有它自己的教学训练体系。“身韵”便是古典舞的教学训练体系。“身韵”为古典舞提供了最核心、最本质的“元素”它将训练身法和陶冶神韵相结合, 把“形、神、劲、律”作为古典舞动作元素, 并将它们结为一体。“身韵”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和训练要求, 它要求舞者“以神领形, 以形传神”有着很高有艺术欣赏价值。徒手教学是器械教学“水袖”的基础, 器械教学又能更好的发展徒手教学, 二者相辅相承。

2、融汇贯通

“身韵”徒手教学中动作元素包括: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在“身韵”教学中的动作轨迹多以圆形为主, 这与本民族几千年来的宇宙观和审美观分不开。而徒手教学和器械教学“水袖”也都遵循着这种运动规则。舞蹈是形体艺术, 就应充分地运用和发挥艺术形体必须具备的专业特点——松、紧、伸、缩、跃、旋、腾、柔软及控制等能力, 使水袖的出、收、扬、冲、搭、撇、绕都与整个身体协调一致。

对中国古典舞来说, 身韵中的“身法”与“韵律”是应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身”是外在, “韵”是内涵,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身韵”徒手教学和器械教学“水袖”也是一样的, 如果在动作中有身没有心有外没有内, 就失去了舞蹈的韵律。但是要真正地做到“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境界, 不经过严格的训练是不会使它们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而这正是古典舞教师的任务, 只有通过对身韵的长期训练, 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要旨。

摘要:中国古典舞作为一门独立的舞种, 从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中提取精华, 并结合中国古代舞蹈美学以及当代审美观点和原理, 在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鉴于中国古典舞的精髓——“身韵”, 在古典舞中的灵魂作用, 文章从身韵之“形、神、劲、律”、身韵教学中徒手教学、身韵中器械教学“水袖”、并对二者之间的异同和联系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与认识。

上一篇:感冒发烧用药下一篇:乡镇党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