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024-06-27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精选12篇)

篇1: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锦龙小学英语教研活动

为了让我校英语教师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英语教学质量,我校英语课教研组于4月16日进行了一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支教教师林怀琴进行了课堂展示,校领导、全体英语教师参与了听课和课后研讨活动。

林老师秉承了她一贯的认真务实的风格,精心备课。对《I like》中每个知识点都处理得非常细致。在课堂教学中,林老师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话、表演、绘画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整堂课学生被林老师风趣幽默地的教学语言所感染,快乐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课后,在教研组长洪老师的组织下,展开研讨活动。首先由林老师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全体英语教师仔细地对林老师的课给予中肯的评价,并提出了宝贵的教学意见。

本次活动不仅营造同仁间交流学习、共成长的良好教研氛围,在英语教学中林老师贯彻“快乐学习”的理念也让我们所有的英语教师受益匪浅。我们相信我校英语教学工作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篇2: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新干中学老年科协朱宜清

我最近看了一篇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文。题目是“心中的小学生生活”。反映的小学生负担过重,希望校长、老师改变教育理念,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改革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文章内容全文如下:

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多彩的。童年时代的小学生应该是在快乐的学习,愉快的玩耍中度过的。可是这样的小学生活,在我的心中简直就成了奢望。

每天早晨六点半钟就要起床,为的是赶上早上七点半的早自习,昏昏沉沉地刷牙、洗脸,半眯着双眼匆忙地填塞着早餐,穿反了衣服到学校里的同学屡见不鲜。一天的学习在紧张的考试和讲评试卷中度过。神经高度紧张着,就像绷紧的弦。下午有时要上课到将近七点才能回家,每天在学校里昏天黑地地学习十多个小时,回家还要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晚上十点左右才能睡觉,这种生活真是苦不堪言呀!

我希望我能快快长大,参加工作后就当小学校长。让教师按时上下课,尽可能地不布置家庭作业,并且要求主科老师不能随意占用副科的学习时间。不要让老师把学生考试的分数看得太重,歧视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卑。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玩耍,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拥有着生动活泼的课堂,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篇3: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精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例如, 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 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 就骄傲起来, 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 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 圆圆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看到9这样欺负0, 1很不高兴。他牵着0的手走过来对9说:“你看, 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9听了非常吃惊。那么1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 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 老师也不用担心学生一上课就走神。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二、精心设计新知教学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激活学生的思维。“爱动”是孩子的天性, 在教学中, 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 使其在操作中, 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 体验到参与的快乐, 思考的乐趣。例如, 在教学分与合时, 我让学生自己用小棒分, 请他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 看谁的分法多。学生们十分开心, 马上动手分摆, 有的还边摆别念叨:一边分3根, 一边分1根, 两边各分2根。欢快有趣的动手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起了有关分与合的表象, 通过仔细的观察, 积极的思考, 得出每个数字的分成与组合。这样,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 促进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主动发展。

其次, 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多进行自我尝试。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 新知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扩展。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思维方法, 尝试解决新问题, 通过自己正确的推理、判断、概括,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三、巧设练习使学生能活用知识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在练习中, 教师除了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外, 还可设计一题多解的练习,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 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 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必答卡等等, 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 变学生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既能增大练习面, 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篇4: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一、让你的学生演起来

现在的孩子都有很强的表演欲,尤其是小学生,而且他们也擅长于表演。教师千万不能忽略了这一点。教学animal类单词时,“animal show”这个游戏让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high到最高点!张牙舞爪,发出吼叫声模仿tiger,用手臂充当elephant的长鼻子,抓耳挠腮、活灵活现地扮演美猴王monkey,翩翩起舞朝我们飞来的是美丽的bird,喜欢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的cat...孩子们的表演天分实在让人叹为观止!孩子们精准地扣住了每个小动物的名称和特征,从而都牢牢记住了单词。谁说记单词很枯燥,只要教师灵机一动就能让孩子们快乐地记单词。如此趣味十足的英语课堂怎能让学生不快乐?

二、让你的学生动起来

小学生天性爱动,课堂上稍一放松马上天翻地覆,但是如果利用得当,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牛津英语5 B Unit 6 A PE lesson Part A是一篇关于体育课的文章,课文主要围绕Mr Ma与孩子们上体育课展开。笔者个人认为这是整个五年级英语教材中最难的内容:大量的动作类生词、人体器官类生词、left与right严重混乱、各种复杂的体育口令……整节课下来不但学生学得云里雾里,老师也是晕头转向,简直就是让人崩溃的一节课!我在备课时冥思苦想怎样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这一课,突然灵机一动:既然是PE Lesson那干脆就上成体育课吧,让学生们动起来,在运动中学习也许比枯燥的讲解效果会更好。

三、让你的学生快乐地“触碰”英语

英语学科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特点,我们学习英语也就是为了应用英语,同时也能让孩子们在运用中全方位的“触碰英语”,获得对英语的感性认识。教师必须让孩子们明白“Use English the more the better!”这里除了我们强调的尽可能地用英语交谈外,还有一点就是在其他方面要尽可能地“触碰”英语。音乐课上可以花点时间来教唱英文歌曲,文体活动课上可以介绍一下西方的风俗习惯,拓展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例:Halloween的来历。孩子们对Christmas Day了解得比较多,可是对Halloween却不太了解,英语老师及时地补充介绍会使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西方的鬼节啊,原来东西方都有这种节日!这也是一次难得的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虽然学习是件苦事儿,但我们不妨化苦为乐,让学生在乐中学,让老师在乐中教!

篇5: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新的世纪,中国在腾飞,素质教育已进入全面推进的历史阶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实在每一节课里,树立起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问题学习特别是快乐学习的新理念,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再是“收音机”,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愉快教学”竟能够发挥立杆见影的作用。愉快教学是指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愉快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及创造进取和成功的条件,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的教育理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我们的现代教学更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自主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经过几年的探索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快乐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已倡导多年,目前的状况是众多的语文教师任然把课堂当作 “一言堂”,即使使用了现代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却又易被课件所束缚,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是导演,我的学生是主角。学生能说的我不说,学生能讲的我不讲,课堂是学生充分活动的天地。一位著名特级教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之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充分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学一开始,师生必须进入各自的角色。实践证明,导语的好差影响着课堂的效果。如教第二册《鹅》时,我开头就说:“鹅,是常见的一种家禽,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那谁能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或背诵一些关与鹅的诗词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都踊跃发言,各有千秋,相当精彩。我表扬几位同学后接着说:“大家都这么熟悉鹅了,那作者所写的鹅与我们印象中的鹅一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识这只鹅吧。”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几个问题,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挑动了他们的思维,也创造了他们的乐学氛围。同学们也有一种极大的成就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语文的学习不只在课上,更在课下。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但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更能培养同学们的语文表达能力。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组织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大赛、手抄报展览、语文演讲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同学们自己选定主持人、评委,自己找材料,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整个过程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指导者是。听一首首配着或激昂、或哀伤的诗歌朗诵;看一台台活灵活现的课本剧表演;读一张张图文并茂的的手抄报,不仅培养了同学们较强的语文能力,而且更能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在语文创新中感受快乐

给学生一片天空,他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之作,能够激发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丰富的想象用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来,就是一幅幅生动的教学图片。在学习《画家乡》一课时,我让学生也动手画一画美丽的家乡,并相互展示,交流观看。他们个个都精心设计,认真描绘,谁都想把家乡最美的、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画下来。有的画了小桥流水,有的画了高楼大厦,有 的 画了六蓄兴旺,有的画了五谷丰登。一幅幅美丽、富饶的家乡情景跃然纸上。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该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情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画家乡的活动中,同学们更体会到学习的欢乐。

四、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快乐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学习也是如此。要想达到乐学的目的,教师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同学们在主观认识上不怕学习,心平气和地看待学习,找到学习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觉得学习是充满阳光的,相信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潜能就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学习将从苦学到要学到爱学到乐学。

低年级的学生应组织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例如,根据一年级以识字为主的教材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遵循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安排周密、衔接紧凑等识字原则,设计了找朋友、摘苹果、考考你、开火车、大转盘、我当小老师等活动。通过这种教法、这些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汉字,变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为有趣的学习。

其次,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在教《数字歌》这课时,我出示了一幅自制的教学挂图,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说数练习,不一会儿,“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等一首首儿歌诞生了。接着趁势说,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背诵书上的这首儿歌《数字歌》,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成为背书能手。同学们一看,这不就像我们刚才“编”出来的儿歌吗?顿时,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要背诵起来。这时候,我又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用手势来表演《数字歌》。同学们的个个劲头大,个个兴趣盎然,很快就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当下课铃响的时候,同学们还意犹未尽。对高年级的 学生,可组织读书小组。我让班上的学生自由组合,组成几个小组,并公推组长,然后指导他们订出阅读课内外书籍的计划,并要求各组到时讨论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由于小组成员是关系密切,趣味相投,爱好一致的 学生自行组合,他们定能在融洽的氛围中,愉快地完成读书任务。

五、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快乐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作文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一是无话可说,即“无米下锅”。二是缺少条理性,东拉西扯。三是辞不达意,言不由衷。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1.要培养观察力让学生们言之有物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才会对生活有所感悟,才会有话可说,即想说,爱说,甚至呼之欲出。“生活是作文之本。” 而学生的生活主要在学校和家庭,与社会的接触是极其有限的,因此,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个作文中最大的难题,老师应首先指导学生尽情地投入生活,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深入生活、体会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开掘心智,让他们感到语文无处不在,作文时时事事可写。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去亲近生活,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聆听、认真感悟,让人物动物的 外貌形象,让亲情友情的表现,让星移斗转的规律,让鸟语花香的情景„„都呈现在他们眼前,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并自然、快乐地充分反映到作文中去,以表现美、创造美。

2、训练条理让学生言之有序

根据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任务、序列及策略,三、四年级以观察作文为主,以命题记实作文和一般应用文为辅。为此,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材料、进行命题、并确定中心、组织片段,记叙成文的能力。在教学中根据我班实际,就尽量让学生做仿写练习。因为模仿写作有文可依,学生接受快、提高迅速。如学习《火烧云》一课时,作者描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是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于是,我就让学生仿照这种描写方法,去观察天空中的其他云朵,看它们在什么时候出现?是什么样子?怎样变化?怎样消失的?要求他们按照这一顺序写下来,培养其作文的条理性。写命题作文《我爱故乡的山水》,可模仿《桂林山水》一文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法总览全文,要求学生按照这一顺序去观察和描写家乡的山水,同时展开联想,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按照这种方法进行训练,学生作文时东拉西扯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言之有序的要求即可如愿以偿了。

3、集累词语让学生言之生动

词语匮乏,词义不分,词不达意,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为此,必须要求学生逐步积累词语,能分辨近义词和反义词,收集谚语和歇后语,多记成语典故和格言警句。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排比、拟人······等等。如写公园里的花草,可用花真多呀、真香啊、真美呀······,或用百花齐放、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等等词语来形容;写农贸市场的蔬菜,也可用真多啊,真齐啊,真嫩啊,真鲜啊······,也可用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等词语来形容。

篇6: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乐的感受是最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因此,在探究新知识之前要精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例如,在教学“ 位置和方向”时我设计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以下是我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玩过猫和老鼠的游戏吗?

生:没有(引起全班共鸣,学生特别兴奋)

师:现在我们玩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好吗?

生:好(很高兴)

师生齐讨论:

老鼠先向东走10m,再向北走10m,继续向东走20m,往南走10m,再往东走30m,往北走30m。向西走40m,最后再向南走30m,钻到地下。猫如何去捉他呢?

辨认方向是一个难题。从这个游戏中让学生熟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充分利用小孩喜欢的活动中学习,去认识,印象深刻,记得牢固,把这节课利用一个生动的猫捉老鼠的故事带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回家拿一张白纸构思一幅图边画边说,学生表现积极,从中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给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数学的学习不只是概念、公式的掌握和熟练过程,更应该成为探索和思考的过程。要鼓励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从具体的实例中体会数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同一问题的解答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要给学生留有空间。

三、建立师生情,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素养的培养,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教师必须关爱学生,用自己的爱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各方面负责,做学生“老师化”的朋友。课堂之外要多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亲近学生,了解学生,这样,浓厚的师生情建立起来了,学生真正喜爱数学老师了,自然就喜欢上数学课了,这种由于“爱屋及乌”而导致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不可估量的。

篇7: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一种情绪,人一旦对某一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能推动他积极地寻找能满足他兴趣的事物。那么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对学习英语战胜了能后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寻找自己最好的方法来学习英语,由可能这种方法你并不认同或是你根本就无法想象到的。所以说让学生首先对英语产生兴趣最重要。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听、说、读、写训练内容,通过听听、说说、唱唱、做做,先培养语感,培养兴趣,然后进入字母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让知识中获得成功感。我是一位从教八年之久的英语教师,从初中到小学亲自目睹了新课改带给我们老师、学生的巨大变化和无穷的益处。在我带第三轮三年级教材之后的今天,有了许多的心得感受和反思,写出来与各位分享。

一、课前3分钟自由谈(Free Talk),增强师生情感,训炼学生听说能力。

每节课开课以前,我就上节课所说内容,采用师师问答、生生问答、小组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复习,这一方法不仅有效的复习了上节课或以前所学的内容,而且为新授内容做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最重要的是给学生搭建了用英语交流的平台。

二、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对话。

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知欲,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是学生练习听力的良好机会,也是开拓视野和丰富教学资源的唯一途径。我一直坚持用英语讲课,刚开始从最简单的短语、句子、日常英语开始,然后逐步加深。当学生听得不太懂时,我配以夸张的动作、表情或适当的解释说明,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气氛之中,通过英语交流,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也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三、用直观教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听说环境。

图片、简笔画、幻灯片等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除教师制作直观教具外,我发动学生自己制作教具、学具。如刚开始学字母时,就可让学生作字母卡片,以便进行同桌、分组、找朋友等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单词教学、对话教学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图片卡、单词卡、句型卡或头饰、道具。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师生进行听说训练,而且也能促使学生动脑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扮演角色,进行会话,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的运用英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体现它的交际功能;我一贯认为学生会应用英语是关键,所以充

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合作,让他们充分的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的内容自编自演谈话内容。这样学生活学活用了英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另外我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如果不会说的英语就用汉语进行表达,我再给他们当翻译官,时间长了学生有课上询问转变为课前询问,看着学生们能有这么大的兴趣积极地学习英语,心里的工作幸福指数非常的高。

五、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或知识竞赛活动。

新课标中这样建议到: 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建立了课外活动小组,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教学生唱英语歌曲,听英语小故事,看一些英语学学习画报。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篇8: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一、引导学生观察, 在生活中“快乐学习”

想要学生“快乐学习”, 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之中处处都是数学,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无处不在。所以, 我们要尝试和学生共同去寻觅日常生活之中的数学知识。例如, 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列综合式解答时, 我们可以把扑克游戏引进课堂教学, 教会学生玩“24点”游戏, 让他们回家和父母比试比试, 争取能赢过父母。这样的教学安排, 学生兴趣十足, 自觉地就把加减乘除运用到了“24点”的游戏计算之中。开始阶段, 少部分学生计算稍显吃力, 一部分学生的计算则非常的快, 这时, 我把不同学生的不同计算过程列举出来, 带领学生一起观察, 寻找快速计算的规律, 孩子们经过思考、讨论, 逐渐掌握了计算的的规律, 在后面的“24点”计算中, 学生的计算速度明显变快, 为了巩固知识, 我让学生将计算的过程用四则算式写出来。在利用计算“24点”游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非常强, 一小部分不能够很快列出综合算式的学生, 主动请教同学, 询问如何加小括号, 为什么加小括号?学生在游戏的驱动下, 通过自身的努力, 逐步掌握列综合算式的方法。在玩耍中学习数学, 学生就会带着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学会使用数字去表达他们的思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有许多, 只要我们引导学生找到切入点, 用心去观察生活, 就能带领学生找到“快乐学习”的源泉, 在生活中“快乐学习”。

二、关注学生童真, 在嬉笑中“快乐学习”

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时, 孩子们的个性将完全得到释放, 我们可以借助他们的纯真和童趣展开教学, 而不可抹杀学生的天性。例如,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 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一般为: (a+b) ×c=a×c+b×c。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加强理解、快速记忆, 我不强求学生使用教材上的统一公式, 而是让他们用喜欢的形式和方式去表示。有的学生用特殊的图形表示: (△+◇) פ=△פ+◇פ;有的学生用汉字表示: (上+下) ×中=上×中+下×中。这时, 我再对学生进一步强调乘法分配律使用的注意事项:必须要用括号中的两个加数分别去乘以括号外面的数, 不可遗漏, 括号中间是加号的后面就是加号, 括号中间是减号的后面就是减号。因为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 所以, 学生在后续的练习中没有出现错误。这样的教学活动, 既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 又践行了新课标的要求。当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时, 他们就会主动地进行思考、参与体验, 他们的情感将会很丰富、情绪不断变化、语言动作充满灵性。这样的学习活动, 无疑是最投入、最有效、最积极的。

三、引导学生思考, 在释义中“快乐学习”

充满快乐的课堂, 学生才能乐于学习, 快乐是学生不断学习的内驱力。快乐课堂可以诱使学生主动探究、不断感知、积极互动, 在这样的情境下,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和谐交融, 学生将“乐于学习”、“巧于思考”。他们将带着怀疑的眼光看待事物, 分析思考, 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本上教学内容设计问题, 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 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敢于和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例如, 教学“坐船”问题时, 可出题:60人去划船。大船坐8人, 租金30元。小船坐6人, 租金20元。怎样租船最划算?在出示这一题前, 我结合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 用春游导入教学, 然后, 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尝试解答, 并将学生的解答方式出示到黑板上。解答一:60÷8≈8 (艘) , 8×30=240 (元) ;解答二:60÷6=10 (艘) , 10×20=200 (元) ;解答三:60÷8=7 (艘) ……4 (人) , 7×30+20=230 (元) ;解答四:60=48+12, 48÷8=6 (艘) , 12÷6=2 (艘) , 6×30+2×20=220 (元) 。然后, 我让学生进行比较, 哪一种乘船的方式最省钱, 然后对照自己的解答, 找出自己有没有出错, 错在那里, 给他们留下自我思考的空间。当学生找到自己错误所在, 分析出了自己出错的原因, 他们也就弄明白了这道题的解答技巧。将学习活动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 学生就能和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共鸣, 在释疑中收获快乐、获取真知, 这样的课堂教学、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和谐的、融洽的, 这样的课堂学习是快乐的。

篇9: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一、让学生自愿寻求快乐

1让悬念带学生寻找快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结合知识创设悬念,在悬念中引出问题。例如,若干个小朋友分西瓜,第一个小朋友分走了一半,第二个小朋友再分走剩下的西瓜的一半,依次下去最后一个小朋友手中只剩下一个西瓜的1/64,问有几个小朋友分西瓜。这样引入新课,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题教学富有了童趣,使学生兴趣更浓,自愿寻求答案,从中得到了快乐。

2让疑问带学生寻求快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地把书上的“句号”转变成“问号”,融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遇到问题,促使学生努力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例如,我们经常听到天气预报员播报全国各地的气温情况,北京:晴,2℃至12℃,哈尔滨:小雪,-1℃至-15℃,我们发现在这里有没有接触过的数字,-1、-15,这些数字怎么读?又具有什么含义呢?学习负数、认识负数变成了学生自身的愿望,学生在追寻疑问中寻求快乐。

3让兴趣带学生寻求快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认知规律创设悬念情境,增加数学知识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例如,某汽车油箱中注满70升汽油,要从A城到达300公里处的B城,车耗油0.1升,公里,到达B城后,忽然下雨,司机放慢车速,0.2升/公里耗油量返回A城。问:油箱中油是否够用,若不够用至少加油多少升?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享受快乐

1在活动中享受快乐。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寻找规律方法,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例如,在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如何画出最大的圆形?动手操作并求出最大圆的面积。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思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讨论交流中享受快乐。实践证明,中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讨论的情境,精心组织学生讨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例如,在学习正比例函数图像时,学生通过画图来讨论Y=4X,Y=-4X的图像是否是直线。是否均过原点。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讨论交流中有了分歧,从而增加了挑战性,让学生自愿寻求问题答案,乐于学习。

3在游戏中享受快乐。为了避免单一的计算和简单的重复,在数学知识运用中,可经常创设游戏情境,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寓教于乐,以趣促思,并且注重全体参与。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教师创设“商店买东西”的情境,设一“柜台”,上面摆着许多标有价格的商品,让学生来“买”其中的两种物品。算出要多少钱。学生情绪高涨,百买不厌,这样的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达到了课虽尽而余趣犹存的效果,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教师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例如,讲“鸡兔同笼”问题时,当出现“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各有鸡兔多少只?”题目时,笔者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讲解,正当学生听得认真时,忽然听到最后一排一个“调皮鬼”在小声嘀咕着:“这样太繁琐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2只脚,每只鸡都砍掉1只脚不就得了。”笔者听了开始一愣,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掉2只脚,每只鸡砍掉1只脚,44只脚少了一半就是22只脚,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大家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教师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学生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直至下课,共有三种方法在大家的赞叹声中被公认为“奇思妙想”。在欢乐的气氛中,学生寻求到了问题的答案,获得了新知。由于教师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进发了智慧的火花。

四、让学生感到因为学习而快乐

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认知水平、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往往不尽相同,由此而产生的生生间的争辩常常可以激起更多学生的思维火花,引起更深入思考和更广泛的讨论,从而促进更高质量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具体内容,充分估计学生的思维可能性,巧妙地设置善意“陷阱”,自然引发生生间的争辩。记得在总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有个学生提问:“一张长方形纸是不是长方体?”这突如其来的问题真让笔者暗中惊喜。但笔者没有直接回答而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认为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结果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一张长方形纸不是长方体。看到这种情况,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习电视上辩论赛的做法,认为是长方体的为正方,认为不是长方体的为反方。正方:我们认为一张长方形纸张具有我们这学期学习的长方体的特征。所以它是长方体。反方:怎么可能呢?若是长方体,那为什么老师都这样讲:“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张。”而不是说“长方体”纸张?而且记得吗?以前学习长方形时,还用长方形纸张做学具呢?正方:那好。请问,这张长方形纸张有什么特点?反方:这是长方形的形状。正方:还有吗?反方:没有了。正方:请问,它有没有高?有没有侧面?反方:那么薄的一张纸,哪有啊?正方:有!请看(正方几个同学赶紧每人拿一本作业纸重叠起来成为长方体)这不是长方体吗?反方:(点点头)对。正方:这个长方体是由250张长方形作业纸叠成的,它的高是5厘米(边说边量),那么,一张作业纸的高是多少呢?反方:0.02厘米。正方:0.02厘米不是高度吗?所以,我们认为这张纸是高为0.02厘米的长方体。

反方心服口服,全班同学报以热烈掌声。因为这节课中,学生的收获更大了,体会更深了。

篇10: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那段时间看到他做作业真的是又好笑又好气.学九珠数学时,刚刚教完,1+1=2,1+2=3,一转身,你问他,,1+1等于几,“不知道”,“1+2等于几?”“不知道”每天这样的对话都会出现很多次,气得我和老公脑袋晕。心想,我俩生了个多笨的儿子呀,我们俩小时候都不这么笨呀(其实我们俩就没怎么上幼儿园,更别说在幼儿园学九珠数学了)过了一段时间,突然他会算数了,十以内的加减法都完全没问题了。会了之后可不得了了,每天就拿着那本九珠数学,一直不停地做啊做。到现在,这学期的九珠数学练习册已经全部做完了。

最开始不愿意写作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不会写作业,脑袋里还没有写作业这个概念。而且作业总是不会做,他总是不会做,我和他爸脸色肯定不好,他感觉到我和他爸心情不好,怕我们骂他,更加不愿意写作业了。幸好后来我们看见学习效果越来越差,改变了策略。首先,一定得把一回家就往电脑前走的习惯给改掉,养成回家就拿书出来做作业的习惯,这个不是一天两天能成的,我们坚持了一个多月才初见成效。第二,在学习中,尽量挑些简单的,他感兴趣的东西来教。比如教九珠数学时,他平时就爱画画,我们就叫他用画圆圈的方式来记数,比如1+7=8,我们就叫他先画一颗算珠,再画上7颗算珠,然后数一数一共有颗算珠,这样他就很容易得出答案。而且数算珠的时候觉得很有趣,很愿意去数。第三,学语文时,老师基本上每天都会教一些简单的字,回来时就会叫他把老师教的字写一篇。然后在晚上讲故事时,他看见有认识的字,会说,“妈 妈,这个字我认识,是对不对,我就会告诉他,“对,宝贝真棒!”每当这时,他就会很有成就感。第二天写字的时候就更认真了。

篇11: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教学目的:帮助家长寻找孩子认为学习困难的原因并帮助其克服

难关,找到孩子认为作业多的症结并对症下药,进入轻松学习状态。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案例导学法、讲述法、互动交流谈话法。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帮助家长找到孩子认为作业多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孩子的心理定向,如何引导孩子进入轻松学习的状态。

教学过程: 导入:

下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第三册《慢慢走,欣赏孩子呦!》的教材内容。中的第一讲《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这一部分的设置主要是针对孩子由二年级升入三年级后,课程增多了,加了英语和科学、社会三门课程,需要重点记忆的东西多了,孩子可能会在一时间内感觉有些慌乱,有点力不从心,因此,教材安排了两部分内容:1.做不完的作业,烦。2.我的学习有点难。

一、做不完的作业,烦

(一)阅读教育故事

首先引导家长阅读教材中的教育故事并展开讨论,评价学习故事中这位“爸爸”的做法:在发现孩子抱怨作业多时没有一味的着急上火,更没有去指责孩子,而是非常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通过了解同学和老师,理智地寻找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消极心理情绪的原因。并和老师达成共识,制定解决方案,由老师负责孩子在校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完成课堂作业,整理学习用品和做好值日等,家长负责培养

孩子专心完成作业的习惯,并督促他加快生活节奏,提高学习和做事的效率。然后由家长朋友各抒己见,述说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这一方面遇到的困惑。

(二)走进专家课堂

和家长朋友一起通过学习教材,从理论和实践中了解孩子抱怨作业多的原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业的确多,这就需要家长在感情上要顺应孩子,并适时的给予安慰和同情,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看待,以免产生抵触情绪。二是作业并不是很多,只是个别孩子感觉多。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并寻找孩子认为作业多的原因。大体说来有这样三方面的原因:孩子有厌学情绪,效率低,学习上吃力。找到孩子抱怨的原因后就要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了。家长朋友一定要关注孩子积极和孩子沟通,切忌用指责和大道理把孩子的抱怨堵回去,让孩子的不满情绪得到宣泄,心情趋于平静,从而寻找到又快又好完成作业的有效途径。

(关于家长)1.让孩子分阶段完成作业,保证孩子劳逸结合。

2.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树立榜样。

(关于孩子)1.书桌摆放整齐,不放与学习无关的器物。2.不要边学边玩,更不要边学边吃。3.把作业当作考试,抓紧每一分钟。4.进行专项训练,提高思考和书写速度。

(三)交流总结。

教师针对家长的困惑和专家的建议进行总结。

二、我的学习有点难

(一)阅读教育故事,达成心理共识。

教材中为我们安排了一个教育故事,故事中的妈妈在发现孩子学习困难后,积极帮助孩子寻找原因。她采取的做法是带孩子拜访成绩优异的孩子,寻求好的学习方法。如课前的预习,课中的专心听讲,回答问题积极,课后的及时复习,以及学科“不会本”的建立都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好方法。

(二)倾听同伴呼声,共谋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提供的教育故事,请班级内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家长谈谈他们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是如何引导的,介绍他们的先进经验。然后教师加以总结,共同进入第三环节。

(三)走进专家课堂,聆听专家教诲。

在专家课堂里,除以上方法外,还给我们指出,要培养孩子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同时,提醒家长朋友要注意以下方面1.不要让作业挤掉了孩子玩的时间。2.明确成功标准,让孩子真切地看到自己的进步。3.多肯定和鼓励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4.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帮助孩子端正学习动机。5.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6.及时与老师沟通,尽量取得老师的帮助。

(四)教师总结,与家长取得共识。

在家长朋友从理论上找到如何帮助孩子进入轻松学习状态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加以总结,并与家长达成共识,从在家和在校两方面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孩子愉悦学习,轻松学习。

三、家长沙龙: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家长学习专家讲堂与教育活动部分6-9页。家长发言:孩子抱怨作业多的原因是什么?家长可以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谈看法,教师总结:主要原因一是作业有难度,孩子有畏惧心理;二是部分孩子边做边玩造成时间拖拉。

与家长互动交流:当孩子抱怨作业多时,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讨论,教师进一步明确解决策略。

四、作业:

1.和孩子做一次心灵沟通,了解孩子升入三年级后对于作业的真实感受,帮助孩子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

2.了解孩子的学科学习特点,分析孩子在学科学习上的喜恶,和孩子做一次畅谈,并在生活中做好引导、疏导。

篇12: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过程,经历学习体验。为了更好地凸显数学学习中“体验”的重要性,我与同组的几位数学教师经过讨论,决定选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来开展研讨课。我们围绕着为学生多创造有效体验活动的目的,进行了多次的研讨,最终,我们的课堂成果展示受到了全校教师的一致好评。下面,我就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数学教学中体验活动的重要性。

关键词:体验

探究

操作

能力

一、让学生体验,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一教学理念,在这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例如:在围绕着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这个环节,教师为学生共创设了五次体验活动。第一次是:课前导入部分,利用提供的学具,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从而初步体验了转化思想。第二次是:当学生说到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立刻为学生提供利用数格子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体验报告,让学生经历了亲自数一数的体验活动。第三次是:当学生发现还用数格子的方法不能求出大大的鱼塘的面积时,教师又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当他们猜到是相邻两条边的乘积时,教师又及时让学生经历了“通过量一量相邻两条边的长度、算一算乘积,再与之前数出的那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比较”的体验过程,最终通过实践所得出的数据推翻了这一猜想。

第四次是:验证第二次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是底乘高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来初步体验。此时学生有的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拼出了长方形或正方形,有的没有沿高剪,仍然拼出平行四边形或其他图形。这时教师请学生汇报为什么拼成长方形,怎样拼成长方形的?重点让学生理解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是将我们不会计算面积的图形转化成我们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为学生创设了第五次动手操作:让每位学生沿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拼,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有了这样切实的体验后再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将自己的发现填写在《体验报告

(二)》中:

至此,学生在独立探究之后,再与小组成员边演示边交流,最终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整个活动在足够的时间、空间下,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既有小组的合作操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操作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精准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利的保证。

二、让学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是“听”出来的,也不是“看”出来的,它是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得出新知识、新方法、新规律,就是创新的表现。这节课中,在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底乘高时,让学生通过两次剪、拼的体验活动,以及在第二次的剪、拼体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操作中的感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完成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的《体验报告二》。这一系列的体验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前提下,再与小组成员边演示边交流,最终成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整个体验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再如,教师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去创新的体验机会。我们教师在自己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创新求异,对学生敢于提出的问题要及时鼓励,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设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要素。在这节课中,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是相邻两条边的乘积后,教师紧接着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对比等体验活动尝试验证自己的猜想,这就是实践能力的体现。

三、让学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中,在对情感态度方面的阐述中提到了: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理念在这节课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教师的这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感染着学生学习数学不能有半点含糊,要有大胆质疑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当学生用自己的计算出来的实际的数据推翻了原来的猜想时,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在严谨的求学态度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演讲:珍爱生命 筑起生命的安全长城下一篇:大二学生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