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优势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

2024-06-21

立足优势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精选11篇)

篇1:立足优势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

立足优势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发展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功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使命。搞好小学科学课教学可有效地辅助其它学科的教学,弥补单一学科培养目标的不足。因此,搞好科学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农村小学和城里的学校相比就会显得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这些时时困扰着科学课教学的高效开展。但农村小学也有自身的优势,如何挖掘地方资源,发挥农村的优势,优化科学课的教学呢?

一、运用社区课程资源,充实科学课教学内容

农村虽远离都市,没有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但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逊色。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源趣而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的更为紧密。将《各种各样的花》和《花的构造》教学调整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教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的大科学课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的构造,进而认识

-1- 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特征及其区别。而《果实的共同特征》则选择在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进行教学,发动学生到大科学课中广泛收集各类植物的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采用浸泡、解剖、尝味等多种实验方法来丰富、增进、完整学生对果实的认识。

又如我们在教学《动物怎样吃东西》一课时,预先布置学生们亲自喂养家禽家畜和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仔细观察它们吃东西的样子以及食物类别等,这些要求,对于身处农村的学生来说,可谓易如反掌的事。教学时,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启迪、相互补充,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动物吃东西的全面了解,进而获得了动物的食性分类知识。科学课中的《青蛙》、《昆虫》、《叶画》、《养蚕》等很多内容,皆可随时而择、因地而授。

二、“土”“洋”结合,就地取材,丰富科学课教学器具 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仍然时时制约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如何立足于现实,在进一步加大力度装配、建设实验室和仪器室的同时,走自我创新之路,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于现代实验教学的需求,又富有个性特色的地方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呢?我们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教师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学具活动。这样不但解决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问题,而且为学校充实了大量的教具、学具,也推动了科学课教学器具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提升实验教学的开设率。比如《遇障碍自动停止装载器》、《肺呼吸活动模拟器》、《自动转臂吊车》等教

-2- 具在市级评比中获奖,《水的净化》微型厂、《水循环》模拟器、航模制作等学生作品新颖别出。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更是同学们的拿手好戏;到沙堆中捡鹅卵石、到石子中捡有植物及小动物化石的石片也是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趣事。这些带“土”气的教学具和现代科学课教学具相结合,确保了科学课教学规范化、现代化、一体化的优化运行。

三、综合教材资源,探索学科间的科学活动

随着科学教材一次次的修订,教学内容日趋丰富多彩,大都与我们的农村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教师是教材的二度开发者,在教学中,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放眼于农村教育资源,千方百计地寻求两者的缔结点,发掘教材中的内在因素,将有关知识放置于农村教育资源的大背景下,综合其他学科,在教学中拓展延伸,不断充实知识内容,从而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书本中的有关文化知识,更深切地体会到身边的事和物都是学习资源,并能从中悟出一定科学道理。例如语文课《秋姑娘的信》一文的教学,通过了解秋姑娘摘下枫叶,分别给大雁、青蛙、松鼠、孩子们写信,道出了一些动植物过冬的方式及特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苗,是农村孩子再熟悉不过的。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当一回爱的使者,帮助秋姑娘送信,给它们读读信的内容。在这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到秋姑娘的爱心,更了解到各种动植物过冬的方式:大雁要飞回南方过冬、青蛙要冬眠、小松鼠要收集好足够的食物过冬、小树要裹上冬衣睡觉。知道了

-3- 这些有关动植物过冬的科学常识,学生的头脑中还会冒出“别的动植物过冬会有什么特别的方式呢?”之类的想法。语文课与科学课教学的结合,就让学生涉足了大科学课,到广阔的农村天地中作出了“其他动植物过冬方式”的科学探索活动。再如语文课学习了《云雀的心愿》以后,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有了深刻的体验,这时科学老师乘势而上,顺应学生的意愿,开展了一系列课外拓展活动。学生为了解环境污染情况,进一步向人们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分成小组到周围收集白色垃圾并拍摄了照片,采集工业水污染的样本,并到附近的自来水厂检测水污染指数。同时,资料收集小组的同学则深入图书室或上网查寻相关资料。在两个多月的调查中,学生们收集了详细的环保资料,统计了丰富的污染数据,在科学老师的倡议下,召开了“让地球更美”的主题中队活动,并邀请部分厂矿企业领导参加。本次学生的调查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撰写的书面报告,引起了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举摧毁了几个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土小企业,改善了居民生活用水的质量。这事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家乡、爱农村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另外,我们在《人类的“老师”》、《航天飞机》、《小稻秧脱险记》《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语文课文的教学中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学探索活动。

四、基地实践,“做中学”,拓宽科学课教学渠道

科学课教学活动不仅要做好课内知识的传授,还需要积极引

-4- 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将学生求知的触角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有机协调好课内外的关系,可强化科学课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建立了优秀科普实践基地,以拓宽科学课教学的渠道。在校内不仅每个班级建立了以科学课为主的科普角,而且,校园外建立了供学生兴趣活动的植物种植大棚、花卉园、果树种植园等科学课活动基地。我们邀请了当地的黄金桃种植大户来学校作科学栽培黄金桃讲座,并作现场指导。请七位科技能手做学校校外科技辅导员,定期到科普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科技辅导。课上,“小科学迷”们忙着开展“嫁接”、“接蔓”、“修枝”、“菊花栽培”等小种植、小试验。“自古实验出真知”,一次次的尝试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科学课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建立科学课科技实验基地,就能使学生从事更为丰富的课外考察活动和收集分析资料活动。比如,科学课教科书中的《天气》、《青蛙》、《养蚕》等课目,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如学生通过参加气象小组的观测活动,就进一步认识了常见的天气现象,以无可辩驳的事实使学生深入体会到科学课事物的变化不仅有规律可循,也可为人类所掌握,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用科学的能力。如学生通过科学课里的《水的循环》的学习,自觉应用于实践,主动考察研究全镇水资源循环情况,找到了村镇居民生活用水变味的原因,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中,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学到了科学知识,锻炼

-5- 了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实践告诉我们:善于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结合广泛的农村教育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地域优势,挖掘农村的地方资源,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教学服务。这不仅能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可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农村小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探寻出一条新途径。

-6-

篇2:立足优势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与原来的大纲相比较,要求已降低了许多。然而,农家孩子还是怕写作文,乡村教师也还是怕教作文――“农村孩子见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事实真是这样吗?我想,关键还在于我们是否善于“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

一、培养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记得有一次,我带学生到村里考察:只见到处是成群的鸡鸭鹅,又肥又壮的牛和羊;高楼一幢幢,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大片大片的庄稼绿油油……这天然的动物园、植物园,不正是写景状物的好材料吗?养鸡喂鸭、种菜锄草、钓鱼捕蝉,这生趣盎然的生活体验,城市孩子怎能有呢?你帮我割稻,我为你插秧,你尝我的甜粥来我品你的糕点……农家的淳朴善良,好不叫人动情?为致富,村干部群思集某、四处奔走,使改革春风吹遍乡村,让乡里面貌焕然一新,这可是尽人皆知的呀!而那多姿多彩的乡俗民情、婚丧喜事,更容易让人窥见人间百态……在整个考察过程中,我充当了导游角色,适时给予介绍,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考察”结束,孩子们不觉惊呼:这些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呀!这可是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后的真情流露呀!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了!这样一来,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二、强调口手如一,指导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

第一,坚持普通话交谈,使语言规范化

为了帮助农村孩子克服方言的影响,使语言规范化,“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这“口”其实就是普通话,要求学生当好“翻译官”,变“土”为“洋”,使方言变为规范化语言。 课堂上,我用普通话讲,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课间,师生皆用普通话交谈。我还要求学生把普通话带回家里、带到社会,时时处处坚持说普通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普通话变得流利了,作文中的语句也通顺多了。

第二,先说后写,边读边改,读后再抄

《课标》在关于写作总目标的陈述中特别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我

[1] [2] [3]

篇3:立足农村 优化作文教学

一、农村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学生方面。

一是内容上:一种是空洞的多、实际的少,半僵化的多、富有灵气的少,随大流的多、畅述个人观点的少;另一种是能说真话、抒真情,但往往是苦闷、孤寂、失落、迷惘情感的渲泄,表现出一种青少年不应有的空虚消极心态。二是结构上:多数学生硬套范文,死守模式,记叙文总是那么几大块,平铺直叙,不少人甚至写成了“流水账”;议论文脱不了惯常的三段论,比较机械、缺少变化。三是语言上:大多数作文八股调、学生腔,青少年说成人的话,不自然,不活泼,缺少朝气和活力。普通中学许多学生的语言不过关,即使是重点中学,也有不少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不理想。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部分学生观念上的迅速更新跟语言表达能力的滞后产生了矛盾,语言跟不上内容表达的需要。有些学生囫囵吞枣地,搬用新名词、新术语和港台流行歌曲中的某些词句,欧化句式和朦胧词语时有出现,搞得不伦不类,十分别扭。

2. 教师方面。

一是心理上:相当一部分教师视作文批改为一大包袱,费力多,见效慢,但又不能不改,无可奈何,精神负担沉重。二是命题上:多数教师想出什么题就出什么题,计划性差,盲目性大;而所出的题目,多数不受学生欢迎。三是指导上:教师在学生作文前极少作具体指导。讲评时的指导也多半是老一套,挑几篇好文章读一读,小结几句,就此了事;概念化地传授写作知识的情况较多。

二、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

1. 培养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一次作文教学,我让学生周末回家留心是否见到这样的情景:到处是成群的鸡鸭鹅,又肥又壮的牛和羊;高楼一幢幢,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大片大片的庄稼绿油油……这天然的动物园、植物园,正是写景状物的好材料。养鸡喂鸭、种菜锄草、钓鱼捕蝉,这生趣盎然的生活体验,是城市孩子所没有的;为致富,村干部群思集谋、四处奔走,使改革春风吹遍乡村,让乡里面貌焕然一新,这可是尽人皆知的呀!而那多姿多彩的乡俗民情、婚丧喜事,更容易让人窥见人间百态……周末回校我让学生就所见所闻写成周记,周记的内容丰富了,素材充实了。我“趁热打铁”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了!这样一来,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2. 强调口手如一,指导学生文通字顺地表达。

一是先说后写,边读边改,读后再抄。我们知道,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因此,每次习作练习,我都强调学生先想好了再说说,说通后才写下来,写完了反复读几遍,并对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改好后再读一读,读顺了才謄写。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心口如一、口手如一”。二是多向评议,互相欣赏,共同提高。大家都知道,兴趣和自信是作文的最大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课标》也在不同的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习作的目的及要求灵活采用同桌互读互评、小组轮读推荐习作、集体交流评选佳作、优秀习作展评等评议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学会欣赏、学会修改,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3. 积累写作素材是成为“巧妇”的前提。

篇4:立足农村实际 优化科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教学;农村;创新精神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启蒙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农村科学教学相对城市学校有诸多不利因素,如教学仪器设备少,观察和实验材料不足或没有,缺乏让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机会。可农村小学也有自身的优势——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有为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还有为开展科学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立足农村实际,优化科学教学,是摆在农村所有科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挖掘农村资源,充实科学教学

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他们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知识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少。对农村小学所具有自然资源予以挖掘运用,有意识地加强他们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联系,发挥孩子们丰富的感性认识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动植物;栽培植物和饲养小动物;通过观察动植物的外形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教学内容对农村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随时都可以进行探究。可引导孩子们到小山坡上、田野里观察动植物;在自家的菜园里种植蔬菜;在家长指导下饲养小动物……让孩子们比较不同生长环境的动植物的形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孩子们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中找到了乐趣,学到了知识,真正尝到了玩中学的滋味。

有时候教材编排的教学内容与当地的气候条件不能同步,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作出合理的调整,使当地的资源环境能更好地推动科学教学的开展,如: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电”单元,第二单元是“新的生命”单元,而我们这里第二学期开学时正好是二、三月,正值春天,新的生命萌芽了,各种花朵竞相开放;小草吐出绿芽;动物开始繁殖,这些景象与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正好吻合,所以这一、二单元的教学顺序可对调来上,会更有利于我们提高教学效率。

二、自制实验器械,提高科学实效

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试验。我们的科学课也离不开试验教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好坏,还取决于是否做实验或实验能否成功,需要做的实验不做或实验不成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也得不出实验结论,一味的空洞说教,学生难以得到感性认识,更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每一种自然现象都必须通过成功的实验来实现。要进行试验就要有试验器具。虽然现在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试验室的试验用品不是百分之百的齐全,教师的试验有时比较创新,教师需要的试验用品没有。这时,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制作自己教学所需要的试验器具和用品。

1.善于使用各种废旧的、生活化的材料。如可用脸盆替代水槽,尽可能进行演示,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进行学习与感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导线、铁钉、小磁铁、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丝、螺母、食品包装盒、袋、绳等,都可以作为科学实验的资源。

2. 选择能达到相同的教学目的而且当地易得的材料做替代和补充。如:用农村常见的飞蛾蛹替代蝴蝶蛹学习观察“蝴蝶羽化的过程”;用常见的铜钥匙,铝钥匙,铁钥匙代替铜片,铝片,铁片做“导体和绝缘体实验”;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等。以便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科学事物。

三、利用自然环境,开展实践活动

新课标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课中有些生物学科类的实验,可以与农村孩子在家帮父母干农活结合起来。如“植物的一生”单元中农村孩子可以在自家门前屋后种一些凤仙花来观察,也可以到家里的菜地里去观察青菜的一生、黄瓜的一生、四季豆的一季、冬瓜的一生等。“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的学习,农村孩子可以借助农家养蚕的机会亲历科学探究,家里如果不养蚕可以去观察蝴蝶的生命周期。

还可利用学校周边空闲土地,建设科学试验基地。带领学生动手把空地开辟成“科学试验基地”,里面种上大葱,青椒、西红柿、豆角,香菜等一些时令蔬菜,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并利用科学实验基地进行嫁接、扦插、土壤的认识和分析、植物的成长等教学,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学生在亲自参 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我们有责任给孩子们上好每一节科学课,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科学无处不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必须立足农村实际,优化科学教学,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让孩子们从小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袁运开,蔡铁权.《科学课程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5:立足优势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

音坑乡中心小学

吴恒成

【内容摘要】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探究科学规律,搞好科学课的教学是老师的使命。《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那么,我们要结合农村的教育资源,发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地域优势,发现和挖掘农村的地方资源,充实科学课的教学内容,有创造性的为科学课的教学服务。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社会实践能力,为农村小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探索新路子。该文试从农村的资源优势来进行科学课的教学谈谈个人的体会。

【关键词】

资源

优势

科学课

教学

法子

我们都知道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具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探究科学规律,认识世界和构建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使命。搞好科学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农村小学的设备还是很简陋,教学资源还是很缺乏,没有少年宫,没有科学展览馆等,这些因素都困扰着科学课教学的开展。但是,我们生在农村,也有我们自身的优势,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农村的优势,地方的资源,优化科学课的教学呢?

一、运用好农村的教育资源,充实科学课的教学内容

我们农村的孩子,天天与山川草木相伴,日日同鸟兽虫鱼为伍,生活的多么丰富多彩。在科学课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加强联系孩子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的感性认识。这样可以服务我们的教学,又能够充实教学内容。有时能取得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有时我根据气候时令季节的不同,对教科书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换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源趣而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课文有《各种各样的花》和《花、果实与种子》在教学时我进行了调整,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我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放飞在花的海洋里,并且指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掌握花的共同性质,了解到花和果实的构造,同时来认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区别。像《豌豆荚里的豌豆》我选在豌豆收获的季节进行教学,发动学生到家里的菜地上收集豌豆的果实,带到课堂上进行观察,又叫学生用来浸泡、解剖、尝味等实验的方法,来丰富增进学生对果实的认识。又如,我在教《动物怎样生活》一课时,先布置学生回家亲自喂鸡、喂鸭、喂猪,喂养自己可爱的小动物,仔细观察它们是怎样吃食的,吃的是哪些食物,它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积极性,又给老师带来了教学上的帮助。在上这一课时,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启迪、相互补充,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动物生活的全面了解,学生又明白了动物食性的分类。再如,我教《动物与环境》时,先布置学生捉蚯蚓,在没上课之前让同学们议一议在什么地方能捉到蚯蚓。开始上课了,我先让学生做实验,实验一:在桌上铺开纸,把干湿不同的沙和泥土围成同心圆环,选几条蚯蚓放在圆环中心,观察蚯蚓对环境的反应,描述和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有的同学突口就说,蚯蚓不喜欢沙子和干土,最后钻进湿土里。实验二:观察老师盖上装有潮湿土壤的纸盒,在一侧留有一条缝,再放进几条蚯蚓。让学生推测蚯蚓是怎样寻找潮湿的土壤,它会爬到哪儿去呢?再过五分钟,打开盒盖,看看蚯蚓在哪里。然后,让学生们讨论讨论,为什么蚯蚓总是离开盒缝向另一端爬去?为什么蚯蚓总是避开光亮,向暗的地方爬去?同学们就说暗的一端最接近蚯蚓原来的生活环境,蚯蚓生活的土壤是潮湿的,是黑暗的。蚯蚓这种趋向暗处的运动,能帮助它找到适合它们生活的潮湿的土壤的环境。向《蜗牛》、《蚂蚁》、《寻访小动物》等课文,都可随时而择,因地而栖。

二、要就地取材,来丰富科学课的教学资源

我们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仪器短缺,有时制约着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我们要立足于现实,走自己创新之路,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学具的活动。这样既解决了科学课教学资源的短缺问题,又为学校增添了教具、学具。比如《岩石的组成》、《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等课文,我让学生到沙滩中捡鹅卵石,到石子中捡有植物及小动物化石的石片。要学生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使学生感到制作标本的乐趣。在教《植物的果实》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带核桃、豆角、葵花籽、苹果、梨、香蕉、桔子等。上课时,请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些果实的不同点,然后开展讨论:为什么都叫它们是果实呢?我切开苹果和梨,引导学生观察其内部的构造,再切开香蕉、桔子,有的同学就叽叽咕咕地说出了果实的本质特征。另外,我还充分地利用了教学挂图,让学生来辩认:哪些是果实?为什么?哪些不是果实?为什么?哪些是干果?哪些是肉果?我想,这样的教学,接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来感知事物,参与教学,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开发科学课资源,建立科学课科技实验基地

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很好的科学课科技实验基地,合理开发利用科学课资源。这样就能使学生从事更为丰富的课外考察活动,以及收集分析资料活动。比如,《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学生们通过参加气象小组的观察活动,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科学课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变化也可为人类所掌握。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用科学的能力。又如,学生们学了《空气和我们的生活》以后,他们就主动考察研究现在的农村空气情况,找到了空气质量下降的原因,这就是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中,在学习和实践中,实实在在的学到了科学知识,锻炼了科学实践的能力。

总而言之,我们要善于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结合广泛的农村教育资源,就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我们要充分发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优势地域,发现和挖掘农村的地方资源,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教学服务。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可以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好地探寻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参考文献】

1、《小学备课大全》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

2、《小学自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

篇6:立足优势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

构建一套科学的课堂实验管理体系, 并加强科学实验课的硬件建设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创造条件, 因地制宜地用足用好现有的材料, 学会保养器材, 改善实验用品增强实验效果。寻找实验替代品, 自制教具改进或弥补实验器材的不足。家校联手, 动员学生及其家长参与材料的准备。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 配足配齐必要的实验器材。课堂中经常见到的实验材料干扰正常教学的问题, 很多时候发生在教师事先将实验材料放置在实验桌上, 或者实验结束之后, 没有及时将实验材料收缴的时间段。实验材料的有序提供, 能调控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避免课堂上出现“乱”而“无序”的现象, 教师既调控了教学, 又把握了课堂的“秩序”, 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验设计科学化

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应用多种方法,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实验活动, 有意识引导学生认真细致观察事物, 学会抓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观察事物的能力, 并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他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好奇, 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强烈欲望, 并喜欢充满自信地去探究。这时教师设计实验, 主要是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 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 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此外, 实验设计不仅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角度去思考, 也要从学校实际、当地资源和周边环境去考虑。实验设计不仅要根据学生熟悉的、需要的、感兴趣的选择实验内容、实验材料、实验方法, 还要根据学校实验条件、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周边环境情况, 并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验设计, 才能确保实验的有效性。教师只有充分了解, 精心准备, 科学设计实验, 做到胸有成竹, 方可如鱼得水、操纵自如地进行实验教学, 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验内容趣味化

学生的兴趣是最重要的, 有了兴趣就不怕这门课学不好, 关键就在于教师怎么来设计这个实验才是最适合学生的。适合是最好的教育, 适合学生的教育, 就是尊重学生, 因材施教。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好奇心, 求知欲的强弱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为他们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 搞个明白, 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 所以教师利用学生这一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必须趣味化, 要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 在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的同时, 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任务、要求, 让他们自觉地有效完成实验。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实验的强烈兴趣的同时, 还要给学生制造悬念, 诱发学生在课外去探究实验, 以此来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实验指导儿童化

一是在实验指导过程中, 正确看待“异想天开”。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如果能够突发奇想, 那是值得高兴的现象, 教师应该要加以正确引导, 对孩子有些幼稚的幻想或想法不要轻率地视之为“胡思乱想”, 更不能嘲笑指责, 而要保护他们的幻想, 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激发孩子向往美好的未来。同时要帮助学生提高想象的现实性, 去完成幻想向现实的转化。二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实验小助手。让小助手去帮助学习较弱的学生, 同龄人之间往往更好沟通, 这就是“儿童化”的一个有效措施。让小助手帮助老师一起准备实验的材料, 尽可能缩短材料准备的时间。下课之后, 帮助老师一起整理实验材料, 并且一起归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小助手对于实验材料的位置、放置和拿取都非常清楚, 材料员的角色可以基本固定, 不轻易轮换, 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五、实验方式探究化

小学科学课通常是以探究活动为主的, 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交流、得出结论”等环节。小学科学课本中的实验, 大多数是探究性实验, 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目的。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启发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 去说、去做、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去验证, 让他们亲身经历实验探索和科学发现的全过程, 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引导学生朝向发现问题的方向发展, 能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猜想, 再动手实验, 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要有不断探究事实的精神, 教师采取的实验方式要有足够的探究性。实验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化, 实验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性探究学习方式。为了更好促进实验小组合作性的形成, 实验小组成员进行有效分工, 并明确实验探究目的、探究任务。组织实验小组开展实验活动交流, 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勇敢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谐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篇7:立足优势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

一、早作打算,因地制宜,准备教学需要的材料

科学课中有很多教学需要的材料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和常见的,学生通过留心观察和注意收集就能得到。对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验材料,我在学期初就公布好本期所需的实验材料和做实验的具体时间,并分组布置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培养学生做到每见一件生活中的废弃物就想一想这个物品在科学试验中有什么用处,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需要实验时只要让个小组长把本组积累的实验材料收集一下就可以做实验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节约习惯,又让学生对本册的实验和观察课目的做充分的了解。对于那些学校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采取的办法是:对教学中需要的材料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能达到相同的教学目的而且当地易得的材料做替代和补充。如:用农村常见的蚕蛹替代蝴蝶蛹学习观察“蝴蝶羽化的过程”;用常见的铜钥匙,铝钥匙,铁钥匙代替铜片,铝片,铁片做“导体和绝缘体实验”;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等等。以便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科学事物。通过这些做法,既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科学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周边空闲土地,建设科学试验基地

农村科学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自然环境和土地资源为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实践场所。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全校有一部分学生吃住在校,在学校有充足的课外时间,而学校学生公寓后就有一大片空地,于是我就带领学生动手把空地开辟成“科学小菜园”,里面种上大葱,青椒、西红柿、豆角,韭菜等一些时令蔬菜,我在指导学生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而成熟的蔬菜送给学校食堂,又能节约食堂的开支,丰富学生的饭菜。

科学小菜园是学生进行栽培、等学习活动的基地,新课标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有了科学小菜园,我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科学小菜园中直接参与种植、栽培等实践活动,并可以在科学实验基地进行嫁接、扦插、土壤的认识和分析、植物的成长等教学,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科学小菜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科学小菜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进行培植种上大葱,青椒、西红柿、豆角,韭菜等时鲜蔬菜作物,学生在亲自参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三、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进行室外教学

农村有独一无二的大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我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科学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科学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土壤等等,我就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如:我校附近有一个化工厂,我就带领学生到该厂附近调查周围的河水污染情况,并与该厂上游的水质进行对比,当学生看到原本清澈的河水由于化工厂排放的废水而变得浑浊不堪,并带有刺鼻的异味时,学生们震惊了都争抢着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个工厂太害人了,把小鱼小虾都毒死了!”“这个化工厂一定毒害附近住的人”“一定要把这个厂关了”等等。这样直接与大自然接触,与社会接触,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还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结合起来。把科学课的教学和课外科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科学面貌结合起来,从而使科学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此外,我还能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农业生产。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教材因地制宜的利用农村现有资源,也能上好科学课。

篇8:立足优势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

通过研究, 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科学探究实验活动进行优化:

一、优化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的优化具体为三个方面:

第一, 改进实验材料。例如:在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实验中, 教科书中的材料是乒乓球和棉线。而这个实验其中有一个探究环节是要改变乒乓球的质量, 这就需要向里面加减石子 (或沙粒) , 这个环节很容易把石子 (或沙粒) 掉在实验室的台面和地面, 不但卫生不好搞, 更主要的是不好操作。基于这些原因, 我们把乒乓球换成了带盖的小药瓶, 这样, 就很容易拧开瓶盖, 向里面加减石子 (或沙粒) 了, 并且还废物利用, 不用花钱买乒乓球了, 真正达到一举多得。

第二, 自制实验材料。例如:做“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提前搜集一些塑料输液瓶 (针头部分保留) , 挤出其中的部分空气, 使瓶子变瘪, 然后用手指堵住针头一端。将瓶子放入水槽, 在瓶子外面倒上热水, 可以发现原来变瘪的瓶子迅速膨胀起来, 从热水中取出时, 瓶子又很快变瘪了。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观察到了瓶中的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三, 替换实验材料。例如:在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实验中, 按照教科书中的材料准备, 每一组至少需要6 只烧杯, 照这样算, 一个40 人的班级, 4 人一组的话, 是10 个组, 再加上1 组演示实验, 这个实验就需要准备至少66 只同一规格的烧杯, 为了弥补仪器不足问题, 我们让每一组学生自带六个同样规格的矿泉水瓶, 先将其中三个矿泉水瓶都从中间的同一位置剪开, 将瓶口用纱布蒙住、扎好后, 倒立在剪下来的另一半矿泉水瓶上面, 用来装三种不同的土壤以及收集渗出来的水, 另三个矿泉水瓶装同样多的水。这样, 我们既解决了仪器不够用的问题, 又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

二、优化探究问题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探究的问题要具有科学性, 从而促使学生去思考, 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探究问题的科学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例如:在“冷水与热水”教学中, 教师 (出示一杯温水) :是热水还是冷水?知道温度是多少吗?要知道温度是多少就要用温度计来测量。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一边操作, 一边演示说明:拿出温度计, 轻轻地放入杯子中, 故意不小心温度计碰到杯子的底部和杯壁了, “哎呦, 怎么碰壁了, 这样可就不准确了。”刚放到水里, 老师就迫不及待地宣布“摄氏36 度”, “唉, 温度怎么又变了, 又高了, 摄氏45 度。”“原来要等液柱不再上升才可以读出温度。”读数的时候, 教师有意地半蹲着, 视线和液柱相平。

第二, 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在“认识水”教学中, 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问法:

水有什么特点?改成:说说水与木块、沙子有什么不同?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认识水?改成: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分辨出水的?

显然, 后一种问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篇9:立足优势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创设环境;生活化;主线

鉴于农村小学英语的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农村生活体验,我们要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抛开地域的制约,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使英语教学生活化,为学生架设一条农村现实生活通向英语课堂教学的桥梁,实现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的统一,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兴趣,觉得原来英语很有用,觉得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做到正如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

一、教材生活化,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充分利用教材,又能跳出教材,找准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把英语当成一种活的、真实的,可交际的语言来学。把所教语言与特定环境中的人联系起来,强调学生借着老师的引导在各种因素的互动中主动地探索和掌握知识。

如:在教学Do you have...?Yes,I do./No,I dont. 以及有关餐具的单词前,我根据农村到处都是泥土、树枝等东西的实际,先让学生回家后在周围就地取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动手做一些餐具手工品带回来,如:用农村随处可见的泥巴做成碗bowl;小竹枝稍作整理一下变成一双筷子chopsticks;用纸和胶水粘出一个纸杯glass;用剪刀剪出小刀knives和叉子forks

等等,老师适时让学生运用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教具来进行交际:

S1:Do you have a knife?

S2:Yes,I do.

S1:Do you have a glass?

S2:No,I dont.

这些做出来的教具就好像他们平时在生活中做的玩具一样,这样将语言融入生活,学生练习起来是那么真实、自然,不仅可以把知识不留痕迹地融入英语实践活动中去,还能让知识回归生活、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真正沉浸在生活中去交流、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主线”,简构教材情境,激活学生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

经过多次课堂实践与观察,认为立足于“整体解读”的视点,将“一线串珠”的理念引入英语课堂,构建主线教学,运用基于文本主题和情境图图意的简笔画,突出教学内容,取其精华,有的放矢。教師可以化文为图,图文结合,它既能充分表达文本重点词句,又能弥补教学情境图的不足,辅助原图化解重难点。现以北师大版小学英语这套教材为例,以主线教学结合简构情境帮助学生对所要掌握的语言进行有机串联,将其融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去学习,便能有效地促使这些语言点被加工成信息链,在学生头脑中加以储存,形成整体的感知与认识。

下面我们来看教学“Bobbys House”一课的案例体现:

首先根据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创编了chant,在学生的无意记忆中把复杂内容简单化,化零为整,把新单词置于情景操练中。

Say a chant

Go go go to the bedroom;(group1 stand up)

Go go go to the living room;(group2 stand up)

Go go go to the bathroom;(group3 stand up)

Go go go to the kitchen.(group4 stand up)

Show four pictures:bedroom,living room,bathroom,kitchen.

接着由chant直接引入Bobbys House,Lets go to Bobbys House一句话承上启下。

简笔画简构Bobbys House。

This is the Bedroom/bathroom/living room/kitchen.

尊重遗忘规律,不断重复学习。通过前面的分组,chant无意记忆,学生对房间的单词已有一定的输入,这时再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利用语音知识,拼读规则,强化突破难点单词,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句型表达,事半功倍。

然后让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进入课文,Look,who is coming?(play the scene)Lets introduce the house with Bobby.(Ss read with Bobby)他们不是在学习课文,而是与Bobby一样,是房子的主人,正在为他们的好朋友介绍他们的房子(这就是本课的主要情感线索),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把自身当作认知对象,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

最后是知识的重现与生活应用。

围绕主线,创设了真实的语境,贯穿了整堂课,富有整体性、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境中,操练和巩固了所要学的句型。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来参与具体的任务,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积累,主动去习得语言,并在互相促进中获得新的积累和学习经验,实现对话文本的语用效能,提高学习效果。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任重道远,本着“基于生活,在生活中,为了生活”的理念,让英语教学与生活同步,充分挖掘利用资源,以科学的态度,不断研究,大胆实践,创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让农村的孩子愿意学英语、乐意学英语的教学新路。

参考文献:

篇10:立足课改,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行为的目标, 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按照国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基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既要考虑到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要求, 又要考虑到学习策略目标及情感目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没有必要过于强化基础知识目标, 因为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小学生在英语课上主要是感受语言现象, 了解基础语法现象, 特别是要了解语法的功能, 而不是掌握语法形式本身。要特别关注情感目标, 如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跨文化意识等。教师可以借助玩、唱或游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这种玩、唱、游戏必须遵循教学原则。

教育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稳定的内部兴趣, 内部兴趣的培养主要靠学生学有所得而产生的成就感。就英语学习而言, 这种成就感就是能够适时、适当、正确地运用所学语言。小学生的英语认识能力基本上仍与母语同步发展, 但在英语课上, 认识能力仍然超前于英语语言能力, 年级越高, 超前幅度越大。应随年级的递升而增加认知活动的比重,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注意游戏活动中认知功能的比重, 注意游戏活动中个体的认知活动及收获, 注意良好认知习惯的养成。要在培养兴趣中让学生学习英语, 既学有所得又学有所用, 既维持学习兴趣, 又发展认知能力。

2.教学策略

(1) 词汇的教学策略。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 小学毕业应掌握600~700个英文词汇。应采取渐进螺旋式的教学策略, 即把最主要、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近、使用频率高的词提炼出来作为“常用词”。这些词的生成能力强, 语义覆盖广, 组合能力强, 易于小学生认知和反复使用, 随着年级的递增, 逐渐将这一螺旋的最高层扩展为小学毕业所应达到的要求。渐进的螺旋递增始终以越来越多的“常用词”为中心。

(2) 听和说的教学策略。

听的策略有很多, 如引导学生捕捉关键词、预测、注意语音语调、观察图片信息、结合课文讲读等。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预测、根据上下文听懂含义、认识关键词等。

(3) 阅读的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学生应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理解的策略、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的策略、联想的策略进行阅读。 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是英语听和读的教学中常采取的策略。联想策略是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插图、熟悉的词汇和已获得的相关知识等, 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有关联的想象。运用这些策略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所阅读的材料信息。

(4) 记忆策略。

在英语学习中, 适当的记忆是必要的。记忆是一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能表现。心理学家根据记忆保持的状态和时间长短把记忆系统分成三个阶段:感觉储存阶段、短时记忆阶段和长时记忆阶段。在记忆的每一阶段, 如不及时复习, 加以巩固, 记忆就会消退。教师应及时采取多种形式对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复习, 培养学生主动、随时复习的习惯。例如同义词、同形异义词、反义词、同义句型的扩展练习, 就是建立在回忆—比较—归类—巩固—记忆的基础上的。

3.课时方案

小学英语教学要遵循长短课时搭配的原则。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 应将重、难点的讲解安排在前二十分钟, 所剩时间全部设计为各种各样的运用操练, 如同桌练习、前后桌练习、示范表演练习、小组比赛练习、男女生比赛练习等。练习节奏要快, 教师应根据课堂气氛加以严格掌控, 避免纪律失控。短课时只有20分钟, 虽然短, 但学生在这20分钟内能保持较稳定、较高的注意力。小学英语课应重视, 发挥短课时的“短”处, 以训练学生语音、语调、节奏和韵律感为主。

二、创设交际情境, 培养学生英语交流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 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 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我们可利用实物、简笔画、肢体语言、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在学习新授知识时, 学生会表现出浓厚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主角, 通过亲身参与活动,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单词big, small, long, short时, 我拿来动物毛绒玩具, 比较身体部位的长短、大小。学习交通工具时, 调查学生是怎样上学的。

学生受母语和环境影响说错英语时, 教师应微笑并鼓励学生敢于说英语, 也可启发学生仔细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学习新单词、新句型时, 教师要积极创设语境, 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 主动探索尝试, 教师在旁边仔细听, 适当加以引导。教师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活动,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领悟和掌握学习方法。如我在教学“How Old Are You?”一课时, 课前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物照片 , 课上分小组活动, 让学生把照片上的人物介绍给其他同学, 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锻炼了交际与表达能力。

因此,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氛围, 用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生熟悉且有意义的情境,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激发和保持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热情。

三、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1.利用直观教具

新课标教材贴近生活, 许多单词、语句都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和应用的。

如果绘制直观的图片或应用一些实物, 那么学生看起来直观, 记起来也会印象深刻。如在教学apple这个词时, 我拿了几个真的苹果, 藏在一个盒子里, 待到用时, 随手拿出, 学生哗然。我问:“What is it?”学生回答:“苹果。”我说:“苹果就是ap- ple—apple—apple”然后, 学生照此方式问答。苹果在学生手中传递, 知识在学生心中烙印。这样, 全班同学在极短的时间内既学会了apple这个词, 又掌握了“What is it?”这个句型。再如教学cat这个词时, 我拿了一张7寸的猫的照片, 模仿猫的叫声, 结合照片, 学生立刻就知道了cat的意思, 只用了两分钟, 就全都掌握了这个词。

2.教唱英文歌曲

教材中有多首英文歌曲, 而我班学生大都能歌善舞, 针对这一情况, 我充分利用课本内容, 认真教唱英文歌曲。学生边唱边跳, 在欢快的气氛中学到了很多日常用语。班主任生日那天, 他们在他走进教室的同时, 齐声唱起了“Happy Birthday to You! ”这让他激动不已。在教学“Do You Know the Donut Man?”这首歌时, 我让几个学生跳舞, 我和其他学生高声吟唱。这样, 学生在载歌载舞中, 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在学校举行的联欢会上, 我班学生唱了几首英文歌曲, 而且都伴有欢快的舞步, 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获得了全校师生的赞誉。

3.利用实际方位和手势教学介词

小学生大都好动, 针对这一特点, 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手势或动作。例如在教学介词above, below, beside和across from时, 除利用实物对比介绍各介词的方位外 , 还用手势或动作。如:above, 让学生双手斜举向上;below, 双手指向下;be- side, 双手指向身边 ;across from双臂平举向前 , 掌心向外。这样,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些词。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小学英语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 给学生更多的英语交际机会。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的形式要力求多样,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组织生动活泼的活动, 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多样的课外活动形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 组织不同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 营造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环境。还可以在各年级之间交替进行。如有比赛类型的背单词竞赛, 单词接龙、朗读、唱英文歌曲、书写、写作、讲故事、课本剧表演比赛;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英语手抄报、制作贺卡及班级墙报。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搜集英语名言谚语、西方节日风俗。针对小学生爱表现、要表达的特点, 可开设英语角, 英语广播。学生在活动中其乐融融。突破课堂教学局限性, 补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有限的空间内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每次活动之后都适时展出学生作品, 进行评奖, 公布成绩, 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很高。他们在英语学习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同时班上给每一个孩子学习空间, 如英语黑板报, 每日一句, 每日天气预报, 开展课外小活动, 给孩子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总之, 在英语教学中, 我会继续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1.

[4]李绅崇, 欧慧敏.统整课程理念与实务[M].台北:心理社, 2000.

[5]董齐.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6]黄甫全.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论[J].课程.教材.教法, 1996 (10) .

[7]熊梅.综合课程的内涵特点及其生成模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0 (6) .

篇11:立足优势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

关键词:农村科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25-01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阵地。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科学课的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注重学生的经历、体验和发现,在这种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能力和情感。但在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这些问题一直困绕着我们,师资力量的薄弱,缺乏专业知识;教学用具的缺少,一些科学活动表面化,难以让学生深入探究。如何应对这些问题,让农村小学科学课也能因农村的特色环境而上得精彩呢?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谈下优化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合作交流,优化课堂教学

如今农村小学教师总体师资偏紧,许多的学校没有更多、更好的教师安排到科学学科上来。加上有的大多数人对科学学科的不重视,认为科学课是随便哪个教师都能上,造成很多学校没有专业教师在上科学课。各个完小都是由担任语、数等重要学科的教师兼任。教学任务的繁重让一线的农村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吃透文本。所以科学教师提高自己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经验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所以我就如何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进行交流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二、改进现有教具,利用农村的资源自制教具,优化教学资源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科学教材内容编写的理念所需要的课堂教学方法,恰恰符合了儿童成长的特征。作为科学教师要“引领孩子们去亲历科学”,没有相关的实验仪器和探究的有结构的材料,那是不可能的,更说不上引导学生深入开展科学探究和深入推进科学课程改革。而事实上,农村小学中,实验室里的仪器与教材不配套,根本不能满足教学所需,加上农村小学资金困乏,对添置实验器材根本没有计划。科学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能让学生的分组实验改成老师的演示实验,或者由老师来讲解实验可能发生的各种实验现象了。为了确保实验的开设率和成功率,我主要从下面两方面去挖掘:

1、改良原有实验教具。去年我们有一次大规模的学校教学设备达标验收,那次验收中农村小学也基本配备了常识课中所配套的教学仪器。有关于沉浮的实验盒、电流实验盒、光学实验盒、热学实验盒、声学实验盒等。这些实验盒中很多实验器具,我们还可以“古为今用”。如我们在上《沉浮》单元时,学校没有与现行教材配套的学具盒,我们把先前用过沉浮实验盒中的同体积的铁块、铝块、塑料块、木块拿过来分析物体重量与沉浮的关系,一样也很自如。

2、利用农村资源自制教具。在探究活动课中,虽然城镇学校有着充足完美的器材供学生实验,但在探究生态环境方面,优势还在农村学校,因为农村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材料。比如在上“观察动物”、“观察植物”这些课时,我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随时而且很快地找到一些动植物供学生观察和学习。在上《蚯蚓的选择》这课时,学生能随便地到田边、地沟找到蚯蚓来探究。有些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准备材料要费时完成,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满口答应,课后却没有行动,我就创设情境,来唤起学生的兴趣。

三、培养科学纪律意识,优化学科教学质量

科学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教学中难以调控好课堂纪律。这也是科学老师上课的成功关键所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其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农村,由于父母的文化水平及家庭的生活环境,学生从小就被灌输“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古训,为了能早日跳出龙门,他们自觉地以分数作为自己学习的唯一目标,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如何面对考试,如何提高分数。因此,在课堂中有些学生经常做小动作、说悄悄话或做语数作业。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学习成绩,认为科学等其他学科的分数有没有无所谓。其二,教师课堂调控的缺乏。针对这些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其一,与家长取得联系,告诉其孩子在科学课堂上的不好表现,再尊重其意愿告诉他们,小学课程是各门学科的基础,要打好基础,让家长明白这门学科同样重要,督促、关注其孩子对各门学科的学习情况。其二“科学纪律既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制定一些比较合理的、可行的教学常规,并严格监督执行。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1、听的规则。(1)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课,不能做小动作或看与本课无关的书籍;(2)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清楚要求自带的实验材料准备好;4、实验中听清要求,严格按要求进行实验。

2、停的规则。(1)在实验环节中要求停止实验,老师先喊;“停”,再边拍手边喊:停、停、停。要求学生跟着喊“停”三次,这时实验没做好的小组都要立即停下;(在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时,该组汇报的是没有完成实验的原因。)(2)在室外探究时,听老师吹哨子。

3、记的规则(先分组,按桌位顺序分成:小组长、记录员、实验员、调度员四人为组,各负其责并要求轮流调换。)(1)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涉及到数据的一定要及时记录下;(2)认真完成课外的科学调查与实验,并做好记录。在学生明确了以上的课堂规则后,我就经常及时地反复巩固,直到学生养成一种课堂意识,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上一篇:班队会总结下一篇:胜似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