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就业现状分析

2024-06-28

环境设计就业现状分析(共8篇)

篇1:环境设计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环境现状分析

就业环境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就业起激励、约束、导向作用的主客观和社会发展因素的总和。大学生就业总是受到社会客观环境、个体长大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

(一)社会客观环境

社会客观环境是指由政策设置、经济状况所形成的就业社会氛围。

1政策环境

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方针而制订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的行动准则,体现了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过程,有关的政策也作过相应的调整。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政策内容,政策体现着一定的导向性、调控性和约束性。

在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条件下,人才资源配置的方式同其他经济资源配置的方式都是一元化的计划控制。毕业生固然在国家下达的分配计划内有选择个人志愿的权利,但终极必须服从学校具体制订的调配方案。在这样的政策条件下,毕业生是依附性就业。就政策特点来说,调控性和约束性极强,其导向性主要是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和学生自觉服从社会需要的主导择业观来实现。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个人的择业意愿,且易使人才资源配置失当。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有其存在的公道性,是与当时的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也曾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契合点,首先表现在毕业生就业这一环节上。现在正在运行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制度。

除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直接影响外,劳动人事制度中诸如人才活动、工资、公务员制度等,以及社会职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都会对大学生择业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

2经济环境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其劳动就业状况。大学生选择职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从整个国家范围来说,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进步,职业演化速度的加快,就业岗位的增加,都是极为相关的因素。从一个国家的区域性经济发展状况来说,由于其不平衡性,往往使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地区成为大学生择业的热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实施,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已显现出来。

(二)个体长大环境

对于大学生来说,个体长大环境主要是指所受教育的环境。教育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智、体诸方面施以积极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学校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泛指社会上一切有教育作用的活动。事实上,社会上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会给受教育者产生某种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一切教育形式所产生的结果,大都能反映在学生的素质以及他们的择业意识、择业行为上。我们这里着重探讨家庭教育、大学前教育、大学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影响。

从大学前的学校教育来看,大学以前的教育,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几个阶段。大学以前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亦是素质教育。但在我国由于高考的指挥棒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把素质教育变成了一种应试教育,牢牢围绕考试来设置教育内容和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也以应试的学习方式来接受教育,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不公道,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养成了一种依附性的学习习惯,这种结果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发展。在我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农村和城市的差别较大。

教育因素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还有社会教育及自我教育等。我们应该熟悉到,大学生所受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和大学期间不同内容的教育诸如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就业指导等,都具有互补性。前一阶段所受教育的欠缺,可能得到后一阶段的补充;各种教育内容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可以促进整体素质的进步。因此,大学生应当自觉熟悉自己长大的家庭环境与受教育的条件对其个性形成的影响,并通过主观努力,改变自己的不利因素,全面进步素质,为求职择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社会发展环境

改革与社会发展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趋于成熟和理性,毕业生择业的躁动、盲目、灰色心理现象有所降低,这与社会发展所创造的就业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篇2:环境设计就业现状分析

一、女性对就业的偏爱

50%的女性即使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条件下也愿意工作;50%的女性不愿工作

影响女性是否就业的因素:年龄因素,25-35岁年龄段的女性最少倾向于外出工作;教育和薪酬,学历高、薪水高的女性,工作的愿望表现得最强烈,58%的大学学历和65%的年薪最低为50000美元的受访者愿意从事有报酬的工作

二、任职比率

1999年,58%的白人和61%的黑人女性被雇用,较男性偏低;1980年、1995年和2000年: 就全世界来看,女性就业率分别是57.4%、60.1%、60.7%,分别比男性低30.1、25.9、24.9个百分点。中国女性就业率分别为75.5%、80.4%、80.0%。2006的调查显示:墨西哥为38%、日本48%、法国49%、巴西54%、加拿大58%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工作岗位

女权主义的影响,给了女性去考虑家庭妇女以外的角色的勇气。女性的高学历,为其从事具有更大的挑战性、激励和成就感的职业做了更好的准备为经济的原因工作

三、职业分布的性别差异

考察雇佣最大数目女性和最大数目男性的职业。1990年,对10个男女各自就业频率最高的职业比较发现:男女职业分布有差别女性就业频率最高的职业:秘书、小学教师和出纳员;男性就业频率最高的职业:经理/管理者、销售监督/老板和卡车司机;有迹象发现,职业分离有减小的趋势:管理和专业工作方面,女性的数目迅速增长;观察发现男女追求的职业类型有显著差异:83%的小学教师是女性,只有28%的计算机系统分析师以及6%的工程师是女性在工作领域继续存在显著的性别分离男性倾向于主宰最有声望的职业

四、工作水平的性别差异

在男女就业人数相当的管理工作方面:美国,45%的管理工作由女性从事,中级管理工作中女性比例小于5%,高级主管职位更少,2.4%加拿大,女性担任了41%的管理工作,但只有8%的高层管理工作由女性负责

五、薪酬的性别差异

1、薪酬比较

1999年美国白人女性收入只是男性的75.6%,黑人女性收入是男性的64%在中国,根据全国第二次的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城镇在业女性年均收入为7409.1元,是男性收入的70.1%,比1990年扩大了

7.4个百分点;以农林牧渔业为主的女性年均收入为2368.7元,是男性收入的59.6%,比1990年扩大了19.4个百分点;2004年,美国全职工作的女性所挣薪水只占男性平均年薪的76

形象的描述:如果男大学毕业生和女大学毕业生都做全职工作,那么女大学毕业生会比男大学毕业生一生少赚120万美元。请举例说明阻碍女性晋升的因素有哪些?

(1)职业阶梯女性体验到的一个障碍是她们的工作很少有甚至没有发展空间。许多传统的女性工作没有职业阶梯,如干文秘工作

(2)指导者和社交网络女性很少有工作上的指导者,指导者可以帮助人发展适当的技能,了解非正式的组织结构,与合适的人群交往,把握晋升的机会

(3)歧视性别的歧视也限制女性工作晋升。如,实验室研究发现,女性必须表现出比男性竞争者更强的实力,才会被视为有能力

篇3:环境设计就业现状分析

以笔者任教的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为例, 在2010年11月-2011年4月期间, 通过实地回访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回访毕业生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学院共有两届艺术设计类本科毕业生, 2009届和2010届毕业生共计253人。两届毕业生当年的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为98.6%和97.9%。此次跟踪调查共寄出《毕业生跟踪调查表》253封, 截止到2011年4月15日收回调查表219份。经过跟踪调查, 两届本科毕业生中有78.9%离开原工作单位, 21.1%继续留在原单位工作, 37.8%从事工作脱离艺术设计类专业, 5.8%自主创业, 12.1%在国家企事业单位工作。

通过调查结果来看, 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是有比较突出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艺术设计就业率持续上升, 但灵活就业率偏高, 稳定性不足。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 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有70%-75%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门槛较低, 近年来的就业率一直走高, 主要就业渠道有:广告设计公司、工程装饰公司、文化传媒公司、产品设计公司、艺术培训机构等, 这些公司大多都是私营企业, 还有一些毕业生进入运输公司、物流公司、电子公司的相关岗位。只有少部分艺术设计类毕业生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进入国企和党政机关就业的也只是少部分。

相当一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 大多以尝试性的心态在就业。通过调查结果就可以看出, 其就业的灵活性大, 稳定性不足, 出现频繁跳槽换岗的现象, 这与艺术类毕业生的个性特点有一定的关联, 思想前卫, 不愿意受到束缚, 喜欢挑战和尝试新的事物。

(2) 就业期望值过高, 就业心理落差过大。

艺术设计专业本身是一个“高投入”专业, 从接触基础绘画开始一直到进入大学, 无论是学习过程中的耗材 (画材工具、培训费等) 投入和学费投入都比一般的普通专业要高出许多。由于前期投入较大, 学生与家长都期望获得高回报, 择业期望值也相对较高。许多毕业生刚走向社会对于市场提供的基础性岗位, 不屑一顾, 不予理睬, 导致就业困难。

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与社会需求的现实差距造成心理落差比较大, 并且不能正确认清自我、客观全面了解社会, 当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不能实现时, 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心理, 从而影响就业。

(3) 行业分布较为集中, 人才需求量较小。

相关行业的优秀企业大都分布在大、中城市, 像较大的工程装饰公司、动漫设计公司、服装公司等都选择大、中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设立企业, 客观上也影响了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取向。大部分学生都希望留在大城市发展, 不愿意去发展中的潜力型城市, 导致就业的局限性。由于行业性质的原因, 即使一些相关企业招聘人才, 就业容量较小, 不可能像大型集团公司一样, 批量吸收人才。

(4) 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不完善, 导致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高校做好“就业与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很多高校的职业教育意识薄弱, 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重视, 没有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教育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很少有专职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 以至于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在数量上和素质上远不能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虽然目前越来越多高校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对职业教育在政策、资金、师资上投入都较少, 使得该课程的发展不够专业化, 没有完全起到就业指导的作用。因此, 大学生就业时, 难免会出现困惑, 进而导致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模糊性和就业的盲目性。

2 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的对策

(1) 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广开就业信息渠道。

努力开拓就业市场, 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学校应主动与企业联系, 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给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同时让学生更快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建立就业激励机制, 充分利用专业教师资源, 发挥教师在本行业领域的优势, 使专业教学与未来的市场用人需求更贴近, 对于做好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

(2) 以市场为导向, 科学设置课程和专业。

随着艺术类学生招生规模和招生数量不断扩大, 生源质量近年来出现下降趋势。社会的发展中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 人才质量必须符合行业和市场需要。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缺乏设计实践经验, 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市场和行业脱轨。目前一些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专业设置过于狭窄, 课程体系注重理论学习轻社会实践的情况, 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虽然高校基本都开设了专业实习课程, 但从此次跟踪调查回访情况看, 专业实习课程的规范管理仍待加强。

(3) 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让职业规划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始终。

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加大就业指导的各项投入, 重点抓好《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配备专业职业指导人员, 让就业指导课程专业化, 并纳入专业课程管理体系。在学生低年级 (一年级)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将该课程贯穿学生大学生活始终, 指导和教会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准确定位, 谋划和实践好大学生活, 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就业工作是每一位教师的义务和责任, 仅依靠学校就业部门教师和分管就业工作辅导员的力量是不够的, 要充分发挥学院及各系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动员院系教研室和专业教师全员参与, 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

(4) 开展创业教育, 培养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从跟踪调查的情况来看, 有5.8%的毕业生目前在自主创业。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拓展性和灵活性较强, 毕业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放弃传统被动的就业方式, 采取主动创业的方式来解决就业难题。加大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教育力度, 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 有助于他们在企业、职场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以笔者任教的学校来说, 学校近年来在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做出很多尝试并取得不错的成果, 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社团, 有专门的资金、政策扶持, 并安排专业老师进行指导, 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艳华.关于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商情, 2009, (25) .

篇4:环境设计就业现状分析

关键词:能力与人脉;创新思维

Analysis of Current Employment Dilemma and Its Solution for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Majored in Art Design

Cheng xiaoping

Abstract: Everywhere there are college graduates while nowhere can they find an ideal job. Students from first-class and second-class universities are sighing over the career prospects, let alone those from independent colleges. A comparatively good solution is: administrative staff work together with teachers to help students fully develop their talents, form strong wills and get well cultivated both in knowlege and in morality.

Key Words: ability and wide range of contact, creative thinking

一、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生就业现状

1.待遇不高,择业较难

就目前普遍情况来看,刚毕业的艺术设计生待遇普遍偏低。预期收入和前期投入不成正比,有种挫败感。学艺术比其它专业要多花几万至十几万,对那点养活自己都困难的工资摇头叹气。再则艺术设计专业性强,就业面不宽。艺术设计培养的是专业和专门人才,找到专业对口或与专业有关的工作是大部分学生的愿望,现实中往往一职难求。如果事与愿违,另谋出路,重新选择新的行业,对于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来说更困难。

面对如此困境,需要放宽心态对待收入和职位。不管你在哪个单位上班帮哪个老板打工,四肢勤快头脑灵泛总没错,一个萝卜一个坑,闲人懒人靠边站,不行就换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干一行,挣多少钱不要紧,最要紧的是让自己值钱,积累知识,积累阅历,积累经历;积累任何一点,就不可能赚不到钱。你想拿多少薪水?取决于你能解决多大的问题。企业和公司要你来是因为你能解决问题,你能解决多少问题,你就能拿多少薪水,做多高的位子。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公司一见大学生就摇头叹气,不是他们不要人,而是发现大学生不能解决问题,企业也害怕那些还没有立下半点功劳,就在跟老板谈利益,谈回报的人。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不养卧槽马。即使你学富五车,学历过硬,没有业绩,要高薪高位那是一枕黄粱。

马云欢迎新人会议讲话曾说,大家来到公司一定会遇到各种不公,委屈,沮丧,这是可以承诺的,其他不能承诺。另外,大家是来解决问题的,如果认为不能解决,欢迎离开。天天抱怨,又不离开那是我最看不起的人。

2.工作问题多,逢难就跑

现实生活中,很多独立学院艺术设计毕业生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动手手不行,动脑脑不行,逃避责任,见难而退。另外还有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好,专业能力不行,专业素质不高,综合素质欠佳等因素导致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竞争力较弱

3.定位不准,内心漂移

很多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不稳定,独立学院尤其多。走一步看一步,目標不明确,找父母,托关系,天天想着跳槽或者另谋它路。解决办法就是,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忠诚地呆在公司,不断改善自己,迎难而上,完全可以做大自己。公司一定有问题,你改善的机会就在眼前;客户有问题,提供服务的机会已经来临;自己有问题,成长的机会不容错过;同事有问题,提供支持建立合作的机会已经降临;领导有问题,获得信任的机会选中了你;竞争对手有问题,变强的机会千载难逢。有领导苛刻要求你,好事啊,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也。

二、促进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生就业对策

1.学校放宽眼界,把握方向

独立学院自己办学,自主管理,完全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迅速反应,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 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重, 加大实践课经费投入, 通过开放性实验等科研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实用性更强,赶上知识新陈代谢的速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有新的指导思想,敢于更新教学内容,创新课程设置,开辟更多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另外可以依托当地地域文化开展课程设置、挖掘传统手工艺术,大胆改革。

2.教师升级知识和理念

(1)知识升级,走在时代最前沿。教师要更新知识体系,丰富课堂。加强学术交流,创新教学内容。关心学生,多沟通,常交流。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根本不可能。在课堂上让人能舀到一瓢水,平时你要好好准备一大桶水。一堂课上得好靠运气,一辈子上得好靠学问。教师要有哲学家的睿智,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严谨,演说家的激情。

(2)更新教育理念。艺术设计重在实践,课堂上要多运用讲授法、讨论法、作品分析法促进课堂多样化。案例式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采用课堂分组讨论,理论与现场实践相配合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设计源于生活。设计教育需要融入生活,假如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设计是没有价值的。开展个性化教学,挖掘当地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开展“创意”系列活动。

3.学生方面打好手中四张牌

(1)学历是铜牌。英雄不问出生,不管什么学校毕业,你都代表不了它,人的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在当今社会中,有许多人抱怨自己命运的不公,不是名校毕业,名门出生,又有多少人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是高官富商。因为在他们看来拥有强大的家庭背景作后盾,他们就可以成为“英雄”了。其实不然,能够成为真正的英雄是不问出处,并且坦然面对自己的现实。

(2)能力是银牌。大学四年要练就“小李飞刀”,手中有绝活,走遍天涯都不怕。四年磨一剑,练就两种能力,首先是基本的综合素养与从业能力,内容包括较高的认知判断力、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沟通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等等,这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焦点问题;其次,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包括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及相对娴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等,也是各大用人单位在选才时所考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3)人脉是金牌。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当离开学校时要有自己的哥们姐们,中国合伙人的故事你在未来就业或者创业时就会遇到。财富不是永远的朋友,而朋友才是永远的财富。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一个人要想成功,要么组建一个团队,要么加入一个团队。单打独斗,路就越走越窄,选择志同道合的伙伴,就是选择了成功。成功的路上离不开贵人的帮助,名师的指点,朋友的支持。

(4)思维是王牌。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社会关系,没有房没有车一无所有这些都不可怕。没有钱,不怕苦不怕累血汗钱总会有。没有阅历,可以日积月累。没有经验,多多实践。没有关系,可以一点一点编织,房子车子总会有,最可怕的是人没有思路。生命需要自己去承担,命运需要自己去把握。纠正自己的行为,认清自己,从大一开始,塑造自己。

艺术与设计在高层次上就是比思维,著名作家贾平凹总结说作文不能就事论事,作画也不能就物论物。否则画面死板,格调不高困之小气。人品进入大画境,就是接近社会,接近哲学,通贯人生宇宙之道。本乎心性,源于灵魂,那么就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角度。大的艺术家要学技巧,但不是凭技巧成功,而是有他的形而上的意象世界为体系的。

艺术家要像傅雷说的那样,穷年累月饱游沃看宇宙宝藏,冥思遐想天地常理,自然和谐万物生机都在胸中,造物自为我有。师法自然,不徒为技术之事,修养人格乃终生课业。不求气韵而气韵水到渠成,不求成法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結语

就业困难是暂时,不断改善自己是常新的。学校和教师齐抓共管,学生发挥其天资,磨砺其意志,深厚其学养,修养其品德,又何愁就业。

参考文献:

[1] 谢志远,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 (2).

[2] 褚惠萍,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J]. 当代青年研究, 2006; (4).

[3] 李涵,新形势下高校艺术类专业就业状况及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09(1).

[4] 褚惠萍,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J] . 当代青年研究, 2006; (4).

[5] 李志强,对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9(5).

[6] 张松,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力提升应对策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8).

[7] 马健,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

篇5:大学生就业环境现状

在现今这个人才竞争过剩的社会,大学生就业环境越来越严峻。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2011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1)》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1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程师,主要集中在IT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11220万人。

篇6:环境设计就业现状分析

“个人发展空间”成毕业生选择公司的首要因素,学生就业比较理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能比较理性的看待就业,看待新人缺乏工作经验这些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在毕业生选择公司的时候,77.5%的学生认为公司给员工的个人发展空间比较重要,其次是公司给员工的良好的培训制度,51.9%的毕业生会将培训制度作为考虑的方面。公司的名气也是毕业生选择公司的一个因素,有42.3%的学生认为在选择公司的时候,公司的名气会成为考虑的一个方面。

一、09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经走访的各用人单位对我系毕业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诚恳地提出了如下要求:

1、毕业生应该是复合型、全面发展的人才

2、毕业生应该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3、毕业生需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毕业生要求有相应的美术功底,具有相关工艺品的鉴赏能力,开朗活泼大胆,英语口语较好

4、毕业生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软件设计能力并且创意新颖

5、学生需要熟练掌握CAD,3D等软件,要有建筑施工技术及预算学的相关知识,尤其需要具有较强的空间设计观念。

6、要求学生手绘功底强,设计创新思维好。

二、“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中的首要因素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中的首要因素,这说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缺乏有效、实质沟通交流,供求之间没有建立相互了解的渠道。

三、获得求职途径上偏向于网络

此次调查显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中42.4%认为通过网络是有效获得招聘信息的途径之一。其次,24.4%的毕业生认为人际关系网络是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

四、对专业人力资源机构指导求职并不感兴趣

虽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认为优秀的求职能力,包括职业素养,简历的制作,面试时的语言、着装等在获得求职成功中占很大比例,但对于有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指导其求职意向并不明显,46%的学生不愿意付费接受指导,36%的学生表示价格能接受的话将考虑。

五、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真实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现状,寻找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更真实的了解自己,更明确就业时需要努力的方向,促进大学生就业。

1、结论

A、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程度不高,直接导致就业后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如此,容易造成学生频频跳槽,可能引发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成为“为别人做嫁衣”,用人单位招聘可能更趋于保守。

B、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部分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C、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差异。

D、高校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跟不上市场变化,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用人需求。

2、建议

经过调查发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

A、高校大学生的急剧扩招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扩大,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设计人才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如何协调好二者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似乎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还没有到位。用人单位也应加强与学校、毕业生建立有效的沟通。反馈用人需求给相关专业高校,以调整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和培养专业内容。B、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

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加强实践经验,从书本里走出来,积极参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以适应用人单位需求。C、解决高校培养学生跟上市场变化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校在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上在理论指导上多于实践,而企业所需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工作经验上有更高的要求。

篇7: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摘要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本文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引 言

受前几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14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14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正文

一、大学生就业背景: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27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 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3.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二、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 待遇定位、地区定位和职业定位

很多培训机构认为11年将是就业培训的又一个转机,毫无疑问,对于找不着工作的大学生,培训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机构还承诺负责就业。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培训机构的承诺并不能兑现,而很多认证培训除了一纸证书外,并没有为参训者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连参加培训的人自己都知道,这是自欺欺人的没有办法但又不得不试试的办法。

而一些真正关心培训内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训机构,如果没有承诺

就业出口,如果没有相关的证书,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诺就业但不能兑现,无疑是饮鸩止渴,还是自取灭亡。因为大学生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没本领没有什么差别。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首先是待遇定位。专家称:“我们不是用钱来衡量自己,而是要把自己的期望值与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相结合,避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其实这一点上,学生也在逐渐适应,降低自己的就业底线,这是很正确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毕业后我们没有工作,生存都出问题的情况下,还如何谈发展、谈未来?在当前受金融危机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包括像很多建筑行业公务员等职位都有相对的削减,部分企业的薪酬、待遇等都会有所下降,我们应认识到当前的形势,给自己一个合理、合适的待遇定位。”

其次是地区定位。“客观上讲,北京的就业机会确实很多,但同样就业的人数也很多。高学历的人才跻身激烈的就业市场,所谓万军难过独木桥。因此我们不妨拓宽自己的眼界,着眼一些其他城市的就业岗位。没有必要非留在北京,很多地方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等我们去开拓。国家的政策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扶持也是很大的。

是不是可以将这些综合起来考虑呢?大学生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问题,很多人只要是有个工作不赚钱也可以,企业也要考虑如果经济形势好转人才补给如何解决,政府考虑的是大学生有工作干可以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那么在此阶段,大学毕业后可以视为见习期,由企业接收并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当经济好转的时候,企业就会储备了一定的补给人才,而大学生无论选择是否留在该企业,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职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而政府的补贴可以一部分用于补贴企业实训的人力成本和场地设备成本,一部分用于补贴大学生的见习期间的生活费用,这就解决了企业的一部分问题,也解决了大学生家庭负担的一部分问题。同时一部分培训机构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培训机构来说,真正要考虑的应该是究竟能够给受训者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带来多大的价值,作为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势是什么,考虑的不仅仅是就业难带来的收益机会,更应该是对教育本身的思考。

总而言之,目前既要解决大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问题,又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问题。因此,政府的补贴的钱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钱花了,大学生只是延期几个月失业的情况发生。大学生自己花钱参加培训,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虑能否学到真实的本领。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一直都存在,经济危机只不过是让问题体得的更加尖锐,如果能借助这次经济问题,加快对教育的探索,加快政府职能的探索,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也许是件好事。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结语

篇8:环境设计就业现状分析

关键词:广告行业,设计制作技术教学,技能训练

广告行业竞争激烈, 已由低成本、低价格转向品牌竞争, 它不仅仅是新知识、新技术的现代化竞争对广告从业人员个人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新要求。和其它行业一样, 真正的好的广告人才十分稀缺, 各种媒体上“似曾相识”的广告比比皆是, 平庸的广告不断重复, 大众广告业缺乏创新型人才。然而, 广告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却找不到专业对口满意的工作, 那么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广告人才?2015年暑假, 笔者从广告行业人才需求, 现代广告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广告从业人员的薪资和潜力, 以及必须具备的系统知识, 实际操作能力等, 高等职业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生相关就业状况, 分别做了一些调研。

一、长三角地区高等职业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高等职业平面广告设计专业, 一般指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大学中的视觉传达设计、电脑艺术平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 也包括艺术类大学中的成教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装潢设计专业。近几年来, 由于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商业经济迅速发展, 形成了继广东之后一个新的商业经济中心, 社会对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广告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形成服务行业缺乏人才, 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怪象。导致这一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的缺乏, 不能满足“上岗即工作”的基本要求。很多用人单位反映, 他们很需要大学毕业生, 但是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离他们的用人要求相差很远。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进行人才招聘时, 希望新进人员有实际工作能力, 最好能够马上上手, 最好有一些的工作经历。工作经验是企业招聘人才中始终排在第一位的, 对技术技能的要求居其次, 第三才是专业理论知识。企业抱怨招不到毕业生, 毕业生抱怨用人单位要求具备工作经验, 要求过高。这充分说明, 毕业生就业“技能与经验”缺失, 也就是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以上信息提醒笔者及时把握就业动向, 认识当前形势, 及时调整专业教学的发展策略, 是培养更多能适合社会需要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的头等大事。

二、毕业生实习与就业跟踪调查

(一) 对毕业生实习与就业意向的跟踪调查

笔者对2014、2015两届本校广告设计毕业生实习与就业进行跟踪调查, 内容包括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渠道、就业导向、毕业去向等方面。两届学生的调查结果, 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真实状况。

1. 重待遇

对工资待遇的期望是无可厚非的, 每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都希望有较好的薪酬, 满足对生活的基本要求。6月份的就业调查表明, 88%的广告设计专业大学毕业生包括“自己创业”已经找到工作单位, 毕业生在毕业季基本都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就业形势应该属于“较好”。其中对找到的工作表示“满意”的占35%, “不满意”的占14%, “无所谓”的占39%;有12%的毕业生尚未就业, 其中包括“有未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与正在进行“专接本”深造学习的学生。值得注意的是, 小部分暂时未就业的毕业生, 他们正在进一步深造, 提高学历, 更是在等待一个更为优越的就业机会, 这是一个尚处于变化中的群体, 其中部分学生是各方面素质比较优秀的学生。

2. 重利益

对工资收入期望较高。高职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中表现出把利益待遇放在第一位, 没有首先考虑将来专业的发展与提高, 照顾眼前利益, 不顾未来专业特长可持续的趋向, 同时还有现代年轻人的自私自利、自卑的表现, 不愿意回老家工作就业。高职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考虑的因素依次是:福利待遇 (45%) 、工作生活环境 (20%) 、专长能力 (18%) 、工作性质 (10%) 、回老家就业和创业 (7%) 。

高职大学近几年毕业生对于工作后福利待遇的要求, 51%的毕业生工资收入的期望值是2500—3000元左右, 32%的毕业生工资收入的期望值是1500—2000元, 17%的毕业生表示首先工作, 等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很经验以再提要求, 可见绝大部分的毕业生有眼高不务实的现象, 其工资收入的期望值几乎都等同于中等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当年收入的平均值来看, 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 广告设计制作的毕业生在长江三角地区城市就业的, 他们的工资收入待遇一般要高于平均水平, 达到2500元以上。

3. 重享受

多集中在长江三角地区的大城市。对于就业“首选就业地”这一问题, 有74%的高职大学毕业生选择了苏州、无锡、南通, 也有部分学生选择上海、杭州、常州等地区。选择返乡, 或到落后地区就业、创业的高职大学毕业生, 基本上都低于5%。可见, 大学生择业地点趋于集中, 主要多集中在长江三角地区的大城市, 这些城市是高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区。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不仅能够为高职大学毕业生提供较多的机会, 而且能给高职大学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以及优厚的福利待遇, 这些一直是学生“享受愿望”的第一选择。

(二) 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的目标企业跟踪调查

在对毕业生实习与就业进行跟踪调查的同时, 对江苏省南通、苏州、太仓、无锡、常州、扬州和上海、浙江等地区广告设计就业的毕业生的单位进行座谈会和跟踪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调研内容涉及毕业生思想品德、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企业一致认为近几年就业的毕业生, 大部分对待工作诚实, 对公司诚实。部分优秀毕业生积极寻求提高自身。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把工作仅仅是当作一种职业, 没有事业心, 缺少敬业。

思想品德方面, 毕业生基本都诚实坦诚, 对待工作诚实, 对公司诚实, 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 出了问题和差错能够积极的寻求解决方式, 诚实守信且遵纪守法。知识水平方面, 毕业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但能够适应岗位, 缺乏自学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能力。业务能力方面, 毕业生缺乏敏锐洞察市场, 缺乏对市场信息获取、把握与加工利用能力, 同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很弱, 没有危机感。工作业绩方面, 有些组织能力, 但不够敬业, 大部分毕业生只将工作当作一种职业, 没有看作事业, 缺少创新思维, 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一般, 只求完成任务, 而不追求出色出彩。

三、针对毕业生就业现状的教学改革措施

调研显示, 处于一线的广告设计应用型人才明显不足, 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广告设计公司, 专业设计制作型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从就业这层面考虑, 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根本不成问题。根据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情况, 高职院校合理地开设和调整专业教学结构, 遵循人才市场需求的办学原则, 根据此次调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相应的调整。

(一) 适应发展, 拓展新内容

关注现代广告设计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通过与广告设计企业合作, 组织调研、参观、竞赛和讲座等学习与教学形式。了解专业发展动向, 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突出广告设计专业领域的新知识, 广告制作的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 结合专业要求, 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 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创新设计先进性的统一。如网络商业展示设计、网络商业广告设计、多媒体界面设计、DV微影像是近年广告设计的最新发展。

(二) 建设企业型的实践、实习训练的“设计工场”

在学校与合作企业建设一个可以提供学生实践、实习训练的设计工场, 通过具体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和业务让学生进入工作的状态, 学生在这里不是单纯的学校学习, 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实践、实习, “设计工场”建设有设计部、制作部、业务部、后勤部, “设计工场”的管理、运行方式完全由合作企业操作, 按照企业行业的标准要求管理、运行, 学生被分配在“设计工场”的各个部门, 学生在这里既是学生更是企业员工, 不但要遵守学校的纪律认真学习, 还要执行合作企业的要求, 完成企业下达的任务, 企业会根据实际情况, 给学生报酬和实践成绩, 学生在这里完全享受企业员工的待遇, 也接受来自企业的管理, 实习结束企业结合实习情况给相应的实习证明。“设计工场”根据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制作广告的技术能力安排实习就业岗位,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发挥特长, 培养工作经验和工作兴趣, “设计工场”为学生提供适应现代社会商业市场需要的、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式设计实践。“设计工场”采用灵活、实事的课程和项目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和教学项目, 按照“创新性、实用性”的原则, 以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为目标, 实现生产性教学实训, 强化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四、结语

通过对高职大学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毕业生在就业取向有了显著的变化, 这一变化与现在高职院校中广告设计专业设置增多, 以及原有广告设计院校的扩招有着密切联系, 毕业生的就业遭受空前的压力。面对这一挑战和压力, 本着为社会提供更多合格的广告设计人才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训和职业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不断改革现有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模式, 通过广告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比较分析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上一篇:介绍自己的英语学习经验范文下一篇:先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