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社团总结

2024-06-20

国学社团总结(共11篇)

篇1:国学社团总结

国学社团活动小结

本学期初,我制定了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教学计划,计划要在社团活动中,带领学生学习诵读《大学》。

在实践教学中,每次上课前,都有课堂记录,并行上下课礼。读经开始时,老师先教同学们“习礼”:向圣人行三拜礼。同学们学会后,培养一位学生主持人,以后学生们就在主持人带领下向“夫子行拜礼”,然后在行云流水般的古典音乐氛围下开始诵读经典了,做到了诵读经典和学习礼仪的完美结合。一节课中,学生们都在大声地诵读经典,没有一刻闲暇时间。课堂完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位置,老师只是起组织、引导、示范、管理、评价的作用。

学生直接系统地读读经典原典,在经典的世界里经年浸润累积,日久学理渐渐得以构建,人文之根本得到切实的巩固,学问的童子功渐渐练成,只有源头深远方能流之长久。读有深度有思想之文字,悟有深度有思想之智慧,立博大宽厚之品质,塑仁爱和平之人格。先期反复通读熟读,后期逐渐过渡到细读精读,同时边学新的,边复兴旧的,学而思,思而学,明其德,悟其理,方可臻于至善之境界。通读阶段基本不做个性化的解读,避免因断章取义而误导学生。学生反复诵读,多多识记。在诵读经典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创新了一些诵读方法,如“循序渐进法”、“循循善诱法”、“退二进一累积法”、“分组PK法”、“诵读与心灵教育、生命教育、德行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等。

篇2:国学社团总结

国学经典诵读2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社团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感觉到学生的诵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指导,活动的形式还可再多样化。这都需要今后我们更加努力开展活动。

一、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生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

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三、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3

在比赛中,选手们用动听的声音和真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亲爱的祖国的赞美与歌颂。他们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台下同学们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选手们的朗诵充满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神采飞扬。主要为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增加同学们对读书的兴趣,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相互了解、认识的平台,给了大家共同成长,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平台,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书籍带来的乐趣。

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本着公平公正、好中选优的原则,产生了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在舞台上锻炼了自己,并切实参与到诗歌学习中来,加深了同学们对诗歌的领悟、对祖国优美语言的热爱。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次诗歌朗诵举行得非常成功,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掀起了诗歌朗诵的高潮,在语文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期待着下一次朗诵比赛的到来。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增加了他们的勇气,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诗歌朗诵比赛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我校今后参加朗诵比赛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这次比赛可谓是沙场大练兵,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普通话的练习,在比赛中,老师针对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声音响亮、普通话语音标准方面作了点评,纠正了同学们发音错误,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

从个人角度来讲,我自己还是收获颇多的,这是我第一次组织诗歌朗诵活动,做之前我甚至有一丝恐惧,我担心自己做不好,担心比赛过程中出什么问题,但是到真正做的时候我发现其实也并不难,只要自己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明白的多向他人请教,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虽然比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只要肯努力,肯去学,肯用心,任何事都会迎刃而解。同时我对自己也更加有信心,我会慢慢积累经验,弥补不足争取做得更好。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习新事物不难,关键是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去学,有没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只有迎难而上才会真正进步。

本次活动提前计划并筹划,整合各方面的智慧,讨论并确定实施方案,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活动的细节考虑全面,落实具体负责人员,使活动能有序开展,统筹规划。学生倡议与升旗仪式相融合,号召并激发了师生的活动热度,让每一个人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

篇3:国学社团总结

2016年10月20—24日,第五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在湖北省丹江口市成功举行。广东德全太极国术总会派出了30多名参赛队员,集体展示了“太极精拳46式”,参加了太极推手等多个项目。他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荣获团体第一名,名家推手及多个单项金奖。任德全会长在名家讲坛上以《太极拳三大核心的作用》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即以柔克刚、祛病延寿、表演艺术三位一体,全面阐述太极国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11月13日,广东万福国学院德全太极国术总汇隆重举行总结表彰会,热烈庆贺参加第五届演武大会的运动员载誉归来。万福国学院院长郭福星作了重要讲话,任德全会长进行了全面总结,到会企业家学员精神振奋,一致表示愿意为弘扬国术携手并进,同时拟定了新的实施计划。

总结表彰会后,任德全会长又喜收多位新弟子入门,并按传统拜师礼举行了隆重的收徒仪式。

篇4:开展校园DV社团的经验总结

【关键词】DV;社团;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13-01

校园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舞台,同学们都可以在这个大舞台充分地展现自己的青春才华;校园生活则是人生中最纯真美好的时光,每一天都会有不一样的新鲜事发生。同学们的青春才华和美好的校园生活该用什么形式来记录保存?校园DV就是一个很好的记录形式。

我把开展DV社团的想法告诉了团委书记林峰弟书记,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并获得了开展校园DV社团的批准。随之的工作就是为社团的开展做前期工作。

前期工作

宣讲:作为指导教师,首先自己一定要了解DV录影和制作知识,所以自己特意利用下班时间去学习如何操作机器和后期制作的软件。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在学校做宣传宣讲,学校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就是在全校大会上,我代表DV社团指导老师向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宣讲。宣传了开展社团的理念,和参加社团的益处。并特意为DV社团做了详细的介绍,以它的趣味性和实践操作性作为吸引学生的有力保证。

报名:宣讲会的成效是相当的大的,很快,就有一大批的同学来跟我说有报名的意愿。但我知道,其实并不是靠有一腔热情就可以的。作为DV社团的成员,除了兴趣外,还必需有一定的DV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所以在这之前,我找到了学生会和广播站3个能力不错的学生,亲自动员他们加入。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被重用,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对这3名学生,我特意找时间对他们进行培训,如:DV的使用和维护、语言表达能力……。我把他们定为DV社团的元老级人物,赞扬和鼓励他们开垦了DV社团这片新天地。核心人物定下来后,社团的招新就全权由他们负责了。但我给了几点建设性要求:1、成员数目控制在16人以内(人多不好操作);2、成员要求积极向上,动手能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强;3、公平、公正、公开。经过面试,从报名的40多名同学中精选出13名同学,加上3名面试官,一共16人。为了让没有入选的同学不至于那么失望,承诺以后邀请他们为活动嘉宾。

内部组建

社团组织人员定下来后,马上通知他们召开会议商讨内部组建问题。这是第一次会议,我非常的重视,首先在通知方面,我事先通过广播通知,然后是正式写了通知函邀请组员参加会议。当他们在同学们面前拿到这通知函时,他们是相当的开心的,当然其他同学也是非常羡慕的。最为指导教师,我主持了DV社团的第一次会议。会议一共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新成员见面交流,介绍DV社团和新成员;二、安排一周内所要开展的事项,包括1、竞选DV社团社长一职,分配各项任务。2、确定社团宗旨、章程和活动方式。3、确定社团的活动时间,会议地点和成员的联系方式。

会议结束后,他们陆续完成了需要开展的事项。通过竞选人演讲,成员投票选举选取八(3)班黄恩奇为DV社团首任社长。在老师的指导和社长的带领下,确定了

社团理念:影像记录成长历史,镜头穿越尘封往事;

社团口号:团结一切力量,做DV创作人!

社团章程:(见本文附1)

在召开第二次会议的时候,由社长黄恩奇主持,我在现场做指导。社长公布竞选结果以及向组员展示了我们的社团理念、口号和章程。得到了在场组员的一致认同和好评。在社团章程里明确了我们的组织框架主要分为采访部、编辑部、摄影部、后期制作部。所以,接下来的重要任务就是组员的分工。由于各部门的要求不同,因此对人员的分工需要慎重把握。比如:语言表达能力好,反应机敏的同学适合到采访部;有创造力、文字功底厚的同学则建议到编辑部;对于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强的同学,摄影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后期制作部则需要电脑操作好,懂得影视剪辑的同学。经过能力测试,明细分工,最后确定采访部6人(两人一组,共三组),编辑部3人,摄影部3人,后期制作部3人,社长主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日常工作。内部组建完成后,展开了主持人、小记者、DV操作、影片编辑的培训,培训期为两次活动时间。培训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从一开始的宣讲到内部组建的完成大致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由于临近期末,大家需要准备期末复习。所以在学期结束前两周的时候中断了DV社团的活动。大家都在期待下个学期的社团开展。

社团的开展

新学期开始之前,我联系到了我们的DV社长黄恩奇同学,安排了她这样的一件任务,也是DV社团的第一个任务:拍摄西丽二中开学第一天,采访老师和同学们新学期的感受。接到任务后,她马上联系组员,安排小记者、编辑和摄影。第一天的早上,我去巡视他们的拍摄情况。发现他们把机器架在了校门口,小记者也很有架势,瞄准了对象就上前去采访。我在旁观看了十几分钟,发现大多数同学都不愿意被采访,有愿意被采访的同学或许因为紧张或许因为没有事先准备,拍摄过程中出现一次次的NG状态。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向我发出了求救。我给出的指导是:1、在拍摄前先跟被采访的同学打好招呼,征求对方的同意;2、得到同意后,告诉对方我们需要访问的内容,叫对方做好应答的准备;3、镜头一定要对准小记者和被采访的同学,镜头的移动要平缓有速。得到指导后,他们重新开始工作。按照我的指示,他们顺利完成了第一个同学的采访,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更有信心把这个采访做下去。他们采访完同学们的新学期感想和计划后,他们奔向了老师办公室……没有想到的是,采访完老师后,他们走向了校长室,得到了校长的许可。校长认真的接受了采访,并高度赞扬了他们。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社团活动经历,这次经历也让他们收获很多,后来我们的小记者王蕾同学就发表了她的《第一次采访的经历》(见本文附2)。

DV社团的第一次活动就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这正好鼓舞了成员们的士气。在每周二、五的社团活动时间里,成员们的积极性非常的高。在这期间,他们拍摄了有《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做好阳光体育》、《正确上下楼梯》、《遵守交通规则》等小短片。还现场报道过“阳光万里行”心理活动和校运会的概况。

反思

篇5:国学社团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一些经典、诗词美文赏析、古文解析等,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欣赏水平,并背诵一些经典文章。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教学措施

1、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与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给家长发校信通,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4、举行经典诵读比赛,将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四、达到目标

本学期国学达到的目标是: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和背诵;②能够大体把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③能够试着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初步理解诗句意思;④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注意积累诗词中优美词语、精彩语句。

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五、具体安排:

1、声律启蒙

2、诗词欣赏

3、古文解析

4、声律启蒙

5、诗词欣赏

6、古文解析

7、声律启蒙

8、诗词欣赏

9、古文解析

10、声律启蒙

11、诗词欣赏

篇6:国学经典伴我行——国学教学总结

秦娜

中国古代启蒙读本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国古代优秀的诗词歌赋、中国古代儒家道家一些比较先进的思想如《大学》《道德经》无不蕴藏着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是现阶段小学国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中国古代优秀的诗词歌赋,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的文字,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来抒发思想情感。国学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些古诗词声律方面的启蒙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任务和重要性

本学期四年级国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小学生从中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感受古人和我们一样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中表现出来的的亲情、爱情、兄弟情、家国情,陶冶情操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在诗句中展开想象欣赏自然界优美的事物,领略大自然万物生灵的神奇与壮观。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丰富和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国学教学中的一些探索

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诗词教学要设计得精彩,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重视教学设计,要仔细揣摩精益求精把教学环节设计得精彩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1、深入浅出,了解背景

古诗词是对生活的凝练。它源于生活,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先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诗人的生平简介。了解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凭借辅导丛书、参考网络信息、向周围的亲人朋友请教,做好笔记上课时全班交流。学生事先知道了诗人写诗时的所处时代背景、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所谓“文如其人”其实诗歌也如此。绝大多数的诗人都是在借诗抒情或借诗寄意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环境政治气氛不同,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也是迥然不同的。例如著名的《敕勒歌》,这首传颂千古的描写草原风光的诗歌意境广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其作品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如果课前教师能帮助学生做好预习了解一些关于“南北朝”“民歌”的知识,就会更好的感受诗歌中的意境。同样,也只有知道汉朝的一些风土人情,才能更好地理解“汉乐府”《江南》在低吟浅唱之中描绘的婉丽风光。时代不同也造就了不同风格的诗人,如王维的田园山水诗《鹿寨》《山居秋暝》;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从军行》;陆游的忧国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这些旷世佳作的诞生和流传都是与诗人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的。此外,即使是同一个朝代的诗人,因为他们的生活年代不同际遇不同,也会有迥然各异的风格。例如

唐代大诗人李白擅长写浪漫主义的诗篇。小学阶段要学的《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夜宿山寺》等优秀诗歌中都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运用巨大的夸张表情达意。而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杜甫,他的文风则是实实在在地描绘现实。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几首写景的诗也表现如此写的就是眼前的景物。例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就通过交待数量、颜色、位置等刻画出一幅优美的诗中画;其它的《江畔独步寻花》《登高》等都是如实地写景的。还有,就算是同一位诗人,他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经历,所以前后阶段诗作风格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宋朝著名的诗人苏轼,小学阶段学到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壁》就是很不同的两首写景诗。前者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美人赞美眼前之景,相信写于作者相对年青之时;而后者重于说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信写于相对年老的时候,诗中充满了理趣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只有把作品放在当时的背景之中去理解,教学才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

2、细读文本,品词琢句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古诗文教学离不开对字词语句的理解。有时字词理解了,就理解诗意,体味到作者的感情了。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1)抓诗眼。

即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义进行理解。具体做法是:学生结合书下注释,使用工具书查找不明白的重点字的意思理解诗句意思。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让学生想象自己一个人身在他乡举目无亲的孤独,感同身受就更能理解诗人“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让学生想象自己与家人团聚时的愉快就更能理解诗人孤身在外“每逢佳节倍思亲”时的寂寥,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又如《赠汪伦》一诗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抓住一个“忽”字,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那么深,汪伦怎么到李白上船都要走了才来送呢?”理解“忽”在句子中实际表示李白没有想到汪伦会用歌声给自己送行。而汪伦用踏着节拍唱歌的方式给李白送行更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感情深厚。

(2)抓词语。

即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理解、比较,进而体会诗句的意思。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用到了“寒雨”“夜入”“楚山孤”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让学生体会诗人冒雨夜送辛渐时的心情。为何这样悲痛呢?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而《送元二使安西》写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前两句写景,写到“朝雨”与“轻尘”,写到“客舍青青”“柳色新”,用词轻快,一派为送别故人而洗扫一翻的新气象。从中可见,作者送别故人并不像《芙蓉楼送辛渐》那样凄婉哀伤,因为只是“故人”,送他一程向他敬酒,劝他“更尽一杯酒”。所以,作者还能带着轻松的心情像一个主人送别客人那样看看周围明丽洁净的景色。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歌声到客船。”抓住 “对愁眠”引导学生质疑诗人这一夜是

怎样度过的?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进而想象岸上寒山寺畔月落乌啼、渔火点点、钟声悠悠的静谧景象,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抓诗句。

一首好诗,每每有一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千古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应该透过文字,引导学生揣摩诗人的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复杂的古汉语翻译成简单通俗易懂的文字,把古诗词中蕴藏的深奥哲理的讲浅显,把古诗词中的意境还原展现给同学们,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往往比较短小,以诗言志、以诗传情是古代诗人作诗的基础,所以每首诗作都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在找准情感基点来激发学生的情、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古诗词从中汲取文学营养。例如在《别董大》中有名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位情深的挚友在如此荒凉的边塞时候将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诗句中的情调却明朗健康,暗藏着对朋友的光明前途的祈盼和对朋友深深的祝福。从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展开想象——体味意境

大多数优秀古诗文都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正是偏重形象思维。对图画、颜色、声音感觉比较清晰。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还原诗中的画面。如教学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听一听老师放的录音。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风声、雨声、鸟鸣声)有什么感受。再想象树上的花随风纷纷飘落时的景象,体会春夜将晓诗人看到的美丽景色。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抓住“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这些景象,结合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看到的景象描述出来。再回到诗句中展开想象体味王维作品的空灵之美。学习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则可以让学生模仿一下将军开弓射箭的动作。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力大无比的将军正在开弓射箭,射出的箭头都没在了石楞之中。这样就能体会到诗中描写的大将军的武功超群力大无比了。小学阶段的许多诗文都可以这样学习。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溪)等。

4、熟读成诵——朗读吟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充分评价了唐诗三百首的意义和功用同时也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意。通过反复背诵,变别人的为自己的,化知识为生命,这是很聪明的选择。中国的古诗词语言讲究押韵,因而非常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容易背诵。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把握好诗人的情感基点,并让学生明白读这首诗的目的和要求,如何才能表达出诗人的丰富情感和心理特点。分低、中、高年级段要有不同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主要侧重于读准字音,读的正确流利。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主要侧重于把握好诗句的停顿节奏,体会诗句的意义。如朗读《春夜喜雨》要满怀喜悦,读出诗人对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引读、比读、配乐读、轮流读、边想像边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尽情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在读中培养情感陶冶情操。陆游曾教导自己的孩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教师要经常带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广阔的大背景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陶冶学生的性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创作诗歌的欲望。古诗词教学要充满情感,要注重古诗词的拓展和延伸,引起激情共鸣是关键,不能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若是这样,就失去了古诗词教学的魅力。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诵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教师制可以安排多项活动促进学生背诵朗读(1)安排古诗词诵读比赛。班级内分小组挑选出若干位选手组队参加比赛,还可以年级组中联合活动由多名语文教师组成评委。比赛题型有必背题、接龙题、抢背题、表演题等。(2)古诗词知识比赛。内容涉及诗词发展演变中的常识、诗人介绍、代表作品、风格流派、艺术手段、文化视点等。(3)古诗词名句填空比赛。(4)古诗词书画作品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将诗文和书法结合,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举行一次古诗词书画作品展。(5)仿写改写和创作。在大量诵读、多方面熏陶的基础上,鼓励、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改写和创作。仿写从四言、五言、七言到长短句都可,改写指改成散文诗、散文、短剧、小说等,创作则更不拘形式。

5、归纳整理——融会贯通

学生到了小学中年级掌握的优秀古诗文就已经为数不少了。教师要适时的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可以按下面几方面来进行。按诗人整理分类,就是把同一位诗人的作品归类积累。重点是李白、杜甫、王维、陆游的诗。按诗的内容整理分类,就是把同一内容的诗歌归类还可以比较诗歌的意境,触类旁通。如《古朗月行》《水调歌头》《峨眉山月歌》《山居秋暝》《望月怀远》《静夜思》等很多诗歌都有对月亮的描写,让学生整理归纳到一块积累比较体味也是很有意思的。还有让学生整理有关桃花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盈荷瓣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等这些诗句中描写的桃花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数量不同、姿态不同但是都很美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春光和烂漫桃花的喜爱之情。按按诗的类型整理分类,田园诗、山水诗、送别诗、边塞诗每一类积累经典,必要时还可以用在习作中。

三、与其他学科联合教学形成合力促进古诗词教学

除了在语文课程内进行古诗词教学以外,还可以安排与其他学科联合教学形成合力促进古诗词教学。如:利用美术课堂让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古诗所描写的景象。山山水水、红花绿树、日月星辰这些都是诗人吟诵的对象又都是孩子们笔下最爱描画的事物。学生会在动手作画时能再次体会《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中色彩的丰富。“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组成了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进而体会诗人诗作的写实风格。学生凭借自己对诗歌的领会和感受还可以在画中发展想象创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李白的《古朗月行》就记叙了诗人小时候对月亮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闲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给孩子们留下了多么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呀。学生会把自己对月亮、宇宙的幻想统统展现在自己的图画中。同时也体会到李白诗作的肆意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结合音乐课引导学生唱一唱,体会古时候诗人吟诗作赋的感受。低年级小学生在把骆宾王的《鹅》随着欢快的乐曲唱出来时,大白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的可爱样子也被孩子们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信息技术课学生练习汉字输入,书法课学生练习硬笔书法的时候,安排学生练习书写、输入一两首古诗词或一两句哲理深刻的经典名句也是对古诗词教学的很好补充。另外,抓住教育时机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重要活动中安排学生进行国学诵读展示,又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良好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提出的进一步的高标准严要求。古诗如源源流淌的河流,只有尽情地畅游其间,文化底蕴才能厚重起来。因而,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要和学生一道学习、成长。

四、古诗文教学的评价

篇7:国学培训学习总结

“国学养心,教育树人”,让我们都来走进国学,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国学的滋养和浇灌,变得宁静与强大,从而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指引下从小浸润在国学里,沉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七天的培训里,项目负责人林慧老师安排了丰富精彩的内容,既有多位在国学界有名望的老师教授的讲学,又有到老街区古迹的现场体检,让我受益匪浅!

县广播电视台记者,养正学堂公益项目创办者张奋老师的讲课让我印象尤其深刻!他提出了诵读经典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让我很有启发!

篇8:国学社团总结

《广州日报》消息,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预计将于今年9月出版,四册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此套教材供高中一、二年级使用。高一学习《论语》《孟子》,高二学习《大学·中庸》和《道德经》。其中《道德经》为原文全本讲解,另外三册则是按主题归类讲解。如《大学·中庸》一册,分为“慎独”“齐家”“格物致知”“中和”“为政”等章节。此外,近期公布的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中,全国25个省高考要统一命题,并且增加分数后的语文考试,正在研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表示,目前各地高考改革的几个信号均指向国学,但考什么、怎么考是一个难题。专家建议,不应以文言文字词解释等传统形式考查,应关注考生如何消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素养和思想韬略。

篇9:走进国学 亲近国学

直到2005年5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高调宣布成立国学院,并于同年10月16日隆重举行了揭牌暨开学仪式。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许嘉璐亲临现场,何兹全、任继愈等国学大师热情致辞,季羡林、饶宗颐、叶嘉莹等学界泰斗出任学术顾问,著名红学家冯其庸亲任院长……。一时间,叫好声、质疑声见诸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普通老百姓不晓得这些知识分子们都在辩论些什么,但却记住了纪宝成这个响亮的名字。仿佛一夜之间。“国学”降临到我们身边,成为不容回避的话题。

一、什么是国学

即便如此,对普通老百姓来讲,国学依然蒙着一层神秘面纱。似乎跟《诗经》《易经》《三字经》有关,又让人想到酸秀才满口“之乎者也”的憨态。其实,专家学者对此也莫衷一是,学术界至今也没能给出个标准答案。

有人说,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是对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统称。也有人说,国学专指研究经史子集的学问,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范畴。季羡林先生生前提出了“大国学”概念:“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这是一种大一统式的“文化调和”,是立足新时代,具有大视界的战略概括。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现任院长纪宝成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在20世纪初形成的,指的是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学问。具体说来,国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就是研究“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的学问,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于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传统思想文化,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了解、继承弘扬的重点。

二、国学学什么

国学首先是一门学问,学习国学就是研究学问,它跟研究文学、历史、哲学等社会学科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目前,国学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现成的例子可供照搬学习。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人大国学院的国学教学在内容上以经史子集为主,着重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学校实行本硕连读的6年学制,硕士毕业后还可以继续读博士。按照“新型国学”的定位来构建学科体系和设置具体课程,开设以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为模块的数十门课程,内容既包括传统的经史子集的经典、元典。也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等现代学科以及外语等。

学院开设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有:《诗经》研读、《论语》研读、《周易》研读、《老子》研读、《庄子》研读、《孟子》研读、《楚辞》研读、《史记》研读、《汉书》研读等经典研读;有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等基本功训练:有乐府诗研究、杜诗研究、宋词研究、陶渊明研究、李白研究、敦煌文书研究、西域史研究、先秦诸子研究、朱熹研究、王阳明研究、宋明理学研究等专题研究等等。此外,人大国学院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作能力,专门开设有写作课,学习创作古典诗、词、曲、赋等。学院每年都要举行学术论文比赛、文学创作大赛和游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笔者认为。国学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象征着一种精神,这就是中华国学的宗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余英时在反思当今国学现状的时候说:国学失去了它的生存载体;只剩下孤魂在游荡。这缕孤魂就是千百年来知识分子代代相传的伟大抱负和担当意识。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再到当今无数为民请命的知识分子……国学精神从未中断。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复兴国学尤其要重视对国学精神的发扬和传承。

三、学完国学干什么

对于学生来讲,毕业之后终究要走上工作岗位,就业好坏也是很多大学生选择专业的重要参考因素。国学专业也不例外,学完国学能从事什么工作?这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国学学生的适用领域是非常广的。国学人才有着广泛社会需求,大有用武之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过去许多单位的公文公函都写得学理丰富、文采斐然,这说’明那时的‘秀才’们有学养、有底蕴。显然,现在的机关、企业乃至社区也需要这样的人才,这个需求是多大?再举一个例子,前两年,我见到我国台湾的南怀瑾先生,他问我开办国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说,主要是把丢了的东西捡起来,培养国学人才,接续文脉。他直截了当地说:这还不够。要培养国学人才。培养学问家;更要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培养出将人相的人才。这样看来,治企治校、治县治市、治国治军都需要国学人才。同任何学科一样,只要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就不愁没有出路。”

篇10:国学教学总结

来美的两年时光,我在国学蒙读课题实验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在国学教学中我最大的收获是通过教学生国学,自己也有所提升。本学期国学教学总结如下:

1、对国学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之前总认为国学教学仅仅是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典,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最近的小升初测试的经历让我对国学教学进一步增进了了解。我班彭羽璇、区泳彤两位学生参加了六年级升中——华英中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语文分别取得了81分、78分的好成绩。这次语文测试卷近九层的知识都是课外的,也就是说仅靠课本的学习远远不够,试卷涉及到大量的古诗积累,古文的理解,名著的阅读面等,六年级的优秀学生在这次测试中也不过80多分,而彭羽璇、区泳彤这两位学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其主要原因除了平时老师的指导之外,还是靠自己的积累,以及通过国学课堂真正锻炼了她们的思维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就能够从容应对各种考试。

2、在困难中前行

本学期的教学虽然完成了,但还存在几个难点。国学教材上的文本都不是常见的篇章,所以在备课上的难度就比较大,需要查询很多的资料来准备,其实教师在备课、和学生共同背诵的过程中自己得到了提升。另外,这些文本的深度大,不易于理解,篇幅又长,特别是本学期的各种活动有比较多,冲掉了很多的课程,所以本学期的教学则更侧重于有限时间里学生的背诵,而弱化了学生的理解。好在学生的背诵能力越来越强,能够通过背诵将知识积累了下来,有待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消化。

篇11:国学总结

深圳东方英文书院黄姜飞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文明成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源远流长,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国优秀儿女,至今仍蕴含着勃勃生机,焕发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数千年来,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已成为指导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铸就了历史上众多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使中国成为世界景仰的礼仪之邦。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传统节日所包纳承载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有着一份独特的价值。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且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成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正式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一决定,不仅体现出政府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上的建设性举措,也体现出对于人民意愿的积极回应。

给传统节日放假,意在加深节日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留足品味节日的时间,充分开掘节日蕴含的文化气息和人文精神。

学校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理应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在2005年6月17号,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就发布了题为“关于利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的通知,号召大家尊重传统节日,而且它这里面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特别的要求。通知中说,“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有具体的措施和办法贯彻传统节日教育。

但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部分学校甚至严重缺失。学校缺乏必要的传统文化教育机制,很少利用一切宣传媒介如广播、班团会、板报、宣传栏、竞赛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至于很多中小学生的甚至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知之甚少。对于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假日也只是一放了之,根本没有关于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缺失。

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势在必行,我们有必要通过教育工作,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中蕴涵的传统习俗和传统道德。使学生通过过节,能够接受传统美德的影响与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弘扬、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用中华传统美德影响青少年一代是

我们教育工作者贯彻可持续发展教育战略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渠道是多方面的。

寓传统节日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在中小学阶段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涉及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我们要深刻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充分挖掘政治、历史、语文、地理等学科中蕴涵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进行传统节日及传统美德教育。如:利用语文教材中重阳节诗词开展教学,教师通过对杜甫的《登高》、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毛泽东的《采桑子 重阳》等诗词的背景、内容的分析,既能够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象征意义、重阳节的节庆活动,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体验人们对家庭团圆、社会祥和的向往,又能让学生从这些重阳节诗词中感受到文人墨客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励学生们积极向上,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再如,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关于春节的诗词(王安石的《元日》等)教学,让孩子们进行收集春联,写春联,学会怎么贴春联;让孩子们学会剪窗花,贴窗花。

寓中国传统节日教育于主题实践活动之中。课外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利用特定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发其中蕴涵的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增长知识,情感得到净化与升华,并外化为具体行动。如在中秋节期间,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大力宣传展“中秋节”的由来,营造一团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同时,我们利用国旗下讲话,以“团结、团圆、庆丰收”为主题,通过开设的国学经典诵读课,充分利用晨读、早读、自习课、辅导课、班会课、朝会课、读报课、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诵读有关中秋的诗词歌赋,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刺激他们的想象力以及正在形成的民族正义感和爱国情,灵活地激发每位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同时,利用班队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主题活动:一是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在了解了各地和家乡过中秋的习俗后,请学生计划一下“今年的中秋节你准备怎么过?”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制订一份简单的节日方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贺卡,写上一句的祝福的话语,寄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二是携手共享。通过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以班组为单位举行一次诗词朗诵会,要求能说出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体味其中的意境。三是书信传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阖家团聚的时刻,在节日里让孩子们通过书信捎去对亲人的祝福。结合“端午节”开展主题班会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对端午习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在春节开展“过中国年”活动,让学生抄写春联和拍摄反映春节节庆活动的照片,制作有关春节的手抄报和电脑小报,了解并宣传有关春节的知识,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浓浓的“中国味”和醇醇的“中国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元宵节开展“闹元宵猜灯谜”活动;在重阳节开展爱老敬老教育活动及重阳赏菊活动;在中秋节开展赏月赛诗会等,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育精神。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了解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对构建和谐社会大有益处。我们还在原有节庆活动形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创新。以往在清明节开展活动时,我们总是采用踏青、祭扫烈士墓等形式,学生对这种过节的形式不太满意。于是我们开展了清明节祭文、墓志铭评比活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还可以让学生更珍惜生命,懂得尊敬逝去的人。家长们对于此项活动非常满意,给予了大力支持。

寓传统节日教育于环境创设之中。环境往往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还要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浓厚校园氛围。可以在校园中布置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展板,展示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揭示了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时时感受浓烈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升旗仪式,进行传统节日的宣传,有效地弘扬了民族文化,调动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积极性,为美丽的校园增添了浓浓的文化韵味。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扩大宣传的成果。我们指导学生制作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知识的网站,并发布在校园网上让全校学生共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上一篇: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情况调查问卷下一篇:执法局党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