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堂总结

2024-07-04

国学课堂总结(通用10篇)

篇1:国学课堂总结

汪家完小国学经典进课堂工作总结

为了积极贯彻教育局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传统经典文化积累的成果,本学期我们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践行弟子规,诵读三字经。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练,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练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活动的意义

1、通过采取多种活动方式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增强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

3、通过践行《弟子规》,诵读《三字经》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既加深了文化底蕴又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

二、具体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了切实抓好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学校成立了国学经典进校园领导小组,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实施。

(二)、拓宽领域,创新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学校要求所有在校学生都要完成《三字经》的背诵。

2、践行《弟子规》。把弟子规的相关内容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友爱,礼貌待人,提高修养。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国学教育,注重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学校通过宣传板报、班级学习园地等形式要体现出国学经典的内容,使学生在书香校园的氛围中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汲取精神营养,健康快乐成长。

3、为了把国学经典教育与学校日常德育相结合,学校举办了“学习经典文化,感悟人生哲理”的读书演讲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父母养育之恩,教师教诲之义,以及如何立身处世,修身治学!教育学生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遵守礼仪的好学生。

4、为把国学教育切实落到实处,学校规定每班每周开设一节国学经典课,学生进行系统学习。并利用大课间时间,全校学生集中齐声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同时注重平时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教育的方式尽量多样化,既可以熟读成诵,又可以灵活处理,增强趣味。比如把《三字经》、《弟子规》设计成手抄报,把一些国学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加以叙述,回报父母,感恩家庭等,这样使经典教育活动生活化、生动化、趣味化,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三、活动的要求

3月份:要求学生在读熟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经文意思。

4月份: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一篇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或一篇读书笔记。

5月份:举办一次国学板报展览。

6月份:根据学习内容,开展一次谈学习国学经典体会收获的演讲比赛,使学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

充分挖掘国学资源,每学期每班召开两次以学习国学经典主题的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

四、检查评比

学校要把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的落实、实施情况纳入班级量化考核,平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及时检查、总结、评比,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进行推广。

篇2:国学课堂总结

——2015年秋季一年级3班第二课堂《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工作计划

时光匆匆,一个学期的国学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名国学教育课的老师,每天带领孩子诵读我国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看到孩子们在国学教育的沐浴下一天天的健康成长,心中充满成就感与自豪感。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经典诵读计划的要求,我们一年级上期的诵读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0首及《千字文》全文。为了顺利完成诵读任务,我在本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备好国学教育课

为了改进以往单一背诵诗文的国学课堂面貌,构建新的国学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校统一提出的备课要求,我认真备好每一节国学课。课前,我在网上广泛收集《千字文》的注解和启示,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中提到的各类知识。在自己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构思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力求让每节国学课都生动活泼,让学生兴趣盎然。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精彩的故事引入,诵读中的各种背诵竞赛,让学生讲自己搜集的经典故事等等。让备课这一环节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国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加喜欢国学课,喜欢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不断改进国学课堂面貌

经典诵读进入课堂两年来,我和老师们在实验中边摸索边改进。至今,国学教育课堂面貌已经历了四次变革:

(1)单一的诵读指导

实验初期,我们的国学课堂主要是在教师带领下,遵循“小朋友,跟我念”的六字真言,单一的教学生诵读经典内容。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最初的新奇过后,渐渐对这样单调的诵读失去了兴趣。

(2)趣味化诵读指导

为了激发孩子们诵读兴趣,我们采取了多种激励方式。比如: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带读,学生全体齐读;还由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赛读,同桌拍手读等。还将背诵内容融于各种游戏活动中,比如学生边踢毽子边念,边跳绳边念,边打年萧边念,边做室内操边也念。这样变换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

(3)全方位诵读指导

随着实验的深入,孩子们渐渐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诵读,他们对经典内容产生了兴趣,许多学生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这句讲的什么意思啊?”一些家长也提出“能不能给孩子讲讲诵读内容的意思?”。学校课题组也发现如果仅仅是单一的背诵,学生的收获会受到局限,何不顺从孩子家长的意愿,在诵读的同时适当讲解文本内容,扩充孩子的知识面,增强孩子阅读兴趣呢?于是,从07年9月起,我校的国学教育课的教学目标由原来的一个(诵读)扩展为三个(诵读、识字、理解)。教学目标的修订,促使我们国学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出更丰富的国学教育课堂。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国学课上借助拼音识字,查找各种资料理解文本,相互讲解相关历史典故,谈论收获,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经典内容。他们读经的兴致更高了,劲头更足了。

(4)讲授方式

随着诵读的积累,孩子们渐渐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诵读,他们对字面的意思有了兴趣,甚而对文化传统产生好奇,因此讲解顺势而行。课堂主要融入了以下内容: 国学经典:《弟子规》、《论语》、《孟子》、《诗经》 辅助教学内容 :礼仪训练、静定训练与儿童礼仪

故事动画 《中华德育故事》、《弟子规故事》、《三字经故事》、《千字文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中华勤学故事》

情景互动: 把经典内容融合在生活中,以情景剧来互动,深刻体会。

三、课堂特色

1、礼仪风俗、人文智慧、历史圣贤典故、伦理道德的浸泡式学习,并以趣味性、讨论性、引导性贯穿于国学课堂。

2、经典诵读、注释翻译、情景互动来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文化涵养,增进记忆力、认知力、表达力、逻辑思维力、为人处事能力、自省力的全面发展。

3、故事讲解、演讲故事、培养学生自信力,增强语言力、文辞力、写作力、演说力、领导力。

4、舞蹈话剧、肢体协调、在境教的氛围中“言传身教”学习“仁德”教育。

5、三“圣贤”(学习圣贤、立志圣贤、行为圣贤),与父母正确的教育观、促进家庭和谐。

四、认真参与传统节日纪念活动

国学教育如果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诵读上,就难免枯燥乏味,难以起到丰富学生知识,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只有与日常生活学习、社会活动等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国学教育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学期来,我借助经典国学在孩子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播撒诗书的种子,垦荒植绿,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成长,在诵读中进步,在诵读中体会快乐。他们的记忆能力,思考能力也逐渐增强,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先贤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学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校长的领导下,我和我的同事们继续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着手工作,一定会逐渐开创出万安小学的人文风光,为学生道德观念的养成,文化基础的奠定作出我们的贡献。

篇3:让国学回归课堂

一、完善课堂教学方法

国学回归课堂,老师的教学必须打破沉闷无趣的气氛,改变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文—背诵默写”的传统文言文教学方法。

1. 真心解读,重在感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国学教学当然也应体现这一点。教师不能再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诗词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能懂会学的自主解决,即使是疑难焦点,教师也不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让学生真真正正、切切实实的接触国文,意在让学生在思考中深入到国文中,意在让学生在交流中亲身感受国文。

2. 加强诵读,读中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诵读、记忆”是古人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古为今用”,选择“诵读、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背诵古典名篇,引领他们把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文化储备,使他们从小腹有诗书,在本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此外国学古文,思想内涵深刻,不易被学生理解。现在先让学生“不求甚解”地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沉淀在脑海中的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会被消化、理解,慢慢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国学教学也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 多种模式,课堂开放。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国学的课堂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国学课堂中,我们可以灵活有变的设置课堂内容与模式,如:可以针对一位作者的作品学习的国学课,如“苏轼篇”、“李白篇”、“辛弃疾篇”、“屈原篇”;针对一个主题学习的国学课,例如“明月篇”、“白雪篇”、“送别篇”等;针对一个流派学习的国学课,如“豪放词派”、“田园诗派”、“浪漫派”“婉约派”、“花间词派”等;针对一个时代学习的国学课,如“诗经篇”、“楚辞篇”、“儒学篇”、“宋词篇”等。此外,国学教学不单是语文学科的事情,国学教学更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诗意,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都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走进国学的世界。

4. 正确引导,举一反三。

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朱熹)。《国学》校本课程,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在国学课的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和知识的引领。如;如何读楚辞、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婉约派的形成、儒家学派的观点等,有了系统的引领和方法的指导,国学教学就能化难为易,让学生越学越爱学。

二、构建展示平台,创设良好氛围

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展示平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接受经典诗文的熏陶。

1. 常规活动。

(1) 每学年举办两次“品味书香——古文诵读”活动。 (2) 每月每班举办一次读书交流活动。 (3) 每学年举办一次国学知识竞赛 (4) 每学年举办一次“读国学,品人生”征文活动。

2. 班级日常活动。

(1) 日有所诵:利用每天早晨15分钟晨读、每天中午10分钟小读、每天晚上30分钟品读时间让学生诵读。 (2) 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自主挑选自己喜欢的经典篇目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背古诗擂台赛,比一比谁选得好,背得熟,期末进行总结评比。

三、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愫

1. 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

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多种方法,如:意境渲染、多媒体教学、动作演示、恰当提问、设身体验、感情朗读等,对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大有帮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味,加深了对课文内涵意境的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能够注意掌握文章的各种各样的语气、节奏、句式。学生的朗读兴趣也大大增强,逐步体味到了诵读的乐趣。因为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积极性自然得到提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2. 学生对经典诗文的阅读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懂得鉴赏经典作品的方法。

在研究前,学生很少主动阅读唐诗宋词等经典篇目,因为读不太懂,通过老师对经典诗文学习的指导,学生有兴趣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初步学会选择优美、内涵丰富的经典作品进行欣赏,甚至自主阅读了很多优秀的古文,并且能抓住最有感悟的部分写读后感,从而加深领悟,形成语言感悟能力。

3. 学生养成了图书阅读的习惯,注重语言的积累和丰富。

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图书馆资源自主借阅图书,《诗经》、《楚辞》等已经成为同学们的畅销书。

篇4:国学走进课堂之后

“事虽小 、勿擅为。这个意思就是事情虽然小但也不要乱做。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它的意思就是说,亲人有病了要先给他买药吃,而且要日日夜夜守着他不能离开。

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它的意思就是说,父母教育我们我们应该去认真地听,父母责怪我们我们应该去接受,而且应该及时地改正。”

现在每天语文课前诗文诵读时间,最受同学们欢迎的就是吟诵《弟子规》并解说其意思的比赛。

班主任在自己的班级开设古诗文诵读课程,学校还利用校园每个角落,为学生营造背诵国学、古诗文的环境。像挂在校园墙上、楼道走廊的《弟子规》、唐诗宋词有几百首,而我国历代名人的精辟言论,在学校里也是随处可见。有人夸张地说,回族小学就像一本随处可读的经典大书。

尽管孩子们对这些诗词的理解并不是那么准确,但他们在这种浓浓的文化氛围里,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熏陶。我们班的孩子不仅会熟练地背诵200多首古诗文,她们还常常在自己的日记和作文中引用甚至改编古诗。

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中家长一致认为,孩子们最大的变化,还是他们通过学习古文经典,变得更懂事,更孝顺了。有些家长就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头脑里有了这些优秀诗篇,他的气质和修养就不一样,而这些不是靠你的考试分数就能积累出来的。

孩子们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在影响着他们的家长和家庭。我们现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首先把手机关了,不会抽烟。目前,国学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学的一大办学特色,经典诵读已经成为德育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

科学证明,之所以让孩子们现在背诵大量的古文经典,就是要趁孩子3到13岁这一段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让他们多储备这些流传了几千年的人生智慧,即便现在不能全部理解也没有关系,因为他们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像牛反刍食物一样,不断地消化吸收这些精神食粮,从而终身受益。我们要弘扬我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要学习西方和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充溢孩子的心田,都成为他们非常富有营养的有价值的养料,那我们孩子就很健康,每一个孩子健康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未来就有了希望。

篇5:国学经典进课堂

为积极响应五寨县教育局的号召,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生、勤劳朴实的优秀品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极营造书香校园,我校特制定《国学经典诵读进课堂实施方案》。

一、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1、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是深化全民主题教育的需要。主题教育明确指出:“诵读经典是以青少年学生和干部职工为重点。”教育系统是开展主题教育的主阵地,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推动师生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将对全社会开展经典诵读起着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打造高效课堂,已初见成效,步入常规阶段,而高效课堂的打造,是一项教育基础工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加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为振兴和提升我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3、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经常诵读经典的学生,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能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增强阅读兴趣、写作能力和道德修养,促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4、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是创建特色学校的需要。“办出各自特色”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向中小学提出的办学要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特色课程是特色教育的重要支撑和主渠道。

此外,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有助于培育良好学风,形成良好校风。

二、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措施

1、开展范围:初

一、初二年级。

2、教材选定:免费配发的《国学经典进课堂》教材。

3、课时安排: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是一项长期工作,学校要将学习国学经典纳入学校课程计划,与校本课程合用课时,确保初

一、初二年级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结合早读、大课间等时段,开展诵读活动。

4、师资配备:尽可能配备专职教师,也可安排语文教师兼任,或利用电教设备进行音像教学。为使经典诵读活动顺利开展,学校要投入一定资金为教师购买相关教学参考用书、音像资料,并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教师重点研究诵读课的结构和方法,提高诵读质量。

三、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国学经典集中学习,对任课的教师进行国学经典系列培训,再让其就国学经典相关的篇目内容进行自学,通过网上学习等形式,认识其他学校的教研活动,交流对国学经典的理解。

2、开展系列国学经典教育的研讨活动。鼓励我校教师大胆尝试上国学经典研讨课,通过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突出我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使学生充分认识国学经典进校园的深远意义。

3、课内外结合。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展板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做好宣传工作,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每两周至少写出一篇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或一篇读书笔记,在全校板报中进行展览。

4、重视实践,普及推广。根据学习内容,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诵读经典主题活动,通过校园板报、朗诵比赛、演讲征文、文艺汇演等形式,使学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并将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推向校园,扩大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的影响力,全面普及推广国学经典文化教育;充分挖掘国学资源,每学期每班召开两次体现国学主题的班队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读书节、青年节、儿童节、建队节等节日和推普周、弘扬民族精神月开展国学经典进课堂实践活动。

5、收集材料,注重宣传。要重视收集活动开展过程的方案、图片资料,并适时在学校展出,多渠道、多方位宣传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

6、分步实施,逐步推进。要及时总结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的成效和方法,教研室应不断对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经验和方法进行调研,以便制定后续推进的方案和措施,使国学经典进课堂持久、深入、广泛开展。

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评估办法

1、教研室成立国学经典评估小组,对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察、评价。

2、每学起期举行一次国学经典诵读成果展评活动,对各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抽测、评比,对各班学生诵读过关率进行统计,并评出优秀学生和优秀辅导教师。

3、每学期期末开展一次国学经典品生、品社优质课评比活动,评选出“国学经典学习能手”。

篇6:国学课堂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八(1)(2)班的语文教学。这两个班的学生基础差,厌学的人多,对学习处于无所适从的茫然状态。在教学中,我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教改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要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五、教学进度表

篇7: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灵石一中

张萍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学生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高中语文课程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地位了,而加强国学经典的学习则是提高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很好一个途径。

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先贤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其中蕴含着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的文化资产。所以,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势在必行。

首先,国学经典可以软化语文课堂。

虽然,近年来教育部一直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想要改变之前语文课堂的现状。然而,真实情况是,语文课堂依旧沉闷,乏味,教师依旧在唱独角戏,高考指挥棒依旧占统治地位。原因有很多,但有一条便是,如此的课堂充斥着功利色彩,不是学生喜欢,愿意接受的课堂。就拿我所在学校的语文课堂来说,以上文言课,枯燥、单调的文言字词,古汉语语法向学生猛灌。学生没有接受基础,课堂内容单调、乏味,语文教学效率又怎会提高?所以,我们要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如此,语文课堂中充斥着的不再是单调、乏味,难懂的文言字词,语法知识,而是浓浓的经典气息,百家思想,鲜活人物,趣味故事,人生哲理,处世之学。这样的课堂不再生硬、僵化,而是变得灵动鲜活起来。与此同时,学生经由国学经典而有了学习文言的语感,也就不再排斥语文课堂了,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其次,国学经典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朱自清说:“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得经过各种古典的训练,才能成其为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国学经典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读国学经典可以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国学经典让学生学会了为人处世:读《论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学生知道了,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虚伪、阴险、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读《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即,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踏实肯干。国学经典优化了学生的人格:读《孟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学生知道了,人们应该保持人的本性不丢失,并且把人的善性扩充,不断培养仁、义、礼、智“四德”,才能为他人所悦纳,才能有所作为,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君子”、“圣人”。

读国学经典,学生可以体悟人生,树立理想,培养意志。在此,学生获得了真正的成长,人文素养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篇8:国学课堂总结

《广州日报》消息,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预计将于今年9月出版,四册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此套教材供高中一、二年级使用。高一学习《论语》《孟子》,高二学习《大学·中庸》和《道德经》。其中《道德经》为原文全本讲解,另外三册则是按主题归类讲解。如《大学·中庸》一册,分为“慎独”“齐家”“格物致知”“中和”“为政”等章节。此外,近期公布的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中,全国25个省高考要统一命题,并且增加分数后的语文考试,正在研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表示,目前各地高考改革的几个信号均指向国学,但考什么、怎么考是一个难题。专家建议,不应以文言文字词解释等传统形式考查,应关注考生如何消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素养和思想韬略。

篇9:在上海,去哪儿找国学课堂?

如果你在豆瓣同城里找国学活动,十有八九你会遇见国学新知,你只要交会费,成为这个经常举办古典诗词学习班、人文精品课程、考古发现史话的组织成员,可以学几乎所有课程,包括最普通的诗书茶艺,再猎奇一点的还有汉服之类,地点也相当方便。

学习项目:几乎所有国学项目

学习方式:会员制

地址: 静安区常熟路112弄6号楼

电话:021- 62089171

秦汉胡同国学书院

秦汉胡同书院在五角场、徐汇、天山都设置了分院,可以说在地理位置选择上相当多样。在这里学习围棋、古筝和书法的小朋友很多,成年人可以学学茶艺,价格虽然不便宜,但是可以免费试听。

学习项目:国学、古筝、书法

学习方式:少年班、成人班

地址:卢湾区徐家汇路105号(近局门路)

电话:4000801518

幽篁古琴

幽篁古琴的名字来自王维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篁古琴的环境似乎也能够配得上这个名字,到了晚上,灯火阑珊更增添了韵味。改会员制了以后,年卡3600元可以1年内任意学洞箫,古琴,围棋,国画,书法,不限次数。

学习项目:古琴

学习方式:小班制、一对一授课

地址:卢湾区淮海中路1801号

电话:021- 64374111

清弦古琴馆

即使你并不是清弦的学生,你也可以参加清弦每周五晚举办的免费讲座,陈馆长将会介绍有关琴馆的背景,还能当场听老师及学员的古琴演奏,不管是对门外汉,还是古琴爱好者 来说都不失为一个交流的好机会。

学习项目:古琴

学习方式:小班制

地址:徐汇区虹桥路118号2505室

电话:13636328962

四物堂艺术文化馆

也许是因为开在小区21楼的一间公寓房这样隐蔽的位置,很有一种避世的书香气息。古筝课是1位老师对1位学生,一期课12堂,45分钟1堂,1200元一期,一期下来差不多是1级水平。

学习项目:古筝、古琴、书法、国画、篆刻、茶艺

学习方式:小班制、一对一授课

地址:静安区镇宁路200号欣安大厦东峰21A

电话:021- 64374111

弘毅国学书院

除了传统的古琴、茶艺,琵琶、象棋,还有巴乌这样冷门的课程。

学习项目:书法、国画、围棋、象棋、古筝、古琴、国学、篆刻

学习方式:小班制

地址:

[杨浦书院]杨浦区淞沪路252号创智天地二号楼105-110室 电话:021- 55100608

[闸北书院]闸北路柳营路789号盛源生活广场3楼 电话:021- 63253315

[金山书院]地址:金山区龙凯街10号3楼 电话:021- 60471588

篇10:国学经典伴我行——国学教学总结

秦娜

中国古代启蒙读本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国古代优秀的诗词歌赋、中国古代儒家道家一些比较先进的思想如《大学》《道德经》无不蕴藏着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是现阶段小学国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中国古代优秀的诗词歌赋,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的文字,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来抒发思想情感。国学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些古诗词声律方面的启蒙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任务和重要性

本学期四年级国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小学生从中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感受古人和我们一样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中表现出来的的亲情、爱情、兄弟情、家国情,陶冶情操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在诗句中展开想象欣赏自然界优美的事物,领略大自然万物生灵的神奇与壮观。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丰富和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国学教学中的一些探索

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诗词教学要设计得精彩,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重视教学设计,要仔细揣摩精益求精把教学环节设计得精彩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1、深入浅出,了解背景

古诗词是对生活的凝练。它源于生活,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先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诗人的生平简介。了解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凭借辅导丛书、参考网络信息、向周围的亲人朋友请教,做好笔记上课时全班交流。学生事先知道了诗人写诗时的所处时代背景、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所谓“文如其人”其实诗歌也如此。绝大多数的诗人都是在借诗抒情或借诗寄意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环境政治气氛不同,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也是迥然不同的。例如著名的《敕勒歌》,这首传颂千古的描写草原风光的诗歌意境广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其作品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如果课前教师能帮助学生做好预习了解一些关于“南北朝”“民歌”的知识,就会更好的感受诗歌中的意境。同样,也只有知道汉朝的一些风土人情,才能更好地理解“汉乐府”《江南》在低吟浅唱之中描绘的婉丽风光。时代不同也造就了不同风格的诗人,如王维的田园山水诗《鹿寨》《山居秋暝》;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从军行》;陆游的忧国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这些旷世佳作的诞生和流传都是与诗人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的。此外,即使是同一个朝代的诗人,因为他们的生活年代不同际遇不同,也会有迥然各异的风格。例如

唐代大诗人李白擅长写浪漫主义的诗篇。小学阶段要学的《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夜宿山寺》等优秀诗歌中都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运用巨大的夸张表情达意。而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杜甫,他的文风则是实实在在地描绘现实。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几首写景的诗也表现如此写的就是眼前的景物。例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就通过交待数量、颜色、位置等刻画出一幅优美的诗中画;其它的《江畔独步寻花》《登高》等都是如实地写景的。还有,就算是同一位诗人,他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经历,所以前后阶段诗作风格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宋朝著名的诗人苏轼,小学阶段学到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壁》就是很不同的两首写景诗。前者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美人赞美眼前之景,相信写于作者相对年青之时;而后者重于说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信写于相对年老的时候,诗中充满了理趣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只有把作品放在当时的背景之中去理解,教学才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

2、细读文本,品词琢句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古诗文教学离不开对字词语句的理解。有时字词理解了,就理解诗意,体味到作者的感情了。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1)抓诗眼。

即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义进行理解。具体做法是:学生结合书下注释,使用工具书查找不明白的重点字的意思理解诗句意思。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让学生想象自己一个人身在他乡举目无亲的孤独,感同身受就更能理解诗人“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让学生想象自己与家人团聚时的愉快就更能理解诗人孤身在外“每逢佳节倍思亲”时的寂寥,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又如《赠汪伦》一诗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抓住一个“忽”字,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那么深,汪伦怎么到李白上船都要走了才来送呢?”理解“忽”在句子中实际表示李白没有想到汪伦会用歌声给自己送行。而汪伦用踏着节拍唱歌的方式给李白送行更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感情深厚。

(2)抓词语。

即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理解、比较,进而体会诗句的意思。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用到了“寒雨”“夜入”“楚山孤”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让学生体会诗人冒雨夜送辛渐时的心情。为何这样悲痛呢?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而《送元二使安西》写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前两句写景,写到“朝雨”与“轻尘”,写到“客舍青青”“柳色新”,用词轻快,一派为送别故人而洗扫一翻的新气象。从中可见,作者送别故人并不像《芙蓉楼送辛渐》那样凄婉哀伤,因为只是“故人”,送他一程向他敬酒,劝他“更尽一杯酒”。所以,作者还能带着轻松的心情像一个主人送别客人那样看看周围明丽洁净的景色。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歌声到客船。”抓住 “对愁眠”引导学生质疑诗人这一夜是

怎样度过的?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进而想象岸上寒山寺畔月落乌啼、渔火点点、钟声悠悠的静谧景象,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抓诗句。

一首好诗,每每有一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千古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应该透过文字,引导学生揣摩诗人的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复杂的古汉语翻译成简单通俗易懂的文字,把古诗词中蕴藏的深奥哲理的讲浅显,把古诗词中的意境还原展现给同学们,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往往比较短小,以诗言志、以诗传情是古代诗人作诗的基础,所以每首诗作都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在找准情感基点来激发学生的情、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古诗词从中汲取文学营养。例如在《别董大》中有名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位情深的挚友在如此荒凉的边塞时候将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诗句中的情调却明朗健康,暗藏着对朋友的光明前途的祈盼和对朋友深深的祝福。从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展开想象——体味意境

大多数优秀古诗文都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正是偏重形象思维。对图画、颜色、声音感觉比较清晰。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还原诗中的画面。如教学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听一听老师放的录音。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风声、雨声、鸟鸣声)有什么感受。再想象树上的花随风纷纷飘落时的景象,体会春夜将晓诗人看到的美丽景色。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抓住“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这些景象,结合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看到的景象描述出来。再回到诗句中展开想象体味王维作品的空灵之美。学习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则可以让学生模仿一下将军开弓射箭的动作。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力大无比的将军正在开弓射箭,射出的箭头都没在了石楞之中。这样就能体会到诗中描写的大将军的武功超群力大无比了。小学阶段的许多诗文都可以这样学习。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溪)等。

4、熟读成诵——朗读吟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充分评价了唐诗三百首的意义和功用同时也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意。通过反复背诵,变别人的为自己的,化知识为生命,这是很聪明的选择。中国的古诗词语言讲究押韵,因而非常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容易背诵。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把握好诗人的情感基点,并让学生明白读这首诗的目的和要求,如何才能表达出诗人的丰富情感和心理特点。分低、中、高年级段要有不同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主要侧重于读准字音,读的正确流利。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主要侧重于把握好诗句的停顿节奏,体会诗句的意义。如朗读《春夜喜雨》要满怀喜悦,读出诗人对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引读、比读、配乐读、轮流读、边想像边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尽情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在读中培养情感陶冶情操。陆游曾教导自己的孩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教师要经常带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广阔的大背景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陶冶学生的性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创作诗歌的欲望。古诗词教学要充满情感,要注重古诗词的拓展和延伸,引起激情共鸣是关键,不能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若是这样,就失去了古诗词教学的魅力。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诵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教师制可以安排多项活动促进学生背诵朗读(1)安排古诗词诵读比赛。班级内分小组挑选出若干位选手组队参加比赛,还可以年级组中联合活动由多名语文教师组成评委。比赛题型有必背题、接龙题、抢背题、表演题等。(2)古诗词知识比赛。内容涉及诗词发展演变中的常识、诗人介绍、代表作品、风格流派、艺术手段、文化视点等。(3)古诗词名句填空比赛。(4)古诗词书画作品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将诗文和书法结合,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举行一次古诗词书画作品展。(5)仿写改写和创作。在大量诵读、多方面熏陶的基础上,鼓励、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改写和创作。仿写从四言、五言、七言到长短句都可,改写指改成散文诗、散文、短剧、小说等,创作则更不拘形式。

5、归纳整理——融会贯通

学生到了小学中年级掌握的优秀古诗文就已经为数不少了。教师要适时的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可以按下面几方面来进行。按诗人整理分类,就是把同一位诗人的作品归类积累。重点是李白、杜甫、王维、陆游的诗。按诗的内容整理分类,就是把同一内容的诗歌归类还可以比较诗歌的意境,触类旁通。如《古朗月行》《水调歌头》《峨眉山月歌》《山居秋暝》《望月怀远》《静夜思》等很多诗歌都有对月亮的描写,让学生整理归纳到一块积累比较体味也是很有意思的。还有让学生整理有关桃花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盈荷瓣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等这些诗句中描写的桃花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数量不同、姿态不同但是都很美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春光和烂漫桃花的喜爱之情。按按诗的类型整理分类,田园诗、山水诗、送别诗、边塞诗每一类积累经典,必要时还可以用在习作中。

三、与其他学科联合教学形成合力促进古诗词教学

除了在语文课程内进行古诗词教学以外,还可以安排与其他学科联合教学形成合力促进古诗词教学。如:利用美术课堂让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古诗所描写的景象。山山水水、红花绿树、日月星辰这些都是诗人吟诵的对象又都是孩子们笔下最爱描画的事物。学生会在动手作画时能再次体会《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中色彩的丰富。“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组成了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进而体会诗人诗作的写实风格。学生凭借自己对诗歌的领会和感受还可以在画中发展想象创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李白的《古朗月行》就记叙了诗人小时候对月亮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闲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给孩子们留下了多么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呀。学生会把自己对月亮、宇宙的幻想统统展现在自己的图画中。同时也体会到李白诗作的肆意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结合音乐课引导学生唱一唱,体会古时候诗人吟诗作赋的感受。低年级小学生在把骆宾王的《鹅》随着欢快的乐曲唱出来时,大白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的可爱样子也被孩子们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信息技术课学生练习汉字输入,书法课学生练习硬笔书法的时候,安排学生练习书写、输入一两首古诗词或一两句哲理深刻的经典名句也是对古诗词教学的很好补充。另外,抓住教育时机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重要活动中安排学生进行国学诵读展示,又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良好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提出的进一步的高标准严要求。古诗如源源流淌的河流,只有尽情地畅游其间,文化底蕴才能厚重起来。因而,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要和学生一道学习、成长。

四、古诗文教学的评价

上一篇:2023-2024第一学期教研工作总结下一篇:人在职场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