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情况调查问卷

2024-06-20

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情况调查问卷(通用14篇)

篇1: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情况调查问卷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情况调查问卷

1、贵公司的企业性质()

A、国有企业B、民营企业C、外资企业D、上市公司E、其它

2、贵公司所在地:

3、贵公司员工总数:约人

4、贵公司对现有在职的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满意程度及原因()

A.很满意,各方面能力都很强B.较满意,经过一段时间后能适应

C.不太满意,缺乏工作经验D.不满意,完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5、你们对员工主要要求哪方面技能?()

A、理论知识要强B、分析判断能力强,反应灵活

C、熟练操作强

6、对下列课程设计是否合适(合适打钩,不合适打叉)

口操作计算机系统及相关设备 口阅读及解释汽车术口建立与顾客的关

系口运用与计算机职场的数据口使用和维修职场的工具和设备口使用和维护测量仪器 口实施手动举升及搬运口在职场与同事和顾客进行交流口确认,保养和更换轴承和密封垫口识别汽车组成部分/元件/附件口实施保养,润滑作业和维修程序口检测,保养及更换汽车电路口实施电路/系统的初级维修口准备和实施电气部件的低温焊接口保养和修理液压系统口实施高温焊接、热断和加热的步骤口保养和维修发动机及其相关部分口保养与维修冷却系统及其相关部分口保养与维修燃油系统口保养与维修柴油系统口保养和维修废气排放系统口保养与维修离合器装配件及操作系统口保养与维修手动变速器口保养和维修主动系

口保养和维修传动系统口保养与维修转向系统口保养与维修悬挂系

统口保养和维修制动系统口保养与维修电气系统(充电和启动)口保养与维修点火系统口具体应用中轮胎和轮轴的识别与选择口拆卸和维修/更换轮胎和内胎口轮胎平衡和轮辋组合 口四轮定位矫正口保养和维修发动机废气进化控制系统口实施机动车安全测试和检查口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简介口 保养和维修电子喷油系统口保养和维修电控发动机系统口保养和维修电控传动系

统口保养和维修电控防抱死制动/防滑系统口保养和维修电子车身控制系

统口拆装和维修轮胎和车轮(卡车/公共汽车)口保养和维修自动变速器口保养和维修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系统口加工刹车鼓和刹车盘部件口保养和维修空调系统口保养和维修空气制动系统(卡车/大客车)口实施检测程序,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口实施汽车的细部保养,为车辆出售做准备口实施车辆保养与维修作业

7、从业务工作来看,您认为中专汽修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哪些专业课程?(请写出课程名称)

8、对能力拓展课程设置的建议:

您认为汽修专业还需要开设哪些能力拓展课?(可多选)

□演讲与口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其它

9、如果学校对汽修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您认为最低应达到什么程度?

□掌握入门知识□掌握基础知识

□掌握比较专业的知识□能够和专业人士进行沟通

10、除了系统的专业训练外,您认为汽修专业学生还应该接受以下哪些训练?□语言表达艺术□职业素养

其他

11、请您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对中专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提些建议或意见,谢谢!

填表单位(盖章):

填表时间:

真诚地感谢您在百忙中对我们的调查所给予的支持!祝贵单位事业

蒸蒸日上!

篇2: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情况调查问卷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

我国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根据汽车维修专业各学科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汽修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情况,方便教学管理、节省财力等因素,但由于课程内容的编排,是根据结构庞大且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这对学生来说,虽然学到的知识体系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过程来说却是支离破碎的。

以课程为中心,课程界限分明,各课程之间、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授课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其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尤其体现在汽车维修专业,操作实习课程将汽车实际维修工作过程分解后再分别进行,无法体现汽车维修过程的完整性,维修技术的掌握周期长。因此,对汽修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项目式教学法的探索

项目式教学法提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学习,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其以独立技术为单元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职业工作的行为过程,解决了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更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针对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在项目式教学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1)教材的选用

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据以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它的选择甚为关键。现行职业教育培训教材的内容结构基本上是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的“压缩本”,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仍在按照学科系统化课程和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生、考学生,技能人才培养效率低下,中高级技能

人才长期供不应求。近年来,不少学校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探索,但还是停留在某些章节的“加”、“减”,或只对版面加以设计,使之生动活泼一些。但是,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拼凑,而是靠教材开发者对职业活动的理解与把握。

目前缺乏与项目式教学相配套的教材,为确保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我们根据项目式教学需要,正组织子模块教师编写《汽车维修实训》、《汽车销售基础》、《汽车发动机与技能训练》、《汽车底盘与技能训练》、《汽车电器基本技能训练》、等几种项目教材。

(2)实训场地的建设

好的教材必须有好的课程实施环境相匹配,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材的改革必须与教学的整体改革同步,才能使整个教学资源得到改造和提升。建立设备齐全、现代化的实验室、实训中心,也是搞好项目式教学的根本保证。我校组织实验实训教学、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对多项技能进行了专门训练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建设专业教室,实行“教、学一体化”。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专业教室,按照专业环境要求,布置挂图,配备必要设备、工具和教学模型,把理论教学搬到专业教室和实验室里,为项目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师资队伍的提高

实行项目式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保证授课过程中进行准确、熟练、规范的操作。因此,汽车专业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技能,把两者融为一体,努力通过“讲师/技师”的“双师”评定,有效地推动教改的进行。

(4)教学文件的改革

我们通过外出交流、上网查阅、校内研讨等多种形式获得大量的资料,对现行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修改。先对项目式教学有了总体方向的把握;然后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现有的师生情况、教材情况、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集思广益,制订出项目式教学的可行性方案;项目式教学方案应强调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动态管理,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

(5)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职校生的普遍特点是理论基础知识水平低,但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因此,我们将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有熟练维修操作技能的操作工人”。这一定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对“用”与“学”的双向要求。

汽车维修专业项目式教学体系的核心就是考虑如何使教学满足“操作工人”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应当包括对汽车工作原理、结构的了解,正确使用工具、量具,掌握汽车各部位的解体方法和步骤,正确判断零部件的使用条件和极限,快捷准确地查阅维修资料,掌握装配与调整的方法和步骤,利用主要检测仪器检测、诊断故障,并能制定维修操作的完整工作流程以及正确而强烈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

1.课堂中教师角色变主体为主(指)导

“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指)导”为基本特征的项目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从讲台上讲授、灌输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

2.项目的选取要适应企业的需要

汽修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操作性强,社会对汽修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很高。这就要求项目式教学有效地建立课堂与企业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我院每个项目由两位教师负责,其中一名教师来自企业,他们都能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实习场地、设备,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确定实验实习项目,制作配套课件,广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训练。实现了教室与工场的贴近、教师与师傅同堂、课程与设备配套、真实与虚拟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的零距离上岗作好充分的准备。

3.教具的选择要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技能

在进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时,我们使用各种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结合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现场教学。把各种机构、系统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组合关系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做”结合,“手、口、脑”并用,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学习效果的考核应灵活多样

考试考核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改变了用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现状,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反馈作用。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单一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个别考核与群体考核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综合考核方法。

三、通力合作才能收到效果

可以说,项目式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项目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对本课程要有一个系统的思路,发挥创造性,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及兴趣发展,掌握学生的特点并相应设计出教学方案。

篇3: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 现代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次的要求不断提高, 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实中的需要, 只有对现行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改革, 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基于这种需要和要求,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期间, 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作为我校三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进行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2 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基于“阶段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线, 以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为目的, 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 开发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达到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使专业人才培养更能满足职业岗位与岗位群需要的总体目标。

3 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

遵循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 按“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专业学习领域转换”的步骤, 将典型工作任务组成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处理, 根据思维发展、技术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进行重构, 形成了行动体系的学习领域即课程。

4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

基于“阶段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 以行业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能力需求为标准,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 校企共同进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 即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研, 结合企业技术专家的意见, 分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能力来确定职业能力标准, 开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的课程, 融理论知识和技能于一体, 使实践技能训练的比例达60%以上。

4.1 职业岗位分析

首先, 面向“汽车后市场”, 依托汽车维修行业和企业, 根据专业领域和职业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再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 并结合国家相关的职业标准,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领域。

4.2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已确定的职业岗位行动领域,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结合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 通过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符合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4.3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5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课程体系的特点

5.1 以“能力本位”观课程论为主导

新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观课程论为主导, 广泛吸收多种课程观的长处, 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 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 (行业) 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企业 (行业) 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 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 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

2) 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能力训练为轴心, 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 重新整合课程。例如, 我们将原有的技术基础课《机械制图》、《机械CAD》、《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基础》和专业课《汽车材料与热处理》等5门课程以“够用、实用、能用”为原则, 整合为了《汽车机械知识》一门课程。

3) 建立了《车辆工程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方案》、《车辆工程系课程考核评价管理办法》等新的质量评价体系, 改革原有的考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 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

5.2 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

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 既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 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 可构建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 培养更多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 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1) 压缩必修课, 增加选修课, 精简专业课, 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 开设可持续发展的课程, 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 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2) 课程设置采用“一体三翼”的课程结构:即专业设置一个共同的教学计划, 学生通过选修三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如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可设置三个专业方向:汽车机电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3) 通过“学校—企业—学校”的各阶段课程, 采取“学习—工作一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重视实践课程体系, 走产学结合之路。

5.3 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模式改革的重点。教学内容由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学习态度构成,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 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

1) 在知识领域, 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 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 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例如, 我们在整个课程设置中,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与保养》等理实一体化课程和《汽车认知实训》、《汽车综合维修实习》等实践课程占到了75%以上。

6 课程体系改革的反思和建议

6.1 根据行业需求调整培养目标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确立培养目标。组建以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为主的专业建设委员会, 及时把握行业需求及变化, 以此为出发点确立和动态调整培养目标, 实现学校与行业对接。

6.2 结合岗位需求开设学习课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蓝本, 要根据岗位需求, 实现技术与岗位一一对应;结合地方特色, 开发出适合地区发展的实用性课程;结合学生实际, 开发出灵活、够用、好用的学校课程。不断丰富和革新课程体系, 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6.3 完善学校实训条件配置

目前, 重庆市各中职校虽然都有汽车行业实训室或实训基地, 部分实训室还渐成规模, 但是尚存在两个明显的不足:一是配置标准低, 设备种类不全, 设备数量不足, 场地较小, 实习、实训的工位不足。二是缺少系统性的实习和实训, 实习、实训的实操学时数不足。据此, 新的实训基地应该满足:

1) 实践教学基地应由多个能进行操作、训练、实习等实训室组成, 总体框架及布局合理, 并且有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创意的实践条件。

2) 实践教学基地能满足教学要求, 具有相应的职业氛围, 具有一定的仿真性和综合性, 技术先进程度与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相匹配。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问卷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音体美特殊专业 课程改革 问卷调查

引言

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对既懂英语又有专业的音体美艺术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生重专业,轻文化,文化成绩普遍较差,英语更是他们的弱中之弱。如何提高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满足社会需求已日显重要。为此,笔者对院2015级音体美特殊专业学生实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试点并对其进行阶段性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信息、英语学习需求及英语教学现状与效果评价,分析总结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的不足之处,希望能促进我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切实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1.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问卷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怀化学院2015级音体美专业本科生,所学专业分别为体育、音乐、美术、艺设,学生来自全国20多个城市与乡镇,年龄在17至22岁之间。

1.2 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设计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基本信息,包括就读专业、家庭生活区域、学英语的时长及高考英语分数;第二个方面是英语学习需求,包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英语教学需要培养的技能、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是否希望开设专门针对英语等级考试的辅导课程,以及其他英语必修课和选修课;第三个方面是英语教学现状与效果评价,包括对目前分模块教学、语音语法专项训练的反馈,以及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合理化建议。

1.3 调查目的

(1)了解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

(2)了解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施第一阶段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状况,以便为教学改革方案提出修正意见,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3)了解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建议,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2.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启示

本次针对2015级音体美特殊专业学生发放问卷214份,回收有效问卷207份。具体情况如下:

2.1 基本信息

从学生填写的信息来看,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学生来自县镇,来自乡村的人数比例约占40%。尽管他们普遍学英语的时长有6-10年,但他们的高考英语成绩不尽如人意,高考英语总分150分,90分以上的凤毛麟角,大部分同学的高考英语成绩在50分至80分之间。这说明我校音体美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十分薄弱,为此我们应适当降低教材难度,循序渐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城乡差别,不能让大中城市学生掌握话语权,上课时要尽可能地多给乡村学生机会,鼓励他们开口说,战胜自卑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2.2 英语学习需求

从英语学习需求这一方面来看,音体美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语言能力,为就业增加筹码和取得学分或者毕业证,还有部分学生是为了考研或者出国;大部分音体美专业学生认为英语教学需要培养的是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他们认为听力、口语和翻译是他们的弱中之弱。他们希望开设专门针对英语等级考试的辅导课程、专门用途英语及语言文化类课程。这说明音体美专业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没有强烈的内在动机,他们的学习目的是实用型的,而不是出于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为此,教师要以学生实用型学习目的为导向,把学生学习英语的外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可适当地增加一些与体育、音乐、艺术相关的英语,在条件成熟时再开设不同的选修课程,如三四六级专项、听说专项、语法专项、翻译专项、阅读专项、写作专项、游游英语、商务英语、英美文学欣赏、英文电影赏析、英文歌曲鉴赏、英语文化与交际等,满足不同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

2.3 英语教学现状与效果评价

从英语教学现状与效果评价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将语言课程分成听、说、读、写、译,进行分模块教学更加有助于英语学习。他们认为本学期的语音语法专项训练课对他们很有帮助,课文讲解课时安排合理,听写和词汇竞赛有助于他们扩充词汇量,英语学习小组和课前值日报告对他们也有一定的帮助,听说课程和综合课程课后练习完成情况较好,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基础比较差,希望老师语法能讲解得更详细全面深入细致一点,针对不同学生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看英文电影了解西方文化,学会地道日常用语;更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将英语变得更实用;多进行实践性教学,贴合实际,开设专门用途英语,多讲解与专业有关的内容,把专业与英语学习有机结合;多锻炼口语能力,侧重对句子的分析和记忆,记住一句话比记住一个单词更加简单且高效;多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多一些英语竞赛、英文歌曲赏析之类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趣味性;多增加关于英语教学方面的课程,争取让学生时刻能接触到英语,熟悉英语,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他们对于目前的英语教学改革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更希望老师能多想办法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娱乐和竞赛中学习英语,逐步迈向大学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的道路。

结语

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实施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提高了我院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本次问卷调查证明了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大方向是对的、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语音语法方面我们可以讲解得再细致一些;所用的教材对音体美特殊专业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且没有把专业教学与大学英语的教学有机结合。任课教师可以自编教材做补充,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正如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所言,教师所教内容不能过易,也不能太难,只有处于i(学生现在知识水平)+1(新信息输入量)模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笔者认为,音体美特殊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差,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习英语的天分,只是因为高考对他们的文化成绩要求很低,使他们重视专业,轻视英语学习,只要我们对学生正确引导,以他们的学习需求为导向,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就能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Pergamon,1981.

[2]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3]陈亚斐.浅谈体艺类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文史博览,2005,(20).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7]万莉,邱小健.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2).

篇5:教师课堂改革情况学生问卷调查表

1、现在和以前比,你认为学习有兴趣了吗?

A、比以前有兴趣B、一样C、没有以前有兴趣

2、课堂上你主动回答问题吗?

A、主动B、不回答C、老师叫我回答我才回答。

3、你上课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吗?

A、认真倾听B、有时倾听C、根本不倾听

4、现在你经常进行预习吗?

A、经常B、有时预习C、不预习

5、你每天放学回家都对当天的知识进行复习吗?

A、是B、有时C、不是

6、你觉得课前预习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帮助吗?

A、有B、效果不明显C、无

7、小组分工是否明确

A、明确B、不明确C、有时明确有时不明确

8、教师设置的预习提纲,通过小组合作能否解决

A、基本上能解决B、全部能解决C、大多不能解决

9、小组合作式学习和老师讲解你更喜欢哪种形式?

A、还是老师讲解好B、随便C、小组讨论好

10、小组讨论能帮你掌握知识吗?

A、能B、不能C、帮助不大

11、教师能够让我们讨论问题,形成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的机会与以前相比

A、没有差别B、更少了C、更多了

12、教师是否能够引导我们探究问题,灵活运用知识

A、是B、否

13、教师是否能够经常引导我们不断地总结规律

A、是B、否

14、教师是否能够鼓励我们积极发言,让我们说出知道的知识

A、是B、否

1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经常指导我们的学习方法

A、是B、否

16、教师布置、批改的作业我们是否满意

A、是B、否

17、你觉得现在老师与你们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没有大的变化B、更亲切了C、与我们比前交流多了

18、对今天的课堂你还有哪些希望和建议:

方埠中心学校

篇6: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情况调查问卷

县 乡(镇)村委会 组

1、你家有没有收到县里或乡里印发的林改公开信或宣传资料?

有收到

没有收到

2、你们村民小组有没有开过由户主或村民参加的林改会?

没有

3、在这次林改中,你对村民小组管理的集体林地的分山方式是否满意?

满意

不满意

4、你们村民小组林改方案是不是经过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参加,并有到会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同意后才通过的?

是的 不是

5、你们村民小组在这次林改中,对林权现状、林地权属勘查结果、林权申请登记是否公示过?

公示

没有公示

6、你对这次林改后还由集体继续统一管理的山林的利益分配方案是否满意?

满意

不满意

7、你对村里的山林管护工作是否满意?

满意

不满意

8、集体山林分到户后,你们村小组有没有出现将林地挖成农地等改变林地用途的情况?

没有

9、在林改实施中,你们村民小组有没有出现村主任、村组长或其他村干部强行多分多占现象或者大多数村民要求分山到户,村主任、村组长不同意而强行不分的情况?

没有

10、你领到的林权证里面填写的内容,和你家承包经营的林地的情况是不是相一致?

一致

篇7: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情况调查问卷

选修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您好!

感谢您参加本次问卷调查。这份问卷旨在了解大家对本学期开设的选修学校课程的看法

和意见,让学校了解课程的实施状况及优缺点,以便使得您更好地改进教学,帮助学生学习

和成长。本次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请依照您的真实想法选出问题答案。感谢您参与和支持!我所教授的学校课程是

1.这学期,我是通过()的方式确定了参加学校课程学习的学生。

A.根据学生兴趣,自愿报名B.因学生具备某方面特长,特别选定

C.为学生提供参考性意见D.其他方式

2.经过一学期的探索和尝试,我对自己教授的选修学校课程感到满意。()

A.非常同意B.有点同意C.有点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

3.课程的内容新颖实用,我的讲授富于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A.非常同意B.有点同意C.有点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

4.我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耐心认真地对待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A.非常同意B.有点同意C.有点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

5.课上,整个班级的合作氛围很好,并且我会尽量给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A.非常同意B.有点同意C.有点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

6.我经常使用(),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可多选)

A.教学媒体(如:电脑课件、影像资料等)B.新颖有趣的实物、模型

B.常用教具(如:卡片、挂图)D.经过编纂的文字材料(如:学案、书籍)

E.其他

7.课上,我通过()的方式帮助学生不断消化吸收新知识。(可多选)

A.认真讲授B.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动手操作学习内容

C.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D.让学生扮演小讲师,为同学讲授、示范

E.其他

8.课下,我(会/不会)给学生布置作业。我认为这些作业()(可多选)

A.十分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B.可巩固所学内容C.有助于对其他学科的学习

D.让学生有机会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领域E.其他

9.通过教授选修学校课程,我的收获有()(可多选)

A.拓展了新的教学领域B.体验到了教学的快乐

C.提升了自身研究能力D.发掘到自身具备的教学潜能

E.其他

10.我想用几句话来形容自己教授的选修学校课程(可以是优点,或者授课感悟等)

11.我觉得选修学校课程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篇8: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情况调查问卷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 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 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它包括课程的构建原则、培养目标、学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 以及课程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当前, 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 (简称汽修) 专业碍于师资力量、实训条件等限制, 依然在采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顶岗实习”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以知识为本位,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逻辑关系。但这严重忽视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导致学校的教学目标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不符。中职学校大力培养的学生与企业所需要的员工相差甚远。很明显, 这样的课程体系已不适用于当下的中职汽修专业。笔者通过对西南地区的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及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走访、调查、分析, 发现当前西南地区中职汽修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的具体问题有:

(一) 不同职业岗位的学生共用同一课程体系

目前西南地区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有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维修、汽车涂装、车辆前台接待。但所有课程体系的安排都是一样的, 这种“一刀切”的课程体系所涵盖的课程很多, 但限于学时, 课程的专业深度设置较浅。这就造成了学生就业后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对其进行再培训。

(二) 所使用教材不符合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需求

当前中职汽修专业的教材参差不齐, 这些教材一是完成于上世纪末, 严重落后于现今的汽车技术;二是东拼西凑, 内容不够严谨或深度不够。

(三) 使用实训设备量达不到需求

尽管很多学校通过新校区建设、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对汽修专业实训设备的更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目前仍存在设备陈旧、地点分散、不成规模等问题, 根本不能充分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四) 对学生的考评机制单一

当前对中职汽修专业的学生考评主要以中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方式。但在职业资格证书中目前多数学生仅有初级、中级汽车维修工证书可考取。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其他汽车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认证, 局限于学生的就业。

(五) 学生缺乏向更高学历晋升的机会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严峻, 很多学生为具备更高层次的岗位能力, 有着向更高学历晋升的渴望。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的学生多数是通过自考、成考等方式进入高职的, 这些学校自身尚没有形成对口高考的途径。

在教育部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形势下, 推进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汽修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由传统学徒制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历史过程才演变而来。传统学徒制是一种古老的职业训练方法, 指在职场活动中, 通过师傅的传帮带, 使师徒获得职业技术和技能, 主要是在师傅或专家的指导下掌握所学手艺或工艺的背景知识和取得实际工作的经验。如德国于15世纪开始发展学徒制, 在工业革命时期逐渐过渡到现代学徒制, 最终形成了举世瞩目的“双元制”职业教育;1993年英国建立“现代学徒制”, 并于两年后开始在全国正式推广;1998年澳大利亚开始实行“新学徒培训制”, 其实质是把工作与培训结合起来, 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参与, 最后颁发全国认可的学历资格证书。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及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 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它在学校教育和就业之间建立了两个过渡带 (从学校到学徒制, 再从学徒制到就业) , 从而推进了个体从学习到工作的平缓过渡, 减少在过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特点有:

(1) 使学生 (学徒) 获得“职业资格”, 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资格考核鉴定。

(2)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即针对职业工作任务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3)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实践知识 (工作过程知识) 。

(4) 促进职业认同感的建立与发展。

相比国外, 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起步较晚。教育部从80年代初开始与德国有关机构 (如汉斯塞德尔基金会、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等) 合作, 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试点;2006年, 江苏大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企业合作, 形成了本土化的“定岗双元制”高职学历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宁波北仓职业高级中学以协议的方式与当地企业开始试行中职教育学历的现代学徒制教学。

总之, 国外现代学徒制及其课程体系构建较为成熟。国内现代学徒制及其课程体系构建:一是试点较少, 发展较慢;二是多数学校及试点或直接与国外企业合作, 或参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当地的企业合作。所以, 对于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指导意义非常有限。因此, 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改革的方法及步骤

现代学徒制下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法就应该是以归纳汽车相关职场岗位能力为起点, 以分析汽修职业能力为基础, 以汽修专业学生 (学徒) 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 将各个课程的构成要素重新优化组合。

结合西南地区目前中职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 提出现代学徒制下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步骤为:

(1)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 确定不同企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 (如汽车零配件生产制造、汽车整车组装、汽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汽车维修等) , 以划分专业方向。

(2) 针对各专业方向, 同企业一起制定培养方案, 包括理论、实训科目和学时设置等。

(3) 针对理论课程, 选择合适、高效的课本、教材 (如有必要, 可组织学校与企业共同编写) ;针对实训课程, 完善、优化实训场地、设备以及环境。

(4) 与劳动社会保障机构协调, 增加职业技能等级的认定项目。

(5) 建设学生晋升更高学历通道, 拓宽学生毕业选择, 如建立高职班、与高职院校联合招生等。

四、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一) 提升中职汽修专业的办学水平

针对中职汽修专业目前所出现的问题, 通过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改革, 整合、完善、优化教学资源, 将西南地区中职汽修专业办学能力提升到一个较高水平。

(二)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自身发展为核心目标, 拓宽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通道。这种体系下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突出, 能够顺利地融入企业、社会, 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 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为企业提供便利

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将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这既可以解决很多企业遇到的“用工荒”问题, 又可以降低企业的新员工岗位培训成本。

五、结语

总之, 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庞大、复杂且具有深远意义的项目。它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持, 更需要课程改革实践的检验与修订。因此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但是, 相信在职教工作者勇于探索和辛勤付出的努力下, 我们终将会在现代学徒制下取得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成功。

摘要:现代学徒制对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课程体系改革也是职教发展永恒的主题。因此现代学徒制下课程体系的改革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从调查当前西南地区中职学校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 详细阐述了中职汽修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因, 同时, 对现代学徒制的由来、发展、概念、特点以及内涵作了详细的介绍, 并对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法及步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汽修,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傅伟, 袁强, 王庭俊.高职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特征与要素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4) .

[2]王盛建.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汽修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34) .

篇9: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情况调查问卷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双语教学;调查问卷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金融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金融学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经济学主干课程,如何有效开展金融学双语课程教学,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

第一,顺应学科发展趋势,弥补微观理论的不足。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学专业设置主要借鉴国外金融学科“经济学院模式”,这种模式关注的重点在于金融理论和宏观金融问题,货币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国际货币与金融经济学、金融市场学等是最重要的必修课程。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也沿袭这种模式开设专业课程,这显然与其办学定位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错位。

随着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上述模式的不足逐步显现,国内部分高校尝试在课程设置上吸收并采纳国外金融学科“商学院模式”。这种模式着眼于微观领域,特别强调金融市场实践问题,将金融纳入管理学范畴,投资学、公司财务、金融工程、金融经济学、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金融市场等成为最重要的课程。因为这些课程具有强调微观、强调应用等特点,完全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所以从长期看我们也应该在金融学课程设置上逐步向这一模式转变,但是由于短期内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这种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通过双语教学的方式,引进上述课程作为必要的补充已经成为现实的选择,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适应金融业全面开放的现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金融全球化,已经深刻影响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随着入市后五年保护期的结束,我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金融资本、人才的双向流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愈加频繁,观念、技术和市场竞争都越来越显现出国际化特征。客观现实对我国高等教育财经类专业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国际视野,要加强外语能力的培养。通过双语教学的形式,使财经类专业学生掌握本专业的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表达方式,进而跨越文字障碍,了解金融学最新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无疑将大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开展金融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金融学双语教学的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是某学院三年级第一学期会计学本科专业的所有学生,共计88人,实际回收问卷69份,有效应答率为78.4%。问卷调查遵循自愿原则,采用匿名形式。

设计此次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基本信息,从而明确双语教学的目标,探索有效的双语教学实现模式。调查问卷涉及学生对金融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兴趣、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学生的语言基础、双语教学的效果、学习中面临的困难、教学手段的评价以及建议和要求等七个方面,共设计了14个问题,每个题目均有多个备选项,学生从中选出认同度最高的一个或多个答案,部分题目学生可以自主发挥。问卷调查的具体结果经汇总后列于下表1中。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1学生的英语基础。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这届学生四级通过率为56.5%,六级通过率仅为7%,两者合计为63.5%,另外高达85.5%的学生并没有阅读过金融学课程原版教材。这些数据一方面显示在这届学生中开设金融学双语教学课程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另一方面又说明学生的语言基础普遍不高,之前也没有接触过原版教材,因而双语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设置、教材选取等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可接受能力。

2学生对双语教学的主观认识。我们是通过两个方面来衡量学生的主观认识的。其一,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调查显示,有63.8%的学生对双语学习兴趣一般,只有近19%的学生持有浓厚兴趣,这一点是与上述学生的英语基础正相关的,说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热情,从感性认识上看普遍不高涨。其二,学生对双语学习的理性认识。有65.2%的同学认为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工具,有85.5%的学生相信双语教学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程度的帮助和提高,同时认为应该增加双语课程教学的学生多达75.4%,这三个数据均高于对双语学习兴趣一般的63.8%的水平,这反映了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是对双语教学普遍认同的,更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这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如何设置课程和选用教材,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双语学习过程中的体会。通过一学期双语教学实践,第一,有49.3%的学生认为其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阅读原版专业教材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有37.7%的同学对双语教学的形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些说明学生对双语教学还是比较陌生的,我们提供的双语教学产品还是远远不够的。值得欣慰的是,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已经打破了语言给专业课学习带来的障碍,开始从感性的角度接纳原版教材,这无疑是我们进行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第二,对于双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大多数同学(66.7%)选择了“专业词汇偏多”这一选项,这说明学生接触的原版教材还是太少,目前阶段学生还只是停留在双语教学要求的最低层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注重对语言的讲解,其次才是对专业知识的讲授,而不是相反。

4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一学期的双语授课,有44.6%的同学认为教学效果良好,也有42%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这既说明了学生对此次教学实践普遍持中性偏褒的评价,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存在较大的不足,需要加强对双语教学规律的研究和探索。

5双语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我们所提供的有关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许多分类备选答案中,学生认同度最高的却是较为笼统的两个选项,选择“侧重对专业知识的讲授”者占55.1%,选择“应混合使用中英文授课”的同学占76.9%。对此,我们的理解是:之所以选择混合使用两种语言,是与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英语水平密不可分的,也是对专业词汇过多的一种弥补手段,因而认同度较高,在有两种语言授课的情况下,学生更愿意多吸收专业知识,而不是将双语教学仅仅当做是“专业知识+英语学习”。

三、对金融学双语课程改革的思考

总结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学生的反馈意见不仅仅是个别学校所特有的,实际上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英语基础一般,但参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较高,教师授课认真,但教学方法

较为简单,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对金融学双语课程的改革,必须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途径等各个环节体现这一特点,这样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

(一)双语教学的目标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生源的基本情况,我们认为金融学双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在校学习期间的基本目标是引导学生打破语言障碍,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去阅读各类原版专业资料。

(二)双语教学的模式

以上述双语教学目标为指导,我们选择了以引导式和启发式为主,以实践性为辅的双语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科研型和教育科研型大学的双语教学模式,并不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对学术性和纯理论性的讲授上,对于技术分析也不做过多的要求,同时并不要求学生较多涉猎过于深奥的学术前沿,相反,我们认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启发,才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深入学习,并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不仅如此,通过实践性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对于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

(三)实现双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

1课程设置。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双语教学,首要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课程以及双语课程开设的时间安排。在课程选择方面,要体现出应用的特点,诸如金融学等专业课程应是开设双语教学的首选课程,其次一些专业基础课,如西方经济学等,考虑到其与金融学等应用类课程的学科传承,也可以有选择地逐步开展。在双语课程开设的时间安排上,为使得双语教学具有连续性、系统化和全面性,可以考虑从大一开始即开展双语课程教学,尽量避免双语教学时间选择上的阶段性和分散化,尤其是双语课程不能开设在大三及以后学期,这样会让学生顾此失彼,从而产生应付心理,以至严重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2教材选取。金融学双语课程教材的选择,是许多学者和教师争执的焦点问题,因为一本适合的好教材是双语教学正常开展及教学效果提高的有力保障。考虑到原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不少人反对直接使用原版教材,转而采用中文教材或自编双语教材,对此我们认为,教材的选取应该和双语教学的目标保持一致,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认为还是应该选用经典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其理由包括:第一,原版教材可以保证教材语言的准确性、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正确性,总体上有利于教师授课的严谨和规范;第二,现有的许多自编双语教材,无论是从专业知识还是在语言规范上,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难找出令人满意的金融学双语教材;第三,我们进行双语教学,目的是打破语言障碍,让学生有兴趣去阅读各类外文资料。如果采用中文或者是自编教材教学,则学生无法获得对原版教材的切身感受,总体上影响学生双语学习的效果。

针对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材难度和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加以克服。一是尽量以经典教材为主,教材的整体难度要和学生水平相当或者是略低,教材的选取尽可能偏向于微观领域,这就要求教师要对金融学的国外经典教材非常熟悉;二是选择原版经典教材最新的版本,这样可以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三是配以该教材的中译本,以便于学生参照阅读;四是除经典教材之外,双语教学材料还应该包括国外报刊、登载的有关金融学的素材和案例等,这些材料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增加学生对金融学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广受学生欢迎,对此我们不应忽视。最后,学生在阅读原版教材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应该是阅读习惯问题,而不是语言本身,其实涉及的语法及惯用法对本科生来说并不难,至于专业词汇,熟悉一段时间后自然会掌握,而这也是他们应该掌握的,选择适当程度的原版教材,也可以部分减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语言难度。

3授课方式。选择适当的授课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在授课方式上深入探索,不断创新。

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可以尝试采用诸如案例教学、头脑风暴、情景模拟等课堂教学方法。其次,强调互动交流,启发和引导学生用外语来思考、陈述和解决实际问题。再次,针对学生外语基础的参差不齐,可以有侧重的对原版教材选择使用,诸如基本原理、基础性概念和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点可以花较多时间,仔细讲解,让每一个学生透彻了解,而对理论的深入阐述和较深层次的知识点则可以引导有能力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继续阅读,教师做好解释工作。

授课语言的使用,我们认为在总量上,外语的使用量不宜低于50%,可以先少后多,逐渐加大分量,同时注重对两种语言的交叉使用,特别是学科的难点如一些概念、原理要确保解析清楚,可以先做出相应的汉语注释,再用英语借助板书精确讲述。此外,课前给学生提供专业词汇英汉解释,课堂上对于一些长句、语法结构复杂的句子进行重点分析释疑,在回答问题、作业完成以及考试方式上也尽可能地采用英语形式完成。

篇10:关于文秘专业就业情况的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所在的公司名称:

3.如果让您选择继续学习,您会主要考虑的内容是

A.读学历 B.考证书 C.实用技能D。其他

4.您现在的工资待遇的范围?

A.1000元以下B.1000—2000元C.2000-3000元

D.3000-5000元E.5000元以上

5.您在工作中是否有运用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

A有B基本有C很少D没有

6.您在工作中觉得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可多选)A文书撰写B会务工作

C接待处理来访来信工作D日常领导交办工作

7.如果您对目前的职位不太满意,您觉得限制您晋升提薪的主要原因是

A.能力B.文凭C.人际人缘D.制度

8.您是通过何种途径找到这份工作的?

A人才招聘会B网上招聘

C熟人介绍D寄发自荐材料

E自主创业F其他

9.您认为文秘工作的性质是什么?

A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B能说会写的人

C为老板服务的人

D公司打杂人员

E其他

1O.您是否打算一直从事文秘行业?

A.是B.否C.没考虑过

11.您愿意在何种单位就业?(可多选)

A机关行政单位

B事业单位

C国有企业

D民营企业

E外资企业

F农村和社区

G其他

12.您找工作首先考虑的是什么?

A工资高低

B工作地点

C能发挥才能

D能提高能力

E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

13.您在从事文秘工作中觉得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可多选)

A.文书撰写

B.会务工作

C.接待处理来访来信工作

D.日常领导交办工作

14.您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大学毕业生数量太多

B社会单位用人需求不大

C社会单位(特别是企业)不要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 D大学生不愿到郊县、镇所在的单位工作

E大学生所学知识、能力不够,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 F大学生不能吃苦,眼高手低

G其他原因

15.进入企业,您希望从企业中得到什么(限选两项)

A.企业的从业经验B.良好的专业技术

C.前沿知识信息D.广泛的人际关系

E.团队合作技巧F.良好的薪酬福利

G.稳定的工作岗位H.其他

篇11: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情况调查问卷

尊敬的企业领导、业界友人: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符合企事业单位实际需求的外贸人才,浙江树人大学外经贸学院拟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征询用人单位的意见。本调查是一次针对外经贸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将作为我院调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依据。我们郑重承诺绝不将涉及贵单位信息的内容另作他用或从事有损贵单位利益的行为。问卷中有些题目是选择题,请在符合贵单位情况的选项前的“□”中填写“√”;有些题目是问答题,需要填写实际数字或内容,请您写在相应的空白处。真诚地感谢您在百忙中对我们的调查所给予的支持!

浙江树人大学外经贸学院2009年4月15 日

1、贵公司的企业性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上市公司□其它

2、贵公司国际贸易业务类型:□为仅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有自主出口权的生产型企业□其它

3、贵公司所在地:浙江省市(或县)。

4、贵公司员工总数:约人

5、如贵公司有网站,网址是

6、贵公司近2年有无招用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计划: □有□无

如有,贵公司需要以下哪些岗位?(可多选)

□外贸业务员□业务助理□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商务秘书

□外贸报关员□外贸报检员 □其它

7、以下哪个学历水平可以满足贵公司对外贸业务员的学历要求?□研究生或以上□本科生□大专生□高中生□其他

8、如贵公司要招聘外贸业务员,可能会考虑从哪些专业的毕业生中选择 ?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外语专业毕业生□与产品直接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不考虑所学专业

9、贵公司在招聘外贸业务员时最关注以下哪些因素?(可多选)

□学历□性别□年龄□学习成绩□实践经验□外语能力□专业知识□户籍所在地□工作态度□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产品知识□外表□其他

10、作为企业负责人,请你对员工的专业素质按重要性进行排序,分别是。① 吃苦耐劳的精神② 工作认真负责③ 创新能力④ 团队合作精神⑤公关交际能力

⑥ 熟悉业务⑦后续学习能力

11、贵公司对外贸业务员的英语能力有何要求?

□英语专业八级□英语专业四级□英语六级□英语四级□不看重考级证书

12、从业务工作来看,您认为哪些语言课程比较重要?(可多选)

□英语阅读□英语口语□口译□笔译□听力□英语应用文写作

13、您认为外贸业务员是否有必要选修第二外语?

□有□否

如果有,哪一语种对贵公司相对重要?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韩语□其他

14、从业务工作来看,您认为哪些专业课程比较重要?(可多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国际营销□国际金融□国际结算

□国际商法□电子商务 □报关实务□外贸综合实训□外贸商品检验其它

15、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说,您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进行外贸商品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

□有必要□没有必要

16、如果学校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进行商品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您认为最低应达到什么程度?

□掌握入门知识□掌握基础知识□掌握比较专业的知识□能够和专业人士进行沟通

17、对贵公司或贵部门来说,目前希望业务员具备哪方面的商品知识和技能?

□纺织服装□化工□机械□电子□其他(请写具体商品类别)

18、您认为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取得哪方面的专业资格证书作用较大?

□商务英语证书□国际商务师证书□外销员证书□单证员证书□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高级营销员证书□证书作用不大□其他

19、除专业课外,贵公司认为外贸业务员还应该接受以下哪些训练?

□商务礼仪□语言表达艺术□职业素养□其他______________

20、贵公司是否对新业务员进行入职培训?

□有□没有

如果有,主要进行哪方面培训?

21、贵公司是否曾录用过浙江树人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

□是□否

如有,贵公司对我校该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如何?()

□很满意□还可以□不大喜欢□以后不考虑录用

贵公司认为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在下列哪些方面有待提高?

□技能水平□沟通能力□英语能力□管理能力□实践经验□商品知识 □ 其他____________

22、贵公司有没有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有□没有

如果有,主要是什么形式(指职工培训、项目开发、技术指导、实习基地等)?

23、贵公司是否愿意接纳我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实习?

□愿意□不愿意□无所谓

若愿意接纳,贵公司每年需要学生大约人,希望学生实习的时间长度,希望实习安排在每(大致月份),公司相关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24、你认为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最大不足是什么?

□理论与实践脱节□适应能力弱,上手慢□知识面过于狭窄□动手能力差 □与客户沟通能力弱□缺乏职业态度□其它

25、贵公司认为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有效的招聘方式是什么?

□通过网络□参加人才交流会□参加大专院校招聘会□到学校定单招聘

26、请贵公司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些建议或意见,谢谢!

填表单位(盖章):

篇12: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情况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要对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调研。此问卷不记姓名,请您放心填答,调研会占用您的一点时间,但是你的宝贵意见会对此次调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您能支持我们的工作,谢谢!

1.你的年龄:()

A.25岁以下B.25—40岁C.40—55岁D.55岁以上

2.您的学历:()

A.初中及以下 B.高中或中专C.大学本科或大专D.研究生及以上

3.目前您的家庭人均收入是:()

A.500以下B.500—1000C.1000—3000D.3000以上

4.80年代初,你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

A.10以下B.10—30C.30—50D.50以上

5.您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自己生活的地方变化大吗?()

A.变化较大B.变化较小C.没有变化D.说不清楚

6.您认为家乡在这30年中变化最大的是哪些方面()

A.乡村建设发展,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

B.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企业发展

C.政治民主化进程加速,社会法制化增强

D.思想观念改变,逐渐易于接受社会新鲜事物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您觉得改革开放30年给您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A.市场经济发展,商品多样化,购物更方便

B.家庭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达到小康水平

C.与外界联系加强,拥有更多信息收集渠道

D.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周围人的道德素质提升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改革开放30年中,您居住条件是否有所改变?()

A.变化较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大幅改善

B.变化不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适当改善

C.没有任何变化

D.有变化,居住面积变小,居住质量及环境有所下降

9.在改革开放30年中,您家庭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所变化?

A.变化较大,高等教育已经走入家庭

B.有变化,专业技能学习已经成为教育主导

C.有变化,义务教育已经基本完成D.变化不大,义务教育无法完成E.完全没有任何变化

10.(1)目前您的主要休闲方式是?

A.电视媒体B.网络媒体C.外出活动D.其它_______

篇13: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情况调查问卷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 国务院、教育部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法规鼓励高校学生创新创业,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号)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也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川办发〔2015〕64号) 。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 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 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本次调研目的旨在为进一步理清教师施教现状, 充分发挥教师育人作用, 进一步完善我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情况。

2.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途径。

3.希望得到的支持和培训内容。

4.对学院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意见。

调查采用线上和线下填写问卷相结合的方法, 由课题组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问卷。问卷题目包括单选、多选以及开放式的意见建议等类型, 设计问题数共计13个。

本次调查发出50份问卷, 其中线上30份, 线下20份, 共回收48份问卷。48份问卷主要来源于三类教师:一是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教师, 32人;二是专职辅导员6人;三是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人员10人。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展情况

我院教师一致认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满足我国经济转型急需人才的突破口。在调研的教师中, 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担任过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且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偶尔会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 我院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十分重视, 并且已经投入实际的教学研究和课堂中了。

(二)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的途径

调查从三个维度来了解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的情况。一是教学内容。有85.42%的教师认为,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创新也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这也符合国务院在36号文中提到的要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任务要求。二是教师背景。有76.19%的教师认为, 最好是有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背景或有创业经验的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同时认为师资缺乏是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障碍。有57.14%的教师打算创业。这表明, 我院教师认同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性, 并希望能多方面提高自己, 所以加强对教师的政策引导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三是实施手段。有71.43%的教师认为, 通过比赛、活动等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最好手段。

(三) 希望得到的支持和培训内容

86.19%的教师认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训, 是提高教师育人功能的最好方式。最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是创新创业技能和经验的培训, 其次是创新创业成功案例的交流培训, 提高教学手段、方法和内容创新的实战培训以及创新创业理念的培训。

四、对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几点建议

从调研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教师有满腔热情, 但是缺乏科学的规划, 且基础十分薄弱, 通过数据分析, 对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有几点建议。

(一) 进一步明晰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创新创业教育是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素质教育, 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 是全面覆盖、面向全体、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全过程的一种教育模式, 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去创业。要纠正创新创业教育的“精英观”, 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众教育”观念。教师只有时刻清晰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目的, 才能更好地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

(二) 要加强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和文化培育

要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 通过高频次和高水平的讲座投放、建立创业社团、多渠道的专题信息, 以及竞赛和主题交流等专项活动等途径加强学院创新创业的文化建设, 培育提倡独立思考、弘扬个性、允许失败等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包容性的文化氛围。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是学生得到意识的提升, 同时也在不断激发教师的兴趣点和积极性, 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来。

(三) 建立科学的分层级师资团队

1. 细分校内师资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能按“全才”的标准去建设, 必须根据育人功能的不同进行任务细分, 才能更好地各司其职。一是教学型, 主要负责创业意识引导和企业与商业基本知识讲解的讲座和课堂教学。二是管理型, 主要负责创业社团建设与管理、创业专项活动组织和竞赛、创业资源平台搭建和服务, 包括孵化基地建设和管理以及校外导师的联络等。三是专业和科研型, 主要负责项目技术研究和资源整合, 并为学生参加竞赛提供技术指导, 带领学生进行成果转化。

2. 建立校外导师团队

要结合区域经济和我院的专业特色选择行业, 最好能选择各行业前4名的企业的中层管理者, 建议岗位能覆盖企业研发、生产、营销、HR等职位, 校外导师团通过本地指导与在线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重在弥补本校教师创业实战知识的短板。

3. 优化内部管理体制

目前学院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缺乏统一的管理, 合力不足, 然而创新创业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院各个部门就必须协作支持。建议由教务处负责教学型和科研型师资队伍建设;团委负责从事社团管理和竞赛管理的师资队伍建设;招就处负责从事创业项目、资源平台服务和搭建的师资队伍建设, 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3+1 (三层级校内教师+校外导师团)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四) 对不同层级的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培训

将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教学型教师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经典案例的研究学习, 重点开展创新创业环境与体系构建和企业与商业精要知识等培训;管理型教师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学习, 重点开展创新与创业能力整合培育能力、商业模式设计与论证、创业项目融资引导体系以及创业计划大赛指导等培训;研究型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研究学习, 重点开展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等培训。

(五)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管理

建立相关配套制度, 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一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 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了解各行业的商业运行模式和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二是建立创新创业教师定期考核、淘汰制度, 改革教师评价体系, 注重在实践中评价人才。三是建立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团队的管理制度, 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让教师有充足的空间和精力开展研究工作。四是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奖励制度, 鼓励教师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 是一种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年企业人才培养经验证明, 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是“赋予有挑战性的工作”, 而创业正是这种性质的工作, 在有挑战性的工作中, 人的自主学习意愿与潜能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对于教师来说, 也是同样的道理,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 无疑是大部分教师传道授业道路中的最大挑战。所以, 学院要加强顶层设计, 搭建科学的组织架构, 不断加强各层级的培训学习, 教师才能给予学生最好的创新创业启蒙教育。

摘要: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 教师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 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为了进一步了解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 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作用, 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问卷和分析, 希望能对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所启发。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师,课程,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娅.云南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基于教师调查问卷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1 (1) .

篇14: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情况调查问卷

关键词:问卷调查;教学改革;航空信息处理

无人机获取的航空信息可分为航摄视频和航空图片两种主要形式。航摄视频具有快速、实时、连续、同步的特点,航空图片能多光谱拍摄、高清晰显示战场情况,与航摄视频配合使用,相得益彰。无人机航空信息处理课程是无人机任务设备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学员普遍认为航空信息处理难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员自身的文化基础及实践操作能力薄弱,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课程教学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适应专业的发展和职业教学的需要,了解学员在无人机航空信息处理课程中的学习掌握情况,以及对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有哪些建议,笔者进行了关于无人机航空信息综合处理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在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上的几点建议。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收发

本次调查面向参加该课程学习的本专业学员进行,为了调查结果真实有效,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105份,有效调查问卷103份,回收有效率为93.64%。问卷的内容涉及学员基本情况、入学前信息处理相关素养情况、无人机信息处理技术学习情况及课程教学安排及方法四大方面。对回收的调查问卷采用SPSS软件和人工核查的方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员基本情况。由于本校生源主要以士官为主,学员年龄以及入学前学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调查对象中,本科及以上学历6人,占5.83%;大专或中专学历12人,占11.65%;高中学历69人,占66.99%;初中及以下学历16人,占15.53%。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本专业学员高中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员相对较少,专业学员整体文化素养偏低,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被调查学员中,高达86.41%的学员来自农村,因此大部分学员入伍前比较难接受到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计算机专业操作练习,在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功底不深。

2.入学前信息处理相关素养情况。通过该调查,主要希望了解学员在入学前的相关专业基础水平。在被调查对象中,有72.82%的学员在原部队并未列装无人机,因此,大部分学员在入学之前对无人机航空信息处理专业接触不深,较少进行信息处理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而且在被调查学员中,有44.67%的学员入学前计算机的使用仅能达到会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操作,如聊天打字等,仅有31.07%学员曾经听说或使用过信息处理软件,主要集中在拍摄或处理视频方面的操作使用。因此,学员信息处理软件方面的基础并不十分牢固。

3.无人机信息处理技术学习情况。由于本次调查正值课程结课之际,问卷专门设计了对学员课程实际学习掌握情况的调查内容,以期了解无人机航空信息处理教学的实际效果。分析调查结果,学员普遍表示图像处理、判读以及视频处理方面教学内容较容易接受,掌握情况都比较良好,有81.55%的学员表示能够达到理解或独立操作层次的知识技能目标,但是在航空图像定位与测量方面学员掌握情况不甚理想,有69.91%的学员仅能掌握立体观测及定位的基本原理知识,缺乏对深层次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实际应用的把握。这一情况与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基本一致。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二:一是学员立体几何及空间构图的基本素养较为欠缺,二是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形象有效的方法手段辅助学员理解立体观察及定位的原理及流程。

4.课程教学安排及方法情况。该方面调查主要针对的是学员对于课程内容安排及教学方法的感受及理解情况。在理论讲授环节,有72.82%学员对原理教学安排及上课模式比较满意,不满意的方面主要集中在课程信息量比较大,难以消化;95.14%的学员觉得对当次课程的教学重点能够基本把握;88.35%的学员认为教学课件中文字和辅助内容搭配比较均匀;81.56%的学员认为教员的教学基本面向全体学员,讲授速度适中。由此可见,课程的教学安排整体比较合理,学员基本能够接受。

对实践操作训练环节,调查中68.93%的学员认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都能按照教员的要求进行学习操作。75.73%的学员表示比较喜欢教员给大量练习时间用来自己操作练习,教员从旁指导,只有11.65%的学员喜欢教员组织讨论和大家一起探讨合作完成。由此可见,大部分学员偏向于实际动手操作,而不是讨论思考解决问题。

三、无人机航空信息处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调查问卷的结果,笔者结合在近两年实际授课中的体会,对今后无人机航空信息处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学员在入学之前对无人机专业接触不深,较少进行信息处理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加之学员普遍反映对信息处理流程的把握整体性不强的特点,建议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按照无人机航空信息实际处理流程,以航空侦察图像分析处理、情报获取任务为牵引,将任务分解为各具体实训项目,并将各项目分解为各详细科目,各科目明确具体知识点或技能。在具体内容设置上突出项目和任务的目的性,贴近部队实战化要求,注重对项目和任务的解决分析思路的引导,从而训练学员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加情境式教学方法。针对调查中部分学员提出的理论课程信息量大、内容枯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建议理论课程的授课可以设置课程情境,增强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在实际理论讲授学习过程中应以学员为主导进行理论的自学探究,必要时还可进行适当范围的讨论交流。教员则负责引导学员学习方向及补充升华理论知识,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置合适的问题引发学员思考与讨论,由情境和问题牵引教学内容的逐步展开,使学生“亲其师”,在教学中成为主动积极的参与者。

3.攻关知识难点、重点。针对调查中反映的部分教学内容学员掌握情况较差的情况,可以从中适当选取一些知识点作为重点攻关内容,由学员小组进行集体讨论学习。教员可布置学习任务,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引导学员在课上以及课后作业中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并选取部分课堂授课时间,由每个学习小组选出代表当堂讲解知识点,在反复自学讨论及讲授过程中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对课堂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积累和总结,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

4.建立学员互助小组。针对调查中反映的部分学员文化基础和动手能力较差、信息处理能力水平差距较大的情况,在实践课时中可以发挥优秀学员的作用,建立学员指导组长负责制。课前预先进行能力摸底调查,由信息处理功底较扎实、操作素养较为良好的学员担任组长,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负责指导其他组员完成实训科目的操作练习。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适当的交流评比,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洪宇,龚建华,等.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及后续处理探讨[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23(4):462-466.

[2]王哲,周剑.制度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基于制度经济学课程的调查问卷[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9(4):56-58.

上一篇:党代表选举程序主持词下一篇:国学社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