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

2024-06-06

如何应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精选6篇)

篇1:如何应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利益关系格局不断调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随着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难以得到完全满足,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引发的信访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纷繁复杂,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做好信访工作,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特点

1、上访主体和上访内容趋于多元化

随着改革过程中社会深层次矛盾的逐渐暴露,信访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触及的层面不断增多,上访的主体从过去的困难户、老弱病残等一些弱势群体逐渐扩伸到拆迁户、企业军转干部、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社区居民等各种群体,上访的内容也涵盖了征地拆迁、就业安臵、企业改制、社会保障、劳动医疗保险、换届选举等方方面面。

2、信访形式和信访途径趋于多样化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一些弱势群体和利益集团对信访的依赖和利用程度逐渐增强,上访主体不再限于传统的信访方式,采取越级上访、拉横幅、喊口号、堵路、闯会场、围堵办公场所、上网发帖等非正常的方式反映问题的情况日益增多,而且近年来集体访也逐年增多,集体访的的特点是组织性强,人员众多,动辙几十人上访,有时甚至几百人上访,不乏别有用心的人,在其中煽风点火、起哄,场面难以控制。

3、信访调处和维稳工作趋于艰难化

一方面,信访对象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都很现实,且涉及到自身利益,他们也带有极强的目的性,要求为其解决实际问题,不达目的,不肯罢休,甚至通过群访、制造舆论氛围、扩大事态影响等各种非正常手段向政府部门施加压力,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许多信访问题时间跨度长、情况复杂,涉及面广,调查取证、调解处理增加了难度,有时候很难使来访者满意,我们稍有疏忽,处理不当,就容易在社会上产生消极影响。

二、新形势下信访工作难度加大的原因

1、群众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但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其中不乏一些群众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比较单薄,当遇到问题时,不知道该去哪个部门反映,往往采取上访的方式解决。而且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许多信访事件的影响力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传播而逐渐扩大,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假象:只要上访去政府闹一闹,事情就能够解决。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存在着信“闹”不信“理”、信“访”不信“法”的认识误区,在遭遇到不公平待遇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通过正当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是第一时间去上访,这就使得信访事件逐年增多。

2、部分国家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

随着信访问题的日趋复杂,既有历史遗留下来得不到妥善解决的问题,也有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既有群众要求合理但政策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也有因期望过高、要求苛刻使问题难以解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信访干部要准确把握做好新时期群众信访工作的措施,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带着感情做

好群众信访工作,化解矛盾。但现实是一些单位的信访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方法简单,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有的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徇私情、打击报复,导致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答复,对政府的信任程度降低,被迫走上越级访、集体访的道路。

3、社会转型过程中,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维稳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不断暴露出来,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难以适应当前的形势。如征地补偿、拆迁安臵、职工下岗这臵等问题必然涉及到各种利益的再分配再调整,而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跟上,使一些问题的处臵缺乏相关依据,有很大的随意性,引发了信访事件的增多。同时,由于基层信访工作人员配备不齐,信访员一身兼多职现象突出,且人员变动频繁,这导致信访干部在职责上、时间上和精力上都“专”不起来,无法实现维稳工作的全覆盖。

三、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深入排查矛盾纠纷

按照“抓小、抓早、抓苗头”的要求,对排查出的问题,要跟进化解措施,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限期解决;信访案件包案和督办制度。对于复杂、疑难信访问题,落实党政领导包案责任制。包案县级领导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臵,一包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案件不结,包案领导不变,直到“案结事了”。信访部门要加大信访案件的督办力度,对责任心不强、措施不到位,导致案件久拖不决的单位及时进行工作指导和通报。

二是责任追究制度。各部门要制定关于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实施办法》,凡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不到位引发群众重大信访问题的,要倒查责任,对相关责任人严格追究,决不迁就.2、加强信访队伍建设

提升服务理念,信访工作人员要切实增强宗旨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强化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意识,使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到位,服务到位,从源头上减少群众信访案件的发生;

3、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

通过开展《信访条例》宣传和法制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方式表达访求。

4、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是信访案件包案和督办制度。对于复杂、疑难信访问题,落实党政领导包案责任制。包案县级领导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臵,一包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案件不结,包案领导不变,直到“案结事了”。信访部门要加大信访案件的督办力度,对责任心不强、措施不到位,导致案件久拖不决的单位及时进行工作指导和通报。

二是责任追究制度。各部门要制定关于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实施办法》,凡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不到位引发群众重大信访问题的,要倒查责任,对相关责任人严格追究,决不迁就.四是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重大决策、重大工程立项前,首先要从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做到凡有明

显不稳定风险的决策不出台,绝大部分群众不支持的项目不立项。

3.加强信访队伍、阵地建设,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础。一是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强信访干部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信访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做到“热心、耐心、真心、公心”接访。

二是加强群众工作平台建设。联合接访中心、乡镇群众工作站、村及企事业单位群众工作室,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平台,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特别是要加强联合接访中心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合会诊、解决问题、责任追究等运行机制和制度,真正做到“一条龙接待、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使联合接访中心真正从信访问题的“中转站”变成 “终点站”。

4.落实好“三个三”,是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举措。一是抓好党政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各级领导干部要定期接访,在公开接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筛选重要信访事项进行带案下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分包的信访案件搞好约访。

二是要“清积案、消重案、化新案”三管齐下。对现有的积案重案逐个建立台帐,层层签订责任状,限期解决。对于新案要落实首问首办负责制,确保群众反映问题及时解决到位。

三是来信、来电、来访同样受理。增设专门机构和人员处理群众来信、来电和网上信访。同时做好信、电、访的衔接,实现受理渠道多样、办理程序规范、办理结果一致。

5.落实好“两个制度”是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是信访案件包案和督办制度。对于复杂、疑难信访问题,落实党政领导包案责任制。包案县级领导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臵,一包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案件不结,包案领导不变,直到“案结事了”。信访部门要加大信访案件的督办力度,对责任心不强、措施不到位,导致案件久拖不决的单位及时进行工作指导和通报。

二是责任追究制度。各部门要制定关于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实施办法》,凡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不到位引发群众重大信访问题的,要倒查责任,对相关责任人严格追究,决不迁就.6.依法治访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有力支撑。

上访人反映问题已解决到位,但仍重信重访的要启动调查处理、复查、复核“三级终结”程序。对缠访、闹访人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批评教育。对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扰乱公共秩序和机关办公秩序的上访人,要坚决依法进行打击,维护井然有序的信访秩序。

篇2:如何应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

海基会.海协会成立以来认真贯彻中共和国家对台工作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反分裂、反“台独”斗争,推动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与交往,促

进海外反“独”促统力量的团结与联合,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台湾问题,并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了不懈努力。

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赞成和支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科技交流不断扩大,以及两岸同胞同宗同源、同种同文,这些都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有利条件。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造成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并没有消除,影响台海和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隐患仍然存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还面临着严峻挑战;”

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在新世纪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中国统促会的光荣使命。中国统促会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同“台独”分裂势力作坚决斗争;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促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加强与海外中国统促会和华侨华人的联系,不断壮大反“独”促统力量;积极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献计出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成为联合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纽带,发展海峡两岸民间往来的桥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积极力量,为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篇3:如何应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

1护理工作中护士常见心理压力的来源

心理压力又称心理应激、心理紧张。它是个体“觉察”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 所出现的整体现象, 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1]。护士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有以下几种。

1.1 环境压力

护理工作是一项具有较大挑战性的职业, 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既要面对各种患者病痛折磨和死亡的残酷现实, 又要面对各种各样患者和家属交往的考验, 极易导致心理负荷的加重和身体疲劳。

1.2 “三班倒”工作方式

护理工作具有轮流值三班的特点, 日常生活没有规律, 加之没有周末和法定节假日的定向休息, 易造成心理矛盾和家庭矛盾等。

1.3 超负荷劳动强度

护理工作平凡、琐碎、繁重, 需要护士无条件的承担义务和全身心投入。同时, 目前医院护士编制少、治疗多、危重患者多、抢救多、工作压力大, 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下工作, 极易导致护士身心疲惫。

1.4 被淘汰的竞争压力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 需要护士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这给护士造成智能上的压力。

1.5 责任重大

《国际护士守则》规定, 护士的职责是:“增进健康, 预防疾病, 恢复健康, 减轻痛苦”。护士的工作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 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去胜任。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 使广大医护人员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责任。这些都给护士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1.6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

护士为患者付出的辛勤劳动, 有时得不到社会的公平认可, 部分医院管理者“重医轻护”, “小护士”意识根深蒂固, 认为护士是吃青春饭的, 老护士应当减掉, 从而给老护士带来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 青年护士从老护士的悲哀中已感到护士职业的悲哀。而与同年资的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相比, 护士晋升机会也微乎其微, 使护士在心理上失去了平衡, 产生“失落感”。

1.7 性别特征

护理队伍以女性为主体, 女性的生理特征、情绪化周期波动以及家务劳动、生儿育女、自身求学等多方重负, 易导致护士精力不济和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

2心理压力给护理人员带来的负面影响

2.1 压力的产生使护士的生活规律及睡眠状况发生改变, 经济困难、收入少, 住房紧张;对工作不满意、被人诬告、议论、误会等使护士的人格状态发生改变。

2.2 在出现医疗纠纷时, 临床护士所出现的心理变化:高年资护士易出现迁就心理, 低年资护士易出现愤怒和抑郁心理, 护生易出现恐惧和委屈心理。

2.3 各方面的压力带给护士的心理障碍有病态人格、抑郁和焦虑。不成熟型、成熟型和中间型3类护士的防御机制均差异显著, 护士心理障碍与不成熟型防御方式的显著正相关发生率较高为50%, 但与成熟型防御方式的显著正相关发生率很低为4.76%[2]。提示护士心理防御能力和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 必须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2.4 各种压力的存在造成临床护士普遍存在身心疲劳, 缺乏理解和尊重, 事业无发展前途, 职业满意度低, 再择业倾向大等职业心理问题, 潜在的流失倾向大, 其中与护士自身素质的高低和对护士“重使用轻培养”等因素有关。

3讨论

护士应如何面对各种压力进行自我调控。

3.1 改变对心理压力的认知评价

认知评价是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做出估计[3]。认知评价不同, 同样的压力产生的反应却不同, 护士可通过转换角度去认识压力, 从而降低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2 控制或回避心理压力

通过控制和回避压力, 从根本上减少负面影响的发生, 同时也减少了某些刺激性大的压力所带来的作用, 这是最理想的调整方法。

3.3 合理释放负性压力

选择合适的场所, 采取恰当的方式, 选择适宜的对象, 恰如其分的宣泄负性压力, 消除某种攻击性因子, 以缓解思想压力, 恢复心理平衡。

3.4 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护士应注意培养和塑造心胸宽广, 乐观开朗, 善于自我调节的人格特征, 凡是不要对自己和他人要求太严格, 不要过分认真, 工作诚然重要, 但是快乐的生活更加重要。

3.5 寻求社会支持

当护士受到紧张、恐惧、忧伤、愤怒等心理刺激而面临困境时, 可主动向同事、领导、家庭、朋友等求助和倾诉, 得到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 以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总之, 了解心理压力及其为护理人员带来的负面影响后, 就要从正面积极引导、调整, 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使护士正确对待各种压力, 掌握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 使其建立最佳的心身状态, 以利于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胡佩诚.医护心理学,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 101-109.

[2]郑林科.护士DSQ与PHI评定结果及相关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9, 7 (3) :342-345.

篇4:如何应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挑战

“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了,任务更繁重了,工作更艰巨了”。这一番话语,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当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从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课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职工群众在想些什么,要了解是什么影响着群众的思想并导致了变化,要充分地认识所处时代和环境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形势。我认为,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挑战来自发展环境和形势的变化

首先,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长期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使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商独资等不同的经济成分在统一的市场中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经济成分多样化造成了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中分化出不同的利益群体,多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并存,使一些职工群众在选择时倍感茫然。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着更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更强调生活方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再者,伴随着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伴随着政治民主和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并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思想、文化、组织等的多样化,增大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二)挑战来自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两个根本转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尤其是劳动制度改革的深入,使得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出现了多样化趋势。比如,国企职工转至个体私营、甚至到外商投资企业工作,离退休人员大量增加等。劳动者岗位变动频率的提高,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加大了难度,思想政治工作“断层”、“盲区”已大大增加。另外,目前有部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再加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所必须的人才、物力投入不到位,使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形成了组织存在,但工作是空白的不良局面。

(三)挑战来自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明显增强。然而同时,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和功利性也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就目前的社会心理而言,存在着以下消极方面:一是崇尚感官刺激的浮华享乐心理;二是厌恶艰苦创业的投机浮躁心理;三是追求即时见效的急功近利心理;四是失却正确价值标准的迷惘心理。上述消极社会心理,需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加以及时校正和引导。

(四)挑战来自复杂的国际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世界政治格局多样化正在形成。21世纪,我们面临的是经济、政治、教育、科学、文化、军事、民族精神等一系列竞争,是一场大较量。在这场较量中,西方敌对势力没有放弃对我进行“西化”、“分化”,而且对我意识形态渗透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思想领域中控制与反控制、颠覆与反颠覆、演变与反演变的斗争将是十分激烈的。这种渗透随着经济、技术和文化的通道而来,尤其是以因特网的快速传播和“网民”的增加为代表。因此,如何在进一步深化开放的条件下,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意识形态阵地,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又一严峻挑战。

同新时期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形势相比,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不很适应。首先,一些领导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只有在经济建设上取得成就,才能赢得百姓的满意和上级的首肯。其次,一些党支部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仍沿用过去那种简单说教方式,没有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或最影响人民群众思想的问题,实际效果差。再次,党内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也导致一些群众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抵触情绪。

以上这些国内国际的新形势,以及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备受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感。

二、应对挑战,化解矛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容应对和化解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矛盾,充分焕发生机和活力,必须自上而下,从机制到实施,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创新和改进。

1.要积极构建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和考核机制。思想政治工作要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路子,应尽快形成可操作性较强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一是构筑好网络建设体系。重点解决好思想政治工作由谁去做,工作目标由谁去落实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责任。二是构筑考评建设体系。本着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综合考核制度,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作为政工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与经济指标一同列入文明建设考核体系。三是构筑工作保障体系。要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并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2.要努力营造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良好环境。一是依靠制度激励。将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创新及是否确有实效作为评先选优及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依靠活动促进。坚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评选活动,并定期组织创新成果发布会、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三是依靠精神和物质奖励。大力表彰、奖励在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宣扬其先进事迹,自上而下形成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良好局面。

3.要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和新空间。凡是能够有效承载思想教育内容的手段和载体都可以运用。一是通过严格规范日常管理来做思想工作。二是要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归属感,激发工作热情,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三是要与学习型团队建设相结合,在学习型团队创建过程中,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加强交流、沟通思想、化解矛盾。四是要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网络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的优势,坚持正确导向,占领和开拓网上思想教育新阵地。

篇5:如何应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

目前,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第一轮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历史包袱得到很大化解,整体发展形势良好,但由于体制和历史等多方面原因,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未根本解决。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信用社也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外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是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2006年12月,我国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了中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取消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其他非审慎性限制,并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使得外资银行业务将进一步向内地延伸,中国金融市场将由此进入中外资银行同台竞技的新时代。

二是国内各家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国家强化了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其中,农业银行改革定调为“整体改制,择机上市,服务三农,业务下乡”;农业发展银行向商业化转变已经全面启动,将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增强支农服务功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业已挂牌成立,并凭借其网络科技、品牌、网点布局等优势,以农户小额信贷、微小企业贷款等业务为主打,全面向 “三农”开展金融服务,必将使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形势进一步加强。同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开始重视县域金融市场。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遏制产能过剩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和农村金融发展的论调,这意味着大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将难于在2010年得到银行业如往常般的扶持。因此商业银行必然会将目光转向新兴产业、民营经济、农村金融等方面,由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形成的农业龙头企业将成为商业银行迫切发展的优质客户。

三是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逐渐放宽。银监会计划用三年时间采取四项措施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在全国设立1293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银监会的一系列政策表明高层要开辟第二条农村金融改革道路,以此来形成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和功能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

金融业出现的巨大变化和各项新政策的出台,带来的将是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竞争局面,必将改变现在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的“一家独大”局面。

二、自身发展存在的客观问题

一是竞争意识差。由于农村金融机构较少、行业竞争不激烈,农村信用社沿袭的是客户“要”贷款的观念,存在“等客上门”思想,缺乏危机意识和“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暴露出安于现状、保守求稳的心态,导致其经营核算意识不强,工作开拓性差,调查研究不够,没有树立产品创新、服 务创新的经营理念,不能积极主动地寻找信贷有效投入的切入点,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应付上级考核,对贷款营销工作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品种推销出去。同时缺乏复合型的营销人员,影响了农村信用社信贷营销战略的实施。随着农村地区新一轮金融竞争的加剧,这一“瓶颈”将会制约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业务品种单一。农村信用社在服务手段、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上,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金融产品类型单一,缺乏理财、咨询等业务,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的资金需求,缺少打效益牌、品牌战的发展眼光,无法为客户提供齐全、高效、快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尤其是中间业务馈乏,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微乎其微。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也仅限于代收、代付、银行卡业务,出租保管箱、代理有价证券、自动取款机等中间业务几乎成为一个空白点。

三是员工素质偏低。农村信用社员工来源复杂,知识层面参差不齐,文化水平低、底子薄,可塑性相对较差,整体素质不高,部分员工只能勉强完成基础的业务操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事物缺乏洞察力、理解力和驾驭创新能力。

三、适应市场竞争采取的主要措施

目前,农村信用社已由“深化改革试点”全面转入“深入实施和攻坚”阶段,找准市场定位,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引入先进的市场经营理念,是农村信用社的必然选择。

(一)转变经营理念,增强竞争意识。

一是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终的经营目标和根本任务。资产的保值是指保持原有的价值,确保资产不流失;资产的增值是在原有价值基础上增加新的价值。资产的保值增值是衡量金融机构业绩好坏的最根本标志,如何切实有效地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对于金融机构自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农村信用社应充分发挥县级联社统一法人的经营管理职能,在尊重并维护各方利益、兼顾公平、依法合规经营以及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二是以客户经理制为手段。客户经理制度就是要把金融产品的营销作为一种专门化的事业,将各种营销资源进行整合,以满足各种营销活动要素,从而实现营销的专业化、一体化的目的。农村信用社应在原信贷员的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形成以客户经理制为核心的经营机制。通过对目标客户的营销,实现信用社的基础客户群,为客户提供系统全面的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实现金融产品的配套销售,同时加强客户对信用社的信任,挽留住客户群。三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动力。面对当前竞争形势,各种金融机构将会与农村信用社在多个业务领域争客户、争市场。而农村信用社要守住自己“盘子中的蛋糕”并将其做大,就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竞争意识,这也是应 对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根本举措及最有效方式。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员工,既要克服对农村金融改革不屑一顾的麻痹情绪和不闻不问的消极态度,也要及时掌握改革动态,把握国家政策,充分认识到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环境和形式,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以客户为中心,加大贷款营销力度。

金融机构要发展,必须依靠营销来培育和扩大客户资源群体,实现以营销赢客户、赢市场。一是增强贷款营销意识。要从思想上对贷款营销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将贷款营销与组织存款、清收盘活有效结合起来;要充分认识客户需求,给客户选择产品的权利,让客户得到想要的产品;要把“坐等上门”转变为“主动服务”服务,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二是建立正向营销机制。要制定较为完善的贷款营销方案,使营销工作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要改善和强化贷款营销队伍,通过内部机制改革,逐步充实外勤人员,并将一部分优秀信贷员选派到客户经理岗位上,建立一支素质过硬,能征善战的营销队伍;要按照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探求适应当地实际的贷款发放新方式,简化贷款手续,使贷款销得出、销得快、销得好。三是完善贷款营销体系。农村信用社应从建立高水平的专业营销队伍出发,向客户全面营销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形成介于信用社内部作业、管理体系和银行客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形成一种“营销人员 围着客户转,信用社内部围着营销人员转”的新型市场营销体系。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贷款人的信用意识,形成重合同、守信用的良好社会信用氛围,为贷款营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创新业务品种,提高支农服务。

一是要服务城乡社会一体化,支持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消费升级。要结合财政直补、新农合、新农保、家电下乡等扶持政策,优先支持有产业支撑、有企业和组织依托、有规模化的县域经济。要积极投放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支持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社员等新型农民。要以县域内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为重点,积极支持个体民营经济;以县域内公务员、教师、医生、电力、通讯等收入稳定、信用良好个人优质客户为对象,大力发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代理保险、代理国债、代理基金、个人理财、银行卡业务,积极开办县域个人综合授信业务,加快培育县域个人高端优质客户群体,带动县域个人优质客户金融服务的全面提升。二是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采用工业园区整体担保、联保贷款、信用贷款等多种形式,简化贷款流程,推广简单快速贷款模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积极支持城镇化建设。加大对县域旧城改造以及扩建水电气暖等公共基础建设要积极扶持,支持农村生产资料储备、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机具销售企业、农 村专业批发市场及其改扩建。要对进入批发市场的工商户,提供商铺抵押信贷业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始之后,农村信用社应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创新业务。四是积极支持农村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采用基地加农户的方式,在保护环境资源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和搞好特色资源的深加工,提高特色资源的经济附加值,以农业产业化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五是着力扩大农户小额贷款投放。要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创新开发多样化的小额信贷产品。要进一步探索解决农村融资担保难问题,积极支持并配合当地政府组织推动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房用地制度改革,探索开展相应的抵押贷款试点。

(四)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信用社形象。

在当前形势下,各家银行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谁的服务好就能赢得客户。农村信用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优质服务树立良好口碑,用独特的理念形象吸引资金、吸引人才、获取市场强大的竞争力。一是对员工进行金融专业系统性培训。针对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重点培训基本金融专业知识和应知应会的技能操作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员工的金融专业知识和业务操作水平。要结合岗位要求进行培训,学用结合,使员工在培训中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在自己的专业岗位灵活运用,使每个岗位上的员工都能具有履职的 能力。二是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加大培训投入力度。要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或进入高等金融院校学习深造,创造一个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人才培训体系。要以短期培训、以会代训、业务讲座、金融研讨等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交流,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企业精神,增加整体竞争力。要采用“走出去“战略,面向社会,在实践中教与学,并可采取案例分析式、角色扮演式、情境模拟式、拓展训练式、现场观摩式、岗位实践式、一线锻炼式等方式进行创新培训,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室培训,全方位调动员工积极性,多角度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为工作打下良好的竞争模式基础。

(五)实施科技战略,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篇6:如何应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

【摘要】 :学校保卫工作作为校园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安全与稳定,在当前形势下要做好小学安全保卫工作必须弄清安保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克服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本文从校园保卫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出发,对校园保卫工作的开展提出应对策略——要加强保卫干部队伍建设,改革保卫工作机制,加强物防、技防设施建设。

【作者单位】 :大榆镇小

【作者姓名】 :汪顺忠

【关键词】 : 安保、卫生、消防、暴力、交通

【参考文献】 :《北京青年报》、《世卫生组织报告》

一、加强学校安全的重要性

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小学生能否安全、建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数发生学校和上学的途中;而在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中,又以15~19岁意外伤害的死亡率最高。

意外伤害不仅造成了大量儿童的永久性残疾和早亡,消耗巨大的医疗费用,而且削弱了国民生产力。不仅给孩子及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而且给社会、政府及学校造成巨大的负担和损失。据调查,1999年~2002年间,北京市共发生学校赔偿经济损失的学生伤亡事故360余起,其中有一半以上学校在处理事故时遇到困难。

因此,学校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妨害学校安全的隐患到底有哪些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二、学校安全常见的安全事故

一是不当活动事故。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

二是挤压、践踏事故。放学和下课时在楼道、门口等黑暗和狭窄的地方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践踏等事故。学校楼房走廊栏杆的高度不符合要求;学校设水池;体育设备不定期检查、维修、更换,有些危房在带病使用;学校设施老化。

三是交通事故。随意横穿马路、强行超道、高速骑车等造成的交通事故。乘座货车或超载车辆而造成车翻人伤亡的事故。

四是体育活动事故。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伤害。

五是劳动或社会实践事故。在劳动或社会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伤害。

六是学校暴力事故。学校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学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哥们义气拉帮结伙;为小摩擦使用武力;盲目消费导致偷盗;不良交往拉人下水;少数教师有体罚行为。七是消防事故。学生取暖、用电、饮食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一是侥幸心理严重,导致老化的供电线路和设施仍在凑合着使用、消防器材不足、楼房过道设计不符合消防规定等等。二是消防知识缺乏,大多数师生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课极少上,发生火情更不知如何处理。三是管理措施松懈,如学生随便使用电器,煤气,蜡烛等易燃易爆物品。

八是学生身体特殊事故。因学生特殊疾病、特殊身体素质、异常心理状态受到意外冲击而造成的伤害。九是自然灾害事故。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差,遇到暴风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法有效防卫造成的伤害。

十是卫生事故。学校卫生管理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基础

设施条件落后,卫生设施差等问题仍很突出,已成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隐患

三、加强学校安全策略

(一)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担负起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将行政区域内所有小学校的安全工作纳入监管范围。

一要进一步落实学校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小学安全和管理工作。

二要将加强学校管理和安全工作纳入各地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力量,健全制度,从思想上、组织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

三要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安全工作。要指导学校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四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及时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寄宿制学校建成后出现的治安、卫生、饮食、交通等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宿舍、食堂等建筑用房建设和使用标准严格把关,不留建筑上的安全隐患。

五要认真抓好学校防火、学生食堂和宿舍管理、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坚决防止火灾、集体食物中毒、交通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六要组织开展面向本地区全部农村寄宿制学校、民工子弟学校的安全检查,逐一检查这些学校安全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情况,校舍、食堂、自备水源、厕所等易发事故环境的隐患排查情况,做到制度预案不健全不放过,重大隐患不整改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二)加强检查消除隐患

小学校要在春秋季开学前,普遍开展一次学校安全大检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地方各级教育行政和督导部门要以农村小学为重点,通过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指导督促学校把上级部门对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和措施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要将督导检查情况向当地政府反馈,并在行政区域内进行通报。要把督导检查结果和学校安全工作情况作为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指标。

(三)加强教育提高意识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校要与当地公安机关和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密切配合,围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主题,深入组织学生开展“全国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等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小学校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等事故的教育;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一次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分级分批组织开展小学校长安全管理培训。要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培训计划,将安全管理纳入校长园长培训内容,通过远程教育和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培训内容为有关小学安全的法律法规、政策、常见事故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处置等,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校长园长和学校其他安全管理人员集中进行安全管理专门培训。小学要组织全体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学习安全知识,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和保护能力。

(四)加强合作齐抓共管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安监、卫生、文化、建设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重点问题,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小学安全管理工作。把小学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要会同卫生部门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有效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五)落实《公安机关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

一是对发生在学校及周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权利的刑事和治安案件,实行专案专人责任制。二是在学校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

三是根据需要向学校派驻保安员,负责维护学校安全。

四是选派民警担任小学的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负责治安防范、交通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每月至少到学校工作二次。

五是在外地交通复杂路段的小学上学、放学时,派民警或协管员维护学校门口道路的交通秩序。六是在学校周边道路设置完善的警告、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设施,在学校门前的道路上施划人行横道线,有条件的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

七是在城市学校周边有条件的道路设置上学、放学时段的临时停车泊位,方便接送学生车辆停放。八是对寄宿制的学校,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监督检查;对其他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并督促指导其依法履行消防职责。

(六)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安全工作六条措施》

一是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认真落实《公安机关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切实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二是迅速组织力量对学校周边地质和校舍情况进行排查,凡发现地质隐患的要迅速报当地政府妥善处置,对排查出的具有安全隐患的教室要停止使用,必要时可以临时停课。

三是每逢开学、放假前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学生安全意识,特别是要以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应对洪水、泥石流、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

四是学校每学期要对校车的安全保障、驾驶员资格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禁租用个人车辆接送学生,凡是用于接送学生的校车必须经交管部门审核合格。

五是寄宿制学校要配备教师或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学生宿舍,落实夜间值班、巡查制度,坚持对寄宿学生实行晚点名和定时查铺制度。

六是杜绝将学校场地出租用于停放社会车辆,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活动。

上一篇:中华民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下一篇:户口本分户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