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果的意义

2024-06-09

科技创新成果的意义(精选6篇)

篇1:科技创新成果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60~62页,练习十一部分练习。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构成了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和教学的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比较完整地从分数产生的现实意义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内容,是顺利构建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的必要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加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整个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感悟,促使其主动参与建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目标:

①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

②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子、分母

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分数的产生,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构建主义基本理念为依托,注重学生的认知规 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分数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通过测量和分物这些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接着,利用孩子们在三年级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平台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了单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现数学与写作的整合,课后总结以小明给表哥写信的方式出现,既有人文情怀,又归纳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小棒、小方块、图纸、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认识一个物体的1/4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老朋友1/4 A:提问:大家知道它是个什么数吗?读一读个这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老师随便分吗?强调关键词“平均分”(板书)2:课件显示:一张纸,一块饼、一条线段我们都把它平均分成4份,一份都可用1/4来表示解决.即以前学的:把“一个物体”(板书)平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用1/4来表示.二:引新:认识一些物体的1/4

1、老师带来一盒饼,平均分给咱班的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1/4 A:

这1/4是怎样得到的?为什么不说分得几块? B:(课件动态演示盒中有4块饼,平均分成4份 师说:因为把4块饼看作“一个整体”(板书)平均分成4份,分母就用4表示,(1块)就是一份,分子就用1表示,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师:谁再来用一句话说说这副图的意思?

2、摆8根小棒或12个小方块的1/4

A.展示汇报。

师: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的成果?

把8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也就是几分之几?(1/4)师:(指生摆的图,作疑惑的神情问)一份里有2根能用2/8来表示吗? 强调:只要是一份,不管是1根或2根,每一份都能用分数1/4表示。

生:我把12个方块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有几个1/4 出示对比图,让学生观察3幅图的异同。

设计意图:分类比较,是为了使学生意识到不只是一个物体能作为平均分的对象,“一些物体”(板书)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作为平均分的对象,为单位“1”的理解做好认知储备。这一环节还好对课堂做了充分的预设,面对学生多元的理解和独特感受,1/4还可以是2/8,3/12等,促使有效生成。

3、小结: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 “1”.说每幅图把谁看做单位“1” 让学生说说身边的单位“1”。

追问:在这几个图里,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1/4 2/4 3/4 4/4

4、创造分数利用手中的图纸

请几个学生排队汇报创造什么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1/3 2/3 3/4

1/6 2/6 3/6 4/6 5/6 6/6

总结:分数的意义(板书)课件显示,生读一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概括单位“1”后,通过操作丰富单位“1”的表象,理解单位“1”不同,所表示的意义、数量都不同。

5、认识分数单位

(1)谈话:整数、小数都有计数单位,例如:整数9的计数单位是1,9里面有9个1,0.9的计数单位是0.1,0.9里面有9个0.1。分数也有分数单位。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揭示1/3 1/4 1/5 1/6是分数单位

找一找:这些数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

猜一猜:1/3 1/4 1/5 1/6各是哪些数的分数单位?分母是3、4、5、6的分数单位 想一想:每个分数的分母与分数单位有什么关系

提问:你能说说什么是分数单位吗?先口说后课件再让学生读

【设计意图】联系整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分数单位。三:巩固练习

1.对口令:老师说一个分数,学生快速说它的分数单位 2.说一说:看分数说它的意义与分数单位。

3、出示生活中分数的信息意义,谈谈你的感想。(1)、教育部和卫生部最近联合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近视率已达2/9

(2)、长江干流约有五分之三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3)、全世界有2/9 的人不希望发生战争。

4、游戏:男生队和女生队智夺红旗比赛。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拓展练习则对后 续分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有序实现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能力的综合提升。)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是什么?生活还有哪些事物能用分数来表示,她们又是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

2、找一找,和同学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评价有35/36的学生觉得自己学得很开心,觉得自己学得很不错。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单位“1”平均分 若干份

一份

或几份

一个物体

} 一个整体

三份

1/3

2/3 3/3 一些物体

四份

1/4

2/4 3/4 4/4 六份

1/6

2/6 3/6 4/6 5/6 6/6

篇2:科技创新成果的意义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市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这得益于广大企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热心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科技成果是指由法定机关(一般指科技行政部门)认可,在一定范围内经实践证明先进、成熟、适用,能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或生态环境效益的科学技术成果,其内涵与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基本相一致,是无形资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成果是研制单位将科技项目总结概括为省级或市级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的一种形式,这其中包含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县市区深入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大力开展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鉴定活动,给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距离先进县市区科技事业的发展,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组织和鼓励大家进一步重视科技创新活动,争先树优,赶超先进,下面我把科技成果鉴定的意义和作用介绍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一、科技成果鉴定的作用和意义

1、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是申报下一年度科技进步奖的基础。按照上级科技部门的管理规定,当年度的科技成果鉴定只能申报下一年度的省级或##市级科技进步奖,如果能够获奖,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及科技进步奖证书,可以鼓舞

和激励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并且在人事部门职称晋升时也起到重要作用。近几年来,##、##、##等一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先后获得了高级工程师、##市首席技师、##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而且每月至少补贴400元或800元,增加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鼓舞了干劲。同时,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是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取得证书,又列入国家科技政策支持范围之内,那么申报省级创新基金,一般可获得35万元的扶持资金,国家级一般在70万元左右,能够有效地弥补各单位研发经费的不足,再加上企业自身的科技投入,就能够使该项目顺利地完成,推向市场,产生经济效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近年来,像##公司先后获得省级创新基金两项,国家级创新基金一项,研究开发的变频电控项目全面完成,年新增销售收入达上千万元,并且该项目先后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和火炬计划,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

3、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是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依据之一。近三年,必须持有6项专利和3项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才能达到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条件。如能申报成功,企业所得税率由25%降为15%,为企业减免大量的税金,间接地支持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像##、##、##等企业,就是因为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地推出新产品,不断

地享受了国家扶持政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建立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创新战略体系。最近##公司通过了3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取得证书后打算评估作价入股,有效地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科技成果鉴定的一般程序和要点

1、分类:科技成果鉴定证书一般分为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计划内是指在科技项目研究的初期,已经申报并列入省级或国家级的各类科技计划,这样申请办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时就较为顺利。另外,未列入各类计划的科研项目,主要是指企业自选项目,在完成新产品试制时临时鉴定,这类项目一般只能取得泰安市级成果鉴定,但并不影响后续申请其它科技扶持资金,只是在申报省科技进步奖时受影响。

2、科技成果鉴定的基本材料

科技成果鉴定材料分为内部材料和外部材料两大类。内部材料主要包括该项目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外部材料包括科技查新报告(到泰安市科技局下属部门办理),企业备案标准(到质监局办理,执行国标或行标的不用办理),检验检测报告(到泰安市级以上质监部门或行业协会部门办理),该项目涉及的专利证书(到市知识产权局办理),并须开具三家以上的用户证明,具备以上材料原件者,再到科技局成果科办理鉴定申请,获得批准后,组织7名以上专家召开鉴定会议。在会议召开之

前,应准备该项目资料的幻灯片,会议现场不在该企业的,还需准备5分钟的产品和企业录像。会议经专家签字鉴定通过后,再填写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由第一完成单位逐级报县科技局、市科技局或省科技厅盖章,至此,科技成果鉴定的全部活动结束。

总的来看,企业科技成果鉴定,工作量大,并需要一定的科技经费投入,关键在于企业一把手的重视,并且科技项目本身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创新点,但是,同时,科技成果鉴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显著,对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对锻炼企业技术人才队伍也有促进作用,并且完全符合市委市政府各类对上争取的政策,是于政府、企业、员工均有益的一项科技创新活动。

篇3:科技创新成果的意义

1. 科技成果的含义。

一般地讲, 科技成果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活动中, 经过实验研究、设计试制或调查考察所得到的, 经过鉴定具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它包括发明、发现、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改造方面的内容。科技成果一般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等特点。

2. 科技成果的分类。

根据目前科技进步奖评审、奖励范围, 科技成果可作如下分类。一是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包括纯粹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二是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方法的研究成果;应用技术的开发成果;生产性综合研究成果;技术改进成果;消化和吸收引进技术的成果。三是科技管理、标准、计量和技术情报方面的成果。包括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方面的成果;体制改革方面的成果;科技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成果;组织实施重大综合性科技项目方面的成果;基层科技部门在管理中取得创造性的成果;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方面的成果;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

3. 科技成果鉴定的含义。

科技成果鉴定是评价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的方法之一, 它可以鼓励科技成果通过市场竞争, 以及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等多种方式得到评价和认可, 从而推动科技成果的进步、推广和转化。科技成果鉴定, 是科学研究最后的一个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尤其是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成果鉴定更加重要。鉴定是保证科技成果质量, 给科学研究工作所获得的结果做结论, 因而鉴定是很严肃的工作。

二、企业科技成果鉴定的意义

科技成果鉴定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通过审查鉴定, 对成熟的技术成果, 可以放心地在工农业生产中去使用, 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而对于不成熟, 不能够应用的技术成果, 继续改进、研究和提高, 等到完全成熟之后再用于生产, 可以避免给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科技成果的及时鉴定, 对企业具有下述普遍及实际意义。

1. 企业科技成果鉴定的普遍意义。

一是加速科技成果推广, 创造社会财富。实践证明, 实行同行专家鉴定科技成果, 有助于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和信誉,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尽快地使科技成果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及时进行科技成果鉴定, 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挖掘和发挥科技人员的潜力, 开展新的研究课题。科学研究结束, 获得了最终的知识产品, 尽快进行鉴定, 对成果给以正式承认和恰当的评价, 这对从事科研活动的人来说, 就是承认他的辛勤劳动, 对他们也是一种鼓舞、支持和莫大的安慰。同时, 科技成果的鉴定, 也为考核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 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且, 科技成果一经鉴定确认, 就表明该研究课题结束, 科技人员可以腾出手来, 集中精力从事新的课题研究, 力争多出成果, 多做贡献。三是利于交流, 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科学技术研究也是一种生产, 生产的是知识产品, 它和工农业生产的不同之处, 就在于其不重复性。因此, 在一项科研课题取得结果之后, 经过鉴定及时予以交流, 可以避免其他科技人员去重复研究, 从而可以大大地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2. 科技成果鉴定对于企业的实际意义。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由于科技成果鉴定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因此在企业成立初期或规模较小的企业往往忽视企业成果相关方面的管理。实际上, 企业还应关注科技成果鉴定给企业带来的间接利益。科技成果鉴定对企业日常活动的实际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科技成果鉴定是企业获得政府相关政策优惠的基础。国家为促进社会科技进步,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激励企业科技研发, 如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 可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政策规定,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开发费用, 未形成无形资产记入当期损益的, 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以上政策中,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认定和复审, 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界定等均涉及科技成果鉴定;此外, 企业自身科研费用资本化财务处理, 也涉及该科研成果的认定, 即涉及到成果鉴定。二是科技成果鉴定是企业产品申报各级奖励的基础。目前, 除政府设立科技奖励外, 我国还有近220项国家审定并登记备案的社会力量设置科学技术奖励, 申报各类奖项必须提供第三方出具的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等必要评价证明材料。三是科技成果鉴定涉及的其他方面。企业员工职称晋升中, 科技成果鉴定是企业员工一定时期内工作及研究成果的重要证明, 是企业员工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此外, 在某些行业企业的招投标工作中, 竞标企业产品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也会为企业中标提供助力。

三、企业申请科技成果鉴定的要点

在企业申请科技鉴定时, 以国家科技鉴定规定为依据, 各地方主管部门相关业务安排会有所不同, 但基本鉴定流程包括:准备材料、送审材料、得到批文、组织专家开鉴定会、办理鉴定证书。

对于企业来讲, 最重要的是做好第一步准备材料。材料准备充分, 才能顺利得到批复并鉴定成功。如果企业是初次申请科技鉴定, 在准备材料前, 需主动与本地区鉴定主管部门取得联系, 确定本企业需提供的材料种类等相关事项。

1. 了解与本企业有关的科技成果鉴定的具体规定。

目前, 我国实行的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相关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第19号令发布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 (1994年10月26日国家科委发布) , 1994年12月国家科委颁布的《科技成果鉴定规程 (试行) 》, 对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归口管理、鉴定范围、鉴定组织、鉴定程序、鉴定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

2. 材料准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材料准备由企业完成, 这一过程中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明确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 是撰写鉴定材料的前提。科技成果一般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等特点。对于新颖性来说, 如果是全世界首创的, 叫做绝对新颖性或世界新颖性;只是在一个国家首创的, 叫做国内新颖性或有限新颖性、地域新颖性。评定一项技术成果是否有技术进步性, 主要从技术原理的进步、技术构成的进步及技术效果的进步等方面进行评价。经常采用的是比较方法。二是第三方出具的报告及时效。科技查新报告是科技成果鉴定必须出具的第三方报告。一般来说具有科技查新资质的机构出具的科技查新报告的有效期限为1年, 查新范围分为国内、国外, 自查新机构受理符合规定的查新点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关查新检索工作, 并出具查新报告。三是随时关注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变化。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是主管科技工作的政府机关的行政行为。新一届中央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深入, 不远的将来, 科技鉴定工作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由政府主管转变为有资质的行业组织主管, 企业的科技成果鉴定管理工作也将随之改变。

摘要:科技成果鉴定是评价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的方法之一, 做好企业科技成果的鉴定管理工作, 理顺企业科技成果评价及转换流程, 有助于激发企业职工科技创造热情,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良性快速发展。本文对科技成果鉴定的内容和相关规定进行了介绍, 并对科技成果鉴定的普遍意义及对企业的实际意义、企业申请成果鉴定要点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篇4:朱子学研究的成果及意义

朱子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支,它不像古希腊哲学的源头由宇宙论的玄想开始,而是注重逻辑思辨,建立规则,然后才应用到人生,落脚到道德伦理上的学问。朱子师从李延平,“得授‘理一分殊’之旨,长年参究中和,最后才回归伊川的‘涵养需用敬,进学在致知’,兼顾涵养、省察,近四十岁才找到自己成熟的思路,建立了一个心、性、情三分架构,以及理、气二元不离不弃的形上学”。(刘述先:《朱子在宋明儒学的地位重探》,《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第5卷第三期2008年12月,P4)朱子推尊二程,以之为正统,也有宇宙论的关怀,对《易》有精深研究,又是礼学专家,注重躬行践履。自1313年元代科举起,就以朱子编纂的《四书集注》取士,一直到清末(1905年)废科举为止。在近六百年的时间里,仕子竞而习之,影响之大,自孔子以后唯一人。

朱子学研究的阶段与特点

自朱子学说产生起,就有了对朱子学包括以他为主的理学思想体系,进行序定或阐发的所谓“朱子学”研究活动。悠悠八百多年来,朱子学的内涵(对文本的诠释以及对以朱熹为主的整个理学思想精髓的弘扬)已经超过了原有的领域,逐渐变得越来越丰富。20世纪朱子学的研究,大体上分为前50年与后50年两个阶段。(参见张立文:《超越与创新20世纪朱子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前50年,朱子学研究是关于对朱子思想的诠释。尤其就朱子哲学体系是“理气二元论”还是“理一元论”、心性论在朱子哲学中的地位、关于朱子的天理、人欲之辩、关于朱子思想的历史评估问题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后50年,学术界开始重视朱子学历史和现实价值的研究。朱子学研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如何实现其文化精神在现代生活中的转生,已是最为重要的问题。有学者指出:一方面研究朱子不自今日始,朱熹去世后,朱子学受到朝野重视,七百多年来,研究朱熹的著作汗牛充栋;另一方面朱子学对外国的影响也不自今日始,在明代,朱子学已发展成为东方文化的主流。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研究和传播朱子学的人很多。可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朱子学的研究有一个时期趋于衰退。现在,我们开展朱子学研究,要体现时代精神,要在科学性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虽然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但其基本观点、价值取向、研究方向大相径庭。

21世纪是一个世界化、信息化的时代,一切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以固有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文化为主题的朱子学,机智地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承担起了时代课题和历史使命,具有以下研究的几点特征。

(1)朱子学研究内容的体系化

朱子学是一种很重视实践的学说。所以在理论研究方面存在不少可待开发的新领域,核心问题在于确立具有客观性的朱子学理论体系,包括:重新整理和综合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有关朱子学的论著和学说,按人物、学派和学科领域,进行条理的层次分析和整理,为各种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提供基础资料;通过集体研究,整合学术水平,以已经整理的朱子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分别按主题、要旨进行研究和讨论,确立其理论体系,提高了朱子学理论研究的总体水平;通过对特定的学派、人物、领域和主题,进行长期的有深度的个案研究,取得了有特点的研究成果,体现出朱子学研究的独创性;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广泛挖掘和深入探究朱子学中尚未涉及到的人物、学派等诸领域,谋求朱子学研究的全面均衡发展。

(2)朱子学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任何一种学术思想若失去时代性和社会性,就丧失其存在的意义,朱子学也一样,其存在价值是通过现代社会来承继和弘扬的。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朱子学的道德创造和文化创造作用,就要谋求朱子学本身的现代化,仅以传统的解经释文或普及的方法,远不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为使朱子学能够站在时代的前面,推动学术与社会的发展,就不能不追求研究方法论上的现代化。

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从研究方法上呈现出了新颖的趋势。如在注释和翻译朱子学典籍和资料时,从朱子学汉文资料的重要部分开始进行注释,并译成东南亚、欧美等多种文字。尤其是翻译和注释工作,改变了过去翻译或注释经典的文体和方法,使之易懂易解,为研究朱子哲学、政治、伦理等各个领域提供了基础资料。又如,朱子学研究成果的出版事业也在积极发展,通过政府及有关学术机关、企业团体,一方面支持朱子学学者的学术研究活动;另一方面支持硕博论文、专家著作的出版工作,特别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新出版的《朱子著述宋刻集成》(37函286册)、《朱子全书外编》(4册),以现代技术,按原书原貌,仿真影印,线装出版,拓宽了朱子学研究的领域。再如,以现代意识再现和普及“朱子家礼”中的“四礼”,尽可能与“朱子家礼”原义相符地解释冠、婚、丧、祭为主的各种仪礼内容和程序,并通过各种视听手段了解和接受各种仪礼,以便生活化,使这种道德文化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普世性价值。

(3)朱子学研究手段的信息化

随着21世纪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信息的检索、利用等过程中已导入了现代化的手段,使社会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朱子学的研究手段也不断更新,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对朱子学研究的文字、影像、音响等各种媒体的知识和信息,为朱子学研究的外部环境和知识收容的范围拓宽了视野。朱子学研究信息化的标志,在于建立其原始资料和研究文献资料数据库(Data-base)、互联网(Internet)及电子图书中心,提供朱子学文献信息服务与文化资源共享环境,更好地为朱子学研究的体系化和现代化服务。

以上特点不仅使朱子学理论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且在实际生活和教化活动中被人民大众所接受。

朱子学研究的方向与价值

学术界认为,朱子学研究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化。朱子学研究应当避免因拘泥于某些概念的繁琐考据而囿于象牙之塔,重视对朱子学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问题的探讨。所以,朱子学研究要超越与创新,寻找适合于中国哲学特质和哲学家思想品格的新研究方法。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应该力求把朱子学作一个文化精神的转生,即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接轨,并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之中,使

之为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在历史的研究责任上,应该力求发掘朱子学中具有恒常性的、现代价值的人文精神,并赋予其时代特征,把朱子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以展示其强大的儒学生命力。

继伦理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是否可能、何以可能等问题讨论之后,朱子学的人文精神与时代价值再一次成为学术界注目的焦点。朱子学的人文精神表现在:提倡“心统性情”,强调身体、心知、灵性与情感的融会贯通,用心、性、气的相互作用来解读四德五常的社会功能;重视格物致知的功夫,建立道德理性,提出道心与人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统一;主张把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之中,通过存天理去私欲,到达个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有学者认为,朱子学的这些人文价值与西方宗教价值互补共存,成为世界多元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东亚及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朱子建构道统影响深远,作为“圣学之一分支”的朱子学,我们要对其价值和意义做出正面积极的评估。

(1)朱子整顿规范的时代责任精神。今天,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们面临着各种异民族文化汹涌而来,传统思想文化体系分崩离析,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外来文化发生了诸多激烈的冲突。对此,我们在研究朱子学的同时,一方面借鉴和阐发朱子如何辨证地对待异民族文化冲突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主张,担当重建价值理想和精神家园的责任;另一方面还要本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担当对儒家伦理规范和道德原则进行重构的重任,接续圣学道统,完成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的重新构筑,以迎接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思想冲突和挑战。

(2)朱子疑经破注的科学求实精神。我们正处在变革的时代,人们正在对传统思想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在学术领域则要求学者要敢于冲破各种理论教条和思想禁地,铲除各种守旧和僵化的思维方式与治学方法,在传统经学研究中打破“疏不破注”的思想禁锢,不唯书,只唯实,科学求实,不墨守前人之说,坚持学术独立,思想自由。

(3)朱子综罗百代的兼容心态和开放精神。在开放的时代,各种外来思想纷繁而至,若想实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我们就得像朱子那样打破学术派别的门户之见,“以开放的胸襟对待各种外来思想文化,兼容并蓄,有批判地予以吸收,为现代学术发展所用。特别是对于自己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更要以开阔的学术胸襟。树立传统学术尊严和自信,善于从民族精神传统内寻找根源与机缘,求同存异,以丰富发展民族文化精神,重振中华民族文化曾经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所焕发出的雄风,体现其恢弘的气度。

(4)朱子格物穷理的求知探索精神。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掌握其发展规律的愿望永远不会停止,而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也永远不会因人类的探索而穷尽,朱子格物穷理的思想方法,强调从日常生活经验和接受前人思想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未知之理,并“以求至乎其极”,到达知识融会贯通的境界,进而实现学问上的更大突破。朱子这种求知探索的思想方法和工夫精神,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构建物质世界还是构建精神世界,都是我们应当奉行的主导价值。

篇5:科技创新成果的意义

和伟大意义

作者…………时间…………….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两次飞越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试剂盒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他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和伟大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崭新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党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就全党来说则是在延安整风运动后。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为

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济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带哦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

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线路、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明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

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

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

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他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不是个别方面的,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

克思主义,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检验,已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丰富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第二.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理论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的丰富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能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5页。

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过肩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发展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

中概括。“三个代表”提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女礼服和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

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促进全民族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

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做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

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不断

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i“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三个代表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方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

理论武器。

第四.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

最注重发展社会的生产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

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法方式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

理论,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发放轮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小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注意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开辟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

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注

意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

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生命的运动。”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成功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不断推进中国特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世纪新阶段,当领导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朝着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前进。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我们的时间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个名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特别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有很多的困难,很需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凝聚力里。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

拓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既反对轻视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反 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5页。

篇6:党的创新理论成果

以上五点,在党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5·31”讲话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三个代表”正是在这方面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归根结底,如同“5·31”讲话所说的,既不能丢老祖宗,特别是“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又不能搞教条主义,“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应当按这一基本精神,去理解“三个代表”与老祖宗的关系,认识“三个代表”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关于“三个代表”在我们党的全部思想和工作中的地位

早在5月14日,江泽民同志就说过,“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用它来作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指导。同年6月9日,他重申了这一点,并明确指出它是为了回答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的。同年10月11日,他又指出要把“三个代表”作为“我们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的“七一”讲话,把我们党八十年奋斗历程的基本经验,以及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为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今年5月15日在纪念共青团建团八十周年的讲话中,他进一步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5·31”讲话进而作了完整的表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并且强调,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以上这些,都是从第二重含义上讲“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从上述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所作的阐发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和根本指针。这就是“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之所在,也就是“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当前统一思想,首先要在科学认识“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问题上统一思想。只有在这个重要问题上思想统一了,认识一致了,才谈得上用“三个代表”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以“三个代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按“三个代表”要求来规范我们的言论和行动。

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范文三

在我们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中,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最新理论成果,它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基本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的重要特点;又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了创新性发展,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性,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发展的历史地位。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论断,我们领悟到,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以及维护世界和平,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应当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明确了发展的关键与目标,这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把握发展的价值目标,是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关键因素。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第三,确立了发展的核心问题。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归谁,这些涉及核心的问题,关系到发展的成败。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既不是简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也不是简单吸收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而是具有自己深刻的内涵,这就是,着重强调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实现人的主体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动摇的原则和前提。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统一起来,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提出了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就是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遵循什么准则,保持什么状态,是发展是否科学和有价值的直接标志。科学发展观积极吸收世界各国发展理念与模式的精华,明确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必须保持的状态,要求做到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以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文明发展、永续发展。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个文明建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性之所在。

第五,完善了发展的根本方法。这个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的方法,最根本的就是妥善处理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路,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兼顾的方法的逐步完善,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切入点和重要实现途径。

上一篇:2022包村汇报下一篇:中国留学生安全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