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内镜管理

2024-06-11

手术室内镜管理(共10篇)

篇1:手术室内镜管理

手术方案制定制度

临床手术和麻醉均是高风险医疗工作,手术及麻醉的意外和并发症往往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的功能受 损,甚至死亡。为规范科室术前准备工作、落实术前各制度的执行,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作以下规定。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可对手术前准备落实情况的管理。3.0 工作制度 3.1 入院患者治疗方案及手术方案必须依据的基本条件: ①准确的临床诊断。主管医师在接诊病员后,根据已知辅助检查结果和病史特点、体格检查需得出患 者初步诊断,通过深入检查、及上级医师查房及讨论后,得出最终诊断,并作为治疗或手术方案制定的依 据。诊疗活动应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②病情评估。患者入院 6 小时内完成《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并遵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完成手 术前风险评估,了解患者实际身体状况和风险等级。③术前讨论。医疗组长或科主任应当组织科室技术骨干或全科人员对病员综合情况、诊疗方案、替代 方案、风险预警、处置流程、术后管理等内容进行讨论,形成整体意见,并执行。3.2 手术治疗方案应具有差异化和个性化特点,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向患者完整提供手术方案、替代方案、差异选项、相关康复信息及风险等内容,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3 手术方案制定后,主管医师应见讨论的内容记录于日常病历中。3.4 主管医师在完成术前各项准备后,方能安排手术。3.5 护理组应遵照《术前准备记录表》逐条落实,并签字,只有在准备表确认无误后,患者方可出科,进 入手术室。3.6 科室手术安全管理小组,每月对术前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填写《术前准备制度执行力监管评价表》,并不少于每季度对术前准备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问题,持续整改。

急诊手术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急诊手术的管理,确保各科室急诊手术及时顺畅开展,保正手术安全和质量,预防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加强各级医师的急诊手术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急诊手术是指病情紧迫,经医生评估后认为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的手术,多见于创伤、急腹症、大出血、急性/严重感染、危及母子安全的产科急症等情况。

特急手术是指由于病情危重累及生命而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抢救的手术,如严重的肝脾损伤、严重的颅脑损伤、严重的开放性心胸外伤、气管异物、大血管破裂等。

2、急诊手术权限:病房急诊手术由病房医疗组组长或科主任决定,急诊室病人由当天值班最高级别医生决定,并遵照《手术分级管理及审批制度》执行。

3、各部门人员职责:经治医生:决定急诊手术,通知手术室和麻醉科;麻醉科:及时会诊、及时实施麻醉;手术室:及时安排急诊手术。

4、经治医生发现病人需要急诊手术应立即请示医疗组组长或当天值班级别最高医生,必要时应请示科主任。

5、决定手术后,立即电话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同时填写急诊手术通知单送手术室。主刀或第一助手应详细向患者和/或家属说明病情、手术必要性、手 术风险、替代治疗等情况,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签字同意。如患者因特殊原因(如昏迷)又无家属在身边,应报医务部或总值班审批。

6、由急诊室尽快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配血、术前准备,由手术医师、手 术护理外勤共同护送病人进手术室。

7、手术室急诊手术安排规定:

(1)保留一间手术室为急诊手术专用,择期手术不得占用。

(2)同时有二台以上急诊手术,对于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手术室应立即以最短的时间安排接台,由手术室护士长全权负责调配安排。(3)非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手术室根据情况安排接台,原则上由本科室接台,病人等待手术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急诊病人所在科室应在手术室安排手术台后半小时内将病人送至手术室。

(4)对不服从手术室安排,拒不让手术台,造成后果由该主刀医生承担全责。

8、是否危及生命的特急诊手术的判定,由当日最高唤值班医生负责确定,经治医生在联系手术时应予以说明。

9、救患者的特急手术,必须争分夺秒,对特急手术患者应立即开通绿色通 道,手术室可先接受患者,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

10、技科室等相关科室应无条件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11、处罚规定:对于非急症手术,科室随意排急症手术,每台处罚1000元。

择期手术管理制度

一、凡择期手术治疗的病人,就做好各项术前准备,明确诊断,严格手术指征,并征得病人或家属或单位签字同意。

二、较大、复杂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需请示报告的按有关规定执行,并

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担任手术者或负责指导手术。

三、择期手术术前准备时间不超过3天(特殊情况例外)。

四、术前1天,术者应填写好手术通知单送往手术室(常规手术前1天早上10

时前送到,急症手术提早30分钟或电话通知),通知单上要求写好病室床 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麻醉方式及特殊要求,并由科主任签字(急诊情况除外),开好术前医嘱,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做 好查对制度。

篇2:手术室内镜管理

神经内镜手术的出现让患者可以在微创的情况下准确的完成复杂的脑部手术,可以说是治疗神经科、脑科疾病的有力武器。那么这种技术在手术中是如何运用的呢?神经内镜手术的基本流程。(一)术前准备

1.环境清洁、安静,提前开启洁净空调系统,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2.神经内镜成套设备的准备。

(1)准备不同视角(0°、30°、70°、90°等)的硬质内镜。(2)查看监视器、摄像系统、影像记录设备之间连接是否牢固。(3)检查监视器、摄像机、光源、影像记录设备的功能情况。(4)将仪器设备移至手术床旁,并摆放在病人头端两侧备用。3.准备神经内镜固定架、蛇形自动牵开器等。

4.准备神经内镜辅助器械,包括电凝钳、电凝剪、显微剪、抓钳、球囊导管、单极电凝线、双极电凝线、穿刺镜鞘和灌注管等。

5.人员准备:手术人员衣帽穿戴整齐后进行外科洗手,穿上无菌割症衣.戴无菌手套等。(二)术中操作流程

1.检查各仪器电源插头以及仪器之间是否连接完好。

2.开启无菌设备附件及辅助器械,洗手护士妥善同定无菌神经内镜摄像头数据线、导光束、吸引管和电凝线。

3.洗手护士将仪器端递给巡回护士,插入设备对应插口。

4.依次打开监视器、摄像机、光源等电源开关,调节好亮度备用。

5.连接单、双极电凝线,先检查负极板是否正确粘贴好,连接电凝线,再打开双极电凝和电刀电源开关。根据需要调节好输出功率备用。

6.待“十”字切开硬脑膜后.放置穿刺鞘;置人内镜检查脑内,安装同定架同定神经内镜进行镜下操作。7.手术结束后,将光源亮度、电凝的功率调到最小,然后依次关闭光源、摄像主机、监视器、电刀、电凝等仪器的电源开关。

8.拔出摄像头数据线、导光束、电凝线等附件。9.清洁、整理仪器设备。

10.按规范要求处理内镜、摄像头数据线、导光束、显微剪、抓钳、电凝钳、双极电凝线等。[1]

适应症

如下疾病最适合神经内镜技术治疗: 1.大多数脑积水 2.颅内蛛网膜囊肿 3.透明隔囊肿

4.脑室内及脑室旁囊肿 5.大多数垂体瘤 6.高血压脑出血 7.脑脊液鼻漏

8.视神经卡压综合征

“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可使众多脑积水病人摆脱分流管的困扰,在内镜手术后更加自信地享受美好生活 “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使得众多颅内囊肿患者避免了开颅手术,大大降低了治疗风险,减少了治疗费用,而且效果更好!“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使经蝶垂体瘤手术更为精细,肿瘤切除更安全、更彻底,效果更好!我科独有的导航和术中MR技术使得内镜 下的经蝶垂体瘤手术更精准!“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使脑内血肿清除创伤更小,功能恢复更快更好!我们已有1000余例神经内镜手术经验,“神经内镜手术”是我们的专长技术。优势

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兴方法,那这种方法和传统的治疗脑积水的手段比起来有什么样的优势呢?脑病国际研究院的专家表示,与传统手术相比,采用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优势:

1、不易造成颅内或腹腔感染,将术中并发症减小到最低;

2、不受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避免多次换管手术的痛苦;

3、手术操作相对较简单,与传统手术相比时间较短;

4、不会出现传统经终板三脑室造瘘术可能引起的蛛网膜下腔闭锁而致手术失败。

篇3:56例鼻内镜手术病人的手术配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行鼻内镜手术56例, 男29例, 女27例;年龄6岁~75岁, 平均42.8岁;鼻息肉37例, 鼻乳头状瘤6例, 上额窦炎6例, 余为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等;均在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

1.2 麻醉方法

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主要根据病人全身和局部状况, 兼顾术者的技能水平, 选择对病人最佳的麻醉方法。本组病人采用局部麻醉8例, 全身麻醉48例。局部麻醉都选用1%的利多卡因10mL内加5滴或6滴肾上腺素在钩突前缘及中鼻甲后端附着处外侧局部浸润麻醉, 鼻黏膜用1%~2%丁卡因10mL加1支肾上腺素浸润棉片做表面麻醉。

1.3 手术方法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基本方法包括从前向后法和从后向前法[1], 分别适用于不同范围的病变。我院所做的手术大部分采用从前向后法。内镜彻底检查双侧鼻腔, 并根据鼻窦CT报告扫描提示, 着重检查术侧解剖和病变情况以及与手术相关的重要解剖定位参考标志, 术中用盐水纱条填塞下鼻道, 减少术中渗血回流到口腔中, 术毕用膨胀止血海绵填塞术腔, 以止血消肿。

1.4 结果

56例病人手术经过顺利, 均痊愈出院, 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1) 鼻内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1]。虽然手术时间短、恢复快, 但病人均存在焦虑、恐惧心理, 术前1d访视病人, 需解决病人心理问题。可通过详细解释手术步骤, 术中可能不适及术中注意事项等使病人熟悉治疗整个过程, 介绍麻醉方式等。术前1d剪鼻毛。 (2) 器械准备。术前需充分了解手术过程及所需器械包括筛窦钳、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的上额窦组织钳、不同角度和大小的吸引器不同角度和规格的咬骨钳、镰状刀和刮匙。物品准备纱布条和棉片、鼻腔填塞用膨胀止血海绵等。设备包括监视系统、图像存储系统、冷光源、全自动切割器动力钻、导光纤维光缆、各种角度的镜头。所需器械采用高温高压灭菌, 不能高温、高压的器械如镜头、动力手柄等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方法灭菌。药物准备1%利多卡因、2%丁卡因、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全身麻醉药由麻醉师准备。

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的配合

(1) 迎接病人, 根据病人需要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与病人亲切交谈, 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2) 检查所有仪器设备, 包括摄像系统、动力切割器、吸引器备2套, 全部准备完好。 (3) 手术体位常采用平卧位, 头部抬高15°~30°, 膝下置一小枕。 (4) 局部麻醉病人应做好病人的监测工作, 包括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配合手术医生配制合适的局部麻醉药物。 (5) 严格查对制度包括病人的查对、手术部位的查对、药物的查对, 并掌握病人术前的各项检查情况, 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6) 术中严格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病人手术中的出血量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手术结束后擦净病人脸部的血迹, 待病人完全清醒后确保手术部位无明显渗血时方可拔管。关闭所有仪器开关, 切断电源, 整理清点手术器械, 整理手术间, 将手术间内所有物品归位。

2.2.2 器械护士的配合

(1) 术前准备好手术台上手术物品。 (2) 提前15min洗手, 整理器械桌上所有物品。 (3) 协助医生消毒铺巾。 (4) 熟练掌握各手术器械的性能, 准确连接镜头、冷光源、切割器等。 (5) 熟练掌握手术基本步骤, 及时擦去镜头上的雾状小水珠, 术中备1块碘伏纱布擦拭内镜表面。 (6) 保持器械清洁, 术中及时擦净器械上的血迹, 切割刀及时用生理盐水清洗。术毕将所有器械清洗清点整理后消毒备用。

3 小结

手术室的专科护士为了能更好地配合手术, 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 全面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 具备微创手术的知识和技能。护士要严格区分表面麻醉和浸润麻醉剂, 做好标记以示区别。巡回护士提前到位, 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 熟练掌握各条线路的连接方法, 并能排除仪器的常见故障。手术所用器械精密贵重轻巧, 故应专人保管, 定期维护保养, 以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保证手术过程中器械性能完好。参考文献

关键词:鼻内镜,鼻息肉,手术配合

参考文献

篇4:小儿鼻内镜手术的麻醉与呼吸管理

患儿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9岁;体重15~35kg;其中16例合并扁桃体肥大,同时要进行扁桃体摘除术。患儿手术前30分钟,均肌注阿托品0.02mg/kg,苯巴比妥钠2~5mg/kg。

麻醉方法:所有患儿全采用气管插管静脉或静吸复合全麻。麻醉诱导用药:地西泮0.1~0.2mg/kg,氯胺酮1~2mg/kg,芬太尼1~2mg/kg,丙泊酚1~2mg/kg,阿曲库铵0.5~0.6mg/kg,经口明示插管,接Drager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控制呼吸。术中麻醉维持用丙泊酚4~6mg/(kg·小时)(或)加氨氟醚0.2%~1%吸入,间断辅以芬太尼和阿曲库铵。

监测项目: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心电图。

术中呼吸调控:所有病人均全程控制呼吸,设置潮气量10~12ml/kg,呼吸频率14~18次/分,吸呼比1∶2,术中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病人的呼吸状况适时调整通气量,保持PETCO2在33~40mmHg。

结 果

麻醉诱导期呼吸、循环相对平稳,术中4例年龄较小患儿应用不带气囊的气管导管,切除扁桃体后漏气明显,手术医生进行导管周围填塞,手术期间根据PTECO2调整潮气量的范围20~80ml,5例患儿手术中因分泌物较多给予阿托品0.2~0.3mg/kg,全部患儿术后均能如期苏醒并顺利拔除氣管导管。

讨 论

鼻内镜腺样体刮除术是利用高分辨、可变换视角的Hopkins内镜开展的手术,与原来凭感觉靠经验用刮匙将其刮除的的方法相比,可将其在内镜下准确完整切除,手术时间短。因术中出血,可能引起呼吸道阻塞及小儿不配合,故我们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体会:①对于在急性炎症期的病人,应积极抗感染,待急性炎症消除再手术,合并有急性呼吸道感染者应延期手术。②采用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并辅助丙泊酚复合全麻,便于控制呼吸,保证足够的通气量,芬太尼镇痛作用强,药物作用时间短,丙泊酚诱导快,清醒完全,阿屈库铵作用时间短,这几种药联合使用符合手术特点。③腺样体增生常合并扁桃体肥大,术中常要求一起切除,插带气囊的气管导管有困难时,常插不带气囊的导管,插管时觉得合适(导管大小以15~20cmH2O加压时有轻度漏气为合适),但在扁桃体切除后,常漏气明显增加,这是因为增大的扁桃体对导管有封堵作用,此时要注意观察潮气量、气道压、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变化,及时调整呼吸参数,同时听肺部呼吸音,注意呼吸道有无血液及分泌物漏入,如有应及时吸除,如漏气严重可让术者用纱布填塞气管周围。如果两个手术一起做,可建议术者先做腺样体,再做扁桃体手术,这样可缩短漏气的时间,减小麻醉风险。

婴幼儿呼吸解剖和气体交换与成人不同,通气不足发生率高,因而气管插管全麻,控制呼吸,术中加强监测,对于保证小儿腺样体手术的安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篇5:内镜室管理

(一)基本要求

1、建筑布局

应符合功能流程及清洁与污染分区的要求,内镜室的建筑面积应与本医院的规模及功能相互匹配,避免空间不足导致人员密集,分区不合理,工作流程受干扰。

(1)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同时还要设置病人候诊区(室)、内镜储藏室等,平均每个区域面积不得小于20m2.(2)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3)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操作的区域要独立分开。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

(4)灭菌内镜的诊疗区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时收取与的标准进行管理。

(5)内镜的清洗消毒间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保证通风良好,以排出有毒气体,防止对人员造成化学性损伤。

2、必备设备及用具

(1)内镜及附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

(2)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消毒灭菌器。

(3)通风设施

(4)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一次性物品。

3、清洗消毒剂

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75%乙醇。

(二)内镜清洗消毒登记于监测

1、登记

建立清洗消毒登记制度,并有专人负责。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就诊时间、使用内镜的编号,内镜清洗、消毒时间,操作人员姓名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对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各种进行监控。

2、监测

(1)每天对用于内镜消毒的消毒剂浓度进行监测,并进行记录。每月对灭菌后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每季度对消毒后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结果需记录存档。

(2)如发生内镜相关感染事件时,需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要开展感染原因的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内镜及其他用品清洗与消毒

1、基本原则

(1)内镜及附件使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2)必须使用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3)所使用的消毒剂及消毒器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使用。

(4)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5)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6)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于黏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进行高水平消毒。

2、其他用品消毒方法(1)弯盘、敷料缸等物品清洗后压力蒸气灭菌。

(2)重复使用的口圈用500mg/L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再用清水彻底冲净残留的消毒液,干燥备用。

(3)吸引瓶、吸引管、注水瓶及连接管消毒;每天诊疗结束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流动水彻底冲洗干净、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篇6:内镜中心管理规范

内镜室管理及质量控制

邵阳市中心医院 李超民 主任医师

一、内镜室管理 内镜室的布局:应合理。要符合2004卫生部内镜清洗与消毒规范 2 内镜室人员的岗前培训 略 3 内镜室应落实的作业程序

A 操作规程:

1、内镜的操作规程(电子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等)每例按操作规程操作

2、内镜清洗与消毒规程: 每例内镜诊疗后按规程清洗消毒 3、14C尿素呼气试验操作规程 其它

B 记录登记:

1、内镜清洗消毒登记:设登记本,每例按要求登记备查

2、内镜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设登记本,按以下具体要求登记: A 消毒用的戊二醛每天进行浓度监测:登记备查,不低于2% B 储镜柜每周清洁消毒一次:登记备查

C 消毒后的电子胃镜及电子肠镜每季度行生物学监测:登记备查 D 活检钳行高压蒸气灭菌,每月行生物学监测:登记备查 消毒后的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灭菌后内镜及附件合格标准为:无菌;

E 内镜操作室空气每天消毒一次(消毒机定时设定),每月监测一次。正常小于500CFU/ML;物表及医护人员手每月生物学监测一次,正常菌落总数小于10个/ML;并不得检出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登记备查

3、内镜诊疗登记:设登记本每日登记所检患者资料;每月按要求统计工作量并上报。

4、内镜使用维护登记:设登记本每天按要求登记

5、内镜诊疗质控及分析:设质控本按要求登记备查,月有小结分析

6、科室继续教育(业务学习):设业务学习本按要求记录备查

7、科室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设疑难病例讨论本按要求记录备查

8、科室医院感染培训记录:设院感培训本按要求记录备查

9、科室医院感染反馈督查意见收及整改措施:设记录本按要求记录备查

10、科室会议记录:设记录本记录备查

11、科室谈话及好人好事登记:设记录本记录备查

12、科室政治学习记录:设记录本按要求记录备查 C 职责及制度:

1、内镜室工作制度

2、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3、疑难病会诊制度

4、内镜室主任职责、内镜室医生职责、内镜室护士职责:

5、其它:内镜室进修医生管理办法;内镜室进修医生进修要求及实施办法;科室评优评先的有关规定等。

二、质控措施 A 质量目标

1、术前准备: ①诊断性内镜:如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前要做好清洁肠道准备,满意率达80%(肠腔排空理想,粘膜显示清楚,不影响进镜及观察)以上。不满意率在20%(肠腔有糊状稀便或大量粪水,肠腔粘膜显示不清楚,影响进镜及观察)以下。胃镜检查者术前只少要空腹4小时以上才行检查,以确保胃排空。

②治疗性内镜:除上述要求外,还需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如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

2、操作:电子结肠镜检查插镜成功率(镜至回盲部以上,或明确看到狭窄性病变)达95%以上;胃镜插镜成功率达99%以上;

3、主要疾病的误漏诊:消化道进展期癌内镜诊断与病理或手术的正确诊断率为95%以上;早期胃肠癌检出率占总胃肠癌的5%以上;进展期胃肠癌无漏诊病例发生;

4、活检率:对质控中规定的活检指征活检率达100%(除非患者及家属不愿检查),报告中要说明之。

5、治疗内镜:成功率在95%以上,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穿孔等发生率占内镜治疗总数的1%以下。

B 质控措施

C 诊断性内镜质控措施

1、内镜医生对不规范填写的内镜检查申请单(申请单未写明病史、体检、与化验结果、申请检查的目的与要求,及病人有关的资料如EKG、B超等)有权重新要求临床医生重填申请单;

2、内镜室在接受申请单时,必须按“常规”审查该检查是否具有禁忌证,从源头上杜绝发生事故的隐患。

3、内镜检查“告知”: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

4、术前准备:包括病人术前准备是否做好;各种设备、器械性能是否良好;必备的抢救药物及设备是否准备;医护人员检查前须核对患者的姓名,了解检查目的,阅读有关化验及其它影像资料,必要时可再次询问病情,以掌握病人病情;

5、术中的质控:严格操作规程,插入内镜后,必须先环扫整个检查区域,对每个解剖位置应确认无疑,不要遗漏检查部位;对病变区域应进行重点检查,注意粘膜隆起性和凹陷性的病变,及黏膜色泽的改变,并对可疑病变处做活组织检查。附活检指征(a.所有溃疡性病变特别是胃内单发溃疡性病变者,十二指肠或食管溃疡如溃疡巨大或疑有恶变者,结直肠溃疡性病变者;b.所有粘膜隆起性病变(除外血管瘤、曲张静脉);c.所有粘膜单发糜烂性病变;d.所有粘膜浸润性病变;e.所有萎缩性病变者f.所有可疑性病变,特别是疑为恶性者。活检取材:溃疡性病变原则于其四周钳取;隆起性病变于隆起的顶端及其四周钳取;糜烂性病变于其糜烂面及其四周钳取;浸润性病变于其不规则粘膜处钳取;萎缩性病变于其病灶最明显处钳取;活检一般4~6块,最少2块以上)。发现疑难病变或可疑恶性病变要请上级医生或主任会诊,会诊者以在报告上签字为证。高危病人检查应由高年资医生进行。检查时护士应在旁协助操作,并观察病人情况的变化。

6、术后质控:a.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检查结果,交代医疗上注意事项,静脉麻醉者应留观至清醒为止;b.按要求填发报告(字迹清楚、术语准确、完整贴切、诊断结论要中肯妥当、做过病检者原则上胃镜报告与病理结果一起拿)。C.术者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7、每月一次治疗性内镜小结。

8、成立质控管理小组,主任担任组长,其他医务人员为组员,实行全员全程(指从接诊病人开始到追踪随访)质控。D 治疗性内镜质控措施

1、通过内镜作止血、息肉摘除或安放支架等手术称为治疗性内镜。

2、治疗性内镜要实行术前讨论:除急诊内镜、一般性内镜治疗外,其它风险较高的内镜下介入治疗须由科主任(或负责人)组织术前讨论。讨论前要详询病史、体查、诊疗目的及要求、有关化验检查或影像检查资料,以及有关的文献资料。讨论的主要内容为: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治疗方式、风险及疗效估计、手术人员的组成等。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

3、治疗内镜术前告知制度: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要特别告知内镜治疗的必要性、治疗的方案、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医务人员为防止发生并发症所采取的措施等。医务人员对病人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与疑虑应耐心解释,直至完全同意并在告知书上签字后方可进行内镜介入治疗手术。

4、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一)必要时备血,常规检查出、凝血机制(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

(二)检查治疗器械、设备是否俱全,性能是否良好。

(三)新开展的项目需按有关规定报批后方可开展。

5、术中质量控制

(一)明确主要手术者与助手(1~2名)的分工与职责,互相配合,各尽其职。

(二)严格按医疗常规进行操作,术中如发生“意外”情况,应迅速请上级医师及科主任到场指导,并约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处理。

(三)治疗结束后,检查治疗效果以及有否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四)对高危人群,做心电图、脉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护。

6、术后书写规范的内镜报告。严密观察有否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作病理检查者,须见到病理报告后再出院。

7、每月一次治疗性内镜小结。

篇7: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内镜每次使用后均应进行彻底清洗和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二、使用后的内镜应进行预处理及测漏(至少每天一次)。

三、按清洗、漂洗、消毒(灭菌)、终末漂洗、干燥的流程用手工或清洗消毒机对内镜进行清洗和消毒(灭菌)。

四、重复使用的附件、诊疗用品应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进行消毒或灭菌。

五、消毒、灭菌后的内镜、附件及相关物品应遵循无菌物品的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六、每日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应对内镜清洗及诊疗中心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七、应对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进行监测,消毒内镜每季度一次,其菌落总数≤20cfu/件,灭菌内镜每月监测一次,其监测结果为无菌生长。

八、重复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配制后测定一次浓度,每次使用前进行监测,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测定。每季度进行消毒剂染菌量的监测。

九、每季度对医务人员手、诊疗室、清洗消毒室的环境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十、按要求对每条内镜的使用及清洗消毒情况进行登记,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消毒剂浓度监测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其他监测资料的保存期应≥3年。

篇8:鼻内镜手术技巧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86例(264侧)行鼻内镜手术者,为德州市立医院耳鼻咽喉科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均行鼻窦CT扫描。其中男性107例,女性79例,年龄28~64岁,平均47.5岁。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制定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型分期标准[1],Ⅱ型2期85例,Ⅱ型3期69例,Ⅲ型3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30例。

1.2 术前准备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既往手术的出血史、肝脏病史、抗血小板、抗凝药物使用史、出血性症的家庭史等。术前检查出凝血机制、肝功能、停用阿斯匹林等抗凝药物至少2周。术前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减轻黏膜水肿、使鼻息肉缩小,减少息肉内的血管形成,从而减少术中的出血。感染时,口服抗生素可控制组织感染和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术前详细阅读冠状位CR片,行鼻内镜检查。了解病变范围的大小及重要的解剖关系,如钩突与眶纸样板的,筛顶的位置、形态和厚度、确定颅底是否完整,若有鼻腔新生物需排除是否为脑膨出或脑膜脑膨出;了解后组筛窦的气化程度,是否存在Onodi气房,视神经、颈内动脉与后组筛窦的关系。鼻内镜检查辩认重要的解剖标志,对再手术的患者尤为重要。

1.3 手术方法

入院进行各项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后于第3天在局麻下行鼻内镜手术,全部采取鼻内黏膜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对儿童、特别紧张、恐惧或不配合手术者可采取全麻,手术应用Stryker鼻内镜及监视系统,确定上颌窦开口位置,根据病情开放前筛、全筛,扩大上颌窦、额窦或蝶窦自然开口,按照Messerklinger术式,切除钩突,钳除息肉或行中鼻甲部分切除,双侧手术者两侧鼻腔交替手术,伴有鼻中隔偏曲者可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前首先均经过围手术前期处理,术前口服抗生素3~7d,激素及局部应用类固醇喷鼻治疗,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及激素治疗3~5d。

2 结果

186例患者症状消失,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内镜检查示窦腔区域无水肿、肥厚或肉芽形成,术腔无粘连,无窦口狭窄或闭锁,治愈率100%。

3 讨论

鼻内镜手术的主要是掌握手术技巧,积极防治发症,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3.1 鼻出血的预防

在直视下手术,防止黏膜损伤出血;在表面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时加用血管收缩药物,以减少出血。术中认真识别筛前、筛后动脉及其分支避免手术损伤,注意血管的解剖变异。若术中持续出血,影响手术视野,为安全起见应停止手术,因为出血所致的视野不清是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术中出血的处理:鼻腔持续的出血可通过鼻腔填塞,或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

3.2 眶部损伤的预防

当鼻中隔偏曲,下鼻甲、中鼻甲和钩突外移或纸样板有缺损时,切除钩突时有可能损伤纸样板,出现眼睑水肿、眶周瘀斑,因此在切除钩突时不要过分向外用力。分离时,可先找到纸样板中央突的位置,然后沿此向前、向后仔细暴露全部纸样板,清理筛窦病变时,筛窦咬钳应与纸样板平行,不要与纸样板垂直。眼眶并发症的处理:眶内血肿可以在术中或术后立即出现,也可在术后缓慢出现,症状较轻、出血量少、突眼不明显的患者应去除鼻腔填塞物,静脉注射利尿剂,如20%甘露醇1~2g/kg,在20min内滴入;乙酰唑胺500mg静脉注射;应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并请眼科医师会诊,协助治疗。对于血肿进行性加重,眶内压急剧增加,视力下降的患者,应立即请眼科医师会诊,行眼眶CT检查,明确有无眶内血肿形成及血肿的位置,行外眦切开术或眦韧带离断术,无效者可在内镜下行眼眶减压术。对于小血管损伤引起的出血多可因血管痉挛和眶内组织压迫而止血,不可因寻找小血管而过分损伤眼眶内的组织结构。

3.3 颅底损伤的预防

筛顶为颅前窝的底,该处骨质薄,易损伤造成脑脊液鼻漏。筛前动脉与筛前神经在顶伴行,对疼痛比较敏感,识别筛前动脉有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另应注意手术器械进入鼻腔超过5.5cm时,损伤筛前动脉的危险性增大,后组筛房大而少,开放时应用0°内镜检查,防止角度镜因视角偏斜引起后再用30°内镜进行操作。颅底损伤及脑脊液鼻漏的治疗如术中怀疑有颅底骨折所致的脑脊液鼻漏,可采取下列方法修补,如伤侧鼻甲组织翻转,对侧游离鼻腔黏膜、颞肌筋膜、腿部的筋膜、脂肪或肌肉等修补漏口,可加用明胶海绵和生物蛋白胶,鼻腔应用碘仿纱条填塞鼻腔7~10d,以固定修补材料,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4 并发症的术后处理

术后鼻出血的处理:鼻窦手术的术后鼻出血,可在内镜下对出血部位局部应用电灼或直接填塞出血部位,可提高疗效。对于经上述处理无效的大出血可考虑用动脉栓塞或血管结扎。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处理:对于术中未显示的,而在术后出现的脑脊液鼻漏,其位置往往难以确定,可在内镜下探查,CR、MRI可显示筛窦顶,硬脑膜损伤和颅内出血。手术后出现的脑脊液鼻漏,保守治疗往往效果欠佳[2]。手术治疗方法与术中出现的脑脊液鼻漏的修补方法相同。术后长期并发症:复发、经久不愈,瘢痕,狭窄,结构粘连,是鼻内镜术后值得注意的几种并发症。术后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

内镜下额窦切开术的并发症与筛窦切开术的相似,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也相似。探查额窦时不要向后和向内用力以免损伤额窦后壁和筛骨水平板。在额窦手术中保留黏膜和中鼻甲是很重要的,额隐窝是一个很窄的管道,若剥离额隐窝的黏膜,该处可发生骨化,引起额窦的严重阻塞。额窦窦口的狭窄,是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应用长颈钳,弯曲的刮匙、探针、吸引器管,30°或70°内镜进行手术,避免环形黏膜缺损。术后在内镜下清除纤维素粘连和再生的息肉,重新建立通道,促进黏膜的再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窥镜镜下上颌窦手术的并发症:术前仔细阅读冠状位CT片,行鼻内镜检查。鼻中偏曲,泡状鼻甲,中鼻甲反向弯曲,或中鼻甲肥大均可影响上颌窦手术进路,增加手术和术后内镜检查的困难。术中,手术者应对上述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术后的鼻内镜观察和治疗,是中鼻道造瘘口通畅和功能恢复的保证。如果术后中鼻道造瘘口狭窄,可在局麻下重新开窗,扩大窦口。如中鼻道造瘘口与自然窦口相通,可阻止黏液循环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窦腔内的黏液可通过上颌窦自然窦口,流入鼻腔,通过纤毛的摆动向后排到鼻咽部。如果中鼻道的造瘘口与自然窦口不相通,黏液通过自然窦口排出,经过造瘘口时,又重新进入到上颌窦内,形成循环。这一问题可通过去除两窦口之间的组织而解决。内镜下蝶窦切开术的并发症:术前仔细阅读冠状位CT片,确定蝶窦的气化程度,颈内动脉、视神经与后组筛窦和蝶窦的关系。术中识别上鼻甲和上鼻道是术中正确定位后组筛窦和蝶窦的关键。蝶窦外侧壁与海绵窦和第Ⅱ、Ⅳ、Ⅴ、Ⅵ颅神经相邻,蝶窦外侧壁与颈内动脉和视神经关系密切。在扩大蝶窦开口时,过度向下操作可损伤蝶腭动脉及其分支,引起出血[3]。颈内动脉损伤是鼻内镜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术中损伤颈内动脉,可立即出现严重的大出血,应在迅速行蝶窦和鼻腔填塞的同时,压迫同侧的颈动脉,若鼻腔填塞物取出后,无立即出血,应在鼻内镜下检查蝶窦外侧壁的损伤情况,窦腔内填塞胶原蛋白或脂肪,以骨或软骨重建蝶窦前壁,可减少延迟出血的机会,亦应考虑做动脉栓塞和颈动脉造影。

总之,术前进行围手术前期处理,熟悉鼻腔解剖及鼻腔、鼻窦病变,熟练规范地掌握鼻内镜手术操作,就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的技巧,防治并发症。方法 分析引起并发症的潜在因素,术中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术后及时的处理。结果 减少或延迟了并发症发生的机会。结论 术前进行围手术前期处理,术中灵活应用手术方法及技巧,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技巧,并发症,防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2]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2-185.

篇9:鼻内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鼻腔疾病的发病率也呈日益上升的趋势,比如鼻窦炎、鼻息肉以及鼻腔、鼻窦良性肿瘤等,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功能性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治疗鼻腔疾病的有效方法,根据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功能性内镜鼻腔鼻窦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彻底、较好维持患者的鼻部生理功能保持鼻窦通畅和引流[1]。为了提高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2009年2月~2012年1月收治接受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患者300例,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2年1月收治接受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患者300例,男195例,女105例,年龄18~69岁,平均35.2岁,患者术前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本组全部患者均采用全麻,待患者术后填塞止血纱布,1~3天之后将止血纱布取出,给与患者鼻腔消毒清理、换药维持6天。

结 果

本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之后,取得了满意效果,治愈220例(73.3%),好转76例(25.3%),无效4例(1.7%),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护 理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需贯穿整个康复治疗过程。做好宣传教育,将鼻窦炎、鼻息肉以及鼻腔的發病机制、机制、预防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小画册,发放到每个患者及家属的手里,增强他们对鼻部疾病的了解,使患者更有信心战胜困难,避免恐慌、畏惧的心理产生。由于患者对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等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产生的极大恐惧与恐慌,患者抱有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此时,医护人员应当多于患者和家属交流,对患者和家属有疑问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解答,安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及必要性,由于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是一项新的治疗技术,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专门的知识,提前告诉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院的康复治疗过程,以利于病情尽快康复。

术前准备:①完善相关检查,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以及鼻窦X线片、CT检查。②详细向患者了解疾病史、用药史、治疗史,询问患者身体有无重大疾病、有无手术史。③避免术前感冒,防止手术过程中出现咳嗽、喷嚏。④剪鼻毛、男患者剃除胡须,以便术野清晰,操作安全。⑤术前用药:术前3~5天口服或静滴抗生素,以控制鼻腔、鼻窦感染,减少术中出血。常规用鱼腥草、1%麻黄素及伯克纳喷鼻,以减轻鼻黏膜充血水肿。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全麻患者术前6小时禁饮食,术前0.5小时根据医嘱肌注蛇毒血凝酶1U。

术后护理:①体位护理:体位护理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显得十分重要,保持患者半卧位,以流食即可,减少说话和咀嚼,精神压力不要大,要放松,减少打喷嚏的次数,并且术后2天之内不可抚摸鼻子。②鼻腔换药及冲洗:术后鼻腔换药及冲洗是为了保持术腔的清洁。术腔的清洁对手术效果、预后起关键性作用,术后48~72小时内将鼻腔内填塞物取出。刚取出时因出血较多,可立即给予1%麻黄素滴鼻,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缩,促进中鼻道引流及术腔干燥上皮化。由于鼻腔黏膜生长迅速,易发生粘连,导致手术失败,填塞物取出后用善邦鼻腔冲洗液反复冲洗鼻腔2次/日,可起到抗感染,通畅引流作用。冲洗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鼻腔新的黏膜,使鼻腔和鼻窦创面迅速愈合,指导并教会患者冲洗鼻腔方法。③保持鼻腔清洁:术后保持患者的鼻腔卫生,2~3天之后才能用0.9%的NaCl溶液缓慢冲洗患者的鼻腔,防止出现感染。④出院指导:出院时应当告知患者尽量减少体力劳动的强度和次数,防止引起鼻部血压上升,出现鼻腔出血,术后2~3周到医院来及进行内镜复查。

鼻内镜手术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较多的优点,术野清晰,治疗彻底,损伤较小,患者痛苦小,操作准确、安全,易于接受。护士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实践操作技能以及总结经验,提高为患者服务的水平,才能保证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手术是治疗的第一步,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鼻腔换药是术后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源,许庚.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评估的探讨[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8,33(1):44.

2 Luke Rudmik,Timothy L,Smith.idence-Based Practice:Postoperative Care i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J].Otolaryng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2,45(5):1019-1032.

3 林晓青.鼻内镜手术治疗副鼻窦炎85例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2038-039.

4 卢桂珍,邓心,李红.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2,8(7):517.

5 王鸿梅,钮瑞凤,张小维.内镜下鼻腔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对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22(2):129-130.

篇10: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办法。

一、本管理办法中内镜特指应用于我院诊疗操作及手术的所有内镜。

二、成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内镜手术权限申请审核和手术授权。

三、申请内镜手术权限医师的资格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地点注册为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2、有5年以上相关专业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作为一助参与内镜诊疗技术操作每年至少30例;作为术者完成相应手术累积100例以上;累计参与完成内镜手术不少于200例。

4、经过卫生部认定的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取得证书。

四、内镜手术权限的申请、审核和授予

1、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应不定期召开会议对于医师内镜手术权限申请进行审核并对合格者授予内镜手术权限。

2、医师随手术例数增长、个人手术技术水平提升和专业技术职称 晋升,达到内镜手术权限申请资格时可申请内镜手术权限。

3、医师所在科室应责成专人对医师开展手术情况如实记录、客观评价,作为医师申请内镜手术权限的客观依据。医师手术开展情况记录于《手术医师技术操作履历表》。

4、医师达到内镜手术权限资格后,所在科室主任根据其实际操作能力等条件,决定其是否申请内镜手术权限;医师申请内镜手术权限时填写《手术权限申报表》,科主任签字后附申请人《手术医师技术操作履历表》上报医务科。医务科审核同意后报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核裁定。

5、医师申请内镜手术权限时除填写《手术权限申报表》,还须提交专业任职资格证书、内镜培训证书或内镜学习、进修证明等(可提供复印件)作为申请内镜手术权限的材料。

6、医师对于内镜手术权限申请存在异议可向医务科提出书面申诉,由医务科裁定。医师对于医务科裁定不满可向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诉,所作裁定为最终裁定。

7、医师对内镜手术权限审核、授予等过程和结果产生异议可书面材料提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提交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裁定,所作裁

定为最终裁定。

五、内镜手术权限的监管和再授权

按《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医师手术权限监管及再授权项规定执行。

六、内镜技术临床运用管理

1、严格遵守疾病诊疗规范、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内镜诊疗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取得我院内镜手术权限的医师每人每年作为术者应累计至少完成10例内镜手术操作。

3、简单内镜诊疗手术应由1名具备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高难度内镜诊疗手术及新开展的内镜诊疗手术应由2名具备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上述医师担任。

4、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组织术前讨论,术前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措施,术后制定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5、实施内镜手术前,应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加强内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内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7、医师实施内镜诊疗手术前,必须亲自诊查患者,并按规定及时填写、签署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8、建立内镜诊疗病例讨论制定,对于手术难度大,术中风险高的手术以及术中操作出现失误,术后出现并发症或预后不良的病例进行讨论,总结。

9、实施内镜手术必须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的内镜专业设备、耗材及药品,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由手术室指定专人负责我院普通外科内镜的保管、消毒等工作。

10、建立内镜诊疗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不得通过器材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内镜诊疗器材;严格执行国家物价、财务政策,按照规定收费。

11、建立内镜进修培训制度,每年定期派遣相关人员后上级卫生部门指定的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进行学习。

上一篇:2022年自考人力资源管理详细复习资料和总结下一篇:《青春随想》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