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管理行业分析

2024-06-16

苏州管理行业分析(精选8篇)

篇1:苏州管理行业分析

苏州市流动人口积分管理计分标准

流动人口积分管理计分标准由三部分组成,即基础分、附加分、扣减分,其中基础分指标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和居住情况三项内容,附加分指标包括计划生育情况、发明创造、表彰奖励、社会贡献、投资纳税、公共卫生六项内容,扣减分指标包括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违法犯罪、失信行为三项内容。

积分管理总积分=基础分+附加分+扣减分。具体如下:

一、基础分

(一)个人基本情况积分=年龄+文化程度得分+职业技能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得分。

1.年龄。

得分标准:18周岁以上至40周岁以下人员为10分。2.文化程度得分。

得分标准:大专(高职)为30分;大学本科为60分;硕士研究生为200分;博士研究生为400分。按最高学历计分,不累加计分。

3.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或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得分。得分标准:职业技能等级五级(初级工)为 10 分;职业技能等级四级(中级工)、专业技术资格初级职称为30分;职业技能等级三级(高级工)、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职称为50分;职业技能等级二级(技师)为100分;职业技能等级一级(高级技师)、专业技术资格副高及以上为300分。按最高职业技能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计分,不累加计分。

(二)参加社会保障情况得分。

得分标准:在苏州大市范围内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每满1个月,加5分;累计总分不超过500分。

缴纳住房公积金每满一年加5分,累计总分不超过50分。

(三)居住情况积分=房产情况得分+办理居住证年限得分。1.房产情况。

得分标准:本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在苏州市区(以下市区均不包含吴江区)拥有自有产权房建筑面积超过75 m2(含75 m2)且居住的为60分,75m2以上的每增加25 m2加20分;多套房面积可累计计算,总分不超200分。

2.办理居住证年限。

得分标准:在苏州市区连续居住时间每满 1 年加 30 分,最 高分限300分。

二、附加分

(一)计划生育情况。

得分标准:申请人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并出具有效证明的,加100分。

(二)发明创造。得分标准:

1.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并计入苏州市授权数据内的第一发明人加30分/件,多项发明创造可累计计分。

2.申请积分管理当获得授权并计入我市授权数据内的实用新型专利(以证书授权公告日为准)的第一发明人加10分/件,累计最高不超过60分。

(三)表彰奖励。

得分标准:在苏州市区工作生活期间,按以下标准计分: 1.获得区党委、政府及区部、委、办、局表彰奖励每次加10分,最高不超过30分。

2.获得市委、市政府及市部、委、办、局表彰嘉奖或授予荣誉称号的,每次加20分,最高不超过60分。

3.获得地级以上党委、政府或厅级以上部门表彰嘉奖或授予荣誉称号的,每次加40分,最高不超过120分。

4.体育比赛奖励:获得国家级比赛前 3 名奖励的,加 100分;获得全国前 8 名、江苏省级比赛前 3 名奖励的,每次加 40分,全国前16名和江苏省级前8名的每次加30分,最高不超过100分;获得苏州市级比赛前3名奖励的,加20分,最高不超过60 分;获得苏州市区级比赛前3 名奖励的,加10 分,最高不超过30分。参赛项目应为计划内比赛项目,集体项目参照个人项目计分;优先统计分值高的奖励,个人所获各级各类比赛奖励得分累计最高不超过100分。

5.在苏州市有见义勇为行为的,以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发布的决定为准,奖励每满200元,加5分。

(四)社会贡献。

得分标准:近五年内从事社会服务的,按以下标准计分: 1.在苏州市区参加志愿服务组织成为注册志愿者,且服务时间满 24 小时加 5 分,达到一星级志愿者(服务时间累积达到100小时)加10分,达到二星级志愿者(服务时间累积达到300小时)加20分,达到三星级志愿者(服务时间累积达到600小时)加30分,达到四星级志愿者(服务时间累积达到1000小时)加40分,达到五星级志愿者(服务时间累积达到1500小时)加50分,志愿服务以最高分计分,不累计计分。

2.个人在苏州市区捐赠每满 2000 元加 5 分,最高分限 30分。接受捐赠的公益慈善组织(基金会)必须是具备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使用财政捐赠票据的公益组织。

3.在苏州市参加无偿献血,每捐献全血 200 毫升加 5 分,每捐献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加10分,在国内其他城市有献血记录的,加5分,累计最高不超过35分。互助献血不计分。

4.在苏州市实现造血干细胞采样的加10分,成功捐献的加80分。

5.在苏州市实现捐献遗体(或器官、角膜),由其直系亲属申请(仅限一人)加80分。

6.在苏州市区从事环境卫生等特殊公益性岗位的,加30分。7.在苏州市区参加义警的,加10分。

(五)投资纳税。得分标准:

1.在苏州市区投资设立个体工商户的,加20分;投资设立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有限公司的,加30分。

2.个人在苏州市区累计缴纳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款每满1000元加5分;个人在苏州市区设立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累计缴纳税款(合伙经营按其个人所占投资份额分割计算)每满1万元加5分;以上累计最高不超过100分。

3.在苏州市区承租合法出租房屋的租赁户,按年提供承租房承租合同和全年发票的,每加10分;按年提供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的,每加5分。累计最高不超过50分。

(六)公共卫生。得分标准:

1.学龄前随迁子女持有儿童预防接种证,并纳入苏州市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加10分。同时完成相应年龄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程序规定的疫苗接种(预防接种禁忌症除外),再加10分。

2.0~6 岁儿童及其母亲在苏州市区接受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保健服务,并持有苏州市母婴保健卡,加10分;如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接受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和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再加10分。

3.在苏州市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加5分。

4.按申请积分管理时岗位要求办理从业健康证的,加5分。

三、扣减分

(一)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减分标准:本人或配偶从事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扣50分。

(二)违法犯罪。减分标准:

1.近五年内受过刑事处罚的、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或活动的,每次扣200分。

2.近五年内受过限制人身自由行政处罚的,每次扣100分。3.一年内在苏州市因违反城市管理、非法行医、违反食品药品安全法、劳动保障、文化、卫生、工商、税收、住房公积金等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人或个体户、企业的投资人及法定代表人,每次扣50分。

(三)失信行为。

减分标准:未受到刑事或行政处罚,但存在失信行为的,按以下标准扣分。

1.有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失信行为,每次扣50分。2.一年内在苏州市区因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经责令限期整改仍未改正的,每起扣30分。

3.在本市存在医保费用违规行为,纳入医保失信人员名单的,每次违规扣30分;因违反规定被取消医疗保险定点资格的,法人代表扣50分;用人单位欠缴职工社会保险费的,法人代表扣50分。

4.在本市存在住房公积金违规提取、违规贷款、恶意拖欠贷款等行为,纳入住房公积金失信人员名单的,每次违规扣 30分。单位欠缴、少缴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法人代表扣30分;单位不缴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法人代表扣30分;单位一年内因住房公积金违法违规行为,经责令限期整改仍未改正的,法人代表扣50分。

篇2:苏州管理行业分析

【发布文号】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61号 【发布日期】2004-07-22 【生效日期】2004-07-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苏州市机动车维修与配件经营行业管理办法》的决定

(2004年7月14日苏州市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4年7月22日苏州市人民

政府令第61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现决定对《苏州市机动车维修与配件经营行业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六条修改为:“开办机动车维修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持有效证件向机动车维修管理机构申请领取《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凭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开业登记。”

二、将第七条修改为:“机动车维修管理机构应当在接到申报材料之日起15日内审核完毕。技术条件合格的,发给《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技术条件不合格的,不予办理并说明理由。”

三、删去第九条。

四、将第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申请歇业的,应当在歇业前1个月向原发证的机动车维修管理机构提出报告,缴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后,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税务和其他有关歇业手续。”

五、将第二十六条修改为:“机动车维修管理机构应当对从事机动车维修的单位和个人的技术条件进行审验。”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部分条文的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苏州市机动车维修与配件经营行业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篇3:苏州物流人才培养分析

苏州地区物流产业现状及人才需求

苏州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区位优势和载体优势十分明显。苏州地处经济快速发展的长三角中心地带,境内有长江、运河,尤其是高速公路十分发达,形成了“一纵二横、一环两射”的高速公路网络,有了参与长三角区域物流合作的基础条件;有苏州港三大港区,以及各类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作为江苏省规划明确的物流枢纽城市,苏州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十一五”规划期间,苏州将建成以苏州白洋湾物流园区为代表的综合型物流园区4个,以满足苏州火车站西站“苏深港”集装箱班列和三港区货物运输需求;以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园区为代表的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5个,它们与港口、陆路口岸相结合,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并设有海关通关通道的大型中转枢纽;以迅尔达物流园区为代表的物流配送中心12个,使“五市一区”都有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市和县(市)两级不同层面的物流节点系统,从而在全市上下形成功能完善和高效低耗的绿色物流体系。

近年来,苏州积极呼应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主动学习上海、接轨上海、服务上海,紧紧围绕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中心的目标,依托开发区、港区和道口枢纽三大重点地区,加大现代物流园区和物流节点建设力度,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苏州各级政府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打造了具有生态和生活,产业发展,人文和社会,法制及城市综合环境的五大优势,将使苏州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在长三角合作中也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随着苏州经济结构加快调整,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新兴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IT集群、产业集聚,为苏州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商机。

随着苏州产业结构的调整,物流货物品种将发生变化,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将十分强烈。在苏州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的同时,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形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方面是围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流通加工等物流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比较迅速。依托开发区、货运市场形态、以大型批发市场为基地的各具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形成。以货运代理为例,目前苏州货运代理企业有400多家,整体发展比较规范,典型的货运代理企业,如中外运苏州分公司,能够提供包括报关、商检、运输合同管理等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由于新劳动法的出台,一些外企出现了将仓储完全外包的新模式,更加扩大了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专门化专业化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正在起步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或全程物流服务,即由物流企业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从物流方案设计到全程物流的组织与实施的物流服务。2008年6月,园区脉慧特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贤坤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就打造物流咨询外包平台的战略合作进行签约,以信息咨询服务和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第四方物流企业也崭露头角,这种模式的出现将会有效地保证企业供应链的持续高效运作,在整体上实现企业物流成本的最优化。这就使得苏州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专门化、专业化、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细化物流人才培养

苏州具有良好的物流资源,这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本地的物流资源给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完全可以解决目前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在平时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实例,一方面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将这些案例转化成教学中使用的案例集,用于苏州地区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真实的案例能够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现状和背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到学校授课,或者安排任课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增强任课教师的实践经验,使教学效果更加良好。通过我们的调研,像苏州物流中心这样大的物流企业也很乐于服务于物流职业教育。

由于教育平时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掌握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知识,参加工作后一些知识已经落后,学生对某个确定岗位的实践操作不了解、不掌握、不熟练,缺少创新。学校可以和一些企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利用企业这个大课堂进行实践教学,明确各个物流岗位的具体需求。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安排在校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学校根据企业岗位需求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按照企业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企业各个不同岗位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

现代物流业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应用性”的复合型人才。经过一年的调研,我们问的最多的就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希望学生能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物流企业对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等基础办公能力非常重视,一些企业用人已经跨越到了服务外包行业的用人理念。对某个业务流程的掌握,只靠教室是满足不了的,只有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掌握,这就必须要结合具体企业,在具体的企业中熟悉掌握相关流程。对于高职物流专业而言,职业定位对应的不再是单一的职业层次,而是一个职位层次带,重在培养应用型高技能物流人才,如仓库管理员、配送员、叉车工、报关员、货代员、质检员等。因此,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宽带”型的,以职业模拟化的方式培养职位层次化的物流人才。

篇4:创新社会管理的苏州样板

“公务员就是服务员,政府就是要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在接受《小康》杂志社独家专访时,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一字一顿地说。在他看来,政府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行政理念。

公共服务便是最好的社会管理,面对日益多样化的“民有所需”,单靠政府一个公共服务的“供应商”,显然已经力不从心。苏州各地积极探索“三社互动”的社会管理新路径,让社区成为实现基层管理和基础服务的重要平台,让社会组织成为承接政府转移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让社工直接服务于群众。

在去年的江苏省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指出,要把社会管理创新放到“两个率先”总体布局中来谋划,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社会管理新局面。今年是江苏省的“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推进落实年”,作为走在江苏省“两个率先”最前列的苏州市,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目标,制定出台了包含6大类20项量化指标的社会管理指标体系,正着力打造创新社会管理的样板城市。

政府“赔本”帮“无情”们安家

一个为自己取了“无情”网名的男青年,却做了许多“有情”的事情。

在太仓市,《小康》记者听到了“无情”的故事:太仓的打工者比较多,每年春节前,为了买到回家的火车票,他们都要排一晚上的队,每到这个时候,就有人为他们送去方便面和矿泉水,一直以来,他们都以为东西是太仓市人民政府送来的,其实是由“无情”带领的民间组织送的;17岁女孩倪章欢身患白血病的事情经媒体披露后,“无情”了解到,倪章欢的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至少30万元的高额治疗费,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一道难以迈过的槛,于是,“无情”带领太仓市义工联的志愿者们发起了义卖活动……而记者在网上联系到“无情”的当天,正逢周六,下午五点多,一个为农民工子弟募集文体用品的大型活动刚刚结束。

“无情”现在的身份是太仓市义工联合会主席、太仓公益网负责人,“他所在的民间组织做了很多好事情,平均每个月都要举行一两次活动。”提起“无情”这位公益活动的领头人,太仓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顾群丰赞不绝口,“他叫刘伟华,30来岁,前些年开了个小店,做点小生意,现在当起了专业的专职义工,小店都交给亲戚打理了。”

事情其实还要追溯到5年前。2007年5月11日,刘伟华和三五个网友一起创办了太仓市第一个网络公益平台——太仓公益网,这个以公益性活动为主的非营利性网络平台搭建起来以后,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爱心人士的“追捧”。4年多的时间,太仓公益网志愿者义工服务累积时间已达2万多小时,成功开展了300多次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涉及救灾、帮困、助学、环保、助残等多个公益项目。

在社会组织日益彰显出强大生命力与活力的同时,政府也在思考:如何让社会组织成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左膀右臂”?经过探索与实践,太仓很快便找到了答案。

今年5月18日,太仓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太仓市义工联、心航社工等10多个社会组织首批进驻办公。这幢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建筑物,成为了入驻社团的免费办公场所。如此大做“赔本生意”,政府意图何在?太仓市委书记陆留生一语道破:“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最基础元素,太仓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种种新探索,无一不需要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

“草根组织”投奔政府

在社会组织壮大的过程中,政府“赔”出去的何止“盖房子”这1000万。

太仓公益网做得好,在太仓是被公认的,其特点之一便是财务公开,社会公信力极高。网络上至今还能查到这个组织创办时的第一笔善款:2007年4月18日,“小宝”为“爱心账户”添加200元,“无情”添加200元;4月19日,“石頭”添加100元,“莳涧”添加30元……

让刘伟华感到骄傲的是,从2007年至今没有丢失过一分钱。志愿者个人无偿借给太仓公益网和太仓义工联的房子,被称为“爱心之家”,“政府给我们提供办公场所之前,我们就是在那里办公的。所有办公经费都由志愿者个人来承担。”刘伟华介绍说。

让刘伟华为志愿者精神所感动之处,却成了政府主动“检讨”的地方,“刘伟华总是自掏腰包。这几年社会组织虽发展壮大了,却没有固定的办公机构,账上没有一分钱,每次募捐都一分不动送到捐助对象手里,而且自己还要搭点儿成本进去,这种模式实质上对公益组织的发展是不利的。”顾群丰说,“一个组织自身必须具备不断发展的能力。所以我们民政局先是鼓励并帮助他们来登记,然后又资助给他们3万元的活动经费。”

太仓市的很多公益志愿者们都忘不了2011年8月4日这一天,因为那天是太仓义工联成立的日子。有人兴奋地在网上论坛中写道:义工联的成立也为太仓公益网作为一个 “草根组织”的使命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目前,民政局为我们无偿提供了办公场地和活动场地,以及水电、房租、耗材等所有费用。”在刘伟华看来,社会组织需要政府的引导、培育和孵化,政府可以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一些本不该由政府去承担的社会事务也应该交由社会组织去承担,“我感觉也可以说是‘政社分离’,政府把一些社会事务剥离出来,由社会去承担相应的责任,政府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去做其本身应该做的事务。”

今年,太仓市义工联申请到了两个政府的公益项目,一个是苏州的关爱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公益创投项目,另外一个是太仓的关爱空巢老人项目,这两个项目分别有10万元的经费支持。

让“左膀右臂”成为名符其实的CEO

据顾群丰介绍,到太仓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来的这些“组织”里,除了已经有4000多个会员的义工联之外,其余的大多还需要“培育”和“孵化”,中心里专门设立了三个功能区,孵化培育区便是其中之一。而政府在“培育孵化”社会组织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是:义工不要自己贴钱;社工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据了解,目前太仓登记有300多家社会组织,备案600多家,总数达千家,每年还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太仓市的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只是苏州市创新社会管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惠民便民的一个缩影。如今,在苏州市,“遍地开花”的社会组织已成为各级政府强健有力的“左膀右臂”。

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陈燕颜向《小康》记者介绍到,近年来,苏州各级党政领导把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增强社会自治功能作为现阶段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将“健康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列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六大工作体系之一,社会组织培育工作获得了较快发展,到今年6月底,苏州市社会组织总数达到11157家,其中登记数3998家,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715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1.6%;万人拥有社会组织6.4家。而苏州未来的目标是:争取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市社会组织登记数倍增,万人(户籍)拥有等级的社会组织数10家以上,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数达到每个城市社区10个、农村社区5个。

初具规模、基础坚实的“左膀右臂”如何做到实力与能力的再次提升?

“在创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的机制体制方面,我们有个‘社会组织CEO能力提升双百工程’,目前已顺利实施,目的就是要培育社会组织的负责人,通过提高他们的能力来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陈燕颜告诉记者。

陈燕颜提到的这个项目,刘伟华便亲身体验过,“我的理论知识比较匮乏,一直以来都是依靠活动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来进行组织建设,通过培训,我学到了比较专业的理论知识,通过相关的理论知识再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实际操作经验,感觉最大的提升在于完善项目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和建设。”

自我管理不让“大事”出社区

除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和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作用之外,社区的自治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管理老百姓要公正公平,公正公平才敢公开,你不公正不公平,便不敢公开。”相城区北桥街道灵峰村委员会书记高兴元一提起“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便底气十足,“我们村是实名制全部公开,没什么隐瞒的!我一年拿26万,是公开的;我们的干部拿十几万也是要公开的。拿了这么多,如果不做事,是要被老百姓骂的。我们一年两次评议,6月底党员会议、代表会议,进行村干部评议,到年底奖金公开,有一个‘叉’就要被扣掉3000元,但每次最多也就一两个人会出现失误,说明工作还是被大家认可的。”

工作被肯定的背后,是村级经济的不断发展。

灵峰村的村级可支配收入从360万元增加到4818万元,平均每年增长1倍多;村民人均纯收入从6396元提高到20000元,平均每年增收接近1500元。

实现这样的跨越,灵峰村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2003年,只有960多人的灵峰村合并谈埂、庄浜、凡店、姚浜4个村,组成了6100多人的新行政村,在苏州城区最北端拉开了新农村建设的大幕。

“并村以后需要个磨合期,而我们一下子就出台了‘六个统一’,资产统一管理、建设统一规划、资金统一使用、收费统一标准、福利统一享受、土地统一调整。”高兴元回忆说,“我们从2003年3月开始考虑发展规划,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出来之后,3月份灵峰村就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优化交通,打造工业集中区;集约用地,挖掘内部资源;做强农业,兼顾社会和生态效益。”

灵峰村还投资9500万元建成了灵峰村社区服务中心、活动中心、乐寿中心、商贸中心、管理中心五个功能区域。其中社区管理中心是一站式服务大厅,内设计生、民政、社会保障、便民服务等八个窗口。《小康》记者赴灵峰村采访的当天,正赶上一位来自湖北的务工人员去服务大厅咨询孩子读书的问题,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办事处主任金爱民热情地为他做了解答。“基本上村民生活中有需求的小事都能够在这里解决,每天都有一个两委会当中的主要领导在服务大厅办公,这样就为村民们省去了到处找人的时间和麻烦。”金爱民说。

努力帮助村民们避开各种“麻烦”的同时,灵峰村也把各种大事小情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都交到了村民手中。

“灵峰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村里的大小事务都要由村民来决策、管理。”据高兴元介绍,灵峰村两委会全面推行以民主管理为主的“四民主、全公开”制度,做到了民主选举规范化、民主管理制度化、民主决策科学化、民主监督程序化,村务党务公开透明化,“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用好村支队伍,关键是村民组组长作用的发挥。对于村民组组长,我们有百分考核,先是自己评,然后组长们坐在一起互相评议,最后还要召开组内老百姓的座谈会,考核得分与补贴挂钩,这个压力来自于‘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因为小事都交给了组长处理,出现违章建筑,组长需要自己处理,如果拆掉了,我们就不扣他的分;如果处理不好,要交给村里来做,那就要被扣分了。”

“网格”里的风景和文化

“苏州目前的城乡一体化是最精彩的!”《小康》记者在苏州采访的第一天,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便对记者说,这样的“伏笔”在随后几天的采访中逐渐显现。

如果把苏州辖区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那么每个“网格”里都有独具特色的风景和文化,即便是在乡村,也同样能够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已过花甲之年的丁大爷拿着崭新的“电脑培训合格证”,没想到自己还能赶时髦,学上网。在他身后,三四十个爷爷奶奶们正认真地坐在电脑前,向年轻的志愿者们学习如何上网。“我是第一批来学电脑的,经过了三天的学习后,一次就通過了考试,现在已经可以在家里上网了。”71岁的黄奶奶指着身边的一位老奶奶,向记者介绍到,“她今天是第一次来学,我们住在一起,她又不识字,所以我就陪她来了,正好也可以帮帮她。”

这样的场景并非出现在城市中的老年人学校,而是在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爱心互助街”的“电子信息阅览室”里发生的真实一幕。那里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有个目标,就是人人会电脑、家家有计算机、全村都用一卡通,“只要通过了村里的电脑考试,家里买电脑的钱,就由村里来买单了。我们的基础设施都是现代化的,现在又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不能跟不上信息化的脚步。”

走进永联村,便会看到一幅色彩绚丽的“现代版画作”:“金手指”雕塑、永联议事厅、水幕电影、喷泉广场、地下人行通道……“华夏第一钢村永联村,于1970年由长江边近700亩芦苇滩围垦成陆建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30多年前永联还是苏州地区版图上找不到的一个贫困小村,而现在却成为了闻名全国的富裕村。”听着当地人的介绍,记者心生赞叹。

永联村还自筹资金几千万元兴建了永联文化活动中心,剧场舞台宽18米、深18米,拥有直径6米和2米同心圆式的旋转升降舞台和可拆卸式乐池,并配有幕景和多媒体同步播放设施。中心内可一次性同时容纳1300多人,刘兰芳、姜昆、黄宏、尚长荣等明星大腕均在此登台献艺过,村民全部可以免费观看。

“我们的文化设施是非常到位的,张家港市实施的是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据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家港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朱兴华介绍,去年,张家港市率先在全国提出“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并推进实施。张家港在市、镇(区)、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把村(社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再分割成更细化的网格,网格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单元,全市所有人口都成为服务对象,“以剧院里的文化特色为纽带,划分成一千个网格,每个网格里面设有一个文化指导员,具体地进行服务。每个文化指导员每季度都要公布我们的文化指南。并且每年出一次文化地图。每个居民都知道我这个月可以参加哪些文化活动。”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从张家港一个个“网格”里看到的风景和文化,正是苏州市乃至整个江苏省社会管理创新的思想基础、持久动力和重要内容。

9月6日,江苏省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推进落实会在南京召开,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分别对江苏省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做出重要批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重要任务。要把这项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各项重点工作力争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会上传出的好消息是:在中央综治委组织的2011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绩效考核中,江苏省位居全国第一。

篇5:苏州管理行业分析

基于胜任力的苏州市水利行业管理人员培训体系的实施

培训体系的实施过程

基于胜任力的员工培训的实施过程主要分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规划与设计、培

训评价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紧密相联,环环相扣。以下是苏州市水利行业人力资源培

训的实施步骤。

(1)树立观念。在实践中,人事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应首先学习胜任力模型的理

论和胜任力培训的方法和措施,讨论这些措施在本行业实践的可能性。在收集意见后,

召开全体人事部门成员会议,讨论分析胜任力模型下各部门及基层对人事部门的期

望,通过头脑风暴法讨论可以采取的措施,为正式实施作准备。

(2)调整人力资源目标,使之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调整确定新模式下的人事

部门工作目标,将员工胜任力的培养和提高列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

(3)准备实施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实践中,先选择关键员工的招

聘和培训计划两个方面,开始推广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

(4)建立责权关系。在实践中,在召开各部门员工沟通会讨论胜任力模型的同

时,鼓励员工对新模式下人事部门的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人力资源部门

职能的期望,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发变革积极性的作用。

(5)设计沟通策略。要实现这样的重大变革需要经常的沟通,持续的沟通保证

了持久的参与,并激发出人们的主人翁精神。可以就人力资源职能的工作内容的调整

列出清单,并分组进行讨论,听取反馈意见。通过讨论,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以避免

可能产生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在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体系转变过程中,为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

(7)策划一个试点项目,通过试点项目的实施来考察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方法。

篇6:苏州管理行业分析

(公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推动我市园林绿化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激励园林绿化企业不断提高造园水平,多出精品,全面提升苏州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苏州市园林绿化优秀工程是苏州市园林绿化建设工程质量方面的专项奖。获奖工程在设计、施工、养护管理水平应达到苏州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一流水平。评选工作坚持好中选优的原则。

第三条 苏州市园林绿化优秀工程评选由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组织领导,委托苏州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和苏州市风景园林学会实施。

第二章 申 报

第四条 苏州市园林绿化优秀工程的申报主体是项目的施工单位或者建设单位。

第五条 苏州市园林绿化优秀工程的申报范围:

1、工程地点在苏州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工程;

2、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或者投资规模300万元以上;

3、在申报时工程竣工验收已经满6个月。第六条 申报苏州市园林绿化优秀工程的条件:

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

2、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符合相关建设程序;

3、设计、施工、验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体现生态型和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理念;

4、施工质量优秀;

5、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单位对工程质量、安全、使用的评价良好;

6、工程所在地的市(区)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推荐。第七条 苏州市园林绿化优秀工程根据《苏州市园林绿化优秀工程评分标准》择优选取,并具有以下特点:

1、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有所创新,布局合理,施工精细,维护良好。

2、突出植物景观,体现物种多样性,植物配置科学合理,植物群落富有特色,园艺水平高,绿量大。

3、突出城市或本地区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风貌。

4、建筑、小品与绿化环境和谐统一,安全耐用,整体景观优美。

5、施工组织管理科学、规范。

6、达到预期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在苏州市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第八条 申报苏州市园林绿化优秀工程应提供的材料:

1、申报表;

2、工程简介;

3、资质证书;

4、中标通知书;

5、工程合同;

6、工程竣工图纸;

7、竣工验收证明;

8、监理总结;

9、质量监督报告;

10、反映工程建设和效果的彩色照片附文字说明。材料应全面、清晰、真实。

第九条 申报单位受过有关单位不良行为记录,通报批评,整顿或其他处罚的,两年内不得申报。

第十条 申报单位每申报的工程项目原则上不得超过2个。已经获得了省以上行政机关(组织)的奖项或者申报后未能获得奖项的工程,不再受理本奖的评比。

第二章 评 审

第十一条 苏州市园林绿化优秀工程评选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评选工作暂定一年一次,具体申报时间另行通知。

第十二条 苏州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和苏州市风景园林学会组织评选委员会,具体负责苏州市园林绿化优秀工程的评选工作,评选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应报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审定。评选委员 会的主要职责是:组织评选工作,组建专家组,召开审定会议,听取专家组的评审情况报告,审定评选结果,研究解决评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三条 评选程序

1、申报:申请评选的单位,对照申报条件进行自检,填报《苏州市园林绿化优秀工程申报表》。

2、筛选:专家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符合申报条件的,列入评选范围。

3、考核:专家组对工程现场进行考核,按照《苏州市园林绿化优秀工程评分标准》逐项进行打分。

4、评审: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情况报告,评选出获奖名单。

5、公示:获奖名单在苏州园林和绿化综合信息网上公示一周,接受监督。

6、公布:公示结束后,以文件形式公布苏州市园林绿化优秀工程获奖名单。

第四章 奖 励

第十四条 对获得苏州市园林绿化优秀工程的申报单位由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苏州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和苏州市风景园林学会发文嘉奖,颁发奖杯(牌)和证书。

第十五条 对获奖项目的施工企业,可以作为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推荐预选承包商的依据。获得苏州市园林绿化优秀工程的项目,作为江苏省园林绿化优秀工程的推荐依据。

第五章 纪 律

第十六条 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应该真实有效,如有弄虚作假,取消评比资格,并且两年内不得参加评奖。

第十七条 工作人员在评比中必须秉公办事,廉洁自律,不得收受申报单位的礼金、礼品,违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除名。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对已经获奖的工程,若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评选委员会可组织对工程进行鉴定,并决定保留或取消苏州市 园林绿化优秀工程资格。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和苏州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篇7:苏州管理与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机电工程学院

何锡武

2017年7月17至7月23日,由学校人事处组织、机电工程学院和建工学院的教师共计15人,参加了在苏州举行的工业机器人及职业能力发展培训班。这次培训由新加坡新华国际教育集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联合主办,培训地点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培训课程邀请来自苏州工业园区、国内高校及新加坡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通过课堂授课、现场观摩、实操训练等现代教学手段,学习探讨新加坡成功的职教经验和新兴科技知识。培训概况

1.1 培训机构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称国大(NUS),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级顶尖大学,为AACSB和EQUIS认证成员,亚洲大学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Universitas 21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协会成员,在工程、生命科学及生物医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新加坡国立大学前身为1905年成立的海峡殖民地与马来亚联邦政府医学院;1912年,该校改名为爱德华七世医科学校。1928年,莱佛士学院成立。1949年,爱德华七世医学院与莱佛士学院合并为马来亚大学。1955年,新加坡华人社团组织创立了南洋大学。1962年,马来亚大学位于新加坡的校区独立为新加坡大学。1980年,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校名定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根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肯特岗、武吉知马和欧南园3个校区;设有16所学院,包括一所音乐学院;有教学人员2374人,在校学生37972人,其中本科生27975人、研究生9997人。

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以下简称新国大苏研院)是国内首家世界一流大学在华开设并自主运营的研究院,是中新两国合作在科教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发展与苏州工业园区进一步集聚海外科研资源的需要高度吻合,双方密切合作以达互惠共赢。新国大苏研院成立于2010年11月15日,是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先生的共同见证下,由新国大与苏州工业园区合作成立的科研机构。2011年10月,新国大苏研院的性质为事业单位法人,举办单位是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占地2万平方米,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致力于发展科研创新及培训项目。新加坡国立大学将依托学科专业优势,针对与苏州工业园区相关的研究领域设计课程,包括水资源及可持续环境发展、金融、信息技术软件应用程序,以及互动数码媒体等。它不仅将向苏州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的中国学生提供诸如电脑、商业管理、工程和物流等方面的培训项目,也为部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生提供从事短期研究的机会。

新加坡新华国际教育集团:是一间专门从事跨国培训与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教育机构,总部设在新加坡,目前在香港、台湾设有代表处,在苏州设有国内培训基地。集团拥有跨国培训网络和区域领先的发展战略,具有卓越的管理团队和现代的教学理念。

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构筑跨国教学服务平台,搭建中外合作办学桥梁,打造严谨、专业、卓越的教育机构是新加坡新华国际教育集团的致力追求。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集团在政府公务员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大中专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等项目上,具备了很强的课程开发、项目咨询、教学组织实施的能力。同时,集团的业务已从新加坡扩展到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日韩、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在同行业中日渐脱颖而出。其中作为“搭建两岸三地,互通互融互惠桥梁”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专题培训,也是集团近年来的重推业务。2012年,集团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将新加坡原班优质资源引入中国,在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建立培训基地。这个创新的“中新合璧”境内培训项目,旨在让政府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的高管“不出国门,亦可把握新加坡的发展脉搏,了解新加坡的成功之道”。目前,该项目已成功承办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期培训班,反响热烈!

1.2 培训组织

本次培训由新加坡新华国际教育集团组织。毕竟是国际知名教育机构,组织工作堪称完美。从教学课程安排、生活住宿、课堂纪律、课余安排,甚至上课时的衣着都有要求。我们从武汉坐高铁到达苏州,下车接站的班车上,第一时间每人都拿到了一份简单的培训注意事项,开始学院网上平台注册。登录学院平台,各项培训事宜,包括课程安排、作息时间、住房分配、交通情况注意事项等面面俱到。到达酒店就可以直接进入房间。相对常见的报道,要在大厅等候入住,要高效得多。

整个培训过程严格按课表时间安排进行。按时上课、按时茶歇、按时下课、按时就餐,没有发生临时计划调整、时间变动的情况。班级安排两位班主任跟踪服务,确保计划实施。一周的培训安排得井井有条,合理紧凑。当然因为时间紧凑,没有外出观光时间,大家只能利用晚上课后时间领略天堂苏州美景。主办方还为每人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

1.3 过程和内容

除报到时间外,一周的培训包括3各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内职教改革发展成果与政策导向方面内容;二是专业技术培训和企业参访;三是新加坡教育国情与经验分享。第一天乘车达到新国大苏州研究院,在门口进行了集体合影。进入大楼内可以看到明显的异国特色和丰富的文化气息。进入教室,明亮整洁,每个座位都有名字标签和准备好的文件夹课程讲义,大家按安排好的位置就坐,免去了大家争抢座位的纷乱。然后是简短别致的开班仪式,班主任介绍基本情况,培训中心领导讲话,参训学校学员代表发言。这一切都在开课前完成,不耽误9点正式上课。每天上午和下午两个半天的课程,中间有10分钟茶歇,休息间安排有茶水、咖啡、水果等饮食品供自由取用。每次课程课后都安排有10-20分钟的互动时间。

1.4 纪律要求

对成人培训,一般很少有纪律要求,这次不仅有,而且很严,每天上课要签到。在讲义的前面有学院须知,其中有专门的纪律要求。主要包括考勤、课堂纪律、互动要求;时间观念,不迟到早退;知识产权要求,不录音录像,关键点可以拍照;在就是电话静音、礼仪和着装要求等。

1.5 生活安排和课外活动

培训学员全部安排在苏州工业园区内离培训点5公里的雄狮大酒店,标准件两人一间。因酒店比较老旧,很多设施损坏,卫生间漏水等时有发生,电视信号极差几乎不能收看。总的来说不错,不影响大家休息和学习。每天早上班车准时来接大家去学习地点,晚饭后送回。早餐是酒店的免费早餐,中午和晚上在固定地点吃盒饭。因地区口味差异,总的来说吃得不好,大家受不了苏州的甜食。

培训方安排了一个晚上的外出逛街购物活动,参观苏州800年历史老街平江路。这里小桥流水,街市林立,一派江南景致,在晚上灯火的装点下格外妖娆,人流如栉彰显小镇繁荣。大家好多都在此购买了回家的伴手礼。其它的晚上有时是学员自行组队参观苏州一些景点。

2.主要收获和体会

2.1 关于一体化教学

培训的第一堂课,是由深圳技师学院原领导黄景荣教授带来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管理与督导。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中并不新鲜。这堂课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是工学结合教学资源的开发。要想做好一体化教学,必须重视实践专家访谈、成果的转化、制定一体化课程规范和一体化课程资源开发几个环节。其中专家访谈切忌只有教育专家或只有现场技术专家,只有将他们结合起来才可能开发出与生产实际相对接、易于学生学习掌握的课程。一体化教学的课程资源决不能是教材,而是有工作和教学经验的老师所制作的工作页。

要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超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了提高教师进行一体化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对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课程系数可以到1.5-2.5。与之配套的还需要严格的考评督导制度。

2.2 关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坚持

第二课时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石伟平教授所作的“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报告。报告介绍了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各项改革政策出台的背景,信息量较大。比较有提示意义的主要有两点:

1)职业教育的定位。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有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这三类教育都强调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普遍存在教学下沉的现象,即高职中职化、本科高职化的现象。关键在于对三者的定位不清。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定位高职教育在职教体系中的位置,对我们办好高职教育至关重要。强调高职教育与中职、应用型大学的在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上的区分。

2)坚持技术基础,不按企业要求起舞。现在普遍的高职教育观念是加强职业技能,强调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有时还会完全按照企业要求定制培养。这样的后果一是与中职培养无异,二是降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和后劲。所以必须在高职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职业技能,还不能忘记对技术基础的教育。

2.3 认识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新加坡毗邻马六甲海峡,国土除新加坡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19世纪初被英国占为殖民地,1965年正式独立。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是亚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根据2014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报告,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之一,也是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以及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经济体之一。

2.4 新加坡值得借鉴的职教经验

新加坡最值得称道的是他们既考虑精英教育、又照顾普通大众职业教育的社会教育制度。从小学毕业开始分流,最后通过大学预科、理工学院、工艺学院三条途径进入大学或社会就业。从年龄看都相当于国内的高中,从教育层次来说其理工学院相当于国内的高职、工艺学院相当于我们的中职。这样在高中阶段就根据学生智力发展程度自然分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适合读书研究的打好理论基础,适合就业的专注于职业技能。相对应国内是通过高考来判定自己升大学失败了的一类学生才进入职业学校,对其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都有不好的暗示。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学生年龄相当于国内的高中阶段,管理比较严,这点当然必须也有可能。我们的学生高中毕业已是成人,更加之他们学习习惯和学习意愿不强,管理上难度大是必然的。但从职业技能培养上来讲却是相同的。根据新方教师现场讲授,有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按天排课,按问题教授。在我们的教学要求中,一天不能一门课程连续上课不能超过2可时,一周不能超过2次。这种要求对于课堂听讲式的学习是合理的。但对于技能学习按天排课则更加合理,这样更适合问题式教学。他们是一天的时间完成一个项目(问题),分为三个阶段,老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关键点,提供学习资料;学生分组研究问题,教师辅助;学生分组讲解,演示本组成果。这样时间集中可以解决问题。若是按每次2课时安排则不能完成任务,下次上课又不连续,需要重新带入。

2)严格的考评制度。这种严格的考评制度得益于他们完备的教学管理系统。全校师生都有系统账户,考评包括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作业全学习过程,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教师必须给一天的课程对每位同学打分,对学生作业进行评定,全部在系统内完成并形成记录。期末自动生成学生成绩。如差错和遗漏系统会通过邮件提醒,同时也是对学生和教师的监督。

3)分组教学,强调合作。我们很多分组教学最后每组只是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是旁观者,真正落实的效果并不好。二他们分组考评必须对每一位在小组中的贡献做出评价,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保证每一位的参与积极性。

4)必须按组汇报演讲。这里汇报演讲既是学生汇报本组课堂问题解决完成情况,也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手段,是每天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而我们偶尔要求学生上台演讲多数只是作为活跃课堂的手段。

5)导师制和小班教学

他们的学生管理采用导师制。每位导师带10名左右学生,作为紧密的师徒关系长期不变直到学生毕业。这样有利于培养师生感情,指导学生学业、生活、人生职业规划等一切事物。辅导员只负责特殊情况如心理疏导等事情。课程分班采用25人的小班制,这样教学效果当然会好,特别在具体技能培训需要老师演示、实操照看的时候。

2.5 苏州工业园职业技术学院的启示

培训期间专门组织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参观。该学校创建于1997年12月,是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先生提议创立,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的一所中新合作的新型高职院校,国家重点建设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2014年6月,被国务院八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教育部首批“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高等工科教育和产业合作教席研究基地”,2015年6月,获批江苏省首批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

截至2016年1月,学院设有8个系部,共计23个高职专科专业,拥有共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6 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4 个,学院建筑面积20万㎡,共有专兼职教职工321人,在校生6000余人。

学校比较小巧,规模不大,但很有特色。中外多家机构股份制建设,管理机制灵活。在这里得到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实训设备的有效利用。这个问题很多学校都处理得不好,大多因管得死利用率不高,很多花大价钱购置的设备成了仅供展示的参观景点,老师不会用,学生不敢用。他们的做法是与企业合作,由企业进行实训室设备的运行与管理。企业按教学计划保障学生实训和耗材。其余时间作为企业设备投入生产。这样设备利用率高,教学生实训的老师因长期实用相应设备,对设备操作、实用维护、工艺要求都相当熟练,而且紧扣生产实际,对企业和学校都有益处。

这里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选什么样的企业合作的问题。一般大型成熟企业很难合作成功。因为他们计划严密,生产任务、经济指标要求严格,不可能保障学生实训计划。选择初创型小企业,产品研制工作量大,计划性不强,合作的成率较高。他们都是与初创企业的校友合作,节约教学成本,提高实训质量,效果十分明显。

2.6 机器人与PLC

本次培训课程还专门安排了机器人和PLC专业技术培训。由实训老师教授了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技巧、PLC编程和现场实训。对大家了解相关技术有一定的帮助。但因时间有限,课程对专业老师显得太浅,深度不够,非专业老师又觉得难得入门。可能是本次培训美中不足的地方。总结与建议

这次培训总的效果不错,达到了“增长知识、增加见识、增进友谊”的预期,所有参训老师一定会在教学方法、教育观念上有所收获。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得益于人事处有效组织。人事处向东老师在整个培训工程中为大家做了大量工作,其组织能力、学习热情和服务态度都得到了大家好评。

篇8:苏州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然而, 苏州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 苏州外向型经济又无法避免地出现很多问题, 随着外资的大规模投入, 苏州外商直接投资不平衡以及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使得研究外商投资企业在苏州的发展也就成了必然和必需。

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大

2009年, 苏州市外商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在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已经达到1408个, 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合计为82.2653亿美元。其中, 投资总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28个, 实际到账注册外资总额合计53.57亿美元。由图1比较分析可得:从2006—2009年苏州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不断增长, 连续四年超过江苏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30%, 使得苏州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大的特征日益明显。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省商务厅 (2005—2009年) 对外贸易经济年报整理而得。

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相对集中

近年来, 受经济全球化和苏州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的影响, 来苏州投资的外商日益增多, 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 从表1分析可得, 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主要以亚洲地区为主。2006—2008年, 来自中国香港地区的外资逐年增加, 从2006年的14.0%到2008年的26.8%, 虽然2009年来自香港的外资呈现下降趋势, 但是仍然保持着主流的趋势。台湾、日本和韩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从2006年的4.8%、11.1%、4.2%下降到2008年的2.4%、6.1%、2.7%, 2009年下降的趋势有所缓和, 与2008年相比呈现平稳发展的状态。维尔京群岛作为在苏州的主要投资地区, 2006—2007年投资所占比例都是第一, 2008—2009年略微有些下降, 但仍位于第二。其投资比例居高不下是因为此岛当地税收非常低, 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在该岛上注册公司, 然后再投资于苏州。开曼群岛和萨摩亚也是借鉴维尔京群岛, 在近年来也有较多投资者在那注册, 再到苏州投资。东盟和欧盟的投资从2006年起也占据了较重要的地位, 截至2009年, 东盟和欧盟在苏州实际利用外资中所占比例为8.1%和9.0%, 分别位于第五和第三位。由此可见, 投资于苏州的外资企业来源相对集中, 主要来自于亚洲地区。

数据来源:根据苏州市商务局有关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整理所得。

三、外资投向地区分布较为集中

外商投资企业在苏州的空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市区, 例如:园区、吴中区、新区等, 其他县市中昆山市、吴江市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由表2分析可知, 2006—2009年, 市区外商投资项目和实际利用外资比例在逐年下降, 但是仍然占主要地位。所占比例分别为46.5%、46.1%、43.0%、41.2%。其次是昆山市, 2006—2009年之间所占的外资比例呈缓慢的上升趋势, 所占比例分别为19.2%、19.2%、19.7%、20.2%。吴江市最近几年引进外资数额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从2006年的9.1%上升至2009年的10.6%。由此可见, 外商在苏州的投资区域分布较为集中, 以苏州市区为重, 集聚了将近一半的外商投资额。

数据来源:苏州市商务局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统计数据整理所得。

四、投资产业集中于第二产业

进入苏州的外商投资产业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如图2分析可得, 2005—2009年, 外商在产业上的投资结构逐渐有所优化。2005年投资的三次产业比例为0.14:93.47:6.39, 到了2009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2:79.2:20.6, 第二产业的投资减少了, 第三产业的投资有所增加。不过, 外商投资的绝对主导产业仍然是第二产业, 这也是不容否定的。

数据来源:根据苏州市 (2005—2009年) 对外贸易经济年报整理而得。

在外商投资企业投资的三产业中, 行业的集中化趋势也是显而易见的。由表3分析可得, 外资企业主要是在机械、电子通讯、电气器材、化工、建材、冶金、造纸及制品、纺织服装、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10个行业中投资, 前八位都是属于第二产业, 后两位是属于第三产业。这些行业是外资历年投资的热门行业, 尤其是电子通讯、机械和化工这三个行业, 更是受外商青睐。由此可见, 外商在苏州的投资还是倾向于先进制造业。后两个行业中, 房地产行业是最近几年比较热门的行业, 投向第三产业的外资, 绝大部分都是投向房地产业。而且该趋势逐年明显, 到2009年房地产业的投资已经占到实际利用外商总投资额的11.2%, 超过了历年排行第三的化工, 与电子通讯和机械位列前三。综合上述分析, 尽管外资企业在苏州的投资结构有了一些优化, 但投资仍然倾向于第二产业中的先进制造业。

作为世界制造业生产中心的苏州地区, 目前主要还是以生产制造、加工组装为主, 其产业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外生性制造业, 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 急需转型升级。大力吸引外商投资, 已经成为苏州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重要措施, 对于苏州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 较大规模的外资投入, 又不可避免地给苏州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必然成为苏州经济发展探索中不可逾越的过程。

类表 (按行业) 金额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苏州市 (2005—2009年) 对外贸易经济年报整理而得。

参考文献

[1]梅鹏远.苏州工业园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1) :30.

[2]夏海力, 廖瑛.苏州市外商投资R&D中心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4) :27.

[3]吴雷.苏州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效应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 009 (22) :38-39.

[4]张晔.“苏州模式”的反思及区域发展道路的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 2005 (5) :35-41.

上一篇:读论语的感悟下一篇:春季学期政治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