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随笔-屏幕文化

2024-06-16

阅读随笔-屏幕文化(共4篇)

篇1:阅读随笔-屏幕文化

阅读随笔-屏幕文化

屏幕因人为划分时空的需要而产生,作为不同时空之中介而演化。从帷幔、银幕、荧屏、计算机显示器到各种移动终端,屏幕已实现了多次飞跃。如今,屏幕技术已成为信息科技的重要分支,屏幕艺术已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类型,屏幕文化已成为读图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屏幕”在中国古代主要是指屏帐,具备分割空间的功能。西方“屏幕”(screen)则是就窗户、树林、居所等而言。用于遮挡、美化等,同样涉及空间分别。在审美意义上,屏幕使原先相对单一的空间区分出彼此掩映的层次,取得曲折回转的效果。电子技术兴起之后,人们陶醉于屏幕所创造的空间之美。这不只是指银幕、荧屏将自己引导到另一世界,而且是指计算机显示装置提供了与之交互的多种可能,交互性成为屏幕技术开发的`重要取向。不仅如此,当代投射技术将一切有形物体的表面变成了数据层,为艺术创意和图形技术找到了新的结合点,并使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成为可能。

屏幕不仅能够分割空间,而且能够通过帷幕的开合等变化区分时间。自从电影发明之后,屏幕之美便增加了新的难度,即经过剪辑所创造的艺术化时间。电影银幕首次对观者提出了长时间观看的要求,电视荧屏进而为人们观看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提供了窗口。计算机显示器则以交互性技术确认了用户对于时间的掌控,使历时性节目安排空间化。由于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加装了浏览器,微屏幕便日益取代纸张,成了书籍的基本界面,阅读由此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屏幕充满了源于二律背反的精神,是人类所创造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媒体之一。一方面,屏幕布具备物质性;另一方面,屏幕又是非物质的,通往所谓的“信息空间”。就视觉效果而言,屏幕既反光又透明,既可以“看”又可以“看穿”,人们从“看屏幕”评价它们的尺寸、比例、色彩、分辨率等,从“看穿屏摹”把握它们所呈现的大千世界。屏幕既是隐的——当它未曾映射内容时,又是显的——当它呈现影像时。不论在任何场所,屏幕几乎都是隐显变化最鲜明的审美对象。屏幕既是静的(依托具备一定尺寸的物质表面),又是动的(有可能源源不断地呈现各种文本、影像)。屏幕既是空的,又是实的,它可以容纳或展现丰富的影像,也可以充当有说服力的证据。

屏幕的奇妙之处还与影像相关,从影戏到电影,再到电子屏幕,呈现的影像从简单的形象(手影、皮影等)到生动的影像及各种复杂的文本、图像。屏幕改变了我们的存在方式,人可以影像的形式存在,移动终端屏幕可使影像与人们长相伴并进行视觉交流。屏幕也更新了我们的文本观,文本可以不同于固定文本的动态影像形式呈现。

篇2:阅读随笔-屏幕文化

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孩子们在电子设备屏幕前的时间越来越多。那么,儿童看多长时间的屏幕为宜呢?美国儿科学会日前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这个美国最大的儿童医生组织指出,儿童看屏幕的时间不能一刀切,应该因年龄而异。18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应禁止使用任何电子设备,不过与家人的视频通话除外;对18个月至2岁的小孩,家长应该挑选适合的.节目或视频,并跟孩子一起看,帮助孩子弄明白看的是什么内容。此前,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禁止2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或其他电子设备的屏幕。

该组织建议2岁至5岁的小孩每天看屏幕不超过1个小时,而且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看,不仅帮助孩子弄明白所看内容,还要帮助孩子把学到的知识在现实中活学活用。

美国儿科学会还建议,5岁及5岁以下儿童上床前1个小时应禁止使用电子设备;家长与孩子玩耍时,手机应设置为勿扰模式;电子设备在不用时应关闭。

参与制定建议的美国密歇根大学专家珍妮·拉德斯基在一份声明中说,电子设备已经成为许多儿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电子设备对儿童发育影响的研究有限,研究表明有些节目确实能让3岁以上的孩子学到东西,但节目对3岁以下的孩子的影响还不明确。

拉德斯基指出,尽管电子设备能在飞机、手术等场合帮助安慰小孩,但家长应避免只用这种方式来安慰小孩,因为经常这样做会影响小孩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篇3:阅读随笔-屏幕文化

1. 阅读媒介和信息呈现方式的变化对阅读的影响

本章节主要介绍阅读媒介的演变, 使得信息由单一变得多元。阅读行为亦有所改变, 在数字化媒体盛行的今日, 屏幕阅读将是今后阅读的主流方式。

1.1 阅读媒介的演变

人类最初的传播媒体是实物。公元前2500年左右文字的出现, 龟甲、树皮、竹简、石板、莎草纸等逐渐被人类用作书写材料, 这些承载文字符号的传播媒介成为人们的阅读物。

从竹简到丝帛, 到后来印刷术的发明, 纸张这一媒体成为主要的文字承载对象。纸介出版物具有廉价、加工简便、容易携带等优点, 从手抄本到后来的印刷品, 阅读从原本极少数人垄断的状态开始, 逐渐得到推广。

真正对传统的阅读形成根本性挑战的是以网络为首的新媒体的出现。进入信息时代后, 阅读不再只是“开卷有益”,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坐在电脑前或通过手机等移动媒体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1.2 信息呈现方式的变化

实物传播时代的阅读是单一而原始的, 在蔡伦的造纸术发明之前, 阅读并不便于信息的传播。

而在纸质媒介传播的时代, 纸介出版物的阅读一直处于主流地位。信息传播的方式变得较为广泛, 阅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是一个充斥着海量信息的“无纸信息系统”。信息呈现的种类多样化, 在海量信息充斥的生活里了, 人们主动选择的阅读行为更为显著。

1.3 屏幕阅读将是今后阅读的主流方式

毋庸置疑, 纸张阅读虽然存在一定的市场份额, 但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当今社会, 屏幕文本阅读必将是今后的主流趋势。

堪称美国报业标杆的《纽约时报》, 其印刷版发行量在过去几年明显下滑。截至2011年3月, 《纽约时报》工作日发行量平均为91.7万份, 比两年前减少11.7%。另一方面, 《纽约时报》在网络新闻方面占得先机, 月独立访问次数在3500万上下浮动。另外, 其数字订阅政策出台三周就争取到10万订阅者, 随后两个月里继续增长, 在6月底达到22.4万。

据美国尼尔森-诺曼集团 (Nielsen Norman Group) 的分析师贾科布·尼尔森于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 用户在iPad和Kindle等电子设备上阅读电子图书的时间已经超过阅读传统的印刷图书所花费的时间。

可见, 很多人在电脑、手机、PDA等媒介上阅读文本的数量, 已经超过了在书籍、报纸等纸质媒体上的。屏幕阅读的信息传播高效化和传播载体的多样化都是其今后成为主流阅读方式的重要原因。

2. 屏幕文本的阅读行为特点

比较屏幕文本较纸质文本, 发现其最显著的阅读有特点即是非线性阅读。这为屏幕文本的版面设计提供了前提。

2.1 纸张文本和屏幕文本的阅读行为比较

纸张阅读是一种线性阅读。印刷媒介中, 材料是在平面上一层一层积淀的, 按照某种逻辑结构渐进地呈现内容, 纸介出版物承载的信息都经过人为的加工、筛选或整理, 读者的阅读是线性的, 其思维虽具有对信息进行再创造的成分, 但依然被局限在作者或编者限定的范围内, 读者需要按照顺序一页一页的阅读。

屏幕阅读则是一种非线性阅读。“他们选择阅读文本的时候往往习惯从一个标题迅速跳到另一个标题, 从一个网页马上跳到另一个网页, 甚至通过超链接从一本电子书的某一章节立刻跳到另一本电子书的某一段, 从精读转向泛读, 从静态转向动态, 从一元转向多元。”这种阅读方式读者在海量信息中拥有更多的选择阅读的权力, 可以说是一种更多互动式的阅读。

表面上看, 纸张阅读是一种“作者主权”的阅读模式, 代之而起的是屏幕阅读中“读者主权”的阅读模式。但是“读者主权”是建立在屏幕文本设计的前提下进行的, 实际上, 设计师对屏幕文本的可控度大于读者。这又为设计师提出了新的命题:基于屏幕文本的阅读行为版面, 需要怎样的设计?

2.2 屏幕文本的阅读行为特点对版面设计的要求

首先, 海量信息化的媒介让读者增加了选择度, 那么文本的字体字号必须适应媒介的特质从而增加字体的识别度。屏幕媒介均是自发光媒介, 选择字体时必须考虑光对字体边缘的侵蚀性。

其次, 从非线性文本的阅读特点来看, 要求设计师对阅读流程有个较好的把控。而网格系统是纸质印刷种常用的系统化文本和图像的方法, 屏幕文本同样适用。

再次, 对于大信息量的屏幕文字, 其阅读速度相较于纸质文本较慢。屏幕文字的行长太长、行距太小即会让读者感到疲劳, 从而影响了阅读速率。

3. 屏幕文本版面设计的解决方案

本章节就屏幕版面设计中字体的选择、信息层级的梳理、文本段落的行长行距进行了一些归纳总结, 得出一些相关结论。

3.1 字体与字号选择

中文网页普遍使用12px和14px的字体。因为这个字体是系统对于浏览器特别优化过的字体。虽然12px-20px的宋体字都可以, 但是宋体12px是最普遍应用的, 似乎这也是设计师的基本常识。

这里讨论的屏幕文本界定为文本的正文, 基于屏幕阅读媒介是自发光的特殊性, 比如宋体字的比较粗细相差较大, 字体边缘较易被光侵蚀, 易导致识别性变差和阅读效率降低。然而, 类似黑体这些无装饰, 笔画粗细比较均匀的字体, 更适合在屏幕上显示。

3.2 信息层次的把握

标题、导航、链接以及阅读流程是影响互动式媒介阅读速率的重要因素。

不同于纸质媒介, 屏幕文本的标题一般没有换行的习惯。网页标题以20字为宜, 最好能包含尽可能多的新闻要素, 更像导语。报纸标题可长可短, 甚至可以浓缩为一个字, 网页标题则必须有一定长度且固定在一定范围内, 否则版面会显得极为不协调。而文本标题或者是关键字普遍使用黑体大于等于14px的字体较为清晰, 而黑体14px是优化过的字体。

导航条过多。一方面让首页显得过于沉重, 一方面会过分挤占了页面的位置, 减少页面的信息量。导航条越多, 单个导航效果越不明显。设计者需要在导航条的多少和单个导航效果好差之间做出总导航结果最大化的平衡。

同时, 设计师应该遵从文本阅读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的阅读流程规则, 在设计逻辑上理应考虑页面的转换、多种链接页面的合理性, 使得读者在阅读屏幕文字的时候可以快速地做出选择。

3.3 文本行长、行距

合适的文本行长可以有效地解决大信息文本阅读的疲劳感, 让读者可以平顺舒畅的阅读, 也增加了阅读效率。

以电脑显示屏幕为例, 较于纸面阅读, 屏幕阅读的距离较远一些, 按照人体工程学的原理, 人的有效视觉角度大约在60°以内的辐射区里, 有效的阅读区域却更小一些, 集中在中间的30°辐射区域内, 我们一般离屏幕在一尺 (333mm) 左右的距离, 那么清晰视线范围大致宽度是178mm。在这个区域内, 如果是12磅 (pt) 的文字, 大致可以排40个。

根据相关文字实验研究, 在实际的文本阅读中, 相较40字一行, 35字一行更为轻松。另外, 行距可以通过在正文的字号基础上增加一定磅值得到行距, 以保持阅读时的易读性和可读性。

结语

本文在分析不同媒介对阅读行为产生的影响, 横向比较了纸张文本和屏幕文本的阅读行为方式, 基于屏幕文本的阅读行为, 总结了其版面设计种字体的选择, 信息层级以及版面阅读流程的重要性, 以及文本行长的研究。然而用于屏幕文本的版面设计研究正在一个起步的阶段, 其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都有待完善, 望各方指正。

摘要:在阅读媒介从纸张到屏幕转化的今天, 阅读行为从而有所改变, 由此对屏幕版面设计有了新的要求。本文梳理了不同媒介对阅读产生的影响, 对比纸张文本和屏幕文本从而得出屏幕文本的阅读行为特点, 从媒介特点, 信息层级, 阅读速率等方面, 对屏幕文本的版面设计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在字体、导航、标题、行长行距这些方面得出了一些结论。

关键词:媒介,阅读行为,屏幕文本,版面设计,阅读速率

参考文献

[1]朱咫, 渝史雯.新媒体时代数字化阅读的审视[J].现代情报, 2011, 31 (2) :26~29

篇4:为阅读,做屏幕

“做阅读伴侣就是想把手机的优势和电子书的优势结合起来,让手机负责复杂的、运算量比较大的操作,电子书屏幕则负责内容呈现及简单人机交互,不需要强大芯片和电池,这样成本可以做到很低、外观也可以做到轻薄便携,把显示和呈现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冯威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创业公司丰灼的解决方式是将电子墨水屏和移动通讯技术结合起来,开发了基于E Ink显示的手机配件和手机终端,来实现纸质化阅读效果。其中,手机附件包括带有电子墨水屏的翻盖、保护套、手机后盖和独立的阅读伴侣。通过在手机端阅读App中加入投射功能,用户可以在智能手机端完成挑选书籍、下载等操作,而阅读时直接通过蓝牙技术发送到电子墨水屏上。

“手机+电子书”的模式源于冯威之前的两段经历,在2012年5月正式运作新公司丰灼之前,他有4年电子书创业的经历,而更早之前他在上海展讯有7年手机芯片的开发经验。

2007年电子书在中国还是比较新的产品,冯威觉得这种产品形态不错,利用电子墨水显示屏终端既符合数字阅读又符合健康阅读的理念。他和几位朋友也一起从展讯出来做了易迪欧电子书。刚开始两年做得很顺畅,还想过打通从硬件、软件到内容、网络平台等整条产业链。但到2010年下半年,市场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iPad等平板电脑推出,电子书市场萎缩严重,易迪欧库存滞销,在2011年年底倒闭解散。在2011年5月,冯威又注册了新公司,但并没有想好要做什么,而新的项目来自与E Ink公司的合作,“它们当时也在尝试新的方向,计划进入通讯领域,认为我们之前的团队经验最合适,即有手机又有电子书领域的研发积累。”

靠着第一单来自E Ink的开发费用,冯威重新搭建起平台和团队,要利用电子墨水屏显示技术做出一款强调阅读功能的手机。经过几个月的研发,4英寸显示屏的P400 E Ink智能手机在2012年10月的香港电子展上首展。这款概念机更像是品牌推广的产物,虽然显示效果柔和不伤眼、待机长,但反应却非常慢。E Ink公司因此也延伸到资本层面,成为丰灼的股东。

在做出第一款产品之后,冯威觉得电子墨水屏和通讯技术的结合应该有市场,但这次他并不想做整机产品和面向消费者的品牌,而是将丰灼定位为技术型的方案解决商。商业模式就是把技术和产品方案整套打包,提供给手机制造商等客户,由客户将产品做出来、销售给消费者。盈利来源则是根据定制化难度等标准每台产品收取十到几十元的研发费和授权费。

“我们擅长技术和研发,而客户擅长生产和营销,刚好优势互补,能更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整体上,方案公司分为三种模式:一是纯收技术授权费,一种是卖主板,还一种是做整机产品,供给品牌商贴牌销售。“而做整机的风险又要更高一些,对资金要求也更高。”冯威说。

目前丰灼已经在合作的客户包括ONYX(电子阅读器公司)、TCL、三星等公司,成熟的产品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智能平台,即针对电子墨水屏的安卓系统,可以运用在手机、行业终端如电子书包上;二是功能平台,即用在手机配件、阅读伴侣上。但在电子墨水屏与手机的结合中如何把用户体验做好是最大难题。

关键就是如何将墨水屏的优势发挥最大,同时避开短板。冯威介绍,“比如在手机上看新闻,是滚动的,往下滚动,手机屏幕翻了十几帧,但是在电子水墨屏上同样翻滚几十页就有残影累积的问题,而且耗电就上来了。包括看短信和通讯录,必须改成翻页式显示,不滚动。还有根据不同产品比如手机、可穿戴式设备、阅读伴侣、电子标签等,会有不同的应用和控制,需要对安卓平台做深度优化,改写中间件、增加新的控点等。”

从概念机推出,随后丰灼又花了近1年时间把比较大的Bug解决掉,还有一些不影响量产的小问题。2013年2月巴塞罗那MWC上,第二款E Ink手机亮相,这是为量产准备的原型机,因此还考虑了使用寿命、产品化的因素,如适合欧洲顾客的手感,将厚度做到9.6毫米、屏幕调整为4.3英寸。而与手机品牌商的合作,主要在手机配件方面。“因为之前创业时就与TCL有过接触,冯威主动找到TCL推介配件产品方案。对方很感兴趣,刚好2013年有一款旗舰机One Touch Hero要发布,就合作定制一款手机皮套。

从2013年4月份做到8月份,这款手机还留出了电源接口、解决了供电的问题,并在9月6日的德国易发电子展上正式发布。这让其他品牌商也看到了效果,三星中国的研发总部主动找到丰灼要求能不能给他们也做一个。丰灼当时也正打算做后装市场,适配一些三星当时的旗舰机如Note2和Note3。

除了团队和技术门槛,芯片和屏幕本身的技术并不由丰灼掌握,目前丰灼的核心竞争力是对屏的控制和对产品用户体验的优化经验。好在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有一定竞争壁垒:屏幕厂家E Ink在创业初期通过投资成为了它的股东,并已经有意向其开放屏幕技术,而芯片厂合作方是老东家展讯。

在2014年一季度末,丰灼计划结束A轮融资,除了继续做手机终端和阅读伴侣外,还将围绕这块屏幕的价值探索一些行业应用如电子书包、电子标签、高铁航空椅背广告、煤炭安全标识等。而手机上的任何内容理论上都是可以投影到阅读伴侣上来的,团队正在接触网易和Zaker等,实现新闻投影;还有试图接触腾讯微信,合作展示朋友圈和订阅号的内容等。

冯威也希望将来丰灼公司到了一定规模,商业模式从方案向产品转变,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光有研发和技术是不够的,品牌、设计、营销等方面都需要有更大的进步。

上一篇:幼儿家长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工行职员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