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管理质量分析

2024-06-09

班级德育管理质量分析(共6篇)

篇1:班级德育管理质量分析

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

——谈谈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摘要] 当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忽视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现象严重,与素质教育要求相距甚远。班级管理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是班主任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最终达到自我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经历班主任引导管理阶段、师生共管阶段,才能上升到学生自我管理阶段,这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本人主要从完善班级管理机制,系统组织活动,建设班级文化等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班级管理

学生主体性

参与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说明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长期以来,班级管理存在忽视学生主体的倾向,在农村小学中指令式、专断式、压迫式的班级管理方式犹为严重,关注农村孩子的精神成长,探索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班级管理模式势在必行。班级管理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班主任撒手不管,恰恰相反,它需要班主任在幕后做大量工作,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经历班主任引导管理阶段、师生共管阶段,才能上升到学生自我管理阶段,这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本人在担任几年班主任工作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完善班级管理机制,创造学生主体参与的条件。

学生主体参与的管理机制就是在班主任指导下,建立班干部和同学共同负责班级每一项工作的制度,尽可能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去锻炼,使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具体如下:

(1)班规共定,民主集中。

一个班级的管理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管理制度,如果班规由老师制定,同学们只是被动接受,就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和抑制情绪。为了启发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意识,我出了“假如我是班主任”一题要学生去完成,从而了解到学生们的一些基本想法,初定“班级管理制度”,并通过班会课,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谈谈看法和设想,经过大多数学生的认同,最后再由班干部把方案制定下来。以后,班级各项新的制度的颁布、开展活动的计划等“大事”,都要先收集

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再让学生们展开讨论,确定下来后,最后再按章实施。这一做法持之以恒,使学生们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学生们主体参与意识明显增加,班级各种制度制定的过程,既是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过程,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班规”体现了“民意”,有意违反的人自然减少了。

(2)班干部轮换,“竞争上岗”。

传统班级管理理念下的班干部,通常是班主任指令那些学习好、纪律好的优秀生担任。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我班采用了“班干部轮换制”。在每一新学期开始,采取学生自荐和民主投票选举相结合的方式,竞选产生新的班干部,新的班委成员要拿出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在平时的班会课中要定期汇报班级工作,到期末,要对本学期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汇报,学生们根据班干部“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评选出优秀班干部。这样做,不但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和平等,也让学生在竞争和工作中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在指导班干部工作中,明确各自的职责的同时,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我班从同学们的考勤、早读、作业登记、两操(广播操和眼保健操)、值日、班会费支出、公物保管、班级宣传、组织活动等,都由班干部专人负责、分工合作,班主任一般不出面干涉,只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提出建议。通过一年多的锻炼,我班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

(3)、值日班长,人人参与。

为了让学生们体验到“治班我有权,管理我有责”,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我班实行了“值日班长制”,让每一位学生轮流当班长,在值日班长当值的一天中,要对班级进行常规管理,包括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管得好的学生,老师予以加分奖励。值日班长每天写出班级日志向班主任汇报,并把班级每天的好人好事,以及不良现象以表扬和批评的形式写在班级公开栏上。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4)、专项承包,责任到人。

班级一些比较具体的事务让个别同学承包管理的制度。如班级的电脑、投影机等多媒体器材管理,生物角的花花草草的管理,以及劳动工具的管理,都明确责任承包人,由专人负责,并逐步完善一套规章制度。在推选承包人时,班主任有意识地鼓励一些后进生来承包项目,给后进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管理工作做得好的同学,老师给予充分肯定和嘉奖。经过不断实践,班级通过常务班委、值日班长、各科代表、小组长以及专项责任承包人对班级的管理,构成了班级中同学自主管理网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丰富角色,创造机会。

丰富班级管理角色的直接目的是为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并在此过程中提高管理能力创造条件。它可能带来的积极效应,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丰富班级管理角色的措施有以下几点:(1)增设管理岗位,除通常的班干管理岗位外,还可以设立早自修小老师领读、班级图书管理、课间纪律巡查等管理岗位,很多岗位可以引导学生去确定。(2)减少兼职,一人一岗。要腾出位子,让所有学生都有管理的岗位。(3)一岗多人。有些难管理的岗位可让多人负责,明确各自的职责。通过以上的措施,让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管理的岗位。(6)、变换角色,多方锻炼。

让学生定期变换角色,使学生在不同的管理岗位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从而获得多方面的管理体验和管理能力,因为单一的社会角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色动态分配可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班级每一个岗位,尤其是主要岗位,定期改换,如中队干部,每学期改选一次,改选后,原任干部留守的不得超过三分之一,每个人担任一个岗位不超过2次。第二,双人或多人负责的岗位,可定期进行分工轮换。第三,不同层级的管理角色可以轮换,如出色的小队干部可升任中队干部,中队干部也可降任小队干部,降任者并不意味着他不胜任原职,降任的目的是为了挪出位子,让其他人也有锻炼的机会。

二、以活动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责任心。

活动,特别是合作活动和交往,有助于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因为在交往和协作中每个活动的参与者不仅对活动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有较深的理解,而且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让学生们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让他们去体验生活的乐趣,让他们走向社会学会学习,就显得更加迫切。因此,在学期初我就落实班委会广泛征集全体同学的建议,制定出了整个学期一系列有益身心,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并且保证每周有活动,而且尽量使活动范围涉及到每个人。

(1)、精心安排班队活动,寓教于乐。

班队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期初,我们就召开班委会,结合学校大队部工作计划制定本班一学期班队活动(含主题队会、文艺活动等)安排,使一学期的班队活动错落有致,有效发展,即生动活泼,又富有

教育性。这些活动使学生明白集体活动需要友爱、关切和尊重,辩论需要理智和幽默,演讲要有激情,阅读能使人深刻、博大,体育比赛能使人勇敢、顽强,文艺活动能使人大方活跃等等。

(2)、组织雏鹰假日小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为了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雏鹰假日小队。第一、暑假期间的小队活动。寒假因时间短、天气冷,常以宣传、慰问为主。如“爱心”假日小队到五保户、军烈属家庭等打扫卫生、送春联、搞联欢,让队员们感受到真诚的友谊,既教育他人,又教育自己。第二、双休日的小队活动。如:(1)爱学习。如“学艺”小队开展“我是学习的小主人”活动,队员们有计划地完成假期作业,注意收看有益的电视节目,跟少儿节目学技能;“我能行”假日小队举行我能行三项赛,内容包括展示一项学科特长,制作一件手工艺品,表演一项绝活。(2)爱劳动。开展“我是勤劳的小蜜蜂”活动,鼓励队员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学技”假日小队的队员利用节假日向爸爸、妈妈学一招,坚持学会干一项农活或手工活。(3)讲文明。开展“我是文明小天使”活动。如“天使”小队的队员坚持做到净化语言,从我做起,并及时向家长和村人宣传,感染他人,净化社会。(4)讲节约。开展“争当节约小标兵”活动,做到不挑吃穿,不乱花钱;“希望工程”假日小队节约零花钱帮助有困难的人支援灾区,献给失学的孩子。(5)讲安全,开展“我是小小安全员”的宣传活动,队员们学习交通规则,掌握安全用电、用火的知识,学会使用家电,再把这些知识及时向他人宣传。

(3)、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展示自我。

为了让学生在合作中展示自我,我协助学生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如设计四人小组合作的“手抄报设计比赛”,人人动手参与收集资料,你负责标题,我负责内容,你书写,我美工,各显丰采,各展所长;各种球类比赛,展示了学生的活力与英姿。

总之,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对于班级管理和集体教育以及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全面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平等交往中也增进了了解,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三、建设班级文化,展示学生主体参与的成果。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

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学生置身于班级之中,建设“有文化氛围”的班级环境既是学生集体意识的表现,又是发挥学生主体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学校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环境建设,要求班级形象设计充满童趣,体现集体创造性,为此,各班都有班级展示台、展示区,学生根据班级实际。自行设计,充分发挥,体现个性。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中,我们抓住了几个“小阵地”,努力把他们建成孩子温馨的港湾,让孩子找到家的感觉。

1、我充分利用空间,“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为了给学生营造赏心悦目的环境,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我带领班干部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开辟“展示台”、“雏鹰起飞”、“读书天地”、“班级小明星”等栏目。“展示台”,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与书画作品,时而展出学生编辑制作的手抄小报。一篇篇折射学生思维火花的日记和手抄报,图文并茂,文质兼美;一张张反映学生假日愉快生活的照片经过学生的文字润色编辑,能勾起甜美、难忘的记忆;一期期集学科知识、国事要闻、社会百科于一成的小报,学生从这里开阔视野,了解社会,走向世界„„“雏鹰起飞”栏目中,一艘宇宙飞船载着全体学生在知识的太空中遨游,贴在上面的一颗颗红星,一张张笑脸,展示着他们可喜的成绩。“读书天地”,通过“读书心得”、“好书推荐”、“阅读之星”等栏目激发学生读书热情,逐渐使学生养成与书为友,多读好书的阅读习惯。“班级小明星”,年级每月评选出在各项活动和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使全体的学生都能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展示自我,关心集体的每一个人。这样,学生的心灵世界得到了净化和充实,文化素质也得以提高。

2、我还要积极开发资源,使班级文化更富情趣。班主任可经常在教室里播放悠扬的乐曲,创设轻松舒缓的氛围;在班级养花,养金鱼,既绿化教室,又陶冶情操;建立“班级图书角”,完善图书管理制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

这些设计新颖、富有童趣的展区、展台,将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觉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强化了自主意识。

种种实践证明,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培养了一批思想端正、学习优良、工作负责、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同时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学习上、工作上富有激情和创造力,使班级成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园!

主要参考文献:

(1)江月孙、赵敏,《学校管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袁锐锷,《外国教育管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3)中小学教育 汪国新,《主体参与式德育活动》,2002年(4)徐光辉,《班主任工作技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贺乐凡,《中小学教育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郭振武,《学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7)国家教委人事部主编,《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科普出版社,1997年

(8)《班主任之友》(月刊),2004.4-2004.10(9)陈孝彬,《小学管理学》,科学出版社,1997年

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

——谈谈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工作单位: 湘潭县中路铺镇中路铺中学 科目: 英 语 作者: 秦泽琼 联系方式: ***

篇2:班级德育管理质量分析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和组织者,在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着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1、深入了解学生动态,掌握学生反馈信息

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了解学生就是获取学生学习、生活、道理、政治、情感、意志、信念等状况。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能深入到学生中去,经常到学生中走一走,看一看,谈一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至诚的心去接近、关心、体贴学生。从中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平时要仔细观察,注意调查研究,善于体察学生的情绪,接受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做到教有对象,育有目标。

其次,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发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及时加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班主任接管班级后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本着强的责任心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了有效的交谈,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工作,及时稳定学生的心态,加强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进步,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古语有句话说:“因材施教”。作为当代教师的我们更要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本人的心理状况开展工作,使自己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不同的学生,他们生活的家庭环境、原来就读的学校以及周边环境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形成的个性品质也不尽想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之时对这一切做充分的了解,都能做充分地考虑,只有这样学生感觉到你处处为他着想时,他才能接受你的教育,才欢迎你,反馈率才能提高。

2、具备沉稳气质,注重克己冷静

班主任在抓班级管理和常规教育中,通常要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如何处理好班级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甚至是严重的违反了学生行为规范,造成不好的影响的现象呢?首选是班主任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要亲自过

问,具备沉稳气度,快速了解发生事情的经过。要允许学生有“偶然的错误”发生和存在,在处理过程中善于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帮助学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把批评教育的责任担当起来,处理问题要克己冷静,教育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年级组长、学校领导汇报,取得帮助和指导,不要把学生直接推向学校主管部门,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过大压力,往往使教育表现得苍白无力,限于困境,甚至产生负面效果。

3、批评时贯穿“爱”,教育时体现“情”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表扬往往少于批评,在批评中一定要出言谨慎,要把“恨”铁不成钢转化为“爱”铁能成钢。贯穿“爱”字,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在批评教育后通过了解,学生反映能接受老师的批评,但希望老师也肯定他们的优点,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教育引导时重视体现“情”字,“晓之以礼、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明之以纪”的科学方法,保护好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得到最真切的教育。

4、用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

班主任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做到以身作则。平时我在班级经常强调:“要讲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有一天,我看见教室的地面上有垃圾,就随手捡起扔到垃圾桶里。我的动作被学生看见了,他们也都开始检查自己的周围是否有垃圾,并有同学在周记中写道:“老师都能弯下腰去捡一片小小的垃圾,我们更应该按照她的要求去做。”事后,班级卫生明显有了好转。

5、调动两个积极性

①班主任自身的积极性。班主任自身的积极性源发于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只有热爱班主任工作,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才会全身心投入地去做好这项工作。这要有赖于班主任老师不断进行自身的师德修养。

②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雏形,让学生在班级群体生活中进行着社会角色的学习和锻炼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管理好班级的有效方法。班主

任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这种自我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诸如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度、实行值周班长制度、实行班级活动主持人制度、实行见习班主任制度,等等。这些都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力措施。

篇3:班级德育管理质量分析

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工作, 往往从主要抓学习转变成随时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发展。在我国, 职业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社会和家长的歧视, 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都经过了层层筛选, 很多家长才迫不得已让自己的孩子读职高, 这些学生除了学习基础差, 家庭关系的不和谐, 他们的心理也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 本案例我对班级的一位学生进行了二年的跟踪观察。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

1. 基本信息: 李某, 性别: 女, 年龄: 16岁。

2. 成长经历信息: 家住余杭, 从小父母离异, 与父亲一起生活。

可塑性: 学习成绩较好, 特别是英语和语文, 写一手漂亮的字, 闲暇时喜欢写写散文诗。

心理特点: 性格比较倔强, 个性刚强, 自尊心强, 逆反心理也比较严重, 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上没有竞争意识, 比较懒惰, 早自修上课经常迟到。

3. 平时的表现: 不随便向父母要钱, 在家里比较听话懂事, 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但学习的兴趣总提不高。不乐意做的事, 很容易表现出抵触情绪。组织能力不错, 能协助老师组织学校里的活动。客观上要求上进, 喜欢事业上有成就的人。

4. 家长的期望: 提高学习成绩, 提高自信心, 改善情绪低落现象。

三、学困的成因

1. 家庭教育环境

从小知道自己的父母离异, 与父亲一起生活, 父亲虽然老实本分, 但也比较木讷, 不知道怎么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亲情缺失。造成孩子自信心差, 不愿跟他人交流, 对很多事情无所谓, 有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2. 学生本人性格根源

不清楚自身的角色和所承担责任, 缺乏自信心, 喜欢网络, 不知为何而学, 再加上不够自信和主动、缺乏勇气和毅力, 面对学习压力不知如何排解, 造成对学习的逃避, 成绩自然无法拔尖。

四、转化过程中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1. 探寻家庭环境教育问题的根源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和基点,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老师。通过与学生本人及其父母的沟通, 了解到这名女生的家庭现状与家长对的期望值, 解开了学生个人学业及家庭教育问题的症结, 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学校与家庭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同时请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环境。家校密切沟通与联系, 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班主任在沟通的过程中, 也帮助家长培养父女、母女之间的感情。

2. 缔结信赖, 唤起希望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缺点, 对其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些闪光点, 总是在适当的场合给予表扬, 以增强其自信心。当她犯错误时, 并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她的名, 而是在与她个别交谈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耐心帮助她分清是非, 判断正误, 这样逐渐缓和了紧张的师生关系。高二的时候, 余杭区组织了“美与幸福”征文比赛, 语文功底还不错的她在语文老师的积极鼓励下, 参加了本次比赛并获得了区级三等奖的好成绩。在与她交谈的过程中, 她说她很爱写日记, 写的都是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随手翻阅了几篇, 其中无不充满了悲伤、失落, 利用这个契机, 我在她的日记后面进行评论, 首先赞扬她的书法和文采, 再剖析她这样的想法造成的原因, 最后给予她最大的鼓励。

3. 挖掘潜质, 激励行动

通过在课堂上及时关注她的学习状态, 课后经常与她谈心并交流, 同时请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辅导她等各种教育手段, 引导该生要勇于面对问题和困难, 启迪她发现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引导该生认识职高的学习并不困难, 从而激励她主动去思考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业提升的内在动机。

4. 性格培养, 激发兴趣

在学业上, 要求孩子进行常规的预习、复习, 按时完成作业, 培养她自制、尽责的性格; 通过鼓励她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培养她勇敢、主动的性格; 通过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的结合, 诱发她的好奇心, 激发她带着问题学数学的兴趣; 通过不断鼓励与沟通, 培养她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性格……从根源上使学生具备改进的意愿和动力。

五、转化效果

高一开学时, 我就注意到瘦小的她坐在教室的一个角落, 不跟其他同学交流, 不苟言笑, 经常迟到, 问她原因, 她也很坦白, 就是早上不愿意起床, 也不愿意改变, 问其对未来的打算也毫无规划。有一次, 班级里需要采集学生的信息, 需要交户口本本人页, 其中有一项是与户主的关系, 其他学生很早就交了, 她是最后一个交到我手上并要求我替她保密, 她不希望其他同学知道, 我答应了她的要求, 并开始重新思考她的心理问题造成的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和爱心的力量, 通过我与她的日记交流和网上交流以及个别谈话, 她逐步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上我的英语课特别专注, 说明她开始慢慢接受我。

六、转化中出现的反复及对策

经过一个学期的沟通与督促, 该生表现确实不错, 迟到比较少, 学习成绩有提高, 在高二第一次期中考试中考出班级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但是期中考试后, 我又发现她又有一些反复, 与此同时, 我设法去发现她性格中积极向上的因素, 充分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 还经常留意观察她的情绪变化, 深入了解她的内心世界, 帮助她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以便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又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 转化的效果终于在她身上得到了体现。

七、转化过程的体会与反思

1. 性格教育的迫切性

学困生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与其性格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自私、懒散、嫉妒、浮躁、苛刻、厌学、早恋等倾向, 这些都与其性格品质中缺乏责任感、进取心、宽容等有关。而家长作为第一教育者的角色, 往往也很不成功, 要么包办代替, 要么放任自流, 要么简单粗暴……所有这些, 都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非常不利。所以, 从根源上消除学困生存在的真正有效方法, 是帮助他们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进行性格教育, 指导家长选择好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为他们健康成长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 使他们在性格、处事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促进学业进步。

2. 家长配合的有效性

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不能一味地代替孩子去思维, 这样的后果带给他们的只能是负担, 禁锢甚至伤害。作为班主任, 我们要经常联系学困生的父母, 利用双休日或假期, 让家长督促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从中不仅能与父母面对面进行沟通, 而且还能体会到平时父母做事辛苦, 从根本上愿意主动承担责任, 减轻父母的负担, 加强勤奋好学的动力。

3. 及时调整沟通策略

篇4:班级管理环境的隐性德育分析

一、班级空间物质环境的隐性德育分析

教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物质空间中进行的,教育与空间的紧密结合形成了班级教育管理的物质环境。班级作为一个专门育人的场所,本身应是一个包容丰富教育价值的“文本”(text),应是一个“教育表达式”,它应集中反映国家文化的主流,反映教育目的的价值选择,反映教育者的管理风格和控制模式。

(1)从学校的具体情况看,几乎所有的班级都对教室的墙壁作了布置:在黑板上方悬挂着国旗,国旗两旁张贴着激励性口号或是反映班级风格的标语;前黑板两侧是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值日(周)表及重要通知的张贴处,有的班级也将这块地方作为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名次的所在;教室两侧墙壁上张贴着名人名言或画像;后黑板大多是学生创作的板报,其两侧是学生习作园地或是报栏、行政区划图之类的东西,有的班级则是试卷张贴处;有的教室还添置了盆花、盆草等装饰物……

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总是力图对周围的环境客体做出认识和解释,从而产生“环境知觉”。环境知觉的过程就是对空间物质环境的“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这个解读的过程是受教育者的“文化化”的过程,也就是把物质空间中的客观精神转化为学生个体的主观精神,使自然的人向文化的人运动的过程。但这个“文化化”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不明示、不清晰,甚至是完全不知晓的。在解读过程中,蕴含教育意义的物质的东西,以其形式的直观性、超语言性,含义的模糊性、意向的隐蔽性通过暗默的方式作用于每一个学生,形成各具特色的心理生活空间,产生情感态度的“再体验”,发挥着道德潜化功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信息,引导学生的认知,陶冶、感染学生的心境和情感,丰富学生的审美表象,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当然,具有非教育意义和反教育意义的物质实体也会潜在地与学生发生“视界联系”,对学生产生着非积极乃至消极的德育影响。

(2)在隐性德育的视域内,有关教室的空间物理环境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座位编排和教师在教室中的位置。较常见的教室编排座位的方式有行列式座位编排(即秧田式)和圆桌型编排(包括圆桌式、半圆型、椭圆型、马蹄型等),而最常见的是行列式座位编排。

任何一种座位编排方式都暗含着某种教育思想和教师所期待的交往方式。施韦伯等人的调查发现,教师分配学生座位时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在于减少课堂混乱。行列式编排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教师在教室的前面,学生面向教师,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地集中在教师这一“中心点”上。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能被教师更好地控制起来,如果某个人注意力分散,可以通过重新安排座位来加以解决。这种编排方式显示了一种期望的师生交流方式,即部分地或全部地以教师为中心,它暗示学生:坐着安静地听,由此也表明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这种安排易于观察和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较充分地发挥主控作用,减少学生间的相互干扰和纪律问题从而使学生能更加专心的学习,也易于教师向全体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但它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不利于开展小组或全班讨论,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学生通过相互间频繁、全面的交往达到相互交融、展现自我价值、培养协同合作精神,也不利于学生取长补短,自我完善。因此,行列式编排使得课堂成为一种“专制”的空间,课堂活动建立在强迫灌输基础之上而不是学生主动参与,是把抉择强加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抉择,它使得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养成依赖的习惯,缺乏独立性。与此相反,圆桌型编排方式则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体现了重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思想,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有利于开展全班或小组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二、班级精神文化环境的隐性德育分析

(1)价值导向作用。许多事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别是不少思想意识方面的东西是不便直接传授或传授效果不理想的。如健康心态、坚强意志、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宽容态度等。这些正确的价值更多地是在内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一个健康良好的班级,其具有的积极进取的班级风气,团结互助的舆论氛围,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必然对班级成员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力和强大的文化场力,使学生的价值越来越倾向于班级的整体风格,从而产生与班级需要相一致的心理取向,并浸染于行动之中,养成具有持久效应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相反,不健康的班级就缺乏这样一个强大的精神环境的作用力,学生普遍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团结,缺乏同情和主动帮助弱者的行为以及恶意竞争等。

(2)规范约束作用。班级精神作为一种潜伏于班级之中的客观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外在的心理压力和动力,这种外力通过转化为受教育者自我规制的内部要求而巩固扩大,客观上造成了具有班级规范和约束的作用和效果。在一个文明、清洁、有秩序的班级中,谁不会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言行呢?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种作用的发生是一种渗透性过程,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作用。相反,缺乏积极向上班级精神所产生的教育情境和文化氛围,学生就会存在于无所适从或自以为是之中,缺乏基本的是非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这是墨子所说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一种表现。

(3)群体凝聚。凝聚力主要是指群体使成员保持在自己群体内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是个体对所在群体及成员的情感表现。这种情感越深,群体凝聚力就越大。班级精神对群体的凝聚功能主要体现在它能借助精神纽带和心理势场吸引班内所有成员,并通过唤起和激发每个人对班级的深挚感情而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在班级内建立起高度和谐、信任、理解、互尊的群体关系,并达成对真理和班级目标的共识和追求。这种共识和追求有利于排斥任何有悖于班级精神的离心情绪,形成班级主体共同特有的责任意识、群体意识。这就是“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而缺乏良好班级精神环境,尤其是没有深入人心的班级精神,这样的班级情况则相反。无凝聚力的班级虽然也能出几个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但这些学生都是在各自为战,没有集体合作,没有互帮互学,班干部对班级的事务也不积极,处于被动状态。在学生的心目中,班级不是我的,“属于我的只有我的学习”。所在的班级给他们制造的环境告诉他们:除了你自己以外,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你去负责任。他们也就在这种环境中这样去做了。这是不是“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呢?

三、反思

1. 建设好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增强其育人功能。

营造物质文化环境的宗旨在于增强物质环境的内涵,改变“有环境而无环境文化”的局面,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教室中的标语、挂图、展览、板报,还有座位的安排等作为一种有形的实体,必须具有育人的意向性,必须是一个包容丰富教育意义和价值的“文本”,应处处体现出合乎教育规律的、合乎学生健康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教育价值、教育内容、教育风格,应该是通过教育精神的物化、外化,使物质环境转化为一种文化,使学生时时处处与文化对话,在“文化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道德潜化功能,将物化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起着潜在的但又是稳定、持续的教育影响。因此,教师要因班制宜搞好班级环境的美化、知识化、特色化,赋予每一件物品以教育象征意义。墙壁的颜色、通风、光线、温度等都要考虑心理卫生学、环境卫生学、美学的要求,使之具有智、德、美的气氛,对学生发挥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热爱班级、热爱知识、热爱生活的作用。传统的单一“秧田型”座位排列按具体情况可采用“马蹄型”、“半圆型”、“圆桌会议型”等空间形态,以有利于师生、学生之间的交往,促进学生发展。教室里座位的排列不仅要考虑身高、照顾近视等因素,还应考虑性格、气质等心理因素,某些情况下应以“特征类似型”为基本排列方式,另一情况下,又宜注意“需求互补型”。对留级生、生理有缺陷学生的座位安排要有利于克服自卑等心理。

2. 以健康的班级精神和良好的班级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班级管理者要善于在班级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过程中和学生一道创造、提炼出具有个性与创新意义的班级精神和班级风格,使其不断由模糊到明确、由自发到自觉。班级精神和风格是班级的内隐文化,而且是内隐文化的核心部分——主隐文化。积极健康的主隐文化以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激励作用激发被教育者的精神力量,促使他们的心灵产生内在运动,形成自我文化导向机制和文化价值观,从而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目的。同时,也能强化团体精神,形成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的氛围。师生要共同进行班级形象设计,经过协商讨论确定班标、班徽、班训、班歌、班花等,通过对学生个体意识的引导形成群体意识,这些群体意识再被个体所认同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个体意识。这时,师生双方的认识、情感、思想、意志也就已经外化,可以相对独立于师生而存在,并能相对独立地发挥熏陶人、教育人的作用。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读书节、艺术节、入团仪式、授奖表彰仪式等,以发挥其感染、暗示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3. 建立民主、平等、尊重、互助的人际心理环境,使之成为一种文化力量。

篇5:班级德育量化管理细则

为加强同学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加强班风学风建设,营造竞争、创优、和谐的学习氛围,创建优秀班集体,本班将按学校规定实行德育量化管理制度。此制度主要根据同学们每天各方面的表现予以加分或扣分,每学期汇总德育量化考核表总得分,对同学们进行最终的评价(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并实行相关的奖惩。

一.组成班级德育量化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扣分部分和奖励部分。其中,每位同学有80分的基础分,在此基础上进行扣分或加分。

(一).扣分部分包含:

仪表、考勤、纪律、卫生、学习、午休、体育、重大活动及其他。

(二).奖励部分包含:

担任班干、参加重大文体活动、参加比赛、板报设计、学业成绩、获得国家或省市区级荣誉及其他。

二.用途及奖惩

德育量化分数记录同学们本学期的表现,将作为最终的评价及相关荣誉称号评选的关键因素。

三.细则

(一).扣分部分:

1.仪表:不按规定穿着校服、佩戴校章,穿拖鞋、头发过长、戴首饰、手机等,每次扣1分。被学校抓到、情节严重的扣5分。

2.重大活动:无故缺勤、不服从指挥等违纪行为,每次扣2分。

3.考勤:无故旷课者或无故迟到者,每次扣2分.4.纪律:上课及自习课间说话、睡觉、吃东西、传纸条、私自换位、与老师顶嘴;课间追逐打闹;课前准备迟到、吵闹;到实验室或电脑室上课迟到、吵闹、破坏公物等违反纪律的情况,每次扣2分。

5.卫生:当天卫生检查被学校扣分的,当事人扣1分;不完成值日者,每次扣5分;严重的整个小组罚扫。

6.体育:升旗仪式、课间操或体能训练、体育节,无故不参加、迟到、讲话、没有做到快、静、齐的,每次扣2分。

7.作业:作业不及时上交每次扣3分,抄袭作业或不交作业的每次扣5分。

8.午休:吵闹、随意走动、过位、吃东西、玩手机、看漫画、小说等违纪行为,每次扣2分。不服从管理严重的扣5分或者处分。

9.考试:作弊、迟到、提早交卷、带手机、乱扔垃圾等每次扣5分或处分。

10.其它:

①座位附近有垃圾,每次扣1分。

②私自使用平台,每次扣5分。

③破坏公物、乱涂乱画、侮辱取笑同学、用棍棒、扫帚、班牌等器物打闹的等违纪行为,每次扣2分。

④班干部不认真履行职责的每次扣2分。

11.违纪情节严重的,例如打架、抽烟等,由学生处处分,将影响升学。

(一).奖励加分部分:

1.担任班委、团委干部、科代表,认真履行班委、团委职责,每个月加5分。

2.参加各种级别的文体活动并获奖的,加5分。

3.卫生:周卫生评比获得第一名的,本周值日生各加5分。

4.纪律:每天积极发言并受老师多次表扬的,每周加5分。

5.其他:对班级有贡献、经常帮助同学或有其他值得嘉奖的,酌情加分。

四.相关负责管理人员安排

为了使班级德育量化管理更好地实行,安排了相关班干部参与管理监督,具体安排如下:

值日班长制:每天由1位班长负责管理班级日常行为规范,每天在班务日志上登记奖惩名单,突发情况及时向班主任汇报,一周统计一次德育量化成绩(正班长负责),统计成绩将于班级公布。

五.备注

德育量化管理制度由宣布之时起生效。此制度与校规相互配合,共同执行。希望同学们能够遵守规章制度,避免扣分,争取加分,为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初中的学习生涯留下美好的印记,为考上理想高中而努力拼搏!

6.班训

(由学生讨论,达成一致,建议不超过20个字)

7.班级管理理念

(由学生讨论,达成一致,建议不超过15个字)

8.班级职务安排

长:

XX同学(周一)

学习委员:

XX同学(周二)

劳动委员:

XX同学(周三)

团支书:

XX同学(周四)

长:

XX同学(周五)

体育委员:

XX同学

课代表:

语文:XX同学

数学:XX同学

英语:XX同学

物理:XX同学

历史:XX同学

化学:XX同学

道法:XX同学

美术:

XX同学

电教管理员: XX同学

考勤员: XX同学

篇6:班级德育管理质量分析

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她在乎的不是教师的一鼓作气、而是鼓鼓作气,她更在乎的是教师的精雕细琢。所以教师在班级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教师的工作决定班级的发展方向,班级的状况体现着教师的风貌。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改变一批落后学生的各种不良习惯、纠正一批学生效果低下的学习方法,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取得,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因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就应把对学生的备课放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上来。

下面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称为“合作式的管理——与学生的合作”。总结起来要注重以下两大点:

一、情感关注意识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要注重全体观念,所以教师就应把自己的教导、爱心投向任何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使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有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对农村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很了解。如今,农村的生活条件好了,学校的硬件设备也很先进。像有的学校,多媒体、电脑室、校园网络都很齐备,但如何在先进的硬件设施下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却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生活富裕了,很多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却只停留在经济投入上,孩子只要张口要钱,就给;需要什么,就买。例如:有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到学生拾的一大纸盒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学生在教室内拾的,也肯定是班内同学丢的,但就是没人认领。在孩子的意识里,掉了,就是丢了,就可以买新的,有人甚至是故意丢的。望着八成新的学习用品,任这位老师怎么说也无人取回,她只有沉默了。在过去上学的时代,一块橡皮要用上一两年,可现在一天就用好几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哪儿去了,孩子们只是简单地被五花八门的学习用品所吸引,却忽略了它们的实用价值,也忽略了由少积多的浪费。

于是这位教师在班上搞了一次“我珍爱的学习用品”活动,比一比谁的学习用品用的时间长,用到实现它的全部价值,并在橱窗中奖励小红花给予展示。同时还搞了一次故事比赛,可以站在学习用品的角度以童话的形式说说如何去实现价值,也可以讲讲小学生该怎样做到勤俭节约。这确实起到了节约的成效,那一大盒子学习用具不仅认回去了,而且以后很少再有遗失东西的情况。

(二)、丰富课余生活

大家都知道城里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重视孩子的成长,课外孩子要上各种补习班,很多家长还经常会亲自辅导。但在农村,由于家长个人的文化水平也并不高,孩子的课余生活几乎是无人监管的。大人们在工作之余多是打打牌、打打麻将,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就只停留在问问,如“作业写完了吗?”,“写完了。”就可以了。写的怎么样,真正做完没有,就没人再看了。对孩子的成绩,也都停留在看最后的考试分数上。所以有些孩子就钻空子,放学后草草写完作业,出去乱跑。时间久了,课上都懒地学了,而且打着买学习用品的名义去小卖部买各种吃食和玩具,小卖部也就成了他们的娱乐场所。

对这种现象,很多农村小学教师都很揪心,家长对孩子是重视的,但不知如何入手,长时间形成的社会环境也是难以改变的。该怎么去实现家与学校一体化从而促进孩子进步呢?是每位农村教育者应思考的问题。有一位老师就给本班每位家长致了一封信,谈谈孩子在课余所出现的各种状况,请大家谈谈看法。在基本了解了家长的心意之后,又有重点的进行走访,找出原因,希望家长配合,尽量给孩子们一个有意义的课余生活。比如,几个孩子结组,进行课外阅读,做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或一帮一,把那些有乱花钱、乱买东西、爱玩游戏习惯的孩子给拉回来。同时课上通过多媒体教学,尽量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使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树立理想,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远离打闹、嗜玩网络游戏等不良行为。如今那个班级学生的兴趣广泛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鼓励交心意识

“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一个赞同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目光都会给学生留下一段温馨,让学生倍感心慰。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上还是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上要取得成功,都必须与学生交朋友,而要与学生交朋友,最重要的是交心。心与心的沟通是最容易被人理解的,是最能体现互相尊重的,是最能反映出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只有你与学生交了心,学生才会与你交心,他们才认同你。这样无论他们有了什么问题都能敞开心扉同你谈,你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内心活动,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是学生尊敬的师长,课下应是他们亲密的朋友。

(一)、做孩子们的朋友

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孩子的心中是神圣的,对老师很有依赖感。如果老师不注重同学生的交往,只停留在授课方面,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是很不利的。

有的学生为了吸引老师的注意,让老师发现他,往往采取的是一种反叛的方法。比如,课上开小差,偶尔大声吵嚷,来观察老师的反应。如果这时教师把孩子的表现当成犯错误,那么孩子的行为会一直延续下去,成为真正的坏孩子了。所以作为教师要细心观察、区别对待。曾有个叫马超的同学,低年级时表现的非常老实,少言寡语,如果不特意去找,就像不存在这个孩子似的。而有一段时间,他却很爱打架,而且下手特别狠。如果问他是不是他干的,为什么?他承认错误态度非常好,反应很拘谨,很害怕,像是犯下大错误下次再也不敢的样子,可是下次继续犯。他的老师就挑了一次气氛很好的时候找他聊天,从生日、爱好、课外活动谈起,谈话很融洽。后来谈到了他打架下手狠的问题,他告诉老师说:“老师,以前我很胆小,别人老欺负我。现在我能打架了,就可以与他们一起玩儿,有时帮他们打架,大家都看得起我。”老师就问他,别人都不去打,就你去,代表你有地位吗?代表大家关心你吗?你认为打人对不对?有没有不打人也能解决的办法呢?那次他们聊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马超答应今后多与别人交流,用自己的闪光点赢得他人的信任。现在,这个孩子真的变了,很少再替别人打架,与同学关系也很融洽。

老师只有从心底里付出了,真心关爱自己的学生,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成功。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正确的引导与影响,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很重要。

(二)、在游戏中让学生学会交往

有个班学生都很蔫,他们虽很少犯错误,但课堂上不主动回答问题,说话声音很小。班级的状况令班主任老师很头疼,多数孩子性格趋于内向,不爱与人交流;班上还有两个更特别的孩子,活动时从不与他人玩儿,自己也不游戏,只是在操场边上捡片树叶呀,或是在地面上画图形呀。偶尔老师问她:“你为什么不与他人一起游戏呀?”她只腼腆的笑笑。后来这位老师就经常有意组织大家做一些集体游戏,参与的次数多了,她们也融入进来了。集体游戏,趣味竞赛能调动好多孩子的兴趣,他们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了解他人。慢慢地,孩子们活跃起来了。

小学生,人虽小,但也时常出现小团体,由个别人领导,把他人剔除在外,这样的团体多了,对班级教学就不太有利了。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会有好多孩子被排斥、受欺负,团体内的成员也爱搞恶作剧。这需要班主任老师细心的体会,耐心的引导,要有不厌其烦的精神,真心融入进去,把他们和解,才有可能建立健康的班级人际关系。

(三)、要赏识每一个学生

小学生,孩子小,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老师偶尔不经意的言行就会对他们有深刻的影响。如曾有个孩子由于小学三年级写字课上老师说:“你的字不好看,练了也没进步。”从而他很厌烦练字,总之练也练不好,还练干什么。小孩子的心很脆弱,所以教师的言行必须注意,要进行赏识教育。记得有个班,第一天大扫除后,剩了一点时间,老师就教大家预习一首诗,领读了几遍后,有些同学已能背诵了。但一个学生却一点儿也不认识,之后老师就一句一句地教他读,字音还是不准。这时老师就听见有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偷偷地笑。就问大家为什么笑,就有孩子说:“老师,他什么也不会,他根本不认识。”这位老师当时就愣住了,真的吗?拼音一点也不会吗?翻看了他的考试成绩——38分。询问了其他老师,都说他笨极了。怎么办呢?要改变他。所以老师就经常对这个学生单独指点,发现这孩子很有数学头脑,只因为不认字,所以不会读题,如果别人给读了,他就会做。语文背诵也很快,但得别人读才行。所以老师认定这个孩子不那么“笨”。之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的一点点进步给予表扬,课上简单问题经常让他来回答,送去赞美的目光,送去鼓励的语言。渐渐地,他变了,虽然成绩依然不太好,但进步了。同学们也不再笑话他,考试及格不成问题了。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用爱心鼓励、感化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给他们一片阳光,以诚相对,真心付出,才会有收获,才会少一些自卑而多一些自信。

上一篇:小学语文基础训练方法下一篇:成功创建文明城市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