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德育

2024-06-07

德育论文: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德育(精选6篇)

篇1:德育论文: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德育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德育

金顺利 东二营中小 2013.4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官”,可这“最小的官”管的事却特别多,班级的卫生、纪律,学生的行为、生活„„样样都得管到位。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头脑灵活、思想独立、个性鲜明、敢说敢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骄傲、娇气、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表扬,听不了批评,不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等。这些让班主任工作变得更加繁琐和复杂。以下是我走上教育岗位五年来在班级管理方面所积累的点滴经验,与大家共分享。

一、规范学生言行举止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改变现状,首先,我尝试着从与学生拉家常开始,与他们进行交谈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我发自内心的朋友式的友情,家人般的关爱,搭建起我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桥梁。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我的教育、引导。然后我充分利用学校的三项竞赛评比,对学生进行讲文明礼仪、讲卫生、守纪律等思想方面的教育。平时,我对学生再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斥责,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宽容并尊重学生,不吝啬自己的微笑。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活动,把微笑带进学生的日记,耐心地倾听他们各自不同的心语。渐渐地,我的苦心显出了成效。孩子们为了争取优秀,都暗暗较劲,处处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看到同学们的点点进步,我的喜悦不言而喻。

二、学习中渗透德育

在学习方面,我结合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在本班开展了全员参加的改错别字、词语接龙、朗诵经典诗歌等比赛,很多同学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现在的学生惰性比较强,为了激励孩子们的积极性,我采用阶段性的奖励方式,比如一个月或半个学期对表现较好.进步较大的同学奖励一次,让更多的同学有前进的动力。有动力才有成绩。我班一直保持着“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劲头。

三、用爱心转化后进生,提高思想觉悟

对待后进生,我总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温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知道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缺点找出来,然后逐步改正。以前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常常因为懒惰而不做作业。跟他谈话,他会答应老师把作业补上,但到第二天检查却还是拿不出作业来。老师费尽心机,可就是拿他没办法。怎么办?不断的失败使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转化他的方法。之后,当我发现他完成了某天的一项作业时,我就及时表扬了他,并进行了奖励。像这样,我每发现他的一点点地进步就对他进行鼓励。慢慢地,他也能和另外的同学一样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现在,他能完成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了。通过那次转化工作,让我明白,教育学生不仅需要一颗宽容的心,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四、班委会的积极引领作用

当然,班级的管理要搞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因为一个班级的主体是学生,主要的活动是学生之间的活动,主要的关系也是学生之间的关系。要想真正搞好一个班级的建设工作,就必须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在这方面,班干部有着特殊的优势,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因此,班主任要大力培养班干部,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这项工作做好了,班级的各项工作就自然地好开展了。班主任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培养班干部最重要的是使他们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我经常对班干部说:能担任班干部不是因为你学习好,而得到的一种荣誉和奖励,也不仅是你能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模范守纪,主要是因为你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在同学们心中有威信,大家才选你的。为了锻炼并提高班干部的能力,在学期初,我带领他们结合班级的实际,制定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帮他们做好分工。还将班费交给班委会管理,放心地让他们合理使用,大胆工作。我也只在必要时给他们出出主意,做些指导。事实上,他们的确也做到了,能把同学们团结在身边,带领同学们把班队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五、与科任老师共同协作,全面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许多科任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上,由于缺乏交流,往往用片面的眼光去看学生,造成对部分学生的偏见。甚至,有时因为不够准确全面而影响了教育效果。我在平时工作中就发现了这一点,于是经常与科任教师交流各自所掌握到的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并向他们征询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样,老师之间,师生之间互相配合,感情融洽了,教学也就相长了。

六、主动与家长沟通

当然,与家长的联系方式多种多样,如登门拜访、电话联络、短信沟通、网络通信等等。我常利用节假日进行家访,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情况。在与家长的交往中我始终坚持一条原则:信任尊重家长,虚心听取家长意见。当学生有错时应与家长取得联系,要理解家长的难处,切记学生犯错不是家长犯错,不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要尊重家长,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不歧视差生家长,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家长对班主任或学校工作有意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对“留守学生”的家长,我也经常与他们电话联络,向他们汇报子女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这样,我与家长既建立了密切联系,又沟通了信息,还增进了情感。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教师与家长有深厚的感情,你的工作一定会得到家长的认可。即使你有什么不到之处,家长也会体谅你。相反,家长如果对你的工作持怀疑态度,那会给班主任工作造成很大阻碍。只有家校配合,才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热心帮助家长的同时,不仅能了解到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还非常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合理而有效地管理班级。

篇2:德育论文: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德育

关键词:德育创新 更新观点 “校园之星”评选活动

《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

内容摘要:如何让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呢?改变传统的以智育为主的评价方式,创建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示自我,树立自信,张扬个性,发展特长,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为此,我进行了积极研究与探索,推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班级之星”、“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在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各具特色的个性特长,使每位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某个方面总有优点和闪光点,坚信自己只要努力,总有展示和获奖的机会,总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和鼓励,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德育理论和实际证明,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德育环境对于他们的茁壮成长十分重要。而这一环境中班级环境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环境,是对学生无声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无视学生的道德生活和道德需要,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使之成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压抑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些都要求德育教育要创新。而班级这一主阵地中,更应进行德育创新。我们不能只培养一些听话的而在关键时刻只会盲目从众或循规蹈矩的学生。

我于2014年7月对家长与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学生体验成功”的调查,发现许多家长,特别是学业不突出的学生家长认为,单一的智育评价方式,把目光主要集中在少数所谓的“尖子”生(高分)身上,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没能很好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没有成功的体验,经受的常常是失败的打击,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他们产生心理压力,失去自信,扼杀了学生向上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很多学生也觉得自己有许多方面表现不俗,理应得到肯定,体验成功。

如何让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呢?改变传统的以智育为主的评价方式,创建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示自我,树立自信,张扬个性,发展特长,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积极研究与探索,推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班级之星”、“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在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各具特色的个性特长,使每位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某个方面总有优点和闪光点,坚信自己只要努力,总有展示和获奖的机会,总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和鼓励,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在班级管理进行德育创新时应当有所注意:

一、观念的更新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传统的德育观强调权威,强调服从。而学生本应丰富多彩的个性被淹没了。更何况面对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我们只有主动转轨、与时俱进,吸纳当今思想界最为优秀的成果,与现代精神全面接轨。首先,班主任老师要树立教育民主观和现代学生观。要承认学生的主体价值,要明白现代德育的真正蕴涵是:以人为本,与人为善,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班主任老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通过一系列有益的集体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自觉去做班级体的主人。要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潜能有待开发,承认学生是有主体地位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活动,争取由学生自由策划、自主组织。

只有学生有一种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的欲望,老师所组织的一系列德育创新活动才会有的放矢。通过在各项活动中“摘星”来培养集体荣誉感,集体活动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激励,从而使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班主任非常重视学校里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让表现出色的学生获得“小星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每个班集体也通过活动慢慢地脱颖而出,学生们的自信心也正一点一滴地强起来。他们也会慢慢体会到为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集体荣誉感也会随之慢慢地建立起来。

现代教育主张自主、公平、开放。我觉得更应主张关怀人、呵护人。本班根据学校评选“月星”活动方案和本班实际情况,制定“班星”评选方案,细化评选范围,发动全班同学寻找、发现、培养自己或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在各方面努力争当“最亮的星”。让每个人都有“成星”“成名”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平时无论劳动还是组织活动,我都争取“退”在幕后,放手让学生自治、自理,我只要适时当当参谋就行了。事实证明我“退”得越多,学生的自主性“进”得就越多。

允许学生怀疑,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通过自己的真实的道德生

活来体验与认识,允许学生经由开放式的价值澄清过程而最终“自主”地得出我们认为正确的或合理的结论。这几个“允许”或许有纵容的嫌疑,但只要我们真正把好关,就会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真正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应该是具有发展性的人。我们的班集体就是一块主阵地。

二 “校园之星”结合《规范》进行德育创新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对中学生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让同学们先从理性上认识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但是要真正发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作用,仅靠背诵恐怕是不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校园月星”评选、展示活动工作量小,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容易推广。我班这项活动从2014年9月开展以来,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每班每月升起一颗“校园之星”,每班一年就有10颗“星星”在校园升起,六年的小学生活,几乎人人都有成为“校园之星”的机会。

平时,我注意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如,有计划地组织主题班会,有目的的安排学生分别进行准备和主持。为了让他们真正体会“尊老”,我经常带他们去敬老院,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们真正去“尊老”“敬老”。

配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和落实,我们还开展了“争当文明小标兵”的活动。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委会和老师评价相结合,以“文明、自律、进取、好学、互助”为评价标准,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一段时间内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并得出结果。每次评价为一次积分,学期累计,评选出“文明小标兵”。“文明小标兵”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这样,更利于使他们从“自律”转向“他律”。自我教育能力普遍有所提高。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三、社会反映

篇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正确引导班级舆论

良好的班风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班级理念上, 积极即会向上、消极一定落后是个道理。而且自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把这样一个道理讲给了学生, 这个理念一直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为了配合这个理念, 学习上鼓励学生向老师发问, 活动中激励学生勇争上游。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 注重培养班集体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一方面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 再一方面是建立在全班占大多数学生的正确认识与言论基础上。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觉得最好是借力用力, 即借助集体的力量。在班上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反馈等方式, 内容是配合学校及政教处的各项要求, 通过学生的发言或具体事例,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督促学生规范的养成。

二、批评和处理违纪学生

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 一切行动听指挥, 只有步调一致才能胜利。但是这种严并不等于严酷、苛求和武断。在我们处理问题的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批评和教育, 必然会碰到极个别或少数学生对于处理就是不理解、不满意, 如果班主任这个时候仍然坚持这种威严, 继续批评或谴责学生, 很可能会造成矛盾。那么在这个时候一是多进行疏导,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进行转化。再者是冷处理一下, 暂时搁置, 待时机成熟时再解决。第三就是以退为进, 换位思考, 欲抑先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他们不管自己做得怎样, 但都希望被别人认可。虽然可能只是一小点, 但很有可能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成为你成功教育的切入点。因此熟悉每个学生, 真心对待学生, 把握他们的习惯、性格、脾气、喜好, 才能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才能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信任, 使学生敞开心扉, 倾诉他们的心里话, 老师才能有的放矢的给予指导和帮助。适时给以表扬, 让他们有被人肯定的成就感, 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换句话说要严的有情, 严而见爱。

学生违反纪律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 但是怎么样才能使受到处分的学生尽量得心悦诚服的接受处罚而不至于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关键是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对学生一视同仁。

三、培养一支高效的班干部队伍

做班主任工作, 不一定要做到鞠躬尽瘁, 毕竟身体是继续革命的本钱。关键是效果要理想。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 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的。因此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是尤为必要的。好的班干部队伍的建立既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又能解决因班主任不在而出现的管理问题或班主任所不便处理的问题。对班干部应大胆使用, 积极引导, 让他们为班级服务的积极性高涨。以身作则, 各司其职, 各尽其职, 切实的为班主任分忧。

四、向同行学, 互相切磋、交流, 取长补短

这个同行一是指我校的老班主任, 他们经验丰富, 方法灵活, 效果显著。二是利用网上资源, 现在网上有许多全国很多名校的名班主任写的经验总结材料, 内容上十分丰富, 而且有高度。对于我们很多年轻的班主任应该是很有借鉴的。

但是, 对于别人的经验只能是借鉴, 千万别照搬。每个班主任都是一个绝对独立的个体, 从经历、性格、环境等等都不一样。对别人来说是好的办法, 但未必都适合你。即便适合, 又未必适合于你的学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自己总结, 归纳出一套自己的路子和打法, 并在工作中不断更新和提高。

五、用“心”去驾驭班级

1. 责任心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班主任的责任就是营造良好的班风、使班集体中的成员能学有所成, 既做学问又做人, 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更是一份责任。

2. 班主任还必须有耐心, 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有耐心。

他们在学习和表现上经常出现反复, 时好时差。这就需要班主任工作必须有耐心, 不厌其烦, 循循善诱。另外, 这里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地等待, 而是要做有心人, 善于抓住机遇。遇事保持稳重, 心态平和。

3. 班主任工作要细心。

很多学生的心理活动会流于言表, 如果班主任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对于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或即将产生的问题一定能及时发现, 及早的处理, 这对于学生本人和班级的管理都是极为必要的。比如, 一些要打架的学生在事前往往表现出一种不安和躁动, 如果老师能发现的及时, 那解决得恐怕不是一个小问题了, 而甚至是一场祸端。

4. 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孝心。

现在很多学生不好管理, 不服从管理, 主要原因是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自私自利。而缺少了一份情, 不但对外人, 朋友, 也包括对家人, 父母在内。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能善待的人, 怎么能期盼去尊重他人, 去服从一个外人———老师的管理。因此, 在班主任的管理中, 适当的去树立家长, 让学生学会尊重家长, 孝敬父母, 听家长的话, 通过家长的要求再达到听老师的话。

5. 班主任工作有时要讲点技巧, 要善于抓住和把握学生的心理。

比如说:有些时候对学生的管理不一定需要说很多话, 要求和道理讲明后不要过多重复, 言简意赅, 切忌啰嗦。甚至不说话, 教师的微笑、点头、板脸、凝视等表情和目光都会对学生的心态和行为造成较大的影响, 有些时候绝对能达到无声胜有声效果。

六、发扬协作精神, 在学生和科任老师间架起桥梁

班级的成败班主任的管理必不可少, 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功劳应归功于科任老师。班主任在学生和家长面前要绝对维护科任老师的尊严, 极力树立科任老师的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像年长的老师有经验, 年轻的教师好交流等等。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绝对与科任老师站在一起, 一旦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势必影响科任老师的工作心情, 即便假设有时科任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有欠妥的地方, 班主任也要从中为科任老师逢源, 让科任老师轻轻松松的上自己班的课。

篇4:浅谈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 班级管理 德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a)-0117-02

教育有两个目标,即使受教育者聪慧和使受教育者高尚,开展德育工作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和先决条件。随着素质教育的日渐深入,人们对德育教育越来越重视。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班级管理落实德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德技并重”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如何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是我们德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

1 强化管理,宽严结合

在传统教育越来越面临社会挑战,日益失效的前提下,教育新时代的学生,老师的教育和管理方式也要与时俱进。班级管理工作要“严”,首先是要“严已”。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是学生的镜子,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且不矫揉造作,让学生从心底里信服和尊重,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形象和较高的威信,为管好班级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是要“严纪”,“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要不折不扣按照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同时制定班级守则和考核细则,做到奖惩分明,倡导积极、文明行为。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育人观。对待表现不佳、犯错误的学生批评教育为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以让他们写心理剖析代替传统的检讨书,将他们犯错时的心理斗争过程写出来,这样做可以在心理上减轻犯错学生的叛逆心和抵触感。因此,在学生的管理上,班主任做到宽严结合,像放风筝一样,虽然风筝有广阔的空间自由翱翔,但线总是拽在班主任的手里。

2 关爱学生,爱心育人

传统的高校教育中,教师占据绝对的教育主导地位,学生对各种道德信念只能强制性地认可与服从。这种“强权式、霸权式”的管理方式,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习上,班主任应避免各种严厉的处罚与苛责训斥,对于犯错的学生,要细微观察,带着爱心和宽容走向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心中产生愧疚感,对老师产生感激。在生活中班主任要与学生为朋友,走到学生们中间,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到关心、爱护、尊重、了解每一位学生。为学生们过集体生日、召开主题班会、爱心捐助等活动,在学习上帮助、生活上资助、心理上辅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温暖。

3 环境育人,美化环境

校园环境美化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操也得到了陶冶,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心。

4 发扬民主,尊重民意

现在高校的学生个性鲜明、张扬,有进取的心但缺少韧性,有主见,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有时候班主任布置的任务、交代的事情,学生只是表面上被迫接受,其实内心是抵触的,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就容易紧张、僵化。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学会放下架子,允许学生对班级管理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可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集思广益,先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由班主任进行总结,增强的主人翁意识。

5 正确引导,规范行为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学生,其个体表现、行为习惯也都不同。因此,老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个体差异,通过良好的文化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去影响、去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言行。正确引导是促使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环节,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

6 树立典型,共同进步

每学期都进行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方面的评选,评选的标准是:学习成绩、德行操守、组织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进行,评选和选举时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评选出来的学生应该为热爱学习,为人公正,心地善良,热心服务大众。以典型的力量,让学生进行“比、学、赶、超”,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德育理念,共同创造良好的班级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纪律。

7 活动育人,知行合一

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育人,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品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主人翁的意识,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刻苦的品质和团结友爱的美德。利用报告会、班会、座谈会等形式,为学生打下精神基础,让他们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让道德信念深入人心,做到知行合一。

8 感恩教育,培养责任感

当前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受到宠爱,自我意识较强,不会关心他人,不顾及他人感受,更不会感恩他人。这个时候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教会学生与人相处,知恩图报;对班级来说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向上的团队。作为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回报对父母要懂得感恩养育之恩,对老师要懂得教诲之恩,对学校要懂得培养之恩,对同学朋友要懂得帮助之恩,对社会要懂得关爱之恩。让学生懂得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使之能自觉维护班集体利益、维护学校秩序。

9 结语

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管理理念,做好德育工作,只有在课堂和课外做好了德育教育,才能促使学习进一步提高,使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才能为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创造有利的条件,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富有责任感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琳.德育教育渗透于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探讨[J].科教导刊旬刊,2011(25):182-183.

[2]贾京华.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旬刊,2008(13):28.

[3]钟光荣,彭涛.中职学生素质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10(2):16-17.

篇5: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实践

遂宁市横山中学王治国

党中央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同时,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许多代表有提出要“以德治国”,这充分体现了德育对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进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育工作需要常抓不懈。青少年时期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时期,又关系到未来建设者的思想品质,中小学均应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班级又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因此,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尤为重要。我在几年的班级管理中,采取了一些方法来一供商讨。

第一、进行了理想教育。一个人有了理想,才有奋斗的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行动中也才有动力。会同家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正确认识自己,让学生确立各自的人生理想和中学阶段的奋斗目标,并通过组织“我的理想”、“我的优缺点”等主题班会来强化。学生有了追求,就能主动地参与教学工作,勤奋刻苦地学习,也能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各种有益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身的价值。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友爱、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了学生遵规守纪等优良品质,又增长了学生的才干,避免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盲目性,混日子的学生比例大大减少。我带的班学生绝大部分学习目的明确,参加统考成绩列同年级的前茅。在2000年下期统考统阅中,学生课平成绩除历史外均名列本校六个班中的第一名。

第二、进行了行为规范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的素质,使学生有良好的行为表现,首先就让学生明白什么行为是道德行为而

可为,什么行为又是不道德的行为,并让学生认识其危害。这样才能指导其行为,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是通过对学生反复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以及其他道德规范的教育,在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与学生一道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规、室规。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学生的思想通了,感到遵守纪律很有必要了,就能转化为自觉达到行动。

进行了榜样教育。青少年学生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能积极向上,不甘落后。不要因几次错误就否定他,排斥他,而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发现其闪光点并以次鼓励他,以半晌优秀学生为榜样,学习他们优秀的方面,帮助犯错误的学生增强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

第三、开展《我心目中的榜样》的讨论活动,阅读名人、伟人传记等让他们各自心目中的模范人物,学习他们有远大的抱负,高尚的情操,崇高的人格,艰苦奋斗的历程,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忱,也可以使榜样学生更加优秀。

第四、通过综合考核进行德育。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稳定良好的行为表现,在其他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平时表现量化管理。我的做法是:以100分作为基础分,减去学生违规违纪扣掉的分数(班规室规中已规定违反某项规定该扣多少分),加上好人好事或各种活动所得分数,学期进行累计。最后将行为分和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个以50%计入,结果为学期的综合得分,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以及其他先进的依据,有时也进行阶段性的评比,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以便及时帮助和纠正不足之处。这样,就克服了评优只看学生成绩的作法,而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考虑。既有利于学生学习上的竞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

促使他们发展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发展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增长学生的才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能进一步刺激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带的班在学校的综合评比中都名列前茅,每期都被评为先进班集体。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其中包括一些艺体尖子生,有的已参加工作。去年初三毕业50个学生,有30多人升入高一级学校,其中包括美术生3名,体育尖子生3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复杂工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配合共同完成。德育的途径很多,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只是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实施德育的一些主要做法。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止,循环往复,才能取得不断的进步。我们在德育实践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以期取得更大的效果。

篇6:刍议班级德育中的精细化管理

杨小云

近年来, 我国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得到迅猛发展,众多职业学的办学理念明确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育人为根本”。以大力提高学校技能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加强学校德育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品德人格的成长.各学校努力探索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管理机制方面, 其中“德育学 分制”是学生德育评价管理系统的一个新的亮点。作者所在学校自2005年以来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试行”德育学分制”,取得了明显成绩.在整个学校推行德育学分制的同时,各个班主任结合各个班级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具体化的探索.作者在推行”德育学分制”的过程中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植入到班级管理中,收到一定的积极效果.,1学校德育评价现状与德育学分制

职业学校是我国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基地、学习基地和培训基地。目前, 不少职业学校在推进学校技能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对于学生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行为养成、人格塑造等方面却显得ZHI后

从整个学校德育评价现状来看,.德育评价的导向不明晰德育评价的内容抽象、空泛德育评价的方法陈旧、滞后成为大多数学校德育的主要问题评价是一种具有诊断性的管理手段, 科学的德育评价应该建立在评价主体的思想基础、能力水平、个性特征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有明晰的指向性。职业学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培养现代职业人为目标的教育基地, 德育评价目标应该主要凸显现代职业人必备的基础素质要求, 如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劳动观念、合作精神、行为规范、生活实践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其次, 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及其他相当学历教育的学校相比, 生源素质有明显的差异, 在法规意识、文明素养、行为自律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因此, 建立既要体现国家、社会对青少年成人成才的意志, 更要突出受教育群体内在的基础素质和德育目标层次要求的评价体系是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指向的内在要求。现行职业学校德育评价因保留了过多的传统教育观念的痕迹, 在目标定位上, 追求的是人格的完美和品行的完善, 在导向上显得“高、空、大”, 同时, 尚未充分考虑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差

异, 在导向上缺少针对性和适切性。

2.德育评价的内容抽象、空泛。迄今为止, 学校对学生在“思想品德操行”方面的评定前后大约有三种形式: 一是“评语式”的, 班主任在学期(年)结束, 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 写出终结性的评语。二是标准化式, 班主任依据原来设定的评价指标衡量学生, 用否决的方法量化评定。三是品德考核表式, 学校把“知、情、意、行”全部分解细化成考评指标, 其内容包括: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认真学习马列、毛泽东及其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关心时事政治...等, 评价内容涵盖面广, 其中, 不乏成人用语和政治术语。应该说,每一次改良, 都是一种进步, 是对新德育评价体系的呼唤。然而, 恰恰是导向不明, 现行评价追求的是德育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从而使评价显得抽象、空泛和难以操作;也正是忽视了对职业学校学生外显行为的规范和引导以及对德育实践过程的考察, 在“知、情、意、行”的关系和要求上把握偏颇, 因而, 难以体现德育评价的“职校性”和激励性。

3.德育评价的方法陈旧、滞后。评价不仅具有诊断功能, 同时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科学的德育评价能够使受教育者在多元评价的过程中产生心理互动和思想认同, 从而达到正视自我, 改善自我, 促进自身不断发展之目的。现行评价方法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评价的空间过于狭窄。目前, 大多职业学校仍旧采用的是终结性一次评价的方式, 即学期(年)结束, 对学生进行质性或量性评价, 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德育目标的形成过程予以及时的阶段性的评定、提醒和引导, 失去了评价应有的主要的功效。二是评价的形式过于单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上对下、老师对学生单一的评价仍然是目前评价的主流方式, 由于有些班主任对学生情感不同、情况不明、考评指标空泛不具体, 难免评价时有失偏颇, 画像失真, 这种评价方式, 学生的自我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也不可能得到真正体现, 同时,也导致不少学生对评价失去认可度和影响对班主任老师的信任度。因此, 优化德育管理, 研究和构建新时期职业学校弹性学习制度下校本化、人性化和发展性的德育评价新机制, 促使德育工作由 “软”变“硬”、由“虚”变“实”、由“无序”到“有形”, 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诊断和激励功能、确保学生 健康和谐发展和成人成才, 是新时期摆在广大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德育学分制管理目标指向

国际上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办学经验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 GNVQ 证书制等, 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在学习型社会里, 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领域中, 只是一种形式或一个阶段的教育,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知识教给学员。其次, 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生存、就业、生活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 学生在学期间最需获得的是他们离开学校就业劳动最能受益的知识和技能。同样, 职业教育在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发展中, 学校应该以“符合时代要求、满足社会需求、适应职校特点和学生发展规律”为主旨, 科学的理性的定位德育评价目标。在学习终身化、教育社会化和发展多元化的大背景下, 我们的德育工作者要理性的看待职业院校的教育与国民教育以及学生的终身教育的关系, 不能主观随意地扩大职业教育对学生教育培养的功能;要理性的看待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的差异以及与其他不同性质的学校的差异, 不能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和评价学生;要理性的看待国家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与职校学生主要素质提升的联系, 注意因材施教、由表及里、在强化做人和做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 不断扩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理性地看待职业院校德育过程中, 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内隐素质评价与外显行为评价的联系与区别, 凸现德育要求的有形化、思想品德的形成性和评价过程的可操作性。基于以上思考, 我们觉得, 在职业学校建立“德育学分制”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可行的。学分制一般认为产生于 1894 年美国哈佛大学。进入 20 世纪, 学分制在国际上其他国家逐步推行。我国职业教育自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推行弹性学习制度, 先行的包括江苏省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在内的有关学校, 借鉴高校经验, 开始了学分制的实验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 国内不少中等职业院校引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开始了德育学分制的校本研究。所谓“德育学分制”即思想道德、品德操行、德育活动的制度化、具体化、课程化。它是根据中等职业院校德育要求和职校生的特点, 将德育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 将德育的过程和个人的进步成绩化, 把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基本素质方面的表现全部纳入到评价体系。实行德育学分制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加强德育学分制的建设, 将德育成绩评定细化和实化, 消除将德育内容, 德育方法形式化、表象化现象, 使学生看得见具体的努力目标,引导和激励学生对照目标适时进行自我调整, 从而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大效益。德育学分制作为学校德育管理的一套刚性制度, 能够指导在籍学生自我对照学校的目标要求,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不断改善和规范自身行为, 激励学生在学校的各项德育实践活动中, 锻炼自我, 放大自我, 积极上进, 逐步实行 由他律到自律、由规范到内化的理性过渡, 使“情”和“意”在“知”与“行”实践过程中得到升华,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德育学分制必须体现鼓励主动参与、促进全面发展的激励机制, 必须有利于提高中职生对德育的认同度和重视程度, 必须增强德育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和现实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 德育不仅是一种外在的约束规范, 更是一种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需求。

三、德育学分制评价体系建构

德育学分制是适应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和适合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德育评价新机制, 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实施和推进德育学分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教育引导原则——通过建立理性化的德育目标和可描述性的评定标准, 使学生在德育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道德行为, 促使良好品质的内化。激励互动原则——通过建立弹性化的可减分增分的德育学分评分规则, 突出主体育德, 使学生在自我审视、自我调整、自我激励的过程中, 形成自信心和责任感。和谐发展原则—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自评、他评、互评的评价方式, 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同, 增强归宿感和荣誉感。

1.德育学分制主要评价指标德育学分指标体系可由基本学分、奖励学分和附加学分三个模块组成。基本分是反映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情况, 由两个子标系统组成。一级指标涵盖内容主要包括思想素质、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学习态度、体育卫生、实训实习六大系列, 二级指标是将一级指标细化、具体化, 分解成若干积分点。奖励分是反映学生积极进取、主动服务、参赛获奖等方面的情况, 其内容主要包括关爱集体、服务他人、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比赛获奖、进 步显著等具有弹性的项目。附加分是反映学生担任干部、参加社团组织、学期(年)评优等方面的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班级干部、校级干部、社团组织、单项先进、综合表彰。操作过程中, 采用基本分减分、激励分和附加分加分的动态量化取分法。权重系数一般掌握在 4: 2: 1。德育学分统计办法为:D 为德育学分, M 为奖励学分, N 为附加学分, Ai 为基本分二级指标 i 项得分, Zi 为第 i 项权项系

数。性评价的等级是在量性评价的基础上, 对照《学分互换表》确定的。

2.德育学分制基本评价方法

德育学分的评价是对受教育者前一阶段思想道德、行为表现予以客观的判断和认定。正确及时的评价, 对学生具有提醒、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同时, 采用合理的、民主的、大家认同的多元评价方法, 能使受评者心悦诚服, 并引起思想共鸣。适合德育学分评价的主要策略和方式有三种。一是“双主体”评价, 即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改变过去教师“仲裁者”的角色, 引导、帮助、学生审视自我, 调整自我, 砥砺自我。通过自评、互评、他评, 可以彼此交流思想, 增进师生情感, 促进行为主体本身的内化。二是“双性”评价, 即量性评分与质性描述相结合。德育学分制是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特点而建立的一种能体现学校基本要求和便于衡量与操作的量性评价制度, 评价结果主要反映“知”与“行”在内的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 但不能完全涵盖包括 “情”和“意”在内的内隐品质, 因此, 在终结性量化评价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阶段性和一贯性的表现, 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质性描述。三是“双促D=∑(Ai×Zi)+M+N进”评价, 即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有专家把这种集过程与结果于一体的新德育评价模式称之为“像册式”(Port folio)评价。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时间来累积的,是用一定的信念和动机来支撑的, 所以, 在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应采取多阶段、多形式、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及时的、近距离的、正面的加以引 导, 把每一次评价作为促进和激励学生改善和提升自我的加油站和助推器。

四、德育学分制的建设与管理

在职业学校实行德育学分制是一个新的颇有争议的课题, 需要加强研究。同时, 在学校管理系统里, 德育学分制的运作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变数亦较大, 在实践的过程中, 要统一管理和不断维护。学校实行德育学分制管理必须与现行的弹 性学习制度适应, 必须与学校的学籍管理相协调, 必须与先前实施的学业学分制相承接, 建立具有弹性的动态的“双分制”管理系统内的学生“学分银行”。这种“学分银行”积攒的是学生的成果, 记录的是学生成长进步的痕迹, 学校应该为其使用的自主性、便捷性和规范性提供最佳服务。

学校要建立健全德育学分制管理中心和技术系统。研制和出台《德育学分制实施细则》、《学生德育学分手册》、《德育学分评定办法》等相关文件以及相应的保障

制度。利用校园网, 以班级为单元建立德育学分考核平台和学生个人电子信息档案, 形成以学生工作处为中心的管理平。

上一篇:高效读书的10种方法下一篇:汽车品牌推广案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