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桃花的古诗

2024-06-17

描写桃花的古诗(共14篇)

篇1:描写桃花的古诗

描写桃花的古诗大全,赞美桃花的诗句

描写桃花的古诗大全,赞美桃花的诗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____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____黄庭坚《清明》

5.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____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6.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____如晦《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7.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____周朴《桃花》

8.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____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9.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____王维《桃源行》

10.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____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1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1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1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____佚名《桃夭》

1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____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15.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____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16.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____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17.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____赵孟頫《东城》

18.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____李白《箜篌谣》

19.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____李贺《将进酒》

20.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____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21.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____白居易《长恨歌》

22.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____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23.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____秦观《点绛唇?桃源》

24.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____王维《桃源行》

25.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____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26.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____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27.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____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28.桃花水到报平渠,喜动新流见跃鱼。____黄图安《闲咏二绝》

29.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____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

30.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____元稹《连昌宫词》

31.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____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32.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____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33.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____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

34.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____薛道衡《昔昔盐》

35.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____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36.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____李白《山中问答》

37.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____胡祗遹《阳春曲?春景》

38.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____戴复古《淮村兵后》

39.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____凌廷堪《点绛唇?春眺》

40.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____王维《酬郭给事 / 赠郭给事》

41.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____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

42.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____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43.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____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4.花谷依然,秀靥偷春小桃李。____吴文英《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45.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____王昌龄《春宫曲》

46.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____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47.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____纳兰性德《送荪友》

48.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____曾巩《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

49.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____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50.夭夭园桃,无子空长。____曹丕《煌煌京洛行》

51.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____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

52.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____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53.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____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54.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____王维《洛阳女儿行》

55.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____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56.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____白居易《牡丹芳》

57.夭红过眼随荣谢,菊秀兰香自占春。____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58.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____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59.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____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60.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____李白《鹦鹉洲》

61.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____姜彧《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62.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____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63.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____李白《上之回》

64.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____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65.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____吴涛《绝句?游子春衫已试单》

66.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____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67.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____戴叔伦《兰溪棹歌》

68.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____元稹《离思五首》

69.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70.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____韦庄《菩萨蛮》

71.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____徐俯《春游湖》

72.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____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73.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____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74.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____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75.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____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76.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____李白《独不见》 77.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____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78.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____张旭《桃花溪》

79.春江暖涨桃花水。画舫珠帘,载酒东风里。____顾德辉《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80.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____左辅《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81.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____李白《长歌行》

82.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____姜彧《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篇2:描写桃花的古诗

桃花庵歌

——明 唐伯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白居易《大理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杜甫《绝句漫兴》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吴融《桃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刘敞《桃花》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

袁枚《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韩愈《题百叶桃花》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杨凭《千叶桃花》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周朴《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陆游《泛舟观桃花》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元稹《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齐己《桃花》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苏轼《桃花》

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张旭《桃花》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庵遇仙记

那时那日此门中,桃花树下初相逢。

只见仙人种桃树,未闻仙人看花红。

朝朝期待仙人顾,日日桃花笑春风。

忽闻仙踪一朝至,桃花人面分外红。

桃花谷里桃花仙,桃花美人树下眠。

花魂酿就桃花酒,君识花香皆有缘。

美酒消愁愁不见,醉卧花下枕安然。

花中不知日月短,岂料世上已千年。

不入浊世凡尘染,情愿枝头做花仙。

春来三月香风送,便是花奴问君安。

桃 花 令

桃花帘外春意暖,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桃花帘外开依旧,帘中人比桃花秀。

花解怜人弄清柔,隔帘折枝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自多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倚,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落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媚。

若将人面比桃花,面自桃红花自美。

唐 杜 甫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入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吹花困懒旁舟楫,水光风力俱相怯。赤僧轻薄遮入怀,珍重分明不来接。湿久飞迟半欲高,萦沙惹草细于毛。蜜蜂蝴喋生情性,偷眼晴蜓避百劳。

晚 桃 花 唐 白居易

一要红桃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较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 宋 欧阳修

经年种花满幽谷,花开不暇把一卮。人生此事尚难必,况欲功名书鼎彝。深红浅紫看虽好,颜色不耐东风吹。绯桃一树独后发,意若待我留芳菲。清香嫩蕊含不吐,日日怪我来何迟。无情草木不解语,向我有意偏依依。群芳落尽始烂熳,荣枯不与众艳随。含花意厚何以报,唯有醉倒花东西。盛开比落犹数日,清樽沿可三四携。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春风有意艳桃花,桃花无意惹诗情!

《再游玄都观绝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 花 令

桃花帘外春意暖,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桃花帘外开依旧,帘中人比桃花秀。

花解怜人弄清柔,隔帘折枝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自多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倚,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落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媚。

若将人面比桃花,面自桃红花自美。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绝句漫兴》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唐.吴融:《桃花》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宋.刘敞:《桃花》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清.袁枚:《题桃树》

唐 韩愈《题百叶桃花》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唐 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唐 杨凭《千叶桃花》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唐 周朴《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宋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宋 陆游《泛舟观桃花》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唐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唐 元稹《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唐 齐己《桃花》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天仙子 和凝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捻红豆弄。翠娥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五律 看山 毛泽东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晓莺。

宋 苏轼《桃花》

篇3:论古诗中的空间描写

一、转换视角

时间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的表现。在现实时空中, 如果不断的改变观察的视角, 方位感就会被打破, 形成一种新的时空关系。

(一) 散点透视

在古诗写作中, 诗人变换不同的视角, 构成了更为广阔的时空, 表达了极其深邃的意境。

试看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 清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宗白华《艺事杂录》中引郭熙《林泉高致》说:“太乙近天都”自上而下, 山势突兀, 清楚明了, 是高远;“连山到海隅”冲淡飘渺, 是平远;“阴晴众壑殊”从前到后, 重峦叠嶂, 气象万千, 是深远。诗人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展现了终南山壮阔的图景, 多角度的展示使得山势更加的雄浑, 突出了动感和层次感。

(二) 时间落差

时间落差主要是指时间的改变而造成视角的不同

如陆游的《示儿》, 弥留之际, 万事皆空而国忧不已, 盼它日北定中原以慰英魂。时间的不同造成了时空的落差, 此身将去的无法释怀与统一全国的坚定信念交织在一起, 把对国家生死存亡的关注提升到了超越生死的高度, 使其传唱千古。

二、时空转换

(一) 同一时间内空间的转换

即在同一时间内展示不同时空发的事情。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洲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诗人通过想象, 在同一时间内写了三种月夜的不同空间境界:一是诗人苦吟的长安月夜, 二是妻子独守的鄜州月夜, 三是全家团圆的月夜, 三种月夜境界叠映交错, 意蕴深厚, 家庭的温馨, 夫妻间的感情完全从这一抹清辉中倾泻而出, 令人无限神往。

(二) 同一空间时间的转换

即表现不同时间内同一时空发生的事情。

如崔护的《题城南壁》:“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灿烂的季节依旧, 花木扶疏, 碧草掩映的门户如昨, 但门中那位少女却不知了去向, 在同一空间内强烈的反差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人世沧桑, 物是人非的怅然。

(三) 时空的同时转换

即展现时间和空间一起变化。

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时令的对比, 场景的转换, 凸显出作者的心里:离家远役, 亲人离散, 但面对外敌的侵略, 仇恨的怒火已经冲淡了乡思。《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一朝永别, 十载萦心, 对窗垂泪, 念千里外孤坟茕茕。时空的转换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挚思念。

三、时空跳跃

在时空处理上打破了时间的顺序性和持续性打破了空间的伸张性和广延性, 按照诗人主观情感对时空进行切割, 然后重新组合, 所以出现了时空的大跨度跳跃。

如李白的《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把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中道出了世事艰辛, 充满了政治上遭遇挫折的抑郁不平之感。空间上由黄河到太行山, 象征了人生途中的艰难险阻和事与愿违。时间上由现实世界跳跃到周朝姜尚晚年垂钓遇文王之时, 再逆接商朝伊尹曾梦乘舟过日边而被商汤启用之时, 表达了诗人宏大的抱负和坚信理想会实现的信心。

四、时空互化

(一) 时间的空间化

时间是抽象的, 但诗人能够从事物的细微变化中感受到时间的存在。时间在古诗中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直接标出来, 一种是通过空间的变化表现出来, 即时间的空间化。汉乐府《江南》:“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用空间东西南北的变化来暗示时间往复, 表现出绵延千古、生死不已的恋情。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通过五个空间地点的连续, 贯穿了作者一生的眷恋。

(二) 空间的时间化

即在时间的变化中表现出空间的变化。《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通过客观时间的短暂和主观时间漫长的对比, 暗示出相爱的双方对空间的隔离不可忍受的心态。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三年。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以夸大的时间距离来强调空间距离所造成的思乡之情。

五、时空的泛化

即在诗中的时间与空间不能确定为何年何处。这里的时空被抽象为一种宇宙意识, 去呈现人类的生存状态, 阐发人生的哲理。将本来有时空观念注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后超越了原来的时空。

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以“月”为主体, 写出了它升起———高悬———西斜———下落的全过程, 时空感很强。进而诗人由月而悟出人生哲理, 揭示人类生存状态时便超越了时空。在这里, 江水、人和月均被泛化, 不能确指, 它只是指向了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这一矛盾极其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在这里的超越时空, 只是局部性的, 暂时性的超越。在诗的最后, 诗人又返回现实时空, 书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时至宋代, 诗歌中表现的超越时空才有了质的变化。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作者通过对江水与明月变与不变的议论, 表现了作者面对政治的冷遇, 能以老庄思想为精神支柱, 排解内心的苦闷与悲伤, 保持开朗的胸襟和达观的生活态度

摘要:古诗在时空关系的表现上有其特殊的方法, 如转换视角、时空转换等。本文将就以上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古诗,时间,空间

参考文献

[1]萧涤非.《唐诗鉴赏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李达五.《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4.12.

篇4:例说古诗的景物描写

静景。这类诗主要通过静谧清幽的景物,来表达闲适恬淡、安详平和的心境。自然界中原本有动有静。一切物态都是静与动的统一:动里有静,静中有动。自然界的这种动静映衬,也鲜活地反映在古诗中。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动衬静,寓静于动。寂静的山谷中,人迹罕至,只有春桂在无声地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物。由于太幽静了,当一轮明月突然升起,皎洁的银晖洒向这夜幕笼罩的空谷时,竟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于是在幽谷溪边鸣叫起来,这叫声似乎一时打破了山中的宁静,但它又让人感到空旷的山中更加幽静沉寂。

壮景。这类诗主要通过雄浑阔大、旷远苍凉的景物,来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也有的是以壮景写悲情,反衬出内心的落寞苦闷。以岑参、高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人的诗作大多描写壮景。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形象地再现了塞外奇伟壮丽的风光,创造了异常开阔、雄浑的意境,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莽莽苍苍,无边无垠,只见黄河浩浩荡荡,奔腾而来,纵横千里;沙漠地势平旷,没有起伏的山峦背景,没有茂密的林木作衬托,在苍苍的天底下、茫茫的平沙上,袅袅上升的孤烟更显其“直”,缓缓下落的夕阳倍觉其“圆”。写活了大漠奇特的风光,而且传达了诗人新鲜的感受。国学大师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哀景。这类诗主要通过凄清冷寂、萧瑟凄凉的景物,来表达孤寂惆怅、悲凉伤感之情。所写多为暮春或深秋景物,在送别诗、羁旅诗中较常见。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洽为一,情调悲怆。

篇5:描写桃花的古诗

2、面对桃花彼此,桃花随波逐流,桃花映照,桃花深,桃花梦,梦桃花,摘花人。

3、醉生梦死,桃花飞兮,暗作水墨画你睡兮。

4、桃花舞如桃花香,桃花香引桃花酿,桃花酿溢桃花醉,桃花醉仙忘。

5、我不知道去哪里,桃花依旧笑春风。

6、桃花由杨树开花,黄鸟和白鸟飞来。

7、苍山云雨逐清神,唯香长生春。东风三月黄埔水,见桃花不见人。

8、倚人向东风,倩裙偷桃花站。桃花开得乱七八糟,叶子又绿又红。

9、洛阳路前,桃花路门口。尘和雾,中间十步。

10、三月里,春光满天,烟雾缭绕,桃花虽有十里,但一颗心,足矣。

11、2.桃花二月流水,流水绕指,未过,浮梦,共悲欢。

篇6:描写桃花的古诗

(二)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苏颋《桃花行》

(三)桃花追逐梨花共落,黄鸟时与白鸟齐飞。——杜甫《曲江对酒》

(四)黄鹤楼头犹是梦,桃花溪上未全贫。——陈洪谟《初度发夏口》

(五)古堤老柳藏春烟,桃花水下清明前。——欧阳修《送宋次道学士赴太平州》

(六)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七)小镇里最有特色的是桃花,春天来临,树上挂满了花朵朵,像一颗颗红宝石。晚上,下了一场春雨,第二天早晨,桃花的.花朵朵,就悄悄地开放了,就像一个个小酒杯,花瓣上滚着晶莹的露珠。

(八)我在花海里徜徉着,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这么多桃花,神态迥异,千姿百态;有的独挂在枝头,有的三三两两地紧挨着。花上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大小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景色简直无法形容。

(九)有的才展开两三片稚嫩的花瓣,有的竞相开放,有含苞待放的。一丝红色的花蕊顶着嫩黄色的小脑袋,正偷偷地露出了头。不时吸引了许许多多的蜜蜂,在欢快地采蜜。大大小小的蝴蝶也翩翩起舞,跳着绚丽的华尔兹。

(十)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十一)尘飞不到空,露湿翠微宫。鹤影石桥月,箫声松殿风。绿毛辞世女,白发入壶翁。借问烧丹处,桃花几遍红。——储嗣宗《宿玉箫宫》

(十二)春姑娘来到我们的身边,各种各样的鲜花陆续盛开了,争奇斗艳起来,其中,我最喜欢粉红色的桃花。来到桃园里,无数桃花开满了枝头,放眼望去仿佛一片片粉色的朝霞在翩翩起舞,真是十分壮观。

(十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十四)阳春三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盎然春意之中,去户外赶春成为人们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休闲之时信步郊外观赏桃花,放眼望去,满山遍野之中桃花的身影分外妖绕,沐春临风,和颜悦色,向人们展示着娇美的身姿。

(十五)桃树那美丽的花儿,像一张温柔的小脸,冲着路过的行人微笑。骑着单车的人们都情不自禁地停下来欣赏这迷人的景象。有的一家老小围在桃树旁边,忙不停合影留念,永久的留下这美丽的瞬间。

(十六)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李白《上之回》

(十七)桃花欲放条风后,茶蕊新供谷雨前。——李虚己《和汝南秀才游净土见寄》

(十八)桃花虽没有牡丹的美艳动人,没有玫瑰的妩媚,没有腊梅的迎寒怒放,但它却能为人除去疲劳。假若你站在一片桃林旁,那请你闻一闻,仔细看一看,那桃花便像有魔力般,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看那稚气的笑容啊,仿佛回到了童年。

(十九)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周朴《桃花》

(二十)过了几天,桃花大片开放,远远望去,好像火红的朝霞,下雨了,花朵在露水中欢笑,尽情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雨过天晴,阳光洒满大地,花朵面对太阳公公欢笑,它长呀长呀,长得可美了。

(二十一)远远的望着桃花园,里面的桃花争相的开放着。有淡粉色,还有深粉色,还掺杂着几朵深紫色,再配上几片绿叶,好美的田园画。微风吹来,淡淡的清香吸入鼻中,扑入心里,让我有了飘飘欲仙的感觉。

(二十二)天刚下过雨,山上雾蒙蒙的。绕过一条开满五颜六色山花的小路,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山坳,两边的山坡上种满了桃树,满眼都是绿油油的。树叶上挂满了水珠,闪闪发光,轻轻一碰就像珍珠一样撒下来。好看极了。

(二十三)桃花开了,大自然也好似变得柔和了。那天水盈盈的蓝,那云慢悠悠地行,就连鸟儿的鸣啾也不显得急躁。许多树木的枝条都柔韧了,在风中摇曳着婀娜的身姿。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力在涌动,在传递,在伺机勃发!

(二十四)阳光如一条条金色的小溪,流淌在一片片的桃花中,让粉嫩的桃花更加鲜美动人,也为美丽的春天增添了更多温暖。一株株桃花天真灿烂地开着,每一瓣花瓣都那么柔软,好像轻轻一碰就会落下来。

(二十五)瞧!一朵朵桃花正在含苞欲放,犹如一个小娃娃,在绿叶中欢笑雀跃。那一朵朵、一簇簇、一串串桃花开满枝头,好似那一串串诱人的冰糖葫芦,每一朵都开地那么红,那么艳,在阳光的衬托下,它更漂亮了。

(二十六)每一朵桃花,其实都是一个春天。花开是春,花落亦是春,何须辗转归?任由春去春来,时光荏苒,漫过唐时风宋时雨旧时风月,这桃花上,早已浸染了春天的颜色,只待一个莺飞草长的日子,在明媚的阳光下,自由绽放。

(二十七)疏帘不卷东风,一枝留取春心在。刘郎别后,年时双鬓,青青未改。冷落天涯,凄凉情绪,与花憔悴。趁红云一片,扶侬残梦,飞不到,垂杨外。——张惠言《水龙吟·瓶中桃花》

(二十八)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平却忆卧柴扉。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刘长卿《时平后春日思归》

(二十九)哦,三月的桃花,明丽中蕴了多少沧桑的意味,芬芳中凝了多少寂寞的日子?读过许多吟咏桃花的诗句,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千古的吟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三十)春天,桃花就会开得很茂盛。有的桃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每一个桃花开的是一样好看,放在家里能净化空气,真的非常好。

(三十一)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李白《宿巫山下》

(三十二)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

(三十三)青画溪头翠水家,水边短竹夹桃花。——杨维桢《漫兴七首》

(三十四)只道春风将其摇红,更言春风被其摇香。三月,是桃花的季节,在经历了一个冬的沉寂之后,当春天暖风轻轻吹过,从第一枝桃花凌空伸展开始,桃花的明艳,便渐浙染遍了沟沟坎坎,坡坡岭岭。

篇7:古代描写桃花的古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题都城南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崔护《题都城南庄》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袁枚《题桃树》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韩愈《题百叶桃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 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元日》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黄庭坚《寄黄几复》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 —— 杨凭《千叶桃花》

篇8:中国古诗中音乐描写的认知研究

古典诗歌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奇石瑰宝,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它讲究艺术美。诗人词人们常常使用借代、比喻等手法将那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意象写得有声有色, 使读者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借代和比喻

Lakoff (1987) 将比喻和借代并列为理想认知模式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的两个结构原则, 可见其对比喻和借代的认知作用的重视程度。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中三首“摹写声音至文”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唐·韩愈 《听颖师弹琴》、唐·白居易《琵琶行》) 的分析, 从认知的视角对其中关于声音部分的借代和比喻进行提炼和拓展, 并尝试概括出一些结论。

三、三部古典诗歌中的借代

(一) 部分代整体。

|这是一个我们在日常语言中频繁运用的借代原则,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指称本体事物。

(二) 材质代整体。

“吴丝蜀桐张高秋”句中“吴丝蜀桐”是吴地之丝, 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上等材料。“吴丝蜀桐”指箜篌选材的考究, 用高贵的发声体代指琴声的美妙, 写物即写人写声, 收到“一箭三雕”的功效。

1.零部件代整体 (形式代内容) 。“二十三丝动紫皇”句“二十三丝” 《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 胡乐也, 汉灵帝好之, 体曲而长, 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 用两手齐奏, 俗谓之擘箜篌。”这里是用竖箜篌的二十三根弦代指箜篌, 进而暗指李凭弹奏箜篌的琴声;“丝篁”、“大弦”、“小弦”、“弦凝绝”、“四弦一声”都是用组成乐器的部分零件来代指乐器, 进而暗指用该乐器演奏出的声音时粗时细, 错落有致, 时而激昂, 时而顿挫;而“铁骑突出刀枪鸣”中的“铁骑”和“刀枪”则是用铁蹄代指战马, 武器代指战争, 赋予诗句以质感和动态感。

2.典型动作代整个事件。“轻拢慢捻抹复挑” 中“拢”、“捻”、“抹”、“挑”, 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这里用典型动作代指歌女演奏琵琶动作连贯娴熟, 技法高超, 想必这样的一双巧手演奏出来的音乐也一定曼妙无比;“湘娥啼竹素女愁”句, 据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 葬于苍梧, 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 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素女”也是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悲, 帝禁不止, 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作者由琴声的千回百转牵引出幽怨哀伤的愁绪, 借神话典故中典型人物的典型动作来加以描摹, 令人感同身受, 不禁动容。

(三) 景点代城市。

“十二门前融冷光”中的“十二门” 指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 共十二门, 这里作者用城门代指整个长安城。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 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 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 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 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 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

(四) 典型代一般。

它反映的是我们惯于用某事物的典型成员指代同类事物中的其他非典型成员。原型论认为一个范畴由其典型成员及其他成员表现出来的与典型成员的家族相似性来界定。原型论在语言表达中的体现就是我们常用典型来指代非典型。

这三首作品中也有体现这一原则的例句, 但他们通常表现为一种变异模式, 即“神话中的人和物代现实中的人和物”、“非正常典型代非正常非典型”:

1.神话传说中的人和物代现实中的人和物。“二十三丝动紫皇”句中的“紫皇”, 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 这里用来指人间的皇帝, 因其都在所辖地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琴声连天上的皇帝和人间的皇帝都为之动容, 极言琴声的美妙动听。

2.非正常典型代非正常非典型。“石破天惊逗秋雨”句中的“石破天惊”是女娲炼石补天的非正常现象, 这里通过大胆想象, 用突破常规的思维来形容乐声忽然高昂激越, 如石破天惊般引得天上下起了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这几句均写的是非正常现象, 我们仿佛看到了李凭正在云雾缥缈的海上仙山中向神仙展示他的绝技, 那位传说中最善于弹箜篌的年老的女神成夫人也不得不为李凭的绝技所倾倒甘愿向他学习;甚至连江海中的“老鱼瘦蛟”们听了这美妙的音乐也乐不可支, 不顾自己的年迈体弱, 随着这优美的乐曲在水波中翩翩起舞了!多么奇特的想象, 多么强烈的反差, 不愧是“鬼才诗人”的手笔。正是通过对正常现象的非正常描写才使我们得到如此强烈的情感震撼。

3.特征代本体。用某事物的特征来指代本体也很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记某物常常只会记住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特征, 并用此来代表该物, 这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李凭箜篌引》中“老鱼跳波瘦蛟舞”句, 用水中常见的水波来代替水, 使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鱼跳出水面泛起阵阵涟漪的生动画面;再如《听颖师弹琴》中“浮云柳絮无根蒂”句的“浮云、柳絮”, 现实生活中, 我们论及一些飘忽不定的事物时经常会用到这两个词, 这句就是用它们来代指声音的飘渺轻灵。

四、这三部作品中的比喻

抽象概念为具体事物。这一比喻概念属于Lakoff&Johnson (1980) 所定义的本体隐喻 (ontological metaphor) , 即将事件、行为、情感、思想等抽象概念视为具体、有形的物体或物质, 以便对它们进行指称、量化、分析和讨论, 这一规则也是建立在我们日常生活经验之上。

(一) 琴声是自然界或人类熟悉的声音。这是最常见、最易想到的方法, 以声音写声音, 以常见、熟悉的声音写抽象、间接的声音。如“昆山玉碎凤凰叫”、“昵昵儿女语”、“喧啾百鸟群”、“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四弦一声如裂帛”等句, 琴声是玉石破碎声、男女情话声、禽鸟鸣叫声、布帛撕破声等各种自然界中的声音, 或我们概念中熟悉的声音, 使我们能够相对容易地想象到演奏时琴声的轻重缓急, 抑扬顿挫。

(二) 琴声是各种流体。这一隐喻概念的形成基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凭自己的经验能够感知到琴声是连续的、波状的这一现象, 就像自然界中的各种流体一样, 如三首诗中“空山宁云颓不流”、“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银瓶乍破水浆迸”句, 声音被投射到空中云朵的飘动、冰冷泉水的流滞、银瓶水浆的迸出上, 使声音可感可触, 极富动感。

(三) 琴声是物体间的撞击声。这一隐喻概念源于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形成的这一事实, 而在听音乐时我们也可以感知到音阶的跳动转换, 节奏的快慢起伏, 就像什么东西掉在一个面上又被不断弹起。如《琵琶行》中的名句“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利用了我们的这个体验, 将琴声投射到大珠小珠上, 用珠子在玉盘上跳动的声音来喻音阶的跳动, 真是形象又别出心裁。

摘要:本文从修辞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比较了借代和比喻的差异, 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三首经典诗歌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唐·韩愈《听颖师弹琴》、唐·白居易《琵琶行》) 中的借代和比喻进行了分析, 并归纳出几点规则。

关键词:修辞学,认知语言学,古典诗歌

参考文献

[1].谭学纯, 濮侃.沈孟璎主编.汉语修辞格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倪宝元.修辞手法与广告语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4].高远, 李福印.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5].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6]. (清)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7]. (唐) 杜佑等点校.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 1982

[8]. (元) 李衎著, 吴庆峰, 张金霞整理.竹谱详录[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6

篇9: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

[关键词]古诗词;景物描写;鉴赏;表现技巧

景物描写,描绘的是自然万物的声、色、形、态。空山之白雪青松,尽显境之静谧;江中百舸游鱼,毕现境之生机。当诗人以丹青妙手的独到眼光观察景物,以淡雅浓丽的笔调描摹景物时,自然景物便幻化成优美的文字,以仪态各异的形象承载着诗人的感情,喜怒哀惧之情跃然纸上,动人心魄。尽管诗人们运用的表现技巧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以景物来表情达意,恰如异曲却同工。古诗词中描摹景物常见的表现技巧如下。

一、以色彩渲染意境

采用最富张力和最能符合自己心境的颜色进行描画,以渲染出强烈的氛围,从而达到抒情表意的效果,似乎是诗人们偏爱的技巧。鲜妍明媚的色彩往往表达欢快热烈之情,晦暗阴冷的色彩通常表达伤感悲戚之情。冷暖色调的巧妙运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了诗人们的内心情绪。

如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草色嫩绿,柳色鹅黄,桃花娇红,李花胜雪,色彩分明,搭配和谐,不仅在直观上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而且增加意境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如画春光,表达作者欢快的心情。

二、多角度表现特征

自然景物总以其千变万化的姿态呈现出变幻多姿:飞瀑湍流磅礴,明月清风静谧,黄莺杜鹃婉转。当诗人以或远眺、或近观、或谛视、或静听的不同视角欣赏眼前之景,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等多种手法展现景物的特征时,变化万千的景物中也就溢满了诗人的独特情怀。

元散曲家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写道:“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声来如线。”此曲写的是浔阳一带的秋景,由近处长江水写到远处黛色淮山,由低处山水江帆写到高处晚云新月和飞鸿,高低远近天上地下,尽收笔端,生动活泼,形象细腻,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画面。

诗人描写景物时也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既能以静写动,以动写静,还能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从变化中尽显景物特征。

三、虚实结合拓意境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实际情景与回忆、联想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开拓意境、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可以说,实景是虚景的引导,虚景是实景的升华。

比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写实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梅花落》曲调;三四句写虚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天山。此诗虚实结合,抒写将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凄清的意境中渗透了他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衬托对比抒衷肠

对比与衬托是诗词中的常见技巧。情随事迁,情随景移,面对眼前衰败或繁盛之景,人们通常会引发出相应地伤感或喜悦的情绪。于是眼前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落于笔下即通过景物描写来正面衬托诗人情感。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了钱塘湖早春之景。西湖水涨,水色天光,黄莺欢快鸣唱,燕子啄泥筑巢。西湖边嫩草如毯,白沙堤垂杨拂堤。诗人面对早春的西湖,想起自己在任时的政绩,欣喜之情难以自抑。西湖明媚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然而,为了突出内心的愁苦或愉悦之情,诗人有时也用看上去具有相反情绪的情景来作衬托,借助情景的不协调形成鲜明的反差,达到强化情感的作用。

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字面上写了梦中往昔的繁华:游上苑时的浩大声势,和煦的春风,皎洁的月光,鲜艳的花朵。而现实处境只字不提,却通过梦境的繁华来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越能反衬出梦醒后现实的浓重;对旧时繁华的眷念越深,就越能反衬出亡国后的凄凉。

优秀的诗歌字字如珠玑,值得细细品味。出色的景物描写更是珠玉成串,读之如珠落玉盘,赏之如暖玉生烟,引人遐思联翩。在赏析诗词时,除了关注叙事和抒情外,尤为值得关注的便是景物描写了。当读者能用以上手法去理解景物描写时,景物的妙处便能进一步凸显出来,古诗词这颗明珠也将更加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 周正旺

篇10:描写桃花的励志古诗词

一树繁英夺眼红,开时先合占东风。可怜地僻无人赏,抛掷深山乱木中。

绯桃花 作者: 李咸用

茫茫天意为谁留,深染夭桃备胜游。未醉已知醒后忆,欲开先为落时愁。

痴蛾乱扑灯难灭,跃鲤傍惊电不收。何事梨花空似雪,也称春色是悠悠。

桃花 作者: 李中

只应红杏是知音,灼灼偏宜间竹阴。几树半开金谷晓,一溪齐绽武陵深。

艳舒百叶时皆重,子熟千年事莫寻。谁步宋墙明月下,好香和影上衣襟。

虞美人 (大红桃花) 作者: 刘辰翁

鞓红干色无光霁。须是鲜鲜翠。翛然一点系裙腰。不著人间金屋、恐难销。

英英肯似焉支贵。漫脱红霞帔。落时且勿涴尘泥。留向天台洞口、泛吾诗。

夜看樱桃花 作者: 皮日休

纤枝瑶月弄圆霜,半入邻家半入墙。刘阮不知人独立,满衣清露到明香。

桃花 作者: 齐己

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

桃花 作者: 吴融

篇11:写桃花的古诗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写的《桃花溪》

篇12:写桃花的古诗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元稹写的《离思五首》

篇13:《桃花扇》中桃花意象的意蕴分析

桃花是美的符号、美的化身, 是李香君这个女子的象征。李香君美丽、聪明, 追求个性自由, 对爱情执着、忠贞不渝。她的美丽漂亮、乐歌之才、政治见识以及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打动无数人。“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李香君不是这样的女子, 她坚定顽强, 比同时代的精英们更懂得“亡国”之恨。她在国家大厦将倾之时忧心忡忡, 尽力挽救;在国破家亡之后看破红尘, 入道而去。在侯方域送给李香君的扇子上, 侯方域写了“定情诗”:“夹道朱楼一径斜, 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 不及东风桃李花。”青溪边辛夷树树上的白花远远比不上那娇嫩的桃花, 李香君就是那娇嫩的桃花。但她又有着“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的顽强精神, 宁愿毁容也不愿屈服于阮大铖的淫威, 她守的不仅是作为侯方域妻子的节, 更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写的人的节, 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骂筵》堂堂列公, 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 创业选声容, 后庭花又添几种。”“东林伯仲, 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 绝不了魏家种。”立场坚定, 是非鲜明, 妓女骂宰相, 骂得义愤填膺, 痛快淋漓。王国维先生在《文学小言》中则说:“以其不顾一己之利害故, 使吾人生无限之兴味, 发无限之尊敬。”所以作者选择桃花作为他最爱怜的女主人公的形象, 作为他最敬重的忠贞精神的象征。

桃花易落, 扇面的桃花暗示着香君前途叵测, 是李香君悲剧命运的象征。“【锦上花】一朵朵伤情, 春风懒笑;一片片消魂, 流水愁漂。摘的下娇色, 天然蘸好;便妙手徐熙, 怎能画到。樱唇上调朱, 莲腮上临稿, 写意儿几笔红桃。补衬些翠枝青叶, 分外夭夭, 薄命人写了一幅桃花照。”香君历尽艰难险苦, 最终与心上人相遇, 可是家破了, 国亡了, 沧海桑田, 哪有个人幸福可言, 香君只能出家了。“桃花薄命, 扇底飘零”, 薄命人由桃花写了照。

中国文人习惯上把桃花和悲伤凄美的爱情联系在一起, 桃花是香君理想爱情破灭的象征。“【奈子花】这封书不是笺纹, 摺宫纱夹在斑筠。题诗定情, 催妆分韵。 (净指扇介) 看桃花半边红晕, 情恳!千万种语言难尽。”当侯方域明白了扇上桃花的来历, 决定回南京城去寻找香君。当他来到媚香楼, 已人去楼空, 物是人非。映入侯眼帘的是闲庭院里桃花满枝, 使他顿生“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感慨;他思念着那多不知飘零到何处的“桃花”。“【前腔】便天涯海角, 便天涯海角, 十洲方外, 铁鞋踏破三千界。只要寻着侯郎, 俺才住脚也。”“舍烟花旧寨, 舍烟花旧寨, 情根爱胎, 何时消败”, 香君以“三寸金莲”寻找她的侯郎。“【醉扶归】拿住情根死不松, 赚他也做游仙梦”李香君愿以生命作代价来追求爱情。好不容易和侯方域相遇了, 但人被训斥了, 扇子被撕了。扇子上有鲜血染就的桃花, 但扇子撕碎了, 它所象征的男女主人公的理想爱情毁灭了。

桃花渲染了悲剧气氛。“青溪尽是辛夷树, 不及东风桃李花”, 桃花越是娇艳, 她的零落越是让人伤心。“一朵朵伤情, 春风懒笑;一片片消魂, 流水愁漂。”李香君用了苦肉计才得遂全身之节, 此处桃花的艳丽让人触目惊心, 悲剧气氛笼罩全剧。“【玉芙蓉】春风上巳天, 桃瓣轻如翦, 正飞绵作雪, 落红成霰。溅血点作桃花扇, 比着枝头分外鲜。”对着桃花扇, 侯方域陷入深深的思念, 思念愈浓最后的分离愈让人心痛, 桃花的艳丽让人心惊。梁启超称《桃花扇》是“一部哭声泪痕之书”, “一部极凄惨极哀艳忙乱之书”。

篇14:描写桃花的古诗

当然,古代诗词中不乏肖像描写的成功之作,如李白的《嘲鲁儒》中的四句:“足着远游屐,昔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鲁儒脚上穿着远游时的鞋子,头上戴着方正的帽子,慢吞吞地沿着直道行走,未起步已扬起灰尘。幽默、诙谐,生动地勾勒出了腐儒的肖像。再看温庭筠的词[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中的“小山”或谓眉妆名,称“小山眉”,晚唐五代,此样盛行。“金”或谓唐时妇女用金箔剪成的眉际妆饰,称“额黄”。“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出鬓发轻扬之状。“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蛾眉”,形容女子长而美的眉毛。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下片的“ 花面交相映”:“花”指鬓边的簪花;“面”,指女子美丽的容颜。“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新”,指初上身的衣服;“帖”,指花饰盘绣在衣服上;“绣罗襦”,是有刺绣的妇女丝织短袄;“金鹧鸪”,指罗襦上的描金的鹧鸪,亦如鸳鸯,取其成双成对之意,诗词中多用做爱情的象征。

但是,诗词中人物的艺术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成功的肖像描写。诗词,是形象的艺术;更是抒情的艺术,在人物的身上,蕴含着诗人和词人的深挚感情。在一些小诗中,这种感情往往只赋予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具体活动,从而揭示出人物的神韵,特别是他内心的情愫。先看下面两首小诗: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中写人物活动,只用了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

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但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抿合无间、融为一体。

于鹄《巴女谣》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小诗中的人物是位牧牛的巴地少女。夏末秋初,夕阳西下,烟霭四起,江上菱叶铺展,随波轻漾,一个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骑在牛背上,她一边牧牛,一边亢声唱着家乡的山歌《竹枝词》,留连忘返。日暮了,仍不愿回家:“天晚了,怕什么,回家的路儿我记得,只要看见伸出木槿篱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叶子,那就是我的家了!”

透过小小的“剪影”,展现了她勤劳、聪颖、勇敢、自信的性格。

再看两首小词: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初着淡黄衣,倚窗学画伊。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湿胭脂,惹教双翅垂。

——张泌[蝴蝶儿]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无名氏[九张机·其六]

这两首小词中人物都是女子。前者说,晚春时,阿娇在窗下画蝴蝶,画着画着,她觉得似曾相识,由画样上的蝴蝶,想起了往日花间里双飞的蝴蝶:今昔不同,时地各异。于是,眼泪禁不住掉了下来,湿了画幅,把画上的蝴蝶弄坏了。后一首说,一位妇女手巧,织出了新花样,花儿朵朵娇艳,花间蝴蝶双飞。这时她“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这两首小词都只写了她们刹那间的思想活动和短时间内的感情波澜,形体、外貌,以及其他方面,一句话也没有说。就是说只写了她们生活中的一个小侧面,小镜头。但是,透过这些“剪影”,我们不是可以想象出她们的“全影”来么?

诗词里的人物,有时虽是一个投影,却给人留下耐人寻味的印象。试看苏轼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上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易逝,佳人难见的小词。它写一个人在暮春漫步,偶然听到笑声而惹起来烦恼。上片写红花凋谢、青杏初结、紫燕轻飞、绿溪绕舍、柳絮飘扬、芳草无边的春末夏初景象,充满了“流水落花春去也”之感。下片以行人情思为笑声打动之行为的关系来展现。墙里墙外,布设出极有意趣的生活场景。墙里秋千高荡,佳人笑声飞扬,闻其声之柔媚,想见其人之婉丽。这就使“墙外行人”心荡神怡,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墙里佳人”并不知有“墙外行人”,荡罢秋千,翩然离去,“佳人”笑声渐失,“行人”烦恼倍增。佳人笑,行人恼,多情为无心所搅动。这真是笑者自笑,恼者自恼。但仅这一投影,却有无限情味。很显然,词人于伤春惜春中,自然有“早生华发”的意味;而佳人难见,“多情却被无情恼”,正是他怀才不遇,政治失意的写照。

李冠的[蝶恋花]与苏词很相似: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这首词和苏词一样,也是写一个人在春夜漫步,偶然听到笑声而惹起来的烦恼。本来,春色宜人,但春色也恼人。当没有“触媒”引起的时候,觉得青杏、燕子、绿水、淡云、微月、桃杏都是美好的。后来当被“墙里佳人笑”和“笑里轻轻语”挑拨起感情的琴弦时,原来潜藏着的暗流就浮漾而出了。李冠词里的人物,也只是一个投影,不过把笑语后惹起的烦恼说的如此具体:“人间没个安排处”,不如苏词含蓄好。

诗词中人物,不用象小说那样精雕细琢,但手法高超的作家,只用几笔浅浅的勾勒,就能给人以如见其人的感觉。当然,关键在于作者对生活和人物必须有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孙碧波.新编唐诗三百首例释[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2]张秉戍.历代词分类鉴赏辞典[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3]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4]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5]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上一篇:安置帮教基地协议书下一篇:整理过工具钳工高级模拟试题(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