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医学论文

2024-06-19

环境医学论文(精选6篇)

篇1:环境医学论文

高等医学院校要适应现代新型医学模式的需要培养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医药人才,就必须重视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人文环境的营造旨在求善,用美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要达到“以美储善”的目的,进而使我们的医学科学研究更加具有人性味,更加具有创新性和朝气。医学院校的校园人文环境,应从物质环境、组织制度环境和文化心理环境三个层次进行建设。

校园物质环境包括校园建筑、设施设备、校园人文景观、校园绿化等等,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是精神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载体。优美的物质环境给人以美的视觉冲击,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使人的身心愉悦、宁静平和,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升华道德、激励向上的作用。因此,校园物质环境必须在正确的审美观指导下,从教育、艺术的高度进行设计,努力建设高品位的校园物质环境。

(一)要精心设计、规划,建造高品位校园建筑

校门和教学主体建筑是校园建筑中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校门的设计力求新颖美观大方,要让学生一跨入校门就感受到学校传递出来的特有文明气息。教学主体建筑设计要力争建成多元化、多层次,体现时代感和良好的文化气息,展示高等学校文明优雅形象的标志性建筑。

(二)要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文学、美学的历史价值,可以更深层次的陶冶人文情怀。

(三)要美化绿化校园环境

校园绿化美化是校园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正如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乔丹在他的开学献词上所说:“长长的边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指导人们知道体面和诚实”一个干净、整洁、幽雅、绿色的校园环境,能净化师生的心灵,陶冶师生的情操,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因此,校园绿化美化一定要纳入学校总体规划,精心设计,力求达到自然美、建筑美和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篇2:环境医学论文

动物实验在医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动物实验过程的运行管理,对于动物实验的 效果及科研成果尤其重要。我们做了100只家兔耳缘静脉的留置针输液实验,实验过程顺利,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经验及做法总结如下。

一、动物的选择

1.动物来源确定 动物来源要选择国家、省相关部门确定的医学动物实验室,其中包括《实验动物管理条件》、《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并取得医学动物实验条件的合格证明书。 其要求实验动物的同种属、同品系、同月龄、性别雌雄比例。

2 .熟悉并了解实验动物 在实验前,准备阶段要到相应动物实验室对参加实验的动物进行初步的观察、了解,主要观察其生活习性、了解饲养要求等,重点掌握实验的组织、器官等生理解剖部位、特点、并作初步评估。

二、预实验

预实验是对研究技术、方法的训练,对设计方案的实践评估,同时可以了解实验动物对各种处理因素的反应情况,以及在试验过程中,动物在生理、精神状态、饲养等方面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以了解,以便在正式实验过程中作好提前的预防、分析,保证实验过程的顺利实施。

三、实验效果

动物实验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对整个实验过程必须周密布置,诸如以上各项做法,尽最大限度地保 障动物实验的质量。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讨论与分析

动物实验尽管有一定的不足,但在人体实验之前,动物实验是很重要的`医学研究方法,因此,从事医疗科研人员应该更多熟悉、了解和掌握有关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为临床科研工作做好基础。例如:

1.生态环境对动物生命活动及致病因素的影响作用

生态环境对动物种群结构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由于物种进化的直接原因导致了动物种群结构的不同。最直接的例子是农区与牧区从家畜家禽的品种、数量及生产性能上就明显不同。仅以牛为例,西部主要是牦牛及揙牛、中东部主要是黄牛而南方多为水牛。生态环境对动物种群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如不同的气温、海拔、日照、湿度、植物结构、降水、河流分布等等直接选择并影响了动物的品种。人们的生产生活对动物及其生命活动的选择也深刻地影响了动物种群结构。不同族群、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地选择了动物的进化方向和动物的种群结构。如牦牛和麋鹿的饲养就体现了这种选择的影响。

生态环境对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影响着动物生命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国西北牧区畜群的一个典型现象——“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就是这一影响的结果;我国的黄牛从东南到西北,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平原到山区其产肉性能、泌乳性能及皮毛肉乳产品的质量差异也主要是这一影响的结果。人们的生产生活及需要直接干预了动物的整个生命活动。人们为了自身的需要直接干预动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其影响持续而且巨大。汉唐初期国家为了战争需要,全国大规模饲养战马;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引进国外奶牛、生猪及家禽,使我国本地畜禽品种数量锐减甚至个别消失;为了提高产量,人们大量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采用规模化养殖方式等等技术,使动物的每一个生命活动都受到人为的干预,其影响和结果差异十分明显。

2.动物生命活动及病源微生物对生态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动物生命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进化论及生态学都证明了生物链中任何一环的失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十分巨大。例如物种之间的竞争、物种内部的竞争都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动物的个体生命活动、群体生命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相当深刻。例如动物的季节性迁徒、动物的排污,特别是动物的疾病、死亡及尸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作用是直接而明显的。

病源微生物对生态环境及人们生产活动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致病因素作为负面的对象进行研究,其实致病因素特别是病源微生物本身就是生态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环,是微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环。动物疾病的发生从本质上讲是致病因素在生态环境中从微观到宏观的水平上失衡导致的。因此动物致病因素深刻而且巨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中动物的生命活动,使其个体、群体在微观和宏观水平上失衡。利用病源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可以深刻地影响人类活动。人们利用牛痘预防天花,现在人类已消灭了天花;青霉素的生产和使用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现在的滥用又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总之,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环境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及致病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传统动物医学的目的是控制并治疗好疾病,而研究和利用动物环境医学的目的是怎样不让动物及其群体生病或尽可能少地生病,因此研究和利用动物环境医学具有深远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动物医学在研究对象上应该从宏观角度把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才能准确地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流行方式,才能综合采取措施,做到既能防控病症,又能保证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畜牧业健康持续科学地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畜牧经济存量及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研究和应用生态环境与动物医学之间的关系以指导畜牧业生产、约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达到最佳的疾病防控目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杰,.动物医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3):187-189.

篇3:环境医学论文

医学人文教育价值指的是在文化、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过程中, 医学对于人的生存、解放、自由和发展等基础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的接近、适合和一致, 作为医学基本价值的升华, 以弘扬生命价值为目的, 可以说是医学的最终追求。在狭义上来讲, 医学人文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课堂教育教学上, 广义上主要包括的是医学人文教育[1]。医学人文教育主体是人, 是处在一定的医学人文教育环境当中的受教育者和教育者, 而没有信仰、社会角色、社会文化、性别和年龄的差别。

2 医学人文教育价值特点

2.1 主体性

医学人文教育价值首先反映的是主体的相关内容, 又根据主体的需要形成主导因素继而构成医学人文教育价值关系, 因此, 就会因为主体及其主体不同的需要而造成客体对于主题来讲不同的意义。在医学教学的角度看来, 教师一方面通过传输医学人文知识给学生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是主体, 学生处在客体的位置;学生一方面要获得医学人文知识并切实存在着这种需要,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则处在客体的位置。在患者就医的角度看来, 医务人员一方面要实现自身价值而将毕生所学用于治病救人, 在这一过程中, 医生是主体, 患者则处在了客体的位置;病人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的身心健康需求, 而积极地开展医疗护理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患者是主体, 医生则处在了客体的位置[2]。

2.2 客观性

医学人文教育价值与人相关但又不是由人的需要而单方面决定的, 主要还是受现实依据的制约: (1) 由于受到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 医生过分依赖机器, 重视测量数据, 轻视患者感受, 突出了病人的“非人化”现象; (2) 受到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 导致个别医务人员出现了颠倒是非荣辱的现象; (3) 由于个别医务人员缺少人文精神, 对于患者的诉求不加考虑或者是难以满足;第四, 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导致医患矛盾屡见不鲜;最后, 人们对于捐献器官、献血等必要的医学人文素质意识尚且薄弱[3,4]。由以上可见。医学人文价值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而不是主观随意的。

2.3 隐性与显性

隐性和显性是相对的。所谓的隐性就是不以外显的形式和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医学人文教育价值, 代之以不易觉察的隐蔽的形式和方式存在的价值特性, 且贯穿于医学人文教育过程的始终。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对人的生命质量、健康和幸福以及生命价值加以关注, 同时塑造人文精神, 并且关注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互助以及可持续性的发展。从教育的内容上来看, 其在实施过程中, 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且对象不同价值表现也不同;从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上来看, 医学人文教育具有接受教育、自我教育和实践教育等不同的手段且价值表现形式也不近相同。

2.4 社会性和历史性

社会历史性是医学人文教育价值的又一个显著特性, 所以, 人们的实践和需要就表现出了一定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在古代, 受到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 人们就会将疾病与宗教联系在一起, 在治疗手段上也是主要依赖于迷信手段和巫术师的行为。之后,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 尤其是现代化设备和仪器的出现, 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性和准确性,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5]。由此可见, 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 医学人文价值的趋向也会不同。也就是说充满了社会性和历史性。

3 医学人文教育使命

3.1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医学人文教育确切的来讲是培养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 并加以熏陶的过程, 基于此, 可以说医学人文教育更加倾向于“本性”教育, 通过这一教育方式, 来实现人生价值和完善人格的目标[6]。通过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 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医学当中的人文内涵, 以提高学生对于医学的道德、社会价值的判断力和在医学行为上的选择能力, 把握好医学科学和医学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 并确保医学技术对于人类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就是使学生建立起来正确的有关人文主义的价值观、世界观, 促进学生创新价值的培养。正确的人文主义世界观, 对学生的要求很高, 即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并使学生能够根据人类正确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来自我调节和规范医学行为, 同时还要求学生懂得关怀和关爱病人, 以保证个体的生命价值、健康利益以及医疗权利等, 形成热爱生命, 追求公正、尊重病人、讲求和谐以及身体力行的良好价值意识;要求学生同时具备创新精神, 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开发学生潜能, 对其在以后的医疗实践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2 强化学生的人文技能

医学人文教育的第二项使命即是强化学生的人文技能。人文技能的强化, 能够使学生在医疗实践中利用平时所学的人文技能恰当地处理一些具体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医患间的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医疗工作的管理能力以及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针对目前医务工作者普遍存在的人文技能欠缺现象, 例如和患者之间的有限沟通, 在治疗中发生的医疗纠纷和事故等。其中, 欠缺沟通技巧是导致医务工作人员和患者理解差异的主要原因, 也是产生医疗纠纷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

4 当前的教育现状制约了医学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需要有一批素质较高、创新意识较强的教师队伍的存在。目前, 我国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是医学人文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教师身上只是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 较少有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的教师资源, 且存在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 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的需要和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步伐。医学人才至关重要, 其不仅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动力, 同时还是维护人民健康幸福的一项重要保障。因此, 对于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应使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广博的知识、德才兼备的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几项内容。目前, 我国医学院校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亟待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医学院校或者是教学医院的医学教育中, 只有很少的政治理论课程, 其他的人文科学教育内容少之又少, 同时, 这也是造成学生缺乏人文素质的一大原因。其次是学生缺乏自身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学知识。一方面, 在教育课程和内容上, 医学院校对于心理学方面设置的课程就很少, 教学内容又相对简单, 导致学生掌握起来就相对的困难。然而, 学生只有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才能够充分地构建起来和谐的诊疗环境;另一方面, 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学生一旦离开学校,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除了要承担沉重的工作任务之外, 还要面对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 因此, 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最后,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模式下, 对于医学学生的培养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例如知识面窄、基本功不扎实、缺乏创新精神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等等。而医生属于特殊工作群体, 患者所承受的心理和生理的痛苦, 需要具有高境界、高素质和大爱精神的义务工作者来安抚和治疗。

5 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施路径

医学院校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将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这也是医学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是对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明确要求, 那就是大力加强师资队伍间的人文精神培养和医学人文知识的构建。医学人文学科属于交叉学科, 同属于人文科学与医学, 这一特性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好全面的知识结构, 做到既了解医学, 又了解人文科学的知识, 同时, 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讲, 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够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和外部的教育影响, 使其转化成为自身内在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精神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就是实践教育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参加医疗实践, 使学生的所学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将其带到科学发展的前沿, 使学生充分地了解知识创新的整个过程,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6 结语

医学, 既可以用来指临床经验和医学成果, 又可以包括中西医结合的医术和中医药的成就。而医学人文教育则突破了医学的层面, 上升到了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高等医学院校加强对学生医学人文教育, 对于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祥福.试论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06 (21) :115-117.

[2]王婷, 于淼.协和育才模式与创新性人格[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 (5) :72-73.

[3]王春光.关于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 (2) :28-30.

[4]叶德明.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31) :60-62.

[5]刘虹.论医学人文价值[J].医学与哲学, 2005 (4) :32-34.

篇4:生态环境与动物医学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动物医学 关系

现代医学在研究对象的层次上开始上升到整个群体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把人作为一个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体,对生命活动和致病因素进行宏观综合研究,由此形成一门新学科——环境医学。同样,动物医学在研究对象的层次上也会上升到整个生态环境水平。动物的生态环境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及致病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将会和医学一样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动物环境医学。因此研究生态环境与动物医学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生产及疫病防控工作中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一、生态环境对动物生命活动及致病因素的影响作用

生态环境对动物种群结构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由于物种进化的直接原因导致了动物种群结构的不同。最直接的例子是农区与牧区从家畜家禽的品种、数量及生产性能上就明显不同。仅以牛为例,西部主要是牦牛及揙牛、中东部主要是黄牛而南方多为水牛。生态环境对动物种群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如不同的气温、海拔、日照、湿度、植物结构、降水、河流分布等等直接选择并影响了动物的品种。

生态环境对动物品种结构及内部畜群结构的影响。同一动物品种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及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下,其品种结构及内部畜群结构差异十分明显。同一畜禽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地方品种之间的形态、颜色、生产性能差异也巨大。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其内部畜群结构存在着显著的不同。人们的生产方式直接干预品种内部的公母比例、配種过程、妊娠过程、分娩孵化过程及畜禽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直接影响了动物的品种结构及内部畜群结构。

生态环境对动物致病因素的影响。动物致病因素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就可以看出直接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季节、气候、温度、湿度等影响较为明显。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发生、传播、感染及防治就明显不同。川西北地区网尾线虫在不同的季节绵羊体内寄生数量不同,在不同地区寄生虫数量不同,在草地上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其数量变化也很大;细菌性传染病如大肠杆菌在犊牛、生猪、禽类就表现不同;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感冒的发生、传播及预防就是如此。人们的生产活动对动物疾病的发生、传播等影响很大。快捷的交通运输使动物快速频繁地流动,导致传染病在传播时间、传播范围等方面发生了相应改变,我国几次全国性大规模传染病的爆发主要是这一因素的影响结果。因此,对动物疫病在防疫时间、防疫程序上就应该相应地调整才能更好地防控疫病。

二、动物生命活动及病源微生物对生态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动物生命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进化论及生态学都证明了生物链中任何一环的失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十分巨大。例如物种之间的竞争、物种内部的竞争都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

动物的个体生命活动、群体生命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相当深刻。例如动物的季节性迁徒、动物的排污,特别是动物的疾病、死亡及尸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作用是直接而明显的。

病源微生物对生态环境及人们生产活动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致病因素作为负面的对象进行研究,其实致病因素特别是病源微生物本身就是生态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环,是微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环。动物疾病的发生从本质上讲是致病因素在生态环境中从微观到宏观的水平上失衡导致的。因此动物致病因素深刻而且巨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中动物的生命活动,使其个体、群体在微观和宏观水平上失衡。病源微生物对人们生产活动的影响在个体水平上和微观水平上不突出,但重大的动物疫病对社会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整体水平和宏观水平上影响特别巨大。利用病源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可以深刻地影响人类活动。人们利用牛痘预防天花,现在人类已消灭了天花;青霉素的生产和使用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现在的滥用又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三、研究生态环境与动物医学的关系,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与作用

研究生态环境与动物医学的关系,就会发展衍生出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动物环境医学,研究和利用《动物环境医学》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畜牧业生产活动中的指导意义与作用。利用生态环境对动物致病因素的影响作用,在畜牧业生产活动中,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畜禽圈舍的选址、水源的净化、排污设施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生产管理过程上都要充分考虑动物生命活动规律及需要,使畜牧业经济建设取得既能保证生态环境的持续平衡又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利益和存量的最大化,从而达到畜牧业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在临床中的指导意义与作用。在临床上,防控疾病要从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上进行考虑,从而采取综合的措施有效地防控疾病而又不损害生态环境。

综合上述分析,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包括人们的生产生活等)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及致病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传统动物医学的目的是控制并治疗好疾病,而研究和利用动物环境医学的目的是怎样不让动物及其群体生病或尽可能少地生病,因此研究和利用动物环境医学具有深远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动物医学在研究对象上应该从宏观角度把生态环境(包括微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社会活动、政府政策等等)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才能准确地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流行方式,才能综合采取措施,做到既能防控病症,又能保证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畜牧业健康持续科学地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畜牧经济存量及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研究和应用生态环境与动物医学之间的关系以指导畜牧业生产、约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达到最佳的疾病防控目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震乙.家畜育种学(第一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11

[2]张存根,王晓霞.畜牧业生产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

篇5:环境医学论文

动物缺锰时,生长会缓慢,动作敏感,骨骼异常,关节不正,身体不对称,动作不协调;雌性不易于怀孕,雄性性无能。动物在怀孕中,能摄取正常量的锰,可完全防止遗传性的缺陷。

人和动物,轻微缺锰时,会发生肌肉无力,还会出现淋巴红斑,如果再继续缺乏,淋巴红斑和肌肉无力恶化得非常快。哥伦比亚大学瑟夫森博士在《锰与肌肉无力》一书中提到,如果食物营养充足,每餐吃50毫克的锰,患肌肉无力的人,几个星期就会好转。当然患病时间久的,还要加胆碱、肌醇、维生素e等。缺锰下一代的视力也不容易好。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缺锰与遗传性糖尿病也有关。

富含锰的食物有:麦胚芽、坚果、麦皮、绿叶蔬菜等。

篇6:环境医学论文

从语音方面来看,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经过A/D转换后的数字音频信号稳定,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其音质可达到专业立体声效果。而且它是建立在网络数据交换的原理上,采用国际通用传输协议标准,通过技术手段克服音视频信号延时、断裂等问题,做到传输的实时、流畅[2]。同时由于它实现了网络交互、资源共享,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使语言学习系统从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向互动的语言学习模式。

1.2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的`集成特征与网络化和存储技术相结合,为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和非文字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系统能做到一个主控机可以同时操纵多个语言实验室,各语言实验室的资料可以相互调用,还可以直接连接互联网或局域网,调用网络上的文本、音频与视频资料。语言学习已不再只是局限于书本或者教师补充的有限的教学资料。

1.3改善自主学习环境

数字化语言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与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运用学习策略、自行控制学习进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系统下的学习进程中,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的加工者和意义的建构者,媒体也成为用以探索和学习知识的认知工具[3]。

2教学实践

牡丹江医学院于对级与级本科约450名学生进行医学英语教学的需求调查分析[4]。以需求分析结果为依据,设计此次教学实践。

2.1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学院级临床本科A班62人。学院实行滚动分级教学。在大学英语“4+2+2+x”教学模式下,二年级下学期A班学生均已通过四级考试,提前进入医学专业英语学习阶段。教学实践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即开课后的第二学期进行,采用数字化语言实验系统进行教学。

2.2课程设置

需求调查分析中,“目标需求”统计结果显示,从学习目的来说,42%的学生表示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学习需求”结果显示,51%的学生最想提高阅读能力,35%的学生最想提高听说能力[4]。依据学生需求,实验教学提出综合培养,强化听说与阅读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为“4+X”,即4学时医学英语综合课(内容为词汇、阅读、听说、摘要写作)+X学时网络自主学习(内容为非课堂形式的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即学生于课外在语言实验室进行的自主学习,由教师不定时监控。)

2.3教学考核

实行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考核方式。

学期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60%)+口语成绩(10%)

1)30%的平时成绩:利用系统的学生档案模块,记录包括课堂表现、出勤率、随堂测试成绩、网络自主学习情况等作为平时成绩依据。

2)60%的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采用纸质形式,开卷测试,题型包括听力、词汇、阅读、摘要写作。

3)10%的口语考试成绩:利用系统的口语考试模块,随堂进行,共进行3次测试,选择最好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

2.4主要功能模块在教学中的使用

1)媒体广播模块。利用媒体广播功能可以播放PowerPoint等课件。医学英语课件中需要演示构词法,需要插入人体器官系统结构模式的双语图片,需要链接发音,而且还要使用Flash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在这种全数字化语言学习环境中,使PowerPoint等课件得到有效应用,教师讲解得以深化,同时学生从听觉、视觉上最大限度地接触所学的知识。

2)课文讲解模块。课文讲解功能主要用于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讲授。教师课前可以下载课文相关内容,做成文本文件,用于课文导入及内容拓展。如讲解“OrganTransplantation”一课时,教师提前从www.transplantation.com.cn/上下载一些有关器官移植的文字资料,利用课文讲解功能进行演示,既扩大课堂容量,又丰富教学内容,这是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室内无法做到的。

3)数字影音模块。数字影音功能可以播放音频资料、视频资料与录音资料。录音资料主要为教师讲课录音,存储于资料库,学生可以选择复习回顾,缓解医学英语发音困难所带来的学习障碍。播放音频、视频资料如果用于导课,选择教师控制;如练习听说,则选择学生控制。学生自由控制进度、速度并进行复读、跟读或配音等训练。由于教学时数有限,课堂所使用的音频、视频资料要进行剪辑处理,突出重点、控制好长度。课堂中多次将VOA的HealthReport部分与《实习医生格雷》片段作为听力材料引入教学,学生兴趣浓厚。

4)分组会话模块与口语聊天室模块。分组会话功能启动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主要进行课堂讨论。口语聊天室功能启动时,教师设置不同话题,除用于课堂讨论,还可以进行辩论。整个过程教师进行全程监控。教学中,启动口语聊天室的功能时,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如进行“ReproductiveSystem”一课时,教师分设有关于生殖的多个医学伦理领域的热点话题,学生反映热烈。实验室系统环境下的教学,打破空间上带给学生的交流障碍。

5)自助学习模块。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时,启动自助学习功能。学生可自由点播存放于资源服务器中的音频资料、视频资料及文本资料,并完成教师布置的电子作业。学生需用学号登录。

6)系统考试模块与随堂测试模块。教师备课过程中,设计好问题与标准化答案。授课过程中,利用随堂测试功能,进行提问,学生答案会在屏幕中显现,教师可以实时监控学习效果。系统考试模块支持各种类型考试,包括含音频、视频与文本在内的综合性考试。因为此次教学实验要进行成绩比对,所以期末考试没有在语言实验室系统环境下进行。

3反思

3.1能够有效增强医学英语教学效果

结合成绩比较、访谈结果,可以说明网络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环境下的医学英语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多媒体教室中进行的教学。学生普遍认为语言实验系统下的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医学英语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单词冗长、发音困难、文章内容晦涩、抽象等);补充的大量文本与音视频资料,能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单词量扩大,看得清晰,记忆准确,并且可以重复复习;口语面貌改善,人机对练,克服羞怯心理;课外自主学习时,学生主要依托系统下的资源库进行,目的性强、效率高;通过电子作业的批改,摘要写作能力提高快。

3.2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增强

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咨询者、引导者和评估者,这意味着网络数字化语言实验系统环境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教师要熟练掌握语言实验室系统的使用,充分发挥其应用绩效;要不断提高信息素养,甄选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要与时俱进,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辅助教学功能;要认真建设好医学英语资源库,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4结语

数字化语言实验室作为现代化科技发展的产物,以其多资源、多功能、多模式,带给学生和教师的是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质的转变[5]。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医学英语的兴趣和综合运用能力,能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加强师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门斌,迟德发.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107-108

[2]付玉明,单兴苗,方小卿.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12):314-316

[3]李炳慧.建构主义学习论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利用[J].文教资料,(11):43-44

[4]曲景秀.医学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与改革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6):299-301

上一篇:其他总结下一篇:内科支部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