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论文

2024-05-26

地质环境论文(共8篇)

篇1:地质环境论文

环境地质与灾害报告

班级:资勘1011姓名:姜定学学号:2010118512145

【摘要】地质环境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 同时, 地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尤其是近年来,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度加大, 地质环境的改变与变化更是超乎想象。如果地质环境的改变超出了本身的适应能力, 就产生了灾害现象, 地质灾害就是其中之一。地质灾害的产生, 离不开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总是发育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 在这个环境中, 一系列的条件控制着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严重程度、危险程度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地质环境控制着地质灾害的产生与发展。

关键字: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研究成果

一、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及形成机制研究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 包括人类与生物活动的诱发作用所引起的自然变异在内, 无时无刻不在地球表层这一人类活动场所表现出来, 当自然变异的强度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时, 便构成了自然灾害。在各种自然灾害中, 地质灾害是常见的一类。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广泛、频繁而多发,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环境与灾害的形成主要受两大因素控制: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类社会活动。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其环境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并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从表面上看,地圈的运动和变化导致了地质环境的变迁和地震及地质灾害的产生;水圈的运动和变化导致了水环境的变化和水灾害(包括海洋灾害)的发生;气圈的运动和变化导致了气候环境的变化和气象灾害的发生;地球表层系统和生物圈的运动和变化导致了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生物灾害的发生。然而,从深层次看,由于地球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各个圈层自身运动变化的同时彼此也在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各个圈层的运动和变化又受控于全球运动与全球变化,并受着太阳及其他天体运动和变化的影响。由此看来,地球各个圈层的环境与灾害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彼此相关形成环境灾害系统,作为地球系统的一个分支,属于全球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基于这一认识,环境灾害形成机制的研究需要以现今地壳运动理论研究为基础,尽管目前对现今地壳运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尚有分歧,但针对环境灾害这一特定的研究对象,天地生相结合的系统论整体观应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二、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的研究方法

地质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和杜绝地质灾害的发生,遏制生态恶化,已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因为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两者是相互依存的,那么解决好灾害地质的防治工作也为环境地质的稳定做出一定的贡献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下面以边坡为例。

1、地质灾害体防治工程技术方案

1.1防治目标

如:滑坡治理的总体目标是:采用积极有效的防护工程措施,防止风化和雨水冲刷及下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避免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确保居民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保障周围居民区的正常生活秩序。

1.2、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边坡地质灾害防护工程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突出对重点地段和部位的治理;

(3)边坡防护的各项工程措施,应尽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且施工方便,可操作性强。

2、工程监测设计方案

在边坡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在边坡顶设置简易监测措施,实时监控削方工程和防护后的边坡动态,检验放坡及防护效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简易监测措施,主要以坡体表部地表变形观测为主。简易地表位移监测派专人进行,定期巡查,超前预报,主要以肉眼观察为主,必要时设置简易观测桩、点。特别是在降雨过后应巡视坡体及防护工程措施是否有明显变形或位移。若发现坡体出现宏观变形或防护工程有明显位移变形,应迅速上报主管机构,以便及时妥善处理和决策,确保边坡区生命财产设施的安全。

3、边坡环境现状

(1)社会环境:封开县塔山二路边坡位于封开县城内,坡体有民居10余户,共居住30余名群众,居民房屋多为简易两~三层混凝土砖房结构,室内生活设施简陋。居民日常生活沿山体年久踩出的小道及踏步出行,居民总体生活环境较差。

(2)水环境:坡体表面无明显截、排水沟设施,雨季坡体排水不畅,靠居民自行修建的保护房屋的简易排水沟,将雨水引致无民居建筑物的坡面排放。雨水自坡顶沿坡面无序排放,携带大量坡积物、残积枯草、生活污水和泥沙,汇入坡脚江口镇中学教学楼地面排水沟,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对城市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3)生态环境:坡面植被覆盖率较低,尤其是坡体下部分坡面几乎完全裸露,零星分布几株灌木拦截部分雨水冲刷下来的坡体残积枯草和生活固体垃圾,生态景观较差。坡面的水土流失严重,雨水冲刷痕迹明显。坡面房屋结构形式不一,零星分布,生活生产物资堆积坡面,对坡面生态景观也有一定的影响。

4、治理前环境影响预测

封开县塔山二路边坡排水设施不良,坡面植被覆盖率较低,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5、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

在本项目施工期间,拆迁、工程占用土地、施工扬尘、施工噪声等都会给城市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空气质量和环境噪声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本工程施工期较短,对该地区的环境影响是短暂的。同时,只要施工期间制定严格的环境评价体系,合理优化施工工艺,精心组织施工,严格管理,采取各种相应的环境污染预防和缓解措施,可将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不会对坡体周围环境带来不可恢复的永久性影响。

6、治理后环境影响预测

通过对边坡进行加固防护处理,可明显改善坡面的环境状况。工

程完工后,坡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坡面排水设施良好,可防治滑坡和

泥石流自然灾害的发生。

一、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

从地质环境保护角度来说, 地质灾害的产生与发展, 影响了反映地质环境质量优劣的地质环境各要素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适宜程度。地质灾害越严重, 发展速度越快, 危险性越大, 对地质环境质量的影响也就越大。

1、地质灾害的形成及类型

灾害地质主要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恶化, 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遭受破坏的灾害事件。按其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 常见的地质灾害共有 11 类、48 种, 它们是: 地壳活动灾害, 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面变形灾害, 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 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水库灾害, 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海岸带灾害, 如海平面升降、海风暴潮等;海洋地质灾害, 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特殊岩土灾害, 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土地退化灾害, 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 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壤污染、地方病等;水源枯竭灾害, 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等。

2,环境地质

环境地质指由岩石、水和大气物质组成的体系。或仅指岩石团及其风化产物。环境地质是地球演化的产物。地质环境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 而且这种变化也影响着地球表面各个圈层的发展。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 而且这种变化也影响着地球表面各个圈层的发展。环境地质变化常表现为一定的周期性,一定地域在一定时间段完成一个渐变到突变过程, 从而破坏地质环境, 产生地质灾害, 这就是地质灾害的地带性、突发性与准周期性。

二.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的研究成果

环境保护是研究和防止由于人类生活、生产建设等使自然环境恶化,而寻求控制、治理从而消除各类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努力改善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它更好的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需要。换句话说,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地质环境破坏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生产,预防地质环境恶化,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1、地质灾害防治也须遵循防止致灾作用发生和防止其与受灾对象遭遇这两种途径。防止致灾地质作用发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灾害险情出现之前, 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杜绝或减少致灾作用发生的条件和机会, 这是“防”;二是当有险情出现后, 根据保护受灾对象的需要, 采取工程治理措施, 制止其发展成灾, 这是“治”。

2、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对于矿山企业来讲,除了政府出台各项法律、法规外,还要从科学技术上加大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从源头上杜绝对地质环境产生破坏的因素,严把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门槛,要将国家政府职能部门深入到环境治理当中,泛泛而论的治理方案编制,要从技术上体现谁编制谁负责的原则,空洞无效的方案要追究法律责任。总之,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因此积极推进《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出台,建议将《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列入国务院法制办公立法计划,使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早日纳入法制轨道。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据《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为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使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 1] 陈静生.环境地学[ 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6.[ 2] 游东泉.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问题分析及治理方案.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

局九三三队。

[ 3]段秀铭,郑庭明.山东省地质灾害分区与防治对策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07,23(4):1-6.张进德,张作辰,刘建伟,张德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S].

[ 5 ] 马宗晋,方蔚青,高文学,等1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M]1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1132-1381

[ 6 ] 马宗晋,高庆华,张业成,等1灾害学导论[M]1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163-951

[ 7 ] 科学技术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灾害综合研究组1灾害#社会#减灾#发展

[M]1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134-50,166-1781

[8] 侯恩科,郝珠成,王向阳,等1凤县铅锌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1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01,(05): 12-141

[9] 徐友宁,何芳,袁汉春,等.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开发环境地质研究120021

[10] 李长洪,任涛,蔡美峰,等1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与方法1中国矿业, 2005, 14(1): 29-331

[11] 唐春,李波1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土地复垦1中国水土保持, 2007,(2): 25-271

[12] 梁凯,兰井志,郑伟1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7,(11): 19-211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等.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1.[14] 张维宸,刘建芬,张春花.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问题及对策[J].[15] 张维宸,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河北省遥感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21

【16】(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常见类型及其防治 李大为 珲春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2012)

篇2:地质环境论文

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在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表彰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部党组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表彰会议.蒋正华副委员长高度重视,亲自出席今天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

作 者:田凤山  作者单位: 刊 名:国土资源通讯 英文刊名:NATIONAL LAND & RESOURCES INFORMA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F3 关键词: 

篇3:地质环境论文

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国外城市地质工作发展历程及态势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地质工作最早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 以德国出版的特殊土壤图用于城市规划为代表。至80年代, 欧洲和北美地区的一些国家开展了系统的城市地质填图, 编制了城市1∶10 000和1∶5 000的地质图、地基图和土地类型图, 反映土壤和岩石的自然属性, 图面内容以定性描述为主。90年代以来是国际城市地质工作新的发展时期, 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地质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 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也有所创新[1,2,3,4,5]。

纵观国外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 经历了工作内容从单纯查清地质条件到涵盖废弃物处置、水土污染防治、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多目标地球化学、生态地质调查等多种内容的综合调查研究;对城市地质环境的调查与编图从定性描述深入到定量评价;工作区域从单个城市扩展到城市群地区乃至国土规划经济开发区;技术方法从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技术为勘探开发服务拓展为多学科、多种先进的勘察、检测、分析技术相互结合, 为多目标服务[1,2,3,4,5]。

1.2 中国城市地质工作回顾及态势

中国的城市地质工作是从找水、供水开始的。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在全国开展了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内容主要是查明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掌握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70年代末~80年代, 中国城市地质工作获得了空前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水工环综合调查研究全面展开, 工作区域从单个城市到国土综合开发区、大江大河流域。90年代以来,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入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中国城市地质工作越来越多地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 地下水资源研究从地下水资源评价提高到建立城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

早期的城市地质工作以工程地质为主, 20世纪60年代以来, 逐步增加了水土污染的防治、水土资源与建材等矿产资源评价、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场地选址、城市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价、地球物理场环境影响评价等诸多内容, 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探测、固化和复原废物处置污染场地成为城市地质学家的新任务, 应用地球化学解决废物污染问题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同时,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从以外延式发展为重点转向以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以城市建设与管理“快速反应型”为特点的城市地质工作日益加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以GIS为平台的数字化空间数据库和计算机成图、城市三维地质研究已成为现代城市地质工作新的主流工作模式, 并逐步加强基于GIS平台的地质科学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化系统的建设[6,7,8,9,10,11,12,13,14]。

2城市地质调查

某市作为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 经过20年的发展, 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突出, 现代化城市初具规模。而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各项基本建设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由于该市的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至今未有指导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和工程建设的大比例尺基础性地质图件, 就城市建设与发展而言, 以往工作提供的资料太粗、具体化不到位、社会应用性 (实用性) 不强。另一方面该市已经过20多年大规模的开发建设, 城市发展空间的不断拓展, 地质环境不断繁杂化, 对已经发生了变化的地质环境进一步认识已显得尤为必要, 在该市环境地质问题日益显现的情况下, 开展该市地质环境调查是非常及时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查清各种地质环境要素的分布、规模、产生机理基础上, 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合理的解释, 同时也为该市开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和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2.1 调查内容

1) 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城市地质灾害风险、影响面、易损性及对灾害的反应, 建立城市环境变化的地质指标体系。a.进行地质灾害系统的研究, 分析斜坡类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海岸带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地质灾害、河流及水库地质灾害、断裂活动性地质灾害、其他地质灾害的成灾条件、诱发因素、形成机理、发生规律及其生成联系, 预测发展趋势。b.在重点城区和经济发达区开展城市发展及城市化对灾害的脆弱性评价, 以地质灾害风险、影响面、易损性和对灾害的反应四大要素为主线, 研究灾害的共生性, 探索和建立反映地质过程、地质现象大小 (规模) 、频率、速率和趋向的城市环境变化地质指标体系, 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形成对各种城市问题快速反应的能力。c.建立和健全城市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系统。2) 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该市花岗岩分布面积占辖区总面积的2/3, 而花岗岩往往是放射性较强的岩石, 且该市是人口密集之地, 可见放射性调查的重要性。其目的是调查、检测土壤和建筑石矿的放射性元素异常和地面放射性异常程度, 查明放射性异常源, 分析放射性异常的成因, 分析土壤放射性元素异常与岩石放射性元素异常的关系及分布规律。3) 固体废弃物卫生填埋场生态环境调查。以山区为目标, 在区域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对废弃物来源、组成、存在形式、降解性能、填埋方式、填埋后产生的气体、渗出液及对环境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调查。4) 地下水污染调查。调查污染源的类型、空间分布特征, 主要污染物的类型、排放方式、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接纳场所的特征等, 具体包括工业、农业、生活、地表水体排污等污染源的分布、规模及水质的调查。

2.2 建立监测体系

地质灾害监测为预测预报、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最基本的资料数据, 只有有效准确的监测才能实施成功的预测预报和保护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 能主动监控区内可能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 及时发现并能进行超前预报, 为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该市地质灾害以数量多、类型繁杂、规模小为特点, 使得对该市所有地质灾害点进行监测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科学的。根据地质环境的特点, 在相似内在因素或外在因素起控制作用下的地质灾害点中, 每一灾种选择有代表性的灾害点进行专业和系统监测, 进而开展相应的示范性研究, 为今后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工作探索方法和手段, 却是可行的。

3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库

GIS系统是搜集、存取、集成、处理、分析和显示定位地球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具有强大的数据库和空间分析功能, 其数据库功能包含了空间数据、拓扑关系及属性数据库在内的地理数据库, 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按空间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 可分为栅格数据、二维拓扑矢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三角形不规则网格。该数据库具有能够满足城市地质调查的要求, 体现信息及时更新、动态评价和社会共享服务的功能[15,16]。

1) 实现以Internet和GIS为技术平台的监测区地质灾害综合信息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服务系统。开发基于MAPGIS-IMS (Internet Map Server) 平台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 进行地质灾害点的区域分布和主要控制因素图层的管理与分析、地质灾害点的信息查询、编辑、浏览、统计分析等。2) 以监测区地质灾害资料为基础, 选取影响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编制相应的图件, 如:地质灾害分布图、地形地貌图、地质图、工程地质岩土类型图、降雨分布图、植被分布图、人类工程活动图等, 通过数字化仪或扫描仪对其进行数字化、矢量化处理, 使之成为监测区地质灾害信息库中的基础内容。3) 在MAPGIS软件平台上, 将数字化、矢量化后的图件、信息等输入到图形编辑子系统、属性库子系统等进行编辑、管理。4) 结合系统建模需要, 对点信息、空间信息、图件信息等按属性建立数据库, 重点反映地质灾害点的规模、类型、活动性、位置、危害对象等。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现状, 分析研究了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趋势。以某市为例, 对该市城市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并对所调查的基础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地质灾害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库, 对今后该地区的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篇4:地质环境论文

关键词: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 地质构造

1 水文地质

1.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地下水的埋藏与分布,主要受地质构造、岩性、地形地貌、古地理及气象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矿区处于低山区,海拔高程1380-1710m,相对高差100-300m,山势陡峻,切割较强烈,切割深度100-150m。矿区北部为一条较大的冲沟;矿区南部冲沟较发育,其规模不一、形态各异。干旱、多风、降雨集中的气候条件,对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地下水极为不利,地下水只有在沟谷洼地和河谷平原及裂隙发育的山区才能获得较多的渗入补给。区域内水系不发育,沟谷是干涸的,只在洪水季节成为地表水的排泄通道。

1.2 含(隔)水层

(1)含水层。区域内主要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2)隔水层。主要为分布在矿区中的岩体和岩脉,岩体和岩脉较完整,裂隙不发育,为隔水岩体或岩墙。(3)透水不含水层。主要分布在区域内地形低洼地带,为第四系残坡积层,结构较松散,透水但不含水。

1.3 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区内没有大的地表水体,所以地下水没有接受地表水补给的条件,因此区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迳流补给。由于地貌、构造、岩性等条件的不同,各地段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也不一。山地区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由于山区长期遭受剥蚀,基岩裸露,岩石风化破碎,裂隙发育,利于降水渗入,但是地形切割强烈,植被稀少,加之区内降水量少而集中,且多为暴雨形式的降水,地表流泄量很大,渗入补给地下水的水量较小,多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排泄到区外,补给下游地下水或地表水体。迳流区主要分布在山间沟谷地段,接受基岩裂隙水侧向入渗补给的沟谷砂砾石层潜水,逐步汇流于大沟谷,以潜流形式流向下游。本区属干旱区,蒸发量大,而降雨量较小。因此蒸发排泄是本区的主要排泄方式之一,另外,地下水以迳流的方式排泄于区外、人畜的饮用及工农业用水也是本区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之一。

1.4 矿区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位置

矿区处于低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中部地势较高,南、北部地势低。最低点海拔高程为1387.60m,位于矿区西南部附近的召沟,最高点海拔高程为1718.5m,位于大白山。矿区位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补给、径流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矿区南部的召沟,标高为1387.60m。大部分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

2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2.1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

含水层分布在区内各沟谷洼地。由一套黄色、灰黄色砂、砂砾石、砂卵砾石组成,厚度一般3-10m左右,最厚可达20m。水位埋深一般5-8m,水量不大,分布不均匀。在矿区内的大白山沟、召沟等一些大的沟谷中,由于含水层厚度略厚,所以水量相对较丰富,据相关资料显示,这些地段单井涌水量一般在10-30m3/d,富水性较差。而其它小的支沟中含水层很薄,富水性更差,大多为透水不含水层。通过水质分析结果,地下水中阴离子以HCO3-或HCO3-、SO42-为主,阳离子以Ca2+或Na+、Ca2+为主。地下水矿化度小于1g/L,水质较好。

2.2 块状岩类裂隙水

含水层主要分布在下元古界色尔腾山群、中元古代白云常合山序列、中元古界渣尔泰群以及各期侵入岩体中。下元古界色尔腾群岩性主要黑云斜长片岩夹薄层二云长石石英片岩及片状角闪磁铁石英岩;中元古界白云常合山序列岩性主要为蚀变花岗斑岩;中元古界渣尔泰群岩性主要为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变质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二云石英片岩。由于矿区处于低山区,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虽然裂隙发育,利于降水渗入,但是由于地形切割强烈,植被稀少,加之该地区处于干旱气候条件,降水量少而集中,暴雨形式的降水较多,降水一般以地表径流排泄为主,渗入补给地下水的水量较小,所以该含水层的富水性较弱。根据水文地质钻孔水质分析结果,地下水矿化度为>1g/L\<2g/l的SO4·HCO3-Ca·Mg型水。根据ZK206和ZK104号水文地质钻孔提水试验结果,该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0.0004-0.00055m/d。单井涌水量小于10m3/d。含水层的富水性较差,水量贫乏。地下水位一般埋深在20-30m。

2.3 地表水

区内地表水贫乏,河谷为干河谷,仅在洪水季节成为地表水的排泄通道。

3 环境地质

3.1 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3.1.1 地形、地貌

矿区处于低山区,最低点海拔高程为1387.6m,位于矿区西南部附近的召沟,最高点海拔高程为1718.5m,位于大白山。矿区位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补给、径流区。矿区南部的召沟为矿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387.6m。

3.1.2 地层及地质构造

(1)地层。本区除沟谷分布的第四系冲洪积外,主要分布的是下元古界色尔腾山群、中元古代白云常合山序列、中元古界渣尔泰群以及各期侵入岩体。(2)地质构造。区内属阴山构造带南缘的一部分,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由大型的断裂造成了较大的断块山,随构造断裂的形成亦有大量的岩浆侵入。新构造运动在本区不发育。(3)地震。根据国家GB18306-2001规范,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对应地震烈度为7.5度。故本区属地震活动微弱地区。(4)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内未见软弱夹层和活动性断裂的存在,矿区岩石大多属半坚硬岩-坚硬岩,局部为软弱岩,为抗软化的岩石或具软化性的岩石。如按剥离物岩石抗压强度分类,各岩石抗压强度均大于15Mpa,属于硬岩类。通过上述分析,岩石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按结构类型划分属块状结构,故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属块状岩类的简单型。(5)水文地质条件。矿区为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矿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水质较好,矿区基岩裂隙水富水性较弱,矿体与裂隙含水层直接接触,裂隙水沿风化裂隙和构造断裂带直接进入矿坑,造成矿床充水,是矿床充水的直接因素。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差,水文地质边界简单,矿床是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6)矿区环境地质类型。矿区内地广人稀,只有民稀疏分布的牧点,矿区附近无污染源,地下水水质良好,矿石和废石不易分解出有害组分,故确定矿区地质环境类型属第一类,即矿区地质环境质量良好。(7)区域稳定性评价。矿区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15g,根据国家GB18306-2001规范,属地震活动微弱区,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以7.5度进行设防。

3.2 矿区环境地质影响评价

矿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水质较好,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中,静止水位普遍较高,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的沟谷中,矿区开采后,若矿坑水和其它生产废水直接排放渗入到地下,将会使地下水受到污染。另外、矿石和废石的大量堆放,会在降水淋滤的作用下,污染水渗入到地下,使地下水受到污染。因此,矿坑水及其它工业废水不应随意排放,应根据矿区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选矿厂和尾矿库的地址或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采矿排出的水和其它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和回收利用,以免对地下水造成水质污染。

3.3 矿区地下水开采所造成的影响

矿山开采后需要一定的水量,随着矿山的进一步发展,日需水量将进一步加大。而矿区地下水资源和补给量均有限,故矿山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应科学合理地布置井位和井距,避免过量开采引起区域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造成井、泉枯竭和地面塌陷的可能性。

3.4 土地植被影响的评价

随着矿山的开发,大量矿渣和矿石的堆放,将对区内的生态环境和植被造成影响和破坏,矿山投采后,应选择地势平坦较稳定处进行合理地堆放矿石和废石,使其尽量少的压覆植被。

综上所述,矿区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环境地质良好,开采技术条件属简单类型,即Ⅰ类型。

4 结束语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勘查工作和详尽的勘察报告对于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作勤.国内外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的现状与特点[J].地质通报.2008(07).

篇5:地质环境论文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增强应急反应能力。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站实际,特制定本值班制度。

一、值班地点:站业务室。

二、值班时间:每年4月1日-10月31日,特殊情况下需提前或推迟值班时间的将另行通知,每天值班时间从当日上午9:00-次日上午9:00。

三、值班人员:全站干部职工,每天值班人员以值班安排表

为准。

四、值班人员职责:

(一)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地质灾害值班制度,确保通讯设备(手机等)24小时开通。

(二)做好值班记录、上传下达、交接班等有关工作。记录内容包括:上级来电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示精神;局、站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地汇报的险情、灾情信息等。地灾值班人员对上报的地灾险情、灾情进行分类处置并按速报要求及时向站、局主要领导、县应急办、市局汇报,必要时上报省厅,同时将领导指示传达到各所;做好当天地灾值班工作资料的收集、汇总、归纳等工作。交班人员要交代当天值班时段发生的主要问题、处理结果及遗留问题等,并做好记录。

(三)对国土资源所的值班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

(四)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若临时有急事需要短时间离开时,应请示并经站领导同意;确因遇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当天地灾值班工作,需向站领导书面请假,经站领导同意并有其他人员替班时方可离岗,否则按不在岗处理。

(五)注意防火、防盗等安全、保密和值班卫生整洁工作。

五、奖罚措施

(一)汛期未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的,发现一次扣20元/人。

(二)未及时将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信息上报和传达领导指示精神的,领导批评一次扣值班人员50元/人。

篇6:地质环境会议总结

按照吕厅长的指示,由我代为作会议总结。现在,我就这次会议的基本情况和会后有关工作简要讲以下几点。

一、会议基本情况。

这次会议开了一天半,会议内容非常丰富,议程安排非常紧凑而又富有成效。国土资源部和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部地质环境司陶副司长和省政府办公厅叶处长专程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吕副厅长受党组委托为会议作了工作报告;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省勘察设计研究院向大会分别介绍了近几年全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地质遗迹资源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方面的基础工作成果;南昌市、赣州市、吉安市、上饶市、九江市国土资源局和庐山国土资源房产管理局等6个单位,在大会上介绍了几年来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典型经验与体会;省厅地质环境处还就地质环境管理业务要求方面作了介绍。通过一天半的会议,至少有以下三点收获和共识:一是,通过这次会议,全面、客观的总结了最近四年来全省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成绩、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应该说,这几年全省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成绩是明显的,也取得了许多可贵的经验。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省政府的肯定,这是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要看到成绩,增强信心,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改进、创新,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我们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认识到当前全国和我省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形势和我们面临的新任务。通过陶司长的讲话和吕厅长的工作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展很快,可以说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如果说前几年是以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为突破口,推进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今后一段时期则是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全面推进的新时期。形势是可喜的,今后的任务是繁重的,然而工作也是大有可为的。

三、专业介绍,拓宽思路。

这次会议是全省国土资源机构改革后的第一次全省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会议为此专门安排有关全省地质环境基础工作三个专题介绍和地质环境管理业务介绍。通过这些介绍使与会人员进一步了解全省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利用、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防治、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及其防治的调查研究最新成果,了解有关管理方面的一些新的要求,对于我们打开眼界,拓宽思路,做好工作无疑将大有帮助。因此,可以说这次会议时间紧凑、内容丰富,收获很大。

四、工作报告的重要性。

关于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这次会议的总精神,集中体现在吕厅长的工作报告之中。吕厅长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我省近几年地质环境管理的成绩与基本经验,分析了全国和我省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形势,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地质环境管理的八项工作任务,是今后几年全省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深入领会的基础上,认真传达和贯彻执行。在贯彻中,我认为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工作报告中“三条基本经验”和一些经过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作法,要继续坚持和发扬光大。这些经验和体会,可以说是我省自大灾以来七年的经验总结,得之不易。

五、细致研究,深入贯彻。

报告中提出的八项工作任务,既有中远期的目标与要求,也有近期的`具体任务,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具体落实。建议各市、县与会人员回去后,及时将这次会议的情况和主要精神向局主要领导和局领导班子汇报,并研究提出贯彻意见。

六、有序有效地管理与落实。

关于XX年地质环境管理的几项具体工作XX年的工作在吕厅长报告中已作了全面部署。这里只说几件事:

1、XX年各地地质环境工作计划。各地应根据本次会议精神及时作出安排,不必等到省厅计划下达后再安排。省厅会有一个安排意见,但主要内容与吕厅长工作报告的中的安排意见不会有大的变化。

2、要切实做好XX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制定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公布工作。XX年汛期气象趋势预报还没有出来,但根据有关媒体报导近几年厄尔尼诺现象又将出现,各地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要抓紧抓好。另据有关消息,国家突发性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已经出台,估计省政府将很快发布全省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地要抓紧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争取在XX年地灾应急工作中得以实施。

3、今年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市、县,要认真抓紧完善恢复治理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编制,做好项目实施的管理、抓出实效来。

4、今年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年检工作即将开始。各地要按要求做好水源地保护的检查、监督,并配合做好水源水样采取工作。

我们这次会议的召开,得到了宜春市国土资源局的大力支持,他们为这次会议筹备、会务服务做了大量的工作,省地勘局温汤山水疗养院领导和职工为会议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感谢。春节将至,祝全体与会领导和同志们春节愉快,全家欢乐,万事如意。祝全省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20新的一年中,在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 巢志众

篇7:地质环境质量环境治理的论文

(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防治措施

防治环境恶化必须以开发煤炭资源为核心,“防”和“治”相结合,以“防”为主。

1.水土流失

施工前编好水土保持方案;固定施工便道,减少对沙土植被破坏;煤炭开发造成的开挖面、取土面、施工场地等破坏原有地表植被,用完后及时种草,合理规划煤矿弃土堆放、排渣等,充分利用天然洼地铺放弃渣,植树种草。对工业场地、居住区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加强植树、种草,减少裸地面积,缩小风蚀水蚀面。在防治重点上基建阶段适当加大治理力度,生产阶段侧重于管理维护,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逐渐形成坡林草、沟坝堤防护体系。煤层开采时,增多增大预留保安柱,以减少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使地下水不受到较大影响;使用井下排水灌溉农田和人工草林地,以弥补由地裂缝潜水位下降对地表植被生长造成的影响;建议采用水砂胶料充填法采煤或留设相应的安全煤柱,以减少甚至不发生地表变形为目的,保证区内的水源地不受到破坏。

2.矸石堆放

矸石尽可能放置于未有地下水存在的低洼处。谨防矸石自燃,减少残煤量,在排矸石过程中及时洒水以免扬尘,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积极做到矸石再利用和资源化。据西安煤研院《煤矸石肥料研制试验报告》和国外资料介绍,适宜研制肥料的煤矸石为炭质泥岩、粉岩和页岩类,在这类岩石中,一般有机质含量为20%-39%,pH值5.7-7.1,氮含量为0.20%-0.33%,并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B、Cu、Zu、Mn、Mo、CO等),这些含量要比矿区相对贫瘠的土壤含量高得多;作为公路、铁路筑路路基铺垫材料,国内鹤壁矿区利用煤矸石修筑专线铁路路基17km效果好,公路路基在各矿区都曾采用过;作为水泥、制砖的原料、燃料,代替黏土和燃煤;利用煤矸石提取和生产化工产品;煤矸石中的热能资源(矸石发热量6.7MJ/kg-8.39MJ/kg),可作为沸腾炉燃料用于发电等。

3.水质污染

把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生活垃圾、矿坑水等建立水污染综合治理规划方案,加强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合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及净化后的`污水,加强人口比较集中地区污染源的控制,压缩污水排放量。

4.煤炭洗选废水的防治

对于井筒及矿坑中的较为洁净的水另行修仓储存,作适当处理后即可作为生活饮用及工业用水;对生活废水及井下排水投加混凝剂沉淀或采用系统工艺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回用或排放,既做到水资源化,也避免了水循环污染。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风积沙,它不仅具有透水能力,且具有吸附性的作用,故可利用它实现对污染水的净化。

二、结语

本文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了其他国内及陕北其他矿山水资源及环境治理措施,通过类比分析,研究该勘查区环境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本区地质及水文条件﹐对本区矿山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做出分析评价﹐并提出环境治理的初步措施,为建设“绿色矿山”提供较科学的理论依据。

篇8:地质环境论文

1 我国地质环境和灾害突出和严重性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地质环境和灾害十分的突出, 这不但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还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相关数据统计,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了上千亿人民币, 大约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左右。可见, 地质环境灾害对我国经济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地质环境进行保护, 从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们正常生活带来的经济损失。

在对地质环境进行相应的保护和管理的过程中, 我们一般将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开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通过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土地的使用率, 来尽可能的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现象的出现, 从而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为此, 我们在对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 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处理:一方面, 在重要的经济区域和工程项目中, 开展相应的环境保护活动,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适当开发和水资源的合理应用, 来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 减轻地质灾害对人们正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从而有效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区域地质环境特点, 生态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来对相关的生产产业进行合理的发展, 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

2 我国地质环境和灾害问题研究分析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的地质环境和灾害问题日益严重, 若想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 我们不仅要将土地资源的开发和我国经济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还要加强对周围地质环境的预防工作, 从而减轻地质环境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此, 我们在对地质环境和灾害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处理。

2.1 干旱地区水资源的调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平衡, 其中有25%的土地属于干旱地区, 因此这就使干旱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为此, 我们就要加强对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并且将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土地资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以促进干旱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东部沿海地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系统研究

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窗口, 近十几年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成为我国一个重要而又独特的经济区域。但是, 不能不看到, 随着沿海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对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灾害的激发, 自然环境正在进一步恶化。

沿海地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沿海开发正加速发展态势。而我国海岸带从北向南跨越了不同的板块, 地质环境相当脆弱复杂, 一旦遭到破坏, 要花很大财力和物力才能恢复。面对这种情况, 除了加强对沿海地区开发的综合管理, 建立健全资源、环境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护的法规体系, 处理好资源、环境和建设的关系以外, 要加强对该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系统的研究程度, 力求控制重大地质灾害的突然发生和严重危害, 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 深入研究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生、发展规律, 研制和推广主要地质灾害的调查方面的监测、防治技术。通过这一地区的研究, 为全国各地区环境、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参考, 为减轻地质灾害积累经验提供依据。

2.3 地表过程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最近国际地科联为了参与并推进《21世纪议程》的开展, 成立了环境规划和管理地质学专门委员会 (COGEOENNIRONMENT) , 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地质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公众和决策者对地学在有效地管理和保护环境及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

2.4 城市废物的地质安全处置研究

目前,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人口集居密度不断提高, 城市废物迅速增长。我国城市废物排放量大, 而且集中, 不但至今基本上未得到妥善处置, 而且其数量有大幅度增长趋势, 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非常严重。

2.5 我国西南岩溶石山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试验基地研究

我国西南六省岩溶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联片裸露岩溶区, 是我国重要能源和有色金属基地。然而近年来石漠化发展速度很快, 生态恶化, 人民生活贫困, 是我国当前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甚至还会威胁到长江、珠江中下游的生态平衡和发展。西南岩溶地区又是我国四大生态脆弱带 (黄土、沙漠、红壤土、岩溶) 之一, 过去国家对其它三个类型的研究, 已有较大持续的科技投入, 有力地推动了对它们的治理。

为了尽快改变岩溶山区落后面貌, 要在这一地区选出的基础问题和应用问题开展多学科、多部门的综合治理试验基地研究, 为岩溶石山治理、资源的合理评价开发、促进西南地区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基础, 对全区乃至全球岩溶石山治理都可起示范作用。

2.6 重大工程建设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

围绕已经开始实施和建成的重大工程建设 (如三峡工程、晋陕蒙能源基地、重要铁路干线) 及可能实施的重大工程 (如南水北调) , 开展环境地质调查、监控、预测等研究。

结束语

由此可见,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地质环境和灾害的问题十分突出, 这不仅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还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我国就要对地质环境和灾害进行研究分析, 从而找到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减轻地质环境和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友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质通报, 2008 (08) .

上一篇:2011年校运会出场班级介绍下一篇:公证员法律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