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办学方案

2024-06-17

校企合作办学方案(共6篇)

篇1:校企合作办学方案

旬阳县职教中心

校企合作试点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二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推动学校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推动素质教育与就业教育。以提高人才培养教育质量为根本,以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为宗旨,探索新形式下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做好学生与岗位,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为企业输送合格毕业生,促进学校和企业双赢,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相长,进一步提高学生谋生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解决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满意的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场所,实施“课堂+生产车间”的办学模式,实现学校和企业、学生学习和就业的无缝对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和实习计划,研究专业设置,以培养更多的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从而促进我县职业教育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工作进度安排1、2011年,加强联系,制定规范管理文件,为校企合作办学提供保证。在经济发达地区选择与学校现有专业对口的世界500强企业作为合作办学企业,共同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办学工作方案,制订新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成绩评定及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预案,制订学生顶岗实习组织管理办法,以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校企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

2012年,全面开展校企一体办学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前半年组织2011级学生到合作办学企业进行教学实习,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跟踪指导、管理,让学生亲身经历企业生产过程,1

了解企业文化,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为实习结束返校后调整学习方向打下基础,后半年组织2010级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实现实习就业对接。

2013年,总结、讨论校企合作办学,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总结校企双方合作办学的工作经验,研讨部署今后合作办学工作,尝试将学校的实训中心建设成企业某一生产车间,在企业建立学校实训基地,形成教产结合,校企一体办学机制,实现将企业搬进学校,提高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三、保障措施

1.成立校企合作办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确保此项工作的开展。

组长:吴自成副组长: 陈强

成员 : 朱波雷靖陈 涛王道斌王建伟吴金国

罗鹏吴远明

2.遴选合作办学企业的原则:选择管理规范、抗风险能力强的世界500强企业作为合作办学企业,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有利平台。

3.制度保障:制订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并根据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管理制度。

4.强化管理:学生参加教学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的专业课老师任实习班级班主任,驻厂全程管理,帮助学生解决实习期间遇到的学习、生活问题。学校对驻厂管理老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并将此项工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

5、合作办学提高质量: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共同制定教学方案,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学校参与企业技术学习和管理工作,使校企合作落在实处,实现“双赢”。

6.争取省、市、县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为推进学校校企合作办学

提供政策支持。与旬阳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联系,通过合理途径,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四、风险分析及应对预案

1.市场风险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带来的风险。企业往往会因订单的减少而裁减实习学生,使实习不能按预先安排进行,这样会打乱学校事先做好的教学工作安排,使学校有负于对学生的承诺。

应对措施:一是选择管理规范、抗风险能力强的世界500强企业,以减小市场风险为校企合作办学带来的风险;二是与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学校、学生的合法利益。三是加强与政府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

2.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和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增大了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难度和安全隐患,易发生工伤事故和纠纷。

应对措施:明确企业、学校在合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调动学校和企业积极性;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制定安全预案;实习期间,选派老师全程进行监督管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拟定合作企业

电子、机加工类专业:珠海伟创力

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上海大众奇瑞

建筑专业:市本级二级以上建筑企业。

二0一0年十一月十五日

篇2:校企合作办学方案

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学校根据“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企业发展、技术进步和企业文化需求,共同探索拓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扁平化、零距离要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了促进下一步更好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步学校与企业在技术、理念、管理等各方面的对接,加强学校课程的时效性,促进学生的实习效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冠名”班校企合作目标任务

积极与**地方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利用1-3年时间确立*个班级与*家企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合作。

二、“冠名”班校企合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下设办公室,主任:**,成员:**。具体负责本项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年*月*日—**年*月*日

1、制定实施方案及人才合作培养协议书(草案);

2、落实“冠名”企业;

3、落实“冠名”专业;

4、邀请企业到校宣传,组织意向学生到企业参观。

(二)第二阶段:**年*月*日—***年*月**日

1、对“冠名”班级进行挂牌;

2、校企共同确定“冠名”班人才培养方案;

3、校企共建具有企业岗位特色的班级文化;

4、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到校授课,组织“冠名”班学生到企业参观;

5、学校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学生与兼职教师确立师徒关系,举行拜师仪式,建立现代学徒制。

(三)第三阶段:***年*月*日—***年*月*日

1、组织学生到“冠名”企业跟岗实习;

2、组织学生到“冠名”企业顶岗实习;

3、引导学生到“冠名”企业就业。

篇3:校企合作办学方案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技工院校,办学困境,解决方案

一、前言

21世纪是知识人才跨越式发展的时代,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技工院校教育的改革力度也加强, 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通过这种合作模式, 不但能够让学校和企业都实现好处, 而且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能够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的结合, 从而培养出真正需要的人才。本文以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为例, 主要介绍了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直观的来讲,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指的就是学校和企业之间达成合作, 一般由企业出资, 技工院校负责提供师资力量, 从而构成一个学校和企业的培养人才模式, 利用资源的合理配置原理, 实现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互补, 共同向目标努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两种模式:一个是由学校主导;另一个是由企业主导。

由学校为主导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指的是学校为企业设计相应的培训, 并且由学校方面提供师资力量来协助企业完成培训。在这种模式中, 企业可以将培训人员派遣到学校, 能让教师进入企业[1]。但需要注意的是, 学校和企业终究不是一个性质的两个组织机构, 所在培训课的内容不一定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一定符合, 肯定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所以说这种模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合作模式。

由企业为主导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指的是以企业的需要为第一目的, 充分利用技工院校的文献资料和试验设备等优势为企业服务。由企业主导的合作模式要比学校为主导的合作模式优点多, 企业主导可以改变学校主导不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现象, 还能充分发挥两方面的优势, 实现共赢。同时, 企业主导的话, 在技工院校里企业有一定的调配权, 更好更快捷的获得所需要的人才。校企合作的模式已经发展多年,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技工院校达成合作, 效果也非常显著。

三、校企合作模式在技工院校中的办学现状分析

当前技工院校和企业的合作方式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实行校企配合的方式, 学校的工作是人才培养, 然后人才进入企业工作。但是往往企业对入职的学生进行入职的再培训, 这样使得学生可以尽快熟悉企业的工作方式。第二种是实行校企互助的方式, 即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给学校一个符合企业需要的订单, 学校负责根据订单的要求培养合适的人才。同时企业会向学校派出一些企业的技术人员来负责监督管理学校培养的工作, 而学校也会向企业派出一部分教师学习企业的相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了解该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方向。学校会在本校计算机专业中选拔一些能力优秀或者是自愿选择该订单式培养的学生进行集中的培养, 教学过程完全根据企业要求进行[1]。第三种是校企一体的方式, 学校以计算机产业为依靠, 建立起基于计算机专业的校资企业,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市场操作经验, 培养适合本校企业发展的学生, 学生可以选择校内校外两种方式就业。这种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校在计算机专业发展方面的优势, 可以培养出优秀的、高质量的计算机人才。三种模式对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人培养和发展都能起到推动作用, 学校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 不断优化校企合作关系, 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协调发展。

四、校企合作模式在技工院校中的办学困境

1. 政策导向效果不佳

现阶段, 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减少一系列实验。实训设备投入的成本, 合作的积极性会增高。企业为校企合作分担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 政府未设置强制的要求, 基于当今人才过剩的情况, 企业明显缺少主动性。同时因技工院校办学时间比较短, 对于科研和技术开发方面并未积累丰富的经验, 为企业提供的技术支持有一定的限制, 严重影响企业的积极性。

2. 运行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 不管是学校、社会还是企业都没有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导致企业运行与办学诸要素之间不能有效结合。同时, 学校和企业双方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新兴的校企合作模式成为双方新的尝试, 必然会出现多数不同的看法。若是不制定比较协调的机制解决实际运行中的矛盾, 会严重影响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如:企业是经济体, 认为校企合作从企业的角度来说, 就是要捐赠教学设施、提供实验基地、设置奖学金等;而学校单单接受捐助, 并不期望企业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多大作用。

3. 专业老师的能力限制

技工院校教师的个人能力是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有着非常的重要的引导作用。老师的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为部分学校在专业开设过程中发展速度过快, 导致出现师资匮乏的现象。而许多任职的新老师又缺乏教学经验, 所以技工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整体的教学质量不高, 导致培养的人才也符合企业的需要, 学生的就业率也比较低。理论知识是学习计算机的一个认识过程和基本原理的熟悉, 计算机技术知识学习是技工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所以, 就需要老师在技术和教育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要求, 同时对理论知识的思考也要更加的深刻。

4. 实战训练课程设计不合理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单单是学校教学, 学习的知识需要得到锻炼, 所以学校需要开展实践训练课程, 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任务。但是部分学校在师资方面无法解决学校内部创建实训基地的问题, 所以大多数的学校会选择和校外的企业合作, 同时企业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后期的培训[2]。

5. 学生个人的学习心态

学生专业学习的好坏最根本、最主要的还在于学生的个人努力。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过于落后, 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能很好的锻炼自己, 学生过于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 盲目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而忽略了知识创作能力, 是自己的计算机天赋得不到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懒惰性, 面对困难和挫折不知所措, 不懂得自己主动解决问题, 对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过于依赖。这种心理往往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没有创新和创作能力的技术性人才, 这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五、解决校企合作模式在技工院校中办学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教育环境下产生的新教育模式, 它主要是促进学校和企业形成一个联合体, 共同目标是实现共赢和发展。研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对推动工科教育体系改革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也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基础教育, 实现底子厚、能力好、够全面的人才培养目标。

1. 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

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属于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关系, 为确保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计算机工作岗位需求, 保障企业用人的质量, 企业要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简言之就是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制定的培养计划要经过学院与本地区软件公司商讨, 确保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同时, 毕业生上岗实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学校与企业应该商议对培养计划进行修改和落实, 确保制定的培养计划, 满足企业的要求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变化。

2. 提倡学生“分散式实习”, 提高实践技能

所谓的“分散式实习”指的是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每个学期都有去外实习的机会, 这样就可以将每一个学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更详细的来说, 就是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学习基础理论课程, 掌握以后, 在以后的每个学期都会安排去企业相关岗位实习, 针对不同的学生掌握技术的不同, 安排的实习时间也不相同。

这种“分散式实习”的方法和传统的实践方法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分散性实习”是持续的、不间断的, 实习的过程贯穿于学生整个技工院校生涯。总而言之, “分散式实习”的最终目的, 就是尽可能的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工作的实质, 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带回到学校的学习中去, 有计划, 有目的的掌握, 更好将实习和学习结合起来[3]。这样不仅能够刺激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增加掌握的专业知识, 而且这种实习方式也复合“边做边学”的理念, 可以一边学一边应用, 有了错误可以及时改正, 有效的结合认识与行动。

3. 加强训练, 提高教师素质

老话说“名师出高徒”,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师的重要性。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水平。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 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技术, 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优良的学习品德。而教师的品德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技工院校要重视教师的品德教育, 教师要为人师表, 自己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样才能更好的反映给学生。技工院校可以基于师德建立一个考核系统和评价标准, 与教师的职位和奖惩挂钩。

第二点就是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培训。如果教师在计算机乐学与技术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多不全, 那学生纵使有很好的天赋, 做很多的努力, 在教师身上也汲取不了很好的知识。就像一块贫瘠的土壤上无法长出魁梧茂盛的槐树。所以说必须要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 这是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的根本办法之一[4]。技工院校要鼓励教师多深入相关企业进行调研, 甚至在企业中挂职培训, 利用一切方法多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增加专业知识, 也能促使企业的计算机技术的开发。

第三, 招聘计算机专业人才到学校兼职教师。技工院校要打破教师专职的模式, 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对学生的教育起到积极作用的人都可以任职教师。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 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实习, 而企业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员工当然也可以去学校向计算机专业学生传授专业知识, 也就是“请进来”模式。这样不仅有助于合作企业的兼并重组, 另一方面, 技工院校还可以建立一个教师兼职流动站, 然后根据学校专业教育的需要面对社会以签约的形式招聘技术人员或专家教授, 这些人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等都可以对学生产生熏陶[5]。

4. 注重实践教学

要改革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 创建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的模块式教学模式, 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训教学、知识与技能培养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并根据日后学生从事的某个职业群或技术领域要求的能力与资格开展不同的技能训练, 并实施合理的组合。实际教学中, 设置大量的实训周, 针对日后的工作需求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现教学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效果。同时, 可以开设大量的观摩课。经验传授及模拟演练课, 可以安排企业经验丰富的技师为学生讲课。如此一来, 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缩短日后上岗的适应周期, 也为用单机构挑选学生、反馈技工院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供机会, 便于技工院校在日后教学中查漏补缺, 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发挥重要作用[6]。另外, 校企联合可以让企业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技能情况, 地铁公司可以定期派人来学校进行讲座, 传达其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思想各方面的要求, 让学生更有方向和目标的学习。

5. 构建有效的保障机制

各技工院校和各企业之间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终极目标还是要达成一个长期的合作体系, 达到互惠共赢。在合作的过程中, 技工院校必须要明确一下几个原则:首先, 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目标, 这是技工院校和企业之间合作之间最基础, 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坚定目标, 劲往一处使。其次, 优势互补的原则。技工院校和企业之间要重视彼此的优点和长处, 合作中最重要的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从而让自己更强大, 如此合作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再次, 良好信誉的原则。不管是技工院校还是公司企业, 在计算机专业与技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 都必须言而有信, 良好的信誉是合作的桥梁, 否则从根本上无法开展合作。技工院校在合作模式中的地位要更重要一些, 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以技工院校为主, 所以在校企合作中要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7]。技工院校要根据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对学生加强教育和自身建设, 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形成校企合作的“磁场”效应, 保证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质量, 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此外, 还应该制定合作模式相关的政策法规。政府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持支持态度的, 并且已经对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 技工院校和企业在实施这种合作模式的时候支持的力度不够, 达不到所需的标准。政府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8]。比如在市场经济方面, 可以采用宏观调控以及对经济杠杆调节等手法来调控。这方面外国做的比较好, 能够为我国相关措施的实施提供借鉴。比如美国的技工院校在实施这种合作模式的时候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 有效的促进校企合作在技工院校的实施。

六、总结

校企之间的合作模式不仅仅有经济效益, 也有很大的教育性。如今的时代变化万千, 信息化进程和科技的发展会越来越快, 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科技人才的需求会变得更大,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计算机技术人才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可以确定,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会有更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茶刘英, 张保杰.论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完善——以曲靖市技工学校为例[J].科技信息, 2010, 2 (17) :148-149.

[2]赵德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技工学校教育中的作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 (67) :120-121.

[3]周经纬.地方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1 (2) :102-103.

[4]李五聚.“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笔谈坚定职业方向突出技术特色——再论职业教育的本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4) :1-2.

[5]杨森.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技工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 2012.

[6]代明慧, 王文焕, 金明琴, 等.技工院校农林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浅析[J].山东工业技术, 2013, (13) :217-218.

[7]王佳.浅谈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模式在技工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 2013, (11) :6-7.

篇4:校企合作办学方案

关键词:校企合作 企业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 方案

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高职学院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一所高职院校来说,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形成和维系自身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基于校企合作的优秀高职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可构成高职学院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高职学院持续的活力和发展潜力。

一、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思想

以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制度文化和形象文化建设为载体。实现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融合,以精神文化为着力点,以物质文化为切入点,以课程文化为突破点,以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为落脚点。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原则和目标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握四个基本原则: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职业定向教育有机结合、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与职校生的实际有机结合。其目标是通过二者的有机融合,形成有明显企业特征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从物质、精神、活动等层面来帮助学生形成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健康的职业心态、坚定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信仰,对社会负责的职业精神;指导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目标,掌握解决职业活动中心理困扰的方法和职业心理调适的具体思路;了解行业质量标准和先进的企业理念,对职业技术形成正确的态度倾向、价值判断和行为反映。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内容

(一)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的内核和核心,和企业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高职学院在努力挖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办学传统,突出办学理念,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学院精神的同时,更要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衔接,借鉴和吸纳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的企业精神文化。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必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企业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首要面临的问题,它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应向学生灌输企业的价值意识,校风、校纪、校训建设与企业精神的培养和企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企业产生积极的认同意识。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能接受积极的引导,校园文化就能与企业文化很好地衔接,学生毕业后的角色转换才能更为直接,更为迅速。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学院精神是企业精神的前奏,企业精神是高职学院精神的延伸。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物质文化

高职院校在建设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时应处处突出“职”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企业文化色彩。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實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考工强化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营造出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环境。如有的学校在校园醒目处悬挂的不是科学家而是国内外著名企业家画像,教室里张贴著名企业家的经典言论,橱窗中展示学校创业成功的校友偶像,学生的校服就是企业员工的工作服;还有的学校以合作企业或对学校有贡献的名人、优秀合作企业家、优秀校友的名字,命名校园内的楼、路、灯、教室、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广场等,时刻提醒学校要以加强与企业联系为办学方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信心倍增。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点——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指按照社会对学生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高职教育课程文化,集中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及课程活动观,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展示其主要内涵及特点。在高职院校课程文化建设上,表现为坚持“三个零距离”的课程改革思路,使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诸方面反映出企业和社会需求的脉搏。学校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基础上,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参与,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事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上应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突出实训环节,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现场教学等,教学环境尽可能与企业环境融为一体。在此过程中,始终以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和更新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使专业设置及课程开发与企业和社会零距离配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适时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以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为支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接触。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在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上,高职学院在学生品德教育上不能只是局限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教育,在学生管理模式上不能只偏重于对学生进行书斋式的“硬管理”,必须注意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强化诸如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同时,高职院校引进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对学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作风也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有的高职学院以企业名称命名系部,聘请企业领导兼任系主任,用企业名称命名班级,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要求学生的发型、衣着和举止,为毕业时实现“零距离”适应企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学校实施与企业接轨的实习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在实训车间统一穿企业工作服,佩戴工卡上岗,否则不准进入车间,甚至车间内必须按规定路线行走,不准超越警戒线,且不许擅离岗位和大声说话。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在学校内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

总之,由于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特点,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要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使培养的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篇5:校企合作方案报告

本课题组

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文件精神,结合济宁市经济发展相关的支柱产业以及当前济宁市的职业教育现状,切实为本地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搭建合作平台,切实实施按照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技能人才培养所倡导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资源共享的要求实施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开展深度合作基础上的技能实践教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校企“四个”合作内涵,提高本地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在济宁本地域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山东省政府、济宁市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济宁市关于地方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本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为企业服务是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

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各院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为组长,各院校校长为副组长,各院校实训基地(中心)负责人、参与企业的培训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对全市相关职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合作项目的规划、协调、落实、考核和监管。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本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项目的规划和落实、考核等工作;

3.建立、完善本地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使校企合作落实到实处。

四、基本任务

1.根据各院校的不同专业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

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2.各院校相同专业、具有共性的专业实践项目统筹协调,统一安排,资源共享,避免在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方面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实现资源共享,使得资源充分利用,达到效益的尽可能最大化。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

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新技术与科研项目的的需求与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订单”合作模式。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学分制专业为企业员工优先录取,实施阶段性教学。

3.教学见习模式。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4.顶岗实习模式(2+1 模式)。2+1 模式是指在校专业学习2 年,第3 年专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教学—实习—就业),它的实质是:一是注重实用技术;二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证和资格证);三是保障就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5.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如电工、电焊、工程机械操作工培训基地。6.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各院校专业设置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7.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各院校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六、保障措施

1.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技能指导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式、进展情况、顶岗实习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2.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3.各院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各方面的工作,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篇二: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

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

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

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四个重点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系、部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2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篇6:校企合作方案

一、合作办学

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和******有限公司提供技能人才服务,本着优势互补,惠利互得、实体互强之目的,经甲乙双方共同商定,实施联合办学。

二、合作内容

1、学生信息

学制1年,1个班级(30-50人),男女比例8:2(7:3),学生年龄17-28岁;

2、2017年8月或9月开学,学习3-4个月,12月份开始到公司社会实践,至2018年6月,学制结束正式上岗,学校发放正式的中专毕业证书;

3、学制结束正式上岗,公司按实际到岗学生人数支付学校400元/人的教学资金;

4、学生开学由公司统一安排车辆送到校,社会实践时由公司接回公司;

5、学生社会实践期间发放工资1500元/月,另发300元/月的在校期间的生活补助(合计1800元/月);社会实践时间为3个月,之后核定工资按2600元/月核算(另买五险);学制结束学生毕业,核定工资按2600-2800元/月,另加200元/月的学历补贴;

三、学生奖励措施

设立奖学金,一等奖学金2人(1500元/人),二等奖学金5人(1000元/人),三等奖学金8人(500元/人);

四、限制措施

1、奖学金在学生毕业拿到学校毕业证后发放,当月发放奖学金额的50%,工作满3个月发放奖学金额的25%,工作满6个月发放奖学金额的25%;

2、社会实践期间发放的生活补助3个月×300元/月=900元,因学生毕业正式就业后离职的,以6个月为期限,每月150元,在离职当月工资中逆向减扣(例如:毕业后未工作满1个月离职的扣900元,满1个月不满2个月扣900-150=750元,满2个月不满3个月扣900-150×2=600元,依次类推)。

五、招生渠道

1、因生源紧张,学校与公司联合招生;

2、公司招生,联系园区发动镇村进行招生,对于镇村推荐的生源给予推荐人200元/人的招生补贴;

3、学校招生,有学校招生至本班级的按人数给予500元/人的招生补贴;

六、人才培养

1、有效的发展空间,制订符合公司发展和生产需求的员工考评表(涉及生产安全、环保、卫生、纪律、学习、个人担当等方面),每年由所在班组、车间、部门对所属员工进行考评,择优提拔升职、加薪、职称评定等;对考评和提拔结果予以公示,并设立举报电话,无举报或举报查无实据的按计划提拔;举报情况属实的,取消被考评人的考评结果和提拔计划,给予所在部门500元/人的绩效奖金处罚,并给予举报有功的200元奖励(从被处罚部门绩效奖金中支付);举报查无实据、凭空捏造的,给予举报人200元的罚款;

2、加强学习氛围,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提升学习,联合**化工学校在公司开展企业学堂活动,18岁以上35岁以下初高中员工可自愿报名参加学历提升学习,安排化工学校老师到公司上课,学制1年,经考试合格发放化工学校中专毕业证,凭毕业证可获得200元/月学历补贴;

3、组织技能学习,公司开展技能培训,鼓励员工积极参加政府和培训机构的技能培训,公司指定的培训课程,参训人员可报销培训费和差旅费;

七、相关支持

学生毕业上岗后,根据**市相关政策,可申请获得400-1500元的相关毕业生就业补贴费用,具体根据省市区文件规定执行,后期与区就业局沟通。

以上为与**化工学校校企合作初步方案,未涉及的其他内容与校企合作协议一致,确认后即可签订正式的校企合作协议。

*********有限公司

上一篇: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评分细则(试行)下一篇: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