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口老龄化调查汇报

2024-06-16

县人口老龄化调查汇报(精选6篇)

篇1:县人口老龄化调查汇报

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汇报根据省、市《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要求,我县的1人口抽样调查于3月份正式启动。自调查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统计局作为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的设置单位,在县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精心组织,统筹谋划,超前运作。按照上级的各项要求,扎实做好了调查的各项

工作,现将整体情况作一汇报。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1、县、乡调查机构组建完毕。为加强组织领导,更有效地开展工作,今年5月份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赵县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组建了由统计局长任主任的抽样调查办公室,并划分了工作小组,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实行了人员分工。在此基础上,6月份完成了由乡镇、办事处主管领导任主任的乡级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的组建,县、乡调查机构工作人员已达60人。

2、办公场所及办公设施全部就绪。县及抽中乡镇均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县办公室配备专用小型面包车一部,微机3台,新装电话机一部。

3、积极筹措调查经费。2005年5月份,县“调查办”以书面形式呈请县政府给予经费解决。县乡两级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给予了大力支持,截止目前,全县已落实调查经费3.1万元。

4、为有序开展工作,县“调查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在5月份制定了适合工作开展的安排计划。

5、及时完成了乡(镇)、村、调查小区三级区域图和抽样框的核实、编制、上报任务。期间,3月份完成了乡级抽样框的编报;6月份完成了乡级区域图和村级抽样框的核实、编报任务;8月份完成了村级区域图和调查小区抽样框的编制、上报任务。为抽取各级样本点提供了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此次人口调查内容广泛,存在一定的新问题、新困难。一是家庭信息不便公开,给调查登记造成困难。二是人口流动性大,时间范围不便掌握。因此,建议在人口出生或无户口人员的调查方面,制定一些宽松政策,彻底消除有此现象被调查户的思想顾虑。以保证人口调查的真实性。针对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为更准确地体现人口流动情况,能否将时间范围由半年改为三个月。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可以说整个抽样调查的关键阶段和重点工作在下半年。为按时间要求高质量完成任务,需下大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入实质性工作之前,再召开一次各有关乡镇、部门参加的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部署工作,落实责任。有效推动下一步工作开展。

2、制定宣传规划,搞好宣传动员。利用10月、11月宣传月活动,迅速掀起宣传高潮。期间,广电局从10月1日起,要利用每天电视黄金时间播放调查口号,县城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横幅10条,制作固定宣传栏3—5个;抽中乡镇要利用广播车进行流动宣传;各抽中村委会10月1日开始,高音喇叭一日三次播放宣传口号,书写永久性标语3条以上。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全县所有被调查对象了解人口调查、支持人口调查、配合人口调查,为正式调查登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搞好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的选调与培训。下发《关于认真做好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选调的通知》,严格选调标准,切实把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身体健康的高质量人员选调上来,力求调查队伍的精干高效。选调工作于9月底前完成。10月份对所有选调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随即选一个调查小区进行试点,力求以培训的高质量,确保调查登记的高质量。

4、加强督导检查。在调查摸底和入户登记阶段开始的头

一、两天,县调查办公室抽调业务骨干分头深入有关乡镇、村及调查小区进行实地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调查摸底、入户登记一次成功。

5、确保数据质量在调查登记完成后,采取切实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措施,随机抽取一定的样本点进行数据质量验收。县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将选派得力人员分成4个小组会同乡镇办公室人员,依据调查表的内容逐一进行质量验收。同时,组织全体人员加大工作力度,按上级要求和自身的计划安排,及时完成调查表的审核、录入、汇总及上报。齐心协力圆满完成1人口抽样调查任务。**县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2005年8月29日

篇2:县人口老龄化调查汇报

科学谋划 保障有力 人口普查工作稳步推进

我县科学谋划,保障有力,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顺利完成了小区划分、小区地图绘制、业务培训等工作,普查宣传月活动和清查摸底工作正全面展开,为开展普查正式登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县委、县政府把抓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作为搞准基本县情,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政策,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和富民强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早谋划、早行动,把握工作主动权。县政府于2009年12月18日下发了《关于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通知》(普府发【2009】22号),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分管统计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政府办、统计局、宣传部、财政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公安局等18个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到县人普办集中办公,是全市较早成立第六次人口普查机构的县(区)之一。目前,县人普办共有25人(统计局职工10人,公安局、教育局、宣传部、计生局、住建局各抽1人,县教育培训中心6人,××乡政府1人,聘公益性岗位3人)。

2010年4月28日,召开了全县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动员大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作了动员报告,对全县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县、乡(镇)两级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分管领导亲自抓,及时协调解决有关困难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人口普查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县人民政府将人口普查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人口普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个乡(镇)均与县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签订了《普定县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照《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和工作流程的要求,县人普办根据业务需要,分设文秘后勤组、业务技术组、编码及绘图组、宣传执法组和户口整顿组五个业务组。并根据人口普查的时间安排,制定了《普定县第六次人口普查进度安排表》,以文件形式下发××个乡镇,使各乡(镇)对各阶段每项工作要求完成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解全县各乡(镇)落实人口普查工作的实际情况,县人普办采取领导统筹全盘,工作人员个人负责包乡镇,实行层层负责的方式,全县××个乡(镇)均明确有2名以上县人普办工作人员具体联系和指导乡(镇)的人口普查业务工作。同时,县人普办还组成督查组不定期对各乡(镇)的人口普查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业务培训、普查区域划分、普查小区地图绘制、入户摸底等方面工作开展了全方位的督查,有力推动了全县各乡(镇)人口普查工作的平衡发展。

三、多措并举,保障有力

要过河,必须解决“船”的问题。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场地、经费保障等问题。2010年1月,县财政预算安排2010年度普查工作经费××万元,根据全县人口普查工作进展情况,10月,县财政追加了××万元的普查工作经费预算,县政府将于11月提交县人大常委会议研究再次追加普查工作预算经费××万元,使2010年度全县普查工作经费达到××万元。为解决“两员”补贴这一影响基层普查员积极性的最大问题,县委书记××*、县长××*、常务副县长××、分管统计工作的副县长××*等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同志和分管统计工作的副县长、县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同志多次召集县财政、县人普办和县统计局的同志认真研究人口普查两员补贴问题,对县人普办提出的多个解决方案进行仔细推敲,反复论证。在县财政支出压力巨大的前提下,初步确定人口普查两员补贴按照每人××*元的误工标准进行补贴,全县共安排“两员”补贴经费××*万元,纳入2011年度县级财政预算安排支出。各乡(镇)也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积极筹措普查工作经费,优先保障普查工作所需经费支出。由于保障措施得力,促进了人口普查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

四、广泛宣传,营造声势

加强宣传是充分发动群众,让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普查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县人普办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全县人口普查宣传工作高潮迭起。一是结合工作需要建立了人口普查宣传专栏,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上板宣传。目前,已上板刊登了十期人口普查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台、××县人民政府网站、××在线网站、××报等新闻媒体开通人口普查专栏,发布普查相关文件及工作开展情况,适时通报人口普查工作进度;三是在××公路沿线制作固定宣传牌,利用县城××广场电子屏幕滚动播出人口普查宣传片;四是利用岁末年初机会,邮寄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宣传明信片,分发全县××个乡(镇)和相关部门,大力宣传人口普查的意义、目的、调查时点、时间安排、调查内容等;五是通过移动手机短信,向全县××万多手机用户发送人口普查宣传短信;六是认真抓好10月人口普查宣传月活动,拟发《关于做好十月份人口普查宣传月宣传工作的通知》(*人普组字【2010】8号文件)。

10月10日,在××广场启动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宣传月活动仪式。县四大班子领导亲临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共发放人口普查宣传资料(人口普查宣传一堂课折页、致人口普查对象的一封信等)2000余份,宣传围裙500条,手提袋1000个,制作《致调查户的一封信》、《普查公告》等相关内容展板13块,以《全国人口普查条列》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为主要内容制作录音光碟现场宣传,县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对宣传月活动作了跟踪报道,掀起了全县人口普查宣传工作的高潮。启动仪式后,县直各单位按照县人普办的统一安排迅速行动起来,尤其是人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临街面,都制作、悬挂了宣传人口普查的横幅标语。××县有线电视台免费插播人口普查宣传标语,并制作播放县领导关于人口普查的电视讲话和新闻报道。××个乡(镇)均按照县人口普查办下发的宣传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普遍在乡(镇)政府门口和市场街道醒目位置悬挂人口普查宣传横幅。各行政村一般都制作一条固定标语,粘贴、书写标语10条以上。在入户摸底和登记过程中,确保全县每户居民收到《致人口普查对象的一封信》。目前,全县上下联动,正在迅速形成人口普查的宣传热潮。

五、分工协作,密切配合

××县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成立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确保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特别是公安、计生、住建、教育、宣传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选派了素质较高,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心较强的人员到县人普办工作。公安、计生、民政等部门及时向县人普办提供相关人口基本信息资料,动员流动人员在普查登记时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住建局等部门为人口普查登记工作提供方便,协助普查员督促物业管理业、建筑业企业等相关单位,支持所在普查小区的人口普查工作。从而形成了县人普办总协调,各乡镇负总责,各村、居委会具体抓,各部门、单位密切配合的上下左右联动机制。

六、把握重点,稳步推进

人口普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业务人员的培训是否到位,县人普办充分认识到培训工作在人口普查工作中的重要性。省、市业务培训后,县人普办与各乡(镇)人普办组织村级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分层次进行了业务培训。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培训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明电形式通知各乡镇,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分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进行培训,师资由县人普办统筹安排。培训工作于9月9日开始,至9月27日结束。培训老师结合各乡镇实际,除对普查工作流程:“摸底”、“小区图的绘制”、“长表抽样”、“长、短表的填写”等基本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之外,重点针对流动人口普遍众多、房屋结构复杂、空挂户多等特殊复杂情况,专门进行分析讲解。此外,授课教师还对如何进行上门登记、处理各种意外情况、有技巧的进行询问等都做了生动的举例说明。为了巩固消化白天学习的内容,晚上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表格的填写、询问方式、入户技巧等实际问题进行现场模拟演练和入户试填,直至受训人员弄懂,从方法上确保业务培训实用易懂,为下一步正式入户登记一次性成功做好了铺垫。由于培训到位,全县××个乡镇的人普工作开展顺利。

此外,县人普办还将清查摸底列为普查工作的重点,花大力气抓紧抓好户口姓名底册编制工作。清查摸底是人口普查准备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清查摸底工作做实、做细,才能为普查登记获取高质量的普查数据奠定扎实基础。目前,各乡(镇)的清查摸底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预计将于10月25日左右完成。清查摸底的重点是解决好“人头”问题,即抓住总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流动人口四个重要指标,杜绝摸底阶段不上门,关起门来编造数据或者仅抄户籍资料,不逐户访查现象的发生。摸底完成后,要求与公安数、计生数进行比对,对数据相差较大的乡镇,查找原因,查不到原因的要求重新摸底,做到心中有数。

篇3:县人口老龄化调查汇报

1 调查地自然、经济发展状况

1.1 调查地点

西盟佤族自治县力所拉祜族乡王雅村。

1.2 自然状况

力所乡位于县城西部,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常年无霜;年平均降雨量2 739 mm,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2季,干湿分明。海拔高度900 m,全部为山地,土壤以砖红壤、赤红壤为主,土地贫瘠,土层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1.3 社会经济

该村距县城26 km,距乡政府驻地18 km;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面积14.92 km2,共有1034人,其中:佤族976人,拉祜族30人,汉族25人;劳动力340人,其中外出务工65人。贫困人口92户274人,贫困发生率26%。低保人口248户451人,其中五保户、低保户4户4人。

全村耕地面积109.8 hm2,其中水田13.6 hm2;固定旱地47.73 hm2;临时性耕地48.47 hm2;林地面积513.3 hm2,主要产业为橡胶和茶叶。无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 500元。

1.4 基础设施

行政村到乡镇所在地通18 km沥青(水泥)路,有2个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行政村内有卫生室、有文化室、通广播电视、没有通宽带,贫困户均实现安全饮水,有140户无住房或住危房。

2 调研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王雅村辖区村民一组、二组、三组,共计26户,77人。调查结合省委省政府“挂包帮、转走访”的实施一起进行,采用逐家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内容涉及生产情况、生活状况、基础设施与环境、文教卫生及社会保障和民主管理与社会治安以及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望等共83个问题。调查结束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人口状况

3.1.1 贫困人口家庭成员数量。

家庭成员:1人的有1户,2人的有6户,3人的有6户,4人的有9户,5人及以上的有4户(图1)。

3.1.2 家庭劳动力(16~60岁)情况。家庭劳动力:没有的有2 户,1人的有4户,2人的有13户,3人的有6户,4人及以上的有1户(图2)。

3.1.3 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程度。劳动力文化程度:未上学的有6人,拥有小学学历的有15人,初中学历的有16人,高中学历的有1人,中职以上学历的1人(图3)。存在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年长者(50岁以上)不能与人用汉语交流。

3.1.4 家庭病、残人员情况。

家庭病、残人员:没有常年病人或残疾人的有20户,有1人常年病人或残疾的有6户(图4)。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条件差、生活卫生习惯不良。

3.1.5 家庭务工情况。

没有人在外务工的有11户,有1人在外务工的有13户,有2人在外务工的有1户,有3人在外务工的有1户(图5)。由于橡胶产业不景气,价格低迷,造成了经大部分劳力的外出务工,由于缺少文化,主要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收入比农业收入多。

3.1.6 贫困人口家庭孩子读书情况。

孩子读书:无孩子读书的有12户,有1个孩子读书的有7户,有2个孩子读书的有7户(图6)。存在小孩子普遍上学(除个别的从小学就辍学),一般在上初中后就开始辍学打工,村民对孩子的教育不太重视。

3.2 生产状况

3.2.1 耕地情况。

据调查统计(图7),该村普遍存在耕地少的问题。有0.33 hm2以下耕地的有4户,有0.33~0.67 hm2耕地的有15户,有0.67 hm2及以上耕地的有7户。

3.2.2 林地情况。

林地:有0.33 hm2以下林地的有2户,有0.33~0.67 hm2林地的有3户,有0.67 hm2及以上林地的有21户(图8)。

3.3 生活状况

3.3.1 家庭年收入情况。

该村家庭每年总收入:大约5 000元以下的有1户,5 000~10 000元的有10户,10 000~15 000元的有6户,15 000~20 000元的有4户,20 000元及以上的有5户(图9);家庭收入来源:一是产业发展。种植的有24户,养殖的有12户;二是务工。就近务工的有2户,县外省内打工的有5户,省外打工的有7户;三是其他。有15户。

3.3.2 年支出情况。

家庭每年总支出:大约5 000元以下的有5户,5 000~10 000元的有9户,10 000~15 000元的有10户,15 000~20 000元的有2户(图10);主要用于生活的有26户,生产的有23户,教育的有19户,看病的有12户,人情往来的有5户,其他的有1户(图11)。

3.3.3 粮食生产情况。粮食生产:完全自产、够吃的有2户,借或买一点、基本够吃的有24户(图12)。

3.3.4 家庭欠债情况。

家庭欠债情况:没有欠债的有20户,有5 000元以下欠债的有3户,有5 000~10 000元欠债的有2户,有20 000元及以上欠债的有1户(图13)。

3.4 基础设施和住房状况

3.4.1 基础设施。

该村基础设施相对较好。所有村民全部解决了人畜饮水、通电、用电和柴做饭;有3户通毛路(泥巴路),由于住地相对偏远;其他均通水泥路(图14)。

3.4.2 贫困人口住房情况。住房情况是树杈房、茅草房的有3 户,木板房的有2户,砖混房的有3 户,危房的有18户(图15)。

3.5 社会保障状况

3.5.1 农村低保。享受农村低保的情况:没有的有1户,1人的有10户,2人的有12户,3人的有3户(图16)。

3.5.2 养老保险。

参加养老保险的情况:没有的有2户,1人的有6户,2人的有10户,3人的有3户,4人及以上的有5户(图17)。

3.5.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1 人的有2户;2人的有6户;3人的有6户;4人及以上的有12户(图18)。

3.6 享受惠农政策状况

贫困人口享受惠农补贴情况:粮食直补的有2户;良种补贴的有25户;农资综合补贴的有23户;能繁母猪补贴的有5户;退耕还林还草的有21户;危房改造的有13户;儿童营养餐有7户;公益林补偿有22户;无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户(图19)。

4 贫困人口致贫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该村贫的原因有存在条件差的客观原因,也有村民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主观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4.1 客观原因

4.1.1 耕地面积少,农业产业单一。

全村面积有14.92 km2,都是林区山地,坡陡林深;加上村寨位于山脊梁,没有成片的农田耕地,绝大部分是零星散状分布,除了大面积种植了橡胶和少量的茶树外,农田基本上是种点苞谷,很少或没有其他作物。受农业产业过于单一的缘故,抵御自然、社会风险的能力相当脆弱。

4.1.2 资金缺乏。

调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缺发展资金,制约了村民的种植、养殖及投资农业创收的发展。在所调查的26户贫困人中,缺资金的有22户,缺产业的有10户,缺技术的有20户,占了调查人数的大多数。

4.1.3 劳动力缺乏。

被调查人口中,缺劳动力的有8户;一家有2个劳动力的占50%,3个的占23.1%;且近几年村中的农产业橡胶价格的下跌,迫使占50%的家庭选择了外出务工,以增加生活收入;加上个别家庭成员患重病、残疾,使留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不足,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也有很大的困难。

4.1.4 上学负担。

虽然现在普遍实施义务教育制,但该村中由于学生人数少,原有小学被撤并到相距10 km以外的邻村后,小孩子上学只能靠家长的接送或者寄宿学校;上初中、高中后都要到新县城寄宿学习,这种寄宿制上学也还需村民花费一部分收入,且随学龄的增长,费用越高,但原本贫穷人口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4.1.5 除常规种植、养殖业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有7户,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的有1户。

4.2 主观原因

4.2.1 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当地村民平均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只有4.7年,甚至更少,文化素质低,没有学习的意识,甚至对孩子的教育也漠不关心;加上村民长期居住村寨,延袭了祖先的农作传统,现代的先进科技对他们的影响很小;没有特长技能,外出务工者只能靠出卖简单劳动力,收入不多。

4.2.2 该村村民在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相当弱[1,2]。

新农村建设已多年,已有多项扶贫项目实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村里的基础设施。但是,村民在扶贫项目实施中的参与性不强,对组织上培训积极性不高,不能自主提出发展项目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等,大部分是在村干部的引导下被动进行,自我发展的能力没有表现出来。

4.2.3 自组织能力弱。

佤族贫困村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自给自足的传统痕迹依然存在,没有建立民间组织,协调和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组织产业化生产与经营,提高村民的生产能力与生产水平的意识,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个体行为,以至于大家都不知道彼此的生产情况。

4.3 其他原因

受社会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观念、意识还较落后。佤族出于“直过民族”原因,具有相对落后的意识形态、闲散的生活方式、易满足的幸福感、消极的依赖心理等特点;羡慕、享用现代文化、科技和教育,但是没有追求的动力;由于商品观念淡薄,缺乏竞争意识,习惯封闭保守的环境,喜欢安于现状的生活。

5 结论与建议

针对王雅村佤族贫困人口的调查分析,从中看出了地处山区的地理位置、薄弱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文化传统和劳动力的外流务工等主客观原因,加大了该村新农村建设的难度,虽然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进展上还是相对缓慢。从更深层次上探究致贫原因,应该是当地村民思想观念的滞后,不能自觉培养自我融入、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也就是要培养自我发展才能形成“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否则,新农村建设,只能改变物质上的新农村,不能形成具有发展活力的新农村,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贫困的局面。

为此,提出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提升该地区贫困人口自我融入能力的有效载体的建议,如引进橡胶产业的深加工促进橡胶产业发展;加大生态旅游开发,提升贫困人口旅游服务的能力;发展以县域为主的现代农庄经济,种植特色农业产品等。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3,4,5],一方面结合当地的资源状况,另一方面结合市场需求,选准项目,有重点、有步骤地引导当地贫困人口参与,充分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逐渐推动贫困人口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增强其自主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加大对相关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养,通过对龙头企业、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促进先进的市场理念、管理经验及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消化吸收和应用,在实践中促进当地贫困人口的观念转变和技能提升,从而获得改善自身经济利益的能力。

摘要:采用抽样的方法,从人口状况、生产状况、生活状况、基础设施和住房状况、社会保障状况、享受惠农政策状况等方面调查了西盟县力所乡王雅村的佤族贫困人口,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分析了致贫原因,提出了培养自我融入、自我发展能力的建议,为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作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贫困人口,扶贫,云南西盟

参考文献

[1]孙晓杰,孟庆跃.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医救助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4(10):45-48.

[2]方长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从云南西双版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起[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62-64.

[3]岩很.浅谈西盟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3):53,221.

[4]洪瑕.试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以西盟佤族自治县为例[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4):124-127.

篇4:县人口老龄化调查汇报

榆阳区区长苗丰陪同榆林市副市长艾保全调研人口计生工作

2010年,榆阳区被陕西省、榆林市确定为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区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成立了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出台印发了《榆阳区关于深化综合改革建立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试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围绕省上综合改革统筹协调、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宣传倡导、利益导向、村(居)民自治等“六大机制”,在改革上有创新,在落实上有力度,在制度上有保障,在协调上有统筹,通过经费倾斜、政策倾斜、待遇倾斜,全面推动综合改革工作。

一、党政重视,部门联动,统筹协调。

一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区委、区政府严格落实“三个一”领导机制,将综合改革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一票否决”范畴,与31个乡镇、办事处及区属18个相关部门签订了计生工作专项任务书,出台了《榆阳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与奖罚的若干规定》,黄牌警告了1个乡镇,“一票否决”了3个单位。研究制定了《榆阳区“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实行经常性议事制度。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共6次研究讨论计生综合改革创建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并下发了会议纪要。同时,每季召开一次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加强了相关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促使各相关部门以及全社会承担起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责任。区人大、政协分别对计划生育工作采取“三报两评一公开”和带案视察评议制度。每年根据工作任务和需要,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部门的职责任务,增强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协调能力。二是部门联合,协调到位。计生与公安部门联合,强化计生职能。区人口计生部门多次与公安部门协调,达成共识,在办理小孩上户手续时,必须凭乡镇、办事处计生办出具的小孩上户证明,方可上户。计生与民政、财政部门联合,提高服务水平。人口计生与民政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在全市第一家实行联合办公,即把區婚姻登记所迁到区计生服务大楼,采取婚姻登记与婚前检查“一厅式”办公。财政部门大力支持计划生育工作,每年下拨计生经费3000万元,每次经费划拨都能及时到位。计生与卫生、药监部门联合,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卫生部门积极配合计生部门,给区计生服务站办理了多年未能办理的《婚前医学检查许可证》。在出生实名登记管理中,全区43个医疗单位,每月向计生部门反馈出生情况,全年实名登记出生人数6100人,计生局第一时间反馈到各县和有关乡镇。计生、卫生、药监等部门加大了打击“两非”专项治理力度。组成打击“两非”行为专项督查组,数十次对城区各医疗机构和诊所进行了督促检查。今年以来,查出“两非”案件26例,查处落实了23例,对违反政策法规擅自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院和违规操作个人进行了经济处罚。计生与教育、人劳、城建等部门联合,实现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建立了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机制,邀请周边兄弟县区定期召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联席会议,互通信息,及时反馈,对流动人口实行双向管理和动态管理。坚持流入地与流出地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同考核和同奖罚,特别是在“双创”工作中,榆阳区实行了“禁烧烟煤”补助政策,特别规定流入人口与常住人口同等对待,2180户流入人口家庭中有7520人享受到了每人200元的补助。在区经济适用房分配上,居住在城区3年以上有一定购房能力的410户流入人口享受到了购买经济适用房优惠政策。为了给流动人口提供一个就业、服务平台,牛家梁镇“山立农贸公司”建立了流动人口企业协会组织,对该公司105名流入人口安置工作岗位,缴纳“三金”,让流动人口安心创业,并给周边乡镇的流入人口提供养殖业的方便。同时,建立了流动人口重点对象与房主挂牌插卡管理,做到“六上卡”(房主姓名、流动人口姓名、婚育状况、节育状况、流出地址、现居住地址等六项内容插卡上墙),全力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一盘棋”格局。区计生部门与乡镇、办事处和区级有关部门联合,建成信息共享平台。先后投资150万元,强化了“三网一库”的建设工作,建立和优化了计生局局域网、广域网和网站,建成了与乡镇、办事处资源共享的31个全员人口信息库,实现了与民政、公安、卫生等部门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2010年10月,经省计生委评估验收,“全省计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区”创建达标。

二、攻坚克难,强基固本,构建和谐

一是规范程序,文明执法、依法行政机制不断健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等工作制度。加强了社会抚养费管理工作。区上建立总台帐,各乡镇、办事处有分台账,区、乡有专人负责,台帐健全,规范统一,对社会抚养费征收中遇到的钉子户、逃避户,联合法院强制执行,确保社会抚养费按标准征收到位。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区上设立了举报信箱和电话,乡、村设立了财务、政务公开栏,提高了计生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深入开展便民维权活动。各乡镇、办事处都设立一厅式便民服务大厅,规范服务程序,公开服务承诺,方便群众办事。建立和完善了计生信访工作制度、回复制度、接待制度等,严格依法办事,热情服务群众,做到计生案件不过夜,件件有落实,2012年共收到群众举报计划生育案件15件,都逐一落实,结案率达100%。因此,近年来未出现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群众对计划生育满意度达到了95%。

二是改善条件,强化措施,优质服务机制更加完善。仅2010年,投资200多万元,新建完善了巴拉素、小纪汗、上盐湾、刘千河、安崖等5个乡镇计生服务站。维修和加固了区计生服务大楼和3个乡镇服务站。通过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小壕兔乡计生服务站、上盐湾镇计生服务站实现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目标和省级“人民群众满意服务站”目标。目前,全区50%的计生服务站通过新建达到了标准化要求,30%的计生服务站通过维修加固也达到了标准化的要求。加强了乡镇办事处计生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近年来,有93名业务人员取得了执业资格证,做到了持证上岗,能正常开展业务,获得执业资格证的所需费用全由区人口计生局报销,极大地调动了在职人员刻苦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开展了以实施“母亲健康工程”为主的优质服务活动,抽调区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组成5个项目检查工作组,由科级领导带队,深入到各乡镇进行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全区应查已婚育龄妇女39169人,受检率为97%,查出患病1627人,其中患生殖系统疾病871人,患乳腺疾病756人,治愈1249人,服用叶酸制剂的已婚育龄妇女数达8759人,有效降低了妇科病(性病)、出生缺陷发生率。全面实施 “优生促进工程”。婚前医学检查工作,个别群众一直不接受,加之检查地点与婚姻登记地址相距远,群众不方便,为此,榆阳区在大力宣传的同时,实行婚检免费政策,区人口计生部门与民政部门商定,把婚姻登记所迁址到区计划生育服务大楼,设立“一厅”(婚姻登记厅)“两室”(免费婚前检查室和免费孕前优生筛查室)联合办公,建立了婚姻登记、婚前检查、优质服务工作机制。区计生服务站技术人员先对新婚对象进行免费婚前检查和孕前优生筛查,并出具婚检证明,婚姻登记所凭婚检证明办理婚姻登记手续。目前,免费孕检人数达8200人,主动婚检对象4350对,查出暂不宜结婚患者38人。同时,投资50万元,装修改造了区服务站两间临街门市,办起了全市第一家生殖保健品优活门市,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和有偿提供为一体,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宣传倡导机制趋于完备。突出教育先导作用,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及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创新宣传平台,丰富主题宣传。区、乡建立了28条以综合改革为内容的宣传“一条街”,创办了310期专题板报,悬挂了300条横幅标语,制作了电视专题片和活动展版,刷写了2460条固定标语,制作了150块大型喷绘标语牌。举办了5场知识竞赛,印发了10万份宣传资料,区广播电视台开设《希望的田野》专题栏目,专题报道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进展情况及工作动态。现在全区95%的农村独男户和城市居民自觉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群众对计生知识知晓率达90%。

四是畅通途径,广泛参与,群众自治机制规范有效。结合全区统筹城乡发展和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全面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按照“因地制宜、巩固提高、创新发展、打造诚信计生”的工作思路,在芹河乡张滩村就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搞了试点,针对该乡镇区域优势特殊,土地价格提升,村民暴富,存在违法生育的现状,多次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把制定《自治章程》的讨论、酝酿过程全部交给了群众,最终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制定了独具特色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协议合同》,在绝育措施落实上,违法生育监督上,重点体现互相监督的作用和责任。这一成功经验与做法在全区得到了全面推广。目前,在全区基本形成了“《章程》揽全局、《合同》管到底、监督作保障、服务都满意”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村级计划生育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通过评估验收,全区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村已达到了90%。

三、政策推动,利益导向,改善民生

建立了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等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切实维护保障计生家庭和育龄群众利益。2011年,为落实兑现优惠政策,投入近3000万元,让更多的计生家庭得到实惠,使更多的群众真正感受到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优越性。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兑现优惠政策。全区23028名独生子女保健费由过去的每人每月5元增为每人每月50元,兑现资金达1420多万元。0-5周岁的孩子有病在区级以上医院住院后,住院医疗费在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加20%;对236名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绝育户女孩实行中考录取分数增加20分的优惠政策;9500名干部职工独生子女(0-18周岁)保健费,在省财政明确取消了预算,不予兑现的情况下,经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由区财政预算兑现,继续享受每月50元的保健费,每年兑现570万元;在农村林权改革、土地划拨上,计生部门与林业部门共同协商,研究决定,对“两户”计生家庭多分配一个人份的份额,仅此一项,一些城区乡镇“两户”家庭每户每年比其他家庭多收入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在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区委、区政府出台印发了相关文件,向计生家庭倾斜,计生户在移民搬迁中得到了受益,95%的计生贫困家庭危房得到了改造;农村独生子女、双女户女孩考取大学后本科录取的,每人一次性资助5000元。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兑现,使广大计生家庭经济上得到了实惠,生活得更有尊严,解除了后顾之忧,提高了广大群众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自觉性。

二是提高计生干部待遇,稳定计生队伍。计生干部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提高待遇问题一直没能解决,榆阳区以综合改革为契机,经区人口计生局提案申请,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研究同意,31个乡镇、办事处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副乡镇长(主任)已享受正科级工资待遇。全区各企事业单位计生专干和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全体领导干部,每人每月享受60元计划生育岗位津贴。农村910名中心户长工资报酬每人每月由30元提高到50-180元,城市社区440名居民组长工资每人每月由100元提高到300-800元。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干部,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优先提拔使用,特别突出的可破格任用。

三是扎实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创业工程,使受助家庭经济收入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明显改善。特别是针对农村民营企业雇佣农民工多,便于帮扶计划生育家庭发家致富的实际,在岔河则乡陕西大地种业有限公司建立了“公司+基地+计生户”的计划生育管理机制。该公司在选择制种农户上,优先选择岔河则乡及周边各乡镇的计生户5000多户,并免费发给计生户制种用的种子、农药、地膜等。这些计生户凭制种人均收入上万元,有的以此积累资金,扩大规模,发展种养殖业,成为致富能手。 “公司+基地+计生户”的家庭创业模式和优先帮扶计生户发家致富的做法,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肯定与表彰。

篇5: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工作汇报

一、围绕中心创新举措,服务发展大局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在全省区县中率先开展了天府新区双流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完成了《xx区双流区域人口发展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为天府新区双流区域的各项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深入落实县党代会提出的“幸福双流行动”,在全市率先启动“XX县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受到了省市人口计生委领导充分肯定和《中国人口报》、《天府早报》等国家、省市主流媒体关注。三是服务统筹城乡发展大局,深入实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彰显了“城乡一体、民生为本、少生优生促民生”的改革特色,进一步巩固了创建成果、提升了示范作用。

二、全面实施民生工程,计生政策惠及更多群众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家庭享受惠民政策覆盖面和充分度进一步提高。一是全面兑现各项计生家庭奖励扶助金2531万元。其中,奖励扶助金1292.9万元、惠及1.35万人,特殊困难家庭扶助金216.5万元、惠及1695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1019.9万元、惠及17万人。二是在全市率先出台计划生育家庭孤儿关爱扶助制度,全年为13名扶助对象发放15600元,实现了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制度全覆盖。三是进一步深化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2012年,全县共投入计生“三结合”帮扶资金100.3万元、惠及1461户,帮扶家庭年收入比上年增长30%。四是实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创新开展“生育关怀·扶助孤残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之“心联安康家园”项目,着眼于关怀帮助特殊困难群体,为全市提供了“灾区孤困儿童青春期健康心理援助”新模式。

三、计生技术服务优质高效,优生促进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深入推进“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开展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为16万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免费“三查一治”和生殖健康普查服务,服务率达95%以上,药具术后随访达95%以上,落实综合节育措施及时率达90%。二是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进一步加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7872对计划怀孕夫妇、检查覆盖率为85.1%,为251对符合高危人群条件的待孕夫妇提供优生咨询,邀请华西医大附属第二医院优生咨询专家为45例重点高危对象进行个案咨询指导、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服务面达100%。三是鉴定分级全县计生手术并发症患者64名,并确定为特别扶助对象,建立了并发症患者扶助长效机制。

四、流动人口管理切实加强,均等化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是在西航港开发区、蛟龙工业港和仁宝、纬创等重大产业园区设立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窗口,开展流动人口计生事务全程代理服务,积极探索建立重大产业项目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管理模式。二是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实效。全面实施流动人口“长效措施奖励”、“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住院分娩补助”和“新市民健康倍增计划”等多项利益导向机制,流动人口免费避孕药具获得率达95%、生殖健康普查和咨询服务面达95%、已婚育龄妇女免费孕情检查率达93%。建立了流动人口计生困难家庭扶助计划,开展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就业培训等权益维护工作。三是流动人口计生区域协作得到拓展,信息采集、更新和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登记率87.5%,综合服务率93.5%。

五、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结合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全市人口文化新亮点,“婚育新风进万家示XX县”成果进一步巩固。2012年,在东升、胜利、兴隆打造示范性的人口文化社区3个,开展了“计生幸福家庭行动”、“科技活动周”、“世界人口日”等大型集中社会宣传活动,新制作发放了《计生幸福家庭宣传折页》等双流特色人口计生宣传资料25万余份。二是以计生服务站为重点的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加强了计生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3名。“科技大练兵活动”荣获全省集体二等奖。三是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完善了基础数据库,规范信息采集、交接、反馈和应用程序,开展信息补录和完善pip系统基础数据工作,“三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了统计数据监测点和目标运行日常监控,人口计生统计数据和整体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四是依法行政能力和诚信计生建设深入推进。规范了违法生育处理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2012年无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无一例行政侵权案件和因执法不当引发的恶性事件。积极开展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活动,全县基层群众自治面达100%,合格村面达85%以上,胜利镇白塔村创建成为全省示范村。

六、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政风作风展现新面貌

篇6:县人口老龄化调查汇报

情况汇报

(2017年9月7日)

尊敬的桑处长,督导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代表**县县委、县政府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县的关心和厚爱表示诚挚的谢意。

2017年,我县人口计生工作,按照市对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要求,以“谋全局、抓改革、求发展”为目标,以“强基层、惠民生、建机制”为抓手,为促进**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就2017年人口和计划生育重点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人口计生主要指标完成良好

全县辖6镇7乡,306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人口17.7万人。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全县共出生849人,政策内出生832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8%,全县共出生二孩396人,占全县出生总数的46.64%。出生人口性别比105,人口计生各项指标完成良好,两孩政策平稳落地。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领导重视,财力支撑提供保障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今年3月份召开了全县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安排部署2017年人口计生工作。6月份召开了全县人口计生领导组(扩大)会议,针对全县人口计生工作进行半年总结,查摆问题、制定措施、部署下半年工作。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不定期听取卫计部门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整合到乡镇卫生院后,将原计生服务站站长任命为卫生院副院长,具体分管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工作,使人口计划生育机构变更但力度不减。同时,采取以会代训、外出参训、轮训学习、跟班学习等形式提升计生干部的理论知识及业务技能,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三是提供财力支撑。在我县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全力保障人口计生经费投入,按照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与上投入水平持平,确保了计生家庭奖励经费、在岗离岗村级服务员待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经费、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经费足额预算。2017年,我县共列人口计生事业经费预算452万元,为搞好各项工作提供了财力支撑。县财政筹资解决了29个贫困村卫生计生室建设资金247万元。

(二)卫计融合,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1、县乡村三级资源有效融合。一是实现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资源融合。在机构和人员整合的基础上,整合服务器材,增强服务功能,实现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婚前检查同步开展,健康检查与疾病筛查并进,实行群众随到随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二是实现乡级卫生计生行政资源融合。在乡级组建“卫生和计划生育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配备14名行政编制助理员,承担卫生计生行政管理,落实卫生计生法律法规、信息统计等职责。三是实现村级卫生计生资源融合。融合村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和计生协会员之家资源,实现场地资源共享共用。村医和村计生服务员共同做卫生计生、健康教育、健康扶贫等工作。

2、计生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全面强化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科室建设,实行了计划生育科、妇保、儿保、防疫等科室规范标准分设,实施了计生宣传发动,卫生随访服务等制度。截止目前,我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568对夫妇;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完成419人;“两癌”筛查中宫颈癌筛查完成5000人,已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乳腺癌筛查1000人;免费发放叶酸1400人2628盒;新生儿代谢四病筛查783人,发现异常需复查人数14人,耳聋与48项遗传性疾病筛查756人,听力筛查636人。按照要求,8月份在县妇幼计生中心正式启动婚前医学检查,现已检查26对。

3、信息化管理基础得到夯实。长期坚持县公安、卫生、民政、人口计生等部门信息互通制度,每月6日互通出生上户、新生儿出生实名登记以及新婚登记等各自信息。健全完善宣传倡导、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十化”模式建设,规范乡村两级“八档”、“四帐一手册”的应用。定期对乡镇信息比对和网络版运行情况进行监测,按月进行指标通报。2017年6月,对全县13个乡镇前半年计生妇幼工作进行全面督查,现场反馈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召开专门会议通报了督查情况,明确了整改期限。从2017年9月起将实行旬报制,推动全县各项指标均衡发展,不断提升人口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

4、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有效强化。积极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流动人口联席会议制度。今年4月3日和8月16日,分别组织县综治、公安、卫生、工商、人口计生等部门开展了流动人口登记、清查验证,宣传服务、上门慰问等工作,同时,全面开展了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健康档案、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六项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使流动人口同样享受均等化服务。

5、人口文化建设进一步引深。一是县乡村人口文化阵地进一步夯实。对县级人口文化休闲园内设施进行了维护、翻新,增加了卫生健康理念和婚育新风内容,对宣传版面内容进行了更新。在新店、段柳等乡镇建起了新的人口文化活动广场(园、苑),宣传一条街,各村因地制宜建设了文化大院和活动广场。二是文艺宣传实现经常化。为把“全面二孩”等新的人口计生宣传到家喻户晓、众人皆知,我们在县乡村举办《新条例》实施专门培训班的同时,委托县文化宣传队常年深入乡村、单位、街道进行宣传,把人口政策带到村庄院落,群众当中。通过印制发放《人口法》、新《条例》等宣传展板、宣传图册、健康知识读本、便民服务手册、宣传折页多种宣传品,向群众宣传健康知识。利用重要节日,组织队伍走上街头,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群众咨询,进行健康体检,全面为群众服务。

(三)关注民生,优质服务向纵深推进

1、严格落实计生奖扶政策。一是认真落实奖励扶助政策,通过摸底登记、申报核实、审核确认,我县2017年“4+2”奖励对象3506人、奖励款250.15万元。二是继续实施为机关事业单位领证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每人发放一次性3000元的奖励金,续奖兑现城镇无业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奖励费,实现奖励扶助全覆盖。

2、开展生育关怀“服务面对面”活动。开展了关爱困难计生家庭、关怀流动人口等活动。2017年春节以来,先后慰问35户计生困难家庭、14个计生特殊家庭;为4名大病计生家庭发放救助0.8万元;筹资11万元为全县计生家庭、计生专干落实了意外伤害参保续保。全面启动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确定新店镇新店村、南池村为试点,全面推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与村卫生室融合发展,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3、实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精准关怀。在7月份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期间,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全部纳入贫困人口,实施精准关怀帮扶。向17户20人计生特殊家庭在县医院设立就医绿色通道,优先享受就医挂号、缴费、住院等政策,免收普通门诊诊查费。同时将计生特殊家庭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免费办理一份200元的住院护理险、赠送一份生日蛋糕。

4.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将生育三孩及以上子女的再生育审批主体全部下放到乡镇,生育一孩、二孩的夫妇要求办理生育服务证的,可以在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办理,实行了村计生服务员代办证制度,极大地方便群众办证。在办证大厅增加了政策内生育夫妻免费享受增补叶酸、孕前优生健康、婚前检查、产前筛查宣传等便民服务内容。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将生育登记服务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母子健康手册发放、住院分娩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母子健康手册发放,多渠道提高生育登记率和登记及时率。全面推行网上生育登记、一站式服务和承诺制,优化再生育审批流程

(四)依法管理,全面强化法制建设

严格计划生育审查“一票否决”制度。全面规范各类计划生育情况审查。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共审核单位274个,先进个人等审核407人,提拔干部审核106人。对未过限制期2人实行了否决。同时,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内容融入“村级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公约”,发挥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作用。全县先后有20个行政村被国家和省市表彰为村民自治示范村。2017年,郭村镇申报了省级基层群众自治示范乡镇,郭村镇石板上村、册村镇下湾村申报了省级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下一篇:小学升国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