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获奖教学设计

2024-06-13

自然之道获奖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自然之道获奖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含设计意图、教学反思、专家点评)概述本单元以“自然之道”为专题,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大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二)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略读,粗知大意。

(三)习作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四)口语交际

.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2.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二)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略读,粗知大意。

(三)习作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四)口语交际

.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2.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框架问题基本问题大自然给我们什么启示?单元问题

1、大自然的一切事物是怎样互相联系的?

2、不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3、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有何意义?内容问题

1、侦察兵幼龟被嘲鸫啄食时,看着焦急的我们,向导为什么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2、在我和“同伴”的呼喊声中,向导救了侦察兵幼龟,是做了好事吗?

3、侦察兵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这意味着什么?

4、救了侦察兵幼龟,为什么反而害了整个龟群?过程

一、预习。(第一课时完成)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认真预习《自然之道》

1、标出自然段、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在我要求认识的生字上面注上拼音。

2、找出中的多音字,并组字。

3、把难记的生字,找出来,写在预习里。

4、把课文读通顺。家长检查评价,把孩子的表现填在评价表上。(要求:家长签名。)

5、各小组分工合作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与本组课文相关的内容。收集揭示大自然规律的资料。阅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等单位联合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查阅《科学发展观──大自然的警示和启示》并上存本班论坛展览共享资料。查阅更多的以人类对自然的探索、认识、感悟、利用为主题,以科学进步和技术发明的有趣故事及人类违反自然规律办事受到惩罚的故事。(用评估学生需求的评价表了解学生预习中对与本课相关资料收集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情况。(第一课时完成)读通课文,把握本组课文的内容。透彻地把课文读熟,通过范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能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准确到位,对的感悟才能有个性。让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层层提高要求,阶梯上升,循序渐进。

(二)小组同学交流预习成果,概括出学习本组课文的阅读方法和要求。第一步:自主读书,先好好的将课文读几遍,然后再读扫清障碍,具体要求:(1)你发现了哪些生字,你会读会写了吗?(2)你发现了哪些难懂和不好读的句子,你读顺、读懂了吗?(3)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包括问题)请批注在书上。第二步:同桌间、师生间进行交流。(1)两人一组,相互将课文读一遍,相互指出对方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2)交流自读时的收获:认识了哪些生字?有什么其他的发现等。

[设计意图]

本环节先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然后按照这些方法去实践,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方法的形成和巩固。在明确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顺,以便对课文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

三、互助交流。(第一课时完成)

1、同桌或者小组之间交流一下各自的收获。

2、全班性交流。(1)你能流利的朗读吗?(师:指名学生朗读片断或朗读全文)(2)检查学生对生字掌握的情况(出示)。(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将课文读顺是理解课文的前提,因此,本环节的训练重点仍然是引导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在此基础上整体地感知整组课文的内容。

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全班讨论本单元的基本问题。、学习小组围绕课文内容,讨论框架问题中的内容问题。、全班汇总,总结出本单元的内容问题。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注:整个过程中,用加分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课时《自然之道》

一、温习

知“道”

1、出示课文生字新词,巩固生字新词识记情况。幼龟

沙滩

侦察

嘲鸫

啄伤蠢事

返回

海鸥

棒球帽

企图欲出又止

无遮无拦

若无其事

踌躇不前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鱼贯而出

极不情愿

愚不可及

争先恐后

后悔不已

饱餐一顿

2、复习课文主要内容。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争先恐后

后悔不已

饱餐一顿我们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咬啄时,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从巢中,我们明白自己干了一件()的蠢事。结果让食肉鸟,真令人()。

二、精读悟“道”。思考:课文共写了几次救小海龟?(快速浏览课文)写第一次救小海龟是哪些自然段?(3、4)写第二次救小海龟是哪些自然段?(5至8)

(一)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我们的焦急;向导的冷淡。(第一次救小海龟)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用心去感悟,并把其中的内容变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1、示小海龟图,问:如果你是小海龟,你会对向导说些什么话?

2、假若是你救了这只小海龟,你现在心情怎么样?Δ体会“极不情愿”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师:向导是极不情愿地救下这只小海龟的,当我们焦急地想去救小海龟的时候,向导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出示思考题:Δ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因为他是个生物学家,这样的情况见得多了,弱肉强食,他明白这是自然之道。)Δ在我们不停地呼喊之中,向导是怎么做的?(1)出示句子: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2)出示句子:向导非常不愿意这样做,因为他知道:

(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可以用上如果„„就„„)从中让学生明白冷淡背后的热情。[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深入仔细地读课文,在问题的引导和疏理中理解课文。自主学习中还特别注重了开放性,给了学生一个更自主发挥的引子和空间,有利于学生阅读个性的培养。

(二)学习5至8自然段,体会我们从震惊到懊悔;向导的悲叹。(第二次救小海龟)

1、师:向导在我们的极力要求下,极不情愿地把小绿龟送到了大海。我和同伴们都以为,给了小海龟一个幸福的家。然而,我们万万没想到,救了这只小海龟,却成了一个悲剧故事的开始„„让我们一起看看第二次救小海龟的内容。

2、出示自学要求:请自由读5~8自然段,思考我们因什么而震惊,并用“~~”出相关的语句。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学习情况。我们震惊,是因为:(1)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2)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3)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他们可以饱餐一顿了。(4)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5)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重点讲解:口中之食

这里的食物是什么?相关的句子)师激情描述:斑斑点点的血迹,支离破碎的尸体,这惨不忍睹的一切让人触目惊心,还有那奄奄一息的小绿龟,正艰难地向前移动,最令人揪心的是还没有到大海就消失的一串串稚嫩的脚印。食肉鸟:这时候,天空中食肉鸟发出欢快的叫声”。还可以是怎样的叫声?(快乐,得意,满足,刺耳)老师引读,天空中欢快的叫声和沙滩上惨不忍睹情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4、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当时沙滩上残忍的一幕。并补充句子,练习说话。从而体会到“我们”当时看到这样悲惨一幕的心情。在明媚的阳光下,在那金黄的沙滩上,成百上千的幼龟带着一份向往,带着一份期盼爬向大海,可是,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5总结:看到这一切,我们才明白: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好心办坏事)

6、目睹这令人揪心的一幕,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地震撼,我也听见同伴那呼天喊地的叫声,从文中找到这句话。出示句子:“天哪”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让学生不停地读,在读的过程中,评价:读出我们的后悔、自责、悔恨、痛苦、内疚、悲惨。我们只能做什么?

7、体会句子:“向导一边走一边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小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向导又是怎样说的?(2)向导救了一只小海龟,却伤害了整个龟群,他发出这样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个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如果把最后一句话的“悲叹”换成“感叹”,请你比较一下用哪个词更恰当?请大家看投影,一边读一边细细体会。向导一边走一边感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向导一边走一边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悲叹:更能体会向导惋惜、懊悔、难过的心情。)师:尽管我们奋力抢救小海龟,来弥补我们的过失,但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们的心情依然()学生补充(悲伤、沉痛、难过、后悔)

三、转换角色,想想说说。当巢中幼龟得到错误信息结伴而出时.那只被向导救起的“侦察兵”幼龟正在海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被食肉鸟尖锐的嘴巴啄食、嘶咬着„„同学们,假若你就是那只“侦察兵”幼龟,你会„„

“侦察兵”幼龟()地对嘲鸫、海鸥、鲣鸟说:“

。”“侦察兵”幼龟()地对“我”和同伴说:“

。”“侦察兵”幼龟()地对向导,说:“

。”“侦察兵”幼龟()地对人类说:“

。”

四、回归整体。(欣赏视频,再次感受一下一幅幅让人震惊的画面。)

五、谈谈学习收获。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大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我们要按大自然的规律办事。如果不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2、互相评价。反思一下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你认为本组谁最有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以评价自己)

3、总结学法。回味一下,你是如何学习这篇课文的?对老师和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回顾性描述课文的表达顺序,以及向学生补充一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性认识。评价和学法小结,则有利于学生关注别人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板书)

9、自然之道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否则?

六、作业设计

1、走近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阅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3、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任何干扰,嘲鸫和幼龟之间的故事将如何发展?请试着写一写。五

成果展示,评出学习优的小组(注: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习,发表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小组长把组员的意见汇总评出优秀小组。)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精神、理念为指引,设计了这个教学案例,并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从读中感悟文本我引导学生透彻地把课文读熟,通过范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深入,对文本把握才能准确到位。让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层层提高要求,阶梯上升,循序渐进。

二、给学生自我提升的空间,共拟本课的框架问题根据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精神,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围绕课文内容,共同讨论课文的框架问题。学生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较快,能各抒己见,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我设计了“转换角色,想想说说。”让学生,从“侦察兵”幼龟的角度来看人类。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给我们人类上过的课的确很多很多。它总是以其独有的方式使我们感受到它的奇妙与深刻。我们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探究自然,了解自然,才能真正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样,在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了与科学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了学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得高。学科专家点评:雷润霞老师设计的《自然之道》课例,注意学科资源的整合。有效应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推动了课堂教学创新。授课过程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促进高级思考技巧的培养。

篇2:自然之道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及法制内容渗透。

第一课时

一分钟安全教育:天气干燥,严禁玩火;严禁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校园;严禁下河洗澡;严禁随意伤害花、草、树、木及小动物等。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自然之道)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三、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1、.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

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五、法制内容渗透:

第四条 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

第六条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

第十条 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区和水域,划定自

然保护区,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

(让学生知道,有很多法律其实就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1、.结合课文比较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2、并谈谈感受。

作者的初衷是保护动物,但由于不懂自然的规律,好心办坏事,无意间伤害了野生动物---太平洋幼龟。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Xx 小 学

篇3:《自然之道》教学建议

一、联系生活, 了解“自然之道”的大意

生活中的“自然之道”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可借助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导入:同学们, 大自然中有许多奇妙的现象:春天来了, 风变暖了, 它吹绿了小草, 催开了百花, 唤来了燕子;秋天到了, 风变凉了, 它吹谢了百花, 抖落了树叶, 送走了燕子……这些都是自然现象, 也就是课文所说的自然之道。 (板书课题:自然之道) 你能说说自己知道的自然现象吗?这样引导, 把抽象的“自然之道”变得可感、可亲, 从而为感悟课文内涵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 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

文中的“自然之道”, 看起来是单指表现在幼龟与嘲鸫间的自然现象, 其实揭示了蕴含于自然现象中的自然规律。为引导学生把握“自然之道”的含义, 可先了解“自然现象”。

1. 自读课文, 把握“自然之道”。

学生默读课文, 画出写嘲鸫与幼龟间“自然之道”的句子, 在引导交流中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 突然, 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 却欲出又止, 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 一只嘲鸫突然飞来, 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 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2)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 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一旦遇到危险, 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 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 以为外面很安全, 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再让学生反复读上面的句子, 说说文中的“自然之道” (自然现象) 是什么, 以显化“自然之道”的具体内容。

2. 转换角色, 讲述“自然之道”。

反复读句子后, 要学生以“侦察兵的自述”为题, 讲述这一“自然之道”, 使他们明白, 文中的“自然之道”是:在没有人类的影响下, 一只幼龟侦察被叼, 其他幼龟只得等待时机安全入海;一只幼龟侦察遇险被救, 其他幼龟匆忙结伴而出, 落入嘲鸫之口。

三、精读, 感悟“自然之道”的内涵

引导学生透过“自然之道”的现象, 感悟“自然之道”的内涵, 这是阅读本文的重点之一, 而“自然之道”的内涵, 蕴含于“违道之举”与“慈善之心”以及“违道之举”与“违道之祸”的内在联系中, 为此可这样引导:

1. 体会“慈善之心”。

出于对弱小者的关爱, 在幼龟遇到危险时,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 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的冷淡, 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这里的“焦急”和“呼喊”, 凸显了“我”和同伴的“慈善之心”, 可抓住关键词语, 指导朗读, 引领学生走进情境, 设身处地, 充当角色, 外化感受:

(1) 看到幼龟危在旦夕, “我”和同伴表现怎样?如果你在场, 会怎样焦急?———借助心理语言, 由人们的焦急, 体会“慈善之心”。

(2) 人们心急如焚, 可向导竟不紧不慢, 如果是你, 会怎样呼喊?———借助外化的语言, 由人们的不满体会“慈善之心”。

2. 感受“违道之祸”。

“我”和同伴“拔刀相助”一只幼龟, 并没有给一群幼龟带来好运, 反而好心办了坏事。课文通过描写幼龟鱼贯而出、嘲鸫乘机袭击、人们慌忙救助的画面, 突出了“违道之举”带来的“违道之祸”。为引导感受“违道之祸”, 进而联系“违道之举”感悟“自然之道”, 可带学生走进情境, 想象描述, 充当角色, 表述心理:

一是体会幼龟的欢乐与恐惧。可这样引导: (1) 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时, 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描述幼龟浩浩荡荡出巢, 惊慌失措逃跑的情景; (2) 如果你是幼龟, 出巢前心情怎样, 出巢后见到意外心情又怎样?———满以为万无一失, 要感谢“侦察兵”提供信息;谁料想祸从天降, 直埋怨“侦察兵”信息出错, 让学生从幼龟欢乐与恐惧、感谢与埋怨的联系对比中, 从欢乐变恐惧、感谢变埋怨的原因探究中, 感受“自然之道”与“安全生长”间的联系, 以感受“自然之道”的不可抗拒。

二是体会嘲鸫的意外与惊喜。可这样引导: (1) 当成千上万的幼龟鱼贯而出后的一刹那, 嘲鸫是怎样突然袭击的, 此刻你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描述嘲鸫袭击幼龟的情景。 (2) 如果你就是嘲鸫, 此刻心中会想些什么?当你知道其中的奥秘时, 会对现场的人们说些什么?———显化嘲鸫先前的失望, 此刻的欣喜, 从嘲鸫失望与欣喜的联系对比中, 从失望变欣喜的原因探究中明白:“违道之举”以“违道之祸”告终, “违道之祸”因“违道之举”引发。

三是体会人们的意外与悔恨。可这样引导: (1) 在嘲鸫袭击幼龟的千钧一发之际, 人们怎样救助?此刻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描述人们手忙脚乱地救助幼龟的情景。 (2)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员, 心中会想起什么?———显化人们内疚与懊悔, 使学生明白:之所以“慈善之举”带来了“灭顶之灾”, 是因为“慈善之举”实际是“违道之举”。

四、拓展, 深化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课文最后, 先写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天空是嘲鸫响彻云霄的欢乐叫声, 沙滩是人们默默无语的慢走;后写向导画龙点睛的忏悔。可引导仔细阅读, 合理想象, 有效拓展, 以深化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1. 在人物评价中灵活理解。

可这样引导:向导由衷地发出了悲叹, 联系全文, 你觉得“慈善之举”导致“违道之祸”, 谁的责任更大一些?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以促使他们灵活理解。

可这样评价向导。从“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 自然之道, 就是这样的’”可以看出, 对这种“自然之道”, 向导可能心中有数, 如果他把道理跟大家说清楚, 就不会出现文中那悲惨的结局———从这一角度看, 向导有责任;但对文中的结局, 向导肯定始料未及, 否则面对外界压力, 他不会从众而为———从这角度看, 他又没有责任。

可这样评价人们。如果人们听从向导的话, 让出洞的幼龟被嘲鸫叼走, 就不会出现文中的结局———从这一角度看, 他们有责任;但毕竟向导没有强调, 他们没有理解这里的“自然之道”, 考虑的是救助幼龟, 事出有因, 情有可原———从这一角度看, 他们又没有责任。

人物评价中, 教师可稍作点拨, 引导透视责任的“有”与“无”:有责任, 是因为他们没有依据“自然之道”去办事;无责任, 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自然之道”的内涵。这能使人物评价始终指向对“自然之道”的感悟。

2. 在内涵外化中深化理解。

嘲鸫在天上快乐地叫着, 它们叫什么?人们在沙滩上慢慢地走着, 他们想什么?向导深情地叹着, 他又叹什么?这给挖掘内涵提供了广阔空间, 可引导透视人物形象, 走进人物内心, 外化心灵语言, 从而具体而深刻地理解“自然之道”的内涵:

(1) 惊心动魄的一幕已经过去, 此时此刻, 嘲鸫那响彻云霄的欢乐叫声, 是什么意思呢?嘲鸫可能说些什么?在场的人们听后, 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在嘲鸫看来, 这是意外的收获, 这是胜利的喜悦;在人们看来, 这是放肆的嘲笑, 这是自然的惩罚。

(2) 如果你是向导, 此刻会想些什么?会对失去生命的幼龟说些什么?对在场的其他人说些什么?又会对自己说些什么?———承担责任, 陈述内疚, 牢记这一画面, 记住“自然之道”不可违背的道理。

(3) 如果你是曾经“焦急”和“叫喊”的一员, 此刻会对幼龟说些什么, 对向导说些什么, 对自己说些什么?———陈述内疚, 表示忏悔, 牢记惨痛教训, 铭记“自然之道”不可违背的道理。

3. 在形象拓展中升华理解。

篇4:《自然之道》教学随笔

删繁就简理文脉

开课仪始,我让学生听写“自作聪明”“事与愿违”,并将两个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顺势将作者伯罗蒙塞尔的感悟“人是万物之灵。当人类自作聪明时,一切都走向反面”和盘托出。“人类究竟做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让你觉得‘自作聪明’”,在问题中我引导学生阅读全文。

我帮助孩子理出了三组词语:欲出又止、踌躇不前、争先恐后、鱼贯而出(描写幼龟);颓丧、响彻云霄(描写食肉鸟);见死不救、若无其事、愚不可及、气喘吁吁(描写人类)。学生一边学习词语,一边轻松理出文本故事的三种角色——幼龟、人类、食肉鸟。然后,围绕“三角关系”,简洁有序地概括故事。

设计意图:用最直接的方式,将本文所载之“道”直接呈现,并引出核心词“自作聪明”。同时,本课的四字词尤多,散落在文中,有利于积累、理解。课标说“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在中年级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可以减轻学生的阅读焦虑,获得更好的阅读技能。

情趣盎然讲故事

教师指导朗读描写幼龟出巢段落,然后请三个学生上台表演——学生手搭手,搭建一个小小的“洞穴”,一只“小幼龟”在不时地伸出脑袋看外面的情况,想出洞,又有些迟疑。一个学生给这幅场景配以旁白:“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幼龟?

生:胆小、可爱、弱小、机警……

师:(出示问题)面对如此 的幼龟,我们人类怎么能 呢?

生1:面对如此弱小的幼龟,我们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生2:面对如此可爱的幼龟,我们怎么能视而不见呢?

生3:面对如些胆小的幼龟,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师:也就是说,面对这样幼龟,我们肯定会——

生:去救它。

师:既然这样,那刚才为什么都说人类自作聪明吗?

(生面露疑惑,摇头。)

师:现在的你还同意刚才的观点吗?——你为什么摇头?

生:我很纠结——游客救幼龟,是人之常情啊。

师:这是人类自然的一种反应,看到幼小、弱小、可爱的生命会不由自主地同情,甚至会自然地去呵护它。这是“人文之道”。(板书:人文之道)

举一反三,老师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体会,借助“太平洋幼龟”等拓展知识,总结出幼龟的“生长之道”和食肉鸟的“生存之道”,并一一排除了幼龟和食肉鸟“自作聪明”的嫌疑。

设计意图:自古文章都强调“立象以尽意”,“象”是具体的,而“意”是抽象的。在《自然之道》中,如果“自然”的形象没有在学生心中立起来,那其中的“道”必然是抽象和干涩的。此环节,紧紧扣住“幼龟”这一角色进行朗读、思辨的训练,既还原了语文文字的学习,丰满了“自然”的可爱形象,又达成对文道的思辩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深入浅出悟道理

师:(指板书)这里的三角关系转了一圈,让人更糊涂了,究竟是谁自作聪明?(生疑惑)

师:换一种问法——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面对幼龟离巢奔大海,面对食肉鸟大快朵颐,你还会“救”它吗?

生1:不会了,因为这样会害了幼龟。

生2:我也不会了,这是好心办坏事。

师:我听明白了,幼龟的生长和食肉鸟的生存,这些是不可改变的自然现象,而我们人类的行为却是可以改变的。总而言之,还是谁自作聪明?

生:人类。

师:说说人类还有哪些“自作聪明”却又“事与愿违”的举动?

生1:人类为好看,打扫森林,结果森林生病了。

生2:人类憎恶狼,喜欢鹿,就把狼杀死,结果鹿也最后灭亡了。

生3:我看过一个报道,人类为保护鱼,把鲨鱼一网打尽,结果破坏了生物链,鱼的产量大幅下降。

师:重读作者的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1:尊重自然。

生2:遵守自然规律。

师:对,这就是“道”,自然的规律,自然运行的法则……

师:(出示“道”字义)人是“万物之灵”,可是人大不过自然,也大不过“道”。如果违背了“道”,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

设计意图:学生从先入为主的“自作聪明”到全盘否定,再到这一问:你还会救幼龟吗?学生对文“道”的理解真正开始深入,“道法自然”自然引出,学生也自然理解了。

从教学悟“道”

虽然“文以载道”,但以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视角审视,文本的主要功能在于为语文的学习提供了媒介,是语文素养达成的桥梁。老师要做的是还原语文学习的本色,从“文”中学生不仅仅获得一个道理,更多的是知识、能力、情感、积累、语感、思维等语文素养的提升。

篇5:《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嘿嘿,废话几句先。

下面是我的设想,纯粹粗浅的想法:

1、师:读到第5自然段,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之道的含义,作者为什么还要写6、7、8自然段呢?

生:这三个自然段写了我们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

生:这三个自然段写了我们后悔的心情。

生:这里写了我们痛苦的感受。

2、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自然段,品味作者那份复杂的情感。

生读课文。

3、师:咱们结合插图,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场面?

生:那么多的幼龟,凶猛的鸟儿随口一啄就是一只,太危险了。

生:成百上千只幼龟啊,单靠我们9个人如何救得过来呢?好多的幼龟成了鸟儿们的美餐。

生:我注意到了无遮无拦这个词语,我想,那些幼龟真是很弱小,没有一点保护自己的能力。

4、师:是啊,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有什么感受,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

生:我找到了“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我找到了“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5、师:看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同学们,想想,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生:我们帮助了一只幼龟,却害了一大群幼龟。

生:我们一相情愿的自以为是的帮助,却在大大的伤害。

6、师:我的同伴的话会怎么说呢?

出示:“天啊!”我听见同伴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痛心的说。

生:后悔的说。

生:难过的说。

随机请学生练读。

7、师:我们还做了些什么呢?

生:救幼龟,补救幼龟。

师:带着忏悔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第7自然段,一起和同伴们救救面临着巨大危险的幼龟们吧!

生齐读课文。

8、师:(感情引读)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着。此时此刻,我们在想些什么?

生:大自然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则,好心不一定做的是好事啊!

生:我们太自以为是了。我们应该多多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才能与大自然更好的相处。

9、师:是的。(引读)我们的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生: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0、师:这悲叹里包含了深深的──?

生:自责。

生:后悔。

生:难受。

篇6:《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东莞市东城区第六小学 王后军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四年级下册第三组中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的精读课文。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这些规律面前,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呢?本文通过一群旅游者的所见、所为、所感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初衷相违背的结果。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道理。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和课程标准“个性化阅读”的教学建议,按照“感知——感悟——升华”的流程,让学生在比较、想象、朗读等语文活动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悟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初步的理性思考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2)培养学生的比较与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与比较,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体会,感受自然之道的含义。(3)通过“补白”,涵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表达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文本的感知、感悟,让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认识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言行,体会文本所蕴含的道理。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导入新课——引出“道”

1.故事导入:老师讲《揠苗助长》的故事后提问:那些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 2.引出“道”: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揭示课题《自然之道》。

3、学生读题,解释“道”。

通过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与生活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对自然之“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道” 1.初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能联系上下文、查字典、问同学等方式理解词语。

(2)检查识字效果。重点读下面词语: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饱餐一顿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2.再读——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学习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练习一: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3)练习二:选择练习一中所写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争先恐后)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我们”(气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后悔不已。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3.三读——质疑聚焦

(1)质疑:默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找出来?(2)筛选问题——聚焦: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

围绕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展开研读。

(一)我们干了一件什么事?(研读3—4自然段)1.比较体会幼龟和嘲鸫的行为。

A 扮演幼龟,表演后同学评价,重点抓住:探、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B 扮演嘲鸫,表演后同学评价,重点抓住:突然、啄、拉

通过比较了解嘲鸫的凶猛、强悍,幼龟的弱小与胆怯,让学生对幼龟产生同情。

2.比较游人与向导言行。(1)比较人物对话时的情感。

我和同伴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2)体会游客情感的变化。

重点抓住:紧张→焦急→呼喊→震惊(3)再次深入体会向导的言行。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学生在对游人和向导神态、语气、语言等方面的比较中,感受两者对嘲鸫捕食幼龟这种现象态度的差异,让学生感受游人对幼龟的保护与导游对幼龟危险地漠不关心,为后面判断两者行为的对错做好铺垫。)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通过读进一步体会游人与导游的态度、行为差异。

(二)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研读5—8自然段)1.想象补白: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伴而出”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1)播放一段幼龟从巢穴爬出的动画,画面定格在众多幼龟爬向大海的情境。想象会发生什么事情?

(让学生在想象中描绘食肉鸟捕食幼龟的情景,初步感受我们做了一件蠢事)(2)阅读课文5-8自然段后想想说话。

A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幼龟,你会怎么想?

B 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假如你就是这些嘲鸫,你又会想些什么?

(让学生在情境想象中一方面感受自然界竞争的残酷,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这种后果是因为游人的错误行为造成的。进一步感受我们做了一件蠢事。)

2.填空后比较。

A “天啊!”同伴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说:“。”(让学生在朗读与填空中感受到我们的内疚与悔恨。)

B 比较: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让学生在比较与朗读中明白:幼龟的灾难完全是由于“我们”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进一步理解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3.讨论质疑: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伤害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对于他的这种行为你是赞同还是反对。

(让学生在辩论中加深对大自然残酷竞争的认识,强化学生对“愚不可及的蠢事”的理解,从而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4. 说话小练习:用“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句式说出感受

(1)假如你就是在现场的作者和他的伙伴,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做法,哪些想法是“愚不可及的”?(找出描写“我”和同伴的语句揣摩,体会“无知之愚”)

(2)假如你就是那位生物学家向导,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想法,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找出描写向导的语句揣摩,体会“有知之愚”)

四、延伸拓展——升华“道” 1.你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写下来。

2.你接触过像文中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吗?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3.作业设计: “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自然之道

人们

拯救不救 海龟(自然)伤害保护

篇7:《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领悟“道”

1、 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筛选问题:

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在学生提出了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

3、读书释疑:

(1)指名读书。

指几名学生朗读课文,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便于作教学指导。

(2)组内讨论: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

(3)汇报交流:引导朗读、读中感悟自然之道。引导朗读的重点是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内化

“道”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大自然的启示DD“打扫”森林》,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

1、拓展阅读。

2、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

四、综合性学习(下节课的任务)

五、教学反思

篇8:自然之道获奖教学设计

师: (板书课题) 请大家读读课题, 这个题目有点文言的味道, “之”的意思就是“的”。什么是“自然之道”呢?说说你的理解。

生:自然之道就是大自然中蕴含的道理。

师:好。这个“道”除了理解为道理, 还可以怎么理解?

生:我觉得是大自然的秘密。

师:有意思, 大自然的秘密, 看不见, 摸不着, 但却真实存在着。

生:是大自然要我们明白的道理或者是要我们遵守的规则, 不遵守就要被惩罚。

师:说得都不错。这个单元是“大自然的启示”, 开篇第一课《自然之道》很有代表性。请大家回忆一下, 平时父母、老师是怎样给大家讲道理的呢?

生:一直讲, 有些唠唠叨叨的。 (众笑)

师:讲道理的方法很多, 唠叨是最差的一种。古人很擅长讲道理。例如, 老子通过《道德经》讲道理, 庄子通过寓言故事说道理……本文作者伯罗蒙塞尔则是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经历的故事让大家自己去体悟其中蕴含的道理。你觉得, 要让读者从故事中归纳总结出道理, 在写故事方面, 有什么要求呢?

生:故事要真实, 要有意思。

生:故事要感人。

生:至少要把故事讲清楚, 让人们读明白。

生:我觉得故事要暗藏道理, 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师:说得好。其中, “把故事讲清楚”是让人们读懂故事并从中明白道理最为首要的, 关键的。 (板书:讲清故事)

【评析:以“道”入课, 让学生通过读题并结合言语表达的原有水平, 简单接触“道”, 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教学一开始, 教师即将话题指向于“文”如何“载道”。学习目标直接聚焦于故事“怎么写”, 而不是故事“怎么读”。】

二、读文寻“道”

1援初读, 归纳故事大意。

师: (多媒体出示:海滩幼龟侦查嘲鸫啄食愚不可及) 请大家读读这些带生字的词。

(生开火车读)

师:用上这些词, 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生:海滩上一只幼龟出来侦查, “我们”害怕嘲鸫啄食幼龟, 就把它送到大海中, 导致大量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被吃掉, “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师:很好, 你会用关键词归纳课文内容了。也请大家试一试, 自己画出一些关键词, 然后借助它们归纳课文内容。

(生读书, 圈画。)

师:关键词没有固定, 因人而异。谁圈画了不同的关键词?

生:我画的是一组四字词语:踌躇不前, 若无其事,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自然之道。 (生借助这些词语试说故事大意, 略)

师:真不错, 只要看到这些词就基本上能说出故事大意了, 而且都是四个字的词语, 积累后也能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一举两得。要想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了解故事大意是第一步。恭喜, 你们做到啦!

【评析:既是识字教学, 又是词汇积累;既是策略渗透, 又是迁移运用。整体感知环节, 将积累、运用与阅读策略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 简洁、高效。】

2. 再读, 寻找载“道”段落。

师:全文共8个自然段, 哪些自然段中隐藏着“道”呢?

生:第4自然段很明显地讲到了自然之道。

生:第8自然段好像也讲到了自然之道。

师:很好。看来认真读, 就会有发现。

【评析:讲故事要注重语言, 要有“血肉”。因此, 在感知整体之后, 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精彩的细节上是十分必要的。】

三、入文悟“道”

1援研读第4自然段。

师:故事想要打动读者, 给人启发, 还要靠语言。特别是写成文章的故事, 更要注重语句表达。接下来请大家默读第4自然段。 (板书:关注细节)

师:这段中直接提到了“自然之道”, 我们一起读读。男生读导游的话, 女生读“我们”的话, 注意括号中的提示语, 读出对话当时的语气。

【多媒体出示: (焦急地) “你得想想办法啊!”

(若无其事地) “叼就叼去吧, 自然之道, 就是这样的。”

(呼喊) “不能见死不救。”】

(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请女生代表说说, “我们”为什么这么着急, 甚至要呼喊?

生:因为一只嘲鸫正用尖嘴啄幼龟的头, 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师:原来你是出于拯救幼龟的爱心啊。男生呢, 派代表说说为什么这样若无其事。

生:自然之道啊, 就应该是这样的。它被吃了就能救更多的海龟。

师:可是向导为什么不坚持自己的想法, 还是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

生:大家说“我”见死不救, “我”是怕大家误解, 也怕丢面子。

师:原来是这样。带着各自的体会, 自由读一读。

(生自由读)

2援研读第8自然段。

师:看看大家的好心, 究竟带来什么结果呢?

生:结果海龟死得更多, 伤亡惨重。

师:这时的向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起读读, 仍旧请大家注意提示情感的词语。

【多媒体出示: (悲叹) “如果不是我们, 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生读句子)

师:这样的结果让你有什么感触?

生:悲伤, 难过, 后悔……

师:原来, 这就是一个“好心办坏事”的故事。假如我们早就知道这一自然之道, 你会怎么说、怎么做?请先介绍你所代表的身份。

生:我是游客, 我不会让向导抱海龟进大海。

生:我是考察团的科学家, 我会静静观察。

生:我是向导, 我不会做那件蠢事, 不会管别人怎么说。

……

师:说得好。面对大自然, 人类要顺其自然, 不要刻意改变。违背了自然之道, 是要受到惩罚的。即使你是出于好意, 也可能会得到恶果。这就是“道”的力量。

【评析:此环节的教学, 教师紧扣“载道”重点段, 通过分角色朗读, 披文入情, 引导学生走进故事, 水到渠成地让学生领悟了“道”, 难点由此化解。在朗读过程中, 始终关注提示语, 揣摩不同人物不同情景下的心情变化, 此即关注“言语细节”, 仍是在研究“文”如何“载道”。】

3. 品读第5耀7自然段。

师:大家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体会, 都仰仗于作者的描写。为了牢牢记住这个教训, 请大家自由读读对这个惨痛过程的描述吧。

(生自由读第5~7自然段)

师:作者有意识地详细描写这不堪回忆的悲惨过程, 就是为了给我们留下深深的记忆。请找一找, 这三段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心灵以深深震撼?

生:“鱼贯而出”“成千上万”这些词说明海龟数量多, 之后死得也很多!

生:“愚不可及”“蠢事”, 这两个词直接说出了作者后悔的心情。没有人用这样的词形容自己, 除非是后悔到了极点。

生:我还从人们抢救海龟的描写, 如“赶紧”“迅速”“气喘吁吁”中体会到, 他们越是着急, 就说明海龟的损失越大。

师:这些都是正面描写, 请大家看看这些地方, 还有一种很特别的描写方法。

(多媒体出示:1.黄昏的海岛, 阳光仍很明媚。2.不一会儿, 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 发出的欢乐叫声, 响彻云霄。)

为什么在这么惨烈的情况下, 作者还要描写阳光的明媚, 欢乐的叫声?

生:我觉得黄昏的海岛, 阳光很明媚的景致更加衬托出海龟死亡的悲惨事实。

生:食肉鸟发出欢乐的叫声, 更加衬托出海龟死得悲惨。

师:读到这里, 你的心情如何?

生:更加悲痛, 难过……

师:这就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景致越美, 叫声越欢快, 海龟的命运越悲惨, 作者一行人当时的举动造成的影响越让人心痛。这比从正面直接说心痛、说损失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评析:本环节教学引导学生从果探因, 研读细节。在情感、情绪被充分调动、激活的情况下, 学生自悟其道, 无须教师生硬说道。】

四、出文说“道”

1援就“道”说“道”。

师:请你结合本课的学习, 说说你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生回答, 略)

2援迁移文“道”。

师:说说看, 如何借用这些真实或者自己想象虚构的故事, 让听者或是读者也能从中受益, 明白道理呢?

生:要讲清楚故事。

生:要注意故事细节, 这些细节的地方要讲得有声有色。比如写写对话、心理活动等。

生:我觉得也要适当总结一下所要说的道理。

生:我同意, 不过总结时点到为止就可以了。

……

上一篇:诗歌鉴赏写景技巧下一篇:医院文化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