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开发作业指导书

2024-06-14

模具开发作业指导书(通用6篇)

篇1:模具开发作业指导书

XXXX有限公司设备模具维修作业指导书

1目的建立规范的设备维修作业程序,减少因不规范维修作业而造成的设备故障扩大、生产延误和产品质量等问题的发生,同时提高维修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范围

2.1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模具、仪器仪表、制具及生产辅助设施的维修;

2.2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模具工程师、维护员。

3引用文件

4职责

4.1工程师职责

4.1.1制定设备、模具大修方案并实施;

4.1.2对生产线的设备﹑模具故障进行排除或维修,对设备模具异常造成的异常产品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善的方案和采取的措施;

4.1.3及时申报备件计划,保证设备、模具正常运行;

4.1.4对设备、模具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1.5配合生产和品管对质量异常产品及时进行处置(主要是MRB单,特采单的工程确认);

4.1.6对损坏或到寿命的备件进行更换;

4.1.7对技术员及维修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和考核。

4.2技术员

配合工程师工作,并对维修员培训、指导

4.3维修员

4.3.1负责对设备的维护保养;

4.3.2发现设备异常停机处理,并及时报告工程师。

5术语和定义

6设备、材料及工具

6.1螺丝刀、内六角扳手、T形扳手或活动扳手;

6.2手电钻、钻头、丝锥;

6.3铜棒或铜板;

6.4镊子、钳子;

6.5铅笔、记号笔、刻字笔和清模笔;

6.6棉布、酒精、毛刷;

6.7 卡尺、千分尺、投影仪;

6.8油石、锉刀、砂纸、抛光膏;

6.9万用表、嵌流表、电烙铁;

6.10其它专用的测量用工具、仪器仪表,校准用工具、仪器仪表。

7流程图

8流程说明

8.1点检异常

8.1.1维护员或设备工程师在现场点检时发现设备、模具故障隐患,停机并填写《设备点检问题反 馈记录》,并按点检作业指导书规定程序反馈;

8.1.2对异常设备、模具进行状态评估

8.1.2.1对设备、模具安全性、产品安全性、人身安全性进行评估;

8.1.2.2因生产需要特采生产的设备,按照《设备/模具特采管制作业指导书》程序进行特采生产。

8.1.3协调生产

8.1.3.1填写“设备故障作业单”,简要说明故障部位、现象、开始维修时间,提出停机维修申

请;

8.1.3.2如果是4台(≤4台)设备加工同一品种产品,其中有1台以上设备停机维修2小时以上,维修工程师必须通知生产工序主管,由主管协调生产及时更换夹具,调用其它设备,以确保生产;

8.1.3.3对不影响产品质量和不会当即引起机器性能恶化的隐患,可以和当班领班协商维持生产,在维修更换材料准备到位后再进行维修;

8.1.3.4针对以上三项,征得领班或生产主管同意停机后,挂出“设备或模具正在维修”标志牌。

8.1.4停机维修

8.1.4.1如果是在现场自行完成维修,则应由操作人员或品管人员确认通过后方可交生产使用,填写“设备故障作业单”或“设备维修记录”;

8.1.4.2如果公司内自修无法完成,应由主管设备(模具)工程师、生产主管、工艺工程师等共同组织紧急现场会议,按下述程序进行:

8.1.4.2.1将“设备模具外协维修报告(保修期外)”送主管部门审批 ;

8.1.4.2.2由设备模具工程师组织提出维修技术方案及提供有关图纸;

8.1.4.2.3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由设备部送外修理或请供应商来厂维修;

8.1.4.2.4外协修理完成后,要进行设备验收,并经过评估方可接受使用;

8.1.4.2.5将维修协议及维修结果验收情况存入设备档案。

8.1.4.3如果是计划大修、更换、保养需停机3小时以上时,设备模具工程师应提前一周作出计 并与生产主管,副部长沟通,尽量利用停机间隙安排维修更换。

8.1.5验证验收

设备、模具维修后负责维修的维护员、工程师必须确认状态,然后交生产由生产组长配合好试封品的首件检验,合格后品管或生产及设备维修人员在“设备故障作业单”或“设备维修记录”签字确认。

8.1.6交付生产,设备、模具状态牌“设备正常”。

8.2生产反馈异常

生产线操作人员发现设备异常后应先通知领班(生产组长)确认,如确定是设备问题按

“8.1.2-8.1.6” 程序进行处理。

8.3突发性异常

设备发生突发性异常问题应及时停机,通知维修人员按“8.1.2-8.1.6” 程序进行处理。

8.4品管反馈异常

8.4.1品管发现设备异常及时挂“停机”牌,通知维修人员按“8.1.2-8.1.6” 程序进行处理;

8.4.2同时如有产品异常开具的MRB单,应分析原因,对设备模具状态评估后将处理措施填写在MRB单上。

9注意事项

9.1设备、模具拆卸说明

设备、模具都是由若干零、部件按照一定顺序装配起来的,因此拆卸工作也要按一定顺行,以解除零、部件间的约束和固定形式。拆卸是维修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拆卸不当,会造成零部件损坏和设备、模具精度降低或丧失,甚至会使拆卸工作停顿,维修时间延长,影响生产进度。

9.2设备、模具维修时应遵循的先后原则

9.2.1先简后难。指多台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先处理简单故障;

9.2.2先单台设备,再多台设备。指对某一品种的产品而言,只有一台设备加工而且出现故障时应先处理这台设备;

9.2.3先保障重点品种,后保障一般品种。指每一阶段的生产均有重点供货品种,在设备维修时应与生产需求保持一致;

9.3设备、模具维修过程应遵守的制度

9.3.1操作人员在设备出现故障时,不得私自拆卸、调整(包括接线、换保险丝),应保持故障现场,由生产组长或领班及时报告生产主管、维护员、设备工程师,并在“设备故障作业单”中记录当时情况,以便维修。

9.3.2维修人员在进行设备维修工作时,要以维修资料和工作经验为依据,不得乱拆乱卸,草率行事,即使无故障也要按程序做好记录,并确保安装牢固,接触良好,绝缘可靠。修好后必须进行试机试模,先首检确认设备运行良好,经生产或品管确认加工质量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并认真填写“设备故障作业单”或“设备维修记录”,以备查索;

9.3.4维修过程中如果查明需更换备件,在按照《设备备件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领用备件的同时,还要查找损坏原因:

a.操作不当;

b.维修保养不彻底;

c.自然老化;

d.其它。

9.3.5维修过程中需要用同类设备的相同部件进行替换试验时,必须注意同规格、同型号,换后

必须对原机进行复原,不要出现缺螺丝、少垫片现象;

9.3.6设备零、配件计划要在检查预防过程中提前申报,不要等到坏了再提;

9.3.7维修过程中插、拔机板、更换保险要在断电状态下按同规格容量更换,并进行跟踪观察,不要带电作业,随意更换;

9.3.8设备维修调试过程中丢失的工具、螺丝、垫片等物品一定要找到,不要让其存留在机器中,以免设备在故障隐患下工作;

9.3.9拆卸作业要按规范使用工具,不要顺手拿来,只图方便;附件、夹具、附属设备的维护使用要放到与主要设备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对待;

9.3.10在维修过程中善于钻研,发现问题,并尝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能力与水平方能不断提高;

9.3.11对于疑难故障,应由设备工程师提出维修方案(对疑难故障至少应有两条以上方案),必要时可组织相关工序设备(模具)工程师对方案进行论证,然后实施;

9.3.12对疑难故障的维修过程,分管设备的副部长要及时跟踪掌握维修工作进展情况,对技术、备件等无法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向设备厂家咨询采购,并制定应急解决方案,减少产量损失;

9.3.13经过长期使用,消化吸收,需要对设备零部件的结构及基控制线路进行革新改造或重新设计加工时,要先写出书面报告,说明革新原因、革新方案及要达到的效果,报主管设备的领导同意后方可实施。工作完成后,要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写出工作总结报告,对确有效果的革新项目申请奖励;

9.4设备、模具拆卸时的注意事项

9.4.1从外部拆到内部,从上部拆到下部;

9.4.2螺钉的拆卸应按对角平衡同时拆卸;

9.4.3拆卸时用铜棒或螺钉从后面顶出;

9.4.4先拆部件或组件,然后再拆零件;

9.4.5用击卸法拆卸零件时,应垫上软衬垫,或用软材料制成的手锤、铜棒或冲棒,以免损坏零件表面;

9.4.6安装模具时应用抹布擦去机台表面的浮尘、模具底面的杂质;

9.4.7吹干保养或维修时要用气枪清理备件中的异物和灰尘,清洗备件后用气枪吹干;

9.4.8一般在拆卸时用顶丝从对角顶起要拆卸的机构或部件。

篇2:模具开发作业指导书

模具备品备件管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

1.1便于现场修模人员及时更换模具零部件,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生产需要

1.2使备件的发包、入库、领用保管和报废工作标准化,达到降低成本。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于本公司模具维修部门 3.定义

备件是指为了预防模具零件损坏,特给易损零件制作多余的数量及模具标准配件 4.职责

4.1制造部主管:熟悉本制造部的周产能、月产能状况,控制备件安全库存量.4.2库房管理人员:完善备件的补充数量;

4.2.1负责确保备品安全库存数量,对库存备品的检查、核对、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4.2.2备品的定期盘点, 保证进出有帐, 不得丢失或被盗.4.2.3呆滞品定期提报,库龄分析。4.2.4每月备品费用的结报及费用走势分析。4.2.5新建备品及非安全库存设定之备品的请购。

xxxx电子有限公司

4.2.6配合备品管理人员进货和验收备品。4.2.7及时向主管反馈备品使用状况。

4.2.8 对备品资金占用及备品安全库存提出建议。

5.程序

5.1库房管理人员需购充裕的零件柜(各柜配50个抽屉的数量),每个零件柜面积可为400MM*200MM,内分左右两排,中间用当板隔开,左放凸模;右放凹模;

5.2 在零件柜抽屉拉板面上贴上专用标签(防水、防油)写上各模具模号;

5.3 根据各模具产能情况,以配备适当数量的备件量(以下为参考)5.3.1库房管理人员可征询现场修模人员,了解那些镶块和镶针、冲头等易损坏,以备急需;

5.3.2根据所冲原材料板的厚度、所冲次数制作备件量,单个型号备件数量库存量不应多于5件;

5.4房管理人员从供运商那里收到备件,检查之后,装在密封塑料袋里,喷上防锈油,以及时写上模号、单号、数量,入帐,并用EXCEL存档,便于以后查询;

5.5对于常用备件,一定要在EXCEL档上注上最低库存量,对于低于最低库存量的备件,库房管理人员要及时提出申请,提报部门主管发包外加工;

xxxx电子有限公司

5.6对于备件的领用要有明确的规定,闲人不得进出库房,要经过现场修模负责人或相关主管核准之后方可到库房领用,之后库房管理人员到电脑上要进行重新刷新、存档并保存;

5.7库房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备件的清理、整顿,以防备件放在一起撞伤、生锈,以及摆放的前后顺序;

5.8对于常用备件和非常用备件可分为A区和B区,A区放常用模号备件;B区放非常用模号备件;

5.9对于一年以上没有定单的模具,由库房管理人员汇报部门主管,对备件采取相应的对策,并移出B区,以便腾出空间给新备件所用;

5.10在发包清单时,注明是备件时,也要适当控制交期,以使所需备件要及时入库。

6.备件管制流程

7.备件入库:

7.1备品管理员应根据发包清单的底联仔细核对工件数量、规格;(一定要是模具事业部品管检的工件,并附有品质检验报告)。7.2备品管理员经确认无误后,方可按模号、图号、数量放在贴有标签的柜子里,并要一定的防护措施;

7.3定期检查备件,一旦发现备件有异常,应立即汇报上级主管。8.备件的报废:

xxxx电子有限公司

8.1经确认不能使用的备件,要先分析原因,并写出分析报告后填写报废申请单,经技术总监签字后,方可报废。

8.2备品管理人员应汇总单月报废的备件,进行汇总分析,分清那些是正常报废,那些是非正常报废,以便于成本统计。

9.参考文件: 无 10.附录:

篇3:模具开发作业指导书

实习作业的设计是生产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有针对性开展实习任务的指引, 也是有效落实实习大纲各项任务的有机载体。实习作业设计是否科学、有针对性是实习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的关键。在实践中, 我校模具专业要求指导教师提前将实习作业布置给学生, 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作答, 并及时上交。

1 作业设计在实践中的问题

“学而时习之”, 无疑给学生布置合适的实习作业是巩固消化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指导教师往往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 而对实习作业的设计却往往重视不够。在连续几年的实习指导中, 笔者深刻感受到实习作业设计中尚存在改进和提高的方面, 归纳来说存在“四不”, 即:

1.1 与教学大纲结合不紧密

《生产实习》教学大纲是实习各环节工作开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定了实习的性质、目的、任务、教学的基本内容、目标等, 实习中各环节的实施都应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 实习作业的设计也不例外。实践中, 实习作业的设计往往不能很好的围绕教学大纲来设计题目, 作业题目不能全面覆盖大纲中规定的各项内容, 经常会顾此失彼,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质量。

1.2 与实习单位结合不紧密

学生的各项实习活动都要在实习单位来完成, 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要在实习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学生带着问题下车间寻找答案、丰富知识, 就要设计与实习单位现有设备、生产条件相吻合的作业题目, 使学生只要认真对待, 就能在实习单位得到反馈, 学有所获。对于实习单位的生产条件, 指导教师有时也不能全面了解, 自然, 设计的实习作业也不能有很强的针对性。

1.3 实践性不强

实习教学就是要体现出浓重的实践性色彩, 突出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只有这样,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实习作业答案应在实习中才能找到, 所以实习作业的设计要凸显实践性, 不应通过翻教材就能得到结果, 这样就失去了实习的意义。

1.4 评价不规范

学生对实习作业完成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实习效果如何, 对实习作业的评价应客观、公正, 切实体现学生的劳动和付出。通常, 指导教师在进行成绩评定时更多的关注实习日记、总结等, 而对实习作业的评价不够规范, 重视程度也不够高。

2 科学设计作业的特点

要克服上述缺点和不足, 就必须科学设计实习作业, 使实习作业真正成为学生深度吸收实践知识最佳途径, 成为验证理论知识的有效平台, 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科学的实习作业设计必须具备“五型”的特点, 具体如下:

2.1 兴趣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作业中来呢?我认为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个性空间,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回学生的作业兴趣, 让作业与学生的观察、合作等相结合, 并做到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发掘学生的潜力。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更应是知识的发现者。在特种塑料厂实习时, 可以设计“赛马轿车保险杠表面陶瓷质感是如何加工的?”青年学生大都喜爱轿车, 布置了这样的题目, 学生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来到车间仔细寻求答案。

2.2 合作型

合作型作业充满“人情味”, 它需要组内成员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倾听、分享、交流和反思, 加深了同学间的感情。当在长春一汽解放卡车装配车间实习时, 解放卡车的装配工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整个装配线有500余米27个工位, 同学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各个工位的了解显得很勉强, 只有同学们分别将详细记录、了解的各工位情况相互补充, 才能得到完整的装配工艺。同时, 装配线上工人师傅的通力合作更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这样的作业会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集体力量”的含义。

2.3 观察型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 学生往往会对实习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车身厂实习中, 可针对现场生产情况要求学生观察车门冲压工艺过程, 学生只有从机器人自动上料系统开始看起, 到车门产品的最终完成, 仔细观察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工艺过程才能作答。当然这类作业教师需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 要求学生观察应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多联想。

2.4 搜集型

这类作业的布置应因人而异, 作业一般综合性较强, 有一定的难度, 有时可能要应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锻炼。如在发动机厂实习时可要求学生对连杆的加工工艺进行归纳和分析。21道工序需要学生按照生产线的排布认真搜集整理, 其中, 最有特点, 实习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胀断工序和连杆的检测。通过搜集整理, 学生才能知道胀断代替传统工艺中铣断的优点。而连杆的检测采用的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检测系统, 系统可以对连杆的尺寸误差、几何误差、粗糙度、是否存在缺陷及重量等各项参数进行综合测量, 学生要想深入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 必须查阅、搜集整理各类相关资料。这种类型的作业在保证典型的前提下, 注意适量。

2.5 实践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型

作业最能体现实习作业的本质。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增强劳动观念、服务意识。可以进一步激发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往往还会有一些新的体会和发现, 这是实习的较高境界。在塑料厂实习时, 可以要求学生参与一次制品的生产过程。从下料开始, 到烘干、塑化、注射、保压、冷却、开模等各工艺过程。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 受实习单位生产条件的限制, 此类型的实习作业往往较难完成。需要学校、企业的共同努力, 为学生完成实践型作业开辟新的途径。

3 作业评价

每一份实习作业完成质量的高低, 需要教师用心去感受、去评价, 科学、公正的评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改进、提高和发展。笔者认为对实习作业的评价要坚持客观性、及时性和严肃性。主要体现在对待作业完成质量、答案是否符合生产实际方面要坚持客观性, 要客观对待每一个问题, 给出准确的评判。在对待每一阶段作业完成情况结果的公布上要坚持及时性,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这样学生才会及时了解自身的不足, 明确努力的方向, 在后续的实习中查缺补漏、迎头赶上。随着实习单位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引进, 实习中遇到的新知识、新情况、新问题经常出现, 同样的问题每一年解决的方法都不大一样, 指导教师的知识储备也不一定及时更新, 这就要求在对待陌生问题、不熟悉知识上要坚持严肃性, 不能似是而非, 对于“有争议”的问题要及时请教现场师傅、技术人员等帮助解决, 努力做到教学相长。

4 结束语

新形势下, 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不断提高, 生产实习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要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就必须要求指导教师对实习作业进行科学设计, 要求学生待得下, 努力适应车间的恶劣工作环境;弯下腰, 克服怕吃苦、怕受累的娇气;还要蹲得下,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作业题目, 要能够俯下身去, 靠近感受, 仔细观察, 认真独立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努力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针对实习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科学的实习作业设计“五型”的特点, 并就如何科学、公正对实习作业进行评价指出了明确的考核思路。科学的实习作业设计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实践知识、圆满完成实习任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模具专业,生产实习,实习作业,实习单位

参考文献

[1]张振国.顶岗实习远程指导问题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3, 15 (2) :85-88.

[2]刘宝, 农莹, 张俏莲.化学教育实习成绩定量评定方法研究与应用[J].高教论坛, 2013 (, 1) :42-47.

[3]沙莉.浅论实习教学中的严格性与灵活性[J].实训与实习, 2013 (, 2) :137.

[4]孟令坤.实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2 (2) :131-133.

[5]张红英.职业院校顶岗实习亟需教育质量控制链管理[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5 (1) :34-36.

篇4:模具开发作业指导书

关键词:模具预验收;模具终验收;冲压模具;汽车覆盖件

中图分类号:TG3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22-0093-03

目前在汽车工业中,白车身的覆盖件大部分采用冷轧低碳钢板冷冲压加工。我公司在微型客车汽车覆盖件开发的过程中,包含了模具的设计、制造和验收。模具的验收主要依靠使用方(甲方)的冲压工艺员、产品检验员进行验收,按《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技术协议》(内容包含《冲压模具技术要求》、《冲压件技术要求》等)为依据来实施。为了不断地提升模具验收水平,有必要对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开发项目中模具的验收进行总结。现论述的是冲压模具制造好之后,在批量冲压生产之前,使用方(甲方)对模具制造商(乙方)的模具验收。模具验收分两个阶段,预验收和终验收。

1模具预验收程序

模具预验收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模具预验收地点,模具制造商(乙方)的工厂。其二,模具预验收目的:保证模具在甲方工厂冲压生产线能顺利地试模,减少模具在甲方现场的调试和维修时间。其三,模具预验收前的准备工作:乙方制造的模具达到预验收条件时,书面通知甲方派员到乙方工厂进行模具出厂前的预验收;甲方在模具验收之前,乙方必须完成模具制造、调试;模具制造商至少冲压出3套合格件,且已装车调试;模具验收前乙方进行自检,将《模具检查表》、《覆盖件检验成绩记录表》、《模具明细表》、《拉深模顶杆布置图》、《冲压模具设计图样》和模具主要部件的《模具材质和硬度检测报告》提交2份给甲方确认。其四,模具预验收过程:模具预验收开始,甲方代表在现场对乙方已冲压的合格覆盖件,检查零件外观并上检具复检,将检查数据记录在《覆盖件检验成绩记录表》上,确认覆盖件合格情况;甲方代表目视检查模具外观,对照《冲压模具设计图样》,校对模具主要结构及主要尺寸,并对照《模具检查表》中的静态和动态检查的项目,在现场作逐一验收,甲方将检查记录填写在《模具检查表》中,最后判定模具是否合格。第4条和第5条将对模具静态、动态验收的检查项目和验收方法进行详细论述;在确认首件合格的情况下,模具安装在压机上完成调试工作,在正常冲压时,甲方代表观看动态验收连续冲压20件,任意抽检5件作为验收依据;模具动态验收时,甲方冲压工艺员要记录下试模时的设备型号、设备技术参数、冲压工艺参数(板料厂家、材质和规格;拉深模顶杆布置图;顶杆顶出台面高度;上压力;压边力;模具闭合高度等);甲方在验收检查中发现的模具问题、冲压件问题,乙方要就地及时解决;模具经动态验收,所冲压的覆盖件外观表面质量符合甲方提供的《冲压件技术要求》、形状尺寸符合2D图和3D数模,上检具检验,甲方填写《覆盖件检验成绩记录表》,最终判定冲压件是否合格。其五,模具预验收后的工作:模具预验收合格后,甲方技术部门填写《模具预验收报告》,由甲方代表(技术部门、质量部门、冲压车间)及乙方代表会签确认;乙方在完成模具和冲压件不符合项整改后,才能将模具发货运输;乙方交模时,模具易损备件和所有的试模合格件全部随模具一并运回;在运送时,每副模具中应装有1件工序件,每副检具上应有1件成品合格件;模具预验收结束,乙方除了预验收前已提交的技术资料以外,还应提交:《冲压工艺方案图》、各工序工艺数模(电子文档)、《模具易损件明细表》各2份。

2模具终验收程序

模具终验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模具终验收地点,使用方(甲方)的工厂。

②模具终验收前的准备工作。验收人员为甲方冲压工艺员、产品检验员,乙方模具工配合验收;按照甲方试模进度要求,乙方制定试模计划提交甲方审核;甲方提供试模的工作场所、行车和冲压生产线的设备等;模具制造商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焊接材料。

③模具终验收过程。模具预验收合格后,按照《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技术协议》进度要求,在模具交货后40天内,达到批产能力,满足甲方的冲压生产要求。模具运回甲方工厂,根据试模计划进行试冲。一般要有3轮试冲:第1轮试冲,验证模具与设备的匹配性。模具的外形尺寸、闭合高度、冲压力、压边力、顶杆过孔、顶杆行程、压板槽与冲压线的压力机相匹配;对冲压件的工艺性确认,保证冲压件质量合格、一致。甲方冲压工艺员现场跟踪,对设备型号及冲压工艺参数等做好记录,督促乙方模具工解决试模中的模具问题和冲压件问题。模具调试正常后,冲压出6~10套零件,检查零件外观并上检具检验,提供5套合格件供试焊试装。跟踪试焊试装反馈的信息。第2轮试冲,根据上一轮试冲的模具问题和冲压件问题,反馈的试焊试装问题,乙方制定模具整改计划提交甲方审核。甲方冲压工艺员现场跟踪做好记录,督促乙方模具工解决老问题,发现新问题。模具调试正常后,冲压出51~55套零件,检查零件外观并上检具检验,提供50套合格件供试焊试装。跟踪试焊试装反馈的信息。第3轮试冲,根据上一轮试冲的模具问题和冲压件问题,反馈的试焊试装问题,乙方制定模具整改计划提交甲方审核。甲方冲压工艺员现场跟踪做好记录,督促乙方模具工解决老问题,发现新问题。模具调试正常后,冲压出151~155套零件,检查零件外观并上检具检验,提供150套合格件供试焊试装。跟踪试焊试装反馈的信息。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可以办理模具终验收手续:其一,甲方对模具的验收。能顺利地将模具安装在指定压力机上,能稳定地冲出合格零件,能方便地、安全地进行操作使用。按照《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技术协议》中的规定,正常的操作条件下模具寿命≥30万冲次。其二,甲方对汽车覆盖件的验收。试冲件经外观检验和上检具检验合格后,送试焊试装。试焊试装程序依次按:5套、50套、150套。最终150套合格,才可进行批量冲压生产,批量生产达到≥2 000件,废品率≤0.3%,通过路试,解决所有的模具问题和冲压件问题。

④模具终验收后的工作。模具达到终验收要求后,甲方技术部门需出具《模具合格证》,由甲方质量部门和冲压车间会签确认。同时甲方技术部门填写《模具终验收报告》, 由甲方质量部门、冲压车间及乙方代表会签确认。此时模具终验收结束,合格模具由技术部门移交给冲压车间,模具进入正常冲压生产阶段。

3模具静态验收

根据大、中型汽车覆盖件形状的不同,一般用3~5道工序来完成冲压。在模具的验收过程中,对每一副模具都需要进行静态验收。静态验收是指模具没有安装到压机上,在非工作状态下,上下模闭合或上下模打开状态下进行的相关检验。

①上下模闭合状态下的检验。铸造标识:模具上有关产品型号、零件图号、工序号、工序名称的铸造标识应标注规范、正确,检查方法是与《模具明细表》核对。模具进料方向、正面F标记符合冲压工艺要求;铭牌:模具上的模具铭牌和顶杆铭牌应符合要求。检查方法是与《模具图样》进行核对;模具外形尺寸及闭合高度:模具的长宽高应符合《模具明细表》。模具长宽检验方法是用钢卷尺测量。闭合高度检验方法是先用钢卷尺测量模具总高,再减去存模垫块的高度;铸件:铸造模壁厚、加强筋间距符合《冲压模具技术要求》和乙方的《模具设计规范》,不允许铸件有开裂、疏松、夹砂等缺陷。检验方法为目测和钢卷尺、游标卡尺测量;压板槽:为了将模具快速可靠地安装在压机上,要求上下模座的压板槽与冲压生产线压机的T形槽相匹配。压板槽宽度×长度为40 mm×80 mm,尺寸偏差为±1 mm,位置偏差为±1 mm。检验方法是以上下模座前、后面中部的缺口标记为基准,用钢卷尺测量压板槽到缺口标记的距离,用游标卡尺测量压板槽宽度和长度;油漆:模具的非加工面涂防锈底漆和乳白色面漆。压板槽、吊耳需按规定涂防锈底漆和红色面漆;起吊棒:要求模具四角的起吊棒符合设计标准,无制造缺陷。检验方法是,确定固定式起吊棒无松动,插入式起吊棒防脱环有效。

②上下模打开状态下的检验。模具材质及硬度: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材质和硬度检验的标准是按照《冲压模具技术要求》执行;模具材质:切边冲孔模、翻边整形模的上下模座材质用铸铁HT300。 当料厚≤1.5mm时,拉深模的凹模、凸模、压边圈材质用MoCr合金铸铁;冲裁模切边刃口用7CrSiMnMoV;其余冲裁刃口用Cr12MoV。当料厚>1.5 mm时,拉深模的凹模工作部分、冲裁刃口用Cr12MoV。检验时要求模具制造商提供《模具材质和硬度检测报告》,再进行核对;模具硬度:冲裁模主要是刃口部位,要求达到HRC56~60;拉深、整形、成形模的受力R角处即棱线部位,要求达到HRC50~55。用便携式硬度仪对每副模具进行检验;表面粗糙度:对冲裁模表面粗糙度,主要检查凸凹模刃口、模板上下面。对拉深、整形、成形、翻边模表面粗糙度,主要检查主圆角受力部位、模板上下面、与冲压板料接触部位。使用粗糙度对比块、目测和手感的方法检验。要求手感平滑,符合对比要求;堆焊质量:对冲裁、拉深、整形、成形、翻边模的工作部分堆焊质量检查。使用粗糙度对比块、目测和手感的方法检验。堆焊质量要求,无气孔、无裂纹、硬度达标。检验时目测无凹坑,手感与本体过渡平滑,用便携式硬度仪对焊接部位进行硬度检查;侧销:切边冲孔模、翻边模等上模的侧销能插入压料板。检验方法是将模具打开,上模座上平面向下,压料板和弹簧处于安装状态,手感侧销插入和拔出自如;斜楔与导轨间隙:斜楔与导轨技术要求为双面配合间隙0.02~0.03 mm。检验方法为用塞尺测量间隙大小或涂色检查;另检查方法用手感,检验时用手摇动斜楔上凸模的工作部位,要求各方向没有晃动现象;弹簧、冲头座、凹模镶套:拆开模具检查扁线螺旋压缩弹簧是否损坏和缺少。冲头座底面的胶要除净,否则影响冲头垂直度。凹模镶套无开裂现象。斜面、曲面上的凹模镶套要加装防转销;起吊螺孔:模具内≥15 kg的零部件应有起吊螺孔。检验方法是,M16起吊螺孔安排合适,起吊平稳;冲裁刃口:要求冲裁刃口锋利,无崩刃现象。主要的检验方法是目测、手摸。要求刃口没有发亮现象,用手指甲在刃口上擦一下,如能很顺利地刮削指甲,说明刃口锋利;内导向间隙:内导板双面间隙一般为0.06~0.14 mm且均匀,利用塞尺进行检查;圆柱销的配合:φ16 mm内螺纹圆柱销配合为H7/m6。鉴别圆柱销松紧合适的方法:当使用一磅重的手锤用不大的力去敲击时,每敲击一下就能进入销孔2~3 mm时比较合适。拔出圆柱销时,要求销和孔无拉毛现象。

4模具动态验收

模具的动态验收是指模具安装在压机上调试或试生产进行的相关活动。检查模具的安装使用情况、动作协调性、各运动部位的状态,确保模具与压机匹配,要求动态验收所冲压的覆盖件符合质量要求。

模具在压机上安装时的检验。模具外形尺寸及闭合高度、模具所需冲压力、压边力与压机匹配;T形槽用螺栓能穿过压机的T形槽和模具压板槽,并完成模具的安装;压机顶杆能穿过拉深模下顶杆过孔,要求顶杆过孔比顶杆直径大20 mm;拉深模的顶杆布置图符合压机要求。压机顶杆能有效地将压边圈顶升到要求的位置,以便凹模与压边圈对板料压边进行拉深。

各部位动作检验。要求模具各部位动作协调。检验方法为模具空载运行数次,确定没有异常响声,模具上下运动平稳,压边圈、压料板、斜楔运动平稳。

导向部位检验。要求导柱、导套部分双面间隙在0.02~0.03 mm并且均匀。检验方法为在导柱上用红丹粉涂色、运行数次,检查导柱涂色部分被磨擦的痕迹;要求外导板双面间隙在0.08~0.13 mm。检查方法为,调整导板进入配合时,使用塞尺测量;另在上导板上用红丹粉涂色 、运行数次,检查下导向着色情况,以及拉毛、局部磨亮的情况。

工序件定位检验。工序件分平板件和成形件,要求工序件定位稳定、准确,操作便利,有防反措施。检验方法为观察工序件与全部定位面的接触情况。用手摇动工序件,要求各方向没有松动现象。

贴合率检验。拉深模的凹模与压边圈贴合率要求≥90%;检验方法为以凹模为基准,在凹模压料面上用红丹粉涂色,点动压机向下运行一次,起模后检查压边圈着色情况。

反侧压块竖直面的检验。要求反侧压块竖直面无间隙。检验方法是在反侧压块竖直面上用红丹粉涂色,点动压机向下运动一次,检查涂色是否被均匀地挤掉。

拉深模下死点检验。要求拉深模完成拉深到达下死点时,压边圈下部与下模座的刚性限位器间隙在0~0.3 mm。检验方法是先完成模具调整,拉深工序件完好、筋线饱满,模具拉深到位且拉深工序件到底标记深0.2~0.3 mm。工序件暂不取下,在下模座的刚性限位器上涂少许机油,然后点动使模具向下运动,观察压边圈下部是否与刚性限位器接触沾上机油。如间隙较大,可在下模座的刚性限位器上放铅丝或铅块,冲压一次,最后以冲压后的铅丝或铅块厚度调整下模座的刚性限位器高度。

冲裁间隙。要求冲裁间隙均匀,合理。检验方法是从冲裁断面和毛刺来分析判断。冲裁间隙与材质、料厚有关,按乙方的《模具设计规范》确定。

冲裁刃口切入量检验。拉深工序件切边刃口切入量要求2~6 mm。检查方法是在下模刃口侧面涂色,模具到下死点,起模后检查下模涂色部分被磨擦的痕迹。冲孔切入量的检验方法是,观察凹模中废料到凹模口的距离。

废料排出检验。模具外部刃口废料排出要求为,冲裁后不得留有废料。检验方法为试冲数次,观察废料是否能顺利切断并自由滑落;模具内部刃口废料、斜楔冲孔废料要求能自由排出模具外或落在废料盒中。检验方法为试冲数次,检查废料是否能顺利排出模具外或落在废料盒中。

托料机构检验。要求托料平稳、送料方便、不得划伤板料。检验方法为观察冲压工送料是否平稳、方便,检查板料是否有划伤。

顶料机构检验。气缸顶出技术要求为顶出平稳、零件不变形、送料和取料方便。检验方法为让气缸上下运动数次,观察运动是否平稳,当气缸顶出时,用手摇晃托料板,观察顶出机构刚性是否足够。验收人员站在冲压工的角度来体会操作是否方便;顶件销技术要求为能把工序件顶出模具形面,便于取件。检验方法为用工具压下顶件销,要求顶件销能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弹出。在冲压操作时,顶件销能顶出工序件且件上不能有压痕。

5结语

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开发项目中,当冲压工艺确定以后,冲压模具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控制模具的设计制造质量的同时,要严格按模具预验收、终验收的验收程序对模具进行有效地验收,以验证新制模具与甲方工厂冲压生产线的匹配性,对模具安全性、可操作性及冲压件的工艺性加以确认,使模具满足整条冲压生产线节拍的要求,确保冲压生产的汽车覆盖件质量合格、一致。

参考文献:

[1] 彭建声,王新华,张敬国.冷冲模制造与修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篇5:注塑模具制作与维修作业指导书

塑胶模具制作与维修作业指异书

目的:为使模具制作及维修作业能降低成本,缩短制造周期,确保模具寿命,保证产品品质。

一、制作模具编号:

1.必须在模坯外侧端面上方(方铁)用铣床加工模具编号,字高度40mm,深度0.5mm,字体为等线体。

2.每一块模板上均须用字码打上模具编号,且方向统一。

3.模具所有螺丝、吊圈孔及模具部件必须是公制规格,而付加工模配件必须是标准规格,禁止自行土制。

二、撬模位

1、每一套模具均在B板(动模板)上四个角铣出撬模位,以便FIT模及修模用。

三、码模坑:

1、非工字模胚均需要在前后模铣出码模槽,具体尺寸根据模具设计尺寸而定。

四、码模螺丝孔:

1、每套模具均要在动模底板,定模面板上开码模孔。

2、孔距尺寸需根据注射机型确定

五、顶棍孔

1、动模底须开有足够大的顶棍孔,直径Φ25~40mm

2、小型模具只需开一个顶棍孔,中型模具必须开三个顶棍孔以上,大型模具即需开五个孔 3、顶棍孔径及位置根据注射机型实际尺寸(设计尺寸)

六、定位圈

1、每套模具必须装有定位圈(即定位法兰),以便装模定位,2、定位环尺寸应根据注射机型墙板孔径确定,3、定位圈直径公差为0.2~0.4mm,凸出模面板高度最小8~10mm,4、模具与机板的定位圈(法兰)的标准尺寸100mm-0.20^-0.40mm,七、先复位装置

1、当顶针司筒与行位顶出装置相干涉时,必须在模上设有先复装置,不尽靠弹簧使顶针板复位,以免日后弹簧失效,行位(抽芯)与顶针司筒相碰撞。

2、必须在顶针板与动模板间装行程开关,以确保先复位装置有效后方可通电合模。

八、顶针板导柱导套

1、顶针板长12或以上,或工模排位偏中

2、配置较多小顶针且直径在2mm以下,3、配置较多司筒(10支以上),4、以上三种情形都必须在顶针板上加四支导柱及导套,以保证顶针平衡平稳地顶出胶件。

九、顶针板弹簧弓

1、所有模具必须上顶针板上安装四根复位弹弓,以助顶针均匀回缩,2、采用塑胶模具专用蓝色弹弓,复位弹弓两端磨平,3、复位弹弓不能压缩大于自由长度的40%需在胶件有效出模情况下在顶针面板上做四个顶出限位钉

4、复位弹弓固定,必须两端均有固定沉孔,禁止一端沉孔一端磨平面的不可靠做法。

十、自动脱水装置

1、细水口模(三板模)必须靠装有拉杆,拉条或回位销,保证水口板及A板的移动至水口

塑胶模具制品有限公司

自动脱落。

2、拉条用料厚10mm或12mm以上,3、拉条螺丝直径不能小于8-14mm,4、采用B板(动模板)面上装有4粒尼龙胶钉(尼龙拉机),效果安全可靠,经济实用。

十一、顶针动作

1、应保证在任何场合都可靠地顶出啤件,并在合模前保证不与其他模具零件相干涉地复

位,2、顶出时不能使啤件产生变形,顶白及卡滞现象迅速顶出且顶针痕迹不影响啤件外观质

量。

3、顶出应平衡且很顺,不可出现顶针板倾斜现象,顶出不应有杂音产生,4、顶出完成后,顶针应自动回缩(除特别模具外)。

十二、行位动作

1、滑块(行位)动作应顺滑,保证形件不变行,不可出现死动作,不均匀,松动等现象; 2、大滑块导滑面要开有油槽;

3、大滑块须有冷却水道;

4、滑块与滑座部分配合采用HVE6,不可过于松动;

5、滑块滑动行程长度过长时,必须在模座上增长导向,通常滑动部分长度做到宽度的1.5

倍左右为宜,抽芯时滑块在导向槽内的配合部分,要有滑块滑动部分的2/3管在导向滑槽内;

6、斜导柱孔与斜导柱配合必须留0.2mm以上间隙,禁止一样大的配合;

7、斜度导柱的角度小于行位锲紧面的斜度2度,大滑块的锲紧块,必须伸入下模15-2

0mm,以10度斜面互锁反压。

8、圆面滑块组合的型腔,纵向与锲向滑块的锲紧面的角度,斜度柱角度分别相差2度,禁

止一样度数,模具上方的滑块最终定位必须用弹弓推或拉,形式上不能用波珠,以免滑块在合模时撞伤锲紧块及斜导柱。

9、所有行位的对擦面必须加装耐磨板,对擦面长≥30mm,且宽≥50mm。细行位及行位

压板需淬火加硬52度以上,大行位按开模前的要求氮化或加硬。

十三、吊模孔

1、小型模具A、B板上下面均作有吊模螺丝孔;

2、大型模具所有模板均作有吊模螺丝孔,或都二面都要。

十四、CAV NO.:

1、一模多腔零件必须在非外露面,配合面上打CAV NO.以示区别,在第一次试模前

就打好。

2、CAV NO.字唛位置与设计工程师联系后打上为宜。

十五、料道形状

1、原则上采用O形(圆形)料道;

2、特殊情况采用梯形料道;

3、料道口的截面大小通常根据产品大小,工模内腔多少面定,具体尺寸根据模具设计图而

定;

4、料道口形状款式繁多,通常有平逢式,扁形式,点浇式,潜水式,三四爪点浇式,具体

料道口尺寸跟实际产品大小相正负,开料道口时流量要分布均匀,通常远离主流道越远料道口逐渐增大,细水口点浇式,原则上要保留有肚脐眼一般平逢入水要开料道口斜位,以免产品胶离水口后增加辅助人工工作量。

十六、异形顶针,镶件

塑胶模具制品有限公司

1、异形顶针镶件可转动时,必须做好防转装置。

2、防转装置必须可靠,单一定向,禁止二个方向定位,(包括司筒针头斜面)

十七、司筒

1、司筒所有孔必须铰光不能直接钻出,以免烧司筒柱位成形部分,必须加工出啤把,并省光以避免一圈圈或拖胶粉顶白。

2、优先采用标准司筒,严禁成形部分直径多大尺寸就用多大尺寸,司筒尺寸可小于成形柱外径尺寸;

3、为避免司筒与司筒配合出现偏心,司筒头部切割量不能超过10 mm长,在设计请购必须重点考虑确定尺寸。

十八、排气槽

1、定模板(A板)导套背面必须铣排气槽,以免形成真空影响啤塑及FIT模,增加开锁模的液压能量有损机件;

2、为保证高速注塑,需有所有模具分型面最后溶接部位及料道口尽头必须开出排气槽。3、排气槽深度见参数:ABS、AS、PS:0.03mm,PC、PE、PP、POM:0.02mm,PA尼龙0.01mm

4、为精确排气位置,排气槽可在第一次试模后再加工,开排气槽必须用磨麻或铣床加工,禁止打磨机加。

十九、工模生锈

1、模具制造过程所有加工零件在暂停加工后必须涂上防锈油,以免生锈; 2、模胚外侧在拆模后亦要喷防锈油,以防生锈,3、新模制造完毕时均不可有锈痕。

二十、顶针司筒烧伤

1、新模不可存有顶针司筒烧焊等缺陷。

2、顶针孔司筒孔必须较光。

3、顶针孔司筒针固定沉孔底部必须做平底,轴向配合间隙不大于0.15mm。4、顶针司筒与型芯配合隙孔径公差为H7。

5、顶针司筒与孔之间必须喷上高温顶针油。

6、顶针必须高于型腔面0~0.5mm禁止低于后模面.

二十一、冷却水出入标记

1、冷却水出口必须打“OUT”或“O”字唛,入口必须打“IN”或“I”

二十二、顶针头打记号

1、顶针固定板必须打上记号,记号应相同且在同一方向,以便修改模

2、镶件与固定件板之间亦必须打上记号,以防装错。

二十三、分型面高出模胚面

1、通常分型面高出模胚面0.1-0.5mm。

二十四、滑块、斜顶块退磁

1、运动部件(滑快、斜顶块、锲紧块)磨削后必须退磁,以免烧伤运动部位及在磁性吸力作用下,滑块离开后即又回原位置,当二次合模定会撞伤滑块。

二十五、流道抛光

1、流道必须抛光,严禁在流道上打凹凸,以免影响注塑流动性及啤塑外观; 2、主流道长度在结构许可的条件下小于60mm。

二十六、流道及入水是否合理

1、流道设置应保证入水平衡及减少水口料,流道转折处必须设置冷料穴;

2、优先采用热流道潜水口以节省水口用料,入水保证产品要求尽可能减少辅助人工费用。

塑胶模具制品有限公司

二十七、内外模平面必须平行,4支回针高度要一致。

二十八、水口板动作必须平衡均匀拉开,行程合理。

二十九、省模必须保证不粘模,不顶白,必须满足产品要求。

十、辅助柱(模顶、撑头)

1、模具尽量设置辅助柱、尽量设在中央及尽量大直每径;

2、辅助柱必须用螺丝固定在动模底板上;

3、辅助柱长度应长于工模方铁高度的0.1——0.25mm。

十一、冷动水

1、所有冷却水必须保证均匀且充足,冷却水直径不能小于Φ8mm或Φ3/8″,除非结构不

允许;

2、密封胶圈在加工时必须高出0.5mm;

3、做水压试验,在8Kg压力下,5分钟不漏水。

十二、氮化

1、开模前除了特定所有的钢料外,在所有工程全部完成后,必需表面氮化,氮化有以下两

个规定:

1)所有动件(包括行位、斜顶、擦穿位、斜铲)等,这些部件固定需要氮化。

2)个别工模需要全部氮化(包括PC、尼龙加铁„„等工程料,这些工模在开前必需会

特别提示全部氮化。

十三、第一次试模

1、新模具第一次试模时,模具外形必须锣上本公司模具型号及中文名称;

2、新模具第一次试模必须装有动定模标准定位件,四边各一个。

十四、新模具必须是标准模架(做模商需列出采用哪间的标准模架资料经本公司)。三

十五、新模具模芯四角位必须做模芯定位。

篇6:冲压工艺与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 程 设 计 指 导 书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设计性质是在完成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及《机械制造工艺学》后进行的针对冲压模具设计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任务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设计训练,该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目的是:

1. 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等课程所学 知识与技能。

2. 学习专业设计手册的使用,强化工程计算、绘图及文献检索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及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 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工厂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习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培养和提高模具设计的综合能力;为今后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完成典型冲压零件的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整个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应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学会应用冲压模具设计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掌握冲压成形零件工艺性分析、基本工艺计算,模具零部件设计、计算;冲压设备的选择,装配图、零件图的设计与绘制,工艺卡的编制。

三、工艺设计要点

1、零件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冲压工艺性是指从冲压工艺的角度来衡量零件的设计(包括选材,零件形状结构等)是否合理。即在满足零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能否以最简单、最经济的冲压加工方法将零件制成。零件工艺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质量、生产率、材料利用率和成本。

开始设计时,首先要了解零件的形状结构特点,使用的材料,尺寸大小,精度要求以及它的用途等基本情况,并根据各种冲压工艺的特点来分析该零件的冲压工艺性,作为制订工艺方案的依据。如认为原产品设计有不合理处,或者其工艺性很差时,可提出修改方案,会同产品设计人员,在保证产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原零件作必要的,合理的修改。

2、冲压零件工艺方案确定  计算毛坯尺寸

根据零件图确定毛坯尺寸,如弯曲零件的毛坯展开尺寸,拉深零件的毛坯形状与尺寸等。

 进行其它必要的工艺计算

根据各种冲压工序的成形极限,进行相应的其它的尺寸计算。如弯曲件的最小弯曲半径,拉深件所需的拉深次数,一次翻边的高度和缩口,胀形变形程度的计算等。

 对不同的工艺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一合理方案

对于工序较多的冲压件,可先确定出该冲压件的基本工序,然后将各种基本工序做各种可能的排列与组合,可得出多种工艺方案,并根据生产实际条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取一种最合理的工艺方案,并绘出各工序的模具结构示意简图。

 据所定工艺方案,计算并确定各中间工序的工件形状和尺寸,同时确定各工序的工件图。

3、确定出合理的排样形式,裁板方法,并计算材料的利用率。

4、计算各工序压力,确定压力中心,初选压力机

计算工序所需压力时,要使其最大压力不超过压力机的允许压力曲线。必要时,还要审核压力机的电机功率。

5、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根据上述工艺设计,将所需的工序及原材料、所使用的设备、模具、工时定额等项内容填入一定格式的工艺卡中。它既是生产作业的指导文件,也是设计模具的依据。

四、模具设计要点

1、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的确定

根据所确定的工艺方案,冲压件的形状特点,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模具的制造和维修条件,操作与安全,以及上料,出件的方式,使用设备等各方面的情况,确定冲模类型和结构。

2、模具零部件的选用、设计和计算

模具工作部分零件,定为零件,压料、卸料及出件零件,导向零件,固定零件,紧固及其它零件,若能按《冷冲模标准》选用时,要尽量选用标准件,若无标准可选时,再进行设计。此外还有弹簧,橡胶的选用与计算,某些零件还需进行强度校核等。

3、绘制模具装配图

装配图应具有足够能说明模具构造的投影图及必要的剖面、剖视图。一般主视图和俯视图应对应绘制,还要注明必要尺寸,如闭合高度,轮廓尺寸,压力中心,以及靠装配保证的有关尺寸和精度。并画出工件图,排样图,填写详细的零件明细表和技术要求等。

绘制装配图的一般步骤是:把工件图的主、俯视图画在图中的适当位置;先画工作部分零件,再画其它各部分零件;画出工件图,排样图;填写详细的零件明细表和技术要求。绘图时应与上一步工艺计算工作联合进行。总之,模具设计与工艺设计应相互照应,如发现模具不能保证工艺的实现,则必须更改工艺设计。

4、绘制模具零件图

按所设计的模具装配图,拆绘模具零件图。零件图也应有足够的投影图和必要的剖视、剖面图,以便将零件结构表达清楚。另外,还要注出零件的详细尺寸,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材料及热处理,技术要求等。工作部分零件刃口尺寸及公差按所计算的尺寸、公差标注。

五、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1、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摘要包括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依据、模具结构特点与结论。

2、目录;

3、设计任务书及产品图;

4、序言;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该类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指导思想、最终解决的问题。

5、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6、冲压零件工艺方案的拟定;

7、排样形式和裁板方法,材料利用率计算;

8、各工序压力计算,压力中心的确定,压力机的选择;

9、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的选择;10、11、12、13、14、15、16、17、模具零件的选用,设计以及必要的计算; 模具工作部分零件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模具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要求; 模具的动作说明及操作要求; 对本设计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结束语:对本次设计的心得体会及建议; 参考文献:列出本次设计所用参考资料;

六、设计步骤及进度安排

1、接受任务书(一天)

任务书由指导教师提出,其内容如下:

 经过审签的正规冲压零件图纸,并注明材料的牌号。 零件使用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生产批量。 必要的零件样品。

2、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一天)

收集整理有关该零件设计、成形工艺、成形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制定零件冲压加工工艺和设计模具时使用。具体:

 消化零件图。了解零件的用途;分析零件的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使用性

能、使用场合方面的要求。

 消化任务书。分析任务书所提出的内容及要求。

 准备参考资料。《冲压设计手册》、《冲模图册》、《冷冲模标准》  收集相关资料。生产厂设备、工艺水平;设备型号性能、规格、特点;操作工人技术水平;模具维修能力;模具制造厂设备、技术水平;设备型号性能、规格、特点;相似零件工艺、模具资料等。

3、工艺设计(二天)

按工艺设计要点要求完成

4、模具设计(二天)

按模具设计要点要求完成

5、绘制模具装配图(三天) 图样幅面及比例

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图纸幅面,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规定,选择适当的图幅。绘图比例尽量采用等大比例(1:1),这样直观性好,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放大或缩小比例。 模具装配图布置

装配图的一般布置情况如下图所示

 视图要求

一般情况下,用主视图和俯视图表示模具结构,若还不能表达清楚时,再增加其它视图。

剖视图的画法一般应按G B4458.1-84规定执行。但在冲模图中,为了减少局部剖视图,在不影响剖视图表达剖面迹线通过部分结构的情况下,可将剖面迹线以外部分旋转或平移到剖视图上,像螺钉,圆柱销,推杆的表示可用该方法。

下模俯视图,是假设将上模去掉以后的投影图。

上模俯视图,是假设将下模去掉以后的投影图。对称的模具,上模和下模的俯视图可各画一半表示。

在模具视图中,工件图和排样图的轮廓线用点划线表示,断面涂黑或红。毛坯在模具视图中的初始位置,用黑色或红色表示。 工件图和排样图

工件图是指经本套模具冲压后所得到的冲压件图形,一般画在总图的右上角。若图面位置不够,或工件较大时,可另立一页。工件图应按比例画出,一般与模具图的比例一致,特殊情况可以缩小或放大。工件图的方向应与冲压方向一致(即与工件在模具图中的位置一样),有时也允许不一致,但必须用箭头注明冲压方向。

有落料工序的模具,还应画出排样图,一般也布置在总图的右上角,零件图的下方。

 标题栏和明细表

标题栏和明细表一般放在总图的右下角。若图面位置不够时,可另立一页。明细表应包括:件号;名称;数量;材料;热处理;标准零件代号及规格;页次及备注等各栏。模具图中的所有零件都要详细填写在明细表中。 技术要求

冲模模架的技术要求,按G B 2854-81《冷冲模模架技术要求》中的规定执行。在模具装配图中,只简要注明对本模具的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即可。当有特殊要求,或不是在专业模具厂(或模具车间)生产时,要详细注明技术要求。

6、绘制全部零件图(二天)

拆绘模具零件图时,应尽量按该零件在总图中的装配方位画出,不要任意旋转和颠倒,以防画错,影响装配。模具图中的非标准零件均需画出零件图,如图凸模,凹模,卸料板等。有些标准零件需补加工处较多时,也可画出,如上模座和下模座。一般如导柱,导套,模柄,定位销,推杆,弹簧,螺钉,圆柱销等标准件均不再绘零件图。具体:

 由模具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顺序应为: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工作零件,后其它零件。

 图形要求:按比例画,允许放大或缩小,视图选择合理,投影正确,布置得当,图形要清晰。

 标注尺寸要求统一、集中、有序、完整。标注尺寸的顺序为:先标零件主要尺寸,再标注配合尺寸,然后标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图上先标注配合尺寸,后标注全部尺寸。

 表面粗糙度。把应用最多的一种粗糙度标于图纸右上角,如标注“其余3.2”其它粗糙度符号在零件各表面分别标出。

 技术要求。冲模零件技术要求,可按G B2870-81《冷冲模零件技术要求》中的规定执行。在零件图中,只简要注明对本零件的热处理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即可。当有特殊要求,或不是在专业模具厂(或模具车间)生产时,要详细注明技术要求。

 其它内容,例如零件名称、零件图号、材料牌号、热处理和硬度要求、表面处理、图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术说明等都要正确填写。

7、校对,审图。(一天) 自我校对的内容是:

-模具及其零件与冲压零件图纸的关系

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质、硬度、尺寸精度、结构等是否符合零件图纸的要尺寸、精度要求。设备选择是否合理

检查设备吨位、闭合高度、台面尺寸等有关装配尺寸与模具的装配关系。图纸

--装配图上各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当,表示得是否清楚,有无遗漏。--名细表内零件编号、名称,制作数量、标准件等有无遗漏。

--零件图上的零件编号、名称,制作数量、技术要求检查,零件配合处精度、检 查,模具零件的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表面粗糙度是否标记、叙述清楚。--主要工作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尺寸数字应正确无误,不要使生产者生产时再换算。

--检查全部零件图及总装图的视图位置,投影是否正确,画法是否符合制图国标,有无遗漏尺寸。--校核加工性能

所有零件的几何结构、视图画法、尺寸标注等是否有利于加工。-说明书是否按要求格式打印、装订;内容是否完善;表达是否正确。 教师审图

原则上按设计者自我校对项目进行;但是要侧重于结构原理,工艺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

8、整理、写作说明书(一天)

按说明书写作格式、内容要求。

9、答辩、资料归档(一天)

上一篇:减肥每天运动几个小时才会有效下一篇:《列那狐的故事》阅读考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