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电视剧

2024-06-17

历史电视剧(精选6篇)

篇1:历史电视剧

中国每个朝代都有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历史剧也很受欢迎,也很励志,下面是十大历史励志电视剧,希望大家会喜欢。

1.《大秦帝国》

侯勇王志飞主演。此剧是中国历史剧中的另类之作,全剧突出了“法治”二字。打个比方,法治观念好比一块吸铁石从桌上划过,所有历史事件便如同桌上的铁钉一般自动吸附上来,其表现手法独树一帜,观点明确,解析精辟,值得大力推荐。

2、《秦始皇》

32集大型电视连续剧《秦始皇》,当年投资额高达3000万元,也是首次全景式展示秦始皇一生的电视剧。剧中知名人物多达200个,一些宏大场面更是动用了5万多名群众演员。该剧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动用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上,下了很大功夫,甚至没用特技,全部实拍。此外,该剧还着力表现了六国佳丽的情感史和战国枭雄的智谋史。

3.《汉武大帝》

陈宝国焦晃归亚蕾主演。这不仅是汉武帝题材电视剧中最经典的,更是中国所有帝王戏中的上品。整部电视剧思路清晰,对于政治、历史、战争都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完全可以视作一部教科书。尤其是汉武灭匈奴的那几集,把战争全过程以极为细腻的手法表现了出来,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政治事件,也都描述的很清晰,实在是难得的精品。

4.《三国演义》

唐国强鲍国安主演。精品之处无需赘言,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完全以文言文做台词的电视剧,片中对于兵法、政治、谋略、人物个性的诠释与刻画都可谓登峰造极,是空前绝后的极品。

5.《贞观之治》

马跃主演。虽然李世民题材的历史剧众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糟粕,唯有这部《贞观之治》堪称精品,片中人物的表演都很真实,且忠于历史,极少虚构之处。该剧中很多演员也都是《走向共和》里的演员。

6.《武则天》刘晓庆版

唐朝贞观十五年秋夜,武媚娘第一次受唐太宗宠幸.天真浪漫的女孩一夜之间变成女人,从此饱尝了宫廷生活的无情和残酷,几次死里逃生.唐太宗(鲍国安饰)死后,武媚娘被打入感业寺被迫出家为尼,受尽x辱.后因怀孕被高宗接进宫中,其身份再次又由侍女成为才人昭仪....

7.《成吉思汗》

这是一部拍完后六年才亮相屏幕的经典历史剧,又是一部亮相了一次即被禁播的历史剧。中国历史上帝王众多,但被世界史学界关注最多的,却是那位说不清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西方史学界称之为“千年第一风云人物”、“世界征服者”,关于他的著作、书籍、文章汗牛充栋,世界各国知名首脑几乎都曾发表过对他的评价。然而,在中国,却始终没有出现一部电视剧,展现这位世界征服者波澜壮阔的一生。直到上世纪末,电视工作者才走进草原深处,在牧歌和奶香中,追寻他那踏遍欧亚大陆的足迹。

8.《大明王朝》

1566嘉靖与海瑞。陈宝国黄志忠主演。是对大明朝历史的一次精美概括,片中充盈着官场智慧与人生哲理,对于嘉靖、海瑞、严嵩等历史名人的刻画都堪称深入独到。仔细研究过后,会对如何用人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9.《康熙王朝》

这部恐怕是大家最熟悉的,收视率最高,重播次数最多,影响最大。在历史剧中,关于清朝的戏最多,原因很简单——离现在最近,可供演绎的史料、故事最多,观众最感兴趣。而在清宫戏中,关于康熙帝的最多。《康熙大帝》、《康熙秘史》、《少年康熙》、《康熙与小宝》、《康熙微服私访记》……然而,无论是陈建中的康熙、焦晃的康熙、夏雨的康熙,还是张国立的康熙,恐怕都不如陈道明的康熙深入人心,在很多人心目中,康熙就是陈道明塑造的那个形象。确实,陈道明的康熙很成功,从形象到气质都接近历史上的康熙大帝,尤其是陈道明的台词功底,为这部戏增添了大量精彩,将一代雄主的文韬武略、气魄胸怀刻画得淋漓尽致。

10.《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述说着一位大清帝王忍辱负重的血泪史,英明一世的康熙皇帝,晚年却因儿子们的夺嫡而不堪其扰,他选择了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这个为了大清帝国而奋斗,最后却暴卒在自己的御案旁大清王朝皇帝。

篇2:历史电视剧

作者:张智华

历史题材电视剧简称历史剧,是电视剧的一大类型,历史剧是通过历史故事塑造艺术形象,展示历史经验与教训,表现人生感受与社会见解。历史剧在我国以及世界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引起人们的关注。历史剧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优秀的历史剧引人深思,拙劣的历史剧受人唾骂。

历史剧应该如何编写?如何拍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正说历史,有戏说历史,有改编历史。实与虚、真与假,在剧中应该各占多少为好?历史、小说、戏剧、诗歌、散文、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等应该如何转化为镜头?这些素材怎样安排在剧中才精彩?与历史题材电影相比较,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优势与劣势在哪里?怎样提高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叙事功能与视听效果?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英雄人物与浪漫传奇

观众喜欢英雄人物,也喜欢浪漫传奇,英雄人物与浪漫传奇有机地结合,便可以确保较高的收视率。电视剧《隋唐英雄传》根据隋唐历史、《隋唐演义》等改编,隋唐英雄在民间广为流传,秦叔宝、徐茂公、程咬金、尉迟恭、罗成等十八人为李世民、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成为该剧的一条主线。该剧表现了李世民、秦叔宝、徐茂公、程咬金、尉迟恭、罗成、李靖、杨林、隋炀帝、李渊、单雄信、罗艺、宇文化及、裴元庆、李建成、李元吉、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孟海公、刘黑闼、苏定方等众多人物形象,其中三分之一个性刻画得比较鲜明。有些部分把英雄人物与浪漫传奇结合得比较恰当,观赏性与趣味性较强。如第36集,孟海公派女将黑夫人挑战,尉迟恭接战,一见黑夫人如自己一般黑,心里喜欢,擒而不杀,带回营中,黑夫人被尉迟恭温柔迷晕,答应归降,嫁给尉迟恭。其实,有关隋唐英雄的民间传说与浪漫故事比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电视剧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例如,李世民的弟弟李元霸擅长用两把紫金大锤,他在擂台上与战场上打败了裴元庆、单雄信等众多英雄好汉,被公认为天下第一条好汉,他非常高兴、得意非凡,忘乎所以,于是将两把紫金大锤抛入天空,哈哈大笑道:“我是天下第一条好汉,没有人是我的对手,只有我能够打败自己!”他话音刚落,那两把紫金大锤从天上落下、砸在他的头上,他被砸死。再如,天下第八条好汉罗成长得英俊潇洒,经常穿着白盔白甲,手握白色的长枪,骑着白色的骏马,更加显得飘逸。他擅长用罗家枪,神出鬼没,令敌人胆战心惊;尤其是回马枪,经常使他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其实,他还有一大法宝,就是他的帅气,他与武艺超过他的女将决战时,他的帅气帮了他很大的忙,女将打败了他却不忍心杀他,有的女将甚至把他抱在怀中。这些浪漫传奇故事如果恰当地安排在电视剧中,那么电视剧的看点就会增加,收视率就会提高。再如电视剧《樊梨花》是根据“新、旧唐书·薛仁贵传”与有关民间传说改编。薛仁贵征东、薛顶山征西以及薛顶山三请樊梨花的故事长期在民间流传。樊梨花是骊山老母的高徒,武功高强,长得非常漂亮,她既是英雄,又是美人,特点非常鲜明。她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逐渐了解薛顶山,并爱上了他。这个故事传奇性与浪漫色彩都很强烈,应该拍出瑰丽多彩、引人入胜的电视剧,从现有电视剧《樊梨花》来看,英雄人物与浪漫传奇的效果只出来一半。

有些历史题材已有电影,那么电视剧应该在故事的丰富性和情节的曲折性上多下工夫。28集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比电影《成吉思汗》情节曲折,细节丰富。蒙古与金国的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对成吉思汗来说是他功高盖世的一个关键,因此该剧蒙古与金国的决战用了三集。1211年秋,金国朝廷集中全国精锐兵力45万于野狐岭,企图一战而置蒙古军于死地。成吉思汗率军在野狐岭与金军决战。成吉思汗率军包围金朝首都中都,金帝派都元帅完颜承晖带五百童男、五百童女与之讲和,并献出歧国公主,成吉思汗撤兵。不久,金将胡沙虎发动政变,杀死卫王永济。新皇帝害怕蒙古再次进攻,决定迁都南京。1214年秋,成吉思汗派兵包围中都。1215年,驻守中都的金朝统帅完颜承晖自杀而死,蒙古军队进占中都。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率军继续进攻金军。这三集有力地突出了成吉思汗雄才大略、蒙古军队锐不可挡,场面宏大,气度非凡,十分壮观。但是,从头到尾看完电视剧《成吉思汗》,觉得没有预想的那么引人入胜,其中有几集显得比较平庸,不论是英雄人物方面,还是浪漫传奇方面,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缺乏回肠荡气、淋漓酣畅之感。

二、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

有些历史人物在史书上记载很少,有些历史故事比较简单,如果仅仅据此拍成电视剧,那么会显得单调乏味。有关历史人物的民间传说则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因此应该把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水乳交融地编织在一起,构成多姿多彩的电视剧。例如《宰相刘罗锅》,民间一直流传着清官刘罗锅的故事,他的智慧、他敢于也善于与奸臣作斗争、为百姓办实事的精神寄托了人民的美好理想,该剧把这些民间营养及时地吸收进来,使人物和故事有血有肉、血肉丰满,因此观众好评如潮。

民间传说常常与幽默、调侃、借题发挥乃至插科打诨形影不离,这些因素恰当地运用在历史剧中,会增加历史剧的亮点。例如《铁齿铜牙纪晓岚》,纪晓岚出口成章,妙趣横生。他嬉笑怒骂,皆有戏可看。张国立扮演纪晓岚,王刚扮演和绅,张铁林扮演皇帝,都演得惟妙惟肖。

当然,这些亮点要适可而止,如果过度使用,那么就会泛滥成灾。演类似历史剧的演员应该有所变化,如张铁林、张国立开始演的几部清代戏如《康熙微服私访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受到人们好评较多,但后来演的几部清代戏如《布衣知县梵如花》还是同样的套路,故事的开头、中间、结尾都能预料出来,主要演员主要招式没有什么变化,那么人们逐渐就会失去新鲜感了,觉得比较庸俗无聊。

有关文化名人的电视剧既要基本符合他们的大事年表,又要根据民间传说虚构一些情节,这样才会好看。例如,唐寅即唐伯虎是一位书画名家,其人、其字、其画都是真实的。他与秋香的故事浪漫有趣,他与皇帝以及宁王的关系可能是子虚乌有,20集电视连续剧《秋香》把这些故事综合起来,在情节与细节方面动了许多脑筋,突出了唐伯虎与秋香(即陆昭容)都爱美的心理。唐伯虎想找一个漂亮的妻子,陆昭容想找一个英俊的丈夫,唐伯虎因为听了传言陆昭容长得丑而逃婚。陆昭容在不知唐伯虎长得怎么样时迟迟不肯上轿。他们因为追求美而发生了误会,也因为追求美而相互爱慕对方,从而演绎出一连串的故事,令人捧腹。该剧把有关唐伯虎与秋香的民间传说与 现代人的爱情心理恰当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大看点。

三、叙事功能与镜头设计

历史题材可表现的人物与故事往往比较多,怎样取舍?怎样安排?叙事功能与镜头设计就显得很重要。

电视剧比电影容量大,一部电视剧可以叙述几个相关的故事,当然这几个故事有主次之分、大小之别,前后有因果联系,给人以厚重深沉之感。节奏要有张有弛,有快有慢。如果节奏太慢,那么电视剧会显得冗长;如果节奏太快,那么人物与故事表现得不够充分,电视剧的优势就没有发挥出来。例如电视剧《铁血长平》在叙事方面有一些可取之处,它基本上采用串珠式结构把一系列重要故事贯穿起来,逻辑联系紧密,重点比较突出,形成了几次高潮。该剧以战国后期秦赵长平之战为依据,从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和文化等几个方面展示双方的生死较量。该剧从和氏璧**入手,接着是蔺相如大智大勇、完璧归赵。而偷袭石城则是天才军事家白起的偶露锋芒。之后秦赵斗志,相如拜相,却引起廉颇不服,演绎出负荆请罪“将相和”!蔺相如三次使秦,不辱使命,为赵国赢得了休养生息之机。赵括能言善辩,颇得太子青睐。雄才大略的秦昭襄王为一统天下而废弃了母舅魏冉,范雎如愿拜相,远交近攻屡屡奏效。范雎买通缪贤,巧施反间计,致使赵王不听蔺相如的苦谏,走马换将;赵括志得意满,却被白起分兵击破。白起为了秦国利益,一夜坑杀赵国战俘四十多万。赵国震撼,赵王惊恐,蔺相如虽被罢相却挺身而出,智退秦兵;白起功败垂成,愤怒而归;秦王醒悟后又发兵攻赵,赵国已然众志成城,誓守都城。秦军不胜,白起不肯领兵,范雎和楚姬进谗言,秦王大怒,致使白起饮恨而死。蔺相如与廉颇团结一心,平原君四处求援,毛遂自荐为赵效力,信陵君窃符救赵;内外夹攻,秦军败逃,邯郸大捷。该剧故事环环相扣,情节曲折多变,蔺相如、白起、赵括等形象个性比较突出,展示了政治与军事风云变化无常,表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与社会的复杂性,内涵比较丰富,给人许多启示。

历史上有些重大案件水落石出,或者当事人、掌权者活着时人们讳莫如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案件的真相还是逐渐清晰了,然而有些重大案件始终是个谜团、难以解开,这些悬念为电视剧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武则天的故事、太平公主的故事、狄仁杰的故事都与一些重大案件有关,《大明宫词》等电视剧有所表现,受到观众关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又出新意,该剧根据主要人物、主要矛盾、主要案件的特征设置悬念。刘家庄与《蓝衫记》案件在电视剧中是重点,反复出现,《蓝衫记》有什么秘密?这是一个很大的悬念。刘家庄庄主刘查礼娶了青楼女子莹玉,几天后其子刘传林却神秘地坠崖身亡,狄仁杰由此顺藤摸瓜发现了惊天秘密。太子神秘地来到刘家庄,告诉狄公当年越王李贞起兵反对武则天,出师前留下一笔巨额财宝和物资,藏于湖州的翠屏山中。越王将藏宝图一分为三,分藏在三本《蓝衫记》中,生前曾交代李规、吴孝杰、刘查礼三人,要他们共同辅佐太子,利用这笔财富起事,恢复李唐天下。只有三人同在,三本书同时打开,藏宝图才能现身。后来,又发生了吴孝杰与许世德火并的事情,太子因此受到牵连。而且武则天皇帝的特务组织“梅花内卫”已经介入此事。狄公再次提审刘大,得知湖州已全部被“梅花内卫”所控制。太子在回去的路上遇到埋伏,落入“梅花 内卫”之手,情况万分危急。刘家庄一案的幕后人物紫袍人出现了。他杀死了刘查礼,要李规交出他手中的那本《蓝衫记》。李规要求先见到太子,紫袍人答应了他。狄仁杰为了保护太子与自己,也将计就计,掩盖了一些真相。案件错综复杂,故事引人入胜。随着案件的逐步展开,神探狄仁杰的个性被逐层表现出来,他足智多谋,果断坚毅。该剧善于设置悬念,把政治风云、案件侦破与人物心理有机地贯穿在一起,突出了电视剧的张力。

四、造型艺术与视听效果

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重视造型艺术与视听效果。重大历史题材本身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电视剧如何才能生动形象地把它表现出来,乃至达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这就需要在造型艺术与视听效果方面下工夫。

造型艺术与历史剧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南少林》,江湖**险,宫中积怨深,一段老故事,于今又翻新。该剧表现雍正两个儿子弘时与弘历为了争夺做皇位继承人而明争暗斗,泉州南少林寺以及天鹰帮的事件成为他们斗争的一些重要环节。该剧开头一系列镜头造型便展示出这种气氛。一个电光犀利、气氛悚然的雨夜,大内高手携几具头颅向雍正皇帝复命。雍正对其中一个和尚的头颅顿生错愕。原来,头颅属于闽浙一带的反贼--天鹰帮之成员。雍正预感到泉州南少林寺难脱干系。遂派弘时与弘历兵分两路赴南少林查办此事。弘时与弘历向来为了争承帝位而倾轧,心狠手辣的弘时暗派杀手潜伏在弘历行程途中,欲趁机除掉弘历。弘历得南少林俗家弟子方世玉与小和尚宝光相助逃过此劫。方世玉与化名花公子的弘历结为好友,众人欢喜,却不知打斗中宝光遗落的僧鞋已埋下祸患。该剧开头一集交代了主要人物、主要矛盾,暗示了主题,造型比较新颖,视听效果强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观众继续向下看的浓厚兴趣。再如《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表现了这位“台湾现代化之父”的悲剧人生,澄清了有些人别有用心地散布的“台湾现代化都是日本人打的基础的谎言”,真实地再现了刘铭传当年顶着朝廷和一些官员的压力和阻力,不惜牺牲个人和亲友,付出沉重的代价,带领台湾人民进行一系列开创性的基础建设等。剧中有一段表现刘铭传“抗法保台”,为了切断法军的给养,要炸掉台湾基隆煤矿。饰演刘铭传的刘德凯非常敬业,他冒着生命危险在随时可能倒塌的矿井拍戏。下一场是在法军往下冲的同时,引爆矿井,这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炸点一排排炸过后,还要炸工棚。这些镜头,有力地增强了该剧的造型艺术与视听效果,使刘铭传的远见卓识与果断作风跃然于荧屏之上。

篇3:历史电视剧

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存在问题

1.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蓬勃发展, 在进行革命理想主义教育方面作用甚大,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没有正确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即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之间的关系, 影响了教育功能与“正能量”的传播。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违背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原则, 关系处理不严肃、不理性, 单纯追求经济效益, 无视社会效益。“存在‘收视率至上’的观念。”[1]为此放弃艺术原则与社会担当, 不惜歪曲历史, 制造买点, 无端“别中生有”、随意“锦上添花”, “正说”不正, “戏说”翻天, “假说”“胡说”甚嚣其上, 形而上学, 登堂入室、粗制滥造、别出心裁, 误导观众, 毒化社会, 同时存在同质化竞争。“同质化加剧竞争势态”, [2]“低俗化是同质化竞争严重结果。”[3]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塑造社会主流意识, 对存在的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纠正, 克服极端娱乐化、低俗化倾向, 以历史之真, 寓艺术之美, 弘扬历史正义, 促进社会文明。

2.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问题原因。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即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着多方面原因, 最主要的是利益驱动、监管缺位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担负着传播主旋律的文化使命, 但电视产业化使之必须面对并接受收视率的挑战。文化管理体制转变,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不再由国家垄断, 投资多元化的趋势加剧了竞争, 观众的好感成为首选。为此煞费苦心, 一味追求收视率。“‘收视率至上’必然导致低俗化倾向。”[4]“传媒娱乐功能放大, 而教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忽视甚至被搁置。[5]这些问题与政府监管不力有直接关系。监管缺位造成不良竞争, 鱼目混珠, 良莠不齐, 唯利是图至上, “眼球”经济兴旺。随着传媒娱乐化兴起, 电视传媒片面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不良倾向, 低俗之风日益盛行。

二、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拷问设计

1.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拷问。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即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关系。“历史题材作品应该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体”。[6]“历史真实, 可以以虚补实。”[7]历史真实应该是叙述真实。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之统一, 就是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结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关系实际就是历史叙述与艺术虚构关系。艺术真实核心问题是虚构。艺术虚构是通向历史真实的思维方式和形式本体。艺术虚构虚写史实, 实写精神, 建构意象境界。“艺术虚构和历史叙述之间是对话关系。”[8]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注重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9]茅盾认为:“任何艺术虚构都不应当是凭空捏造, 主观杜撰, 而必须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换言之, 人与事虽非真有, 但在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社会条件下, 这些人与事的发生是合理的, 是有最大的可能性的。历史题材作品中的艺术虚构亦复如此。”“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真实性, 只能是依据历史生活的可能性, 遵循艺术创作的假定性原则而表现出来的‘第二自然’的真实性。”[10]“失事求似”, 达到与历史高度神似。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借艺术演绎历史真实性。“电视剧真人真事、真人假事、假人真事及假人假事的描写, 所以给人以真实感, 全靠徘徊于虚构与真实之间的本领。”[11]虚构提示历史生活蕴含的普适性哲理, 体现当代精神审美取向, 寄寓审美理想。虽然是虚构的, 却是历史的。虚构必须符合历史本真。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使命在于提供娱乐同时, 挖掘启迪当下、昭示来者内蕴, 寓教于乐, 以史为鉴。

2.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设计。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是历史剧核心问题, 应该坚持对立统一观点, 理清二者之间关系。“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徘徊在历史叙述与艺术虚构之间。艺术虚构也是一种叙述。”[12]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关系如下:首先,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全部价值体现在艺术。艺术虚构是为了传达一种审美理想。其次, 历史叙述关注的是真理性 (意义) , 而艺术虚构关注的是美感。历史剧是一种充满历史感的美感。历史剧必须摆脱客观性的纠缠。历史剧允许正当主观性。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是历史叙述和艺术虚构的碰撞与对话。“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分属不同层面, 并无必然依存关系。历史真实固然重要, 但艺术真实才是历史剧关键。”[13]。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诗, 要有当代意识, 在历史高度中见精神, 表现手法上摆脱过分求真求实倾向。意象处理历史, 走出历史烟雾, 集中刻画精神世界。向前看, 这是关键。写人, 写情, 写精神, 三位一体, 缺一不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即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设计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艺术性与政治性统一。艺术表现与表达革命宗旨、革命理性, 从艺术的角度、用艺术的手法, 以艺术的语言说明革命的正义、主题、艰难与胜利来之不易。政治性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生命线, 没有政治性, 艺术性无从谈起。要弘扬主旋律, 坚持政治为先, 实现政治宣传教育目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艺术性与真实性统一。忠于历史, 真实反映历史。真实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本质要求, 真实的表达、真实的历史更有感召力与说服力, 真实的革命历史辅之以高超的艺术表达才能打动人、教育人。泛泛的说教固然不可取, 但肆意的甚至恶意的篡改、歪曲更不能容忍。要以高超的艺术创作、精湛的艺术方式表现真实的历史, 展现历史魅力。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艺术性与严肃性统一。善待历史, 以严肃、认真的艺术笔法阐析革命真谛、弘扬革命主旨。严肃是基本艺术回应, 严肃的表达更有震撼力与视角感动, 严肃的革命历史辅之以出神入化的艺术表达更扣人心弦。虽然艺术不能还原历史, 艺术表达是对历史的再造、升华, 但囿于无知或趋于功利、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讥讽调侃偏离主题表达, 扰乱观众视线。要艺术的表现严肃的历史。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艺术性与文学性统一。以规范而艺术的语言表现历史。语言要为剧情服务, 要为艺术的刻画历史服务。现在语言运用存在严重问题, 不严肃、不规范, 过分现代化、低俗化、语言设计经常游离主题, 与剧情冲突与人物身份格格不入, 极不相符, 应该艺术的运用语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艺术性与创新性统一。深度艺术加工、锤炼与提升历史, 克服格式化、定式化, 千篇一律, 单纯说教, 不能以历史内涵吸引观众问题。格式化、同质化, 缺乏艺术感染力, 应该创新艺术形式与手法。如《井冈山》独出心裁:以情感发展为纵线, 以细节变化为横线, 纵横交织, 构成一个叙事坐标。“不管是历史的真实, 还是艺术的创造, 情感的真实是最重要的。”[14]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艺术性与演绎性统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可以参考、结合历史进行必要的、合乎实际、恰如其分的适度演绎、发挥。演绎、发挥不能违背历史、扭曲历史, 更不能毫无根据的虚构, 亦不能无中生有、毫无顾忌的杜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设计旨在克服传播误区, 实现传播功能, 提升传播品位, 还历史以真实, 寓艺术以严肃, 弘扬历史正义, 引领社会文明。

三、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完善对策

1.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完善原则。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政治性、真实性、严肃性、文学性、艺术性与演绎性原则, “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全方位实现教育娱乐功能, 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艺术观与历史伦理观, 实现历史与艺术、历史诉求与艺术回应、历史表达与艺术演绎的高度统一, 铸造中国精神, 认可中国道路, 提供文化支持。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完善具体原则如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政治性与政治主导。艺术应高扬革命正义, 唱响主旋律, 实现政治扶持目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

大学生学习动机欠缺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晓芝, 李霞, 姚善卓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山东莱阳265200)

摘要:目前, 在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现象, 本文针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 提出了有效激发和培养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策略, 对提高教学成果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字: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 作为现代社会人必须不断地学习。大学生是这个学习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

真实性与真实表达。艺术必须回应历史, 观照历史, 不能随心所欲歪曲历史。《亮剑》成功塑造了李云龙这一英雄形象。“李云龙与历史的真实是吻合的。”[15]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严肃性与严肃认真。艺术应肃然起敬表述历史, 不能胡侃、恶搞。“《保卫延安》遵循“大事不虚, 小事不拘”原则, 重演绎、轻演义, 虚实有度, 自成高格。”[16]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文学性与文以载道。艺术应以准而美的语言表现历史, 不能偏离时代, 胡言乱语、脏话连篇。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艺术性与艺术至上。艺术应出神入化, 栩栩如生, 不能老气横秋, 引人入胜才能发人深思。《我的青春在延安》以“独特的形态建构与内蕴开掘, 叙事的适应性和审美包容度使主流价值弘扬与观赏接受效应相得益彰。”[17]《恰同学少年》“尊重观众观影心理, 将青春偶像剧的经验与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有机结合起来。”[18]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坚持演绎性与演绎有据原则。艺术允许合理演绎, 但不能篡改、扭曲历史。《北平战与和》“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展现历史的真实。塑造了一个真实、丰满的傅作义形象。”[19]

2.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完善对策。

提高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质量, 发挥革命历史题材的教育娱乐功能, 国家必须进行电视产业立法, 完善电视产业立法体系, 为电视产业发展与政府指导、监管提供法律依据;加快制定电视剧科学评价标准, 引导电视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政府宏观调控, 规范制作行为, 严格剧目审批, 对严重低俗剧目进行封杀, 进行正确舆论导向, 净化、优化电视文化氛围;提高观众电视文化欣赏力, 同时设立电视产业动员与导向专项资金, 建立优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进大中小学校绿色通道, 由学校统一组织, 政府全额买单, 作为学校思想品德、国情教育与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扶持优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出精品、上品, 推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具体对策:第一、进行电视产业立法。我国没有电视产业专项法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电视剧审查暂行规定》等行政法规约束力不大。必须进行电视产业立法, 提高立法品阶。第二、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加强行政干预, 建立科学的政府监管体系。行政干预必须形成长效机制。同时, 提高电视受众文化水平及鉴赏境界。第三、严格行业自律监督。低俗化考验电视界应对挑战的能力。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协会应该加强行业自律监督, 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第四、创作者要自我约束创作者应该有正确价值取向。在满足观众需求同时, 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合理引导受众的文化需求, 恪守艺术良知, 不无原则随波逐流去娱乐观众。培养创新意识, 激发创造活力, 提高文化自信。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铸就中国精神, 汇成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44-0163-02

生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 他们所拥有知识的含金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在高等教育中, 在培养他

中国力量、认可中国道路、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革命理想主义教育方面不可或缺, 由于利益驱动、监管缺位, 在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上有悖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原则, 歪曲历史, 粗制滥造。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兼顾政治性、真实性、文学性、艺术性与演绎性, 全面实现教育娱乐功能, 克服庸俗、低俗、媚俗倾向, 坚持正确历史观、历史艺术观与历史伦理观, 实现历史与艺术、历史诉求与艺术回应、历史表达与艺术演绎的化合, 弘扬历史正义, 引领社会进步。要进行电视产业立法, 制定科学评价标准, 设立专项资金, 依法监管, 扶持精品, 优化氛围, 引导竞争, 提升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品质, 推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艺术大发展、大繁荣,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文化支持。

摘要: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传播革命文化, 塑造中国精神, 进行革命理想主义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由于受到利益驱动、监管缺位存在诸多问题, 有悖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原则, 歪曲历史, 粗制滥造。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政治性、真实性、文学性、艺术性与演绎性并重, 全方位实现教育娱乐功能, 规避低俗, 秉持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艺术观与历史伦理观, 实现历史与艺术、历史表达与艺术演绎的高度统一, 弘扬历史正义, 引领社会文明。要进行电视产业立法, 依法监管, 优化氛围, 扶持精品, 引导竞争, 提升品质, 推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艺术大发展、大繁荣, 培养健康向上的民族性格, 汇成中国力量, 认可中国道路,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文化支持。

篇4:革命历史电视剧的叙事艺术

黄巧莉

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剧照

一、人民性的革命领袖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塑造革命领导人时就非常注重刻画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亲密联系,从中凸显中国共产党为民代言的价值立场。比如在很多革命历史剧中常常出现军民联欢的场景,在中国共产党取得重大战斗胜利时,在欢庆中国共产党入城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重大纪念日时,在庆贺中华传统民族佳节时,电视剧中通常会出现民众载歌载舞的热闹情景。在这样的场景中,革命领导人一般也会加入到民众的行列“与民同乐”,于是,热情的呐喊,鼓舞人心的革命歌曲,洋溢着欢乐的张张笑脸,舞动的红彩绸就会环绕革命领导人左右,在镜像上将革命领导人置于人民的围拢拥护之中。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将这种人民群众簇拥中国革命领袖的仪式化场景具体化为日常生活片段,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周恩来对人民群众的“辐射力”以及人民群众对周恩来的向心集聚效应,通过周恩来在泥泞中与大家一起推车,日军空袭重庆时保护惊慌失措的一对母子,关心身患肺病的文艺女青年小猫等一系列“与民相处”的小事,形象地刻画出一幅“周恩来总理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的历史画卷。此外,在军民联欢的狂欢化场景中,革命领袖人物与普通民众之间通常会发生随意而亲昵的身体接触,“而这种亲昵接触中同志间的身体接触显得十分突出:握手、抚摸、拥抱、扶、拉手、拍打等成为革命同志间的最常见的身体语言。”[1]在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中,周恩来总是时刻准备伸出双手,张开怀抱去温暖鼓舞每一个身世凄苦的弱小者,在同这些普通人亲切的身体接触中,周恩来总理与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也就不知不觉地得到了艺术呈现。

二、氛围的营造

新时期出现的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注重情节叙事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借助雾气、日光、阴雨等画面构图因素营造独特的历史氛围,从而传达某种主题意义。比如《长征》、《红色摇篮》、《毛岸英》、《中国1921》等革命历史电视剧中曾多次出现的“雨”的意象,在电视剧历史氛围的营造上显示出独特的叙事功能。在《长征》叙述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以及长征前期的损兵折将时,“雨”的镜头时时穿插显现,比如当彭德怀视察前线阵地时,镜像上呈现的是如注的大雨,雨水打湿了彭德怀将军的衣服,在雨雾中他神情凝重地巡视战地部署,通过“雨”所形构的悲哀愁苦的氛围衬托了战略决策的重要与战争的残酷,以及红军将士大无畏的勇敢作战精神,也有力地衬托出共产党高级将领体恤下属的深情;再比如当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主力被迫战略转移,实行长征方针之前,贺子珍将毛毛托付给妹妹照管,当妹妹抱起毛毛渐渐消失在滂沱大雨中后,贺子珍仍伫立门前,向前张望,雨景的设置很好地展现了贺子珍对儿子的深情,雨水声恰似如泣如诉的呜咽述说着一位母亲对儿子难舍难分又只能忍痛分别的复杂心情,从而也凸显了革命先驱者为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超常贡献。“‘雨’作为意象虽并不与特定历史时期必然相关,但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意象,‘雨’的反复出现,无疑彰显了历史叙事在空间上的悲怆与悲剧意味。”[2]中央苏区所在的地域的确常年雨水较多,但雨景的经常出现已不再是单纯的环境意义,而是叙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主题意义的传达使命。通过与“雨”形成对比的“日出”,我们似乎可以更加印证这一看法。在攻占遵义县城,召开遵义会议前夕,毛泽东与朱德曾经有过一次谈话,谈话的地点是在雾气弥漫的小树林,通过逆光拍摄的镜头,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一轮红日正在升起,太阳的光线穿透云雾洒满了整个树林。这个镜头出现在红军就要召开具有扭转性意义的遵义会议前夕,“拨云见日”的意味就显得特别明显。在遵义会议召开的当天,毛泽东与朱德谈话时的那点雾气也不见了,创作者以仰拍镜头展现了在几声清脆的雄鸡啼鸣声后,太阳从召开会议的小楼东方“喷薄而出”的态势,与此同时还辅以雄壮的《国际歌》旋律,通过这种氛围的营造,遵义会议的意义不彰自显。而在红军到达陕北后,镜头中的画面总是置于太阳的强光之下,画面的明亮色彩与中央苏区时阴暗低沉的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镜像上预示着红军摆脱了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到达了自由广阔的陕北地区。它们“把纷繁复杂的战争叙事升华为主流意识形态范畴内的历史哲理,从而最终实现影片的创作立意并提高其艺术品位。”[3]

三、角度的选择

新时期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也注意角度的选择。比如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叙述了一个脱离战场的革命干部石光荣与其颇具小资情调的妻子褚琴之间柴米油盐、吵架斗嘴但仍相伴几十年的故事。作为其改编依据的《父亲进城》等系列小说叙述的却是“一个经组织安排,以战斗英雄的单向激情而构成的捆绑式婚姻故事,展现压制个人意愿,由行政命令主宰的婚姻悲剧”。[4]石光荣蛮横霸道的大男子主义不仅扼杀了褚琴的婚姻幸福,也断送了三个子女的人生。通过搜集、考察小说创作者的创作谈话,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叙事构想其实隐含着作者对父母关系一厢情愿式的主观猜想以及作者某种隐秘的情感缺失,在一种有些偏激的心理动机支持下,作者无疑在小说中放大了父母之间的争吵与斗争以及由此而来的婚姻悲剧。但是在电视剧中,电视制作者们摒弃了这种创作角度,不少主创者都认为“这两个人在一起几十年,怎么可能没有好过呢?”显然,这种猜想更为符合现实生活逻辑,也更能引起广大观众的认同,否则,我们无法解释这两个人在彼此憎恨的情况下又如何相伴一生的事实。于是,在电视剧情节中,与石光荣争吵了大半生的褚琴终于意识到石光荣这个倔强的老头对自己的意义是那么重要,三个子女也从起初对父亲的反抗不解转为认同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由于在父亲的安排下都收获了人生的圆满与幸福,在情感指向上也从站在母亲一边转为对父亲更深沉的情感依恋。因此,在从小说改编为电视剧的过程中,一个反思人性复杂性的文本,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内置着创作者偏颇思想的小说文本变成了一个通俗浅显,但是也更具人间真情的伦理故事。在创建社会主义文明的征途上,我们需要知识分子创作的激进文本,以时时给社会大众以痛彻肌理的警醒,但是,我们更需要温情的世俗文本,以维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温暖人心的伦理亲情。

[1]杨厚均.革命历史图景与民族国家想象——新中国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再解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63.

[2]宗俊伟.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叙事机制[J].中国电视,2012(8):24-25.

[3]杨鼎.“后革命”时代的革命历史影视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41.

[4]张红军.从教化到迎合: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商业化叙事策略[J].现代传播,2009(3):70.

篇5:爱国历史电视剧《谷文昌》观后感

谷文昌同志一生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特别是在东山县任职的间,他带领全县军民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过艰苦努力,成功治理了风沙灾害,绿化了全县400多座山头、3万多亩沙滩,筑起了30多公里长的沿海“绿色长城”,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穷落后的面貌。东山县由昔日荒山秃岭变为现在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和“全省环境最佳县”离不开谷文昌的努力与实干。

观看电视剧《谷文昌》,要坚持以大局为重的精神。谷文昌始终奉行“共产党员,党说要去哪里,就去哪里。”的精神,离开家中60多岁的老母亲,从自己的家乡报名随军南下,来到了当时号称“三个蚊子能炒一盘菜”的福建东山,行军途中,谷文昌的肺病常常发作,一发作起来就高烧不退。战友们劝他坐上马车,他都拒绝了:“这是老毛病了,顶一顶就过去,要不了命的。”就这样,他咬紧牙关,忍着病痛,坚持走在小队的前头,从中原腹地到了祖国南疆福建沿海的东山岛,一干就是十四年。谷文昌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以党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时刻不忘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不计较个人得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是他的新战场。

观看电视剧《谷文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在东山县当县长的谷文昌,始终坚持以民为重,当时东山岛森林覆盖率仅0.12%。百年间,风沙不断吞没家园,天花、眼病泛滥,许多人外出当苦力、当乞丐。谷文昌有一次看到一群人穿着破衣,手提空蓝,一打听要出去乞讨,顿时觉得自己工作不到位,下定决心不仅要将环境治理好,还要带领东山岛的人民发家致富,带出困境。看到人民受苦受难,能够感同身受,能够急百姓之所急,始终贯彻一切工作为了人民的思想,这也是谷文昌值得学习的精神。

篇6:爱国历史电视剧《谷文昌》观后感

谷文昌同志一生信念坚定、坚守底线,心怀敬畏、诚实为民,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感人事迹,映照了党的初心,承载了党的使命,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好干部。新时期如何学好谷文昌精神,本人觉得。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牢牢把握“心中有党”这一根本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党员意识,一刻不忘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同时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要强化担当意识。谷文昌同志敢于直视矛盾、攻坚克难、承担风险,他说:“我们共产党人说话办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敢于实事求是,为人民负责。”在面对“反革命家属”这个敏感问题时,以强大的政治责任担当,带领县委一班人把“敌伪家属”改成“兵灾家属”, 对困难户予以照顾,充分体现了他的务实担当。当前,我镇正面临着“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和红树林退养还湿、基层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谷文昌的担当精神,一方面要面对问题不回避,面对困难不低头,另一方面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切实担负起自身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上一篇:“五环节”教学法论文征集(郭文宇)下一篇:教师教学常规培训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