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试卷作文分析

2024-06-14

二模试卷作文分析(精选5篇)

篇1:二模试卷作文分析

高三二模作文阅卷分析

阅卷人:吴红丽 胡彦华 赵寒静 杜世杰 朱瑞敏

本次作文命题紧扣教学大纲,属新材料作文。主题比较单一具体,学生有东西可写,适合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并不能令人满意。学生得分较低的主要原因有:

1.审题不清,偏离题意

尽管本次作文命题较为明确,就材料“在百般磨难中的坚持”展开,都是切题的。然而学生还是存在偏题现象。最为常见的是:偷换概念,作文应该从“坚持”的角度切入,而有的学生解读为“坚守”坚强等,导致全文偏离题意;转移话题,主题游离在材料的边缘,如“在百般磨难中的坚持”中心语为坚持,部分学生则中途转移话题,大谈特谈磨难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作用,磨难可以带来的成功,就是不去扣住“坚持”这个中心。

2.立意肤浅,缺乏深度

由于学生的积累不够,不敢去触碰,导致了文章流于肤浅。更有甚者,在无话可说之时,竟然将所有的材料中的事例角度全部罗列一遍,来凑够作文字数更是不可取。

3.刻意含蓄,不会扣题

考场作文的扣题历来是个技巧性的问题。有些考生可能受某些高考满分作文的影响刻意追求含蓄可又不能学其精髓,结果不伦不类,反而连起码的扣题意识都丢失了。很多学生的作文虽然有自己的思

想,但是不会很好地时时表现自己的主旨,在网上阅卷这样一个大前提下,不象整份卷面呈现在眼前那么直观,很难让阅卷老师很快地把握作文的精彩之处,自然就很遗憾地与高分失之交臂,甚至是低分。4.语言无味,材料陈旧

部分考生文章或语言枯燥无味,令人面目可憎;或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全文泛泛而谈,无一实例;或材料陈旧,缺少应有的活力和深度,大部分同学作文材料依然停留在司马迁.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明星”人物身上,老调重弹,换汤不换药,缺乏亮点。5.材料堆砌,以叙代议

部分考生对于作文素材的积累还是比较重视的,能在作文中能运用一些新颖而富有深度的材料。但是发现有不少考生缺少自己对材料的理解,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作文变成几大块事例内容的拼凑,谈不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而将材料的叙述堆砌在自己的作文中,缺乏自己的理性的阐释和分析。加上审题不仔细,很多人的作文流于肤浅。

6.不会拟题,思维混乱

大部分考生的拟题能力有待提高。很多考生的作文题目不知所云,使阅卷教师对作文的第一印象就大打折扣。甚至还有不少同学还是忘记了作文题目。究其原因,这一方面反映出这部分考生的素材储备欠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们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重视。大部分考生往往是一拖起题目就写,没有整体的构思,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全文找不到一中心语句,也没有先后的层次,显得非常散乱,这样自然就无法拟题也拟不出好题了。而一些拥有好题目的文章则能充

分体现了考生思维的严密性,也就较容易得高分了。如“诗可以医俗”这个角度,一些学生的题目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诗心永驻”“诗风怡人”等。好的题目不仅可以让老师迅速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也可以表现自己的才华,而这关键是理清思路方能显胜。

7.书写潦草,卷面不清

网上阅卷,卷面给人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可还是有不少考生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虽说后阶段里卷面不可能有什么大改变,但有些人为因素还是可以避免的,如字太小、笔芯太淡、在卷上涂涂改改等,这些应杜绝。卷面清晰、书写的工整甚至可以直接影响作文的得分,应引起广大师生的再度重视。

建议:第一要切实做好两种准备,积淀丰富人文底蕴。

①素材再整理的准备。要引导学生整合自己的已有素材,使之成为自己真正有效的素材库。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生命、教养、自然、文化、精神家园、战争与和平等方面进行归类,要指导学生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话题,加以阐释和个性的发挥。②素材运用的准备。一要督促学生有意识运用积累的材料进行精彩片段的训练;二要督促学生收集整理不同类型的美文(最好是自己几经修改的)至少20篇;三要督促学生强化理论积淀,要学生每天背一则有关哲学的、文学的理论或名言警句,从而确保学生作文在思想理论上能高人一筹。

第二,强化“四基”训练,打造扎实内功。

①审题训练——立足准确,追求亮点。避免考场作文硬伤,在确保恰题的前提下,力求立意的深度、广度和构思的巧妙。

②拟题训练——立足妥贴,追求夺目。“题好一半文”,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习作与优秀文题不断比较、鉴别、欣赏、修改,努力使文题生动贴切、新颖夺目。

③表达训练——立足通畅,追求文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用词准确、造句正确、上下衔接、语意通畅、文采等方面狠下功夫。④书写训练——立足规范,追求美观。卷面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章的等第。为此在后阶段的作文训练中,更要学生从实战实用的功利出发,切实注意标点规范、卷面整洁,努力做到字迹清楚,不乱写乱涂,不写错别字。

篇2:二模试卷作文分析

2011年5月22日至23日,我市各中学统一进行了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这次模拟考试,完全遵循中考的时间安排,英语在第二天下午2点钟开始,4点钟结束,其中包含约25分钟的听力。

一、概况

只是初三进入总复习以来进行的第二次模拟考试。大体看来,整套试题设计稳中求进,选材上更生活化,体现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特点;试题既注重测试英语语言和文化基础知识,又突出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当前形势,与生活联系,具有时代性、广泛性、基础性、原创性、多样性、地域性及开放性。

下面,是我对我执教的九年级二班(我任该班班主任)60名学生在这次二模考试中的英语试卷进行的分析:

试题难度分析表

二、试题的基本情况

1、试题结构

试卷分为11道大题91道小题。全卷满分为120分。具体结构与分值如下表:

题型

听力第一节

单项选择

完形填空

阅读理解

听力第二节

任务型阅读

词语运用

连词成句

书面表达

2、试题特点

(1)试题完全遵循中考模式例如:书面表达的难度和区分度都比较大,为此评分意见建议“注重语言表达的意义和流畅性”

(2)重视基础,突出语境,知识覆盖面广。考点覆盖了冀教版英语7至9年级教材的重点内容,并且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与情景配合,使知识、能力和交际三方面的考核合理平衡,这有助于中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对教学起良好的导向作用。

(3)注重凸显义务教育的特点,体现激励性,试卷的区分度明显,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并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4)注重语篇,突出能力考查。这份试题的测试重点在语篇上,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试题综合分析

从抽样试卷来看,整体上说,本次英语命题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参照英语课程标准五级要求,遵循了英语课程改革的思想,把握了英语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紧扣教材。

三、典型试题分析

1、听力试题

满分30分的听力试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卷I上,共4道大题25道小题;第二部分在卷II上,为听短文填空题,需要学生们整理出所缺单词或词组,共1道大题5道小题。

和上次一模相比较,这次的听力测试,整体上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当然,这次的录音效果非常好,不管是句子,还是短文,学生们听得都是清清楚楚,所以满分率还算是喜人。第二节填空题,要求填写的单词、词组也不算难。

2、单项选择

该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测试重点为词义的理解和运用、词组的搭配和习惯用法、基础语法知识和运用能力以及日常交际用语等。但即使考查语法,也不是脱离上下文单独考查,而是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程度。

由上表可见,该题覆盖知识面广,信息量大,重难点与考点突出,综合考查了考生实际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

(1)突出对动词的考查。单项选择20个小题中对动词的考查占了7题,着重考查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动词、动词固定词组、非谓语动词、以及词组辨析,同时也对宾语从句进行了考查。

(2)重视语境的设置。整份试卷体现了语法服务于语言,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几乎每一道题都要求考生考虑语境来解题。考生只有通过上下文呼应,凭借基本知识和常识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选出最佳的答案。如第35小题。做该题时,有很多同学忽略了开始的句子“你最好买这件大衣吧”而误选了but。我认为这道题是设计的较好的。

(3)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本题是以对话形式设计的题有9道题,这些题大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历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考查交际能力这个导向。单项填空考查的内容涉及词汇、语法、习语、日常用语等。在有限的题量中设计特定的语境,综合考查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这是一道对宾语从句考查的题,其实,遇到这样的选择题大多只要注意到“宾语从句的语序和时态”问题就能搞定,答语中的was已经告诉我们是问过去为什么迟到了,再根据语序既能够判断答案为B。但是,全班60人中,居然有18人都误选了D。即便是我在讲解之后,他们还给出自己的看法: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迟到吗?我们平时不是经常见到这样的句子“I’m sorry I’m late.”吗?尽管答语中用的是过去时态,但迟到是说话时的事实啊!其实,这是属于对于某一道题思考过多、过于坚持自己的不正确想法的原因。

3、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主要通过阅读来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朝着理解深层化及语境化方向发展。是一种综合性强、较高层次的阅读理解。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量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考生只有借助上下文乃至全文的语境启示,运用逻辑推理,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完形填空为四选一,共10小题。这篇完形填空的主要特点如下:

(1)着重考查基础词汇和词组

(2)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在解完型填空题时,考生不仅要熟练运用所掌握的语法基础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语篇意识。全文大多数选题都要考生通过上下文通盘考虑,根据上下文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才能作出最佳选择。

4、阅读理解(含任务型阅读)

该题型通过对考生词汇量、语言习惯和语法知识等方面的综合考查,检测其在限定时间内阅读理解、推理判断、整合信息能力。阅读理解题仍向“重速度、重语篇,重能力”的“三重”方向发展。具体特点是:

(1)阅读量大,题材、体裁形式多样

(2)主观判断题多,注重语篇理解。

(3)任务型阅读简要分析

这是一种综合性强、较高层次的阅读理解。总而言之,这4篇阅读题难易度还算适中。只要做题时能够做到真正地认真阅读、仔细分析,拿到满分还是很有希望的。

5、词语运用

该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测试重点为词义的理解和运用、词组的搭配和习惯用法、基础语法知识和运用能力等。

6、连词成句

7、书面表达

这是一项能充分体现考生词汇运用、立意组句等综合语言能力的试题。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着写作的练习,我要求大家只要能抽出10到15分钟的时间来就认真地写一篇交上来,事实证明效果不错,大多数同学的作文都能拿到8分、9分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1)三点提示写的不全,详略不得当,主次不清晰;

(2)语言的基本功不扎实,出现病句,组句时出现不该犯的错误;

(3)个别单词的拼写出现失误;

(4)个别同学字母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

四、试卷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学生对一些基本词汇、语法、句型的掌握不够熟练,也就谈不上运用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合理、有效地训练,仍应引起一些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2、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强,本次试卷中的主观题要求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而不是单纯地教师讲语法,学生背语法。

3、学生的书面表述能力不够娴熟,语感不强,偶尔还会出现中国式的英语,拼写错误也有,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的训练仍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4、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大部分卷面不够整洁,书写不规范。

五、教学建议

1、教师的日常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抓两头,促中间,防止两极分化,大面积地提高我市的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2、夯实基础,加强写作训练。

3、加强阅读训练,强化语篇意识。

4、继续加强听力训练,朝着满分的方向努力前进。

篇3:二模试卷作文分析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努力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实践证明,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一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好形式。在高三的复习课教学过程中, 大量的都是试卷分析课, 如何在试卷分析课中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都能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领悟、落实知识, 对整个高三复习的效果至关重要。然而, 教师运用合作学习时只有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激发起学生的主动参与, 才能彰显出合作学习本身具有的魅力。

二、案例描述

以高三温州市二模试卷分析课为例, 我是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的:

1. 创设教学情境, 引入活动内容

以41 (1) 为例, 拿到题目之后, 我们要先认真看材料和设问。

材料一:经济出现困难,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 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疲软, 出口乏力。

材料二:国家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

设问:发挥好宏观调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扫描。

(2) 学生的任务是此题会得几分。

(3) 说出你的理由。

2. 成立合作小组, 比拼成绩差值

(1) 以8人为一小组, 全班分为4个小组。

(2) 教师交待小组组长及小组成员的职责, 通过小组成员讨论确定给出的成绩。

(3) 各组组长发言, 确定本组给出的成绩以及给分的理由。

3. 师生合作探究, 确定参考答案

(1) 教师板书各组给分理由。

(2) 各组组长互评。

(3) 师生根据前面讨论的结果共同确定参考答案。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引导。

4. 给出相似题目, 学生当堂完成

(1) 呈现题目:发挥宏观调控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2) 学生小组合作, 根据前面讨论形成的标准确定本组答案。

(3) 答案上交, 教师面批。

三、案例分析

1. 创设情境, 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

我们知道: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 能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形成强大的合力, 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在本节课中, 我设计让学生评价其他同学的答案这一学习情境, 增强了学生上课的情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被调动起来, 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活动过程中不时地有学生发出笑声, 这些使得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尝到了学习的甘甜。另外, 我还采用了常见的分组形式, 创设了几人一个小组的学习情境, 而通过小组讨论、民主选举的方法产生小组长, 更符合科学的人性化, 也更能与现实生活贴近。这与接下去由小组长分配组员具体任务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样, 教师把任务总体说明后, 再由小组组长下达组内任务到组员, 做到层层落实, 环环相扣, 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这种在课堂上始终创设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情境的做法, 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始终以教师为中心, 满堂讲解为主要形式的弊端, 符合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 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激情, 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

2. 设计问题, 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方法的使用是新课程中运用得较为普遍的手段, 但成功与否, 和教师设计问题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课堂导入时, 我首先展示学生的典型答案, 让学生对其他同学的答案评头论足。这样学生就很有新鲜感, 也很好奇, 更有参与的欲望, 很容易使学生三三两两进行交流、讨论, 同时也切合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接着小组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的观点和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 让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交流, 全班评议。在全班评议过程中, 我引导其他组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点可以给分?为什么这点不能给分?为什么这样给分?当代表不能解答同学所提问题时, 我又引导该组中的其他同学进行回答。另外, 学生对于该题具体如何分解宏观调控还是经济增长存在很大的疑问, 从而无从下手, 我便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学好政治对于文科生高考的意义。假设这是一道主观题, 该如何分解?这个设计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出好的想法, 有助于学生答案的确定更具有主题性, 同时, 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灵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

3. 多元评价, 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

篇4:九年级物理二模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由于试卷难度较一模考试有所增加,所以从学生成绩来看略有下降,但是通过学生的出错点和答题情况来看确实反映出通过二模前的复习学生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错题相对来说比较集中,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我校学生考试反应出的问题及对我们以后的物理教学工作的一些指导和启发:

得分率最低的是选择题的第13题,我们的得分率只有35%,其实这道题考查的就是灵活运用两个公式p=ρgh和p=F/S去解决问题,但是从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出学生1.不会合理的选公式2选出公式不会合理的利用所给的条件有目的的展开公式.其实这就反映出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尚需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对学生加强训练,备课时主要在如何将新旧知识结合、如何突出关键知识点练习、如何在习题讲解时举一反三进行创造性训练,如何将难点知识逐步分化几个环节下功夫。

丢分比较多的还有第16题,这道题不难,但是客观的反映出了学生对应知应会的物理知识掌握还有欠缺,例如有学生在第一问中答成测体温的工具,第四小问更是答得五花八门。这都说明学生复习得还是不全面,不深入,只注重平时考得比较多的知识点的复习。今后在教学中我们还会强调全面复习的重要性,有时间我们还会带着学生一起将知识点更为细致的滤一遍。

第27题的最后一问很多学生都提出了求总功的大小还需知道重力、高度两个条件,并没有指明它与重力、高度、跳绳次数三者均有关系,其实我感觉很多学生并不一定不明白,但是就像平时回答问。题时学生总是不把话说完整了,所以答题时也容易答不到采分点上,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尽力纠正学生的地方,减小学生在答题规范化上的丢分。

第28题反应学生一个是语言表述能力尚需提高,一个是审题能力尚需提高。为什么在这道题中我提到了审题能力是因为学生在设计将石块浸入不同深度时都考虑了未浸没时的情况进行研究,其实题干中明确写着“浸没后浮力和深度是否有关”的字样,可是学生们却没注意,因此我觉得反映出他们的审题能力还是需要加强训练的。

篇5:高三二模地理科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特点

1、学科特点鲜明,揭示学科内涵。

选择题1、2题考查人口与城市知识,注重学生从表格数据获取信息判读甲省的人口问题。

3、4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并分析成因,天气异常的原因分析,图文资料设计,其设问精巧灵活。

5、6题考查工业区位。

7、8题考查产业结构及环境问题,要求学生能从结构图中分析判断出正确答案。

9、10题考查香水百合开花季节。11题考查时间计算问题。

选择题图像,图文信息丰富多样,设问重视揭示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并强调知识,技能方法的灵活运用,对考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等能力得到了有效考查。有助于开阔考生的认知视野,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必考题,能紧扣区域主题,注重理性分析。

36题围绕宁夏枸杞生产优势气侯条件,沙湖没有干涸,且面积还有扩大趋势原因,从地理学评价银川市郊建一个大湖泊是否合理。设计题目,图文并茂,既考查学生从文字和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又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选作题,关注现实问题,倡导学以致用。

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选修模块的试题设计,注重结合图文资料,思考现实问题,其设问分别为,分析西安市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分析广西镉污染事件危害较大的原因及水电站在这次污染事件中发挥的作用。试题设计取材鲜活,贴近现实,有助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地理问题和感悟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倡导了学以致用的学风。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有效的答题技巧。如,36题第1问,能从气侯要素。如光照,昼夜温差等方面做答。选做题旅游条件的评价掌握了基本的答题模板,形成了自己的答题思路。

2、学生能够分析判断出题目考查的能力。如36题第2小题,学生能从题干中审清题目的要求,在干旱沙漠区,湖泊没有消亡,而且面积在不断扩大的原因。

3、有个别同学也会评价某种地理现象的合理性问题。如36题第3小题。

4、相当一部分同学已掌握了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能力,并分析探究原因的能力。如第1、2小题,但不能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准确描述。

5、有部分同学也会论证,探讨事物的能力。如37题第3小题。

三、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严密。例如第36题第1小题,要求答宁夏枸杞生产的优势气侯条件,相当一部分答成了灌溉地形条件。

2、描述地理事物能力不强,没有记住答题模式。如墨西哥高原的地形特点。

3、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

4、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不够。

上一篇:知识谱图下一篇:国内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