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创新作业

2024-06-18

小学音乐创新作业(通用8篇)

篇1:小学音乐创新作业

小学音乐作业的设计

1、课内作业,每周一次。

2、个性化作业,每两周一次,一学期不少于8次。

(一)练习型作业

音乐课本身是一种技能课,所以课后作业必定包含练习型作业。低年级的孩子特别适合这项作业。

例1:人音版一年级第二册《两只小象》中,学习认识新朋友四分休止符“0”后,在作业本上完成一道填空题:0()分音符停()拍。例2:学了《拉勾勾》《母鸡叫咯咯》等一些有趣的歌曲,让学生回家边唱边演给家长看,让家长加入到学习评价中。也可以增强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回家把自己的歌声录制下来,学生可以对比自己的歌声,合理评价自己。

这一类型的作业是目前很多音乐老师普遍采用的作业设计方式。不可否认它是整个音乐作业环节中的基础,但作业集更需要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升华或锦上添花的其他方式。

(二)体验型作业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而音乐课后作业也应该从单纯的练习型作业中走出来,体验型作业就是加深学生的音乐感悟和体验。

布置这一类作业,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音乐感受,增加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种反馈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文字、绘画或者音乐,不同表达方式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例1:上完欣赏课,教师可让学生回家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一来可以强化课堂的有序性,二来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体验得更深刻、更具体,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音乐情感的培养得到更大的提高。如在欣赏完《黄河大合唱》后,让学生写一篇听后感。

例2:在低年级《龙咚锵》《小青蛙找家》等歌曲中,让学生学完后,把自己所理解的歌曲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创造型作业

新课标教材在每一课都安排了“编创与活动”这一块内容,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基础上更要学会创造美。音乐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孩子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借助身边鲜活的课程资源设计出创造性的作业,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作业的快乐;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升华了知识的覆盖面,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

例如:学完《音的高低》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乐器,为歌曲伴奏,乐器的材料是平常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是一些废旧的东西。以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活动型作业

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增强,音乐课后作业也应该向活动化发展。例如,可以布置学生参加音乐会,利用音乐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参加班队活动、社会公益演出等等。通过活动,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增进交流,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扩大音乐视野,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例1:教学完《乃呦乃》这首歌曲后,布置学生回去加强表演,有的孩子表演得很好,在良好的评价下,孩子们表演的兴趣很浓厚,个个下苦功努力练习,在校“庆元旦”文艺晚会上,孩子们认真地表演了舞蹈《打老鼠》,并获得了好评。

例2:学了《郊游》这首歌曲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经历过的旅行,以小组的形式编排音乐情景剧,在班队活动课上表演。

(五)研究型作业

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就要提倡研究性学习。布置音乐课后研究型作业是在音乐课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尝试布置研究型作业,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体现了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低年级学生中可以设计一些稍简单的,方便询问、查找、积累的研究型作业,这样可以使学生消除对作业的恐惧,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在轻松查找问题中得以提高、进步。

例1:通过上网查询,收集一些关于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歌曲、歌谱和歌词,为学校“百歌颂中华”活动做准备。

例2:教唱《翅膀》一课时,针对曲中的休止符,可布置学生课后思考休止符有哪些作用,分别举例说明。

篇2:小学音乐创新作业

摘要:音乐作业是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开放。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显著的变化,其中之一是课堂教学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的开放。但目前关于音乐作业的设计或布置一直被忽略,或是没有音乐作业或是布置的作业简单枯燥,唯技能练习。事实上音乐是人类情感共同的桥梁,它跨越语言的障碍,直击人类内心的最深处。因此对于音乐教育者来说,通过音乐的共同平台让学生学会体验、学会感悟、学会创造才是重中之重。而音乐作业是将封闭的课堂拓展至课外、将封闭的教学时间延伸至课后,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使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从建立“音乐作业集”为切入口,谈目前音乐作业设计的缺口及其今后的延伸和突破方向。

关键词:音乐作业集;小学音乐作业设计;小学音乐作业评价

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学而时习之”的精辟论说,他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必须及时巩固消化。如何巩固消化?教师布置学生做作业即为最好的形式。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课程改革蔚然成风。与此同时,环顾我们的日常生活,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学生课间做“能量”“剪刀石头布”等极富节奏感的游戏时,乐此不疲、神情专注;哼唱流行歌曲及民间曲调时有板有眼;听到富有动感美妙的音乐时,欢乐地扭动着身躯„„这些都给了我一个深深的启示,我们的孩子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很愿意在课余的生活中与音乐交朋友,让音乐来伴随他们快乐地成长。思忖现今的音乐教育课堂,我们提供给孩子们的却只是课堂内短短几十分钟的音乐交流,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何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利用音乐课程的资源,变狭隘、封闭的课堂为开阔、开放的音乐学习格局,把音乐教学生活化,真正做到如《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呢?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目前的小学音乐作业现状要有具体、富有针对性地了解与分析,进而探讨从建立“音乐作业集”来谈小学音乐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一、小学音乐作业的现状

(一)情况调查

2009年3月我曾对所在的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四个班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发放了《小学音乐作业设计研究的现状调查》共210份。本次抽查数据真实有效,具有代表性。调查中,平均每班只有17.33%的同学接触过音乐作业。从学生完成过的为数不多的音乐作业情况来看,形式过于单一,选择的基本都是唱熟课堂中所学的歌曲,其次是节奏练习,其他形式是寥寥无几。在问到“你希望在课余时间再接触音乐吗?”中,每个班级都有86%以上的同学希望在课余时间与音乐接触、与音乐亲近。在调查中回答“你喜欢在课余时间接触哪些跟音乐有关的事物”时,80%的学生选择了听歌曲。68.73%的回答有过想让歌声表达自己情绪、想法的经历。

(二)结论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过去的“应试教育”在人们的观念中是有所印记的,大家认为音乐就是“小三样”,尽管现在大呼素质教育,但在呼吁的同时,学业成绩还是很重要。要想音乐作业成功落实,一定要好好把握音乐作业设计的学科特点——少、精、活。

2.作业设计或无或单

我们发现,在为数不多的接触过音乐作业的学生中大多只是简单的抄谱练习、背唱歌曲,形式单调、乏味,以至于很多的孩子不去理会,缺乏对音乐作业的兴趣。

3.学生饱含音乐热情

调查中,面对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有责任让孩子们在课外把这份热情进行下去。音乐作业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只是语数学科的事情。相反,这正说明了中国教育存在的缺陷,需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注意改进的地方,更是需要改革的地方。

如何突破传统的模式,让学生在音乐的大世界中不断地获得感悟,收获融会贯通的知识陶冶情操,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业集是我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形势下所尝试的一种有结构、有组织地搜集儿童音乐作业的方法。它可以显现学生在音乐作业中所投注的努力、进步与成就,捕捉学生智能的演进过程,详细记录了他们一年甚至几年里学习任务完成的经历。这种不同于“成绩报告册”的系统化记录模式对学生的作业及作业的特性与品质,提供深入的描绘。

二、小学音乐作业集的建立

(一)音乐作业集的建立原则

要取得预期的效果,音乐作业集就必然成为教学过程重要的一部分,并且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能提供信息、容易搜集、能反映有意义的音乐教学课堂。

1.提供信息

“能提供信息”,指的是音乐作业能透露出学生在学习、思考与表现上的多个层面。例如,布置孩子对所学歌曲进行歌词创编、动作表演;通过录音收集生活中的音乐;听音乐画一幅意象画等。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方位地开发对音乐的认识。

2.易搜集

音乐作业集内的项目是要“容易搜集的”,在音乐课堂中经常会出现或产生的,而不应是为了作业集的别致而特别强加的。

3.有意义

音乐作业集内的项目应是在日常音乐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对学生有意义的。当学生的音乐作业融于日常进行的学习环境中,以及当学生了解作业的目的时,他们就会投注精力与创作更高品质的作业。

(二)音乐作业集设计的特点

音乐作业设计是艺术教育的范畴,着力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与学习兴趣。无论是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的设计,都应立足于学科的特色,结合少、精、活的特点来设计。1.科学性、实效性

即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利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来解决作业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作业设计的研究目标,在作业完成中取得音乐作业学习的实效。

2.激趣性、层次性

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作业还要有一定层次性,便于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自由选择,寻找思考的空间。

3.学用结合、因地制宜

即要利于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学科知识,解决作业中所涉及的问题,做到学促进用,用促进学,学用结合。并且,要考虑到学生自身及环境的因素,做到因地制宜,才能保证作业研究顺利进行下去,作业意义得到真正落实。

4.开放性、灵活性

即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为学生开辟更大的活动空间。

三、小学音乐作业的设计

(一)练习型作业

音乐课本身是一种技能课,所以课后作业必定包含练习型作业。练习型作业是最简单的一种作业类型,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技能。研究表明,这类课后作业必须与先前的学习材料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其作用,让学生在课外的强化中得到技能的锻炼、技巧的巩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学生的音乐特长。低年级的孩子特别适合这项作业。

例1:人音版一年级第二册《两只小象》中,学习认识新朋友四分休止符“0”后,在作业本上完成一道填空题:0()分音符停()拍。

例2:学了《拉勾勾》《母鸡叫咯咯》等一些有趣的歌曲,让学生回家边唱边演给家长看,让家长加入到学习评价中。也可以增强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回家把自己的歌声录制下来,学生可以对比自己的歌声,合理评价自己。

这一类型的作业是目前很多音乐老师普遍采用的作业设计方式。不可否认它是整个音乐作业环节中的基础,但作业集更需要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升华或锦上添花的其他方式。

(二)体验型作业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而音乐课后作业也应该从单纯的练习型作业中走出来,体验型作业就是加深学生的音乐感悟和体验。现今传播媒介很多,信息科技很发达,学生接触面也比较广。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平常生活中的音乐。

布置这一类作业,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音乐感受,增加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如何了解学生体验完音乐之后的反馈?这种反馈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文字、绘画或者音乐,哪种方式能最直接、最真实地表达他们内心最大的震撼就选用哪种方式。事实上,不同表达方式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例1:上完欣赏课,教师可让学生回家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一来可以强化课堂的有序性,二来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体验得更深刻、更具体,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音乐情感的培养得到更大的提高。如在欣赏完《黄河大合唱》后,让学生写一篇听后感。

例2:在低年级《龙咚锵》《小青蛙找家》等歌曲中,让学生学完后,把自己所理解的歌曲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创造型作业

新课标教材在每一课都安排了“编创与活动”这一块内容,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基础上更要学会创造美。音乐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孩子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借助身边鲜活的课程资源设计出创造性的作业,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作业的快乐;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升华了知识的覆盖面,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

例如:学完《音的高低》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乐器,为歌曲伴奏,乐器的材料是平常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是一些废旧的东西。以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活动型作业

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增强,音乐课后作业也应该向活动化发展。例如,可以布置学生参加音乐会,利用音乐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参加班队活动、社会公益演出等等。通过活动,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增进交流,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扩大音乐视野,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例1:教学完《乃呦乃》这首歌曲后,布置学生回去加强表演,有的孩子表演得很好,在良好的评价下,孩子们表演的兴趣很浓厚,个个下苦功努力练习,在校“庆元旦”文艺晚会上,孩子们认真地表演了舞蹈《打老鼠》,并获得了好评。

例2:学了《郊游》这首歌曲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经历过的旅行,以小组的形式编排音乐情景剧,在班队活动课上表演。

(五)研究型作业

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就要提倡研究性学习。布置音乐课后研究型作业是在音乐课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尝试布置研究型作业,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体现了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低年级学生中可以设计一些稍简单的,方便询问、查找、积累的研究型作业,这样可以使学生消除对作业的恐惧,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在轻松查找问题中得以提高、进步。

例1:通过上网查询,收集一些关于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歌曲、歌谱和歌词,为学校“百歌颂中华”活动做准备。

例2:教唱《翅膀》一课时,针对曲中的休止符,可布置学生课后思考休止符有哪些作用,分别举例说明。

在布置研究型音乐作业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并且要有意识地将教材中同一性质的歌曲集中在一起教授。这种教授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歌唱,而是让学生学会感悟,学会用心去领会。

四、小学音乐作业的评价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就兴起了另类评价改革,新的评价方法中就有一个亮点:作品集评价法。根据美国西北评价协会的定义:“作品集是有目的地收集能够反映和证明学生的努力、进步、成就的作业。学生应参与到作品的选择、价值判断等活动中。要求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自我评价,说明选择该作品的理由。”作品集用系统的方法去收集和评论学生的作业样本,打破了传统的“量化”考试或纸笔测验方式,属于真实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一种。音乐作业评价是对音乐作业课堂教学实现任务所取得的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要选择不同时机、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以有利于优化实现任务的方案和过程。

(一)根据评价作业对象的不同,音乐作业评价的分类型:

1.教师导评

所谓导,即为抛砖引玉。此方法常用于研究前期,学生还不知从哪方面评价作品,不清楚如何评价作品的情况下,教师作适当的提示。如在评价《动物说话》的反馈作业时,选上几位学生表演,然后问:“你喜欢哪一位同学的演唱?为什么?”有的回答:“因为他回家时仔细琢磨,在演唱时加上了小鸡、小鸭的动作,唱得时候声音也很甜美。”有的则说:“因为他边唱边演达到了演唱的水平,其他同学没有动作表演,我就觉得还是他的好。”„„有的班级好的学生非常多,而且个个表演得匠心独运,其他学生一时想不出来,教师就进一步地提醒:你们听听哪位同学的歌声是你最喜欢的?哪位同学的表演是最让你记忆犹新的?尽量导出学生的评价方法与独到的见解。

2.学生自评

增强学生自评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配合评价工作,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如,布置学生回家制作能产生音的高低效果的乐器后,请学生介绍制作后最得意和不足的地方,根据评价标准给自己的作业打分。

3.学生互评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可以发现并学习他人的长处。如,在上地方课程优质课《家乡的鱼灯》前,我布置了作业,要求每位同学制作一个简易的鱼灯道具,回来后很多同学都带回了自己的杰作,可效果大不一样。有的两边的鱼错开了,有的两张薄薄的纸片上夹着一跟筷子,还没等拿出来鱼的形象已经消失了„„其中有位同学制作鱼的道具非常精致,硬纸板上有他精心绘制的鱼的图案,一根不粗不细的小棒子把画面牢牢地立起来,正符合我接下来上的舞蹈课使用。于是我让同学们找找“海洋”中谁的鱼最美,答案很快揭晓了,大家公认那位同学做得最漂亮、最逼真,大家也纷纷邀请他将制作秘诀告诉自己,就这样大家仿制开了,无须老师再一步一步地引领、讲解。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美德。在小组集体创作中,我们还可以进行小组间相互评价,促进相互取长补短、以求共同发展。

4.多向评价

对于一个音乐作业的评价,往往是可以采用教师导评、学生互评、小组间互评、学生自评、以及小组内自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双向或多向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地评价。当学生评价成为评价主体时,也就创造了积极的学习气氛,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更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信心。

(二)根据完成作业动态的生成,音乐作业评价的分类型:

1.完成过程的评价

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注重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即只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却忽略了对学习过程、完成过程的评价,使一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老师随便交一份作业就了事,忽略了学习的真正意义。这种评价是面向“昨天”的终结性评价,没有着眼于人一生的发展。在研究实践中,我随时检查学生学习过程,反馈作业完成过程,对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评价,并通过作业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措施,使学生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作业情况,成为学习的主人。

2.作业亮点的评价

作业亮点的评价旨在鼓励所有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不断提升。在反馈中,常会发现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的闪光点,即便是一个不成功的作业中,我们也会发现有亮点。有一次,我让学生回家制作沙锤,并用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课后的一条节奏。回来交作业时,学生们个个兴奋不已,你看我的作品,我打量你的成果,对沙锤制作的好坏个个意见纷呈。可在最后的成绩上我却给一个制作平平的学生一个高分,大家惊奇极了,诧异地互相谈论。于是,我讲了自己的理由:这位同学虽然制作一般,但他抓住了最根本的东西,乐器是用来演奏的,而不是来比外表美的。他的沙锤非常实用,而且他自己演奏时节奏也完全正确,毫无取巧之意。大家听了信服得点点头,课后都按实用的方向重新整理了自己的作品。

3.作业结果的评价

音乐作业是学生智慧、能力与劳动的结晶,作业结果的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旨在发挥肯定昨天、展望未来的作用。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如果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往往会感到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信。通过作业结果的及时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我常通过多媒体演示功能,展示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点评指导,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还把学生成功的作业收录到自己的博客上,这无形中的肯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努力完成音乐作业的欲望。

在小学建构音乐作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有着明显的学科特色,这无疑会对音乐教学产生不凡的影响与促进,是值得所有音乐教师深思的问题。在音乐作业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学习内容或感兴趣的事物,然后通过各种形式去应用知识、懂得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挑战,是对开放式学习、创新性教育的一种突破与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型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篇3:课改下如何创新小学数学作业

一、新观念

1. 从教师主控转向学生自主。

作业应该改变教师主控现象, 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例如某位教师让学生每周都选做一道难题, 并准确、清晰地说出解题思路。在“每日一题”班级活动中, 学生轮流从“我的自选作业”中选出一题考老师或学生, 并交流解题方法和技巧。该班形成了一种积极探究的学习氛围。此外, 在作业的批改上教师可以选择性地放手, 让学生相互批改, 并组织评选最称职的“小老师”。学生一般都会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工作”中, 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批改。

2. 从单一转向综合。

传统的数学作业往往只注重本学科的内容。现代课程理念强调不能把各门学科割裂开, 而应追求各学科之间的综合。教师应努力寻找各学科知识的结合点, 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如:让学生将课外获取的数学知识制作成手抄报在班级展出, 看谁设计得最精美;开展“数学故事会”, 让每个学生都说一则生活中的数学故事, 看谁讲的故事最吸引人。

二、新特点

1. 有趣。

教师设计作业时, 最好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童话、游戏等,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低年级, 游戏是一种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形式, 也是非常有效的课堂作业方式。以同桌“两人合作”为基础, 结合不同的知识结构, 组织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 (合作出题游戏, 对口令游戏, 小考官游戏) , 让学生在合作与互动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和巩固。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前, 某位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小明今年12岁, 可是只过了3次生日, 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自然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2. 开放。

教师要设计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放性作业。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后, 某教师设计作业:“六年级1班有48位同学, 在读书活动中每人打算购买1本5元的书。若集体购买, 一次性购买50本以上打九折。请你设计购书方案。”这样开放的作业为学生对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提供了空间, 学生想到了个人单独购买、全班集体购买50本、全班集体购买50本再将多余的本卖掉 (可九折转卖或按原价转卖) 等方案, 并在比较中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 寻找最佳的购书方案。

3. 弹性。

教师要研究学生在知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 并根据这种差异设计弹性作业。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后, 某教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A.56×72+56×28, (125+25) ×8。B.99×99+99, 68×101。C.48×56+48×45-48, 15×180+150×8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做一组作业。这样, 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选择A组练习, 获得学习的信心,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C组作业, 挑战自我。

三、新做法

1. 阅读作业。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阅读只是语文学科的事情, 其实它对于数学学科同样重要, 一个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很难学好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每天的早读时间, 让学生轮流当“新闻播报员”, 播一则带有数学信息的新闻。这种“作业”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通过阅读搜寻“新闻”。

2. 实验作业。

以往我们教学配兑盐水、糖水等与生活关系密切的作业也用文字来表述。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全是数字推理的过程。现在, 我们不妨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的应用》后, 有位教师安排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调制奶茶或饮料, 并记录调配的过程及相关数据。这样学生既将知识运用于实际, 又锻炼了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

3. 调查作业。

数学调查可以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学会思考生活中的数学, 凸显数学的价值。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后,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调查家里的日常开销, 并进行统计, 求出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 再根据结果思考如何节约开支。再如学习小数后, 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两个月的水费、电费开支情况, 并分析整理数据, 写出感受。有的学生写道:“我们家每月的水费和电费都大大超过了我的猜测, 而且电费比水费多得多。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特别要少看电视, 节约用电。”言辞间流露出作为小主人的责任心。

4. 制作作业。

虽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 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的欲望, 数学手抄报可以成为学生展开想象的乐园。经常结合阶段数学的知识要点, 提供一些基本的题目类型, 如口算能手、计算小行家、开心购物、趣味数学等, 让学生在美丽的“田园”里尽情创作, 开出计算准确、问题多样的数学花, 结出布局巧妙、图文精美的艺术果。

篇4:小学音乐作业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优化作业设计 小学音乐 课堂效率

复习对于巩固知识,获得新知具有重要意义。作业是复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做作业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到的知识并掌握学情,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具体的了解。小学音乐的作业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和创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优化小学音乐作业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注重层次性

音乐作为一门才艺性的学科,测评学生学习的成果是根据学生的才艺表现来决定的。才艺水平的高低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导,并让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作业设计时,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分为三个方面:基础练习、经典音乐鉴赏、音乐创作。教师在进行基础练习的音乐作业设计时只需根据音乐大纲教学要求,给学生设计一些相应的音乐练习,让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巩固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完《两只老虎》《新年快乐》等儿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给父母反复演唱,让家长监督学生完成基础训练,并帮孩子录音,这样可以提高作业的趣味性,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下巩固课堂知识。这个过程可以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音乐掌握情况,并发现孩子兴趣。

基础练习仅是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若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需让学生学会对经典音乐作品鉴赏。经典音乐作品对学生学习音乐以及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在经典音乐作品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生的音乐创作灵感得到激发,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教师给学生设计有关经典音乐作品鉴赏的家庭作业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从小接触高雅艺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气质。音乐作业设计也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作业设计时,要布置一些创作音乐的作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家长为孩子报了音乐第二课堂,让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乐器,因此教师布置创作型音乐作业,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在第二课堂学习的乐器进行音乐创作,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发挥表现性

小学生年龄小,对于枯燥无味的课堂会有厌倦心理,他们喜欢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喜欢在舞台上表现自己,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可。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让学生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例如:教师可将课上前十分钟设定为“音乐纵情演绎”时间。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先给学生确立下节课课前十分钟的音乐演绎主题,并让学生自己结组,教师要强调结组时每个小组要注意人员的搭配,优势互补以求团队合作实现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学生全部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在课下排练,每个小组可以成立一个小乐队,利用自己在课上学习的尤克里里、吉他、钢琴、葫芦丝等乐器进行音乐伴奏,然后乐队里再挑选一个主唱。经过课下努力训练,学生便可以正式登台演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音乐才华。乐队式的作业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音乐的具体应用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学习得到改善。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个人音乐演奏”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放宽条件,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选择要演奏的曲目,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策划自己的演出。例如:在学习完民族歌曲演奏时,教师可以设定以“民族歌曲”为主题的个人演唱会,通过学生的个人演奏,教师可以验收学生学习的成果,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改善。

突出思维性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音乐虽然是一门技能型学科,但同样需要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思维方式和创作音乐的才能,要实现这两方面就要让学生学会研究各种音乐作品,从中体验作曲人的创作初衷和演唱者如何抒发音乐曲目中的情感。戏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历史上也有灿烂的戏剧作品。教师在进行戏剧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从研究戏剧的角度出发,更深层次地发现戏剧中传达出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另外,研究戏剧也可以采用中外对比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普及,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量、快捷的速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通过上网查阅有关戏剧的资料,如:通过查阅戏剧发展史、戏剧演唱的方法技巧等,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戏剧文化、演唱戏剧奠定深厚的基础;让学生本着研究的视角探索戏剧这种别样的音乐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戏剧演唱,同时对于其他的音乐形式的学习也起到了好的启发作用。

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也要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纵情演绎;另外,通过研究音乐作品让学生发现音乐魅力,研究音乐本源。

篇5:浅谈小学音乐作业的优化设计

【摘 要】随着新课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小学音乐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小学音乐作业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优化作业设计;小学音乐;课堂效率

复习对于巩固知识,获得新知具有重要意义。作业是复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做作业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到的知识并掌握学情,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具体的了解。小学音乐的作业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和创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优化小学音乐作业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注重层次性

音乐作为一门才艺性的学科,测评学生学习的成果是根据学生的才艺表现来决定的。才艺水平的高低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导,并让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作业设计时,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分为三个方面:基础练习、经典音乐鉴赏、音乐创作。教师在进行基础练习的音乐作业设计时只需根据音乐大纲教学要求,给学生设计一些相应的音乐练习,让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巩固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完《两只老虎》《新年快乐》等儿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给父母反复演唱,让家长监督学生完成基础训练,并帮孩子录音,这样可以提高作业的趣味性,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下巩固课堂知识。这个过程可以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音乐掌握情况,并发现孩子兴趣。

基础练习仅是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若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需让学生学会对经典音乐作品鉴赏。经典音乐作品对学生学习音乐以及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在经典音乐作品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生的音乐创作灵感得到激发,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教师给学生设计有关经典音乐作品鉴赏的家庭作业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从小接触高雅艺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气质。音乐作业设计也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作业设计时,要布置一些创作音乐的作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家长为孩子报了音乐第二课堂,让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乐器,因此教师布置创作型音乐作业,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在第二课堂学习的乐器进行音乐创作,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二、发挥表现性

小学生年龄小,对于枯燥无味的课堂会有厌倦心理,他们喜欢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喜欢在舞台上表现自己,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可。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让学生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例如:教师可将课上前十分钟设定为“音乐纵情演绎”时间。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先给学生确立下节课课前十分钟的音乐演绎主题,并让学生自己结组,教师要强调结组时每个小组要注意人员的搭配,优势互补以求团队合作实现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学生全部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在课下排练,每个小组可以成立一个小乐队,利用自己在课上学习的尤克里里、吉他、钢琴、葫芦丝等乐器进行音乐伴奏,然后乐队里再挑选一个主唱。经过课下努力训练,学生便可以正式登台演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音乐才华。乐队式的作业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音乐的具体应用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学习得到改善。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个人音乐演奏”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放宽条件,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选择要演奏的曲目,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策划自己的演出。例如:在学习完民族歌曲演奏时,教师可以设定以“民族歌曲”为主题的个人演唱会,通过学生的个人演奏,教师可以验收学生学习的成果,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改善。

三、突出思维性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音乐虽然是一门技能型学科,但同样需要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思维方式和创作音乐的才能,要实现这两方面就要让学生学会研究各种音乐作品,从中体验作曲人的创作初衷和演唱者如何抒发音乐曲目中的情感。戏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历史上也有灿烂的戏剧作品。教师在进行戏剧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从研究戏剧的角度出发,更深层次地发现戏剧中传达出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另外,研究戏剧也可以采用中外对比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普及,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量、快捷的速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通过上网查阅有关戏剧的资料,如:通过查阅戏剧发展史、戏剧演唱的方法技巧等,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戏剧文化、演唱戏剧奠定深厚的基础;让学生本着研究的视角探索戏剧这种别样的音乐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戏剧演唱,同时对于其他的音乐形式的学习也起到了好的启发作用。

篇6:小学英语创新作业

英语作业

1.英语字母想象画 2.英语食物画一画 3.英语动物画一画 4.学唱英语歌曲6首 5.分角色表演课文 6.讲英文小故事 7.制作英语新年贺卡 8.西方节日手抄报 9.英语故事阅读

篇7:小学音乐创新作业

“提升作业设计水平”要求:作业设计要加强学习内容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注重思维发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挑战。“丰富作业类型方式”要求:鼓励设计跨学科作业,探索项目学习作业。学校要根据年级、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不同类型作业,要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让学生经历与体验多样的学习方式,形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老师们在设计作业时要突破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习惯定势,切实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作业,在作业形式和内容上推陈出新,设计出一些具有实践性、创新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个性化作业,促进学生的思考、理解和探究,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乐趣,激发作业主动性。

一、创新作业类型:从单一走向多样

现在的小学生除了配套作业本之外,主要还有“预习、抄词、听写、单元习作、周记、小练笔”等相关作业,这些作业大都以基础知识和表达等知识型为主,注重基础,有他自身的优点,但这些作业类型单一,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比较薄弱,题目本身也缺乏挑战性。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在作业布置上探索多样化的创新路径,增强作业功能,激发学生兴趣。

1.自主类作业

在作业设计上,我们老师可以放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自己设计相应的习题来巩固延伸课堂教学。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作业、布置作业,体现的是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的是作业的热情和兴趣。

如学习了五下《军神》一课,同学们都被刘伯承“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不惜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在学生沉浸在课堂氛围,无比震撼中的时候,我借机引导学生:“今天老师请你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你想设计一份什么作业呢?”同学们有的说要分角色朗读表演,有的说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有的说要去读关于刘伯承别的故事……

在学习了六上《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同样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有的学生说,这篇课文很适合朗诵,打算选一段音乐,进行配乐朗诵,到时候在全班表演;有的学生说,打算再多去找点相应的资料,写一份保护地球的倡议书;有的学生说,打算写几条保护地球或珍惜资源的公益广告……

自主类作业,充分尊重每一位孩子的选择权,让学生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需要等做出自主选择,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面对自己设计的作业,他们作业时自主性更强,兴趣更浓,作业质量也更高。

2.拓展类作业

这里的拓展指的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在教科书中,必须要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引导学生走向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

随着五下《草船借箭》一文的学习,学生积累了诸如“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和“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等与人物相关的歇后语,这时,老师适时补充“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简单讲述歇后语背后的故事,使学生对《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引导学生自己课外去搜集歇后语,去了解这则歇后语背后的故事。

六上《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课文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那你认为是有还是无呢?学生兴趣浓厚,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再相机引导学生课后去查找资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并于数日后举行一次“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辩论会。这样的作业,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拓展类作业以教材为生发点,挖掘适合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着力点,引导学生基于教材,超越教材。

3.跨界类作业

语文学科的跨界类作业,从本质上来说,是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五上《四季之美》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这一单元也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专门对学生进行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诵读美文,但对于文学品鉴来说,如果课后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想象到的画面画出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全文“春夏秋冬”四季的画面感很强,学生通过画画再现课文情境,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个别学生还可以借助自己的画来帮助背诵,激发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五上《长相思》是清代纳兰性德写的一首词。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课后,老师们一般要求学生背诵,但如果改成让学生吟唱,他们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学生可以从网上找相关的视频进行学习,一方面进一步熟悉了内容,另一方面将会对“词”这种文学体裁有更深的了解。

作业类型还有很多,如探究类作业、表演类作业等,但不管怎么创新,不管怎么个性化,任何一种语文作业,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应该避免看起来热热闹闹的非本体性作业,应该立足学科本位,回归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

二、创新作业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老师们对于作业的理解就是教学内容的复习巩固,以布置课本相应习题和作业本作业为主,现在,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老师们必须在作业的设计上追求灵活多变,走出封闭空间,走向多维开放。

1.整合资源,开放表达

这里的开放表达一方面指的是答案的开放多元,另外指的是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整合多种资源,进行个性化理解和表达。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如在学习了五下《两茎灯草》之后,根据文本内容,学生感受到了一个“吝啬鬼”的人物形象。老师此时可以引导,这只是原著《儒林外史》中节选一小部分文字所得出来的人物形象,并不能代表严监生整个人物形象。原著中的严监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去读《儒林外史》一书的第五回和第六回,去书中找依据,分条陈述自己的理由。于是,学生分别找到了严监生“吝啬”和“豪奢”的不同表现,更好地认识了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这一作业也将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起来,充分体现了“课内外结合”的教学理念。

2.动态分层,有效提升

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意见中指出,作业要“体现个性差异原则”,作业要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布置,要让不同层次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设计可供不同类型学生选择的弹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兴趣爱好等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这一指导意见,要求老师客观认识班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在作业设计上既能保底,又有提升,保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学习了六下第一单元的《古诗三首》后,根据学习能力的差异,A层次的学生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并能大致理解诗的意思。B层次的学生可以在A层次的基础上,说说诗的大意,并再积累两首描写传统节日或习俗的诗。C层次的学生可以在B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诗的意境,把其中一首诗改写成一篇现代文。

这里ABC层次的分层,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随时调整,实现因材施教,动态分层,让每一名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3.关注生活,活化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语言实践中活化语言。

生活化作业主要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一件预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当前的时事热点,世间百态和人情冷暖,都可以转化为老师当天的作业。

另外,也可以由课内链接课外。如学习了《白鹭》一文中对于白鹭外形的写法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照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写这种动物的外形,表达喜爱之情,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采用对比的写法。这样的作业,如果没有生活化的细致观察,学生是很难写好的。

三、创新作业方式:从独立走向协作

当下,是一个非常注重团队建设和管理的时代,在团队中,可以合理利用每一位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解决问题,达成共同的目标。在作业的布置上,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相互分享,学会共同面对困难,学会共同享受成功。

1.合作型作业

合作型作业指的是在作业过程中,全班分成几个合作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作业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任务。

如学习了六下第一单元后,老师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中华传统习俗”的手抄报。于是,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可以分别负责“搜集资料、排版设计、写字、美工”等不同的工作。明确分工后,制定各项工作的完成进度,这样在协同中有分工,在分工中有合作,碰到问题一起解决,最终拿出一份凝聚集体智慧的作品。

另外,在诸如《《遨游汉字王国》《难忘小学生活》等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更是要发挥好团队的力量,让学生从小接受团队合作教育,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并且在合作中提高共同学习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接力型作业

接力型作业同样需要分成合作小组,在作业过程中,小组成员在同一个本子上轮流作业,这种作业一般以日记和小练笔为主。

以“日记”本子的接力为例。从内容上来说,日记本内容可以以班中每天发生的人和事为题材,在记录的同时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这样,一方面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另一方面随时培养学生的思辨习惯和能力。在方法上,第二位接力的同学既要写当天的日记,还要对前一天同学的日记采用留言的方式进行跟帖点评、点赞等。组长需要定期对日记本进行小结,对每一位成员的作业情况进行点评。教师每周可以给予一次评语及等级评分,定期全班评比。在接力型作业中,小组内每位组员在完成自己作业的同时,还可以阅读其他组员的作业情况,并开展互评工作,在鼓励肯定别人的同时激励自己更好地完成下一次作业。

3.互助型作业

互助型作业在这里指的是学生自己出作业题,然后同学间相互答题。学生将学过的知识通过出题的形式进行“再创造”,达到对知识更深入的理解,更有效的内化,提高学习兴趣。

在出互助型作业题时,老师还可以要求出题人能说出自己命题的依据,并能对同学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的命题作业,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在学习了六上第一单元后,A同学出了三道题目:

一是“洒脱、礼貌、幽雅、笨拙、愁怨”五个看拼音写词语。

二是《草原》第一段的按课文内容填空。

三是照样子,写一个排比句。

A同学出的三道题目中,第一题的五个词语,有一个词语是他自己写错过的,另外四个是他认为比较难的。第二题是因为《草原》的第一段是老师要求默写的,A同学出填空的格子中,其中有两个字是他曾经写错过的。第三题链接的是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是这个单元的重点。可以说,A同学出的这三道题目从自己的学习经验出发,像是在整理错题本,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学生自主命题要做到循序渐进。一开始,可以让学生出一些“字词类”的基础性作业,老师在这过程中加强指导。慢慢地,可以引导学生可以出一些“写句子”“课内阅读”的作业。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后,甚至可以让学生出课外阅读作业。互助型作业重在让学生通过命题复习基础知识,梳理知识体系,作业量不用多,完成作业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

篇8:小学语文作业的改革与创新

一、设计多元化作业, 让学生多感官得到体验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 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 使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合理的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完成欲望, 使学生自愿地完成作业, 而不是机械地重复, 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 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因此我对单一的文本作业进行大胆尝试改进:包括人文作业、操作性作业、趣味表演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一改往日的作风, 不是伏案疾书, 而是以画图、剪报、查资料, 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完成。多种形式的作业鼓励学生以看、听、摸和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 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二、设计多层次作业,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俗话说:“五个指头伸出来各有长短。”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他们的智力、家庭背景、原有的知识层次、性格等各方面都不尽相同, 所以教师设计的作业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同起点上, 得到最优发展。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区别对待,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 这样才能使这些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易学、乐学。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适当提高要求, 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的作业不仅满足这部分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理, 还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多层次的作业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力气, 但当你看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的时候, 那欣喜之情就是用尽华丽的辞藻也是无法形容的。

三、设计自选式作业, 发扬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没有精心设计的作业可以说是千篇一律, 我设计了自选式作业后, 发现学生对自主选择的作业,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 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 他们不单单只满足书本的知识, 还在寻找更为广阔的课外发展空间。自选式作业, 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有了作业的选择权, 他们不再把作业当成负担, 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力去完成自己选择的作业, 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劳动节”期间, 我让学生帮助家长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做完后把自己参加劳动的感受和心得写出来。这样的自选式作业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展。

四、设计趣味性作业, 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

经过调查, 我发现学生怕做作业、简单应付作业大都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练习形式。这样没有新意的作业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学生接受作业不应是被动的, 而应是积极主动的。教育心理学表明, 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 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 作业的设计也应讲究趣味性, 要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比如, 学会了有关描写秋天的词语后, 让他们到田野中去观察秋天的美景, 观察后用上所学词语写出描写秋天景色的小文。

上一篇: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探索之路下一篇:第三方物流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