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的10个解题方法

2024-06-17

中考语文的10个解题方法(共10篇)

篇1:中考语文的10个解题方法

准高三生物备考必看的3个方法

方法一 强化审题意识,提高思维能力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依托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审题的质量决定着解题的成败,培养和提高审题能力是提高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1、审出题中的关键性词语所谓关键性词语,是指能够使我们顺利确定解题思路的词语。要准确确定关键性词语,就要熟悉所学的知识点,找到所学知识和所问内容的结合点,二者相互印证,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当一个关键性词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或不明确,就需要我们把相关的内容找出来,确定两个或三个关键性词语。

2、审出题中的修饰性词语有些题目含有一些修饰性词语,如“绝大多数、约为、至少、主要原因”等。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3、审出题中的隐含信息许多生物试题会给予多个提示信息,但有些信息是隐含在题意中的。发掘隐含信息的过程就是由试题中的关键词句或图示解读出有用的解题信息,这样就会找到突破口,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4、审出题中的易混概念避免概念混淆可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建立试题中可能存在易混概念的意识;二是审题时要仔细,注意发现易混概念。

方法二 掌握解题方法,不断积累总结

分析同类试题的各种解题特点,明白各种解法的适用范围,解题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达到了解题的至高境界。

1.繁杂信息简约化主要针对材料信息题。解答材料信息题的技巧,主要是对材料的理解加工、删繁就简。要善于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删除无效信息。有效信息就是解题需要的参考依据。如何从材料中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这些信息涉及哪些重要考点,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准确作答,是解答材料信息题的关键。

2.抽象信息直观化把比较抽象的生物学问题变得直观易懂。抓住题意中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题中文字、数据等抽象信息转换为直观图示信息,则使题意简明、清晰,关系具体、直观,从而得以迅速解题。

3.生疏情境熟悉化就是根据题中给予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联想,把某一熟悉的知识迁移到陌生的新问题中,以此为依据,类比迁移,使生疏知识转换为熟悉知识,就能摆脱思维受阻的困惑,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4.一般规律特殊化在掌握生物学的一般规律和原理的基础上,研究特殊情境的问题时,要学会变通,用普遍性的原理来解释特殊性的问题,灵活地进行一般与特殊的转换。

方法三 解题后多思善想,才能举一反三

为了避免陷入“题海”,解题后多思善想是不断提升解题能力的要求之一。

1.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解后反思的能力。同一类的试题,求解方法往往有其规律性,解一道题后要思考此题是否可进行一般性推广和引申,这样才能形成解题思维。

2.辨析错因,知错就改在解答一个试题后,要继续反思在解题过程中是否混淆了概念,是否忽视了隐含条件,是否将特殊情况代替一般,是否忽视了特例等。应该有意识地选用一些易错题进行辨析,弄清楚错误的根源,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

3.思考演变,应变自如在解答一些典型试题之后,可转变原题的结构或做适当的引申变换,往往可使一题变为一串题,这样有利于拓展思路,提高应变能力。

高考生物遗传类型题目10种解题方法

一、显、隐性的判断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

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

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④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

状遗传的区分判断:

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

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

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

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九、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者个体)

的产生情况分析:

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内容,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着手,运用简图展现过程。

几种常见的来源: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之后,某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某一极;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发展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

(注意:在分析某异常配子形成时,②与③一般不同时考虑)

十、遗传系谱图类题目的分析思路与

考查类型归纳:

遗传系谱图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公认的难点,平时练习时要多注意归纳总结,概括出此类题试题的规律和解题思路,从而可以达到从容应对。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

2、遗传方式的推导方法

㈠判断显隐性遗传:

①先找典型特征: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②没有典型性特征:则两种均有可能。其中代代发病一般最可能为显性,隔代发病最可能为隐性。

㈡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①先找典型特征:隐性,女患其父、子必患;显性,男患其母、女必患。只要找到正常的就只能为常染色体上的。没有则两种均有可能

②没有典型特征:若两种都符合,则:男女发病率不同为伴X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同为常染色体遗传。

③如果按以上方式推导,几种假设都符合,则几种都有可能。

还可以选择假设--推导的方法(反证法):先假设在X染色体上,代入进行推导,若不符合,则在常染色体上;若符合再假设在常染色体上,一般都是符合的,则两种情况都可能不能确定,此时只有结合题干的相关信息进一步的预测或确定。

3、子代某表现型概率的计算

①多对性状同时考查,单独考虑每一对的情况;

②确定亲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

(结合亲本的性状,联系亲本的“上代”、“同代”、“下代”的情况去综合考虑亲本的可能基因型,时刻注意比例的变化。)

③运用相乘、相加得出子代的表现型或者基因型情况。

★ 解析关于搜索引擎的三大终极定律

★ 遗传的基本规律高二生物教案

★ 届高三年级组工作总结

★ 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 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 高三怎么学好生物

★ 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作文

★ 高三生物基础差怎么学

★ 高三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 高三生物个人计划

篇2:中考语文的10个解题方法

1.爱ài

“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à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②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

吝惜,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④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梁惠王上》)

2.安ān

“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

①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②安置,安放。安营扎寨(成语)

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④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⑤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⑥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

“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表示被子。

bèi

①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③表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①通“披”,穿。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②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4.倍bèi

“倍”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咅声(古音相近)。表示背向、背着。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

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②更加。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通“背”,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5.本běn

“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木”(义为棵树)字下加一点,表示树木的根部。表示植物的根部。

①草木的根。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

②草木的干、茎。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③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君子务本。(《学而》)

④原来的。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⑤推究,考察。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6.鄙bǐ

“鄙”是形声字,小篆从邑[即阝(在右边)]部,啚(bǐ)声。表示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①边远的地方。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②以……为边界(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轻视,看不起。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④轻贱。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⑤庸俗,浅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7.兵bīnɡ

“兵”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斤”字,像古代一种斧形的武器;下边是“廾”字,像左右双手。合起来像双手拿着兵器。表示兵器。

①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②士兵,军队。沛公兵十万,在霸上。(《鸿门宴》)

③军事,战争。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8.病bìnɡ

“病”是形声字,小篆从疒部,丙声。表示疾病。

①重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②弊病,缺点。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③生病。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祭十二郎文》)

④使……成病态。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⑤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⑥责备,羞辱。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⑦穷困。辍飧饔以劳吏者……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

⑧疲劳。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9.察chá

“察”是形声字,小篆从“宀”部(表示覆盖),祭声(古音相近)。表示仔细观察。

①细看,观察。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梁惠王上》)

②详审,细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考察,审查。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③考察和推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④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客难》)

10.朝

“朝”是会意字,金文左边像日在草中,右边像水流,合起来指潮水按时涨落。“潮”的本字。后引申为表示早晨。

cháo

①接受朝见,使……朝见。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②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④对,向。坐北朝南。

zhāo

早晨。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

★ 苏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选集

★ 10个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

★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

★ 中考语文文言文诗词考题

★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岳阳楼记》

★ 中考英语高频语法考点

★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

★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识的复习资料

篇3:中考政治图表题的解题方法分析

关键词:图表,考题,考生,言行

中考政治图表题是以图表为载体作为命题形式的一种试题,主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简明直观、新颖活泼、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的图表题,已成为中考命题的常用形式。现对此类题型分析如下。

1. 图表题型特点:

图表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文字说明比较小,但承载的信息量大。 (2) 一个图表题有表格,有文字,有的还有注解。表格与表格之间、图表与材料之间、图表与注释之间都有密切联系。解题时需要充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做好此类题的必要条件。 (3) 图表形式有多种,要灵活掌握,抓住其特点。 (4) 密切联系现实实际,突出重点和热点。要关注时政热点,尤其是当年国内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懂得有关党和政府的政策。 (5) 逐层深入,注重能力考查。图表题的问题往往有几个,且步步深入,要求学生具备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把握题目各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做这类题目,锻炼自己掌握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析上表,结合初三思想政治有关知识,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解题指导:图表型简答题答题的基本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关于“是什么”。如上题,仔细阅读表格,首先,材料讲的“是什么”。要学会捕捉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然后对每一个关键信息逐条分析则可避免疏漏。如此题,关键信息有“第五(四、六)位”、“126 (l07、55)位”、“以后”。接下来逐条分析:(1)由“第五(四、六)位”、“126 (l07、55)位”可看出: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想想看此观点在哪儿见过?现在知道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是很容易的,只要跟课本观点挂上钩就行了。);由“以后”二字可看出:我国的资源短缺将随着人口的增长,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关于“为什么”。在分析完材料后,一定要联系材料,简要列举课本上的相关观点。这一步要求学生从课本上找的观点必须紧扣材料中心,语言简练,简明扼要,面面俱到,点到为止,绝对不要就其一点,展开分析,没完没了,大做文章,那就死定了。

关于“怎么做”。如果图表中谈的是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结论中一定要指出我党既定的政策、措施,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得结论、谈做法;如果图表中谈的是成就,一定要赞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就。如,应该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三个代表……等等类似的东西。

2. 解题思路:

图表分析类考题往往通过人物的言行、表情或借助数字材料等形式呈现,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辨别分析能力。

解答图表分析类考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审题。根据题目确定范围、背景、条件等分析图表: (1) 分析表中的数据,总结规律。数据下降说明了减少或降低,数据之间的差距说明了事物存在的优势或劣势。 (2) 分析附加条件,用以帮助理解题意,透过现象抓主要问题。 (3) 通过分析设问,提出“为什么”,寻找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和采取的措施,解决“怎样做”的问题。

第二步,从资源排序这个切入点入手,分析图表所反映的数据在现实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性或意义,解答此类问题时应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观点依据准确到位。

第三步,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角度作结。宏观即国家现有制度和举措,微观即个人行为角度。这一环节开放性较强,应注意宏观层面与教材学过的基础知识相结合,力求要用规范术语,避免信笔由缰,语言无依据无章法。

篇4:中考状元的10个秘诀

2.建立各科错题本,经常通过自己做错的题反省自己做错的经过。

3.读英语不怕别人笑话,要大声朗读,并经常用英文写笔记,锻炼英文写作能力。

4.可以订一些适合中学生读的报刊,通过多读多看多练,提高写作能力。

5.数学复习应避免题海战术,最好能将课本上的知识分章节梳理清楚,选作典型题,类型题,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准确率上,另外还可以把从前做过的错题集中处理一下,通过改正错误,填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并将复杂习题的解题思路重新领会,加强对常用解题法的掌握。

6.英语学习保持语感是最好的突击方式,另外可以做一些题型,查缺补漏,将自己掌握不太牢的语法点、知识点着重领会,记忆。

7.语文能力是长时间学习积累的结果,最后阶段死记硬背的方法对提高成绩没有太大帮助,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是一个公认难点,很多同学在答题后自我感觉良好,但最后成绩却不尽人意,这是其解题思路与出题者意图的偏差造成的,对待阅读的技巧是要先领会作者的写作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文章中的观点破解问题,这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做题时多注意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另外,作文也很重要,写作文切记不要跑题,并在此基础上积累一些精彩的语句,提高自己的文采,以博高分。老师曾建议,中考之前头脑里至少要装有五十篇范文。

8.理化综合复习重点应着重突出基础题和类型题,对付难题不止重结果,分析解法才是最重要的一环,分析解题思路的脉络,掌握并灵活运用理化题的解题方法是获得高分的基本保障。

9.淡化考试,不要过分关注,过分提醒,像平常一样作息、生活,到临考试适当玩乐、游戏有助于减缓压力。

篇5:中考语文的10个解题方法

一般说来,语文水平的提高主要靠长期的基本功,但就中考分数而言,经过最后的努力,较大幅度地提升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下面是高分网中考频道小编总结归纳的快速提高语文成绩方法及技巧,希望为大家提供服务。

快速提高语文成绩的基本方法:

1、系统梳理语言运用和文言文基础知识,利用零散时间,切实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集中阅读现代文10篇左右经典文章,把握其文体特征、基本思路和命题倾向,并对经典题型认真训练,比较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找出差距,研究分析,找出规律,掌握技巧,形成能力。

3、集中研读涵盖自我、社会、自然等方面的10至15个经典的作文素材,重点积累15句相应的名言警句,回顾自己中学以来的心路历程,整理高中以来自己最为关注并形成个人一定见解的问题、现象、理念等,研读中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评分标准,写几篇最能体现自己特点和水平的限时作文,从而提升中考作文的应考能力和信心。

4、认真完成3至5套经典语文试题,以保证试卷训练手感和速度(包括月考、模考)。成绩一般的考生要分分必争

对于成绩拔尖和成绩一般的考生,如何把握心态应战中考?

考试前,成绩拔尖的同学可能信心更足,学习更有条理,也更勤奋,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调整好生物钟;成绩一般的同学要大胆、合理取舍,找到自信心和长分点,尽自己的能力做好考前冲刺工作。

考试时,成绩拔尖的同学切忌碰到难题、新题过于急躁,要知道我难人亦难;成绩一般的同学要懂得分分必争,确保会的做得对,千万不要随便放弃。

学鲁滨逊开“快乐清单”

“阳光心态,决胜中考。”如何以阳光快乐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中考,就应该学学鲁滨逊,给自己开快乐清单:

篇6:10种中考数学解题技巧

平时,考生可以定时、定量做一些基础题和中档题来训练速度和正确率,适量做一些综合题来提高解题能力。在提高阶段,可以对做题的难度、广度进行拓展。从近期的教辅书籍排行榜里挑选适合自己的习题集,是个不错的方法,关键在精不在多。通过做经典题目来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再以针对性的训练来巩固。不做过难的练习题,不钻牛角尖。

另外,正确的审题是准确、迅速解题的前提。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学会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

篇7:中考语文的10个解题方法

一、难点之一:学生读不懂题, 不知如何下手

中考电学选择题往往是变化的电路, 学生答题时面对考卷苦苦思索, 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去解决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不知道如何审题。审题要诀之一:必须把变化的电路转化成几个状态下的静态电路;审题要诀之二:必须把几个状态下的静态电路画出等效图, 在图中标出已知条件, 整理之后就容易集中思路了。

例1如图所示, 电源电压不变, L1上标有“4V 2W”, L2标有“8V 4W”。当开关S接a时, L1恰好正常发光, 当开关S接b时, L2两端电压为6.4V。 (忽略温度变化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源电压是16V

B.开关接a时电阻R在30s内产生的热量是120J

C.开关接b时灯L2的实际功率是2.56W

D.开关接a和b时, 电路的总功率之比是5:4

审题方法如前所述:想到电路实际上有两个状态, 分别画出等效电路图如下:

这样做, 整个题的条件就清楚地呈现在眼前了。

二、难点之二:对公式运用不够熟练, 解题找不到突破口

电学计算特点是物理量多、公式多, 要想在综合题中很快找到思路, 对于基本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公式运用到什么程度就可以说熟练了呢?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电阻, 主要有电流I、电压U、电阻R、电功率P四个物理量, 电学公式则把其中的三个物理量联系在了一起, 例如等。如果能做到在以上四个物理量之中,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 另外两个能很快的直接求解出来, 这就达到了要求。如前例题1, 图 (1) 中对于灯L1已知了它的电压和功率, 那么电流就可以用解出, 对于灯L2, 已知了它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那么它的电阻可以用解出, 再已知其实际电压, 就可以求出它的实际电流。另外, 在运用电学公式时, 特别要强调三个问题, 即同体性、同时性和单位, 这也是学生易犯错误的地方。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审题时应特别注意已知两个条件的那部分电路, 往往这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三、难点之三:方程方法运用不熟练

对于多个状态的电路, 如果能在某一个状态中求出电源电压、定值电阻的阻值等, 那么求出后用到另一个状态中往往就可以得解。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难点了, 解决办法很简单, 就是列方程。我们知道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列方程一定要找到一个等量关系, 这个关系我们利用得较多的就是在多个状态电路中不变的量, 例如电源电压, 如例1, 可先求得每个电路的电流分别为0.5A和0.4A, 再把每个状态下的电源电压表示出来连成等式即可, 0.5A×R+4V=0.4A×R+6.4V。从而解得R=24Ω。分析近三年河北省的电学选择题, 无一例外地都应用到了列方程的方法。

四、难点之四:比例关系不熟练

比例不仅可以作为设置的问题, 也可以作为条件。对于比例, 有很多同学只是硬背过一些结论, 如“串联电路中电功率跟电压成正比, 跟电阻成正比”, 但是根本不理解这个规律的含义、来由, 更谈不上运用了, 这是同学们解题时的一个最大障碍。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

我们在教学中总结比例关系时, 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所有的比例关系其实都是来自于公式, 所有的正比、反比等关系都是利用公式消去等量得到的。所以分析比例最重要的是认清两个问题:一是要认清比例的主体, 二是要认清主体有什么等量关系。比如前面“串联电路中电功率跟电压成正比, 跟电阻成反比”, 比例的主体是串联的两个电阻, 而这两个电阻具有的等量关系是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 这样利用公式U=IR和P=I2R消去两个电阻中的电流, 就可以得到这两个电阻的电功率比等于它们两端的电压比, 也等于它们的电阻之比了。所有的比例关系都如此总结, 相信同学们会理解比例关系的。同时要让学生多对比一些易混淆的比例关系, 比如一个定值电阻的发热功率比等于通过它的电流比的平方, 有的同学就把它和并联电路中电功率比等于电流比搞混了, “怎么一会儿电功率跟电流成正比, 一会儿功率比又等于电流比的平方了?”其实最关键的问题仍是比例的主体和比例的前提, 说“电功率比等于电流比的平方”比的主体是一个电阻, 等量关系是阻值相等;而并联电路中电功率比等于电流比, 比的主体是两个电阻, 等量关系是这两个电阻的电压相等。这些应该在教学中特别强调。

虽然说电学计算难度大, 但是有了前面的基础, 会审题, 能够熟练应用公式、方程、比例, 就应该比较顺利的解决中考中的问题了。下面举例说明:

例2 (2010河北) 如图所示,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R1∶R2=1∶2。只闭合S1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R1消耗的功率为P1;只闭合S2时, R0消耗的功率为0.8W, R2消耗的功率为P2, 且P1∶P2=9∶8。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12V

B.R0的阻值为40Ω

C.R2的阻值为20Ω

D.R0先后两次消耗的功率之比为3∶2

分析:电路对应有两个状态, 把两个状态的电路图画出并标明条件, 如下:

注意到条件R1:R2=1:2和P1:P2=9:8, 这两个条件的主体都是R1和R2, 这样可以利用公式P=I2R, 求出两个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之比是3:2, 即可得在电路 (2) 中的电流大小是0.2A;

又由于电源电压不变, 所以可列方程0.3× (R1+R0) =0.2× (R2+R0) , 虽不能解出电阻来, 但是结合R1:R2=1:2, 可得R0:R1:R2=1:1:2.

在电路 (2) 中R2和R0串联, 所以P2:P0=R2:R0=2:1, 所以可得P2=1.6W, 电路总功率P总=P2+P0=1.6W+0.8W=2.4W, 根据, 选项A正确.

R2=2R0=2×20Ω=40Ω, 所以C错误;图1与图2中通过R0的电流之比为3:2, 根据P=I2R, 可得R0先后两次消耗的功率之比为9:4, 所以D错误。

这道题的解决就是应用了前面所叙述的方法。第一步要把等效电路图画出来, 再把条件标到图上 (注意电路变化后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哪些量不变) , 之后注意题目中的比例, 利用比例关系中隐藏的等量关系, 推出其余的已知条件, 再结合电源电压列方程即可求解。

综上所述, 此类问题虽然较难, 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解决这类问题要储备有“三个两”, 即两个熟悉——熟悉公式和串并联电路关系、两个方法——方程和比例、两个清醒——清醒什么量是变化的, 什么量是不变的。具体的题分析时, 审题时要遵循剥包装、画简图、标条件的步骤进行, 很多同学觉得很茫然无从下手, 主要就是题目条件分析不透彻, 画图标条件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做题时要从已知两个条件的部分电路入手, 找到其余部分电路的两个条件即可求解。如果电路变化, 则把它变为多个状态的电路, 利用电路不变量列方程, 如果电路中有比例关系, 则要抓住已知比例中隐藏的等量关系。

在进入中考专题复习阶段时, 可以增加此类题的复习, 但是复习过程中不可一味大量重复做题, 重要的是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建立电学量关系的清晰认识以及电学题的分析思路, 找这类问题的共性, 讲评练习时要注重对审题和解题方法的指导, 同时增强学生解题的自信心。

篇8:谈谈中考英语选择题的解题的方法

1. 突出基础性

近几年中考英语最大的亮点是不定项选择,题量适中、难度适中;大多题目来源于课本但又做了改变。这样,既保证了选择题的效度和信度,又避免了传统考试中的偏、难、繁等弊病,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课本后应用能力的考察,在突出基础性的同时关注全体学生对题目的解答平均水平。

2. 注重能力性

应用语言的能力是目前新课改中所极力提倡的,在中考英语选择题中这一特点也被凸现了出来。大多选择题在注重英语基础理论的同时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又以一定的干扰来提高学生解答问题时的灵活应用,关注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3. 强调交际性

近几年,与交际有关的的选择题在中考中所占比例成上升趋势,考题更加注重语境性和交际性,许多题目都是对话形式,在难度上也有所增加。从命题目的上看,这是为了考察学生灵活应用语言的能力。

4. 关注时代性

英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中考题中表现在试题中是以实时政治来作为考察重点,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动态,让英语学习与时俱进。

二、 中考英语选择题的复习建议

在了解了中考英语选择题的考察特点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以此来提高学生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1. 注重基础性

既然考察以基础知识为重点,那么,复习也应立足于这一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初中阶段出现的主要时态和语态的结构、用法等进行重点复习;对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等常用时态的用法从特点上进行引导掌握。注重区别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这些较为容易混淆的用法;对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动词不定式等需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其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牢牢掌握其用法。同时,对固定搭配、习惯短语、词形变化等需要在辨析的基础上进行牢记。此外,要引导学生在弄清题干和选项的过程中学会排除不必要的干扰信息,弄清题目的用意,在此基础上来进行选择。

2. 注重句型和语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掌握五种基本时态的基本用法的基础上来对句型结构和语序进行分析,特别是宾语从句和感叹句是历年中考中学生丢分的重点。因中考选择题中更加注重语境性,故在考题中往往有附带信息出现,而这些附带信息正是进行选择的关键。因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信息,在题干中插入的信息中去寻找解题的关键,特别是对话形式的题目,一定要根据对话的语境和对话的句型进行分析,从整体上进行考察,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获得解题技巧。

三、 中考英语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虽然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必要条件,但要做好选择题,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学生掌握了解题技巧和方法,不但有利于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也有利于提高答题的实效性。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选择题解题方法:

1. 直接判断法

这是借助英语基础知识,在充分分析题干的基础上从选项中快速选择的方法。对中考试卷分析发现,很多学生不是不会解答,而是在看题干的过程中,没有对选择进行一一考察,因只看题干未看清选项而选错选。例如:

Could I borrow______eraser please?______is broken.

A. you; My B. yours; Mine C. yours; My D. your; Mine

解析: mine是名词性物主代词,在本题中指代的是my eraser, 而your是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后面应该接名词,掌握了这一点,再看题干就不难得得出答案应该是D。

2. 比较分析法

即根据题干联系语境,结合时态、语态来对选项进行逐个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选择方法。例如:

They'll go fishing if it______next Sunday.

A. won't rain B. isn't gonging to C. don't rain D. does't rain.

解析:题干所出现的句子是一般将来时, 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子要用一般现在时来代替将来时,故选项中的A和B自然要被排除,而从句的主语it是第三人称单数,考虑主谓一致,答案明显为D。

3. 语法判断法

即根据语法知识来进行判断。例如:

Now telephones are very popular and they are much______than before.

A. cheap B. cherper C. cheapest D. the cheapest

解析:因题干是形容词比较级,根据关键词than很容易得到答案B。

篇9:中考思想品德解题方法概述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的进一步深入,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题型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特点,简答类、辨析类、图表类、情境分析类、自问自答类、分析说明类、实践探究类等主观性试题大量呈现。这些试题各有特点,也不乏共性:

选材鲜活。试题往往以重大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选材更加关注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理念更新。试题设计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渗透课改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角度新颖。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注重从学生自身行为的角度设置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设问中“你”、“我们”等字眼增多。

答案灵活。从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来看,试题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考生作答时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为帮助同学们在中考中轻轻松松解答各类考题;笔者结合近年来一些典型考题,分析各类考题的特点并总结其解题技巧。

一、简答类

例1:(2008年福建安溪卷)小芸是小亮的初三同学,最近,小芸开个体餐馆的父亲以“生意太忙缺人手”、“女儿早晚是人家的人”等理由,逼迫小芸退学到餐馆帮忙。小亮想帮助小芸依法维权,并解答下列问题。

(1)小芸父亲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小芸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析: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该题围绕这一现象设计,旨在通过练习,培养当代中学生的依法维权意识,提高他们的依法维权能力。第(1)问要求学生回顾所学基础知识,分析材料,准确写出小芸父亲行为错误的原因及违反的法律;第(2)问属做法类考题,学生只要能结合自身实际,写出自己知道的维权方式即可。

参考答案:(1)小芸父亲的做法不对,其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小芸的受教育权。(2)可以向村委会或居委会反映情况,或者向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新闻媒体求助,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方法指导:解答简答类试题一般可按“四步法”进行:

第一步,仔细审题。首先审读材料,找出材料的关键字词,注意获取关键信息,分清材料层次,概括出材料中心意思。然后审读设问,弄清试题相关要求。

第二步,回归课本。即根据材料的内涵和设问找准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观点必须紧扣材料,语言简明扼要。

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答案要点要齐全、有层次,关键字、词、句不能遗漏,同时还要语言规范、书写工整。答题时要尽量用所学课本知识分析,学会用学科术语答题。

第四步,对照检查,查漏补缺。

二、辨析类

例2:(2008年湖南益阳卷)2008年初的罕见冰冻,导致很多送电线路受损,不能供电,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湖南省电力公司工人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在高虚线路上人工除冰时,不幸殉职。这三位i人这样献出生命不值得。

解析:本题为各地中考中常见的辨析类考题,即判断说理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学生只要能对罗海文等三人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要随意糟蹋或者放弃自己的生命。但珍爱生命并不是说要每个人“自私”地活着,生命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活着,而在于价值。三位工人虽然在履行社会责任中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可他们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却让人们受益无穷。所以,他们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他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值得的。

方法指导:辨析题要求学生先判断某行为或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然后再说明为什么正确或错误。解答辨析题可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审题意,辨题型,判断正误。作出正确判断是说理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步,咀理由,找根据,回归课本。紧扣题目“所给行为或观点”作简单分析,说明理由,这是解答辨析类考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首先,必须抓住关键,突出中心,找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其次,回归课本,提炼答案,注意找准“所给行为或观点”与课本基础知识的结合点;再次,说理要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注意运用学科术语作答,切忌自编自造,长篇大论。

第三步,查缺漏,完善答案。

三、图表类

例3:(2008年浙江台州卷)阅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略。

方法指导:图表类试题往往以漫画、图片、表格等形式呈现,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辨别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分析图表反映的主题。通过对图表中文字或数据的纵横比较,找准切入点,用简单的语言将主题表述出来。

第二步,从切入点人手,分析图表所反映主题对现实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性或意义(有时也可从问题存在的原因或危害方面分析)。

第三步,同学们作答时应注意:不要片面从国家或个人某一方面回答;要结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进行概括、归纳;要用学科术语作答。这是因为此类考题往往从“国家的举措”和“青少年的做法”两个角度作结,开放性较强。

第四步,答案规范,层次清楚。

四、情境分析类

例4:(2008年山东济宁卷)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抢险救灾画面感动着全国人民。这其中,有一张令许多人心灵受到冲击的照片:5月13日早晨,在北川灾区一片四周仍在冒烟的废墟上,一个左臂受伤的幼童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八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

这个只有3岁的孩子名叫朗铮,是北川县曲山幼儿园的小朋友。

小朗铮的敬礼告诉我们什么?请结合所学思想品德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解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情境分析类考题,旨在通过小朗铮的敬礼,使当代青少年学生懂得:面对困难和挫折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要有责任感;当他人帮助自己时要学会感恩;日常生活中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学生在解答此类考题时,应善于整合归纳所学基础知识,学会领会变通,从而准确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1)它充分体现了灾区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谊。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2)它是灾区千万个坚强不屈少年儿童的缩影。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3)它是对少年儿童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一个典型事例。表达了灾区少年儿童重生的喜悦和对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感恩之情。(4)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与灾难的不屈抗争中再一次进发。小朗铮的敬礼之所以震撼人心,也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

方法指导:情境分析类试题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中新出现的重要题型之一,情境问题的设计始终以学生自主参与

中考思想品德解题方法概述 杜本玉陈田峰 和实践探究为主,形式多样,包容性强;问题答案不唯一,具有灵活多样、高度开放的特点。解答好情境分析類试题,必须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

第一,分析情境问题,获取问题信息。我们在解答前首先要读懂问题,明确问题的类型(如启示、警示、启发类,知识归纳类,做法、建议类等),找准情境问题与课本知识的链接点,为解答好情境分析类试题奠定基础。

第二,分析情境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明确材料中心思想。我们要明确试题的设问要求,通过分析情境问题,带着问题仔细阅读情境材料,明确材料所反映的事实、观点或主张。

第三,回归课本,找准依据,归纳总结,达到材料信息与课本观点的有机链接。在分析情境材料、明确情境材料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要回归课本,找准依据,并正确合理利用课本基础知识系统分析、归纳总结要点,最终形成完整答案。

五、自问自答类

例5:赵女士居住在内蒙古赤峰市,她和丈夫每天在外忙着做生意,没空照顾孩子,一直把孩子放在寄宿制学校念书。2006年,上初中的儿子觉得住校太憋闷,赵女士就把他转到了当地另一所中学。转学一段时间后,儿子放学后就去网吧打游戏,很晚才回家,甚至彻夜不归。这下赵女士着急了,只好“迂回”着把儿子送到了一个课后补习班。“他去了学不学都没关系,主要是把这段时间占上。老在网吧呆着,用不了多久孩子就完了!”赵女士担心地说。

请认真分析上述事例,结合所学思想品德知识,自行设计两个问题,并简要作答。

解析:青少年各方面都还不成熟,接受、模仿能力强,识别和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本题通过“赵女士阻止孩子进网吧”的事例,要求学生自问自答,旨在引导学生解决上网成瘾问题,培养高雅情趣。

参考答案:略。

方法指导:自问自答类试题是中考思想品德中的一种创新题型。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分析材料找“题眼”一巧设问题扣“题眼”一回归课本找答案一认真核查定乾坤。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提出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范围不宜过大,更不能提出与材料中心思想无关的问题。因此,要找准“题眼”,并围绕“题眼”设问。一般来说,设问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问法。若能明显看出材料反映的问题,就可直接提问,如: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2.拓展法。可适当结合材料对问题进行创新,设计出新颖且符合要求的问题。如:结合材料反映的中心思想,某校要召开一次主题研讨会,请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合理的活动方案。

3.回忆法。结合材料,回忆老师讲授相关知识时提出的问题,完成题目。如:面对不良诱惑,我们应该怎么做?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六、分析说明类

例6:(2008年湖南长沙卷)材料一北京奥运会正在向我们走来,世界上崇尚奥林匹克精神的人们把期待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中国。奥运圣火在一些境外城市传递时,当地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表现了极高的热情。他们挥舞着五星红旗和五环旗,高喊“奥运加油,中国加油”,还高唱《歌唱祖国》。有的还表演舞龙、舞狮、传统歌舞和武术,给现场带来了许多欢乐。

材料二奥运圣火境外传递过程中有阳光也有风雨,一些地方发生了对中国不友好的事情,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有网民为此十分气愤,提议在北京奥运时不给这些地方的运动员加油,不为他们喝彩。

(1)“中国加油”表达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种什么情怀?

(2)你觉得网民的提议妥当吗?请说说理由。(至少说出三点理由)

(3)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一次握手与对话。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这次“握手与对话”?(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解析:本题以时事热点为素材,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试题的时效性,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民族精神,掌握走向世界的本领,在生活中培养自尊、自强、自信的品质,争做负责任的公民和传承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使者。

参考答案:(1)爱国主义。(2)不妥当。我们不仅应该注重民族意识的提高,还要树立和培养平等、开放、参与的全球观念;要发扬奥林匹克精神;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维护国家形象;要理性表达爱国情感等。(3)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学习和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微笑面对世界;与不同国家的人民友好往来、共同发展。

方法指导:分析说明类试题是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中的重要题型,问题设计巧妙,形式多样,包容性强。要解答好这类考题,应把握以下步骤:

第一,审读材料。要对材料进行审读,抓准关键词句,明确“题眼(中心)”,进行化整为零的理解,概括、提炼出相应观点。

第二,审读设问。要弄清楚该题属于哪种类型的设问。如:归纳类设问,要求指出材料反映的观点(如本题第1问);发散型设问,要求谈对材料的理解、认识,说明理由等;思辨式设问,要求判断材料体现的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等(如本题第2问);建议类设问,要求给出建议、措施等(如本题第3问)。

第三,回归课本.扣准角度,明确答案。通过审读材料和设问这两个步骤已明确了“题眼”,把握了设问类型,据此便可链接课本知识:扣准答题角度,因“题”制宜,量“题”裁衣,组织出准确、全面、科学、合理的答案。

第四,层次清楚,书写认真。

七、实践探究类

例7:近年来,猕猴桃用膨大剂增大、银耳用硫磺熏制增白、牛血加洗衣粉做成鸭血、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红心鸭蛋、注水肉、假药、“三聚氰胺”奶粉,还有市场上的一些用甲醛发制的水产品……所有这些表明: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着我们的社会,制假售假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南京市某希望中学八(3)班思想品德课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相关知识时,为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依法维权意识,增强同学们的依法维权能力,做“12315”的忠实维护者,现准备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假如你参与了本次活动,请试着完成下列问题。

(1)请根据实际为调查活动设计一个标题。

(2)请为本次调查活动设计一个简单合理、操作性强的活动程序。

(3)请写出你最想对造假售假者说的一句心里话。

解析:本题考查面广,设计新颖,涉及活动标题设计、活动程序设计、警示语设计等方面内容。本题为考生进行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解答本题考生需要充分发散思维,甚至是逆向思维,同时也要敢于“异想天开”。

参考答案:(1)如:关于南京市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调查。(2)活动程序包括:调查题目、方法、过程、目的、对象、内容、途径、材料的搜集整理、给有关部门的建议、调查报告撰写等。(3)如:制假售假,得利一时,悔恨终生!

方法指导:实践探究类考题是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中常见的主观题型,属于开放性试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此类考题内容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青少年品德养成等领域。

解答实践探究类考题,可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反复审题,抓住解题的角度。审题时要注意做到“三结合”,即材料的中心内容、课本的理论知识、考生的生活实践(包括思想认识和行动落实)相互结合。

2.链接相关原理或观点,筛选出与材料有关的重要知识点。

3.理清思路,综合分析。

4.精心组织答案,合理利用时间查漏补缺,完善答案。

另外,考生在解答实践探究类试题中标语、口号、广告语的设计和活动程序的设计两类问题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标语、口号、广告语的设计应注意体现三个特征:激励性和号召性;新颖,充满创意;短小精悍,简洁有力。

第二,活动程序设计一般情况下可参考以下步骤:第一步,活动动员,搜集、筛选、整理相关资料,制成幻灯片、网页、简报等待用;邀请活动嘉宾;制定活动规则或要求;人员挑选培训;明确活动目的、地点和时间等。第二步,组织者向全体参与人员宣讲活动注意事项、规则,宣布活动开始。第三步,嘉宾发言,并提出个人建议。第四步,由学生代表发言表态。第五步,活动逐一进行。(视活动类型而定)第六步,组织者总结发言,并向全体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第七步,活动结束,要求参与者在参加活动后写出感想体会。

篇10:谈谈对中考记叙文解题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记叙文;题型;题目;结构;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概念的界定

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其中包括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作品;狭义是专指以叙事、记人为主,有比较完整的情节的一类写实性文章。本论文所涉及的记叙文为广义上的记叙文。

中考记叙文考察的题型比较开放,有些是没有什么很特别的规范可循,它需要学生一定的语文素养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但其中大多数题型是有章可循的。比如,对于文章题目的理解;文章开头、中间、结尾语段或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对文章中重点段落或语段的欣赏;对文章中出现的写景语段有何作用以及我们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掌握: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或者手法)的区别。不能混淆概念,导致答非所问,不知所云。以下内容将结合历年中考试卷及模拟试卷中出现的典型例题,对中考记叙文阅读进行答题技巧的解读。

二、记叙文题目所起的一般性作用

文章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不同的文体文章题目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议论文的题目的作用一般是起到点明论题或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作用,如果用到修辞还有吸引读者、激发兴趣,增强文章艺术效果的作用。那么,记叙文题目所起的一般性作用是什么呢?概括如下: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修辞(比喻、拟人、夸张、语带双关等)。5.是全文的“文眼”,吸引读者兴趣。

同时要注意,文章题目常常具有多种作用,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尽量做到答题全面,宁可多答几点,不能遗漏一点。

三、记叙文某些句子或语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一)某些句子或段落在文章开头所起的作用

1.开篇点题,引起下文。例如2014-2015年泗洪县九年级语文第八次阶段性测试试卷中现代文阅读《书桌》中有这样的题目: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它就起到开篇点题,引起下文的作用。

2.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2012年镇江市中考模拟试卷《某个人的父亲》有这样的试题:第一段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答题要点: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渲染了乞丐生存环境的恶劣,为下文的故事开展埋下伏笔。

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014年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中《花开的方向》第一段中有这样一句:“虽多次搬家,那几盆花母亲始终没有丢弃。”母亲为何舍不得丢弃?用这句话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阅读下文,我们读者才知道母亲对卧室中这几盆花的不离不弃,是母亲对故乡、对亲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无法割舍的体现。

(二)某些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间所起的作用

一般是起到承上启下或总结上文或总领下文的作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较常见。

(三)某些句子或段落在文章结尾所起的作用

在文章结尾的作用一般有:1.在结构上: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照应题目,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2.在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主旨,抒发作者感情、写出人物品质和精神;余音缭绕,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例如2014年苏州市语文中考试题《红豆树下》21题,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答题要点是:在结构上,呼应前文,再结合上文具体内容回答即可;在内容上,抒发了作者的忧思和惆怅之情,(什么感情)和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气节与傲岸风骨的呼唤与追求。(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记叙文中某些语段如何欣赏

(一)写景语段的欣赏

一般写景的作用是:交代故事背景(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为事件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之情,暗示人物结局;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例如,2014年苏州市语文中考试题《红豆树下》有这样一题:文中多次描写春雨,有什么作用?答题要点:交代了作者前行红豆山庄的时令季节;烘托作者内心无限的惆怅与忧思之情。

(二)从修辞角度欣赏

一般在记叙文中对某些语段的欣赏,首先考虑的是此语段是否应用了修辞,如果应用了修辞,就完全可以从修辞角度来考虑,一般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比、反复、对偶等。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例如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答题格式一般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征;排比的修辞手法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气势;反问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设问起到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的作用等等。例如2014盐城市语文中考试题《用岁月在莲上写诗》有这样一题:品读文章中画线句子,自选角度欣赏。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浇灌?”答题要点:从修辞角度,应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气。写出了莲农背后的辛勤付出,表达了作者对莲农的关爱赞美同情。

(三)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也会出现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考察。例如,在2012年镇江市中考模拟试卷《某个人的父亲》中有这样的试题:结合语境,简要赏析本文画线句子。“老者惋惜地摇了摇头,哆嗦着从口袋里掏出两枚硬币,然后用拐杖捅了捅男人。”答题要点:动作描写,“摇、掏、捅”写出了老者对乞丐的怜悯爱护之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四)从艺术手法等角度欣赏

在做这一类型的题目时,一定要审清题目,许多学生容易混淆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其实表达方式就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表现手法(也叫艺术手法后表达技巧)比较多,常用的要求学生记住备用。例如,托物言志《马说》、借景抒情《囚绿记》、寓情于景《绿》、欲扬先抑《白杨礼赞》、象征《海燕》、虚实结合(联想想象)、以小见大、乐景哀情、对比衬托等等

总之,中考记叙文阅读在现代文阅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比较难把握的,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掌握它的内在规律,循序渐进,在中考记叙文阅读中一定会有所突破。

上一篇:东阿县新城办事处平安志愿者协会筹备工作报告下一篇:丹江口市优秀志愿者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