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管理办法及实施措施

2024-06-10

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管理办法及实施措施(精选6篇)

篇1: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管理办法及实施措施

优先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家基本药物使用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减轻患者药品费用负担,根据卫生部等九部委《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基本药物的范围

第二条 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第三条 基本药物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内蒙古自治区补充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

第三条 为积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医生和药剂人员要执行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的原则。

第三章优先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第四条 本院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自治区增补药品,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

第五条 对于国家和自治区新增补基本药物品种和临床新需求的再次新增品种,在符合一品两规的原则下,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根据我院基本药物使用品种及数量达标情况和医院及科室合理用药情况提出意见,经讨论通过后执行。

第六条 凡国家基本药物和自治区补充目录药品必须在“内蒙古自治区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平台”上采购,采购价格不得高于网上最高限价。

第七条 定期公示基本药物价格,接受公众监督。

第八条 各科室应优先选择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各科室药品使用品种总数和使用金额不低于国家相关要求。

第九条 定期组织对临床医师、药师进行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相关知识的培训,鼓励医师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发挥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和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中的作用,为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提供保障。

第十条 实行处方点评制度,按《医疗机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点评处方内容,定期公布不合理处方,干预不合理用药行为。

第十一条 医师要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开具所需药品,对药品的有关情况有告知义务。患者有权知悉处方所列药品的相关信息,有优先选择治疗效果相同或相近基本药物的权利。

第四章 促进优先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措施

第十二条实行处方点评制度。药剂科按规定对基本药物的使用进行专项处方点评,定期公布不合理处方与药品调剂以及超常预警,干预不合理用药行为。对使用比例不达标的科室和严重不合理用药的医师进行通报批评,并由业务院长对医师和科主任进行诫勉谈话。

第十三条加强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的培训。药剂科收集国家及自治区增补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相关材料,由医务科组织,对全院医师进行培训并考核。

第十四条严格落实贵重药品审批制度,控制医师贵重药品处方权限,提高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比例。

第十五条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情况列入科室绩效考核范围,并对不达标科室进行相应的处罚。

篇2: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管理办法及实施措施

为了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根据卫生部《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江苏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等政策,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基本药物定义

基本药物指的是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本实施办法中所指基本药物包括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物。

二、组织领导及职责

(一)医院成立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领导小组,人员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兼任。

(二)职责及分工

1.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健全基本药物的引进、使用、评价及监管等各项制度;

2.医务处负责组织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的宣传、培训及监管; 3.药学部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基本药物的供应、处方专项点评及《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本药物处方集》等相关知识的资料收集。

三、基本药物的配备及引进

(一)新品种的引进:药学部根据临床需求、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等相关要求拟定需要增补的基本药物品种、品规目录,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通过。

(二)现有品种的调整:我院现有基本药物品种予以保留,未中标的品规由药学部参照卫生厅基本药物中标结果推荐中标厂家,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四、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相关措施

(一)加强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的培训。药学部收集国家及省增补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相关材料,由医务处采用网上学习或集中培训等方式,对全院医师药师进行培训并考核。

(二)临床科室基本药物使用实行科主任责任制,各科制定本科室常用基本药物目录,报医务处备案,临床用药需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

(三)医院将基本药物使用金额的比例分解到每个临床科室,原则上全院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全部药品总金额的比例不低于15%,特殊情况下无法达到此比例的科室应书面向医务处说明理由,经医务处论证后确定其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比例。

五、监督考评

(一)医院每月对各临床科室基本药物使用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追踪检查及统计分析,对基本药物使用不达标的科室进行经济处罚。

(二)药学部按规定对基本药物的使用进行专项处方点评,并将点评结果及时上报医务处。医务处对处方点评结果进行公示,并进行有效干预。

(三)建立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的长效机制,将基本药物合理使用情况与医师定期考核、职称晋升、绩效工资发放、年终评奖评优等工作挂钩,推动医师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篇3: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管理办法及实施措施

1 实施效果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为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医药企业生产、医务人员施医用药、医疗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带来了综合效益。

药品结构方面,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趋于合理,从此前每家医疗机构平均配备2000-3000个品种,减至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及省级增补品种(即“307+X”模式)。而且,在同一医疗机构中,同一药品品种采购和配备多个品规的情况有所减少,规范了临床合理用药。药品价格上,实行以省为单位的集中招标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总体上,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价格出现了下降趋势。由于药品价格总体降低,加上基础设施的改善,就诊便利化,多数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量明显上升。药品采购与配送方面,基本实现了基本药物的网上采购和统一配送,有利于保证药品足量保质供应。药品使用上,医务人员在用药受限的情况下开始转变用药习惯,虚开药单、乱开药物的行为受到一定限制。此外,地方财政配套保障基本到位,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的同步改革推动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机制转变。

总的来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后,对各方面都产生了带动作用,尤其是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医疗的规范化,形成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足量保质供应的制度保障,促进了国民对基本药品的需求,有助于用上放心药。而且,大部分品种的药品价格虚高问题已经得到控制,群众用药负担大为减轻。据统计,已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开展规范集中采购的省份,基本药物实际销售价比制度实施前平均下降30%左右。以青海省为例,医改实施3年全省基本药物价格平均降幅49.45%,非基本药物价格平均降幅39.98%,累计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11.3亿元。

2 存在问题

虽然国民的医药负担近年有所下降,但“看病贵”现象还没有根本解决。基本药物制度在理念共识、业务流程、质量监管、普及导向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治病救命和安全第一”的理念尚未固化

在理念方面,治病救命和安全第一的理念尚未固化,基本药物目录的主体地位仍需强化。如有些地方在增补目录外药品时,仍存在不规范问题;部分基层常用药品如感冒药、消炎药等在目录里较少,导致基层卫生院和村级诊所此类药品缺货;各地均反映当地居民有需求的少数品种不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级增补目录之内,如农村地区常见病症用药;用药目录限定后,部分患者反映在基层医疗机构配不到以前常用的一些品种及专科药品(如儿科、妇科用药)。

2.2 从采购到使用的业务流程仍不规范

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监管等流程还不规范,缺乏联动性。如一些药品生产企业投标时在价格上恶性竞争,限于成本压力而无法保证药效,劣质常用药进入市场;一些稀缺药品厂商却因为竞争压力较小、不愁卖而价格居高不下。有些基层医疗机构因为药品采购品种和数量较少,或处偏远山区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招标后药品利润偏低导致部分品种配送不及时,甚至出现长期缺货。部分医生选开基本药品不积极,不主动向患者推荐,也不对此进行解释宣传。此外,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受限、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及高级医疗服务资源可及性改善,基本药品价格下降不足以吸引患者前往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用药,部分患者对基本药品的不感兴趣、不选择,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

2.3 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建立

在基本药物质量监管方面,力度仍不够,监管主体单一,监管成效有限。虽然基本药物抽验显示质量总体安全可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基本药物依然质量不高、药效难以保证。各地监管主体基本上是政府,责任主体同时又是监管主体,不仅理论上不能让人信服其制度运行成效,实际监管过程也必然大打折扣。一旦权力的暗箱操作有了滋生土壤,就会在采购、配送、使用中出现不规范操作,导致药物数量供应不足,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

2.4 国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薄弱

普及导向方面,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做得还不够,国民对基本药物的知晓度和信任度不高,其自身健康管理意识也不强。伴随生活节奏加快,国民的锻炼健身意识却普遍薄弱,加上部分群体不良的饮食起居习惯,他们在抵抗力不足生病后第一反应是寻医就诊、求助并依赖于药品,很少想到应兼顾平时的锻炼健身。如高血压等慢性病老年人,对基本药物缺乏正确认识,虽然药物已经成为其每天的必需品,但自身仍需重视健康锻炼,通过健康管理减少药物使用的副作用。

3 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议

3.1 规范基本药物业务流程

采购环节,通过集中采购机制,公平、公开选择国民使用口碑好、质量高、药效好、价格合理的药品,积极引导药品企业追求疗效质量和品牌信誉,而不是落入“恶性价格竞争、迫于成本压力、无法保证药效”的怪圈。基本药物采购须遵循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双信封”评价办法。在经济技术指标评审中,对药品质量、生产企业的服务和信誉等进行全面审查,将企业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认证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在商务指标评审中,对竞标价格明显偏低的药品进行综合评估,避免恶性竞争。优先采购达到国际水平的仿制药,激励企业提高基本药物质量。

配送环节,通过多种配送手段,开辟基本药品专用配送通道,将基层医疗机构所需基本药物及时、快捷送达,并建立基本药物应急储备。探索以省为单位,根据采购数量、区域配送条件等,直接与生产企业议定采购数量和采购价格;对少数基层必需但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基本药物,采取招标定点生产等方式确保供应。此外,必须做好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的药品配送服务,可充分发挥邮政等物流企业服务网络覆盖广的优势,支持其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参与药品配送。

使用环节,加大基本药物宣传力度,引导基层医务人员规范使用基本药物,鼓励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基本药物,让国民在基层诊所就医时不再为常用药“无药可用”而发愁。

监管环节,严格执行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加强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对基本药物质量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通过基本药物采购到使用流程的规范,提高基本药物制度政策的执行力,确保基层医改新政的实施效果。

3.2 建立健全多元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全程监管机制,引入第三方监管力量(如新闻媒体监督或群众检举等),实现多元监管主体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基本药物从药企生产线到国民口中,经历了各方多个环节,中间利益链条复杂,灰色利益较多,需要全程监管,确保基本药物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尽量公开、透明,使得药企专心生产,医疗机构公心采购,医生尽心开药,群众安心用药。

3.3 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国民健康管理意识

加强国民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引导国民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最终实现少用或不用基本药物的目标。为此,需要引导国民相信基本药物的功效,扭转只信贵药的倾向;引导国民理性消费,避免过度需求,节约医药卫生资源。此外,还应树立“无药胜有药”的思想,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使国民少生病或不生病,从而少用或不用基本药物。

摘要:基本药物制度是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实施4年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民“看病贵”的难题,并带来多方面的综合效果。但在理念共识、业务流程、质量监管、普及导向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多方联动,全程监管,才能进一步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让国民用上放心药。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问题,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善联.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政策[R].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7.

[2]蒋虹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阶段性效果和问题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2012(1):40-43.

篇4: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管理办法及实施措施

药品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为扎实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根据《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案(试行)》(赣府厅发[2010]75号)、《江西省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暂行规定》(赣卫药政字[2010]1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江西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增补目录药品(以下简称“增补目录药品”)是指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 2009年版)基础上,为满足我省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增补的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增补目录暂定试行一年,以后根据实施情况适时修订完善。

第二条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增补目录药品执行国家和我省已经出台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政策和管理规定,实行基本药物集中网上采购、零差率销售、医保补偿和报销。其中增补目录药品属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甲类的,全额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按规定给付;属乙类的,按国家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分步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给付范围。

第三条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因疾病防治需要,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增补目录以外的药品(以下简称“非目录药品”)品种数量和销售金额占药品总数和总销售额的比例,由原来规定的30%降至5%。非目录药品执行网上采购、零差率销售和现行医保报销政策,并实行严格备案管理,以县为单位报省基本药物工作小组备案。第四条 政府举办的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应首选目录内药品(即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增补目录内药品),具体使用比例暂定为:三级综合医院配备比例不低于目录内药品中标品种数量的95%,使用金额比例不低于15%;二级综合医院配备比例不低于目录内药品中标品种数量的95%,使用金额比例不低于30%。使用比例将根据试行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专科医院按专科特点,暂由医疗机构确定使用比例,并报省基本药物工作小组办公室审批备案。

第五条 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增补目录药品使用管理办法,遵守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切实加强增补目录药品采购、保管、使用、不良反应的监督管理。加强医务人员增补目录药品合理使用的培训,普及公众合理用药常识,引导群众转变用药观念,形成科学合理的用药习惯。

第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把落实增补目录药品使用管理办法,纳入医疗机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医疗机构校验登记、等级评审、财政补偿挂钩。要建立基本药物使用管理监督评价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监管。对在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违反政策和规定的机构和人员,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篇5: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药物制度在全镇有效、规范实施,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管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基本药物是指由山东省集中网上公开招标、统一定价、统一配送的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和山东省增补药物品种。现阶段国家基本药物307种,省增补药物216种。

第三条 基层医疗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负担。

第四条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各村卫生室按照要求必须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各村卫生室享受新农合报销和有关补助政策。

第五条 卫生院负责做好对全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监督管理,完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款结算的网络运行体系,不断强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信息化建设。

第二章 药品采购

第六条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各村卫生室合理制定药品采购计划,确保满足临床需要。每月按时在药管平台点击上报本期采购计划量,采购计划量包括辖区内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卫生室的药品用量。

第七条 严格执行药品入库验收程序,制定落实药品验收制度,认真核查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相关票据,与采购计划进行核对,完善入库验收登记和签字等手续。

第八条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省集中采购的国家基本药物及省增补药物。

第九条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所有药物由乡镇卫生院免费为村卫生室代购分发,卫生室要合理确定每期的药品采购品种和数量,确保满足临床需要,药品库存额一般控制在不超过卫生室2个月的药品使用量,坚决杜绝村卫生室私自采购药品行为。

第十条 乡镇卫生院必须控制村卫生室的药品入库权限和药品调价工作,卫生室所有药品调拨入库时由卫生院药品管理员操作,药品价格按照卫生院现行零差率销售价执行。

第三章 药品使用和报销

第十一条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医疗单位要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改变医务人员用药观念和习惯,向使用基本药物品种上转变。同时通过积极宣传零差率等形式,注重做好对患者用药观念的正面引导。

第十二条 为配合基本药物制度的有效落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因不得再使用非基本药物,药品报销范围严格限定为基本药物品种。

第十三条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卫生室,所有基本药物的使用必须通过网络平台,患者药费不得积压,及时打印销售发票。加强药品的进销管理,建立药品的验收、销售记录,做到帐药相符。

第十四条 卫生院通过网络平台,至少每月1次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卫生室药品的购进量、销售量和库存量进行监督和统计。至少每3个月监督卫生室进行1次药品盘点。统计和盘点资料及时留存归档,区卫生局适时抽查卫生室药品库存情况。

第四章 职 责

第十五条 卫生院成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领导组织和工作组织,明确专人和科室负责,制定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流程和职责,全面做好药品采购计划的制定和上传、药品验收入库、药品款项结付、卫生室代购分发和入库管理、零差价销售、统计信息上报等各项具体工作,把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明确到位、落实到位、监督到位。

第十六条 卫生院对辖区内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卫生室负责做好基本药物的免费代购分发、药品使用和库存盘查监管、卫生室考核、乡医待遇发放等工作。不得耽误迁延卫生室基本药物的代购分发,影响卫生室药物使用;不得挪用截留卫生室的应得补助款项,确保及时发放到位;不得违规放开卫生室的入库权限管理,严格控制卫生室药品来源,确保卫生室进药的单一渠道;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对本辖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的统一管理办法,加强对卫生室的监管。对由于工作和监管不到位的单位,将进行通报批评和必要的补助资金扣发。

第十七条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的卫生室必须接受乡镇卫生院的统一管理,按照要求使用系统,药品在卫生院调拨并与卫生

院药品同质同价,新农合患者费用当场报销,按时进行药品盘点。对发票不及时打印(平台监督连续2日未有销售的核查原因)、药品没有完全在卫生院调拨使用、农合费用不即时报销的卫生室,一旦发现,取消卫生室当月的补助,并全县通报批评。对盘点不力导致登记录入药品库存额明显偏大的卫生室,除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外,必要时对卫生室采取农合报销量按照药品平台调拨量进行控制的办法。对管理不力导致药品调拨量大,实际库存量明显偏小的,要采取限拨等措施,加强监管和控制力度。对不能及时整改,劝告不听的,由县卫生局取消农合定点报销资格,取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定点和补助待遇。

第十八条 卫生院的药库管理人员及时统计制定本单位和卫生室的用药计划,做好药品入库验收和出库管理。对工作失职造成影响和损失的由单位做出追究责任的相应处罚措施,对行为恶劣、损失严重、影响较大的由县卫生局给予进一步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药品信息管理员具体负责药品入库权限管理和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价格调整工作,专人管理药品入库管理信息密码,网络平台一旦发现卫生室药品入库混乱现象,严格追究信息管理员责任。

第五章

补 偿

第二十条 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核定其收支范围与标准,核定其基本建设、设备购臵、人员经费和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保障其正常运行。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等方式予以补偿。政府补助

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进行核定。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采取先预拨、后结算方式给予资金拨付,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

第二十一条 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的村卫生室具体补偿来源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医疗服务收入和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绩效补助。具体补偿办法和绩效考核标准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 补偿资金建立专帐、专款专用。卫生室补助资金运行公开透明,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挤占,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到乡医手中。

第六章 监督考核

第二十三条 县卫生局负责做好对全县各医疗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监督管理工作;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做好辖区内实施基本药物卫生室的直接监管。

第二十四条 全县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评机制、考评办法和评价指标,考评体系分为乡镇和村两级,乡镇按照《山东省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试行)》文件要求执行,村卫生室绩效考核由卫生院结合县、市、省考评标准具体制定。强化对考评结果的利用,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补助资金发放的重要依据。

篇6: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管理办法及实施措施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7年为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基本医疗、基本目录的提法,现在已经有170多个国家推行了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8月18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举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实施电视电话会议,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三个文件[1]。这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

1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基本情况及预期

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2]。它具备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四个功能。2009年发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和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两个部分。其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共307个药品品种[3],前者有205个品种,后者有102个品种。这些基本药物由各省统一在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我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目标为:规范基层临床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充分利用医药资源,各级医疗机构各施其职;控制基本药物价格,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2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方向,以全面覆盖、规范采购、落实补偿、创新机制、筑牢网底等五个方面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

2.1 国家政策制度保障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2009年8月正式启动以来,卫生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等有关文件,相关部门出台了国家基本药物定价、报销、采购、质量监管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化解债务、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等配套文件,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逐步充实完善,有力地推进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稳步实施。

2.2 地方具体实施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实现了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国得到有效贯彻。基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人民群众切实得到实惠,主要体现为“一降一升”。“一降”主要是指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和省级集中采购后,基本药物在基层的销售价格较制度实施前明显下降,基本药物在基层的销售价格较制度实施前平均下降约25%。“一升”主要是指医保报销比例明显上升。基本药物使用和报销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已经达到60%以上,部分统筹地区提高到70%。超过9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多数省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人次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在8元至10元,个人自付部分均在1元至2.5元。这大大减轻了居民的疾病负担。

3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虽然时间短,但推进力度大,取得的成效显而易见。同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3.1 药品有限带来的医疗有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同时又造成了新的“看病难”。国家规定的307种基本药物,各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情况作了适当增加。零差率使老百姓得到实惠,受到普遍欢迎。然而,一些原本在基层卫生院、社区医院可以收治的疾病,由于药物品种限制,不得不使患者到上级医疗机构诊治,出现了病员逆向分流的情况。对此,如果进一步增加基本药物品种,则会导致各级政府财政支出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可能难于承受,导致“看病难”的问题难以解决。

3.2 药品统一招标“压价”,对药品质量带来可能的负面作用,同时对民族医药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在统一招标中,不少地区标底或中标价低于甚至大大低于企业生产成本价。“低价中标”背后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寻求答案:是医药企业放弃对金钱的追逐,转而慈善了?是医药原材料前端价格降低了?是通过技改成本降低了?还是短斤少两?或质量降低?如若是后者,药物质量涉及临床安全,关乎健康和生命!

更需要我们重视的是我国民族医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品种基本上是国产,甚至是原创。如头孢拉定从原有的每支48元,降至20多元、10多元,现在统一招标价仅几元。虽然基本药物品种的销售仅占总量8%,但影响甚大,我国医药企业的利润从以前的30%,现在已经降至2%,大部分医药企业只能考虑生存问题,无法开展医药创新。而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施对高价进口药影响不大,致使国内医药企业失去本来就脆弱的竞争能力。某些医药企业为了不放弃市场,忍亏损之痛;有的放弃市场,不参与竞标;或低价中标,坑害百姓。无论哪一种选择,都不利于我国医药企业的发展。迫使我们不能不从长远发展和根本利益的高度去重视并着力解决这个问题。但关键是药品价格提高,必然导致临床药费增加,进而加大患者的医疗费用。

3.3 政府建立专项补偿机制,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合并收费项目,总体上医院总收入减少[4]。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5],财政补偿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不同地区的财政状况差别很大,因而各地补偿方式的测算方法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地方按照上年度基层医疗机构收入中的药费利润的额度予以补偿,看似合理,但实际上由于患者逆向分流、合并收费项目,医疗机构的总收入,特别是纯收入有所减少。

3.4 基层医疗机构实行绩效工资,可能导致回归“大锅饭”,医护员工积极性受挫。绩效工资与基本药物制度虽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由于两项制度,同属改革性质,同在一个时期实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叠加效应,绩效工资和基本药物制度都可能影响部分基层人员的收入,导致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中央和地方安排巨额资金用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结果却成为“政府拿钱买‘扭曲’。”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政府出了钱,必然由官员说话,又回到政事、政企不分。

4 基本药物制度问题解决的路径

2012年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十二五”期间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三大重点突破之一。探索解决目前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的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当务之急。

4.1 以民生优先为核心理念,确保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既是医药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既涉及到经济,也涉及到政治;既要算小账,更要算大账;既要保障现实利益,也要保障长远利益。

4.2 以遵循规律为基本原则,科学确定基本药物的种类。

对基本药物遴选、采购配送、合理使用、定价报销、机构运行、制度实施效果以及制度设计各个环节,既要从全国的实际出发,也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地方病、常见病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和水平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切合当地实际的品种。既要有适合全国一般情况的统一规定,也应当有切合当地实际的灵活机制。

4.3 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合理界定政企医患的职责。

政府统一领导,合理补偿[6];企业保证药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医生合理用药;患者客观选择医院,支付一定费用,同时加大健康“保险”的投入。

4.4 以激发活力为推动力量,形成利益格局合理的机制。

加大政府经费投入,确保医患双方利益。切实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补偿[6],科学合理确定补偿渠道、金额和方式,保障基层机构正常运行和事业发展,确保医务人员收入不减少。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工资制度的完善,对医疗水平较高的基层医务人员,实行“下用上管”的人才管理使用机制,适度扩大其用药权限,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性。中央财政补偿还应在分类指导的前提下,加大对经济落后的地区倾斜度。

4.5 以多方参与为关键措施,深化卫生体制的综合改革。

基本药物制度作为一项改革措施,必须与整个卫生体制改革融合,依靠卫生、发改、财政、人事、质检、药监等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共同参与。同时要争取社会力量的融入,发展医疗卫生慈善事业。要加大力度,规范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销售公司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有效降低医药销售价格,探索“定点、定价、定量,保质”的产销模式。加强医务人员理论道德教育,建立和健全医德医风制度,杜绝医药“回扣”现象。

4.6 以加强监管为有力保障,推动基药制度的健康发展。

坚持制度推动与政策推动相结合,坚持科学管理与严格监督相结合,坚持全面评估与综合整改相结合,以保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伟宁,徐凌忠,杨平.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9):664-666.

[2]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编委会.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3]王永炎.谢雁鸣.赵玉斌.基本药物目录制度与中药上市后再评价—机遇与挑战.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759-2760.

[4]曾丽,田昕,刘云云等.湖北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的影响调查.2011,22(40):3758-3760.

[5]马勇.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管理模式探讨.中国医疗前沿.2011,6(16):94-95.

上一篇:家规英语作文初一下一篇:考研线性代数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