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音乐游戏

2024-06-19

浅析幼儿园音乐游戏(精选8篇)

篇1:浅析幼儿园音乐游戏

论幼儿音乐游戏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整合

美国音乐教育学家雷默曾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及其情感原理的教育,促进幼儿发展音乐审美的感知与领悟”。幼儿音乐教育可通过丰富的形式和多彩的内容为幼儿提供非常独特的非文本学习的形态,让幼儿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动作和头脑,通过在音响世界的徜徉和体验而丰富、发展自身的认知和社会情感。其中,幼儿的音乐游戏就是一种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游戏的概述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教育课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幼儿情操,增强幼儿对美的意识和理解,还能够激发和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认真的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并获得音乐能力的发展,是使音乐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并有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具有音乐和动作相结合的特点,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以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无法保证孩子在音乐课中自由、自主地创作发挥。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在教材教法上做了一系列改革,但音乐教育仍然跳不出“孩子围着老师转”的模式。有的老师总是觉的孩子不了解音乐欣赏课中代替孩子去体验、去判断。有的老师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想象去感受,使孩子没有机会去亲自感受、体会,自由的想象。孩子在学唱歌曲时,逐句模仿跟唱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在孩子充分欣赏音乐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大胆学唱。

2.幼儿园音乐教材内容比较单一。

歌曲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像音乐游戏、唱唱画画、节奏乐这些孩子感兴趣的、便于动手操作的题材较少。音乐游戏这种题材能使孩子在优美欢快的氛围中,尽情的玩耍,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充分的与音乐进行交流。唱唱画画能使孩子在充分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挥舞手中的画笔,去想象、去创造,这种形式孩子歌词学的快,记的牢。节奏乐能锻炼孩子的节奏,提高孩子手脚及身体的协调能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各种不同的音乐题材,可以让孩子充分的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牺牲孩子们享受音乐的机会。

每学期开始,教师都要制定一学期的教学计划。两节课学一首歌,一周学一个舞蹈,教师有时候为了赶进度,往往一首歌还没有完全掌握, 又要学习新的内容。这样一来,孩子们还没有充分享受音乐,理解音乐,还没有真正走进音乐的世界,所以体会不到音乐的魅力,对音乐就不可能有太大的兴趣,影响了以后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发展。

4.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幼儿对教学材料的掌握。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幼儿在很短时间内掌握预设的教学材料上,而忽视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孩子获得了多少的音乐感受,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理解、表演和创造。

三、音乐游戏与音乐教育的整合所谓“教学游戏化”,就是要求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强化游戏的手段,轻结果重过程。音乐游戏与音乐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创设音乐游戏情景,让幼儿感受音乐。

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情景。当幼儿进入游戏,进入游戏中的情节时,他们也就进入了音乐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幼儿在我们营造的氛围中感受、体验音乐。在教学中,通过进行对音乐情景的模拟,引导幼儿在设置的情绪及情景背景下,做相应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学会在音乐伴奏的形式下做游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设计音乐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学习音乐

(1)角色游戏。

在幼儿园音乐教材之中,很多歌曲都是以动物、小朋友等角色为主题的,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角色的音乐游戏,让幼儿体会每个角色的形象、情绪,这样幼儿就会产生新鲜感,学习歌曲的兴趣高涨。

(2)听觉游戏。

我们在解释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一些知识时,单纯的理论解释,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只是被动的,如果我们通过听觉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理解,就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声音的强弱》活动时,让幼儿接触、感受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的强弱,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各种材料所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设计音乐游戏《一个雨天》,让幼儿去表现。通过不同音响引发幼儿不同版本的“雨天”,让幼儿在静中有动,动中有乐的听听、想想、打打、敲敲、玩玩、创创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幼儿的兴趣浓厚,在他们玩的过程中知道了音的强弱。

(3)利用音乐游戏,让幼儿发展音乐。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而音乐游戏能很好地启发幼儿创编音乐,发展音乐。如在《牧童》这首歌曲,幼儿在情景中,扮演角色之后,提出了置疑,“为什么牧童放羊时,牧童哼着快乐的歌,小羊怎么都不叫呢?”幼儿产生了疑问,可以让幼儿想想自己刚刚表演过的情景。于是幼儿就自己编创出了新的歌词,分组来唱,一组是小羊的叫声,一组是牧童放牧的吆喝声。于是当歌曲唱到第三段时,幼儿自觉分成两组表演,当幼儿唱着自己编的歌曲时很是得意。

四、结语

音乐没有固定的意义,体验音乐实际上也是一个个性化地创造音乐的过程。艺术作品其实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做出的各种艺术决定。音乐教育本身就应当使幼儿尽可能地投入音乐创作,通过创作让幼儿来体验他们自己对感觉的探索和发现。“在音乐课上应当鼓励幼儿生动、活泼地动起来,尽情体验音乐的没和力量,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哪怕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只要出自于音乐本身的内涵和幼儿自己的内心,都是好事。

篇2:浅析幼儿园音乐游戏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煮面条的基础上,发挥想像,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表现。

2、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明显的节奏变化,鼓励幼儿随音乐节奏大胆运用丰富、有趣的动作来表现,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欢乐。

活动准备:录象带、磁带、各色皱纹纸、四快圆纸板、铺有地毯的活动室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看录象,观察煮面的过程。

二、基本部分:

(一)肢体动作的想象和表现:

1、没下锅的面条是怎 么 样的呢?(硬硬的、直直的)

2、煮好的面条有是什么样的呢?(弯曲、软软的)鼓励幼儿尝试肢体弯曲的各种方式,引导幼儿用身体柔软无力,放松关节来表现。

3、面条下锅后怎样一点一点变软的呢?引导幼儿表现身体及四肢波浪、肢体缠绕、翻滚、转圈。

在老师的语言提示下用肢体动作完整表现煮面的过程。

(二)乐曲的想像和表现:

1、完整欣赏乐曲。

2、分段欣赏,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节奏变化。

3、鼓励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表现动作,对于大胆、独特的动作给予评价、模仿改进,教师提供必要的示范。

4、集体表演,充分感受表演的欢乐。

(三)结束部分

放松游戏: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盛面了。游戏结束老师和幼儿一起收拾活动场地。

谁是小熊(抢椅子游戏)

活动目标:

1、根据歌词内容,边唱边表演,并随着音乐协调地做动作、小跑步等动作。

2、能随着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换动作的幅度与姿态。

3、遵守有些规则,音乐停止时,能迅速地就近找位子坐下。

活动准备:

玩过《看谁反应快》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家》。

用连贯、跳跃的唱法表现歌曲的抒情和欢快。

二、熟悉歌曲《谁是小熊》并边唱边表演。

1、教师范唱。

2、说出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3、在教师带领下,学习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三、学玩游戏。

1、了解游戏情节。倾听音乐

(二)。

“小熊在树林里,山洞里到处游荡,它到底在哪儿呀?我们来找找吧!”

2、学习游戏玩法,请部分幼儿围着椅子边听音乐边顺着一个方向做走步动作,音乐停止时要立即找座位坐下。

3、组织幼儿掌握游戏结尾

(三)音乐停止后,教师立即问大家:“小熊是谁呀!”幼儿边唱着回答边指向未坐到座位的幼儿。

4、变化音乐第二部分的速度与力度。引导幼儿表现爬山、走崎岖的道路、钻树林等情节,表现对音乐变化的感受。

四、完整游戏。

游戏玩法:幼儿座位排成圆形(椅背朝里),椅子数少于幼儿人数1张,幼儿围着椅子站成圆形。

1、音乐

(一)幼儿面对圆心,边唱歌边表演。

谁是小熊mp3歌词: 一个娃娃一个家,小熊小熊没有家!小熊是谁呀? 我们要找到他!小熊是谁呀? 我们要找到他!

小兔和狼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大灰狼头饰、小兔头饰

3、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孩子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兔子)我们和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小兔子:小朋友们好!幼儿:小兔子好!

2、小兔子: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讲述故事)

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正当小兔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呀,只听!嘭!嘭!哎呀,不好,来了一只大灰狼,吓的小兔赶紧躲了起来,聪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树丛中,大灰狼没有发现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兴兴地出来玩了。

3、师:故事好听吗?谁来说说在故事里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小兔子、狼。(出示背景图,图片小兔子、狼)

4、师: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师:这个有趣的故事还能编成一首歌曲呢!你们想听吗?

(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一次范唱)

2、师:好听吗?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图片)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还想再来唱一遍呢!你们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唱的?(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二次范唱)(教师边唱边手指图)

4、师:你们想来唱一唱吗?我们一起跟着琴声来唱一唱!(师幼一起在座位上唱两遍)

5、小朋友们唱的真棒!

三、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以及造型。

1、师: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请幼儿表演)谁来学一学小兔竖起耳朵听的动作?风儿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动作)哎呀,谁来了?小兔看到狼后是什么样子的呀?小兔害怕极了,吓的躲了起来。

3、师:宝宝们,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完整的表演这个故事。

四、游戏《小兔和狼》。

1、师:《小兔和狼》还能做成游戏,你们想玩吗?听到狼来了,小兔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应该怎么办呀?在唱到“哎呀”的时候声音不能很响,不然被狼发现的。

2、配班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小兔玩游戏。

3、一幼儿戴上头饰扮狼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小兔子们真聪明,大灰狼啊!没捉到小兔子,灰溜溜的走了,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别的地方去玩了!走喽,去玩啦!(音乐声中,幼儿边唱边跳出活动室。)

一千零一个喷嚏

一、活动内容:节奏活动《一千零一个喷嚏》

二、活动目的:

1、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学习快、慢两种速度敲击乐器。

2、教幼儿看指挥调节自己敲击的速度。

3、引导幼儿学习与集体保持速度一致地演奏,养成爱护乐器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木鱼、小鼓、沙球

四、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自由讨论“打喷嚏”引题。

(1)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打过喷嚏呢?你们为什么打喷嚏?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一千零一个喷嚏》

2、教师讲述故事,探讨故事角色特点。(1)教师讲述第一遍故事。

提问:故事的题目?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它是怎样解决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并模仿故事中角色的特点。

小兔:刚开始走路是一蹦一跳(中速);发现大灰狼迅速奔跑(快速)搓辣椒粉(快速);小兔学大灰狼打喷嚏(从重到轻);小兔回家(中速)。

大灰狼:刚开始跟踪小兔时悄悄地走(中速);追赶时的脚步声(快速);大灰狼打喷嚏(从重到轻)。

3、幼儿分角色用“脚步声”为故事配上节奏。

4、幼儿尝试各种乐器。

(1)组织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乐器,呆会儿,小朋友可以上来敲一敲、拍一拍、听一听各种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像谁的脚步声。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师:刚才你玩了什么乐器,你觉得他发出来的声音像故事里的谁在干什么?

5、幼儿持乐器为故事配节奏。

(1)幼儿集体边听故事边看指挥配节奏。(师指挥,并进行实际情况指导)。

师提出要求:①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②不要让乐器随便发出声音。

(2)根据幼儿配乐的效果,进行第二次配乐。

(3)幼儿交换乐器后进行第三遍配节奏(4)师小结并请幼儿一起收拾整理乐器。

6、游戏《小兔和狼》结束。

可爱的毛毛虫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探索用毛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的动作表现音乐的情趣。

2、在图片及语言表述的帮助下创编相应的动作。

3、初步体验参与探索学习的快乐。

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相关图片

过程:

一、倾听音乐,探索音乐表现的内容。

1、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让幼儿自由猜想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猜猜今天谁到我们教室来做客了?

2、出示图片,了解图片内容

3、教师边指图,边引导幼儿倾听音乐,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二、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并大胆进行表演。

1、引导幼儿创编相应的动作。如毛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等动作。

重点学习蜕皮的动作。

2、听音乐,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表演。

三、师生共同进行游戏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分散进行游戏。

2、创编蝴蝶造型,再次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毛毛虫最后会变成什么吗?

那请你们变成一只漂亮的小蝴蝶!

(请幼儿做出蝴蝶造型)

3、完整进行游戏,比一比哪只蝴蝶最漂亮。

粗心的小画家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并能大胆改动正确的歌词。

2、尝试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幽默与滑稽。

3、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不能骄傲。

活动准备:

1、小男孩的图片一张,彩色铅笔一大把。

2、根据歌曲绘画的四张图:四条腿的螃蟹;小尖嘴的鸭子;圆耳朵的小兔;没尾巴的大马。

3、人手一份打击乐器。(铃鼓、圆舞板、碰铃。)

活动过程:

一、谈话: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工作。

1、教师:每个人长大了都要做一份工作,有老师、医生、警察,请你来说一说你长大了会做什么工作呢?

2、小结:小朋友想做的工作真多,有一个小男孩叫丁丁,他长大了会做什么呢?请你来听一听。

二、出示丁丁的图片以及一大把彩色铅笔。

1、倾听教师念:丁丁说他是小画家,红蓝铅笔一大把。

2、提问:丁丁是什么家?他有什么东西?

3、幼儿完整地跟念。

4、教师:丁丁是小画家了,他可神气了,请你想一想,小画家会和别人说什么话呢?(提示幼儿要表示神气的模样)

三、观察歌曲图片,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四张图)看!丁丁画了什么?你觉得画得怎么样?

2、引导幼儿说出丁丁画错的地方,教师用歌词进行小结,幼儿跟念。

3、听老师完整地朗读四张图的四句话,孩子们用拍手来为老师打节奏。

4、教师:丁丁真是粗心呀!画的画都错了,看着这些画错的图画,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呢?(我想笑、我想对丁丁说画画要认真……)

5、教师引出最后一句“咦!哈哈哈哈哈哈哈!”与幼儿一起体验开心、快乐的心情。

6、根据图谱全体完整地朗读歌词两遍,并加上为孩子准备的打击乐器。

四、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滑稽。

1、倾听教师清唱歌曲两遍。

2、采用整首教学法与孩子一起学唱歌曲。

3、全体幼儿边拍手边看图学唱歌曲。

4、提问:你感觉唱哪一句话比较有困难?说出来,大家一起帮助你。

5、多种形式巩固对歌曲的演唱能力。

6、配上打击乐器,增强歌曲的节奏性。

五、相互讨论:怎样来为歌曲改动一下正确的歌词?

1、画只螃蟹八条腿;画只鸭子扁嘴巴;画只小兔长耳朵;画匹大马粗尾巴。

2、请幼儿唱一唱改动过的新歌曲。

六、活动延伸:开心续编画《细心的小画家》。

小猫敲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及身体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初步学唱歌曲,会用自然声演唱歌曲。

3、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木偶小猫、老鼠。小猫头饰2——3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运用身体语言和声音进行表达。

1、音乐自由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播放录音,幼儿完整欣赏演唱。

3、引导幼儿创编无意义身体动作,集体练习2~3次。“除了动作,我们还可以

4、引导幼儿创编无意义音节,集体练习2~3次。“除了动作还可以用什么声音来为它伴奏?”

(二)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1、教师操作木偶清唱。“这首好听的曲子还能唱成一首好听的歌,想听吗?”提问:这首歌唱的是谁的故事?笃笃笃,笃笃笃是谁在敲门?一敲敲到了谁的家?一只一只小老鼠听到小猫的声音怎么做?怎么叫?

2、幼儿合伴奏朗诵两次。“我们一起把小猫敲门的故事说一说吧!”

3、木偶表演,边学唱歌曲两次。“我们一起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唱出来吧!”

(三)游戏“小猫敲门”。玩法:“老鼠”在圈中自由的边唱边模仿老鼠偷吃东西的样子。扮演猫的幼儿在圈外绕圆边唱边走。唱到“命”字时,猫入圈中捉老鼠,老鼠嘴里喊“救命”并赶快逃回自己的位置。

1、教师当老猫进行游戏两次。

2、请一名幼儿当小猫进行游戏两次。

3、结束:让我们都来当神气活现的小猫,去找找哪里还有偷吃东西的老鼠。(唱《大猫和小猫》出教室)

秋天的落叶

目的:

1、组织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2、引导幼儿创编不同动作并合拍地表现树叶飞舞的景象。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准备:落叶头饰人手一个,落叶等。

重难点:幼儿能自己创编动作。

设计:

1、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想不想去啊?

看看,这个小园子里地上都是什么啊?(树叶)

树叶怎么都地上啊?(因为现在是秋天,叶子都落下来了)

是啊,秋天的时候树上的叶子就都要掉下来了,听――

2、录音机范唱《秋天》

师:秋天真美,那你们知道这小树叶是怎么掉下来的吗?

(幼儿讨论)

我们在来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3、教师一边洒落叶,一边先念歌词,再唱歌曲。

师:叶子是怎么掉下来的?(幼儿讲讲:飘下来的,飞下来的,滚下来的等。)

那我们也来做小树叶,来学学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好吗?树叶落到地上后是怎么样的?(睡地上)

4、幼儿带头饰扮演落叶,模仿落叶的样子。(放录音2遍)

师:小树叶,你是怎么落下来的?(幼儿讲讲)

5、挑选动作好的幼儿做示范。

师:你们的动作都好漂亮!我们在一起做一次!

6、再次模仿动作。(放录音1遍)

师:秋天了秋风一吹,树叶宝宝都离开的树妈妈,落在了地上。地上有那么多的落叶,我们把落叶都送回家吧,你们先每人捡一片树叶,看看你捡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7、延伸活动:把不同的落叶归类。

落叶有3种,梧桐树叶,广玉兰树叶,小树叶。请幼儿讲出区别后,把落叶送到指定地点。

8、小结:

师:现在这个园子里,又干净,又整洁,小落叶都找到了新家,我们宝宝也回家吧!

9、回教室,结束。

青蛙音乐会

目标

1.幼儿感受4/4拍乐曲的节奏变化。

2.愿意用肢体动作表现青蛙跳舞的模样。

3.喜欢并乐意参加音乐活动。

条件

音乐,青蛙相关动画,幼儿自制头饰、胸饰

设计

一、经验回顾与提升

1、最近,我发现你们都穿上了短袖,为什么呀?

2、原来春天已过去,夏天来到了,天气变得越来越热,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找到了夏天?

3、播放动画,幼儿回忆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4、看动画,讲讲青蛙在干什么?

5、邀请小朋友参加青蛙音乐会。

二、听音乐,幼儿感受乐曲的节奏变化。

1.音乐会前,青蛙们先要排练一下,瞧,它们来了,有多少青蛙参加呢?这样吧,来一只青蛙你们就“呱”叫一声好吗?

?――?――?――?――

2、有些青蛙唱累了要休息一会儿,到它这儿就停一下

?――0――?――?――

3、又有些小青蛙想参加它们的排练

?―?―?――?――?――

?――?――?――

4、它们要排队形了

0――?――?―?―

三、音乐会除了唱歌还有什么节目?

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今天我们也来扮演青蛙,跳个青蛙舞好吗?

边听音乐边自编青蛙动作,合着音乐节奏,以荷花姐姐的角色加以指导。

四、夏天到了,你们再回家找找还有哪些动物也出来了呢?下次我们再来研究好吗

朋友越多越快乐

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会用动作展现出

2、感受朋友多、快乐多的气氛、愿与大家交朋友。

3、熟悉歌曲旋律,并乐意创编歌曲。活动准备:根据歌曲内容设置情景、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的朋友都有谁?”幼儿说一说。

“那朋友多了你的心情怎么样?”教师进行总结,朋友越多越快乐。“今天还来了一些动物朋友,它们是不是也认为朋友越多越快乐呢?

二、欣赏第一段歌曲

师提问“你听到小动物唱的什么歌?”“是哪只小动物?”“在哪唱歌?”教师清唱总结

“小鸟怎样唱歌的?”幼儿表演,教师整体范唱。

幼儿学唱第一段

除了这些动物朋友还有哪些动物朋友来了呢?

三、出示教具,探索歌词,欣赏二段歌曲

教师范唱,幼儿学唱,并用动作展现歌曲再次学唱。

还有那些小动物来了呢?

四、出示教具,并引导幼儿唱出歌曲。

教师提问,“小羊会在哪玩?”“小羊怎样叫的?”探索歌词,“你们能把小羊唱到歌里吗?”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唱出第三段。

五、幼儿加动作,跟钢琴完整演唱歌曲。

六、创编歌曲

除了这些小动物还会有那些动物朋友来呢?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引导创编。

七、情感教育

找更多的朋友,和更多的朋友分享我们的快乐。带上这首歌去找更多的好朋友。

活动反思:孩子们对这首歌非常的感兴趣,但是结束后整体感觉歌曲前半部分记忆的不是很熟悉,所以应加强前半部分学唱。对孩子们的回答好积极回应,给予肯定。孩子们对创编非常感兴趣,所以最后孩子们非常的兴奋,这时如果再放开些让孩子们尽兴创编或是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课堂秩序会好一些。对歌曲的熟练度还要在加强,特别是音准及与钢琴的配合上。

小兔乖乖

设计意图:当今社会,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都比较薄弱。歌曲《小兔乖乖》是一首幼儿耳熟能详的童谣。歌曲中有充当反面人物的大灰狼和聪明、伶俐的小兔子。通过观看歌剧表演和进行游戏,让幼儿从中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同时也能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因此,我设计了《小兔乖乖》这一节音乐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大灰狼和兔子的声音特点,并能学会模仿。

2、体验音乐游戏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3、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初步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兔子、大灰狼的木偶、小兔子的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一个、《小兔乖乖》音乐磁带、舞台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兔妈妈要带兔宝宝们去歌剧院看歌剧表演。我们出发吧!”

2、随音乐进场。

二、师幼共同观看歌剧表演

1、师:“歌剧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今天这场歌剧表演的名字叫《小兔乖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观看吧!”

2、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歌剧表演。

3、提问:歌剧的名字叫什么?歌剧里有谁?小朋友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4、幼儿自由发言。

三、欣赏歌曲《小兔乖乖》

1、师:“那你们知道兔妈妈出门前和兔宝宝说了一句什么暗语?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学一学。”(分段欣赏)

2、幼儿随音乐进行模仿。

3、师:“暗语给大灰狼听见了,它模仿兔妈妈的暗语。那大灰狼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听一听,学一学)

4、幼儿模仿。

5、师:“大灰狼来敲门时,小兔子是怎么唱的?兔妈妈敲门时,兔宝宝又是怎么唱的?

6、师幼共同模仿。

7、小结:大灰狼的声音是粗粗的、低沉的;兔妈妈的声音是甜甜的、很好听;而小兔子的声音是细细、小小的。

四、游戏角色扮演

1、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个好听的音乐来一起玩游戏吧!”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我们把凳子当作门,妈妈出门采蘑菇了,兔宝宝要把门关好。没有听见妈妈的暗语是不能开门的。

3、游戏可进行两遍。

4、提醒幼儿开口唱歌。

5、小结:小朋友们在家时,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有陌生人来敲门,你们也不能开门;只有爸爸、妈妈回来了,我们才能把门打开。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

五、结束

篇3:浅析幼儿园音乐游戏

一、情景主线贯穿始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艺术的子领域 “感受与欣赏”的目标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其教学建议提出“要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 可见艺术活动应当是基于生活的审美活动,而艺术作品 则应该是 源于对生 活审美感 动后的一 种抒发与表达。

正值春季是播种的好时节, 加上目前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为教育幼儿在爱护环境的同时创造美好的环境,利用这次班级自主活动契机, 我带领全班幼儿和家长集体参与 “小花农”的种植活动。 通过活动,幼儿和家长感受集体合作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在劳动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第一环节:欣赏视频《工业音乐组合》,引发幼儿的兴趣,原来管子、油漆桶、刷子等都可以敲击发出美妙的声音。 第二环节:欣赏乐曲《森林狂欢》,看着节奏图谱了解乐曲的节奏和段落。 第三环节:音乐游戏《小小工具进行曲》,幼儿和家长用手中的工具,如花盆、铲子、瓶子等演奏《森林狂欢》。 第四环节:亲子合作装饰玻璃瓶,制作植物园。第五环节:看PPT了解种植植物的要点,家长和幼儿合作完成种植活动,布置植物园。

自主活动《蛋糕狂想曲》:在音乐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情景主线,根据幼儿需求,通过第一环节:演一演故事《会唱歌的生日蛋糕》小朋友自编自演,激发做蛋糕的欲望,都想发挥巧思做蛋糕。 第二环节:听一听歌曲《蛋糕歌》中知道做蛋糕的材料,做蛋糕要洗洗小手带上厨师小帽帽,还有条白色小围裙,准备好各式材料盆盆罐罐一样不能少。 第三环节:做一做蛋糕享受劳动的快乐,孩子们或打鸡蛋、或搅拌、或放入微波炉烘烤、或放入各种水果衬托,喜笑颜开,其乐融融。 第四环节:尝一尝蛋糕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最爱吃葡萄蛋糕,有的则爱吃草莓蛋糕, 连平时比较内向的谈晨曦都愿意将自己亲手做的蛋糕和园长妈妈一起分享。 第五环节:最后在跳一跳舞蹈《蜗牛与黄鹂鸟》中,每个孩子把自己想象成蛋糕的一分子,拉成一个圆圈把自己变成一个大蛋糕, 演绎做蛋糕和体验劳动的快乐。 任何一个音乐游戏加上简单的教具、道具,就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必要的音乐技能。 我们认为这种音乐教育形象化的做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家长示范和幼儿模仿相结合

喜欢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和本能, 模仿和示范对幼儿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曾说:“良好的示范和正确的提供方式 ,可以使示范成为儿童艺术创造的参考范例,而不会使示范成为机械的模仿。 ”

在《小花农》活动中,开头以小小工具交响乐展开活动,幼儿和家长利用手中的种植工具和画笔、 玻璃瓶演奏一曲不一样的打击乐。 通过家园亲子合作绘画瓶子布置种植园地,培养幼儿的美感。

在《蛋糕狂想曲》活动中,谈晨曦妈妈是今天的妈妈老师,她给孩子们讲解了做蛋糕的步骤,打开盒子,放蛋糕粉,加入鸡蛋搅一搅, 孩子们在蛋糕师身边, 认真学习制作蛋糕的工序。 最后,参与活动的小朋友用火龙果和猕猴桃、草莓等,做出个性鲜明的创意蛋糕, 并与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和喜悦心情。

三、采用探索发现法

《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 》中艺术的子领域 “表达与创造 ”的目标1“喜欢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其教学建议提出要“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可见让儿童“享受表达的流畅与自主”比“提升表达水平的高低”更重要。 我们在让幼儿掌握一定音乐技能时,可以不将答案直接告诉幼儿, 而是通过集体探索、 个人探索等方法让幼儿发现结果,从而掌握技能,体验到探索、发现的快乐,在提高音乐素养的同时,发展想象、创造、探索的能力。

如奥尔夫节奏练习,音乐小魔方,我们如何把节奏练习和做蛋糕结合在一起呢? 可能这才是这个活动最大的亮点。 奥尔夫音乐小游戏音乐小魔方孩子们边打节奏变想象成加入的巧克力豆、葡萄干、苹果片、香蕉干等;一个大苹果表示四分音符,两个小苹果表示八分音符。 同理,苹果和香蕉干都可以变换不同的位置,放在十六宫格里,通过游戏化方法让幼儿边打节奏边游戏。

在《小花农》活动中,则以一个瓶子表示4分音符,两个瓶子表示8分音符,一个花盆表示4分音符,两个花盆表示8分音符,让幼儿先看图自由敲击,再跟着音乐节奏敲击演奏,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大胆表现。

四、整合多种活动形式

《蛋糕狂想曲 》这个活动是以律动为主的活动 ,整合节奏乐、念唱等活动形式。

活动中欢快俏皮的舞蹈《蛋糕歌》,激起活动的一个小高潮。 洗洗小手带上你的厨师小帽帽,还有条白色围裙千万别忘,准备好各式材料盆盆罐罐一样不能少,发挥我的巧思做蛋糕。

红的、绿的、黄的、橙的、紫的,还有小樱桃;长的,方的,圆的,变成椭圆,心中有很多;还有很多味道你从来都没有尝试过,香草、蓝莓、朗姆酒味你千万别偷吃太多。 随着活泼欢快的音乐,孩子们的律动是那样酣畅淋漓。

《蜗牛与黄鹂鸟 》音乐 , 孩子们拉成一个大圈 , 变成一个“大蛋糕”,相聚在一起 ,动手在一起 ,快乐在一起 ,把本次活动推向高潮。

无论用什么载体,两个子领域都有一定的规律,无论任何艺术活动一定是感受与欣赏后,充分感受欣赏后,再给予他表达和创造的空间。

篇4:浅析幼儿园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幼儿园教育作用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游戏活动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于幼儿来说,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游戏可以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求知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游戏的充分应用很有必要。

一、音乐游戏的主要特点

游戏是一种娱乐性、自主性以及自愿性的活动过程,它存在于一种假定的情境当中,并且游戏开展的整体氛围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主动性等特点。而正是因为游戏本身的特殊性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游戏进行充分的利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也能促使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而音乐游戏是属于游戏活动的范畴,它是将音乐内容与游戏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获得广泛的音乐知识,其中就包括音乐的内涵、歌词意境以及创作意义等,还能使幼儿在艺术的熏陶中,增强自身兴趣爱好的广泛性。

二、音乐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际作用

(一)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因为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再加上音乐游戏独特的娱乐性以及知识性,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融入音乐游戏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并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意识,这也就决定了在幼儿教育中引入音乐游戏的必要性。此外,音乐游戏广阔的空间性以及自由的参与性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对音乐游戏的活动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在音乐游戏过程中帮助幼儿克服心理上一些不良的情绪和障碍,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

(二)有利于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

交流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可以加强师幼、幼幼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教育中出现的单一交流模式,还能扩大幼儿的交流空间,在调动所有幼儿的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促进集体的进步和发展。

(三)有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首先,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针对幼儿教育,就要求教师加强培养幼儿的综合性能力以及广泛的爱好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引导他们发挥自身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切身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其次,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不仅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幼儿自身所具备的主体性的一种体现。在教育活动中,只有引导幼儿真正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依据其开放式的活动形式,为幼儿营造一个主动性的建构环境,而这个环境的存在是需要依赖老师和幼儿之间的共同努力,只有良好学习环境以及沟通、互动环境的营造以及教师对幼儿的积极指导,才能保证幼儿建构活动的明确目的性和实效性。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教师应该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

最后,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的目的是为了使幼儿在自主性的活动中,充分体现自身的主体地位。然而,因为音乐游戏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游戏也受到其本身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间的限制。音乐游戏的运用重点仍然是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幼儿创新性思维以及想象力的开发和培养,要善于挖掘幼儿的内在潜能,在音乐游戏中,一味地结论式教学并不可取但是也不能完全抛弃,而是老师要科学地将音乐理论与过程进行有机结合,既要注重对学生音乐理论的讲授,更要重视从音乐过程出发激发学生的再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通过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在教学内容性质的基础之上,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和体验。老师在向幼儿传授音乐知识时,要注意不要只是简单地告诉幼儿一个结论化的结果,而是要通过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而获得的。此外,在幼儿切身体会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加深他们对音乐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学习信心。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不仅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幼儿今后进行深入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游戏和音乐是一种互相促进以及相辅相成的关系,将音乐知识与游戏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能充分发挥和利用音乐游戏的综合性作用,还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熱情。对于音乐游戏教学来说,老师需要加强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既不能简单地传授单一的音乐知识,更不能一味地进行游戏活动。而是老师需要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在满足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的同时,还能完美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祖清,叶红梅.乡镇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2]杨杰.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2,(36).

[3]严仲.连让幼儿音乐回归幼儿园教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06).

[4]谢向颖.浅析音乐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大观,2013,(09).

篇5: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

看看谁先摸头、拍手、叉腰、开枪等

2、抢凳子游戏

3、儿歌:风大,不怕。雨大,不怕。真的假的?真的。游戏玩法:幼儿一人将手掌掌心朝下向前伸。其余幼儿每人伸出一食指顶住伸掌者的手心,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字时,伸掌者迅速抓握掌心中的食指,伸食指者要尽快逃脱,被抓住食指者就做下一次游戏的伸掌者。

4、种西瓜 儿歌:种、种、种西瓜,西瓜圆,西瓜大,西瓜熟了吃西瓜。游戏玩法:四人一组站成圆圈,单脚跳着绕圈

5、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一个人在圆圈的中间,手持系有鞭炮的小竹竿,边念儿歌“点点点,点鞭炮,点到鞭炮快快跳!”边在幼儿头顶来回晃动。当鞭炮停在某个幼儿的头顶时,教师做出点鞭炮状,然后发出“嗞、嗞”的声响,其他幼儿赶紧蹲下不动。当教师发出“砰、砰”的声响时,被点到鞭炮的幼儿就要双脚向上跳起,并发出“啪、啪”的声音。直到每个幼儿都被点到为止。

6、萝卜蹲

7、五门开开 游戏玩法:大门开开进不来,二门开开进不来,三门开开进不来,四门开开进不来,五门开开我进来。将两手手指用力分开伸直,并各自一一对应,即拇指对拇指,中指对中指等,用指头处相互撑着玩,好似五扇紧闭的大门,然后边念儿歌边将手指一一分开,从拇指开始。

7、歌曲丢手绢 一条手绢大致过程:

1、拉圆圈

2、选一个丢手绢的小朋友A

3、边唱歌小朋友A就拿着手绢围着小朋友外圈走,选中一个小朋友B,就尽量轻手轻脚的放下手绢跑掉。这时只是有两种情况了 第一种:在A小朋友跑回原来的位置后B小朋友还没有发现手绢在她后面的话就算B小朋友输掉。输掉的小朋友可以表演一个节目,第二种:如果B小朋友在A小朋友丢好手绢后立马发现了,就去追A小朋友,A小朋友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上就算安全了B小朋友就不能抓他了,接下去就B小朋友丢手绢。友情提示哦:

1、让围成圆圈的小朋友不能提醒B小朋友说‘你后面有手绢’或者做手势什么提醒他后面有手绢,这都是违反规则的,听完你游戏一次。

2、A小朋友只能跑满一圈内就把手绢丢好,不能转啊转,老师不扔忽悠别人。

3、大家围好圆圈后,不能老是盯着后面看是不是有手绢,这样大家游戏就完不成了

4、提醒孩子们不要老是扔在那几个小朋友后面,8、报纸游戏:头顶报纸跑,牵手头顶报纸,站在报纸转圈,折了再转,双脚跳上报纸,双脚跳下报纸,跨跳报纸

9、红绿灯的游戏,甲说绿灯,然后乙往前走,走到足够近了,甲说红灯,乙马上要停下来,然后甲抓乙,抓住了更换位置,没抓住继续原位重新开始,他们还会画出安全区域,跑到这个安全区域不许抓,这个游戏适合三个人以上玩。

10、木头人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能说,不能笑,也不能动,不能叫,我们都是木头人,看谁做得最最好!

上面的儿歌就是木头人的游戏规则 1)、一起叫口令:“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走路不许笑!” 2)、口令完毕,立即保持静止状态,无论本来是什么姿势,都必须保持不动。3)、如果有一人先忍不住说话,或者笑,或者行动,则这个人是游戏失败者。其他人可以打他的手心惩罚,并且叫口令:“你为什么欺负我们木头人,木头人不说话!” 4)、然后再开始下一轮木头人游戏。

11、石头剪子布

12、上楼梯可以剪刀石头布,赢了走几个台阶

13、一种一起数数,出现数字几要蹲下,不蹲下另一个人是怪兽要来抓他

14、上楼梯讲故事

15、老鹰捉小鸡

16、躲猫猫,17、察抓小偷:

比如我小指被她抓住,我食指一伸一屈做说话状“大哥不好了五弟被警察抓走了”大拇指“什么?快让老三去救”„„最后不好了都被抓了。

篇6: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幼儿能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2、参与活动,体现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磁带、录音机

2、蜜蜂和小熊的头饰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听听,它是谁?(放蜜蜂音乐)

二、认识,了解,表现乐曲

1、熟悉乐曲:

(1)小朋友,你认识它是谁吗?(蜜蜂)

(2)那谁来学学小蜜蜂是怎样飞的,(请幼儿做动作)

2、了解表现乐曲

(1)小蜜蜂有一对翅膀,幼儿老师一起来学学小蜜蜂。(2)小手放在腰上,一前一后动一动,小脚尖踮起来,轻轻地飞。(教师和幼儿听音乐做蜜蜂动作)

3、用相同的方法认识小熊音乐(1)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小熊)

(2)小熊今天也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来听一听,你们也可以用动作跳出来,这样小熊就能看见小朋友是在和它作朋友。

(3)小熊走起路来是慢慢地走(笨重地走)。

三、区分两段音乐的不同形象

小朋友,来我们一起听音乐,来和小蜜蜂、小熊跳舞。听到蜜蜂的音乐我们就一起来学小蜜蜂飞,听到小熊的音乐我们就跳小熊的舞。

四、结束

篇7: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

1.能跟着音乐较合拍的做动作。

2.能听、看信号,在音乐结束后迅速找到相应的颜色场地。

3.能在音乐游戏中遵守规则,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上画红、黄、蓝或绿大圈。

2.准备红、黄、蓝或绿的图标。

3.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初步熟悉音乐,感受律动。

师:今天我要请小朋友一起和老师来做个游戏,做游戏前先请你们听一段音乐。

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感受律动。

二、听音乐学习律动,合拍做动作。

1.带领幼儿听音乐合拍地拍手

师:“我们一起来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拍拍手好吗?看看谁拍的最棒!”

2.教师随着音乐合拍拍手并加上小碎步动作(反复多做几次)

师:“小朋友拍的都很不错,下面请小朋友看看老师又加入了什么动作?”

3.教师听音乐做小碎步再分别做拍手、跺脚动作。

师:“请你们再来看看老师有加入了什么动作啊?”

“恩!这个动作就叫踏脚,请小朋友一起跟来音乐来做做吧!”

4.老师完整做律动(重点练习在最后一句在头上拍两下手)

师:“小朋友请注意,在音乐最后结束时要在你们头上轻轻地拍两下哦!”

5.幼儿跟随音乐做踏脚动作

6.幼儿跟着老师把小碎步、拍手、跺脚动作随着音乐完整的来表现出来。

三、开展音乐游戏,体验快乐。

1.游戏规则的介绍

师:“下面我请小朋友来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好吗?”

“请小朋友看看老师在地上画了哪几种颜色的大圈啊?”

(教师自己随音乐做动作,到乐曲结束时说“红颜色”自己跑至红圈内)

2.教师带领幼儿跟着幼儿做游戏(第一遍还是用红圈带领幼儿来做)

师:“下面老师来数数(摇铃),比比谁的速度最快。”

3.游戏重新开始,教师变换指令(蓝、黄、绿等场地)

师:“现在老师要来变换指令了,游戏重开始,准备好了吗?”

4.幼儿跟着音乐做游戏。

5.幼儿听指令做游戏。

篇8:浅析幼儿园音乐游戏

众所周知,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甚至一些资深的儿童教育专家将游戏称为儿童的“工作”。这些论断, 也得到了一些经典心理学理论的支持。比如, 英国斯宾塞的“游戏剩余精力说”认为:游戏的目的就在于游戏过程本身, 因而游戏是无功利的。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由于游戏是无功利的, 故而游戏之目的在于获得游戏过程所能够给人带来的愉悦感。这一点同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是相通的, 故而, 游戏是达成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审美的必由之路。

瑞士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同化外界刺激的一种自然活动, 在游戏中, “同化”作用远大于“顺应”作用。皮亚杰认为, 儿童就是在反复的同化与顺应模式交替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同化外界刺激的一种自然活动, 这就表明游戏是儿童内化外界刺激并在心理结构层面同化外部环境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人天生具有“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审美”、“求知”、“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等多个层次的需求, 而这些需求绝大部分都能够通过游戏的过程而得以满足。因而, 游戏也是幼儿成长及认知世界、认知自己的必由之路。以上我们所列举的心理学经典理论, 无不阐明了游戏对于儿童认知外部世界的重要功用, 故而我们可以说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甚至是儿童的“工作”。那么, 用游戏的形式来展开对儿童的教育, 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然而, 具体到音乐教育, 则游戏更可能发挥出其特殊的功效。这是由于音乐具有抽象性特点, 但幼儿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幼儿接触到音乐时, 往往不知该如何去有效地应对、观察、理解、同化这种外界刺激。而高度符合儿童“观察——模仿”的认知心理反应机制且又天然相通于人类审美心理的游戏活动, 能够更为有效地帮助幼儿逐步找到正确处理音乐信息刺激的方法和途径, 进而更为有效地帮助儿童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愉悦感, 初步培养起音乐审美的意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资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幼儿来说, 音乐游戏是最适宜开展的教育活动, 当然也就是全面整合幼儿园音乐教育资源的首选方案。

二、从教师方面来说

从第一章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的论述可知, 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师幼之间缺乏互动, 关系趋于僵化、淡漠。因而, 如何有效增强师幼之间的互动就是整合幼儿园音乐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而音乐游戏, 恰恰能够为教师和幼儿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 令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引导和支持、扶助, 帮助师幼之间建立起融洽生动、教学相长的互信、互动关系。进而通过在游戏中观察、模仿教师的歌唱、表演等行为,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于音乐的感受和审美能力, 甚至学习到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故而, 从强化师幼互动的角度来说, 音乐游戏也将是整合幼儿园音乐教育资源的有力措施。

三、从教育媒介方面来说

上文已经谈到, 幼儿园音乐教育媒介包括各种针对或关涉幼儿音乐教育的教材、教辅资料、益智读物及网络资源、广播电视资源等各种媒介因素。由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薄弱阶段, 故而虽然某些针对幼儿的音乐教材、益智读物等力求内容及形式的形象生动和简单易懂, 但对于小班、中班幼儿来说理解起来恐怕也并非易事。而网络资源、广播电视资源等媒介因素多数并非针对幼儿来编创, 所以幼儿可能更加难于理解。因此, 各种教育媒介因素难以顺利地转化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生产力, 也就是说幼儿园音乐教育在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而音乐游戏, 因其符合儿童“观察——模仿”的认知心理反应机制而对幼儿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如果将幼儿音乐教材、益智读物乃至网络资源、广播电视资源等各种媒介因素创编成音乐游戏, 则可有效地增进幼儿对这些教育媒介的理解能力, 同时也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对上述媒介材料的利用率, 促使上述媒介材料更多、更快地转化为教育生产力。

四、从教育条件方面来说

就政策法规方面来说, 现行幼儿园教育政策文件无不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所应扮演的重要角色。由此可见, 以音乐游戏来整合幼儿园音乐教育资源, 是顺应国家相关教育规范文件的科学、合理举措。就资金及设施条件方面来说。由于音乐游戏符合儿童“观察——模仿”的认知心理反应机制而对幼儿具有天然的亲和力, 能够有效地增进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就开展教育的策略方法来说, 目前相当多数幼儿园已经引入诸如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国外先进的幼儿音乐教学方法。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还显得比较生硬, 缺乏策略性和灵活性, 陈陈相因, 久而久之也难以维持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 如果能够将上述先进的幼儿音乐教学方法融入到音乐游戏当中, 就能够与之形成合力, 增进幼儿园音乐教育对这些先进教学方法的利用效率, 并有效地丰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理论暨方法体系。

上一篇:房地产财税政策解读下一篇:跨越式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