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思考

2024-06-13

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思考(精选6篇)

篇1: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如何有效布置语文家庭作业的思考

关于如何有效布置语文家庭作业的思考

(国家级一等奖)

【摘要】:

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业往往是抄抄写写,反复机械地死抄硬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浓厚,相反,减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目的,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的,合理有效的布置家庭作业,多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通过不知一些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作业,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开辟我们语文学科教学和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培养的新途径。

【关键词】:布置作业   有效   合理    提高   质量

【正文】:

“君子坦荡荡,小人写作业。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作业。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写作业。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作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写作业。”

闲暇之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段话,不禁哑然失笑。虽有些滑稽,却真实地道出了如今孩子们的苦衷啊!同时身兼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我,不由得深思这个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内心并不想布置那么多的作业,但总是不得不找点儿抄写的任务去应付“作业”.有些课文、句子、词语抄了一遍又一遍,学生抄得烦了,老师布置得也腻了,但还得布置,因为要向家长交代啊!如果哪天没有布置需要动手写的作业,必定有家长会打电话问:“老师,今天怎么没有布置作业啊?”在家长和孩子眼里,阅读或复述课文,查阅资料等等诸如此类的作业根本不算作业。语文作业成为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负担。要放学了,办公室里同年级的老师在商议:“今天抄什么?”放学路上,学生们在议论:“怎么又是抄这些东西?”

这种现状给“有效教学”带来了新的话题:语文家庭作业应布置什么内容?有效的语文家庭作业布置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针对这个问题,悉心进行了一番关注与反思,归纳了几点目前我们语文老师在布置作业方面存在的现象:

1、调查发现,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训,给不堪重负的小学生留下了没完没了的作业,认为只有没完没了的作业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所以现在仅仅是小学阶段要掌握的那两千多个汉字就足够让学生手忙脚乱了。

2、一个汉字一定要写上几十遍,这是一项极为枯燥的作业,学生因此就足以对语文课产生抵触情绪了,再加上那些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条文,段落等,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说严重点,这甚至对孩子们是一种催残。

3、作业布置不合理也是其中之一。语文作业确实不好布置,过于简单起不到巩固提高的目的,难度太高学生又无从下手。所以造成老师们要么机械地让学生抄写生字词,要么做课后老师讲过的题目,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做语文作业不用动脑筋的现象。

过去,我也信奉“学而时习之”、“字要写,拳要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等思想,布置作业时,一味地强调“多练”,主张“多多亦善”,相同的练习至少要做三四回,同一个生字新词至少要抄三四遍遍,我才放心。而实际结果是:有一部分学生越来越把语文作业当作是一种老师强加的机械劳动,不胜其烦;有些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大,虽然功夫花了,学习成绩却无起色。事实给了我深刻的教训,也使我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做法。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我逐步摒弃了以前那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语文作业布置也越来越注意讲究科学性、实效性。

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我的.个人看法是:

1、目的明确。我在布置作业时注意精心筛选,在学生平时的作业和实际教学中,多加留意,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学生易出错或必须牢固记住的内容,以此作为训练的重点。其次是任务、目的明确。我对作业内容做适当调整和补充,达到训练的目的即可,忌过多过繁。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做作业?”的同时,我自己也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布置作业?什么样的学生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即布置怎样的作业及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或取得什么样的成效。并通过对作业的检查,验证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进而调整自己布置作业的思路。有些内容可采用长期性巩固的方法,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消除遗忘,不可一次堆得过多。反之,“欲速则不达”,只能是事倍而功半。再次对学生的情况也应明确。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基础能力,在布置作业时更有目的性。

2、提高兴趣。传统的作业单调、乏味,作业内容缺乏趣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在设计作业时,尽量富有创意,作业形式新颖,作业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比如:在上完《神鸟》一课后,我安排了学生复述课文给家人听,并续编故事的作业,学生们欣然接受,并很乐意完成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口述能力的同时,又达到了培养想象力和写作的教学目的。

3、因人而异。比如:我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写日记、或写作文片段、或摘录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或练习书法写字、或看有益的课外书。作业不再拘泥于只是动笔,可以看有益的课外读物,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喜欢的读书笔记,学生有兴趣,学习有效果,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孩子们也不会把作业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了。如和父母共读一本书,共看一篇文章,与父母交流书中的人物故事……这样的作业给了学生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绘画的形象有趣,朗诵的抑扬顿挫,创作的立意深刻。

4、实践探究。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优化作业设计中,我尽量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发学生自觉地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有效提高学生个体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比如:在周末我布置这样的作业――我让学生在节假日走进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区服务,从生活中、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如教学《卫星比武》一课后,为了更好地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布置作业。

a、数据搜集组:搜集卫星的有关数据,充实课文有关内容,能使读者更具体地了解卫星的有关数据知识。

b、生态环保组:调查自己生活周边环境的保护情况,提出生态保护建议等。

c、资源探测组: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地球资源开发情况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d、宇宙探秘组:查找有关地球周边星球的情况,了解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科学知识。

e、佳句点评组:感悟课文内容,点评文中句子,理解重点句子的作用,领悟课文重在依据事实表达的特点。

事实证明,孩子们积极主动参与,在各小组运作的基础上还举办展示活动。学生收集到许多有关卫星、其他星球以及环保等问题资料,有文字、有图片,并且数据全面,材料翔实,观点新颖,构思奇特,语言精彩。课堂上出现许多非预期性问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有听有说,思维活跃,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贴近生活。“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语文作业不应仅仅封闭在课本范围内。比如:我让学生多多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看动画片,学写短小的童话、科幻故事;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等等,学生既感到新奇,又收获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学完《花木兰》一课后,我看很多学生对剧本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布置学生回去学着编写自创剧本,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剧情,自己创设情境,自己当一回编导,内容可以是科幻的,穿越的,想象的,现实的……只要把自己心中的故事在自己的舞台绽放异彩就好。我在批改作业时,也不过分严格苛刻,只要按照简单的剧本编写出一个故事,符合剧本基本要求,有一定思想性,教育性即可。我在他们的作业后面批下了“真是一个好编剧啊!”“有想象力哦!”“有编剧风范了!”孩子们很开心,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名编剧了……

我想:谁敢说他们中将来长大了会不会出一两个好编剧呢!就算没走上编剧之路,至少,在孩子们看来,这样的家庭作业真好玩!喜欢做!足矣。

6、培养特长。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培养一技之长,比死读书更利于孩子们的成长。我经常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做精美的读书笔记,自己动手办手抄报;背诵没有学过的古诗,在班上举办诗歌朗诵会;练习书法,展示书法作品;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春联、民间故事,在班上交流;走上街头,纠正街道两旁的错别字等等,通过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比如教完《左公柳》一课,我结合学生的特长,请喜欢绘画的学生画几幅你印象中的左公柳的图画;请喜欢朗诵的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朗读录音;请喜欢创作的学生,让学生思考左公柳还有可能在什么样的恶劣环境下顽强地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情境。

总之,我感觉作业的布置和设计安排,既要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分清主次,循序渐进,又要避免多而繁杂,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发展;既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还要创设一定的灵活性,发展学生个性。通过优秀的语文作业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学、爱学和乐学。只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家庭作业的功能,不断丰富作业的形式,加强作业的综合性,让作业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我相信语文家庭作业一定会成为助推孩子健康成长的加速器。

实践证明,我在批改着自己设计的这些作业时,深感欣慰,透过孩子们五花八门的作业答卷中,我看到的是他们的收获,更看到了他们五彩的未来……

我想:用心地对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尽力为孩子们创设更多更广阔的天地,送给孩子们一对快乐的翅膀,让他们在知识的天空尽情翱翔,惟有如此,我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篇2: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思考

南关学校王建宏

语文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关乎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其地位之重显而易见。但初中学生对待语文作业的现状让老师堪忧,学生过分依赖课本,过分依赖答案,过分依赖老师的现象十分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语文学科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体系,不再强调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简单识记,而是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然而,许多初中学生在做语文作业的时候思维上有很强的“惰性”,一旦遇到分析题、探究题就想抄答案,最好让老师直接把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形成了过分依赖答案,过分依赖老师的不良习惯,其有效性很低。

为什么布置语文作业?这个问题恐怕有些语文教师没有认真思考,因此,布置作业就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漫无目的。为防止学生沉溺于玩耍,随意布置语文作业;其次,目标不清,作业对培养语文能力的针对性不强,尤其是七年级的作业,除了字词训练、思想内容训练之外,很少有体现课文特色的言语实践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是我们语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作业也一样,只有初中学生在付出劳动的时候有了收获、有了提高、有了进步,才能激发对语文作业的兴趣。

当前初中语文作业数量失控,可以用“量多类杂”来形容。在初中语文练习中,除了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外,还有订单配发的各种学习辅助资料,除此之外,还有家长另外购买的教辅练习。不少语文教师懒于设计作业,指定一两本练习册让学生课外完成。这些作业虽然数量不少,品种也多,但是内容重复者多,机械练习或哗众取宠者多,学生实际收益却并不多,反而丢失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泯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针对以上的这些情形,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做法,或许有效,仅供同行们参考。

首先作业内容要目标化,就是语文教师布置所有的作业,要紧紧围绕着语文教学目标,要科学、具体、合理地落实,既要把握全体初中学生的认知情况,又要兼顾不同初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才会有的放矢。

其次,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以形式多样化。让初中学生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等多种不同形式来完成,可以布置书面作业,也可以布置非书面作业,语文教师 1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避免语文作业形式单一。作业形式多样符合了初中学生接受事物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这种作业的布置,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分层性、实践性、适时适量性”。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能力自由选择而做,在成功的喜悦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另外,要注重语文作业评价。实践证明,对初中学生语文作业的评价直接关

系到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在课堂上评讲作业时,有时让学生自己讲,因为学生讲解自己的作业,一方

面可以训练学生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其他同学理解他并从中得到某种启发。对“学生互相评价”,我也都要求大家认真对待,学生根据自己的理

解和审美角度来评价同龄人的作业,学习他人的长处,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初中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语文作业应

该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语文学就是要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语文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为了考试而做题,以致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而,我认为布置作业时可以把语文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高他们利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精讲多练”,从“重讲轻练”的传统教法

篇3: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思考

一、初中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并倡导“轻负高效”,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笔者曾对本校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所喜欢的家庭作业类型, 教师在布置与批改家庭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综合数据分析, 学生所喜欢的家庭作业有以下几类:

1. 调查访谈类:

通过调查、访谈, 可以走近社会, 开拓眼界, 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生活现象, 有时也能帮助解决现实问题。

2. 体验探究类:

很多学生表示喜欢探究性的、开放性的作业, 不喜欢抄写型的死记硬背的作业, 喜欢查找资料的作业, 因为这样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 也喜欢科学性强的小游戏、小实验, 他们认为这样可培养科学精神,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益智趣味类:

很多学生认为这种作业趣味性强, 又可提高智力水平, 也有很多的学生表示喜欢动脑筋的作业, 但不要太多, 这样既可锻炼脑力, 又不会负担太重。

4. 针对性类:

喜欢有针对性的作业, 难点重点突出, 和所学知识关系密切的, 能切实提高学习成绩。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

“提质减负”是当前教育的趋势, 很多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更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忽视了课后作业的反馈功能。从对学生的调查中, 应该反思我们在作业布置上存在的问题。

1. 作业设计缺乏差异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 有的教师只注重文本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毫无自主选择的空间, 难以对这样的语文作业产生兴趣。基础薄弱的学生做起来有困难, 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不屑完成, 长此以往, 就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快不了, 一些学生吃不下、跟不上的现象, 学生对完成作业提不起兴趣, 这样的作业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 作业布置缺乏系统性。

今天布置什么作业, 明天布置什么作业, 全凭教师兴致, 往往缺乏科学的统计依据, 教师布置作业的量显得较为随便, 导致学生有时忙, 有时闲。且作业设计有简单化、模式化的倾向。例如, 在课后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而阅读材料与课堂教学缺乏实质性的关联, 且教师又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 这样的作业学生往往难以落实。实际上, 这些简单化、模式化的作业, 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毫无实效。

三、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因为家庭作业机械单调, 枯燥乏味, 导致了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或表现出被动心态, 或感到苦恼, 或干脆抄袭作业, 如何解决初中语文家庭作业质量低下的问题, 值得我们思考:

1. 作业设计要体现针对性。

因材施教, 发展特长,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布置作业时, 特别是家庭作业时, 面面俱到一刀切, 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根源。作业要体现个性化, 要有助于“提优、抓中、补差”。设计作业应注重作业的层次, 有一定的灵活性, 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选择作业时能“爱我所爱”、“对号入座”, 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1:《背影》是朱自清的名篇佳作, 文章没有华美的语言, 写的是生活中的平常琐事, 但在极其质朴的字里行间, 涌动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之爱———父爱, 同时也表达了儿子对父亲之爱的理解, 这是这篇文章震撼人心的地方, 本文浓缩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父爱, 被奉为经典。作者通过四次对背影的描述, 来体现父子情深。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句子, 反复品读, 感悟“父爱”的博大。但对刚上八年级的同学来说要鉴赏文章的语言可能还有一定难度, 教师可以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体会朱自清散文语言的独特之处。

练习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背诵第二次写背影的片断。

练习二:模仿其中一个片断, 写下你生活中感受到的背影。

练习三:阅读一篇朱自清的散文, 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这三类作业的难易度由浅入深, 体现为基础、发展、创造,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类作业做。实践证明:学生选择的作业, 基本符合教师心目中的根据综合能力分的A、B、C三类, 语文能力一般的选做练习一, 基础较好的选做练习二, 优秀的选做练习三, 这就体现了因人而异的原则。学生们因为选择了难易度适合自己的作业, 因此完成情况良好,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当然, 分层式作业, 除了有难易度的分层, 还可以在作业量、达标时间上分层, 多种形式的分层更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2. 作业设计要体现开放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 语文学习的触角应该伸向初中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开放式的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冲破封闭的圈子, 向课外延伸, 使作业和生活接轨, 让学生通过课外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 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又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例2:《土地的誓言》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美文, 作者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寄托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土地”上, 借对土地的抒情, 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 对祖国的热爱。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朗读, 品味精彩语言, 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分析文章的对比手法, 感悟作者在文中表达出的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情。课外, 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 写写你喜爱的故乡的“物”, 在生动形象的描写中传达出你对故乡的情感。这项开放性作业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学习文本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 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激发起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

由于学生对生活的经历、体验、感悟不同, 因而答案是开放性的, 只要言之有理、谈出自己的真实思想即可。设计这类开放性作业,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3. 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 认为负担重, 除了指作业量多以外,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感觉做作业乏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乏味的。兴趣跟时间的占用是成正比的。兴趣越浓, 就越舍得花时间。当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种种途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有趣的事情之后, 还应该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件有趣而快乐的事, 提高学生尽力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与趣味化的作业设计碰撞在一起, 经常会产生很多闪亮的火花, 让我们为之惊叹。如学习诗词时, 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不妨设计给诗词配乐、配画的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一首, 选配或自奏一首意境相似的乐曲或画, 尝试用音乐、画面来诠释它, 看是否能淋漓尽致地把诗词中的意境表现出来。也可课后设计配乐朗诵作业, 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学生们都跃跃欲试, 积极准备。富有激情的朗诵, 使全体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诗歌凝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浓郁的情感和铿锵的节奏,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兴趣。能说的说、能奏的奏、能画的画, 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 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巩固。

这些兴趣类的作业,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一方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 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提高语文素养。

4. 作业设计要体现实践性。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要融为一体。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能力的舞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 更应体现“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构建开放、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的课程理念, 语文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得”, 又要关注学生的“习得”, 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同时课改又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 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关注学生的生活, 与时代生活联系紧密起来, 设计注重考查其运用性、实践性的作业。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动手做一做, 实践一下;让学生演一演, 对于一些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 可以让学生编写课本剧演一演。

例3:学习了《范进中举》后, 就分小组让学生编写课本剧, 然后再在班上表演。如学习了《威尼斯商人》、《变脸》一组戏剧后, 为了巩固学生对戏剧的基本知识,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戏剧文学的兴趣, 同样可以设计一些以校园生活或家庭生活为题材创作小话剧或片断对话, 并在班上演一演。这样的作业能让学生在读读、议议、演演的实践过程中, 充分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 结合自己的生活而有所体验、有所发现、有所积累。

这些实践性强的作业设计, 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 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 真正使学生的能力素养在不同方面得到了提高。

5. 适量布置阅读作业, 引导学生正确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 阅读, 再阅读。”

结合学校组织开展的读书活动, 笔者经常指导学生读中外名著, 指导他们进行经典诵读。通过这些活动, 发现学生真正从中受益匪浅, 许多同学在写作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写的作文更加有深度、有思想, 而且用词生动优美, 想象丰富。这样, 学生的个性也很鲜明地表现出来了。课外阅读能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 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实, 课外阅读就是初中语文家庭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好这个家庭作业, 学生会爱上读书的。笔者经常对学生说, 读书的孩子最美丽!

6. 作业评改要体现激励性。

在作业的评改过程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 以鼓励为主, 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点滴进步, 使学生的努力得到肯定, 会在下一次作业中有更好的表现。在学生的作业中, 不是仅以对号或错号来评判学生的作业, 对于作业中出错特别多的, 要以横线的形式标出来或者是圈画出来, 让学生在旁边改正。这样可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有进步的作业, 也可把自己的感想以几句话的形式写给学生。这样的心灵沟通, 缩短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即便是基础差的学生, 也会积极配合老师, 力求不断进步。

总之, 学生的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 把握控制好作业的度, 优化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 精心布置学生的每一次作业, 认真地批改学生的每一次练习, 真正做到发展学生能力, 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减轻学生负担, 这才是我们做教师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1.

[2]黄承斌, 江荣福.新课标下语文作业形式探微[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 (1) .

[3]邱立颖.创新语文作业的三点建议[J].河北教育 (教学版) , 2006, (4) .

[4]宋秋前.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9) .

篇4: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有效性 思索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21-01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作业中充满了各种繁、难、偏的应试练习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了让作业更为有效,教师必须明确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摇篮,不能把学生绑缚在死记硬背上,要更新观念,重视疏导。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做语文作业。

一直以来,作业的功能被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直接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时总要贪多求全,生怕有遗漏,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事实上,能力的高低与机械的记忆书写没有多大关系,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那种机械的书写作业已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些学生经常完不成作业,其实是那些单调的书写作业让他们对作业丧失了兴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的特点,把作业设计得形式多样,争取让作业内容丰富而又不失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全面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可以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作业,比如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实践性较强的作业。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业要体现层次性。

1.作业量的分层。

对作业量增减的依据是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对其发展的要求。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就少布或不布,切忌重复布置简单重复性强的机械性作业,这会极大挫伤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给这些学生减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其他爱好,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和空间。对于学习能力弱、态度不认真、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做较难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选择简单的。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有些学生会知难而进,还有一些学生会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跳一跳,尝试“摘树上的果实”。这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作业,作业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有别。对于读书笔记这类作业,低年级应以摘抄为主,中年级要以概述为主,高年级以谈感受为主。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学习相同的知识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如果设计作业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结果往往是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语文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我在作业的设计中,撇弃了过去那种强制、命令式的作业布置方式,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多梯级作业,充分给学生留出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优秀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承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三、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传统的作业读写训练量大,形式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效率较低,不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可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会在学生的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学生在形式丰富多彩的作业诱导下,必然会对做作业产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必将大大提高。

1.演说交际类作业。

可以是演课本剧,如学习课文《山中访友》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排演课本剧,起到理解深化、巩固的作用;还可以设计一些辩论题,让学生通过辩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迸发灵感的火花,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把口语交际课中的观点拿到生活中实践一下,学习与人交往,锻炼口语交际、待人处事的能力。这类作业真正让书本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把知识放在生活中进行检验、进行思考,达到了活学活用的目的。由此可知,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

2.读写积累类作业。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必要的积累,这类作业也是发展语文能力的重点。这类作业可以是把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可以写读后感,可以对精彩片段进行比较创作,以提高语言和写作能力;还可以是一些“信息收集”类的作业,对广播、电视、报纸里的内容进行采集,并定期进行交流。通过对学生摘抄内容的跟踪调查发现,经过摘抄等作业无意识地诱导,童话和故事已不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方面,诗歌和散文已经进入许多学生阅读的视野。这类作业的主要作用不仅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积累了语言素材,发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为更好地进行写作做好了铺垫。

3.奇思妙想类作业。

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语文作业也可以较多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关注那些自己认为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试探着提出改进办法。如学了《诚实与信任》这一课后,可以让学生来谈谈对“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的理解。

篇5:关于小学语文有效性作业的探讨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主要途径,还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手段。语文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关乎语文教学质量,其地位之重显而易见。然而,根据笔者观察,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情况和效果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现状及原因

1.作业目标失范。

作业为什么布置?这个问题恐怕有些教师没有认真思考,因此,布置作业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漫无目标,为防止学生沉溺于玩耍,随意布置作业;目标失度,任意拔高或曲解课文,或仅考虑思想可比性忽视语言文字迁移,导致同一篇阅读短文出现在不同年级练习册中的怪现象发生;目标不清,作业对课文的针对性不强,尤其是高年级的作业,除了字词训练、思想内容训练之外,很少有体现课文特色的言语实践练习。

2.作业数量失控。

当前语文作业数量失控,可以用“量多类杂”来形容。在小学语文练习中,除了与教材配套的《语文练习册》外,还有订单配发的《字词句篇与达标训练》,除此之外,还有家长另外购买的教辅练习。不少教师懒于设计作业,指定一两本练习册让学生课外完成。这些作业虽然数量不少,品种也多,但是内容重复者多,机械练习或哗众取宠者多,学生实际收益却并不多,反而丢失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泯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作业指导失策。

在很多课堂上看到,一节课的容量极大,读、思、议成了教学的主要形式,作业被挤到了课外。教师往往只有作业布置而没有作业指导,课堂上布置的作业超越了学生的承受力,例如流行的星级题目,一位老师执教《她是我的朋友》,布置了三道星级题:

★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请你代得救的小姑娘给阮恒写一封感谢信。

★★★请上网搜索关于‚朋友‛主题的故事或格言。

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范例,需要教师指导,需要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碰撞,没有作业指导时间,让三年级的学生怎么独立去写感谢信,怎么去完成网上搜索?

4.作业形式失控。

目前教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课外作业多于课内作业,书面作业多于实践作业,识记理解作业多于表达运用作业,形式求新求异却不落实,例如上述的星级作业很多时候没有检查落实情况等等。这种作业形式上的失控不同程度地导致学生语文能力不全,学生作业兴趣的减弱,作业质量下降,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对策与实施

1.增强目标意识,选定合宜的作业。

教师增强目标意识,就是要提高作业与目标的相关度,使课后作业成为教学目标的实施和检验途径。许多教师选择教材配套的《语文练习册》作为布置作业的主要内容,然而,《语文练习册》中的作业与教学目标相关联的程度不高,甚而有些题目无益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四下年级《语文练习》第一单元,本单元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这三课的作业目标集中在检查字词上。第2学段应该十分重视的语段学习、主要内容概括等阅读能力训练,却没能体现。因此,布置作业要考虑作业是否能体现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教师要善于选择或定制合宜的作业题目,剔除可有可无的作业题。以《观潮》为例,根据教学目标,可增设以下作业题目:

《观潮》填空:潮来前,江面;潮来时,只听见只看见,到了近处,听见,看见;潮头过去时,听见,看见。这真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作者通过听到的和见到的两个方面,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钱江潮的气势,写出了钱江潮的壮观。请你也用这种方法把雷雨的气势和壮观写出来。

上述题目着重训练语段概括能力、按时间顺序写段能力的培养,符合年段要求。

2.把握文本特点,设计合宜的作业。

语文教学要关注语言文字,夯实“双基”,新教材的“双基”训练序列不明,教师就更应该时刻关注文本独特的语言现象,在学段目标指导下设计作业,使语

言训练随着年级提高不断螺旋上升。例如在《猫》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文本语言特色确定了合宜的教学目标,并通过设计相关课堂作业达成了目标。

文本特点:《猫》的第一部分,作者老舍先生把猫古怪多变的性格揉在一起来展开,矛盾的词语用许多关联词自然连接成段,读来仿佛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娓娓道来。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值得学生学习,因而确定教学目标:学习用合适的关联词表达复杂矛盾的意思。

作业设计:

1、课文是怎样写猫这么矛盾的性格的?画出相反性格间的关联词。

2、读句子,体会句子之间是怎样联系的?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3、用‚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吧,可是……‛的句

式说说猫的性格。

4、试用其他的关联词,概括地说明猫的性格。例如‚既……又‛

5、展开想象,选择用上合适的关联词,写写下列情形:

考试以后,我的心情忐忑不安……

运动会上,我战胜了我自己……

这道作业设计目的十分明确,即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独特的语言。作业设计层次十分鲜明,先让学生发现语段表达方式,再由老师提供句式“说它„„吧,可是„„”重组语言,接着迁移到其他关联词来拓展思路,最后完成能力迁移。

3.借助课堂练习,得法于课堂。

语文素养“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因此,要提高课堂时间里的作业效率,及时指导反馈,不把难题带到课外。我的做法是:

(1)让作业“瘦 身”与“扩张”。

“瘦 身”就是在简约原则的指导下,用一两道作业题建构阅读教学,“扩张”,就是把这道作业题用大用足,达到效益最大化。以作业建构阅读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于避免了阅读教学的“虚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其次,在文本语境下进行作业便于指导学生开拓思维,而且由于及时反馈和互相启发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的“看鱼”部分,我设计了一道题,在它的基础上加以变化,通过重组语言和朗读感悟,来实现阅读教学最优化。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设计辐射度大的“瘦 身”作业题,在语言转化中触发情感。

1、先出示作业题:

联系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写完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依然在。

2、学生根据前文描写,填入:‚他依然在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3、交流后,引导学生思考:‚‘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是怎么样的呢?从后面的那些词来理解呢?‛老师跟学生一起接读这两个分句。师 ‚有时工笔细描‛就是——生接读‚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师引读:‚有时挥笔速写‛就是——生接读‚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让学生抽取出词语的意思。

4、你感觉这个青年画画怎样呀?学生畅谈对课文的感悟‚我感觉青年画画技艺超群‛‚全神贯注‛‚栩栩如生‛……

这样,在完成这道题时,学生通过语言转换活化了文本语言,“联系后面的词句”教给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接读的形式彰显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句子结构,谈感受抒发了学生对人物的情感评判;各种形式的读积累了文本语言。而这一切达成的载体就是教师出示的“瘦 身”的课堂作业题。

其次,将“瘦 身”作业题“扩张”,智能情感齐丰收。

在上题基础上,出示变式: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运用: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可是,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依然在。他好像已经与游鱼融为一体了。

学生发挥想象,练习祈使句,同时对青年高超画技的评价从词语感悟到句子运用,这一变化,呈现的是又一个“先概括后具体”语段。后半部分转折使 “观众热情赞叹”,与“青年毫无反应”形成强烈对照,从而使学生领悟到青年忘我的精神。

上述教学过程,遵循“瘦 身”原则,又在效益上体现作业“扩张”的特点,用一道题统领,突出了概括具体语段一项基本能力的培养,包含了联系上下文、语言积累运用、想象力等智能训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也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2)课堂作业综合设计,激发兴趣。

综合设计指的是在课堂练习中,一道题目可以培养多项语文素养,使语文三个纬度的目标都有所体现。有效的综合设计,它的形式能吸引学生兴趣,作业目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落实,它包括内容综合、方法综合和课内外综合。我在《夜莺的歌声》设计了一道阅读题目,体现了这三个综合:

士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开始注视周围的灌木丛和挂在道旁的白桦树枝。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在河岸边上,()着两条腿。他()着头,()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着一块木头,不知在()什么。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读读这些语句中,我感到这是一个的孩子。

文章把夜莺的穿着、动作描写得多细致啊,请你也模仿这一段话的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这道作业将要学习的动词描写、语段体悟和写法迁移进行内容上的综合,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教师及时引领学生理解、交流、朗读,再从说到写等多种学习方式运用,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状态,从课文学习延伸到课外素材再现,展现了语文学习的过程,而且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综合。

4.兼顾课余实践,得益于课外。

如果教师在课堂内有效地进行作业设计与实施,那么在课外,学生就不必再去做重复的作业,广泛阅读、综合性学习就可以真正实现。教师自身负担较重,没有很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所以课外作业内容选择趣味性强的作业,让学生自能完成,分层作业、合作作业都是课外作业的有效形式。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有推荐阅读、读后感交流、背诵名篇佳句、阅读冲浪、观察饲养日记、资料查询、读报看新闻、编写我的成长故事集等等。这些作业由学生根据各自能

力单独或合作完成,每隔一段时间集中交流评选,如评选“当月阅读之星”,给予荣誉,激励学生。

篇6: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性作业的设计

【摘要】反思我们的作业布置,大多数的老师只把作业当成是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手段,致使学生的作业出现了机械性作业多,书写量大,耗时长等特点,提起作业,学生心烦,老师头疼。那么,怎样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呢?怎样通过设计有效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呢?我觉得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有效性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二.有效作业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关键词】有效 生活化 思维 手脑并用 活动式 自选超市 合作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但反思我们的作业布置,大多数的老师只把作业当成是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手段,致使学生的作业出现了机械性作业多,书写量大,耗时长等特点,提起作业,学生心烦,老师头疼。那么,怎样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呢?怎样通过设计有效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呢?我觉得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有效性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1.联系学生生活,优化作业内容

新课标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材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封闭的,而是用各种形式联系到课外,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这里,我们就可以设计许多向学生生活扩展和延伸的作业。例如,在教学《找春天》一课后,给学生留的作业是:春天到了,约上你的小伙伴去郊游,去看看花草、树木、去看看村庄、小河。你一定也能写几句赞美春天的话!又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鼓励学生认姓氏字,就可以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不但认识一些常用姓氏,而且认识本班同学的姓氏,认识身边最常用的汉字;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激发儿童随时注意生活中的汉字,主动识记生活中的汉字,沟通了课本识字和生活识字两个系统。像这样,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环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语文材料中,大量地亲身接触语文知识,激发兴趣。更加主动地参与作业活动。

2.促进思维发展,优化作业内容

苏霍姆林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单一机械的作业束缚人的思维,适当布置一些开放性作业,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优化,提高分析和运用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就可以布置一些没有统一答案的作业,要求学生凭已有的知识推断和确定自己认为可以成立的答案,这样做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后,我让学生也来想一想:“六一”儿童节,我们班要准备庆祝活动,你有什么“金点子”?快写下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样的写话练习,既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其语文能力。又如教学《蝙蝠与雷达》,可设计这样一组填空题:(1).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用它来()。(2).我知道()的发明,用它来(),是从()得到启示的。(3).我觉得还能从()得到启示,来发明(),用它来()。

这样的训练,融语言、思维训练于一体,既是语言文字训练、思维训练,更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要手脑并用,优化作业内容。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并强调了“做”,即动手操作在“教”与“学”中的作用。只有当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检验、运用所学的知识。所以,我们布置的作业应能把“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造,进而培养他们独立研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发展他们的独特个性与创造能力。例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语文课外作业:如学了《乌鸦喝水》《称象》,在课后作业中设计:请按课文揭示的步骤你也来做做这个实验。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边动手边动脑中复习了课文知识。

二.有效作业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倡导多角度的考察,与听、说、读、写、演、画等训练形式全面结合起来,各项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开展活动式作业

活动式作业,它突破传统作业的形式,消除机械重复的弊端,由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与唱、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让作业富有趣味,吸引力。如:

(1)查一查——引导儿童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把语文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或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如让学生搜集有关本地特产的图片、资料,感受家乡特色;开展环抱调查,针对不足提出建议,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等。如:如在学《香港,美丽的明珠》以前,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香港的资料,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并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2)找一找——消除语文作业的封闭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己查资料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我问学生:“在生活中除了乱砍滥伐,你还见过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呢?你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吗?”请男生组成蓝天队、女生组成绿水队展开搜索竞赛,也可以用笔写写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自己的气愤、呼吁。

(3)写一写。积极鼓励学生勤练笔,抒写自己心中的感受。例如,在教《画 杨桃》这篇课文,在最后设计一个小练笔:在平日里你一定也听过一些使你受 益的话,请你也拿起笔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4)读一读——鼓励学生阅读他们所喜爱的各种健康的读物,让他们轻松愉快地经历阅读的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名家名篇。例如,在教学了《爱迪生救妈妈》一课后,我向学生好书推荐:《世界名人传》《科学家的故事》《发明家小丛书》,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2、开设“自选超市”作业

作业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面对全体,我们就需要考虑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针对学生的 差异,我们将作业设计成A、B、C等组别,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的、形式多样的“自选超市”式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余力的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这样设计练习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想别人没想到的》时,我开设的“自选超市”作业是: 1.摘抄好词好句,复述课文内容。(必做)

2.请你以“我想设计一种新的„„”为开头写一段话。3.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多的花。(二选一)

在这样超市中,学生们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因为是自己选择的,所以他们往往带着一种积极、必胜的心态去做,同学们不但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机会和喜悦。

3.开发合作性作业。

新课程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课程的开放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设计发展方向之一。

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样的历史性题材的文章,因为它只局限于一个小故事,学生往往不能全面理解文章的内涵,还需要了解更多和本故事有关的背景,从而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我在教学完本课之后,布置学生5-6人一组合作编一张有关“三国”内容的小报。一周后,学生上交了8份小报。这些小报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人物介绍”、“三国成语”、“三国歇后语”、“精彩故事”、“人物评说”等许多小栏目。

这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大家收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归类,共同编报,交流、共享了自己获取的信息,加深了对故事人物的认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同时,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语文素养,塑造健个人格。

上一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十一月下一篇:我想对你说的初中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