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后作业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探究

2024-06-29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后作业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探究(精选7篇)

篇1: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后作业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探究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后作业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探究

【摘 要】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那么,是不是小学低年级就不需要布置作业了呢?我认为,所谓的“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仅仅是针对课外的书面家庭作业,它绝非不要作业。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业形式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文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作为研究内容,其目的是探讨怎样进行合理化作业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有效作业观;趣味性;实践性;个性化;层次性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向外扩展。它有助于较深刻地理解教材、巩固知识、技能和技巧,也可使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因此,课外作业非常重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年龄小,主动性不强,自理能力差,识字量有限,甚至连作业都记不完整,如何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学会主动学习,已经成为一个相当现实、急需研究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一、现状透视――树立有效作业观

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趣味性

作业形式的单

一、死板、不灵活是语文作业不讨人喜欢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的作业仍旧还是以写为主,以读为辅。无论是抄写字词,还是每课一练,大多数是书面作业。即使是背诵的作业,老师似乎更愿用不厌其烦的抄写,把课文抄几遍来达到记住的目的。作为语文学科的另外两大要素:听、说更是严重缺席。

(二)缺乏针对性

从作业布置的方式看,还是延续着由老师自上而下布置作业的传统。学生只需做个记录,回家一样一样去做罢了,不需要考虑该怎么做,哪些是自己会的,哪些是自己不懂的,需要去琢磨的。

五、六十个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就够了。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自觉意识就这样被剥夺了。

(三)缺乏灵活性

不少教师在学完一课的生字词后,都把机械抄写该课的生字词当作巩固生字词的唯一法宝。学过生字词后总要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把每个生字词抄写一遍或者几遍,对于一些书写错误或者书写马虎的学生,还会罚抄十几遍,导致学生把大量时间用在抄写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树立有效作业观。

所谓有效作业观,就是教师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让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增加情趣――实施“作业美容”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将作业内容设计得丰富新颖、形式多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情感的体验,必然会产生乐做的兴趣。现行的新教材在编排处理上,给我们提供了创新作业训练的空间。我们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作业,让学生在“玩”中构建新知识体系,求知欲才会更强。

(一)寓学于玩乐,设计趣味性作业

喜欢玩乐是儿童的天性,对于低年级学生,那些充满色彩、活动多变、富有刺激的在玩中学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1.画一画

“孩子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孩子喜欢画画,因此我们可以布置一些画画的作业,如为课文画插画等。这种作业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编一编

(1)为家长讲故事。课本中很多课文故事性强,非常有趣,我让学生把课本中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给家长当小老师。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尤其是老师的一举一动。我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回家给爸爸、妈妈当老师,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讲给家长听。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回家讲得头头是道,效果不错。

3.做一做

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制作字卡、贺卡等。

(二)寓学于生活,设计实践性作业

注重实践探究,强调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具体可包括动手操作、调查访问、观察积累、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基本类型。比如教完故事,可让学生自编课本剧上演;教完诗歌,可让学生搜集或自创诗歌,组织一次诗歌诵读会;可以是演课本剧,看图说话等。这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积淀语感,锻炼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三)寓学于主动,设计个性化作业

从实践中证实,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练习更感兴趣,学习也更主动、更投入。时不时我们从学生的自我需求出发,让他们当一回练习的“设计师”,自己设计,自己安排,自己练习,自己评价。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就能设计出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例如“猜一猜”、“小故事”、“攀登山峰”、“语文乐园”、“合作社”、“搜一搜”等练习形式。充满个性的练习方式,给他们带来的不再是“题海”的疲乏,而是创造发现之余的快乐。学生个性在设计过程中享受练习带来的成功享受。

(四)寓学于收获,设计分层次作业

作业设计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设计分层作业十分必要,它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设计分层作业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量的分层

作业量的分层是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或减少徒劳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薄弱、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做到“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2.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做较难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做简单的。

3.作业选择的自主性

制定丰富、灵活的分层次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以适应不同天赋孩子的需求。

总之,作业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敢于创新,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作业拓宽语文学习途径,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

篇2: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后作业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探究

摘 要:语文学科的功能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实施,人们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己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学生作业设计和评价方面,许多教师尚未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于作业设计的流程缺乏整体的认识。机械、重复的识记练习,简单、随意的评价方式还大量存在,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课后作业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活力的活动内容。所以我认为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作业要突出趣味性,引领学生在兴趣中完成作业;要突出主体性,引导学生在选择中思考作业;突出合作性,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探究作业。探索作业有效性和合理性的标准,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因素,促进语文课外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从而确保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中学 趣味性 自主性 合作性 评价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c)-0218-02

作业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它对养成学生的某些优良品质有独特功效。语文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检测,学生语文作业完成的质量也是对其课堂学习情况的有效反馈。然而当今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设置的作业却未能达到检测课堂教学内容、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语文课外作业量大,随意性大,且单调乏味。作业内容仅局限于课本,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形式只注重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课外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我执教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区,全校一千多名学生,绝大部分学生的家长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我校家长的教育意识普遍比较薄弱,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关注孩子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多数学生本身也不重视学习,对作业只是应付了事,抄袭、甚至不交作业的情况时常见到。而在这种情况下,语文作业往往耗时费力、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统一、单调的作业压抑着学生的个性成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别差异,学生自主选择少,个人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此外还包括作业难易程度把握困难、训练缺乏周密计划、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等,都是造成学生不喜欢做语文作业的原因。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认为,语文作业要做到合理、有效,应首先从三个方面考虑:趣味性、主体性、合作性。增加趣味性――引领学生在兴趣中完成作业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与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我校的生源较差,为数不少的学生作业做得慢、做得不好,甚至抄袭,表面看来只是学生的顽劣个性所致,但实际上这牵涉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坏的学习习惯。此时,作业能否提起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教育学家布鲁诺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教师在设置作业时可以尝试设置趣味合作,即确定一个主题以及所要求运用到的语文知识,随机搭配成去完成。分组时尽量避免依据语文水平分组,这样每小组内都会语文水平高低不同的几个组员,组员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最后再由语文程度较好的学生将本组的成果做总结。作业对学生有趣味可言,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进行改进,在作业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鼓励学生在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排练的短剧小品、模拟辩论赛等来表现……当然,形式多种多样,我只能选取适合我校学生情况的,例如:许多学生家里没有电脑,那么一些查找资料的作业就不能布置。可是毕竟从单一的作业本中跳出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语文作业“活”了起来。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类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让学生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充分展示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与平台。

比如:我在讲八下《吆喝》一课时,布置一样作业是模仿相声《卖布头》中的一小段。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体会这种吆喝的韵味,从而理解作者对这种吆喝倾注的情感。在讲七上《羚羊木雕》一课时,将本课设计为课本剧,通过课下的排练,体会每个人物语言所反映的心理活动,从而分析人物形象。在给学生布置观察日记时,我让学生以接力的形式为班级写日志,记录班级发生的点滴小事,提高学生写日记的热情。多样的作业形式,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在展示作业时提高学生的表现欲和自信心,因为这些是农村学生的欠缺之处。注重主体性――引导学生在选择中思考作业

任晓冰在《例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谈到,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新课程理念,要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要积极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我校学生受家庭生活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局限,他们缺乏自主性,习惯性的被动接受老师安排的一切。那么我在布置作业时,要让学生充分的体现出自主性。

(1)自主选择作业量。作业量的自主选择是指学生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提高课堂上的听课效率。

(2)自主选择作业难度。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要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探究三个目标,给他们搭建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在教学中,我们一般把作业分成必做题、提高题,班上后10%左右的学生不作要求;选做题,供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同学讨论。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让每个同学都能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让能力突出的同学有“炫耀”的机会。

如学了八下《与朱元思书》一课,可以设计以下作业:

①解释词语:缥碧轩邈任意东西百叫无绝。②摘录文中你认为富春江风光很美的句子。③将文章改写为现代散文。④如果你在江中的小船上,面对汹涌的江水,两岸的高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⑤学了课文,请你做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富阳的风光,写一段导游词。(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两三题做)

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最后,对这种“自助餐”式的选择性作业,也要做到“分类评价”。就是对好中差学生的作业的评价不能统一标准,对学困生的衡量要求及完成作业的时间上要适当放宽一些,对优等生的要求要严格一些。这样,可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够得着”;学困生“低起点、小坡度”,最后“消化”得了!加强合作性――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探究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合作是情感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

我校许多学困生没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一些简单的抄写作业,他们也只是机械应付,作业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意义。我校的一些优等生与其他学校同年级学生比较,其实也不具备很高的素质。如果在平日的学习中,划分小组,优、中、差结合,好学生在帮带差生的同时巩固基础,提高能力,最主要的是能树立自信心,(之前提过,自信心是农村学生的欠缺之处。)而差生可以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收获。这种方法用在布置作业上效果较好。

比如:预习作业,我会针对不同的课文,将预习内容布置下去,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负责相应内容,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先从简单的知识开始比如:字词、文学常识等;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有些难度的问题。小组成员将各自负责的内容完成后进行整合,一起探究疑难问题。然后挑选完成好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性。

农村学生学习环境差、学习意识弱、学习能力低,没有教过他们的老师是很难理解与接受的。我针对这些情况总结出提高农村中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和时效性的一些方法,只是想给农村学生一点帮助,不要让他们成为被阳光遗忘的角落。

参考文献

篇3: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后作业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探究

一、作业的类型及其布置

(一) 作业的类型:本人根据文本教学的时序把作业分成前置型作业、即刻型作业、延续型 (弥补型) 作业三种类型, 它们的作用各异。对此, 我们在选择或编制题目时要结合不同教学时序来精挑细选或推敲磋磨, 从而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

1. 前置型作业。这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预习作业。语文学习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课前必须认真通读全文、自学解决部分字词、粗略了解课文。2. 即刻型作业。这是带有一定检测性的作业, 且要当堂完成的。它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及时检查。据此, 它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课文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学情, 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3. 延续型 (弥补型) 作业。它一方面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补充、巩固和弥补;另一方面能催化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 并在“转化”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作业的布置:各种类型作业的布置一定要严控“量”追求“质”, 强化“针对性”——针对课文的重难点和学情布设分层性作业。

1.“量”的分层。这需要教师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并针对其发展情况进行作业量的增减。对语文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知识掌握快而灵活的要减少书面作业量, 增加其课外阅读量;反之, 对那些基础不牢靠、学习浮躁的要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能使优等生有自我、自主发展的时空, 一般的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的练习, 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2. 深浅度的分层。老师结合班级学生语文基本功等方面的差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让他们自主选做, 这样使全班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作业中, 获得作业的快乐。如在学了《变色龙》一课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1) 了解课文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重点讲了哪一方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抄描写变色龙外形的句子。

(3) 你也试着模仿课文由整体到部分的写法, 写一写一个小动物的外形。

这样由浅入深、从简到难能够使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且有所获, 并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3. 作业选择的自主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布设作业时注意结合班级学生语文学习的不同优势、兴趣, 设计出形式多样、类型丰富的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进行选做, 以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后, 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作业超市 (第一、第二两题为必做题, 第三题、第四题为选做题)

(1) 课文写了法布尔的哪几件事情?

(2) 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课题?

(3) 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学了本课, 你受到什么启发?

(4) 读一读《昆虫记》。

这样, 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兴趣、实情来选做, 从而有益于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二、作业的批改及讲评

很多老师认为作业的有效性如何就看作业布置得怎样, 其实这是错误的、不全面的,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作业批改的反馈和矫正上, 只有进行有效地批改反馈、矫正, 才能达成作业布置的目标和价值。就当前学生作业的批改, 个人认为大致有三种方式:教师批、学生批、集体订正。

(一) 教师批。这种方式主要适用学生的课堂作业。教师的批阅不能只是批而不改, 要挤出时间实施边批边改, 这样便于教师与学生做实时的沟通、对话, 同时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二) 学生批改集体订正。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延续型 (弥补型) 作业, 是学生的常规训练和巩固, 教师完全发挥学习小组组长的作用, 放手让他们进行批改, 再进行集体订正, 便于学生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 作业的讲评。这是完善教和学的必备环节, 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的、有效的手段。通过讲评, 能很好地克服只求作业结果不求作业实效的弊端;通过讲评, 能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和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 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讲评, 能使学生不但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通过讲评, 能逐步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举一反三的能力, 等等。

总而言之,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作业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它包括了题目的筛选、呈现的形式、作业的批改、反馈 (反思) 的策略等。要想切实提升其有效性, 教师应与课改俱进, 努力改变和更新自己的教学观、作业观, 严肃、认真地去研究、推敲作业预设、实施的每一个环节, 做到既符合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 又可以实现人人参与, 各有所得各有所获, 最终实现既能巩固基础又能培养出高分高能的学生。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作业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不仅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还要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学业水平的发展。本文对提升农村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篇4: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后作业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探究

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有效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语文作业特点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启发性,同时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为目的。

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布置作业方面,关键问题在于作业形式以及内容的有效性要得到保证,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当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

1.作业形式缺乏趣味性。当前很多老师布置的作业形式,几乎还是以写为主,以读为辅。作业形式比较单一、死板、不灵活,是小学生不喜欢做语文作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认读字词,还是每课一练等内容,几乎都是书面作业,即使是课本要求背诵方面的内容,教师也多要求不厌其烦的抄写,通过把课本内容重复抄写来达到目的,枯燥无味,趣味性无从谈起,而语文学习的另外两项内容,听、读的能力完全得不到培养和练习。

2.作业布置缺乏针对性。在作业布置的方式上,多数还是由老师自上而下布置作业的传统方式,学生只是按老师说的做个记载,在家里按部就班去写作业,没有考虑哪些内容是自己已经会的,还有什么知识点不太理解的,需要用心去加以深入体会的,这样全班学生完成统一的作业,教师固然省事,但是,作业没有针对性,因材施教这个理念就没有贯彻,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自觉思维根本无从谈起。

3.作业完成缺乏灵活性。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学习生字词后,在巩固记忆生字词时就是让学生机械地重复抄写,学完生字词后,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常见的就是让学生把每个生字词抄写多遍,检查作业后,对于书写错误以及书写不规则的学生,会让他们抄十几遍,结果学生们把大量时间用在重复上,目的是好的,但由于机械死板,效果不好。

要提高针对学生作业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改变思维,建立有效作业观思想。有效作业观,即教师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承认学生不同步的事实,尊重这种差异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差异的个体在学习上得到相应的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特点是,年龄小,好奇心强,主动性差,自理能力差,识字量少,有的甚至连作业都记不好,那么如何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如何布置课外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合理性,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面对的问题。

二、解决方法

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力求作业内容新颖、形式多变,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出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作业,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学习的动力才会更强,才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1.布置趣味性作业,在游戏中学。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对于那些低年级小学生,富有色彩、参与性强、情调动手的作业更能够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孩子们都喜欢画画,那么教师就可以布置给课文画插图的作业,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动手能力。孩子喜欢听、讲故事,在课本中很多有趣的故事,可以要求孩子把课本中的故事熟读、理解,再把故事讲给家长听,让家长写评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新字词的运用自如。还可以结合教材让学生制作一些相关卡片,培养动手能力。

2.布置实践性作业,在生活中学。布置的作业与实践紧密结合,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通过实践来检验书本知识,学以致用,这也是我们教育最终目的。具体来说,作业包括动手体验、生活调查、观察验证、资料查阅等,这也是教育有效性的体现。

3.布置个性化作业,差异化学。实践证明,学生往往对自己“设计”的作业内容更感兴趣,在学习上也更主动,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更高,那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安排让学生从自我需求出发,让他们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自己设计、安排、练习、评价。学生可以自由想象,设计出丰富多样的作业内容及形式,这些充满个性化的作业方式,给孩子们的感觉不再是“题海”下的茫然,而是快乐。

4.布置分层次作业,在选择中学。布置分层次作业,就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作业类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去提升自己,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进步,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保证。体现在以下方面:作业量要分层次。作业量的分层次,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其要求的不同来留作业,对于在学习上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接受快的学生可以少留作业,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不强、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接受慢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作业量;作业难度的分层次,总体原则是,作业的难度要略高于学生既有的知识水平,由易到难的顺序,与学生沟通后自主选择一个范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选做较难的,其他人可以选做简单一些的,布置这样灵活的分层次作业形式,可以适应不同天赋孩子的发展需求。

篇5: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后作业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探究

南宁市江南区白沙小学 陆磊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政府也提倡:“小学一年级一般不留家庭作业,二三年级每天不超过30 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

目前,语文作业在设计上,以“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为主,学生的作业多为抄写,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实际。这种封闭的、单一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需要探索。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低年级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研究》课题,旨在解决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家庭作业布置上的困惑。

二、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由于我校学生家长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知识水平相对有限,对于孩子作业的概念只是有或者没有,写或者不写。只要是不动笔或者少动笔的都视之为没有作业。导致学生对家庭作业越来越敷衍,甚至有些学生干脆照抄甚至是不交作业,更有甚者完全不做家庭作业,有些学生感到学习越来越吃力,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成绩也逐渐下降。老师迫于家长的要求,尽管意识到问题,但总是不得不找点儿应付的“作业”。语文作业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的负担。

另外,现今学生作业量普遍超标。超量的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无奈之下,学生完成作业越来越敷衍,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沉重的作占用了大量课外时间,学生缺乏课外活动,影响学生多元发展。

三、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由于课题组成员有两位老师执教三年级,一位老师执教一年级,所以将研究内容设定如下:

(一)研究各自班级布置的课后作业是否适量,能否促进这两学段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两个学段中如何布置作业才能达到有效而多样化、形式不拘一格

(三)作业的布置如何体现出层次化,从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四)如何进行多样化的作业评定,促进学生提升对语文的兴趣。

四、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白沙小学2014级和2016级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段,分析低年级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

(二)个案研究法:在班里选择典型个体,进行跟踪考察、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探索最佳的作业布置方法。掌握第一手的信息,以点带面,最后形成理论。

(三)经验总结法:对教师开发利用预习作业设计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理论联系实际,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做法。

五、课题的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人员分工安排和预期达到的目标:

研究周期:一年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

负责人:陆磊、黄爱荣、韦东平

实施内容:(1)通过在一、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分析这两学段的学生各自在完成语文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具体分析两个年级学生在对待布置作业的积极性和完成能力的差异,注意了解生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而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2)通过对学校各学科部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布置作业的一些观点和常规,探究其中的可行性与缺陷。

实施目标:定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段,分析低年级语文课后作业布置的现状。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7年1月—2017年6月)

负责人:陆磊、黄爱荣、韦东平

实施内容:在低年级各班中选择典型个体,进行跟踪考察、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探索最佳的作业布置方法。

实施目标:掌握第一手的信息,以点带面,最后形成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7年7月—2016年9月)

负责人:陆磊、黄爱荣、韦东平

篇6: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后作业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探究

一、分层次布置环节

从目前小学语文布置的作业来看,基本上都是采取一样的方法,在作业布置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在这种条件下,学生们的个性就无法被施展出来[1]。分层次布置作业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布置作业的局限性,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坚持“分层次”原则,能够坚持从学生们的个性出发,设计出适合学生们各自特点的作业形式。通常情况下,分层次作业需要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组,其中成绩最好的一组为“拔尖组”,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被编为“提升组”,最后成绩最差的一组则被编成“奋进组”。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从而来激发出学生们的斗志。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出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一般情况下需要坚持“拔尖组”的作业最难,“提升组”的作业难度一般,而“奋进组”的学生的作业则主要侧重于对基本知识点进行考察的原则。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第十九课《草船借箭》一课时,老师可以根据课本的主题布置分层次作业,对于“拔尖组”,老师则让他们去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相关章节;对于“提升组”,老师则要求他们去读一些相关的书;对于“奋进组”,老师则让他们掌握课本内容。

二、反思环节

当学生们完成任务之后,老师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对作业完成状况进行一些必要总结[2]。对于不同层次学生,老师让他们说出各自的阅读感受,并让他们总结出阅读技巧。与此同时,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尝试层次更高学生的作业。例如,让“提升组”学生去尝试“拔尖组”学生的作业,让“奋进组”去尝试“提升组”的作业。与此同时,老师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肯定,并且对他们的不足之处也需要指出来。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第十九课《草船借箭》一课时,当不同层次学生对作业进行反思之后,老师让“提升组”的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相关章节,让“奋进组”去尝试其他相关文章。

三、测评环节 在反思环节完成之后,还需要老师对相关作业进行测评。当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测评方式[3]。首先,对于“拔尖组”的学生,老师不应该给予满分,甚至适当压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仍旧存在上升空间,还需要继续进行学习。对于“提升组”的学生,老师应该对其正常给分,并且对其进行鼓励,从而激发出他们向“拔尖组”靠近的热情;对于“奋进组”学生,老师应该对其进行适当提分,激发他们进行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对于“奋进组”学生,可以适当采取一些特殊原则,例如,如果学生做错了,老师可以暂时不给分,让学生们真正懂之后再让学生们重新写,然后老师再给他们评分。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第十一课《晏子使楚》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对“拔尖组”进行适当压分,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避免他们出现骄傲心理;对“提升组”学生,可以采取适当鼓励的方式,激发出他们向“拔尖组”靠近的信心;对于“奋进组”则采取鼓励的方式,使他们能够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在分组中采用滚动式的分组方法

篇7: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后作业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探究

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作业,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益求精———追求合适性

有效的课堂作业设计, 不在于习题数量的多少, 而是注重于作业质量的保证。因此, 作业的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 精心选编, 努力做到少而精。例如在执教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均为描写祖国的千山万水多姿多彩的美文) 时, 我遵守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多诵读”的精神, 抛开了有关教辅资料上的所有习题,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科书范文与课外收集的美文, 举行主题为“赞我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朗诵会。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 增强学生的语感, 增加其语言积累, 而且使学生的精神人格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又如教学《观潮》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 使下面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我在投影上出示一段话:“今天, 我来到海宁观潮。潮来前, 江面上 () 。潮来时, 却一浪一浪 () , 一浪一浪 () 。湖水声犹如 () , 海堤上尽管 () ,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 潮过去了, 消失在 () 的地方。”练习反馈中, 学生有的说“一浪一浪 (浩浩荡荡) , 一浪一浪 (齐头并进) ”, 有的说“一浪一浪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 一浪一浪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还有的说“一浪一浪 (漫天卷地涌来) ”。这个练习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 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 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而且在学生说的过程中, 我又帮学生改语言, 使他们能正确运用积累。

二、因材施教———注重层次性

长期以来, 课堂教学几乎是一个模式, 一个班级几十个同学, 同时学习一篇课文, 讨论同一个问题, 共同完成一样的作业, 在教学中采取“一刀切”, 不顾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个性的差异、智力的差异, 久而久之, 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 后进生吃不了, 教师费力不讨好”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 因材施教, 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从学生实际出发, 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 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 设计难度系数呈阶梯状的作业, 并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均得到充分发展, 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我的一般做法是:将每次作业任务分解为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超额作业三类, 供学生自主选择, 允许优秀生不做基本作业, 也鼓励中下水平的学生试做选择作业与超额作业, 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 摘“果子”。例如讲授朱熹《春日》后, 基本作业是:从《春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描写春天的景象?背诵后两句。选择作业是: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背诵全诗。超额作业是:列举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比较贺知章《咏柳》与朱熹《春日》两首诗在描绘春景上各有什么特色。学生对自主选择的作业, 有学习的兴趣, 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 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 他们不只满足书本的知识, 还在寻找更为广阔的课外发展空间, 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新颖别致———提升趣味性

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 感兴趣的事情干得很起劲, 反之则消极对待。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要尽量放进一些“佐料”, 使作业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1. 角色对话

在三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人物, 例如更羸、西门豹、女娲等。面对他们, 学生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 因此在学完这几课以后, 我安排了如下作业:更羸不用箭打下了鸟, 此时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假如你是围观的百姓, 面对西门豹的举动你会怎样说?赞美一下你心目中伟大的女娲……这些作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走进文本去体会当时的场面, 同时又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更高层次的升华理解。

2. 评头论足

当前语文作业都是动手的多, 动口的少。我觉得说话能力也可以在作业中得到有机训练。例如学完《三个儿子》后, 可以组织学生辩论, 辩题是:“你喜欢哪个儿子?请说出理由。”这样的作业, 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又使学生辩出做人的道理。

3. 练笔表达

当学生读懂一篇文章, 明确了中心思想后, 可让学生进行小练笔。例如学完《富饶的西沙群岛》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为西沙群岛设计一则广告。要求:要有彩图、有说明, 使更多人了解西沙群岛, 喜欢西沙群岛, 并乐于到西沙群岛玩。这样的作业内容新颖, 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 对学生能起到巩固所学, 发展思维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凸显探究性

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 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冲破封闭的圈子, 向课外延伸, 跟生活接轨, 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拓宽作业空间。

1. 课文内容深究

教学中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针对课文中的某一个关键词句或某一个细节描写刨根究底, 以此为轴心引导学生深刻地领会课文的内涵。例如,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中有这样一句话:“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 浅的, 明的, 暗的, 绿得难以形容, 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教师引导学生质疑:画家是“写”下绿颜色的吗?学生经过查字典, 明白在这里老舍先生取之“写”的另一层意思:临摹, 描绘。通过对一个“写”字的深究, 师生更深刻地领悟到大兴安岭绿色的生动, 富有层次。

2. 知识难点解析

学生富有好奇心, 对教材中一些现成的结论往往会问一些“为什么”。教学中不妨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 让学生研究。如学生学到“筋骨”一词时, 有同学对“筋”怎么会用“竹”字头感到难以理解。于是师生共同查阅课外资料, 得知一种说法是:“筋”可能是从少数民族的“竹竿舞”一词中引申过来的, 类似孩子玩的游戏“跳皮筋”。

3. 各门学科综合

语文可与品德、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结合, 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月光曲》一文时, 老师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到的贝多芬和《月光曲》所创作的背景, 将语文与音乐知识融合在一起,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身体力行———增强实践性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 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布置不同形式的实践性作业。

1. 做一做, 感同身受

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 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学习《一次成功的实验》时, 先让学生做类似的实验, 然后说一说感受。这样的作业不仅让学生在动手中巩固了语文知识, 而且感悟了课文蕴含的道理, 同时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画一画, 身临其境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如诗如画的课文, 为了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我常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 凭自己的经验, 动手画一画, 在课文情境的再现中加深理解, 获得新知。例如在教学古诗时, 我们都要让学生边学边想象, 把古诗中的优美图画给画出来。

3. 看一看, 丰富积累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要找准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写一次有趣的课间活动, 于是我引导学生观察课间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等课间活动, 这样学生感受到了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写作就有了许多感性的素材。

4. 演一演, 锻炼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唯有在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提高。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 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来演一演课本剧。例如教学完《南辕北辙》《陶罐和铁罐》等课文时, 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去自编自演课本剧。他们都能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人来进行表演, 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都能揣摩得相当到位。

六、情深意浓———体现人文性

有效的语文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 而更是提升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它应延续课文的思想, 强化得到的熏陶, 升华已有的感情。如上完《假如》后, 我要求学生像作者一样, 展开想象的翅膀, 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要……”为句式进行仿写练习, 表达自己对美好愿望的向往。上完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是什么) 时, 我要求学生进行想象写话:爱是……最后根据学生的精彩发言, 组合成一首爱的小诗, 短短几行, 流淌的却是学生爱与被爱的浓浓深情。

新课程倡导全面、民主、和谐发展的教育, 批作业也是一种人文活动。一本看似单一的工具性作业, 蕴含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 它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教师在每一次批改时, 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 教育他热爱生活, 鼓励他勤奋学习, 解答他的疑难困惑, 指点他走出挫折, 为他提出合理建议, 分享他的成功快乐, 等等,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

上一篇:教育男宝宝与女宝宝有什么不同下一篇:育英小学学生荣誉申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