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会议费用管理办法

2024-06-13

公司会议费用管理办法(共8篇)

篇1:公司会议费用管理办法

公司会议费用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公司会议费用管理,有力支持业务发展,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将会议费用管理规定如下:

一、会议费定义:

经批准按规定标准召开的各项会议费用,包括因会议支付的餐饮、差旅费、会务费、会场租用费及纸张文具等费用。

二、会议分类:

会议分为内部会议和外部会议。

1、内部会议是指公司召开的各种经营分析、总结、培训讨论及激励表彰等会议,具体划分如下:

(1)管理条线的半年和工作总结会议;(2)区域、条线季度经营分析会议、专题会议;(3)公司检视会;

(4)大型项目启动或培训会议。

2、外部会议是指非我公司组织的各种会议。包括:

(1)监管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及其直属专业机构举办并要求我公司人员必须参加的会议;

(2)同业或其它机构举办并邀请我公司管理人员参加的专业交流会议;

(3)外部以赢利为目的的机构组织的论坛、研讨会、表彰会、峰会以及各类以培训为名、行非培训之实的活动。

三、具体政策:

1、会议召开应精简节约,少于15人的内部会议原则上应在公司内召开,不得发生会议场租等费用;应充分利用视频会议和电话会议系统。

2、差旅费既包括主办方工作人员所发生的,又包括员工参加会议所发生的。

3、一般行政会议立项时需在签报中列明会议议题、参加人员、餐费、住宿标准等内容。

4、会议聘请专家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在会议费列支。

5、外出召开会议,主办单位应优先选择协议酒店,统一安排住宿等事宜,分公司人员参加总公司举办的会议,原则上分公司参会人员发生的相关费用应由分公司承担。

6、会议费报销起始(结束)日期不得早(晚)于会议的前(后)一天。

7、凡食宿已统一解决的,出差人员不得再回本单位报销食宿费及伙食补助。

8、区域、条线季度经营分析会议、专题可根据每季指标完成情况,适当给予上浮,凡每季度全面达成指标的,会议费报销标准最高可上浮20%。

9、高峰会、产品推销、激励等相关的活动不在会议费规定范围,应单独提交立项签报,提供投产分析。

10、会议所需纪念品、礼品应纳入招待费报账,按招待费流程申请。

11、外部会议中第一类和第二类会议可据实报销,其中第二类会议应按培训费流程申请。

12、外部会议中第三类实行限制控制,由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根据各部门人员构成情况,确定每年列支额度,在额度内报销,不得超支。

四、其他:

1、付款审查:会议通知、参会人员签到表、有效发票(旅游费发票不能报销)。

2、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篇2:公司会议费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公司会议管理,减少会议费用支出的随意性,降低费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

第二章会议管理原则

第三条 贯彻执行“精简时效、节约开支”的原则。尽量减少会议数量,严格控制会议规模,缩短会议时间,节约会议费用。

第四条办公室是公司会议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汇总编制公司会议计划。

第五条会议费用实行预算管理。无计划、无预算的会议原则上不得召开,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召开或参加的临时性会议,必须经分管领导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统一安排。

第三章 会议的审批

第六条各部门每月按会议计划安排和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向办公室报送会议预算计划,办公室汇总月度会议计划。

第七条各部门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召开或参加的临时会议,需报分管领导审查,经公司总经理审批后方可召开,并报办公室备案,否则财务处不予报销。

第四章 会议费用

第八条 会议费用根据会议类别、规模、规格、时间等必须先做出综合预算。会议费用开支项目包括:餐费、住宿费、场地租赁费、杂费(文具、条幅、印刷等)、授课费等。

第九条 会议费用严格实行预算管理。各部门组织召开或参加的各类会议,每月20日前均需向财务处提报下月预算,报分管领导审核。会议费用应本着节约的原则使用,不得超支。

第十条对会议费用在预算范围内进行统一管理、控制使用,不得超支。会议费实行一会一报销,报销时需提供会议文件、发票等相关证明文件。审计处对会议费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会议报销应及时,原则上在会议结束后7天之内办理完毕。报销费用时需严格遵循公司费用报销程序,统一报销。

第五章 附则

篇3:公司会议费用管理办法

XLQ公司是国内知名的LED显示屏制造高新技术企业, 集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主打LED全彩显示屏、单双色显示屏, 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设计和服务。产品通过ISO9001权威认证和3C认证, 是P10产品首创者。公司自成立以来, 在一支高效管理团队的带领下快速发展, 实现了规模化, 产业化经营, 拥有先进全自动生产线, 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 营销网络遍布全国, 在国内建设28个办事处。

在LED显示屏制造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随着LED技术门槛的不断降低, 价格竞争在行业刚开始发展就已经进入到白热化。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必须顺应行业发展趋势, 不断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这就导致公司盈利空间有限。当前的行业现状导致公司需要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 才能在行业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本文仅以营销费用的控制为例, 讲述公司对期间费用的管理控制。

2. XLQ公司2010年的经营状况分析

从经营状况表的数据中可以看出, 销售毛利率低于营销费用率, 销售毛利累计数为3250万元, 但营销费用总额却达到了4023万元, 也就是说, 销售毛利还不足弥补营销费用的开支, 更不用说弥补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因此, 公司为实现销售额和利润的双增长, 在加强对营销费用的管理和控制的同时, 还需要一定程度引导销售人员推广毛利率高的产品来提升利润空间。

3. 营销费用管理控制的思路

3.1 根据销售额实行费用比例控制。不同产品按不同费用提取率, 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用于开支营销费用。原则上高毛利率产品或公司主导推销产品费用提取率高, 低毛利产品提取率低。实行控制的费用项目, 包括办事处的各项费用和除房租, 折旧等固定费用以外的所有营销费用。

3.2 营销费用的提取率, 每年度或半年核定一次, 由公司根据经营状况和产品的毛利状况, 结合公司营销策略, 按公司费用控制目标进行核定。

3.3 营销费用的控制以办事处为最小的责任单位, 也就是最小的费用控制中心, 各区域经理和销售专员对所属办事处的费用承担控制责任。

3.4 营销费用按月、分办事处提取,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控制, 当月超支费用的, 经总经理 (或) 营销总监批准后, 允许借支, 允许借支的最高比例:第1季度为20%, 第2季度为18%, 第3季度为15%, 第4季度为10%。

3.5 营销费用的报销, 采用逐月累计控制的方式,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3.5.1 经营期间累计可提取的费用总额=∑期间不同产品的销售额*费用提取率;

3.5.2 本月可列支报销的费用额度=至上月累计可提取的费用总额× (1+允许借支的比例) /上一期间月份数× (上一期间月份数+1) -至上月累计实际费用发生额;

3.5.3 经营期间累计节约或超支的费用额=经营期间累计可提取的费用总额—累计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

3.6 对营销费用控制的结果要以年度决算的方式进行考核, 年度决算时, 对于节约的营销费用额, 35%可奖励给办事处个人, 对于超支的营销费用额, 20%由个人承担, 从绩效提成中扣除;

3.7 对于新市场开拓的办事处, 公司将承担一定比例的投入和费用。

4. 营销费用管理控制方式举例

4.1 核定费用提取率: (如表1)

财务部根据各办事处上年销售的不同产品的毛利率, 核定营销费用的提取比例, 毛利越高, 费用提取率也越高。

4.2 按月提取营销费用: (如表2)

按月提取营销费用, 每月计提基数为上月的营销额, 提取比例依照原先核定的费用提取率。提取费用=费用提取率×上月销售额。

4.3 逐月统计营销费用实际报销金额 (如表3)

进行营销费用年度决算考核;

可报销费用总计=提取费用总计=32万元;

实际报销费用总计=38万元;

超支费用总额=实际报销总计-提取费用总计=38-32=6万元;

根据规定, 对超支的营销费用个人承担20%, 个人应承担的费用=6*20%=1.2万元, 从工资薪金中扣回。

5. 该营销费用控制方式的优劣势分析

该营销费用控制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首先, 它将产品品类的毛利率与相关的销售费用控制比例挂钩, 这样可以引导销售人员推广毛利率高的产品, 从而为提高公司整体收益水平做出贡献。其次, 引入销售费用的预算管理且纳入绩效考核, 有效控制了销售费用的增长。

但是这种控制费用的方式仍存在不足之处, 主要在于将节约的销售费用一定比例奖励给销售团队, 而超支的销售费用一定比例由销售团队个人承担。这种方式可能导致销售团队为了节约销售费用而不重视业务的推广, 这样反而不利于公司正常的市场宣传活动, 从而损害了公司的整体利益。因此, 在实际业务中, 在采用上述销售费用控制手段时, 还应结合其他控制方式来保障公司利益最大化。例如, 利用平衡计分卡, 结合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业务流程角度、学习与成长角度来综合评价管理销售行为。

摘要:在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随着价格竞争的日益加剧, 公司盈利水平不断降低, 经营费用如何有效控制, 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对营销费用进行预算控制, 是公司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的常用方式, XLQ公司针对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 采用了比较独特的营销费用控制方式, 以下是对这种控制管理方式的简要介绍。

关键词:LED制造业,营销费用,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穆兆曦.怎样管理营销费用.中国商贸2003年第三期

[2].李道明, 财务治理[M].我国财政经济塔斯社, 2001

篇4:公司会议费用管理办法

关键词:房地产公司;成本费用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中,房地产行业一度在维持市场的繁荣和活跃方面,贡献了重要力量。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渐完善和经济结构转型时代的到来,房地产行业的增速放缓、运转模式也呈现出小型的改变,房地产公司为了适应时代和市场的转变,必须逐步放弃以往依赖圈地的粗放式扩张的发展方式,在摸准行业结构性需求的基础上,从企业自身内部出发,将成本费用的管理控制作为经营绩效提升的着力点,以良性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但是,受限于我国房地产行业粗放发展的历史条件,再加上公司本身对成本费用管理的重视和执行力度软弱,导致我国房地产公司对于成本费用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在新的市场背景下,房地产公司积极探析自身在成本费用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并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解决,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房地产公司成本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具体项目成本的系统管理存在问题。首先,针对于项目目标成本的制定问题,公司制定的目标成本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其原因在于公司通常每年制定一次下一年度的各项目的目标成本,但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长,变化因素多的特点,导致项目的目标成本经常会发生较大波动变化,而公司则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其次,公司针对于项目目标成本的控制多集中在事前,并未能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项目成本的发生、波动进行相应的跟进和控制,事后又未能进行专门的成本核算,同时也缺乏相关的奖惩制度作为保障;最后,公司未能及时准确地掌握项目成本的变化状况,房地产公司一般需要等到项目完工后才能进行项目实际成本的核算,难以在项目的整个进程中随时了解成本动态状况,从而为管理层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以供决策制定,此外,在项目结束后发现关键缺陷问题,已然失去控制的意义。

(二)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以合理的规划财务费用。房地产行业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其资本运转的特点,其必须依赖集中的资本流转,在房地产公司的日常运营中需要大量的资金维系。而针对于房地产公司的资本结构,更多是倾向于债务的筹资模式,这样的资本结构虽然可以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为企业股东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压力,财务费用的重额负担,就是关键问题之一。房地产公司背负着数额庞大的财务费用,就决定了其必须通过设置适当的财务管理对财务费用予以规划,但是我国很多房地产公司,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成熟、健全的财务管理,从而导致其对财务费用的管控、规划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缺乏较为专业的财务会计人才,人力资源的匹配度不够,导致对资本运转和规划的职能难以完善发挥,各个岗位的职员只能机械的履行日常职责,并不能主观能动地参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并针对出现的财务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措施;(2)房地产公司的管理层并没有形成对成本规划控制的足够重视,领导层多将注意力集中于市场的开拓和显性成本的控制,对于财务问题的关注显然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形成了对财务费用管控松懈的企业文化;(3)房地产企业缺乏资本结构决策、筹资规划和财务费用规划的一整套标准流程,同时并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给予其政策、程序方面的支持,导致决策和规划的随意性,审批和决定的形式化。

(三)房地产项目各环节的成本控制存在脱节。房地产项目的管理是一个较长的链条管理流程,其中涉及许多环节,为了实现各个环节的成本最小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对公司管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房地产公司的管理层,从宏观角度出发统筹房地产项目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管理,并做好各阶段的配合衔接工作,从而实现项目整体成本费用的最小化。但是,当下我国房地产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中明显存在着成本控制脱节现象,公司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多是单方面的重视各部门的成本费用状况,并没有重视房地产项目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导致项目成本的管理控制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

三、解决房地产公司成本费用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成本管理系统。针对于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针对性的提出如下建议:(1)关于特定项目的目标成本制定,公司应该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建立灵活的目标成本制定体系,赋予相应岗位员工特定的职能,适时进行目标成本的改进,确保其能较为准确和合理的反映特定项目的目标成本;(2)需要配合于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其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项目运转的监督控制,确保控制能够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能得到一致运行,同时需要建立起一套明确的奖惩制度,以配合控制制度的有效施行;(3)在预算管理支撑下,应在房地产开发项目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对成本的构成、变化进行明细的反映,通过对成本状况完整的动态反映,为管理层提供项目成本情况的基础信息,有助于其进行管理决策的制定。

(二)以财务管理为契机,实现对财务费用有效的控制。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主要的负债融资渠道来源于商业银行的借款,但是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资金安全考虑,对企业进行贷款条件的审核也更加严格,房地产公司的资金成本也逐步高企,财务费用也逐步攀升。针对此项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房地产公司可以通过与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以保障其能够长期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同时,房地产公司也应该从自身财务管理的角度,结合预算管理的基础,做好相应的资金计划,以自身的资金需求为依据,提前做好筹资计划安排,避免资金过度闲置引起资源浪费,也避免资金临时缺口出现,影响项目的有效运转。

(三)强化房地产公司各部门间成本控制的协调。房地产公司项目成本控制由于涉及的环节众多,导致其管控存在较大的难度,需要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来进行操作。房地产公司的管理层应该从制度的设计上就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并为其建立一定的沟通渠道和机制,定期对沟通效果进行查验;此外,对于项目成本费用控制的考核,不应该只重视各部门单独的成本控制成功,还应该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来考核企业成本是否实现了最小化。具体而言,通过绩效指标的设计来实现企业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对于通过各部门的合作实现了成本费用的最小化给予更多的奖励权重,并通過规章制度的形式向企业的全体员工传达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目标思想,以保持企业在成本控制的战略和实践操作上的一致性,以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实现对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结语: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经历了飞速地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新常态的到来,房地产公司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和市场发展要求,必须在开拓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注重对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从而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实现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5:公司招待费用管理办法

业务招待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业务招待费是在业务经营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工作中所发生的必需、合理的应酬费用,如餐饮、住宿、娱乐、礼品及烟酒等费用。

第二条

业务招待费的支出应有利于公司经营业务的正常开展;有利于拓宽公司的经营业务范围和领域;有利于沟通、改善、促进公司与各有关单位的正常交往关系。业务招待费的支出应遵循“必需、合理、节约”的原则,从严控制。

第三条

业务接待原则上在公司食堂或定点餐馆、酒店进行。人资(行政)负责选定定点招待的餐馆及酒店(宾馆),并与之签订长期优惠合同。

第四条

招待客人,就餐人数(含陪同人员)3人以内(含),一类地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按125元/人,其他地区按100元/人标准以内招待;就餐人数(含陪同人员)超过3人,一类地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按100元/人,其他地区按80元/人标准以内招待。原则上不上酒水,不搞娱乐休闲。如需要宴请,须征得部门负责人同意,然后按不超过150元/人标准接待(含酒水);如需要休闲娱乐,按不超过200元/人标准接待。

第五条

业务招待费用预算执行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烟酒费用归口人资(行政)统一预算管理。业务招待费必须严格控制在规定的预算限额内,每月的费用预算中单独列出,经月度工作会议审核通过,超预算部分除董事长特批外不予报销。

第六条

各部门(营销中心除外)因业务开展需要,如需烟酒开支,应编制月度烟酒采购计划,经总经理签字后于每月30日前报送人资(行政);人资(行政)根据计划统一实施定点采购。烟酒费用统一由人资(行政)办理费用报销手续。

第七条

人资(行政)建立台账登记各部门烟酒领用情况,严格按计划控制各部门的烟酒领用,对无计划、超计划的烟酒领用申请一律不予发放;对于当月暂未领用的烟酒可顺延至下月。人资(行政)于每月30日将部门烟酒领用明细报送财务部。

第八条

赠送礼品、纪念品等属特殊接待范畴,应在事前向部门负责人申请,说明礼品名称,数量,价格,事由。批准后按申请标准执行,不得擅自改变标准。

第九条

根据资金审批权限,部门负责人审批标准范围内的招待费用,总经理负责审批超标准的招待费用。所有单笔金额在1000元以上的招待费用及礼品、纪念品等,须经总经理批准。

第十条

严禁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少吃多开、一单多开等违纪行为。违者将追究当事人与部门负责人的责任。非工作需要所发生招待费用均由个人自理。

第十一条

篇6:公司会议费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部门与外国有关组织、团体、机构共同在华举办或受其委托承办年会、例会及其他以国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且申请中央财政拨款的会议(以下称国际会议)。

第三条 按照会议正式代表(不含工作人员,下同)的人数,在华举办国际会议分为三类:会议正式代表在300人以上的,为大型国际会议;会议正式代表在100人以上、300人以下(含300人)的,为中型国际会议;会议正式代表在100人以下(含100人)的,为小型国际会议。

第四条 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厉行节约,严格开支。会议承办单位应本着“勤俭办外事”的原则,科学、规范、合理地编制和申报国际会议预算,严格控制会议规格,努力压缩会议规模,认真执行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力求会风简朴,务实高效。

(二)参照惯例,规范管理。根据国际惯例,不为会议代表配备生活用品,不组织公款游览、参观等,不得借举办国际会议的名义向地方政府或企业强行摊派或变相摊派会议费用。

(三)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国际会议经费应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应设有专门为会议服务的临时财务机构,举办中型、小型国际会议也应配备专职的财务人员。

第五条 凡需报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华举办的国际会议,会议报批文件须明确各项经费来源,如涉及申请中央财政拨款,应在商外交部同意后会签财政部,方可上报审批。

第六条 在华举办的国际会议,需申请中央财政拨款的,应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程序,会议承办单位应在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后编制详细的会议经费预算,报财政部审核。

第七条 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经费由我方全额负担或由与会各方分担的,应按会议统一标准制定经费预算,我方负担的经费应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各部门自行批准在华举办的国际会议所需经费,在部门预算中调剂解决,财政部不再另外安排经费预算。

第八条 除特殊情况报经批准外,国际会议工作人员人数控制在会议正式代表人数的10%以内,驻会工作人员不得超过会议工作人员的50%。

第二章 会议收入管理

第九条 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收入主要包括:

(一)会议注册费收入,指根据国际惯例,由会议承办单位向参会代表收取的用于会议支出的费用。

(二)国际组织专项资助,指国际组织拨付给会议承办单位的专项经费。会议承办单位应积极向国际组织申请专项资助。

(三)中央财政拨款,指在无会议注册费收入和国际组织专项资助,或者会议注册费收入和国际组织专项资助不足以弥补会议开支时,中央财政安排的对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补助经费。

(四)赞助收入,指境内外机构或部门、企业、个人出于自愿,无偿向国际会议提供资金或物资赞助形成的收入。

(五)其他收入,指召开国际会议时举办展览、展示、广告、旅游中介等收入。

第十条 在华举办国际会议取得的各项收入,必须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单独核算。

第十一条 在华举办国际会议得到的赞助物资及会议期间购买的办公用品、消耗材料等应严格管理。财产物资的取得、保管、领用要有严格的报批程序,指派专人负责。

第十二条 在华举办国际会议购置或通过赞助取得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在会议结束后3个月内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方案报财政部审批,财产物资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费后上缴国库。以会养会的,财产物资处置收入可用于抵补会议相关支出。

第三章 会议支出管理

第十三条 在华举办国际会议应按国际惯例办事,不得承担额外的义务,要厉行节约、讲求实效,从严控制经费支出,努力做到以会养会。

第十四条 国际会议的支出项目和标准如下:

(一)场地租金。大型、中型、小型国际会议正式代表人均开支标准分别为每天100元(人民币,货币单位下同)、150元和200元。

(二)会议开幕式或闭幕式一次冷餐招待会(酒会)费用。会议正式代表人均开支标准为150元(含酒水及服务费用)。

(三)会议期间工作人员食宿费用开支标准为每人每天300元。

(四)会议期间志愿人员工作午餐费用及误餐补贴。志愿人员仅安排午餐或发放误餐补贴,开支标准为每人每天100元。志愿人员不安排住宿。

(五)同声传译人员劳务费及同声传译设备和办公设备租金。同声传译开支标准为口译每人每天5000元,笔译每千字200元;同声传译设备和办公设备租金,会议正式代表人均开支标准为每天50元。

(六)境外同声传译人员国际旅费。只承担同声传译人员乘坐经济舱的国际旅费,据实结算。

(七)交通费。租用车辆安排会议代表往返驻地与会场,租金开支标准为:大巴士(25座以上)每辆每天1500元,中巴士(25座及以下)每辆每天1000元,小轿车(5座及以下)每辆每天800元。

(八)其他会务费用。实行综合定额控制,会议正式代表人均开支标准为每天100元,开支范围包括:办公用品、消耗材料购置费用,会议文件印刷、会议

代表及工作人员的制证费用等。上述各项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在综合定额控制内据实报销。

(九)会议如有注册费收入,中方可承担国际组织官员及秘书处人员会议期间的食宿费用。

(十)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支出。

第十五条 会议代表往返国际国内旅费(包括往返机场的交通费)、食宿、医疗、参观游览、个人消费等费用,由个人承担。

第十六条 除劳务费及境外国际旅费外,同声传译人员的食宿、交通等各项费用,由个人承担。

第十七条 会议所有支出必须经会议承办单位财务主管签字同意方能报销。所有支出协议必须由会议承办单位财务主管签署。

第十八条 申请中央财政拨款的国际会议,未经财政部同意,一律不准购买设备。除会议场地、会议必要设备(不含消耗材料支出)外,承办单位不得擅自对外承诺提供任何免费服务。

第四章 会议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九条 国际会议承办单位要加强对国际会议经费的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会议预算开支项目、标准及金额,不得擅自改变会议资金用途,不得挪用、截留、侵占会议经费。要建立追踪问效机制,对于违反规定的开支项目和超过开支标准的费用,不予报销。

第二十条 大型国际会议结束后,承办单位应在3个月内编制会议经费决算报告,总结会议经费明细收支情况,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财政部。编报决算要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

第二十一条 会议结束后,中央财政拨款经费如有结余,按照财政部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对于编制虚假预算以及截留、挤占、挪用国际会议经费等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追究违规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五章 附

第二十三条 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承办单位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财务及物资管理办法,报财政部备案。

第二十四条 地方部门举办的国际会议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篇7:公司员工费用报销管理办法

1.1 据公司实际情况,本着节约的原则,制定本办法。2 出差、借款及报销审批规定 2.1 出差审批

2.1.1 员工出差省外一律填写出差命令单。按出差命令单要求填写并在报销时附上。

2.1.2 中层领导出差,无论省内外,一律经主管领导(指主管各单位的总经理、副总经理、下同)批准;副总经理、财务副总出差由总经理批准;总经理出差由书记或财务副总批准报销。

2.1.3 一般员工出差,省内由所在单位领导批准,省外由主管领导批准。2.2 借款

2.2.1 员工因公出差借款,必须在借款单上写明出差任务、用途及借款金额。经单位领导及主管领导审批签字后,由财务部视任务和资金情况审核借支金额。资金支付审批权限为:员工出差借款3000元以下,财务部领导签字;3000-5000(含5000元)由财务副总签字;5000元以上由主管领导签字后,再由总经理、财务副总联签。

2.2.2 员工出差借款及其它各种借款,本着“前账不清,后账不借”的原则执行。借周转金的人员(如:驾驶员等)必须年底还清,次年再借。最高限额不超过3000元。已借款又决定不出差的人员,应立即归还借款,严禁转借他人或挪用。2.2.3 出差人员回公司后,必须在15日内到财务。

报销。租车费用一次超过100元以上需财务副总签字报销。到郫县办理业务发生的零星车费100元以下,由部门领导和财务部领导签字报销,超过100元以上由主管领导及财务副总签字报销。

2.3.8 凡出差期间发生的未标明路线、时间、或手工填写的公路汽车票需部门领导及财务部领导签字报销。

2.3.9 出差期间不允许发生出租车费,确遇特殊情况发生出租车费,事先报主管领导同意,经总经理、书记或财务副总审批后报销。且不再给予交通补贴。

2.3.10 出差发生票证丢失和被盗,原则上由本人负担,但对出差人员必经的车船票,需经本人书面报告,取得同行人证明,经主管领导及财务副总批准,可按必经路途票价的80%报销。2.3.11 员工出差到成都市区及周边区县一律不给伙食补贴。因特殊情况发生住宿的,须写明原因,经主管领导、财务副总签字后可按30元/天凭票报销。

2.3.12 员工出差因工作需要发生的资料费、邮寄费、货物寄存费、复印费、传真费、购书款等零星费用,总金额在300元以内,由本单位领导核实签字,财务部长审核后报销。超过以上标准的,由财务副总审批后报销。超过2000元以上的由总经理联签报销。收据一律不报销。2.3.13 一般员工出差超出成都范围的,未发给通讯补助的人员按规定给予补助,同时不报销任何电话费,包括宾馆内使用的座机电话费。享受通讯补贴的员工及中层以上领导在出差期间不再给予通讯补贴。

2.3.14 出差发生信用卡异地取款手续费经单位领导、财务部领导签字后可报销。2.3.15 现职公司领导出差实行据实报销。出差期间发生的住宿费(公司副职领导含总经理助理住宿费原则不高于300元/天)、会务费及出差所在地的出租车票不需签字。但其它费用支出需按公司相关制度履行签字程序后报销。3 交通工具乘坐及交通开支标准 3.1 交通工具乘坐标准

3.1.1 一般人员出差可乘坐火车硬卧、轮船三等舱位。特殊情况乘坐飞机的人员,应经主管领导同意,机票由总经理或财务副总签字后方可报销。3.1.2 员工出差连续乘坐火车在8小时以上(含8小时),可购卧铺票;未购卧铺票者,按硬座票价的50%补贴,在路途上的出差员工按每天30元标准给予伙食补贴。往返火车票订票费不得超过30元。

3.2 开支标准

3.2.1 员工出差,伙食补贴、市内交通补贴、通讯费补贴实行包干,调剂使用、节约归已,超支自理。

3.2.2 员工出差住宿费凭票在规定标准内报销,无住宿发票者,只给予伙食、交通、通讯补贴。不再给住宿费补贴。

3.3.3 住宿费在规定标准内拉通计算,节约50%归已,超支不报。特殊情况下,员工住宿费超支需凭票由总经理签字方可报销。

3.2.4 员工出差伙食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住宿标准如下: 地 区 成都市标准 地级以下标准 省级(含京津沪穗渝)标准 伙食 标准(元/天)0 15 25 交通补贴(天/人)5 10 10 通讯补贴(天/人)5 5 合计 5 30 40 3.3.5 出差住宿标准如下:

级别 重庆标准 地级以下标准 省级标准 京、津、沪、穗标准 一般员工 80 60 80 100 中干 100 80 100 120 4 汽车驾驶员的出车补助标准

4.1 驾驶员出车补助每月报销一次,出车地点超过100公里的(特别是重庆)须注明随车出差人员名单,未注明随车出差人员的,财务部不予报销公里补助。4.2 出车往返在100公里以内的(含100公里),按0.12元/公里补助,往返100公里以上按0.10元/公里补助。4.3 驾驶员出车在外,不给市内交通费及路途补助。住宿费凭票在规定标准内报销,节约50%归已,超支不报。

4.4 出远车的司机,如到重庆、绵阳、广元等地往返超过300公里以上当天返回的,按所到地区给予两天的伙食补贴。

4.5 司机出车的过路费、停车费、洗车费等票据一律由车队队长及办公室主任签字,经财务部领导签字后方可报销。1000元/月以上需由财务副总签字后报销。违章罚款费用不予报销。属特殊原因发生的费用由车队队长或办公室主任签字,经财务副总审批后报销。4.6 驾驶员如夜间接站(当天23点至次日5点)按0.2元/公里计发公里补助。

篇8:公司会议费用管理办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成本或费用与业务量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企业的成本或费用通常存在 “粘性”行为。Banker等(1993)对美国航空业进行研究后发现,其费用变动与收入变动不成比例,且与收入的变动方向有关。Noreen和Soderstrom(1997)对一组医院样本进行研究后发现,其管理费用与业务量可能不是简单的线性和对称关系,但没有找到进一步的证据。Cooper和Kaplan (1998)也有研究表明,某些成本在业务量下降时的边际减少量,小于业务量增加时的边际增加量。可以理解为,如果企业业务量增加1%,成本增加p%,业务量减少1%时,成本会减少q%,而q<p。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在Mark C.Anderson,Rajiv D.Banker和Suryan.Janakirama(2003)发现费用粘性后,Chandra Subramaniam和Marcia L. Weidenmier研究了总成本(销售成本加销管费用), 选取了1979~2000年美国上市的9592家公司,得到82118个样本数据,发现销管费用和总成本都存在粘性特征:销售收入增加1%,总费用增加0.93%;而销售收入减少1%,总费用减少0.85%。Calleja等(2006)也证明总成本存在粘性。 以上学者的研究将研究对象由销管费用扩充至总成本,证明销管费用和总成本都存在粘性,从而奠定了成本粘性(费用粘性)概念提出的基础。Calleja等(2006)研究了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四国公司的样本数据,证实了成本粘性的存在。美国公司业务量上升1%时成本上升0.953%,业务量下降1%时成本下降0.902%;英国公司业务量上升1% 时成本上升0.995% , 业务量下降1% 时成本下降0.976%;德国公司业务量上升1%时成本上升0.992%,业务量下降1%时成本下降0.906%;法国公司业务量上升1% 时成本上升0.997%,业务量下降1%时成本下降0.907%。 Subramaniam和Weidenmier(2003)研究了行业之间的成本粘性差异,发现制造业粘性程度最大,商业最低,金融业和服务业居中。巴西学者Otavlo Rlbero和Patricia(2004)、日本学者Hirai和Shiiba(2006)采用与Anderson相同的方法,分别对本国的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现象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巴西和日本的企业均存在成本粘性现象。Calleja等(2006) 在研究美、英、德、法四国成本粘性时发现资本密集度、劳动力密集度对成本粘性有增强作用,而负债比率、营运资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不会影响成本粘性的水平。Anderson (2003)等从四个方面检验了对成本粘性程度的影响,包括销售收入、宏观经济增长、资本密集度和员工密集度。 Subramaniam和Weidenmier(2003)也分别从销售收入、存货密集度、员工密集度、固定资产密集度和利率水平五个方面实证检验了对成本粘性程度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孙铮、刘浩(2004)首先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存在。通过对1995年12月前上市的292家公司从1994~200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销售收入增长1%,费用增长0.5597%;销售收入减少1%,费用只降低0.0578%,证明了上市公司确实存在费用“粘性”,并提出了“契约观”、“效率观”和“机会主义观”三种解释。万寿义、王红军(2010)对740家制造业公司2007~2009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确实存在公司管理层的自利动机和机会主义因素,因为随着公司自有现金持有量增加,销管费用粘性程度有所加大。另外两职分离有助于降低费用粘性水平,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规模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马景涛(2008)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较大的持股比例越高和董事会陈灿平(2008)基于地域经济生态差异视角,研究发现东部企业费用粘性行为最弱,中部次之,而西部最强。中较大的独立董事比例能够有效抑制销管费用粘性现象。万寿义、徐圣男(2011)对615家国有上市公司和243家非国有上市公司2004~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国有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程度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要更加严重。程婷婷、朱开镠(2011)研究了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的成本粘性,发现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成本粘性程度较小,而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成本粘性程度较大。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费用粘性存在的基本假设目前,从国内已有关于成本、费用粘性的文献来看,均验证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还未发现有文献提出粘性不存在的情况。由于前述学者提出过反粘性的情况,为了加强说服力,将在样本中剔除那些营业收入变动与销管费用变动方向不同的样本,即剔除那些08-11年间有任意一年营业收入上升销管费用下降或营业收入下降销管费用上升的样本。首先, 提出以下假设:

H1:上市公司销管费用存在粘性

(二)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粘性分别检验的假设孙铮、 刘浩(2004)和边喜春(2005)均认为,由于经理人员的自利,面对业务的波动,他们会从两个方面考虑自身的利益: 薪酬和控制的资源。当业务量上升时,对未来前景看好,将使经理人员大量提高费用———增加薪酬及扩大资源;当业务量下降时,管理人员一方面不愿意自降薪酬,另一方面也要为自身保持一定量的资源,减少对今后工作的影响。 这种“机会主义观”可以很好地解释粘性问题,是西方目前主流解释。根据管理者存在乐观预期的说法,在企业业绩提升时,管理人员倾向于加大开支,扩展能控制的资源,并且为自己增加薪酬,也即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都会提升。 而当业绩下降时,管理人员并不愿意立刻削减控制的资源和自降薪酬,所以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下降幅度都会小于业绩上升时增加的幅度,导致了费用粘性的出现。也就是说,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都会存在粘性。

如果上述说法成立,则可以猜想与上述相关的主要费用科目是广告支出和高管的薪酬。由于我国目前的制度没有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与广告费用或业务招待费用等相关项目,所以广告支出是否是销售费用粘性的主要动因无法验证。如果管理费用存在粘性的话,则可以进一步猜想高管薪酬是管理费用粘性的主要动因。所以我们先对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粘性程度分别进行检验。我们暂且认为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费用粘性的形成,所以提出以下假设:

H2a:上市公司销售费用存在费用粘性

H2b:上市公司管理费用存在费用粘性

(三)高管薪酬是费用粘性动因的假设从委托代理理论来说,企业高管年薪越高,就意味着越应该努力,相应地,企业的业绩也越好。但是,实证研究发现,更高的报酬并不一定意味着更好的绩效。从前人的研究结果来看,对于高管薪酬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有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三种观点,但对于企业业绩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学者们得出的结论比较一致,即企业业绩上升时高管薪酬也会上升,这也符合之前的理论推导,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3:高管薪酬是费用粘性的主要动因之一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来自于国泰安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具体筛选数据步骤如下:选取在2007年12月31日之前在我国沪市A股和深市主板A股所有上市公司,并剔除在2008~ 2011年期间ST类和PT类的企业和主营业务有重大变化的企业;剔除在2008~2011年间数据有缺失及存在异常的样本公司;剔除了行业属于金融保险业和综合类的公司; 基于一些学者提出“反粘性”的质疑,本文还剔除了销管费用变动与营业收入变动方向不同的公司,即剔除营业收入上升费用却下降和营业收入下降费用却上升的公司。最终得到476家样本公司。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1)费用粘性存在的检验模型。本文将参照Anderson等(2003)提出的对数模型作为基础模型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其中,expensei,t代表第i家公司第t期的销管费用之和,revenuei,t代表第i家公司第t期的营业收入,di,t是哑变量,即当t期营业收入大于t-1期营业收入时取值为0,当t期营业收入小于t-1期营业收入时取值为1。

此模型为本文检验的基本模型,也是最主要的模型。 因变量expensei,t/expensei,t- 1表示销管费用t期相对于t-1期的变化率,自变量revenuei,t/revenuei,t- 1表示营业收入t期相对于t-1期的变化率。对上述两个变量取自然对数,可以消除不同公司不同时期的数据方差过大的影响,同时也可将expensei,t/expensei,t- 1和revenuei,t/revenuei,t- 1中包含的1剔除,从而转变为增长率。

当企业t期营业收入高于t-1期时,di,t=0,β1衡量了销管费用对于营业收入增加的变化,即营业收入增加1%,销管费用增加 β1%。当企业t期营业收入低于t-1期时,di,t=1, 此时 β1+β2衡量了销管费用对于营业收入减少的变化,即营业收入减少1%,销管费用减少(β1+β2)%。于是,如果存在费用粘性的话,则营业收入增加时费用的增加率大于营业收入减少时费用的减少率,即 β1%>(β1+β2)%,可得 β2<0, 且 β2越小(或其绝对值越大),则费用粘性程度越大。这就是我们所要检验的结果。

(2)对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分别检验。采用与(1)所述相同的模型,将销管费用之和替换成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进行检验,对其得出的粘性程度进行对比,具体地,使用以下模型(2)和(3):

其中,selling- expi,t表示代表第i家公司第t期的销售费用,admin- expi,t表示代表第i家公司第t期的管理费用。

利用此模型可以计算出一个费用粘性系数,记为 β2-sel和 β2-adm。若假设成立,应该得出 β2-sel和 β2-adm均小于0。

(3)检验高管薪酬是否是费用粘性的动因之一。为了检验高管薪酬是否是费用粘性形成的动因,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将高管薪酬剔除出销管费用,再来比较剔除前后的费用粘性程度。假设极端情况:费用粘性完全由高管薪酬所导致,那么扣除高管薪酬后费用粘性的现象将会不存在。于是,如果高管薪酬是费用粘性的动因之一的话,将高管薪酬从管理费用总和中扣除后得出的费用粘性程度应当小于原始数据计算得出的费用粘性程度。因此使用模型(4):

其中,expense'i,t=expensei,t-paymenti,t,此处paymenti,t表示第i家公司t期董事、监事及高管年薪总额,expense'i,t就表示第i家公司t期销管费用总和减去高管薪酬总额。

利用此模型也可以计算出一个费用粘性系数,记为 β2'。如果高管薪酬是费用粘性的一个主要动因的话,利用模型(4)计算出来的费用粘性程度应该低于模型(1)计算出来的费用粘性程度,即 β2'>β2。

根据上述模型,变量选取如表1: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可以看到,所有样本公司2008~2011年间平均营业收入是1387万元,平均销管费用559万元,销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3.74%。Anderson等(2003)统计美国上市公司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的均值为26.41%,说明我国上市公司销管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较低。

由收入和费用的变化率可以看出,营业收入和销管费用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整体情况较好,上市公司规模正在扩大。从增长幅度来看,2009、2010、 2011年营业收入相对于2008年分别增长19.99%、71.99%、 138.5%;销管费用分别增长21.78%、61.92%、101.39%,说明每年收入和费用都有所增长且幅度较大。而且费用的增长率略小于收入的增长率,说明上市公司花费的销管费用取得了正的边际效应,公司经营效率正在提升。

(二)费用粘性存在性通过模型(1)对假设H1的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β1=0.602,β1+β2=0.21,二者都在1%水平上显著,相减得到 β2=-0.392,说明营业收入增长1%,销管费用增长0.602%,而营业收入减少1%,销管费用只下降0.21%,这有力地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销管费用粘性的存在,H1得到验证。而Anderson等(2003)研究美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得出的 β2为-0.2,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程度要强于美国上市公司,这有可能是由于管理水平上的差距导致的。

注:括号里为 t 值,* 表示在 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 5%的,*** 表示在 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三)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粘性程度的分别检验通过与(二)相同的办法,运用模型(2)和(3)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同样见表3。对于销售费用,营业收入增长1%,销售费用增长0.796%,而营业收入减少1%,销售费用也下降0.7%, 相减得出 β2-sel=-0.096,表明销售费用的粘性程度非常微弱,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存在。而对于管理费用,营业收入增长1%,管理费用增长0.529%,而营业收入减少1%,管理费用只下降0.102%,相减得出 β2-adm=-0.427,表明管理费用的粘性程度非常强烈,H2b得到验证而与H2a并未得到验证。这样的实证结果说明管理费用才是费用粘性的主要动因,销售费用虽然存在粘性但却十分微弱,所以主要还是管理费用导致了费用粘性,而不是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共同导致。从而说明管理人员不愿意削减广告费用等销售费用的开支并不是导致费用粘性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在于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减少自身薪酬等与管理费用有关的开支。这是与前人研究相比得出的一个重大发现,于是对以下H3的检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四)高管薪酬是否是费用粘性的动因的检验首先剔除4家有高管薪酬数据缺失的样本公司,还剩472家样本公司。利用模型(4),检测在将高管薪酬剔除出销管费用之后的粘性程度,结果亦见表3。得出的 β1=0.583,β1+β2'= 0.225,即营业收入增长1%,剔除高管薪酬之后的销管费用增长0.583%,而营业收入减少1%,剔除高管薪酬之后的销管费用下降0.225%,即粘性系数 β2'=-0.358,而在结果(二) 得出的 β2=-0.392,两者对比,发现剔除高管薪酬后,费用粘性程度减轻了8.67%。此比例虽然看似不大,但从相对值的角度来分析,本文计算得出472家样本公司2008~2011年的销管费用总和为1560213900084.90元,高管薪酬的总和为7652002722.55元,高管薪酬占销管费用的比例仅有0.49%。即总体来看高管薪酬仅占销管费用的0.49%,但却对费用粘性的影响却达到了8.67%,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管薪酬确实是费用粘性的一个主要动因。H3得到验证。

六、研究结论

上一篇:佛教问候语下一篇:国家机构性质、设置、职权、任职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