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视频会议管理办法

2024-06-04

公司视频会议管理办法(共9篇)

篇1:公司视频会议管理办法

公司视频会议管理办法

1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视频会议准备管理、视频会议会场管理、视频会议系统故障管理、会议室设施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单位。2 管理职责

2.1行政办公室负责公司视频会议系统的运行管理。

2.2生产技术部负责公司视频会议系统的技术支撑与维护管理。

2.3开通视频会议的主办单位必须确定专人负责其单位的视频会议系统,并将其名单上报行政办公室备案管理。3管理流程

3.1视频会议的召开本着精简、高效、注重效果的原则进行。3.2视频会议准备管理

3.2.1视频会议应由使用部门按照公司会议安排要求,提前向行政办公室申报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同时注明使用的时间、人数、参加单位、主会场、需用设备、是否需要双流等。

3.2.2与会单位务必配合生产技术部提前做好各类设备调试准备工作,保证会议所需的网络设备及网络传输运行正常,并确保会议正常召开。3.3视频会议会场管理

3.3.1所有与会人员均应将随身通讯工具置于关机或静音状态,不得在镜头前走动,不得随意离开会场。3.3.2作为分会场,在召开会议期间不需要发言时,将麦克风置于静音状态。在主会场呼叫时应迅速回应,不得与其他分会场互相呼叫。3.4 视频会议管理

3.4.1 会议召开期间,使用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其会场摄像头的方位调校,及时将画面转播镜头对准发言人,各分会场参会人员尽量坐到摄像头范围之内。3.5视频会议系统故障管理

3.5.1会议召开期间,会议主办单位、生产技术部、各分会场单位须确定有专人值机。

3.5.2在视频会议期间如发生系统故障,由值机人员迅速排除,禁止其他人员擅自拆卸和维修视频会议系统设备。3.6会议室设施管理

3.6.1使用部门使用会议室时,其设施不得随意搬动或挪作它用,参会人员应爱护会议室的公共设备。

3.6.2与会人员若造成会议室设施损坏的,使用部门应及时向行政办公室报告,分析原因,落实赔偿责任。4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篇2:公司视频会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XX公司视频会议管理,保障视频会议系统规范有序、安全稳定运行,确保会议质量和效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视频会议的方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连接,使用视频会议系统技术而实现的会议方式。

第三条 视频会议主会场设在项目经理部二楼会议室,分会场为各分部。

1.4视频会议管理责任部门为工程部,其主要职责是:

1.4.1负责管理和维护视频会议设备;

1.4.2负责视频会议的统筹安排;

1.4.3负责视频会议前的有关调试准备工作;

1.4.4负责视频会议系统的运行日志登记工作,确保视频会议系统的正常运行;

1.4.5负责视频会议的记录,整理会议纪要;

1.4.6负责督办视频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工作;

1.4.7负责协调其他视频会议的有关工作。

2.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

2.1视频会议的申请。原则上提前3天由责任管理部门向综合部书面申请,由综合部统一安排。

2.2视频会议的内容和时间安排由会议主办部门统一安排。

2.3参加视频会议人员由会议主办部门或单位确定和通知。

2.4严格会议纪律,执行会议前后点名制度。由会议主持人向各分会场点名,确保参会人员到会。各分会场设立会议签到簿,所属各分部综合部负责,并指定专门负责人进行管理。

2.5参加会议的人员,应排坐整齐,保持会场安静,将手机调至静音或振动,不得无故随意走动,影响会议视频效果。

3.视频会议系统的日常管理

3.1视频会议是项目经理部一种重要的生产和管理方式,是解决问题的会议。

3.2每日交班视频会议为固定会议时间,不再另行通知。其他会议综合部每次会前通过OA的方式发布视频会议通知,并做好主会场的视频会议设备的调试工作,确保视频会议正常召开。

3.3各单位综合部负责人为所在地区各分会场总召集人,各分会场所在地单位负责人为各分会场视频会议召集人。各单位综合部要指定专人负责所在地的视频会议相关设备的管理和保养。

3.4视频会议有关决定事项由综合部收集反馈落实情况,并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

3.5重要视频会议可根据项目领导要求,由信息管理中心进行会议录制,作为重要会议的电子档案保存或传达。

3.6参加视频会议的人员原则上按属地原则在分会场参加,因出差等特殊原因外出的,可以向会议主持人申请得到同意后,到当地的视频会议分会场参加视频会议。

3.7各视频会议分会场,必须准备备用网线。当备用网线也损坏时,可使用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参加会议。当出现停电或网络故障无法排除时,应及时向综合事务部信息管理中心报告。

3.8会场的视频会议系统出现故障时,应尽快修复,如遇网络问题则由各分会场视频会议召集人向当地电信部门报修;若是视频会议系统设备硬件故障则报信息管理中心进行维护和修复。

4.附则

篇3:公司视频会议管理办法

自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化会议电视系统一期建设项目投入运行以来,高清会议电视系统[1,2]在全系统范围内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已成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信息化手段,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二期建设项目的不断深入,一体化会议电视系统将覆盖公司总部、分部、省、市、县公司以及部分直属单位,联网会场超过4 400 个,成为国内外同时参加会议层级最多、规模最大的电视会议系统之一。

高清会议电视系统业务的快速发展,给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提升系统运维工作效率,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必要加强系统运维管理工作,在视频会议监视监控、跨层级运维管理、全系统统一调度、运维流程及模式的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基于对当前会议电视系统运维需求的充分调研,本文提出以会场图像比对为基础的综合管理平台设计方案,进一步规范会议电视系统运行维护要求,增强分级运维能力,探索大型会议电视系统运维的自动化管理手段,提高会议电视系统的运行维护效率,创新会议电视运维管理模式,为公司会议电视系统运维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1 需求调研与分析

通过业务需求分析和对系统运行情况的总结,运维工作需求可以概括为6 个方面,分别是标准图像库的统一管理、分级运维的有效联动、终端节点的综合管理、运维团队档案的建立、培训演练的统一开展、运维数据的统计分析。

1.1 标准图像库的统一管理

电视会议中会场图像效果是最直观的用户体验,直接体现了系统运行状态的好坏和运维保障水平的高低,保证规范、清晰、流畅的音视频效果是会议系统运维保障的最终目的。统一规范的会场布置、取景角度以及清晰的会场画面是电视会议系统会场图像效果的衡量标准,由此建立统一的会场标准图片库,在满足各会场规范布置的情况下,将会场图像[4]白平衡、色温、亮度调试到最佳效果,保存作为标准图像,实现会场图像效果的规范统一,为日后的运维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标准图片库便于运维过程中的查看和比对,可以实现会场图像质量的整体提升。

1.2 分级运维的有效联动

公司会议电视系统运维工作遵循“统一调度,分级运维”的原则,各级运维单位负责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系统运维管理职责。在系统信息出现故障时,上下级单位应及时联系,并共同开展系统排查、定位并解决。为进一步提高运维效率,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形成电子工作联系单,建立顺畅的上下级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完整的故障处置档案,方便上下级单位的及时反馈和资料存档。

1.3 节点综合管理

公司会议电视系统已有超过4 400 个会场接入,随着各单位会议需求的增加,终端接入量的增加[5,6],设备型号的变更、备品备件的更换等情况时有发生,会议终端的接入情况为动态增加的趋势。而对于会议终端的新增、变更、删除以及统一规范管理成为一项长期的不可忽视的运维管理任务,为实现这一任务,有必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对终端新增、变更、告警处理、故障处理和删除进行管理,保证终端的正确配置、正常连通和功能确认,以确保会议电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保证会议终端接入情况的实时动态更新。

1.4 运维团队档案的建立

公司会议电视系统涉及层级多、范围广,运维人员也相对分散。由于指派不同,每场会议涉及单位不同,每次会议参与保障的技术人员都不尽相同,所以,除去一类会议配置统一指挥系统外,常规会议保障,不通过信息化手段难以在第一时间找到各会场的现场保障人员,协同解决突发问题。此外,视频会议的调试和保障需要各级单位高度协同,密切配合。随着会议电视系统运维工作量的与日俱增,技术保障人员的专业技能亟待补充和提高。运维综合管理部门需建立保障人员信息档案,结合保障人员实际情况,例如学历、工龄、培训经历、保障次数、应急演练次数、项目经验等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和提升活动,电子档案可随着活动开展进行同步更新,动态管理运维人员信息档案有助于加强运维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公司会议电视系统整体运维水平。

1.5 培训演练定制

随着公司会议电视系统推广使用工作的不断深入,需要有计划性及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演练工作,不断增强会议电视系统整体运维能力。但由于运维保障人员数量大、范围广,培训深度和培训效果难以保证和衡量,因此亟需在制定了系统性的培训、演练计划后,对活动参与和完成情况进行相应记录,形成相应数据,结合日常会议保障情况,分析活动开展效果,制定进一步的培训及演练计划,从而取得精准高效的培训演练效果。

1.6 数据统计分析

公司会议电视系统主要包含三大平台,即行政平台[7]、资源池平台和应急平台。受系统功能的限制,部分会议电视系统数据还依赖人工统计,难以实现高效的数据汇总和分析,因此需建立必要的数据统计分析体系,将会议系统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梳理,并增加部分综合管理工作的数据,便于运维人员分析掌握系统运行情况,把握系统优化完善方向,为提升运维保障水平提供准确的数据档案和有力的决策依据。

2 总体架构设计

根据以上需求调研及分析,提出了会议电视系统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方案,并将总体架构分为Web应用层、数据处理层和前置采集层[8,9],平台总体架构示意如图1 所示。

2.1 前置采集层

前置采集层由采集服务器和数据接口机等采集装置构成,主要实现对会议电视系统中的会议召开信息、设备配置信息、设备告警信息、保障人员指派情况、会议实时图像截屏等信息进行获取和存储。

2.2 数据处理层

数据处理层主要包含以下3 部分内容:1图像检索:对会场图像名称进行检索处理,找到对应会场的标准图像,方便运维人员快速调出进行比对,判断图像效果是否满足要求;2数据比对:例如比对终端配置与标准要求配置是否一致,起到监视、监控的作用;3将前置采集层收集的数据与数据库中数据进行链接、更新、分析等处理,使得实时数据可以动态更新到数据库中,为综合运维工作打下基础。

2.3 Web应用层

Web应用层包含基础应用和高级应用2 部分:基础应用包含标准图像库的维护、故障处理过程记录、设备变更记录、保障人员信息维护、培训演练情况记录、统计分析、考核指标记录;高级应用包含实现图像效果的实时监控、形成故障案例库、实现节点全范围综合管理、运维人员综合管理、定制培训演练计划、定期形成系统报告、形成考核评价结果等。

3 平台功能

一体化会议电视系统综合管理平台功能模块设计如图2 所示。

平台基于标准图像库、节点综合管理库、多点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MCU)综合管理库[10]、运维人员信息库的设计和建设,规范会议系统涉及的人员和设备信息,并通过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对运维过程中的电子信息进行记录,主要包括:故障处置档案记录、培训演练记录、考核评价记录等,最后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模块对综合运维数据进行统一梳理和分析,形成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功能模块流程示意如图3 所示。

3.1 会场标准图像库

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各会场标准图像库,并实现图像的检索功能。标准图像可由各单位自行上报,经过审批通过后进行添加或更新。标准图像库应基于会场名称建立,包含通过审核的标准图像、会场名称、提交人、对应终端数量、对应终端名称及IP地址。

此外,通过与一体化会议电视管理系统接口的定制开发,可实现实时截取会场(正在召开会议)图像功能,记录包括会议名称、截屏时间、使用终端等在内的截屏信息,形成截屏记录,方便保障人员及时进行排查和比对。

3.2 保障人员信息库

1)查看和检索会议保障人员名录。建立各级会议电视系统运维保障人员联系名录,各运维单位逐级上报视频会议运维团队的基本信息,包括各级运维单位的运维队伍人数、成员构成、分工情况和联系方式等,需审批后进行更新,形成完整的视频运维保障人员名录。

2)保障人员信息的实时同步。各会场召开会议时,会议信息和会议管理系统自动同步,显示会议名称、主办单位、回执情况、保障人员等信息。当主会场运维单位发现分会场图像出现问题时,可通过综合管理平台查找出现问题的分会场正在负责保障的运维人员名字和联系方式,便于及时进行沟通协调。

3)保障人员信息卡。为打造更加专业的视频会议运维保障梯队,建立保障人员信息卡,单击保障人员姓名可进入信息卡界面。界面记录信息包括:姓名、所在单位、所在部门、岗位名称、联系方式、参加工作时间、参加过的培训演练、获得资质、参与标准编写情况、获得荣誉、参与会议保障次数、参与重大活动保障次数等。

3.3 节点、MCU综合管理

节点综合管理模块和MCU综合管理模块实际上是对当前系统所含终端和MCU的统一信息管理,内容包括终端对应会场信息、终端及MCU配置[11]、设备配置备份[12]、设备告警信息、设备对应保障团队、设备使用年限等。

各级运维单位更换终端或更改设备配置信息应在平台上进行线上信息同步,保证设备信息的实时更新。设备告警信息来自相关设备网管系统,需进行接口定制开发。运维人员发现故障或告警后可利用节点、MCU综合管理模块查看相关信息,比对配置文件,进行故障排查,还可利用配置备份文件进行恢复。

3.4 故障处置记录

发生故障或发现告警信息后由会议保障人员进行详细记录,会场及终端状态变为检修中,提示不具备使用条件。上下级运维单位可通过故障处置记录模块派发工作联系单,记录故障现象、故障点、产生原因、解决情况等,便于系统恢复后,上下级运维单位的确认和测试,并为运维工作建立运行记录和故障案例。

该模块可与短信平台联动,实现故障触发机制,触发后相关保障人员收到短信提示,及时开展故障处置;故障处置完成后,短信提示系统已恢复。

3.5 培训演练记录

上级运维单位可通过培训演练记录模块发布培训演练通知,统一明确培训时间、方式、内容、人员要求、覆盖范围、注意事项等。覆盖范围和培训内容可进行具体选择,便于系统自动推送信息,并打包相关资料。培训演练活动结束后,完成培训演练的保障人员信息将自动更新,此时保障人员记录中已显示参加过的本次培训或演练。

此外,该模块还提供培训报表的生成和导出功能,可以选择任意范围内任意时间段内保障人员对某一项或某一类培训情况进行报表导出,便于上级单位根据会议保障情况、人员更新情况及培训落实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

3.6 运维工作考核评价

以会场为单位,基于本会场的相关会议保障情况和运维工作开展情况建立考核评价记录数据库,对考核指标划定的事项进行关联记录,例如会场图像效果,综合管理平台上判断出现问题的会场会自动同步到考核评价记录中。此外,终端或MCU配置擅自更改、培训演练活动未参加等情况也可自动关联,经人工确认后进行电子记录。

考虑公平公正的原则,该模块中考核指标可在平台上统一公布,并体现在各会场记录中和各运维单位记录中。各级运维单位具有所辖会场考核评价结果的汇总记录,各级保障人员均可随时查看。

3.7 系统统计分析

系统统计分析模块主要是基于会场标准图像库、运维人员信息库、节点综合管理、MCU综合管理等7 个模块,对会议数量、人员情况、设备数量、故障情况、培训演练情况、考核评价情况等数据进行汇总、梳理、提炼和分析,多维度展现系统运行情况以及保障人员工作开展情况。同时,该模块可通过报表定制开发,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运行管理报告的查看和导出,提升运维管理效率。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家电网公司会议电视系统当前运行维护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综合管理平台的详细需求,介绍了平台设计的总体架构、功能模块及工作流程。通过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应用,在对会议电视系统运行数据采集、比对、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会议标准图像和会议信息检索、系统设备综合管理、告警故障处置记录、保障人员综合管理、培训演练计划定制、考核评价记录联动、统计分析报告导出等功能,为进一步提高会议电视系统运维水平,提升运维团队协同工作效率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孙淑萍.国家电网公司会议电视系统[J].电力系统通信,2006,27(3):5-7.SUN Shu-ping.Video conference system for SGCC[J].Telecommunications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2006,27(3):5-7.

[2]李超.高清技术开启视频会议新局面[J].中国教育网络,2011(2-3):63-64.

[3]陈于平.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核心设备[J].智能建筑,2008(11):53-58.

[4]朱秀昌,刘峰.会议电视系统及应用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5]仲元昌,林永,蔡增增,等.视频会议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J].电视技术,2010,34(6):93-96.ZHONG Yuan-chang,LIN Yong,CAI Zeng-zeng,et al.Study on ke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video conference system[J].Video Engineering,2010,34(6):93-96.

[6]于宁斌.IBM UNIX&Linux:AIX 5L系统管理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7]高金京,王乔木,王丽君,等.国家电网公司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主备模式设计与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4,12(12):87-90.GAO Jin-jing,WANG Qiao-mu,WANG Li-jun,et al.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GCC main-standby mode teleconference system[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4,12(12):87-90.

[8]冀振燕.UML系统分析设计与应用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9]李栋,李媛敏,张秋华,等.1080p高清会议电视系统设计应用案例[J].电视技术,2010,34(10):110-113.LI Dong,LI Yuan-min,ZHANG Qiu-hua,et al.1080p HD video conference system design and application case[J].Video Engineering,2010,34(10):110-113.

[10]何荣誉.基于H.323框架协议的IP视频会议系统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2(2):7-9.HE Rong-yu.Research about IP-based video conference system based on H.323[J].Manufacturing Automation,2012(2):7-9.

[11]于波,陈平,张中兆.视频会议系统中MCU的实现及其性能研究[J].通信技术,2001(7):17-19.YU Bo,CHEN Ping,ZHANG Zhong-zhao.The realization and performance research of MCU in video conference system[J].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01(7):17-19.

篇4:会议邦:解放会展公司

周宇煜创业之前,每年经手组织30多场会,小到二三十人,大到两三千人,他总结会务活动的两大痛点是:办会效率低,办活动的人虽工作靠谱、踏实勤勉,却做着最基础、最累的工作;办会效果差,参会者往往互不认识,会上交流不充分,会后人脉并没有得到有效留存。

2014年,周宇煜和他的合伙人联合创立了“会议邦”项目,直接面向企业端。

“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我们认为一定要to B,B端才是会务管理信息化的核心需求方。”周宇煜说。从需求角度来看,2C的活动涉及不到繁杂的会务,一般都是简单的聚会和活动,微信群沟通即可解决;另外,从业态上讲,会务活动本身不会单独存在,一定是依托行业和企业而存在的。

C端通常不会逛会务平台,而大量主办方则急需互联网化来解放生产力。同时,会务平台不是媒体,主办方、活动方均有自己的媒体渠道,会务平台的角色就是帮助主办方把原有的会务活动移动信息化。会议邦在基础平台免费的同时,通过会员服务实现盈利。

“全国政府、协会、企事业单位有上千万家,企业级市场需求巨大。我们要做的不是针对传统的互联网行业用户群,而是针对之外更大的市场。”周宇煜说,“只要是50人以上的企业,年会、春游,都可以用会议邦来组织活动。”

企业通过会议邦的APP,在三分钟内就能创建、发布一场会议活动信息,并可通过各类社会化媒体进行分享。参会者在手机端通过微信、QQ、Web、APP等多种在线渠道完成报名,主办方在手机端即可查看用户资料完成审核,双方还可以互动。

同时,主办方还可以对参会人员进行行程跟踪和一键通知,参会人员可进行机票、车票方面的信息反馈。对未反馈人员,主办方可进行“一键通知”,通过系统消息、短消息、邮件群发等方式进行通知,不必与参会人员电话“确认确认再确认”。

此外,会议邦还可以叠加各种应用插件,在会议活动页会接入议程、公告、资讯、地图交通信息、行程信息、会议资料、参会嘉宾、项目对接等应用模块,提供全站式服务。

线上社交也会作为会议的辅助功能。参会人员报名后会自动加入到会议邦APP的会议群并进行在线沟通交流,组织者与参会者之间也可以进行常态化的在线沟通。

周宇煜说,通过这套流程,活动方的效率可以翻两倍——同样的资源、精力投入,以前一个月办一场会,移动互联网化后可以办三场。

会议邦想做什么?

帮活动组织者更高效地办会,解放重复劳动却低效的工作人员。

谁是会议邦的对手?

目前会议类移动互联网产品主要包括Eventbrite、活动行、互动吧、会鸽、活动树、31会议等等,大多以互联网行业用户群为用户主体,通过卖票实现商业模式。

互动吧在轻量级活动发布上有一定优势;活动行在票务领域有一定优势,主办方数量也在数千个。

篇5:公司会议管理办法

一、机关各部门的会议尽可能以视频会形式,确需到市公司集中开会的(含培训会议),应经主管领导批准后,会前由组织会议的部门填制《会议费预算单》,经财务中心主任审核,报分管财务领导审批后,交办公室统一办理。

二、会议费开支标准:对外会议按《市公司机关接待管理办法》中有关接待标准执行;内部会议餐费按每人每天40元以内,用酒用自制药泡酒或价格在80元/瓶以内的酒,中午用餐一般不饮酒;住宿原则上在市公司招待所住,特殊情况需在外住宿的,事前应经分管财务领导同意后方可安排。

三、会议就餐一般在食堂,需在外就餐的必须经财务中心主任同意并报分管财务领导审批。会议就餐对象主要是公司领导、县(区)支公司人员和召集会议部门的负责人,其他参会的机关员工原则上不安排会议餐。

四、会议费开支应严格控制在会议预算范围内,会议结束后由组织召开部门协助办公室填制《会议结算单》予以报销,超预算部份不予报销。

五、严格会议管理,本着高效、节约的原则,控制开会次数、时间长短和人数多少,尽量开视频会、少开会,开短会和小会。

篇6:公司会议制度管理办法

为了更好的规范公司会议管理,提高会议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全喜公司员工和厂家在焦作业务人员

三、具体内容

1、例会

时间:每天早上8点,时间约为20分钟。

地点:总公司人员在公司会议室,分公司人员在分公司办公室。 参会人员:所有员工和厂家人员

主题:沟通解决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分配当天的工作。

2、总部周会

时间:每周一上午8点30到12点。

地点:公司会议室或者其他指定地点。

参会人员:各部门经理,主管,以及在焦作没有出差的分公司负责人必须参加,厂家业务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可以参加。

主题:总结上周的工作情况及安排本周的工作任务。

3、分公司和分部门周会

时间:部门自定

地点:各自办公司

参会人员:各自分公司人员,部门人员

主题:工作总结和安排

4、月度会议

时间:每个月2号,时间为1-3天。

地点:公司会议室

参会人员:所有业务相关人员

主题:汇总上月的工作完成情况及安排分配本月的工作任务。

5、会议主体

会议准备:韩总、孙总、郑涛、孙新

管理会议:韩总、孙总、李素平、常峰、周小夏、张林、肖静 销售会议:各县分公司经理

四、会议流程

1.由各部门负责人在每月3日前,根据工作报告制度,进行汇报月度

工作内容。

2.总经理根据汇报情况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现一处问题罚款100元。

3、根据会议记录政策,每次开周会,月会,都安排人员做会议记录。

分公司开会由销管记录,其他会议由会议组织者制定人员记录。(附会议记录表)

五、奖罚措施

1、员工必须按时参加会议,对无故不参加会议的`员工视同旷工处理

2、公司鼓励员工在会议期间多提好的、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建议,对提出能够促进公司发展的建议并被采纳通过的员工,公司会给予奖励。

3、经理主管开会迟到罚款50元,除出差以外不参加周会以上会议,(包括请假)罚款100元。

4、经理,主管组织会议要做会议记录,如果不能提供会议记录,视同未组织会议。

5、每月公司经理主管会议要对会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每无故减少一次规定会议,经理和主管罚款100元。

篇7:公司会议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一)为使公司会议管理制度化,充分体现会议功能,提高会议效果,特制定本规定。

(二)从适应公司的多层次管理角度出发,为了达到能够通过会议有针对性、及时有效、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将公司会议共设为公司管委会会议、总经理办公会议、工作(协调)例会、专题会议和部门工作会及其它几大类别。

第二章公司管委会会议

(一)职权范围

作为公司的最高决策组织机构,其组织全称为“公司经营管理委员 会”。其主要负责研讨制定或解决有关公司大政方针、发展战略和方 向性及有关公司经营管理决策的关键性问题。

(二)组成人员(即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委员)

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工程总监、营销总监、助理总经 理、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必要时公司董事长参加列席)

(三)议事方式

公司管委会原则上定期召开,每季度末召开一次。如遇重大或突发事 件,可由总经理决定召开临时公司管委会会议。

(四)议事规则

1、由总经理决定会议议题。

2、在距召开会议的六日前,由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秘书书面通知全体管委会成员,并同时通知会议的时间、地点、事由。

3、会议由总经理召集和主持,总经理因外出等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职务时,可指定专人代为召集和主持。

1、管委会决议经由出席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通过,方可生效。当赞成票和反对票相等时,由总经理有最后决定权。

篇8:公司视频会议管理办法

随着人们对视频和音频信息的需求愈来愈强烈, 追求远距离的视音频的同步交互成为新的时尚[1]。国网黄山供电公司地处皖南山区, 公司与所辖5个县公司距离比较远, 交通又不方便, 开一次会议耗时耗力, 而目前公司系统业务繁忙, 会议比较多, 随着公司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的建成使用, 若能利用信息高速公路组建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将给公司系统创造出灵活多样的会议方式。

1 公司通信视频会议系统发展概况

公司目前采用的是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利用通信2 M电路统一组建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已实现省公司与市公司之间的电视电话会议应用;虽然该视频会议系统已正式运行使用, 但存在以下问题。

1) 该会议系统采用通信2 M专用线路运行, 不能同时召开多个会议。

2) 该会议系统的每个分会场建设成本高, 需要投入专用的视频硬件设备和通信专用通道, 系统扩展性差。

3) 该会议系统的主会场与分会场之间只能通过视频和音频进行沟通, 不能实现数据共享, 沟通方式单一, 其灵活性、易用性、可靠性和易管理性都不能满足需求。

2 利用公司信息网络组建IP视频会议系统概述

公司信息网络目前已覆盖公司各部门、各单位、所有变电站和5个区县公司, 主干网络都实现千兆光纤环网连接, 所有桌面终端都实现百兆连接;公司系统已实现一人一机, 与会者随时都可以利用个人PC终端参加IP视频会议系统。

2009年5月在公司与县公司广域网的建设中, 公司已利用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络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Virtual Private Network, MPLS/VPN) 技术建立了信息内网、信息外网、调度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共4个VPN通道, 其中的视频会议系统VPN通道就是作为公司今后IP视频会议系统使用。

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由服务器端软件和客户端软件组成[2], 服务器部署在公司信息机房, 并安装服务器端软件, 与会者只需在公司网络内的任意工作站安装客户端软件, 部署一个摄像头和麦克风, 就可以随时参加IP视频会议。

3 IP视频会议系统设计

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即时通信系统, 可以使不同会场的实时现场场景和语音通过互联网互连起来, 同时向与会者提供分享听觉和视觉的空间, 使与会各方实现面对面交谈[3]。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通过对多媒体的音频和视频、文档资料的编辑及工作流这3种协同工具的整合并使之融为一体, 最终使该系统成为一种现代化的、即时通信的计算机协同办公会议系统。系统通过采用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CSCW) 最新的多种协同工具, 集成了分布式计算框架结构和平台模式, 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适用性, 广泛适用于各种大、中型企业。

3.1 系统的架构模型

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智能化处理、协同式合作的架构模型。该架构模型以各种并行式处理算法为计算基础, 利用并行推理及执行技术等先进方法, 使该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在实现同步并行工作的同时也能实现异步并行处理。它可以按照数据驱动方式或其他需求的各类驱动方式, 使部署在各服务器的CPU处理器上的各个子系统之间能够实现通信及同步, 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分布式部署应用中的通信、同步、容错以及控制等各类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整体容量、处理能力以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可以采用动态调整服务器的配置或扩充服务器组的方法来实现这一功能。该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一样, 采用分布式架构的部署方式进行计算和设计,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每台服务器的负担, 提高每台服务器的承载能力, 使系统能够承载大规模的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架构模型如图1所示。

3.2 系统的体系结构

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采用跨网关通信层、可靠传输子层、协同应用层共3层建立系统的体系结构, 从而完成系统数据的传输。

1) 通信层。通信层属于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OSI) 7层的前3层, 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合并, 功能主要是计算并查找最佳路由。系统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网络环境中, 利用跨网关的路由协议, 自动调整最优的穿越算法, 计算出在同一网络或不同网络之间的最佳通信路由, 穿越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等各类网络设备, 最终实现跨网关的数据通信。

2) 传输层。传输层是OSI中的第4层, 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层, 是唯一负责总体的数据传输和数据控制的一层。系统利用网络的重发机制和缓存机制完成高可靠性的群组通信及有序的群组通信。

3) 应用层。应用层是OSI 7层模型的第7层, 应用层直接和应用程序接口并提供常见的应用服务。系统针对各类不同的协同应用提供不同的通信服务。如与会者音频、视频、各类文档资料的传送及应用等。

3.3 系统的支撑环境

为了使IP网络视频会议中的多媒体信号能够真正实现分布式同步交互的实时传输, 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部署了多媒体多点传输、资源管理、连接控制3个功能模块, 作为该系统的支撑环境。

多媒体多点传输模块是用来实现单个媒体数据的传输或多个媒体数据的同步传输;资源管理模块用来监控和分配本地以及全网的各类物理资源, 例如服务器或客户端的缓存大小的管理、摄像头或话筒等多媒体设备的管理、各类不同会议占用网络带宽的分配等;连接控制模块用来实现多点连接或含有多个同步连接的呼叫的建立和拆除。

4 IP视频会议系统关键技术及优势

4.1 身份验证与数据传输的多重加密机制

4.1.1 用户身份验证的加密机制

1) 消息摘要算法第5版 (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5, MD5) 。MD5为计算机安全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散列函数, 用以提供消息的完整性保护。

2) 数据加密算法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 DEA) 。DEA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 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密钥系统, 特别是在保护金融数据的安全中, 最初开发的DEA是嵌入硬件中的。

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为了防止系统的账号被非法窃取和使用, 发生信息泄密等信息安全事件, 确保会议系统能够安全、可靠使用, 采用4次握手 (见图2) 。这种先进、严密的验证机制, 严格确认系统各类用户账号的合法性;这些验证过程都采用不可逆加密算法MD5、DES对系统用户账号的口令进行双层加密传输;系统密码的存储也使用MD5不可逆加密算法进行加密, 确保密码的安全性。因此进入系统的各类用户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 通过验证确认为合法用户后方能进入会议系统。

4.1.2 数据传输中的加密机制

密码学中的高级加密标准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 , 又称Rijndael加密法, 是美国联邦政府采用的一种区块加密标准。

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为了能完全杜绝会议上的各类信息数据在传输、存储过程中被非法窃取, 利用符合最新国际标准的256位AES高强度动态数据加密技术对传输过程中的音频、视频、文档资料等各类数据进行加密、解密 (见图3) , 从而为会议系统用户的数据提供高可靠性的安全保护;同时该系统随机的密钥先经过动态加密后再在网络上进行传输, 从而彻底保证了各类数据的安全, 使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的召开更加安全可靠。

4.2 多种压缩算法的应用

4.2.1 MPEG-4压缩算法的应用

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利用动态图像专家组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MPEG-4视频编码技术, 在很窄的带宽内采用帧重建技术对数据进行压缩和传输, 从而实现用最少的传输数据获取最佳的图像质量效果。

MPEG-4采用基于对象的编码理念, 即在编码时将一幅景物分成若干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联系的视频音频对象, 分别编码后, 再经过复用传输到接收端, 再对不同的对象分别解码, 从而组合成所需要的视频和音频。

4.2.2 H.264压缩算法的应用

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利用H.264视频编解码技术, 在低带宽下提供更低码流、更高分辨率、更加平稳的图像传输, 从而使音频、视频效果更完美。

H.264标准压缩系统由视频编码层 (Video Code Layer, VCL) 和网络提取层 (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 NAL) 2部分组成。VCL中包括VCL编码器与VCL解码器, 主要功能是视频数据压缩编码和解码, 包括运动补偿、变换编码、熵编码等压缩单元。NAL用于为VCL提供与网络无关的统一接口, 负责对视频数据进行封装打包后使其在网络中传送, 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 包括单个字节的包头信息、多个字节的视频数据与组帧、逻辑信道信令、定时信息、序列结束信号等。包头中包含存储标志和类型标志。存储标志用于指示当前数据不属于被参考的帧。类型标志用于指示图像数据的类型。VCL可以传输按当前的网络情况调整的编码参数。

4.3 系统优势

1) 多路混音、多分辨率、多窗口视频的显示。系统采用20路混音的尖端技术, 因此该系统在每个会议中都可以实现20个不同地点的与会者进行同时发言。系统的分辨率有640×480、352×288、320×240、176×144等多种选择。系统的视频显示有全屏、4分屏、9分屏、16分屏、25分屏等多种显示模式;会议主持人如想观看某一与会者在这一时间段的视频, 可以在与会者名单列表中点击该与会者的名单, 就可以观看到该与会者的视频, 甚至可以把该与会者的视频进行任意放大, 直至全屏显示状态。

2) 支持多服务器集联、多种会议同时举行, 会议形式灵活多样。系统通过采用服务器的集联技术实现多台服务器的集联, 进一步提高视频会议的效果。多个会议室同时举行会议时只需要1台服务器。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不同的会议, 会议可以是主持人主持会议的方式, 也可以是讨论或相关问题的培训, 会议室的灵活配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系统采用B/S架构, 带宽及系统资源的占用都很低。系统采用B/S架构, 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客户端通过网页下载客户端安装包, 安装并运行客户端软件就可以登录系统[4]。系统的服务器占用的带宽很低。即每台服务器占用的带宽为该服务器同时支持的各类并发会议的带宽之和;而单个会议的带宽为:视频数×参加会议人数×每路视频带宽。系统对客户端和服务器的配置要求不高, 普通配置就可以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的需求;客户端只需部署一个摄像头和麦克风, 就可以随时参加IP视频会议。

4.4 系统的网络拓扑

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拓扑如图4所示。

5 IP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在公司信息机房部署1台视频会议系统服务器, 目前部署在公司2009年投运的刀片服务器上, 在该服务器上安装部署了20个点的视频会议系统软件, 并利用JBIC光纤卡接入公司主干交换机, 实现服务器与公司局域网的千兆连接。

在公司各单位、各部门、5个区县公司等每个与会客户端通过部署极速防偷窥高清摄象头 (自带麦克风、USB口) , 并安装视频会议系统客户端软件, 实现轻松参加会议。

6 IP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的功能

6.1 全新的会议模式

1) 自由讨论模式。每个与会者都可以申请发言, 只要有空闲的发言麦, 点击“申请发言”就可以直接发言。

2) 集中管理模式。只有通过会议室管理员的允许才能够发言。

6.2 灵活的显示模式

系统的视频显示有全屏、4分屏、9分屏、16分屏、25分屏等多种显示模式, 可以任意进行切换。当参会者较多时, 会议主持人可以设置轮巡的间隔时间和轮巡的窗口数量, 实现参会者视频的轮巡显示;也可通过轮巡显示视频的方式, 节省客户端的带宽。

6.3 便捷的发言、录制及回放功能

系统同时可以有20个不同地点的与会者进行发言, 可以对每个会议的整个过程, 包含音频、视频、屏幕共享和电子文档资料等操作进行录制, 也可以进行会议回放。

6.4 全面的电子文档资料功能

系统单在电子白板上就有30多种不同的操作, 并且所有在电子白板上的任何操作都可以在打开的电子文档中进行, 相互之间不互相影响;在电子白板中系统还提供了缩略图的查看模式;系统还具有强大的文档共享功能, 即任何与会者都可以给其他与会者共享Word, Excel, Power Point, JPG, BMP, TXT等各类文档或多种格式的视频资料。可以进行私聊, 并进行表情或文字的交流。

6.5 可以共享的浏览功能

系统可以共享自己的桌面操作给所有与会者, 实现程序共享或桌面共享;在会议室内可以对各类文件进行分发, 实现文件的共享浏览;可以协同浏览各类网页;可以播放各类的多媒体文件, 所有与会者都可以同步共享观看, 实现多媒体文件的共享浏览;可以协同浏览Word, Excel, Power Point, JPG, BMP, TXT等各类文档或多种格式的视频资料, 实现文件共享浏览。

6.6 会议主持人的管理权限功能

会议主持人可以在开启会议或在会议进行中锁定会议室, 不允许其他无关人员再进入会场;可以让无关与会者立刻离开当前会议室;可以随时查看与会者登录的用户名、密码、IP地址、网卡的MAC地址以及与会者当前的信息流量;可以监控每个参会点的流量, 并控制各会议点的最大流量, 从而更好地管理所有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带宽;可以控制所有与会者视频的界面, 使各与会者的视频界面保持同步;可以在会议中临时授权某一参会者为临时的会议管理员, 该临时的会议管理员可以具有主持人在会议室可以执行会议的所有功能操作[5]。

7 结语

目前, 电力行业也越来越多地采用视频会议系统, 全国很多省份都建立了至各地市的视频会议系统, 但是各地市至县、生产基地或供电公司建立地区视频会议系统的省市不多。通过利用公司自建的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组建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为公司召开各类业务会议提高方便、快捷渠道, 目前该会议系统已在公司系统得到广泛使用, 它将给公司系统创造出灵活多样的会议方式, 同时解决了通信视频会议系统不足之处。特别是将县公司纳入系统, 节约了会议成本, 提高了办公效率。

参考文献

[1]苏建华.浅谈视频通讯技术在煤矿企业的应用实现[J].信息通信, 2012, 109 (1) :153.

[2]尤凤英, 王捐.视频会议系统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J].办公自动化, 2007, 109 (12) :31–32.

[3]张新景.视频会议系统在防汛调度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09 (6) :86–87.

[4]毛志勇.基于CSCW和多层体系结构的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7.

篇9:公司视频会议管理办法

【关键词】高清视频会议系统;H.323协议;H.264SVC

【中图分类号】TN94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078—01

1、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经历了模拟视频会议和数字视频会议两个阶段。模拟视频会议是早期的视频会议,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了这种通信业务。当时传送的是黑白图像,并且限于在两个地点之间举行会议,尽管如此,视频会议还是要占用很宽的频带,费用很高,因此这种视频会议没有得到发展。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数字视频会议系统,是在数字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中研制出来了,它占用的频带比较窄,图像质量也比较好,因此很快就取代了模拟视频会议系统。1988年到1992年期间,ITU(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在各国视频会议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国际视频会议的统一协议(H.200系列协议),规定了统一的视频输出输入协议、编码压缩算法的协议、误码校正的协议以及一些列网上通信模式交换协议等。视频会议系统发展到今天,技术体系主要要四种:H.320、H.321、H.322、H323、H.324。

目前运用到生产实际中视频会议系统分为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和硬件视频会议系统。软件视频会议系统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视频技术的发展,逐步克服了视频质量不高、语音同步存在延迟、安装设置困难等技术难题,近年来持续走热。与纯软件的视频会议系统相比,基于硬件的视频会议系统投入较大,建设复杂,灵活性不够,但对于用户来说,如果视频会议的高品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的话,硬件视频会议系统是不二选择。

2、UT Starcom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技术简介及在企业中应用实例

UT Starcom是专门从事现在通信领域前沿技术和产品的研究、生产、开发和销售公司,1995年在美国硅谷成立。UT Starcom旗下的视频会议系统是基于H.323协议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采用H.264SVC数字视频编码技术,拥有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完善的硬件功能。

2.1 视频会议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功能

管道储运公司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硬件部分有Portal、Gateway、Router、Replay、Meeting五部分组成。

Portal的作用是基于Web环境,使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来管理会议。Portal具有简单和直观的特点,任何经过授权的与会者都可以轻松地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发起、参与、管理会议。使用者只需要在操作端(个人电脑等)安装Desktop客户端软件或者通过Meeting会议终端进行访问。

Gateway部署在办公局域网内,与Router在同一个LAN内。UTStarcom高清视频会议系统针对普通IP网络设计,所有的编码和解码仅限在终端进行,因此网络本身只需要完成视频数据包路由任务。智能Router能够保证以最佳效率完成分组交换,既不会降低视频的质量也不会显著增加延迟,而且能够在提供网络错误修复的同时,向每个终端传送与速率相匹配的视频流——这是在任何地方利用公共互联网和无线网络顺利进行视频通信的关键。

Replay录播服务器是UT Starcom视频会议系统的硬件组成部分,用于记录、回放、网上直播电话会议。它通过运行定制软件把会议内容保存为flv格式的文件。Replay产品硬件为1U服务器:包含2个Intel E5620CPU和2T存储器。

2.2 高清视频会议的组织和管理

所有高清系统内合法用户(会议发起者:包括总部或系统内任意会议点)必须通过IP网络登录至门户服务器,每个合法用户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会议室,既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管理员发起会议,也可以通过会议呼叫功能邀请在线用户参与专属会议室的会议。会议管理员可以通过WEB网页管理会议,主要包括管理与会者的连接和断开,音频上传或静音,视频信号的开启和禁用,同时可切换分屏模式,UT Starcom系统支持1-9分屏任意设置。如经由管道储运公司汇接的高清视频会议开启时,会议管理员登陆门户服务器,各分会场则需开启视频终端,调整好会议室音响、镜头、灯光等,由视频会议管理员进行视频会议的管理工作。

该系统支持会议进行时各个会议点共享演示各类Office文档(PPT、Word、Excel)、应用程序以及音、视频素材。

软终端的应用是此会议系统的一个亮点,此种会议形式使任何人在任意地点(前提是网络畅通)可以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参与会议,真正做到了沟通无限。

出于信息共享和存档的需求,本系统配置的录播服务器内置2T的硬盘,可以录制2500h不间断高清视频,视频格式为flv。可以通过网页以流媒体的方式播放并提供加密下载。

3、结束语

目前视频会议逐步向着多网协作,高清化的方向发展。基于WEB技术的PPMEET网页版高清视频会议,大大降低了高清视频会议的门槛。它与几乎所有的浏览器兼容,无需额外下载安装任何插件,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同时,由于采用的是领先的云计算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UT Starcom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在管道储运公司投用后,任何授权用户都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参加总部或公司召开的会议,只需普通的电脑终端或者智能手机,无需其他附加设备和繁琐的操作,大大提高会议组织的灵活性、实时性和便捷性,节省了企业资源,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

参考文献

[1]吴萍.基于H.323协议的视频会议终端的研究与实[D].湘潭大学.2005

上一篇:健康教育汇报下一篇:武警部队个人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