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生的诗歌欣赏

2024-06-12

谈人生的诗歌欣赏(精选8篇)

篇1:谈人生的诗歌欣赏

《浅谈人生》七星叟

人生常被泛空谈

理解人生也不难

落草人生由此始

生存活动命求安

注:诗不长,注太长。有耐心的人才能看下去。拙诗做个引子。我也想凑个趣,浅薄的谈一点人生。

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很喜欢谈人生,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有丰富阅历,有高深人文修养的也很乐于谈人生。他们谈的都很宽泛高尖。文章太长老叟愚钝一时半会也弄不明白,也就没耐心烦看下去。

我对人生理解是很简单的。我认为人生有三个层次。

第一:你得是人,你得生出来。生命开始,就有了人生。这是最简单、直观的理解。

第二:出生来后得活下来,活就是生存。生存就要有生存条件,人由于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不同,条件是也不同的。我们农村屯,有一个疯丫头(本科生)和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生了一个男孩。这孩子很可怜,疯丫头没有经济来源,和一个在供销早已退休的老父亲相依为命。微薄的钱养活着三人。老父亲双眼几乎近失明,不能帮她照顾孩子。她自己疯疯癫癫也不知道照顾孩子。邻居看着可怜,有时会帮助照看点。

生存条件不同,对人生理解就会不同。偏远山区,赤脚拾柴提水,跑几十里山路求学的孩子。能和城里,吃啥啥腻,坐在沙发上,玩电脑看电视的孩子比吗?

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品着茗茶的人。和在工地顶烈日瀑暴雨的钢筋工,对人生理解能一样吗?

领着退休金,摇着小扇在树荫下牵猫遛狗的人。和翻垃圾箱的人(也有路过的居民)。又都怎么理解人生的呢?

贫苦穷人,得了癌症、心梗,躺在医院病床上因无钱放弃医疗。总统里根就可以活到90多。这就是不同的人生。

第三层:就是为求得生存条件的所做的活动都是人生。为此有人违法乱纪,这是危险的,是终生惶惶不安的。有人通过刻苦学习,奋勇拼搏,正当从业。改善生存条件,是合法安稳的。

我认为:人生就是,人生下来,为生存而进行的种种活动。是真实的、迫切的。求工者,每天起来就得想,今天的饭在那里。绝不像富裕人心中,虚无缥缈、浪漫温情、风花雪月、人生苦短的人生。生存活动不同,人生炯囧。欧洲难民的人生之路在哪里?

篇2:谈人生的诗歌欣赏

暮发朝年,没落了谁。相思泪,在续流,帘外风依旧,耳边的梵音在吟唱,酒绿下的.凡尘在复往昔的繁华,人间沧桑几多愁,此生又有何人懂?

---题记

人生在世聚散无常,今朝执手似相对,他日也就泛江舟,每个人都是彼此的过客,有些短如梦影,久长恍如秋。最后的结局,也不过是东南西北。世间多繁华, 只奈终有头,香馨散尽,化为埃。

愁心几多悲,更似声声弦,似梦似水,惊碎何人心?岁月的尘浮,是夕下的过往云烟,忆中的笑语,不过是昙花一现,弹指流年,于世得何物,于社明何理?

人生苦短,曾有许太多的无奈,乃为了生存,迫不得已。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于寥寥孤风中修行。花草亦此,人又何如。所谓花落花开,轮回有序,现在虽无奈,但下辈子或许可以享受。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万物不变的规律皆于此。殇,痛,哀,悲,笑,甜,构之这个世界。

篇3:谈人生的诗歌欣赏

唐大历五年 (770年) 4月8日, 湖南兵马使臧某杀死潭州 (长沙) 刺史兼湖南都团练观察史崔贯鹳, 据潭州为乱。杜甫这时正流寓潭州, 和无数百姓一起逃难, 从城里逃回自己的船上后, 便直奔衡州。这首诗就是写潭州至衡州途中所见情境。诗篇通过描写一匹从战乱中仓皇逃逸的白马, 寄寓对死难将士的深沉哀悼和对乱臣贼子的无限愤慨。“丧乱死多门”, 言简意丰, 含蓄深厚, 语句沉痛。仇注:“丧乱一语, 极惨!或死于寇贼, 或死于官兵, 或死于赋役, 或死于饥馁, 或死于奔窜流离, 或死于寒暑暴露。惟身历忧患, 始知其情状。”结句“呜呼泪如霰”, “卒章显志”, 正是诗人“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的表现。杜甫诗歌字字句句渗透着这样一种爱国热诚, 不管自己生活怎样艰苦, 也不管漂泊到什么地方, 他总是关注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769年秋, 杜甫在潭州遇到天宝年间的故交裴虬, 裴虬将去道州任刺史。杜甫送行时殷殷劝勉:“上请减甲兵, 下请安井田” (《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 。其实, 此时的杜甫生活困顿到了极点:在湘江边搭起一间极为简陋的房子, 名为“江阁”, 在周围种一些草药蔬菜, 并在渔市上摆设药摊, 出售药材, 以维持起码的生活。自顾不暇, 却仍然时刻以苍生为念。即使是对自然现象, 比方对“雨”的态度, 也不忘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定臧否”、“别善恶”。大雨滂沱, 屋漏不止, 他竟喜不自胜:“敢辞茅苇漏, 已喜禾黍高” (《大雨》) 。倘若久雨成灾, 殃及庄稼, 他完全是另一种态度:“吁嗟乎苍生, 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 畴能补天漏” (《九日寄岑参》) 。这就是诗人杜甫的“性情”和“气骨”。这种“性情”、“气骨”甚至在流连山河美景时, 也会迸放出耀眼的火花:“秦城楼阁烟花里, 汉主山河锦绣中” (《清明》) ;“一重一掩吾肺腑, 山鸟山花吾友于”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云白山青万余里, 愁看直北是长安” (《小寒食舟中作》) , 爱国之情, 溢于言表。叶燮这样评论杜诗:“杜甫之诗, 随举其一篇与其一句, 无处不可见其忧国爱君, 悯时伤乱” (《原诗》外篇上) 。可以说, 杜甫每一首诗, 特别是流寓湖南长沙的诗歌中, 几乎都屹立着一位忧国忧民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即诗人的自我形象) , 鲜明地展示着诗人的“性情”和“气骨”, 显示出诗人独有的审美气质。而这种特有的“性情”、“气骨”的载体, 是作为文学第一要素的语言。由于这些语言文字运用的准确自然, 恰到好处, 因而把“性情”“气骨”表现得出神入化, 致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往往“但见性情气骨”而“不见语言文字”。那么, 杜甫诗的这种审美特质是怎样形成的?

一、“缘事而发”的创作原则

刘勰总结了《诗经》和《汉赋》创作上的成败得失, 归纳为两种情况:“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并且指出:“为情者要约而写真, 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文心雕龙·情采》) 。杜甫正是继承了《诗经》、《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 创立了“即事名篇, 无复依傍”的新乐府, 以时事入诗, 以“行”诗写时事, 强化了诗歌反映现实的直接性、及时性, 所以他的诗歌, 都是有感而发, 是真情实感的自然宣泄, 是“为情而造文”。这种创作原则, 在流寓长沙的诗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长沙是诗人生命旅程中的最后一个驿站, 是他人生悲剧的“高潮”和“尾声”。他流泄在诗篇里的衷情悲慨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来得更为深沉而真切。如大历五年逃臧某之乱中写的《逃难》:“五十白头翁, 南北逃世难。疏布缠枯骨, 奔走苦不暖。已衰病方入, 四海一涂炭。乾坤万里内, 莫见容身畔。妻孥复随我, 回首共悲叹。故国莽丘墟, 邻里各分散。归路从此迷, 涕尽湘江岸!”这是一幅多么伤心惨目的离乱图。“乾坤万里内, 莫见容身畔。”即所谓“人寰难容身”, 以乾坤之大, 竟找不到一处安身之地, 极写世乱, 也表明诗人不为当道所容。“已衰病方入, 四海一涂炭”, 自己虽然贫病交加, 但仍然系念着黎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具有“民胞物与”的至仁至爱之心, 这正是杜甫“性情”、“气骨”中最可宝贵之处。

“为人重晚节, 行文看结穴” (林纾《春觉斋论文》) , “结穴”是作品的“凝光点”, 是一篇之中精神命脉之所在。《杜诗镜铨》说杜诗“结有远神”。因此, 杜甫由“民胞物与”而升华的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 在诗篇的结尾处往往“画龙点睛”, 把他忧国爱民的思想, 蘸着热泪凝成结句, 使诗人的思想得到集中而强烈的表现。这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是一脉相承的。《宿花石戍》的结句是:“谁能叩君门, 下令减征赋”, 诗歌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一千余年前湘潭人民在战乱中的惨状, 诗人自己也与无数难民一样流离飘零, 却仍然在呐喊着“谁能叩君门 (指官府之门) , 下令减征赋”。杜甫始终坚持“邦以民为本”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的观点, 就是在他的绝笔之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呈奉湖南亲友》中, 杜甫也仍然念念不忘尚在流血的黎民百姓:“血战流依旧, 军声动至今。”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襟怀和高尚的思想!追根溯源, 杜甫的思想基础乃是传统儒家“仁能爱民”的“民本”思想。战乱的时代, 使他直接置身于黎民百姓的现实生活之中, 有机会接触、了解人民的疾苦, 与下层人民有相同的苦难、忧虑、欢乐、希冀。这种现实生活促使他的“仁能爱民”思想日益迸发出璀璨的光芒。最能体现诗人这种思想的作品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这篇作品的结尾, 杜甫饱含激情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句句有泪, 字字是血, 见心见性, 这是杜甫同情人民疾苦、关心人民生活思想的集中表现, 杜甫这种“宁苦身以利人”的炽烈的忧国爱民情怀和迫切要求变革现实的愿望, 千百年来一直扣响读者的心弦。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 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因为他们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诗人正是通过自己的歌唱, 抒人民之情, 吐时代之声, 这正是作为伟大诗人的杜甫留给后世的光辉的文学传统, 也是构成杜甫诗歌审美特质的根本所在。

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

杜甫是一位具有清醒的语言意识且极为严肃严格的修辞家。他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用他自己的话说,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新诗改罢自长吟”, “毫发无遗憾”, 这些都说明他在语言运用上所下的功夫, 表明他在诗歌创作中的创作态度, 也反映出他的审美思想, 决定着他的诗歌创作的审美特质。这样锤炼出来的语言, 精工、凝练, 言简意丰, 能更有力地表现和凸显作者的“性情”、“气骨”。例如, 大历五年在长沙所作的《小寒食舟中作》的颈联:“娟娟戏蝶过闲幔, 片片轻鸥下急湍。”这一联描绘了舟中江上的景物, 第一句“娟娟戏蝶”写舟中近景, 故曰“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 故曰“下急湍”;这两句承上, 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所见。“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 布幔闲卷, 舟中寂寥, 所以蝴蝶翩跹, 穿空而过。“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 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 远远离去。画面的主角是“蝶”和“鸥”。蝶, 色彩鲜艳、动作轻盈, 以“娟娟”形容恰到好处, 因“娟娟”表示“美好貌”;“轻鸥下急湍”, 有迅疾如飞之感, 所以在“轻鸥”前冠以“片片”, 与飞驰气势相得益彰。如此闲适的景致, 粗看, 似乎感觉与结句“愁看直北是长安”中的“愁”字有悖;细品, 方能体味到此联实是含蓄蕴藉, 别具匠心。因为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 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 所谓“以乐境写哀境, 以哀境写乐境, 倍增其哀乐” (《船山遗书》) , 显示出鲜明的艺术辩证法, 也由此向尾联作了十分自然的过渡。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朱翰语云:“蝶鸥自在, 而云山空望, 所以对景生愁”, 也是看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可见, 杜甫的锤字炼句, 决不是孤立地对一字一句进行斟酌推敲, 而是像条条血管都流向心脏一样, 字字句句都向作品的题旨、情调、意境等整体构思汇聚。这样运笔, 就使得诗作的语言更扎实、浑厚, 简练有力, 从而更充分地显示出作品的“性情”、“气骨”。

黑格尔说:“诗是心灵创造的新世界。”人们欣赏诗歌, 不是单纯去了解客观事物, 而是希望从中体验到某种感觉、某种情绪、某种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领悟以及某种值得咀嚼的联想。杜诗的语言正符合这一审美机制。在《逃难》诗中杜甫发出这样的浩叹:“乾坤万里内, 莫见容身畔。”“乾坤万里, 难容一身”, 这种巨大的反差, 显然不合事理, 然而它却符合“心理”, 即符合诗人特定的心理感受。这正好准确传神地表现了杜甫在战乱时期颠沛流离、走投无路中所产生的极度的抑郁和愤懑。雪莱说:“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诗句正是通过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段, 真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披文入情”, “乾坤万里内, 莫见容身畔”, 抒发的不仅是自我之情, 也有家国之恨。因为接下来的句子是:“故国莽丘墟, 邻里各分散。归路从此迷, 涕尽湘江岸!”他是为“故国”, 为“邻里”, 为苍生而一洒伤心泪!诗人在大历四年 (768) 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的《发潭州》, 描写启程时的情境:“岸花飞送客, 樯燕语留人。”岸上风吹落花, 樯桅春燕作语, 这本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 但诗人以我观物, 把落花、樯燕拟人化, 托物寓意, 感觉落花在送行, 春燕似挽留;时局的动荡、诗人的寂寥、世情的淡薄, 蕴含在飞花燕语中, 情景妙合, 表现出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 在他晚年创作的诗歌系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苦心锤炼、雕琢, 以其无论穷达都敢于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的情怀和极为细致敏锐的现实感受力, 借助恰切的修辞手段, 吟哦咏叹中, 激荡出杜甫式的“性情”、“气骨”。

三、语言朴素晓畅

诚然, 在创作态度上, 在追求诗歌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上, 杜甫的确孜孜以求, 力争做到“毫发无遗憾”。黄庭坚称他的诗为“无一字无来处”, 这一看法虽然不免有些迂执, 不过, 在一字一句上, 确实可以看出诗人的锤炼之功。但这并不意味着杜甫追求语言的深奥奇谲、冷僻怪诞, 相反, 他是非常注意行文的朴素晓畅的。在《戏为六绝句》中说“恐与齐梁作后尘”, 就是诗人自己防止诗歌语言堕入“靡丽浮华”的自警。

杜甫诗歌语言的朴素主要表现在屡用口语俗字方面。宋人黄彻曰:“数物以‘个’, 谓食为‘喫’, 甚近鄙俗, 独杜屡用:‘峡口惊猿闻一个’、‘两个黄鹂鸣翠柳’、‘却绕井栏添个个’” (《溪诗话》卷七) 。宋人孙奕亦曰:“子美善以方言里谚点化入诗句中, 词人墨客口不绝谈” (《履斋示儿编》卷一○) 。如:“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之六) ;“爷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兵车行》) 。用语自然, 通俗如口语, 又极富表现力。在他人生最后岁月创作的诗歌中, 依然保持了这一特点。请看下面几首诗, 《逃难》:“五十白头翁, 南北逃世难”;《发潭州》:“夜醉长沙酒, 晓行湘水春”;《宿花石戌》:“午辞空灵岭, 夕得花石戍”;《岁晏行》:“去年米贵缺军粮, 今年米贱大伤农”……句句诗行, 清新晓畅, 明白如话, 以它“天然去雕饰”的艺术魅力, 吸引读者进入诗人所营造的审美意境。特别是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江南逢李龟年》, 更是朴素感人:“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 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 然用语却极平淡、浅近、素朴。仅仅二十八个字, 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 到落花江南的重“逢”, “闻”、“逢”之间, 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是“开元盛世”的真实写照;江南暮春、落花如雨则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衰败不堪的艺术写真;“落花时节又逢君”, 黯然而收, 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 痛定思痛的悲哀。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 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 “世运之治乱, 华年之盛衰, 彼此之凄凉流落, 俱在其中” (孙洙评) , 使人感到诗篇中字字蕴含着“民生多艰”、国运衰颓的慨叹, 句句浸透了诗人身世落寞、黯然神伤的泪痕。清代黄生《杜诗说》评论:“今昔盛衰之感, 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 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 (王昌龄) 、供奉 (李白) 操笔, 亦无以过。”短小的体裁, 明白浅切的语句, 诗人却能举重若轻, 浑然无迹, 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抒写出丰富的人生体验。

四、善用“白描”手法

白描是中国国画传统的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线条勾描, 而不着颜色, 不作任何渲染铺陈。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 是指用简练的笔墨, 不加任何修饰和烘托, 直接描画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描写技巧。这也是中国文学作品的传统描写技巧之一。杜甫长沙诗歌的创作中, 绘景、叙事, 状物、写人, 都经常会有精妙的白描闪现。比如, “春岸桃花水, 云帆枫树林” (《南征》) , 十个字四个意象, 把湘江两岸和春天的景色描绘得绚丽迷人;“水耕先浸草, 春火更烧山” (《铜官渚守风》) , 寥寥十字, 留下了潭州 (长沙) 先民生存耕作的状况;“水阔苍梧野, 天高白帝秋”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 水阔天高, 空旷渺远, 透出举目非故乡之感;“暂语船樯还起去, 穿花落水益沾巾” (《燕子来舟中作》) , 燕子娓娓絮语于船樯, 穿花掠水, 迟迟不肯离去, 诗人见此情状, 倍觉伤神, 开始感悟到:人事冷漠, 唯动物有情。“白马东北来, 空鞍贯双箭” (《白马》) , “空鞍”暗示马的主人已于战乱中丧生。这是诗的起句, 开门见山, 破空而来, 营造出一种悲壮氛围, 它与结句“呜呼泪如霰”一呼一应, 神完气足地宣泄了杜甫感时伤怀的爱国情怀。“岁云暮矣多北风, 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 莫徭射雁鸣桑弓” (《岁晏行》) 。开头四句就把一个冰天雪地的潇湘与百姓正在为生计而打鱼捕鸟的景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白描最为动人的应为杜甫死那一年或之前一年, 漂泊长沙时所作《楼上》 (五律) 的首联:“天地空搔首, 频抽白玉簪。”苍茫天地间, 一个贫病流离、满腔热血的老者, 像电影中的蒙太奇, 凸现于读者面前的只是一个频频抽动白玉簪挠头的动作, 这一细节, 把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内心、倍受煎熬的苦痛揭示得十分真切、深刻!黄生说:“天地二字之下, 却押一极细之事, 读之失笑。然作者始吟出口, 必定失声痛哭也。天地二字已奇, 更奇在空搔首之下, 仍接次句五字, 其词愈缓, 其意愈悲矣。”可谓知音。这个白描手法雕塑出来的“空搔首”的悲剧性的造型十分动人, 千载而下, 读之犹令人不得不“感叹亦歔欷”!杜甫的“性情”“气骨”由此也得到了鲜明和强烈的表现。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一般人无法想象和承受的政治挫折、贫穷、饥饿、疾病、逃亡, 这些苦难与坎坷, 铸就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仁者情怀, 造就了那一篇篇超越时空的动人诗篇, 特别是他人生最后岁月创作的诗歌, 以情感生命的起伏为起伏, 极力追摹生命的节奏, “性情”、“气骨”这些生命要素, 赋予了杜甫长沙诗特殊的审美意蕴。由于诗人情感力度的强大, 人格魅力的动人, 写景叙事的白描, 更兼遣词造句的质朴, 使读者在欣赏时这些诗歌时便自然“但见性情气骨”, “不见语言文字”, 由此也构成了杜甫暮年诗歌的审美特质。

参考文献

[1].肖涤非.杜甫研究[J].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2].阮堂明.杜甫研究学刊[J].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3].肖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篇4:欣赏人生的暮色

面对人生暮年的来临,能拥有一种欣赏生活、乐观从容的心态,实在难能可贵。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不少老年人从岗位上退下来后,心情乱糟糟的,或自叹老矣,对生活失去兴趣与追求,似乎只能用无可奈何的心情等待“夕阳”下山。

其实,真正使人老去的不是年岁的增大,而是希望的减少。希望少了,生命的动力就少了,欢乐也自然少了。著名作家蒋子龙退林后说,老年人的幸福和快乐比一般人要多,最突出的感觉是心里空间欠了,空间一大精神就舒展,更容易与人相处,与生活相容。空间是一种境界,许多不切合实际的渴望没有了,争名夺利的念头也没有了,如同返璞归真一般,只求在平凡的人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美好。

不久前,我国的几名老年游客在法国参观一个花园。这个花园实在太荚丽了,小路洁净,青草吐绿,花儿娇艳,空气新鲜。导游介绍说,这一切归功于一位老年花匠。一名丹麦游客十分欣赏这位花匠的工作,决定高薪聘请他到国外去发展。可是,这位老年花匠却说,我在自己的国家生活得《良好,我很爱我的工作,我不想离开这里。这位令人钦放的老人就是法国前总统密特朗。

一位曾经权倾一时的总统,退职后乐此不疲地修理花园,不但不失落,反以老花匠自称,热爱自己平凡的工作,干得一丝不苟,这真让我们一些退休后困惑、失落、唉声叹气的人汗颜。

篇5:感悟人生的美文欣赏:感悟人生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花,毕竟,我所见过或是所喜欢的花并不是很多,并不是我不喜欢花,而是因为我能够接触并喜欢花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多。但是,不管怎么说,在我看来鲜花一定是美丽的,只要是绽放美丽、展现精彩的生命都是美丽的,都是值得欣赏与赞美的。每一朵花的盛开,都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等待与孕育,每一朵花的盛开,定然都有花期的限定。就凭这份等待与孕育,就凭这份对美丽的追求与向往,任何一种花都应该得到尊重与欣赏。

于是我就在想:不管是什么花,不管它惊艳与否,怒放的时候总是那么灿烂,总是那么娇艳,总是那么的彻底,总是那么的自信。不管花期是长还是短,只要绽放过,就算是没有一个人驻足观赏,它也是那么真真切切地呈现过,这就够了。一年又一年的等待,一年又一年的孕育与凋零,一年又一年的繁华亦或落寞,不为别的,只为生命的繁衍与执着。蜂围蝶阵行人驻足,这是一种状态,寂寞孤独无人问津,也是一种状态。

篇6:人生的路上诗歌

让世界给我留下一个地位,

留下一个印象。

让我探索更多的生活百态,

感受更多生命的精彩,

让我发现更多秘密,

篇7:人生如此的诗歌

我从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从来都口无遮拦的向至亲的人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信任,依赖,是一种不可代替的安全感,可我渐渐发现,这慢慢变成是我自己的一厢情愿,你的坦白更多的,并不被他人所接受,你口无遮拦的讲述竟会招来他们异样的眼光。我逐渐怀疑,我是对亲情这两个字的理解错误,还是说我从一开始的态度就出现误解。

当我毫无保留的依赖,信任,一次次被重伤时,我才慢慢清醒,是我对亲情寄托了太多的东西,我以为我所想,他们会明白,会体谅。我以为的错误性格是上的缺陷他们会包容,能理解。我总是把亲情太过完美化,逐渐忘记,亲情,说到底,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而已,它根本看不见摸不着,只是种抽象的关系罢了,而亲人,到底也是人,而并非是宽容包容理解的化身,当我认清这一切后,我发现,当我还未清醒时,我是幸福的,我拥有值得信赖的亲情,让我快乐的友情,观望美好的爱情。而清醒是,有些悲凉的的觉得。

人生,不过如此

作者牛飞天上的文集

遗失在深秋

冬夜的幕色里 我开始了爱你

明媚的阳光下 我在思念着你

剩下的烈日中 我依稀见到你

我很怕

在某个落叶凋零的深秋

看清了你在为她哭泣

我不记得是哪日

你曾说的那些话

我只晓得

一切一切全都

全都是假的

幕色依旧在继续 我也依然爱你

明媚阳光在照耀 我还在想着你

烈日当空在悬挂 我想无法见你

实事是

我们结束在落叶归根

你和她相依偎好幸福

我知道那天清晨

你对她说三个字

你十分地确定

你和她的一切

都是新晨曦

你——现在萎缩在我的垃圾桶里

现在你——不再是回忆而是迷惘的过去

我对你的爱全都遗失在那个落叶飘散的深秋

遗失在深秋

就这样简简单单

这一生最美好的事就是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然而就是因为这却成我卑微的回忆,脸上的笑容好勉强。

相遇:

那一天那一秒,我们在某个地方相遇了,

只是开始,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

只是简简单单的擦肩而过。

相识:

那一份那一秒,我们相互认识,眼睛里充满了期待认识彼此的那一种一种感觉

那是简简单单,只是朋友,普通在普通不过的朋友

甚至谈不上蓝颜知己。

相知:

你知道了我的名字,留在心里,挂在了嘴上。

我知道了你的名字,挂在嘴上,留在了心里。

就这样简简单单,

相爱:

不知不觉,你爱上了我,你说是一见钟情。

不知不觉,我爱上了你,我说是日久生情。

就这样简简单单。

有谁 会知道,有一天

习惯了你剥柚子给我吃,好甜,好幸福,我以为会一直走下去。

习惯了你煮方便面给我吃,好咸,好幸福,我以为会一直走下去。

习惯了你给我擦眼上的睫毛膏,好涩,好幸福,我以为会一直走下去。

习惯了你蹲下身子给我系鞋带,好哭,好幸福,我以为会一直走下去。

习惯了你牵着我的手,过马路,好快乐,好幸福,我以为会一直走下去。

就这么简简单单

有谁会知道,有一天

在只属于我们两个的地方,你打电话给她,说着我没有听过的话。

有谁会知道,有一天

在只属于我们两个的地方,我们因为她吵架,你为她找理由辩护。

有谁会知道,有一天

在只属于我们两个的地方,为了你的喜欢,我学会了改变,你为了她的喜欢,改变了自己。

有谁会知道,有一天

在只属于我们两个的地方,你为我戴上了戒指,她却为你穿上了婚纱、

你在那边,准备着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婚礼,你的爱人将要成为你的新娘,

你在那边,面对你的爱人笑得那么的灿烂,你的爱人面对你,将要涌入你的怀抱。

我在这边,只靠着回忆,靠着想念,靠着一厢情愿的爱,为你祝福。

我在这边,痛苦着,心疼着,哭泣着,你却把手伸向了她,

对未来,我憧憬,我向往,我激情,

对过去,我回忆,我忘记,我流逝。

对你,我放不下,忘不了,

对时间,我无奈,我叹息,

你的世界,我进不去,你的未来,我不能参与,你的过去,只会成为我唯一可以想念的回忆。

千年之叹!恋上水的眼眸…不愿回头!只爱你的温柔…

当夜色不可抗拒的降临…人们渐渐地打开了彩色的灯光,然后…像蛇出洞一样,一只一只地、缓缓地走出来了…红晕的天空依旧迷茫!银河璀璨!星辰深邃!街道闪烁的霓虹灯…他们的双眼闪烁着狡猾与算计!映衬着丑陋的嘴脸、他们的恶心…足以让人作噩梦!也许黑夜…给予了他们最好的外衣,劲爆 激情的音乐成了恶魔的号角…听到号角的人渐渐靠近!这是一个群魔乱舞的时刻!人脱下外表的人竟是如此的不堪?逐渐伸出獠牙的人们!如此邪恶?让人不寒而栗…一只仿佛被天堂遗弃、堕落到凡间的天使,缓缓走在路边…她的孤独、纯洁的气息!散发着冰冷圣洁的气质!那距人于千里之外的气质散发着遗世独立的高贵!不染红尘 冷若冰霜的脸庞…紫色的双眸!三千白发披肩…好像一支傲立雪中的梅花!仿佛不存在于这片空间!又像与周围这肮脏的世界隔离 甚远…飘渺~不容亵渎!她马上引起人们纷纷侧目!人们停止了正在进行的事!疯狂的音乐也戛然而止…人们像是只被人操控的傀儡…机械 麻木的走着…很诡异地安静!气氛十分压抑!每个人的表情都是一样的呆滞,双眼无神的望着她…缓慢的靠近…形成了一个怪异的圆圈…却没人敢上前一步!她表情没有一丝变化!均匀的走着…那些人们却感到一股寒意降临,胸口莫名地不舒服!仿佛遇到天敌一样!极为痛苦…又仿佛勾起了他心中最原始的道德 良心 纯洁!他感觉心如刀割!不敢与她对视…那是怎样一对眸子…纯洁、沧桑、冰冷!仿佛被看穿,没有一丝秘密!她轻轻一瞥便继续走向前面…而他打了个激灵!发现自己全身湿透了!窗户被寒风吹的吱吱响!房间里还有悉悉嗦嗦的老鼠活动的声音…难闻的气味传来…原来只是个梦…怎么又作这个梦了?一个梦而已,为何总想起她!!!一切现实的降临 措手不急…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窗外的月亮还是一样的圆…

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宠物集中营》的书。

这本书是杨红樱阿姨写的。马小跳、毛超、张达、唐飞、麦冬娜姐姐、裴帆哥哥……这些人物构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这本书主要讲: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小跳认识了麦怎么着娜姐和她的西施狗丑八怪。马小跳软磨硬缠,硬是说服麦冬娜姐送走患眼病的小狗去宠物医院看病。在医院里,他们遇到了可怕的斗牛狗,受伤的博美狗……后来,麦冬娜姐姐居然给小狗们设计服装,后来,不幸发生了……

瞧,马小跳多有爱心哪!

记得有一次,我家来了个串门的“朋友”---一只受了伤的小白猫。我从买来碘酒、砂布和药棉,为它清理了伤口,并帮它包扎,还留它在家住了几天,没想到它的伤在我家养好了它就赖在我家里不愿走了。我为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莉咪”。

原来,有爱心真的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我不要只有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晒晒太阳,聊聊愿望。

放下手里的工作,忘掉平日里的`烦恼,邀上朋友,放逐自己的心灵。踏上乡间小路,迎面而来是夹杂着清新泥土芬芳的微风。和煦的阳光洒得满地皆是,照得小蜜蜂耐不住寂寞,“嗡嗡~”地四处凑热闹。脚下的草地,远处的山林,在这冬日的阳光下显得分外青绿。不曾想时日,准会误以为是春天的来临。和朋友一路走一路聊,最多提及的便是这般值得珍惜的阳光,这般值得拥有的闲情雅致,这般值得珍惜的岁月!

我有一个梦想,驭马驰骋,尽享大漠风光。

每当夕阳的余晖染红半边天空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以,我总是时常憧憬着终有一日我会跨上大马,头戴牛仔帽,手里扬鞭,疾驰在这无边无垠的大漠里,留在身后的是一声声嘶哑的马鸣。一路追逐,一路迷惘。不必考虑怎么死去,我只想着需要如何活着。在下一个客栈,我便可以歇歇脚,喝杯茶,然后听着沙漠女神的吟唱静静地睡去。梦里,我仍然驭马驰骋,与风沙为伴,奔向一个似乎不存在的尽头……

我有一个梦想,与勇者为伍,在大海中徜徉。

恋人说,大海是浪漫的,潮汐和海鸥可以铭记他们的誓言;水手说,大海是激情的,风暴和巨浪造就了他们勇敢地心灵;老人说,大海是神秘的,你可能邂逅传说中的美人鱼,也可能遇上凶残的海怪。而我,从未曾真正见过大海,只是对它的浩瀚缥缈充满了无限的敬畏。若是有那么一天,我愿拿出男人的勇气,扬帆起航,与勇敢的水手一起,唱着我们的歌,喝着朗姆酒,述说一生的传奇。只是希望,海湾边有一个孤单的身影一直在守望,那——便是我唯一的牵挂!

我有一个梦想,无关现实!

永乐碑

卷珠帘 请酒入杯

对红阁 窗前羌笛吹

城郊古庄 村江洗花蕊

夕阳斜 小桥怨了谁

楹联颓 揭去旧岁

永乐词 一字一愿堆

百字成章 笔止品余味

烛光歇 朝霞叩门扉

东风惊乱了春水雨飞

西岭雪 仍恋着山巍

泥融燕归 八千里山水

等结尾 覆上谁的泪

往事尘 只叹光阴难追

谁的悔 凄美了离悲

来者可追 已往无所谓

描辰辉 无关是与非

我为你拓成一曲永乐碑

花自飘零的绝艳有水陪

月满西楼烦扰古筝弹出你的美

为你拓成一曲永乐碑

二十四桥的红药长依偎

香火经纶祈祷一愿永无悲

拂尘等你来归

永乐碑,永无悲。

篇8:谈人生的诗歌欣赏

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湖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每天都会出现一道同样的风景:清晨,女学生们聚集在自习室与教室、食堂相通的通道口,兴致勃勃地观看着小黑板上用白色粉笔整整齐齐写的诗句。她们有的轻轻吟咏,有的高声朗诵,也有用纸笔抄录的;读后,她们有的会意地笑着点头,有的羞红着脸跑开去陷入深深的沉思。清早起来读黑板诗,成了女生们必做的第一件功课,月月如此, 天天如此。这黑板上到底写了一些什么样的诗歌呢?是谁写的诗歌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呢?原来,这写诗的是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校长徐特立先生,他每天黎明即起,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小黑板上写诗。“吟成写罢高声唤,黄四先生快看诗”,“黄四先生”是学校教国文的黄厘叔老师,作为第一读者,“黄四先生”直率地发表自己的对诗的看法,两人字斟句酌后,把小黑板挂在教室与食堂相连的通道口,因为这是学生们上课与就餐的必经之路。 徐先生写的诗,语句通俗、直白,一看就懂;诗的内容见微知著, 或者就一件小事情发表感概,或者就一个小现象直抒胸臆,或者就某个小话题表达个人观点。于是,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学生们早晨起来读徐校长写的诗就自然而然成了一道不变的风景。

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简称“一女师”,成立于民国初期,是湖南最早的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春,长沙县人徐特立应聘担任这所学校校长。徐特立先生温文尔雅,饱读诗书,曾经在国外考察教育多年,有一套自己的办学思想和主张。 他分析了在女子学校求学的女孩子的特点:年龄层次不齐,新旧思想俱备,有的是殷实家庭的娇娇女,有的已为人妻或人母,她们脸皮薄,骨子里很传统,但又具有叛逆意识。作为校长,应该怎样对这些女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呢?严厉批评不行,姑息放纵也不好。为人敦厚的徐校长想出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诗教。

诗教是我国古代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诗教寓深刻的哲理于通俗易懂的诗句之中,告诉年轻人处世做人的道理。很多教育家在进行诗教时,既引用耳熟能详的名家诗句,也因感而发、亲自吟咏。徐特立先生在一女师的两年内,一共写了百余首黑板诗。他写的第一首诗也许能反映出他每天写诗的初衷:“早起亲书数十行,格言科学及词章;为使学生一浏览,移来黑板挂前廊。”可以看出,在他每首短诗中, 有格言警句的阐释,有学问文章的引申, 诗歌短小精粹,微言大义,既是徐先生满腹才华的外显,也是他教育方法别具一格的彰显。学生们对徐先生写的诗歌兴趣盎然,纷纷抄录,奔走相传,并结集名为《校中百咏》。令人遗憾的是,这份珍贵的诗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幸遗失,现在保存下来的作品仅10首,所以尤其显得珍贵。徐先生的这10首诗,或表扬,或批评,或叮咛嘱咐,或分享感悟, 每首诗都充分体现了诗歌很强的教育功能。

从诗歌表现的主题来分析,徐先生的诗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为女同学鼓劲叫好,表现出男女平等的时代主题。民国初期,新学兴起,女子要求学习的呼声也愈来愈高,在湖南,朱剑凡率先兴办周南女校,从此女校逐渐兴起。但是,社会上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遗风仍然甚嚣尘上,女子求学不仅遭到家庭的反对,也遭到社会上遗老遗少的冷嘲热讽,很多女孩子经受不住外界的压力,悄然离开学校,求学愿望无疾而终。自古书生,为民立命。徐特立愤慨于腐朽落后观念对女学生的侵害,也深深惋惜于很多女孩子的中途辍学,于是写了很多通俗诗歌,为女性大声疾呼, 有力地回击了封建余孽的荒谬论调。当时,一女师第十二班和第十三班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很好,数学科目是所有学科中最难学习的,一直被认为不是女孩子的强项,但是,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在全校遥遥领先,佳绩可表。徐特立先生为女孩子们取得的成绩而高兴,更为她们不被困难所吓倒的精神而骄傲,他粉笔一挥,写下了如下诗句:“女儿智力何曾弱, 十二三班作例观。学算刚刚三载半,几何三角一齐完。”诗以反问开头,用反问的语句表达肯定的观点,然后以事实为论据,正面证明了女性在智力上与男性不相上下,驳斥了“女不如男”的谬论。此诗的语言风格轻松、明快,“刚刚”“一齐”等词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对女学生的欣赏和夸赞。除了对女性群体褒奖外,徐特立先生还抓住学校里表现十分突出的女性个体进行宣传和表彰。在一次校外集体活动中,一位名叫邱伯箴的女同学行动果敢,一跃越过一道矮墙,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英武气概。徐特立先生亲眼目睹,对女孩的勇敢精神十分钦佩,回校后立马在黑板上写道:“人人共道伯箴强,一跃先登上女墙。倘使女儿皆若辈,立将衰弱转强梁”。“一跃”“先登”这些动词描写了邱姓女学生行动的泼辣、快捷,有力地彰显了女生的阳刚之气。这种正面描写无不使正义之士叫绝,也使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封建遗少们汗颜不已。诗的后两句用勉励的口吻号召其他女生向邱伯箴学习,洗脱衰弱之气,争做国之栋梁。

第二类,对学生不当之举进行批评, 表现维护校规校纪的现实主题。学生的不当之举并不是什么有违原则的大事, 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细节之举。作为校长,徐特立完全可以熟视无睹,一笑带过。但是,他深知细节可见人的品性,细节可以决定人的成败,因此,一旦发现学生的“不当之举”,总是用明白晓畅的诗句谆谆告诫学生们“勿以恶小而为之”,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夜晚熄灯就寝时,总有少数同学喜欢在寝室里谈笑或在地板上重重走动,影响了其他同学正常的休息。对此现象,徐先生写诗道:“东边奔跑到西边,不仅打衣还聊天。莫说交谈声细细,夜深亦复扰人眠。”诗句中没有严厉呵斥,甚至连批评的语言也没有, 只是告诉某些同学这样做的后果。也许是校长的口气太温和,个别学生还是我行我素,依然故我,为此,徐特立先生又一次写诗道:“脚尖踏地缓缓行,深恐眠人受我惊。为何同学不相惜,不出嬉声即足声。”这一次,徐先生用自己查夜时脚步轻缓恐惊眠人的心理描写告诉学生们,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凡事不要只顾自己,而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不相惜”就是不互相关心、不互相怜惜的意思,老师和校长都能替学生们考虑,为什么你们夜深了还不管不顾地发出嬉闹声和脚步声呢?诗歌中有正面的榜样示范, 也有语气稍重的质问。校长的拳拳用意和苦口婆心,终于感动了那些违纪的同学,她们读了黑板诗后,十分羞愧,悄悄地走开,深刻地反省,从此,熄灯以后,再无嬉笑和脚步声,一女师的夜里静悄悄, 一派宁静祥和之气。

从徐先生写的这些诗里,我们感受到了他工作的勤勉和操劳。夜深了,他还亲力亲为,在校园里巡查,学生不睡好, 他这个当校长的就不能入眠。谆谆教诲的叮嘱中,我们更能感受到徐先生对学生的呵护和爱意。关心学生无微不至, 赛过父母;教育学生温文尔雅,如沐春风。教育家的风范尽显在诗的字里行间之中。

第三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和习惯。女学生中也有个别人不讲理智, 行为容易走极端的。一名女生因为食堂伙食问题与工友师傅沟通不顺,一怒之下,打碎了厨房里的一篮碗,导致学生和工友之间形成对立情绪,在学校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徐特立先生听闻此事,想到学校教育学生就是要使她们的心灵和行为变得更美好,就是要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因素,而他的学生却表现出如此的蛮横,不仅损害了学校的财产,更伤害了为学生服务的工友,心寒不已!因此,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沉吟良久,心情沉重地写下了如下诗句:“我愿诸生青出蓝,人财物力莫摧残。昨宵到底缘何事,打破厨房碗一篮。”没想到,黑板诗一挂出,如一块石头掷到水塘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围绕打碗事件,师生们议论纷纷,深挖了打碗行为背后的原因,也分析了造成这种极端行为的心理因素和道德因素。最后,事件的始作俑者站出来,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自己的行为追悔莫及,主动跑到食堂向工友们检讨了自己的行为,并表示深深的歉意。看到诗教的目的达到了,徐先生的心情也慢慢地平复下来。

徐特立先生出身贫寒,自小养成了生活节俭的习惯。在学校里,他特别注意爱惜公物,常常废物利用,甚至连教员平时用过的粉笔头也要捡起来,以为自己代课、出通知和写黑板诗时用。如此惜物成癖,令很多学生不能理解,甚至于有学生在背后说他算细、小气。徐先生在一次会上先给学生们讲了晋代将军陶侃收藏竹头、木屑的故事,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还可写字的粉笔头,抛弃岂不可惜?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也可以节省一点办公费用。同学们哪,你们应该随时随地爱惜看来没有大用、却实在仍有大用的物件,注意培养节约细小财务的习惯啊。”最后,他现场吟咏诗歌一首,赠送给频频点头的同学们:“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 反谓余为算细人。”

徐特立先生在注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同时,也注意教育学生要加强体育锻炼,养成爱惜自己身体的好习惯。 他特别反对死读书的做法。学校有两位女生,一位姓汤,一位姓于,成天埋头死啃书本,既不注意休息,也不进行身体锻炼,结果把身体搞得很糟,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同学们背后称她们为“林妹妹”。 徐特立先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找到她们,做她们的思想工作,劝她们为长远打算,暂时休学,养好身体后再复学。 他送给汤、于两位同学一首诗,并书写在黑板上,用来提醒学校所有的学生要注意加强锻炼,爱惜身体:“我劝汤生又劝于,劝君休学莫踌躇。为何瘦得皮包骨, 不爱身躯只爱书?”

上一篇:运用排列组合思想巧解同分异构问题下一篇:四年级奥数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