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微生物学

2024-06-18

江南大学微生物学(精选6篇)

篇1:江南大学微生物学

绪 论

一.微生物的概念: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三界(域)系统: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

1、微生物学研究基本技术(1)分离和纯化细菌:划线法,混合倒平板法。琼脂、培养皿(2)设计了培养细菌用的肉汁胨培养液和营养琼脂培养基。始

二.物特点: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四、微生物作用:

1、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作用

2、空气与水净化,污水处理

3、工农业生产:菌体,代谢产物,代谢活动

4、对生命科学的贡献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微生物在遗传上特点:

1、微生物细胞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为单倍体,方便建立纯系。

2、很多常见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养,快速、大量生长繁殖。

3、对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获得各类突变株,操作性强。大多是无性生殖,变异易保留。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证明经典实验

(一)转化实验 1928,格林菲斯首次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1944艾弗里等在离体条件下重复这一实验,并对转化本质进行了研究。终于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T2的感染实验

1952,Hershey & Chase 用E.coli, phage T2做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实验。蛋白质只含S不含P,DNA只含P不含S,分别用35S、32P标记E.coli, 用T2感染,得到35ST2、32PT2。

质粒—染色体外遗传物质 特点:染色体外,独立存在的,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双股环状DNA,可游离存在,也可整合到宿主DNA上;吖啶类染料、高温、某些离子作用可消除质粒。质粒种类

1、F因子(致育因子):大肠杆菌中发现,含质粒为F+(♂);无质粒为F-(♀);质粒DNA整合到染色体上为Hfr.2、R因子(耐药性):痢疾杆菌,多价耐药性,耐药信息携带在质粒上。

3、Col因子(大肠杆菌素产生因子)

4、青霉素酶质粒

5、Ti质粒(诱癌质粒):植物根癌,植物基因工程重要载体。

6、降解质粒。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突变—遗传物质核酸中的核苷酸顺序突然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

等外源遗传物质的整合而引起的DNA改变,不属突变范围。

一、基因突变

(一)类型

1、形态突变型:

2、生化突变型:

3、致死突变型:基因突变导致个体死亡。

4、条件致死突变型:在某一条件下呈现致死效应,如温度敏感突变型。

如果从研究者能否从巨大群体中迅速检测和分离出个别突变体的目的来看,则只有两类突变:

选择性突变——具有选择性标记,可通过某种环境条件使它们得到优势生长,从而取代原始菌株。非选择性突变——无选择性标记,而只有一些性状的数量差别,如菌落大小、颜色深浅、代谢物产量等。

(二)特点

1、不对应性:突变的性状与引起突变的原因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

相应的环境仅起着淘汰原有非突变型个体的作用,如果说其有诱变作用,也可以诱发任何性状的变异,而不是专一性地诱发一种变异。

2、自发性:各种突变可以在没有人为的诱变因素下自发发生。

3、稀有性:自发突变频率较低,一般10-6 ~10-9。

突变率— 每个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率。或每单位群体在繁殖一代过程中形成的突变体的数目。一个细胞长大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世代。

非选择性突变的突变率很难测定。

4、独立性:突变的发生一般是独立的,某一基因的突变,既不提高也不降低其他基因的突变率。突变不仅对某一细胞是随机的,而且对某一基因也是随机的。

5、诱变性:诱变剂作用可提高突变率。

6、稳定性:遗传物质结构发生的稳定变化,因而产生的新性状也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7、可逆性

(四)突变机制

1、诱变机制1)碱基对置换2)移码突变3)染色体畸变4)转座因子

(五)紫外线对DNA的损伤及机体对损伤DNA的修复

紫外线作用:同链DNA的相邻T间形成共价T二聚体,阻碍碱基间正常配对,从而引起突变或死亡。

(三)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设法采用简便、快速、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少数符合目的的突变株,以供生产科研之用。

1、常用诱变剂:

诱变剂:能使突变率提高到自发突变水平以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称为诱变剂。常用的诱变剂有:(1)碱基类似物,如5-溴尿嘧啶(胸腺嘧啶结构类似物)(2)插入染料,如溴化乙锭和吖啶橙(3)直接与DNA碱基起化学反应的诱变剂,如亚硝酸和烷化剂,其中亚硝基胍被称为“超诱变剂”(4)辐射,如紫外线和γ-射线(5)生物诱变因子,如转座因子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两个独立基因组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一起,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程,称为基因重组或遗传重组。

(一)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了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把它组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转化后的受体菌,称转化子DNA—转化因子。转化条件:

1、能进行转化的细胞必须是感受态的。即受体菌最易接收外源DNA片段并实现转化的生理状态。

2、DNA一般都是线状双链DNA,不小于5×105D,转化的片段小于107D,平均含15个基因。

转化频率较低,一般0.1~1%。

(二)转导概念: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1、普遍转导 噬菌体可误包裹供体菌中任何基因(包括染色体外遗传物质),并使受体菌实现各种性状的转导。

1)完全普遍转导:噬菌体误包入供体菌DNA片段,形成完全不含本身DNA的假噬菌体(一种完全缺陷噬菌体),感染受体菌后,受体不会溶源化,也不会裂解。导入的DNA片段与同源区配对,通过两次交换而重组到受体菌DNA上,形成稳定转导子。

2、局限转导温和噬菌体整合到细菌DNA特定位点上,诱导裂解时,在插入位点两侧的少数宿主基因会因偶尔发生的不正常切割而连在噬菌体DNA上,一起包入噬菌体中,形成部分缺陷噬菌体,无正常噬菌体的溶源性和增殖能力。

(1)低频转导通过一般溶源菌释放的噬菌体所进行的转导,只能形成极少数转导子。

(2)高频转导 在局限转导中,若对双重溶源菌进行诱导,就会产生含50%左右的局限转导噬菌体的高频转导裂解物,用这种裂解物去转导受体菌,就可获得高达50%左右的转导子,故称高频转导。

3、溶源转变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之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上,而使后者获得了除免疫性以外新性状的现象,称溶源转变。

与转导本质上不同,噬菌体不携带任何供体菌基因,是完整的,而非缺陷的。

(四)原生质体融合通过人为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又称细胞融合。主要步骤

1、原生质体制备:

2、原生质体融合:

3、再生成正常细胞:

4、检出融合细胞。

二、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有性杂交

一般指性细胞间的接合和随之发生染色体重组,并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一种方式。第五节 菌种保藏

一、菌种保藏首先挑选典型优良纯种,其次创造一个有利于休眠的环境条件,还要考虑方法的通用性与简便性。

1、低温保藏:冰箱、超低温。

2、干燥保藏:土壤、细砂、硅胶等。

3、隔绝空气保藏:石蜡油封。

4、冻干保藏:综合低温、干燥、真空。活体保藏:病原微生物、病毒。

篇2:江南大学微生物学

班级: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实验组别:姓名:组员姓名: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aaaaaaa

二、实验原理

aaaaaa

三、实验材料

aaaaaa

四、实验方法

aaaa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aaaaaa

六、思考题

aaaaaa

七、实验感悟

篇3:江南大学微生物学

该研究随机抽取某21 1大学理工科、文科、艺术、体育专业的学生共发放6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22份,有效回收率97.2%。其中包括男生244人,女生378人,并从中随机抽取了男生40名,女生40名进行身体成分的测试。

*p<0.05,**p<0.01

((其中,B为非标准回归系数;SB为标准误;Beta为标准回归系数;Adjusted R2为高调整后的确定系数;表中参数值只列出差异显著者:下同))。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资源检索和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等方法,查阅了有关身体意象及相关内容的专著、期刊杂志、政策法规等100余篇,并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

2.2问卷调查法

该研究采用台湾学者王正松、王建兴所修订的67题中文版多向度自我身体关系问卷作为研究工具。研究结果发现,修订后的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该研究身体意象问卷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00。

2.3身体成分的测试

采用韩国生产的人体成分分析仪(INBODY3.0)。测量条件是:(1)室温约20℃;(2)摄食和饮水2h以上;(3)测量前2h以内无剧烈运动;(4)测试前30min排空大小便,由专人测定;(5)测量体位为站立位。测量时穿轻便的衣服,并去除饰物,用仪器配套的电解湿巾擦拭手心、足心、赤脚站于分析仪上,双手握住手部电极,拇指及其余4指分别与电极密切接触,双足跟、前足掌分别踏在足部电极上,上肢下垂,与躯干微微分开。输入编号、姓名、年龄、身高、性别后即开始测量,测量时间约1~2min。

2.4 数理统计法

通过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的身体成分特征

Biospace Inbody3.0人体成分分析仪是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测定人体成分。该方法是利用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电阻率不同的原理来测定人体的体脂含量,采用多频检测法和八点接触电极法的分析方法,实现了人体内水分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区分以及按人体各部位测定阻抗的优点,大大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和重复性。Inbody3.0可以测试出很多项身体指标,由于研究的需要和篇幅的限制,在选择指标上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只选出了一些与身体意象相关度高的指标进行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身体成分的相关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3.2 大学生身体成分与身体意象的相关性

一直以来的研究者都将BMI作为影响身体意象的生物学变量。那么,身体意象与BMI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是否真的能够非常好的解释身体意象的生物学影响因素呢?该文通过身体成分的测试,引入更多的身体指标,来揭示身体意象的生物学变量因素。根据大学男、女生身体成分与身体意象的相关关系表,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1)身体意象评价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

男生外表评价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最高的是去脂体重,女生则是大腿内围。

男生体能评价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最高的是大腿内围,女生则是腹内围。

男生健康评价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最高的是大腿内围,女生则是脂肪。

(2)身体意象关注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

男生外表关注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最高的是去脂体重,女生:BMI。

男生体能关注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最高的是大腿内围,女生则是得分。

男生健康关注与身体成分相关性最高的是大腿内围,女生则是:营养状况。

男生疾病关注与身体成分相关性最高的是脂肪,女生则是大腿内围。

(3)身体部位满意度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

男生身体部位满意度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最高的是去脂体重,女生则是大腿外围。

(4)肥胖关注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

男生肥胖关注度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最高的是脂肪,女生则是OBD。

(5)自觉体重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

男生自觉体重与身体成分相关性最高的是OBD,女生则是上臂外围。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从男、女生总体上看:身体意象与身体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对于重度指标(如:去脂体重、OBD、BMI等)而言,更表现出了围度指标(大腿围、腹围、上臂围)的优势。从性别的角度看,男生更关注的是大腿围度、臀围、脂肪和OBD,而女生更关注的是:大腿围、腹围、上臂围度、营养状况和OBD。男、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且BMI指标与身体意象的相关度并没有表现出绝对的优势;相反却表现出较低的相关性。

3.3 身体意象生物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将大学男生、女生的身体意象的各个分量表与身体成分各指标进行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发现:进入男生外表评价的回归方程的是去脂体重,进入外表关注的是营养状况,却没有任何指标进入女生的外表评价与关注的回归方程;进入男生体能评价回归方程的是大腿内围、进入女生的则是腹内围和上臂外围;进入男生体能关注的是大腿内围和臀围,进入女生的则是浮肿指数;进入男生健康评价与健康关注回归方程的都是大腿内围,没有指标进入女生的健康评价与关注的回归方程;进入女生疾病关注的是大腿内围,身体部位满意度的是大腿外围,没有指标进入男生的疾病关注和身体部位满意度的回归方程;进入男生肥胖关注回归方程的是脂肪,女生的是OBD;进入男生自觉体重回归方程的是OBD,女生的是上臂外围和营养状况,且BMI并没有进入任何分量表的回归方程中,这也颠覆了以前的研究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生物学因素是身体意象影响因素中不可缺少的因子。一直以来,研究者大都将BMI作为影响身体意象的生物学变量。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的身体意象的生物学影响因素并不是像先前的研究结果那样与BMI之间有很大的关联,相反,一些围度指标比BMI等重度指标更能反映出身体意象的生物学影响因素。研究显示:男生更关注的是大腿围度、臀围、脂肪和OBD,而女生更关注的是:大腿围、腹围度、上臂围度、营养状况和OBD,但BMI指标并没有进入身体意象的回归方程中。BMI(身体质量指数)其计算方法是BMI=实际体重(kg)/实际身高的平方(m2),是用来测量身体脂肪量的参考,亦即身体实际的肥胖程度。BMI指数是以身体形态的体重和身高指标的比值来评价人体肥胖程度的,这也说明无论男女,决定BMI的因素实际上是体重,BMI其实更是一个质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身体的脂肪含量与肌肉含量,但却无法区分脂肪还是肌肉的影响程度。BMI法无法区分男生由于骨骼或肌肉发达所造成的身体质量过大,可能把由于骨骼或肌肉发达导致的体重超标误判为肥胖。但是为什么一直以来学者们都把BMI这个指标作为身体意象的生物学影响因素呢?可能在于:(1)BMI指标虽然不如上面提到的其他几个指标与身体意象相关性高,但是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身体意象的生物学差异;(2)国外的研究都是将BMI作为身体意象的生物学变量,而我们对身体意象的研究是建立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的,因此,并没有考虑到种族体质之间的差别,BMI指标适用于外国人,但不一定对我们也适用;(3)大家都用这个指标来评判,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没有想到改变,认为“存在即是合理的”;(4)BMI指标比较简单易得,它只需要知道受试者的身高和体重便可以计算出来,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和测量工具;(5)当然也可能主要是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研究者没有测量其他指标的研究工具。

但是,为了能够更为准确地反应出生物学变量对身体意象的影响,我们应该选择更有代表性和有意义的指标。研究结果也显示:大腿内围、腹内围、臀围等指标进入了身体意象的回归方程。这主要是因为腰腹部、大腿是最容易囤积脂肪的部位,还有就是现在的大学生整天坐得比较多(电脑前、书桌前等),且由于交通工具方便,出门都坐车,缺乏运动,也导致了脂肪的堆积,身体围度变大等。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选择与身体意象相关度更高的指标,如大腿内围、臀围等指标。同时,应该注意男、女生应该选择不同的指标体系来评判。

5 结语

篇4:江南大学微生物学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从微生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立足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教学,讨论和探索适合大学专科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微生物学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生物学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反映细胞增殖,细胞信号转导等。并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反映最先进的科研,通过演示,细胞生物学教学网站,教学要求,主要内容,练习,独特的在线教学方法的时间序列,细胞生物学的最新研究纳入教学前沿的进步,相关研究领域,如,尤其是当我们正在建设的细胞增殖和论坛的规章制度,在学生进行讨论了教学和研究,可以在任何时间,实现知识更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1 转变教学思想,精减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学科特点,内容复杂,逻辑差,却是是生物学科的基础,在其以及如何为每个专业要求不同教学上,去粗取精,合理安排,为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1.1 注重学科交流,避免重复教学 在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微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制药”等多门课程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的。为了避免重复教学,教师在深的基础上,研究材料,注重a学科之间的沟通,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微生物代谢”一节的“生物化学”课程已在几个代谢系统的详细描述,这当然只简要回顾了现有的知识后,专注于谈论关于“一个独特的微生物代谢途径合成-生物脱氮固定。“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和“微生物培养法”同步课程“微生物发酵技术”聚焦“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一节,这当然只集中于“育种”,而是将同步相关的“基因工程”课程的知识,精心制作的“基因工程”;由于“免疫学”的过程中,创造“的感染和免疫,”这门课程的内容将不会被复杂的絮凝。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微生物学和一般的理解,我们必须确保该系统,并完成课程,但也体现了专业特色。

1.2 注重能力培养,改革实践教学 一方面高校专科教学和大学,以减少普通基础理论的困难,要与实践相关的其他基本理论,重点在应用。在生物学实践教学中我们应从始至终运用“基础知识-实验方法-实际应用”为主线,以理论和实践实验相结合。

教师们应注重培养学生以实践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我们有一个设备齐全的微生物实验室,以确保能满足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要求。在实验中让学生亲自设计操作实验,教师指导,逐步实现设计验证实验,实验的过渡。例如,我们将“微生物分离纯化”作为一个主要的实验科目,从与介质分离的微生物,直到测试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分离的浓度的选择过程中,一个中等的数量和包装管,滴管包装。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学生可以尝试更具体的理解实验的目地和意义,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独立思考和实验习惯,和许多其他素质。

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基础上的科学性,可行性,简单性和实用性的实验设计建立的开放性和实验的原则为基础的本科过程完成后。实验和开放性实验的设计是,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开发和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知识和动手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合理,有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一个开放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开放的实验和实验设计,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并掌握了技术,学生的实验结果,可以合理准确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纳。文献的正确引进和合理的结论,科学的培训质量,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和问题解决技能三个,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2.1 多媒体教学方法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方法也应改变。蔡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技术和多媒体应用程序,将一个长期的实时数字图像编辑,如数码显微动态电影:早期细胞分裂,细胞消化,细胞运动和细胞污染通常在显微镜下难以捕捉和观察的现象。这些实验的所有材料由教师自己的这些材料的微观结构,微观的动态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部所有细胞的增殖和调节,捕捉,编辑,显示在实验教学,在课堂,使学生一个直观,形象和自己的真实感受。此外,教师还积极利用黑板网络教学系统,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课件,参考书籍和信息,思想和教学条件和其他问题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增加实验班的学习机会,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学生学习的技术,以扩大时间和空间。在显微镜下和微观的动态过程的微观结构,在这样的CAI和多媒体技术为导向,在学生面前的目的,有计划,和视觉显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2.2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兴趣,并加强对学生要记住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解释的革兰氏染色的原则,为学生染色,细菌分为两类:介绍紫色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是红色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学生,结果会发现,教师不回答,但后来告诉细胞壁结构,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答案。这使得学生一起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准确把握“克原则”的知识点。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摆脱枯燥的课堂知识,提高接受知识的能力。

2 讨论

在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但使用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参加培训课程的学习和理解的前沿研究,研讨会,专业和相关学科的最新科技动态和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方艳辉,肖丽君,程露阳.激发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兴趣的“六个结合”教学法[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3),138—140.

[2]周隆义.谈微生物学课程的啟发式教学[J],高等农业教育,2001,8(122),68—69.

篇5:江南大学微生物学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选择题

三界生物系统是指

a.病毒、细菌、真菌b.微生物、植物、动物c.真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

典型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 它是一种

a.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b.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c.多细胞的原核微生物d.单细胞的原核微生物

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是

a.枯草芽孢杆菌b.沙门氏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嗜热链球菌的生长不需要氧气,氧气对其生长甚至有毒害作用。

a.Microaerophilic bacteriab.Aerobesc.Anaerobesd.Aerotolerant anaerobes

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适合培养

a.Bacteriab.Fungic.Actinomycetesd.Archaebacteria

目前发现能产生抗生素最多的微生物类群

a.Bacteriab.Mushroomc.yeastsd.Actinomycetes

判断题

细菌的芽孢、放线菌和真菌的孢子都是繁殖器官。

处于生长稳定期的细菌培养物细胞数量最大,生长速率最高。

链霉素的抑菌机制是引起细胞壁的降解。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fermentation, such as 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which is carried out by yeasts.荚膜是细菌的特殊构造,其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血球计数板法测定细胞数量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并能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细胞运动与否、判断其死活。霉菌和酵母菌都是分类学上的名称,也是一个形态学类群。

土壤是微生物栖息繁殖的良好环境。

填空题

食品的卫生标准中微生物指标包括、和。

温和噬菌体的侵染过程为:吸附、、和。依据微生物获取能源和碳源的方式将微生物分为四类、、和。抗生素作为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通常是生长在期,或什么菌丝的阶段才会被合成。真菌的有性孢子有、、和。

菌种保藏的方法有、、和等。

毒性噬菌体的增值过程、、、和释放。

常见的肠道致病菌Escherichia coliO157:H7,其中O表示,H表示。

名词解释(八个名词解释,还有一个不记得了)

载体(质粒)选择性培养基,加富培养基

感受态细胞次生代谢产物

内源性污染无氧呼吸内毒素

问答题

1,霉菌有很大的危害。请举三种主要的霉菌,其产生的毒素及危害。

2,有哪些防止菌种衰退的方法。

3,什么叫微生物的纯培养?在实验室中如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如何鉴定你所分离培养的菌株是你的目的菌株?请写出实验方案和过程。

4,微生物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5,设计实验证明转导,转化和接合。依据以下条件:

篇6:江南大学微生物学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微生物学》是发酵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考核,检查考生对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及其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掌握发酵工业中常见及常用各类微生物的形态构造、营养与代谢、生长及控制、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生态等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并能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设计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方案,并对发酵过程和工艺的微生物学原理进行合理解释。

二、试题类型及比例

1、选择或判断题:约20%

2、名词解释:约30%

3、问答题:约50%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四、考试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2.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工业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

3.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4.21世纪的工业微生物学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重点掌握各类微生物(细菌、防线菌、酵母菌、霉菌、担子菌、噬菌体和藻类)的形态、细胞构造、繁殖方式、培养特征和分类,并对发酵工业中常见常用的各类微生物进行了解。

第三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

1.微生物的营养

2.微生物的生长

3.生长与发酵产物生成第四章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1.微生物的代谢

2.微生物代谢的自动调节

3.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及其应用

第五章 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及代谢的影响

1.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和生存的影响

2.污染微生物的控制

第六章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1.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菌种

2.基因突变

3.诱变育种

4.基因重组育种

5.代谢调节和微生物育种

6.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保护

1.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2.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第八章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主要包括微生物的染色与形态观察技术;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培养技术;微生物活菌计数技术以及微生物遗传育种技术。要求掌握实验的设计原理、主要步骤、注意事项以及该实验技术的适用对象等。

五、主要参考书目

上一篇:最新关于银行工作人员自我鉴定下一篇:烈士公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