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公园案例

2024-06-18

烈士公园案例(精选15篇)

篇1:烈士公园案例

在烈士公园

今年是我们祖国55周年的生日,今天虽然天气晴朗却

刮起了大风,天气显得很冷。

爸爸妈妈个我来到了烈士公园,公园门口彩灯高照红

旗飘飘,欢乐的人群把公园挤得水泄不通,原来是光彩夺

目的恐龙展览会;那五光十色的恐龙展现在我们眼前。恐

龙的种类可多呢!有鸭嘴龙.剑龙.石尾龙... ...,但我印

象最深的还是梁龙,它是恐龙里最高.最长.又是最漂亮的,

它身高29米,长39米,重30吨,这些恐龙都是灰色的,银光闪

闪。每当我一走近它们,它们就大吼大叫;看着这些威风

凛凛,五彩缤纷的雄伟恐龙,我流连忘返,不想离开。今年

的国庆过得真有趣!

在烈士公园作文250字

篇2:烈士公园案例

一进烈士公园的大门,道路两旁的松柏树像哨兵一样守护着远方的烈士纪念塔。爸爸妈妈带我走进一条满是花草树木的小路,有很多小朋友在欢快地玩耍,有的叔叔阿姨坐在圆树墩上看手机,还有一些爷爷奶奶在散步。

很快,我们来到年嘉湖边。年嘉湖的水很清澈,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游船,当游船开过水面,水面被船尾划开,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诗:“不知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游览车经过,妈妈招呼我们上了游览车。车子开动,微风吹来,非常凉爽。车子左边是满墙的爬山虎,右边是平静的水面。路上有叔叔阿姨在慢跑,还有爷爷奶奶在悠闲地散步。

然后,我们坐着游览车来到了游乐场旁。我们去玩了碰碰车。两辆碰碰车相撞的时候会发出“砰”的声音,感觉非常刺激。

篇3: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案例浅析

本文选择以下2个较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总结其设计特点和生态设计的技术措施,以期为今后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1 案例一:法国巴黎里尔水生公园

1.1 基本情况

整个水生公园的面积超过7hm2,由一系列湖泊与一道道2.74m的路堤交错成十字形的网格状形态。

1.2 净化机制

首先水流经过大面积种植在矿渣上的金银花、野樱桃和桦树等植物被初次过滤,流到第1个湖泊;然后流经种植柳树的沟渠,柳树大量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到达第2个湖泊,在这里芦苇等水生植物将水中的亚硝酸盐和磷酸盐吸收;最终流到公园中心湖,风力推动的水泵将水送至2m多高的地方;然后呈细柱状流到一连串的梯级混凝土台阶上,在这里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完成曝氧和消毒过程;经过这一系列植物与土壤净化处理过程,最终出水可以达到游泳水的标准,全部过程耗时2周。

1.3 处理效果

保留了附近的建筑,将净水功能与休闲游憩功能相结合,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1.4 设计特点

法国里尔水生公园设计实际上是一个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项目,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廉价的低投资、低能耗、行之有效的处理与利用污水的系统工程,是在长期应用天然湿地净化功能基础上发展的水净化资源化生态工程处理技术,脱氮除磷效果明显,利用系统中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基质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2 案例二:上海世博会园后滩湿地公园

上海世博会园区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世博会园区跨江两岸、沿江布局,外滩湿地公园位于园区围栏区西南角,它北临黄浦江,南临世博场馆区,东接中心绿地,西接外城区。会时总面积约16hm2,会后总面积18.2hm2,岸线长约1.7km。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2007年初开始,由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领衔“土人设计”团队设计,2009年10月建成。设计者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环境伦理与新美学思想,用当代景观设计手法,显现了场地的四层历史与文明属性:黄浦江滩的回归,农业文明的回味,工业文明的记忆和后工业生态文明的展望。最终在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的原工业重地上,建成了具有水体净化和雨洪调蓄、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如图2)。

项目旨在建立一条生态水系,将黄浦江的水质净化为Ⅲ类水质和杂用水标准,为世博公园提供2000t/d的水量,以满足世博园每日绿化浇灌和生活杂用水的需要。原水主要来自黄浦江水及自然降水。经后滩湿地净化过后的水主要供世博公园用水,除此外供湿地绿化浇灌用水及场地冲洗用水等。

2.1 湿地系统规划

湿地功能分区主要分为自然湿地保护区、人工湿地展示区、湿地游览活动区。

外滩湿地分区:外滩湿地结合原有岸线改造主要可分为砾石滩、原生湿地、粗沙滩和码头区。内滩湿地净化功能分区:主分为沙砾滩过滤区、植物综合净化区、植物床净化区、梯田过净化区、重金属净化区、病原体净化区、营养物净化区和水质稳定调节区。

“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建立湿地体系,共有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4个部分组成。其中滨江芦荻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主要指与黄浦江直接相邻的外水滩地,而内河净化湿地带主要是指场地中部的人工湿地系统。

公园保留并改善了场地中黄浦边的原有4hm2江滩湿地,在此基础上,对原沿江水泥护岸和码头进行生态化改造,恢复自然植被。同时,整个公园的植被选用适应于江滩的乡土物种,芦笛翻飞,乌桕成林,更有群鱼游憩,白鹭照水,一派生机勃勃,实现了“滩”的回归。在江滩的自然基底上,选用了江南四季作物,并运用梯田营造和灌溉技术,解决高差和满足蓄水净化之功效,营造都市田园。春天菜花流金,夏时葵花照耀,秋季稻菽飘香,冬日翘摇铺地,无不唤起大都市对乡土农业文明的回味,使土地的生产功能得以展示,并重建都市人与土地的联系。在自然江滩与都市田园的基础上,保留、再用和再生了原场地作为钢铁厂的记忆。巨大的工业厂房之钢构得以保留,并演绎为立体花园和酒吧游憩之所;原临江码头被保留,并设计成生态化的水上花园和观景台,遥望浦西高楼林立,仿佛置身尘外世界;一条由钢板折叠而成的锈色长卷,写就无数沧桑记忆。它隐约起伏,漂游于水岸平台之上,或蛰伏于地面而成为铺地,逶迤而远去,或翘首于空中而成为雨棚、景窗,巧取园中美景。(如图3)

2.2 设计特点

后滩公园的各种功能,包括发展再生资源、展示绿色设计,建立一个水过滤、水循环以及防洪的生态系统等。后滩公园的另一个功能是作为防洪屏障,黄浦江沿岸的防洪屏障大都有碍观瞻,而后滩公园却将公园和防洪堤成功地整合在一起。其实这早已成为了一种趋势,后滩并不是上海第一个这么做的项目,但它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成功的例子。

3 总结

湿地公园的设计应建立在科学、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为原则,在生态容量许可的前提下,合理布局。建设少量游憩设施,开展科普、文化活动,体现生态、文化和休闲价值。相关管理部门负责整理指导后续的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性文件。通过设计作品,将生态意识传递给大众,设计师借设计作品试图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担当起生态教育的重任。从巴黎里尔设计中可以看出设计师通过设计作品体现生态美学,将其背后的生态哲学相关的生态意识传达给大众,唤醒大众尊重保护自然生态,与其他生物和谐共生。每个国家、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生态哲学及生态美学思想。中国的生态哲学历史悠久,自古就崇尚“天人合一”,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其在中国现在的设计中也应该有所体现,将中国的生态哲学融入到中国的设计当中。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意义概括来说有2点:一是降低人工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科学地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二是创造更多的动物栖息地和文化遗产,引导合理开展科普和文化休闲活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代表性项目,通过深入地分析总结其生态设计的可取之处,博采众长更有利于设计师选用更合理有效的方式处理湿地设计的复杂问题。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凌世红,金园园.滩的回归——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J].城市环境设计,2007

[2]俞孔坚.2010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J].岩土力学,2010

[3]王一凡.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以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为案例探讨[J].艺术科技,2014

[4]俞孔坚.城市景观作为生命系统——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J].建筑学报,2010(7):30-35

[5]李燕珠.上海后滩公园作为生命系统的景观[J].房地产导刊,2010(6):92-93

篇4:游烈士公园作文

假期我外婆、外公和表哥特意从吉首坐了一个通宵的火车赶到长沙来玩,我已经好久没有看见外婆、外公和表哥了,我好想他们,当听到他们来的消息,我好高兴啊!

他们来了以后,天老是下雨,好不容易一天天晴了,妈妈带我们来到烈士公园玩。

我们游玩许多地方,在树林里和表哥玩吊床,池塘边给金鱼喂食,后面我们来到湖边,在湖边我和表哥照了一张像,“瞧!”我站在台阶上都和表哥一样高了,我们身后是清请的湖水,绿绿的树林和高高的楼房,微风轻轻吹着我们的脸,我感到很舒服,似乎感觉不到冬天的寒冷。看!我们笑得多开心。

游烈士公园作文250字

篇5:游烈士公园作文

游烈士公园

今天下午,万里无云,春风拂面。妈妈带我到烈士公园游玩,这里许许多多的花儿都竞相开放,一棵棵挺拔的大树茁壮成长,我听见叽叽喳喳的`声音,一转身,原来那些可怜的小鸟都关在笼子里。哎,这些爱鸟的人啊,“始知锁向金笼去,不及人间自在啼”。

游烈士公园作文100字

篇6:游烈士公园作文

我们刚到烈士公园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了一阵阵美妙的音乐,我们顺着声音望去,哦!原来有很多人在那里跳舞,他们跳得可真认真。然后我们来到了儿童乐园,我们首先玩了碰碰车,碰碰车很刺激,当哥哥开着碰碰车去碰别人的车时,我都快被弹出来了。接着我们去了“大地飘雪”,在这里我们每人都穿上了棉衣,但还是觉得冷,好像将要被冻成了冰块一样。最后我们来到了“疯狂老鼠”,这个名字可真的起得好,它就像一只老鼠在铁轨上乱转。我和哥哥坐上老鼠,老鼠带着我们飞奔,吓得我大叫,把嘴都叫干了。

烈士公园可真好玩,下次还要来玩。

游烈士公园作文250字

篇7:烈士公园案例

当前国际上对湿地的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 静止或流动, 淡水、半咸水、咸水体, 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2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目的和理论

其目的在于了解湿地的种植方法, 恢复原有的湿地特性, 改良湿地植物的生存环境, 从而保护和恢复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通过湿地植物景观设计, 为游客提供优美宜人的休憩环境, 让居民在都市生活中, 也可以身处大自然体会野外之美。其理论有:生态设计理论、湿地生态恢复、生态位理论、园林美学理论等。

3湿地公园植物的种植设计

湿地植物具有净化水体质量、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空气质量、改善大自然环境、改良土壤质量、调节生态系统平衡、景观美化、调节水分、保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特别是保护生态区域原有湿地植物和恢复已经遭受破坏植物的生态结构, 是非常有必要的。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均可用于水面绿化, 这些植物应具有便于管理、适应能力强、抗逆性强等特点, 湿地植物应该根据湿地植物种类的习性进行种植。其管理的方法有除草、定期追肥、水位的调节和换水、及时分株、疏除、防治病虫害、防风防冻等方法。

4案例分析——以苏州菱湖渚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4.1 区位与定位

菱湖渚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 地势东高西低, 整体向太湖倾斜, 除天后宫两侧地形较陡外, 其余地区地形相对平坦, 坡向:北侧以西北和北向为主, 南侧以西南和西向为主。气候:菱湖渚地处中亚热带边缘, 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明显、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临湖镇历年平均气温为16℃, 1 月最冷, 平均气温3.3℃, 7 月最热, 平均气温28.5℃。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1150mm, 降水集中在4~9 月。公园定位以打造太湖自然生境的景观为目标, 呈现出大自然与人工交融的美丽肌理, 人与自然、动植物和谐的生态环境。

4.2 植物造景

4.2.1 入口广场种植区。位于入口广场区域, 承载举办园博会开幕式的功能, 种植设计满足观众观赏的功能需求和景观需求, 采用乔草的植物群落结构, 片植山桃、山杏, 形成满树繁花的景观, 林下片植耐阴春花地被。小广场上, 上层乔木选择枝高冠大的枫香, 形成通透的视线通道;下层地被为缀花草坪。植物景观季相:春季为主。主干植物:乔木植物:山桃、山杏;灌木植物:春鹃;地被植物:葡萄风信子、诸葛菜、郁金香。

4.2.2 湿地净化种植区。该区利用梯田湿地净化场地雨污水, 通过水位设计, 形成丰富水深变化的湿地环境, 浅滩区以再力花、芦苇等挺水植物群落为主, 深水区构建挺水、浮水、沉水多层次水生植物群落, 发挥不同类型植物的净化功能。上层乔木选择喜水湿树种和开花树种, 营造混交林群落, 形成丰富多彩的湿地花田, 形成色彩缤纷的夏季景观。植物景观季相:夏季为主。主干植物:乔木:乌桕、广玉兰;地被植物:蜀葵、紫娇花;湿生植物:芦苇、荷花、再力花。

4.2.3 滨湖景观种植带。该区域位于场地与太湖的交接处, 采用减法方式, 在现状芦苇荡中开辟景观水面, 种植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 营造池杉树岛, 丰富植物多样性, 营造涉禽、水禽的栖息环境, 丰富生物多样性。堤岸栽植柳树, 形成芦荻飞絮景观。植物景观季相:秋季为主。主干植物:乔木:垂柳、池杉;水生植物:芦苇、香蒲、翠芦莉。

4.2.4 台地种植区。根据场地土方平衡的原则, 形成了高低不等的台地, 在坡地片植当地经济植物———茶, 形成坡地茶田, 台地顶部种植分枝点高的耐旱乔木———意大利杨, 营造恬静的林下活动空间。植物景观季相:冬季为主。主干植物:乔木植物:意大利杨;灌木植物:茶。

4.2.5 植被恢复区。该区域现状植被长势良好, 种植设计以“绿”作为设计元素, 保留长势良好的雪松、香樟等现状植被, 并增植枇杷、香樟、桂花等常绿乔木和冬季开花灌木, 维持公园在冬季的景观效果。植物景观季相:冬季为主。主干植物:乔木植物:香樟、桂花;灌木植物:梅花、结香。

5小结

遵循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功能性原则, 结合场地设计, 根据湿地净化过程对污染物的处理要求和不同光照条件, 选择相适应的乡土植物种类, 营造多样的植物生境, 丰富场地生物多样性, 实现场地的低维护。

摘要: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湿地公园, 对居民生存环境起到了很大作用, 其中景观湿地植物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 对于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植物设计的研究势在必行。

篇8:游烈士公园作文

游烈士公园

星期六上午,爸爸妈妈带我去烈士公园游玩。可能是马上要开学了,公园游人和小朋友都特别多。我们先玩疯狂老鼠,交完票,我和爸爸赶紧坐到小车上,车子慢慢开动了,先费力地爬上了一个坡,下坡时小车慢慢地加快了速度,车子随着轨道一左一右、一上一下飞驰着,我们的身体也跟着剧烈地摇来摇去,我和爸爸的.心都快跳出来了。接着,我玩了蹦极,一个叔叔帮我绑好了带子,我抓住旁边的两根绳子,叔叔按动了控制器,我慢慢的升了起来,在叔叔的帮助下,我一蹦三尺高地不停跳起来,在空中我一边跳一边翻着跟斗,就象一只小鸟在飞翔。我们边走边玩,爸爸看见有人在攀岩,便叫妈妈和我一起去观看,只见一个高年级的小姐姐正在攀岩,虽然很艰难,但在大家的鼓励下,她还是很勇敢地坚持着,终于攀到了岩顶,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但是也有好几个人都只攀了一段便半途而废了,我一定向那个姐姐学习,回去好好锻炼身体,下次也来攀岩。游烈士公园作文350字

篇9:游烈士公园作文

游烈士公园作文

游烈士公园星期一的上午,我最要好的`哥哥----萧哥哥来了。我们吃完午饭后就到了烈士公园。到底是国庆节,公园里百花争艳,彩旗飞扬、人山人海,到处充满着节日的气息。虽然我到烈士公园来过多次,但从没玩过游乐场最刺激的游戏。这次,可能是萧哥哥来了,我心里一点都不害怕,他给我带来了一种安全感,我和他一起座了太空揽月、过山车、降落伞和秋千。让我感觉最刺激的是太空揽月,我们坐在里面不知翻转了多少次,刚开始时从上往下旋转的时候心里有一种恐惧感,也很紧张,转了两圈后,一点都不害怕了,我还望着下面的人打招呼呢!还有座秋千也很有趣,它一开始慢慢地转动着,而且把我们升上了高空,然后速度加快了,我们在空中飞舞着,真有点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了的感觉…… 这是我在烈士公园玩得最爽快、最刺激的一回了。游烈士公园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10:游烈士公园作文

我们玩了海盗船。海盗船上坐满了人,远远看去,黑压压的一大片。船上有大人、也有小孩。我坐在中间,妈妈在一旁陪着我。开始的时侯,海盗船开得很快。“呜”的一声冲了过去,真吓人!小孩子们都尖叫起来。我吓得闭上了眼睛,双手紧紧地握着船上的杆子。后来,我才敢慢慢地睁大眼睛往前看。嗬,远处的风景真美!一座座高大的楼房耸立在一片片绿树林中,倒映在一池池碧水中。

后来,我又玩了钓鱼。我们来到小湖旁边,我把准备好的钓鱼杆甩进水里,然后坐在小凳子上安静地等待着。过了不久,我一个人就钓了许多条金鱼。每一条金鱼都有小指头那么粗、那么长。钓完了,那个阿姨就送我两条红色的金鱼,我真高兴。

篇11:哈尔滨劳动公园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1 项目背景及场地分析

哈尔滨劳动公园规划设计是在哈尔滨市提出建设国际环保模范城的背景下而实施的工程, 基地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南部, 用地原为松江电机厂林地。紧邻山水文园和森林人家等居住小区, 用地北侧是保健路, 西侧是旭升街, 南侧是松乐街, 东侧为动力南北路, 总面积50 hm2。地域辽阔, 有良好的天然植被基础, 是哈尔滨市区难得的生态林地。

通过对场地的考察,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得出如下分析:第一, 基地高低起伏地形复杂, 规划用地内有大量原有厂房基址, 西部有大片林地, 西南部有些许建筑残垣, 东南侧有部分高岗地貌, 北部地势低洼, 局部有积水现象。规划时需要进行一定的地形改造, 引水成系统。第二, 规划用地内西侧现有黄菠萝稀有树种, 南侧规划建设用地区位图现有水曲柳珍贵林地, 中间为混交林带并有少量忍冬、刺梅果和榆树等树种, 植被结构单一。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景观林、生态林建设。第三, 周边经济条件相对滞后, 寄希望于通过建立公园拉动周边经济。

2 设计构思

2.1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手法相融合

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底蕴深厚, 积淀着几千年的思想精华, 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公园的设计应着眼于未来, 应有时代感和前瞻性。该设计力求使传统文化蕴涵于现代构图之中 (图1~3) 。

如意呈祥:“如意”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 头灵芝形或云形, 柄微曲。以“如意”之状化水系之原形, “腕动苕花玉, 衫随如意风”, “向壁悬如意, 当帘阅角巾”将中国传统的吉祥顺心之气引入现代的造园之中, 设计利用现有地形地貌, 通过巧妙的堆山理水, 在人工湖中设三岛寓意“三星高照”, 得古今之变, 成今世盛景。环佩康庄:“君子比德如玉”以环佩作为景观构图的理念设计, 得寓意以表文化内涵, 承传统以示时代之风。充分利用环佩行语言广场与蜿蜒祥瑞的水系创造多变的空间, 汲“如意”之灵气, 借君子之风范, 染文化内涵的渗入, 以形成相生相应的空间关系。

2.2 地域特色与国际化相结合———标志性主题的创造

弘扬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使国际化大都市更具魅力。通过景观廊道上的系列景墙与雕塑, 展示哈尔滨市的云耕文化与黑土文化等地域特色;在具体景观景点的设计上, 力求新颖, 使得哈尔滨市作为融东西文化于一身的省会城市, 在迈向国际化大都市和构建环保模范城的进程中, 在景观建设方面走在时代前列。

2.3 健身娱乐与休憩观赏相结合———动静相宜, 赏娱成趣

随着物质的丰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审美情趣也有了新的要求。在娱乐中强身, 在优美环境中健体, 因此娱乐健身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内容。购物之后, 健身之余, 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休心养性, 陶冶情操, 又是城市公园重要的使用功能。因此, 该公园在设计中, 力求达到健身娱乐与休憩观赏的有机结合。

2.4 农田耕作与参与管理相结合———体味劳作乐趣, 感受自然田园

随着农田生态保护观念的深入人心和田园耕作思想的大力弘扬, 农田观光园成为现代城市人民返璞归真的乐园。农田观光园又是双重产业部门, 对其进行的规划既能保证农业生产, 又满足人们观光需求。生态农田的规划把阳光、自然、健康、庄园带给人们, 并以古朴、自然的田园风光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3 规划设计

3.1 规划原则

一是生态性原则。结合公园原有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特点, 强调绿色生态的保护与创造[1], 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二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功能、景观、生态三者结合是以人为本原则的集中体现。三是文化性原则。为提升文化品位, 秉承传统精髓, 以“如意”为形, 构建水系, 以昭示劳动祥瑞寓意, 使劳动公园更具文化内涵。通过景廊文化宣传展示, 有效地将传统文化和黑土劳作文化与时代元素完美融合。四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统一规划, 分期实施, 在不损坏现代人自然生态地貌的同时, 开发利用规划区域, 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五是安全性原则。公园景观应考虑到防火、用电及交通、游览等安全措施保障[2,3]。六是经济性原则。因地制宜进行分区规划设计, 合理设置景观设施, 降低工程造价。

3.2 功能分区

根据规划区域现状特色, 本着尊重场地个性, 结合原有地貌和保留林地, 以佩环广场为中心, 以“如意”水系为连带和农田生态为特色。因地制宜, 以蜿蜒通幽的园路贯穿, 充分满足游人的游园需要, 将设计分为管理生产区、娱乐活动区 (包括儿童活动区) 、老年活动区、文化宣传区、农田生态区和幽静活动区六大功能区域 (图4) 。

一是娱乐活动区。主入口附近, 地形较平坦。此区主要通过游玩的方式进行娱乐活动, 全园一些主要构筑物设置在这, 成为全园布局的重点。绿色教育, 健身康体, 结合原有无植物平台及水系构成造景, 给游人提供娱乐身心的活动场所, 满足人们对绿色生活的要求。二是管理生产区。大门附近的僻静之地;生产用的苗圃、花圃居于东北角, 并设有专用出入口。三是老年活动区。此区是供老年人活跃晚年生活, 开展政治、文化、体育活动的场所。满足当前老年人对娱乐活动的要求。四是文化宣传区。位于全园的东南。设有展览馆、展览画廊、文娱室、阅览室等, 为避免区内各项活动之间互相不干扰, 合理地利用树木、建筑等加以隔离, 为人们提供汲取知识、相互交流的空间。五是农田生态区。位于全园东南角。人流量较少, 为人们向往田园农庄生活提供了可行性的空间, 使游人在观赏游园时欣赏到自己亲手营造的植物景观, 增加了人们参与公园建设的机会与贴近自然的途径。六是幽静活动区。距主要入口较远, 但与其他各区域联系紧密, 位于原有林地区, 自然环境优美, 树木浓郁, 安静舒适, 空气清新。安静活动的设施与喧闹的活动隔离, 以防止活动时受声响干扰, 为游人提供一方市内桃园、城中绿岛。

3.3 交通组织

根据地形和原有道路的情况及总体的功能布局, 主要将公园的道路分为3个等级:一是主园路, 主要为行车道, 规划宽度为6 m, 与公园出入口和主要景区联系;二是次园路, 主要为公园内连接各景点、景区的道路, 宽2~4 m;三是游览步行道, 深入林地、景点内的道路, 宽度在1~2 m (图5) 。

3.4 景观规划目标

充分挖掘地域特色, 通过历史文脉主义和环境文脉主义的手法提取符号, 运用园林语言诉诸表现, 以象征、移情的手法体现如意呈祥的劳动公园精神内涵。整体景观规划目标为创造“四境”, 即“品质高雅的文化环境, 生机盎然的绿色环境, 舒适宜人的活动环境, 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4]。

3.5 主要景点介绍

(1) 环佩康庄。“景观之美如玉佩环, 身体之健如田康庄”, 景观与意蕴完美融合成优美画卷。 (2) 如意湖。“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清水碧荷, 仿佛将游人引入李清照的诗词意境。 (3) 笔墨翰香。取黄庭坚历史文化背景提炼符号, 采用院落式建筑风格布局, 集办公管理和游赏于一体。 (4) 金碧留芳。溢芬芳与世事, 展金碧辉煌之气, 凭水远眺, 留恋于景, 忘情于境, 缅怀于心, 空灵于铭。 (5) 渔樵旺月。动静相宜, 昼夜成趣, 用无形的幻象, 喻唯美景色, 临水望月, 临园旺景。 (6) 三岛绿洲。“三星高照”方可五福临门, 用三岛划分水面, 取义吉祥, 缝合生态绿洲。 (7) 凤池烟雨。圆形水池取义吉祥凤鸟, 烟雨弥漫, 给人以雾化景象, 似白云, 恰仙境。 (8) 苍幽翠屏。“余地三弓红雨足, 荫天一角绿云深”, 以南侧入园, 即可见娇美幽邃的绿荫景观。 (9) 青枫绿雨。绿梦袅烟而依回, 嘉树翳晴而蓊绿, 枫红点缀绿雨, 微风幻化仙。 (10) 玉琴清听。有流水之陪衬, 现林中古朴清幽之境, 松风轻抚, 水声叮咚, 有“玉琴合奏”之效, 逢游人请听之巧缘, 有古人抚琴长啸, 恣意潇洒的环境感受。 (11) 澄怀味象。位于娱乐活动区, 是进入园区第1个观景的视线控制点, 取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意境, 作为娱乐活动的起景, 与水潭对面相呼应。 (12) 妙墨亭。进行修缮为主。取义妙笔回春, 漫墨化宝之意。 (13) 清韵古栈。与树木林地寻一线之光, 建木栈道蜿蜒于林间, 增强山林探险之氛围, 扩大观景视野。

3.6 植物种植设计

公园在种植规划时, 首先力保原有大树形成的景观, 尽力保留原有植被不被破坏, 在此基础上丰富植物种类, 兼顾四季景观, 突出植物群落的林相、林龄和覆盖率, 突出劳动公园的植物景观特色, 形成优美的植物景观环境, 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生态林地。一是展现并强化公园生态景观效果。人工植物景观与自然植物景观相辅相融, 使功能要求与视觉景观高度统一;改变现有的山体景观, 加大树木的栽植和培育力度, 增加绿化覆盖面积。二是种植上考虑规则式与自然式植栽方式的搭配使用, 以及疏林、密林与草坪的有机结合, 创造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色彩上考虑不同季相的香花、色叶植物, 使四季有不同的观赏景观。三是发展乡土树种、特色树种、观赏植物, 提高公园的规划效果、价值和特色。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以落叶树种作为公园基调树种。四是注重绿化种植中的分期开发, 合理搭配种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 确保公园开发的近期与远期, 具有良好的植被景观效果。

4 结语

劳动公园的规划设计是在哈尔滨市建设生态模范城的背景下提出的, 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历史条件, 此次规划设计的宗旨就是凸显和挖掘地域文化特色, 以“如意呈祥, 环佩康庄”为设计理念, 最终形成别具一格、具有传奇色彩和艺术风格的城市绿色景观。同时, 设计遵循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延承历史文脉, 保护稀有林地, 整合人文与自然资源, 最终达到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共生共长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鲁敏, 李英杰.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封云, 林磊.公园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3]唐学山, 李雄, 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篇12:烈士公园一游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全家去了烈士公园。

烈士公园位于芙蓉区的博辰路。

我们从南门进入,首先在那漂亮的花坛上照了一张全家相。首先,我们就玩了一个“迷你穿梭”。在车上,那弯弯曲曲的轨道让我们头晕脑胀。车子启动后更是不同,那车仿佛是一个越野车:刚上来就下去,好不容易下去了又上来。真是“倒霉”。

接着,我和妈妈又坐了一个“摇摆飞椅”。这个摇摆飞椅简直就像“旋转木马”。转来转去,忽上忽下,连平时都很勇敢的老妈都有点“恐惧感”了。我呢?下来以后差点撞到树上。

然后,我们就去看鱼了。那可爱的金鱼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玩耍地不亦乐乎。湖水凉凉的,清澈见底。哎,要是其他地方的水都这样就好了。

下午,我和妈妈、爷爷、奶奶、表哥、舅舅一起去了动物园。我们首先看了猴山,那只猴子上窜下跳,又一只竟然捡了一个玉米棒子(当然是吃完了的),在那里“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像见了漂亮MM一样。

过了猴山我们就进入了盘龙园。这里可没有龙,是一些大森林里才有的动物。我们先去看了百蛇园,那儿有蟒蛇、眼镜蛇……,应有尽有,“五彩缤纷”,只不过太―太……―吓人了。

接着我们又去了海洋馆,有金鱼、珊瑚、螃蟹、龙虾……,真是太“可爱”了。

最让我喜欢的地方就是兽类馆了。

那里有凶猛的老虎类:美洲虎、东北虎、白虎、孟加拉虎;有有长胡子的狮子:白狮……;还有笨拙的熊:棕熊、狗熊、黑熊。一个个都在那里走来走去,有的.人说:“真是烦躁,它们都讨死闲。老在那里走来走去,拍照把笼子都拍出来了,老虎毛都没见一根。”哈哈,谁叫你们乱学老虎叫,老虎以为是同伴呢,当然走来走去,寻找“同伴”了。

我们后来去了鸟类馆。让我最喜欢的就是鹦鹉了。我想使一使他到底会不会学人说话?于是我说:“你好,鹦鹉舞雾(人造回音)!他看了看我,转过身,叫了一声:“巴噶即!”惹的人们捧腹大笑。

我们还看了鸵鸟、骆驼、斑马……,这些都很有趣、都很可爱。但是为了我家的电费,我还是省略一下吧。

篇13:游玩烈士公园作文

终于到"五一"了,令我最高兴的是学校要放七天长假,爸爸妈妈要带我去烈士公园,我真是高兴极了!

今天事五月三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是我要去烈士公园的日子我一早醒来,马上洗脸蔌口,准备好事物,一家三口开着车去烈士公园,刚到公园门口,远远望去,里面的人可多呢,就象一片人的`海洋.

一开始,我便和爸爸妈妈玩了几轮碰碰车,我在玩的时候,使劲得去撞人,他们一会儿开到左边,一会儿开到右边,突然,有个人向我撞来.我被撞得团团转,我使劲打着方向盘,终于从车丛中突围出来,头都晕了,妈妈看了看我,笑了,碰碰车真好玩.然后我们去了科技馆,那儿别提有多好玩呢.里面有许多关于科技的东西.使我懂得了许多原来不知道的事情,增长了许许多多在学校课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其实我最喜欢玩的还是"双人飞天",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在天空中飘飘荡荡.我座在椅子上闭着眼睛,就觉得我好象一只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心理真是舒服极了,又像成了仙人一样.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到了下午,爸爸和妈妈对我说"婷婷,该回家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儿.座着爸爸的车回家了.

游玩烈士公园作文450字

篇14:逛烈士公园作文

逛烈士公园作文

元旦放假了,我跟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烈士公园.走进公园,我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到处挂满了红灯笼,布置了许多美丽的景点.这里人山人海,老人放风筝,大人们观看灯会展,小朋友们买上了自己喜爱的小玩具,个个兴高采烈,十分热闹.我也买上了氢气球,公主帽,爸爸还给我摄了影,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逛烈士公园作文1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15:烈士公园案例

1. 各国雨洪管理体系概述

所谓现代雨洪管理, 其实就是借助政策规范或者工程技术手段对雨水洪涝进行调控使之减少灾害性的同时实现生态化、和谐化的根本目标。

美国分别在20 世纪70 年代和20 世纪90 年代提出以最佳管理措施 (BMPs,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和低影响开发 (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为代表的雨洪管理体系。前者重点针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 采用减少不透水区域的面积、增加雨水自然或人工渗透、增强对雨水储蓄滞留的能力等综合措施来增强区域内雨洪管理的能力[1];后者则主要通过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 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减少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 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分布状况[2];英国建立了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 (SUDS, 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s) [3], 该体系的创建初衷就是从设计阶段就考虑好雨洪径流的水量、污染程度, 结合场地的自然条件, 统筹规划城市水环境, 维持保护大环境下的区域生态系统状况;澳大利亚的城市水敏感设计 (WSUD , 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体系正是基于该国所处的太平洋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导致其降水量和径流量在不同时期差异甚大,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该体系利用水系统的伸缩性, 来感知雨量和径流量的变化, 这在国际城市雨洪管理体系上又是重要的一笔;日本力推渗井、渗塘、渗沟等小型基础设施和大型地下蓄水池相结合调控城市径流和降雨收集, 韩国则采用多功能蓄水池与气象等相关部门联网控制的严谨策略, 这些措施都有效缓解了其人口密度大及资源匮乏的压力;新加坡的“集水区”计划细化到将城市每栋楼顶配备雨水收集池, 以点带面, 形成庞大的城市骤雨收集系统, 同时结合相关强制法律法规, 控制水污染, 成为了全球失水量最低的国家。

我国在雨洪管理控制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典型的案例便是北京团城的排洪系统, 其关键是处理好了地表与地下对雨水的快速收集和转移。青砖作为地面的主要铺装, 一方面凭借其自身的吸水性, 另一方面加上倒梯形的铺法, 使得地表层便形成一条条三角形“暗渠”。与此同时, 地下的竖井和涵洞成为了密实的管网, 沟通地表与地下, 这种处理方式更是保证了这些“暗渠”的水及时流通与储存[4]。

2. 公园雨洪管理体系实施的优势

森林是地球之肺, 公园是城市之肺。现如今快速发展建设, 高楼林立挺拔的城市中, 公园已经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休闲场所。公园在担负着城市绿肺功能的同时, 因其对城市水源的涵养起着重大作用, 也承担着“绿肾”的功能。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为了推动雨洪管理设计理念和措施的不断发展, 加速海绵城市的建设步伐, 我们首先需要寻求适合公园的雨洪理念与措施:

2.1 绿地面积尺度的影响

就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来说, 公园绿地占有很大的比例, 具有面积尺度大、区位集中、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因而公园对城市雨水排洪处理能力的好坏, 对城市市政管网和水系统有着巨大的影响。

2.2 人群使用需求的提升

无论是凉爽的傍晚闲荡在社区公园, 或是在晴好的周末漫步在综合公园, 还是明媚的假期踏入郊野公园, 处处可见的是游赏休憩的男女老少。当今大大小小的公园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们重要的消遣场所。人们对城市公园使用频率和需求的增加使得公园在提升景观美的同时, 更需要向生态可持续方向继续延伸。

2.3 公园土地软硬质比带来的可操作性

公园的设计建设可以说是在绿地上寻找休闲的节点, 然后通过园区交通系统将其连同贯穿。显而易见, 公园土地的软质/ 硬质的比值较大, 不仅使得雨水利用策略的开发达到最低成本, 还为雨洪措施技术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极大的可操作空间。

3. 适合公园的雨洪管理体系理念与措施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 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从公园绿地开始迅速着手, 探求雨洪改善策略和雨水利用措施必是首当其冲的。结合国内外雨洪管理措施和案例、雨水利用措施的总结, 本文就我国未来公园更新建设可利用的理念和措施提出以下四点策略:

3.1. 控制利用水源, 推行低影响开发

公园设计之初, 对其基址的深入了解是决定整个设计能否合理的关键步骤。因地制宜地利用好水源是公园设计重要方面。许多公园的建设就是依托着良好的水源地, 常常为临河滨湖的地区, 这样的公园在建设时需要对水源水质的控制及利用更多考虑。该类公园主要的雨洪管理措施包括:

(1) 连通水源, 自身作为河湖分流缓洪池

临近水源的公园, 在其自身水系统建设的前期, 就会考虑好和水源的连通, 当雨季来临时, 整个公园就成了水源的缓洪池, 避免水位急剧上涨发生洪涝的同时, 也营造出一片新生境。例如英国伦敦的萨特克里夫公园[5], 原是开阔平坦的足球场, 经2004 年重建改造后成为近20 公顷的社区公园。该公园之所以得以重建, 原因在于该地需要为所在区域提供更大的疏洪方案, 来保护刘易舍姆中心免受来自会稽河的大洪水的侵袭。通过起初阶段的工程措施, 人们发现用灰色设施去修整河道极大地影响了原有动植物的数量, 因而转变思路, 去恢复原有景观, 同时将其尽量创造成自然的, 并具有缓洪功能的大片区域。除此以外能够尽量多的容纳野生动植物, 为其创造最天然的栖息地。

(2) 净化水源水质, 用于公园及周边再利用

对于在原有基址污染较重的水源地建设公园, 水质安全是首要的关注点。为了防止雨水与污染水源混流造成雨水难以回用或是需要付出高成本重新净化, 先治理再收集成了更为合理生态的措施。2009 年10 月建成的占地18 公顷的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 位于黄浦江东岸呈狭长带状布局。场地原为浦东钢铁厂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6]。该设计所借助的黄浦江水源为劣五类水质, 加上原基址属于工业棕地, 并不乐观的土壤和地质条件对设计方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俞孔坚带领的土人团队在水处理方面, 将黄浦江的水经过取水过滤、蓄水沉淀, 梯田、土壤生态净化, 重金属、病原体、营养物净化, 植物综合净化, 水质稳定调节, 砾石生物净化等层层筛除净化, 得到的清水蓄水直接供给世博公园 (图2) 。该手段很好地利用了黄浦江这个水源, 结合低影响开发技术, 将净水与建成的后滩公园内的景观水进行有机结合, 最终将其建设成为满足会时协调疏散人流、会后作为滨江公共绿地双重需求的公园。

3.2. 关注防洪需求, 注重水弹性设计

诸多的雨洪公园位于水边或河道下游区域, 还有部分基址高程低于周围地面, 形成自然洼地, 成为汇水中心。这些区域一方面拥有良好生境, 另一方面也承担着雨季洪涝灾害的风险, 由此风险而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也不计其数;而为了控制风险, 许多湿地公园的环境在人们的刚性干预中遭到不断破坏。看似难以调和的矛盾就是在设计师们的生态建设中得到不断改善, 适合该策略的雨洪措施:

(1) 建立分级防洪体系, 减少雨季损失

作为防洪需求下的公园, 单纯功能性的堤坝显然无法满足游憩需求, 同时对自然环境加以完全人工化的控制, 并不是理想的可持续方案。哈尔滨文化中心湿地公园位于江北新区, 紧邻松花江主河道, 原是生态条件较好的湿地区域。为了满足防洪要求, 当地修建了500 年一遇的防洪堤, 彻底切断了该区域与主河道的联系, 从而导致基址湿地生态条件日趋恶化。设计者通过将该地转变为城市雨洪及自来水尾水的净化区, 再逐渐恢复湿地功能及生态条件的同时, 通过配置适应性的植被处理旱季雨季的水位差来营造出水弹性生态系统, 也有效控制了防洪矛盾下的湿地继续恶化的趋势。

根据不同年份的洪水水位建立分层游赏区, 低水位区域就是平时满足人们亲水性的游赏, 水位上涨后转化为湿地生态区域的活性地块。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位于哈尔滨东部群力新区, 本身处于低洼平原地带, 历史上的洪涝频繁导致其也具有了湿地的特性。该设计保留大部原有区域, 结合工程手段吸收周围城市雨水径流来恢复原有生态条件, 同时也解决了周边城市建设时促发的内涝压力。该方案的特点则是在自然设计的基础上, 融入了利用低成本材料建造的高架栈桥及观景台, 让人们有了近距离接触湿地景观的同时, 带动了公园的建设, 使得二者产生良好互动。另外, 上海后滩公园利用分层稻田景观的设计, 也同样解决了不同年份洪水线下的游赏需求。

(2) 粗放管理模式下, 解决同美景度的矛盾

粗放管理模式是打造低成本生态设计的重要手段, 但也是由于其难以进行人工维护的特点, 产生了游客游赏无法介入该区域的矛盾。还是在哈尔滨文化中心湿地公园中, 为了控制该地湿地条件下自然植被的徒长, 将牲畜引入达到低影响控制的同时也兼具了生产功能, 还打造出了极具田园风情的畜牧景观, 巧妙解决了这一问题。

(3) 营造功能防洪目标下的公共空间

将防洪堤坝与居民日常活动的公共空间进行有机结合, 对于用地日益紧张的城市及市区公园来说, 犹如雪中送炭。BIG团队在其闻名于世的大U设计中将道路和公园的交界处设计了具有自行车道和游泳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防洪带, 满足了防洪功能的同时也解决了居民最渴望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远期规划中将车行系统改为地下交通, 解决了居民穿行快速路需求的同时再次扩大了防洪带和公共空间。

3.3. 合理动用土方, 兼顾粗放式植物配置

高差的变化是引导雨水流向最简单也是最难控制的方式, 因而地形的塑造对雨洪管理意义重大。许多建成案例在利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 考虑雨水流向, 完成最合理的利用和控制;另外一些则是以人工就地填挖土方的方式塑造地形, 完成对雨水及周围水源的控制, 达到设计目标。为了配合该策略, 总结以下几点适合的措施:

(1) 对地形高差加以利用, 同时避免径流冲刷

场地若是存在高差关系, 那么寻求洼地收集雨水是最直接的手段。难点便是雨水难以控制, 因而需要结合工程措施适当引流, 更要注意高差影响下雨水漫流时更易形成快速径流的特点。美国Stearns Quarry Park (斯特恩矿坑公园) 就是一个利用原基址地形条件处理雨水的案例。该场地位于芝加哥南区, 原基址为一采石矿坑废弃地及建筑垃圾填埋场[7]。设计者借助场地本身选取入口和核心景观钓鱼池的高差关系, 利用本身受高差所限的游客入口至钓鱼池的下沉通道建立若干台地, 形成净化湿地, 同时利用缓坡草坪下渗性强的特点处理其余高差的, 形成了汇水沟渠处理了地表径流。

(2) 利用植物适生环境, 建设活性游赏景观

利用人工地形建设可持续公园, 目标是合理处理雨水, 同时营造富有游赏趣味的景观。同样是上海后滩公园, 由于狭长的基址场地特征和紧临黄浦江的防洪要求, 地形设计也是其设计成败的关键。俞孔坚及其土人设计团队开挖内河, 形成溪谷, 所谓“双滩夹境”, 两堤夹一谷 (图5) , 以及通过梯田方式解决高差问题5。这样不仅满足了二十年一遇的防洪要求, 同时也通过内河分隔的沿路防洪堤解决了百年一遇的防洪要求。内河的引入为园区内部带来的富有生机活性的景观, 结合野生植物的配置及粗放管理更是使沿河部分成为百年洪水的滞洪区。

3.4. 大尺度公园最大化雨水收集利用方式, 完善城市水循环

现今许多城市的公园设计都在沿河或滨水区域展开, 接合城市河道、湖泊或水库。另外城市内部的大尺度公园从绿地面积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辐射区域较大, 也对城市尺度下的水循环起着关键作用。该类型的公园大多涉及到与城市雨水系统的接合, 因而有着较为综合严谨的雨洪管理措施:

(1) 对降水直接就地收集储存并利用

对于大尺度综合公园来说, 公园本身对于城市就是一块大海绵, 整个园区雨水的下渗量较大, 园内大面积水系对雨水就地收集、涵养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建立局部雨水花园, 进一步达到蓄水目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地处北京市朝阳区, 位于中轴线北端, 占地1135 公顷, 在北京城市绿色廊道建设中占据了关键区位。它是国内首个运用雨水收集系统进行雨洪管理、首个实现园区污水零排放的大型城市公园[8]。该公园核心是其中心区下沉花园, 自身在保证排水通畅的同时, 重点提升园区内部对雨水的积蓄、消化及供能的能力, 积蓄能力即借助规划设计的园内水系和河道完成收集任务, 消化能力体现在通过下渗净化这一过程有效减少了园内路面径流, 而供能的能力体现在将园区产生的雨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园内植被的灌溉与路面清洁等。这三个能力的互相协调完成了公园自身的水系统循环调节及可持续利用。

(2) 对雨水污水实行分流处理

现有的城市市政管网大部分都是采用合流的排水方式, 造成了水源污染的同时也导致对回用潜力巨大的雨水资源的浪费。因而分流处理策略下, 公园的更新及其周边旧管网的改造已迫在眉睫。需要建立新型分流排水系统, 将雨水重新汇入贮水池或人工湖等集中区域, 进行分层分级处理后根据处理程度进行必要的回用, 另外将原有污水进行必要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3) 提高雨水利用率, 建立自身循环水系统

大尺度的综合公园或是郊野公园, 本身就具有齐全的水网、路网和管网系统, 因而, 对这“三网”的处理就是其关键。对于水系来说, 大面积水面就是天然贮水池, 小面积溪流等增加自然驳岸长度, 形成生态水网;路面材质基于成本因素, 根据需要进行透水性改善, 而路牙石的开口和路边下凹式绿地的改善是路网改善的重要方面;管网方面, 除了实行雨污的分流, 增加多种过滤净化措施, 如生物滞留系统、沙滤池以及曝气增氧净化等措施。

由J.Osty景观设计事务所, 弗朗索瓦· 格雷瑟班尼斯特事务所及OGI工程师共同设计的马丁·路德·金公园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该公园位于法国巴黎西北部新区, 占地约10 万平方米, 处于铁路网络站点。水、季节、健康是此公园设计的三个主题。就水系统来说, 整个公园里的水呈现不同的形式:技术性的、景观美化的、环境的、嬉戏的。技术方面主要体现在雨水的收集与储存, 以及以灌溉为目的而进行的雨水再利用[10]。该设计形成了四种形式、五种元素及以护城河、储水池、湿润区及雨水收集池四个部分组成的较为完善丰富的雨水系统 (图7) 。公园一期景观将引导雨水流入整个水系统, 二期通过水池结合水生植物种植的生态方法形成完整的小生态系统。公园因地制宜地利用了四个生活小区的池塘与塞纳河的水流, 第一池塘收集水源, 经过第二、三池塘的过滤, 再通过巨大落差的瀑布流向池塘, 这期间补充了充足的氧气。作为城市新区的公园, 通过泉水广场同时满足了儿童和成年的对水的娱乐需求, 形成了自身完整的城市新区水系统。

4. 结语

随着近年来海绵城市理念不断深入, 我们虽然对公园为区域尺度下的城市雨洪发展的量化贡献度无从知晓, 但是从建成效果总体趋势看, 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雨洪管理系统下的大型公园建设措施愈发综合化

随着雨水利用技术措施的不断成熟, 雨洪管理体系下的公园建设, 尤其是大型综合公园已经不单单利用延时滞洪池、渗透池、透水铺装、植草沟等基础雨水措施, 而是更多地考虑本身所处区位和基质条件, 利用或引进水源, 同时结合生物滞留系统、曝气过滤池等相对复杂的技术措施来完成局部水系统滞洪能力和雨水再利用能力的提升。

二、公园对雨水的利用效率日趋提高, 水质净化程度得到大幅提升

高端技术指导下的雨水收集池和流通系统成就了雨水利用效率的提高。各种水专业的研究学者通过定点测定, 尽管定量方面对不同地区情况存在差别, 但是都得出了正向的定性结果, 即公园雨洪净化系统对水质污染物的过滤效果较为理想, 使得雨水成为了公园植被的“新供给”, 为城市海绵的可持续建设和水资源的保护做出了极大贡献。

三、公园设计愈发注重低影响的同时, 更注重人的生态位与局部生态系统的协调性

从美国提出低影响开发至今, 该措施在公园设计中体现不断细化, 从理念层面不断延伸到各类技术层面, 对环境的“自然性”和“原始性”的追求成为设计者和使用者们的新宠。拿湿地公园来说, 因地制宜利用、处理并改善水源水质, 结合乡土适应性植物的粗放配置, 成为一种生态潮流的同时, 也带来了管理上与人性化需求的矛盾, 在此基础上, 通过引进生物和建立划定保护区范围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同时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成为了当今看上去近乎完美的方法。

通过对之前学者的研究及已有案例的分析, 我们发现雨洪管理措施结合公园建设对城市环境及其水系统完善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无论技术手段是否多样, 若是把适宜的策略因地制宜地附加在设计中, 同时加入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 创造出的必然是兼具功能与环境效益的方案。由于不同区域、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尺度下, 对不同场地建设面临着不同挑战, 设计者们的共同理念便是以最低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换回最大的生态效益。

现今的公园设计愈发趋向于利用各类综合手段实现对雨洪的管理及对雨水的资源化利用。设计师在创造出炫目效果的同时会更加追求设计对象的环境效益及功能效用, 从满足人们使用及游赏需求进一步升华到融于环境, 改善环境。同时海绵城市的推广和实践并不能分秒见成效, 这其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落实的困难与坎坷。公园绿地系统的建设与更新, 结合新兴雨洪管理措施, 将逐步在城市中以点带面形成海绵网络, 对整个城市或乃至更大尺度的景观斑块有着重要而有基础性的调控意义。

参考文献

[1].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ashington.The Use of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 in Urban Watersheds[M].Washington: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04.

[2].周晓兵.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雨水控制利用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08.

[3].车伍, 吕放放, 李俊奇.发达国家典型雨洪管理体系及启示[J].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 (20) :12-17.

[4].李善征, 曹波, 孟庆义, 赖娜娜, 沈方, 杨宪河.团城古代雨水利用工程简介[J].北京水利, 2003, 03:19-21.

[5].[英]奈杰尔·邓尼特、安迪·克莱登、周湛曦译, 雨水园--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26-130.

[6].俞孔坚/土人设计, 2010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5) :2, 30, 50

[7].崔庆伟.美国斯特恩矿坑公园的景观改造再利用研究[J].中国园林, 2014, (03) :74-79.

[8].刘佳.城市公园雨洪管理可持续设计研究--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D].陕西科技大学, 2013:39.

[9].郑克白, 孙敏生, 彭鹏.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花园雨水利用及防洪排水设计[J].给水排水, 2008, 34 (7) :97-101.

上一篇:江南大学微生物学下一篇:母亲节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