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对策

2024-06-17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对策(精选6篇)

篇1: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对策

中国的发展取决于农村的发展,农村的发展取决于农村的稳定,而农村社治安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近一段时间,农村的社治安状况令人担忧,农民普遍缺少安全感,农村社治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当前农村社会的治安现状,可以概括为:整体稳定,局部波动,隐患颇多,任务繁重。

一、农村治安的突出问题

1、暴力冲突有所增加。由于部分人员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心胸狭窄,有的因口角发生争执,有的因承包地、排灌水、收种农作物和宅基地边界等发生冲突,常常用拳头解决问题,因得不到司法的适时介入,从而使一些小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演变为刑事案件。如2002年年底,南郊镇某村村民薛某和钱某因为宅基地的划界问题而大打出手,薛某将钱某打成轻伤,后被故意伤害罪提起公诉。

2、侵犯财产犯罪日益猖獗。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消费欲望的膨胀,为达到对金钱和物质占有,部分外来打工者选择广大农村作为作案地点。在犯罪类型上表现为盗窃、抢劫、诈骗等;在区域上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偏远地区;在犯罪对象上分为鸡鸭、羊及农用物资;在作案方式上呈现团伙作案、流动作案;在赃物处理上表现为转移迅速、消化快捷、不留痕迹,往往在盗窃或抢劫后几个小时内就把赃物处理掉,销售渠道畅通,销赃远,隐蔽性强。笔者在司法机关了解到,2002年他们办理了一件外地打工者结伙行窃、收赃的案件:陈某等8名外地打工者因觉得赚钱不多,便结伙到几十个村庄大肆进行偷羊、偷鸡鸭,然后将偷窃的赃物销给2名本地人王某、赵某,短短半个月内,有上百户农民家的家禽家畜失窃,一时间人人自危,其所带来的危害性可谓不言自明。

3、~势力有所抬头。流氓恶势力抬头,村霸乡霸不断出现,他们为所欲为,无所顾忌,鱼肉乡里,百姓敢怒不敢言;封建宗教宗族活动十分频繁,续家谱,修祠堂;非法宗教活动频繁,宗教信徒队伍不断壮大。如2002年5月,陈某、彭某等利用自己在乡里的恶名,寻衅滋事,先是利用非法手段禁止金某在其乡里收购猪小肠,迫使金某无奈只得向他们交纳保护费才能做成生意。

4、黄赌毒等迅速蔓延。在读书无用论和一切向钱看等不正确思想的误导下,贫乏的农村社会文化生活,充裕的农闲时间,为黄赌毒提供了便利条件,淫秽物品泛滥。最为突出的是赌博风气日盛,参赌范围越来越广,赌资越来越大,赌博上瘾,难以自拔,赌债高筑,诱发盗窃、抢劫、杀人等犯罪行为,引起社会动荡,影响社会治安。2002年9月,公安机关在城厢镇某村破获一起10多人聚赌案件,收缴赌资竟达20万余元。

5、集体上访时有发生。农村财务管理混乱,重大决策不民主,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干群关系紧张,加上有的村干部挪用集体资财,打击报复有隔阂的村民,导致规模较大的集体上访,越级上访。

二、产生治安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引发的:

1、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与物质需要日益提高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社会生产力水平依然是相对落后,农村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仍占较大比重,原始的耕作方式,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意识,致使农村还没有完全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村经济仍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上;同时,大多数农民在摆脱贫困以后,已不满足于温饱水平,看到部分农民通过劳动致富及开始享受高消费,使他们产生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强烈愿望,消费欲望的膨胀在不能通过正当途径满足之后,便用不法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违法犯罪就成为必然。

2、社会管理任务的加重与社会控制弱化之间的矛盾。农村土地承包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同时,促进了农村社会关系及社会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变化,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婚姻、家庭、生产、生活等民事纠纷大量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社会管理的任务和难度;而另一方面由于集体经济的相对削弱降低了基层组织的支配力,部分村干部不再愿意担当吃力不讨好的角色,导致相当一部分基层组织处于不健全或瘫痪状态,民事调解组织工作力度不够,民事纠纷调解不到位,矛盾化解不及时,造成矛盾升级,民事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农村的治安保障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治安保护的作用;刑事案件不能得到及时侦破,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没有保障,导致对农村管理处于无序与混乱状态,农村社会控制力减弱,社会不稳定,治安案件多发。

3、思想意识的转变与教育的滞后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给农村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作用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部分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他们把物质利益的获取作为自己的唯一目的;而另一方面,农村的教育机制不能及时调整,运转不协调,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部分未摆脱贫困的农民子女辍学,文盲、半文盲不断增加;村组很少召集开会,也很难召集,集体教育已经很难落实;教育的严重滞后,降低了农民的文化素质,使部分农民的错误观念不能得到及时纠正,遇事不顺,处理不当即可能演化为违法犯罪。

4、农村人口增长与农村土地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并取得较好成效,但农村人口仍未按计划生育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人口仍在不断增加,人口的增长,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宅基地的扩张,耕地的减少,使土地资源更加紧张,土地纠纷越来越多;有限的土地提供不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劳动力变得过剩,终日无所事事,势必给治安造成消极影响;生活物质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水平下降,为生存、生活,在不能通过正当手段获得财产时,侵犯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尽快

建立和完善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教育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要用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法治理念教育武装全体农民,积极搞好公民道德进万家活动,认真抓好科普和移风易俗工作,培养广大农民的文明法治意识。利用生动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在农村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活跃乡村农民文化生活,在帮助他们学科技的同时,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程序解决问题、矛盾的意识,使农民知法、懂法,自觉地用法、守法。并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用传统的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塑造人、感染人、凝聚人,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组织,把村委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抓班子、带队伍,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及村委班子领导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进一步健全与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要及时向村民公开,充分发挥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作用,规范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

3、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搞好农村可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减少群众担忧,把农民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发展经济上来,以推动农村经济更快发展,从而达到稳中求富,富而思进,繁荣农村的目的。充分发挥干部、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的联系纽带作用,积极引导广大村民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务实肯干,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民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帮助他们破除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小农意识和等、靠、要的不良思想,鼓励村民积极自我创造机会,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发展家庭经济,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农村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农村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要尽快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使农民确实看到违法得到处理,犯罪得到处罚,以震慑违法犯罪,取信于民;同时,提倡见义勇为,鼓励农民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弘扬正气,使广大农民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加大对基层干部的违法犯罪的查处工作,息民怨,平民心,把工作做到基层,把矛盾消化在村里。

5、建立广泛的治安防范机制。首先,地方干部要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保一方安宁的思想,切实把社会治安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从人员、经费上予以保障,扎实抓好治安防范各项基础工作。其次,全面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组织,进一步发挥治保会组织防控农村社会治安的作用。第三,落实民警治安工作责任制,实行一村一警制,切实加强公安派出所对农村治安管理工作。第四,构筑预防体系。通过在农村广大群众中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的法制观念,提高村民的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第五,广泛发动农民。农民是社会治安工作的受益者和参与者,要使农民将治安防范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在农村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风气。

篇2: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对策

一、突出问题

1、农村恶性案件明显攀升。由于村民文化素质偏低,法制意识淡薄,个人利益严重。加上一些村民的心胸比较狭窄,往往因口角、争执、借款、邻里排水以及承包地的边界、浇水、收种农作物等发生冲突,因得不到司法及有关部门的适时介入,小纠纷往往在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后演变为恶性案件。

2、侵犯财产犯罪日益猖獗。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消费欲望膨胀,为达到对金钱和物质的占有,往往不择手段,侵财犯罪猖獗。在犯罪类型上表现为盗窃、抢劫、诈骗等;在区域上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偏远地区;在犯罪对象上分为耕牛、鸡、生猪、及农用物资;在作案方式上呈现团伙作案、流动作案;在赃物处理上转移迅速,消化快捷,不留痕迹,往往是在盗窃或抢劫后几个小时内就把赃物处理掉,销售渠道畅通,销赃远,隐蔽性强。

3、黄赌毒等现象较为突出。“黄”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当前农村普遍解决了温饱,但文化生活相对空虚,一些“黄色”低俗的电影、录像、书画趁虚而入,意志不坚定的人,沉湎于追求肉体的享受上,不可自拔。手有余钱的人,就到县城、1 乡镇的藏污纳垢之处嫖娼寻求刺激。而一些没有余钱的人则铤而走险,干出强奸、猥亵妇女、幼女的犯罪行为。“赌”是万恶之源。在农村赌博十分普遍,不论农忙还是农闲,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从一元两元小敲小打的打麻将、斗地主、扯金花、推“牌九”,可以说农村的赌博之风愈演愈烈。许多家庭因赌博而拆散,许多农民因赌博走上了盗窃、抢劫的违法犯罪道路。吸贩“毒”现象在农村蔓延。近年来,破获的吸、贩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发生在农村。以上这些“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引发了大量刑事治安案件,成为影响农村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4、农村宗族势力有所抬头。宗族势力是我国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本早已被新中国的成立荡涤殆尽。近年以来,农村个别地方的宗族活动频繁,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设族长、定族规、家法,大兴婚丧嫁娶之风,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目前,农村的宗族势力的地位和作用已不可低估,宗族势力以其严密的组织、较强的凝聚力,取代少数同宗同族群居地涣散的基层政权组织。个别宗族势力对基层干部执行公务横加干涉,企图以“族权”取而代之,有的宗族势力通过参与基层组织的选举向村乡组织渗透,使宗族矛盾不能调和,逐渐激化。有的本是民间的一般性纠纷,由于宗族势力的介入反而会演变成一场残酷的宗族械斗。有的地痞无赖依靠本族的强大势力,欺负外姓群众,公开进行打架斗殴、抢 劫、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成为危害一方的恶霸,已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

5、社会矛盾演变为治安问题。一是社会管理问题突出。在拆迁安置、征地补偿、山林、水土纠纷中,往往涉及群体利益,由于利益一致,要求相似,易产生共同行动,极易由一般性矛盾演变为群体性纠纷,甚至酿成社会治安问题。二是土地纠纷等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当前群体性事件中,一些群体性事件参与者以造成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为手段,逼迫政府或相关部门满足其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并互相效仿、互相攀比,严重干扰正常的执法和生产、工作秩序。三是干群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干群矛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原因复杂,这里既有干部自身的问题,也有一些是农民的问题。干部本身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我们有些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党的政策有偏差,损害了村民的利益;处理不公,搞亲疏有别;以权谋私,挥霍公款等腐败问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善于做说服教育工作,伤害村民感情。农民的问题则表现在一些村民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看问题以偏概全,报复心重;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差,依法办事的能力弱,遇到矛盾易采取极端手段,使群体性事件恶化成社会治安问题。

二、主要成因

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反 映。针对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分析症结成因,以提出治理的方案。

1、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是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原因。农村经济落后,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亲属之间常为一些经济利益发生纷争,处理不当,造成矛盾激化。由于长期生活贫困,使得农民那种狭隘的小农经济意识和私有观念,贪占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亲属之间一旦由生产生活中的利益发生纷争,他们必然会“寸土不让,寸利必争”,其结果是极易激化矛盾;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受利益驱动,一些农民不惜以身试法,不顾一切捞钱,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由于农村相对落后,农民普遍不太富裕,打官司不仅费时、费力,还要花钱。因此,发生民间纠纷,部分农民不愿通过法律程序解决,而是通过家族势力、串联、聚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甚至采取违法犯罪手段解决问题。

2、农民法制意识淡薄是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内在原因。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法制意识较差,对自身的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及应负的法律责任缺乏认识。据统计,在农村发生刑事案件中,行为人文化水平以小学、文盲居多,这说明文化素质低下是农民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内在原因。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他们极易被一些封建、腐朽、反动的思想拉下水,在无知中步入违法犯罪的泥潭;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法制意识淡薄,他们思维简单,遇到矛盾纠纷不冷静,钻牛角尖,不能克制自己,不懂得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而更多的是争强好胜,刀棍相见,大打出手,不计后果,即使是家庭成员之间也是如此,引发刑事案件;由于一些农民法律意识较差,对于“黄、赌”等社会丑恶现象,习以为常,不以为耻,有的甚至津津乐道,争先参与;由于法制意识较差,一些农民在某些群体性事件中,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思想,不能分辨事非,极易被少部分人所操纵,采取聚众堵塞道路交通、围攻政府机关和执法人员,使事态扩大,造成不良影响;有些群众明知是非法活动,却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积极参与,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做非法之举。

3、基层基础工作薄弱是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重要原因。一些基层政权组织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识不足,没有把社会治安摆上应有的位置,防范措施落实不够,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不足,治安联防队伍建设工作滞后,导致盗窃等可防性案件防范不力。有的对一些闹事苗头麻木不仁,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甚至能遮的遮能拖的拖,导致问题越拖越大,酿成难以收拾的局面。有的对可能引发社会矛盾没有及时做好疏导教育工作,仍其事态发展;有的本地干部认为众怒难犯,工作不好开展,遇到群体事件制止不力,配合不够,有的甚至逃避工作,致使 处置工作困难加大。有的干部还起到“军师”的作用,为一些非法事件出谋献策,影响治安处置工作。

4、治安防控体系不健全是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机制原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相关防控措施在农村无法落实,农村联户联防组织、治保会、调委会建立不完善,必要的报警求助设施未配备;有的村没落实专人从事治保调解工作,未建立相应的不稳定信息收集网络,不能及时收集不稳定信息;有的村法制宣传教育未跟上,没有用先进的思想和法律知识占领农民的思想阵地,封建迷信、歪理邪说、黄色低俗的不健康文化趁虚而入,一些农民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做出违法犯罪行为。

三、对策措施

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和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

1、建立完善教育机制,提高农民各项素质。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教育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要用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理念教育武装全体农民,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搞好公民道德进万家活动,认真抓好科普和移风易俗工作,培养广大农民的文明意识。利用生动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在农村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活跃乡村居民文化 生活,在帮助他们学科技的同时,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程序解决问题、矛盾的意识,使农民知法、懂法,自觉地用法、守法。并充分发挥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用传统的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塑造人、感染人、凝聚人,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这方面,当地党委政府应积极发挥作用,不能只抓经济增长而忽略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维稳能力。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农村基层组织,把村支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抓班子、带队伍,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及两委班子领导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把两委班子真正建设成为有凝聚力、战斗力,能够带领全村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领导集体。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推进村级民主决策,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与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要及时向村民公开,充分发挥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作用,规范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

3、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整治农村治安秩序。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农村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农村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要尽快处理,震慑违法犯罪。要严厉打击、及时铲除危害一方的农村恶势力犯罪。在一些农村地区,由流氓、恶棍、“两劳”人员为主组成 的犯罪团伙,依仗人多势众,强取豪夺,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称霸一方,群众既恨又怕,成为治安混乱的祸根。要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侵害农民利益的犯罪,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严厉打击盗窃、抢劫、杀人、强奸、伤害、车匪路霸等危害群众安全感的刑事犯罪活动。定期不定期排查治安混乱的集镇、路段,组织力量集中整治。对于制贩假农药、假化肥、假种籽,坑农害农、破坏生产、严重侵害农民利益的案件,做到快速侦破,坚决予以严厉打击。要扫除卖淫嫖娼、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路边店、以及城镇的宾馆旅店、发廊、舞厅等公共复杂场所的清查、整治力度,及时、不停顿地打击、查禁卖淫嫖娼、吸贩毒、赌博等活动,决不能认其污染社会空气。

4、建立治安防范机制,构筑农村预防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治安防范工作,构筑农村社会治安防范工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件大事来抓。首先,镇乡领导要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保一方安宁的思想,切实把社会治安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从人员、经费上予以保障,扎实抓好治安防范各项基础工作。其次,全面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组织,使以前流于形式的治保会组织真正成为农村社会治安的守护神。第三,落实民警治安工作责任制,实行一村一警制,驻村民警兼任村党支部 副书记,切实加强派出所对农村治安管理工作。第四,构筑预防体系。通过在广大群众中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全民族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第五,广泛发动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治安工作的受益者和参与者,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将治安防范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风气。

韶关市公安局曲江区分局附城派出所

许锐明

篇3: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对策

1 充分认识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强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以平安建设为载体,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并就农业和农村工作着重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加强法制,保持农村良好的社会稳定和治安环境”。这是当前我们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搞好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尤其要解决有些同志对农村社会治安认识不足的问题,纠正“只要经济工作搞好了,治安问题就自然会好起来的错误观点”,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做法,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决策上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 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经济发展

现阶段,农村矛盾虽然错综复杂,但其矛盾核心还是指向物质利益问题,许多案件和纠纷都与经济发展不快或群众生活困难有关。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把现行体制中不够完善的方面或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进行变革补充完善,使之与农村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从而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了,一是增加了就业,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二是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活,稳定了他们的情绪,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感情;三是由于有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使党和政府的农村组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加强,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农村不安定因素。

3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

由于部分乡镇干部存在着重物质轻精神的思想,在工作方法上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经济的转型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使我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人道德腐败,思想自由化,生活腐化、堕落,享乐主义盛行,致使人丧失斗志。所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势在必行。村镇干部要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带领他们学习文化知识,要加强引导村民向善、向上,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指斥、制止,帮助村民树立新思想、新观念,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开展安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是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首先,要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其次,要充分发动群众,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热烈氛围,变“维护治安人人有责”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提高农村干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农村社会风尚。

4 建立新型农村干群关系,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建立新型的农村干群关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廉政建设。具体做法为:

(1)各村委、支部要坚持实行“四公开”“三表决”“两监督”制度。“四公开”,是指政策和办事制度公开和村干部考评结果公开。“三表决”,即群众代表参与公益事业规划及实施方案投票表决,参与增加公益统筹投票表决,参与村重大事件投票表决。“两监督”,即群众坚持对村委特别是对村长(支书)执行民主议事制度的监督和坚持对村委及村干部执行其他制度情况的监督。

(2)严厉惩治腐败分子。一是对村干部中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挥霍公款、激起民愤的腐败分子必须给予严厉的惩治,以平民愤;二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将那些为了个人目的而聚众闹事、挑衅干群关系的人绳之以法。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及时表彰遵纪守法、履行义务的先进典型以带动广大群众遵守法纪。

(4)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村干部的工作和在群众中进行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之中。

5 加强农村流动人口管理,抑制流动人口犯罪比率增加的势头,减少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因素

(1)借鉴城市户口管理的经验和办法,在农村也可以采取对外来人员实行暂住户口登记、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的办法,对村民基本情况掌握外来人员变动情况和治安情况。

(2)规范台账,建立村民档案。按照简明、清楚、方便、实用的原则,由乡镇一级“综治办”统一印制村民档案登记卡、表,实行每户一档、每人一卡,对村民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存档并落实专人管理,让组织随时掌握各户或各人的基本情况。

6 发动群众,严厉打击农村刑事犯罪

目前,我国对农村刑事犯罪活动打击的严厉性、持续性不够,其主要原因有:经费和警力不足,公安部门除了对较大的案件进行侦破外,难以顾及一般性的刑事案件;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交通不方便,居住分散,通信方式落后,往往在案发后案件发现时间慢,报警不及时,犯罪分子有足够的时间消痕潜逃,影响了案例侦破的最好时机;未能充分发动群众自保自治。针对这些实际情况,要实施对农村刑事犯罪活动的有效打击,实现农村的长治久安,必须做好以下2点:

(1)明确树立“打防结合、管治同行”的指导思想,把严打、严防、严管、严治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治理。

(2)发动群众联防自保。建立妇孺有责的治安防范网络。一是在村级成立治保会,组建护村、护寨队;各自然村设立治安小组。二是制定各种治安防范措施和村规民约,让家家户户张贴《治安须知》,老少妇孺人人皆明治安的措施及其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动群众,共同维护好本村寨社会治安,减少案发机会和条件,把问题解决在案发之前。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相继出现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解决和处理农村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仍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篇4: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对策

一、经济危机对河北社会治安的影响和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性事件增多。一方面,企业订单减少、产品销售不畅、资金周转不灵,导致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甚至面临倒闭;有的企业为维持生产经营,大幅裁员,任意延长工作时间;有的企业拖欠、克扣工人工资、非法收取劳动者押金等等,使得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给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经济危机使部分群众收入降低,生活困难,群众对自己的各种利益更加敏感,极易发生各种群体上访、集体罢工事件。

2、侵财性犯罪案件、经济犯罪案件上升。金融风暴带来的股市下跌、物价波动、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等原因导致一些投资者、企业主和工人收入大幅降低,一些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工作无着落,生活难以维持等等。这些人在生活的压力下,可能会不择手段地获取财富,“两抢”、“两入”等侵财性案件增多,给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另外一些人铤而走险,利用信用卡、保险、合同等方式进行诈骗,非法获取利益;有些人制假贩假,销售不合格产品,甚至是有害产品;极少数人利用国家救市政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等等,使经济犯罪案件逐渐增多,侦查工作任务日益加重。

3、公民失业增多,就业压力巨大,增加了城市治安的不稳定因素。中小企业裁员、破产将导致农民工返乡或成为城市游民,给社会治安带来严峻考验。经济危机使一部分农民工下岗失业,一时又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无事可做。他们中的部分人会留下来,成为无业游民,将会对当地的治安带来隐患。

4、金融危机导致心理危机,可能引发严重的刑事犯罪。金融危机的形成和发生自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内涵,心理动力是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信心危机。近几年,河北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然而,城乡人均收入绝对差距达6000多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金融危机导致的收入下降和现实存在的收入不均有可能加剧农民收入降低和收入不均带来的心理不平衡。失业人员和低收入者很可能铤而走险、报复社会。

二、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提前

谋划,研究对策,制定预案。

1、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对可能出现的治安隐患早发觉,早介入,早消除。要高度重视和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定因素和热点问题,认真分析处理各类社会政治敏感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要认真开展社会热点问题的排查工作,按照属地管辖、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确保情报信息的高效、及时、准确,对排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并协同有关部门逐一研究工作措施,争取早解决;对较大隐患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预案。

2、完善应急联动机制,确保社会公共安全。一是要加强领导。要建立逐级负责、落实岗位负责制,实行责任倒查,提高各级领导、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二是健全预警工作机制。早发现、早控制,将可能发生的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控制在基层。事实证明,群体性事件发现的越早、越能有效控制,越接近基层、处理的主动性越强;三是讲究工作方法和艺术。要多措并举,综合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干预手段,采用宣传、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防止矛盾的激化,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要及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进一步恶化,尽快平息事态;四是加强协作。公安机关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相互协作、配合,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置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五是要加强教育引导。将法制宣传、教育疏导工作贯穿整个过程,运用各种手段教育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扎实开展严打整治斗争。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冬季严打斗争,研究本地区突出的犯罪特点,及时制定对策;要同步协作,建立重特大案件多警种同步协作侦查机制,加大对重特大犯罪的精确打击力度;坚决打击多发性侵财案件、经济犯罪案件和流氓恶势力严重暴力犯罪。要加强阵地控制,重点监控刑事案件容易发生的地点、场所,对交易市场、旅店、开锁店等特种行业要纳入日常控制范围;要提高警务信息化水平,实行情报导侦,加大破案力度。

篇5: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对策

姓名:刘柳颜

学号:090730411

4班级:房产091班

本文主要叙述的是当前农村地区社会治安存在的不和谐现象,主要表现有:

1、农村劳动力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2、农村地区黄赌毒泛滥。

3、农村地区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上述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

二是农村经济飞速发展造成社会矛盾纠纷大量增多。

三是农村社会治安防范能力减弱,社会治安防范机制不健全。

四是农村执法力量严重不足与农村治安形势严峻,预防控制犯罪的艰巨任务不相适应。

五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同步、不协调,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六是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较低,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对于农村当中社会治安不和谐,不合理的现状,经过笔者的调查,我认为在以下这些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整体预防犯罪机制。

其次,努力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加大扶持力度,以及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再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宣传。

具体现象及措施:

一、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

一是刑事犯罪递增。据有关调查显示,农民犯罪占整个犯罪比例的78%。主要表现为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型案件大幅上升,而盗窃犯罪始终居于首位,成为农村社会治安的主要问题。作案分子多系农民,盗窃对象从盗窃家禽、耕牛、农机物质等到盗窃国家水利电力、通讯设施和铁路运输物质等,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盗窃“专业户”。在铁路公路沿线,抢劫案件、“车匪路霸”案件上升幅度陡增,成为农村社会治安中仅次于盗窃案件的一大“祸害”。

二是团伙犯罪突出,暴力犯罪增多。近年来乡镇恶势力活动猖獗,出现了一批“两劳”释放人员、村棍乡霸、地痞流氓组成的犯罪团伙,从事敲诈勒索、强拿强要、持械伤人、结伙盗窃抢劫、侮辱强奸妇女等违法犯罪。

三是社会丑恶现象在农村发展蔓延。赌博活动几乎遍及所有乡村,不仅有一般农民,还有农村党员干部。卖淫、嫖娼丑恶现象也向农村蔓延,尤其在集镇、铁路、公路沿线的路边店,卖淫、嫖娼活动更为严重。

四是农村社会当中闲散人员逐年增加,成为了农村地区社会治安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每年都有辍学回家,以及外出打工回乡的青年闲散人员。他们大部分在家中不愿意参与农业劳作,整日游手好闲,而且接触的都是一些不良的事物,这就使得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

在贵港市郊区及农村地区,时常看见路边很多人围着桌子进行赌博,还有很多从市区驱车到乡下郊区进行赌博,这已经是常见的事情,而且经常有由于赌博纠纷而引发的打架斗殴。在农村当中一直遗留的六合彩赌博现象更是达到了普遍的地步,城市中也有很大规模。农村随处可见闲散青年四处溜达,无所事事而他们当中有些人明目张胆的进行吸毒。在农村中小学读书的人都知道,时常有外来青年进入学校与学生打架斗殴,在外面更是严重泛滥。

在贵港郊区农村地区,近几年盗窃现象严重,光天化日之下就进行入室盗窃,晚上就偷盗牛等牲畜,这些现象一直得不到根治。

贵港市节假日期间都为打架斗殴等暴力事件多发时间,这段时间大量外出务工的青年人员,以及在外的闲散人员集中回乡过节,使得大量人员集中在一个时间段一个地点。这段时间也往往是力量薄弱的公安派出所最为紧张的时候。由于农村公安干警力量薄弱,往往起不到很大的遏制作用,甚至当公安干警遇到打架斗殴等团体犯罪活动的时候更加感觉到束手无策,有时候只能在旁边等待犯罪活动结束后收拾残局,这也导致了农村地区暴力事件无法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分析上述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

一是农村社会管理任务加重,基层政权组织较为涣散。随着农村对外交流的日益密切,使得人员流动速度加快,人员复杂,特别是人们思想的复杂性扩大,使得社会管理任务加重,但是基层政权组织人员,设备等跟不上,基层政权组织人员的思想复杂,且狭隘,由于跟风现象的影响,基层政权组织人员参与犯罪活动也是时有发生。贵港市乡村地区有少部分的干部参与赌博等等犯罪活动,有的甚至是六合彩赌博的小庄家。这些问题都跟农村社会管理复杂化,困难化。

二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社会矛盾纠纷大量增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劳务纠纷,土地纠纷,房产纠纷等等矛盾大量增加。贵港市农村有很多邻里邻居的因为一点土地归属,树木归属问题搞得互相仇恨,还有的因为农田的一丁点问题大大出手,造成人员伤害。

三是农村社会治安防范能力减弱,社会治安防范机制不健全。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范能力一直想对较差,近几年经济发展使得家中有一定的现金,使得窃贼频频光顾,这就是防范意识的薄弱。农村地区有几个时间段村庄当中留家的人员比较少,大部分人都外出工作或者下地干活,这就使得窃贼有机会作案,这就是防范能力的减弱。防范机制在农村几乎没有,每次遭到洗劫之后大家只能更加小心的保管财物,巡防的机制在农村并不存在。

四是农村执法力量严重不足与农村治安形势严峻,预防控制犯罪的艰巨任务不相适应。农村地区的执法力量只有当地的派出所,而这些公安干警只有几个人,起不到预防控制犯罪的效果。至于民间的执法力量,更加没有,村里没有自发组织的巡逻队、协防队等等,使得犯罪暴力活动猖獗。

五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同步、不协调,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自觉性。农村经济的发展是的农民的物质得到满足,但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跟不上来,这样子使得部分人为了寻找精神上的寄托,整日赌博、吸毒等,有的甚至进行偷盗。农民身上法制的观念薄弱,没有受过专门的系统的法制教育,对于发生在身边的犯罪活动,都抱有“不关己高高挂起”心态,等到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又抱有“花钱买教训“的思想。这些都使得犯罪、暴力活动的增加和猖獗。

三、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的对策

一是增强农村经济建设,增强农村自身防范能力。努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得犯罪人员不在为生活犯罪,物质上的满足也会大大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得跟过满足精神生活的物品能够实现,这就会减少人们参与犯罪的几率。

二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整体预防犯罪机制。首先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恢复基层政权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治保、调解等组织的职能作用,形成有人指导、有人负责、有人管理的局面,同时建立健全对干部的监督机制,杜绝干部参与非法活动的行为。其次,要建立群防群治的防范网络。整顿健全治保、民调的群众自治组织,采取责、权、利三挂钩的方式,调动治保、民调干部的积极性。抓好农村治保会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并存的群防群冶自治组织建设,开展村民治安联防,治安联户,护村.巡逻、打更等治安防范活动,宣传发动群众防盗、防破坏,帮助失足青少年,缓解邻里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等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

三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宣传。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入手,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道德水准和法制观念,提高思想素质,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另外要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尽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辍学,让学生明白礼义廉耻,遵纪守法,努力成才。

四是充实农村治安管理力量,加强农村巡防组织建设。组建由政府出资的专职治安巡逻队,实行农户义务联防和联户联防,建立健全四级(乡、村、组、户)治安防范网络,加强纵向横向联系,做到一方有警,多方联动。同时增强农村派出所公安干警责任感和使命感,杜绝玩忽职守,更重要的是增强地方公安干警的力量,上下级单位联动,综合整治地方治安问题。

五是坚持从重从快的方针,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及时侦破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坚决摧毁各种犯罪团伙和流氓恶势力。集中力量对集镇、交通沿线和治安问题突出的地区进行重点整治,对称霸一方,横行乡里的流氓恶势力,坚决给予严惩。继续查禁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篇6: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分析及治理对策

政府全面开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工程,治安整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社会治安不断得到优化,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或基本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但是目前的治安隐患仍然不少。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形势,探研治安良策,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是稳中有忧

一是刑事发案相对平稳,重大案件比率低,但侵财案件相对突出,总体社会治安质量较高。所立刑事案件中,“两抢”、“两盗”等侵财型犯罪比较突出,占总案的八成以上。此外,经济领域犯罪、职务犯罪增多,也是当前比较突出的特点。

二是一些突出的治安问题和重点地区已得到有效整治,但仍然存在不少治安隐患。目前,我市形成规模的团伙恶势力已基本被摧毁,沿海地区大规模走私活动及农村宗派械斗已被遏制,局部地区案件多发、治安混乱的状况得到改变。但目前仍有一些比较突出的治安隐患,如近期雷州等地恶势力出现“还阳”迹象,小规模的走私活动仍然在北部湾沿海地区反复出现;城郊结合部的“两抢”仍然突出。

三是排查调处基层矛盾纠纷工作卓有成效,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仍然大量存在。近年,我市通过实行领导下访、基层“八长”接访、开展排查调处大会战等有效措施,将一大批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广大农村基层持续保持稳定。但由于当前因改革发展和历史遗留等许多利益碰撞问题逐渐凸现,诱发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大量增多。

四是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对党和政府整治社会治安、维护稳定有信心,但是尚有诸多因素制约了长足发展。

整治社会治安的主要对策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激励制约机制。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关键在于领导,重点是要健全和落实责任制,完善激励制约机制。要在“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指导下,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牵头,政法为主,各方参与,共同行动的维稳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首先,要坚决落实维护稳定的党政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本地区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其次,要严格实行维护稳定的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落实各个部门和单位在维护稳定工作中的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维护稳定的责任。第三,要严格落实责任奖惩制度。对于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治乱有功的领导,要提拔重用。而对于没有落实中央的政策措施,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工作失职、渎职,造成影响社会稳定严重后果的,要按照维稳责任制、综治一票否决权制的规定,坚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典治乱,严厉打击,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当前,各级政法机关要进一步巩固两年“严打”整治成果,整合政法队伍力量,深入排查治安不好的地区和突出的治安问题,适时组织开展各类严打专项斗争。要坚持取缔非法宗教和各种大型封建迷信活动,确保政治稳定;要大力打击整治部分地方恶势力操纵经济活动的有组织犯罪,涉毒、“私彩”赌博以及城镇“两抢”、重大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建设,逐步构建“打、防、控、治”一体化的工作体系,确保社会治安的持续好转。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础。当前,我市要重点抓好几项综治工作:一是要继续健全和完善以110为中枢的快速反应机制,逐步建立新型的警务巡控模式,实现公安、治安、保安“三安”联动,既出色完成警务,又服务社区,成为保一方平安的战斗实体;二是建立以“创安”为载体的区域性防控机制,积极开展“安全文明小区”、“无毒社区”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社区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以局部的小治安带动社会大治安的好转;三是建立以群众为基础的联防联治机制,充分发动、利用各种辅警力量,开展“军警民联防”、社区联防等活动,推进治安工作的社会化;四是要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通过在学校中增设法制教育课程,聘请法制副校长,建设法制教育基地等,提高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减少违法犯罪;五是认真搞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整顿、刑释解人员的安置帮教、铁路护路治安联防等综治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础。

积极疏导,妥善化解,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发生的各种矛盾纠纷,要早部署、早控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单位、一套方案、一个期限”的工作要求,实行分级归口办理,把化解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个人。各地要继续坚持领导下访,基层党政领导定期接访群众,化解突出矛盾纠纷的做法。把排查调处工作重点放在伤残退伍军人、企业军转干部落实政策、企业劳资纠纷、职工下岗、水库移民生活困难以及征地拆迁、山林土地权属纠纷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各县(市、区)要集中一段时间,开展排查调处“大会战”活动,对辖区内突出的矛盾纠纷,一宗一宗落实调处解决,对跨区域、影响大、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纠纷,由领导包案,实行重点突破。对于突发性的群体事件,公安政法机关要建立完善预警处置机制,配合其他职能机关,在立足于做好疏导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事态控制,防止矛盾激化。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说课稿下一篇:管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