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

2024-06-11

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共9篇)

篇1: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

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

宋小康

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国内的许多学者都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的首要问题是就业问题。国外的一些学者也持这一观点。美国兰德公司高级经济顾问、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查尔斯·沃尔夫(Charles Wolf JR)曾经指出,中国目前面临的最难解决的问题,莫过于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这两个目标的矛盾。中国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有着世界最多的农业人口,据农业部统计,当前我国的农村人口有9.5亿,2007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53100万人,农村从业人员4785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90.1%,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13181万人。这其中主体就是农村青年,因此,农村青年就业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不仅事关农村青年的切身利益和生存发展,而且事关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一、在全社会为服务农村青年就业营造良好氛围

1.引导全社会关注农村青年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农村青年就业难,首先难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切实转变观念,还没有改变在农村青年管理上的“短视”行为。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城乡和地区的壁垒。一些城市在自身就业压力下,习惯于从短期和局部利益考虑,限制农村青年进城,或对他们实行就业限制甚至歧视,城市就业体系中难以见到农村青年的身影。解决好农村青年就业,是一项极为艰巨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等宏观改革的配套实施,任重而道远。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正视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千方百计地探索解决之策,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因此,要强化政府责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2.把农村青年就业率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国发〔2008〕5号《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把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失业人员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及减少有劳动能力长期失业人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作为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并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在我国要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就要把农村青年就业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形成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20世纪50年代初,长期战乱之后的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形成了“先国计后民生,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思路。实际上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是采用的这样一种增长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一般都是就业优先,在经济发展中把扩大就业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当前,只要主政一方的各级官员真正注重农村青年就业问题,对解决农村青年就业就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3.发育和规范劳务中介组织与劳动力市场,推进就业工作的市场化。信息渠道不通畅、社会化服务不足,是目前农村青年就业面临的主要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村青年意愿,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提供信息化、社会化服务上来。一是发挥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带头人的作用,带动周围的农村青年就业,打造当地特色劳务品牌。二是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及时掌握用工信息,了解用工动态,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努力实现岗位与劳动力之间的有效对接。三是注重抓好能人、经纪人队伍建设,实行典型带动。四是建立一批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走劳务输出产业化之路。

二、转变农村青年就业观念,提高农村青年就业能力

1.切实转变农村青年就业观念。引导农村青年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大力营造转移就业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教育、典型示范、舆论引导等方式,帮助农村青年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引导农村青年走出封闭保守,自觉增强开放意识,扩大视野,开阔胸襟,主动融入改革发展的洪流,经风雨、见世面。同样,要利用一

切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对农村青年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经常深入青年,了解广大农村青年的所想所盼,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农村青年消除顾虑,积极鼓励、合理引导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总的来说:一是引导农村青年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转移就业;二是引导农村青年向农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三是引导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和向城镇转移就业;四是组织农村青年向境外转移就业。

2.做好农村青年的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农村青年就业,还需要下大力气做好农村青年的培训工作。开展农村青年就业技能培训。培训是就业的基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下大力气组织好对农村青年的培训,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了解城市竞争与生活规则,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使他们在城市中稳定就业,和城市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一是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要主动配合,发挥优势,实施好农村青年培训工程,面向农村青年开展技能素质培训。二是要整合社会各类培训资源,加大集中培训力度,重点做好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多为我们农村青年考虑,统筹考虑,适当将政策向农村倾斜,进一步扩大培训对象的范围,让农村青年也能享受优惠政策。

3.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中,不断扩大就业容量。一是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要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为此,在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努力兼顾提高经济规模的就业密度,使国民经济发展在全局上既能保证有足够的科技进步和效率提高,又能兼顾大量农村青年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二是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而提高整体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扩大就业容量服务业是劳动密集产业,资本投入的就业弹性系数大。我国现在正面临着一个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我国社会的消费结构将会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同时这也意味着人们将会有更多的钱用于服务购买。所以,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

容量。三是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国际劳工2006年发布的《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报告》显示:过去总以为大企业能解决劳动力的就业,其实大部分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规律。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99.5%以上是中小企业,总劳动力的65%—80%在中小企业就业,每千人中小企业数量一般为45—55个。

三、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保障农村青年就业

1.改革创新农村青年社会保障制度。一是明确建立农村青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要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优先解决农村青年的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加快解决养老保障问题,不断完善农村青年的社会保障制度。二是建立适合农村青年参保的医疗保险制度。要建立适合农村青年特点的以住院统筹为主、兼顾特殊病种门诊报销的医疗保险制度,将农村青年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要完善费用结算办法,为患病后回原籍治疗的农村青年提供医疗费用结算服务。三是推进农村青年参加工伤保险。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要将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村青年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督促企业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四是在农村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五在法律范围内,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培育农村要素市场,把握好土地承包权的转让、出租,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物权化,允许把土地资本量化到农民个人,并以股权的形式归个人所有,逐步推行“土地换社保”。

2.建立健全维护农村青年权益的保障机制。一是要提高农村青年劳动合同签订率。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备案制度,加快建立就业登记与录用备案信息网络,实行用工登记制度和劳动合同备案一同办理。二是加强对农村青年工资支付的监督和保障。加快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制度和应急处理机制制度,在全面监控的基础上,要采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对拖欠工资的用

人单位及其法定负责人的处罚力度,对恶意欠薪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严惩。三是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建立农村青年进城就业前的劳动保障法制培训制度,在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中增设劳动保障法规内容。四是保障农村青年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招用农村青年的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农村青年代表,保障农村青年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输出地要切实保障农村青年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输入地政府和农村青年所在单位要为其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提供方便。依法保障农村青年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3.有步骤推进农村青年市民化进程。实践证明,目前多渠道解决农村青年市民化问题的条件已经具备。农村青年是最有市民化意愿和亟需市民化的群体。目前来看,农村青年市民化主要可采取两条途径:一是对于长期留在城市中的一部分农村青年,尤其是那些私营企业主和技能型农村青年,他们收入已经相当稳定,完全适应城市生活,可以让其率先在所在城市市民化,获得城市归属感。另一条途径是构建能人回流、要素集聚的体制和机制,让农村青年在户籍所在地县城(中心城镇)市民化。为此,要把县城(中心城镇)建设成为县域经济的龙头和农村城镇化的经济中心。发展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县域经济,发挥县城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的作用,缓和农村青年市民化对大城市的压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青年就业工作任重道远。虽然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2: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

引导青年、凝聚青年和服务青年。

(一)以服务青年需求为中心,创新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提高基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团组织要通过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加强与各类协会的合作,把工作做到具体的人和事上,真正赢得青年信赖。根据农村生产实际、青年发展需求,在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上灵活考虑,依靠活动内在的吸引力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避免为活动而活动。从调研情况看,农村青年的第一愿望是创业致富,为此,团组织一是要重点做好青年就业创业致富工程的服务工作。加强与同级劳动、农业、扶贫等部门的合作,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政策和市场信息,加大青年科技培训力度,多点尝试招聘会进镇、进村活动和招聘信息及时、到位宣传发布等与农村青年息息相关的活动,努力当好农村青年的代言人。二是要积极组织实施青年文明号、农村青年致富能人培养、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发放、青年志愿者工作等品牌活动,并根据地域差异、行业特点,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打造特色品牌,为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三是要大力加强共青团的领导能力建

设,不拘一格选拔好带头人,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大力推进组织建设,使之成为集聚人才、联系青年的新纽带,服务青年、服务农村的新平台。四是要组织策划好农村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活动去吸引和凝聚青年,通过活动去焕发活力。尤其要利用好春节舞台,以镇、村委、自然村为单位,合理安排文娱体育节目,让广大青年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而最重要最关键是要努力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要摸清摸透农村青年所需所想,想方设计为他们办好事实事。只有这样,团组织才能在农村青年各项事务中拥有发言权。

(二)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发挥农村青年在维护农村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农村青年既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认识和利用好这支有生力量,变被动为主动,创造农村社会安定团结、繁荣昌盛的局面。首先要加强普法教育夯实农村青年的法律基础。农村的普法工作刻不容缓,我们要发挥权益战线的作用,以青法协为依托,以维权岗为平台,以青少年为抓手,通过加强培养法制副校长的工作力度、大力宣传维稳工作中先进青年典型等,引导青少年学法、知法、用法,克制他们从众、随意的行为习惯,不做违法的事,敢于同违法犯罪活动做斗争,时刻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其次要通过为农村青年办实事来争取他们对维稳工作的支持。要真正宣传好落实

篇3: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农村的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 群众文化无论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呈现出组织性扩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虽然成绩不菲, 但也存在着不足和面临许多挑战。

1. 从宏观层面看

文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已经成为了我国新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的主流发展方向, 同时,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而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准的满足速度或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的矛盾日趋显现, 一方面, 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或对文化生活的质量提高渴求日益增加;另一方面, 经济发展持续稳步前行, 而文化建设与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日趋突出。为了适应这一社会发展趋势, 解决这一对发展不平衡或不同步的矛盾, 我们要大力加强和认真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以适应目前新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

2. 从微观层面看, 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尚存有不足与挑战

(1) 文化系统机构与机制建设还有待于完善

目前, 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机构还不够健全, 从现实看, 有些地方情况是, 县 (区) 有机构有编制, 但到了下面的乡镇却没有了这样的机构和编制了, 或有编制有人员但也被挪作它用了, 没有做到专人专用或专款专用。

(2) 文化系统文化工作者队伍不够稳定

文化工作者队伍不够稳定的原因, 一是部分地区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二是文化工作者待遇偏低, 特别是文化工作者在职称评聘、晋升等方面与其它行业不同步或落实差;三是地方政府领导认识不够, 没有充分认识或发挥文化工作者的作用;四是文化产品除其精神价值外其经济价值社会认可度不高, 从事文化产业成本高而导致经济收入不如其它行业。

(3) 对文化投入与保障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地方政府或领导对地方文工作的认可度不同, 因而体现出对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不同, 计划或规划不足, 加之上级对下级文化事业工作一些地方没有完全纳入对地方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范畴等。

(4) 各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质量和发展速度参差不齐、不均衡

由于地方地缘政治经济发展建设进度、状况等的不尽相同, 体现在对文化事业方面的重视度、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 也就出现了各地群众文化事业质量和发展速度参差不齐、不均衡;

(5) 传统文化工作的形式或方法不再能完全适应当前文化工作的需求

传统的群众文化工作方式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当前新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需求。尤其是以计算机、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为主流的多媒体智能工具的兴起、发展与普及, 对群众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因此, 必须大力加强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适应我国当前农村基层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做好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 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地方特殊节日开展好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当前做好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应该要针对当地的不同情况, 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地方特殊节日开展好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要充分利用本地各机关、单位以及学校、文化广场等现有文化设施, 通过与其他团体、组织文化交流与密切配合, 利用节假日如“三月旅游节采茶赛歌会”“七·一”, “十·一”, “元旦”, “春节”的庆祝会、歌韵比赛以及“摄影展”等多举办些可以吸引大众的文化活动。如名山区每年都举办的’“三月采茶赛歌会”, “九月茶园骑游咏寺会”, “十二月品羊汤作画会”就利用的比较好。同时也能汇集更多具有相同爱好的文化工作者加入其中, 壮大文化工作队伍, 改善农村地区的文化工作状况,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2. 发挥村 (居) 文化工作室的阵地作用, 把文化触角触及到最基层

村 (居) 委会要积极地办好村 (居) 文化工作室, 让文化工作者发挥活动的阵地作用, 从基层做起, 从群众身边做起, 把文化送到群众身边, 为文化活动的浅行提供坚强的基层阵地保障。

3. 发挥互联网等多媒体的作用, 丰富文化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文化要有长远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满足民众的要求。通过互联网, 人们可以了解多方面的内容, 促进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同时也要丰富文化工作的内容, 包括尊老爱幼、家风家规、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 这样有助于农村基层群众拓宽眼界、改变思路, 也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数字媒体等新型的技术工具来帮助新农村的群众文化工作, 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工作内容与形式。

4. 加强对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监督, 指导和引导, 提高管理水平

网络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不良信息, 因此政府和文化职能部门要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手段来对农村基层群众的文化行为进行监督、指导和引导, 对那些不符合规定的文化行为进行即使的制止和教育或引导, 从形成文化事业工作的正能量, 尽可能的利用现有资源, 提升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节省政府的文化建设支出, 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 使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健康发展。

5. 加大投入, 确保文化事业同步发展

推进新农村的群众文化工作还要政府部门加大对文化事业工作的投入力度, 包括资金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确保文化活动正常开展。

6. 加强文化系统队伍、文化工作激励机制建设,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 夯实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 建议适当地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选配部分充实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岗位上, 解决基层文化工作无人员的问题。

(2) 建立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激励机制, 解决好, 基层文化工作者在职称评聘, 职称晋升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留得住, 能发挥作用。

(3) 对于文化工作者自身, 要坚持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 避免出现传播不健康文化的现象, 加强自身建设, 加强文化工作者经常性继续教育和培训, 以之适应新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工作的发展。

三、结语

篇4: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南疆地区;基层党支部建设;发展党员工作

发展党员是党的基层组织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目前,新疆南疆部分地区农村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党支部对发展党员工作流程不熟悉,不知道如何发展新党员;村党支部对发展青年党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应付了事,发展党员工作停滞不前;基层党组织对申请入党的青年缺乏关心、帮助和引导,挫伤了他们的政治热情;有的村宗族氛围浓厚,相互攀比,矛盾突出,阻碍了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等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开展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玉尔其乡上库木力村(以下简称上库木力村)党支部建设和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调研,从而提出新疆南疆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优秀青年入党的对策和建议。

上库木力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村民420户2186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982人,村民全部为维吾尔族;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551亩,人均0.7亩,2013年农牧民人均收入4632.47元,共有贫困户33户,低保户268户522人,属于贫困村;全村共有清真寺7座,信仰伊斯兰教群众多,宗教氛围浓厚。全村共有党支部1个,划分为5个党小组,党员54名,其中女性8名,入党积极分子8人,无预备党员。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的14名,36~59岁的32名,60岁以上的7名,分别占总人数的26.4%、60.37%和13.20%。文化程度方面,初中以下的27名,高中(含中专)26名,分别占总人数的51%和49%,党员队伍整体文化程度不高。

一、 发展优秀农村青年入党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支部自身建设薄弱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上库木力村原村两委为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其他村干部两名,村支书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村内情况,但是年龄偏大(62岁),文化程度不高,疲于应付各项工作,存在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发挥作用不明显等情况。2014年,上库木力村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后进村,责令整改。上级党委及时对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整,经过调整以后新任的村支书由乡农业部门转岗下派,没有在村级单位工作的经验,对村党支部工作陌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到位,村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处于上级党委安排什么就干什么,缺乏主动开展工作的能力。各项工作都集中在党支部,党小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基层党、团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基层党委和党支部对发展党员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发展党员是“软指标”,是不容易出成绩、费力不讨好的工作,没有发展党员的具体工作计划和有效措施。对于提交入党申请书的青年关心、教育、引导不够,没有指定培养联系人定期进行考察培养,不吸收优秀青年参加组织生活,打击了优秀青年入党的热情。

从上库木力村的情况来看,村两委班子对开展的各项活动、综合治理和宣传教育等方面投入精力较大,有时疲于应付各项工作,对发展青年人入党重视程度不够。

(三)现代农村青年价值观发生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农村青年接受越来越多的各种现代思维,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更多的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用是否有利益的错误观点来衡量是否入党的标准,对入不入党无所谓,政治追求淡漠。有的农村青年认为入党是单纯的尽义务,入党以后要履行很多的党员义务,在执行各种制度、推动上级各项工作、出工出力方面、宣讲宣传方面都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会触及自身利益,从而打击了入党的积极性,缺乏入党动力。还有的青年认为入党以后要接受党组织管理,受到各种纪律约束,会给自己套上无形的枷锁,因而不愿意入党。

(四)外出务工青年较多,流动性大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不高。农村青年外出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务工收入相比在家务农要高很多,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农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改善家庭情况、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地方政府为了增加农村经济收入,帮助农民致富,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农村青年的流动性也很大,部分青年常年在外,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吸收入党就成为困难。另外,外出务工主要看重的是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对是不是党员基本没有要求,不入党反而没有组织的约束,外出务工更自由,这也影响了入党的积极性。

上库木力村人均只有耕地面积0.7亩,农牧民人均收入低,全村420户农民就有低保户268户522人。大部分18~35岁的青年季节性或长期性在城市务工。

(五)南疆地区农村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共产主义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唯一信仰。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各种宗教活动。就上库木力村的情况来看,全村村民全部为维吾尔族,大部分信教,宗教氛围较为浓厚。部分青年受家人和亲戚、朋友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愿意加入共产党。

二、做好优秀农村青年入党的对策建议

(一)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是吸引优秀农村青年入党的关键。一个没有战斗力、不优秀的基层党组织很难有吸引力。各个基层地方环境不同,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基层组织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党组织建设。

一要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增强党支部的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基层党支部的设立和党小组的划分要覆盖全面,便于开展工作,责任区域要明确。二要配齐配强党的基层干部,把能力突出、责任心强、工作热情高的干部配置到党支部委员会。三要加强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履职能力,熟练掌握党务知识,熟悉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四要严格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按照“三会一课”的要求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五要突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作用。农村党员要根据地域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农牧业技术推广应用、发展集体经济、创新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随时关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动态,把推广新技术和科学知识做为抵御农村低俗、愚昧甚至极端思想的有力武器。

上库木力村在被自治区确定为软弱涣散后进村后,及时调整了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委员,加强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组一起,开办了青储饲料加工厂;为村里的特困户盖好了抗震安居房和扶贫羊圈,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困境;组织村民对村中土路和村民门前林带进行了硬化;经常走访慰问村里的“四老”人员,征求他们在村务管理中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积极为村民办好事解难事,村民得到了实惠,村党支部很快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同时,村党支部在每年的建党节进行优秀共产党员评比,民主推荐各行业的带头人和能够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领路人为优秀共产党员,集中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宣传和表彰,在广大青年中有较大的吸引作用。

(二)充分重视发展党员工作

基层党组织要充分重视发展党员工作,上级党委要对发展党员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将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党支部的考核中,作为党支部是否优秀的一项标准。党支部委员会要专门讨论发展党员工作,对发展党员工作要有计划。对于提交入党申请书的青年要及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指定专门的培养联系人进行培养考察,吸收他们过组织生活,接受组织熏陶。给入党积极分子分配一定的任务,作为考察的内容。团支部要做好青年的组织、教育和引导,加强青年的政治理论学习,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提升青年群体的政治理论水平。抓好优秀青年的推优工作,将思想成熟、业绩突出、带头能力强的优秀青年推荐给党组织。

(三)发挥宣传工作的优势,加强对党的宣传

要以农村基层党支部为宣传阵地、党小组为宣传前沿,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与青年距离近、沟通交流机会多的优势进行宣传;积极采取现代网络技术,如微博、微信平台等形式向农村青年宣传党的基本知识,让青年正确认识党组织,加深党组织在农村青年心目中的形象。

(四)选才和育才并重,强化农村青年的政治追求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要视野开阔,选才和育才并重。农村青年中不乏各种优秀人才,他们有现任村委会优秀干部、各个领域的技术能手、运用现代科技带头发展致富的领路人、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优秀代表、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党支部要建立优秀人才库,将优秀人才列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脱产培训、远程教育系统、观看讲座、听党课等形式进行培养教育,加强他们的政治追求。吸收优秀青年参与民主管理,发挥他们在各行业中的突出优势和作用,使之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加快成熟。在优秀青年群体中建立培养联系人制度,每名党员培养和联系几名青年,建立培养联系档案,党支部定期跟踪检查培养情况并做出相应指导。在外出务工比较集中的地方成立党小组,加强外出青年的宣传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上库木力村通过对优秀青年的培养教育,落实培养联系人制度等,2014年有7名青年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五)严格把关,按照程序发展党员

农村基层党支部要严格党员发展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把思想成熟、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优秀青年发展成为党员,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对象、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四个环节上落实好党员大会民主决策,并按照制度进行公开公示,上级党委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发挥好审核作用,避免发展党员工作的片面性。

篇5: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

关于扎实做好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共青团各市、县(市、区)委: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九届七次全会、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全国共青团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团区委要求,全区各级团组织要利用当前农村外出务工青年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发挥优势,扎实抓好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深入了解农村青年的迫切需求

要深入基层、深入青年,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尽快摸清本地农村青年特别是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思想情绪和生活状态、今后打算、对团组织的希望等方面情况,重点了解他们在培训、技能、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需求,建立档案,及时汇总并逐级上报有关统计资料。1

要针对不同类型农村青年,特别是返乡青年农民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各种心理疏导、慰问救助工作,尽力维护群众思想稳定和社会稳定。

二、大力加强就业技能培训

要善于整合培训资源。目前教育、就业、农业、科技、扶贫等相关部门,正在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星火科技培训、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各级团组织要主动联系协调有关部门,为农村青年提供相关信息,动员他们参加各类培训项目。特别要加强与就业、扶贫、农业等部门的合作,抓好以返乡青年农民工和“两后生”(初中、高中毕业生)为重点的农村青年实用技能培训。

要努力丰富培训内容。可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农村青年择业竞争能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新开工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青年就业适应能力;围绕返乡创业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农村青年自主创业能力;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返乡青年的农业技能;对农村青年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期限,强化职业技能实训,使其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职业技能。

要灵活采用培训形式。可组织办班式培训、现场示范式培训、师资流动式培训、信息交流式培训、咨询服务式培训,也可以利用现代传媒开展远程培训、网上视频培训,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各级团组织可以寻求政府支持、可以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开展技能培训,但参加培训的青年应是基层团组织联系发动的,而且每期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天。

三、大力创建青年培训和见习基地

创建共青团“农村青年培训基地”。积极争取农业、财政、科技、教育等部门支持,充分利用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职教中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远程教育和电视网络等资源及各类团属阵地,大力创建共青团“农村青年培训基地”,面向农村青年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

创建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团中央要求,今年,全团要依托各类企业,以市场机制为准则,以岗位需求为前提,创建5000家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各市团委要按照团中央和团区委的部署、要求,在充分考虑参与企业规模、行业分布及所能覆盖的青年群体类别等要素基础上,统一行动,整合资源,积极做好本级共青团“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创建工作。县乡团委要做好见习青年农民工的宣传发动、组织对接、供需洽谈、动态管理及跟踪服务等工作。

四、努力做好岗位信息收集和对接工作

要积极挖掘就业岗位。通过召开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座

谈会等形式,以社会责任感感召企业家,同时为其生产经营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努力稳定现有的农民工就业岗位,尽力降低困难企业对农民工的清退幅度。要充分发挥青年组织的网络优势,充分依托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和青年企业家等各类青年能人的资源,加强城乡互动、区域协作,加强与区内外劳务输入地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团组织的对接,做好用工信息收集工作,掌握用工新动态。要通过举办招聘会、送岗位下乡等有效渠道,及时将岗位信息向农村青年发布,引导、帮助返乡青年农民工实现转移就业。2月28日前,每个市、县(市、区)团委都要举办一场就业招聘会。

五、切实加大创业引导和扶持力度

大批有思想、有技术、懂市场、观念新、富有创业热情的农民返回家乡,是促进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一次难得机遇。各级团组织要抓住良好契机,引导扶持农村青年就地创业,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

要加强政策信息服务。紧紧围绕扩大内需、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鼓励返乡青年农民工创业增收。为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门槛,各级政府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级团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农村青年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信息。

要加强创业资金扶持。共青团中央、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指导意见》(中青联发

„2008‟42号)。共青团广西区委、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将联合发文,继续深化“农村青年诚信创业工程”,着力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各地要认真总结与农村信用社合作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在积极探索小额担保贷款多种形式的基础上,广泛宣传诚信贷款的政策、方式和程序,为农村青年诚信创业提供融资信息服务。

要大力培育创业典型。大力挖掘、引导、培养、扶持、表彰农村青年创业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创业光荣、竞相创业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农村青年创业事迹报告会,让广大农村青年分享创业的成功经验,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

各级团组织要把做好当前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领导,狠抓落实。1月18日前,各市团委要把实施方案报团区委农村青年工作部。

共青团广西区委

2009年1月13日

主题词: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服务通知

共青团广西区委办公室2009年1月13日印发

篇6: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基本现状

过去的20多年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20年,也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20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在农村青年身上烙下了时代进步的深深印迹。

——在执行党的农村政策中,农村青年是衷心拥护者。农村青年既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又是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党的好政策激发出农村青年的勃勃生机。他们率先摆脱束缚,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各个领域勤奋耕耘,建功立业,以实际行动响亮地回应了党的召唤。

——在推进科教兴农中,农村青年始终站在前列。科教兴农,青年当先。从普遍学习运用实用技术,到大力传播科技星火,到带头示范、带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农村青年都是科技致富和科技推广的排头兵。

——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青年一直是中坚力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其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大多是洗脚上田的农村青年。“民工潮”冲破城乡分隔,其“主力部队”是进厂进城的农村青年。加快小城镇发展,带头向小城镇聚居、务工经商办企业的,主要也是农村青年。

——在搞活市场流通中,农村青年敢闯敢干。大批农村青年抓住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历史机遇,率先走村串户,走南闯北,内引外联,繁荣市场。

伴随着农村青年的成长进步,农村共青团和农村青年工作不断向前发展。20多年来,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积极适应农村青年的变化,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团十四大以来,农村共青团和农村青年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的工作主线,在各项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农村青年科技活动,由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发展到领办科技推广项目、增收成才行动。如玉溪市“城乡互动1+1——畜牧增收计划”的全面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青年成长成才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年绿化祖国活动,由植绿护绿活动,发展到全方位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母亲河行动,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村青年文化活动,由自发性的“吹拉弹唱”、“打球照相”,发展到普遍建设青少年活动阵地、广泛组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在更高的层次上丰富了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实施服务万村行动,形成了“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求活跃”的团建思路。坚持党建带团建,开展农村共青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农村基层团现状与共青团参与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团的基层组织网络不健全,“软瘫散”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较为突出;团的组织设置、团员管理方式、团的活动形式等尚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要求,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组织管理方式束缚;基层团组织的服务方式、服务功能落后,在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方面无所是从;一些行政村的团干部年龄偏大,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等。

(一)团员队伍渐渐“萎缩”,团员流失现象极其严重。主要表现在:团员自动离团数量不断上升。外出务工的团员青年成为团员流失的重要渠道,开展活动召集不到团员,收团费找不到团员;团员超龄现象严重。现有的团员中绝大多数已经到了离团的年龄,只是团组织没有履行离团的手续,还保留在团员名册之内。

(二)青年思想状态低迷,主动靠近团组织的越来越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年的思想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价值观念、利益观念都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追求金钱替代了追求理想,追求享受替代了追求文明,致使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凝聚青年的团组织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广大农村青年不再把加入团组织当做人生的至高荣誉。走上社会的农村青年除了当兵等政治需要外,极度少有人主动申请加入团组织,现有的农村团员,除了超龄部份,基本上都有是从中学毕业的学生团员中接转过来的。

(三)团组织自身缺乏活力,无力吸引青年、凝聚青年。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一些农村基层团组织没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形势,仍然一味地就团的工作抓团的工作,致使团的工作失去了原有的活力,陷入瘫痪、半瘫痪状态,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虚设机构”。活动开展形式单一,仍以开展思想教育、开开座谈会和搞一些义务劳动为主,空洞乏味,很难迎合现时青年求富、求发展的心理,渐渐失去了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团的先进性难以得到体现。

(四)团干部的素质亟待提高。农村团支部书记更换频繁,不熟悉团的工作性质和业务,文化素质不高,年龄偏大,这显然很难适应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需要,加之共青团工作是带有“青”字头的工作,年龄的因素减弱了团工作的热情,面对新时期团员青年的特点,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明,缺乏创新和开拓的意识,面对日益难开展的团的工作束手无策,大多数村级团支部书记仅仅是个可有可无、但上级要求又不得不设的一个岗位。

(五)团的工作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建设趋向薄弱。一是撤处建委后,村干部队伍精简,村两委会成员中任村团总支书记的全部都是兼职,既无工作动力也无工作精力。二是团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团组织有形式无内容,团员青年游离于组织之外,绝大多数村团组织多年不开会、无活动,许多农村团组织已成为“名存实亡”甚至“名实俱亡”。三是团的荣誉的含金量极低,在兑现奖惩上,团的荣誉极少列入其中。

三、对策与建议

鉴于农村基层团建工作中的问题,应坚持以下团建基本原则: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把农村基层团建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整体格局;坚持以创新求发展,使农村团组织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的进程相适应;坚持以服务促活跃,通过拓展服务领域、延伸工作手臂、丰富活动内容焕发新的生机的工作局面。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争取党组织重视和支持

农村团组织应紧密配合村党支部工作部署,主动向党组织汇报工作,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及时给团组织指路子,压担子,促使党组织将农村团组织建设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基层建设的总体规划,使党建和团建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团组织应号召和带领农村团员青年围绕本级党组织的工作中心,努力成为党的农村工作的突击队,充分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以作为求地位,以此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真正把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成为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集体。

(二)坚持一级抓一级,形成上下联动局面

区、乡镇团委是区域内基层团组织的领导核心,担负着指导农村共青团工作的直接责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县区团委是加强乡镇团委建设的关键,乡镇是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点,团县区委书记是乡镇团委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团委书记是村级团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因此,要按照“以作为求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要求,把乡镇团委建设摆上县区级团委工作重要位置,把加强村级团组织建设作为乡镇团的工作的重要内容,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抓紧抓好。一要底子清、思路明。乡镇团委要把村级团组织的现状摸清楚,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乡村团的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二是真抓实干。实行县区联系乡镇制度,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三是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县区级团委要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要求,对乡镇团委落实责任,并实行严格考核。在实施考核过程中,对完成目标的,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对完不成目标的,进行通报。

(三)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1、探索实施团组织规范化管理。在团组织管理上,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村级团组织的职能定位在对团员青年的日常管理上,重点抓好“四个规范化”:一是组织设置规范化。努力消除村团组织的“空白点”,对于部分基层组织瘫痪、工作难度较大的村,团建工作可与后进村整顿工作一并进行。二是干部配备规范化。进一步强化村级团干部配备,要改善村级团总支书记年龄和文化结构。对于村级团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为保证团干部的素质和年龄,以有利于开展共青团工作为原则,可以作各种尝试,如有的地方是由村小学的教师担任村团支部书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发挥学校的阵地资源。把一些德才兼备,文化层次较高的优秀党团员,选拔到团的岗位上来。三是制度建设规范化。突出抓好团的组织生活正常化和团籍管理两项工作,搞好集中交接、集中办理,杜绝“档案随身带”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团员流失。四是工作考核规范化。要建立农村团的建设“双重四关”考核机制。“双重”就是按照党建带团建的思路,实行上级团组织和同级党组织双重考核。“四关”即把好目标关,制定好党团考核和团内考核的目标,形成考核意见;把好签状关,对工作目标进一步量化细化,制定出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签订;把好考核关,按照考核意见和责任状,对团的工作进行考核,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把好兑现关,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将考核结果与政策兑现相衔接,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搞好奖优罚劣。

2、不断优化村级团组织设置。村级团组织建设就其实质而言,仍然是团组织如何通过合理调整、科学设置来带动青年、凝聚青年的问题,是如何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创新能力的问题。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围绕所有制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行政村团组织的调整、改组力度,发展和创新基层团组织设置模式。在农业经济为主的地方,要着眼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青年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建团步伐,依托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各种营销组织、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建立团组织;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要着眼于提高工作的开放化、社会化程度,以村企联建、以厂带村、以村带厂等形式,探索中心村、农村小康示范村团组织的建设,打破原来单纯按行政村或居住区域建立团组织的格局,配合和协助企业团组织共同抓好亦工亦农团员青年的日常管理,增强行政村团的工作与乡镇团委和企业、社区团的工作的内在衔接。要从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中选拔有一技之长的“实力型”人物担任团支部书记。这部分人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已形成一定群体,具有相当群众基础。

(四)选准切入点,提高团的自身活力和影响力

团组织团结青年,吸引青年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代表青年的利益。求富、求发展是当今农村青年的最大渴望,团组织要紧紧抓住这一时代特点,发挥团的自身优势,转变观念,以与时俱进的工作状态来赢得青年。一是要大力开展好青年科技活动。科技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源泉,是农村青年发家致富的根本保证。团组织要将此项工作紧紧抓在手上,结合青年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上,帮助青年选择新项目,精心培育青年典型大户,组织致富有方的团员青年现身说法,形成共同求富的良好氛围。二要组织好团的自身业务活动。建立健全团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并认真加以执行,定期组织团员学习,开展团的知识培训;认真履行团员发展手续,规范团员离团退转接程序,保证团的先进性。

(五)加强教育培训,促进团的工作可持续发展

篇7: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

农村税费改革是建国五十年来我国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切实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对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业税收的依法征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事关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农村税费改革的资料档案有哪些特点,如何做好当前农村税费改革资料的收集管理,是当前农村税费改革中急需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就此浅谈点看法:

一、农村税费改革资料档案的特点

农村税费改革资料档案,就是指农村税费改革从实施前的准备、组织实施、新的农业税收征收到税改完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材料、表册、照片、音像等资料。它是农村税费改革全过程的真实写照,是新的农业税收征收的主要依据,也是今后开展农村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它具有其独特的显著特点。

一是资料来源广、数量大。不仅有来自上级的文件、批复、领导讲话材料、简报,还有来自国土、交通等部门基本建设、公益事业占用计税土地的材料,本级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各个阶段形成的材料,以及下级上报的文件、方案、请示、表册等资料,资料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给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

二是资料保管条件差。由于各地农村税费改革机构一般为临时性机构,资料保管的硬件设备大部分地方没有配备,影响了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一些表册数据未能及时建立电子册籍,影响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效率。

三是资料变动性大。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尚处在试点阶段,许多问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加以解决,在不断进行完善,各项数据在不断进行修正。

四是资料保管人员业务不熟。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人员来自各个相关部门,绝大多数地方都没有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即使配备了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也因不熟悉档案管理业务,未能及时对资料进行分类保管,没有起到收集管理档案的作用,达不到为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提供及时、标准、规范服务的要求。

五是资料的综合利用较多。农村税费改革涉及内容较广,领导决策需要参考的资料较多,需要提供多方面的材料。

二、加强农村税费改革资料收集管理的措施

一是提高对农村税费改革资料收集管理的认识。对农村税费改革资料收集管理工作,各级领导和税收工作人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将资料的收集管理纳入税改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

二是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各级税改机构要针对税改的特点,制定税改资料收集管理的有关规定,抽调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层层把关,落到实处。

三是提高资料管理的科学化。在做好农村税费改革纸质资料的收集管理的同时,应当对农村税费改革的各种信息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电子册籍和电子档案,提高对农村税费改革资料的利用效率。

篇8: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工作的对策

第一, 加强住户基础调查工作, 注重账页规范化建设。要进一步强化社会指标, 淡化经济指标。工作原则必须方便基层的填写工作, 将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过时的指标清除, 同时进一步甄别现有指标的使用价值, 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指标,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要对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和题目进行合理化设置, 便于用户进行填写。要及时梳理记账中存在的问题, 认真分析和讨论账页设置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修改和调整账页, 改进原始台账, 同时以电子形式进行登记。这样既可以了解农村住户家庭人口变动, 生产经营情况、就业情况, 还能客观评估记账质量, 及时发现和处理记账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 积极开展“一访二问三查对”工作, 以访户为手段, 加强和调查户的沟通和交流。“访”是对记账户家庭进行访问, 同时表示感谢和慰问。“问”是对记账户的全年家庭收支情况和家庭人员结构进行询问;“查对”通过座谈, 进一步掌握记账户的情况, 同时辅导记账户做好下一个阶段的记录, 及时找出记账中出现的漏记和混记的问题, 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保证记账的准确和规范。

第三, 提高调查数据质量, 加强评估和检查。应该对数据质量评估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 定时召开全市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评估会议, 要从外部因素变动的影响, 相关指标的经济关系, 报表逻辑关系, 调查工作质量, 性本代表性, 内部结构等各个方面认真剖析数据质量, 加强指导工作, 在每一个季度深入调查点, 采取座谈会的方式和农村住户调查员交流, 核实账页情况。

第四, 对记账户提高补贴, 使其工作的积极性完全发挥出来。实现各级数据的共享工作, 是统计调查的最终目的。在经费的安排方面, 不妨采取这样的措施, 国家适当地补贴一些, 省市各拿出一部分, 县里要多拿出一些, 对各级财政支出进行预算, 以保证充足的经费供给。这样才能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充分调动调查户工作的积极性。由于多年以来对农村住户调查补贴资金从未给予适当的调整和增加, 影响了农场调查户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致使记账质量下降, 配合程度降低, 也影响了工作质量。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应该依据相关规定, 对各个乡镇、街道、农村的广大记账员, 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 按季度进行评选工作, 根据记账情况和记账质量进行打分, 对得分高的记账户给予嘉奖。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增强调查员工作的责任心。

第五, 努力提高基层调查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整体素质。我们应该不断优化统计调查队伍, 面向社会招收那些具备丰富经验的优秀人才。目前国家正在推行“大学生三支一扶”政策,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既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困境, 还能吸收一大批优秀的大学生, 深入基层开展工作。这样也使调查人员的队伍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我们要全面提升基层人口统计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加大培训力度。在统计培训方面, 要进一步提高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素质, 全面改善知识结构, 使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第一,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以保障农村住户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一大体会是统计系统人员亲如一家, 不管是领导还是职员, 无论是省、市、县、镇、村的统计机构都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并且能够和睦相处。由于统计部门在建立之初都缺乏足够的业务经费支持, 相对较穷, 无法负担一些必要的费用, 而这种资金的匮乏, 导致无法正常实施统计调查工作。同时由于农村住户记账繁琐, 调查的项目也相对繁杂、尤其是统计部门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 无法给农村记账户一定的经费补贴, 甚至很多地区根本就没有补贴。这样调查开展只能依靠良好的人际关系, 时间一长自然就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良好的人缘可以保障农村住户调查工作的顺利展开。

第二, 奠定一个良好的抽样框基础, 促进整个调查工作的开展。在入户的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被抽取的农户由于经商或者全家进城打工, 已经离开了当地生活, 这样调查工作就会陷入困境。我们往往会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 在抽样设计时, 要尽量多选用一些样本, 这样即使该用户离开了, 也可以用别的用户取代该用户, 使总量达到相关的要求。但它的缺点是可能会出现抽样框误差, 对总体的推断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进而也影响了整体抽样工作的质量。所以, 我们就要及时更新和维护抽样框, 奠定一个良好的抽样框基础, 促进整个调查工作的开展。

第三, 界定清晰的指标标准, 排查调查技术上的问题。在调查表中, 对一些指标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 所以调查员不能解释清楚, 被调查者也无法准确理解。例如在调查长住人口这一项指标时, 往往会和户籍人口、家庭成员等概念混为一谈, 不但农户不明白, 连调查员自己都解释不明白、糊里糊涂。有时还会出现解释口径不一样的情况, 所以无法正确汇总搜集到的数据。根据农村住户调查方案的相关规定, 农村家庭常住人口具体指的是无论是生活还是经济, 都是和本户连为一体, 同时全年在家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对于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为一体这个概念, 往往很难理解和界定, 方案通过举出实例来进行详细的是说明。如何清晰的划分这项指标, 是我们是我们入户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住户调查是以获取相关的农村社会经济资料为目的, 以抽样调查为手段, 以农村居民家庭为对象所开展的一项有组织的调查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变化和居民收入进行监测。全面了解和掌握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境况, 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 以满足各级政府部门宏观调控, 为国民经济核算及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 提供必要基础数据。

摘要:我国要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首要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 它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新时期新形势下, 我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方针。如何相应党的号召,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更好地实施监控工作, 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对新农村建设效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同时也对农村住户调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更进一步的要求, 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农村住户调查,统计,体会

参考文献

[1].何焕炎.中国农村统计的建立与发展[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

[2].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

篇9:做好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新农村建设;“U”型槽

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28-2

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的规定,从2006年开始,国土资源部不再管理具体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专项资金将按任务直接落实到市、县,项目管理体制面临重大转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特别是不久前,部分省(自治区)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建设正式启动。此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各项土地整治资金,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益实践,也是支农惠农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对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标志着土地开发整理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让土地开发整理事业更好地发展,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能发挥出应有效益,探索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思路及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以辽宁省丹东市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为例,对如何做好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谈几点对策。

1 丹东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回顾和主要做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资源供给,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地开发整理是有效途径和根本保障。丹东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在各级政府的领导、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下,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规范项目管理,推进和深化土地开发整理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今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基本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耕地质量普遍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增产增收,农民逐渐富裕,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1.1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与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切实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土地开发整理的工程建设内容、标准、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的组织形式、实施管理、公众参与、相关材料要求等方面均有所突破、有所侧重,积极争取“扶贫”和“兴农富民”项目工程资金,加快农村扶贫开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在2005-2008年,使用“扶贫”和“兴农富民”资金共实施14个村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总投资为1400万元,项目规模为837hm2,新增耕地60hm2。

凤城市鸡冠山镇四台子村就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与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受益者之一,此村地处凤城市西北部,距市区15km,全村1869人,耕地面积214hm2,人均耕地1.7亩,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贫困村。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下,全村广大村民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虽然解决了广大村民的温饱问题,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制约始终没能实施蔬菜种植的规模化和产业化。项目实施后完成土地平整34hm2,低产田施肥改良43hm2,排水渠3932延长米,排水路涵6处,灌溉水井74眼,田间生产道路1605延长米,彻底改变了此村部分的生产生活条件,带动了整个村的经济发展。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丹东市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示范、推动作用,为如何使辽东山区贫困农村脱贫致富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1.2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与基本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相结合,围绕重点地区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方向上,坚持 “三个倾斜”,向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倾斜政策,重点地向沿路、沿线、沿江布局,与基本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相结合,围绕重点地区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丹东东港市地处辽东半岛东端,南邻黄海,东依鸭绿江,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土地资源丰富,是全省2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国土面积2400km2,64万人口,耕地总面积127万亩,其中水田面积75万亩。丹东市以此地区为重点,结合实际,突出基本农田保护、水田保护等特点,切实做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此地区相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4亿元,建设总规模为5857hm2,新增耕地541hm2。

开发整理后的农田稻丰、水美、蟹肥,实现了“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增长”的工作目标。

1.3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积极创新

丹东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积极创新,大力推广应用渠道硬化新技术。经过多年的考察和实践,会同设计单位研制了在农渠上安装砼制件“U”型槽的新技术。此技术得到了项目评审专家和市政府,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的认可,也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

这种砼制件“U”型槽的特点:一是节水,水流速度快,灌溉时间短;二是方便农民作业;三是减轻农民负担,不需割草和打药(灭草剂),省工又省钱;四是通风好,减少水稻病虫害;五是实际增加一部分耕地。目前,正在实施的丹东东港市6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涉及7个乡镇、27个行政村,总投资近1.08亿元,建设规模为4845hm2,新增耕地面积316hm2,共需安装“U”型槽近240km。过去的农渠宽度为2.5m,少则也有2m左右,安装 “U”型槽后,缩减到1.5m,按照每安装一延长米“U”型槽实际增加耕种面积为0.5m2计算,6个项目区,将会实际增加耕地面积180多亩。

1.4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与发展特色农业相结合,因地制宜,搞好特色开发整理项目

根据丹东特点,以土地开发整理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彻底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使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宽甸县古楼子乡土地整理项目和宽甸县长甸、古楼子乡土地整理项目分别是2004和2005年省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3126万元,项目总规模937hm2,其中土地开发128hm2,果园整理809hm2,新增耕地114hm2。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的果园缓坡梯田化,陡坡鱼鳞坑化,并加修了部分石埂梯田,改变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降低了自然灾害程度,改变了地区小气候,为鸭绿江风景区建设创造了环境条件。果树的产量和效益增长可达30%以上,项目实施后,平展展的梯田上种植了当地的特产燕红桃,树更多、花更红、桃更鲜,收成更好,项目区所在村民组人均增收1100元,全村人均增收240元;新增耕地114hm2,建标准蔬菜大棚215个,年内净增加收入215万元,项目所在地人均增收3910元。

项目實施后,项目区所在的村民组人均增加耕地0.075hm2,全村人均增加耕地0.011hm2,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扩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面,提高了农民收入,不仅如此,通过对山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桃林不仅环抱村庄,而且坐绿拥红,依偎在蓝天碧水之中,仿佛人间仙境;极好地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定的经济基础。

2 做好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对策

随着丹东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需要认真地进行研究、分析,逐步地加以解决,同时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不健全。为使丹东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为丹東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根据丹东实际,提出如下对策:

2.1 科学规划,有序地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在对拟开发整理土地资源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下,制定科学详细的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建立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不同层次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储备库,未纳入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或开发方向不符合规划所确定的用途的,不准立项开发,避免一哄而起、盲目开发,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才能从根本上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才能有力地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健康、有序地发展。

2.2 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全面协调发展

进一步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的质量标准,扭转只重数量平衡、忽视质量平衡、占优补劣的倾向,严格考核补充耕地的质量,把改善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把是否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标准。

2.3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全程科学管理

在有关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有关技术研究,把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充分应用到土地开发整理中去,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在高水平、高科技的基础上实施、全程科学化管理,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健康顺利开展,真正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4 综合布局,实现土地综合整治

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地貌地形特点,从实际出发,在广泛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基础上,以村为基本单元,若干个村相连组成一个项目区,实现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实现“实施一片、成效一片;成效一块、发挥效益一片”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开发整理的综合效益,提高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把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城乡一体化布局中。

2.5 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开展评价工作

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尽快建立和完善土地开发整理技术标准体系,更好地为土地开发整理事业服务。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尽快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的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完善、操作性强的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体系,开展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效益的评价。

2.6 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 ,保证资金

坚决落实政府各类土地收益用于“三农”的规定,充分利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耕地开垦费等方面资金,严格按规定用途整合使用,加强督查,使之成为政府支持土地开发整理、支撑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源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上一篇:五年级冬天的作文700字下一篇:新生军训政教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