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高二语文试题

2024-06-19

职中高二语文试题(共6篇)

篇1:职中高二语文试题

湛江爱周高级中学2013—2014学第二学期

高二职中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命题人:白海琼

注意事项:

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赝品笑靥笔墨纸砚狼吞虎咽....

B.抉择咀嚼大放厥词群雄角逐 ....

C.没落蓦然顶礼膜拜秣马厉兵 ....

D.皈依龟裂循规蹈矩归然不动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聋发聩富丽堂皇张惶失措养尊处优

B.兵慌马乱荒诞不经不容置疑雾潦烟绕

C.寥寥无几历尽沧桑粉装玉琢乔妆打扮

D.浮想联翩心荡神驰伶仃孤苦茕茕孑立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1984年1月,邓小平曾视察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并为特区题词。

B.梁晋竹是清道光时人,距今不到二百年,他曾感叹当时的西湖醋溜鱼徒有虚名!

C.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D.我躺在垫着稻草的地铺上,默想100多年前英国学者·德·昆西写的一篇著名论文:《论《麦克白》中的敲门声》。

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网络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湛江将继续推行跨行业跨地区的网络发展,为电子商务网站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湛江市政府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积极有效地扶持引导特别是中小企业积极金融危机。

A.趋势建造应付B.趋向建造应付

C.趋向创造应付D.趋势创造应付

5.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经北京宣武医院精心治疗,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昏迷三个月后竟然起死回生,....苏醒过来并能开口说话了。

B.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漫长得很,可现在回 1

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

C.他为人不错,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丁是丁,卯是卯,一点也不晓得变通。......

D.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当面鼓对面锣,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面试开始,按照抽签顺序,1号候选人率先被召进了外企老总办公室。

B.把目前流行的中式服装称为唐装,严格地讲是不确切的,它其实是清朝马褂的一种延续。

C.她开始催我去找个女朋友,我嘴上应付着,背地里却阳奉阴违,仍每天一成不变地往返于家和单位之间。

D.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

②老师也是人嘛,难道人就永远不会犯错误?

③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两位高官因多拿住房补贴丢了乌纱帽。

A.①排比②反问③借代B.①排比②设问③比喻

C.①对比②反问③借代D.①对比②设问③比喻

8.填在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________

①缕缕白色的炊烟

②弥漫在山野的四周③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

④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

⑤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

A.①③⑤②④B.⑤①④③②

C.④⑤③①②D.④①③⑤②

二、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 ~11题。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实际好处——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倍折只是用一种语言,他大脑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

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它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许多此类研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作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智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时,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力以及牢记信息——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

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知道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以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只剩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之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

双语者与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之间的另一种关键区别可能更为重要:前者具有更加突出的监控环境的能力。西班牙庞培法布拉的研究人员阿尔维特科斯塔说:“双语者需要频繁切换语言-------你可能跟爸爸说话时用一种语言,跟妈妈说话是用另一种语言。这就要求你注意周围的变化,这和开车时随时观察周围是一个道理”科斯塔和同事展开了一项研究,比较会说德语和意大利语两种语言的人和只会说意大利语的人在监控任务中的表现。他们发现,双语受试者不仅表现的更出色,而且他们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这表明他们在这方面更强。

9.以下对文中双语者的“优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与人交流的范围更广、能力更强

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

C.注意力能在两件事情间自如转换

D.对获取到的信息记得更牢

10.下列不属于...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系统冲突所造成的结果的一项是()

A.造成两种语言系统的相互妨碍

B.提升了双语者多种认知能力

C.对儿童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

D.增强大脑指挥系统的相关能力

1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双语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增强人的观察和应用能力

B.两种语言系统的交流,可以消除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

C.使用双语可以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

D.频繁切换语言,就能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

三、本大题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14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①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焦郁

春雪空蒙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

【注】①惊:惊蛰,农历二十四气节之一。

1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是描写初春的雪景,借景抒情。

B.韩愈诗首联写出了诗人盼春喜春的心情。

C.焦郁诗首联写出了山村春雪迷漫的景象。

D.两首诗的尾联都借春雪抒发了诗人伤春惜时的情怀。

13.下列与两首诗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的首联都是对偶句。

B.两首诗都是首句入韵。

C.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D.韩愈是唐代诗人,也是著名的散文家。

14.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达手法来描写春雪?请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 ~18小题。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②率赂秦耶(全都)..

③固不在战矣(所以)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⑤诸侯之所亡(灭亡)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①③⑤B.①②⑤C.③④⑤D.②④⑥

16.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赂秦而力亏而秦兵又至矣 ..

B.破灭之道也暴秦之欲无厌 ..

C.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 ..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之所大欲 ..

17.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3分)

①比喻论证②对比论证③类比论证④引用论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8.把文中画线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分)

②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4分)

五、本大题1题,共6分。

19.填写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给分,每空1分)

(1)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在河之洲,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4)苔痕上阶绿,;,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六、本大题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20 ~22小题。

两千年前的“蝉鸣”

说实话,要把曹操与关羽放到一块比,我还是更喜欢曹操。不管戏曲舞台上如何把他涂成大白脸,说他奸,说他狠,我总认为在三国时期,他不仅是个战略家、军事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一位对生活对人类充满大爱的诗人。

一般人往往记得曹操的两句诗。一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似乎有些消极,总在饮酒感叹人生的短暂。另一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倒很积极,说其不服老,人到暮年,依然志存高远。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整日战争不断,曹操在《蒿里》一诗中写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对生灵涂炭、人民煎熬于水火,充满了同情。虽在战乱之中,曹操对于未来的社会,仍抱有极大的热情,他在《对酒》一诗里描绘了一幅让我们今天读来仍会向往的“和谐社会”景象。诗云: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何等美妙的一幅理想社会画图:官爱民,民礼让。少有所亲,老有所养。头发白了就不应再干重活,到了高龄,会寿终正寝。风调雨顺,种一年吃三年。官吏清明,不贪赃枉法。民不违法,牢狱都空闭下来。尤其了不起的是最后一句:“恩德广及草木昆虫。”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爱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视自然万物之生命平等,皆施之以恩德。

近两千年之前,是何等进步的思考,是何等广阔的襟怀。

我曾经在一次诗歌讲座上说到曹操这首诗,有一位诗人下来提出了质疑:“这是诗吗?”这令我很震惊。一个诗人在灾难深重的时代,以极大的热情构写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需要怎样的激情和怎样的爱心,怎样的襟怀和怎样的想象。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首积极明朗的政治诗,更可以看做一首诗人直抒胸臆、力争改造社会的言志之作。

古人评价曹操的诗,认为:“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这便是实实在在把曹操归入现实主义诗人行列了,当然是准确的。

我又想起那位“诗人”对曹操诗的“质疑”来。这些年来,诗界里流行的多是所谓诗人个人“内宇宙”的感叹,或者远离社会现实生活的“空灵”。许多年前,诗人公刘曾著文说:诗歌要关注人民的疾苦。当年就有位文学界的权威人士立即反驳:人民如今还有什么疾苦?甚至要组织文章进行批判。

我曾说过,文学不关心民瘼,自然人民也便不会关心文学。如果文学一味跟着低俗文艺想“娱乐至死”,那其实表明文学也已死了,至少那一部分已经死了。

说到现实主义,我想到一段德国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哥特弗里特〃贝恩的话,他说那种“天使般的缥缈声调”,只是“迎合读者的伤感与纤弱”,“并没有能征服尘世,而是在尘世面前逃之夭夭”。

曹操的诗,正是要征服尘世,要改变尘世。他不仅限于在诗里说说,而且还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这当然是生命之诗,是和着血和死生的诗。

仍然是这个德国诗人贝恩,他说:“伟大的诗人却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距离现实非常近——他内心装满了现实,非常之世俗,是一只从泥土中生长起来的蝉。”

多好,一只从泥土里生长起来的蝉!曹操于两千年前的鸣叫之声,至今仍响在我们耳边,让我们感动。

(选自《文艺报》,2011年8月12日,有删改)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戏曲把曹操造就成奸恶小人,丑化了他的形象。

B.曹操喜欢饮酒作诗,常写诗慨叹人生无常,比较消极。

C.在灾难深重的年代里,曹操满怀激情用诗歌抒写理想。

D.用古乐府诗体写时事,说明曹操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

2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头表示自己更喜欢曹操而不是关羽,旗帜鲜明。

B.文中引用曹操的作品分析其诗歌的理想色彩,很有说服力。

C.文章提到当代诗人的质疑,用以说明曹操的创作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D.作者借用德国诗人的议论来评价曹操,起到了点题的作用,画龙点睛。

22.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画线部分的理解。(4分)

七、本大题3小题,共75分。

23.你发现班里有位同学最近情绪低落、无心学习。请你以同学身份写一段关心、劝慰的话。要求语言语言连贯、得体,不少于50字。(5分)

24.爱周学校2012级职业高考班为了深入交流、凝聚班集体,将组织一次外出聚餐交流活动。时间是7月7日晚,地点待定,费用每人20元(多还少补,账目公开)。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加。参加原则:自愿。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拟一份通知。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语言得体。(10分)25.请补充作文题目,再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多想_________

本篇作文要求如下:(1)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告诉你、唱、妈妈、看世足、飞上月球等;(2)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3)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4)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5)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篇2:职中高二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执着着想着落棋高一着无处着力 .....

B称职称赞称心称体裁衣瞠目结舌 .....

C闪烁硕大朔望数见不鲜媒妁之言 .....

D讥诮俊俏捎带悬崖峭壁悄然落泪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街坊嗫嚅炯乎不同笔走龙蛇

B窈窕轮廓胡服骑射不盈不溢

C烦燥啃噬敝帚自珍青红灶白

D停泊蹲伏理值气壮步步为营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春天把无穷无尽的生命力_________在万物的身上,使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②常德一种文化底蕴深厚,办学理念先进,是一所很有__________的学校。

③长沙一种的老师经常教育学生,人家的先进经验________要学,但邯郸学步,亦步亦趋,终会_________自己。

A贯注品味固然迷失B灌注品味虽然丧失

C贯注品位虽然丧失D灌注品位固然迷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屡试不爽的蒲松龄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就是一个明证。

B父亲去世后,他无比悲痛,经常伫立在父亲墓前吟咏诗句,长歌当哭。

C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们,现在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千万不能行百里者半九十,中途松懈,功败垂成。

D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5.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C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水和盐以外,还要吃淀粉、蛋白质、脂肪。

D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

6.选出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B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

C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D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网络的出现和日益普及,丰富并扩展阅读的空间和阅读的形式,使传统阅读生活受到了冲击与挑战。

B走进九寨沟,如同进入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

C我的身体、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

D干旱是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我国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和其他经济损失占灾难损失的50%左右。

8.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下列两段话的横线上,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仅仅作为一个季节,就有其他季节无可比拟的色态,只有春天能使其在总趋势上发生良性巨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表面上看,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一片片浪漫的文字与一幅幅亮丽的风俗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山为之绿,草为之青,花为之艳,水为之盈。

② 山为之绿,水为之盈,花为之艳,草为之青。

③ 与其说它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不吐说它是一种文化。

④ 它不仅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9.下列对课文内容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胡同文化》用审视的眼光展示了以“忍”为精义的胡同文化,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语言朴实雅致,富有表现力。

B《废墟的召唤》道出了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不要忘记民族历史上的耻辱,所以作者呼唤人们保留这“凝固的历史”,让后人凭吊。笔法简约含蓄,语言富于形象性和节奏感。

C《过万重山漫想》以游三峡所见之景为依据,讴歌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和历史上无数“第一人”的首创精神,号召人们要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创造新的辉煌。文章语言用词生动,具有感染力。

D《内蒙访古》从众多的见闻中精选三处古迹加以叙述,结合议论与抒情,表达了“加强民族团结”有利社会进步的观点。语言简洁流畅、活泼好动。

10.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1—12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①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愁”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12.对这首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态,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身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树是一部活档案,树干的年轮就是历史的记录。1901年,美国人道格拉斯发现居住地附近新近砍伐留下的树木桩上,都有相同的图案纹理。譬如说,这些树木年轮的外面三圈都较宽,这表明近3年居住地附近环境与气候条件较好,树木生长较快。相反的结论也可以由此得出。这个发现促使道格拉斯致力于树木年轮的深入研究。他用“同一地区同时期年轮模式相同”的假设,以“接龙”方式推算老树的初生年份。比如一颗被砍伐的百年古树,其砍伐年代不详,但是它的年轮中却有一圈与当地一颗1864年砍下的大树年轮最外圈相吻合。由于最外圈是被砍伐当年的年轮,因此推出这相吻合的一圈为1864年的年轮,由此向内按每进一圈是一年推算,就可以算出这棵树的初生年份。

一些科学家还根据年轮推算出发生过酸雨的年份。哥伦比亚大学的雅格比解释说,随着树木越长越老,年轮也变得越来越窄,而酸雨对树木恰恰起着相反的作用。年轮还可以记录下火山爆发与地震。火山爆发时,大量灰尘与气体进入同温层,遮住了阳光,这会使温度降到冰点以下,给树木留下一道叫做“霜轮”的特殊标记。东印度群岛坦波拉火山爆发曾使1816年成了“没有夏天的一年”,这个标记甚至出现在南非的树木上。地震也可以给树木造成损害,使树在以后的一些年中形成较窄的年轮。由此看来,倘若说树木年轮“泄露天机”,似乎并不为过。

13.对下面的说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相反的结论”如果树木某一年的年轮比较窄,那就证明该地区这一年环境与气候

条件不好。

B“初生年份”指树的栽种年份。

C“这相吻合的一圈”:指导1864年砍下的大树年轮的最外圈。

D“这个标记的作用”是指“霜轮”,即冰点以下生长时留下的年轮。

14.“相反的作用”是指:()

A酸雨会改变年轮的图案纹理模式。

B酸雨会刺激树木的生长。

C酸雨会加速树木的老化,使树木的年轮变窄。

D酸雨会延缓“越长越老”的树木的生命。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年轮的图案都是相同的。

B道格拉斯的假设是从“相吻合的一圈”中提出来的。

C树木的“霜轮”与“酸雨”没有关系。

D树木的年轮变窄,这是地震给树木造成的损害。

16.下列说法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接龙”是一种分析、比较同一地区两棵树年轮模式的方式,用这种方式可以推知

其中一棵树的初生年份。

B通过年轮研究酸雨、火山爆发与地震,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自然条件对树木生长

会产生的直接影响。

C树木年轮可以记录下历史上发生的某些自然现象的时间、地点。

D说“树木年轮‘泄露天机’”,是因为树木的年轮可以使人类更好地预知某些自然

现象的发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7.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18.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民不加多B谨庠序之教

C是寡人之过也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9.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20.选出与“木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无乃尔是过与B何以伐为

C莫之能御也D豫州今欲何往

四、填空(每空1分,共6分)

21.《废墟的召唤》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

22.被鲁迅先生称赞为“西汉鸿文”的是_______的《过秦论》一文,其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23.《祝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______,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重点为我们塑造了__________的形象。

五、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句。(每题2分,共4分)

24.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2分)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25.依照下面例句的内容与修辞手法,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流星划破黑夜,彩虹驱散风雨,热情战胜气馁。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26—29题

生命的本质

楚女

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的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 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该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面对着这样的一群人,我感到世人所有的词汇变得苍白、不贴切。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解释是那么的无力、词不达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

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做事了。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当时我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她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的?

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人类的生命史穿越了数千年,其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都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现辉煌的殿宇,灾难之后,人类又一代代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26.第二段,作者说:“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是因为这对夫妻有残疾而怜悯

吗?有必要吗?试做分析。(2分)

27.第五段,作者说:“熟悉的或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

分析这个比喻的含义。(3分)

28.第六段,作者说:“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试分析这句话的作用。(3分)

29.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

A文章旨在说明生命的本质。通过对残疾人、小姑娘的抒写,作者用极其形象的语言作了回答:“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

B文章先写作者对残疾人的怜悯,后写对他们的敬仰,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受到较好的效果;这种写法如果同样用于对小姑娘的叙写上就更好了。

C第六段所说的“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一是指残疾人,一是指小姑娘。文章由此生发开去,阐述了生命的本质意义。

D文章表现了作者的怜悯之情,从三十年前对小姑娘的怜悯,到现在对残疾人的怜悯,怜悯之情自始至终贯穿于全文,说明作者是一个善于怜悯别人的人。

E文章先写残疾人,后写小姑娘,最后再写对整个人类的遐思,由点及面,试图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去探寻生命的本质,结果适得其反。

七、作文(60分)

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来自他人的依据普普通通的喝彩,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鲜活的美丽,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请以“喝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 ]①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立意白定;

② 文体不限;

③ 题目自拟;

④ 不少于800字。

答案

选择1-5cbdbd6-10cdaba11-15caaad16-20bcdbc

填空21宗璞冯钟璞

22贾谊人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3彷徨祥林嫂

24.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

25.堤岸引导河流,土壤固定树干,法律规范人生。

阅读:

26没有必要怜悯,因为他们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唱歌、都会快乐

27音乐就像焰火着凉了天空一样“照亮”了记忆,勾起我的回忆。

28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诠释了生命的本质

篇3:职中语文教学改革刍议

一、关于语文备课模式的改革

长期以来, 我们把备课理解为教师封闭式的个人行为, 其实,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职中学生思想成熟, 与社会接触多, 富有个性, 他们有权力参与到教师的备课、讨论教案中, 也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备课中, 才能改变教案生硬冰冷的面孔, 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和喜爱。

具体方式如下:①教师可在课前多与学生交流, 征集他们对教案的想法, 或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思想方法预案, 变教案为学案, 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被尊重, 被认可的成就感和幸福感;②教师可就某一个问题和学生展开讨论, 把课堂行为延伸到课前, 拓展学习的时空, 让学生觉得不只是在课堂上才是学习;③教师可将自己的半成品教案公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在半成品教案中填空解析质疑建议;④让学生参与命题,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更能激发起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拓宽思路;⑤可给每一个学生发一张问题建议征询卡, 将学生的问题建议以卡的形式收集上来, 并进行分类整理、点评, 进一步将不同类问题交给不同的小组开展研究性合作学习。

这样, 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走进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发展创造力, 我们也充分利用了学生这一鲜活而富有个性的教育资源。

二、关于语文课堂模式的改革

素质教育的总要求是培养“合格+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语文学科应从学科性质和特点出发, 确定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年来, 我们一直沿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模式,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逐渐发现这种模式存在着许多与现代教育不相适应的弊端:过于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技能培养, 缺少启发、引导等手段, 课堂松散、随意、沉闷。因此, 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寻求新的方式方法, 已成为改革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是学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 也是“师生生命共同运转, 相互碰撞的圣地”。因此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时应以师生共同参与为前提,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必须激活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应力避的是“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变授为学,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而教师则应成为课堂的主导。

三、关于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新编《职高语文》课本, 较为科学地体现了基础性这一特点, 课文中的预习提示和基本训练, 着重从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方面设计练习, 以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因此,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就应该紧扣课本, 立足“双基”, 加强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训练, 切实抓好阅读这一重要环节。语文教学的本位是阅读, 语文教师的天职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并教会学生怎样阅读, 而当前语文教学一大悲剧就是学生不读书, 用做大量的习题来代替读书。要知道,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书的滋养与熏陶, 通过读书能增长素质, 通过读书能懂得文明, 高素质的人往往是人文素质底蕴深厚的人, 读书是“以内养外”的最佳途径。

另外, 还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因为学生一走出职校大门, 就会进入工作岗位, 很多应用文的写作就要被用到, 还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文明礼仪用语, 让职中学生模拟招聘面试, 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四、关于语文学科职教特色的体现

要贴近专业特点, 首先要根据所教专业的不同,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深浅度灵活处理, 对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加强教学。其次, 要从单纯的语文教学逐步转向专业语文课教学, 体现“文化为专业服务”的思想, 在遵循教学自身规律的同时, 教学中适当渗透专业因素, 增加与专业学习直接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训练。

我们都知道, 职业中学培养的学生离开学校后将直接面对社会, 毕业生应当具备较强的从业、择业能力, 然而, 旧的教学模式中, 几乎没有关于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造成许多毕业生缺乏自谋职业的心理准备和独立谋生的能力, 学生就业过分依赖家长和学校, 即使有些人获得较稳定的职业岗位, 也很少表现出事业上开拓创新精神, 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 进行创业教育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

篇4:关于职中语文素质教育

有人认为搞素质教育,就不要考试,这是一种误解。实施素质教育不是要废除考试制度,而是要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要实现考试制度科学化,使考试服从于并服务于提高国民素质这个总目标。

目前,职中语文的考试太多太滥,考试内容和方法大多偏离了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考试方法死板、机械,引进所谓标准化试题后,更是逼着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不允许学生有理解、思考、想象的余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活力,把教和学的过程引上了僵化的道路。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考试科学化、合理化研究和试验的力度。试题不应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而要考察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全面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考试应采取多种形式,包括调查、考核、口试、笔试、社会实践等。不仅考查学生掌握语文学科文化知识的状况、基本技能水平,而且考察认知能力、运用能力、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能不同程度地在考核中得到体现。

考试的目的不仅仅是测量,必须注重其本身的教育性。考试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构建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环境。体现在学生个性的培养上,包括:(1)考试应鼓励学生有独立思维、独立见解,避免学生只会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走,甚至只会按照教师规定的思路解决问题;(2)在学生达到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而不是为争取所谓“全优”,造成平均发展,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展,加速其成才过程;(3)考试应鼓励学生具有超脱书本的创造精神;(4)考试应引导学生注重语文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建立坚实宽厚的知识基础。

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支柱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试用教材语文(修订本)》按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既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又突出语文试用能力以及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培训。这套教材最可贵的地方是:特别注重理论学习联系实践应用、加强了语文学习同社会的联系,专门训练现代社会特别需要的几种语文实用能力的范例为主,学生自主学习,并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独立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

因此,我觉得应建立活动课程与语文学科课程相统一的课程结构体系;在课程实施上,强调师生合作以及个性化的教学新体系,要求学校教育在探索性、实践性和体验性等框架下进行创造性的教和学;在课程管理上,注重民主化、科学化、均权化;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特别强调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活动课程是对学科课程的验证与补充。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知识并不像学科课程中的知识那样以分门别类的形式存在着,它们是理论性与应用性、分类型与综合性等多种知识形式融合在一起的整体。学科课程的这些缺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与素质的全面提高。而活动课程多事围绕一个问题或活动的主题来组织的,所侧重的恰恰是综合性、应用性知识。

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

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说,老师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没有自己的创见。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的发展所需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已习惯了没有主见,创造力也就会随之消失了。

对比美国的教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启发的现象:他们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并十分讲究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他们的学生从小学二年级就已要自己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写出科普小论文。虽然这些论文比较简短,但他们收集资料、阅读、找观点、组织文章……一步不差,一丝不苟。从决定题目,到从众多书籍中发现对自己研究有用的资料,到着手写文章,孩子始终处在一个独立工作的状态下,他们必须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筛选材料,去决定“研究”方向……这个收获远比科普小论文本身更具有价值。

而我们的职高生,写出一篇科普论文已是很难,写出有见地的更是极少,甚至没有!因此,教会学生独立写出自学研究报告,并定期举行科普论文展览,开设阅读自学课,应是职中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

篇5:高二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槛菊(jiàn) 不谙(ān) 彩笺(qiān)

B、凝噎(yē) 暮霭(ǎi) 玉砌(qì)

C、纶巾(ɡuān) 豆蔻(kòu) 跬步(ɡuǐ)

D、商贾(ɡǔ) 忏悔(chàn) 松柏(bó)

2、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磅秤/磅礴 仿佛/佛手瓜 刨除/刨根问底

B、 钥匙/汤匙 漩涡/涡轮机 调节/调虎离山

C、 驻扎/扎实 亲事/亲家母 伎俩/仨瓜俩枣

D、 果脯/胸脯 胳臂/长臂猿 倔强/强颜欢笑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雕零 山青水秀 戍边 相形见绌 B、甘霖 良辰美景 皈依 融会贯通

C、凄残 源远流长 娇健 功亏一篑 D、憔悴 被水一战 漂泊 海市蜃楼

4、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地崩山催 一夫当关 朝避长蛇 萦绕

B、渚清沙白 艰难苦痕 风急天高 潦倒

C、东船西舫 天涯沦落 沧海月明 谪居

D、千呼万唤 杜鹃啼血 义愤填膺 锦瑟

5、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生得意需尽欢 B、天生我才必有用

C、径须沽取对君酌 D、与尔同消万古愁

6、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 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 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7、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奔流/到海/不复/回

C、千金/散尽/还/复来

D、莫使/金樽/空对/月

8、下列诗句使用了典故的一句是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C、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9、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各地兴起的农民运动,一时形成不可_________的革命洪流。

(2)日本右翼势力公然举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反集会,我们怎么能_________满腔怒火?

(3)收工时,他还把散落在地上的水泥一点点地_________起来。

(4)“神舟号”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遨游21小时10分,_________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

A、遏制 遏止 收集 搜集 B、遏止 遏制 收集 搜集

C、遏止 遏制 搜集 收集 D、遏制 遏止 搜集 收集

1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专家___,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A、 提出 产生 适合

B、 提出 引发 合适

C、 提醒 产生 合适

D、 提醒 引发 适合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然习以为常。

B、当前,我国市场仍大量使用难以处理的塑料袋盒包装商品,不少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执迷不悟,为“节省”成本,不肯使用纸袋或可以降解的塑料袋盒。

C、语言训练,实际是思维训练,若思维混乱,就会语无伦次。

D、有些同志为了把工作干好,竭尽心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山浪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

B、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 一律,却又各具情致。

C、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这季候一般,热情洋溢,生机勃勃。

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队队小面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唐朝武则天亲授的、被称为传世之宝的第三颗佛牙舍利,新近在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铁塔地宫被考古工作者发现。

A、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七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C、四十年代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成为所需要的信息开发工具。

D、全国人民之所以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迎接党的十六大,是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分不开的。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C、据xx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

16、对诗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解释正确的一项

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

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

17、对诗句“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解释正确的一项

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

第Ⅱ卷(主观题共116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4分)

(1)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3)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

(5)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

(6)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

(7)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题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不超过25字。(4分)

近日,“20xx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20、阅读诗词,回答问题:(15分)

(一)定**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1、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麽人生态度?

2、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二)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写旅夜远景的诗句是:

2一、二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3“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字,完成21——24题(23分)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跟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 ——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 一起往东湖看雪……

2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5分)

2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

2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2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三、作文

25 作文:(60分)

篇6:高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xx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的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1.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薄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C.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D.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

C.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D.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3.“微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主要给传统媒体在媒介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主体两方面带来了改变

B.微博因其无所不在的“自由”精神,使其所发布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

C.微博具有强大的设置议题能力,影响公共舆论。

D.微博对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8题(22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选自《鑫唐书》,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指瑕》以擿其失擿:挑出。

B.论次《平台秘略》次:编次。

C.勃往省,渡海溺水省:探视。

D.勃属文属:交付。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

良曰:“长于臣”

慨然思诸葛亮之功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皆以文章齐名

王好战,请以战喻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王勃“文才卓著”的一项是(3分)()

①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②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③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④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⑥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来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在滕王阁宴会上曾使都督为之折服而叹为“天才”。

B.王勃命运坎坷。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除名;后因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滕王阁盛会,都督原非诚心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以夸耀女婿文才。唯有王勃,慨然应允,自然引起了都督的不满。

D.从崔融、张悦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公允的,杨炯、卢照邻等人的文采远远不及他。

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4分)

译文: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3分)

译文: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曾废离。(3分)

译文:

(二)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9.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10.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蜩与学鸠笑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抢榆枋而止。”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在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的半尺长的鱼,架在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好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盐挂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

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

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岔了。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一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

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人家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题目是多么不同寻常。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他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

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

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

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

他说,早年间,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

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绝了吗?没有!越杀越多。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

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农非常热情地说。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

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可否这样说: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

分手的时候,老人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目的只是为了批评老农狭隘自私的小农意识。

B.本文以小见大,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淡无奇的情节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反映的问题引人深思。

C.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一个在旁偷听的小伙子给解了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

D.“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运用了拟声词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吃老农烤鱼时香美可口的感觉。

E.文末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人了。这个结尾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引人深思。

(2)“我”听了老农“城里人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的问题后,内心想到了什么?(6分)

(3)请简要分析“老农”的形象。(6分)

(4)你怎样看待老农“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请你表明观点并作分析。

四、语言运用(15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故痛不欲生。

B.20xx年我国许多地方的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C.位于20xx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形体独特,气宇轩昂,是20xx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

D.日前的某歌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与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如出一辙,网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及同阶层玩伴间相互影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情况,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B.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开展月饼市场价格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通过过度包装、搭售贵重物品等手段变相提高价格行为的发生。

C.新学期开学,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近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教育部网站15日公布一项通知强调,不能因为城市拆迁和学校撤并使随迁子女失学。

D.针对社会各界对安保能力的质疑,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表示,会加强国内安保的级别,纽约世贸中心遗址所处的区域在每年的纪念日都会被纽约警方“冰封”。

1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广告一直是电视台的捞金法宝,观众对此却一直颇有__________。广电总局下文规定,20xx年1月1日起电视剧中将严禁插播广告,这立即得到了电视观众的一致拥护。

(2)事故井下那些在尘世间摸爬滚打的兄弟,吃树皮,喝脏水,把矿灯_______,以保证救援到来的那一刻它们还能准确指示自己的方位。

(3)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_______出来,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A.质疑搜集实现B.置疑收集实现

C.置疑搜集实显D.质疑收集实显

16.阅读下面一篇微型小说的片断,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晚上,小李提着礼品来到顶头上司张局长的家里……

张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①!

小李:没什么,就是想意思意思②!

张局长:啊,你这人还真有点意思③!

小李:其实,我也没别的意思!

张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李:不客气!不客气!

(1)请解释上文中三个加点的“意思”的含义。(3分)

(2)请说出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3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融”有融化、融合、融洽等意。冰雪化作春水是“融”,人际关系和谐是“融”,文化交流、思想沟通是“融”……

上一篇:成长的心灵驿站六年级作文下一篇:书香学子读书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