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二上语文试题

2024-06-21

浙江高二上语文试题(精选6篇)

篇1:浙江高二上语文试题

龙翔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分数:100分 时间:90分钟

试 卷 I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贮藏(zhù)厩焚(jiù)金钏(cuàn)长歌当哭(dāng)....B.谂知(shěn)不惮(dàn)枕藉(jí)披发左衽(rěn).....C.盘踞(jū)击磬(qìng)乳媪(áo)对症下药(zhēng)....D.箪食(dān)龟裂(jūn)攒射(cuán)以近取譬(pì).....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亲睐,被无比耐心地绘制。B.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最浓郁的芳香。

C.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玄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D.因此,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仑比的东西。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他在一所高中的图书馆工作,近水楼台先得月,总是可以比别人看到更多的新书刊。.......B.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半功倍。....C.责任编辑老王说,他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但出版过程中的其他环节,他就望尘莫及了。....D.海滨大酒店最近采取了一系列整顿措施,员工的服务态度明显好转,见了客人都举案齐...眉,使客人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庆”期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车流量增大,平均每天超过4万多辆。B.垃圾邮件、木马病毒和低俗内容等三大网络危害已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C.发展核电产业具备投资大的问题,核电开发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D.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的关键,最主要的办法是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郁郁乎文哉(完美).B.愿无伐善,无施劳(夸耀).C.使民敬,忠以劝(劝告).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改革).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非礼勿视 B.民免而无耻 ....C.翱翔蓬蒿之间 D.节用而爱人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使民以时 何以伐为 ..B.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C.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人而不仁,如礼何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子击磬于卫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B.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C.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D.子路宿于石门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的一部纪事体典籍,其编辑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说的开创者。

C.《论语》全书共二十篇,每篇取第一章开头的词语命名,是研究孔子思想和早期儒学的最可靠的史料。

D.《论语》在汉朝初年就是学者的必读书,东汉曾列为七经之一,到宋代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试 卷 II 10.“我为什么而活着”?根据文章内容,用原文回答。(3分)

11.我追求知识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12.“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请从内容或表达的效果上简要地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6题。(15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 2

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遇丈人:(2)植其杖而芸:(3)欲洁其身: ....14.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3分)

15.荷蓧丈人留子路住在他家,杀鸡做饭给子路吃,又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有何用意?(3分)

1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明日,子路行,以告。

(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18题。(5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7.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2分)

18.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为了践行这一思想,有若希望哀公采取什么具体措施?(3分)

三、填空题。(6分)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论语》)(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论语》)(3)▲,来者犹可追。(《论语》)(4)一日克己复礼,▲。(《论语》)(5)▲,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6)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论语》)

四、语用题。(3分)

21.根据划线的句子,仿写两个句子。

无所表白是因为无须表白。山不表白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雄视八方;海,;地。

五、作文(30分)

以“寻找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清楚;(3)卷面整洁;(4)不少于600字.4

篇2:浙江高二上语文试题

命题:林森、郑一舟校稿:孔令昕

考生须知:1.本科目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10分。

2.试题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间断(jiàn)船坞(wù)禁得起(jīng)悄无声息(qiǎo)....B.龟裂(jūn)影片(piān)白泠泠(líng)操舟驾舵(duò)....C.晕车(yùn)筵席(yán)衍生物(yǎn)长歌当哭(dàng)....D.缂丝(kâ)优渥(wò)核苷酸(gān)量体裁衣(liá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明年鸿钧运转,四十六岁交大运。不要紧的,不要紧的,你的恶运就要过了。B.张将军的屠戳,死的好像是十多人,手头没有记录,说不清楚了,但我所认识的只有一个守常先生。

C.面对昆明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有网民认为,在表达哀伤与愤慨的同时,请不要传播血腥画面,那样只会助长暴徒的嚣张气焰,伤害孩子稚嫩心灵。正义不可亵渎,邪恶必被严惩。

D.尽管语言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毋庸质疑,但当下汉语的地位日渐式微,语文学科沦为边缘学科却是不争的事实。“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汉字活起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就是这种敢为人先、喜欢挑战的精神,一直支持着她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才让我们看到了她如此惊艳的技艺。..B.浙江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连跌两月后首现反弹,外贸复苏一旦确立,浙江经济将持续..回升。

C.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D.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B.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 2017 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C.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D.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荼”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

6.仔细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4分)(1)请描述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100字。(2分)(2)体会这幅漫画的寓意,写一则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7.根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雨荷”、“青叶”、“雨季”作为描述对象。(3分)

一杆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靑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二、现代文阅读(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7分)

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内涵,特别是感情的内涵,主要是通过它的艺术旋律表达出来的。书法艺术旋律是一篇书法整体的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整体的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这里重要的是整体,其次才是局部。在整体旋律中,每一个字的用笔与结体,又以其大小、粗细、斜正、枯湿、长阔、轻重、快慢、断续,作出了与旋律相协调的变化,从而增加了整体旋律的艺术魅力。孙子兵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书法旋律也是如此。

行气,有助于加强整体旋律的艺术感染力,但代替不了整体的旋律,它不是旋律的同义语。行气,是书写字句时气势的连贯与呼应,它的产生也是由于书法家对于诗文感情的感受或由于形式的需要。但是,它的产生是源于字句的各行各句,于是所表达出来的艺术魅力也便局限于本行的范围,而缺乏宏观的视野与整体的安排。

旋律,是从整体布局出发,用包括行气在内的多样的艺术手段,以托出诗文的感情或是景色为目的所安排的大开大阖的艺术节奏。有时,由于内涵的需要,甚至暂时把诗句的书写运行在中途停断一段时间,留下一段空白,也是艺术旋律的表达手段之一,这就更不是仅仅着眼于局部的行气所能包括的了。

没有整体的艺术旋律,便没有深沉的艺术。千百年来,书法作品,把诗词文赋所描写的人世间如此复杂的事物、如此不同的感情,都放置于一个同样平齐方正的算盘式的固定框架中,把本来看起来、读起来节奏长短、错落有致的诗句文辞,一律写成了难以断句、千篇一律的字群,这将如何去感动读者感情的心弦?

中国历代书法,在用笔、结体上,创造并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局部行气上,有许多有益的探索,但长期忽略了对整体艺术旋律的研究和运用,这大大埋没了书法艺术震撼读者感情的力量。

宋陆放翁诗曰:“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书法亦然。如向音乐借鉴,安排书法的整体旋律,其实和为歌词谱一支曲相仿,是诗文感情的波澜起伏决定了书法旋律的跌宕起伏。再读一遍白居易《琵琶行》当是有益的,其中关于乐声的描写,那其实也是一篇对书法旋律的描写。向绘画借鉴。绘画中疏密、粗细、断续、曲直的对比,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的运用,布局和变形的画理,都能使书法艺术得到借鉴。书法中画意的布局,不仅能使诗文中画意的描写得到加强,更能使诗文的感情得到充分的抒发。历代一些有创意的书法家中,同

在艺术旋律这片辽阔的天地里,中国书法必将会产生千万朵撼人心魄的艺术花朵。8.下列关于“书法艺术旋律”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书法艺术旋律的分析,应着眼书法艺术整体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起落开阖,而局部的变化是可以忽略的。

B.每个字的用笔与结体,要有整体的考虑,应根据作品的旋律,作出与之协调的变化,才能增加书法的艺术魅力。

C.孙子兵法说:“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与书法艺术旋律的道理相通,可见孙子对书法也有独到的理解。

D.书法作品的内涵,主要是通过它的艺术旋律表达出来的;而通过作品的内涵,也可加强整体旋律的艺术感染力。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旋律关注的是作品整篇布局,出于内涵的需要,有些诗句在书写时停断一段时间,留下了空白,但旋律仍在。

B.行气代替不了书法作品整体的旋律,它是字句运行中气势的连贯与呼应,只能展示作品局部的艺术魅力。

C.上千年来,书法将诗文放置于固定框架中,写成难以断句、千篇一律的字群,因而难以感动读者感情的心弦。

D.我国历代书法注重了在用笔、结体这些局部行气上的探索,而长期忽略对整体艺术旋律进行研究和运用。

10.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书法艺术与诗歌、音乐的相似之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9分)

箫声 阿成

德莫利是一个颇有特点的镇子。几年前我去过那里。正是晚秋时节,将车开上轮渡船过江的时候,那种江风的湛凉,只要想起来,依然水气弥重地冷在身上。

镇子并不大,被乡间的公路分成两爿,大大小小的木房子和石头房子,顺着公路的坡,次第地排下去,然后进入那片白桦林。德莫利镇的背后,是那条河道很宽的松花江。江面上,或早或晚,云里雾里,常有远程的驳船通过。江的对岸似乎是竖立起来的山壁。驳船从那儿通过时,总要拉响汽笛。汽笛声从山壁上空洞地回荡起来,确有一种失魂的感受。

红红黄黄,深深浅浅地一配,很绚丽,让人有万分的慨叹。

先前,齐先生在镇政府工作。我去的时候,便是他陪我。我看出来他很喜欢喝酒。好在他并不请我喝,只是说,你吃菜,你吃菜。然后独自大口地喝酒。齐先生的脸色很苍白。常下意识地用手揩嘴角。总觉得他身上有很多事。但一时又说不清。齐先生很腼腆,不善谈。看出这一层之后,我同他讲话便很注意分寸,态度也很客气。吃过晚饭之后,他固执地留在招待所陪我一会儿。无话可说时,两个人便呆呆地看电视,间或凝神地听从江面上传来的汽笛声。我觉得有些尴尬,便买酒款待他。我吸烟,喝热茶,他一个人一杯连一杯地喝酒,他一边喝酒,一边不时地看着我脸上的反应。我就给他讲我的过去,笑呵呵地讲那些被人欺负的事。

酒喝光,他就准备告辞。院子里的月光很好,兼有几片红叶的点缀,别有一种神奇。他有点犹豫,转过身来对我说,我,我会吹箫,要不我去,去取来,给你吹一曲?我抓了抓他的胳膊,说,明天吧,早点回去休息吧。还要过一个山呢,你家不是在山那头么?霜重道滑,路上小心。

回来,我就歇下了。的确是累了。后来,我在梦里梦见齐先生在廊下吹箫。齐先生吹的是《春江花月夜》,很柔,很动情,把我的泪水都吹下来了。

翌日起来,来到院子里。院子里是厚厚的一层红红黄黄的落叶。踩在落叶上面,看远处的张广才岭,感觉那一层淡雾似有魂灵一般在那儿漂着。招待所的那个女服务员挑水进了院子,见了我的面儿就说,昨黑,老齐过来给你吹箫,你听见了吗? 我说,不知道啊„„ 你没听见? 听见了,以为是做梦呢。

女服务员说,他坐在院子里吹了一曲,然后,就挟着箫走了。噢,那我可真有点失礼了。

她说,一个酒鬼,没什么可失礼的。真的。

我很快知道,齐先生的妻子经过几次的反反复复,还是同齐先生离婚了。齐先生将妻子临行前骂他那些刻薄的话,都偷偷地用录音机录了下来。一个人在家没事儿的时候,常放着听,边听边流泪。我还听说,齐先生写得一手好字。后来,手抖得厉害,写不成了。可惜。我以为第二天齐先生会过来,陪我一块吃德莫利鱼,这是头一天约好的。结果换了一个年岁较大的人过来陪我,说齐先生另有公务。我没说什么。

那人说,喝酒这事儿,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于是他就把自己杀了„„那人又说,齐先生箫吹得好,他一死,夜里没人吹箫了,德莫利好像也死了一样。说着,那人掼下茶杯,说,夜里失眠,听听他的箫声,能像个真正的人似的想好多事哪——那样的日子有滋味呀。

齐先生终年46岁。(本文有删改)

11.概括齐先生自杀的性格原因。(2分)1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3.开头三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4.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我”在梦里梦见齐先生在吹箫这一细节?(4分)

15.作者借“箫声”写出齐先生的“魂”。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齐先生之“魂”的内涵。(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2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5分)

太原三先生传(明)傅山

太原缙绅先生,如山所亲见,则献明王先生嘉言,虚舟钱先生文蔚,皆非近代所易有。王先生昆仲八人,先生长,诸弟称之为老大。真朴懒简,好道,求烧炼之法,老而不厌.。游宦二十余年,贫不任办美衣精食,然亦性不屑为此。时有宦途人所馈书仪者,诸弟遇之辄拿去,不令至老大手,遥语老大是某人馈者,我适急用,老大写报书与之,我荷去了也。老大笑而.颔之曰:“荷去,荷去!”如此其常。

山生平不登宦人之堂,敬先生风,以.事拜先生。先生所居大房在桥头,庭堂窗户不能得纸,风呜呜然。陈生谧言曰:过先生棋索卓子卓子残毁不稳唤小厮不来自起绕地寻支高木瓦支之定对弈。食时,中出小米饭二碗。黄咸菜二碟。对谧云:“客待食则食些。我盖不敢让。”谧亦颇怪.之,何遽尔尔。及看先生食甚香美不介意,以是信先生之贫之真。尝守西安,嫌郡之烦剧。苦求调,简得宝庆。喜曰:“是中出丹砂。”未任,察罢。

傅山曰:王先生晋人也。今之人何足以知之。貌朴厚而高眉秀目,须冉冉,得风如古道士。

钱先生与王先生丁酉同举于乡,以广文复令百泉,二年余归。归之日,即焚冠带,制棺木,敛衣备而藏之,曰:“吾事了矣。从今以去,无一事可萦吾怀。”围棋茶酒,吟风弄月,口占诸奇句。七十以后,益老益健,益率益淡。

傅山曰:先生癖洁,以县令居家,而见任诸地方有司,乃.不知有先生,奇哉!山数数造,先生语山前辈人行事。先生语声极高,竟日夜不渐低,不能饮而饮兴豪。噭笑胜后生。忆戊寅正月,先生治.具,邀山辈集崇善寺,坐过半夜矣,先生神益旺,次日有诗示.山辈曰:“谁谓钱生老,犹然一酒狂。”晚年自号虚舟老人。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烧炼之法,老而不厌.厌:满足 .B.谧亦颇怪之怪:感到奇怪 .C.忆戊寅正月,先生治具治:置办 .D.次日有诗示山辈曰示:指示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老大笑而颔之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敬先生风,以事拜先生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入夏,则三月不见客丁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乃不知有先生,奇哉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嘉言在外做官二十多年,无积蓄不置办美衣美食,同僚们送来的钱物,别人拿走也丝毫不介意。在西安为官时,厌恶官场的繁重,主动要求去偏远的宝庆。居家时,以棋为乐,吃住简单。

B.钱文蔚归隐后常下棋饮酒,观花赏竹,多读书赋诗,能够写出极似杜甫风格的诗作;七十多了身体却很健康,与人集会,坐至半夜不疲倦,他酒量不高但酒兴高,笑声爽朗胜过年轻人。

C.本文突出地描写了他们生活的清贫与对仕途的淡漠和决绝;而他们所倾心的都是围棋、读书、等。他们都能超脱名缰利锁的羁绊,都是甘于物质贫困而享受精神富足的人。

D.本文在傅文中属“史传类”,它在质朴自然、平实深沉的风格中,显示着一种亦庄亦谐、亦雅亦谑的笔调,突现出当时知识分子层的某一情状,并折射出现世的某些势态。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遥语老大是某人馈者,我适急用,老大写报书与之,我荷去了也。(4分)(2)山数数造,先生语山前辈人行事。(2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21-22题。(6分)

南乡子·送述古(宋)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 ①述古:陈襄,字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时苏轼为杭州通判,陈襄先调知杭州后又调离杭州。

21.句末“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一句渲染了环境的,表现了作者的心境。(2分)22.简要分析本词两处“衬托”的艺术效果。(4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2)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________________,新浴者必振衣。________________,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王实甫《长亭送别》)(5)风吹仙袂飘飖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四、作文(4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丰子恺在《静观人生》里有一段关于羊的描写: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跟来。”我恍悟自己阅历太

后来留心观察,看见果然:前头牵了一只羊走,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去。无论走向屠场,没有一只羊肯离群众而另觅生路的。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A选项,禁得起jīn;B选项,影片piàn;D选项,量体裁衣liàng 2.C A选项,恶运-厄运;B选项,屠戳-屠戮;D选项,质—置

3.B A选项,惊艳:对女性的美艳感到惊异,也泛指对事物的美妙感到惊异。不能修饰“技艺”; C选项,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此项语境为褒义,用在这里错误;D选项,“毋庸置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毋庸”,无须。此处成语犯了用法不当的错误。用法上,这个成语只作谓语(如“这点毋庸置疑!”)、定语分句(如“毋庸置疑的是,人们的幸福感受只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形容十分肯定。

4.C A项,成分残缺,在“不少旅行社正”后加上“经受着”。B项,句式杂糅,成分残缺。去掉“建成”,并在“等”后面加上“信用信息”。D项,“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由于暗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5、C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解答连贯题可以从确定相邻句入手,题干中给出的最后一句提到汉印,所以与之相邻的应是③;由④⑤两句中“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很熟悉”可知这两句应为相邻句,顺序为⑤④;再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即可确定答案。此类试题可以从话题、结构、逻辑、条理及情境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也可以从确定相邻句入手结合排除法作答。

6.(1)画面的左边是一台大大的电脑,显示屏眉头紧锁,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吐着长长的舌头,舌头上书写着四个大字:“网络谣言”,画面的右上角有一只手拿着一把大剪刀,用力地去剪断电脑的舌头。

(2)示例1:人人争做谣言“粉碎机”,开动公民责任的“引擎”。示例2:浇灭网络谣言的“火”,根除网络社会的“瘤”。7.(4分)示例: 一枝单薄的梅花,可凸显出多少形象之外的风骨,一只袅袅蜜蜂,采撷了多少年轮的精神。倘有梅在园,倘有梅在心,则漫漫冬夜何惧。8.【答案】B 【解析】A.“局部的变化是可以忽略的”错,原文中是说“其次才是局部”,并非可以忽略;

孙子对书法的理解缺乏根据,原文中只是作类比;D.说的是“行气”可“加强整体旋律的艺术感染力”。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概念含义的能力。9.【答案】C 【解析】原文是说把“复杂的事物”“不同的感情”置于“固定框架”;原文用设问引人思索,并非结论。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10.【答案】(1)书法艺术与诗歌、音乐一样,都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形式;(2)它们都注意整体布局与局部变化之间的联系;(3)它们都注重从自身之外汲取灵感与养分。

11.内向、自尊、脆弱(软弱或自我控制力弱)评分标准:共3分。一点1分。

12.运用短句,表现了作者感情表达的节制,表达了“我”对齐先生不幸遭遇的伤感、同情和惋惜。评分标准:共3分。答出句式的特点1分,“感情表达的节制(深沉)”1分,“我”的“伤感”、“同情”或“惋惜”1分。意思对即可。

13.真实地展现了齐先生生活的自然环境,烘托了“我”悲伤的感情,为全文奠定了沉重凄冷的基调,与下文张广才岭的“有魂灵”照应。评分标准:共4分。从环境、情感、基调、情节四个角度作答,一点1分。

14.表现了齐先生高超的吹箫技艺、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和渴望用音乐与“我”沟通心灵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服务员“昨黑老齐过来吹箫”的情节作铺垫;给小说增添了梦幻灵动的色彩。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高超的吹箫技艺”1分,答出“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和用音乐与“我”沟通心灵的渴望”中的一点得1分,为下文服务员“昨黑老齐过来吹箫”的情节作铺垫1分,“给小说增添了梦幻灵动的色彩”1分。

15.(1)齐先生之魂是一种潇洒的姿态和气度。(从齐先生每夜吹箫、月夜为我吹《春江花月夜》挟箫而去的行为探究)(2)齐先生之魂是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齐先生箫声的内容、听箫人的评价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探究)(3)齐先生之魂是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或宽容)互相关心的渴望。(从齐先生执意为我吹箫,服务员和妻子对齐先生的态度等所揭示的心理探究)评分标准:共6分。答对任意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6分。答出每点的内涵得1分,根据小说内容分析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16.D 示:指给„„看(3分)

17.B B项均为连词“因为”;A 项“而”前者为连词,表修饰,后者为连词,表递进;,后者是“却,表转折”;D 项乃,前者转折,表“竟然,却”,后者为“于是”。(3 分)

18.B“主动要求”错误,“简得宝庆”应为“被挑选”

19.过先生棋/ 索卓子/ 卓子残毁不稳/ 唤小厮不来/ 自起绕地/ 寻支高木瓦 /支之定/ 对弈(错误两处扣1分,错误三处扣2分,错误4处及以上不得分)

20.(1)远远的告诉老大是某某馈赠的,我恰好有急用,老大给馈赠的同僚写回信时,我就把钱物拿走了。(关键词:适、报、荷,每个1分)

(2)我屡次去造访,钱先生告诉我前辈人的事迹。(关键词:数数、行事,每个 1 分)21.清冷幽寂,凄凉孤寂(2分,答对1点给1分,意思相近的词语也可)

22.上片“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以高塔的静止无情反衬人之有情;下片“秋雨晴时泪不晴”用秋雨的停止衬托泪流不止。这两处衬托将山塔、秋雨拟人化,赋予作者自身的感情,情景交融,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苦。读来叩人心扉,令人叹婉不已。(指出两处衬托给2分,手法1分,情感1分)23.(1)鹏之徙于南冥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3)新沐者必弹冠 安能以身之察察(4)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5)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

23、提倡节俭,禁止奢侈浪费,是成功的关键

24、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1分)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观点明确1分,言之有理即可)

《太原三先生传》翻译:

太原的缙绅,像我所亲眼见到的,王嘉言献明先生,钱文蔚虚舟先生,他们都不是近代所能轻易出现的贤才。王嘉言先生兄弟八人,他年龄最长,诸位弟弟都称他为老大。他纯真朴实,疏

懒简易,喜好道家思想,寻求道家,寻求道家的烧炉炼丹方法,年龄越老越不厌倦。他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二十多年,生活清贫,也不置办美衣精食,当然本性上也不屑做这些。当时有同僚馈赠钱物的,以前诸位弟弟遇见了总是拿走,不让东西到老大的手里,只远远的告诉

老大是某某馈赠的,这次我恰好有急用,老大给馈赠的同僚写回信时,我就把钱物拿走了。老大(见了)笑着点头说:“拿去,拿去!”像这样的事都是经常的。

我生平不喜欢登官宦之家的门,但敬重先生的风操,因为一些事常去拜访先生。先生居住的房子在桥头边,庭堂的窗户没有贴窗纸,风吹的呜呜响。陈谧对我说:“曾去拜访先生下棋,找来桌子,桌子残缺毁坏,摇晃不稳,喊家中小厮不来,先生自己起身绕地去办,找来木片瓦块支起垫高桌子,支稳桌子后,开始下棋对弈。早饭时间,厨房中端来两碗小米饭,两碟黄色的腌咸菜。

先生对我说:‘你想吃就吃一点,我一概不敢相让。’我也很奇怪,饭食怎么就如此简单呢。等到看先生吃的很香很美,一点也不介意,这才相信先生的清贫是真的。曾经镇守西安,嫌弃郡中的事务繁重。多方辛苦要求调动,被选拔到偏远的宝庆,却高兴的说:“这里出产丹砂啊。”但没有去上任,只是去察看了一番。

傅山评价先生说:王先生是山西人,现在的人怎么能够了解他呢。先生貌相上朴实厚道,眉毛高挑,双目秀美,须发柔软下垂,就像古代信实淳厚的道德风尚人士。

钱先生与王先生丁酉年在乡试中一同中举,凭借儒学教官的身份又做了百泉令,两年多以后回乡。回乡之日,就焚烧了以前穿过的衣服,为自己制作棺木,寿衣也准备好收藏起来,说:”我一生的事都结束了。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一件事萦绕我心了。”每天,先生下棋饮茶品酒,赋诗作文,赏花观竹。入夏以后,往往三个月不会见客人。每天读书抄书,还不是的写写诗。所写出的佳词丽句,率真、粗豪、雄健、淡远,很像杜甫吟出的那些奇诗妙句。七十岁以后,先生越老越健康,越率真越淡泊。

篇3:浙江高二上语文试题

一、从几个关键词看六堂课

第一, 小组学习。我们原来的课堂教学形式都是秧田式的, 排列分得清清楚楚。这次上课的课堂教学形式、组织形式是圆桌式的。圆桌, 就是一张张桌子拼成一个圆, 当然也可以是四方的。学生就好像在开圆桌会议, 这样一种组织形式就“逼”得我们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有很大的变革, 要很好地发挥小组的作用。这里边肯定有一个“头”, 就是组长。这个组长其实就是一个“小老师”。由小老师来布置组内成员的学习, 不仅小老师自己在成长, 而且他在引导组里的同学学习, 与我们教师在上面引导呼唤全班这么多学生学习相比, 效果大不一样。

第二, 学习单。现在各地都在改革, 有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把学生要做什么事情, 公开打印在纸上, 再发给学生, 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今天有好几节课都体现了这一点。这当然也得感谢衢州新世纪学校, 该校的学生对学习单的使用比较习惯。不然的话, 就算教师用这个办法上课, 可能学生还不适应。

第三, 课文导语。略读课到底该做些什么事?就是导语里告诉我们该做的那些事。这个不好省去。

第四, 梳理。有好几节跟人物有关的课, 教师利用三角四角关系图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几位教师采用直观的曲线图表示事情的起伏曲折;还有的采用表格填写的方式。这些都是梳理内容、把握角色的好方法, 高年级可以经常用。

第五, 批注。高年级教学中应当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文的空白处做一些旁注。不需要去静态传授批注的什么“学法知识”, 只要让学生动起来, 对课文文字加圈加点, 在旁边加上批, 加上注, 慢慢地形成习惯。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是我们语文课堂发展的趋势, 尤其是高段。

今天的六节课, 这些共性关键词都是我们学习的方向, 语文教学应该往这个方向走。

二、从个性关键词看每节课特色

今天的六节课都各有千秋, 各有特色。按上课顺序看有以下几个特色。

第一, 重方法。汤金波上的《学会看病》, 我觉得他在这堂课里, 更多给我们展示的是怎样学会略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不可能对课文的每一段都面面俱到。而课文的提示语告诉我们, 要抓住课文中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第20自然段正好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心理描写。汤老师就以这一段作为例子, 与学生一块学。然后, 总结这一段是怎么学的, 这是“举一”。后边几段的学习就是“反三”, 让学生按照总结的方法自己学, 然后汇报。这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这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当然, “学会略读”其实有两个层面, 一是学生不知道略读课文该怎么学习, 通过课文来示例, 关注的是方法, 这是“学习略读”;第二个层面是“运用略读”, 就是学生运用略读的方法来读课文, 关注的是结果。

第二, 显规律。周亮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尽管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但也需要有主次, 显规律。他把着眼点、落脚点放在圆明园的建筑上, “主”就是圆明园的建筑, “次”就是圆明园的文物。周老师发现描写圆明园宏伟建筑部分的语言规律很明显, 运用的是“对应”的方法。我认为最合适的说法是“对举”, 教学过程可以略微修正:作者写圆明园的建筑举了很多例子, 举了哪些, “举”就出来了;是怎么举的, 是对应着举, 就是“对举”。根据课文“对应”的特点, 周老师安排了很好的练笔活动——写圆明园的文物。这样练笔的内容是课文里的——写珍贵的文物, 练笔的形式也是课文里的——“对应”的表达形式。这就是我的那本《语文练笔策略》中曾经讲到的“就地取材”。“材”是文本里边的, “形”也是文本里边的, 内容与形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这是非常有效的练笔。

第三, 明课型。洪峰老师上的《金色的脚印》, 大气、粗略, 我认为是略读课文教学最好的导向。如果略读课文还要细抠语言文字, 细抠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标点, 那就不太符合略读课文的教学。洪老师的课大气, 一是交代学法, 总读课文, 梳理课文内容。洪老师举了一个片段引导概括出“引狗”, 然后学生自学, 将概括的内容如啃木桩、做窝、调虎离山等, 自己写卡片展示在黑板上, 目的是梳理故事内容。我们知道, 解读文本有八个字:谋篇布局, 遣词造句。而略读课文应着重在“布局谋篇”这四个字, “遣词造句”可以少管或不管。除非某篇课文的遣词造句非常有特点, 很有特色, 一般情况不管。二是学生做主, 选读课文。在梳理了故事内容之后, 洪老师就提出了“哪个情节你认为最不寻常”这样的开放题, 学生凭着自己的体验, 提炼“最不寻常” (不是最感兴趣) , 这既是信息的提取, 更是情趣的体验。三是聚焦细节, 引发争辩。略读课文教学也可以有细节。“明显消瘦的老狐狸咬铁链苦心解救小狐狸”是文本中的一个感人片段, “如果是你, 铁链解还是不解?”洪老师让学生用文本的依据来进行说明, 不是天马行空随意发挥。“解还是不解”, 不在乎那个结论, 而在乎的是怎么紧扣课文, 在乎的是争辩能力。所以这一课是略读的典范, 谋篇布局、信息提取、情趣体验、争辩能力、寻找依据等都在其中了。

第四, 减环节。徐华军老师的《苏七块》, 是一篇课外教材, 取自苏教版。苏教版不定位精读略读, 我看徐老师是按精读课文教学的。课文是写奇人奇事的, 徐老师采用了四个步骤:一是词语交流, 二是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并填表, 三是梳理人物关系, 四是你认为最奇的地方圈画朗读。这样就把故事的结构、主要内容、精彩之处拎起来了。比较复杂的东西经教师一分解就简单了。高段教学就需要这样的提纲挈领。

第五, 巧梳理。李求宝老师执教的《蒙娜丽莎之约》。教师一上来就提出:写这幅画的是哪几个自然段?一读, 明白是第5、6、7自然段写这幅画。那么剩下来的呢?剩下还有第1~4自然段以及第8自然段。那第1~4自然段肯定是一部分, 第8自然段是另一部分。李老师将课文做了这样的分解板书:。这是抓住中间来突破两头, 这样把这篇略读课文的结构梳理清楚, 这是略读课文的应有之意, 此其一。其二, 这篇文章的主题肯定要表现这幅画, 这幅画的主旨是“微笑”, 略读课不能脱离主旨, 李老师就是抓住“微笑”。其三, 从表达的角度解读怎样的微笑, 李老师也分析得很透彻:总的是“看到 + 感受”, 具体又分为“分开表达”“融合表达”两种类型。其四, 练笔也是紧扣课文内容与形式的, 用“微笑”这一部分表现的形式, 写课文前面三处“队伍”里各种人的不同感受, 内容和形式都取自课文, 练笔就有实效。

第六, 会解读。祝晓军老师执教的《看戏》。课文主角是梅兰芳, 但课文写他并没有几句话, 写得更多的是观众, 大量的篇幅都是写观众、这是文本的一个特点, 是扣住“看戏”题目的。课堂教学凸显了这个特点。当然, 这节课的重点是解读观众。课文写观众有一个鲜明的特色, 就是把观众、把那个场景比作大海, 所有的过程都写成了大海的变化。正因为有这样的解读, 才有课堂上“大海”的变化曲线图, 观众和场景的变化一目了然。这是一篇选读课文, 按照我的想法, 一般可以上成略读课文, 甚至教师的“教”可以更简单一些。

三、再提醒两个关键词

第一, 朗读。很容易忘记, 似乎可有可无, 内容丰富了, 朗读就少一些, 教学设计有些内容没有, 才拿朗读补充。朗读不能少, 很重要, 这个关键词要强化。

篇4:浙江高二上语文试题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爬上那棵猴面包树,这是拉瓦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仅仅只是两三分钟,耳边便会响起一声熟悉的口哨声,有人来了,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营房。

“看到了什么?”刚刚躺下,安德烈便拖着瘸腿凑过来问道。拉瓦不想回答,但安德烈就是那个吹口哨的人。两人约定,拉瓦每天爬上树冠看看周围,看看远方,下来之后再把看到的新鲜事儿告诉放风人,也就是安德烈。三年了,两人还算默契,在这座死寂的集中营,每天都有人因为严厉的禁锢而自杀,他们却因为那棵猴面包树而充满希望。

“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

安德烈一双粗糙的手在拉瓦头上抚摸,要不是因为拉瓦是黑人,连安德烈自己都会觉得眼前熟睡的少年就是自己的儿子。当然,拉瓦是不会明白安德烈的心情的,更不会想到,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

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白天的时候,很多纳粹士兵坐在树底下休息,恨得拉瓦牙痒痒。只有到了晚上,他才觉得那棵树属于自己。

可惜,连安德烈也没想到,梦想会突然破碎。那天晚上,他吹了好几次口哨,可拉瓦就是不肯下来,直到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奔来,他知道,出事了。

拉瓦毕竟是个孩子,熬不住接二连三的酷刑,便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因为安德烈提供的精确信息,纳粹分子瞬间溃败,整座集中营安全解放。

安德烈伤得很重,但令随军医护人员奇怪的是,哭得最伤心的竟然是一个黑人男孩。毫无疑问,这个男孩就是拉瓦。在安德烈昏迷的日子里,他一刻都没有离开他的“搭档”。尽管医生开玩笑地跟他解释:“只要挂上水(打吊针),一定能起死回生,你就放心吧。”可是,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

当远处的炮声逐渐平息,安德烈终于睁开了眼睛。可是,拉瓦却不见了,几个医生都非常好奇地询问安德烈,那个黑人男孩到底是什么人,此刻又突然消失,他到底去哪儿了。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在安德烈的带领下,一行医生再次来到集中营。顺着安德烈的手指,他们看到,那棵猴面包树的半个树冠已经不见了,树叶也是稀稀拉拉。显然,它遭炮击了,在烈日下显得奄奄一息。

但这跟拉瓦有什么关系?随行医生面面相觑,却听安德烈一声口哨,树干后便露出了一个脑袋。他手里正拿着一个医院的吊瓶,准备往上爬。安德烈这次也不再躲在一旁放风了,而是拖着腿往前奔去,也不知是为了那棵树,还是树后的男孩。

1.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与人物有关的内容。(2分)

(1)拉瓦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德烈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1)[甲]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乙]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甲、乙两句中加点处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

“终于”一词与前文哪些内容相呼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道:“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请结合语境,揣摩拉瓦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猴面包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发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高二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B【试题分析】(“全部设计 都是为了”不准确,原文为“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 出……”,意味着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这个,下文还说到“体现古人的宇宙观”;“以供祭祀天地之用”也不准确,应是“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

3.A【试题分析】(“固执”“努力保护自身不受异域文化的影响”错误。)

4.D

5.“迷人”:①首先在于他的创作成就斐然-----引领了当时的音乐潮流,许多

人听了他的作品便为之倾倒迷醉;

②更在于他忠于自我,呈现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无论是辍学出走,还是从“抗议歌手”成为“民谣的叛徒”,又是可回归行吟歌手的传统都体现了他对自己的内心与灵魂的忠诚。

“谜”:①在于鲍勃•迪伦拥有多重身份,虽被不断研究、剖析、定义,但从来没有被人弄明白过;

②还在于他拥有“最多变的灵魂”,他永远在追求艺术的真谛,对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而不断地改变自己。】

(两大部分,四个小点,一点一分,可以无分析,但必须有画 波浪线部分的内容,意思对即可。)

6.答案:①鲍勃•迪伦拥有深厚的文学传统。(观点1分)喜好阅读,阅读训练了他的思维,也使他能沉静下来关注自身的灵魂深处,使他在创作的遣词用句时颇受启发,他被称为是“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分析1分)

②鲍勃•迪伦回到了伟大 文学的源头。(观点1分)他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用巡演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呼应文学传播的源 头,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1分)

③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观点1分)他的创作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分析1分)(三大要点,每一大的观点与分析要具备,意思对即可。)

7.AC 【试题分析】(答A给3分,答C给2分,E给1分;答B、D不给分。(B项对“怎样做地沟没生意做周密思考”错误;D项他爹对他做非法生意并不明了;E项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说法不准确,村里人未必巴结,也 可能是羡慕。)

8.①最初,“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被人称为“老实蛋子”。

②由于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他”开始制造并售卖地沟油,依靠这一非法生意,成为村里的风光人物。③违法的“他”受到法律的制裁,被判无期徒刑,“他”要在狱中度过一生。

9.①开头部分,“他”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暗示发这种财是违法的。②父亲问“他”要钱做什么事时,“他”只说是“正事”,却不明说,暗示这事见不得人。③“他”的生意,由黑社会头子疤哥罩着才能顺利,暗示“他”的生意是违法的。④在祖坟前,父亲问“他”干的是不是正经营生,“他”回答父亲时吞吞吐吐,内心不安,说明确实不是正经生意。

10.C【试题分析】 注意语句的语法结构。

11.B【试题分析】太后始于秦昭王时期

12.A【试题分析】“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

13.(1)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

【解析】译出大意给1分,“数”“善”“寝”译对一处给1分,“皆寝不报”前加主语李迪给1分。

(2)不久元昊又让野利旺荣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安抚,

【参考译文】

庞籍,字醇之,是单州成武人。考中进士。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做宰相的才能。(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庞籍)升为群牧判官,于是请他人代为转达奏章说:“过去的制度规定臣下不能使用国家所养之马,这是一种重视武备的表现。如今皇上决断不同于过去,臣私下觉得很迷惑。如果这样,那么清廉的官吏就会感到丧气。”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城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又上奏说:“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结交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孔道辅对人说:“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摩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上对下的告谕)免除工人市租。庞籍说:“宋朝建朝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命令有司说:“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马上接受。”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宫禁之事不实,庞籍从祠部员外郎被罢免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庞籍也被降为太常博士。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自从元昊攻陷金明、承平,攻破五龙川,边境百姓被焚烧掠夺几乎完尽,庞籍到任后,才稍稍修治好。驻守军队十万人却没有坚壁完垒,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庞籍)派部将狄青率领万余人,在谷旁边修筑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就地耕种,将收获的粮食作为军需之用。元昊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前来投降,庞籍说:“这其中有诈。”于是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送走。不久元昊又让野利旺荣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安抚,派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做太尉。庞籍说:“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如今他的来信自称‘宁令’或‘谟宁令’,都是官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疑忌。”朝廷听从了庞籍的建议。仁宗身体不适,庞籍曾秘密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之士为皇太子,言辞十分恳切。(庞籍)被调往定州,奉诏回到京师,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的职位退休,被封为颍国公。后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追赠司空,加封侍中,谥号“庄敏”。

14.DE【试题分析】(D不是指仙女,而是指天空;E并非身处旷野,诗中只是比喻的说法,是一种想象)

15、本词是围绕“愁”(或“忧”)来写的(1分);上阕用了比喻手法,看不见的愁把天空都撑破了,极写愁思之深;(2分)下阕化抽象为具体,忧比喻成春草,由于忧多,只好移却南山,变成平坦辽阔的旷野,把无边无际的忧深深地埋下去。(2分)

16.(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17.答案:A 【试题分析】满目疮痍: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不绝如缕: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不落窠臼:比喻不为陈旧格式所束缚,具有独创性。落落大方是成语。也是形容词。落落:犹磊落,常用以形容人的气质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18.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成分赘余,“经常性地”与“频频”重复,删去其中一个。B项,因句首有介词让句子缺少主语,应把“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置于句首。C项,搭配不当,“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中“提高”与“特色”不搭配。

19.C

20.(1)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2)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3)来调节酒的生产。

【试题分析】本题借助补写句子来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句说酒的特征,先说它的特殊,接着说它是物质的,“但”字一转,则表明酒的文化意义,意在说它又是精神的,因而(1)应补写“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类的句子。(2)前面说中国以农业立国的特点,后面说酒依附于农业,因而此处应补写连接酒和农业的句子,因而应补写“绝大多数酒是酿造的”之类的句子。(3)和前面“发布酒禁和开禁”构成目的关系,因而应补写“调节酒的生产”之类的句子。

篇6:浙江高二上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

一、语言基础与运用(每题3分,共27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翱翔/嗥叫 一匹/匹夫 驮马/三驮货 ...... B.诽谤/妄自菲薄 乾坤/潜意识 一场空/打场 ......C.谄媚/陷阱 溘然/阖家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 D.赎罪/买椟还珠 刺柏/花剌子模 衽席/妊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遣漏 冰冷成坨 黏合 关键 B.抹煞 旁逸邪出 急躁 魅力 C.干瘪 入不敷出 茎叶 量具 D.偷觑 风度蹁蹁 韭菜 溅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人云亦云,我们且不管它,只知道这位汉族文化大师拖着清代的一条....辫子,自尽在清代的皇家园林里。

C.狼的嗥叫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惊世骇俗。....D.在学校2018年艺术节上,团委书记和学生会主席的合唱将晚会推向高潮,真可谓鸾凤..和鸣。..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全国各地针对酒驾、毒驾、闯红灯等七类容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和交通乱象的交通违法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B.人性的善恶在中国历来是个讨论不清的课题,从古至今,这个问题在学者中广泛引起了议论,往往莫衷一是,各执一端。

C.张思德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代表人物,他的名字对于现在的青年人可能是陌生的。D.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总有家庭伦理的问题需要人们去关注,总有公共信用的问题需要人们去讨论,总有社会良知的问题需要人们去。

②拱宸桥见证了大运河悠久的历史、的文化,成为杭州的坐标。

③他以“炎黄”的名义捐款,二十七年,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就是人们一直寻找的“炎黄”。

A.思辨 积聚 埋伏 B.思考 积聚 埋伏 C.思考 积淀 埋名 D.思辨 积淀 埋名 6.下列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这种缠绵的情致,并不能改变冷酷的现实,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

①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

②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

③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

④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金矿、铁路、种植园里,渗透了他们的血汗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④③ 7.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B.小园岂是春来晚?四月花飞入酒杯。C.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D.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垄自生愁。8.下列各句中的谦敬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您的大作能送给我是我的荣幸,我一定拜读并惠存。..B.王同学课堂讨论时说:“李老师的分析是抛砖引玉,对我的启发很大。” ....C.刘亚文到同学赵刚家去玩,得知赵刚的父亲是大学教授,就说:“你真幸福啊,家父是..个有学问的人,对你的学习一定有帮助!”

D.盈盈找老师认错:“这次给班级丢了分,是我的失误,请您海涵!” ..9.“朝晖夕照得清辉”是赞赏水墨画《竹》的下联,选为上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秋山春雨闲处吟 B.轻风细雨见高洁 C.暮鼓朝钟自击撞 D.水流花谢两无情

二、现代文阅读(共21分)

㈠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1题。(每题3分,共6分)

随着美国史上产量最高的一个玉米收获季进入尾声,全球粮食储备正接近15年来的最高点,但由于对肉类和生物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粮食短缺的威胁依然存在。

主要粮食生产国在2007-2008年和2010-2011年遭遇的旱灾曾导致粮价暴涨,使贫困人口增加数以百万计,在有些地方还引发骚乱,一些政府甚至因此被推翻。

联合国粮农组织说,从那以后,粮食储备一直在增加,有望达到自1999-2000年收获季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农业部预测,全球玉米储备将在本收获季末达到1.92亿吨,与28年前创下的2.05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相距不远。

不过分析人士警告说,一旦发生歉收,这些储备可能很快就会消耗殆尽。美国福四通集团澳大利亚分公司高级经理布雷特·库珀说:“我们可能仍处在一个恢复期,但显然尚未达到上世纪90年代那样安心的程度。”

当1987年的玉米储备达到创纪录水平时,那时的储备足够全世界吃上168天。目前的储备只能维持72天,因为消耗量自那时起已经增长一倍。现在很大一部分粮食用于生产乙醇,尤其是在美国。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肉类消耗增加,为了喂养牲畜,对玉米的需求也增加了。

目前的玉米储备大约相当于全球年均消耗量的20%。法国农业会议常设委员会研究部门负责人蒂埃里·波奇说:“从现在开始,为了养活全球人口并维持储备水平,储备需要达到年均消耗量的30%至35%。”

(选自2014年12月5日《参考消息》,有删改)10.不属于目前全球“粮食短缺的威胁”的原因的一项是()A.对肉类和生物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加。B.目前的玉米储备大约相当于全球年均消耗量的20%。

C.主要粮食生产国在2007-2008年和2010-2011年遭遇的旱灾。D.一旦发生歉收,粮食储备可能很快就会消耗殆尽。11.对玉米储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随着美国史上产量最高的一个玉米收获季进入尾声,全球玉米储备与28年前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相距不远。B.目前的玉米储备约是全球年均消耗量的20%。C.目前的玉米储备只能够全世界吃上72天。

D.玉米储备消耗量增长一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用玉米生产乙醇和中国的肉类消耗增加。㈡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2~16题。(每题3分,共15分)

桥边的老人 [美国]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12.下面对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

B.本文意图揭示战争的残酷与罪恶,但与众不同的是,海明威在构思取材上,并没有侧重于展现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而是抓住了战争即将到来前,人们争相逃命的这样一个相对平静的场景,写一位76岁的老人在跋涉了12公里后再也无力前行,只能孤坐在桥边的无奈情景,冷静而逼真地揭示了战争对人的压迫与毁灭。

C.在本文中,海明威采用了小说式典型生动的选材构思,但在语言表达上却采用了新闻式短小精悍的描写叙述,将小说与新闻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D.本篇小说关注的是战争中的动物,体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珍视。13.小说中画线句子表现了老人的心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然”表现老人身心疲惫,陷入了绝望。

B.“不再对着我讲了”,表现老人不再期待“我”为他分忧。C.“我在照看动物”一句反复出现,暗含着对动物的喜爱之情。D.“只是”二字意味深长,交织着“怨”“冤”之情。

14.小说中老人反复念叨自己的小动物,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动物是老人的精神寄托。这样写体现了老人不关心战争中其他人的命运,只关心小动物。

B.体现了老人博大的爱心与素朴美好的人性。

C.小生命被战争摧残与扼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之情。D.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15.对小说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有限视角的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像,挖掘小说的内涵。

B.小说选取的是一幅画面、一段对话的微小格局,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

C.小说选取桥边的老人来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体现了海明威提出的“冰山”创作原则:“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却能为读者感受到。”

D.小说的结尾交待了故事的结局(我老人毫无办法,只好强行带走他),点明了故事背景(法西斯挺进),渲染了氛围,烘托心境(天色阴沉、乌云密布),以象征手法,暗示中心(复活节、仅有的幸运)。

16.对小说第一段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战时景象。B.鲜明地勾画出了这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的孤老头的人物形象。C.为小说表现动物主题作了铺垫。D.为小说创造出悲凉的气氛。

二、文言文阅读(共42分)㈠《逍遥游》(节选)阅读(共9分)

17.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而后乃今将图南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不过数仞而下 D.《齐谐》者,志怪者也 ..1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翱翔蓬蒿之间 B.之二虫又何知 C.奚以知其然也 D.彼且奚适也 1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翼若垂天之云 B.犹有未树也 C.三餐而反 D.旬有五日 ㈡诗歌鉴赏(共3分)

20.下列对《蜀相》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A.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此诗自祠写起,因武侯祠而思蜀相,也是理之必然。

B.首联以问引起,开门见山,一问一答,自开自合;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日景色;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尾联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全诗“起承转合”章法自然、完美。

C.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准确地摄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这些最能表现典型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今不如昔的特定心境。

D.诗句具有非凡的概括力,这突出地表现在颈联对诸葛亮为人和一生功业的表述上。㈢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4题。(共12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 .C.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辅助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诉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者止 ..B.且在邦域之中矣 既来之,则安之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㈣文学常识(共3分)

25.对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氓》选自《诗经·卫风》。诗中以一位弃妇的口吻叙述了她与丈夫从相恋、嫁娶到被弃的过程,抒发了悲愤伤感的情怀。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计三百零五篇,包括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之间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相传为孔子编定,被列为儒家经典。C.《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论”指“论纂”,“语”指言论,“论语”即经过整理编辑的言论。其编辑者是孔子。

D.《论语》的组合形式是“篇”和“章”。“章”,即一个个相互独立的段落;“篇”则是若干“章”的集合。全书共二十篇,每篇取第一章开头的词语命名。㈤《<论语>选读》阅读(共8分)⑴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26~27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6.以上章节中最能体现孔子“仁”“礼”观点的话是哪一句?(1分)

27.依据上述话语,你认为孔子是怎样看待“仁”和“礼”的?请简要评价。(3分)

⑵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28~29题。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遗之,不可而止,毋自辱焉。”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28.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什么原则?(1分)

29.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简要说明理由。(3分)

㈥名句默写(共7分)

3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王实甫《长亭送别》)

⑵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

⑷,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⑸,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四、写作题(60分)

3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刘震云说:“像登山一样,没到山顶时说的都是山顶的风景如何美,到了山顶,说的都是山下的鸡鸣和炊烟。”

刘震云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人生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杭西高2018年5月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 2.C(A.遣-遗;B.邪-斜;D.蹁-翩。)

3.A.(“人云亦云”应为“众说纷纭”;“惊世骇俗”应为“毛骨悚然”;“鸾凤和鸣”用于夫妻,可用“珠联璧合”。)

4.D(A.成分残缺,“交通违法”前应加“行为”;B.语序不当;C.主客体颠倒。)

5.C[①思考: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思辨: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或指思考辨析能力。②积聚:指积累;积淀:指积累沉淀,也指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③埋伏:指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敌人;埋名:隐瞒真实姓名。] 6.D 7.B 8.D 9.B 10.C 11.D 12.D 13.C(暗含着老人对动物命运的担忧和对战争无声的控诉)

14.A(“体现了老人不关心战争中其他人的命运,只关心小动物”错)15.D 16.C 17.D 18.A(省略句,其余为倒装句)19.B 20.C(“今不如昔” 错,应为“凭吊古人”)

21.B(A.过:责备。C.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D.倾:倾覆)。

22.D(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A项,助词,表示停顿/代词,……的人;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C项,连词,表示假设,那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23.B(①是批评冉有的话;⑤指出“季孙之忧”的本质所在)。24.D(文中并无“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25.C 26.克己复礼为仁。

27.礼是准则,仁是品行。仁是礼的内在核心,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孔子认为,仁的品行就是“克己复礼”。在材料中,孔子还强调一个人优良的“品行”要靠自身努力实践(为仁由己),人要不断地约束自己(克己)去回归礼(复礼),从而明确“归仁”的有效也说唯一的途径。28.适中交往(适度交往、中庸)

上一篇:个人按揭贷款操作流程(20110919)下一篇:写自荐书时忌讳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