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法

2024-06-13

项目驱动法(共8篇)

篇1:项目驱动法

常用教学法辨析——任务驱动法与项目教学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尝试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究、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其中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是用得非常多的方法。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对这两种教学方法混为一谈,有的甚至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当做项目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法,二者同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又称实践导向、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行动引导型教学法,它包括: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现场辩论法、现场汇报法、媒体展示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

一一一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加以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符合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又符合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它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完成任务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困惑、讨论交流,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其任务可以是撰写一篇文章、描绘一幅图形、设计一张表格、制定一份计划、撰写一份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制作一个展示作品,。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任务驱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目标具体,内容实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清楚明确,能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也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不求理论的系统性,只求内容的实用性。(3)做学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法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二二二、、、、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产品教学法),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得到的产品。

1.教学项目的选择标准(1)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2)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3)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4)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6)学生自己能克服、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7)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的方法。

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1)实践性:项目的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2)自主性: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3)发展性: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构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4)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运用的特点。(5)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围绕主题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展示和评价具有多样性、选择性。(6)过程性:项目教学法的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完成作业的质量。三三三三、、、、二者的区别二者的区别二者的区别二者的区别

1....特征不同特征不同特征不同特征不同 任务驱动法的特征任务驱动法的特征任务驱动法的特征任务驱动法的特征:::: 教与学围绕一个目标,在强烈的问题驱动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新任务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具有任务设置的情景性;任务的生活性、趣味性、具体性、真实性;任务过程的阶段性、差异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和任务结果的可考核性等特点。项目教学法的特征项目教学法的特征项目教学法的特征项目教学法的特征:::: 以项目为中心,以成果为驱动力,以交叉的知识为内容,以真实情景为学习环境,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它具有教学内容的特定性、项目内容的综合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学生学习的自由与自主性、工作成果的多样性与展示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工作成果实际应用性与价值性等特点。2....步骤不同步骤不同步骤不同步骤不同 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步骤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步骤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步骤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步骤————————  创设情景,引起注意; 提出目标任务(有课堂任务、单元任务和研究性任务以及封闭型、开放型的任务);

合理分组,分析与分解任务; 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分小组讨论、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解决任务); 检查与评价(先由学生自己总结交流经验,再由教师对目标工作任务进行检查评价或评分,师生共同评判工作任务中的问题,发现不足,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总结提升。项目教学法一般项目教学法一般项目教学法一般项目教学法一般步骤步骤步骤步骤————————  确定项目。即由教师拟出一个或数个可供选择的项目或来自学生的想法所形成的项目,与学生讨论、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项目有结构式的项目、主题式的项目、体裁式的项目、模板式的项目和开放式的项目等。 制定计划。由小组或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组织实施。项目小组学生分工后,按照既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小组成员协作或学生独立完成项目

项目结果汇报与作品展示。项目作品有实物类作品:如模型、工件、玩具、服装、菜肴;有语言类作品:如考察报告、申请报告、广播报道、网页;有图片类作品:如技术制图、绘画、电子电路、录像片;有表演类作品:如角色游戏、戏剧表演、舞蹈、演示等。 评价总结。包括自我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 扩展与深化。 归档或应用。

3....设计特点不....设计特点不同设计特点不同设计特点不同设计特点不同 任务驱动教学法其任务内容,一般为新课程中的新知识新技能;任务的选取一般1节课或一次课实施一个任务,依据课程内容也可穿插多个任务;一般以本专业为基础选择任务。项目教学法则在项目内容中含有学生从未遇到过的问题;项目的选取一般以完成一个具体作品为“项目”任务;既可在本专业也可跨专业选取、实施单个或综合型项目任务。4....实施的特点不同实施的特点不同实施的特点不同实施的特点不同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时间一般是在课内完成;任务的大小、选取、分割与细化,一般均由教师确定;其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个体学习为主;任务的难度系数一般不会很难。而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时间短则1至2天长则1周;项目计划的确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等均由学生自已讨论决定;其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或个体)方式为主;项目实施的难度系数较高。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是两种不同而又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视其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不同,有选择、灵活地加以运用,必将起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效果与作用。

篇2:项目驱动法

摘 要:课程体系设计:以“面向就业,源于岗位;强化实践,注重实施”为设计思路

建设特点: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行业技术发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环节:引入项目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项目教学方法,以实际问题引出相关理论和概念,在讲述实例的过程中将知识点融入,通过分析归纳,建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核心岗位;三维动画制作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未来5年,我国对从事动画制作,游戏开发设计人才的需求将达到10万人以上,供需缺口十分巨大。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影视后期制作、游戏设计开发人员等。基于以上市场前景预测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做了专门的调查:专业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培养是否符合市场岗位要求;专业课程设置与相应岗位群的对应程度;课程实训与企业要求结合满意度。为此我们专门拿出《三维动画制作课程》进行课程项目驱动法教学改革。

1。课程体系设计:以“面向就业,源于岗位;强化实践,注重实施”为设计思路,从社会需求出发,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确定适合专业培养的岗位;对岗位技能进行详细分析,得到量化的岗位技能分析卡片;以技能培养和实践为中心,以主要专业方向为重心同时覆盖不同岗位的专业能力拓展为主线;充分考虑学校的具体发展、师资、生源等实际状况,设置可确保实施的专业模块和课程模块。该课程的岗位描述及职业能力要求见下表;

职业能力要求与素质

三维动画制作

(核心岗位)

根据剧本,分镜头和导演的要求,确定角色和道具在镜头中的位置,制作出合格的.动画,对角色和道具能进行适当的骨骼绑定,能熟练的制作角色动画和表情动画,并能用合期软件输出成品。

1、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表演才华和想象力

3、熟练掌握三维软件的动画模块

4、熟练的骨骼绑定和蒙批操作

5、熟悉动画制作流程

6、观察细微,对生物和物体的运动把握到位

7、熟练掌握动画规律

8、能独立完成动画的后期输出

9、具有良好的团体合作能力

工 作 过 程

三维动画制作

1、角色骨骼的创建、装配、运动控制和权重的调节

2、角色的简易动画制作

3、摄影机动画制作

4、高级动画制作

5、渲染设置

6、角色动画的修整

从实际项目中分析解决方案、设计解决方法、以得到和实际工作同样的锻炼。以典型性的教学情境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了问题后,学生尝到了乐趣,在快乐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并深入了解到相关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

该课程部分教学情境设计见下表:

工作

任务

学习

情境

教学

内容

学习

目标

学时

角色动画制作

1、角色蒙皮

制作骨骼绑定和角色蒙皮效果

1、掌握Skin、Physique修改器蒙皮技巧

2、掌握封套的调节方法

3、角色跨栏动画

制作角色跨栏的动画

掌握动作混合器混合动画的功能

4、角色表情动画

篇3:基于项目驱动法提升学生考证质量

一、以项目驱动法设计与职业技能培养配套的项目课程体系

1. 调整专业教学计划

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 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相融合, 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即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 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采取项目驱动法将课程教学调整为具体项目、项目实施目标、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授课等环节, 通过具体项目的教学, 使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考试, 获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2. 理论实践一体化实施

根据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和就业的需要, 调整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标准, 教学内容按技能要求设定多层次目标。采用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构建教学模式。同时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 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 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职业技能标准应会中, 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技能和技术, 方法如图1所示。

3. 理论知识负载于项目教学中

项目课程要求把知识均匀地分配到各个项目中去, 但采用项目教学往往会出现第一个项目就几乎负载了该项技能的大部分知识, 这种知识布局会使得第一个项目由于内容过多, 需要耗用大量课时而最终陷入到传统的知识教学模式中去, 并且在课堂层面上课程并不能产生根本性变革。要真正实施项目课程, 就要打破思维定势, 不要求学生立即掌握一个项目所需要的所有知识, 而是可以通过在多个项目中合理分配知识点逐个来掌握这些知识。

二、以项目驱动法设计与技能考证所需技能相匹配的实训项目

以项目为主体的职教课程体系要考虑所设计的项目能否覆盖职业技能标准的内容, 能否负载职业技能标准所需的所有知识, 按照什么线索对项目进行划分, 其结构是否足够体现了工作体系的特征等。实训项目的开发, 关键和难点是工作任务分析和学习项目设计。项目课程是一种按照工作的相关性, 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组织内容的课程, 其课程内容的载体是工作任务。这样工作任务就成了项目课程的核心要素, 而其设计与描述也就成了实训项目开发的重要环节。第一, 项目设计是建立在对工作任务准确的分析之上的, 而工作任务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考证训练需根据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 概括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基本的工作任务, 以此作为项目设计的基础。第二, 设计基于实用性的学习项目, 设计学习项目应以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 能掌握职业技能标准规定的应会和应知内容, 学习项目既要贴近企业,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又要贴近学生和学校实际, 具有可行性。在顺序安排上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项到综合, 从入学开始就开始了基本技能训练, 先人门, 后逐步深化, 循序渐进。对于职业技能考证知识的系统性在项目教学中已不是那样重要, 由于一个项目往往要由多种技术手段、多种工作方法和多种工艺完成, 有的工序还会有多种技术的交互, 而项目的过程亦要求有序进行, 因此, 需要把学生已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基本技能、以及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按项目的技术要求与工序要求进行整合。重新构建一个适用于项目实训教学的有序的综合性知识群, 只有这样, 才能使项目实训真正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如“数控车”职业资格考证实训, 根据《数控车床加工技术等级标准》对中级工的技能要求, 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熟练尽可能紧密结合, 采取先模块, 后项目的方法, 即先按内容的类别及关联程度, 组合成知识、技能一体化的四大模块。模块一, 数控车床操作面板的使用方法:能够通过各种途径 (如D N C、网络等) 输入加工程序, 能够通过操作面板编辑加工程序, 能进行对刀并确定相关坐标系, 能设置刀具参数。模块二, 数控编程操作实训:能独立完成中等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全过程, 包括零件工艺分析、确定加工工艺过程、确定定位方案、工件装夹、刀具及切削用量选择、零件中基点坐标计算、数控程序编制及零件加工和零件测量。模块三, CAD/CAM实训:要求学生熟悉CAD/CAM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典型CAD/CAM软件的使用等知识, 利用CAD/CAM软件对较复杂零件进行三维造型, 根据所学数控加工工艺知识选择合理的走刀路线, 生成刀具轨迹, 在后置处理后进行自动加工。模块四, 数控车床维护与精度检验:能够根据说明书完成数控车床的定期及不定期维护保养, 能读懂数控系统的报警信息, 能发现数控车床的一般故障, 能够检查数控车床的常规几何精度。

每个模块按《职业技能标准》要求确定若干项目, 如数控编程操作实训模块, 根据知识与能力的要求综合为6个实训项目 (如表1所示) , 每一个项目都以实训任务书的形式下达, 将实训任务书的内容与教材相关知识相结合, 根据知识整合后的要求, 让学生的操作从局部开始进行, 然后再扩展到整体和复杂、有技术难度的操作, 力求做到整合后的知识与技能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相吻合, 让学生不断提高与进步。整合后的知识结构不但保证了实训的可行性, 而且大大提高了实训的有效性, 对学生职业技能提高是十分有效的。

三、以项目驱动法设计实训项目的实施与评估

如图2所示, 要完成一个具体项目的实施, 前提是有学生和教师根据职业技能要求共同确定一个合理的项目, 同时要求学生独立的对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具体的分析, 并在收集该项目相应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独立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按计划独立的进行项目操作, 并在此过程中将项目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通过查阅资料、老师咨询等方式进行掌握, 同时依据项目目标对所实施的项目进行独立的检验, 找出不足, 最后指导老师与学生共同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做一个项目的评估, 指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知识点把握和技能操作中需注意的问题及操作技能与项目所对应职业技能考证所要求技能之间的差距, 并对起初设计项目时存在的不足进行必要的修订, 通过多次项目的实施, 努力提高高职生职业技能考证质量。

四、结束语

我校在学生考证中尝试了项目教学法,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项目的实施和知识点的重构与整合, 在提高实训的效率与效果, 在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等方面, 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中级工考证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成绩优良率由原来不足20%提高到85%以上, 其中30%的学生达到了高级工水平, 它使我校机械专业的考证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

摘要: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考证制度, 大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方式的改变, 使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 有效地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但目前许多高职学生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不被企业认可, 许多学生拥有证书却没有技能已成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的瓶颈, 因此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就成了当务之需, 项目驱动法是提升考证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考证质量,项目驱动法

参考文献

[1]蒋庆斌,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2

[2]徐国庆.论职教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J].职业技术教育, 2004, 13

[3]徐瑾劼.基于职业知识论的职业能力适应性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

篇4:项目驱动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针对工科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以及不知道所学与所用之间如何联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并阐述了该方法的开展方法及方式。利用该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达到将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 实践教学 应用

一、绪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2005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达到505万人,在校生人数达到1562万,跟2000年的221万、556万相比,五年时间分别增长128%和181%。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大学教育一个巨大的成绩。其中工科学生近700万,居世界首位。但是这些学生就业时,相当一部分却轉而从事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其他行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下面的调查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如2012届本科毕业生动手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均不足,其中“系统分析”“操作监控”“设备维修”三项基本工作能力的满意度仅达到70%。由于这些能力不足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不是很感兴趣,因而一部分学生不得不转到其他行业。

二、问题分析

那么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大概总结了有两部分原因:第一,教科书的相关知识相对陈旧,不能满足现在新技术的要求。第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不能融会贯通,新知识、新技术更加不能掌握。针对第一个原因,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能认识到这个问题,通过不断更新知识,编写出适应新时代的教材,慢慢可以达到新技术的要求。针对第二原因,这个问题比较重要,知识再新,教材再好,学生无法掌握知识,也解决不了问题。因此,只有让学生能够掌握技能和知识才能解决问题。那么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法。

三、项目驱动法

什么是项目驱动法?顾名思义,就是以项目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以此作为驱动力,将与项目相关的知识贯穿起来,使各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能够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样能够让学生知道自己学到的东西能够用到什么地方,并能够从实际的应用项目中找到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项目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教育中工科的教学课程一般分为两大类:实验和理论,相对来说学生一般不喜欢理论课,但是理论课在教学中作用更加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理论,才能更好地做实验、更好地理解实验。那么怎么将课程与项目对应起来开展教学呢?

这里以电子信息一门应用型课程为例来说明,《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是电子信息相关专业学生都学习的课程。按照教材编排和大纲要求,都是先讲单片机的结构和寄存器,而后是汇编指令,再讲汇编编程,接着就是中断、定时器等,这是一个正常的步骤,类似的还有《微机原理》《嵌入式》等课程。经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在学习结构和寄存器时,感觉如坠云雾,不知道这些抽象的东西有什么用,想要掌握更是天方夜谭;而在学汇编编程时,前面学的指令已经忘记了,教学效果不好,效率低下。

下面将项目引入到教学中,在讲结构指令之前,先以一个实际应用项目来说明单片机的应用。比如现在比较常见的BRT快速公交车,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公交车,具有自动报站、led点阵屏幕信息提示、站台门和公交车门同步开关等功能。由于这个项目比较大,可以拆分成不同的小项目,这里以站台门和公交门同步开关来引导。首先让学生先自己猜测分析如何实现该功能,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同时使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的习惯,其实这也是工科学生以及从事功能设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带着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是用红外遥控的方式实现的,那么有学生必定要问如何证明分析是正确的,从而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得出答案,证明正确性之后,很多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那么如何用单片机实现这种功能呢?这里需要进一步将小的项目进行细分。首先将红外编码的知识给学生讲解一下,同时让学生明白我们日常用到的遥控器就是利用这种方法,以引起他们的兴趣。那么单片机是如何驱动红外发光管的呢?那就要讲解单片机的结构,主要讲I/O口,让学生掌握I/O口的结构及输出高低电平的原理。通过讲解,学生了解了硬件的知识,同时也明白了单片机I/O口驱动能力,是不能直接驱动红外LED和普通LED的,从而引出单片机外围驱动电路,通过三极管或者上拉电阻提供按驱动能力,引导学生用电路分析的知识计算出这些外围器件的参数,也复习了电路分析的知识。那么下面的问题也出来了,如何使单片机的端口输出高低电平?这里就可以引出单片机编程,编程需要用到汇编指令,汇编指令操作寄存器和寻址,又引出寄存器和内存操作:这些都属于单片机的结构。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单片机结构和汇编指令这些死的东西。仅产生高低电平还不能做红外编码,因为这些高低电平需要持续规定的时间才能实现编码。那么如何产生准确的时间呢?就要用到定时器或者延时程序。这时要讲解一下两者的区别,并比较优劣,从而引出定时器中断,进而讲解单片机的中断系统。这样也引入了两个单片机比较重要的部分中断系统和定时器,并且使学生明白了延时和定时的区别。那么如何控制单片机发出不同类别的红外编码?这里就要用到按键; 那单片机如何读取按键的状态?就要讲解单片机端口的输入,同时讲解按键消抖用到了延时程序。那么红外接收端如何接收编码并解码,执行操作?就要先把红外接收一体模块讲解演示,让学生根据前面发射部分,能够在老师的辅助下设计出方案,利用定时器和外部中断解码,并驱动电机驱动模块电路,驱动电机打开关闭站台门,进而加深理解和应用。

通过上述的过程,学生对汇编程序的编写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练习还可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编程思想,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引入C51语言编程和单片机仿真软件的使用。还然上述过程,一般规定的学时肯定不够,因此需要在课堂上主要贯穿和展示一些关键点及一些实例代码,引导学生课下主动去学。这样既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明白类似的课程都可以按照类似的方式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五、结论

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项目的贯穿,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形成一个整体,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并掌握,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能够明白学到的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融会贯通,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从而最终使学生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提高就业质量。总之,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贞,李俊雄,周朱武.Proteus软件在单片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9) .

[2]周红明,张萍珍.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应用”教学中的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4) .

[3]李加旺.实例驱动法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09(06).

篇5:任务驱动法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二、任务驱动法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认知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及平衡四个方面。

图式是指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指把新信息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中;

顺应是指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种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学习者遇到新信息时,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图式得到了扩充);当原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学习者便会调节原有图式或创造新图式,这就是顺应(图式被改变)。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三、任务驱动法的意义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原则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前进,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此任务来举一反三,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这门实践性非常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学科来说,这种方法是非常实用而有效的。

四、“任务驱动法”的特征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的设计是教学的关键。

五、“任务驱动法”的操作程序(一家之言)

传统的教学通常是“三步曲”,即: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

任务驱动法采用的是“四重奏”即:提出任务——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1.提出任务

这是任务驱动法的开始,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其形式应贴近学生生活,来源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亲和力。

(1)“任务”的目标要明确

在设计过程中,把总目标细化为一个个的小目标,把每个小目标作为一个任务模块,通过这些小小的任务来体现总体目标。(2)“任务”的可操作性要好,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努力能完成。

(3)“任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要有层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知识接受能力会有所不同,因此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

2.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

教师在设计任务之后,采用多媒体演示或讲解的方法,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或者是完成任务的方法或具体操作步骤。若是较为复杂的任务,可以将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来完成。

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探索完成任务的方法。3.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这个环节可以针对具体“任务”,采取不同方法。如:(1)按“教学任务”的要求,模仿着做;(2)给出具体题目,由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3)仅提出要求,由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这是一个画龙点睛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边学边做中的情况,总结规律和技巧,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在总结过程中要突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点,教师可采取点评学生作业或由学生讨论集体总结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

六、使用“任务驱动法”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驱动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对中学计算机教学内容而言,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应用软件的学习,如office系列软件、Internet操作等,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对于理论性较强,如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等,则不太适宜。

篇6:关于任务驱动法教学案例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完成具体的操作,完成任务就是“任务驱动”。在任务驱动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即使学生完成了任务,但是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这样的完成任务也不等于“任务驱动”。任务应该密切联系要求学生巩固的技能点和相关的知识点,但任务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仅以某些操作性的任务去驱动学生学习也有悖于教学的目标。

现阶段,任务驱动教学法已广泛应用到了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中,并且在实践中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作为一线的信息技术老师,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案例(一):

在教学生如何申请免费邮箱,并通过自己申请的邮箱发邮件到指定的邮箱。上这节课的两个班级分别是高一学前教育一班和高一学前教育二班。在给一班上课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先叫同学们打开了“网易”的网站,然后我讲一步学生操作一步,跟着我的思路走。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例如“此用户名已存在”等类似的小问题。我逐一为学生进行了讲解,最终学生理解层次不同,学得累,我自己讲得也很累,自己累点能出成果那也算可喜,可这一堂课下来效果并不好,到课后检查学习成果的时候,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成功的申请了邮箱并发送了邮件,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篇7:项目驱动法

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胡亦嘉

【摘要】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如何改变简单传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是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这一新兴的领域中简单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教学,显然不能满足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是我们应该努力去探究的。在探究的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蕴然而生,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被普遍采用。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利用“任务驱动”法做出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

【正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如何改变简单传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是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这一新兴的领域中简单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教学,显然不能满足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是我们应该努力去探究的。在探究的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蕴然而生,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被普遍采用。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利用“任务驱动”法做出初步的探讨。

一、“任务驱动”的内涵及特点。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知识是暂时的、可开发的、受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学习是一个解决内在认知冲突的自我调节过程,这些冲突经常通过具体的联系、讨论和思考变得明显。”这表明了学习不仅仅是拥有知识的人把想法转移到还没有知识的人那里,而应该是一个人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等经历后产生的新认识。“任务驱动”就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收获一种学习实践经验,获得新的知识。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交互的氛围中,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为驱动,通过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技能。这里的“任务”绝不仅仅是几道命令或几个习题,而应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为“任务”创设合适的情境。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总是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任务”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导火索”,应是抛砖引玉,引领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学习,以探索问题来引起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

三、“任务”设计要全向全体学生,做到合理有层次。

在信息技术课上,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布置一个任务,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操作环节中,一部分非常忙碌,确定主题、查找资料、根据已掌握的技能合成作品,并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信息技术应用自如;另有一部分却一脸惘然,无从着手。这种现象表明,学生之间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尚处于较低的起点。如果不能及时改变这种状况,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间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因此在“任务”设计时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由浅入深,化繁为简,循序渐进地来教学,对新的知识点或有难度的任务,教师要先进行示范、讲解,并给出详尽的操作步骤,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就能实现自主学习、操作。学生在完成一些与自己实际有关的一些任务时,比如“申请电子邮箱”等,往往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在“任务”设计时还要注意把重点、难点分散开,因为掌握信息技术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一般来说,每个“任务”的知识点不宜过多,一个任务中不能有过多的重点、难点,否则会因为过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时也要注意由点及面,逐步推进,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从了解、熟悉、深入理解、掌握、运用等有一种渐进的过程。

“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任务的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有一定的层次,教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例如高段的多媒体制作教学内容,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仅仅在教师展示“任务”的基础上做一些变换,达到基本教学要求。而对大多数学生则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加以变换,进行简单的创作。在完成自创“任务”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更强的学生则可选择有特点、有创新、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完成 “任务”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找到了他们各自的兴奋点,可以获得不同的收获与提高。

四、注重加强“任务”的反馈与评价,给予学生成就感。

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包括教学思路、教学过程,还有教学效果。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注意“任务”的反馈和适时进行评价是不可缺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所反馈出的信息分析学生接受的程度,掌握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重点地指导。

教学中及时点评,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一节课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评价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作品展示时,即使是一个不理想的作品,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点评时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创意的作品,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全体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第一份作业是:录入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错误率在0.5%以下;并在文本中体现出一种格式(如首字下沉、并排字符、分栏、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等等);第二份作业要求体现学生的个性、水平和设计能力、审美观点。因为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汉字录入学习有了兴趣。经过录入、反复修改、精心设计,当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学生均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同学之间的相互展示,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能力。

篇8:项目驱动法

1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定义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为目标, 而进行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以具体的项目为目标, 然后将项目分解, 使之符合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然后再让学生以项目为目标, 主动地去学习相应的知识, 教师加以讲解, 以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2 在Photoshop教学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 教学现状

Photoshop课程是我校一门全校选修课程, Photoshop平面设计一般的教材都会从基础理论讲解到实例应用由浅入深地编写, 学生在学完基础操作之后, 面对多而庞杂的实例, 不知如何下手, 其主要原因在于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使得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导致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丧失, 同样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可行性分析

学习的过程是先模仿后创作再提高, 学习平面设计也一样。只有在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基础上, 以项目为载体, 将知识点带入具体的项目中, 让学生在亲自参加的讨论分析过程中将新的复杂知识嵌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来建立新的知识结构。我们所选用课本的由朱丽静编写的《Photoshop CS3案例教程》。课本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 把教学的总目标进行分解, 把平面设计精要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13个项目上, 学生通过对这13个项目要求的实践和探索来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中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典型的效果处理下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作品。所以, 从教学的目标和能力的培养方面来看, 项目教学是非常适合的。

3 项目驱动教学的在Photoshop教学中实施的方法

3.1 呈现任务, 激发兴趣

课堂上教师展示项目成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示项目作为项目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实施项目课堂教学的开始, 选择合适的的方式展示作品, 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在上课开始时就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教学中留意学生身边发生的, 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出案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对案例展开讨论。例如在学习项目十三时询问“大家都经常上那些网站, 哪个网站是你最喜欢的”, “网站的界面上都有什么”。接着马上给大家展示项目中的旅游网页界面, 并将素材展示给大家, 让大家思考如何用这些素材制作这样一个旅游网页的界面。带着疑问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 主动开始探索。这样不但可以顺利让学生进入课堂, 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3.2 分解项目, 教师演示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案例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案例作品, 在欣赏成果时, 不仅要会看, 而且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到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将网页制作分为了三个模块:1) 制作网页界面底图2) 制作网页界面的页眉3) 制作信息导航栏与内容。让学生看效果, 再思考其制作方法和要用到的工具及有没有特殊处理的步骤, 思考完后教师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制作给学生看, 并详细讲解其中的知识点。

3.3 上机实践, 完成项目

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实践辅导时要进行耐心的解答、引导、启发, 有些问题可能要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辅导, 但是对于一些有共性的问题, 则由教师演示讲解分析。

3.4 善于总结, 知识拓展

最后在总结时, 对于一些学生对项目好的创意和方法, 首先要进行肯定和表扬;如有不足之处, 应尊重学生的思考, 然后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再让学生自己思考补充, 切忌提出“标准答案”。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不同, 完成项目的速度也不同。适当给予扩展内容供学生练习, 让学生能更加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知识。

《Photoshop平面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用项目驱动教学具有鲜明的教学目标, 将复杂的知识嵌入生动的情境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摘要:通过对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定义和Photoshop教学现状的分析, 提出在Photoshop教学中应用项目, 结合自己的教学, 提出实施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Photoshop教学,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梁佳卿, 兰娟闫.谈谈电脑图像的色彩调整控制[J].职业圈.2007 (17) :173-192[1]梁佳卿, 兰娟闫.谈谈电脑图像的色彩调整控制[J].职业圈.2007 (17) :173-192

[2]任新春.项目驱动法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考试周刊.2011 (40) :144-145.[2]任新春.项目驱动法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考试周刊.2011 (40) :144-145.

上一篇:建筑艺术的概念下一篇:情话绵绵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