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的概念

2024-06-13

建筑艺术的概念(通用14篇)

篇1:建筑艺术的概念

民用建筑是指:住宅、旅馆、招待所、商店(场)、幼儿园、学校教学楼及其附属设施;办公楼、科研楼、综合楼的非生产用房部分;厂区范围内的宿舍、办公楼、文娱生活设施等非生产用房;文化馆、影剧院(场)、各种体育场(馆)、图书馆、展览馆、少年之家、游乐场(园)等文娱体育活动场所;码头候船室、车站候车室、机场候机室;商用仓库、民用仓库;商业网点门面;医疗用房及其附属设施;养老院及为残废人员修建的生活服务设施。

篇2:建筑艺术的概念

建筑标高的概念有哪些?

标高表示建筑物各部分的高度,标高分相对标高和绝对标高。相对标高是把室内首层地面高度定为相对标高的零点,用于建筑物施工图的标高标注。绝对标高,我国是把黄海平均海平面定为绝对标高的零点,其他各地标高以此为基准,常用在总图上,

建筑物图样上的标高以细实线绘制的三角形加引出线表示;总图上的标高以涂黑的三角形表示。标高符号的尖端指至被注高度,箭头可向上、向下。标高数字以m为单位,注写到小数点后第三位。“正负零”(建筑图中用±0.000表示)是指建筑物上的一个标高(可以理解为“高度”),它仅指楼房在一层地面的那个“高度”。建筑施工到±0.000就表示已经把基础结构施工完了。通常说已经“出地面”了。

篇3:概念的艺术表达

当我们的学生面临一个抽象概念, 但却缺少与此概念相关的实际经验的时候, 我们就需要创造一个“梦”, 这个“梦”可以是一个故事、一出戏剧或是某种更接近梦境的东西——艺术作品。本期文章要带领大家参观一个虚拟画展, 所有艺术作品的名字都是“计算机病毒”——这个阴暗、邪恶的名词是怎么和艺术牵扯上关系的?我们不妨提醒自己, 在观赏艺术作品的时候, 先把那些诸如隐蔽性、传染性、寄生性、潜伏性、破坏性之类的名词忘掉, 因为人类是在对现象有了区别心之后, 才根据现象中的诸多特征抽象出各种概念名词, 所以只管先做梦, 最后再来诠释梦境。

●欣赏时间

教师不用急着给出艺术作品的具体名称, 只向学生点明该作品与计算机有关即可,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作品给出讨论, 讨论可以围绕构图、线条、空间关系、色彩、色调、冷暖关系等要素展开。以下案例供参考。

艺术家:Toomas Altnurme

欣赏地址:http://fineartamerica.com/featured/computer-virus-toomas-altnurme.html

评论示例:各种缠绕的带状物囊状物的迷宫组成了绿色的人脸, 从松果体中透出的光似乎有收摄灵魂的力量, 灿烂明亮的光似乎从一块用双手举着的透明的玻璃板后照射出来, 但绘画边缘的灰蓝色调提示了另一种可能, 双手所举的其实只是一张画像, 而周边缺少色彩映照的带状物和囊状物让人深感不适。整体色彩使用强烈、大胆, 产生出类似于霓虹灯的效果, 又具有涂鸦艺术的夸张和变形。

艺术家:Rachel Carmichael

欣赏地址:http://fineartamerica.com/featured/computer-virus-rachel-carmichael.html

评论示例:水草般柔软卷曲的叶子好像在水中飘荡, 叶子末端豆荚状包裹着椭圆形物体让人心生疑窦, 仿佛轻易就会四下飘散, 凑近看的话, 方能发现原来整个画面背景早已被各种颜色的“豆”所充满, 这或许会勾起密集物恐惧症。绘画整体色调沉稳, 既有古典的韵味, 又有现代的趣味。

艺术家:Becheru Dan

欣赏地址:http://www.3dkingdom.org/m/artgallery/Computer-Virus_42b.html

评论示例:有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家使用计算机工具来创作艺术作品, 此图是用3DS Max创作的, 场景貌似计算机机箱内部, 一只丑陋的机械甲虫正用剪刀试图除去杂草——那是一株从主板上生长出的娇嫩的植物, 并已开放透明纯洁的花朵。这样的构图具有相当的反讽效果。

在对各种画作进行评价和讨论后, 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 这些画作都有共同的名字“计算机病毒” (也许会有学生能猜到) , 而计算机病毒的诸多特性, 也以艺术的方式在画作中呈现出来, 如灿烂的面具——隐蔽性;叶子末端的豆荚——传染性;电路板上长出的花朵——寄生性和潜伏性。从网络中还可以找到其他大量的相关艺术作品, 限于篇幅不可能一一列举。

●创作时间

只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和适当的引导, 学生们的创造力不容小觑, 下面是几个值得一试的有趣活动:

◇图标拼贴画:很难要求学生真正创作出一幅艺术作品, 不过可以利用网络, 搜索各种和计算机病毒有关的图标图案, 把它们拼贴到一起, 用来表达出病毒的某种特性。搜索关键字不限于“计算机病毒”, 建议用诸如“bug”、“Infection”、“icon”这样的关键字的组合, 在谷歌、必应等搜索引擎搜索图片, 所搜索的图形类别最好是图标。

◇涂鸦或漫画:如果课时充足或是留作假期作业, 可鼓励学生用简单的涂鸦或漫画形象来替代抽象的语言, 教师给出的主题应尽量有趣, 如“一个逆反病毒的悲惨童年”:用图画描绘一个不愿听老师家长的话, 不隐蔽、不传染、不寄生、不潜伏的计算机病毒实习生是如何四处碰壁, 险遭不测的。

篇4:现代设计概念的艺术溯源

关键词:设计;艺术;陶瓷设计

1 现代设计的基本概念

“有目的的创作行为”(人类独有的,遵循一定的模式、目的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设计的基本定义。其含义有两种。一是指造物的方法,过程一般分为构思——规划——操作,内容囊括人造物和自然物,作为媒介,即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二是可以促使人与人、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加协调。有人说过“中国没有一部完整的设计史,如果想了解中国的设计那就推荐看中国的工艺美术史”。在这里我们先不论这话的对与错或严谨与否,我们暂且把目光投射到田自秉先生的《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他认为:“工艺美术是美学和生活的结合,是艺术和科学的产儿……从工艺美术的种类分,可分为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两大类。前者如花布……后者如牙雕……有人把工艺美术和特种工艺混同起来,也有人把工艺美术只看作装饰,都是一种片面的理解”。[1]笔者认为:“经过了传统手工艺和工艺美术的发展,现代设计的概念趋于完善。现代设计和艺术的关系:设计与艺术不能画等号,艺术的实现需要设计,设计应该为艺术服务,设计的最高境界是到达艺术水平。设计与艺术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独立又相互依存。”下面将以陶瓷设计为媒介,通过对陶瓷设计的现状、起源、演变等方面的分析来论述现代设计和艺术的关系。

2 陶瓷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国内陶瓷设计现状

陶瓷设计是以陶瓷原料为物质材料,通过特定的工艺制作和绘画设计,再烧制而成。按陶瓷制品在生活中的主要功能可大致分为陶瓷设计和陶艺创作两大类。按生产方式可分为现代机械化大生产和手工艺生产两大基本类型。而我们常见的是机械化生产的陶瓷设计类制品,大致可分为日用陶瓷、陈设陶瓷、包装陶瓷、卫生陶瓷和建筑陶瓷等。其中有的以实用为目的,有的则纯粹追求审美,但更多的是涵盖两者、具备赏用结合的双重功能。我国的陶瓷设计开始发展是以新中国成立后烧造的“建国瓷”为开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外的设计思潮的传入,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进步,陶瓷设计显现出活跃的局面。很多陶瓷产区相继生产出多套陶瓷产品和其他陶瓷制品,不但满足了我国内需,也扩大了对外贸易出口。然而现今大部分陶瓷制造厂家依托的是对国外的设计成品的加工,或剽窃国内外的杰出设计作品进行制作生产、销售。总之,我国陶瓷设计制品的生产和制作急需设计参与其中,通过设计提高陶瓷设计制品的水平,推动陶瓷设计的发展。

3 陶瓷设计的起源、演变

3.1 传统陶瓷艺术与手工艺一体化

传统陶瓷艺术的定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出那个时代陶瓷制品在材料、功用、技艺和“时尚”等方面互为结合的形式特征。二是现代人在进行陶艺创作过程当中,一部分人的创作意念、手法等刻意的趋向于传统制作陶器的各类规范和形式,力求传统制作陶器的种种美的效果和形式。总之,但凡遵循历史上特定的时代特征、技术师承、窑系划分等形成的诸多规范和形式而制成的陶瓷器物,都可纳入传统陶艺的领域。

陶器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生活用具,也给人类定居提供了条件。这是中国手工艺发展的起源,此时的陶瓷造型方便人的居住和使用,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如,用于提携或者方便环抱的鸡腿瓶,其造型特点就是细而长,而用于方便头顶着的彩陶壶的造型特点就是器底小。随着人类的进化、生活习惯和对生活用品的审美改变,日用陶瓷器物的装饰位置也发生了很多改变。例如,席地而坐的历史时期,所以装饰位置一般会选择在肩部。垂足而坐的历史时期,为了适应人们的视线规律,装饰的部位明显下移到器物的腹部。现代设计概念里设计首先考虑的就是产品的实用价值。在这里我们可以认为现代“设计”一词源于传统手工艺。

高丰在《中国设计史》一书中提到“现实生活中,人们似乎总是把工艺美术理解为用传统手工制作的,以装饰性、欣赏性为主的工艺品。这样误导了许多从事设计的人们,认为中国古代只有手工艺,没有设计。只要一谈起设计,言必称西方。……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手工业发展史,中国古代也有着灿烂辉煌的手工业设计史。”[2]他站在设计的立场,以造物的角度,从头审视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从而为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找到了一个合理的文化根基。

3.2 现代陶瓷艺术与工艺美术分化

“工艺美术”一词的产生可追溯至19世纪60至80年代兴起于英国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将日文汉字“工芸美术”传入中国。就其本意,“工艺美术”应是指传统手工艺。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逐渐变得宽泛。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属于工艺美术范畴,陶瓷设计类制品全面介入了人们的生活,并以一种从制品的构想、制作、生产、销售和应用的社会化形式出现。自20世纪以来,陶瓷艺术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材料,从传统的实用功能性的产品模式中,蜕变成纯精神功能意义的艺术作品,可将作者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等人的精神文化方面用多维视觉形态的艺术作品形式表达出来。

现代艺术观念的兴起,极大地拓展了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空间。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观念上与实用相分离,取向于纯粹的艺术形式。关注现代人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的意识流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二是现代陶瓷艺术融入环境艺术成为了现实,促进了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和谐发展。此阶段,表面看起来陶瓷艺术和工艺美术是分化发展的,但实质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陶瓷艺术需要设计来实现,陶瓷设计服务于陶瓷艺术,陶瓷艺术是陶瓷设计的最高境界。

3.3 当代陶瓷艺术与陶瓷设计再融合

从时间划分来看,当代陶瓷艺术是继现代陶瓷艺术之后。可以看成是后现代陶瓷艺术,可以认为是现代陶瓷艺术的延伸和发展。首先,陶瓷以一种物质材料的形式存在,陶瓷艺术创作与陶瓷设计两大分支的独立特征依托人们的不同生活观念而凸显出来。虽然两者不同,但是它们的联系很微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人为的调控和操作去实现两者间的一种互为转换的可能性。陶瓷设计的产品主要分为实用品和陈设品,陶瓷艺术创作的作品本质上是非实用品,两者在制作方法、功能效应用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可是,因为其材料工艺的同源性、与生活的相关性以及形态间的转换可能性,特别是两者在设计或者创作上可互为启示,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哪怕是已经设计出来的陶瓷产品,其属性同样可经认为的调整而改变。‘索米餐具是德國罗森塔尔公司的拳头产品,一方面,他作为公司延续生产多年的产品,另一方面,它当之无愧地成为日本美浓陶艺展的永久性陈列品。”[3]可见,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可以巧妙地实现某些陶艺作品与陶瓷设计产品间的转换,主要决定于拥有者如何取舍。陶瓷设计的产品与陶艺创作的作品之间,既有互为区别的重要方面,又有互相转换性质的可能性,人的观念和具体操控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2004.

[2]高丰.中国设计史[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

篇5:概念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论文

1概念设计的内涵

(1)对于建筑设计中的结构设计来说,最为主要的就是针对结构的抗震性进行设计和规划,在概念设计中存在两种较为有效的抗震设计模式,一种是隔震效能模式,其主要的抗震方式就是在建筑物内部构建一个夹层,这种柔性夹层的设置能够起到较好的隔震效果,另一种模式则是通过在建筑结构中的顶部装置一个反摆,顾名思义,一旦建筑物受到某一方向的震动,反摆就朝着相反的方向摆动,进而对于震动载荷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切实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2)我们都知道建筑结构的设计是极为复杂的,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抗震设计上,但是其在抗震设计中的效果是最为明显的,这主要是因为在建筑物遭遇地震的过程中,很多的数据和载荷大小是无法进行量化处理的,也无法进行直接的计算,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的抗震工作带来了麻烦,而概念设计并不需要针对地震中的数据进行计算,这无形中就减少了很多的麻烦,也就突显出了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2建筑设计中概念设计运用的原则

概念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运用的效果极为突出,但是对于如何充分的发挥概念设计的作用,使其在建筑设计中做出更为突出的贡献就需要我们在概念设计的应用中遵循必要的原则,具体来说,当前建筑设计中运用概念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2.1优化选型原则

建筑设计中运用概念设计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则就是优化选型原则,优化选型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第一方面是对于建筑结构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对于结构体系进行优化能够起到保障建筑物稳定性的目的,在优化之前,我们应该首先对于建筑物所需要的结构构件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根据建筑物特点以及周围的环境因素进行认真选择和判定,最终选择最佳的支承方法以确定基本的结构单元;

(2)优化建筑物的结构布置,对于建筑物结构布置来说,其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支撑建筑物,避免建筑物的变形,因此,对其进行优化极为关键。

2.2空间作用原则

针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其实也就是针对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进行必要的设计,所以说,在我们采用概念设计进行相关设计时就必须加强对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相互作用的注意。

2.3合理受力原则

建筑设计还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合理受力特点,这也是概念设计应用的一个基本要求,从建筑物受力的特点以及其发生形变的状况来看,建筑物发生形变不仅仅和其自身的强度和刚度有关,在很大程度上还建筑物的受力状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使建筑物的受力状态较为平均,尤其是要使其在整个的建筑物空间结构内进行平均分布,避免力作用于一点或者是一个平面,尽可能的避免建筑物发生形变的可能性。

3建筑设计中概念设计的作用

3.1建筑场地的选取

对于建筑施工来说首先需要我们确定的一点就是建筑场地的选择,一般说来,我们在选择建筑场地时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便于施工的场所,不要给施工过程带来麻烦。在具体的建筑场地选择过程中,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要点和参考的要素有以下几个: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的边界、地形特点等,根据这些基本要素,结合建筑物的基本要求选择最佳的施工场所,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3.2建筑结构基础的选择

确定好建筑施工场所之后,还需要我们确定好建筑结构的基础,在具体的施工中,较为主要的.基础主要包括箱形基础、桩基础和筏形基础三种,对于这三种基础的选取应该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当地的地形地质特点进行合理的选取,选择最适合于进行施工建设的基础结构。

3.3建筑主体的选择

建筑主体是整个建筑物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需要我们慎重选择和设计的核心部分,在建筑主体的选择中,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选取较为规则和对称的结构,这种结构的选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建筑主体的稳定性,并且还能够有效节约施工成本。

3.4抗震的设计

对于建筑物来说合理的设计必要的防震抗震是极为关键的,尤其是对于建筑物抗灾防线的设计作用重大,一般说来,我们在进行施工建设中,首先在设计中应该尽可能多的设置抗震防线,如此才能在遭遇地震时切实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避免建筑物遭遇较大的损害。

4结语

篇6:商品住宅概念策划中建筑师的缺位

商品住宅概念策划中建筑师的缺位

很长一段时间,个别经验在房地产策划中起决定作用,开发商忽视专业机构的作用,而以建筑师为执行主体的建筑策划在决策中更容易被忽视。

房地产策划相当复杂和专业,策划的内容设计开发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如市场调研,市场定位,概念设计,规划设计,营销策划,物业管理定位等等。每个环节的内容需要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建议,所以房地产策划报告综合了经济学,市场学,社会学,统计学,生理学,行为学,城市规划学,建筑设计理论等多学科研究成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比较理想的策划人员组织模式是由规划师或建筑师作为主执行人,会同其他专业专家进行统统整合策划。而在现实工作中,建筑师的工作往往局限于方案,初步设计及施工图,其他有关可行性研究,项目策划,决策等问题往往由其他专业人员完成。建筑师应该作为建筑策划的执行主体,参与信息交流,调查分析,市场取向,参与决策及组织管理,参与到整个项目的运营过程。

篇7:建筑艺术的概念

1.1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涵义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是指设计师根据建筑要求进行相应设计,并运用一系列的设计方法将建筑有序的、有组织的、有目标的进行设计,使客户对建筑感到满意。建筑概念设计主要以功能卓越、造型美观、技术先进为总体目标,通常情况下建筑方面的概念设计分为概念设计和结构设计,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结合。1.2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地位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形成的产品是早于建筑初步设计的整体规划方案,并且为建筑的总体设计提供了规划方案,为设计总体方案提供了总体格局和基本框架,并且为规划、施工、环境等提供了一系列设计方案。在实际工程中,概念设计要早于初步设计,早于建筑施工,所以概念设计在实际施工中通常占有领导地位,并且是整个工程的灵魂。在建筑施工中起到重要协调作用、检验计算、优化设计方案等。因此,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在整个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

篇8:城市高层建筑的概念

随着经济增长有效提升了人们生活水平, 高层建筑朝着功能多样化、体型负责的综合性方向发展, 进一步提升了结构形式的复杂多样。一直以来, 高层建筑以高度大、层数多、体型复杂以及施工难度大都特征, 要控制质量难度越来越大, 因此管理和控制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和深入探究。对于高层建筑的质量上无论是施工还是管理上, 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因此在这种形势下, 探究高层建筑的施工及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二、高层建筑施工的基本特征

各行业都有其自身特征, 当然高层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但是相比其他的建筑施工而言, 高层建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高。高层建筑高度较高, 这就为垂直运输带来极大难处, 如没有合理垂直运输设备, 就会为施工带来困难;其次由于高空作业较多, 因此对高空的安全保护、用水、用电以及通讯、施工技术、消防、装饰、设备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 必须要确保方方面面高要求才能正常施工。

(2) 深。该特征主要体现在高层建筑的地基深度, 只有达到科学合理的深度才能确保整体的稳定性;一旦地基上没有达到合格要求, 必然严重影响到高层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3) 长。主要指高层建筑施工周期时间长, 而不可避免的要经历季节性施工。

(4) 密。一般而言高层建筑大都处于密集建筑群之中, 故此施工用地十分紧张, 要想方设法压缩场地, 降低现场的制品、材料以及各种设备储存量;可以说, 高层建筑所处的环境用一个密来形容特别贴切。

三、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的生命线就是质量, 也是发展之根本。这也是高层建筑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是要其施工质量管理也同样重要。因此, 以下从几个方面简单探讨施工质量管理。

1. 施工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在施工前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地质勘查, 拿出比较准确的地质数据与资料, 对调查详尽分析, 要全面考虑设计的图纸, 计算好荷载与内力分析, 了解清楚地下滑坡、软土层、孔洞以及墓穴等等底层的构造。只有得到详尽、准确的数据和图纸, 才能有针对性制定出预防措施, 及各方面充分准备, 避免出错。

2. 施工时处理好地基

地基是建筑之根本及建筑优良的重要标准之一。要依据地下实况处理好地基和上部的结构有机结合;对充填土、软土、杂填土、土洞等等不均匀的地基要做好加固处理。

3. 选择好建筑材料

优质材料是确保质量之关键。因此在购买建筑材料之时, 一定要择优选择, 最好是选用知名度较高声誉较好的厂家, 加强材料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4. 构建合格施工队伍,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高层建筑施工素质好坏关系着工程质量优劣, 一旦高层建筑项目被批准后, 就要经过招投标或者议标来选择合格施工队伍。因为拥有一支合格的施工队伍至关重要。

一听, 要仔细听施工队伍介绍各方面的施工专业问题。这是考核施工队伍重要方法之一。

二看, 必须到施工完成的工程去实地考察, 听取入住户的评价, 并监察所建工程的质量。

三查, 要严格考察招标施工单位设备、企业等级、技术力量以及资格证书。

四访, 对交付使用的建筑工程进行走访, 询问使用单位为工程队伍进行评价, 便于了解企业的信誉。

5. 签订施工合同

一旦确定好了施工队伍之后, 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要签订法律认可的合同;合同一旦签订之后, 就要经过相关部门到公证处以及法律的监督, 在实施中发生问题就按照合同办事。

6. 制定完善的养护制度

混凝土一旦完成, 就要对养护措施及现场的养护情况实施记录, 保证养护有效性。

四、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从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可以看出;确保工程质量做法上仅仅依靠合理管理是不够的, 还必须要从技术方面加强质量控制。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事实上,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能够从下面几个方面展现出来。

1. 控制建筑混凝土强度

由于高层建筑的混凝土用量大, 施工周期长, 经常受到气候、环境条件等影响, 因此做好混凝土强度控制十分重要, 也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

(1) 选定配合比。在施工之前, 就要按照相关设计要求来配制出各种强度的混凝土。当然在施工现场, 还必须要依据实况进行适当调整含水率确定砼配合比。

(2) 完善养护制度;高层建筑施工之时大都使用泵送混凝土, 这种方式不但能够降低施工周期, 还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施工的性能。但是从实际使用中发现, 就是严格控制原材料、配比以及振捣情况下, 还是时常发生混凝土不足之现象。主要根源在于许多施工队伍抢工致使养护时间不足造成。因此养护上要从水源、时间、人员以及昼夜、覆盖等各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还要依据不同水泥品牌与砼的要求来决定养护的时间, 不能漏掉关键细节。

(3) 做好混凝土的强度评定;要依据相应的评定标准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评定, 评定之时最好实施分批分块评定;不能够什么都混合在一起进行评定, 走走过场而已, 这样的评定和没有评定相差不大;试验的混凝土块要在浇筑点进行随机抽取, 而不能够弄虚作假, 要确保试块真实性。

2. 控制高层建筑裂缝

(1) 设计措施。在设计措施上要做到放与抗方面的措施, 两者是缺一不可, 不能够只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两者结合使用就能够有效的控制高层建筑裂缝。

必须要加强构造钢筋配制, 提防结构断面发生突变造成应力集中;如果使用了混凝土的小型空心砌块等等轻质的墙体, 要加设出间距小于3 m构造柱, 而每层墙高中部都要加设出厚度为120 mm和墙一样宽的腰梁;砌体没有约束一段还要加设构造柱;在各种不相同的基体连接处, 要使用钢丝网处理等。还要科学设置出后浇带, 使用相应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而且对于混凝土中还要科学的掺杂进纤维素类物质。

(2) 施工措施。要控制高层建筑的裂缝, 早期对混凝土养护十分重要。在早期时要降低其收缩, 做好构件湿润养护的控制, 防止表面的水分过快蒸发, 要提防出现较大收缩导致内部约束而开裂。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 应该加强控制砼升温, 降低砼降温速率及收缩, 增强砼的拉伸值极限, 改善完善与约束构造设计等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

3. 控制施工的测量

高层建筑不但层数多、高度高而且还必须要求高测量精度, 因此施工之前就要制定出测量方案, 而且还要对该方案实施可行性分析。同时还应该选择好测量仪器, 依据施工的方案构建出施工控制网。对于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测量, 要依据实况使用切实可行方法实施, 还要对结果进行校对与复核, 保证结果准确无误。

当然控制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不仅仅体现在上面几个方面。

还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 比如日常的巡检、监理的严格控制、放线的垂直度等, 只有做好了方方面面的控制工作, 才能够确保建筑施工质量。

五、结语

城市建筑的发展最终必然是高层建筑, 而且建筑施工也要求施工各个部门之间有机配合和协调。全面做好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从施工、预算以及管理上入手, 统一管理与控制施工中存在的各种细节。当然还需要深入研究高层建筑的施工及管理, 改进施工技术, 提升施工中的管理与控制水平, 以优质质量推动高层建筑工程的发展。

摘要:经济全球化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 加之土地使用量的快速增加, 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 建筑工程正朝着高层发展。随着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出现,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科技发展, 人们对建筑空间分布和结构布置的要求不断地提高。本文在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的基础上, 定义了高层建筑的概念, 并提供了高层建筑施工的基本特征以及质量管理。

关键词:城市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周舒.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 2008 (04) .

[2]龚礼明.浅谈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 2010 (23) .

[3]方冬升.浅谈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及控制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20) .

[4]王央.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J].科技向导, 2011 (24) .

[5]陈建新.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要点[J].工程技术, 2011 (05) .

[6]周建平.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重点[J].建材与装饰, 2008 (08) .

[7]伞国涛, 高玉龙.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7) .

篇9:艺术巴塞尔上的抽象及概念艺术

日韩抽象艺术被看好

所谓日韩战后重要的艺术流派和团体的作品就是“物派”和“具体派”,“物派”是在六七十年代之交,日本出现的重要艺术现象,斋藤义重是关根伸夫、菅木志雄等人的精神领袖,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重新定义了现代美术的概念,高松次郎和李禹焕的绘画、行为艺术和装置作品,不仅对日本以至西方艺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日本的韩裔艺术家李禹焕说,他们在创作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物派艺术家。物派的概念是尽可能避免人为加工的痕迹,注重物体之间、物体与空间和环境的关系,这种关注艺术与自然世界的存在方式大大影响了日后发生在美国的大地艺术。在这次博览会上看到多家日本和欧美画廊展出物派艺术家的作品。特别是李禹焕的早期作品和现在的代表作。

推崇“物派” 的中国艺术家不少,但是了解同样是重要艺术团体的“具体派”的人并不多,在博览会会场,我发现好几家画廊的桌子上都放着一本重要的重要的参考书,这就是2013年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的题为《具体-壮观的游乐场》的展览图录,正是这个展览让艺术市场有了新的方向。东京画廊的畑田先生向我讲述了他对市场走向的理解,日本和韩国的画商们显然揣摩到来自美国的策动意图。

我在香港艺术巴塞尔上看到来自大阪的一家画廊,出展的都是吉原治良的作品,吉原治良是“具体派”的领军人物,东京都近代美术馆刚刚举办了吉原治良的大型回顾展。“具体派”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一个以日本关西大阪及神户为中心展开的美术运动“具体派”,主张艺术是要“将生命注入物质”。吉原治良在1955年初发表了具体派宣言,提倡“不模仿他人”。吉原的主张博得了多名艺术家的响应,这些艺术家有:白发一雄、村上三郎、元永定正、田中敦子、上前智佑、鹫见康夫和浮田要三等。而吉原治良的作品具有很明显和很深的禅意,可以把它理解为现代的禅画,它让我想起日本禅画大师仙厓的水墨画。

“具体派”的成员并不多,但各有千秋,作品风格距离很大,白发一雄是利用脚的力量作画,而村上三郎用身体的力量从多层纸中穿出来的行为艺术照片是世界艺术史上难忘的瞬间,田中敦子穿上灯泡服的照片,启发了后来的多媒体艺术的诞生等,虽然具体派只存在了18年,而“具体派”艺术的独创性影响范围是国际性的。它激发了之后的“动态艺术”和“光线艺术”等科技类艺术的诞生。具体派艺术是明治维新之后,长期受到西洋美术影响的日本,第一次有了独创的开始,在短短几年里冲击了欧洲前卫艺术思潮的诞生,特别是在现代艺术的多媒材的运用上,起到开拓性的作用。这次有多幅吉原治良的作品被藏家买走,一幅不大的代表作品高达50万美元。还有具体派重要成员白发一雄的脚画,此外还有后期具体派成员有着92岁高龄还在继续创作的高崎元尚的作品展出,并受到藏家的青睐。

维纳传说

不管劳伦斯维纳的作品是否被藏家买走,他的作品是否出现一般会成为艺术界的深喉作为判断博览会出展作品级别的参考。来自苏黎世的MAI 36画廊,带来了维纳的三幅作品,其中一幅开幕就被一家瑞士基金会买走。最近,哈夫特门(Roswitha Haftmann)基金会董事会宣布2015年欧洲奖金最高的奖项之一,哈夫特门奖授予劳伦斯维纳,该奖项奖金高达15万瑞士法郎。评审委员会认为:劳伦斯维纳的作品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同时也培养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看方式。

无疑,劳伦斯维纳是当今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是概念艺术史上的中坚人物。尽管他本人很反感“概念艺术”一词,在我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词时,为了区别和其它艺术混淆,他仍然被认为是概念艺术的开创人物之一。1969年劳伦斯维纳在瑞士伯尔尼的展览“态度决定形式”及同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系列展览至今仍然是展览史的传奇。

篇10:罗曼建筑有哪些概念解析?

罗曼建筑有哪些概念解析?

罗曼建筑(英文:Romanesque architecture)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原意为罗 筑风格的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 筑等。罗曼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罗曼”即“罗马式”的意思。在法语中,以“罗曼(roman)”一词概括西方十一十二世纪宗教建筑的风格最早是由诺曼底学者德热维尔(Charles de Gerville)于18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出,在此之前,法国对西方中世纪宗教建筑大都以“哥特”一词归类,最多也是少数学者加以区分墨洛温风格、卡洛林风格和哥特风格三个阶段,或是早期哥特和晚期哥特亦或重哥特和轻哥特两个阶段,

德热维尔以“罗曼”这一十八世纪语言学家用来指代从拉丁语演化而来之语族的称谓概括建筑风格,用意即是以拉丁语和罗曼语族诸语的关系暗道古罗马艺术与罗曼艺术的关系,即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变体。在英国,“罗曼(romanesque)”一词概括这一建筑风格则于18最先出现;德国学者最初则在teutsch、langobardisch和romanisch三词间犹豫,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偏向romanisch一词。

篇11: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概念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概念

建设项目管理是为实现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作,内容是研究如何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包括成本、进度和质量控制,三个控制没有轻重之分,同等重要并有机结合。

简单的说:通过组织管理,实现成本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进度目标等。

篇12:试论绿色建筑概念设计论文

摘 要:绿色建筑理念以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为主要原则,在建筑的设计理念中应用这一理念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还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加强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从而使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向前迈进。文章对绿色建筑概念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在建设绿色建筑过程中,要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具体状况,将建筑学科内以及国内外先进的设计技术相结合,对建筑进行综合的设计,保证建筑工程中的能源能够高效率、节省的被运用,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案及可行的设计思路,充分满足人们高品质的居住要求。

1 绿色建筑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1.1 和谐发展的原则

首先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是做好绿色节能住宅的基础。住宅建筑物的环境是和自然界混为一体的,所以总的来说他也是自然界重要的一部分,另外一方面住宅建筑和自然环境无形中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在进行设计住宅建筑以及施工时,将自然因素划分在设计环节中,以便于自然环境和绿色建筑的和谐发展。但是在进行绿色节能住宅工艺中,也要将因地制宜放在主要位置,使用住宅建筑的材料和资源,做到绿色的建造住宅。

1.2 健康舒适的原则

健康舒适是住宅居住者的要求之一,所以建设绿色节能住宅也要坚持健康舒适。通常来讲,住宅设计的最大原则是绿色节能前提下使居住者能够体验舒服享受,所以为达到这种效果,在材料选择上,可以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住宅设计上,要满足供暖、采光、降温、通风以及污染处理的条件,从而达到人们对住宅绿色节能的要求。

1.3 合理利用的原则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业普遍存在能源高消耗、低效率现象,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中存在着资源的多余浪费,并且如果这种浪费不能够及时制止,就会给自然环境形成破坏,所以面对这种状况时,所采取的措施:(1)应采取最佳设计方案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高的能耗得到控制;(2)水、电、取暖、制冷等高能耗环节的控制;(3)对可利用资源不断地开发,比如建筑材料在选择时应考虑可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实施建筑材料的再次回收,使资源能够有效合理利用,从而使自然环境达到平衡状态。遵循这项原则,在考虑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基础上,更注重的是对于未来合理利用资源趋势的可持续发展。

2 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

2.1 因地制宜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为了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建筑的标准化以及产业化,然而绿色建筑则拒绝标准化的建筑,强调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温度、气候等自然条件设计具有相应特点的建筑。为了使建筑的采光自然、通风顺畅,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条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减少人工采光、人工通风等所造成的能源消耗以及污染。

2.2 选址和现场设计

绿色建筑建设在什么位置,选址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绿色建筑选址过程中,要根据下面这几点内容来进行,首先就是要和公共交通距离上要近,这样才能够保证人们的出行,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还要根据当地所处的.自然和气候条件,选择更加有利于利用自然资源的场地,并且周围的绿化面积要达到相应的要求和标准,将人们居住的环境中的率画面增大,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益,也能够减少设计绿色用地的成本。

2.3 建筑布局设计

设计出一个好的建筑布局,能充足的利用现场资源,提高建筑的室内环境。在对建筑布局进行优化设计过程中,首先,利用已经利用的树木或者相关植物减少建筑物存在的热负荷现象。而且,根据当地的经纬度以及不同的风向,选择建筑物的朝向,并能够有效的利用太阳能以及风能等自然资源。其次,利用优越的地形条件,将其作为整个建筑物的围护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最后,合理对内部使用的功能区进行划分,将一些没有安装窗户的一面放在北面,将一些具有相同功能的区域放在一起,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设计,还有利于节约能源。

2.4 建立水循环利用系统

就我国当前建筑而言,水资源浪费大,水污染严重,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违背了绿色建筑的内在要求,不符合我国现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在建筑绿色设计中就必须重视水资源利用,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在建筑工程中,可建立蓄水池,通过收集系统将雨水加以处理,既可以满足建筑需求,同时还可以用于景观水的补充中去。在规划生态景观水景时,也要懂得水资源的再生、循环以及可持续性利用,将避免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作为目标。另外,也可以将生活当中的废水进行处理,加以回收利用,节省水资源。

2.5 加强采光的设计形式

采光是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采光设计,给予高度的重视,应当对阳光进行合理的设计,避免直射照进屋内,这样往往会导致居住者感觉到不舒适。另外,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要根据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差异,进行合理的设计。但是,工作人员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室内的阳光不易过多,但是也不能过少,工作人员应当对阳光照射的程度,进行全面的控制。并且,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的计算,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每一个建筑物的采光,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总之,我们应该深入发展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促进其朝着更高的水平前进,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绿色节能理念以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为主要原则,在建筑的设计理念中应用这一理念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还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加强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从而使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參考文献

[1] 林艺清.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技术选择探讨[J].福建建材,(01).

[2] 张素萍.试论绿色建筑设计[J].低碳世界,2016(01).

篇13:“临时性建筑”概念的发展分析

关键词:建构,建造类型,临时性建筑,生态建筑

从建筑学建造的角度出发, 作为对建构过程的理解可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概念。临时性 (Temporary) 有“流动”的和灵活变换的意思。临时性建筑 (Temporary Building) 指一个具有实体空间化结构的构筑物, 可适应不同的要求, 作出场地变换, 整体或部分的移动, 构建调整, 而又能较简易地组装起来。概念的重点在于灵活变换, 可拆卸移动, 便于运输组装。

游牧民族的帐篷, 中世纪时活动魔术舞台, 18世纪的大型马戏帐幕, 方便运输和安装, 皆体现了朴素而系统的临时性建造的概念。后来, 钢的运用使轻巧的建造被广泛应用。18世纪末产生第一栋在工厂加工配件异地组装的建筑, 使临时性装配的概念进一步发展。19世纪中叶, 可邮运组装的殖民地建筑, 模数化、易建造拆卸, 不仅用于住宅, 更包括教堂、银行等公共建筑。

现代主义的出现, 带来了对材料结构对于空间、形式的全新理解。以满足变化的功能要求为出发点的临时性建筑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展览建筑与站场建筑成为主要的临时性概念的实验场, 令标准化、模数化、系统化的装配概念影响着建筑工业的生产方式。临时性概念不只是场地更换更应用于永久性建筑中的功能调整, 和构件变换。组装构件从二维构件发展到三位构件, 材料由常规建材发展到可塑性材料如充气、拉膜等。结构也发展到大跨度的空间结构和悬拉结构。而空间界面也加入色光, 影像, 镭射等因素改变界面性质和空间感受。

1 场地变换与建筑组装

我们关注土地资源利用和建材资源消耗的方式。临时性的建造概念避免了暂时性使用对土地的长期占用和相应的物料资源浪费。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 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组装已拓展到更为丰富的形式和手法, 并成为一种解决问题的独特而有效的方式。这里, 我们强调临时性建造是一种概念, 是因为建筑的临时性建造是一种概念, 是因为建筑的临时性建造只是一个过程方法, 与建筑的最终结果会否是一个永久性的存在无关。

柏林波茨坦广场上造型独特的资讯中心建筑 (Info Box) 是一个临时性组装建筑, 内部包括了展览空间和服务用房, 复杂的建筑可以被短时间内组装和拆卸, 又可在别的地方在建造起来, 五年前, 有700多万人参观了这个“红色信息盒”。玻璃和金属材料的运用不仅是现代技术的表征, 也意味着建造对环境的尽量少的干预及可循环利用。现在, 我们借助电脑的记忆功能, 可以进行较过去更为复杂的构件组装。又如, 同样可以拆卸异地重建的香港“IN的家”展览管, 以自身的高科技和灵活建造方式来表达对科技、环保、节能的未来家具展览内容的推广。

2 空间灵活使用和建筑生长

社会生活的迅速发展影响着我们对于空间的使用要求, 需要有相应的灵活性和可变性。例如, 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发展贸业的需求, 使展场建筑成为临时性建筑应用的主要类型, 短期性的展览活动和灵活空间需要, 是装配式概念普遍应用。临时性装配概念伴随着展览业的成长, 并发展出了大量标准装配构件。今天, 通用化的定型装配构造往往不能再满足厂商的要求, 厂商希望通过展场的布置充分展现企业形象和产品个性。装配展位在展览后还可在别的展览中再利用, 以便在全球化的业务推广中留下一个统一的印象。因此, 展场建筑已成为建筑师发展新概念的实验场。个性化的展场设计需要去挖掘新的装配手法和展览表现介质, 往往以建筑设计的建构和形式表达提供了“概念”原型。

1970年黑川纪章提出建筑的“系陈代谢”理论及概念建筑。在可不段生长的支架结构中根据需要组装和替换房间。这一概念正被重新实验, 如:在住宅建设和开发管理上, 往往会有结构性的住房缺乏。一方面大量积压, 另一方面市民无合适住房。从公众利益出发, 应尽量避免对土地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临时性概念被重新关注。据悉, 香港的学者们正在实验新的住宅建造方式:集中交通系统和管线设备系统, 完成主体支撑结构, 而住房单元则象中药房的“小抽屉”一样, 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按可选择的样式定造组装, 现买现组装。

也可配合发展拆卸更替, 避免了成型建造可能带来的空置和资源浪费。这种概念如同是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的延伸, 令市民可在提供的“公共系统”中选择“临时性的居所”。如这种系统得以广泛应用, 则可以在城市中的不同系统中选择安放房子, “搬家”就可是真正意义的“搬房子”了。如同我们已普遍接受的汽车拖卡式临时家居一样。

现代的科技足以支配建筑使用的各种人性化要求。空间灵活使用和生长的建筑设计有着广泛的前景。关键在于我们可以利用更为完善的技术手段, 从一个更高的发展高顿实现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和有效利用资源。

3 电脑与数码技术的运用

在信息数码时代, 把电脑数码媒体引用到建筑建造的整个形成过程:设计、细节设计、施工计划、建造过程。由网络技术所形成的网际空间 (cyberspace) 改变了我们一贯的点、线、面的建筑空间概念。由数码技术帮助下, 产生的自由形体的建造可能和建筑空间的生长变化方式, 必然影响临时性建筑的建造概念。电脑辅助技术的运用, 使建造过程的设计信息的产生和记忆过程发生了改变。现在通过电脑设备可以处理更为复杂的形体关系和构件关系, 从而建立出独特的装配系统, 并借助电脑的记忆功能, 把数据传递到建筑构件加工, 管理和组装的各环节。同样地适用于拆卸和重新组装。也由于电脑辅助技术的应用, 组装构件可以由过去的二维概念发展到三维概念, 以致非几何体的加工生产, 并能更为精确地组装。

另一方面, 我们可以进一步从物质构成的客观规律层面加以想象:许多材料的微观物理构成都体现为规则的几何形态。建筑形式表达的内在规律, 我们也许可以通过数码模数统一起来, 从而更大地发挥设计和建造的想象空间。而临时与永久可能只是一种数码模数化下组装结果的不同表达而已。

4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发展

新的建筑材料的发展, 顺应生态环保技术的要求。一方面, 结合高技术要素的新型建材增加了对自然能源的被动利用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整体影响。另一方面, 对材料的可循环利用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担。

建筑的发展使承重结构与围护构造分离后, 人们就不断地赋予围护构造更多的功能。在外立面上, 建筑的遮阳, 隔热已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而综合各种功能并结合不同的需要灵活变换的围护构件成为了技术上不断尝试的重点。广泛发展的可称为“建筑外表皮”的组合变化下的使用。冬天充分吸收阳光, 并形成良好的保温性能。夏天则有效地控制阳光的直射, 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隔热。

建筑内部的设备系统的集约化, 大大地增加了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如欧美国家正在开发智能化的建筑内部线路系统。一个开关和一条线路便可控制不同的电器和设备。设备的位置变换和功能调整, 对其的控制的调整只需在开关处进行。电路、数码布线的灵活性方便了建筑内部的功能调整。

篇14:无源房:节能建筑的新概念

无源房确实是最节能的建筑,是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也是最大限度节约能源的建筑,是体现科学用能的建筑,是值得提倡的节能建筑。

荷兰无源房的基本原则:(1)无论冬夏室内温度都非常舒适;(2)供热系统最小化;(3)无活动的制冷系统;(4)绝热性能高;(5)热阻断建筑;(6)密封性好;(7)最大程度地应用太阳能;(8)平衡的热交换系统;(9)夏季夜晚通风加上遮阳篷;(10)太阳能集热加上锅炉。

荷兰在选择无源房时的工作步骤:第一步:确定供热和制冷用能的最大节省量;第二步: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第三步:对剩余的需要用化石能源解决的需求尽可能地提高效率。通过使用最好的系统建设方法,无源房利用技术方法将第一步的成本减少到最小。

荷兰无源房的运行,(1)实际无需供热;(2)充足的热水供应使生活变得更为舒适;(3)冬天通风系统通过高效交换系统实现;(4)夏天通风系统晚上正面阀门开启后冷却房屋中的空气,早上正面阀门关闭放下遮阳篷,结果将减少住宅成本并提高舒适度。

荷兰开发无源房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建筑能源消耗大,建筑节能在节能中占有重要位置。建筑能耗是指建筑物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和家用电器的用能。2000年我国建筑能源消耗占全世界用能的27.8%,节能建筑用能任重道远。

二、建筑用能的特点是大部分属于低品位能源。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采暖、通风、空调65%,热水供应15%,电气(照明和家用电器)14%,炊事6%。在这些能耗中除照明和家用电器用电属高品位能源外,绝大部分建筑能耗属低品位能源,如制冷的冷冻水温度为5℃~12℃,采暖供热热水温度45℃~95℃。

三、自然能源温度范围与建筑能耗所需温度相似,属低品位能源。土壤温度13℃~18℃(北京);空气-20℃~40℃;江河湖水夏季28℃~35℃、冬季3℃~5℃;海水,我国四大海域50~100m范围内全年维持在20℃左右;自然资源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自然资源利用技术(热泵)已经成熟。

四、按照科学用能的“分配得当、各得所需、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要求,建筑用能应当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大规模利用自然资源与可再生能源。使自然能源、可再生能源供建筑用能,除一个可提供低品位能源,而需要低品位能源,温度对口以外,还有一个属于分散能源,需要也是分散的需求,分散能源供分散用能,集中能源供集中用能,也属于分配得当,各得所需。

上一篇:武当山导游词5分钟下一篇:项目驱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