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论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2024-06-19

教学管理论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通用10篇)

篇1:教学管理论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

摘要: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而班级组织管理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基础。良好的班风、学风、行为习惯的形成,与教师的班级管理是分不开的,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应做到: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性,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培养小干部,对学生的行为做到奖惩分明,教给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良好的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的保证,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在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加之现在学生父母外出打工较多,许多学生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往往只重视了孩子衣食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因此在校加强对学生组织管理,强化学生的是非观念是非常必要的。我在与农村学生家长接触交谈中了解到:现在的孩子最听老师的话,在家里家长叫他们做事很难,可在学校里,老师叫他们做事,他们可积极了,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讲解作业时,孩子常会说,老师不是这样讲的。可见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教师这点先天优势来做好学生的组织管理。下面我就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谈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性。

我校有个别班级上课纪律差,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有时安排学生劳动结果教师一走学生也就走了,结果教室里乱七八糟,不堪入目,教师工作还算认真,但就是学生不听教师的。因此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性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关键。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性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我们接任何一个新班时,教师与学生说话要严肃,上课不能让学生乱接话,对不听话的学生处理要狠,处理学生要及时,最好能做到杀鸡吓猴。在长期工作中,我发现任何一个学生接触到新教师往往表现也很乖巧的,但他们说话做事往往具有试探性,一旦学习过程中说话或做事试探教师,教师处理不及时,就会给以后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障碍,即使纠正过来也要费很大力气。因此教师新上任时,教师就应明确告诉学生在学校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上课那些不能做,犯了应怎样处理,让学生尽早做到心理有数。学生一旦犯错时,教师处理要公正,做到学生口服心服。同时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取得学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让学生从心理佩服自己的老师是一名好教师。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时间是课堂,教师教学技能强与否,知识渊博与否,时间长了学生心里是最清楚的。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使自己上的课能吸引学生。

3、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勾通。教师每接手每一个班,教师应尽快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便于教师在今后学生管理中采用合理方法教育学生,尽量避免与学生发生矛盾,便于教师指导家长教育学生。学生犯错时,教师要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对他们错误的想法要及时矫正。

二、认真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三字经中也有这样的句子: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意思是:如果幼儿小的时候不给孩子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而有所改变。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恒心和专心致志地教育孩子。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的规矩,形成好习惯。教师在接到新班级时,教师应及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合班级实际的班级管理制度,并形成文组织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学生违反班规应严格按制度来处理,并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长期坚持下去。

三、培养小干部。

在我们学校,我发现许多班级的小干部建立起来了,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减轻教师管理学生的担子,教师应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培养小干部,教给小干部管理方法,要敢于放担子给小干部,让人他们代表教师来执行制度。如学习小组长要认真检查学生的书写,作业是否完成应及时向教师汇报。劳动委员要把每天劳动情况,劳动质量向班主任汇报等。教师也应帮助小干部在学生中树立威性。每周班会课,应让小干部在会上总结上周自己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工作做好了,哪些工作做得不好及改正措施。在评价小干部时,教师应首先要肯定小干部的工作,对做得突出的给予适当奖励,激发每个小干部的工作热情,同时对于工作不负责的小干部也要及时更换。

四、对学生的行为奖惩分明。

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奖励和惩罚这两把尺子来应对学生在校的表现。我认为只有奖励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通过奖励让全班学生主动地学习这种行为,从而形成更多具有优良品质的人。而通过惩罚除了教育犯错学生外,它还是一面教材,还能对其他学生起到警告教育作用。如我校去年学校在全校集会上多次讲:要珍爱生命,严禁学生私自下河游泳,然而没过多久,我班几个学生却利用中午吃午饭时间私自下河洗澡,被班上一名女生发现来给我汇报。我当着全校学生表扬了给我汇报的学生,并奖励该生一盒水彩笔,而对私自下河洗澡的学生进行了每人打手1鞭子的惩罚,并让下河洗澡的学生当着全校的面进行口头检讨,下来及时与家长联系配合教育。又如学生发现在学校乱丢垃圾向教师汇报,教师查实后便可获得一本作业本的奖励,而丢垃圾的学生将受到一个星期捡操场垃圾的处罚。从此就再也没有学生下河洗澡了,没有人乱丢垃圾了,就连有学生到河边玩都会有学生来汇报。我们通过对学生的奖惩主要是让学生懂得明辨明非,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将来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五、教给学生家长教育孩子教育方法。

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偏低,他们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教师应针对学生特点教给学生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如每天要督促孩子做作业,让自己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育自己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教育孩子要有孝心。不能当着自己的孩子面吵架,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多让自己的孩子看一些课外书等等。同时教师应把自己的电话告诉每个学生家长,好让学生家长教育孩子需要教师帮助时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同时也能让学生家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学习情况。为了帮助家长教育孩子,每班每期应召开两次家长会,开学一次,期中一次,开家长会教师和学生家长主要交流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及对策,让学生家长之间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我校还每期请乡上关公委的老干部来我校来给学生家长上课。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家长从中能得到一定的启发。

班级组织管理是一门学文,需要我们全体教师教学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

篇2:教学管理论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 教育是灵魂,管理是关键”。作为一个农村小学校长,要管什么,怎样管?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就是要管育人,管方向,抓建设,抓落实,这是办好学校的前提。一个学校的管理成功与否取决于校长的工作。因为校长的工作是在上级领导下,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将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效地利用当地教育资源,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协调学校、家庭的关系,使之形成合力,最终达到顺利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目的。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培养和教育祖国的下一代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学校分布中,农村中小学占极大地比例,故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更显重要。本人从近几年的管理中,认为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教师节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深刻揭示了新时期我国教师师德的丰富内涵,也充分说明了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作为学校,应结合具体实际,通过政治业务学习,开展各种活动,如撰写个人成长故事、书写师德故事、学习先进教师典型、联系实际书写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二是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学校管理者应根据教师的特点,合理的运用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做到教师个人的激励与教师群体激励相结合,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合理、适宜的内部竞争体制。学校对教师的激励要采取公平的原则。如实施教师奖励绩效工资、教师竞争上岗、教师岗位设置、各种不同形式、类别的表彰(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安全管理、常规教学先进个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表彰类型基本涵盖学校的各个方面,让每位教师都有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佼佼者。这样既可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又能将自己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是合理安排教师岗位。人无完人,教师更是如此。首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应该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岗位。如喜欢书法的教师,可安排为写字教学;教师喜欢绘画,就应该安排美术等;年长的教师,就应落实直观、脑力劳动不大的工作;对于年轻人,则安排具有开拓性、创造性、较复杂的工作,要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去努力钻研,提高自身的能力。其次,学校管理者应根据教师的具体实际,实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让年轻教师到边远、偏僻、条件艰苦的地方锻炼,养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品质;对于老年教师,则应适当到中心学校进行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会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这样,达成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也让偏远学校与中心学校的学生异样享受到均衡教育。

四是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作为管理者,必须全面了解本地、本校教师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拟定中长期教师培训计划,计划中必须涉及全员培训、中青年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培训、优秀班主任培训、名师培养等;其次,学校必须对所有培训者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包括自身和学校等方面),如进行经验介绍、上汇报课、示范课等,符合要求后才能报销各种培训费用;再次,进行校本培训,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要使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必须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直至家长及社会其它有关成员参与教学管理。外国一些国家,不仅在校内建立师生员工及家长参加的管理、监督机构,而且在校外还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校内的教学管理只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导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组管理系统,很少甚至没有师生及家长对教学施以监督的组织。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很少有机会过问学校的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管理,从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要使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动员有关方面人员参与教学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注意如下两点: 第一,学校领导必须对此给以充分重视,调动校内的方方面面参与管理,同时要力争与家长及校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吸收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工作;第二,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学监督组织,对学校的教学施以必要的监督,为教学改革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

三、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处于良好状态,根据现代外国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争取资金,为教学人员整建一个舒适的环境,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四、搞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每一环节。传统的经验主义的质量管理只注意质量检查(考试)的管理,而忽视创造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既然教学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教学全过程教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应当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上转移到对教学全过程整个环节的管理上来。也就是要加强对教师备课、上

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知识环节的管理。目前,在我国学校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管理不够。学生家庭作业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各科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缺乏协调,学生家庭作业负担沉重,一些学校的课外活动开展不起来,或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实行宏观控制,协调各科家庭作业,帮助教师提高布置家庭作业的质量。还要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与检查,使课外活动落到实处。

篇3: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一、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一提到教学质量, 有些人往往认为这只是校长或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的事, 与其他的教学人员毫无关系。其实, 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 教师不仅是教授者, 又是一个管理者, 一方面, 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 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 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 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 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 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要使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根据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 必须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直至家长及社会其它有关成员参与教学管理。外国一些国家, 不仅在校内建立师生员工及家长参加的管理、监督机构, 而且在校外还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 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的学校, 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校内的教学管理只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导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组管理系统, 很少甚至没有师生及家长对教学施以监督的组织。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很少有机会过问学校的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管理, 从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 要使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 动员有关方面人员参与教学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做好这方面工作, 要注意如下两点:第一, 学校领导必须对此给以充分重视, 调动校内的方方面面参与管理, 同时要力争与家长及校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 吸收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工作;第二, 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学监督组织, 对学校的教学施以必要的监督, 为教学改革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

三、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处于良好状态, 根据现代外国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 针对我国的实际, 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 首先, 应集中精力, 吸收多方面的力量, 争取资金, 为教学人员整建一个舒适的环境, 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 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 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 增设教学设施, 改善设备条件, 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 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 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 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四、搞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 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 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 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每一环节。传统的经验主义的质量管理只注意质量检查 (考试) 的管理, 而忽视创造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既然教学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 而是在教学全过程教出来的, 那么, 我们就应当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上转移到对教学全过程整个环节的管理上来。也就是要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知识环节的管理。目前, 在我国学校教学管理中, 对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管理不够。学生家庭作业时间没有统一规定, 各科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缺乏协调, 学生家庭作业负担沉重, 一些学校的课外活动开展不起来, 或流于形式。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实行宏观控制, 协调各科家庭作业, 帮助教师提高布置家庭作业的质量。还要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与检查, 使课外活动落到实处。

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主,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 因此, 教学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教师的管理。而对教师的培训、进修与评价又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对教师的培训与进修的管理方面, 我们应注意把教师的长期脱产校外进修与校内进修提高结合起来。国家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多种多样的培训、进修机构, 并从制度上予以保证。在目前,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 对一些学校的一些教师来说, 脱产校外进修存在着不少困难, 因此, 我们应加强校内进修。学校要有专人负责教师培训、进修、提高, 并要形成制度。要充分利用校内在职进修的多种形式, 如新任教师进修、以老带新、个别指导、举办讲座、观摩教学、组织教学研究会等等。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 要建立评价的组织机构, 包括校外的教师评价机构和校内的教师评价机构;要制定各种评价标准, 使教师评价科学化;要加强形成性评价, 使评价真正起到发现问题和提高教师水平的作用。教学管理要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办好学校的主要工作,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因此, 教学管理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学校管理应树立管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思想, 根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从事教学管理, 特别是从事教育教学行政管理, 就更要注意这一点。

六、结语

成功的管理, 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之外, 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我们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同时、更追求“工作创新有效, 和谐共处”的境界, 以给我们工作的环境空间营造一种舒缓、宽松、和谐的氛围。在管理中, 我们积极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交往, 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关心教师的生活, 尽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学校领导给予教师充分信任, 放手让教师发挥创新才能, 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从而增强了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 和对领导的信任感, 达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更高管理境界。

摘要:有效的管理是精致管理的前提与保证,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是否精致, 关键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周艳丽.浅谈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J].教育与职业, 2007, (23) .

篇4: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一、转变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模式选择上不可固步自封,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对于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至关重要。

1.转变学校的管理观念

管理的目的在于使人得到发展,在于激活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注重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以高效率教学为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协调各方关系,形成合力促进发展

“尊重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有的时候,人情的威力要远大于冷冰冰的制度。要创造并实现“尊重的管理”,首先要落实情感激励,协调各方关系。要更多地走进教师的课堂,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听课、评课,增进学校与家长间的沟通,同时也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教师在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首位,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同样,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桥梁,而且还是重要的直接管理者,一方面,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的责任;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要提高自我管理意识,这是提升小学教育教学有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1.注重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教师职业的特点对教师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提出了要求。教师要通过学习来进行自我“充电”,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业务学习,也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要坚持政治思想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要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自己,要求教师学以致用,教学相长。

2_力口强对教师的管理

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对教师的培训、进修、评价、考核等,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例如,组织教师听公开课,大家多进行交流,促进提高,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教学演讲赛及观摩活动,取长补短,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同时,可以建立一定的考核制度,规范教师评价准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促使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以提升教师的工作水平。管理方面,尤其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强教育教学行政管理。

三、构建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

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思考构建,促使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一种良好稳定的发展状态。作为小学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集中精神,吸收多方力量和资源,为教学人员构建一个舒适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其次,学校应根据教学需要配备教学器材,使学校的硬件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教学;再者,学生是学校生活的主体,学校管理应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性格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安静、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有效的管理。

四、调动各方力量。促进学校发展

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单单是校长、行政管理人员的事情,更是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的。国内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发展,必须要有效联合校内外的所有成员积极地参与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例如,要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需要经费。如何筹措经费呢?就需要调动各方力量。一方面,要积极调动校内各方力量,建立健全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适用的意见;另一方面,力争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和交流,让他们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当中。

总之,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来说,不仅仅要制定合理、科学、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从情感上分析和思考管理。转变管理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依靠各方力量,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办出自己的特色,让学校的教育管理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作者单位:江苏姜堰市马庄中心小学)

篇5: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初中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的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如今,在一些人的脑海里,“管理”一词既熟悉又神秘,虽然知其含义,却难抓住本质。有人说:管理是一门神奇的综合艺术,管理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也有人说:管理就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沟通,就是激励,就是服务。还有人说: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发挥大家的能力和思想,创造价值,等等。那么,如何落实学校的管理?小学是否需要管理?怎样进行管理?对于广大学校管理者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或理解存在于简单等的话题。本文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一提到教学质量,有些人往往认为这只是校长或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的事,与其他的教学人员毫无关系。其实,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要使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必须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直至家长及社会其它有关成员参与教学管理。外国一些国家,不仅在校内建立师生员工及家长参加的管理、监督机构,而且在校外还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校内的教学管理只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导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组管理系统,很少甚至没有师生及家长对教学施以监督的组织。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很少有机会过问学校的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管理,从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要使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动员有关方面人员参与教学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注意如下两点:

第一,学校领导必须对此给以充分重视,调动校内的方方面面参与管理,同时要力争与家长及校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吸收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工作;

第二,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学监督组织,对学校的教学施以必要的监督,为教学改革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

三、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处于良好状态,根据现代外国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争取资金,为教学人员整建一个舒适的环境,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四、搞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每一环节。传统的经验主义的质量管理只注意质量检查(考试)的管理,而忽视创造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既然教学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教学全过程教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应当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上转移到对教学全过程整个环节的管理上来。也就是要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知识环节的管理。目前,在我国学校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管理不够。学生家庭作业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各科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缺乏协调,学生家庭作业负担

篇6: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

谷金楼乡官庄小学申利蕊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元,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最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直接关系到集体内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对学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年龄尚小,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形成的初始阶段,班集体的健康向上与否将对他们的一生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有些学生的行为触犯了班规、校规时,教师还用一些带有体罚的办法来纠正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这种片面的认识和简单的做法致使班级管理死气沉沉,班集体缺少应有的朝气。长期以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小学生年龄尚小,班级管理应具有自身规律和特色。

班主任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教育的艺术打动学生,班级以健全向上的集体氛围和力量影响学生,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与同伴和谐共处,互相关爱。营造团结、勤奋、守纪、创新的班级氛围,为学生创设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主要危害

(一)、“威权式”管理

常常听到中小学同行说他们认为现代教育理论所介绍的原理、原则、教法不切实际,必须代之以严厉管教与体罚,因为这些老师从小学、中学都是这样被打大的,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于是也就依照以

前老师的方式行事。一些老师深受“不打不成器”、“教不严,师之惰”观念之影响,这种现状一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甚至一般家长的质疑。

(二)“保姆式”管理

长期以来,保姆式教育充斥着小学的管理,日常生活和管理事物都由教师包办,老师天天守在教室,亲自处理纪律、卫生、出勤等日常事物,教师的这种包办管理,害了学生,也害了老师自己,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创新精神,也抑制了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废除保姆式教育,提倡并实行学生自治已成了当务之急。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学校一定要养成学生共同自治的能力,否则不应算为共和国的学校。”

(三)、“重智育,轻德育”式管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一直以学生的学科成绩及高升学率作为教学成效的指标,小学也不例外,一切以学科成绩为主,整个教学重心放在学科知识教学上,忽略情意、技能、认知三个目标的同时达成。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信任、尊重、协助与鼓励,无法给学生一个安全、温暖、和谐、无恐惧的班级气氛,更无法让学生在自我努力中获得成就,当然也谈不上让学生在选择、珍视、行动中去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了。

二、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一)“平等式”管理

实施新课程的同时,对班级管理的理念也应该随之转变,摒弃教

师的领导权,进行平等地师生交流,纯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树立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发展的管理思想,建构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

“班集体”的概念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是陌生的、抽象的,只能形象地引导他们:你们有两个家,每天从第一个家里背上书包来到第二个“家”里上学,第二个“家”的名字叫“班集体”,这激起了孩子们对“班集体”的亲切感,从而学生头脑中有了“班集体”的朦胧意识。

(二)“开放式”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一开始我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一大堆班务工作上,把着力点落在“管”字上。我认为,只要我肯努力,肯花时间,就能工作到位。因此我忙于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把大量经理耗费在处理各种问题上。可是,一段时间以后,我感到身心疲惫。原来,靠“管”已经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了。

很多教育者总是在考虑“怎么让这些孩子听话?”而不是“我们怎么来支持那些由我们负责的人,让他们学会通过引导自己的积极性来实现自己的和社会的目标?”

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长辈的依赖性比较强,从我现在所教的一年级的学生身上就能看出来,在课间活动的时候,有些孩子就常把老师叫成妈妈。如果老师能以父母般的温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去看,去说,去学,同时在这种父母般的情感中渗透说理教育,做到情理交融,可以激发学生

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在获得道德认识的同时,充分享受参与学习、活动后的愉快和满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三)“激励式”管理

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认为,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动力,给以活力,唤起愿望。它似催化剂,使优秀者更为完善,使自卑者自强,使盲目者清醒,使整个班集体进取向上,团结进步。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班级管理的效能体现为人的发展。因而,班级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而引导人的行为活动的过程。在人的行为活动过程中,是否给予激励,其行为活动的表现及效果大为不同。因而,现代的班级管理需要构建一套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活动。

篇7:小学国画教学之我见

李素杰

关键词:

感受笔墨

突出示范

培养创新

激发兴趣

摘要: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自成体系,重笔墨意境。在小学国画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笔墨情韵,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突出示范作用,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写生,培养创新能力。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自成体系,重笔墨意境,意境深远而独到。在小学阶段,对少年儿童进行古代传统绘画教育是当前小学美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简单易学,很适合在小学中普遍推广。在我多年的小学日常国画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就个人体会浅谈点滴。

一、感受笔墨情韵

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画的笔墨练习,是把墨色的干湿浓淡,蘸墨的基本规律,握笔的姿势,用笔的快慢、轻重等向学生介绍清楚。并让学生在这圈圈、点点、写写、画画中运用的恰到好处。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去练,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我曾尝试了一次笔墨游戏接龙,限时10分钟。方法是:在黑板上贴一张宣纸,并在纸上随意画了一笔,让学生看老师画得象什么,请几名同学到前面继续添画,其他同学观察笔墨变化。并利用已学到的笔墨知识,指出其优缺点。学生们都兴奋极了,跃跃欲试。你画一点,他添一笔……游戏创设了活跃的课堂气氛,营造出笔墨艺术的情境。最主要的是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能够及时地发现笔墨艺术的神奇变化,即用笔、用墨的不同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丰富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动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引导。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学画中国画——小鸡》一课。我在纸上示范点上一点墨,让学生想可以画些什么? 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于是联想出蝌蚪、蝴蝶、蜜蜂、乌龟、人眼,甚至还有一位学生画上了一个机器人。我随即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在纸上怎样用墨画一个小鸡呢?”学生用线勾成一个小鸡,中锋变侧锋两笔画成一个小鸡,先勾后涂画成一个小鸡。随后,老师在纸上示范点上一大一小两点墨,并进行合理的示范,让学生来试一试。并提出那种方法画出的小鸡简单、漂亮。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到其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三、突出示范作用

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确实给学生们带来了较大的弊端,学生往往在其影响下,发挥不出自己的创造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在国画作品上个性的形成。但是,我们也不能把示范全盘扔了。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技法丰富。用纸、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都深远而独到。对于刚接触国画的小学生来说,国画课教师不做示范,学生易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国画技法,只能胡涂乱抹。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确实不可少。在教学中,教师好的示范,可以让学生感悟到美,欣赏到美。并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能引起学生们的好奇,提高教学效率。如我在《学画中国画——葫芦》一课中是这样安排的,黑板上贴一张宣纸,投影仪上出示作画步骤。边出示作画步骤,边讲、边演示作画全过程。哇!哇!……学生们欢呼雀跃,兴奋极了。我发现,在整个教师示范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好像绝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一样。而教师,则在示范的过程中,逐步地把绘画中的重点、难点、注意点讲解清楚,使学生一目了然。示范完成后,随即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在学生的作业中不难看出,学生在独立的创作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了国画的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的方法,效果显著。并没有发生其他问题。

四、结合写生

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写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物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观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的去探索,去研究。如《学画中国画——菊花》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观察他们采摘来的菊花,1、花、叶、枝之间的高低方向,穿插等组织关系。

2、花的构造,叶的形状等。有了充分的亲身体验后,教师先作用笔、用墨、技法方面的示范,学生再进行自由创作,在自由驰骋的空间里,学生往往会创造出出人意料的优秀水墨画作品。

除上述几种教学形式外,还有很多,诸如通过游戏引入加以启发,通过利用电教媒体进行诱导,通过分析有关名家作品加以联想,还可利用录相,挂图,参观等形式。

篇8:小学习作教学之我见

如何让学生写出有儿童视角的作文来呢?那就是让习作回归儿童的心灵, 让丰富儿童的心灵成为小学习作教学的应有策略:丰富孩子的生活、拓展孩子的阅读、培育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认识、陶冶孩子的情怀、提升孩子的思想。只有生活充实了、体验丰富了、情感细腻了、眼光敏锐了、思想深刻了, 才有可能使习作展现出活力、个性、风采。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害怕习作的根本原因是无内容可写。通过长期的尝试和研究, 我认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渠道去捕捉习作素材, 解决习作无内容可写的问题。

一、让习作与生活相融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盛而不枯渴,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 习作与生活是相融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写作本是出于表达的需要, 而没有生活感知体验, 缺乏个性化表达需要, 就难以激发写作兴趣, 也写不出好文章。

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物。比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倾听自然界鸟语虫鸣;欣赏乡村的田园风光、城镇的风景名胜等。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烧饭炒菜、洗衣服、整理房间、下地干活等。另外, 联系生活实际, 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种花栽树、游园踏青、各类竞赛、捐款奉献爱心等。让他们亲自参与生活, 锻炼自立能力, 感受活动中的乐趣, 从而丰富情感, 增加阅历, 深化认识。每次活动结束后, 都要组织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如获得成功的喜悦, 遭逢失败的懊恼……同时, 教师还要针对学生不同类型的感受作富有感情色彩的个性化的点评, 这样有目的有指导的活动, 使学生的生活得到了充实, 情感得到了升华, 从而达到“搜求于象, 心入于境, 神会于物, 因心而得”的境界。

其次, 我们的习作教学要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种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 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 走进学生的生活。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 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 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 精心构思, 充分拟稿。因此, 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就不再是两课时, 而是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 可以是一周, 也可是两周, 甚至一个月。这样, 学生所写之作当然就不是“空话”与“套话”了, 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二、让习作与阅读相拥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指出:“作文是技能, 不是知识, 空讲写作方法是无济于事的, 宜在读中悟法、写中用法。作文还是习惯, 要经常练习。”他还说:“习作能力的根, 在阅读能力。我们要重视读中悟写, 读中学写, 体现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读是理解吸收的过程, 写是表达输出的过程, 二者关系密切。读是写的基础, 因为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从阅读中获取的。每一位语文教师对自己班学生的阅读都应有一个整体策划, 引领孩子在小学阶段“吃”到必要的精神食粮。在阅读课上, 特别是中高年级的阅读课上, 要有练笔的意识, 可以根据课文引导学生写读后感、续编故事、写导游词、编广告语等。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六个学年中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学生果真达到了这个阅读量, 就会有比较丰厚的知识、文化、语言的储备, 为将来更好地发展语文素养打好基础。据研究表明, 人的4~6岁是神话传说期;6~8岁是寓言故事期;8~10岁是童话故事期;10~13岁是传记及传奇故事期;13~15岁是文学起始期。阅读是有年龄优势的, 如果孩子错过了童话、寓言、古诗、惊险故事等经典阅读的黄金期, 以后是再也补不回来的。

三、让习作与创新同行

习作本身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 也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因此, 习作教学更应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 选材时要从身边的“小”事着手, 从寻常中求新颖, 于细微处见精神, 巧妙地捕捉人物的闪光点, 切忌千篇一律, 人云亦云。要使文章有新意, 还得对材料进行一番由表入里、去粗取精的深层次思考。一要多角度观察, 选择新“视点”。其次, 让学生多进行“放胆”习作。所谓“放胆”就是:放题材, 不受“命题”的限制, 允许学生自由的选择题材;放内容, 不受内容的限制, 提倡写真情实感;放形式, 不受形式的限制, 鼓励创新。“放胆”习作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写自己所熟悉的东西, 使他们在习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表达出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对世界的认识。这样, 不仅有利于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 也有利于把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写出更多既新又活的习作。

四、让习作与想象齐飞

学生的想象力是一双会飞的翅膀, 正是有了想象力, 才有了个性, 有了创新。课本的作文训练有童话、有看图作文、有灵活自由的命题要求等, 新颖多样的作文形式,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要紧抓作文训练, 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培养学生的个性。想象是舒展学生心灵、放飞思维的最好形式。小学生充满童稚、童真、童趣, 想象力特别丰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立个性思维, 所以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也会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教师不应让自己单一的思维方式去左右学生丰富的个性思维, 应让他们通过想象, 写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作文来。因此, 教师在组织作文教学时, 要围绕教学目标,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 从而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综上所述, 小学阶段应充分地为孩子的心灵积累丰富的“存折”, 要跳出习作看习作,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确立创新教育的观念, 以儿童的视角和言说方式写出童真之文、童心之文、童趣之文、童性之文。正如诗人布莱克在《小学生》一诗中发出的呐喊:“为了欢乐出世的鸟, 怎能坐在笼中歌唱?”

篇9: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关键词: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小学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阶段,所以,教师对小学生的教学管理需要加以重视,当前在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当中,仍然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发展,而且对小学生的成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和素质。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存的问题

虽然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已经逐渐被重视起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影响其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首先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开展小学教育教学的时候,教师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主要是为了能够应付考试。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学生的成绩决定了一切,教师这样的思想理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另外,小学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强化和提高,小学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以及职业道德都需要进行不断提升和训练,对教学手段、方法以及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都需要不断完善,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辅助学生展开有效的学习。最后,小学生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心智以及思考能力都处于发展中状态,所以,教师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不是盲目地教学,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讲解,对学生自身的特长、爱好都没有特别的关注,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从而影响教师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开展。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对策分析

1.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影响下,教师也要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将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陈旧的思维进行转化,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设定,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后的整体目标,从而有效地展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再是为了应试而展开教学,而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生的素质到德智体美劳的整体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满足现代化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再将成绩作为唯一考核学生能力的标准,而且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其进行考核评价。

2.加强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的能力以及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加强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小学教师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更新教学手法、手段、方式方法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发展状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小学生的整体发展要求。加强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一些讲座、培训,提高小学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修为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有效地开展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3.有针对性地教学

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将学生的优势特点充分地发挥,尊重每个学生的爱好,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4.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处于好奇心比较强的阶段,所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学氛围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现代化的发展影响下,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作为辅助工具来丰富小学生的课堂,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锻炼学生的团结互助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常规性的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总体来说,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在整个学生时代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小学生来说,教育教学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影响着小学生的整体能力以及素质,而且对学生日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管理,辅助学生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宋美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学周刊,2012(9).

篇10: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归纳了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不良倾向,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文改革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我们虽然摒弃了古人把写作完全“神化”的思想,但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从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仍为语文中的一个重点。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地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1.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1.1重表达,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致疑。

然而,综观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记得,我小学时期的作文亦是如此,老师要求我们作文符合“大一统”的标准,于是没有了新材料,新内容,便只好拿老掉牙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都是我们写作的救星。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如故,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品质无形排挤到认识圈之外的现状,着实让人心寒。1.2重模式,轻能力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现在中国很多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模式化教学的恶果。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简单的套用模式。近来,市场上除了大批量的写作辅导书外,又跳出了所谓“作文软件”之类的宝典,深受广大学生朋友的欢迎。然而,对于“作文软件”,笔者是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在电脑中输入主题和关键词,四分钟即可得一佳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轻能力”现象。即使学生了解材料内容及作文的要求,但是这“四分钟电脑作文”却无益于学生思考材料、组织材料等能力的发展,因此,也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注意的地方。

1.3重书面,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有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甚至逐渐退化。有的小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然而一到口头说话,例如演讲或班会课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笔者的一位同学书面作文成绩优异,但由于口头表达能力差,无法很好地与别人沟通,导致他在找家教时,多次被人谴回。这种现象归根到底还是与小学时期“重书面,轻口头”的作文教学分不开。1.4重课堂,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曾看到过一则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但是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作一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1.5重指导,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据调查表明,在来自小学的100份问卷中,能反映出老师按时进行作文讲评的只有百分之61.6,能有质量地组织讲评的仅百分之37,这个调查结果说明,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薄弱环节。1.6重范文,轻下水

几年前,上海曾举行过一次师生作文与评改比赛,结果有不少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苏北有个县也做过类似测验,结果也出乎意料。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以评析他人文章、指导青少年写作为终生职业的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没有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提出建设性意见吗?

现今,这种“重范文,轻下水”的倾向在小学语文中依然存在。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就是空洞无话,毫无灵性。2.改革措施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立足于教法和评改等方面进行改革。2.1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现今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鉴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2.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2.3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3.1阅读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2.3.2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2.3.3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2.3.4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2.4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了解,目前小学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此字斟句酌。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小学语文教师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据上海一所小学实验这种“互动批改”的作文教学改革表明,在调查的学生中普遍认为“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

所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视范文为珍品,而自己下水作文则很少,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适当减少范文的篇数,提倡教师自己作文。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

结 语:

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纵论语文教育观》 李杏保 陈钟梁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3、〈〈语文教育学导论〉〉 王尚文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4、〈〈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王丽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5、任富强 〈〈透视新概念作文〉〉,〈〈写作〉〉 2002年第2期

上一篇:川教历史八下复习资料下一篇:争做民族团结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