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报告

2024-06-12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报告(精选6篇)

篇1: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阚疃镇崔园初中 刘国明

摘要:中学生的心里健康状况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心里障碍包括躯体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今天我就一个典型的中学生行为障碍的案例进行剖析,通过对该生的行为纠正,探讨了心里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一、案例介绍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我时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请看下面一个案例:

案例:这个顽皮的学生公然违反学校纪律,生活散漫,经常出现旷课现象,经常去网吧,还和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交往,在学校里制造事端。班干部也不敢管,他是进校长办公室的常客了,可从不悔改。家长也拿他没办法,老师对他也束手无策,他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不理不睬他,他更加肆无忌惮了,惹得全班不得安宁。

二、案例分析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判断这个学生属于心里障碍中的行为障碍。中学生行为障碍是指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缺乏教养,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又受外界的不良诱惑影响,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主要是不良习惯,品德行为,依赖行为,攻击行为等

本案例反映出该生是由于父母从小对他的教育方法不当,溺爱,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自控能力差,不知感恩。存在着孤独、自私、冷漠、叛逆,缺乏一种团结合作、互相尊重、积极向上的不良心理等。如果让这些不良行为和心理继续发展下去,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此,我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案例的处理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

根据上面案例,要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素质,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首先教师必须由过去那种居高临下、以长者自居的思想转变为与学生相处的新型平等师生关系,以心理素质和健全自身人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多找他沟通,聊天中本来戒备的心里状态已经不存在了,还向我吐出了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况。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对学生具有吸引作用,可以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可以使学生乐意和老师接近,愿意和老师交流思想,为学生搭建一座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把教师当作值得信赖的朋友,他就会开怀畅谈,与教师推心置腹地谈自己心事。认为老师是个可靠的朋友,消除了心中的顾虑。有一次,他主动接近我,老师,我想和你商量个事好吗?我想带几个同学把厕所和附近的垃圾清理一下可以吗?那好呀!我可以参加吗?老师,那活太脏,你别,我没等他说完抢先制止。今天我听你指挥,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还不行吗?清理完毕,我发现他很有组织能力,借此给以鼓励。同时告诉他: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

2、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

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此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幼时家长对其十分溺爱,父母又有望子成龙之心,在学校表现不好或学习成绩不理想,回家后就会遭到责骂、惩罚。因此产生了逆反心理,攻击性强,破坏性强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在班上,我有意举行一些班级活动让他积极参加,还鼓励一些热心的同学与他交朋友、一起玩。我进行家访时向其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给予理解,使其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改变不良习惯,让孩子学会自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使其珍惜学习机会。通过与家长的配合,相互沟通,对该生在学校或家里表现好的闪光点都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为孩子形成积极良好的心态,增强心里承受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

在教学中,我发现调皮、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大多聪明,他们的“出格”行为正是他们聪明敢为的表现。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不能刺痛他,更不能硬要他立即变成好学生,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有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耐心的教育他,感化他,使其走出不良习惯的束缚,浪子回头金不换。使其步入人生灿烂的旅程。

四、案例反思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付出的爱总会有回报,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该同学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陋习,基本上能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不制造事端了,和同学相处的也比较和睦。

不信春风还不回!教师的爱能换取学生的信任,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孩子找回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在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篇2: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报告

资格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

名: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

号:__________________ 培训中心: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姓名:王李琳

考试时间:2012年1月14日

摘要:本文是针对一名初中学生,觉得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同伴等都疏远自己,甚至嘲笑自己,不愿与自己交流,而非常苦闷的问题进行的心理辅导。这一学生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家庭原因,以及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交往能力差所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通过用个体辅导,家庭辅导等方式,有效调整求助者绝对化看待问题的错误观念。改变学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最终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并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的面对生活。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员;求助者;辅导 一、一般资料

刘某某,女,16岁,初三学生,与父亲同住。父亲是当地民办玻璃厂合同工,母亲几年前离家出走,失去联系。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是龙凤胎妹妹,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做事马马虎虎,经常遭到老师批评和同学嘲笑。父亲对其管教严厉,简单粗暴。生活习惯不好,不讲卫生,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内向而自卑,不愿与人交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害怕到学校来,不喜欢和同学老师交流。看到老师就躲开,有些紧张。看见同学害怕被嘲笑欺负。

个人陈述:我一直不喜欢和他人在一起,从小学就是这样,因为他们说我“臭”,躲着我,没有人和我坐,没有人和我说话,刚开始觉得很难过,委屈,想不通。后来觉得气愤,厌恶他们。这次在全校女生大会上,由于凳子不够,大家都挤在一起坐,而我的前后左右全是空的,却无人坐。当时我很尴尬,也很难受,当老师问起:“这边凳子空着,怎么没有人坐这里?”有同学喊:“臭胎子”,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很惊讶。我哭着离开阶梯教室。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在辅导中,我观察到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辅导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开会的情形式,情绪悲伤、抑郁,有明显的烦躁、愤怒。

刘某某父亲反映: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但是还是愿意去学校的。可是,最近她拒绝去学校,问起原因,却不愿意说。再问,便是沉默或者发火,但是还是不说明原因。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一般心理问题

评估依据:① 抑郁、烦躁、害怕去学校。

② 不积极和人交流,沉默寡言。

2、诊断:

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统一,主客观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抑郁、烦躁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内心痛苦,虽然拒绝去学校,但是最终还是和父亲一起来学校。只是因为怕被别人嘲笑,不能接受,因此才拒绝上学。不良情绪可以自控,无变形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3天。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心理健康辅导目标的制定

1、辅导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辅导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刘某某的拒绝上学想法。让求助者发现使自己产生情绪和行为困扰的真正原因,源于自己对自己生活习惯的养成。学会正确面对别人的评价,并积极面对别人的批评,正确看待挫折。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己的个人自理能力,并积极与他人交流。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心理健康辅导方案的制定

1、方法与原理:

(1)合理情绪疗法。

(2)咨询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求助者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的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引起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

求助者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比较在意他人的评价。该求助者性格内向,朋友少,应对人际关系能力较差,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与父亲沟通不良,父亲更多关注的是养家糊口,忽略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开会时受到嘲笑后,社会支持不够。求助者问题的核心是“别人为什么要嘲笑我?讽刺我?”。

2、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心理健康辅导员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心理健康辅导员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心理健康辅导员。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辅导。

(5)对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辅导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案、辅导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心理健康辅导员,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心理健康辅导员

●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辅导。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辅导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辅导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辅导时间与收费

辅导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辅导收费:免费。因为是本校学生

七、心理健康辅导过程

1、辅导过程分三个阶段。(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辅导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辅导目标;(2)辅导阶段,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及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

(3)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在辅导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时间:2012年10月8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意愿,进行辅导分析。方法:谈话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过程:

(1)填写辅导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辅导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3)做心理测验

(4)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5)确定咨询目标

(6)举例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通过对“半杯水”不同人的反应,让求助者认识到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7)布置家庭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

要求求助者回家后写出自己的痛苦,情绪行为表现,以及内心的想法。第二次咨询:时间:2012年10月15日

目的:(1)加深辅导关系

(2)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3)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写出了自己的痛苦,情绪、行为表现,以及内心的想法。(2)与求助者一起就他内心的想法进行分析,让求助者明白让他痛苦的原因是自己不合理的想法。

(针对求助者的“别人为什么要嘲笑我?讽刺我?”这一想法进行分析。让求助者说说自己最不喜欢的人是谁。看到这个人时内心的想法,会去赞美、亲近这个人吗?求助者说,我不喜欢,我怎么能赞美它,接近它?最后,让求助者思考自己生活中那些方面让大家不喜欢。这样的想法合理吗?然后,让求助者自己举例分析自己问题的根源。)

(3)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最后,帮助求助者列出与此次问题有关的不合理信念:

①那些女生嘲笑我,说明我的真的一无是处。

②他们不应该笑话我“臭”,我不知道自己真的是臭的吗?

(4)教给求助者思考自己那些方面让大家都不喜欢。(5)布置家庭作业:

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目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别人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第三次咨询 时间:2012年10月22日 目的:

(1)协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2)协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表示对于上次所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过认真思考。求助者的情绪反应

强度降低,但仍然表示怕来学校。

(2)要求求助者谈谈他在家或是其他场所的情况。从深层次上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求助者叙述在家,奶奶老批评自己:喜欢睡懒觉,不会自己换洗衣服、鞋袜,是奶奶要求才能做到。自己觉得习惯被奶奶说了,没有关系。以“他人在家里的情况”为例与求助者进行“产婆术”辩论。得出:自己在生活习惯上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错在同学身上。)(3)要求求助者进一步谈谈在其他场合做事是不是都会被嘲笑,目的仍然是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以求助者爱吃的苹果为例进行“产婆术”辩论。求助者说她最爱吃外形好看,味道甜又香的苹果。辅导员问她,喜欢与什么样的同学交流?以及看到生活习惯不好的学生的想法。最后刘某某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没有问题,自己对别人也有不同看法。我为什么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呢?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4)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辅导员运用“黄金规则”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帮助她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5)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

①每个人对事对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于生活中的人或事情我也有自己的评价尺度。

②别人对我的评价是否合理,如果合理,我要改正的是那些。

③我要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积极与同学交流。我相信我能做到。

(6)合理情绪想象:让刘某某试着用现在的观念来应对曾经遇到的事情。让她想象自己去开会的情形。然后,用修正过的合理想法去应对。停止想象后,让刘某某说说自己的想法、情绪变化,用现在的观念来应对,感觉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刘某某说:“开始时还是很不好,可是后来就在心理不断地对自己说:我也是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讲卫生的人。我会用事实证明,我也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大家亲近,平等交流。此时,能够放松些。对学校有些期待”)

(7)布置家庭作业完成RSA报告(引导求助者学习填写RSA的方法,)

A诱发事件:女生会上大家嘲笑我。

B不合理的信念:我很臭,没人接受我。

C情绪、行为:痛苦,烦恼,不敢去学校。

D辩论:是所有的女生吗?有几个?确定看见了吗?没有看到,只看见有一个女生在笑。只看到一个人笑就说所有的女生都笑,这样不真实,还给自己很大的痛苦。

E新观念:看到一个人笑,就认为所有的人都对自己不友好这样想有些改变事实。而且自己也确实有不对的地方。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列表一一对比,自己进行辩论;加深求助者对ABC理论的理解,真正认识到困扰自己的是不合理的信念,而不是事件本身。确认自己情绪比较稳定后,然后试着去学校,并观察同学们的反应。

第四次咨询:时间:2012年10月29日

目的:

(1)巩固辅导效果

(2)结束辅导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完成了作业,感觉通过自我辩论心里好受多了。通过改变自己的不好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增强信心。

再到学校时,刘某某不再像以前一样,邋遢而不讲卫生了。开始慢慢和大家接触。发现大家并不排斥她,也没有人说她“臭”。特意观察有的同学,有的同学也不讲卫生,自己内心觉得也有些不喜欢。原来大家都会有缺点,但是能够积极交流,改变自己的缺点,不就完了。

(2)鼓励求助者坚持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

(3)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基本结束咨询。

八、心理健康辅导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我可以上学了,虽然还有一些紧张。我的情绪已经基本平静下来了,不再为这件事难受了,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2、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评估:

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辅导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求助者不敢学的困扰,求助者认识到了自己的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和绝对化的要求是不正确的,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辅导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3、他人评估:老师同学反映,求助者能够开心上学。

参考文献:(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姚本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明宏 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

(2)、明宏 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

篇3:心理教育案例

广的是培养学生成才, 心理教育是让学生成长为一个习正常健康的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 要把学校教

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 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教育的 (南目的。现代网络、媒体、社会现实对学生的诸多诱宫惑, 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力度, 加大了我们教育的难市度。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跟不上现代学生们意识形大态发展。

屯处理问题学生的问题, 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根乡源, 即心理症结。心理教育的技巧:信任, 宽容, 接大纳, 聆听, 惩罚。任何学生的成长都是从不成熟到成屯熟的变化过程。我们允许学生有错误的尝试, 对学学生的行为应该无条件地宽容和接纳, 包括学生的不

足和出格行为。

, 河一个朋友的儿子上高二以前学习成绩一直不北错, 上高二后, 与同宿舍几名品行不好的学生交了

朋友。半学期内, 染上了逃课、喝酒、抽烟等陋习, 最

宫后通宵上网被学校留校查看, 并且产生了辍学的念

午, 侄儿出现了焦躁情绪, 来挨训的, 你老不训, 他心理没底儿呀。来来回回地在屋里走动, 边看我的表情。我只是看电视, 跟家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就不提要说的事, 这就是惩罚, 当他知道有危险而不知何种危险何时发生, 这是一种煎熬, 像等待押赴刑场的囚犯, 其实这种煎熬带来的是思考。

一直到晚上十点多, 我把他叫到书房坐下来, 没有训斥, 开始给他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首先肯定他的头脑聪明, 从上学一直都有不错的成绩, 近来的成绩下滑只是遇到了一点困难。让他找出成绩下降的原因。他最困惑的是朋友跟学习之间的关系, 朋友让出去玩, 出于义气不好意思不去, 也觉得跟他们玩很新奇, 玩了这么长时间, 也觉得没意思了, 想好好学可就是没信心。我把他的毛病归结为好奇心导致他走了歪路, 这是青春期的常见现象, 每个人都会遇到, 只要下决心改正就会赶上以前的学习水平。教他如何处理跟那些同学的关系, 我又帮他制订了学习计划, 教给他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他也吐露了他的一些想法, 一直谈到十一点多。他对我的分析十分认可, 并承诺好好学习, 找回从前的自己。最后我说我会每个月跟他的班主任联系以观其学习效果, 让他感到我时刻在监督他。

至此, 一个心理治疗结束了。经过半年的验证, 效果很好, 他学习成绩赶上来了。当然, 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也是我多年来辛勤工作的结晶, 好多心理教育需要反复进行。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 不断积累, 把我的成功经验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篇4: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后进生心理辅导

B844.1

古语云:十只手指有长短,出水荷花有高低。受家庭背景、不当教育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班都可能不同程度存在着学习差、品德差或者学习品德都暂时较差的学生,他们厌恶学习、性格暴躁,甚至沾染上逃学、赌博、滋事、早恋和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这不仅不利于其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对班风、学风和校风带来摧残性的影响。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而忽略对小学进行心理辅导的情况,未能对小学生的心理辅导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本文将以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典型案例为蓝本,对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转化后进生的策略等进行分析,希望借此引起学校和老师对转化后进生心理辅导的共鸣,在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用爱心包容后进生的缺点,用耐心引导后进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慢慢自重、自尊、自信起来,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小张是我2015年所教的一名六年级学生,13岁,智力水平较好,但纪律涣散,经常迟到,学习不用心,做作业全凭个人喜好,老师批评他也满不在乎,顶撞班干部时有发生...... 在班中属于较为典型的后进生,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了解,小张父母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让子女享有更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长年在外工作,小张与父母缺乏应有的交流,小张的日常生活主要由爷爷奶奶监护照顾,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给了他较好的生活条件,但由于受到知识水平、隔代教育 “心理代沟” 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爷爷奶奶对小张的课外学习辅导和思想教育几乎是真空,导致该同学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心理强、自律能力弱、自强意志低,当在学习和生活上一旦遇到批评、困难或挫折,就会变得自暴自弃,以逃避、退缩的态度对待,久而久之便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进步失去信心。

二、案例分析--后进生心理辅导策略分析

针对小张的实际问题,笔者对该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导致小张成为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有之前不当教育因素的作用,也有社会环境和风气的影响等等。找准了小张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后,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开展心理辅导,引导他逐步自信、自强和自立,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生活姿态融入到班集体中。老师和同学们看到小张的惊喜变化,也印证了这一后进生心理辅导策略是行之有效的,谨以此文和大家共勉。

(一)以赏识激发追求进步的源动力

在研究小张的案例中个案中,我发现他的内心是欠缺自信的。他认为老师不会喜欢学习不好的学生,认为同学会歧视品德不好的自己,认为爷爷奶奶不会懂得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甚至连小张自己也会有时不喜欢自己,自卑、厌学是他最明显的标签。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对他进行“赏识”教育,帮助他重建学习的信心,鼓励和引导他多一点和自己对比,拿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对比,每天进步一点,他也能成为一名优秀学生。为此,我努力发掘和抓住小张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的长处、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改变,我也给予正面的肯定和评价,让小张觉得自己也有优点,觉得自己并不比别的同学差。比如:小张在篮球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和基础,带球、控球和投球在全班同学中都是最好的,刚好遇上学校要开展班级篮球比赛,我在班会上任命他为新学期的体育委员,交给他明确的任务,鼓励他不要浪费了自己的篮球“天才”,希望由他组建二支篮球小分队并加强训练,争取在全级蓝球赛上取优异成绩,不会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期望......全级第一名的比赛结果公布后,我在班会课上隆重地表扬了小张的技术、努力和策略为班赢得了荣誉!此刻的小张不仅赢得了同学们赞赏的目光,他的小脸蛋也洋溢出之前未曾有过的自信。篮球赛后的小张有了质的变化,对学习开始感兴趣了,对生活也更多了点阳光正能量。

(二)以尊重开启认识自我的里程碑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小张对尊重的需要和渴望也不例外。根據小张性格孤独、不善健谈的性格特征,我决定以“尊重”为切入点,对其开展心理辅导。一方面,我以师者的身份言传身教,尊重他的学习和生活上的表现,没有因为他基础差需要重复数次才能学会别人一次就能学会的知识而批评他,而是更多地引导他明白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缺点,只要努力,就会越来越优秀;另一方面,要求同学们多点包容他、帮助他,让他感受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并没有因为他一时学习差点、表现暂时差点而嫌弃他,主动和他交朋友,热情为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使他切身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正是因为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与帮助,正是因为榜样和集体的力量,小张漫漫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不再为暂时学习成绩差点而自暴自弃,而是变得敢于为自己定目标,变得更努力学习以弥补基础薄弱的不足,变得更主动融入班集体的各类活动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三)以真诚共筑师生关系的新征程

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表现为反复多变。在对小张进行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也在开始的时候遇到过冷漠、反对甚至是对抗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曾经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模式总认为老师的意图是“别有有心”的,不愿意接授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一方面多主动与他谈心,在操场谈、在活动课谈、在教师办公室谈......主动关心其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主动为他出点子给意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快,我的真诚付出见到了成效:他心理上不再抵触我,不会再认为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都是别有用心的。小张后来的出色表现也印证了笔者的一个观点: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后进生的转化更彻底,是一股让后进生自勉、自励、自强的持久力量。

三、转化后进生心理辅导反思

每个班都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后进生,后进生就像推迟盛开的鲜花,不是不会开,而是花期的到来需要教师这位园丁的精心培育;后进生就象一个生病的病人,教师只要像医生那样望、闻、问、切,了解病情,分析病因,对症下药,后进生的转化自然水到渠成。

因此,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能正确运用心理学理论开展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深刻认识后进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意义,把心理健康教育穿教育工作全过程,转化后进生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和主动投入到后进学生群体教育中去。本文中,笔者分别从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后进生心理辅导策略分析、转化后进生心理辅导反思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研究小学后进生心理辅导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冯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论分析[J].中国培训,2016(14).

[2]王军.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

篇5: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报告

摘要:美妙的旋律不但没有给她带来愉悦,反而让她痛苦,使一个少女失去了自我,严重的心理矛盾冲突让她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师通过分析、了解、观察,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与系统脱敏法相结合,从求助者的认知入手,改变错误的认知想法,引领求助者摆脱紧张、害怕的心理,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一、一般资料与主诉

苏某,女,12岁,初中一年级学生,身高1.54米,体态正常,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去年下岗现做点小生意,经济不宽裕,无老人同住。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庭无精神病历史。

家住苏北某市,在幼儿园时老师夸奖有音乐天赋,上小学父母为其买了钢琴并请了老师学习,父母教育严格,希望她能考上名牌大学。小学成绩较好,并通过了钢琴六级考试,受到邻里的表扬,同学的羡慕。上初中转到一所较好的学校,自我感觉学习任务加重没精力再学钢琴,后听父母说钢琴考过十级,升重点高中时可优先入取,(当地学校规定有音、体、美特长的考生优先入取)如能考入重点高中才有希望考上名牌大学,为此就没再想不学钢琴的事。

近来学习成绩不很理想,自己特别着急,上钢琴课也不专心,受到钢琴老师的批评,事后很后悔、自责,每想到两年内要考过十级,心理就紧张、害怕,担心考不过去,不能优先入取重点高中,对不起下岗的父母,近4个多月来,心情一直很烦躁,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无心学习,不愿意上钢琴课,担心自己弹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想到考级,弹琴时手心冒汗,心里发慌,不能放松,文化课也受到影响,这样下去成绩会很快滑落下去,不仅考重点高中没希望,将来也考不上大学了,想到这些心理就难受,白天晚上都在想,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为此非常痛苦,不知道怎么办,特来求助。

二、观察了解

求助者由母亲陪伴而来,衣着整洁,说话时一直低着头,叙述时不停的流泪。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求助者从小听父母老师的话,做事认真,非常懂事,要强,很体谅父母的难处,父母下岗后家里经济不宽裕,为了多赚钱让她学钢琴,起早贪黑的忙生意,无暇顾及她,只对他学钢琴和考试成绩过问较多,近来发现她钢琴练的比较少,问她也不说,再问就是哭。从老师同学处了解到:求助者性格内向,平时很少和同学来往,下课不喜欢活动,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胆量小,做事追求完美。

三、心理测验结果

1、《SCL-90》总分179分,超出分界值160分。其中抑郁因子 2.4焦虑因子2.8 躯体症状2.3 人际关系2.2分,均大于因子分2分。

2、EPQ(幼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35 分,P:70 分 N:68 分。

四、评估与诊断 a、症状鉴别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按照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并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

求助者虽然存在焦虑,紧张害怕,失眠等症状,但从时间持续短(4个多月),内容未充分泛化,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明显的道德性质,与神经症的心理冲突变形不同,按照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不够6分,所以可以排除神经症。

3、据分析求助者有较强烈的现实刺激,要参加钢琴考

级,内心冲突属于道德性质的并具有现实意义,求助者有求助的愿望,想摆脱心理的痛苦,病程4个多月,已经出现泛化及回避,影响了社会功能,已经不属于一般的心理问题,综合以上分析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b、主要表现:

1、对是否能考过钢琴十级过分担心、害怕,产生不良情绪。

2、想到钢琴考级就紧张、心慌,伴有一定的躯体反应。

3、对钢琴考级的过分害怕是表层出现的情绪反映,实 则是对未来升学的担心。

c、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该求助者为女性,12岁,已来月经,刚 步入青春期。

2、社会因素:

(1)家庭经济不富裕,父母对其期望值过高(名牌大 学)。(2)父母对求助者关心、沟通不够,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未得到正确的指导。

3、心理因素:

(1)认知出现偏差,认为考不过十级就不能优先入取 重点高中,进不了重点高中就不能上名牌大学。

(2)对学习钢琴缺乏正确的理解。

(3)求助者从小学到初中心理过度出现了断层,由“突

出”(受到邻里表扬,同学的羡慕)到“一般”(成绩不很理想、受到钢琴老师的批评等)造成不自信的心理。

(4)求助者的性格内项,缺少交往,做事追求完美也 是造成心理困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本人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1)分析产生钢琴考级紧张的原因,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解决求助者的不合理想法。

(2)增进与父母、同学的交流沟通,改善不良的人际交往。(3)通过系统脱敏法帮助求助者治疗钢琴考级的紧张害怕心理。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上,提高求助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全面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的咨询方法与适应原理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法相结合 首先通过改变求助者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分析产生紧张的原因调整不良的情绪。

该求助者是以“钢琴考级”而产生紧张、害怕为中心的心理问题,心理负担太重造成的,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理就是: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我认为采取这两种方法比较合适是可以达到预期的咨询效果的。

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权利和义务权利: 权利:

(1)有权选择更换咨询师

(2)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3)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方法、过程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

(1)向咨询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资格相关的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果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心理咨询师应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和收费

咨询时间:共7次左右,每周1次,每次1小时。咨询收费:每次30元人民币。

心理测量收费:《SCL—90》40元/次 《EPQ》50元/次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三个阶段的咨询自2005年12月20日开始,前两次属于诊断阶段,其中四次为心理帮助阶段,后两次属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2005年12月20日)主要包括:

(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咨询关系;

(3)初步探寻心理发生问题的原因;(4)进行心理测验《SCL-90》 《EPQ》

(5)介绍咨询涉及的相关事项,协商咨询时间。

第二次(2005年12月27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继续查找引起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2)进行心理诊断(3)确定并商讨咨询目标及实施方案,并调整求助者的学琴动机,帮助改善不良的人际交往

过程:(1)助者的父母交谈,对产生钢琴考级害怕心理等问题进行分析。(2)求助者简单讲解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让求助者自己分析认知方面出现了那些偏差。寻找不合理的思维观念,改变错误的认知。

(3)助者学会沟通交流,能借助社会系统的支持来帮助自己解决心理问题。

(4)作业:每天要和父母交流10分钟,在校尽量主动和老师、同学一起参加活动

第三次(2006年元月4日)目的:

(1)过系统脱敏的训练解决对钢琴考级紧张、害怕的心理。(2)实施系统脱敏治疗

过程:

(3)上次咨询后留的作业

(4)介绍放松的方法,并在咨询师的引领下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放松的技巧

(5)系统脱敏治疗的原理方法,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建构焦虑等级。

苏某在第三次来访时,自诉通过两次的交谈,许多的道理已经想明白了,还是对钢琴考级一事不能消除紧张、害怕心理,因此我们本次应用系统脱敏法来治疗。

放松指导:让求助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的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放在沙发的扶手上,让求助者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咨询师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求助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部、面部、颈、肩、胸、腹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的放松。

反复练习三次求助者基本掌握了放松。

咨询师引导求助者把引发焦虑(钢琴考级)的情景归纳整理,从引起最小的焦虑到最大的焦虑排一个顺序,并为每个情景指定一个焦虑分数,最小为0,最大为100。构成一个焦虑等级表。(1)考试前的三天 10(2)考试前一夜 20(3)走在钢琴考级路上 30(4)走向考级教室门外等候 40(5)离自己钢琴考试还有10分钟 50(6)离自己钢琴考试还有5分钟 60(7)离自己钢琴考试还有2分钟 70(8)听到老师在叫自己的名字 80(9)走向钢琴,坐在琴凳上 90(10)开始弹奏考试曲目 100 建立了这样一个等级表,准备开始脱敏。并鼓励她尽量忍耐治疗中产生的焦虑情绪体验,能和我密切配合。

这次咨询师为求助者只做了前两个等级的脱敏,因时间关系,其它等级的系统脱敏安排在下三次咨询时做。结束前安排求助者回家要反复练习放松。(将放松具体方法的材料给求助者按其要求来做)

第四次(2006年元月11日)

继续实施系统脱敏治疗,咨询地点改在钢琴室进行。

目的:让求助者置身其中,感受到实际的刺激,在出现相应的情绪变化时,通过放松达到不再焦虑紧张为止。

过程: 咨询师(以下简称咨):上次布置的放松作业你在家里练习了吗? 求助者(以下简称求):练习了,我每天放学后按您教的每次练20分钟

咨:效果怎么样?

求:还行,比这里练的差一些。

咨:现在开始放松,你觉得全身肌肉都放松了之后,举起右手食指,让我知道。(过了几秒钟,苏某举起了右手食指)

现在我们进行第三个等级的脱敏治疗,你闭上眼睛想象正走在参加考级去的路上,想象的画面尽量清晰,情景在脑海里出现时,举起你的右手食指告诉我,(过了十几秒钟,求助者:举起右手食指,咨询师:停顿了5秒)

咨:停止想象那个情景,告诉我你的焦虑增加了多少? 求:大约10分

咨:现在继续想象刚才那个情景。程序同上,(第二次的焦虑分数大约5分,反复训练,第三次分数降到0分。等级表第三项结束,可以进入下一项)程序同上,逐级脱敏。

经过三次,以后又进行了两次(元月18日,元月25日)的系统脱敏,苏某基本不在害怕钢琴考级了,虽然想起钢琴考级还会紧张不安10单位,但通过放松能自行解决。

结束:

1、求助者谈收获。

2、咨询师谈求助者前后的变化。

3、为求助者再次测试SCL-90 总分下降到正常,其他指数一切正常。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在求助者积极配合下治疗有了明显的效果,求助者学习钢琴参加考级不再感到是负担。在半学期后随访证实已无考级前的情绪反应,并顺利考过钢琴8级。咨询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6: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摘要: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健康,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让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小学生行为障碍的案例,通过对该生的行为纠正,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关键词: 小学生行为障碍;得到关注;家庭配合;尊重他人

一、辅导对象基本情况

xx,男,9岁,四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很差,智力一般,性格倔强,具有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仗着自己有点气力,经常欺负同学,对同学敲敲打打。上课总不遵从课堂纪律,影响老师教学,影响同学学习。课堂上经常吃东西,玩小动作。平常不爱卫生,随地吐痰,爱吃垃圾食品,不分场合的吃,吃完的垃圾袋乱丢,同学们都不喜欢他,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耍。任科任老师和学生经常向班主任告他的状。

二、问题彰显及求助

xx身上表现出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问题出现后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家长总是为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寻找各种理由,以敷衍式的态度对待班主任。比如,xx打同学,家长会说:“我做事忙,没那么多精力管他,回家我会告诉他不许打别人的。作业完不成询问原因时,家长就说:“他告诉我们他做完了!”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可以判断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属于心理学中的行为障碍。学生心理障碍包括躯体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小学生行为障碍是指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适应不良、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在一定的外界诱因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主要包括不良习惯、多动症、依赖行为、退缩行为、攻击行为、品德行为等。

在本案例中,此学生是家中父母对他教育方法不当,小时候就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有求必应,以自我为中心,自制能力较差,发展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直到有一次,xx课间把他的同桌打伤。对方家长找到学校,要求班主任按排其孩子不要和xx坐。当班主任当着xx父母的面给xx编位置的时候,没有一个学生愿意跟他坐。有的说他喜欢打人,有的说不爱卫生,有的说他总是影响别人的学习,有的说他乱拿别人的东西,有的说他学习不好!听到这些xx的父母脸色很难看意识到了他孩子的问题。并由衷地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共同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让孩子学会与同学和平相处。

三、对辅导对象行为的评估与诊断

通过留心观察分析,我发现xx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在欺负别人的过程中体会“成功”和“强者”的感觉,爱狡辩、撒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劳动方面意识淡薄,卫生习惯不好;学习方面兴趣不浓、源于其基础不好,已经到了跟不上的程度,听不懂老师的讲课。他说欺负同学,可以让同学怕他,说明他打架厉害!

究其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孩子有一定向上心,但长期因父母关心过少,无人照管,使自己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在学习、卫生等各方面都表现不出优势,使他有了一定的自卑感。但又想在同学们中建立威信,于是只有选择自己的“强项”。那就是欺负别人,随意打骂别人及建立自己的“强者形象”和得到关注的办法和途径。

而形成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祖辈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其父母整天忙于工作,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祖辈对其比宠爱,不管xx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

2、发现问题晚。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当他们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3、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偏差。他们对xx的期望值很高。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经常大声呵斥、严厉批评。家庭教育观念的不科学和严重偏差导致了他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久而久之他的这些问题就越来越难以改正。

4、集体的排斥。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对集体的远离,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5、教师的放任。采访他历任的班主任,都说对他这种学生已经很难转变。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辅导的目标及方案

作为教师,只有给予孩子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才能促使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我多次与xx家长交流和沟通,告知家长这种心理和不良行为是是完全可以矫正的。但需要家长的配合,同时孩子的转化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建立自信、认识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长处。体会把欺负他人的手段转变为帮助他人的力量。使其弱化以自我为中心,以不良行为博取关注的心理。明确想得到他人尊重和认可的唯一方法就是做一个健康、快乐、尊重别人的人。

具体辅导方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视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兴趣和爱好。针对他有力气,多叫他为班级做点事情,然后大加表扬他,让他心里感觉到老师的认可,转表其他同学对他的态度,是他在其他同学那建立全新的好的印象。

2、老师在此时要比以往给予其更多的关注,要让他感到老师可近可亲、值得信赖。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3、要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关注该生,尽可能的发现他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自信。多参加各项活动从而使其获得成就感。恢复与学生的正常人际关系。

4、父母多和他交流,多鼓励他:相信自己,你能行!

四、辅导的过程

针对xx的性格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具体的辅导措施:

1、学校环境的干预。

① 调整座位。由于他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选择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并且让他坐在教室的前边,这样我可以经常注意他,并针对其不良的行为采取措施,当他分心时可以及时提醒他。

② 改变教学方式。采用灵活、有趣、快乐的教学方式授课,争取每节课都能有让他发言的机会,努力把他带到课堂中来,不让他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

③ 对学习的期望: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找出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尽量减轻他的作业量,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对其学习技能的培训,如精确做作业的能力、仔细检查的能力等。

2、家庭管理的干预。

我及时与其家长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讨干预方案。要求家长要全面、客观了解孩子的情况,保持平常心,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另外向其家长提供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日复一日地陪在孩子身边做作业。

3、行为矫正。

对于xx的心理辅导仅靠一般的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针对其情况对其行为进行矫正。对于xx我主要采用了两种矫正方法。

①阳性强化法:其目的是通过奖赏、鼓励等方式使某种行为得以持续,其适用于治疗多动、学习困难等。在应用阳性强化法前我首先确定要改变他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将会导致其学习障碍。重点帮助他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当他认真听讲时,立即给予阳性强化,例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由于对他及时进行奖励,让他感到了愉快和满足,每次上课他都会有所期待,尽量克制自己,希望得到我的表扬。偶尔有分心的时候,只要看到我在看他,他马上会有所收敛。

②追踪辅导。每两周作一次个别谈话,鼓励他友爱同学、尊重老师、专心读书,协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心理健康辅导效果评估

上一篇:油菜花盛开的日子诗歌下一篇: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材料报送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