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方案

2024-06-11

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方案(共8篇)

篇1: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方案

职业中专教师培训方案

为切实促进全体新老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本学期将按以下方案进行培训:

一、职业道德培训;

二、学习教学管理制度;

三、校本教材培训;

四、开展新教师业务培训活动,培训内容:

1、学习教育理论;

2、学习教案书写规范;

3、上课规范;

4、教法。

五、积极安排教师参加优质课、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业务活动,按上级培训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科教研组组长

职业中专教师培训领导小组

2012年3月7日

篇2: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方案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围绕“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的主题,结合实际,以引导读书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更新师德观念,规范教师执教行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不断激发每位教职工自身的内在动力,激励广大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做让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师德培训,明确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要求和任务。

2、通过师德培训,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铸就良好的师德师风,提高依法治教能力。

3、通过师德培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提升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崭新的教育风貌。

三、培训内容:《中国师德手册》

四、培训方式:

1、培训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集中培训主要以讲座、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分散培训主要以自学摘笔记为主。

2、结合本校实际,学校领导精心编写讲座稿,认真组织讲座,对教职工进行培训。

3、学校翻印原著部分内容,供教师自学;教师在师德专题培训专用笔记本上做好读书笔记,并组织学习交流。

4、组织教师开展“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专题报告会。

五、培训时间及内容安排:

六、培训组织与管理:

1、师德专题培训的领导小组: 组长:蔡江涛

副组长:王秦英党芳玲 组员:岳延龙张艳龙李百胜

2、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师德专题培训工作的领导,检查和考核,保证培训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研读原著,到头学,做好表率;并要重视档案资料的积累和归档,切实保证培训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

七、培训考核:

1、全程考核由过程考核和书面(读书笔记)考核组成。

2、过程考核主要通过教师参加培训期间内的学习态度、到课率等情况的记录,给予培训过程恰当的综合性评价。

3、书面考核主要查阅读书笔记的情况,给予综合等级。

4、将教师职业道德专题培训,作为年终考核、职称职务的评聘和年终评优的重要依据。

5、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隆坊镇中心小学

篇3:中等职业学校年轻教师的培养方案

进入21世纪, 随着与世界的接轨和满足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需求, 我国的教育类型和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要求也有了更高更新的标准, 其中职业教育作为区别于传统高等教育的不同教育形式脱颖而出, 对我国人才培养的技能化、教育的大众化作出了积极探讨, 也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今天而言职业教育已然占据了我国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 工作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人才。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则要求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名师出高徒”, 只有优秀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起点低、基础差,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要把这些素质较低的学生培养成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用人才, 需要职业教育的教师付出更大的决心和更多的努力。诚如我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所言:普通高等教育是要把成功者培养成为成功者, 而职业教育是要把不成功者培养成为成功者。在一定意义上而言, 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此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会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速率和质量。

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直观、形象、生动、有效, 因此教育环节更注重实践与操作技能的锻炼和培养, 而且职业教育自身的教育性又要求教育最终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因此, 在职业教育各环节中也要充分考虑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人格的完善。鉴于“既注重实践, 又顾及全面发展”的特点, 职业教育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教育部在制定的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综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也就是说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综合型”教师———既具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又具有技师 (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 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进入21世纪, 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职教师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 尤其是年轻教师, 在职业教育师资中所占的比例逐年递增。年轻教师意识新、精力足、热情高, 尤其最近几年进入中等职教系统的年轻教师都是经过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 理论充分、基础扎实, 绝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 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新生的活力。但整体上而言, 年轻教师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中年轻教师存在的实际问题, 通过研究教师成长阶段理论, 我们认为, 年轻教师在参加工作后的前5年左右的时间里, 处在一个个体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 我们认为应该抓住关键时期对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年轻教师展开培养, 这无论是对年轻教师本人的成长, 还是对学校的健康发展, 都是必需和重要的。

年轻教师的培养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我们应根据教师成长阶段理论, 从学校的现实与发展战略出发, 适应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满足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注重质量培养, 确保教师经过一定培养后专业知识更厚实, 专业能力更扎实, 教学方法更娴熟, 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因此在对年轻教师开展培养时也应特别注重他们的职业道德、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共同培养, 学历提升与能力提升相互结合, 学校培养与企业锻炼相互结合, 通过多途径、多样式、动态化、实效化的培养方式, 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 尽快成长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

最近几年来, 随着形式的发展和要求, 各个中等职业学校分别结合各自学校的现状, 结合各自学课专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分阶段的对年轻教师进行了相应培养和培训。经过分析和探究, 我们认为其中比较符合实际的“培养”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年轻教师“导师”负责制培养方案

根据中职学校有些年轻教师教学水平低、教风不良的实际问题, 对刚参加工作1—2年的教师, 可由学校选聘教学能力突出、教学经验丰富、教风师德口碑良好的优秀教师对他们从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教风师德等各方面进行传授、帮扶和引领, 促使熟悉教学各环节, 并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规范的教学风格。这是经验和技能传承的一种基本形式, 是传统师徒传帮带教学模式的深化和发展。

在“导师”指导下, 年轻教师通过听课、临摹、反思、交流、研讨等方式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导师”负责制有助于年轻教师少走弯路, 缩短适应期, 顺利渡过困惑期。“导师”负责制能在短时期内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导师”负责制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开发“导师”资源, 实现经验共享。“导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 除自身长期、艰苦的努力, 也蕴含着各级教育机构及同仁的关怀、帮助, 因此“导师”的经验、成就不应是个人的财富。“导师”的价值也不应仅仅体现在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及科研任务上, 培养年轻教师, 实现经验传承、共享, 这应该是每一个德艺双馨的“导师”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培养年轻教师, 使学校的“导师”资源得以开发, 从而带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2.可以培养、强化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所谓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 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才华的核心, 是教师挖掘自身潜质、不断超越自己的关键所在。诚然,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形成主要依靠教师的自我检查、自我校正和自我强化, 经验积累不够丰厚的年轻教师, 其调节和修正常常不能准确到位。而此时熟悉情况的“导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3.可以对年轻教师的实践活动及时进行反馈, 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及时反馈是一条重要的学习方法。根据心理学研究的遗忘曲线, 学习者学习的知识, 越早进行复习, 记忆保持的时间越长, 知识掌握得越牢固。同样的道理, 学习的内容, 越早得到反馈信息, 其学习的效率越高。就年轻教师而言, 根据其教学实践过程及时给予指导、点拨, 对他们的进步、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4.可以作成一种开放的培训模式, 而与其它模式兼容并蓄。“应用教育模式应当是多种教育模式的综合, 综合模式包容相关模式形成整体结构, 从而才可能发挥更大的整体功能”。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种种局限, 优良的模式应强化与其它模式的整合以形成整体优势。“导师”负责制模式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在培训过程中, “导师”负责制模式常与研讨式、案例教学式、问题探究式、合作交流式、远程教育等模式相互交融, 优化培训系统, 形成一种开放的培训模式。

5.可以作成一种互动模式, 而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和跃迁。“导师”负责制培养的对象既是学习者, 又是具有良好个人素养的探究者, “导师”是诊断者、引导者, 也是顾问。在指导学习者的过程中, “导师”可以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回顾与理性思考, 还可以与学习者交流、探讨。因此, 完全有理由相信, “导师”负责制模式是一种互动模式, 通过互动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和跃进。

(二) 年轻教师职业技能考核制培养方案

这是中职学校针对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而制定的一种培养方式。主要针对工作后2—3年, 已经熟悉了教学环节流程、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 但专业领域内的实践操作技能还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

具体内容是:年轻教师在参加工作2—3年内, 必须在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上达到既定标准的要求。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案规范化的水平、课堂组织能力、语言与书写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 实践操作技能包括年轻教师所学专业与所任课程的实践动手操作水平。职业能力经考核未达标者不能从事教师岗位工作, 必须进行转岗培训, 直到考核达标为止。学校需为年轻教师职业能力考核达标提供必要的条件, 如向年轻教师免费开放实验室、组织他们到相关企业进行现场培训、适当减少其他工作量、建立激励措施等, 促使年轻教师尽快适应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这种以职业技能考核达标为压力和动力的培养方式, 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年轻教师实践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 并且实施起来能够收到很好的实际效果。

年轻教师通过职业技能考核制, 能快速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和必需的实践操作技能。

1.最大限度提高年轻教师的积极性。通过职业技能考核制, 使年轻教师存在一定的危机感、紧迫感, 促使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实践技能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 对整个学校教学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在短时间内可提高年轻教师的能力。在职业技能考核达标过程中, 对照各技能标准, 年轻教师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评价, 找出自己的不足, 从而努力完善自己, 使自己快速成长。同时, 由于职业技能考核达标制度的对象是大部分的年轻教师, 在考核过程中, 教师可以互相切磋、互相学习, 对他们的成长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年轻教师项目带动制培养方案

所谓项目带动制就是以项目为载体, 让年轻教师直接参与项目的审报、确立、实施、监控和评定的全过程, 或者让他们直接承担一个项目直至项目的最终完成。通过积极参与项目, 以此达到对年轻教师理论和技能全面培养的目的。

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制培养方案, 年轻教师直接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 有一个尽情发挥展示自我的舞台, 这使许多年轻教师脱颖而出, 从而摆脱论资排辈的束缚, 促进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并且通过项目的参与, 年轻教师能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提高科研能力的水平, 这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十分有利。

(四) 年轻教师内外联合制培养方案

所谓内外联合培养就是学校通过与相关企业、兄弟院校、科研部门、政府机构等单位联合来对教师加以培养。主要内外联合培养形式有:进修、深造、校企联合等。在各种联合培养形式中, 最为现实和可行, 也最容易实施的应该是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联合, 对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综合型”教师的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校企联合培养制就是依据行业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服务学生就业为导向,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一是学校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进行一定时期的专业技能培训, 包括挂职锻炼、承担合作项目、开展技术服务、参与产品开发和企业管理等。二是定期将企业第一线技术精湛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请进学校, 为年轻教师进行培训, 开阔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活力。通过联合培养, 可迅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从而实现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直接的挂钩。

校企联合培养专业教师, 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提高专业教师, 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 是中职学校培养“双师型”素质教师行之有效和切实可行的措施。许多中职学校通过多年校企联合培养制的摸索和实践, 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通过联合培养, 学课专业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专业向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帮助, 企业向专业提供最新发展动态、研究成果, 以及培训环境, 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人才共享机制。从这一点上来说, 校企联合培养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互惠共赢。

2.通过联合培养, 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一线活动, 及时掌握相关专业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 不但能增强生产实践和科研技能, 而且能把生产实践与教育教学紧密相联。

3.通过联合培养, 加深学校和企业的联系, 可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应用型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市场需求的重新定位, 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

4.通过联合培养, 可以延伸至定向培养学生, 从而探索应用型专业办学出路的问题, 为中等职业学校应用型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摘要:最近几年来, 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 各类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加之职业教育本身对教师要求的特殊性, 众多中职学校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水平都丞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 采取哪种措施、实施哪种方案, 从而能够实现快速有效地提升中职学校年轻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已成为热议的话题。作者从实际角度出发, 对中职学校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年轻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 以及适合中职学校采用的年轻教师培养方案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和探讨, 这对中职教育、中职学校, 以及教师本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年轻教师,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姜建清.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

[2]牛红玲.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与培训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6.

[3]赵延安.以突出技能训练为特色的职教师资培训探索.职业技术教育, 2007, 5.

[4]谌启标.美国职业教育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

[5]王正斌.探索“双师型”师资培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4.

[6]刘红委.高职院校高技能青年教师培养问题研究.成人教育, 2008, 2.

[7]管文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时间及思考.苏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5, 1.

篇4: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方案

一、主要目标

从2016—2020年,通过全区48所技工院校与54个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的方式,动员组织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参加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帮助他们实现技能型就业,促进家庭稳定增收,同时为产业转型升级输送一批青年技能人才。

二、实施对象

全区54个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参加培训当年12月31日前15周岁以上、22周岁以下,未婚,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含退学、辍学等,以下简称“两后生”)。

三、实施内容

根据“两后生”的培训意愿、劳动能力和岗位需求,分类实施下列职业培训:

(一)中期就业技能培训

为期一学年(10个月),熟练掌握一门就业技能,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短期就业技能培训

为期2个月以内,强化实际操作培训,提高初次就业能力。

(三)创业培训

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创业实训等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四)中等职业教育

“两后生”直接参加,或参加上述培训后继续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学历教育。

四、实施步骤

(一)明确责任

各技工院校与结对帮扶县人民政府签订结对帮扶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培训责任书,明确双方责任。在责任书的框架下,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由有关各方签订具体的培训协议。

(二)调查摸底

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每年定期组织对本县“两后生”培训就业创业意愿进行调查摸底,将需要参加职业培训专项计划的“两后生”人员详细名册,提供给技工院校,同时报送自治区、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

(三)组织招生

根据“两后生”人员名册,技工院校与结对帮扶县联合进校、进村、进户,集中开展春季、秋季招生工作。

(四)实施培训

由技工院校或委托职业院校、定点培训机构根据年度招生计划,分类、分专业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五)推荐就业

对培训合格的学员,实施培训的技工院校或职业院校、定点培训机构负责推荐就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予以积极配合。

(六)补贴申请

实施培训单位和学员按规定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扶贫等部门申请相应的经费和补贴。

(七)工作考核

对各贫困县及技工院校“两后生”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实施工作进行考核。

五、政策措施

(一)中期就业技能培训

1.开展结对帮扶的技工院校,当年招生计划开设的全部职业(工种),自动取得在全区范围内就业技能培训定点培训资格。

2.培训实行全日制、寄宿制,培训时间为一学年,按10个月计。原则上单独编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编班。培训开班分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原则上春季学期开班安排在2-4月,秋季学期开班安排在8-10月。

3.学员培训期间的基本生活费(以下简称“生活费”)、学费、住宿费和实习材料费等实行全免,由自治区财政按1.2万元/人/学年给予补贴。其中,学费、住宿费、实习材料费、卧具费、实训工装费、体检费、医疗保险等培训费用补贴标准为6500元/人/学年,从各级财政安排的就业资金中列支;生活费补贴标准为5500元/人/学年,由各县从自治区切块下达的扶贫专项资金等资金中统筹安排。

4.培训结束后,技工院校推荐学员实现就业或创业,就业率和创业率达到规定比率的,给予相关技工院校就业创业服务奖励(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二)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按我区现行有关政策执行。

六、补贴资金管理

参加中期就业技能培训的培训费和生活费补贴资金来源、申请、拨付和核算按下列办法执行:

(一)补贴资金来源

各级财政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和自治区切块下达各县的扶贫专项资金等资金。

(二)补贴资金申请

补贴资金由技工院校统一申请,其中,培训费补贴按属地原则,向技工院校所在地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申请;生活费补贴根据生源情况,分别向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扶贫和财政部门申请。

(三)补贴资金拨付和核算

培训费补贴从就业补助资金拨付给技工院校。生活费补贴先拨付给技工院校,再由技工院校转拨付给学员。

各技工院校在培训学员入学后1个月内将学员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根据信息管理系统中学员人数及指纹数据,由技工院校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并提出申请。经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预拨培训费用补贴总额的60%。

1.培训费实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按实际参加培训学员人数及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率,对承接培训任务的技工院校给予补贴。学员完成一学年培训,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100%给予补贴;学员完成1个学期培训,没有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60%给予补贴;学员未完成1个学期培训的,不给予补贴。培训结束后,据实核算补贴应拨费用,预拨费用大于应拨费用的部分,转为下年培训费用预拨。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率低于60%的技工院校,不给予补贴,预拨费用全部退回财政部门或转为下年培训费用预拨。

nlc202309081720

2.生活补贴费由技工院校代为申请,县级扶贫、财政部门按学期分两次拨付到学员就读的技工院校。申请审批流程如下:

新学员开学后,技工院校按学员户籍所在地提供学员名单给县级扶贫部门审核补助资格→开班1个月后,技工院校按学员户籍向县级扶贫部门提出补助申请,附上经县级扶贫部门审核符合补助条件的学员名单列表(含申请第二学期补助的学员)及技工院校出具的学员在校培训证明→县级扶贫部门审核→县级扶贫部门按学员户籍地在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公示,同时在县级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示(公示期为7天)→报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县级财政部门在审批后15个工作日内把补助资金划拨到学员就读的技工院校,由技工院校按月通过校园卡发给学员。

学员中途退学的,本学期未发完的生活费,由技工院校一次性退回县级财政部门。

参加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按我区现行有关政策执行。

七、工作要求

(一)精准识别

利用扶贫大数据平台,比对相关部门业务数据,充分发挥各贫困村“第一书记”作用,对“两后生”开展到村、到户、到人的培训需求调查,确保人员名册准确。

(二)精准宣传

一要内容精准。每一个贫困村都要张贴宣传海报,详细告知贫困户有关政策精神、补助标准和办事流程。二要对象精准。要对照人员名册,对贫困户“两后生”及家长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宣传。三要责任精准。各县要积极配合有关技工院校开展定期招生宣传,各贫困县乡(镇)、街道要成立宣讲团,开展不定期宣讲,各贫困村“第一书记”要经常带领驻村工作队走家串户宣传政策,了解实情。

(三)精准协作

结对帮扶的技工院校要确定若干所技工院校或职业院校、定点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协作单位,在本单位难以满足学员的专业需求或其他条件时,及时推荐到协作单位开展培训工作。54个贫困县以外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参加专项职业培训的,参照本方案实施,相关技工院校应积极予以配合。

(四)精准担责

各县负责准确提供本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名册及相关信息,配合技工学校做好学员及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员安心接受培训,实现稳定就业。各技工院校负责按结对帮扶县提供的“两后生”名册开展招生工作,组织实施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并保证培训质量,做好学员在校期间安全工作,积极推荐学员就业创业,要指定一名校级领导负责帮扶工作,组建专门工作队伍,落实结对帮扶工作专项经费。各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负责督促指导,组织实施各县职业培训专项计划考核工作。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负责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协调推进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实施工作。技工院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为技工院校提供必要的支持。

(五)精准实施

各技工院校要根据帮扶县“两后生”的培训需求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任务分解和实施进度要及时上墙,实行挂图作战。各技工院校每月10日前,要将上个月开展宣传发动、学员报名、实施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等情况,报自治区、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对措施不力、进度缓慢的地方、部门和技工院校,由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

篇5: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为全面提升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加快中职教育发展适应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要,加快中职教师队伍的培训,改革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课题,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因此,为提升我校教师教育素质与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坚持按需施教培训原则,突出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学研用相结合的培训理念,推行教研、培训、自修一体化,探索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模式,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支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高职业教育素养和专业化水平的职业教师队伍,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二、培训目标

总体目标: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及教师发展的需求,促进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的发展。

具体目标:1.高级职称教师学习、整合新知识和信息,提高对实践经验总结和提炼的能力;2.中级职称教师学习、整合新知识和信息,提高教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教学能力;3.初级职称教师学习新知识和信息,提高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实践能力。

三、管理机构

为加强管理,切实做好本次教师培训工作,特成立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培训的目标和方案,协调校内外各方面的关系。校长室对培训的方案制订、实施予以关心和指导,同时负责和组织师德培训;教务处负责教师培训的具体工作,主要是落实培训的时间、地点、参加培训教师的出勤、参加培训教师的考核和培训科目教学情况的反馈;教研组、备课组参与教师培训方案的设计,督促组员参与具体的培训活动,收集教师对培训的反映,了解学生需求,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

培训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xxx 成 员:xxx xxx

四、培训师资

一方面,本着以能者为师的原则,从本校及外校、上级教育部门中选聘具有执教资格和能力的优秀教师和教育、教学专家来校授课。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操作水平,在培训过程中,学校还将与相关合作企业联系,聘请单位高级技术人员来校授课,或赴企业参观实践,利用校外资源进行专业课教师的技能培训。

五、参训对象

培训的对象为学校全体教师

六、培训方式

根据不同专业教师培训目标,结合参训教师的实际情况,以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侧重于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工作技巧、爱岗敬业意识等培训,创造一个能体现先进职业教育特点,并与我校职业教育现状相适应的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而对于技术专业课程教师的培训将通过专题讲授、互动研讨、观摩教学、实训操作、现场参观等方式完成培训项目。

七、培训内容

一、在学科与跨学科专业领域,提高教师学科和学科整合素养,优化其专业知识结构。

二、在课堂教学研究领域,提高教师业务素养,优化教学质量。

三、在师德建设领域,提高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坚持职业操守。

四、在信息技术与工具领域,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借助网络平台优化教学质量。

八、培训考核

1、教师培训结束后考核方式为等级制,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等级。

2、教师的成绩由以下二部分组成:

(1)教师的出勤(30%):出勤不得低于总考勤量的80%。

篇6:职业卫生培训方案

实 施 方 案

二零一八年一月二十日

职业卫生培训实施方案

根据上级部门有关规定及要求,结合我矿目前职工队伍的实际情况,决定对春节返矿后开工前的全矿员工进行一次职业卫生全员培训,就相关培训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全矿员工安全培训工作领导组: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职业卫生防治科,副组长负责落实全员培训的具体事宜。

二、培训时间:

2018年2月26日— 2月28日

三、培训对象:

全矿员工

四、培训内容:

由职业卫生防治科取得职业卫生培训资格证的人员组成教师队伍,并由职业卫生科统一编写培训教案,具体内容包括: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规基本知识,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

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所从事岗位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与义务等。

五、课时安排:

总培训课时为24课时,其中 26 日— 28日上午8点—12点、下午14点—18点共计24课时,各部门统一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必须保证每个员工的培训时间最少不得小于8个学时,29日全员进行考试。

六、开设班次:

1、综采一队、综采二队、综掘队在综采队会议室、机运一队、机运二队在机运一队会议室开班授课。

2、机电队、通风队、安监部、信息中心以及各业务部室人员,集中在五楼会议室开班授课。

七、具体要求:

1、各授课老师要充分做好上课准备,备好教材、教案。

2、矿领导及安监部、人力资源部对全矿培训情况进行流动巡回检查。

3、考试实行闭卷考试,由职业卫生培训中心组织好考试工作,考试地点为五楼会议室及一楼餐厅。

4、对考试不及格者,不准上岗作业,统一组织起来进行为期3天的再培训工作,经补考合格后方可上岗,补考不及格者予以辞退。

篇7:职业培训学校数控培训策划方案

一、目标

技术人员培训主要是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利用国家的补贴政策开展的员工培训。培训费用来源渠道为,企业支付与国家补贴拨款相结合。目前我们主要以“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为抓手,提升企业员工的业务技能。该项补贴金额较大,最多可以达到6000元/人。

现阶段的目标:制定CNC技术员相关的技能培训宣传册。从两个方面开展社会人员招募培训,为员工提升技能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为企业提供人才,为学校办学增加收入,达到多方共赢。

二、市场调研与分析

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上存在这么一个群体。具有一定文化及技术基础的人,苦于没有进一步学习的门路,无法达到企业技术岗位的要求只能每天在流水线上按部就班的作业,工作辛苦,且薪资待遇位于行业底层。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很多信息迭代更新的很快,技术员要时刻保持自己的核心优势才能保住现有的工作。一旦自己把技术教给普工了,那么,在公司里面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对自己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威胁。所以,他们宁愿清高一些,也不想把技术传授给普工,导致人力资源市场上技术员的供不应求。

然而企业对于技术岗位的需求确与日俱增,人力资源市场上技术人员的稀少,导致企业招聘成本高,技术员薪资待遇与日俱增,进而导致这部分普工想做技术员的欲望愈加强烈。针对这部分普工所处状态进行分析归纳为以下三种:

1、CNC企业正式普工,每天与技术员在同一工作环境:

这类员工已充分明白普工与技术员差异,了解技术员每天工作负荷量比普工少,而薪资待遇确是普工的2到3倍。而因找不到好的培训平台,强化自身技能,无法寻求技术岗位的工作。这类人员我们很有希望招募培训。

2、非CNC企业普工,不了解CNC行业:

这类普工,我们要先详细介绍CNC行业发展的前景,目前CNC企业技术人才的缺口,及CNC技术员的工作内容及薪资待遇。使其对CNC行业,CNC技术员产生向往的意向,从而进一步洽谈培训合作。

3、劳务公司的劳务工:

这类人员占市场份额很大比重。主要输送给企业作为一线操作人员,他们没有好的资源及门路去争求一份稳定高新的技术工作。针对这些人,我们要在介绍CNC技术员的工作内容及薪资待遇以及职业发展前景外,还要重点阐述我们学校与多家上市企业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承诺学成后保证高薪就业。

三、配套资源收集与落实

1、编制学校的宣传简介,参照同类培训学校的样板,办学思路要突显服务员工,保证阳光、高薪就业的理念。

2、对确定的目标普工进行跟进落实。通过前期的接触,宣传本校的优势,以及开展培训提升学员的技能,从而改变普工现状,从事高薪的技术岗位工作。

3、增加培训设备,需要添置数控车床与其他主流系统的数控加工中心等实训设备。

4、向学员介绍国家关于技能培训补助的政策,鼓励其参加培训。

四、实施方案

1、整合学校几位董事的资源,联系相关企业,逐一登门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培训优势、作用,以达成培训协议为目标。

2、通过去各个目标企业、工业园区的招生宣传,动员社会普工参加培训。

3、通过圣源复集团的劳务渠道,宣传我校办学优势,学员就业前景,招募社会集散人员参加培训。

4、与各乡镇劳保所、开发区管委会建立联系,动员他们在辖区内宣传组织人员参与培训。

5、学员入学注册登记,与学员签订培训协议,根据培训协议要求,编制培训大纲、安排课程,组织培训等;

6、专人对接人社局申报相关资料,跟踪落实项目补助款的办理进度;

7、关注国家新的补贴政策落地等。

五、实施人员

前期投入一至两名人员参与,人员要具备交流沟通、营销谈判能力。

六、实施费用

1、交通费用:走访企业交通费用的支出;

篇8: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方案

高专院校的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以自我为中心, 极其缺乏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学校在科研的要求力度也不够造成了教师除了教书外, 对其余的包括科研在内的工作缺乏热情和兴趣。这使得整个教师队伍在业务上的合作太少, 缺少现代企业中非常重要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企业中所强调的团队精神对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有极大的借鉴作用的。

中青年骨干教师则是建立这样一个团队的灵魂人物, 是各学科教学研究的领头雁, 是学校教育的大梁。因此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使他们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 积极进取, 锐意创新, 带动起培养青年人才和学校教育发展的重任,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意义

1.1 是高专院校以及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所决定

1999年, 我国仅有高专院校161所。到2007年, 数量已经达到1 109所。以高专院校为载体所承担的高职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高专院校的发展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发展相比较, 在总体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无论从政府对其财政投入的力度上看, 还是从其自身发展的水平上以及社会对其的认可度看, 高专院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处于劣势。这使高专院校对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很多制约因素, 如经济条件、教学科研环境、培养渠道等。但有困难并不意味着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停止不前。整体水平上不去, 可以局部先发展。集中力量先培养教师队伍中热情高, 脑子活, 接受新事物快, 急切想向国内外高水平看齐, 敢于挑战自我, 自强向上的一批中青年教师成为骨干教师。以带动整个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更上一层楼。

1.2 以点带面, 抛玉引玉

近几年高专院校对教师的需求持续增加, 补充的教师大多数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工作经验不足, 又疲于应付教学常规, 教师队伍涣散, 各学科以邻为壑, 缺少联系, 缺乏有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 青年教师的成长缓慢。这种状况的改观有赖于形成一个气氛和谐、融洽, 又积极向上的教学科研环境。一个关键性的举措就是培养一批不甘现状, 愿意继续发掘自身潜能, 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且能无私的带动整个队伍一起上进, 能使教学科研活动成为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用他们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 气氛活跃, 信息畅通的教学科研氛围。使他们成为教师队伍的灵魂、核心人物, 成为教师队伍中的排头兵。

2 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方案

2.1 确定骨干教师

一方面, 由于高专院校短时间内不能克服制约其迅速发展的各种因素,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没有条件全面展开;另一方面, 要能起到骨干、带头的作用, 也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有这样的潜质。所以必须得从教师中选取能但当此重任的理想人选去培养, 才能达到培养的目的。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更重要的, 还关系到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学科、学校的发展。

基于骨干教师自身所承担的责任, 在人员的选配上一定要制定一套公平合理、严谨科学的筛选标准, 藉此能将有才气的人推上需要他的位置, 以尽其用。

(1) 年龄应控制在45岁以下。

这是人自身生理的限制所决定的。

(2) 有一定的科研基础。

包括专业基础扎实、科研成果突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独特见解和成就, 在本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有一定的威望。

(3) 拥有良好的个人修养。

具体体现为热爱自己的专业, 有开拓创新的思维, 有自强上进的品质和热情。

(4) 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有一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能产生激励和导向作用, 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号召力, 能组织一些年轻有为的教师围绕在自己身边, 干成一番事业。

2.2 确定培养方向

可根据教师自己已有的的专业方向和兴趣, 结合院系学科建设的需要, 确定好培养方向。属于基础研究的教师, 尽可能送往在其专业研究处于领先水平的科研机构去学习;属于工程技术人员的可考虑送往和其技术相对口的知名企业学习等。根据专业选择适合自己培养方式, 且所送往的院校、机构应该在相应的专业领域内已经有了较高的水准, 学术水平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在社会上有很好的知名度。这样接受培训的教师本身的起点已经较高, 在这样有成熟经验的机构中能迅速切入正题, 少走很多弯路。不管从教学、科研, 还是从为人处事上都能受到严谨、良好的教育。

2.3 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大学学习进修

为了能及时掌握本专业在国内外的最新动态, 学习其新知识、新技术, 了解新设备, 应该尽可能多的听取兄弟院校举办的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学术报告, 参加讲习班, 和学术会议。

关于这方面的信息, 一方面, 学校应该及时的给予通知, 另一方面, 教师自己也应该注意建立本专业领域的人际网、信息网, 相互之间能及时沟通, 传递咨询。一般, 一些著名院校在假期都会请一些国际知名人士来本校讲学, 如果专业相近, 都应该去学习。

通过这些交流, 不仅可以迅速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 还可以通过个人创造机会增进学校之间的交流和联系。

(1) 资助骨干教师赴国内重点大学或中科院的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著名教授、研究员处做一定时间的访问学者或攻读博士学位。

(2) 选派教师到著名院校参加合适的学习班, 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

(3) 鼓励教师和兄弟院校的教师联合申请项目, 搞科研。

从以上方面的学习, 不仅可以在专业上更上一个台阶, 更重要的能学到一些新思想, 新理念。

2.4 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留学进修

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学术领域本来是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领域。不论从其发展的出发点还是从其发展的目的看, 都和沟通交流分不开。同时, 社会的发展给学术的交流提供了许多快捷方便的渠道。这也使得学术的沟通交流以以往无比的速度和便捷的方式进行。西方人和东方人在好多事物的处理方法和思想都有很大的差异。在科研上也有好多值得借鉴之处。比如国外高校的教师之间有一个很好但不成文的习惯, 就是喝下午茶。当然, 喝下午茶并不是仅仅为喝茶而喝茶, 而是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很重要但非正式的方式。据说很多震惊学术届的学术结果都是在喝下午茶交流时产生的灵感的结果。

(1) 支持青年骨干教师争取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攻读博士学位。

(2) 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以单位公派出国 (境) 进修、合作科研和做访问学者、参加学术会议。

2.5 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实践, 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专院校的骨干教师一定不是只会口若悬河的做纸上谈兵, 遇到真刀实枪的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的文弱书生;他必须是既能深谙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 又是本专业所涉及到的相关行业的较为资深的行业技师。这样的要求也是专搞职业教育的高专院校无可质疑, 也不能推脱的必需要有的东西。一个没有行业背景的职业教育院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当是可想而知。

必需要派送教师到专业相关的行业进行实践。学校可以考虑联合社会力量来办学, 选择合适的企业、公司, 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分批的选派教师到合作单位见习, 也可以请企业中的优秀技师直接到学校讲学, 对教师进行面授;另一方面, 企业若有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可以交付学校进行研发、改进。甚至有可能单位还可以成为学校毕业生实习的可靠基地, 而学校可以为单位提供直接可以进入生产线的优良的毕业生。既解决了单位进人的人事问题, 同时也解决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达到互惠互利, 双赢的目的, 形成一个供需和谐互动的良性循环。

2.6 完善培养机制, 唯才是用

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 以保证教师能及时有效的, 保质保量的得到进修, 形成教师培养的一个良性循环。

2.6.1 资金来源

(1) 学校每年在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中安排作为派出培养的基金。

(2) 鼓励教师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3) 鼓励学院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合作科研、联合带研究生等途径争取国 (境) 外单位资助, 落实青年教师学习、进修等费用。

2.6.2 鼓励政策

每年要有明确的培养计划, 包括选派专业、人员选拔、选派人数、培训期限, 费用使用等情况。

对有突出成就的骨干教师应按一定标准给予奖励。包括在年终考评、津贴分配、住房、解决配偶子女工作学习等方面给予倾向。甚至在评定职称上可以打破常规。青年教师有很大经济压力, 应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2.6.3 教师回馈学校, 学校给教师提供用武之地

培养教师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学校, 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学成归来的教师应该积极发掘科研课题, 创建实验室, 带动其他年轻人一起合作, 在做科研的同时, 逐步形成一支思维活跃, 群策群力, 能取长补短, 互相体谅, 互相帮助, 集思广益的科研队伍。在这个过程中, 骨干教师应充分发挥他的骨干作用。包括:

(1) 才思涌现, 发掘好的科研课题;

(2) 部署工作, 合理安排课题任务;

(3) 组织协调, 维持好科研的内外环境;

(4) 集思广益, 及时交流思想, 调整科研手段、方法;

(5) 任劳任怨, 带领好科研团队的大方向。

搞科研需要经费、设备, 在学校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学校也应该尽可能为教师提供教学、科研所需的设备、经费, 尽可能保证科研、实验的顺利进行。使教师所学的东西尽快落到实处, 投入的能有所产出。一句话:知识本身不是生产力, 使用和应用知识才会变成生产力。

参考文献

[1]教高厅.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 (高专) 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Z].[2002]5号.

[2]张爱华.论高专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途径[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4) .

[3]刘茄, 赵军.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1 (11) .

[4]张甜.对建设“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之我见[J].希望月刊, 2007 (6) .

上一篇:旅游承包经营合同范本下一篇:海底漂流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