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范文

2024-06-05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范文(精选6篇)

篇1: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范文

为全面提高我县农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加速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培养造就一批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县局工作安排,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开展农业技能培训,推动“一村一品”产业建设,促进我县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二、工作内容和目标

(一)工作内容

1、阳光工程

通过组织开展职业培训、技能培训转移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到第二、三产业或城镇就业,安排好培训工作,保证培训任务胜利完成,并宣传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2、新型农民和百万中专生

以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我县“三带一园”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发展要求,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培训,培养一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和以农业生产经营为家庭主要收入的专业农民,通过进村办班、培训指导,使受训的农民能够掌握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及相关知识。

以建设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大农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主要工作内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1、阳光工程: xx重点围绕当前农民工就业量大的行业开展培训工作,使受训农民熟练掌握一项非农产业岗位技能,组织完成3500名培训任务,实现2800名以上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而转移就业,确保转移就业率达到85%以上。

2、新型农民和百万中专生

在我县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并根据各乡(镇、场)的特色农业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xx年5月30日前完成xx剩余19个村的培训任务,并根据省农业厅二年三不变的要求继续开展xx年的培训任务。按xx年县农广校招生情况,完成2个学期的现代养殖中专班教学内容。

三、机构和分工

1、组 长:ff2、副组长:gg 负责牵头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

hh 负责牵头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

3、成 员:

aa:①负责阳光办、项目办日常事务。②安排协调好培训机构的任务。③负责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的培训项目监督管理。④完成交办工作。

bb:①负责农广校的日常事务。②完成阳光工程分配的培训任务。③完成xx年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④做好“百万中专生”教学工作。⑤完成交办任务。

cc:①负责农广校的日常事务。②负责做好培训机构与教学点的联系工作。③负责做好各项培训资料的整理归档。④完成其它交办任务。

dd:①负责培训项目的资金到位。②负责统计每个月培训项目实施进度。③负责及时上网查阅,按时完成网报工作。④负责宣传好培训的相关国家政策。⑤完成其它交办任务。

四、奖励办法

为加快培训项目实施进度,保证培训质量,充分调动项目工作组专职管理人员积极性,按照有关要求,完成培训项目任务,经农民培训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验收后,由农业局给予每人每个月100元的交通费、夜班补助费。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报请县政府成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和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农业局局长、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农业局、财政局、就业局及其它有培训任务的单位分管领导组成。

2、加大农民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实宣传内容,充分挖掘当地培训过程的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宣传。每月至少向省市提供两遍以上的宣传稿件。

3、监督管理。负责好本辖区内培训项目监管,严把招生关、培训质量关和转移就业。

篇2: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范文

(2014年12月1日)

尊敬的殷部长、杨部长,各位学员,同志们:

大家早上好!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根据区社会服务培训中心的安排部署,经过认真的筹备,小满镇职业农民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这是我镇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的欢迎!

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次培训是按照区委、区政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求,在对各乡镇农民就业创业愿望的调查基础上,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畜牧养殖的实际需要举办的,采取区内培训与赴外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小满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培训5天,赴山东潍坊培训10天。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畜禽养殖、动物防疫、饲料调配等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区内培训由小满镇聘请河西学院、市、区教授专家进行授课,赴外培训由全国著名畜牧专家、教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畜牧技术人员任教。

借此机会,我将三点要求:

一要认识到位。今天参加培训的每一位农民兄弟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这次培训,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做到尊重老师,虚心求教;要严格遵守培训纪律要求,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上课期间要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做好笔记;要认真听从组织人员和教员的安排,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

二要认真学习。这次培训班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授课内容的选择以及时间的安排等方面都进行了周密研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努力提高培训质量,让大家学有所获。培训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内容很丰富,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家要按时参加培训,沉下心来,集中精力,专心听讲,认真学习,既向老师学习,又要互相学习,力求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

三是要学以致用。大家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紧密结合实际思考问题、发展生产。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水平,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篇3: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理论依据,现实方案

一、构建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理论依据

(一) 构建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 是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基础

就业乃民生之本, 就业规模的扩大与就业质量的提升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 而这必须以劳动者自身人力资本的积累为依托。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资本类型, 它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 即劳动者的知识程度、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状况来表示, 是这些方面价值的总和。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而形成的, 像土地、资本等实体性要素一样, 在社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中, 投资是非常关键的。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包括营养及医疗保健费用、学校教育费用在职人员培训费用、个人和家庭为适应就业机会的变化而进行的迁移活动等。这些投资一经使用, 就会产生多期的影响, 也就是说, 投资所形成的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将在很长的时期内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人力资本投资与其他方面的投资比较起来, 是一种投资回报率很高的投资。其中职业培训对人力资本的形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结构化”进程中, 农民工已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就业主体之一。受历史背景、社会政策、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较城市居民而言, 原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形式拥入城市的农民工, 在知识、认知等方面的投入很少, 能力相对较低。国家统计局农调队调查数据显示, 在农民工流动就业人群中, 文盲占2%, 小学文化程度占16%, 初中文化程度占65%, 高中文化程度占12%, 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高达83%, 农民工总体文化程度偏低。从技能培训情况看, 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28%, 未接受过任何培训的仍占七成以上。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偏低, 是其积聚于低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原因。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上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 农民工就业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劳动权益受损范围扩大, 劳动者地位下降。

按照倪志伟 (VictorNee) 的市场转型理论, 市场经济与再分配经济在资源配置方式上有根本的不同, 收入分配的格局也将不同。在再分配体制下, 劳动力和其他经济资源是按照国家的目标进行再分配。“再分配者倾向于满足自己”, 所以受益最大的是等级体系中拥有行政权力、实施再分配的各级官员。市场经济则恰恰相反:在那里“直接生产者占有大部分剩余”。因此, 在经济体制从中央计划的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 控制资源和占有经济剩余的权力也发生转移, 即从党政官员转向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市场转型论有两个基本推论, 一是人力资本升值假设:在市场化进程中, 人力资本的经济回报呈上升趋势;二是政治资本贬值假设:相对于人力资本回报, 党政官员的经济收入呈下降趋势。这一理论获得了国内的实证研究数据的支持———通过计划体制渠道取得工作的比例也已大大地降低了, 人力资本将在劳动力市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已越来越呈现出市场本身的特性, 这一特性更强调作为弱关系的就业信息, 而不是作为强关系的人情的影响。人力资本的价值在农民工群体的就业质量上日益得以体现。因此, 构建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 不断丰富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是提升其就业质量的基础。

(二) 构建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 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

职业培训的缺失, 削弱了农民工创业与就业的能力, 影响着其社会认同感, 并严重制约着其获取经济政治和文化资源的能力, 损害了其社会公正感和生存道德, 加深了其业已存在的相对剥夺感, 使暴力性和对抗性冲突更加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指出, 在今天我国的就业领域内, 有两大现象值得关注:一是低端劳动力市场就业质量有所下降;二是劳资纠纷、劳动争议大量增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的增长速度, 屈服于资本强权, 人为地制造一种不利于劳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劳工迫于劳动力市场就业机会短缺的压力, 可能会被迫接受这个现实, 但是内心的不满情绪会增长。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 随着劳资矛盾的不断尖锐, 一遇风吹草动, 或者因为某个极端事件作为导火索, 会造成大规模的旨在维护劳工权益的群体性事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金英杰认为,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制度的改革, 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 但另一方面, 极大地冲击了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性。面对改革的压力、面对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 劳动者怕失业, 怕被精简下岗, 怕被竞争淘汰, 为此而焦虑不安。此种心态会是社会动荡的诱因。

社会稳定的本质是社会整合。根据迪尔凯姆的观点, 社会整合是指“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 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 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 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与就业质量, 直接影响着其生存境遇和对主流社会的心理认同, 进而影响到其社会公平感和生存道德。在这一新的制度实践进程中, 农民工所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其“普遍存在的利益概念”的重要源泉, 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形塑和重构其共享价值观和集体认同, 这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的整合, 其意义十分深远。

(三) 构建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 是提高中国城市化质量的关键

职业培训与城市化的质量密切相关。大规模城市化是当前的重大战略。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定居, 以及跨省、跨大区域的人口流动实际上代表了我国未来人口分布的趋势, 是人口及社会经济再布局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保持我国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竞争优势, 有利于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的合理化。在此过程中, 城市化的质量常常被忽视。已经有相当部分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事实上已经成为城市市民, 但由于种种原因, 他们无法融入城市社会, 生活水平低, 没有安全感, 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在城市扎根。表面看来, 户籍制度限制、社会保障不健全、城市的居住子女教育的高成本等都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但核心的问题仍然是务工者的职业技能低下, 报酬偏低, 负担不了进城生活的成本, 只能在城内城外反复徘徊, 客观上增加城镇就业的紧张局面。因此, 构建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 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 不仅是提升农民工群体平均报酬水平的重要条件, 更是提高中国城市化质量的关键。

(四) 构建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 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选择

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城乡差距迅速扩大的态势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选择。由数量庞大、劳动技能低下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城镇职工冗员与有限的城镇就业机会所形成的巨大就业压力是遏制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障碍。城镇就业难题已经超出了经济范畴, 它不仅关系着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而且对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实现有着重大影响。统筹城乡发展, 城镇就业问题首当其冲, 而通过构建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 提升农民工群体的职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则是关键之举。

从当前的现实来看,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弹性确实有下降的趋势, 这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国有和集体企业大规模重组导致的职工下岗, 另一方面, 也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下降有必然的联系。因此, 这种下降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由于城市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大规模释放劳动力的过程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完成, 没有特别强的理由去相信较低的就业弹性将会一直保持下去。更为重要的是, 中国宏观经济至少在中期水平上持续走强的预期明朗, 城镇就业扩容前景并不悲观。目前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主导思想不应放在片面追求扩大就业规模上, 解决城镇就业问题更需要在提高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上做文章。

较高的就业质量是扩大城镇就业容量的基础。在城镇就业领域, 与就业岗位严重不足相对应的是, 有诸多的岗位缺乏胜任者。越来越多的“天价技工”“天价保姆”的案例见诸报端。这些案例说明城镇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仍旧突出, 并非纯粹规模问题。相对较低的劳动技能使得到农村劳动力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工作, 大量低素质劳动者拥挤在低端劳动力市场, 使之完全成为买方市场, 最激烈的就业竞争就发生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 一方面, 雇主能够轻易地通过压低或克扣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和逃避劳动保险等获得超额利润, 企业部分地丧失了提高研发能力和企业技术水平的动力。另一方面, 低水平报酬严重制约劳动者通过培训提高技能的能力, 使其在激烈竞争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朝不保夕, 只能听命于雇主的摆弄, 甚至协助雇主规避政府劳动监察部门的监督。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 形成低端劳动力市场的恶性循环。只有打破这个循环, 把重点放在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上, 缓解低端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压力, 政府部门扩大就业容量愿望才能实现, 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现实。

二、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的基本内容

就实质而言, 农民工职业培训属于继续社会化的范畴, 其任务在于调适农民工个体与社会的动态角色关系, 其目的在于通过让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等继续社会化形式, 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强化其理解和掌握社会行动规则的能力和参与社会行动的能力, 增进其就业和创业的技能。因此, 中国特色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 至少应该包含如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 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

阿玛蒂亚·森在《作为能力剥夺的贫困》一文中指出, 教育作为一种基本能力, 其被剥夺与否, 是衡量社会是否提供给底层一条改变其命运的通道以及政府的公共政策是否得当的核心因素所在。更好的基础教育和卫生保健能直接提高生活质量, 还能提高了一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 使其免于收入贫困。妥善解决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 直接关系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可见, 通过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 加大对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培训的力度, 提高其科技文化水平, 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是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的主要内容。

(二) 中国特色的职业价值观培训

价值体系是特定社会的文化传统的核心要素, 任何社会都重视对其社会成员进行价值体系教育, 包括共同理想、共同信仰等方面的教化, 从而使其社会成员能够自觉地接受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

当前, 我们正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因此, 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之中, 通过中国特色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使农民工接受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自觉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三) 中国特色的社会规范培训

任何社会都有一套必要的社会规范, 即社会向全体成员提出的行为准则或要求人们遵从的一定规则和方式, 具体表现为法律、道德、风俗等不同的方面, 是个人与社会相互协调的主要力量。农民工进城之后工作和生活在城市, 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原来的乡土社会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有的乡规民俗可能不再适应新的城市环境, 这就往往导致其越轨行为的发生。

因此, 通过对农民工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规范尤其是法制教育, 使其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 增强法制观念, 知法守法, 学会利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 是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

(四) 中国特色的角色模式培训

根据角色理论的基本观点, 农民工的社会角色实质上就是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农民工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扮演过程, 实际上就是一个角色学习、角色领域和角色实践的过程。作为社会角色的承担者, 农民工又是通过扮演社会角色来进行日常互动的。在一系列的角色扮演过程中, 当出现矛盾或冲突而得不到很好解决时, 轻则影响个人生活, 重则关系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

可见, 对农民工进行必要的角色社会化, 通过教育培训, 使农民工自觉加强角色学习, 理解其权利和义务, 深刻领悟到作为我国产业大军中的重要一员, 其精神风貌和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素质、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 从而形成与社会期望相一致的的行为模式, 是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的应有之意。

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的现实方案

当前, 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状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没有受过正规的岗位教育培训, 他们的工作技能基本上是在打工过程中逐渐掌握的, 或者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不需要很多技能, 也即是次级劳动力市场。城市人口免费或支付较少费用就可以参加如职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等继续教育, 而农民工很难享受到这种权利, 这种制度性歧视削弱了农民工获取资源的能力, 严重影响了其就业质量。因此, 要确保农民工享受公平的受教育培训的权力, 做好制度性和机制性保障, 建立一整套中国特色的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是关键。

(一) 建立法制化的培训管理机制

要将立法贯穿于农民工教育培训发展的全过程, 内容要涉及培训的各个要素和领域。无疑, 培训管理法制化是农民工培训事业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 培育多元化的培训主体

培训主体应该包括:一是各级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二是高中等职业院校;三是企业与民间的各类培训服务机构;四是各行业协会、教会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五是各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六是远程教育网络。

(三) 形成科学化的培训体制

要通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 以职业院校为基地, 以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 职业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的农民工培训体制。这种体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国家统筹规划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二是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和统一协调农民工培训工作, 其他相关国家主管部门则予以配合。三是中高等职业院校是农民工培训的主要阵地, 应形成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四是应广泛吸收社会中介培训机构参与。

(四) 探索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农民工培训机构除开设与科学知识相关的专业课程外, 更多的是根据本地区的特点以及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的需要开设课程。这些课程应具有范围广, 门类多,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应既有多类型、多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 也有各种类型的短期、长期培训和面向全社会的职业知识推广教育。

(五) 形成规范化的培训投入机制

应加大政府对农民工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在注重发挥政府拨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 也要注意多方面筹集经费, 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的参与, 尽量释放社会的活力。

此外, 构建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 还必须注意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目前国外的农民培训模式主要有三:其一为东亚模式, 是指适应于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很难形成较大的土地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特点, 以政府为主导, 以国家立法为保障, 以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训主体对农民进行多层次、多方向、多目标的教育培训的农民培训模式。主要代表国家为日本、韩国。其二为西欧模式, 是指体现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农业经营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的特点, 以政府学校、科研单位、农业培训网四者有机结合, 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农民培训模式。主要代表国家为英国、法国和德国。其三是北美模式, 是指适应以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为主要特点的农业生产, 通过构建完善的、以农学院为主导的农业科教体系, 实现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三者的有机结合, 从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农民培训模式。主要代表国家为美国。以上培训模式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有必要深入挖掘其合理内核, 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谭骆艳.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6:7-8.

[2]劳动和社会保障课题组.当前农民工流动就业数量、结构与特点[EB/OL].人民网

篇4: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 职业技能 培训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经历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转变。在此背景下,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将成为我国经济保持高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一、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意义

要实现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最有效的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途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目的是使农民工通过学习新知识、提高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民工向城镇转移,实现有效就业和增加农民工收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能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引导其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合理、有序、有效转移,引导农民工技能致富;通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更好更快地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农村改革奠定基础。通过订单培训等模式,使经过培训后的农民工做到学有所用,把培训与就业结合起来,根据企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更容易把所学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农民工就业率和社会生产效率。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农民工还没有认识到职业培训对自身长远利益的影响,另外由于培训的成本较高,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2.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

传统培训学习时间过长,提高了农民工的学习成本。没有考虑到农民工培训的特殊性,培训内容老旧过时,教学设备老旧与农民工工作设备有差距,不能与农民工实际工作结合,难以保证正常的培训质量。

3.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有些地方对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职业培训是企业和农民工自己的事情。没有认识到职业技能培训对促进城镇化建设和农村改革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办法

1.做好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

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分析要从几个层面入手:根据本地区行业特点,分析企业用工情况,立足企业岗位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根据市场的需要,以需定训,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训内容。

2.创新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和培训服务

采取正规的技能教育和短期的技术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要克服传统职业教育重视正规学历教育而忽视短期技术技能培训的弊端,调整办学思路,充分利用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分布广泛、办学灵活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贴近实际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农民工的需要。

另外在教学内容上,要以就业为导向,将培训定位于培养有技术的农民工。要注重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既要传授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还要传授一些与农民工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知识,使农民工既学到实用技能,顺利就业,又拥有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利益。

3.职业技能培训要与国家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相结合

随着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的逐步实施,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时,要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对农民工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并与国家就业岗位准入制度结合起来,使农民工在参加完职业技能培训后,就能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便于农民工就业。

4.建立就业指导机构,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做后盾

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应成立就业指导机构,与发达地区企业和劳动部门建立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用工信息和对技能的要求。与用工单位建立长期联系,实施订单培训,签订培训合同,满足企业用工和农民工及时就业的需要。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素质,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最重要方法,对于促进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改革意义重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统筹计划,认清培训的重要意义,逐步实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王朝明.城市化:农民工边缘性贫困的路径与治理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5(3).

篇5:农民工岗前培训方案[范文]

编制单位 :南通五建别苑 编 制 : 审 核 : 批 准 : 日 期 :

农 民 工 岗 前 培 训 方 案

2014年 3 月

日 8

农民工岗前培训方案

岗前安全教育要求

1.认真做好“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其中新工人(包括合同工、临时工、民工、学徒工、实习和代培人员)入场,必须进行不少于50 课时的“三级”安全教育,并进行登记签字后方可上岗作业。

2.“三级”安全教育的级别划分是:一级安全教育指公司级,教育时间不少于15 课时;二级安全教育是指项目部级,教育时间不少于15 课时;三级安全教育是指班组(岗位)级,教育时间不少于20 课时。

3.“三级”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一级安全教育的内容为安全生产 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行业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等;二级安全教育的内容为项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要求,安全生产的特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注意事项;三级安全教育的内容为班组(岗位)安全生产的特点,主要危险和防护要求,本工程安全操作规程,“三不伤害”自我保护要求,事故案例剖析,劳动纪律和岗位讲评等。

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施工和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5.电工、焊工、架子工、爆破工、机操工、塔吊工、起重工(包括指挥),打桩机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每年必须按规定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0课时。

6.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经理依法取得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核合格证外,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30 课时。7.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除依法取得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核合格证外,每年还必须接受安全专业技术业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 课时。

8.企业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 课时。9.安全培训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和登记制度。

10.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主管部门许可的培训部门负责组织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经理、安全员和从事安全培训工作的教师资格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并实行登记。各企业、单位负责组织开展企业其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专业技术业务培训,负责本企业职工三级安全教育的第 一级教育工作,并实行登记。

11.项目部负责本单位职工三级安全教育的第二级教育工作,并实行登记。12.项目部和作业班组负责本班组职工三级安全教育的第三级教育工作,并实行登记。

安全培训计划

1.安全生产培训计划

1)公司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2)公司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教育培训情况载入个人工作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3)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施工现场前,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4)工程项目部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5)公司培训时间安排在每月的第三周进行,具体培训要求和安排详见劳动教育部门的通知。

6)《建筑劳务读本》及各种工法、工艺的培训,按上级要求,由劳动教育部门统一安排。

7)其他须培训人员由各项目部安排,每单位不少于20 人。

一、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1.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2. 从业人员有权利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不锝应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3. 从业人员的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4.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5.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着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二、班组安全教育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遵守纪律及现场的各项规则制度,按规定着装,不得违章作业,不准饮酒。

2.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移动或拆除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脚手架,安全网等。3.上下作业应走马道、楼梯、不准攀龙门架、脚手架。

4.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认真遵守安全施工规定,衣着要灵活,禁止穿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鞋。定期体检。经医生诊断,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以及其它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不得从事高空作业。5.高处作业物料要堆放平稳,不可放置在临边和洞口附近、凡有坠落可能的,要及时撤出或固定以防跌落伤人。

6.发现安全设施有缺陷或隐患,应及时报告处理,对危险及人身安全的必须停止施工,消险后在进行高处作业。

7.高处上作业安全设施要经常检查,处于良好状态。

8.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将支撑、拉头、柱头板等钉牢,拆模间歇时,应将以活动的模板、牵杠、支模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坠落。二人抬运模板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传递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抛。高空拆除时,应有专人指挥。并在下面标出工作区,用绳子和白旗加以围挡,暂停人员过往。

9.拆除模板应经施工技术人员同意。操作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和拉倒。作业人员要站立在安全地点进行操作,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工作,操作人员要主动避让掉物,增强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拆除模板一般需长撬棒,人不许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在拆除楼板模板时,要注意整块模板掉下,尤其是用定型模板做平台模板时,更要注意,拆除人员要站在门窗洞口外拉支撑,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工完前,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拆下的模板应及时运送到指定地点集中堆放,防止钉子扎脚。

10.不得在脚物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

11.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栓在身上,钉子必须放在工具袋内以免掉落伤人,工作时要思想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高空坠落。

12.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13.工作中发现不安全因素,可暂停作业并立即报告。14.严禁在高空作业时抛扔物品,戏耍打闹。

15.当日完后,应仔细检查岗位周围情况,如发现留有隐患的部位,应及时进行修复方可撤离岗位。

16.搭设和拆除现场必须设警戒区域,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警戒区域内严禁非操作人员通行或在脚手架下方继续组织施工。地面监护人员必须履行职责,高层建筑脚手架搭设和拆除,应配备良好的通讯装置。

17.如遇强风、雨、雪等特殊气候,不应进行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夜间实施脚手架作业,应具备良好的照明设备。

18.搭设的架子应按脚手架搭设规范要求操作。对钢管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缝的不得使用。扣件发生有脆裂、变形滑丝的禁止使用。19.钢筋、半成品等应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整齐,制作场地要平整,工作台要稳固,夜间使用照明灯具必须加网罩。

20.20.拉直钢筋,卡头要卡牢,地锚要结实牢固,拉筋沿线2米区域内禁止行人。

21.在高空、深坑绑扎钢筋和安装骨架,须搭设脚手架和马道。22.绑扎立柱、墙体钢筋,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和攀登骨架上下。23.绑扎高层建筑的圈梁、挑檐、外墙、边柱钢筋,应搭设外架和挂设安全网,绑扎时系好安全带。

24.起吊钢筋骨架,下方禁止站人,必须待骨架降落到离地1米以内始准靠近就位支撑好方可摘钩。

25.绑扎时应检查脚手架是否稳固不应在架子上集中堆放钢筋.所堆放的箍筋应放置好,以免坠落伤人.26.绑扎完毕应及时清理剩余箍筋,铅丝.做到工完厂清.钢筋工应根据自身工作特点作好安全防护措施,以安全为主。

27.钢筋半成品等应按规格品种分类堆放整齐制作场地平整.。工作台要稳固。28.起吊钢筋下方禁止站人,必须等骨架降落到1米内方可靠近。

29.浇注混凝土时认真贯彻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的安全“三宝”的使用制度和“四口”的防护制度。开动地泵前应检查机械运转情况。

30.使用振捣器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应完好,防止破皮漏电。管道接头、安全卡必须完好,管道架必须牢固,输送前必须试送,检修必须卸压。

31.施工前对所施工的部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经有关人员处理解决后。方可进行施工操作。

32.严禁在施工作业上互相丢材料,工具物品及向下抛丢杂物,严禁酒后作业。33.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现象。夜间施工作业配有足够的照明设施,临时照明电要有安全距离,有专业电工负责接拆。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电器须安设漏电保护器,并在每班前有持证电工检查。

三、工具操作

1.作业前,应检查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有效。2.锯片上方必须安装保险挡板。

3.锯片必须锯龄尖锐,不得连缺锯龄两个,裂纹长度不得超过20毫米,裂缝末端冲止裂孔。

篇6: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范文

培训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核心,培训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要求,实行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普及性培训与提升性培训相结合,推行模块化教学、百分百回访,全面提高农民培训的满意度和知晓度,为促进我省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1年,全县计划培训新型农民8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阳光工程培训”)6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00人。

三、实施内容

(一)分类型组织实施

1、阳光工程培训。主要面向农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农民,重点面向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从业人员,开展从业技能、法律法规及农村经营管理、消防安全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技能,为农村二三产业和皖江城市带集中区的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和产业工人。

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农民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种植、畜牧、水产、农机、能源)等,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生产技术及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和务农技能,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二)分对象开展培训

2011年新型农民培训分为普及性培训和提升性培训两个层次,各层次培训对象明确。

1、普及性培训。全县计划培训600人。

阳光工程培训400人,主要培训植保员(机防手)、农资经营户、村级财务管理人员及有转移到城镇务工就业意愿的农民等。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00人,主要培训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大户、禽类养殖大户、水产养殖大户等。

2、提升性培训。全县计划培训200人。

阳光工程培训100人,重点培训村级动物防疫员、从业渔民(渔业船员)、沼气工(建池与维修工、沼气服务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负责人、监事、财务人员和信息员)等。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00人,重点培训蔬菜粮食种植大户、养猪大户、村级农技员等。

四、实施步骤

(一)部署启动(2010年12月-2011年4月)。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制定2011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办法,印发2011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全市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并

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根据省市下达的培训任务计划,公开择优认定培训基地,分解培训任务,编制上报项目申报书和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实施(2011年5-11月)。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有关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组织实施项目。根据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制定培训计划,选定培训学员,选聘培训师资,安排培训内容,组织开展培训。县农委、县财政局将加强管理及制度建设,强化过程监管,采取随机抽查、暗访等多种方式不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培训质量。各基地培训任务要于7月底大头着地,11月底前完成。

(三)总结考核(2011年12月)。在完成培训任务后,认真进行检查,并上报工作总结。县农委、县财政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考核工作,考核通过专项督查、抽查,并结合平时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县农委对培训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

五、保障措施

(一)摸清培训需求。根据农业产业布局和农民实际需求,全面深入开展2011年新型农民培训需求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规模和重点培训对象。一是围绕现代农业建设,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为基本对象,以生产大户、示范户、村民组组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为重点,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二是着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特别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大量农业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从业人员,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三是立

足促进农民创业,针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基础人员开展创业技能和知识培训。此外,结合实际,注重对农村妇女开展培训,促进其就业创业。

(二)构建培训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作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发挥科技推广前沿阵地的作用,牢牢把握市场和效益这个主题,从当地主导产业、农民家庭重点经营项目和务工要求入手,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二是充分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作用。充分利用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示范园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开展农民培训。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农广校、县级职业高中的资源开展农民培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府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新型农民培训。

(三)实施模块化教学。按照省农委统一制定的新型农民培训内容规范,根据不同培训类型、对象,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和时间,推行模块化教学。阳光工程培训的植保员、测土配方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重点培训对象,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的粮油棉种植大户、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村级农技员等重点人群,均按照培训内容规范组织开展培训。暂没有统一培训内容规范要求的,由培训基地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培训内容。

(四)加强条件建设。一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县农委将利用各种政策和扶持手段,支持培训基地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每个培训基地要与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开展结对行动,构建农民培训实习实训基地。二是严格基地认定。切实按照基地认定条件,面向社会择优认定培训基地,确保认定的培训基地资质符合要求,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基地等培训条件。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建立市、县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实现优质培训师资资源共享。建立以省统编教材为主、地方编印特色教材配套的教材使用和管理机制,保障培训教材质量。

(五)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严格执行目标责任、管培分离、基地认定、项目公示、月度报告、台账管理、督查验收等制度。重点建立健全两个制度:一是坚持第一堂课制度。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开班,须向项目管理部门报告。项目管理部门安排有关人员到培训班上第一堂课,宣讲相关政策,了解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培训及学员要求等情况。二是建立100%电话回访制度。培训项目管理部门每月根据培训基地的月报台账,对已培训学员进行100%电话回访。

(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培训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监管。建立项目资金专户,保证专款专用。建立项目资金预拨机制,省级财政资金下达后,将项目资金的50%预拨到培训基地,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严格项目检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及时全额拨付项目资金。培训基地须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明细账,规范使用资金,足额用于培训,保障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七)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多样化培训模式。一是“校企联合”培训模式,根据企业对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

训。二是“校社联合”培训模式,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技协等组织,解决农户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三是现场推广模式,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鱼塘圈舍指导服务。同时组织生产大户、示范户对左邻右舍现身“说法”,示范引导。四是现代远程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网络,通过举办农情报道、科普专栏、咨询热线和农技110等,大范围开展有关政策法规、农业科学技术、生产经营信息等培训服务,提高培训效率。

上一篇:小学生介绍校园的作文下一篇:教师资格考试普通话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