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阶段学情分析

2024-06-09

高二阶段学情分析(共7篇)

篇1:高二阶段学情分析

高二8班第二次月考学情分析

一、学习成绩

这次月考成绩普遍较差,只有语文平均成绩上升,学生的总成绩都有下降,而且班内名次和级名次都有变动,说明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还是很激烈的。这次九科总分600分以上的一人,500分以上的6人;按文科6门总分来说:450分以上一人;400分以上2人,350分至400分12人,300分至350分21人,300分以下18人,最低214分。各科普遍低,合格人数少,平均成绩偏低。尤其是英语和数学两大科偏科学生多,学生学习困难重重且有厌学心理,专业生文化成绩也令人担忧,而且专业生人数多这种厌学行为已开始影响到文化课考生,学习风气变坏,这种不良势头还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三、班内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学习基础普遍差,学习中困难重重,对学习只能疲于应付,表现为95%以上的人都抄袭作业,能主动学习的几乎没有。

2、偏科严重的学生,尤其是对理科会考科目和英语数学两大科,心存厌学和畏惧心理,不愿主动补救和补习。老师要求严格,课堂秩序、完交作业情况还好些,否则就更差。

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主动学习的学生少,大部分学生在老师面前装装样子,老师一离开就不学习。

4、部分学生尤其是专业生找各种借口逃避文化课的学习,下午6:40至7:20抄作业,早晨6:30至7:00也在抄作业。课堂上有睡觉、开小差现象已向全班蔓延开来。

5、大部分学生学习随意性大,缺乏主动性,缺乏计划和安排。

四、改进措施

1、全面落实常规管理措施和自主化管理方案,必须抓好这些看似形式的工作,以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促进班风学风的好转。

2、希望各科任老师加强课堂管理和学科间的交流沟通,齐抓共管,以克服和减少学生课堂睡觉、玩耍,不交作业等不良现象,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3、希望各位老师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从学习到生活、从生理到心理给予全面关注,以促进其进步和提高。

4、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炼和归纳知识,总结知识结构,让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5、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主动性。

四、各科任老师的发言摘要

语文老师:这次考试语文成绩偏低,平均成绩也低。存在的问题有学生书写不过关、学习态度不端正,个别题目空白。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练习的少,对学生平时作业督促不严。作文失分严重,没有高分,但偏题、跑题现象减少。今后加强写作训练,练习中要有指导,对于上课睡觉要严管理。英语老师:成绩低,无人及格,选修难度增加,学习没有动力和兴趣,上课纪律差。考试不写作文就有22人,写了的也有抄写试题材料的,基础太差,阅读看不懂。在教学中要抓好前几名学生,艺术生能抓就抓,让这一科目不拉后腿。

数学老师:学生成绩差,考前没有进行复习,遗忘严重,对于学过的知识不记,选择题凭感觉做,运算能力差。今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加强指导,合作学习,督促记忆公式等,作业要减少题量,避免抄袭。

地理老师:学习上不用心、不记笔记、抄袭作业,考试中学生不审题态度不端正。今后引导学生在上课时做习题,对前几名多关注,对专业生降低要求,督促其学习。目前督促复习,应付会考。

历史老师:学生学习态度比高一时好转,前置作业有一部分人能完成,作业上留有做题痕迹,继续加强课堂管理,抓好会考复习。

理化生老师:全力抓好会考,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自己主动学习。

最后,大家鉴于学生中的普遍现象,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建议学校: 第一,专业生单独编班管理和实施教学。

第二,会考高考化,加强组织管理,严明考级以促进学风。第三,月考也要采用监控和屏蔽器,严格组织。第四,会考指导应由学校组织全面配发,以利于复习教学。

篇2:高二阶段学情分析

45班

高二语文这次期中考试的范围是必修五课本整本书,这一学期学习的内容多,任务重,初次接触这个年级,这个班级,刚开始确实吃力一些,因为了解和适应也需要过程,而且这是个理科班,总体感觉他们这个文科文学方面的积淀还是不太够的,但是这个班的班级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好,后来逐渐适应了我的教学方式,能够主动学习,课堂上也能够认真听讲。所以他们的语文成绩也是快速进步。

首先我针对学生们整体的分数作一下分析,45班学生语文成绩总体呈现出的特点是比较匀称,及格人数较多,但没什么高分,最高分是王雅慧的63,然后就是庄昊楠、李莹琪的61,但是低分段也很少,40分以下的仅仅两人,冯相铭29和周祎凡38,这两个学生从平时上课来看,自律性稍差一些。其余学生大多能够做到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认真背诵课文,认真做作业等,所以一直在平稳中进步。

其次我再针对考试的具体题目作一下分析,在这次的名篇名句默写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平时的上课和学习中,并不那么扎实,这次考察的课内默写有《滕王阁序》和《逍遥游》,考察的句子是《滕王阁序》的千古名句,以及逍遥游在考前我给他们勾画了八个句子,告诉他们肯定会考其中一句,确实考出来以后效果并不太好,得6分的有5人,5分的有3人,4分的有18人,3分以下还有18人。说明在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缺陷,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这一点的落实还是应该加强。另外,从学生的试卷分析来看,现代文的阅读正确率远高于文言文,学生在文言文、古诗歌方面基础差,例如古诗词分析第12题共4分,得3分的仅仅一人,2分的14人,2分以下的29人,其实这个题题上就有所提示,但学生们这个读题和理解的深度还是有些欠缺,导致得分率不太高。这些题型我也采取了很多方式来改善,从平时的读,讲述翻译的方法等方面落实。

最后,我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以下改进措施:1.从细小处抓好学习习惯,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的提高。对于这一点我想还是采用赏识的方法,多给予关心与奖励。课上多进行课堂兴趣的提高,把每一次的作业当成一次小小的考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过来。让学生学会把题目中一些关键的字划出来,圈出来,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思考。

2.继续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辅导。本学期班中的学困生较多,我觉得对于后进的学生,我还是要坚持不懈,想更多的办法,对症下药,对于后进学生的本身,我觉得还是要找准他们的弱点,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与内容,以此来更快更好的提高他们的成绩。对于一些实在有问题的学生,我想也应该从基础知识方面去下功夫。

篇3:备课中的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征分析

(一)学生现在的学习特征和能力

调查我校本届一年级学生特点,得出如下结论:

1. 识字方面: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91% 的学生已经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识记生字。

2. 阅读方面:能够借助课文中的图画阅读课文的学生占70%左右,30%—40% 的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简单词句的意思,具有初级的阅读能力。

3. 质疑方面:具有较高的质疑能力的学生大概占 7.8%。另有31% 的学生能够质疑。

4. 独立思考方面:能较好完成学习任务进行独立思考的学生大概有30%-45%的学生需要借助老师或者同学的提示才能完成,还有25% 的学生通过思考完成学习任务的困难很大。

( 二 ) 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1. 写字方面:低年级学生具有观察时间短、目的性不强、精确性不够等特点,因此在观察汉字的结构时极易出现不细心,常常笼统、模糊,只说出客体的具体个别部分。在书写生字时,出现结构不美观、笔画错误。

2. 朗读方面: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有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70% 的学生应该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在个别语句上还是需要教师的指导。

3. 思维方面:本单元学习重点是“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在理解各篇文章解决问题时所用的方法及思考过程会比较困难。80% 左右的学生需要教师的启发及提供学习支架,因此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创造自由、开放的发展空间,以便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 收集学习资料方面:90% 的学生独立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还是比较弱。

二、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够借助学校门户网站资源平台的“识字模块”识记并掌握 66 个生字,正确书写 30 个汉字,准确率达到 100%。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 按照课前自学指导书的要求,围绕单元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资源的收集,开阔学生的视野,巩固字词的识记,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分析学习内容特征

( 一 ) 分析内容所处的地位,理清教材知识体系

以专题组织教材是本册教材编排的特点,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独立的学习主题,本单元与前后课文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相互照应。

( 二 ) 教学重点

1. 识记并掌握本单元我会认的生字并能熟练运用,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我会写的生字并能熟练运用。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并感悟: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学生主体策略的设计

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指导书进行自主性的预习。让学生体验预习、自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反思问题的过程。

2. 交流讨论:学生参加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有关内容。

3. 信息检索: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整理资料。

五、教师主导策略的设计

1. 合作教学:教师成为学习活动中的有效引导者、平等合作者,所设计的问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取行动,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一种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

2. 情境教学法: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充分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联结。

3. 示范讲解:在指导学生书写汉字和理解文章内容时,教师要进行示范讲解,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作为情境创设工具、交流协作的工具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成为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5. 问题导向法:教师要根据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线”,设计问题,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从而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结语

篇4:浅谈学情分析

关键词:学情分析;旧知识;光合作用

学生的生物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旧知识)、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学习新知识,建构对生物的理解。

1.旧知识是学生新知识学习的阶梯

初中课本中已有对光合作用的简单描述,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学生能阐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及条件。基于学生这样的基础,我们新课的开始则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来唤醒学生的记忆:

①光合作用的产物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哪些?

③什么样的生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④光合作用离不开一种细胞器,它的名字是什么?

⑤根据上面的问题,你能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吗?

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并写出反应式CO2+H2O→O2+(CH2O)。

但是学生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并不局限于此总反应式,而是以此为阶梯,继而掌握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即光反应和暗反应,书本在P103—104详细地描述了这两个反应阶段,还配置了相关的反应图解,这才是本节的重点及难点。

如果新课学习的时候一上来就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学生看到书本中对于光反应和暗反应相当长的描述,错综复杂的反应式图解,就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觉得这么枯燥又复杂的东西自己肯定学不会,没听几分钟就开始走神了。所以利用复习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引入新知识,为新知做好了铺垫。

2.新知识的学习补全旧知识

学生初步回忆起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后,教师一步步分析,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1)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是哪里来的?在氧气形成的同时还有哪些产物的产生?请仔细阅读书本P103这一段的描述,回答这个问题。

(2)你能将刚刚学习的文字部分转变为化学反应式吗?

(3)像淀粉这样的糖类是怎样一步步合成出来的?请仔细阅读书本P103这一段的描述,回答这个问题。

(4)你能将刚刚学习的文字部分转变为化学反应式吗?

(5)填表:

问题分步出现,按光合作用发生的顺序层层递进,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以阅读为基础,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主动探索新知识,将书中的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新旧知识之间既有相互贯通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而这种不同点往往正是旧知识的发展与提高,所以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体验独立发现的愉悦。不同的学生进行这一步的时间是不同的,因为他们拥有的旧知识的多少、旧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都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搭建新知识的速度和牢固程度自然不同。所以说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自己看书,教师任何巧妙的教法都无法代替学生主动内化的过程。其次,这些知识不是一下子需要学生学会的,而是分步分阶段地逐步掌握的过程。

3.旧知识也会阻碍新知识的获得和巩固

本节课位于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在第三节中我们已经学过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反应式:C6H12O6+6O2+ 6H2O→6CO2+12H2O+能量。

光合作用反应式:CO2+H2O→O2+(CH2O)。

从上面两个反应式看,光合作用的原料刚好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又是呼吸作用的原料。看上去很像是简单的逆转,但它们是截然不同的复杂过程。

有些学生呼吸作用本身掌握不佳,这时候立即学习光合作用,会造成后者的学习和记忆难度增加。

篇5:高二阶段学情分析

一、存在的原因

(一)缺乏学习外语的必要的良好心理素质

1、目的不明确,盲目好奇

农村学习由于地域和环境等因素限制,知识面较窄,开始时对学外语感到新鲜,但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带着迷惘、新奇开始了英语学习。学生学习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感兴趣——失去兴趣和信心——厌烦和反感。开始阶段的学习热情高涨,当他们学会几个字母、几个单词和几个简单的句子时,课堂内外都可以听到牙牙学语的感人场面。但曾几何时,这种景象很低快每况愈下,因为,这种热情仅仅凭借好奇心的驱动,他们全不知学英语的艰辛以及保持这股学习热情所需要的毅力。所以,一旦困难接踵而至,日积月累,厌烦和反感便逐渐生成。

2、缺乏动机,学习时热时冷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动力,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和转变时期,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时而兴奋快乐,时而沮丧消极,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受情绪支配,学习热情忽高忽低。这种学习上的“泠热病”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稳步提高。语言学习一定要天天学、日日用,才能越学越好,所以英语学习也贵在坚持。但许多学生的情况往往相反,或一曝十寒,或浅尝辄止。知识、技能和能力得不到合理的发展,一遇到困难只想打退堂鼓。

(二)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使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下降直至丧失的主要因素有:

1、音标不会拼读,单词记不住,文章前读后忘。

2、成绩始终不理想,学习没有成功感。

3、遇到困难和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帮助和纠正。

4、作业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学习始终处在紧张状态。

5、得到的批评多,关心少,师生关系不融洽。

6、家长对子女学习漠不关心。

7、其它因素。

(三)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相当多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和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很低。由于“不会学”而导致“不爱学和不愿学”,成了学习成绩差的一般规律。因此,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习惯良好是提高学习效率、由“厌学“变成”“爱学”的关键所在。存在的主要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有:

1、单词、词组死记硬背

由于没有过好语音关,所以普遍存在着发音不准、句子不会读的现象。记单词时都是用逐个读字母的方法,根本不考虑音、形、义的结合。有的学生为了防止读音遗忘,常在单词上注上汉字读音,令人啼笑皆非。

2、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

由于缺乏上好英语课的基本词汇,没有具备语言学习听说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上课听不懂,无法理解教师对句子或课文的陈述和讲解。于是,“视而不见、闻而不听、”长此以往,将一无所获。

3、不善于归纳和总结

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长期采用陈旧的“搀扶”教学方法,使许多学生养成了在学习上“观望、等待、依赖”的习惯。他们学习不主动,思维不积极,更没有把新旧知识积累和串连起来,而是把原本有系统、有连贯的东西割裂开来。故学会了新内容,忘了旧知识;拿起新课文,丢了旧课文,造成新旧知识脱节。他们的学习只停留在一课书的水平,从而增加了学习难度。

4、缺少预习,未能及时复习

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是他们的“通病”。在学新课时不了解有哪些生词,连课文的标题也不屑一顾,对所要学习的内容、重点、难点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心中无数。对教师的提问不是答不上,就是答非所问,拉慢了课堂教学节奏,课内时间利用率低、效率差;课内学。课外忘。

5、回避困难,抄袭作业

抄袭的坏习惯,学习上就不思上进,贪图省力,得过且过,日积月累,积重难返。因此知难而退、抄袭服务业是学习不进步、成绩倒退的主要原因。

6、胆小害羞、不敢开口

大部分的农村学生胆小害羞,在上课有问题不敢说,不敢大声回答、教师的提问和朗读课文,唯恐教师批评,又怕同学取笑。

二、对策及建议

综上所述,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困难,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归因错综复杂。只有摸清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成效。

1、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争取乡镇政府支持,努力提高农村中学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一是加强教师的冈位培训,分批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特别要过好发音和拼音关。二是加强各年级教师的集体备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2、综合治理,切实抓好入门教学

英语入门教学是学英语的启蒙阶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教师要及时摸清新任班级的学生情况,如原就读学校、学力基础、父文化程度、学生个性、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对有困难的学习加强个别交流和思想沟通,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更要引导他们多开口、多交往,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体验到英语教师的特别关爱,建立起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自觉性和毅力。

其次,强化语音教学,使学生过好语音关,掌握读音规则,培养起拼读能力,拥有一把打开英语世界大门的钥匙,扫除英语学习的拦路虎。

第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克服懒散和不愿开口的旧习。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督促、和检查,使学生养成在课堂内外仔细观察、大但模仿、全力投入积极参与、及时预习和独立作业等良好习惯。

3、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改进课堂教学

人人都有语言能力,有语言能力的人都能学好母语和外语,学好英语决不是一些人的专利。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强调人人参与,改变学习困难生作为陪衬或局外人的角色,把他们从自我封闭中请出来。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分层要求,让人人有收获,不断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消除自卑心理。

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教师是英语学习的指导、促进者。要让学生学会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其“听讲——接受——记忆——习题”的学习模式。通过假设情景,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不断地体验、掌握英语。要兼顾各种层次的学生,训练要体现层次性。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而不是一件苦差使。

情感是成功教学的第一要素,情感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充满情感交流,学生才会有活跃的思维、高涨的热情。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他们,鼓励他们,消除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成为学生可以依赖的指导者,使课堂充满微型机和活力。

4、从实际出发,有效进行补偿教学

由于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各异,学生间存在着学习上的差异,因此个别辅导、补偿教学是必要措施。

补偿教学必须以学生愿学为前提,可以通过结对子、成立学习小组等形式,创设学习氛围,组织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如唱英语歌、做游戏、讲英语故事、竞赛等,寓教于乐,吸引学生。

补偿教学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应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是教师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的苗头,及时组织补偿教学。对待困难生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恒心,切忌粗暴、训斥或忽冷忽热。

有效的补偿教学必须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找准突破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及时表扬他们所取得的进步,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篇6:高二阶段学情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40题,每题 1.5分,共60分)。

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C.“无为而治”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2.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 选官制度无关的是

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有教无类”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指

A.西汉郡国并行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

4.一位唐朝的书生是一“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收录有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5.“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 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 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行使军权 B.审核政令 C.协理奏章 D.跪受笔录

6.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A.《清明上河图》 B.《鹳鱼石斧图》 C.《墨梅图》 D.《步辇图》

7.由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是第59届柏林电影节唯一一部入围的中国影片。它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 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乾隆年间,京剧形成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康熙年间,“徽汉合流” D.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8.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 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 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 现最为明显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其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10.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材料中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指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1.2014年8月,南京将召开第二届夏季青奥会,南京学生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以迎接青奥会。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全国性的农民政权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12.“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题的诗。主要是肯定李大钊

A.是《新青年》的创刊人 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猛烈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13.梁启超在一封家书中写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可怕者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这封家书的内容反映了梁启超 A.对南京临时政府的不满 B.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反对 C.对国民大革命的疑虑 D.对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恐惧 14.歌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歌能证史”,以下都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传唱甚广的歌曲,按反映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十送红军》: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 ②《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③《解放区的天》: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④《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 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A.王位世袭制确立 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皇帝制度确立 《临时约法》的颁布 《共同纲领》的制定 C.秦的统一 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解放战争的胜利 D.秦的统一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16.1937年9月的《群众周刊》曾刊登了上海市各界救亡协会的一则贺电:“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立奏奇功”指的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17.毛泽东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一论述属于毛泽东思想中的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D.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8.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

①体现了中国科技事业的进步 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③完全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成果 ④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1954年6月,周恩来在访问印度时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个印度记者很感兴趣地提问:“国家有大 有小,怎么才能够和平共处呢?”周恩来说:“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A.互不侵犯 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平等互利 D.互不干涉内政

20.“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对“求同存异”方针的评价 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D.美国对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21.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 报告,有效票3040张,其中同意票3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据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 ③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 ④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22.邓小平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B.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C.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 D.南巡期间的讲话

23.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五星花蕊的动态紫金花旗。这面旗帜在香港会展中心的首次冉冉升起

A.成为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里程碑 B.促成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结束了旧中国被殖民的百年国耻 D.推动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24.“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柏拉图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5.有学者评述古代某部法律“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 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所评述的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 B.《权利法案》 C.公民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26.有人提出这样的质问:“罗马教皇有什么权力强行规定波希米亚农民与英格兰自由民必须用哪国语言祈祷,必须以何等精神学习耶稣的教诲,必须为自己的放纵付出多少的代价„„”提出质问的“人”最有可能是

A.古希腊的智者 B.14世纪的人文主义者 C.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 D.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 27.北大教授钱乘旦在论述英国历史时说:“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 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 力,国家便无法进步。”据此,作者认为英国现代化的开始应该是

A.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 C.1832年议会改革 D.责任制内阁形成 28.美国国会1791年12月15日批准了宪法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 权力,分别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该修正案主要意图是

①扩大地方和人民权力 ②限制联邦政府权力 ③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④确认宪法至上原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9.科学家拉格朗日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誉为人类心灵的最高产物,并说:“因为宇宙只有一 个,而在世界历史上也只有一个人能做它的定律的解释者。”拉格朗日所褒誉的这个人是 A.伽利略 B.牛顿 C.达尔文 D.普朗克

30.某校学生在编演“欧洲启蒙运动”历史短剧时,为孟德斯鸠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A.“由于私有制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的了” B.“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公民是人人平等的”

C.“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

D.“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31.“(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 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平等 D.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以正式确立

32.某同学在学习“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课题时,制作了某国政治体制示意图,对该国体制表述正 确的是

A.国家元首仅是国家的象征 B.立法权与行政权独立平等 C.帝国议会所起的作用很小 D.宰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33.右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34.一份西方国家的出版物中写道:“在德国,有两个疯子,他们创造了一个幽灵。这个幽灵改变了 世界的局势,荡涤着资本主义的制度,形成两种社会制度的并立。”这里提到的“两种社会制度的并 立”成为现实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十月革命 D.新中国的成立 35.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在一则通告中宣告:“一切车站、电报局、电话局、邮电局都已经占领。冬宫和大本营的电话线已经切断。„„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召集立宪会议。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在于 A.标志着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B.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从空想变为科学 C.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D.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变为现实

36.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朝鲜战争爆发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1964年越南战争 37.基辛格的均势理论即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这一理论的影响是 A.直接推动了苏联的解体 B.美国逐步放弃其霸权政策 C.美国逐步调整其亚洲政策 D.多极化政治格局正式形成 38.右图是某纪念馆的标识,下列文物、文献最适合入选该馆的是 ①北纬38°线标志牌 ②《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③被拆除的柏林墙残体 ④《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9.“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C.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40.俄国作家契可夫说:“创作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下列文学作品中,创作风格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A B C D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请填A,错误请填B,并在相应方框内填写。(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 1分,共10分)4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被后世 奉为儒家经典。()42.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集中程度低,西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国家。()

43.右图是南京名胜半山园,历史上曾是王安石的宅邸。王安石担任过北宋参知政事一职,该职位的设立是为 了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44.“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材料提及的“国库”制度体现了《资政新篇》中的绝对平均 主义思想。()45.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 动统治的总方针,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转移。()46.上海合作组织开创了以结盟为基础、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47.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按 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48.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中、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 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称为雅尔塔体系。()49.“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 敌对行动,以遏止共产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50.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雨果、马尔克斯、列夫•托尔斯泰等都是当时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5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先贤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从“人性恶”的前提出发,把人性和权利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人们互相依仗而又互相限制,谁都不得任性行事,这实际上对个人都有利”。„„在深入研究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主要把政体划分为三个要素: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机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 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予之权以各治其事。——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美国)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内阁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并负其责任。”“临时大总统得提出法律案于参议院,得依法律宣布戒严。”不过这些都须国务员副署。——耿云志《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哪些政府机构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政 体“三要素”?(3分)(2)据材料二,黄宗羲与顾炎武的思想有何共同之处?(2分)(3)材料三体现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哪一重要原则?其积极影响是什么?(2分)(4)据材料三、四,美国1787年宪法与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内容方面有何不同?(2 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方政治发展趋势的看法。(1分)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二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材料三 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愿望和利益。这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与利益,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江泽民《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实行什么政策?说明了美国什么意图?(2分)

(2)材料二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有哪些因素促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4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世界走向多极化”对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2分)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中国主要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外交活动?(2分)四.问答题:(本题10分)53.“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正是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深刻反省才推动着近现代中国的一次次社会大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魏君可谓有志之士矣,非毅然以振国威,安边境为己任,何其编录之周详,议论之激动如是哉?”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执掌形势,可谓奇书。”材料中的“魏君”在“奇书”中阐释的核心主张是什 么?(1分)

(2)康有为曾向皇帝进言:“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公议一国之政 法也。”这实际上反映了康有为的哪一核心主张?(1分)(3)陈独秀曾写道:“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天滔天大罪。”这里的“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指什么?陈独秀等人以此 为口号掀起的运动有何重大意义?(3分)(4)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 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典范是什么?它产生的最重大 的历史影响是什么?(2分)

篇7:高二阶段学情分析

一年级语文第一阶段学情反馈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考号

质量等级书写等级

一、你写字认真,下面词语你会写得更好。

bǎi wàn yuè liàng shuō huà péng yǒu

( ) ( ) ( ) ( )

huā cǎo chūn jié quān jiā yòng chù

( ) ( ) ( ) ( )

二、组词:

画( )气( 知( )兴( )

三、按要求填空,相信你是最棒的。

1、“家”字的笔顺是 共( )画,第六笔是( ),部首是( ),是( )结构,组词( )。

2、“奶”共( )画,第四笔是( ),是( )结构。

四、把句子补充完整。

1、我帮老师 。

2、我为为家 。

五、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春雷跟柳树( )了,( )给柳树洗澡了,给柳树梳头了,柳树跟孩子们玩耍了,( ),( )……

2.夜( )( )( )( ),( )落( )( )( )。

3.( )童散学归( )( ),( )趁( )( )放纸鸢。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下到草地上,草地绿了。”

小麻雀说:“不对,不对!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2、短文写了( )、( )和( )在争论( )

3、小燕子说春雨是( )色的;小麻雀说春雨是( )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 )色的。

上一篇:爱鸟倡议书下一篇:大暑朋友圈简短文案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