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后总结与反思

2024-06-14

月考后总结与反思(精选5篇)

篇1:月考后总结与反思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月考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我们的学习旅程却并未结束,一次考试不是句号,更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道路有风和日丽的日子,也有阴雨连绵的岁月,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我们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却可以改变自己,我们要从暂时的喜悦中走出来,从暂时的沮丧中走出来,胜不骄,败不馁,荣辱不惊,卧薪尝胆,及时调整自己,为下一次考试早做准备,为了更好的迎接下次考试建议同学们做好如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惜时如金。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但如果你放弃时间,时间也会放弃你而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充分的准备,踏实地复习,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胜利是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同学们,不管我们是否努力,时间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应该有紧迫感、危机感,我们要将全部精力、全部时间都用到学习上。

其次,要有明确的个人目标。一个没有目标、整天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学生,是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所以,我建议还没有确立期末考试甚至中考目标的同学们,要尽快确立自己的目标,并把它写下来,时时提醒自己,时时鞭策自己。我们从不梦想一步登天,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我们一定能到达成功的终点。

第三,行动,从现在开始。目标不是口头说说的动人话语,它需要用行动去证明,需要用行动去实现。从现在就开始行动,不把今天的事情留给明天,因为明天是失败者找借口的日子。如果我们迟疑,成功就会投入别人的怀抱,永远弃我们而去。让我们扬起珍惜时间的风帆,荡起奋斗的双桨实现我们美好的人生梦想。

同学们,有这样一句格言:在人生的道路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只是别忘了赶路。1月24、25日,我们将迎来另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期末考试,今天距离期末考试还有30天,距离2018年中考还有178天,希望同学们以这次月考为契机成功者要乘胜前进,再创辉煌,失败者要吸取教训,迎头赶上。

篇2:月考后总结与反思

当我知道八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成绩时,心理确切有些失落。固然自己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老师,但是看到自己所教的班的英语成绩不如另外一个班好总有一种不甘心,不服气的感觉。由于究竟自己没少付出,在各个环节都全力以赴去完善,所以考出比人家低三分均匀分的成绩真的让我难受。痛定思痛,好好反思一下,才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很多环节需要改进,还有一些环节自己居然没有触及到。

首先,在课堂上,我本来以为只要学生不说话,认真地看着老师讲课就是在理解吸收所讲内容,现在通过检测,我才真正明白,学生安静地坐在那里,实在心可能已飞到九霄云外了。而且由于八年级课程进度比较紧,为了赶到大纲要求的的进度,我平时忽视了课堂上的及时提问和反馈,以致于课堂内容很充实,学生们记住的却没有多少。这就是犯了老师主宰课堂,学生只是观众的教学错误。这类教学模式没有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不能积极积极地参与课堂,思考所讲授的内容,而且老师也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效果。所以还是要将课堂给学生,他们应当是主角,在舞台上表演,乃至要成为制片人自己设计课堂。而老师应当是提建议者,给学生们提出改进的意见。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积极,更加深入地记住知识,进步能力。

其次,强化巩固不够力度。我总是很理想地以为只要将知识点具体地讲授给他们,学生们就可以够很好的把握,但是经过考试才发现,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还不是很透彻地了解。固然仔细讲授,没有适当的强化巩固,他们不能够很清楚地理解知识的脉络,也不能够恰当地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题目。所以一定要好好利用学习资料,如练习册、报纸,预备一些针对性确当堂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而且作业不单单是一种展现书写和教学内容的情势,应当好好利用作业,多布置一些让学生思考的题目,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路,以此来增进他们对课堂所讲授内容的消化和吸收。

再者,需要加强总结的环节。英语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进程,需要学习者反复记忆,温故而知新,特别是对十四五岁的青少年,把握得快,遗忘也快。所以需要老师不断催促学生温习巩固,让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渐渐深入,以构成更久长的记忆。而且对琐碎的语法知识点要善于总结,每讲完一单元的内容,老师要有一节总结温习课,将知识点给学生们捋一遍,使他们熟习知识框架和脉络。同时在每单元结束后让学生们交一份自己对知识点的总结,学生们在整理笔记的进程中,对知识会有更深入的熟悉和理解,而且可以利用这份总结作为温习时的资料,以便于学生学生查阅和背诵使用。

篇3:月考后总结与反思

21.材料一 有媒体称,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材料二

(1) 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哪方面的怎样的表现? (2分)

(2) 解决图片一落后现象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2分) (3) 请讲出“改革开放”与“快速发展”的关系。 (2分) (4) 请你列举改革开放后本地和自己家庭“快速发展”的事实各一例。 (2分)

一、本道题命制的主要过程

这道试题范围涉及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一目“改革开放的年代”的知识和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知识。两种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大同小异, 都有“改革开放”的内容, 后者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国情的具体表现、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基本路线。

材料一的表述过去没有出现过, 它出自2010年8月30日公布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修订稿) 》。此修订稿中3-2-2规定: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解析新时期的鲜明特点、显著成就、突出标志, 概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活动建议:以回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为题, 组织调查、访谈和研讨活动, 使学生直接感受、充分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

材料二原先不是两幅图片, 交给本校教研组组长审核的初稿, 是用九年级粤教版第3页正文边上胡锦涛的一段话:“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 也不是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相应的设问是:“ (1) 请写出我国谋划发展根本依据的具体内容。”

后来, 笔者觉得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或原因, 只考查学生的“了解”程度属于“A”的要求, 而且这一知识点该学期曾经考过。于是, 就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会使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某一方面的内容, 如生产力情况来回答问题, 因此, 就换上现在这两幅图片来考, 它们来自教材第3页, 并相应把问题改成现在这样。

对于这一改变, 笔者觉得有如下进步:第一, 让试题图文并茂, 愉悦了学生的感官,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第二, 能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显然, 思品教学或命题, 要紧密联系不断变化的实际, 但教科书的材料是经过专家周密考虑、精心选择而成的, 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材料。现成可用的材料, 当然是命题的首选。第三, 能考查学生从图上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表象上看, 图片一仅是一位农民大伯在用犁耕田, 图片二只是火箭发射卫星升空的瞬间。但透过现象, 其本质上是讲工具——“犁”的落后与“火箭”的先进, 再进一步说是讲科技的不同情况或生产力的不同情况。但仅有这两幅图片, 无法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或科技是先进还是落后, 于是, 笔者就想到在图片一上加一句话“许多农村采用犁耕”。这里“许多”是点睛之笔, 它说明我国生产力或科技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再与图片二火箭的先进联系起来, 就容易得出“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较低, 发展不平衡”的结论。

二、关于这道题考后的反思

考试过后, 这题的得分率是:第 (1) 小题为50%,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得1分, 不得分和得满分者均为少数。第 (2) 小题得分率为75%, 即2分中得1﹒5分。第 (3) 小题也较难, 得分率与第 (1) 小题相同。第 (4) 小题得分率为90%, 即2分中得1﹒8分。因此, 本大题总得分率约为67%, 按学校要求平均分达到75%左右, 略显难了些。当然, 作为一份试卷是允许难易题并存的。

那么, 这道试题难易程度是否恰当?各小题设问是否涉及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学生的答题暴露了些什么问题呢?下面就这些问题逐一分析。

第一, 关于难易程度问题。一份试卷的命题取向应该是:注重基础, 能力立意, 贴近生活, 以生为本。这道试题的第一问要求考生在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表现这一基础知识上, 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以及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但的确难了些, 非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要转几道弯才能作答。如果增加设问, 再铺建一个小台阶, 就可减少难度。如可设“图片一的‘犁’和图片二的‘运载火箭’这两种工具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哪方面的表现?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另外, 这道题如果把图片二的火箭运送卫星改为“部分地区采用拖拉机耕田”, 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容易些, 因为这样一改就反映同一领域生产工具的优劣及其数量的多寡。

第 (3) 小题得分率也只有50%。其难就难在“快速发展”对“改革开放”的关系,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是改革开放的目标。其实“发展是目标”教科书是有表述的, 只不过学生没有很好理解, 也与学生答“关系”的题目思路和方法不对头有关。

第二, 关于所考知识是否重点和主干的问题。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中规定, 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 而这部分的知识课程标准是这样规定的:“1-2列举实例, 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述《考试说明》则规定:“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级, 属于了解的要求;“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B”级, 是“理解”的要求;“运用实例说明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属于“C”级, 是应用的范畴。

对此, 我们说这道大题的几个设问符合理解和应用的考试要求。第 (2) 小题要求写出解决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其实就是实现党和国家所提出的“根本任务”, 是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延伸, 没有超出《考试说明》, 它也能把图片一所体现的信息“落后的生产”充分利用起来。当然也可以把它安排在选择题中。第 (3) 小题表面上是表述“关系”, 实则是通过两者的内在逻辑联系, 来体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第 (4) 小题则从“本地”和“家庭”两个角度“说明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它联系到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也是一种情感的提升。另外, 本题也没有涉及过细的知识, 都是教材本部分内容的主干知识。

因此, 根据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把这道大题改成这样:

“21.材料一:有媒体称,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材料二

(1) 图片一的“犁”和图片二的“拖拉机”这两种工具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哪方面的表现?请说说它的具体表现。 (3分)

(2) 请讲出“改革开放”与“快速发展”的关系。 (3分)

(3) 请你列举改革开放后本地和自己家庭“快速发展”的事实各一例。 (2分)

第三, 本道试题考后也暴露了如下问题:

一是学生答“关系”的题目不得法。答这类题目, 应该既要答总的关系, 又要答具体的关系。答具体关系时, 要从关系双方的角度来回答, 如第 (3) 小题, 就要从“改革开放”与“快速发展”两个角度来回答。因此, 这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总关系是两者紧密相连, 相辅相成。具体关系是改革开放是快速发展的动力或活力源泉, 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的目标和结果。”但许多学生不答总的关系, 更多的不能从“快速发展”的角度答两者的具体关系。这反映出我们任课教师平时在答这类题型时, 方法指导或强调得不够。当然学生也有创新的答案, 如“快速发展有利于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 证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二是解答类似题目时容易混淆。如第 (2) 小题“解决图片一落后现象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学生容易与实现党的基本路线中的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途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相混淆, 更多的则与解决国际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本途径“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相混淆。其实, 类似“根本途径”的题目, 在思想品德《作业本》上刚做过, 可能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订正。

三是没注意图文结合。解答这类题, 既要看图画的内容, 又要看清图上或画上的文字, 还要注意图或画上方和下方的文字。如本题图片一上方的标题——“许多农村采用犁耕”中的“许多”就显得很重要。只有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 把图或画与文字综合起来分析, 才能得出较科学的答案。解答这类题, 如果图画有两幅或两幅以上, 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从整体上来回答。然而, 解答本题时, 许多学生却是分开叙述的, 往往因意思表达不完整而失分。

综上所述, 本题对笔者今后命制试题和日常教学有如下启发:

第一, 命题要根据课程标准和紧扣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是命题的根本依据, 考试说明是当年考试的明确指向。无论材料多么新颖, 都不能偏离它们。

第二, 对文本资源要创新改造。文本资源虽由专家选定, 权威而又科学, 要充分利用它, 但也不能迷信它, 要对它进行改造创新。本题第 (1) 小题如果一开始便用上“拖拉机耕田”的图片效果就会更好。

第三, 命题要注意能力立意。要联系社会、学生实际, 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要突出应用性、开放性、时代性和生活化。

第四, 试题设问之间要有梯度。应由易到难, 尽量不要让学生遇到第一题就“卡”在那里。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解题能力。

第五, 教师平时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解题方法指导, 注意对类似提法的区别, 当学生做错时要及时订正;要注意储备重要的基础知识,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否则应用能力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篇4:月考后自我学习情况分析与总结

情况分析、归纳

一、请拿出各科试卷统计各科失分总数

语文:43

数学: 94

英语:89

物理:46

化学:31

二、统计各科因看错、算错、笔误等偶然因素而失掉的分数

语文:7

数学:42

英语:0

物理:12

化学:17

三、统计各科因完全不理解或不会动笔失掉的分数

语文:36

数学:52

英语:89

物理:34

化学:14

四、统计各科因理解不透彻或中途夭折而失去的分数

语文:0

数学: 0

英语:

0

物理:

0

化学:0

五、在老师分析完试卷后,统计各科中属于对同一个知识点或同一类题没掌握失掉的分数

语文:5

数学: 18

英语:22

物理:8

化学:8

六、统计所有科目中因书写不规范老师看不清而失掉的总分:4

总结与反思

针对以上情况,你觉得出现各项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一、基础不扎实,考试内容,题型有点不适应,在考试时有些紧张,在看到试卷时感觉好难,就没有花太多精力和思考在题目上,总感觉题这么难:①就么有了信心②不去思考,不认认真真的看题,就有些心不在焉

二、粗心大意,马虎

三、课时老师的内容重点没有及时做笔记,课后没有花时间去复习,没有多做题

四、对概念知识的一些不理解,不透彻

五、字迹潦草,不注意书写格式

六、根据你的学习经验和体会以及老师平时的指导,你觉得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解决各项问题

一、扎实学习,上课老师说的要及时做笔记,对任何物都要认真的去研究思考,不可烦躁而粗心大意,对任何事物静下心来去理解,去面对,去解决,扎扎实实的学习

二、对一切不好的习惯去改正,改变让粗心变细心,马虎变仔细,让好的习惯跟着我

三、上课时及时做笔记,课前认认真真需哦预习上课时注意听讲,课后要好好复习,多多做题,不懂就问!虽然现在还没有良好放入习惯但是为自己打气,加油!!努力做到这几点!

篇5:月考后的反思

月考后学生的反思

月考过去了,习惯性地看了学生写的总结和反思,很有感触!

不外乎两种类型:一是情感型;一是理智型。

情感型的反思,无非就是在分析自己考差的同时,抒写自己失落的心情。一如刘同学的反思:再次想起与发小的那份誓言。落日的余晖下,两个如花的女孩笑着,发誓要在一起考上高级中学,她如今在她班里,是佼佼者,可我呢?我又该拿什么样的成绩去实现这份誓言呢?

阳光刺人,我的心却冰冷无比,难道,我回不去了吗?不,我想,我可以的。为了父母与兄长的期望,为了自己与她(发小)的誓言,为了自己与班级!加油!奋斗吧!

安静在角落,捧上一本书,默默的读着,这样的意境不是很美吗?

理智型的反思,分析完原因后,会查漏补缺,适时的循序渐进地进步!如学生李的总结:

从我期中考试后,我就感觉月考会下降,我对自己不是没有信心------月考成绩下来了。我期待的每一门课目的成绩也贴在那“晶莹之窗”。

不过,我现在的心情似乎也没有非常的失落。月考,提醒我要加快速度,赢得那前一百名中的一名。月考,告诉我那失败已经化成动力。既然已经发生了,我只能坦然的面对。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还一直停留在失败的伤心之中。

还有理智情感交融的反思:

总成绩公布了,我带着不曾拥有的伤感,记住了那几个无以为对的几个字------年级132名。这种不曾有的凄凉使我的自信滑下了深谷。

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使上次月考的成绩突然降低了90名?

之后的一连串思想使我明白了原因------这次失败是多次积累的,但又是单方面的!

因为在这之前,我觉得自己比较聪明。甚至觉得对数学题目可以一看就懂,对于别的科目也都可以看明白,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便很少复习书本,甚至上课有时也会心不在焉。然而,之后的第一次月考,我在年级排了42名,于是我更赞同自己的想法,毕竟年级有1000多人嘛。紧接着,又迎来了期中考试,我是年级62名。然而,事实总是这么残酷!在这次月考中,我竟才考了年级132名。这好像在给我当头一棒,使我清晰地认识了自己。所谓的“聪明”使我的成绩飞快下降!

之后,我不能再单纯的依靠“聪明”了,为了自己!为了未来!我要努力!我要奋斗!我要争取抓住每一个机会,使自己逐渐提高。

随着对自己的认识,我渐渐明白了自己的优点,也无不明白自己的缺点。但无论我怎样的思考,怎样的拼凑,都描绘不出一个“真正”的我。我须要更加认识自己,请您及时指出我的缺点。

也许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了吧。我要追逐更高的目标,实现更远大的理想!

老师月考后的反思

本次月考我班平均成绩84.47分,90分以上37人,80分以上20人,70分以上9人,60分以上3人,不及格一人。从卷面上来看,对于生字,大部分孩子掌握较好,但也有几位同学失分较多。排列句子一题也是失分较多的地方,错误主要有以下情况:漏写词语,个别词语顺序颠倒,标点没有加上。好几位80多分的孩子错在此处。阅读练习题也是难点,不少孩子没有细致读懂题意,也没有认真读好短文,失分较多。第4小题“你想对秋姑娘说些什么?”大多数孩子能写出一些对秋姑娘的感激,以及秋姑娘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可是语言组织得无序,表达的意思也不清晰。看来孩子们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急需提高。

上一篇:教师节的作文500字:教师赞下一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