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幼升小

2024-06-10

数学幼升小(精选5篇)

篇1:数学幼升小

1、考记忆力:先给了6个编号的图片,然后老师说编号,小朋友做出图片上的动作;

2、动手能力:用一张纸撕一下使纸变三片;用4个牙签拼成3个三角形;

孩子一:

1.一张纸撕一次 变成三张

2.一张纸撕一次 撕出四个口

3.六根牙签摆出5个正方形

4.四根牙签摆出3个三角形

以上只是其中的一组

孩子二:

1,梳子除了可以梳头之外,还可以用来做什么用?

2,钢笔除了可以写字之外,还可以用来干什么?

3,假设1是学猫叫,2是蹲,3是站,4是??,5是??。然后听老师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4,根据要求串珠子,“黑白黑黑白白”后面接着串。

孩子三:

1.一个正方形撕两次成四个三角形

2.小明家没有梯子,如何换灯泡; 小明能推动汽车,为什么

3.跟着做操

孩子四:

小明不喜欢穿高跟鞋,小明换灯泡不用梯子,小朋友你们认为小明有什么特征。

孩子五:

1、考记忆力:先给了6个编号的图片,然后老师说编号,小朋友做出图片上的动作;

2、动手能力:用一张纸撕一下使纸变三片;用4个牙签拼成3个三角形;

3、老师说三个动作,如向前,向左,转身,然后由小朋友一步到位地完成整个动作;

4、一幅图片,如木梳,除了梳头还能做什么?

5、归纳总结:先讲一个故事—小明1只手指可推开汽车,可以用剪刀剪开蜘蛛网,请问小明还能做什么?小明的特征是什么?(用1句话形容小明的力量)。

6、根据规律穿珠子。

篇2:数学幼升小

一、直接写得数(16分)

22+7= 30-20 = 90+9= 60-30=

7+83= 85-5= 98-70= 96-7=

65+5= 39+8= 4+65= 24+6=

18+50-7= 80-60+35= 3+37-4= 81-5-20=

2、写出不同的计算过程。(8分)

3、90连续减8,写出每次减得的差。(8分)

90 ( ) ( ) ( ) ( )

4、在( )填上“<”、“>”或“=”。(8分)

54+38( )38+54 43-26( )42-26

69-47( )69-46 85-30( )5+49

二、填空(16分,每空1分)。

1、4个一和2个十合起来是。 100里面有()个十。

3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5,这个数是( )。

3、与4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在22和30这两个数中,()接近27。

4、比100小1的数是(),40比()大1,比( )小1。

5、50角=( )元, 1元6角=()角。

6、找规律填数。

27、29、( )、33、( )、( )

三、画一画(14分)

1、计数器画珠表示。(6分)

2、50个鸡蛋,8个装一盒,可以装满几盒?还剩几个?(2分)

3、(6分)

四、解决问题。(30分)

1、三个同学跳绳。(12分,每小题3分。)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总数

小红25下28下30下

小花21下26下 95下

小明24下29下

(1)小红三次一共跳了多少下?

列式:

(2)小花第三次跳了多少下?

列式:

(3)如果小明是第二名,小明三次的总数可能是多少下?

(4)如果小明是第二名,小明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2、一年级有98个同学去旅游。第一辆车只能坐40人,第二辆车能坐55人。还有多少人不能上车?(6分)

3、一年级有56人参加游园比赛。在第一轮比赛中,有28人走了,又来了37人参加第二轮比赛。现在有多少人参加游园比赛?(6分)

篇3:北京“幼升小”在限制谁

北京对于非京籍孩子入学的限制是逐年严格的,自从2012年开始实施“五证”政策,就让很多非京籍的孩子失去在北京上学的机会,只能回老家成为留守儿童。而今年在“五证”的基础上,更添加了很多额外细则。而达到这些条件,成为部分家长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按照北京市教委的规定,所有在北京上学的孩子都要坚持免试、就近的原则。照此理解,只要在此居住(一般时限是半年以上),就应该可以上学。但一些区县规定,非京籍孩子的父母,必须同时满足在本区工作和居住两个条件才合格。那在一个区居住,到另一个区上班的父母就被排除在外了。有的区县更严格,必须是父母双方在本区工作和居住,这几乎不近人情。

凡此种种,都无不体现出“北京不欢迎你”的姿态。但是到2011年,北京市小学入学的9.5万新生中,非京籍学生比例就已经占了47.6%,也就是说,一项政策要影响一半人的利益,是否应该更考虑得更周全?可比较的是上海,非上海籍的孩子上学,只需要户口本和居住证。上海的压力不比北京小。作为首善之区,北京出台的相关政策都将被其他城市所效仿,如果效果相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同样会被放大。

篇4:幼升小 试题2

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幼升小的时候是老师最关注的素质之一,能否在幼升小面试中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出色的自我介绍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幼升小介绍包括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为大家分析幼升小面试试题中的自我介绍类题目,家长可以根据考点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自我介绍的表现力进行培养。

1、自我介绍

小朋友,今天老师与你交朋友,你告诉我你家的情况好吗?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讲故事,然后让孩子复述故事内容,一步步引导孩子表达清晰完整。平时也可以在公众场合有意识让孩子和别人说话,都是锻炼口头表达的好机会。

2、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你今年几岁了?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还有多和孩子聊天等方式让孩子爱上说话。

3、你家住在哪里?你家有几口人?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平时可以和孩子聊聊家庭,让孩子知道家里有谁,可以和孩子讲讲家里成员的趣事。这样孩子就不会对类似问题生疏了。

4、你爸爸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你妈妈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都是干什么工作的,偶尔可以领他去单位转转,让他看看爸爸妈妈在怎样的工作环境里工作。闲暇的时候和孩子聊聊天,说说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梦想,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梦想。

5、你把家里的情况连起来对老师说一遍,怎么说呢?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说说家里的情况,家里有哪些成员,都叫什么,是做什么工作的,等等,按照一定的顺序。平时也可以让孩子说说班里小朋友,谁爱唱歌,谁爱跳舞,让孩子养成良好表达能力。

6、问姓名,父母姓名,工作单位,住址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常识。家长要注重孩子生活常识的灌输,经常的告诉孩子家里在哪里,附近有哪些标志性建筑,父母的姓名是什么,联系方式是多少等等。常识的积累是保护孩子的方式之一,也为孩子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7、聊天:姓名,父母在哪里上班,小时候上什么幼儿园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在茶余饭后和孩子说说以前发生的事情,比如在幼儿园认识了哪些伙伴,父母的单位有哪些叔叔阿姨,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回忆的快乐。专家提醒

自我介绍的时候一定要变现的大方,自信,不要扭扭捏捏。声音要清脆响亮,眼神要和听众老师交流。站立的时候要挺直身体,不要总低头。说话的时候注意下顺序,不要颠三倒

篇5:幼升小必读

一、入学条件1、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出生,且未就读过小学的适龄儿童。

2、经丰台区所属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通过,且信息采集成功的适龄儿童。

二、申请程序1、5月1日至5月30日登录系统,选择“丰台区”后,点击“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入口”,进行入学资格申请,准确并完整填写儿童及父母双方信息。

2、5月12日至5月30日(具体时间见各街乡镇安排)适龄儿童父母持证明证件材料,到丰台区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审核。

3、待街乡镇审核通过后,再次登录系统打印《信息采集表》。

4、6月21—22日,适龄儿童由父或母带领,持全家户口簿和《信息采集表》(具体时间及要求于6月初见学校通知),到居住地附近的学校联系就读。学校在具备接收能力的前提下,为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办理相关手续。如所联系学校已不具备接收能力,适龄儿童及其父母可到居住地附近的其它学校联系就读。

5、符合条件却未联系到就读学校的适龄儿童,由丰台教委相关部门协调安排。

三、所需材料

1、适龄儿童父母双方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劳动合同、营业执照等),其中至少一方在丰台区务工。

2、适龄儿童及其父母双方在丰台区的实际住所居住证明(房屋产权证、购房合同、房屋租赁合同等)。

3、全家户口簿、父(或母)的二代身份证及证明适龄儿童与暂住证持有人关系的其它材料。

4、适龄儿童父母双方在丰台区的暂住证(有效期内,且“有效期限”起始时间为2014年3月1日前)。

5、适龄儿童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使用我区提供的统一规范文本)。

四、重要提示

1、适龄儿童父母需在5月30日前完成入学资格网上申请、资格审核,然后在规定时间到学校联系就读。

2、为保证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顺利入学,儿童父母如有“北京市完税证明”、“北京市社保证明”、近一年的丰台区“暂住证”,请在资格审核时提供。

3、外籍、按本市户籍对待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需持全家户口簿等证明材料,于5月30日前(每周四下午2:00-4:00)到丰台区招生考试中心(望园西里4号)进行审核;再进行信息采集。

4、适龄儿童入学信息一经学校审核通过、系统提交成功,将无法撤销或修改。

上一篇:奥尔夫音乐大蛀牙下一篇:服装材料实训报告